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会计信息

2024-09-28

碳会计信息(通用12篇)

碳会计信息 篇1

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大挑战之一。英国政府在2003 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 “低碳经济”的概念,国际社会纷纷响应。发展低碳经济,将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切实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尖锐环境问题的迫切要求。所以我国的专家学者开始对碳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大量的研究,以期能够构建合理的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减少企业碳排放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文章对国内关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试图为碳信息的研究找到新的突破口。

1 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王宁宁( 2013) 认为碳信息披露主要是企业在碳足迹评估基础上,将其自身的碳排放情况、碳减排方案、碳减排计划执行情况适时的向利益相关方披露,从而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廖高、张夙、张亚连( 2014) 认为企业可以单独出具一份低碳报告涵盖低碳质量情况和低碳改进成果,低碳质量情况包括: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碳排放成本、碳排放交易权的情况等; 低碳改进成果包括: 企业绿化率、绿色税收、低碳技术的使用情况、获得的碳质量标准认证等。周惠明( 2014) 认为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低碳要素信息和低碳绩效信息。其中低碳要素信息是指可以作为官方正式参考的科目且可以通过货币实际计量的信息的一般财务报表。低碳绩效信息,是指非官方且不能用货币加以衡量,但是可以用其他方式披露的与低碳因素相关的会计信息。

2 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主要从两种形式对碳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 一是建立独立低碳会计报告; 二是建立非独立低碳会计报告。所谓独立低碳会计报告方式,是指独立于传统的财务报告,另外编制和提供一套反映企业 “碳资产” “碳负债”等情况的低碳会计报告。所谓非独立低碳会计报告方式,是指将低碳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合并披露,即主要通过在现行会计报表中增添新项目的方式或单独设立气候变化信息模块来反映低碳会计信息。

2. 1 独立低碳会计报告

储沛瑶、吴君民( 2015) 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碳影响报告书来计量有关的碳资产和碳负债,并将碳纳入企业的预算,实行全面管理制度,以充分了解碳排放企业的风险和机遇。丁小丽、尚亚楠、丁时勇( 2011) 认为应在传统会计编制的三大会计报表的基础上以图表的形式编制碳排放的报表或以文字的形式披露CDM项目基本情况、碳排放权计价采用的方法、碳排放权的二氧化碳含量、碳排放权获得时间以及现行价值等信息。陈小平、王德发( 2012) 也认为应该编制碳信息披露表,对各种设备、原材料、产成品等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核算、收集、披露;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2. 2 非独立低碳会计报告

谭中明、刘杨( 2011) 认为企业有必要清晰了解自身碳资产情况,明确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碳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新的会计项目,对企业参与碳交易形成的经济利益或义务进行核算与计量,并表内化,就形成了旨在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的 “碳资产负债表”。闫明杰( 2011) 认为碳会计的工作结果应以报告的形式系统地表示出来,以供信息使用者使用和参考。除了需要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碳会计项目外,还需要在附注中增加披露碳会计信息,比如环保责任履行情况、国家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等。刘金芹( 2010) 认为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与碳排放权有关的下列信息: CDM项目的投资规模、项目的资金来源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相关信息、CDM项目的相关成本费用、CDM项目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CDM项目的收益、外币折算方法、CDM收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3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何玉、唐清亮、王开田( 2014) 研究了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越充分,资本成本越低,与自愿披露理论预测相符。而且,因为投资者对碳业绩好的企业披露的碳信息不太敏感,碳信息披露水平与资本成本间的负相关关系在碳业绩好的企业可能较弱。他们还发现,碳信息披露与碳业绩负相关,这与合法性理论预测一致。研究表明,碳信息披露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企业通过披露碳信息减轻合法性压力,进而降低资本成本。

贺建刚( 2011) 对世界500 强公司以CDP做了问卷调查,并以此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其管理绩效。研究发现,企业披露碳信息的主动性和透明度正日益提高,而且行业差异很显著,这对于降低信息环境不确定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性信息具有积极意义。在碳管理方面,大多数企业正在积极开展行动,但实际绩效却不容乐观,80% 以上的企业还没能够达到减排目标,而且极少数可能在短期不会采取行动。

王仲兵、靳晓超( 2013) 以沪市89 家社会责任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构建了碳信息披露指标( CDI)并实证检验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发现结果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较少以至于资本市场信息不能充分反映,目前碳信息被认为是社会责任中环境信息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导致碳信息的增量信息功能缺失而使资本市场反应不足等,当前要实现资本市场碳信息披露的企业价值反应,其基础工作是构建规范的碳信息披露体系直至碳信息披露准则。

4 研究启示

我国学者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他们不同的背景以及目标的不同,对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没有形成全面的体系。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气候的变化,企业经营将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碳管制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中央政府更是力主低碳发展战略。因此,我国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要兼顾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需要做更多经济后果的研究以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法规。

参考文献

[1]王宁宁.低碳时代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2):120-121.

[2]陈小平,王德发.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10):14-16.

[3]刘金芹,荣云松.碳信息价值研究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4(4):23-24.

[4]廖高,张夙,张亚连.“四化两型”建设与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实施路径[J].会计之友,2014(5):33-35.

[5]周惠明.低碳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框架设计[J].财会通讯,2014(19):127-128.

[6]储沛瑶,吴君民.财务视角下企业碳排放战略管理探究[J].财会通讯,2015(2):69-71.

[7]闫明杰.碳会计的会计体系构建探究[J].商业会计,2011(7):7-9.

[8]贺建刚.碳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管理绩效[J].财经论丛,2011(4):87-92.

[9]丁小丽,尚亚楠,丁时勇.低碳会计产生的必要性及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J].会计之友,2011(25):46-47.

[10]谭中明,刘杨.对碳资产财务会计处理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31):51-52.

[11]王仲兵,靳晓超.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86-90.

碳会计信息 篇2

摘要:碳会计理论应当包括对其理论定义,目标,基本假设前提和要素的构造。而碳会计实务中碳排放权的业务处理处在尤其重要的位置,利用碳要素确认计量报告,企业碳排放状况,固碳状况,碳足迹记录情况,以及相关信息披露在环境会计中日益彰显重要性。

关键词:碳会计 碳排放权 会计处理

一、背景

碳会计研究现状综述。我国学者对碳会计的研究已经初有成果,周志方和肖序概括了碳会计的国际最新发展现状,对FASB、ISAB及其他组织就碳排放权交易的核算 ;贺彩云认为碳会计的逻辑起点不明晰,线索思路有待考察;周志方和李晓青认为争论焦点在于企业排污时是否存在环境负债,排污权资产与环境负债的价值之间是否存在联动关系。因此综述而言,碳会计的确认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碳会计的学科基础不清楚;二是对于碳会计的理论构架或最重要的理论点是什么并没有统一;三是从碳排放权的资产属性谈论负债关系从而形成碳会计的基本线索;四是披露碳会计信息目前尚无内容和框架上的统一报告方式。

二、基本理论

(一)碳会计的理论定义

碳会计是以碳的排放权的货币表现形式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全面碳足迹记录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单位的碳相关活动进行记录,计量,确认,报告,并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碳排放情况以及减排趋势,是具有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意义的经济语言。

而其中在碳会计中尤为重要的是在总量配额交易机制中的碳排放权的交易业务的处理。笔者认为碳排放权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合法对空气中温室气体结构构成改变,开发的权利。

(二)碳会计的目标

碳会计的目标应当是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低碳会计的信息要求。其一,受托责任,管理者完成对委托者的绩效的考评,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降低碳排放权的费用上升引发的成本摊销的上升。其二,决策有用,对企业管理者决策有用,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和社会的低碳效益,做出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向的重新调整;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用,投资者通过企业的信号传递作用,对一系列有减排意识,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亲睐不已,从而进行投资决策。从总量上控制,定价上推动碳排放权的统一获得渠道的公平性与定价机制的合理性,价格的约束加上社会的监控和管理可以驱使企业着力谋求无碳化生存。

(三)碳会计的假设前提

1、全面的碳足迹测量记录核算

全面的碳足迹测量记录核算,指的是整体行业全部企业,全过程的碳排放,含碳量的数据测量,记录,并将碳排放量的物质流转化为碳排放权的价值流的核算。测量记录的范围应当覆盖企业的运作周期的全过程,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维修与改造,管理部门的办公。全面的碳排放的跟踪记录是判断企业排放权结余或超额情况的基础数据依据。此项数据的常规化,例项化,也足可以反映量与权等碳运动的动态流动的可视化反馈。

