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控制(精选12篇)
近视控制 篇1
一、观察对象与和观察方法
(一)观察对象
抽取在本院就诊并配戴过R G P的屈光不正的患者60例1 20眼,年龄在1 2~1 9周岁,并且对于佩戴、摘取、护理镜片能做到规范性处理,全部的观察对象均没有配戴软性隐性眼镜的历史、单纯性近视(-1.00~-7.00)且屈光参差<3.00D者60例1 20眼,对照组为单纯性近视(-1.00~-7.00)且屈光参差<3.00D者60例1 20眼。
(二)方法
目标筛选:选择对控制近视加深有强烈要求,且有信心适应R G P,能够及时复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用裂隙灯检查排除外眼病,用眼底镜检查排除眼底病,应用电脑验光机、带状光检影镜、综合验光仪进行客观、主观验光。其中,1 4周岁以下进行散瞳检查。
测参数: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水平和垂直曲率,用刻度尺测量角膜直径(虹膜水平可见径),瞳孔直径、睑裂高度。
R G P直径和基弧的选择:R G P的验配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验配技术尤其是基弧和直径的选择。
1)镜片基弧的选择:先根据所测量的角膜曲率计算出角膜散光,当角膜散光小于等于1.50D时,镜片的基弧应和角膜较大曲率(一般为水平曲率)一致或大0.05mm。若所选镜片直径较大时,则加大基弧,反之则减小基弧。例2:一患者角膜曲率为垂直7.70mm、水平7.75mm,基弧则选为7.75或7.80mm。
2)镜片直径的选择:镜片理想的配适应在配戴者注视正前方时,镜片的上边缘略置于上睑之下,镜片的下边缘恰与下睑缘平齐,选择的镜片直径应比睑裂的高度大1.0—1.5mm,且小于虹膜可见径2mm。例1:一患者睑裂7.5mm,角膜直径1 1 mm,一般选取9mm左右的直径。
3)镜片配适的评估:将镜片的直径和基弧确定好后,为配戴者戴上试镜片,等待1 5~20分钟后,如配戴者没有出现流泪或者异物感现象,当镜片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镜片配适的动态评估和静态评估。
a.动态评估:当镜片位于中央或偏位小于0.5mm,上睑略微覆盖边缘,则中心定位良好,若定位不良,可增大直径或减少基弧。轻轻的眨动眼睛,带动镜片上移,仔细观察镜片回落方式,若镜片无停顿飞快下滑,则可能是滑动度过大,应减少基弧;若镜片有一轻度停顿,然后滑回,则较好;若停滞时间较长且滑动较慢,则滑动度过紧,应加大基弧。左右转动眼球,观察镜片移动度,若镜片不动,则过紧;若有一轻度停滞,然后自然回到角膜中央,则配适较好;若镜片移动大,则过松。
b.静态评估:把荧光素点入眼球,闭上眼睛1 min,轻轻转动使荧光素均匀,用钴蓝光观察。若着色均匀,无明显暗区,镜片边缘着色0.4mm左右,则配适良好;若中央积液较多,旁边有一明显暗区,则过紧;若中央表现为暗区,旁中心区积液,则过松。如上述例2,先选用基弧7.80mm,直径9.0mm的试戴片试戴,异物感较强,眨眼时发现镜片下滑较快,荧光素染色中央有暗区,说明镜片过松,改用基弧7.75mm,直径9.0mm的试戴片后则配适良好。
4)镜片度数的确定:镜片评估合适后再进行戴镜验光,定片的度数为所验新的光度经过顶点距离换算后再加上试戴片的度数。例3:试戴片的参数为基弧7.70mm,直径9.0mm,度数-3.00D;戴镜验光-5.00D,5.1;则R G P镜片的度数=试戴镜度数+顶点距离换算后的戴镜验光度数=(-3.00D)+(-4.75D)=-7.75D。
5)初次配戴镜片评估合适后配发,详细讲述配戴方法,注意事项,要求连续配戴;后定期复诊,并询问护理情况。
二、结果分析
1)60例1 20眼戴R G P的矫正视力(5.1±0.1 1)相较于框架眼镜组的矫正视力(4.9±0.1 5)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显著差异性。
2)60例1 20眼配戴R G P的单纯性近视者随访1 8个月,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增加(0.31±0.26);而配戴框架眼镜组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增加(1.34±0.28),具有显著差异性。
3)基本上配戴框架镜的近视度数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相对比而言,有大约百分之二十八的R G P配戴者的度数未增加,甚至还有所降低。
4)R G P配戴者近视度数的增加幅度只有框架镜配戴者的百分之十七左右。
三、讨论
(一)R G P的适应症
1)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与治疗。
2)一般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
3)圆锥角膜等角膜变性疾病及角膜瘢痕所致的高度不规则散光。
4)无虹膜眼、无晶状体眼、眼外伤。
5)角膜屈光手术后或角膜移植术后屈光异常。
6)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不规则散光。
(二)RGP隐形眼镜不良反应及处理
初期配戴者的眼睛可能会有不舒适感,比如眼睛充血,流眼泪,眼睛有异物感等,但是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逐渐适应后症状就会消失,另外还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有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严格遵照使用说明来配戴和护理镜片;最初配戴的两周内,摘镜后应滴抗生素药水;当配戴不舒适时要检查是否镜片有脏污或者损坏,及时进行清理,如果没有,应停止配戴,并及时就医。
(三)RGP隐形眼镜的优点
1)成型性好,不易变形,光学矫正质量高。
2)它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角膜的健康。
3)抗沉淀。RGP镜片可连续配戴,日夜配戴,不需要每天取下清洗;RGP镜片护理简单,使用寿命长,只要注意使用方法正确,一般可有2~3年的寿命。
4)清晰度高,能有够有效的控制住近视、散光度数不再继续加深,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近视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减缓其发展速度,对早期圆锥角膜以及有圆锥角膜倾向者有治疗和减缓作用。
四、总结
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及临床病例的观察总结,硬镜(RGP)对于近视的控制、近似度数的保持甚至于阻止近视的加深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RGP镜片公认的控制近视的能力是肯定的,验光师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及配镜技术之后,将RGP的优点向青少年的父母进行相关解说,这是成功验配RGP的关键所在,也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治疗近视。
参考文献
[1]陈浩.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广第.眼科屈光学[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1.
