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功能

2024-06-06

会计信息功能(精选7篇)

会计信息功能 篇1

会计信息系统 (原会计电算化) 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在我国已经开展教学与研究将近30年了。但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授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形式等方面, 各高校有不同的理解,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只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 才能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对于会计学的其他核心课程而言, 各个高校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观点。比较各个高校可以发现, 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还是教学方式都有较大的随意性。

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两部分:如何使用财务软件, 如何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对于这两个目标的理解, 特别是如何构建的部分, 各个高校、不同老师的理解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从课程培养的能力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 更符合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与实务紧密结合的课程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随意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课程, 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计算机基础、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管理学、会计学、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当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同时, 各个高校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设计教学方法上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标准, 也使得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把握不住课程的精髓。

1.3 缺少和实务紧密结合的教材

会计信息系统现有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以讲述软件为主, 按照系统的模块逐一展开, 通常结合某一种软件进行;二是以系统开发为主, 详细阐述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的工具, 并使用某一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三是较为全面地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知识, 包括开发、实施、管理、操作等;另外, 也有些教材把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纳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

以上几类教材各有利弊,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和实务结合得不够紧密、理论和实际脱节, 特别是系统维护、流程重组等内容, 缺少典型的案例支持。讲述软件部分的内容大多数又以某个软件的操作为主, 缺少具体问题的讲解;而系统开发的部分往往需要较好的编程基础, 实际上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所有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对于书本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 也不够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

2 从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出发确定课程的教学

2.1 从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角度确定教学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会计的功能是一致的, 起到对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作用, 前者借鉴了信息技术的手段。计算机技术的介入极大地拓展了这些功能的效用:更高效便捷的数据处理、更及时的信息披露、更完整的辅助决策信息等。

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功能和结构出发研究和组织课程的教学, 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分布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会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业务系统凭证、工资、固定资产、总账等) 、会计数据的输出 (报表) 、会计数据的分析 (管理会计) 、系统的维护 (会计制度和流程的设置) , 按照这种架构组织教学可以更充分地研究并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及其精髓。现有的教学中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分析、系统的维护部分, 无论是教学还是教材都不够深入和具体。

笔者并不赞成在本课程中花大量课时讲授系统的开发, 一方面会计专业人员未来从事系统开发的可能性并不高;另一方面,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 本身就是站在会计的角度参与系统开发, 只有在充分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运作之后, 才能胜任这一角色。

2.2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 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并为企业经济活动管理和监控的分析、决策提供有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归纳为:输入功能、处理功能、输出和反映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运作又与企业经营过程紧密结合, 完成会计过程。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例, 企业会计过程如图1所示。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具体为:

(1) 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是对企业业务数据的确认和收集过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 大量数据是通过与业务模块的关联取得的, 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制定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

(2) 处理。处理功能即加工业务活动数据的过程, 会计的凭证处理、过账结账等均属于此部分功能。

(3) 输出和反映。这是会计过程的最终成果, 包括各种报表和报告, 不同的使用者按照各自的需求取得会计信息, 从而进一步做出预测决策。

3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培养的能力

3.1 系统操作的能力

系统操作的能力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熟练解决事务型工作的能力, 即完成相关各个模块的日常业务操作。系统操作能力是所有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未来会计人员需要熟练操作的模块除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财务子模块外, 还有各个业务模块中涉及的财务部分, 如供应链中的成本核算子模块。因此, 要具备系统操作能力不仅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还需要了解相关业务 (如采购、销售) 的处理流程, 理解模块与模块之间数据的传递关系, 并同时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

3.2 系统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信息系统从建设到运行涉及企业大量的资源, 只有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系统管理能力来自于对系统的深刻理解, 来自于对企业运作流程的熟悉及业务流程再造方法的掌握, 来自于对风险和控制的认识。

3.3 数据分析的能力

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收集了海量的数据, 集成了企业方方面面的情况, 只有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提供更高效的预测与决策信息, 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需要掌握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 能够构建各种分析模型, 此外要掌握一定的数据挖掘方法, 能从信息系统中取得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

在现有的教学中, 对于系统操作能力的培养较为成熟, 而对于后两个方面, 特别是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欠缺的, 这使得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的效用打了很大的折扣。

4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

4.1 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

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是个宽泛的概念, 目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应包括信息化的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会计信息系统运作的流程等。

基本知识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 重在理解, 并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可以是国外经典教材、行业的故事等。

4.2 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是未来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 操作部分需要在较为熟练操作某一软件的基础上, 能够触类旁通理解其他软件的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应包含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要对会计软件常见的模块, 如总账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往来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会计报表模块等, 讲解各个模块的功能、数据的传递、以及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的讲解, 要加强理论的讲解, 只有和理论相结合的实验操作才能使学生以后对各种软件都能较为容易地上手。虽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 但为了理解信息的来龙去脉, 笔者认为要加入业务模块 (采购、销售等) 的部分, 又由于课时的限制等原因, 业务模块可以是已经启用的并且已有业务发生。

实验操作用到的软件需要慎重选择, 作为学生首次接触到的软件, 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课时允许, 可以操作两种不同的软件 (如国内一种, 国外一种) , 之后从理论和操作两个角度将两者进行对比。

4.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部分讲解的内容包括系统平台的选择、不同商品化软件的介绍、业务流程重组的知识。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讲解要结合案例进行, 选择一个或多个典型的案例, 才能把理论讲述透彻。实施的讲解如果可以请财务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参与进来, 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4.4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岗位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风险的管理、系统的评价、日常运行中的软硬件维护等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是进一步发挥系统效益的工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的讲解要结合信息系统的操作、信息系统的特点等知识进行, 融会贯通是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实验中也应该对此部分内容有所涉及, 比如加入总账系统维护的内容。

4.5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据分析的模型及应用。此部分内容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将信息深度分析作为决策的依据。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讲解应基于具体的应用和模型进行。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财务状况的判断;二是财务危机预警;三是客户关系管理;四是供应商的选择;五是投资项目的选择。

5 结束语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取决于这门学科的科研水平,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上相对薄弱, 缺少会计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科带头人, 会计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理论研究的欠缺是导致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面一系列问题 (诸如教材、教学内容等) 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门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又与商品化软件及实务密切相关的学科, 以何种方式展开有效的科研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狄湛.关于高等院校 (本科)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构设置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 (7) .