2、碳排放权实现全部有偿取得

在全社会推行碳排放权的有偿化,但这种有偿化是基于一种定量管制与交易模式(当局根据企业的类型或者碳排放的比例确定所有企业在规定期间允许的碳排放配额)。所有企业在统一的均价基础上按照自己获得的给定量配额向当局购买碳排放权,然后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递延。这样统一的有偿化与企业相符的定量配额势必对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的发展,市商交易机制完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原因在于其取得的有偿化提高了碳排放权的流通性与可交易性,为其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提供了定价基础和保障。

(四)碳会计要素

1、碳资产

碳资产是指包括碳排放权在内的由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能给企业在节能减排碳素的设备或者权利。包括初始定额购买的碳排放权,碳固设备和设施,新能源产品的开发与使用。

2、碳负债

碳负债是指企业超过定额碳排放量的剩余排放量。企业因为超额排放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环境风险也应确认负债。

3、碳费用

碳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得碳排放权或节能减排碳素为目的而导致的经济利益总流出。购买碳排放权,更新技术、设备,碳固项目而形成的费用。

4、碳收入

碳收入是指企业出售或者递延摊销碳排放权或者节能减排节约的成本损耗而引起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生物固碳的取得的生物资产出售收入,研发低碳产品、技术出售转让取得的收入,本企业本期定量碳排放权尚未使用耗尽,递延或者出售获得收益。

三、碳会计的业务处理

(一)碳排放权的取得与初始计量

碳排放权的取得分为两种,一种是总量配额定价机制中在固定配额下向当局如数购买的本企业的排放权,二是通过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交易而获得的。初始排放权的获得按照买价价值计入账面成本,通过“碳资产—碳排放权”科目进行核算;再次取得的排放权按照市场的公允价值计量计入账面成本。

(二)碳排放权的交易业务与公允价值变动处理

当企业出现碳排放权配额与实际碳排放量之间有差额,这个差额在不同的企业呈现不同的正负值的时候,碳排放权的交易业务就产生了,出售碳排放权的一方,将多余的碳排放权不再留到下一年度摊销放入市场销售,按其公允价值出售,确认收入,“碳收入—碳排放权转让收益”;对于存在碳排放权空缺的一方,应当立即确认“碳负债—应付排放碳费用”,在购买到市场中的碳排放权后,可以与负债对冲,同时确认“碳费用—碳排放权支出”。

(三)碳固与节能减排业务处理

1、生物固碳

生物固碳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性的生物固碳森林资产;二是公益性的生物固碳森林资产。企业考虑这两类的碳汇价值,从重要性的角度,这些碳汇资产并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这些企业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完全可以由这两类资产来承担,而不需要分配给森林碳汇资产。 2、物理固碳

设备升级改造形成了长期可用的固碳的资产,应当确认“碳固资产—长期性碳固资产”,视同资产项目按照其使用寿命计进行计提折旧摊销,在设备使用的同时会发生相应的原材料资产的消耗,人员操作费,设备折旧等相关费用,这些可以利用“碳费用—碳固费用”来计入当期碳损益,从而进行反映和监督。

(四)其他碳业务处理

1、碳排放权的递延

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不将剩余碳排放权出售,而是将其递延至下一年度使用,使之与下年度的碳负债—应付碳排放费用,对冲之后的余额,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碳收入—碳排放权的递延收益”。

2、碳足迹的全面动态记录费用确认

企业在进行ISO碳足迹记录和测量的`时候,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设备,才能准确的形成碳排放数据,因此这些设备应确认为为节能减排而建的设备,计入“碳资产—碳记录设备”,而相应的人力,材料的耗费则应该计入当期碳费用。

四、碳会计信息披露

(一)重要性

无论作为企业的推定义务还是法定义务,企业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在未来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外延中一定会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趋势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指日可待,其中上市公司牵扯的利益面更广,带来的社会影响大,利用碳会计信息披露来规避碳排放问题掩盖的经营、财务、战略、业绩风险不确定性,当然非上市公司也可以发掘低碳商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样的信息披露应当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经济效益将日益凸显。碳会计的披露带来的机遇,财务资源的流动性,可能带来的商誉变化,对企业核心业绩的影响包括对核心产品的成本结构的影响都将展露无遗。

(二)披露模式

笔者认为从长远观之,强制披露机制下(即法定义务条件下)的独立报告模式更具有普适性与长效性,可以使全部业内的谈会计信息披露形式规范化,内容呈现标准化,提高了在未来环境经济体系中碳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更具历史横向与同期纵向的可比性。形成碳会计财务报告体系可以效仿传统的四表一注加以迁移而分别是碳会计资产负债表,碳会计损益表,碳会计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附注里披露企业为了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含碳量做出的不能可靠计量的努力与结果。

当然,与传统会计披露相同单方面的披露肯定会给企业留下夸大减排低碳的事实的机会,正如欧洲会计专家协会的可持续性审核主席 Lars-Olle Larsson 认为:“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视作比广告好不了多少。”因此,相匹配的后续监督的碳会计审计制度的跟进也必不可少。审计组将向委托人出具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地评价其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一贯性并给出意见。

参考文献:

[1]曾铠.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碳会计体系研究[J].,(10)

[2]贺彩云.碳会计理论发展创新研究[J].2010,(11)

[3]肖序,郑玲.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8)

[4]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2009,(5)

[5]周志方,肖序.论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2009,(9)

[6]郭海芳.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12)

[7]刘美华,施先旺.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研究[J].,(6)

[8]张巧良.碳排放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差异化研究[J].2010,(4)

论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 篇3

关键词: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信息披露模式

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能规范企业的财务,又能有效满足企业相关利益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需求。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我国企业也在逐步考虑低碳要素对企业经济状况和社会的影响,从而需要对低碳会计要素引发的企业财务变化一并予以披露。

一、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只在逐步推行,而对于低碳信息的披露就更是遵循着自愿披露的原则,国家还没有出行相关的法律政策来督促企业披露其低碳信息。而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会计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在追寻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从而在财务核算中添加低碳要素引起的财务变动信息,对低碳信息的披露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二、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而言,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低碳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二是对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企业充分披露其低碳信息还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例如,政府部门需要了解企业的低碳会计实施情况,从而来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做准备;投资者也需要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包括低碳信息,因为一个企业对外的形象宣传是投资者考虑是否投资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宣传是否相符,投资者只能从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如果一个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引入低碳会计,大力发展低碳事业,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表明该企业能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相关金融机构为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也需要了解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因为企业的低碳成本和费用会构成企业的偿债风险等。所以说,企业披露其低碳信息是必要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低碳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一样,分为六个基本要素:低碳资产、低碳负债、低碳权益、低碳收入、低碳费用和低碳利润。在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上,也应当从这六个方面来披露企业的低碳信息。例如,在低碳资产方面,企业应该披露企业购买的相关环保设备、开展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需要消耗的特殊材料、对产品进行低碳包装用到的特殊包装物、专设低碳管理部门日常所耗用的材料等的价值。在低碳负债方面,企业可能因为碳排放而应交未交的碳税或政府的罚金等也应该予以披露。在低碳权益方面,企业应该披露环保机构拨发的环保基金等。在低碳收入方面,政府给予企业的低碳补贴或企业因出售低碳资产等形成的收入都属于低碳收入。在低碳费用方面,有关低碳资产的折旧或日常维护所需要的费用都应计入其中,从而得出企业的低碳利润。

四、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在低碳会计中,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低碳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对这些影响予以披露,但是究竟如何披露这些低碳会计信息,本文现提出如下两种模式。

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设低碳会计项目,在报表附注中增加披露诸如低碳能源的市场变动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以便更充分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例如,在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中添列相关低碳资产科目,如低碳设备或低碳技术等。在负债中添加低碳负债,如长期低碳借款、应交碳罚款、碳预计负债等。在所有者权益中添加低碳权益,如低碳资本、低碳基金等科目。相应地,在利润表中也添加低碳收入科目(如低碳补贴)和低碳费用(如维护低碳设备所需的费用)从而得出企业的低碳利润。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里也要考虑低碳科目变化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如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里添加政府给予的低碳补贴、出售低碳资产获得的收益、国家颁发的低碳贡献奖金、政府所发环保补助、税收减免收益、支付的低碳罚款支出、污染赔偿费、碳税、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添加处置低碳资产等收回的现金、购买低碳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等;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添加借款引进低碳设备等碳资产所收到的现金流入、偿还购买碳资产所借款项及借款费用化利息等现金支出等科目。

