古装历史剧

2024-09-23

古装历史剧(精选11篇)

古装历史剧 篇1

一直以来,荧屏上青春偶像剧俊男美女的组合,家庭伦理剧婆婆与媳妇的矛盾,武侠剧精美特效的放映等,无一不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最近几年,历史古装剧突然盛行,四大名著的翻拍,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的改编,琼瑶和张爱玲言情小说的翻改,甚至还有自诩为金牌编剧的于正系列古装剧的出现,历史穿越和宫斗侠义这样的主题俨然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古装剧的改编,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古装剧改编的认识和原因

以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作为古装改编剧的例子,将《赵氏孤儿》改名为《赵氏孤儿案》,仅是一个字的差别,就让故事不单单是孤儿复仇,而是体现了一种揭开历史真相的过程,它是在尊重历史的基本前提下,考虑到了电视剧艺术应有的节奏。因而,在每集中都会出现程婴和屠岸贾斗智斗勇的情节,比起原著增强了人物的饱满程度。并且,摒弃了一般电视剧对于人物善恶褒贬的极端呈现,更有利于在故事中传达一定的价值情怀。然而,就电视剧本身而言,也有不足之处,电视剧的后半部分着力于屠岸贾对妻儿的人性之爱,这多少会使观众的审美道德评判天平有所倾斜,使其心理感受产生了变式的扭曲。从诚意和创作态度上,它满足了观众的“正剧饥渴症”。《赵氏孤儿案》的剧本让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戏剧的逻辑结构,其应该成为演员们的教科书。

那么,是什么造成现在古装剧改编越来越成为主流了呢?首先,“收视率”影响电视剧题材的重要因素,有了“收视率”才会有利润。2014 年,在网上炒得极热的《武媚娘传奇》,在元旦前播出了十七集后停播,引得一众网友热议。在广电下令整改之后播出的后续剧集,被网友戏称为“大头娃娃剧”,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它的收视率,越来越多的观众反而因为广电的修改更关注这部剧,收视率因此一路飙升;其次,当下电视剧市场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黄金段时间的割据和占领以及过度商业化趋势下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古装剧的翻拍和改编日益炒得火热。

2 应该如何应对和看待古装剧的改编

第一,正视历史是前提,我们必须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改编,不能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从而不顾历史发展的真实境况,纯粹恶搞。在这一点上,《赵氏孤儿案》大体尊重和符合历史,可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穿帮镜头,比如,剧中屠岸贾府中的墙上竟有《论语》,根据《左传》的记载,公元前587 年赵朔被灭,而孔子生于公元前551 年,也就是说赵朔被灭的时候,孔子还没有出生,此时怎么可能有《论语》出现呢?这明显不符合史实,此类问题也是所有的历史古装剧改编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第二,要怀有对经典的虔敬之心,尊重原作的著作权。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一味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去恶搞,甚至去拍摄一些淫秽污浊的画面来博观众的眼球。另外,创作人也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在创作剧本中实现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高度统一。

第三,电视剧的改编不能逾越主流价值观、社会公共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即使是恶搞的剧本和片子,也要符合社会的规则和规范。现在,很多古装剧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剧情恶俗低下,严重腐蚀了当今的社会道德。还有于正对于《笑傲江湖》的改编,让本是女主角的任盈盈没有了光环,观众在观看后大呼应该是令狐冲和东方不败在一起,这样价值观的颠覆,让我们对于于正的改编很是无语。

始终坚守文艺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文化担当,在尊重历史和原著的前提下进行改编和翻拍,是我们今天对待民族艺术经典、进行经典重构的基本姿态。古装剧的改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忠于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是应该鼓励的,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沉迷于影视作品而忽略了经典原著,影视只是我们了解原著的一个途径,但它永远也无法代替原著的地位,作品本身的想象空间远比电视剧大得多,这也是电视剧所无法超越的。不管怎样,影视产业的不断升级和进步都是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展示,同时,文化的内蕴也在同步展示。我们应该努力让两者不断发展,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共同书写不一样的时代变迁。

参考文献

[1]金丹元.电视与审美[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李光柱.爱欲与理性:苏格拉底式“复仇”[J].美育学刊,2014(4).

[3]仲呈祥.从电视剧<赵氏孤儿案>说起[J].中国电视,2013(5).

[4]刘敏言.经典名剧的现代转换与艺术升华——评李树建主演的豫剧《程婴救孤》[J].中国戏剧,2004(3).

古装历史剧 篇2

我和女儿走在大雁塔绿色安静的松树林中,经过一场春雨,松树显得绿了许多,那绿色充满了生机,有的松树上开满了褐色的毛茸茸的松树花,使往日显得庄重深绿的松树一下子变得调皮、可爱了许多。坐在亭子的木椅上,抬头看着一棵棵高大的松树,阳光透过树的间隙照在石板路上,照在小路上的行人的身上,那温暖的阳光在松树林里显得更加的温暖了,因为你正低头走着,会忽然觉得身上很温暖,会忽然觉得身上没有了阳光,松松树的浓荫正投在你的身上,你会一下子觉得,春天的阳光原来是这样的温暖,希望春天的阳光一直照在自己身上。

坐在亭子的木椅上,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暖,看着松树林中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一棵棵高大的松树,看着远处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的灰喜鹊、黑色的喜鹊,远处的树枝上有两只灰喜鹊正在一起闲聊着,我却只能看见它们的尾巴在一翘一翘地,它们在欢快地唱着歌,我远远地看着它们,也在分享着它们的欢乐。年轻人手牵手地说笑着,彼此亲昵着,温暖的阳光使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看着郁郁葱葱的松树的绿色,看着那缕缕、那斑斑点点的阳光,松树林显得很幽静,人们的说话声、嘈杂声,仿佛都被静止在了松树林的下边,而这些声音更显得松树林的幽静了。

小山旁的细水在流着,水中红色的金鱼在游着,有一条金鱼正奋力地随着水流游着,在水流的一个狭小处,它过不去了,可金鱼仍然在拼命地游着,拍打着尾巴,想过去,它顾不得尾巴的疼痛,看来它的目标一定,打算排除一切困难也要过去,也许那边有它的同伴在呼唤着它,也许水的那边是它向往的地方。女儿将它又放回水宽的地方,一会儿金鱼又随着水流又游到狭小处,再尽力地想游过去,我们只好随它,希望它早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青色的石头山上,青色石板小路两旁开满了金色的迎春花,迎春花开得灿烂极了,对着灿烂的阳光,它们在相互映衬着各自的美丽。我将脸儿轻轻地贴在迎春花上,我在享受着着迎春花的美丽,感受着它的柔嫩的美,它的温暖的金色。站在金色的迎春花簇拥的山间的小路上,我不时地俯下身,闻着迎春花的香,多想像小时候一样摘下一朵迎春花,吮吸金色的喇叭里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和甜味,可我却不忍心伤害任何一朵金色的喇叭,它们也和我们一样正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正在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正在给我们展示着自己的可爱的金色,娇柔而又光滑的花瓣,我轻轻地侧身从它们身边经过,我怕自己不小心会碰到她们娇美的花儿,真想永远和它们待在一起,分享着它们的美丽。

我和女儿准备去寻找那天夜里让我们转了半天又转回到它的身边来的那尊大佛,可我们又找不到了,也许今天那尊大佛不想见我们了吧!