[4]郑楼英.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初探[J].财会研究, 2007 (6) .

会计信息功能 篇2

一、会计信息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法律体系的重要替代

由于前面已述的原因, 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频频发生, 如2010年绿大地披露违规和重要信息漏报等问题, 造成流通市值在四个交易日蒸发12.2亿元的严重事件, 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任和信心。我们认为,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法律体系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能够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方面的综合信息, 为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签订契约提供充分且可靠的依据。当投资者保护较弱时, 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补偿投资者保护较弱带来的负面效应, 成为法律保护的一种替代机制。根据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主要体现为定价和治理功能的发挥。

二、会计信息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定价功能与治理功能

理论上, 股票的市场价格应该集中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Felthamand Ohlson估值模型表明, 公司价值等于当期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当期股东权益决定了现有状态下未来可能获得的盈利) 与未来新增投资项目剩余收益 (即新增盈利减去为获得该盈利所需投资额) 折现值之和。因此, 会计信息是公司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而且, 现有研究表明, 股权分置改革后, 我国股票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 股票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过去的价格或收益的信息。所以, 如果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充分并且可靠, 则投资者能够把这些历史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宏观经济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公司战略未做出重大调整的前提下, 投资者通过了解会计信息, 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决策失误或失败的可能性。因此, 通过会计信息的定价功能可以发挥投资者保护作用。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股东拥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 经营者被授予资产的日常经营权。股东的目标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而经营者的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者存在一定分歧, 加之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经营者有动机也有能力利用私人信息获取私人收益, 如私自转移股东财富、资产的过度投资以及经营者特权消费等, 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了降低代理成本, 促使经营者为实现股东最终目标而努力工作, 一系列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应运而生。

一方面, 经营者直接将公司业绩方面的信息提供给资金提供者, 为了防止经营者信息隐瞒或虚报, 董事会聘请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计。此外, 董事会还设置了审计委员会, 专门负责对日常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进行审计, 并在财务报告对外发布之前与独立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能够降低经营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降低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对信息的获取成本, 从而降低投资决策成本。

另一方面, 投资者将资产的经营权授权给经营者, 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与增值性, 在企业内部设置了监督激励机制。针对经营者可能的“道德风险 (经营者偷懒行为) ”, 通过与经营者签订与企业业绩挂钩的绩效薪酬契约, 能够促使经营者为提高企业业绩而努力工作;通过授予经营者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 能够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促使他们为企业长远利益考虑。此外, 针对经营者可能的“逆向选择 (经营者侵害股东权益的行为) ”, 董事会有权解雇经营者, 通过影响经营者的职业声誉, 以施惩戒。所以, 会计信息是内部治理机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外部治理机制也能够对经营者和控股股东施以约束, 保护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他们主要依据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情况, 从而做出决策。当会计信息传达企业未来发展不利的信息时, 外部股东可以“用脚投票”, 防范控股股东与经营者合谋侵占其合法权益。所以会计信息是保证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

三、基于会计信息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

为了评价会计信息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 我们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体系中, 将“会计信息”设为一级指标, 将“可靠性”、“相关性”和“信息披露”设为二级指标, 并在“可靠性”指标下设置了“盈余管理”和“盈余稳健性”两个三级指标, 在“相关性”下设置了“年报盈余的信息含量”和“年报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两个三级指标, 此外, 用“信息披露”衡量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自愿性信息披露, 具体考察在公司使命与章程、股东、董事会及董事、激励与约束、监事会、社会责任与遵循, 以及审计与风险管理机制七个方面的信息披露。

我们对2009年沪深两市1347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 其中:中小企业板182家, 主板非金融机构1165家。按照百分制评分,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指数的平均值为55.53, 其中, 可靠性、相关性和信息披露的均值分别为66.29、47.33、50.14。由此表明, 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水平较高, 相关性和非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较差, 尤以相关性质量最弱。可能的原因是, 我国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质量, 为了达到一定的可靠性要求, 不可避免要牺牲相关性, 而且, 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性要求较少。具体而言,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优良的上市公司占四分之一,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勉强合格, 有18.34%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令人堪忧。

会计信息功能 篇3

一、会计软件要明确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计准则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 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按照规定, 企业如果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除 (1) 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2) 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3) 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外, 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他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会计准则, 原有的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全面废止, 从而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会计标准和指标口径。

但是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在提供企业选择执行会计核算的标准时, 还停留在旧的行业会计制度阶段, 如用友U 8管理软件中目前提供会计核算的标准仍然是各种行业会计制度, 如图1所示。这显然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需要会计软件厂商及时进行升级更新, 在软件中提供《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两种会计准则供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 从而规范统一企业的会计核算。