二是单独制作有关低碳会计项目的资产负债表、利潤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作为传统财务报表的补充。参照传统的财务报表来设计低碳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在低碳资产中通过设置低碳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有偿取得的碳排放权)、存货(如低碳材料)、低碳固定资产(如低碳设备)、低碳无形资产(如低碳技术)和长期待摊费用(如低碳耗费)等资产科目,设置应交碳罚款、应交碳负债和碳预计负债等负债科目,同时设置低碳资本、低碳基金、低碳盈余公积和未分配碳利润科目来制作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

在低碳利润表中设置低碳收入(如碳补贴、碳排放出售利得等)、低碳费用(如低碳罚款支出或者为维护低碳设备而发生的费用)等科目,从而得到低碳收益。

除了上述能在财务报表里反映的货币信息外,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中还包括许多非定量、非指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不能用以上两种方式来披露。对于这些不能量化的低碳信息,应该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加以报告。

低碳情况说明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的低碳环境、方针政策、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若存在超标排放,说明排放浓度、排放标准、超标原因和环保整改措施。二是与低碳负债、低碳成本等有关的确认和计量政策及采用的计量基础。三是放权交易的相关信息,包括购买碳排放权的目的、碳排放权的货币价值和交易指标数量及价格确认方法、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变动情况。四是依法缴纳排污费的情况。五是碳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等。

五、关于低碳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是财政部门要尽快制定低碳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来规范低碳经济下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是相关立法部门应要尽快制定针对实现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约束相关企业节能减排,履行企业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企业都是根据自愿原则来披露自身的低碳信息,所以有些企业担心自身局部利益受损或考虑披露成本过高而不愿披露。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强制企业执行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从而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

三是国家要鼓励企业对低碳科研创新的投资。如果企业积极实施低碳会计,国家应该给予相关补助来鼓励企业的低碳会计发展。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的理论体系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形成统一的信息披露体系,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1999(04).

[2]李连华,丁庭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1(01).

[3]郭海芳.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之友,2011(12).

[4]AnsKolk,DavidLevy,JonatanPinkse. Corporate Response in an Emerg ing Climate Regime: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mmensuration of Carbon Disclosure[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8(04).

[5]BebbingtonJ,CarlosL.CarbonTrading: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8(04).

碳会计信息 篇4

1. 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规范

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虽然已经有相关的法规,但仅是公司在发行股票时作为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算作是公司资讯的副本。 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基本不涉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碳会计作为更深层面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几乎不存在。目前国内没有行之有效的指南性文件,碳会计信息披露实际操作性不强。

2. 我国处于重工业发展阶段,高污染造成碳会计信息披露困难

根据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报道, 我国当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 5% ,重工业占工业总值的比重超过64% ,显然我国已进入 “重工业化”阶段,汽车、钢铁、 机械等制造业和房地产、煤炭、电力等制造业前向和后向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进入重工业化时期的重要标志。而这些行业依赖一次性能源程度较深,尤其是碳化燃料、硫化物等,成为我国碳排放比较忧虑的产业。在2010的能源展望中,我国是诸多国家中煤炭需求与消费最突出国家。 碳排放量过高,在节能减排工作以及碳信息披露工作上难度增加,依照我国重工业迅速发展趋势,很可能出现碳信息披露不完整,数据难以估算等问题,很难达到披露碳信息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

3. 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督力度不够

据分析,碳金融市场处于萌动阶段, 而政府监督是碳金融市场有效运作的保障, 在政府监督下尽快将环境相关的成本加入到会计记录,才能有完整的碳排放信息。 除法律制度外,严格地执行奖惩需要有碳排放稽核程序,加强政府监管才能保障碳会计提供的碳排放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 全面性、真实性,清除阻碍企业使用碳会计的短期利益的驱动机制。

4.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积极性普遍不高

在CDP项目组到访中国,抽取100家800指数上市企业中,中国企业回应率较所有国家抽样中最低,只有2家企业按照CDP项目要求主动提交碳信息,并积极配合调查,其余企业则因成本或人力等问题避免碳信息披露。

5. 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碳会计是综合类学科,涉及环境学、 会计学、经济学、法律等多门学科,要求会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我国现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人员组成的财会队伍,均专注于各自学科,而碳会计这种复杂且多元化的学科,必须要求相关人员拥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碳会计处于刚起步阶段,也要求参研人员应变能力、 判断能力等职业素养过硬。我国现阶段在相关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缺乏,制约了碳会计发展。

6. 我国公众对碳会计信息知识缺乏且关心力度较弱

我国碳会计领域刚刚起步,碳信息披露仍存在争议并无定论。百姓虽然追随政府号召进入低碳经济推广,但碳信息披露问题在公众而言毫无概念,加之我国企业对于碳信息披露兴趣不高,公众无法通过有效渠道了解碳会计信息。虽然我国日益重视碳问题,但公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碳信息披露的重要监督者、参与者,这也成为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动力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导致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薄弱的原因分析

1. 碳会计概念刚起步, 缺乏强制性法规

工业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企业以自身经济利益为主,顾及不到其他利益。国际上现行的碳会计披露也仅仅可做指南,各国都在指导性文件的指引下制定有自己特色的披露方法。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晚,没有模型直接运用,需要自身探索, 以改变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国家没有明文法令强制企业进行碳核算以及信息披露,企业当然不会主动进行披露,企业尽可能将内部事务缩减到简而精,即便披露,在考虑到可比性问题上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衡量碳信息披露质量,披露效果不明显。

2. 我国会计理论中碳会计理论实践研究空缺

碳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本身难度大, 跨度广,研究需要有生态学家、会计师、 律法专家共同协商。一些研究项目的定性与取值要科学设置,低碳会计的制度框架没有权威性报告,研究程度不够,碳会计制度没有在企业试行,没有足够的实证经验,达不到经济与环境的双向效益。

3. 我国企业考虑到碳信息披露成本控制问题

成本问题历来被企业认定为影响利润收益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碳信息披露意味着新开启的成本项目。企业的采购成本是倾向于购买低排放产品或者节能产品, 对成本构成有两个作用: 一是低碳产品价格可能比传统成本高; 二是低碳产品降低企业能耗,降低间接制造成本。企业要进行碳排查和碳足迹的计量,这些要求技术设备有较高标准,企业要引入特定人才和对现有人员培训以达到预期效果,成本增加。

4. 我国主要碳排放的重工业所占比例过高,产业结构尚不完善,披露难度加大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特征, 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消耗, 排放居高不下。我国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而工业主要依赖于含碳燃料煅烧,工业发展加剧了碳排放,加之我国绿化面积较少, 西部开发等原因,国内环境情况相对复杂, 碳信息披露项目预计将会因人口、排量等问题变得繁杂,对我国碳信息披露将会是较大的难度。

5. 企业责任的不明确

碳会计研究是为社会企业共同利益长远发展设置的检测关,但其内容对大多数人而言仍是闻所未闻,企业自然没有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紧迫感,只求自身短期利益, 作出报告的动力不足。再考虑到碳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企业不愿承担过多环境责任,又想维持公众形象,因此,大多数企业不愿披露碳会计信息,碳会计信息披露报告质量无法保障。

6. 公众对于碳信息知识关注不够

多数人没有听过或很少听到碳信息披露问题,在发达国家例如法国、英国,政府要求企业本着对消费者以及国家负责的态度,市面产品必须标有碳标签,表明产品由供应链到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碳指数。 我国公众主要通过媒体新闻传达的信息了解与生活相关的信息,更很少接触没有定论的知识。百姓对碳排放与生活质量、国家发展的联系没有深入认识。公众最常接触的是碳排放影响气候,但很少深入了解碳排放与自身相关的利益联系。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因为人口以及工业发展排放所致。温室气体过多绿化跟不上,必然引起气候多变, 全球性变暖,空气指数降低。企业不进行碳信息披露,则公众很难把好监督关,国家可持续发展进展缓慢,与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很大关系。

三、我国碳信息披露发展建议

1. 我国政府针对碳会计披露问题的对策

( 1) 我国学术界应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信息披露方法

目前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因为起步晚, 资质尚浅。碳会计的研究最具权威的要数各国有关部门的相关科研所,碳会计集合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学科为一体, 在我国想要研究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必须令学术界加强合作,进行跨领域战略合作,引进并创新。