远远地我看见了穿着的古装的人,他们是秦腔的每一部戏的雕塑像。我的心里充满了欢喜,我曾经多么喜欢的戏中的美丽的女子,她们现在就站在我的面前。她们素雅的古装,头上的各种饰物,各种的漂亮的发帖,她们端庄美丽的面容,她们娇美的面容。我轻轻地站在她们的身边,轻轻地用手抚摸着她们的衣袖,一切就像在梦里一样,我和她们站在一起,我在静静地分享着她们的欢喜、忧愁和甜蜜,小的时候曾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觉得自己的不必要经历她们艰辛或者磨砺的过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自己的幸福,可现在站在她们的身边,忽然好羡慕她们,她们最终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我现在站在她们的身边,分享着她们的幸福,觉得自己也好幸福,她们的一举一动,她们的嫣然一笑,她们的如歌似泣的神态,我静静地看着她们,多希望自己变成她们当中的一个。

?柜中缘?的雕塑中,端庄美丽的的母亲正在训斥着儿子的鲁莽,旁边的小妹漂亮委屈地站在那儿,旁边有位英俊的书生,我也想到戏中的故事中,享受着她的经历。

?五典坡探窑? 的雕塑中,我在站在王宝钏的身边,轻轻地将脸贴在她的的长袖上,静静地倾听着她和年迈的母亲的对话,多希望能和她一样,提着菜篮挖着野菜,住在寒窑里,经过一个个寒冬、酷夏春暖、秋凉,等待着自己远方的夫君归来,一十八年后,等来了一个薛平贵的归来。“老了,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王宝钏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等,她的薛平郎终于归来了,她终于等来了夫妻的团圆,等来了花好月圆。好想经历着她的经历,也享受着她的幸福和甜蜜。

我和女儿又看了?三滴血?、?錾李广?的戏剧雕塑。忽然又想起我小学的一位同学,她的父亲会唱戏,她的姐姐也会唱戏,唱得很好,可她的父亲不让她的姐姐唱,觉得唱戏的地位不高,会被人瞧不起,我的那位长得秀气的同学,每次在我们小的时候看完一部戏,就会唱其中的唱段。在我们小时候午睡的时候,就有几个人悄悄地待在教室后面的过道里,听着她唱戏,我那时只听一会儿就又偷偷地溜回教室去睡觉了,因为我总是听不懂其中的句子,其实每次看一部完整的戏,我都是经常有大部分的戏词听不懂,可这些不影响我对戏剧的影响,我喜欢戏中美丽的旦角的娇美的面庞,头上的各种各样漂亮的上闪着光的精美的饰物,素雅的古装,她们走路时的柔美的小碎步,小时候曾多少次希望自己穿上那柔软的绣花鞋,穿上那素雅的古装,带上美丽的凤冠,走着和她们一样的小碎步娇媚万分。

我想起我的舅妈,她现在在遥远的她的家里,也许她现在正在她的安静的小院里安静地晒着太阳,不知道她的病弱的身体现在怎样,也许她正在回忆着自己以前唱戏的日子,回想着自己穿着素雅的古装,迈着轻盈的小步,甩着自己的丝绸手绢,正在高兴着,正在焦急着,正在急走着。也许她现在正在回忆着自己穿着华丽的丝绸古装,戴着凤冠,顶着红红的盖头,正幸福地等着自己的驸马来揭开盖头;也许她现在正回忆着自己身着一身素装,依着栏杆,等待着自己远方的夫君归来,她忘记了秋日寒夜的寒冷,只是在惦记着远方的夫君的衣衫是否单薄。

听我的母亲说,我的舅妈本来要去剧团唱戏的,可她的父亲却以婚姻为由不让去,早早的让她和我的舅舅结了婚,将她留在了我舅舅的家里。她的声音很好听,我总觉得她的声音飘荡在留在我们身边的空气中,好像比空气还轻,不会落下来一样。

小时候,我的舅妈经常不顾路途的遥远,来我们这儿或者是别的唱戏的地方去看戏,那就是她的快乐了。她的饭菜做得很好,我从小就喜欢吃她做的鸡汤臊子面,可惜直到现在也做不出她做的味道。总是对女儿说起自己小的时候吃的鸡汤臊子面有多么的香,女儿央求我打电话问舅妈怎样才能做出美味的鸡汤臊子面,可我却一直没有打,我怕打搅舅妈的休息或者是影响她的病弱的身体,她本来身体就不好,最后将家里一切打理好,准备在云南儿子那儿度晚年,可去了半年后又回来了,说是不适应那儿的气候,我曾经想也许她是想在这儿能偶尔看到她喜欢的戏吧!这儿有她的心里的欢乐。

旁边的花园里,花树上的花苞已经堆满枝头,玫瑰色的皮,很漂亮。稍远处的几株绿色的灌木样的树上开出一大束一大束淡黄色的花,每一束花都是由五枝以上的一串串淡黄色的小花组成的,随着风散来一阵阵浓浓的清爽的花香,那花香很特别,我静静地待在花旁,等着风儿将花香送给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幸福,看着那些美丽的女人,拥有这特别的花香。

摩登少女爱古装 篇3

“我觉得我有时候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说什么我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忘记了,但自己脑子里却会想很多事。”

“给你看看我的包吧,这也是你了解我的一种方式,嘿嘿~这个手链是我朋友从海南带给我的,我特别喜欢。呐,这个青蛙的钥匙链我也很喜欢,我特别喜欢青蛙,因为我喜欢绿色,青蛙是绿色的。”

“你看,这是我画的冬冬(聘聘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学),画的是有点像古代人哦,不过她本来就有美人尖……^~^”

“这是我第二次面对录音笔,第一次不是因为接受采访啦,是普通话考试,紧张死了。现在看录音笔也有点紧张……嘿嘿。你要听我家乡话吗,我给你说一段,blablabla……”

九点过十分,正值上班高峰,记者在匆忙掠过身边的人群中一眼就发现了余聘聘,黄色的毛线披肩格外抢眼,拎着镶有骷髅图案的黑色皮包,左手食指带着复古的镂空戒指,瘦高的身材……俨然一副摩登女郎的模样。但她内心却只爱古装,喜欢设计古装,不爱现代的服饰。就像她虽然是狮子座,却有着文静的性格,以前一直误认为自己是巨蟹的。不过,这些“矛盾”在她身上却也和谐相处。

CAM:今天几点起的啊?

余聘聘:六点多吧,学校离得太远了,今天真正感受了一下什么是上班高峰。

CAM:今天穿的这一身儿,是你的风格吗?

余聘聘:我还挺怕别人误会,这就是我的穿衣风格,我风格其实老变。有时候穿运动服,有时候穿淑女装,有时候穿得很休闲。

CAM:呵呵。为什么叫聘聘啊?

余聘聘:本来是“娉”字,取女孩子“娉婷”的意思,“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嘛。可报户口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弄成了这个字,户口又很难改,所以也只能用“聘”这个字了。不过很多地方都会写“招聘”啊,这样就不怕别人会不认识我的名字啦。

CAM:看你在微博上挺活跃的。

余聘聘:哈哈,我微博上都是些我的心情和感悟,分享的东西也是我有同感的。我特喜欢传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CAM:有什么爱好吗?

余聘聘:我喜欢做衣服!小的时候给娃娃做衣服,把蚊帐给剪了,做刘亦菲演小龙女穿的那种,一模一样的!我喜欢古代的衣服,不喜欢现代的。

CAM:那你们专业开了服装设计课,也做了不少衣服吧。

余聘聘:嗯!我们服装课汇报演出的时候,是按品牌化分走秀的,比如CUCCI,Dior……我那时候选的是Dior的风格。

CAM:你觉得Dior是什么样的风格?

余聘聘:我印象最深刻的特点就是夸张,高贵吧。我们选定品牌以后,老师会给我们看这个品牌的图片、走秀之类的,然后我把这种元素风格融入到自己的设计里面。

CAM:做那件衣服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余聘聘:前后加起来一共一个月吧。也不是天天做,一般都是利用每星期上课的半天。

CAM:最后设计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余聘聘:鹅黄色的长裙,有点罗马样式的,中间扎条复古的宽腰带,裙子的下摆垂在地上,走起来有风的话,裙摆会飘起来。

CAM:哈哈,我觉得你适合当服装设计师。

余聘聘: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了,不过那个太难了,要从小就有绘画的功底,再念服装设计的学校,之后还要出国深造。我觉得要当设计师,就要做一级的,普通的那种,没有意思。

CAM:喜欢车吗?