二、会计软件要明确规范记账过程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 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 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不得提供修改功能。我国的会计软件的发展从模拟手工开始, 迎合会计人员方便心理, 国内软件都提供会计凭证从输入、审核、记账到结账全面核算流程的反操作, 这样无论在流程的哪个阶段, 都可以通过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等逆向操作功能进行无痕迹的修改。这种反向操作因其方便受到会计人员的青睐, 也成为国内会计软件厂商的一大卖点。但是它对会计核算过程的可信赖性、可追溯性造成威胁, 导致会计核算过程失去严肃性, 核算结果随意可变, 也为计算机审计带来很大的风险。如用友软件提供的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 如上页图2所示。

在这些反向操作中, 反记账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也是工作规范重点治理的方面。记过账的数据会汇总登录在不同账户中, 结出发生额和余额, 最后作为报表中的数据。因此, 对记账功能和已记账凭证进行控制, 防止对其删除和相关数据的随意篡改, 是会计软件必须满足的要求。

所以国内会计软件必须规范记账过程, 凭证一经记账, 不得提供反记账功能。如果记过账的凭证发现错误, 一律通过红字冲销的方式进行有痕迹的修改。这种处理同国际上知名的管理软件如SAP会计核算流程是一致的。

三、会计软件要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功能

《规范》指出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功能, 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XBRL (e 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是一种新兴的电子财务报告格式, 它以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 为基础, 统一了描述财务报告的语义和语法, 可以解决财务报告的重复编报、重复录入等问题, 实现对财务报告的自动分析和跨系统的信息交换, 能有效降低会计信息生产和使用成本, 深度挖掘会计信息价值, 因而在全球得以广泛采用。201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分别在技术和业务层面建立了我国XBRL应用的标准体系。随后财政部开展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 要求实施企业向财政部报送XBRL格式年度财务报告。至2013年, 实施企业包括大型中央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地方大中型企业共计206家。

随着XBRL应用的深入发展, 更多的企业愿意采用“嵌入式”的编报方式, 通过会计软件系统数据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档。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还没有提供集成的XBRL产品, 所以研发集成的XBRL软件产品迫在眉睫。

四、会计软件应当提供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 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监督也在不断迈向信息化。会计监督人员可以从企业会计系统中直接调取电子会计资料, 通过审计软件查阅、分析会计资料并找出问题。但是, 由于各种会计软件没有统一数据接口, 调取不同软件中的数据需要不同的工具, 各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都各自开发自己的工具,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监督的效果也未必好。除会计监督外, 企业更换、升级会计软件, 也面临着前后两种软件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 无法进行安全、有效的数据迁移, 造成电子会计资料在迁移中的损失。

目前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开展会计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软件厂商只要按照未来的这种国家标准进行会计软件数据接口, 会计、审计软件只要都遵循这一标准, 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交换, 满足会计监督以及其他需求。

五、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会计资料归档功能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 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 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 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由于技术进步, 电子会计资料有可能由于升级换代而造成在一定时期之后不可读, 这就决定了电子会计资料应离开原生信息系统进行归档保存。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输出的会计资料如用友备份的账套数据是Uf Erp Act.lst和DFDATA.BAK文件, 都是非归档存储格式, 不能满足会计档案管理的需要。软件厂商应该参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18894-2002) 、《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 (DA/T46—2009)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 (DA/T47-2009) 、《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 (DA/T48-2009) 等档案行业标准, 开发出将归档的电子会计资料转换成符合归档存储格式, 与其元数据一起按要求封装打包, 从会计信息系统中导出, 传送至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或归档指定的存储位置使归档后的电子会计档案长期可读。

六、会计软件在提供远程访问、软件云服务时在技术上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

“会计软件云”是依托于高速互联网的一种全新会计软件服务和使用模式。它是指会计软件未安装在企业本地, 而是运行于供应商的远端服务器, 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 会计资料也存储在远端服务器中。其本质是会计软件和服务器资源的租用。因为软件云服务的特殊性:一是会计资料存储在远端, 用户企业只具有访问能力而不具有控制能力;二是作为企业内部职能的会计核算, 其运行依赖于外部企业 (供应商) 的正常运营, 存在着用户企业不能掌控的风险因素;三是大量用户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数据存储集中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 业务异常的风险高度聚集。这就要求软件厂商在提供远程访问、软件云服务时, 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

综上所述, 在新《规范》的要求下, 国内的会计软件需要在规范企业核算的会计准则、规范记账过程、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功能、提供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提供会计资料归档功能、确保软件云服务时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等方面急需进行软件的功能更新, 从而保障企业有效地实施《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功能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证券定价,信息流逻辑

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来源, 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中, 会计信息的信息服务功能仍有较大欠缺,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够信任或不够重视, “内幕消息”、“XX概念”和“XX板块”等成为了投资行为选择的主要依据,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价的波动风险。此外, 近年来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后果及其与股价波动的关系,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颇有争议。上述现象表明, 我们对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及其经济后果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因此, 如何从本质上洞悉会计信息与证券定价之间的关系, 增强投资者基于会计信息对企业真实价值逻辑推理的准确性, 及抑制非理性投资行为, 是资本市场监管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会计信息功能与证券定价的相关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能够影响证券价格的形成”来源于经济学理论中价格反映信息的思想。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 资产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各式各样信息组合的集中反映过程 (Hayek, 1945;Rothschild和Stiglitz, 1976;Cheung, 1984) 。有关证券定价的学术研究均以此为理论根基 (Markowitz, 1952;Sharpe, 1964;Fama, 1970;Bernstein, 2008) 。近年来, 除信息的量和质外, 信息被解读的时间长短问题也受到了研究者关注。Hong和Stein (1999, 2007) 的研究表明, 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时间也是影响市场分歧的重要原因, 其进而影响市场交易量和价格。国内学者对信息与证券定价的研究基本上沿袭了国外的学术思想, 主要研究内容有:信息与投资者信念修正 (张圣平, 2002) 、信息与资本市场效率 (翟林瑜, 2004) 、公司特质信息与股价波动特征 (游家兴、张俊生和江伟, 2006;冯用富等, 2009;袁知柱和鞠晓峰, 2009) 、投资者解读信息时间长短的周末效应 (谭松涛、王亚平和刘佳, 2010)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陈信元、陈冬华和朱红军, 2002) 、基于会计信息的证券投资策略 (姜国华, 2005) 、会计信息与股价波动特征 (金智, 2010) 。