( 2) 健全碳信息披露法规

碳会计是一门跨会计、法律、生态的学科,法律法规应作为基本保障,为确保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应出台相关法律限制碳排放,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危害。碳信息披露制度将来很大程度上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文件通行标准,最重要的问题是先建立专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机构负责排放权分配管理工作,根据较为具体的碳排放限制,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与指标配合会计法规、环境法规制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且公信度较高的关于碳排放的法律法规。

( 3) 设立碳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构建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离不开政府的监督。政府应当在碳交易以及披露过程中起到监管的职责,不仅扶植碳经济、碳交易市场,维护市场秩序,还要适当宏观调控,确保碳交易与披露在公正公平下完成,积极实行奖惩制度,完善网络治理平台,联合社会监督与同行业监督共同提升碳交易与碳披露透明度,赏罚分明。

( 4) 对企业实行碳交易补贴

我国在刚建立起碳排放交易以及披露框架的初期,作为推广与鼓励,应当采取适度的优惠与补贴政策,进而测试引导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例如我国在深圳率先推行的低碳产品补贴政策,电动汽车 “低碳补贴”; 又如对部分类型温室气体排放实施CDM项目同时,实行碳税优惠政策。可以通过逐年缩减企业所得税作为回报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

2. 我国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应做的努力

( 1) 放眼长期利益,增强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大部分回避碳披露调查,主要还是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于社会责任方面没有太高觉悟。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定当是离不开社会监督,面向的也将是社会消费群,必须摆正态度,增强责任意识,不可只局限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应该真正配合政府,关注社会,谋求长远利益。

( 2) 积极参与试点工作,提早进入碳信息披露状态

依据我国目前形势,英国CDP项目组提到我国渐渐重视起碳披露问题,我国最终必定会与世界接轨,加入到碳信息披露行列。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碳披露试点工作, 在反复实践中吸取经验,总结适合自己的披露模式,这将为企业争取更多发展机遇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 3)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披露

企业是经济命脉的细胞,而贯通企业与国家的巨大神经网络就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在已有的法律雏形上( 例如我国已有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 进一步制定碳排放交易管理试行条例等法规。企业严格按照碳排放、碳信息披露法律法规施行交易,规范买卖交易权,将其当做是企业的正规运营看待。

3. 我国应加强碳信息披露知识宣传

社会公众能够起到碳信息披露监督作用,同时也能够监督政府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所以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 一方面可在社区、单位等加强碳经济知识普及,作为科普同样也作为公民日常义务宣传; 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了解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促进低碳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绿化建设,为节能减排做工作。

我国碳会计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相信通过国内相关领域共同研究,不断学习与总结经验,碳会计信息披露会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尽快建立以碳会计法律、法规为基础保障,以碳会计核算为依托,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健全机制,并做好碳会计信息披露后续监审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公信度,人民的消费健康,降低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实现我国与国际碳会计领域接轨,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为使企业能做出有利于低碳环境的决策,会计作为为企业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角色,有责任进行碳信息披露。本文在低碳经济视角下针对我国低碳方面起步晚、耗能高、产出低的弊端,对碳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碳会计信息 篇5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价值,由于CDP报告发布于每年8―10月份,资本市场对该信息的反应预计会持续到年末,因此,本文以企业年末的公司股票总市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近似值,记为MKt。根据提出的假设,本文将碳信息披露质量(CDLIt)、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TEMITt)作为解释变量,将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程度(EPAt)作为分组变量。由于碳信息披露仍属于环境信息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畴,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企业规模、企业当年的盈利能力、企业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研究模型,模型中相关变量定义见表1。

(三)回归分析

模型的拟合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在表5中,调整后的R2为0?565,这说明本文所构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D?W统计量为2?122,样本量为78②、解释变量为5的D?W检验上下界分别为1?55和1?75(由D?W检验上下界表所得),由此可知自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关系。

表6为回归系数表,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值都小于10,这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碳信息披露质量得分(CDL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48,但伴随概率为0。529,未通过显着性检验,这说明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不显着。碳排放总量(TEMIT)的回归系数为――0。171,伴随概率为0。032,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负相关,这说明企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会降低企业价值。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碳约束环境下,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监管风险的大小,碳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本文通过对2010年入选S&P500的85家企业的碳排放量、碳信息披露质量、监管环境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企业价值显着负相关

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企业价值显着负相关,这与本文提出的假设1相吻合,表明投资者对企业的碳排量信息比较敏感,并认为碳排放量多会使企业承担更多的排放成本和面临更高的管制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被投资企业的企业价值下降。

2。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相关性不高

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着,这与本文的假设2相悖,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CDP不属于主流的信息披露渠道,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第二,CDP调查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CDP调查问卷处于不断完善中,企业向CDP的碳信息披露属自愿性披露,CDP信息难以实现从定性向定量度量的转变,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可比,等等。第三,CDLI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DLI的信息来源仅为企业回答的CDP问卷,未考虑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及其他渠道披露的碳信息,因此CDLI的评分依据本身也处于不断完善中。

3。监管环境对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影响较大

虽然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但两者在高碳排放企业中是负相关关系,在低碳排放企业中呈现正相关关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高排放企业面临的监管风险较大,在缺乏强制性披露规范的情况下,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越充分,对企业价值越不利。在高碳排放企业中,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显着负相关,且相关程度比总体样本的要高;在低碳排放企业中,企业价值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着。

(二)政策建议

国际上的碳管理趋势正透过国际产销供应链,由国家、区域层级扩展至企业层级,以公开披露排污信息为手段的管制是污染排放管制的第三次浪潮[16]。()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制定标准的碳信息披露规范并将其写入主流报告

我国现有的碳排放考核指标仅适用于钢铁行业,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应当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碳信息披露报告中的评价指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一个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并将其作为企业年报的一部分纳入财务报表附注中,这可以帮助企业按照投资者及政府的需求来披露碳信息,从而避免公司自主制定碳信息披露内容成本过高且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同时,与年报相结合的披露方式便于投资者及政府部门进行碳信息的搜集,可以避免非传统信息披露方式对企业碳信息披露信号传递效果的削弱。

2。制定和实施全面的碳信息强制披露政策

低碳会计理论初探 篇6

关键词:低碳;会计;现代工业

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导致人类环境日益恶化。为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被提上议事日程。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核算使低碳会计的出现成为必然。

一、低碳会计的定义

低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绿色利润最大化。

二、低碳会计的特殊原则

低碳会计在保持会计要素的基本原则前提下,还有其特殊原则:①全局性原则。低碳会计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着想,更要着眼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环境。②政策性原则。低碳会计的核算要体现国家公布的有关环保节能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③充分披露原则。低碳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将全部关于低碳生产、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事情登记给信息使用者。④预警性原则。低碳会计核算体系要体现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现状和水平,及时发现能源使用状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三、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

1.低碳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能为企业提供低碳处理和保护的资产。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而购置、筹建的专门设备或场所;为低碳生产而采购的日常材料或低值易耗品;为低碳治理和保护而购入的专利技术等。

2.低碳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确认条件,且与低碳生产相关的义务。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低碳生产,清洁能源利用而发生的长、短期借款、应付环保费、应付资源税;治理环境发生的应付账款等。

3.低碳权益指企业所拥有的清洁能源、低碳资本、接受的环保捐赠、节能基金,以及从低碳损益账户转来的低碳收益等。

4.低碳收入指企业可直接归集于节能减排、能源低耗所形成的非主营业务收入、环境损害补偿收入、低碳奖励等。

5.低碳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如低碳生产而形成的超出非低碳生产的工、料耗费;环境保护治理、补偿费用,低碳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

6.低碳利润指低碳收入扣除低碳成本、税金后的净额,反映企业低碳效益。

四、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开展低碳会计目的是增加社会监督力度,促使企业进行低能耗、低排放生产。因此,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尤为重要。我国企业目前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远远不能满足利害关系者的要求。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资源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得到一个公平的低碳商誉。

1.企业应对低碳财务单列项目进行披露,如增设资产负债表类“节能投资”、“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节能基金”等明细科目;增设损益类“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低碳成本”、“环保支出”等明细科目。必要时可另设附表进行详细列示。

2.对于企业现实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又无法以货币计量的低碳收益、义务,应采用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说明和报告。如对新型低碳能源利用情况、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企业对环保部门做出的环保承诺等;对确有必要,可单独编制低碳报告,将低碳绩效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从而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得出适当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低碳的科学发展,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并不断创新,建立适合我国的低碳会计体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捷.低碳时代企业环境会计亟需“变脸”[N].中国会计报.2009-12-25.