余聘聘:跑车,流线型的……我就希望我穿着皮衣皮裤,烫个大波浪卷的头发,从一辆玛莎拉蒂那样的车上下来,多酷啊!

CAM:真有画面感……

余聘聘:哈哈,所以我一直在向那个方面努力。

CAM:你学了车模这个专业,今后有什么打算?

余聘聘:我毕业之后,还想继续从事这个职业,毕竟自己是学这个的,浪费了很可惜。但也有各方面因素的阻力,最后一步怎么走,还要再等等看。

我就希望我穿着皮衣皮裤,烫个大波浪卷的头发,从一辆玛莎拉蒂那样的车上下来,多酷啊~

姓名:余聘聘

年龄:20岁

身高:174.5cm

体重:55kg

星座:狮子座

血型:O型

古装剧, 路向何方? 篇4

去年热播剧《宫》, 跳入我眼帘也是很偶然的。本来对古装戏已经可看可不看的我, 忽然看见杨幂的灵巧表演, 时空交错的突兀感, 就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想看看导演是如何设计这部戏的以及这样的戏和以往的古装戏有什么不同。

《宫》确是吸引我的, 我完完整整看了两遍, 但到第三遍就再也不想看了。第一遍, 好奇, 好奇时空还可以穿越。感动, 感动古今之人爱情的痴恋;感叹, 感叹人生不过一个瞬间, 争来斗去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第二遍, 重温, 重温第一遍的细节。之后不再去看, 为何?因为, 观此剧成败———成也穿越, 败也穿越。成, 在于时空转换的奇异, 败, 在于穿越不过就是个表现手法而已。借助穿越, 主人公可以置身事外, 逢凶化吉, 遇难呈祥。看透这一点, 你就会发现了无可看之处。两遍之后, 感觉似乎也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凡是解不开的疙瘩都让穿越给化解了。穿越剧比一般古装戏更假的地方, 在于你更加犯不着替古人担忧。抽出了这个骨架, 你会感觉穿越剧更加空洞、更加轻飘, 轻飘得连观者自己都轻飘。感觉自己更加阿Q, 遇到挫折, 会在心里穿越一下, 快慰一下, 似乎没什么事可以难倒自己。看《宫》剧, 可以说狠狠自恋了一把、自信了一把。应该说, 在技术层面上, 如此“穿越”不仅是当下技术理念的呈现, 更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可以极大、极张扬地满足人们望梅止渴、贫富悬殊导致的某些欲望。

然而, 在意义层面上, 穿越剧当然更假了。传统古装剧是历史的 (或现实) 的迷雾, 穿越剧则更加迷雾化了。原本那些“戏说”、“外传”、“后传”、“秘史”之类的古装戏已经够假的了, 它们架空历史, 编造历史, 宫闱处处争宠、人人勾心斗角, 让人审美疲劳, 其历史价值、审美价值轻薄如纸, 而穿越剧则更胜一筹。古装剧的毛病它不仅没避开, 更严重的是, 又加了一层时空颠倒的穿越, 因此其意义、其价值更加轻如鸿毛了。所谓穿越, 无非就是现代高科技技术支撑下人无所不能的幻想方式, 和科幻类没多大区别。它极大地满足了你的快感, 是一类彻彻底底的绝对快感, 借用齐泽克的说法, 就是“快感大转移”。在穿越的镜像中, 主人公就是上帝的角色, 与他有利, 他处于其中, 与他不利, 他抽身走掉。他既可以置身事内, 又可以逃身事外。实际上, 就拿《宫》这部戏来说, 所谓的穿越并不怎么稀奇。早在《西游记》里,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 翻到天上, 天上一天, 地上就是一年。只是《西游记》本来就是神魔幻想, 人们就是看个热闹, 不会当真。但历史剧就不同, 人们本能上还是想当真的。

当然, 我们也理解剧作者的意思, 即以今人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不仅以今人的视角去看待历史, 而且让今人回复到那个年代, 亲历亲为体验历史、思考历史。然而, 历史经不起折腾, 历史是固定的, 过于多元、多义或多法的阐释会抹杀历史的本有意义。穿越剧就是如此, 在重新阐释历史、解读历史上, 比一般传统剧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 你把“穿越”抽空之后, 什么也没有了, 简直就是闹剧, 因为它的原因和结果都以穿越始, 也以穿越终。穿越既是欲望本身, 也是欲望的原因, 而且还是欲望的结局。这就是穿越剧的噱头。古装剧现在看来, 不过是鸡肋, 或者是打牙祭的, 无论演得多么神乎其神, 给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假的。观众看之, 无非消磨时间。但如果将古装剧都拍成历史剧, 似乎老百姓也不愿意看, 看着累。古装剧如何走出泥淖, 走出令人生厌的迷境呢?

古装剧其实完全可以制作得好。要制作得好, 首先是要注意题材的挖掘, 要挖掘一些具有较长远历史价值、现实意义的题材。现在的古装剧, 要么是风流艳史, 要么是宫廷斗争, 要么就是文人加武侠, 真正有价值的不多。艳情、艳史、争斗无非就是吸引人眼球, 稍微披点历史的外衣, 还让你信以为真, 还可以此为镜来窥视自己、观摩自己, 得到一种自窥的快感。在这样的收视率的驱动下, 也为了穷尽观众的欲望 (更多是恶的欲望) 。尤其是2011-2012年两年间的电视剧可谓狠狠地恶了一把。除了《宫》之外, 《步步惊心》、《美人心计》以及《宫心计》等, 一部比一部“工于心计”。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人际关怀, 道德关怀, 每个人都对他人步步为营, 真如存在主义者萨特所言“他人即地狱”。这类电视剧在如今人情淡漠、社会关系极为复杂的情况下, 是能引起人的某些程度的、甚至是隐秘的共鸣, 但这类电视剧看得多了, 让人难免有后背发凉之感, 会越发对人不信任, 对善、美没希望。那么, 这类电视剧是不是在立意上出现了偏颇?一味去展示那种阴暗面, 而又不加批判、不给希望、不给出路的做法是不是可以收敛一些呢?

其次, 是具体制作或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从大家作为笑谈的新拍《红楼梦》、《水浒传》到形形色色的古装剧, 有穿帮镜头、模糊历史的不在少数。有些是拍摄期间不注意, 出现了一些现代人生活的场景、用品, 比如《水浒传》。有些是根本不尊重原著, 尊重历史, 演员服装、化妆怪异, 不像生活本身, 而像戏曲角色, 比如新《红楼梦》。当然新《红楼梦》作为一种闹剧, 在此已不值一提。我们要说的是, 其余的古装剧更是各种稀奇古怪的事都有。当下的古装剧, 篡改历史、编造历史、胡乱嫁接历史的太多了, 场景、服装、语言、对白不符合历史语境的也太多了。这些常识性的错误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都在犯, 细节上的漏洞举不胜举。原因何在?第一, 古装剧制作者基本不愿意下功夫去研究历史, 更不愿意讲究一些细节, 于是表现得不伦不类, 演员们无非就是穿着古人的衣服办着现代人的事。第二, 古装剧制作者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素养太浅, 缺乏全面系统、必要的历史常识或知识。不是他不愿意下功夫去研究, 而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三, 态度问题。视听艺术本身就是个平面、浅显艺术, 它要追求市场效应, 要尽早占领市场, 所以那些慢功细活自然没人愿意去做。

再者, 古装剧往往偏于或喜好于搞大制作、大背景。大制作、大背景的影视剧因为其历史性强, 所以给人的先入之见就是观察历史。观众在看的时候, 不仅在看剧情, 也在于体察历史。这类影视剧如果不在意技术或常识上的问题, 容易失去基本的真实性。因此, 古装剧其实没必要大部头地去搞大剧, 完全可以搞小制作的剧本, 也可以淡化背景, 没必要台台清宫, 处处汉唐。