自Ball和Brown (1968) 首次发现会计信息与证券价格相关性的证据后, 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 在为投资者提供投资行为决策的增量信息方面, 会计信息被寄予厚望。但Ball在时隔40年后的研究却发现, 会计盈余的首要经济作用并不是为资本市场提供及时信息, 而是出于签订债务和薪酬契约、验证已有信息的需要 (Ball和Shivakumar, 2008) , 这一结论与Watts和Zimmerman (1986) 、Gigler和Hemmer (1998) 、Holthausen和Watts (2001) 的观点一致。

而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经济后果的研究, 虽然有大量证据表明, 资本市场中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在降低资本成本、消除代理成本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levitt, 1998;Botosan和Plumlee, 2002;Easley和Hara, 2004;Yu, 2005;Yee, 2006;Hughes等, 2007;Lambert等, 2007, 2008) , 但是, Gao (2010) 对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成本的研究发现, 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才会降低资本成本, 其他情况下则会增加资本成本。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 汪炜和蒋高峰 (2004) 、叶康涛和陆正飞 (2004) 、沈艺峰等 (2005) 、曾颖和陆正飞 (2006) 的研究结论均证明信息披露质量能够降低资本成本。但吴文锋、吴冲锋和芮萌 (2007) 的研究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没有降低资本成本, 他们进而推断, 我国投资者并没有把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判断公司价值决定其交易决策的一个因素,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资本成本的前提条件在我国无法成立。赵静梅、何欣和吴风云 (2010) 也认为, 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较大问题, 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缺乏足够的信任。

会计信息中包含了大量公司特质信息, 其与股价波动特征的关系也同样存在理论纷争。股价波动同步性 (同涨同跌现象) 反映了公司特质信息融入投资者投资行为决策中的程度, 若仅有少量的公司特质信息进入投资者决策过程则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选择会更依赖于市场因素, 这样会导致股价具有较高的同步性波动特征。同步性较高的现象通常被认为破坏了公司信号的传递机制, 弱化了证券市场通过价格来配置资源的效率 (Wurgler, 2000;Morck等, 2003, 2004) 。在股价波动同步性的测度上, 国外学者一般采用市场收益率回归模型的R2进行度量 (Roll, 1988;Morck, Yeung和Yu, 2000;Jin和Myers, 2006) 。Morck, Yeung和Yu (2000) 研究了世界40个主要经济体的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他们发现我国的股价波动具有极高的同步性, 仅次于波兰。Jin和Myers (2006) 指出, 各国公司透明度的不同是导致各国股价波动同步性不同的原因。国内学者也使用R2指标对我国股价波动同步性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随着2002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的颁布, 我国股市波动同步性的指标有大幅下降, 股价反映出了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 (游家兴、张俊生和江伟, 2006) ;相比较异质噪音, 公司特质信息对股价波动的同步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袁知柱和鞠晓峰, 2009) 。与前述结论不太一致的是, 金智 (2010) 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 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虽然2007年新准则的实施降低了这种正相关关系) 。

国内外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可能在于会计信息质量测度方法的影响。国外普遍采用的会计信息质量测度方法主要有:修正的琼斯模型, 即操控性应计 (Dechow, Sloan和Sweeney, 1995) ;应计质量 (营运资本与现金流的回归残差, Dechow和Dichev, 2002;McNichols, 2002;Aboody等, 2005;Francis等, 2004, 2005;Core等, 2008) ;修正的应计质量 (Wysocki, 2008) ;FOG指数 (年报可读性指数, li, 2008) ;信息质量的汇总平均 (Biddle, Hilary和Verdi, 2009) 等。目前, 我国学者还未提出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会计信息质量测度方法, 国内的相关研究或是直接使用国外的测度方法或是稍加修正后使用, 这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受到不同市场特征的干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 相比于其他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能够借助会计信息进行更有效的价值分析, 这会在客观上促进信息在市场中的流动 (Bartov等, 2000;Ayers和Freeman, 2003;Ali等, 2004;Ke和Petroni, 2004;张海燕、薛健和罗婷, 2009) , 但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信息优势, 究竟能否稳定股市、抑制股价的非理性波动,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存在较大分歧。近年来, 国内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不能有效稳定股市, 他们的投资行为有时加剧了股市波动、有时减少波动, 没有一致结论 (何佳等, 2007;李胜利, 2007;谢赤、张太原和禹湘, 2008) 。虽然在会计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为相关的决策信息, 但刘奕均和胡奕明 (2010) 的研究发现, 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允价值计量采取了回避态度, 其持股和交易反而显著加剧了股价波动。

二、资本市场参与者基于会计信息的逻辑推断:会计信息与证券定价之间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综观前述研究文献, 虽然会计信息与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但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会计信息既定的条件下, 检验两者之间通过证券价格表现出的相关性, 而很少从投资者怎样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逻辑推断以及会计信息本身具有何种逻辑推断功能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因此, 基于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特征的数据展开研究, 结论出现不一致也就并非偶然。如果无法从本质上揭示会计信息流逻辑与投资者行为逻辑之间的内在关联, 那么, 现有研究的理论纷争就无法对资本市场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使相关学术研究停留于“空中楼阁”。