[2]贾萍.低碳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计量[J].今日财富,2009,(12).

[3]谢晓峰.“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J].会计师,2010,(2).

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篇7

鉴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也将低碳发展列入社会建设计划之中,政府开始关注低碳信息的披露,以期能约束企业碳排放活动,减少企业碳排放量。专家学者加大了对低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以期能构建合理的碳排放权会计信息体系来帮助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活动,同时帮助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碳排放量。

1. 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关于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有些学者认为只包括可计算的价值信息,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并非环境科学意义上的指数指标,而是企业可核算、可比较和可利用的碳基价值信息。但是有些学者认为碳排放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应不仅考虑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还应包括企业相关战略信息,碳排放权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能用货币计量的低碳要素信息与无法量化的低碳绩效信息。 低碳要素信息主要是指低碳资产、低碳负债等; 低碳绩效信息是其他非定量、非指标化的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包括类似低碳发展战略、企业低碳情况说明书等。

2. 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关于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将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归属于环境会计的部分,构建低碳背景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计算低碳经济下的环境成本。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环境会计披露模式披露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信息。企业应该单独披露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成本表、环境现金流量表。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将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与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将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融入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活动之中,并有一定的延伸扩展。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应关注表内信息披露与表外信息披露。表内披露是将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于现有传统会计报表中。表外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有两种模式: 一是披露于现有工具中,类似于招股说明书等; 二是披露于单独编制的低碳情况说明书。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还处于发展初期, 有些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不强,有些企业无法披露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应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强制上市公司以独立报告模式披露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同时建立自愿披露机制,鼓励非上市企业以补充报告模式自愿披露。

3. 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目的与低碳发展可能会存在矛盾。出于追逐利润的动机, 企业可能会忽视低碳发展的要求,不愿意为减少碳排放而增加费用的支出,这时就需要发挥监管的力量。应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信息鉴证审计制度,监督保障碳排放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在进行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审计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开展内部碳排放权会计审计,以推动企业内部全面完善碳排放权会计。

二、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强制规定,企业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都是自愿行为。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权会计信息的比例很小,而且企业多数以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银行类企业更愿意披露碳排放权会计信息,重污染类高碳排放企业的披露越来越积极,但是拥有详细、全面碳数据的企业较少, 并且企业披露的信息中缺乏具体的量化数据和减排指标。

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如下四个问题: ( 1)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不够规范。从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来看, 尽管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 但能够拥有全面、详实、系统碳数据的企业少之又少,特别是在披露过程中,基本上都缺少减排指标和量化数据。目前我国还没有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碳排放量缺乏量化标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排放配额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 从而会导致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出现差异化。 ( 2)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于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规定、流程等缺少规范性的制度体系,国家的强制性和企业的自愿性不足,导致企业都是从维护公司品牌形象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甚至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进行一些加工和整理,导致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质量和真实性受到影响。 ( 3)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够系统。尽管我国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重视,但很多企业对于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还没有建立运行体系。一方面很多企业在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主动性,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体系不规范,没有把信息披露当成一项义务,而是把其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都是走形式,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 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对其提出具体的要求,致使信息披露中存在模棱两可、披露数量比较少的问题,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 ( 4)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不够到位。从内部监督来看,我国企业特别是很多上市公司没有建立一个良好、健全的监督机制,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董事会的监督机制基本上不起作用,尤其是监事会根本就形同虚设,公司管理者的法制观念不强,审计部门大部分都是由公司聘任的,受到公司利益的限制,缺乏独立性,所以很难履行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职能。从外部监督来看,我国监管机构比较繁杂,大部分的监管机构职能重叠,不能达到协调统一,这样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造成监管体系的职责分配不明确,不能有效进行政府监管。从社会监督来看,尽管社会公众对企业碳排放深恶痛绝,但很多时候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三、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应对策略

1. 加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方面理论研究

深入分析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目前我国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不足。因而,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专家学者,以及各类企业,都应当着眼于全球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大力加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研究和探索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念、规范、流程以及制约机制等等。鉴于我国快速发展的低碳经济,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成为我国会计信息的新兴分支学科,使会计理论与低碳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要充分借监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碳排放权会计理论,研究和分析国外的先进经验, 立足于我国国情以及企业实际,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研究,全面建设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真正使我国的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2. 提升我国各类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

要想更好地加强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提升我国各类企业的低碳环境意识至关重要,只有企业牢固树立低碳环保意识,企业才能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在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产品,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站稳脚跟,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也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而,企业的行政部门和监管部门,要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两个方面出发,引导企业不断转变发展理念, 把低碳经济应用到企业采购、生产、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先进的技术生产更多绿色产品, 更好地履行节能减排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

3. 健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从目前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整体情况来看,由于企业披露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是遵循自愿原则,因而在初始阶段就必须大力加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建设,通过增加强制性披露要求来提升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然后再逐步向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首先应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出发, 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地位,整合现有关于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法》。同时还要制定具体明确的披露准则,使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披露更具有实务性和操作性。

4. 加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

由于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不强,因而必须大力加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档案制度, 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对于那些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进行造假的企业相关责任人,要向外通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教育体系,对企业和从事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人员进行教育。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诚信制度,对于发生过碳排放权会计信息造假的企业必须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企业出现碳排放权会计信息造假而损害投资者利益时,保险公司应当给予必要的赔偿。

5. 提高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整体水平

碳会计信息 篇8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这使得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国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更面临着如何开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生产的新模式的挑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低碳革命”正逐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大变化的发展背景下,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对低碳经济能否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会带来各式各样的环境活动,这些活动既对全球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定的影响。而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监督和促进力量,显然需要介入并发挥作用。如何使会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促进的作用,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1 低碳时代企业的环境责任

企业在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既创造了GDP,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企业是生态和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和污染源。当然,企业首先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经济单位。但为了全社会(当然也包括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主要是指企业除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还负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

在低碳时代,企业有责任调整自身的能源消耗结构,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实现的最大的一部份就是要优化能源结构,有效的利用能源,并且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能源在当今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在能源上能够取得胜利便是在整个竞争中取得了关键性的一步。特别是重多传统的工业企业,更要努力的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将调整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相结合,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限制高碳产业和产品,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

企业要承担起环境责任与企业的发展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得好,还能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的环保形象也将越来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果能主动把节能减排作为自己的环保责任,自觉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就必然会获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尊重和信任。

2 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易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而高污染低效益也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环境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首先,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准确计算GDP需要。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由于缺乏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未能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使得GDP等经济指标失真,各项经济增长指标并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还会虚增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因此,加强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有助于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

其次,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本、准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需要。低碳经济条件下传统信息披露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信息披露仅侧重于反映企业资本状况及运营结果,而没有考虑其生产给环境造成的损害。因此财务报告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实际情况,影响信息披露质量。事实上,在核算企业经营成本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也纳入成本的范畴,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本并计算相应的经营成果。也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准确核算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准确分析财务风险、促进挖掘内部潜力,保护社会资源环境。

此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需求。随着低碳经济进程的推进和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资本市场上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不仅政府部门需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指标,消费者也想知道企业生产过程及产品的“绿色化”程度而他们对相关信息的反应会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获悉企业环境行为对其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地披露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

最后,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企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在当今环境中,企业还必须关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3 低碳时代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及其需求

3.1 政府管理机构

在我国,国家是环境资源的所有者。作为国家的管理机构,政府有权知道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是否对环境资源造成了损害或者获得了多大的效益,造成损害之后是如何补救的等等。通过对上述环境信息的掌握,政府管理机构可以对企业履行环境受托责任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法律和法规,以促进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最终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的平衡发展。因此,政府管理机构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是有关企业环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方面的信息,例如石油资源利用方面的绩效、碳排放控制方面的绩效等。

3.2 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环境活动尤其是对能源的消耗以及碳排放的情况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如环境立法和环境管制的加强使得部分企业的环境支出逐年增加,大额的环境成本的发生可能引起企业利润的大幅度下滑,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当前的投资者需要企业披露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据以判断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判断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投资的风险大小,进而决定对该企业的投资策略。潜在的投资者也需要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据以作出是否要对该企业进行投资以及投资额度的决策。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以及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由于环境问题的影响,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在对企业的贷款决策上开始把环境问题作为考虑的重点。例如美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建立了环保程序及相应的环境评估方针,只有对环保有利的项目才考虑是否要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各级金融部门在信贷工作中要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把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要把支持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作为银行贷款的考虑因素之一,以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企业的债权人通过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是环境财务影响的分析,来评估是否存在影响已发放贷款安全性的环境因素,从而作出是否要提前收回贷款或者收缩贷款规模的决策。

3.3 企业本身

在低碳时代,企业需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效益,同时尽可能地规避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且,企业也可以通过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掌握,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环境社会责任,实施正确的环境措施,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

此外,有关的社会团体、消费者等也会出于需要成为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4 加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首先,增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建立实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协调好,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应加大开展社会宣传的力度,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为政府和企业接受环境会计打好思想基础。

其次,建立完善的执行和监管制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监督环节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则要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视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就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实际情况看,现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所规定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主要是原则性的,具体的操作性不强。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首先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大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强制和力度,使环境信息披露有法可依。

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与素质。推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力,这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走向现实的基础性保证。如通过在校和后续教育对会计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胜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并履行其职责。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不仅要重视环境会计技术和环境会计方法,还要加强诸如环境学等的学科教育。

摘要:随着“低碳革命”的兴起,企业能否成功实施低碳经济成为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监督和促进力量,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环境责任,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关键词:低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田伟.低碳经济审计模式初探[J].商业会计,2010,(5).