古装剧演了近30年, 它的繁荣期、鼎盛期已经过了, 古装剧的转型成为当下影视剧创作的重心。如何将这类影视剧拍的有声有色, 也是门学问。这门学问要想做得好, 就得沉下心来, 踏实认真去做, 对历史负责, 对今人负责。在内容上, 尊重历史, 让观众要信以为真;在制作理念上, 要注意细节的真实。虽然所有艺术都是虚构的, 但虚构得有个对象、有个限域。真正好的艺术, 不在于要不要虚构, 而在于虚构之后却使人信以为真。

古装电视剧经典台词 篇5

2、能困住我的,只有爱情。――《仙剑》

3、谁杀仙乐,我就杀谁(荣狄的爱真的很感人)。――《灵珠》

4、再痛也不及心痛。――《大唐双龙记》

5、宫晴川:八阿哥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八阿哥:你不要为我做傻事,我宁可自己死也不要你做傻事。――《宫》

6、饿错了,饿真地错了,饿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饿不嫁过来,饿滴夫君也不会死,如果饿地夫君不死,饿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滴地,如果饿不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滴地方,饿也就不用受你们的气了……(被郭芙蓉叫停)――《武林外传》

7、君羡,让我们暂时埋葬我们的爱情,我只要你好好的活着……――《至尊红颜》

8、就算全世界都背弃他,我魔音也不会舍他而去的(不知道为什么挺喜欢魔音的)。――《灵珠》

9、就算碰到别的更美更好的女人,也自然会有别的更美更好的男人去配她,关我何事?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的心自然只在那一处(或许这就是爱情吧,即使你看不到她,你只要在她身边就好)。

10、周芷若:这世上曾有四个女子真心爱你,一个是赵姑娘,一个是去了波斯的小昭,另一个是殷姑娘,倘若我们四个女子都好好的活在世上,都好好的在你身边,你心里真正爱的到底是谁?

11、如果你死了,本王会踏平整个长安(有一种爱叫做相濡以沫)。――《美人心计》

12、我不要、我不想闭上眼睛,我怕、不会醒来了。――《仙剑》

13、长生不老又怎样?人生在世,但求平安喜乐,若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纵使活上千年万年,又有何意义……――《白蛇传》

14、我要给他取名,绵亿,绵绵不断的绵,亿亿万万的亿。――《还珠》

15、我叫徐子陵的女人!――《大唐双龙记》

16、周亚夫:你的好奇心太强,凭我多年的经验有两种可能。第一,你是个细作;第二,你喜欢我们其中一个人。你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美人心计》

17、张无忌: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我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可是我对赵敏却是刻苦铭心的相爱。――《倚天屠龙记》

18、我最后问你一次:你到底爱没爱过我。――《画皮》

19、想不到,我已经这么老了。――《仙剑》

20、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大话西游》

海外市场决定古装大片 篇6

现在西方市场对中国电影有种期待,就想看你的古装片。你说这是强势文化、不公平,想改变它、扭转它——没人听你的。

不仅是在中国,面对各种新媒体的挤压,“少数量,大产出”的大片生产方式也是好莱坞的救命稻草。除了以电影为主要娱乐生活的铁杆影迷,要把许多三心二意的观众吸引到影院,就要仰仗有“奇观”效果的大片。1997年底《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全球票房18亿美元,它的成本是2亿美元。那时这个成本已经骇人,但票房成绩更令人垂涎。《泰坦尼克号》开启了巨片暴利的闸门,随后的《魔戒》和《哈利·波特》系列,每一部成本都不超过2亿美元,但部部票房接近10亿美元。历史上最赚钱的片子,竟有9部是近10年的电影。

盛名之下的张艺谋,拍的古装大片多,挨的骂也最多。对蜂拥而上的古装大片,张艺谋的观点很现实,他说,电影投资一大,要想收回成本,仅靠大陆票房还不行,就要考虑到海外市场。而古装是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影片类型,海外片商先挑中国的古装动作类型,而且出的价钱比较高,其他的影片虽然也是大片,比如战争题材或是其他题材,就卖不出高价。海外市场又只认这个类型,其他的不敢买。就算成龙、李连杰 、周润发、巩俐、章子怡都上,没有动作演一台文戏,海外片商出的价钱只有动作片的1/5。”

“所以这些事情都是由商业方面他们自己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我想这种情况大概在若干年之内还很难改变。我们当然很希望输出中国更多品种、更多类型的电影,可是我觉得目前还是不行,这是现实。”张艺谋说。

一直以拍文艺片知名的陈可辛,2007年也以他的《投名状》令人惊奇,卖座、好评、拿奖,他自己也似乎也完成了某种转型。然而陈可辛纠正了一个错误,他说,“内地很多影评人和媒体说我是拍文艺片的,其实,我自己拍的都是商业片。我拍的影片都有明星,都有商业上的一些基本计算。”

而商业片都有一个从观众→投资方→制作方→导演的产出模式。

他说,“从大一点的范围来考虑,其实,中国的电影观众在数量上还不足以支撑一部大制作电影的成本。一部电影想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古装题材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欧美市场的观众来说,看中国电影往往喜欢看一些中国化题材,例如古装、武侠片,就比较符合他们猎奇的心理。所以,古装电影在国外的发行上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可是,现代片就显得很弱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国产现代片在国外市场取得成功。虽然在国际电影节、影评界也有现代片很成功的例子,但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的还没有一部。可能有一些影片在小众的票房上成功了,但在大众的票房取得成功的,例如在美国2000家影院同时上映的,目前还没有一部。对于投资商来说,一部电影在国内能收回一半的制作费,而另一半如果想在国外市场收回,就只有考虑古装片种,结果很多人都陷入了古装片的圈套,难以自拔。

导演们要灵活地在困难环境中找到出路。既然古装片是唯一能够带动投资的,并且可以引起国外市场注意的模式,那么导演就只能在这一模式中争取突破,寻找个人的爱好。所以,我在《投名状》里放入了一些我所喜欢的元素,例如我喜欢的爱情模式、兄弟情谊等等。这些元素既能放在现代片里,也能放入古装片。电影是活的,关键是怎样去运用这个活的东西。 ”

从这个角度,他对张艺谋有相当的认同。他说,“我看过一部关于张艺谋导演的纪录片,片中有人问张导为何选择拍某部电影,他回答说“没有什么理由,因为这是惟一一部可以开机的电影,我们就在这部能拍的电影里去找到一些能说的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作为一名导演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一个导演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不拍这个,也不拍那个,那他永远都很被动。导演应该想尽办法,在商业市场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去表达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我一直都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有导演要说的话,也一定有很多方式可以说,无论古装片、动作片,还是爱情片,都能够表达导演要说的东西。”

华语电影史上最贵的大片《赤壁》,对外统一的说法是总投资为8500万美元。为了收回巨额投资,首次从好莱坞回国拍片的导演吴宇森一开始就声明,这次他要“给全世界讲三国的故事”,“这么贵的戏,不能只为亚洲去拍。”在这一点上,制片人张家振和吴宇森颇有共识。

前年,“不想被钉死在喜剧上”的冯小刚也拍了一部古装大片《夜宴》。他也是无奈地承认,古装大片是中国影片在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片型,“海外发行商一听是中国的现代影片就不愿出钱,一听是中国古装片就开高价。”他举例说,“我的现代题材电影,日本发行商只愿意出50万美元,但《夜宴》就肯给500万美元。”

浅谈古装戏的改编 篇7

(一) 迎合大众审美之需求。古装戏的改编层出不穷, 迎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说:“所有的电视剧, 都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满足观众需要。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预期的收视率。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 劳动和延续生命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其余的精力就要用作娱乐, 只要受众有需求, 现代媒介就有满足其需求的责任。”[1]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追求娱乐的境界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 古装戏以它特有的魅力和吸引人眼球的画面很自然成为了人们热捧的对象, 不但青少年对它垂爱有加, 就连家里的长辈们也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看一部古装戏。