信息流逻辑概念来源于情景语义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学科, 是指从前一种场景所提供的信息根据关联的概念推导出后一种场景的信息, 其目的是提供一个基于信息网络进行推理的规范逻辑基础, Barwise, Gabbay和Hartonas (1995) 对其进行过详细阐述。若信息流的逻辑关系清晰、严密, 那么我们便可利用当前信息快速做出正确推断, 如在电池、开关和灯泡等零部件构成的简单电路系统中, 可从“灯泡亮”场景信息根据电路系统的关联性推出“开关已打开”、“电池已充电”等场景信息。在资本市场中, 虽然生成会计信息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具有极强的逻辑关系, 但投资者在一般情况下, 不会仅仅通过企业的高额盈利数据, 便推断其拥有才能卓越、任职勤勉的管理层团队, 这是因为从会计反映的“抽象世界”到企业“真实世界”之间的信息通道, 还存在诸多逻辑判断环节。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 已从早期单纯统计意义上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深入到会计信息与投资者行为、投资者行为与股价波动特征方面, 并且发现一些与以往研究不太一致的结论, 但目前为止, 这些不一致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

因此, 欲全面、深入地揭示会计信息与证券定价之间的内在关联, 尚须从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市场参与者) 如何基于会计信息作出逻辑推断、各逻辑推断环节是否存在断裂或非唯一性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 这对厘清现有理论纷争、揭示会计信息与投资者行为的本质关联、丰富资本市场中会计问题研究的内涵方面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

三、从资本市场参与者逻辑推断视角开展研究应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围绕如何有效完善会计信息这一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沟通机制、增强投资者基于会计信息流逻辑的理性投资行为, 从而降低股市剧烈波动风险的目标, 相关学术研究一方面要进行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 包括逻辑学、语义学、行为学、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 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1. 会计信息流逻辑与投资者行为的基本理论。

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投资者行为选择的合理性, 但会计信息流的内在逻辑是否严密清晰则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本源。虽然当前的会计规则已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概念和方法体系, 但会计规则逻辑和会计信息流逻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无法有效揭示投资者基于会计信息的投资行为选择。因此, 必须严格对会计规则逻辑和会计信息流逻辑进行区分, 建立会计信息流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 深入分析会计信息流逻辑的推断环节, 从而勾勒出会计信息流逻辑、投资者行为和证券定价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2. 会计信息流逻辑的国际比较及其测评体系。

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趋同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这仅仅意味着会计规则逻辑的全球趋同。现有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在不同国家资本市场中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 表明国家之间的会计信息流逻辑存在差异。另外, 如何对会计信息流逻辑进行有效测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国际范围内看, 会计信息流逻辑在不同国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建立具有本土适应性的会计信息流逻辑测评体系。

3. 影响市场参与者有效运用会计信息流逻辑进行推断的因素。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所有公开信息中存续时间最长、花费最多、生成和披露制度最为健全的一类信息, 虽然投资者获得的会计信息消耗了巨额披露成本, 但其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却还远未得到应有重视, 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投资者主动地从会计信息中搜寻企业的价值信息?是因为投资者对会计规则逻辑的不信任还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严密清晰的会计信息流逻辑体系。

4. 会计信息流逻辑、投资者行为与股价波动关系的经验证据。

证券价格由所有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选择共同决定, 会计信息作为资本市场中一种重要公开信息, 可以为投资者推断企业的真实价值提供逻辑线索, 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行为选择。那么, 会计信息流逻辑在不同类型投资者中的运用是否存在特征差异, 投资者如何运用会计信息进行逻辑推断, 并利用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验证这些因素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iddle, Hilary, Verd.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 2009;483

[2].陈信元, 陈冬华, 朱红军.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金融研究, 2002;4

[3].姜国华.基于会计信息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分析与展望.会计研究, 2005;11

[4].金智.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会计研究, 2010;7

会计信息功能 篇5

1 开发工具及实施方案

Excel作为主要开发工具, 在设计方面用到Excel最基本的表格设计还有强大的函数功能 (如VLOOKUP、IN-DEX、MATCH等各种统计函数) , 利用这些强大功能可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各种会计凭证、账薄和报表的设计。而对会计信息系统界面的设计, 主要是利用Excel VBA功能, VBA是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面向过程的一种开发工具, 目前已经集成在Excel中, 使用起来方便灵活, 难度也不大。通过Excel VBA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界面的设计、各种控件及菜单的设置、图形和多媒体的应用以及系统公共环境资源的调用, 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基于Excel的功能界面。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为了代替手工进行会计核算, 处理企业的各种会计数据, 为了保证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一套数据用来进行测试, 这一套数据最好是企业过去某个区间的一套真实数据, 以便将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结果与手工处理结果进行核对。因此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设计

1开发前准备阶段, 开发前应先准备好测试用的会计数据, 并将其进行电子化的处理, 比如会计科目、各科目的期初余额, 报表的电子化等。2系统主体设计阶段, 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框架模块的设计和开发, 这是整个开发过程最重要的步骤, 包括窗口界面的设计、代码功能的编写、会计凭证、账薄格式的设计、报表的自动生成以后能利用生成的报表进行简单的分析。3数据测试阶段, 开发完成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否使用, 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 直接导致本研究成果的成败, 所以必须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