[2]杨秀玉.环境保护要求下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0,(4).

碳会计信息 篇9

第一, 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理性认识。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片面, 不能达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和要求。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其实是企业受托方就其责任履行情况的汇报。低碳经济环境下, 信息汇报的内容范围也将有所扩展和延伸, 由经济责任扩展到环境责任方面。由于信息汇报内容上的丰富, 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了新的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也限制了对低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认识。

第二, 企业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淡薄。随着低碳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经济活动参与者和部门开始逐渐将会计信息纳入衡量企业经济行为的标准。如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要掌握企业的碳排放量, 消费者要了解企业产品的“低碳水平”等。目前, 我国企业基本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因为, 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污染比重严重超出披露指标, 包括要求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环境污染严重超标而不敢公开披露低碳信息, 或者只披露有利于企业的低碳信息。

第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转停的公司为数不少, 究其原因, 除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之外, 也与机制不健全关系密切。由于机制体制不健全,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自觉性不足, 形成非良性的循环。再者是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上, 企业的认识有差异。对于环境会计信息关注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于中。公布环境信息的仅集中在污染严重的企业当中, 而公布的原因也只是迫于政府或者其他因素, 而非真正履行社会报告责任。

第四, 信息披露方式单一, 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就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而言, 大多是采用文字叙述方式。但是作为一种企业综合情况的授权责任报告书, 在内涵上, 只有文字说明, 缺乏量化信息说明不能从整体上反应披露的全貌。此外, 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随意性强, 这种随意性体现在在披露企业未来规划发展的会计信息上, 导致信息披露很难具有连续性, 也削弱了披露的信息作为企业决策参考依据的作用。环境会计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全新分支学科, 与传统企业会计有着显著的区别。其在运用会计学的原理方法上, 存在复杂的、多元产权关系, 这就要求其要具备全面扎实的财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另外, 还要涉猎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在综合学习中具备新型环境会计所必需的知识体系。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完成。而现今我国的企业财务人员, 整体素质不够, 缺乏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低碳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主要构成是低碳要素信息和低碳绩效信息。其中低碳要素信息是指可以作为官方正式参考的科目且可以通过货币实际计量的信息的一般财务报表。低碳绩效信息, 是指非官方且不能用货币加以衡量, 但是可以用其他方式披露的与低碳因素相关的会计信息。实践表明,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增加辅助说明的方式, 另一种是重新单独进行低碳会计报告, 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不同, 在具体的披露方式方法上也应当因地制宜的选择性调整。对于什么样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披露, 才能使得这项制度更好的发挥作用。对大型企业或者是上市公司和污染严重的企业而言, 应当尽量单独编制低碳会计报告,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采用第一种方式披露更为合理。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在具体运用上只能摸索着前进, 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低碳信息的主要披露形式。企业在低碳化改造进程中制定低碳会计报告, 作为传统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效反映企业低碳化进程与企业低碳升级监控。目前, 我国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不能以低碳化改造为主要方向, 因此要求企业应当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对于企业的低碳化改造也应当注重高效信息披露。在企业信息披露中无需编制多份披露报告。只需在一份报告中单独体现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即可。其中对于资产负债和利润表应当加以确定。其他表格沿用传统表格, 按照原有格式编制, 对于企业低碳经济中的贡献以及造成的环境破坏应单独体现。企业的低碳报告中还应当体现企业低碳资产的总量与变化量。其作为企业低碳化过程的最直接表现, 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独编制的低碳会计报告是反映低碳要素信息的, 一般而言, 单独编制的低碳会计报告中许多表格的形式应当加以规范确定下来。像现金流量情况表就可以沿用传统现金数据表编制能够体现与企业低碳因素相关的经济效益与对环境造成破坏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详细情况。并以此反应企业有关低碳资产和相关款项产生的数据流量。

二是低碳信息披露有利于提升社会美誉度。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生产企业时, 通常会将企业低碳化升级改造的程度作为选择是否可以信任产品的重要标准。反过来, 企业可以在低碳改造中通过低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升自身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社会信誉, 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 这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低碳改造程度越高越能从改造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

三是低碳信息披露报告的表现特征。企业低碳化改造以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个改造过程复杂而且周期性长, 容易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 使企业的投资经营者对企业的改造预期失去信心。因此, 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自身低碳化改造进行长期性规划的系统阐释, 使企业的投资经营者和企业利益的相关责任人掌握企业低碳化改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数据和长效预期, 有利于企业低碳化改造的稳定推进。对此, 在企业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添加有关低碳改造设计、改造流程、费用等内容的单独章节,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性依据。无论是采用通过增加传统报告里的辅助说明还是独立编制低碳报告的形式, 这些都是作为传统财务报告的补充方面, 为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信息的途径, 都是低碳要素信息货币计量的体现。低碳会计信息中一些不定量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则不能以这两种方式披露, 需要通过文字报告的形式体现。低碳情况说明书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 应当是一种正规和严谨的信息报告载体。其作为一种通用报告形式, 应当适用于企业多方面的回报, 这样才能使低碳报告发挥最大作用。其内容表现为三个方面: (1) 制定格式化的信息披露报告。不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保护规划大纲中要明确常规、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 以及各指标的达标情况。更要注明企业在实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 排放超标的原因以及整改的措施等, 以及缴纳的排污费情况。 (2) 扩展低碳信息披露内容。有关取得碳排放权的目的等相关碳排放权交易信息情况, 以及价格确认方法等交易数量变动情况要体现在说明书中。与低碳负债、成本有关的计量政策与基础要有明确体现。对于未能按照规定完成低碳减排总量任务的情况, 应当在说明书中体现原因与整改的办法。同时要体现各个公司、子公司低碳工程达标情况, 具体工程中的减排方案和对污染物的具体处理办法, 以及其他的低碳绩效数据。如, 企业产品及原料废水量、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流量、由于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流量等数据。还有以深入低碳经济开展为目的进行的低碳环保活动包括教育培训、植树造林等项目。 (3) 加强长效信息披露。明确包括执行低碳环境法规的具体情况、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开发、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取得低碳环境相关荣誉等低碳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明确有关的低碳环境损害事项、赔偿事项、法律要求、资源效用降级情况以及因污染而发生的社会成本等。

碳会计信息 篇10

基于传统财务会计理论, 碳会计主要是侧重于对碳排放权的授予、取得或者购买时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碳会计信息披露等研究。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碳会计领域的研究和探讨,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碳会计更具有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含义,包含了碳成本会计、碳战略管理会计和碳审计等新内容。 碳会计是环境会计发展的一个分支,是将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这四大问题运用到会计学领域的一种体现[1]。 在对于碳会计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把碳排放权确定为资产负债表上的某项资产的观点是得到认同的, 但对于碳排放权归属于何种资产以及计量属性等相关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没有一个明确定论。

2碳会计与环境会计关系

碳会计是一个新兴领域,是环境会计中的一个分支,是环境会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内容延伸。 然而碳会计重点是研究和解释在低碳前提下,如何进行信息披露、会计核算,以及节能投资、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低碳成本等。 而环境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2]。

基于碳会计与环境会计关系, 由于目前国内针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 本文主要借鉴参考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 国家为了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意识及规范其披露行为,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环保部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2010)、《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5617-2011)》。 证劵交易所为了更好的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披露企业环境信息,也做出了一些指引及规范,比如上交所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更新来规范企业披露会计信息。