(二) 投资商回报丰厚之所趋。古装戏的改编给投资商带来了特别丰厚的回报。曾有人指出:“拍古装戏可以多赚钱, 主要是指可以卖海外版权。尽管内地拍摄、发行出现赤字, 但只要能在舆论上炒热, 内容上投海外播放媒体所好, 按与‘国际价格接轨’的海外版权费就可让制片人大赚特赚。某公司负责人甚至说, 不管什么戏, 只要内容是一百年前的, 他都有办法找到海外的买主并赚到钱。”[2]由此可以看出, 古装戏有十分可靠的价值回报, 可以让投资者很放心地去投资, 并且有较大的经济利益。因此, 古装戏在现当代社会中的数量特别多, 甚至一部热播古装剧会在短期内占据荧幕的主体, 成为人们享受娱乐的一种主要途径。

(三) 剧本“易编”。古装戏“易编”也成为它热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论者指出:“可以任意编造, 也是目前许多人热衷于‘创作’古装戏的重要原因。可以任意编造的历史故事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时间越远越好编。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 朝代越早, 留下的材料也就越少。因此, 编秦汉年代的事就远比编明清时代的要容易。至于那些根本无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 就更无人与你争论了;二是越‘野’越好编。我国文学史上曾留下许多野史, 一些当代作家也热衷于‘现代野史’的问世, 而且往往适应现代人的情趣。如果在野史上再表明‘戏说’, 那就更可以瞎编乱造了。”[3]现在的古装戏没有受到太多的束缚, 可以由编剧根据现代人的喜好随意地改编, 因此它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历史事实和背景, 可以由编剧根据个人经验展开想象, 比起其他的影视作品, 它的创作空间相对较大。

二、古装戏的改编与原著的差异

众所周知, 古装戏的改编与原著之间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差异, 这一方面是为了使古装戏在演绎剧本的过程中更有可观赏性, 另一方面, 是编剧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某些场景或者内容是否一定要忠于原著。

(一) 突出古装戏的可观赏性。古装戏在改编的时候应当突出和原著不一样的部分, 比如说结尾的设置。有论者指出:“电视剧最后的结局被改编得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更符合电视观众的审美。结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视剧的观众口碑和最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如果电视剧结局与原著小说相同, 就会缺少新鲜感, 所以此类改编电视剧结尾编排的不同是十分有必要的。”[4]因此, 古装戏的改编在主体上忠于原著的同时, 也应当做出适应的改编, 这样不但可以让读过原著的观众有新鲜感, 也可以使改编后的古装戏更有可观赏性。

(二) 编剧的个人因素。编剧的个人因素也是古装戏与原著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编剧个人首先是独立的个体, 他本人对于原著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个人经历和经验的影响, 以及编剧对于如何改编古装戏会使荧幕的效果更好。这是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的地方, 有人提出:“电视剧的编剧是电视剧剧情中的‘挑大梁’角色。确定编剧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原作者担任编剧, 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最稳妥的, 但是原作者操刀担任电视剧编剧容易出现创新度不够的问题。原著小说再受欢迎, 电视剧的编写也要别具一格地进行创新, 如果和原著小说太过相近, 电视剧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原作者在编剧时一定要有所创新, 一定要保持大胆的作品风格。”[5]可以说, 编剧是一部古装戏的灵魂之所在, 在忠于原著的过程中, 如何融入编剧个人的想法和创新之处也成为考量一个好编剧的隐形标准。

三、古装戏改编的价值所在

当今古装戏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 无疑也在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那么, 古装戏改编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 普及了古代知识。古装戏的改编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普及了一些古代人的礼仪、服饰等常识性知识, 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美感和休闲娱乐的过程中也将这一部分知识印入我们的脑海中。

(二) 宣扬善恶美丑。古装戏改编的一个明显价值就在于, 它以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宣扬了善恶美丑, 无形地告诉了我们应该多做善事。以自己熟悉的古装戏《宫锁连城》为例, 连成原本出生于富贵之家, 却因为母亲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无奈之下抛弃了她, 导致连成遭遇苦难的命运, 甚至差点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害死。但是连成的善良使她最后并没有深陷苦难的泥潭, 而是所有人都在帮着她。这种倾向正是这部戏所展现的一个价值观念:只要保持着本真、善良, 你的命运就会得到上帝的眷顾, 就如连成一样。由于古装戏的广泛传播, 这种弘扬善的精神也被观众所吸收和接纳, 甚至还会潜移默化地使我们扭转原本不正确的价值取向。

因此, 古装戏的改编还是有很大的价值, 随着它的传播带给人们积极的价值观还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

四、古装戏改编的前途和问题所在

古装戏改编的前途和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古装戏的热播, 这股热潮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呢?事实上古装戏的改编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

由于古装戏受到人们的追捧, 而投资商又追求较高的利益回报, 必然导致一部分古装戏有粗制滥造的嫌疑,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有一些古装戏是根据历史真实故事改编的, 然而却仅以这个故事的历史朝代为背景, 历史事实偏离得较远, 导致一部分懂得历史的人看不下去, 甚至对于不懂这部分历史的人也产生了误导,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到了它的收视率, 甚至会使人们对古装戏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情绪。它不同于一部分古装戏选取的是一个架空的朝代, 这样的话, 可以使人们不至于误解历史真实;另一方面, 数量上的层出不穷也必然会使一部分古装戏的改编比较粗糙。编剧更多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 而忽视了一部古装戏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影响, 古装戏显然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其改编的思考则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装戏改编的质量。

古装戏的改编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拿出来思考和规范, 这样才会使古装戏的改编有一个比较明朗和乐观的未来。

五、结语

本文试图从古装戏改编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展开比较浅显的论述, 由于对古装戏的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 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匮乏, 因此还需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论文写作中有较大的提高。

摘要:近几年来, 古装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不但影响着青少年, 也潜在地影响着中老年人。随着网络的传播, 人们对于古装戏的改编也各有见解, 本文试图以个人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分析古装戏改编的原因、与原著的差异、改编的价值与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古装戏,改编,价值与影响

参考文献

[1]韦星.穿越网络文学改编剧热播原因窥探[J].电影文学, 2014, (19) :147.

[2][3]古装戏挤破荧幕[J].中国电视, 1997, (9) :17.

近年来古装戏热播现象探析 篇8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侠客猛士的故事在电视中出现并不稀奇, 而且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达到了一定水准的优秀作品。《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大智若愚, 在屏幕上一次次地戏弄了奸臣和珅, 剧中的皇帝也以一种近乎平民化的面貌走近了观众, 全剧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不失为电视剧对历史题材的一种创新。《康熙微服私访记》则在“美化”皇帝的同时, 突出了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主题, 形象地讲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千古帝王, 悠悠万事, 功过自有百姓言。”《雍正王朝》以政权建立后的建设问题取代了农民起义主题, 展现了治国、改革、惩腐等一系列与当代密切相关的主题, 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但近年来, 古装戏频频出镜, 编导、演员对古装戏的迷恋让人费解, 同时那种真正“博考文献, 言必有据”, 探寻历史内在规律, 以开启民智或警示后人的历史剧少而又少, 而那种“只取一点因由, 随意点染”的戏说剧却铺天盖地。这种戏说剧在怎么说都行的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 只保留了传统历史剧的外壳, 而以戏说历史、娱乐观众取代了历史剧应有的精神。