2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结构与框架

在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流程中, 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都会取得相应的原始凭证, 会计人员再根据原始凭证或是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只有登记完账薄才标志着经济业务已经完成。最后期末企业再根据账薄编制报表, 这是会计处理的主要流程。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在开始启用一个新的会计软件或是新的会计期间时, 通常要做一些必要的初始化工作, 在会计中主要是会计科目以及每个科目的期初余额, 所以会计科目和余额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 企业根据以往的会计账薄或报表都能进行会计信息的预测等分析处理, 这些工作都是企业必不可少的, 也是专业会计软件必备的。因此, 根据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 一般包括以下六部分:1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管理系统, 主要是用于设置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 一般在系统启用或是启用新的会计期时进行管理。该系统是总账模块, 是整个会计软件的核心基础, 它集中了基础信息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类别设置、期初余额设置等, 其他模块在使用时都会调用总账模块的信息。报表编制模块, 该模块用于企业编制各种报表, 一般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报表模板, 适用于不同会计制度下不同行业的企业使用。2会计凭证管理系统,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这是用于编制各类会计账薄的依据, 也是会计核算的开始。3会计账薄管理系统, 用于编制各类会计核算账薄, 如各种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4财务报表编制系统, 用于编制会计报表, 在企业中, 会计报表有很多种, 最主要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该系统模块用于企业编制各种报表, 一般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报表模板, 适用于不同会计制度下不同行业的企业使用。5财务分析系统, 用于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根据企业报表的会计指标, 一般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以及各种财务指标分析。6财务会计管理系统, 这是一个总框架, 可以用来集成以上5个模块的, 在这个模块里可以打开以上5个系统。

以上的模块内容可利用Excel VBA单独进行开发, 最后集成在一起, 最终形成一个可用的财务管理软件。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整合, 达到对整个企业会计核算过程的事前设置, 事中控制, 事后预测功能, 由于会计数据的安全性, 在开发时可设置一个总模块的分全调用, 实现每打开一个系统, 都需要进行密码验证。通过以上几个模块的功能设计, 基本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各项需求了, 如果企业还有其他需求的,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另行开发, 二次开发也比较简单。财务人员使用比较容易上手, 不需要进行多长时间的培训, 较之专业财务软件, 适用性更强。

3 子系统模块的实现与功能

通过对子系统的模块剖析以及设计, 最终每个模块都必须能实现以下功能:1开发完成的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管理系统, 要能并实现总账科目项目设置、总账科目期初余额设置、明细科目项目设置以及明细科目期初余额设置等功能。具体包括会计科目的增加减少及更改、总账科目期初余额的录入和更新、明细科目的增加减少及更新、明细科目期初余额的录入和更新等, 如图1所示。2开发完成会计凭证管理系统, 包括电子凭证的设计以及VBA窗体的程序开发, 要求能实现各种企业凭证 (收、付、转以及通用记账凭证) 的填制、保存、查询、修改、删除、打印 (包括单张凭证以及凭证清单) 、退出等功能, 如图2所示。3开发完成会计账薄管理模块, 包括各种总账明细账的设计以及根据会计凭证自动生成账薄的VBA程序设计, 要求能实现会计账薄的文件打开、新建、数据处理、自动编制账薄、打印账薄和查看账薄等功能, 由于此模块涉及到的操作比较繁锁, 因此可以考虑在窗体的设计时通过鼠标控件采用二级菜单, 以简化窗体的按钮, 如图3所示。4开发完成财务报表编制模块, 包括各种报表的模板设计以及数据的自动效验。要求能实现查看财务报表, 根据会计账薄自动生成报表数据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打印财务报表和保存财务报表等功能, 如图4所示。5开发完成财务分析模块, 此模块是所有开发模块中难度最大的模块, 基本都属于用VBA程序开发而成的, 要求能根据会计报表自动形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以及各种指标分析, 分析结果通过窗体显示, 如图5所示。6开发完成财务会计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前面的五个子系统集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可以在这个模块中打开前面的任何一个模块, 要能实现身份的验证, 即打开时的账号和密码是否合法, 以及修改密码的功能, 这个模块对前面所有模块起一起总括的作用。

4 总结

基于Excel软件开发而成会计信息系统, 适用于各中小企业, 成本低, 易于开发, 可满足企业的日常使用, 无论在技术上、经济上和操作上都是可行的。中小型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性的开发相应子系统, 量身订做适合自身企业的专用会计软件, 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 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本身的个性化需求, 也免除了购买商品化软件的昂贵费用。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也跟着不断更新换代, 这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从形式和内容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会计软件在适应新技术新要求的同时, 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与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更接近, 就目前的发展方向来看, 开发出符合XBRL标准的财务软件是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方向, 也是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蔡梦筠, 朱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 .

[2]李爱红.Excel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12) .

[3]吴彦伦.利用Excel进行会计记账报表的探讨[J].广西会计, 2003 (7) .

[4]孙凤娥, 南岳峰.用Excel编制合并报表的方法[J].电脑应用, 2005.

会计信息功能 篇6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个体, 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时可能会故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这种现象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屡见不鲜。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应对外提供真实可靠财务信息的基本职能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实现: 虽然人们对会计职能的阐述已经由“一职能说”到“二职能说”逐步发展到“全职能说”, 但从实践来看, 会计仍然是一些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利益操纵的工具,会计的反映、监督、管理、控制、预测、决策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局限于企业个体内部, 并没有延伸到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 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并没有完全体现。

会计职能是具体客观环境下因处理会计对象以达到会计目标而赋予会计子系统的,也就是说,职能虽指会计所固有的功能, 但实际上是人们经过对自身需要的认识而表达出来的,或者可以说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观要求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资本结构、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外部利益相关者 (也是信息使用者) 日益增加,这必然对会计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对会计职能进行探讨时,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需求,而应站在整个社会的视角, 通过分析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来重新认识会计的功能,即实现从传统会计职能研究向会计社会功能研究的转变,并进一步指导会计实践。正如刘峰、葛家澍所说的“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报告一个主体的经济运行与财富变化的基本信息, 提供给与各该主体相关的经济利益各方,以维系各该利益主体之间彼此的信任。”会计应该满足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利益各方的信息需求。基 于此,本文将试图跳出传统会计职能的“内部性”,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出发来讨论会计的社会功能。