2.1 国家层面

我国在2012 年超越美国成为了第一大碳排放国家。 为了提高企业重视保护环境,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法规。

2001 年,中国证监会颁布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 号———招股说明书》。 在这项规定里只是要求企业要在招股说明书提及环境风险因素, 并没有强制性规定披露环境信息方面的内容。 对于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这项规定也没有明确要求。

2008 年,国家实行的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里面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 鼓励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

2010 年, 政府机构在颁布了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促进上市公司改进环境保护工作,规范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行为。 指南适用于在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 该指南规定上市公司应该定期和临时披露环境信息。 该指南指引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为重大环境问题发生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总量减排及污染物处理情况等方面内容。 该指南还鼓励企业披露环境管理及环境绩效情况。

2011 年,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发了 《企业环保书编制导则 》,目的是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规范企业信息公开行为。 该标准规定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的框架结构、编著原则、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编制。

2.2 证劵交易所层面

在证劵交易所方面, 交易所在规范企业披露信息方面也做了一些规定。

2006 年, 深圳证劵交易所就颁布了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在规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书的第五章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章里面就要求上市公司要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程度制定整体环境保护政策,公司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造情况,并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和财力支持。

2008 年,上海证劵交易所颁发了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该指引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拟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至少包括公司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

2.3 会计准则层面

在会计准则方面, 由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相对于其他国家较晚,因而在碳会计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对于碳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一些理论性研究, 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碳会计信息披露标准。 在会计准则里面的信息披露方面也有提及环境信息披露, 但是关于具体的内容也没有找到可参考之处。

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与形式分析

通过以上对国家法律法规及证劵交易所在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整理,得出表1。

通过以上表格对于国内在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整合, 能够清晰的获得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内容对应的披露形式。 上述表格显示,企业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都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形式。 相对而言,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的碳会计信息内容相对较少, 环境报告书对于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要求更加详细,社会责任报告相对集中。 环境报告书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全面,因此,企业选择环境报告书披露环境信息是未来趋势。

4加强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碳排放会计核算研究:文献综述 篇11

【关键词】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一、碳排放会计基本内涵与实质

碳排放权概念由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概念而来,在《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每个参与的国家都限制一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既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排放权。对于碳排放会计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Stewart Jones教授在2008年首次提出“碳会计”这一新概念,并且他将碳排放、交易和鉴证等业务统一称为“碳会计”。从此,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学者们也开始加入到“碳会计”研究的行列中。郑玲和周志方(2010)在研究大量文献基础上,认为碳排放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排放物,具有不确定性,它不同于以往的污染物排放,应该单独设立账户对其确认和计量。张巧良(2010)认为碳排放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碳排放权的政治特性决定了会计准则制定必须更多地关注会计的目标。张鹏(2010)指出,碳排放权就是一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实质是“核证的减排量”。苑泽明(2013)分别从法学和经济学视角阐述了碳排放权的性质。吴德林等人(2013)认为想要研究碳排放会计,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和本质,他认为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碳排放会计定义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对碳排放会计的定义还缺乏权威的界定,容易与碳会计混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碳排放会计的侧重点在于由碳排放所引起的会计内容的变化。碳会计核算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碳会计核算,固碳会计和碳信用。

二、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碳排放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资源,并具有稀缺性,就像其他会计要素一样,应该将其在会计系统中予以反映。但是究竟作为何种要素、如何反映,我国对此还没有统一的观点。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都相继出台过一些准则试图规范碳排放会计核算。2003年,IASB下辖的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发布了关于总量控制交易会计处理意见稿,确定将碳排放计入无形资产中,2004年,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3号——排污权》,但是由于与IAS 38存在冲突,随后被撤销。

(一)碳排放权的资产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来看,碳排放权属于资产,这已经达成共识。主要的争议是把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采用那种计量方式。就目前来说,学者们存在以下几种意见:一是确认为存货,二是确认为无形资产,三是确认为金融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第一种观点认为,就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基于CDM项目产生的,核心是减少碳排放量,它存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而且我国的CDM项目是为了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而存货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企业持有的最终目的就是出售,因此张鹏(2010)、吕喆(2012)都认为我国的碳排放量完全符合存货的特征,应该将碳排放权计入存货。

第二种观点,目前在国外市场上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具有完善的定价机制,并且能够以公允价值计量,另外,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了相关期权期货的交易,碳排放权和其他普通金融产品一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朱敏(2010)、岳常玲和章新蓉(2011)认为,在清洁发展机制下,企业获得碳排放权并不是自己使用,而是将其出售给发达国家获得资金或者技术支持,符合金融资产的定义,介于此,应该将其计入金融资产。

第三种观点认为,从碳排放权的本质而言,在法学的视角下,碳排放权与排污权相类似,是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特许企业享有一定的排放权利,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却不被许与这种排放权,表现为排放一定数量碳的权利,属于用益物权。在经济学的视角下,碳排放权虽然与自然资源不同,但被人为制定排放定上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使之具有价值。因此,碳排放权属于一种被人为制定稀缺性的排放量产权。(王爱国,2012;苑泽明和李元祯,2013)。碳排放权的某些特征和无形资产相类似,首先他不具备其他资产的实物形态,其次可以由企业出售或者转让,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邹武平(2010)认为碳排放权具有土地使用权的性质;肖序和郑玲(2011)认为碳排放权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二)碳排放权的计量

我国碳排放该采用何种方式计量,首先要确认碳排放权应该计入何种资产。根据计入的资产科目不同,采用的计量方式不同。

对于碳排放权计量问题,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个观点认为应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张鹏(2010)认为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对企业的意义不在于其历史成本上的增值,所以初始计量应该根据获得配额的成本计算,取得后,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后续计量。王爱国(2012)认为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处于一个摸索时期,缺乏成熟完善的市场,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获得,在操作方面存在技术和参照物的缺陷。同时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显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在我国更加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更应该采用成本计量。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朱敏(2010)认为碳排放权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取得碳排放时采用市场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在后续计量中以实际价格进行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苑泽明和李元祯(2013)建议在计量方式上借鉴土地使用权的计量方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外购的排放权采用取得成本入账,免费获得的配额,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此公允价值时经过评估后的价值,这类似于政府划分土地使用权的计量方式。并定期对排放权进行评估。

三、结论

笔者通过国内外关于碳排放会计核算的研究文献了解到关于碳排放权的核算现状。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会计的定义,笔者认为,碳排放会计是以碳排放量进行确认、计量、报告,以传递企业碳排放和减排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资产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由于相关权威会计准则的缺位,导致碳排放会计信息缺乏一致性、可比性和决策相关性,究竟计入哪个资产科目,采用何种计量方式,目前国内外的处理方法不同。本文认为,目前国外碳交易市场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获得,一些相关的碳资产金融衍生物已经出现。相较于国外,我国碳交易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不活跃交易市场下,碳排放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必要品,就像生产企业必须要有生产许可证一样。基于此,我国的碳排放权应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碳排放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但是,与其他的研究项目相比较,碳排放会计的研究还处于滞后的状态。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几年我国碳排放会计研究文献发现,由于碳排放会计自身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碳排放会计的内涵、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以及碳排放权的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等一些问题难以得到统一。虽然国外碳排放会计研究相比我国来说比较完善,碳交易市场比较完备,但是由于国际上对于碳排放会计的核算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对其进行规范,对于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我国国情为基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实际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学为己用。在未来研究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快实现我国碳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借鉴FASB与IASB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适合我国的碳会计核算体系,使得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第二,加快我国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完善体系建设,使得其尽快在我国碳排放中得到试用。第三,尽快完善我国其他会计体系准则,提高碳排放相关会计与其他准则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郑玲,周志方.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最新发展与评述[J].财经科学,2010(3).

[2]张巧良.碳排放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差异化研究[J].当代财经,2010(4).

[3]张鹏.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J].会计研究,2010(1).

[4]苑泽明,李元祯.总量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确认与计量研究[J].会计研究,2013(11).

[5]吴德林,熊楚熊.碳排放权会计问题初探[J].开放导报,2013(3).

[6]邹武平.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会计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0(7).