编导、演员对古装戏的迷恋, 电视媒介对古装戏的热播, 可谓理直气壮、声势浩大。但热闹的背后却发人深思, 令人警醒。

一、古装戏的危害

1. 容易造成观众对现实的隔膜

古装戏的初衷无论是以古鉴今, 还是借历史的外衣游戏人生, 其不争的事实就是对现实的相对疏离。古装戏中戏说剧、武侠剧大多以戏说、娱乐为己任, 缺乏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意义价值的追问。即使是严肃的历史剧, 其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也与当代生活具有较大的时空距离。如今, 电视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 而在传播与接受的关系中, 电视媒介处于主动强势地位, 观众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当古装戏以大数量、高频率反复出现在荧屏上时, 势必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审美心理, 左右观众对世界的认知与判断, 造成观众对现实生活的隔膜。

2. 容易造成对观众思想的误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一切文学都是宣传。影视作品概莫能外, 问题在于宣传什么, 怎样宣传。不可否认, 古装戏自有其可取的一面, 蕴含着忠义爱国、心忧黎民等优良传统, 但同样挟裹了轮回报应、帝王崇拜等封建糟粕。现在的一些古装戏津津乐道于君权王道、宫闱秘事、武林纷争, 叙事含混暧昧, 缺乏清醒的当代意识, 其所表现的主题往往落入过去惯有的思维模式, 所塑造的贤臣侠士、文人骚客往往表现为强烈的依附型性格。这种对王者的唯我独尊、臣民的依附人格的无意识的宣扬遮蔽了现代社会应有的平等、自由、公正之精神, 而后者恰恰是建构现代独立人格、克服官本位思想、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必需。这样一来, 编导、演员即使有自觉的“古为今用”的初衷, 却因其自觉的批判意识的缺乏, 不但事与愿违, 而且在客观上使一些陈腐思想得以借尸还魂。这岂不是误导了观众, 与社会进步要求背道而驰?

3. 容易造成观众责任意识的淡薄

古代题材, 尤其是历史剧的创作, 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尊重历史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力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当前古装戏的创作, 编导们酷爱虚构与戏说, 部分作品在品评历史人物时甚至黑白颠倒, 使观众是非难辨, 无所适从。即使是正剧也并非完全忠于历史, 个别作品漏洞百出, 硬伤随处可见。这可以说是对历史精神的背叛, 对历史责任的放逐。同时戏说剧、武侠剧过分强调、放大了影视艺术的娱乐功能, 片面追求收视率, 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势必造成社会责任的缺失。影视作品当然应该有消遣、娱乐的功能, 但电视传媒作为公共资源, 同样不能抛开传播先进文化的使命、发挥精神导向的功能。如果影视作品最终只剩下娱乐搞笑, 则既是编导、演员的悲哀, 也是观众的不幸。

二、古装戏“制作热”的原因

在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 我们的编导们为什么舍近求远, 厚古薄今, 热衷于古代题材的拍摄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1. 避实就虚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优秀的影视作品应当来源于生活, 并且高于生活。编导们一个个紧盯古代题材, 不排除是“强者精神”和“盛世情怀”的展现。但我想, 他们更看重的莫过于其远离生活的特点。自广电总局发出禁令限制涉案剧播出以来, 许多电视制作公司为了规避风险及追求投资回报, 纷纷将目光瞄准了古装剧。虽然在2004年初的电视剧规划工作会议上, 广电总局有关领导就希望大力提倡有关普通人生活方面的影视剧, 多拍摄投资少、效果好, 反映民生、富有感染力的节目, 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古装戏因为与生活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编导们可以绕开敏感的社会问题, 在遥远的时空里独自况味, 借历史人物、文人侠客或以古讽今, 或发怀古之幽思, 或彰游戏之精神。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末历史剧的繁荣是剧作家避开现实, 深入历史, 以古鉴今,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现实主义精神的曲折的表达的话, 那么, 在思想开放、政治开明的今天, 避开现实生活, 迷恋古装题材恐怕只能说是对生活的漠视与逃离。

2. 避难就易

近年播出的大量的古装戏中, 真正做到“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博考文献, 言必有据”的正剧并不多见。相反, 倒是戏说剧、武侠剧频频进入观众的视野。戏说剧、武侠剧以闭门造车、无中生有取代正剧对历史史料的考证, 抓住“一侠一帝一王朝”大肆戏说, 但情节的曲折、画面的精致难以掩盖其思想的平庸。由此可见, 古装戏的泛滥, 实则是思想操练的懒惰、创新精神的匮乏。现实题材创作者在创作之前, 一方面需充分深入生活, 并体验、感悟生活, 另一方面, 就算对当今生活相当熟悉, 也并不等于有了成功地转化为影视艺术的全部可能。应该看到, 相对于古装戏, 现实题材作品对艺术的“假定性”把握还远未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 要表述当今的生活, 必须寻找到一种既可能淋漓尽致, 又不唐突于现实生活的表现手段, 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这确实需要充分的智慧和技巧。现实题材作品因其与现实的贴近性, 有着更强烈的道德要求, 不能与维护社会平稳的道德观念产生抵触, 更不能干扰政府的现行政策行为。现实题材作品没有现成的程式, 有极大的创新空间, 也隐伏着更多不易把握的未知数,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一方面增大了创作的难度, 同时也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3. 迎合市场

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变快的大背景下, 中国虽未进入生产过剩的消费社会, 但娱乐至上, 不求深度但求消遣, 不要品位只需刺激, 不问意义只管休闲, 满足于感官享乐的文化消费观念似乎颇有市场。接受者的这种文化消费取向或隐或显地制约着各种传媒的营销策略。在竞争日渐激烈、残酷的今日, 部分电视传媒为了博取生存空间, 直言不讳地“直面世俗”, 奉行“吃饭哲学”, 在影视作品的生产、传播的过程中, 不要责任但求煽情, 不要精品但求利润, 主动“向市场低头, 向大众献媚”。于是, 观众找乐—媒体迎合—观众、媒体相拥狂欢的影视文化消费链得以确立。戏说剧以其娱乐大众、享受人生的市场定位迎合了观众“玩完就算, 并不留恋”的消费期待。这样, 电视收视率的“神话”就在编导策划、媒体炒作、观众参与下被制造了出来。

古装戏作为屏幕上的一个品种, 问题不在于拍不拍, 而在于怎样拍, 应以怎样的立场去拍。马克思在1859年给拉萨尔的信中, 谈到拉萨尔的历史题材的剧本《弗朗茨·冯·济金根》创作得失时, 要求历史剧“用朴素的形式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如何来理解历史剧表现“最现代的思想”呢?马克思的意思显然是作为现代的剧作者应该以唯物史观这个“最现代的思想”去掌握和选择历史资料、去分析历史事实、去评价历史人物、去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并最终让人对于今天的社会有所感悟和联想。我想, 古装戏的创作者在坚持马克思的这一原则的同时, 还应当积极创新, 深入挖掘, 不断选择新的角度去处理所选的内容, 找到新的切入点结构故事, 给观众新的视点, 让作品富有新鲜的活力, 唯其如此, 古装戏才能真正将思想性、娱乐性、观赏性融为一体, 并使观众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同时, 把握现实题材虽然难于古装故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退却放弃, 关注现实、描述现实, 应该是一个进取有为社会的健康心态, 在对现实的艺术再现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激情和勇气, 并使之转化为当今社会涤浊扬清的精神力量。

当代中国,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 现实生活繁复多变, 人生百态气象万千, 可供编导们选择的素材丰富多彩。只要静下心来, 深入生活, 努力探索, 积极创新, 既强调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又注重影视的娱乐性与观赏性, 我们一定可以取得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双丰收。近年来一些国产电视 (连续) 剧的成功就是明证。

萧伯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剧作家一味将目光转向过去意味着创作力的衰弱。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营造求真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影视编导、演员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少拍些帝王将相, 多拍些工人农民;少关注皇室宫廷, 多关注脚下的土地。这才是社会需要、观众欢迎的正确选择。

摘要:近年来, 古装戏不断升温, 在电视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乃至到了泛滥的程度。这种现象发人深思, 其中的原因及消极影响值得研究、探讨。

关键词:古装戏,危害,“制作热”

参考文献

[1]喻静.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N].中国艺术报, 2002年3月29日第3版.