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分析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活动有影响或者受企业影响的任何个人或组织。也就是说, 企业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层,还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会公众等,他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会计社会功能的多样化。

(一)股东的信息需求。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在委托代理机制下,企业管理层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对于股东投资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股东往往是企业股份的长期持有者,他们期望从企业获得长期利益,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状况, 这不仅需要具有可验证性的历史性会计信息,也需要预测性会计信息:一方面,基于历史性会计信息来验证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减少代理成本,实现股东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以协调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预测性会计信息,如企业未来盈利能力,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等,来帮助大股东进行投资决策,实现股东价值增值。小股东往往是企业的短期投资者,他们更加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化,希望通过股票转让获得价差收益,因此, 他们一方面需要能够反映企业股票价格变动、短期盈利能力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利用其表决权优势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使上市公司为其做借款担保、虚假出资欺骗中小股东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是其原因之一,因此, 有关独立董事制度、内部治理结构、关联交易定价的会计信息也是小股东需要关注的,可见,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调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 )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作为企业的资金提供者 ,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其是否能够按期收回本息,但这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信息需求。现实情况是,当债权人将资金借出后,便失去了对这笔资金的控制权,大股东对企业决策拥有绝对优势,他们可以通过影响企业重大决策而将资金投资于风险更高的项目,使债权人承受更高的风险;或者不经债权人同意而大量发行新债,使得旧债价值下跌。因此,对于债权人来说, 更需要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进一步举债的情况,以决定是否继续提供贷款或者将贷款提前收回。可见,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能够协调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管理层的信息需求。管理层作为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要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 并结合行业竞争状况、上下游企业的财务状况、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政策等来进行投融资、经营决策。也就是说,管理层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内部相关会计信息, 也需要了解其他企业的相关信息:上下游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资金周转状况可能会影响本企业的资金占用情况、存货周转情况,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企业的产品销售状况会影响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经营者需要据此进行销售策略的选择并决定是否研发新产品等。可见,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能够协调上下游企业、竞争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员工的信息需求。企业员工对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行为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员工个人的发展也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因此他们需要与企业盈利能力、发展前景有关的信息,以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该企业工作。就业者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除了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不同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对比, 也需要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机制,或者将不同岗位的员工薪资、发展空间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进而确定目标企业和岗位。如果各个企业都能够如实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 便有利于员工对企业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基于自身价值的实现选择适当的职业。可见, 真实完善的财务信息应能够促进社会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

(五)供应商、客户的会计信息需求。正如前文所述 ,作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 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与否会对本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供应商在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时,需要了解企业的现金流状况、盈利能力以及长期发展能力等会计信息, 以确保自身销售渠道通畅;客户在决定是否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时,也需要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顾客满意度以及定价是否合理等。由此可以看出,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供应商、顾客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在一度程度上促进整个价值链的优化;同时基于真实的会计信息, 上下游企业之间做出的相互选择也将使市场交易价格趋于公平合理。

(六 )政府的信息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 我国政府承担着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等职能,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者,其重要职能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由于税收的存在,其与各个企业具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因此,政府不仅需要各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和调控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且需要了解单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政府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目标决定了政府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能够协调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会计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事实上,委托代理关系不仅仅指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他们对会计信息 的需求。本文正是基于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视角来分别阐述了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并分析了会计信息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即会计的社会功能:通过满足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会计能够协调股东与经营者、大股东与小股东、股东与债权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本企业与竞争企业、企业与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另外,通过满足员工信息需求,会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通过满足供应商、客户的信息需求, 促进整个价值链的优化和社会交易价格的公平合理。简言之,会计的社会功能是反映和协调经济活动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 本文虽然相对传统的会计职能的表述在视角上有所扩展, 即从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会计的社会功能, 但这或许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对如何促进会计社会功能更好地实现没有提出合理的对策。笔者认为,会计社会功能的实现不应仅仅依靠会计本身,还应辅之以企业内部治理制度、激励制度、企业外部社会环境中各因素的完善。

摘要:纵观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可否认,会计功能的发挥与扩展受其所处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其不仅仅应该提供与经济事项与经济行为运行过程和结果有关的信息,更应该实现“反映和协调经济活动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社会功能。因此,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视角,讨论会计的社会功能。

会计信息功能 篇7

长期以来, “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理论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占据着主要地位, 受其影响, 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满足股东或投资人的需求和利益, 而不去考虑企业其他利息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集合, 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等, 都是独立平等的产权主体, 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有权利从企业中获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以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 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 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应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包括能够影响企业或是被企业活动影响的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社会成员等。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质资本越来越丰富, 而人力资本相对越来越稀缺, 具有很强专用性的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资源, 物质资本所有者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 企业不能仅考虑物质资本提供者的权益, 需要考虑更广范围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但企业经常不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甚至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安然事件、银广夏事件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令其他利益相关者开始更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 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 迫切需要企业会计将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纳入编报体系, 以充分反映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投入资本的使用状况, 为其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实现其反映监督的社会功能。

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分析

现行会计信息披露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主要报告的是所有者的权益。利润表所披露的净利润是股东享有的收益, 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得都被当作成本或费用扣减。资产负债表中又将职工和政府的部分利益作为负债列示, 权益部分也只是反映了股东的利益, 所以现行财务报表并没有真正反映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利益中应得的份额, 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1. 股东的会计信息需求。