碳会计信息 篇12

一、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碳会计研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之下,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体系尚未构建起来。我国碳会计理论研究方面较为薄弱,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为介绍性的研究文献,其自身的原创性成果少之又少。实践中,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套关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在我国2500家上市公司之中,主动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仅仅只占3% ,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业、通讯业等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的行业。从CDP (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2012年于伦敦发布的世界500强碳信息披露报告清单中可以看出: 发达国家的企业每一组数据都是清晰可见的,而中国企业则是“NR”( Not Responded) 和“AQ” ( Answered Questionnaire) 的代言词。2012年CDP向我国市值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发出碳信息披露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不到24% 的报告同时披露了绝对数据和相对数据,6% 的报告仅披露了绝对数据,3% 的报告仅披露了相对数据,其余报告均未披露任何碳会计信息。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决定了我国碳排放工作难度之大。我国进入碳会计领域研究的时间晚,碳会计信息披露处于发展初期,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碳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不完整

理论研究不够导致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序、内容和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针对碳排放仅仅颁布了几份法律文件和国务院的通知,虽已为我国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碳排放披露系统中的上层建筑尚未构筑,碳排放会计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尚未出台,相关技术性规范也没有提供,从而导致在披露碳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中,能够披露出全面、详细碳数据的公司少之又少,披露出来的信息也缺乏具体的量化数据和减排指标。表1为中、英碳排放披露框架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2. 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内容不全面

上市公司作为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其自身的诸多因素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上市公司缺失社会责任感,盲目地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影响,以牺牲环境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充斥于各上市公司之中。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撇开信息披露的高成本不说,各上市公司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信息披露所带来的信息泄露使以追求盈利为目的的公司忌于真实、完整地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都是迫于政府监管部门或者利益相关者的压力被动地进行披露,有些甚至是事后披露,其披露内容较片面。以中国石油为例,该公司除了对碳绩效指标用图表给出了定量信息外 ( 见表2) ,其他信息多数为文字性的简单介绍或笼统说明,仅有定性描述,而未提供量化数据,且未涉及气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特有风险、环境负债风险、政府管制风险等对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较大的信息,即没有按照重要标准来筛选需要披露的信息,未满足重要性的要求。因此,其披露的碳排放信息质量较为低下,无法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也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

3. 政府监管力度不强,惩戒性不够

美国、日本等在碳会计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发达国家均设有独立的监管部门来监控企业碳会计披露状况。例如,日本已设立“环境省”这一中央省厅作为监督环境会计的主要机关。环境省自设立至今,已颁布《环境成本及报告指南》 ( 1999) 、《环境会计准则2000年版》、《环境会计准则2002年版》、《环境报告指南2007年版》等会计准则,为日本企业提供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并监督其碳信息披露状况。而我国目前仍处于碳会计领域研究起步阶段,尚未设置独立的监管部门来监控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相关监管部门并未明确规定碳排放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原则、质量要求、披露内容、披露方式、计量方法等,政府管制缺乏强制性,管制相对松弛,导致企业对碳排放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和操纵性。政府对于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不够,上市公司的业绩作为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此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处罚标准。做出的处罚只占上市公司利润的九牛一毛,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漠视监管部门的处罚。

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中国石油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13 年度) 。

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能够将经济活动中各主体决策对彼此的影响有效的联系起来,较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而言更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鉴于此,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1. 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业务竞争,更多地表现于趋向储备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竞争。软实力的竞争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这会增加上市公司进行真实信息披露的难度。如果相同业务领域的一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真实的信息披露,这会让其对手很容易就掌握到了这家上市公司的重要信息,从而导致其在日后的竞争处于不利局面。这种现象甚至还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之间信息披露的先后性。因此,这就形成了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

假设条件: 1模型中只有甲、乙两家上市公司,且公司规模、效益基本相同。2甲和乙上市公司都是理性经济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3双方的信息可以自由地流动。4甲上市公司和乙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不受第三方的影响。甲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真实披露或者不真实披露,同理,乙上市公司也具有相同的选择。于是就可以得到以下四种策略组合:

组合一: 甲和乙都选择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

组合二: 甲选择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乙选择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

组合三: 甲选择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乙选择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

组合四: 甲和乙都选择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

假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真实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将会获得80单位的利润,而选择进行不真实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会获得100单位的利润,进行真实信息披露的成本为10单位。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静态博弈模型,其收益矩阵如表3所示:

现在对该博弈模型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情况一: 假设从一开始,甲上市公司和乙上市公司都选择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那么此时双方都将会获得80单位的利润。这种情况将会一直延续到其中一家上市公司选择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为止。这是因为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将花费更多的成本,获得更少的利润。选择进行不真实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无疑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会促使进行真实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最后,两家上市公司都将会选择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都将会获得100单位的利润。

情况二: 甲上市公司和乙上市公司一开始同时选择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此时就会达到纳什均衡,两家上市公司同时获得100单位的利润。谁也不愿意改变策略组合,该博弈就会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之下,并且将一直延续下去。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在不存在第三方因素( 政府监管) 影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都愿意选择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因为这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碳交易信息披露的问题之一。考虑到在现实中都会存在第三方因素的影响,因此下文将继续就该因素的存在进行讨论。

2. 上市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是碳交易信息披露的主体,营利目的性导致公司将首先考虑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当披露信息与其目标产生冲突时,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方的利益,对涉及重大影响的信息进行不真实披露或者根本不披露。但是对于作为信息披露监督主体的政府而言则不同,监督者的身份表明其代表的是公众的利益,要求其必须考虑到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上市公司不真实的或者根本不披露信息的行为,政府需要对其进行监管。因此也就形成了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上市公司存在两种策略组合: 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此时会增加披露成本A ( A > 0) 。进行不真实的信息披露,一旦被监管部门检查出来,将处以F ( F > 0) 的罚款。政府监管部门的策略组合也分为两种: 监管部门进行如实监管,其监管成本为C ( C > 0且F > C) 。政府监管部门没有进行监管,或者由于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进行认真的监管,上级部门会对其实施G的惩罚。由于监管的不理想,这会大大降低其在社会公众之间的信誉,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隐形惩罚D。

假设上市公司不真实披露信息的概率为p,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概率为q,与此同时引入另外一个变量w,w为在政府监管部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有人举报上市公司不进行真实信息披露的概率。

上市公司的预期利润为: π1= - [p×q×F +( 1 - p) ×q×A + ( 1 - q)×p×A + ( 1 - q)×p×w×F]

政府监管部门的预期利润为: π2= p×q×( F - C)+ ( 1 - p)× ( 1 - q)×C - ( 1 q) ×p×D - ( 1 - q) ×p×w×G

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由此可以得到该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为:

从上述的均衡条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若加大对其进行不真实信息披露的惩罚F,或者政府监管部门将监管力度提高,那么上市公司不真实信息披露的概率p将会降低。所以说政府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对于上市公司不真实披露信息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同时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C与上市公司的不真实信息披露的概率p成正比例关系。监管成本C越高,上市公司不真实披露信息的概率p就会越大。监督成本越低,相对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就越高。上市公司披露不真实的信息被举报的概率w也会对不真实信息披露的概率p产生影响。w越大,p就会越低,这意味着社会公众和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其进行信息披露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

( 2) 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进行监管的概率q与政府对于上市公司不真实披露信息的罚款F成反比例关系。罚款越多,上市公司不真实披露信息的成本越高,这会给政府监管部门造成一种理论上的假象。即认为上市公司虚假披露信息是不合理的,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监管力度。事实上降低监管力度就会导致上市公司不真实信息披露概率p的提高。政府监管部门受到的隐形惩罚D也会影响p的大小。D越大,说明政府监管不力,需要其加强监管力度,进而会减低上市公司进行不真实信息披露的概率,这一定程度上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

三、完善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 完善理论研究,建立披露体系

针对我国碳会计理论研究起步晚的现状,国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向碳会计理论研究这一块倾斜,增加课题项目的数量,加大研究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鼓励在国外优秀理论基础之上的创新,争取做到在质量上赶超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应该及时地建立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以便上市公司准确核算其碳排放量,明确披露方式、内容和程序,提高企业的披露积极性。鉴于此,对比发达国家优秀的披露制度,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构建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披露体系,见图1。

2. 端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动机,提高披露积极性

上市公司在碳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自身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披露的质量,因此上市公司应培养社会责任,端正披露动机,客观真实地将公司碳排放过程的信息如实披露出来。国家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披露标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使上市公司免于受信息披露所带来的信息泄露的困扰。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关注度,使社会公众完成从短期经济效益到长期环境绩效的质变,从而让碳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上市公司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间接促进其提高披露积极性。

3.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的处罚力度

上一篇:探究及思考下一篇:推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