[2]仲呈祥.慎用“古装戏”替代“历史剧”[N].人民日报, 2002年5月5日第4版.

古装历史剧 篇9

对于外国观众, 电影字幕是重要的沟通手段, 而成功的字幕英译可以展现电影所传达的含义和精神, 使其更好地欣赏中国古装电影。

但是, 目前国内古装电影的字幕英译良莠不齐, 有些低质量的翻译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影响了观众的欣赏。因此, 提高我国古装电影的字幕英译质量势在必行。

1 古装电影字幕英译与文化空白

“文化空白”由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okin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 源语中那些对译入语读者来说不可理解或极易被误解的文化信息就是文化空白 (王秉钦, 1995) 。这是由于地理、历史和种族文化上的某些原因, 一些对于某一种文化十分熟悉的概念可能在另一文化中完全不存在, 且没有相应的表达 (郭梅蕊, 2010) 。

中国古装电影包含的文化信息纷纭复杂又极具特色, 其字幕的英译成为向国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将一国电影的语句含义和文化信息转换到译文, 传递给另一国家的观众。而在翻译时, 若没有妥善处理中西文化的不同, 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文化不同大多是文化空白造成的, 使外国观众难以理解或容易误解。

例1:

原文:其实, 季氏应当忧虑的敌人, 当在自家的萧墙之内。

这条字幕摘自古装电影《孔子》, 其中“萧墙”一词的翻译值得商榷。该词源自于中国成语“祸起萧墙”,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这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成语, 对于其他文化的观众来说, 却是十分陌生, 存在文化空白现象。在字幕英译时, 如果像译文中, 只解释表面含义, 无法在外国观众脑中形成熟悉的概念, 极易造成信息传达不到位, 难以理解电影情节的后果, 可改译为“It might just be that the Ji Family’s real enemy is from within, not across the border”。

2 字幕的特点与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关于字幕, 有多种定义, 莫娜·贝克认为是“字幕是用于诸如电影和电视大众影视交流翻译种类中的语言转换的主要方法” (Baker, 1998) 。

著名的翻译家钱绍昌 (2000) 认为:“影视翻译含有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具体来说, 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 是双重层面——听觉和视觉, 字幕翻译使观众聆听影视话语的同时, 可看到翻译文本;字幕和对话一起显示在银幕上, 且短时间内迅速消失;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以及不分散观众注意力, 字幕翻译不可加注释。

基于以上特点, 字幕翻译有其独特的翻译准则。受空间的限制, 译出字幕应不多于两行。受时间的限制, 字幕翻译要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根据卡拉密特罗格卢的研究, 每行字幕字数7-8个为宜, 时间停留在3.5秒左右 (张航亚, 2012) 。

所以, 要在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 完成古装电影的字幕英译, 应对其中纷繁复杂的文化空白现象, 必要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值得关注和探讨。

3 应对文化空白的古装电影字幕英译策略

为了更好地让外国观众感受中国古装电影的魅力, 体会深厚的中国文化, 在电影字幕英译过程中, 应适当地使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减少由于文化空白造成的理解困难。具体分为“改编法”“释义法”“压缩法”“省略法”“保留法”五种方法。

3.1 改编法

每一种文化因生活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造成了某种文化的概念, 对于其他文化的群体来讲, 是难以理解的, 即文化空白现象。而电影以观众为主导, 把中国电影的文化, 通过字幕传达给外国观众, 弥补文化空白造成的障碍, 甚是重要。所以, 字幕英译者可采用改编法, 把某些因文化空白难以翻译的文化现象, 改编成一个外国观众更加熟悉的文化意象。

例2:

原文: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 是不是很好玩?

译文:It must be exciting to be a fighter, to be totally free.

例2摘自古装电影《卧虎藏龙》的字幕, “江湖”一词, 字面翻译为“river and lake”。但是, 在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是常用词汇, 泛指“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 武林人士常说“闯江湖”“走江湖”等。所以, 该词在英译时, 属于文化空白现象, 国外文化中不存在对等概念。例2中, “江湖”改编为“fighter”一词, 表达出“武林侠客”之意, 弥补了文化空白造成的理解差异。

3.2 压缩法

电影字幕的翻译具有瞬间性、无注性,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严格限制, 故在古装电影字幕英译时, 遇到文化空白现象, 很少向外国观众具体解释其中的内涵, 而是运用压缩法, 忽略文化层面的东西, 把词语或句子的观点简单明了地阐述出来, 外国观众更加适应, 减少了因文化空白带来的困扰。

例3:

原文:飞雪与臣决战时, 因臣的计谋已然奏效, 所以她气血攻心、方寸大乱, 臣赢得丝毫不费力气。

该句选自古装电影《英雄》的字幕, 其中“气血攻心、方寸大乱”是汉语中的独有概念, 属于文化空白。这条字幕英译时, 可直接忽略掉这两个词中的汉语文化, 而是把其深层含义用最直白的语言进行表达。“气血攻心”是指情志因素引起的突然的激动、发怒等, “方寸大乱”指心情不好、思绪很乱, 所以可压缩翻译为“disturbed and disoriented”。

3.3 省略法

当古装电影的字幕英译中, 文化空白现象出现太过频繁时, 考虑到字幕的时空约束的特点, 这些文化现象很难向外国观众一一展现出来, 有些可转换表达翻译, 有些可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 在不影响电影内容的理解的情况下, 直接采用省略翻译法, 免去文化空白带来的困扰。

例4:

原文:当今天下论剑法、论武德, 只有慕白配使用这把剑。

译文:He is the only one in the world worthy of carrying it.

这条字幕摘自古装电影《卧虎藏龙》。其中, “剑法”“武德”两个词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专有名词, 外国人难以理解。字幕英译时, 无论如何改编或是替换, 都不易找到较合适的词汇, 考虑该句更加强调后半句, 则对于“剑法”和“武德”, 完全可采用省略法, 让外国观众忽略这些文化空白, 而是关注电影情节发展。

3.4 释义法

在中国古装电影的字幕英译过程中, 文化空白并非总是可以成功改编、压缩、省略。虽然受到字幕时间、空间的限制, 但有些文化现象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解释, 使外国观众了解在中国文化中该词语或句子的真正含义, 才能消除观影时的理解障碍, 也能同时起到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

例5:

原文:驾六龙, 乘风而行,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该句是古装电影《赤壁》中曹操的一句话, 在字幕英译时, 四个小短句都属于文化空白现象, 且要分别翻译出来, 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前两句不是重点, 可直接解释, 强调“快速之感”, 体现中国“腾云驾雾”的文化特色;后两句是主旨, 出自《管子》, 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故要向外国观众解释了这层含义, 翻译为“with all of the feudal lords under my command to rule the world with one name”, 才能应对文化空白造成的理解差异。

3.5 保留法

虽然, 在古装电影的字幕英译中, 译者面对文化空白现象, 更多地采用以上4种“改变型”的翻译策略, 但也可适度保留电影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 故意打破外国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范。通过这种“保留型”的翻译策略, 将读者置身于国外异域风情的同时, 彰显了异国文化的语言文化差异, 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例6:

原文:你身体阴阳失衡。

译文:Your body suffers from Yin yang imbalance.

该句选自古装电影《画皮》的字幕。“阴阳”是中国古代先人的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由阴阳两部分组成, 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阴阳”以其哲学思辨色彩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方文化中没有近似或对等的概念, 属于文化空白。近些年, 海内外专家和译者都达成共识, 直接音译为“Yin yang”, 其意义得以保留, 更能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把中国文化引向世界。

4 结束语

中国古装电影若想得到更多外国观众的关注和欣赏, 就要在字幕英译的过程中巧妙地处理好文化空白现象。虽然受到时间、空间上的约束, 但通过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 如改编法、压缩法、省略法、释义法、保留法来应对文化空白, 也可以让外国观众看懂电影故事情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喜爱中国古装电影。

参考文献

[1]Baker Mona.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Routledge, 1998.