股东向企业投入财务资本, 作为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其主要利益来源于资本保值增值, 股东们重点关注投出的资本在企业中的运用与收益情况, 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风险水平、经营效率和发展潜力。同时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企业经理人执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股东需要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因此, 有关经营者能力和经营行为的信息也是股东所需要的信息。

2. 管理人员的会计信息需求。

管理人员向企业投入管理才能, 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 制定重大的投资、筹资和经营策略, 进行财务预算, 这都需要借助会计信息来完成, 是企业会计信息重要的需求者。管理者接受企业所有者的委托对公司进行管理与生产, 因此公司经营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业绩和报酬, 所以管理者需要不断对公司进行规划、预算、分析和控制, 力求使企业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因此就需要企业不仅提供经济信息, 还需要企业提供生态和社会方面的信息, 从而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动向, 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3. 员工的会计信息需求。

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在给企业提供人力资本的同时, 要求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安全、福利保障以及其他涉及人身的自由权利等, 而公司的财务决策与行动会影响员工的这些基本利益需求。因此, 员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以满足其利益的需求, 主要包括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及奖金政策, 为职工缴纳的各种公积金和保险金的比例及额度, 职工福利的投入, 为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购入的设备及技术的投入, 文化生活投入, 职业技能培训投入, 人才引进投入, 为了工作环境的改善而购入的设施的支出, 以及劳资双方相互沟通, 保障员工民主权利等方面信息。

4. 债权人的会计信息需求。

债权人向企业投入债务资本, 其利益的来源主要是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 并到期收回本金。为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债权人需要及时地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 监督企业借款的使用, 以符合借款契约中的限制条件, 分析贷款的回报和风险, 关注贷款的本金及利息能否如期收回。而因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债权人, 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了解到企业的销售信用水平、企业的偿债能力等情况, 以判断与其继续合作的可能性, 并决定更为合理有效的结算方式, 以避免经济业务带来坏账损失, 影响经济效益。

5. 顾客的会计信息需求。

顾客与企业通过交易契约发生利益往来, 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是, 随着假冒伪劣产品增多, 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低下, 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企业为获取市场, 扩大销售量就必须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尽可能地向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 以帮助其做出恰当的购买决策。消费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涉及产品质量保障方面, 比如, 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所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费用和安全检测费用, 为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而购置售后服务的交通工具及设备的支出, 应付售后服务费、返修费用、应付消费者退货款或发生的产品赔偿费用等。

6. 社区的会计信息需求。

社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资源, 所以企业也应该对当地社会做出贡献。社区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需求主要涉及企业对当地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公益事业的扶持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 比如, 企业利用社区内的各项资源, 应该缴纳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获取便利的各种费用金额, 企业为公共交通、市政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 以及企业的捐赠支出, 为了改善周边环境而发生的固定资产的支出, 为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产生的费用, 以及企业为了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而发生的治理成本。

7. 政府的会计信息需求。

政府作为社会的公共管理者, 需要借助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了解资源的流动情况以评估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并据以制定准确的宏观调控策略。同时政府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资本, 需要从企业获取一定的税收作为其利益所得。所以,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了解企业与纳税相关的会计信息, 监督企业的纳税行为, 需要了解信息主要包括, 各项税款的上交金额, 上交的员工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支付给离退休员工的养老金支出。

三、会计的社会功能分析

功能指事物的职能或职责, 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功能被定义为对象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一种属性, 使用者的需求既可以是其现实需求, 也可以是潜在需求。会计的社会功能是指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种活动, 客观上所能发生的作用, 主要指会计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财务信息, 利益相关者借助财务信息来监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维护自己的利益。

会计信息应反映企业未来的增值能力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利益相关者将资本投入到企业中, 是为了将来能够获取相应的回报和收益, 因此企业如果想持续利用其资本就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能力, 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经济需求。为增强利益相关者的信念, 会计信息需要将企业的未来增值能力和增值风险的预期纳入反映体系, 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以及利润创造源泉, 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会计信息应反映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贡献。当企业契约签订后, 各利益相关者投入到企业中的资本收益已不再归属于个人, 而属于企业这一有机整体, 只有各利益相关者切实履行自己的合约义务才能为企业整体带来收益, 任何一方的不作为都会损害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同时, 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所做的贡献也是其参与利润分配的依据, 只有贡献和收益对称, 才能保证企业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因此各利益相关者有权也有必要知晓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契约的履行状况或是对企业贡献的大小。

会计信息应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份额和利益分配结果。企业的收益既有赖于经营者的有效运营管理, 又有赖于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本, 所以企业应将获得的经营收益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理分配。利益的分配需要根据各利益相关者投入资本的份额, 以及资本的盈利效率和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额贡献度, 因此, 会计信息需要披露相关信息, 并反映利益分配的结果, 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判断自己获得的收益份额是否公允, 是否需要重新制定契约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 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都有各自的需求, 而传统会计职能仅能提供满足企业经营者需求, 已不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 会计需要拓宽其社会功能, 提供能满足社会性需求的会计信息, 向利益相关者报告真实、公正、可靠的会计信息, 以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为其进行有效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同时, 会计社会功能的扩展也可以为各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利益, 监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提供依据, 促使管理层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以实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竹泉, 论建立适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财务报告模式, 会计之友, 2003, 8:42~43

[2]王竹泉, 杜媛,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形成逻辑与企业边界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 2012.3

[3]陈海东, 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影响, 时代经贸, 2008.7

[4]龚巧莉, 姜锡明, 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方向, 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0.3

[5]席龙胜, 会计目标重构: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契约理论, 财会通讯, 2013.4

上一篇:FDM型3D打印下一篇:实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