[2]郭梅蕊.浅析山西旅游材料翻译中的文化空白与文化差异现象[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

[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

[4]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古装历史剧 篇10

一、省级自制古装剧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情节老套, 缺乏创造力

我国古装电视剧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情节老套, 虽然近些年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并出现了很多新的作品, 但多数作品缺乏创造力。例如, 湖南经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穿越剧《宫锁心玉》, 一经播放, 便成为当年电视剧市场的一匹黑马, 具有超高的人气与收视率。但是, 之后播出的续作《宫锁珠帘》《宫锁连城》沿用这种形式, 却并未如它一般赢得头彩。尤其是《宫锁连城》被告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编权, 法院令其停止传播, 立即下线。

(二) 不尊重真实文化, 脱离真实历史

近年, 历史古装剧题材亦受到各路导演的欢迎, 如耗资巨大, 且号称正统隋唐历史剧的《隋唐演义》《隋唐英雄》等, 虽然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但身披历史剧外壳, 虚构了大量情节, 这不仅违背客观历史事实, 且极易混淆大众历史观念, 造成受众群体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知错误。如果创作者一直延续这种创作方式, 势必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与历史剧的创作原则不符。

(三) 创作肤浅化, 迎合低级趣味

我国古装剧在改编经典武侠作品时, 由于其天马行空的情节导致观众吐槽连连。其中, 创作肤浅、低龄化成为最为突出的批判点。例如, 神话古装剧《天天有喜》, 虽然集神话、武侠、爱情等元素于一体, 收视率也迅速跃为第一位, 但该剧为赚取收视率, 将受众定位为4~10岁的孩子, 各种网络语、英文词及雷人剧情仍惹得观众恶评连连, 不少观众纷纷吐槽该剧“雷人”“肤浅”。若电视剧均面向低龄化群体, 且秉持“越骂收视率越高”的思想展开创作, 则将背离电视剧艺术创作的初衷与实质。

二、江苏省自制古装剧的优点

江苏省近两年的自制古装剧并不多, 但节目制作质量优良, 观众反响较好, 其中以《大清盐商》《长安三怪探》表现最为突出, 鉴于其题材类型, 主要从历史剧及悬疑剧进行分析。

(一) 历史剧《大清盐商》

电视剧《大清盐商》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跨年播出后受到各界好评, 它为研究历史正剧创作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还专门为《大清盐商》召开了专家研讨会, 并总结出如下三个优点:

1. 以古鉴今,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它以乾隆时期的竭力反腐呼应当下全民打虎, 通过以古鉴今的官商故事表达对执政治国的深刻反思。既是历史再现, 又为现实所映, 凸显了家国情怀, 展现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凸显了历史正剧创作的高站位诉求。

研讨会上, 专家一致认为《大清盐商》是一部高品质的历史正剧。它正确把握了历史框架及历史精神, 使受众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 得到了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 并从中获取精神能量。它为历史正剧提供了“存历史正气、寻历史镜鉴”的鲜活版本。

3. 艺术表现手法和人物塑造形式出色。

该剧的主要人物汪朝宗的形象源于原型又超越了原型。盐商汪朝宗没有把他人所谓的“肥差”看成为自己谋利的平台, 他一方面坦然享受靠自己创造的好日子, 一方面又拥有家国情怀, 把救助百姓看成自己作为盐总商的一份内在职务。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 这样鲜明、丰富的形象很少见。

(二) 悬疑剧《长安三怪探》

《长安三怪探》作为一部历史悬疑剧, 较近几年的几部优秀悬疑剧更有看点, 除具有悬疑剧的一些特定范式外, 还具备以下三点独特之处:

1. 大胆启用“平民怪探”作为主角。

与以往《名侦探狄仁杰》《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探案剧略有不同, 在主角设计上它弃用像狄仁杰等历史名探这一惯用人物线, 大胆启用“平民怪探”思路, 剧中主人公皆为全新人物角色, 没有可参照的历史名探背景。而且突破以往探官单人“作战”的形式, 亮出“三怪探”组合牌, 三人性格、人生经历、处事方式截然不同, 人物特点鲜明, 充满质感。

2. 采用韩剧置景、美剧叙事手法。

《长安三怪探》选择了具有偶像剧气质的演员, 采用韩剧唯美的置景方式。更为突出的是在剧情上采用美剧叙事手法, 进入主题快, 剧情紧凑, 缜密逻辑, 使悬疑贯穿始末, 刷出了古装剧的新高度, 让人欲罢不能。

3. 注重题材选择, 改编网络热载小说。

将网络热载小说改编成电视剧, 已经成为电视制作方选材的重要渠道之一, 譬如近年来热播的《甄嬛传》《步步惊心》《花千骨》《琅琊榜》等, 都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作为悬疑古装剧, 《长安三怪探》首次使用这种方式, 此方式不仅剧本资源充足、质量高、价格实惠, 而且与收视群体契合, 收视率有保障, 与专业网络文学网站配合营销, 可大大节约素材, 更好地安排时间。

三、省级自制古装电视剧应遵循的原则

(一) 尊重历史, 对传统文化负责

古装电视剧的首要诉求是以新颖的形式还原历史, 而不是为了获取收视率将历史改得面目全非。创作者应尊重和敬畏历史, 坚守艺术理想, 认真地考量作品的社会效益, 绝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随意篡改历史, 将低俗当通俗, 用欲望代替希望, 从而更好地引导观众从真实的历史题材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 寓教于乐, 避免盲目娱乐化

适当的娱乐可以怡情, 过度的娱乐则会导致古典文化的衰退。创作者应该正确认识收视率, 不能只顾利益, 迎合社会的一些不良需求。应立足于民族的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创作, 努力制作出高水准、反映民族精神和梦想的古装电视剧。

(三) 端正消费文化观, 促进古装电视剧“走出去”

古装大剧扎堆 篇11

按题材划分,当代题材67部、2231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57.76%和55.8%, 其中,当代军旅题材3部90集,当代都市题材46部1509集,当代农村题材5部150集,当代青少题材4部168集,当代涉案题材3部90集,当代科幻题材1部52集,当代其他题材5部172集。

现代题材3部、65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2.59%和1.63%,其中,现代其他题材3部65集。

近代题材22部、735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18.97%和18.38%,其中,近代都市题材2部80集,近代传奇题材6部195集,近代革命题材9部290集,近代其他题材5部170集。

古代题材24部、967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20.69%和24.19%,其中,古代传记题材2部90集,古代传奇题材11部445集,古代武打题材3部140集,古代其他题材6部222集,古代神话题材2部70集。

批准立项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1部、60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1部、30集。

由于6月恰逢上海电视节,各大制作公司纷纷发力,立项表中出现了一批值得关注的剧集。

即将在7月底亮相安徽、东方、天津、湖北四大卫视的电视剧《龙门镖局》未播先热,出品方北京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乘势为《龙门镖局2》《龙门镖局3》立项。《龙门镖局》由宁财神编剧,延续其一贯的喜剧风格,将网络语言、社会现实植入古代语境,并引入大量的微博元素。

改编自金庸小说的《鹿鼎记》此番由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立项。这一版本的《鹿鼎记》增添了大量官场与宫廷斗争情节,由赖水清导演,韩栋挑大梁出演韦小宝一角。

同由华策立项的古装剧《大汉贤后卫子夫》目前正在横店热拍,由林峰、王珞丹、俞小凡主演。据悉,该剧制作中英文双语版,预计2014年播出。

《犀利仁师》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立项,吴奇隆、刘诗诗主演,主要讲述古代学院里妙趣横生的故事。

上一篇:企业集团会计管理下一篇:网上办税服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