近视控制 篇2
首先,环境因素是目前临床研究最易引起眼部屈光的原因,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另外,如果父母双方或者单方是近视眼,孩子患上近视的几率就比较大。因为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近视控制 篇3
人的眼球是一架精密的光学仪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组织构成了“透镜系统”。正常情况下,外界景物通过“透镜系统”的折射,可以在眼底的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而近视眼患者就不同了,由于“透镜系统”的折射率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拉长,物像就成在视网膜之前,这样看东西就不清楚了。近视通常发生于用眼习惯不佳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旦成年,近视度数就相对稳定,很少会继续加深。但是,有少部分人情况却比较蹊跷,他们成年后近视度数仍逐渐加深。一些患者可能会认为是工作劳累、用眼过度的后果。但在专业眼科医生看来,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不断加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更可怕的是同时还伴有视网膜的病变。病理性近视患者通常眼球的前后径比正常人大很多,整个眼球呈现出一种“被拉长”的状态,这样一来视网膜就变得很薄。在遭遇外伤、做屏气动作等诱因的作用下,视网膜有可能出现裂孔甚至脱离。如果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那视网膜就是感光胶片,它出了问题视力就会大受影响。所以,病理性近视会导致突发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成年后近视度数仍逐年加深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眼科做眼底检查,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病变。对于视网膜裂孔,可以通过激光手术治疗,利用激光的能量来封堵裂孔。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就要马上住院手术治疗,否则即有可能失明。
近视控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治疗并配戴角膜塑形镜的64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 其中男420例, 女220例;年龄7~18岁, 平均12.5岁;近视度数为-0.75~-6.50DS, 平均 (-3.12±0.97) DS;其中合并散光患者180例, 散光度数-0.25~-1.75D, 平均 (-0.39±0.22) D。另选择同期配戴框架眼镜的520例中小学生近视患者, 其中男340例, 女180例;年龄9~18岁, 平均13.2岁;近视度数为-0.75~-7.00DS, 平均 (-3.21±1.05) DS;其中合并散光患者120例, 散光度数-0.25~-1.50D, 平均 (-0.38±0.35) D。2组性别、年龄、屈光度、散光度数等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 包括双眼行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散瞳行屈光度检查和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测定眼轴长度等, 确定患者符合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要求后, 检查获取并确定患者所需配戴角膜塑形镜片的相关数据, 根据屈光度、角膜曲率、进行试戴, 荧光染色评估, 片上验光后签约定镜。订做与之匹配的合适镜片。将订购的角膜塑形镜进行初步处理, 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戴、取训练以及学习清洗保存角膜塑形镜的方法, 之后每晚配戴8~10h, 清晨戴镜复查。
1.3 观察项目
角膜塑形镜组患者于戴镜后第1天进行复诊, 荧光素染色检查戴镜情况、角膜有无损伤以及视力矫正效果, 如无特殊情况, 在戴镜后1周、1个月再次复诊, 此后每月复诊随访一次。每3~6个月复查散光度, 眼轴长度。框架眼镜组经医学验光, 戴镜后每1~3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检查包括视力、散光度、眼轴长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 2组间相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年增近视1.00DS以上者40例, 0.50~0.75DS者90例, 0.50DS以下者510例;配戴框架眼镜患者年增近视1.00DS以上者190例, 0.50~0.75DS者210例, 0.50DS以下者12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近视发展程度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患者,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散光度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年散光度几乎无增加, 而配戴框架眼镜患者年散光度增加 (0.03±0.01)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角膜形态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角膜曲率均有下降, 平均下降 (1.2±0.3) °, 角膜变平, 而配戴框架眼镜患者无明显变化,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2.4 眼轴长度
至随访末, 所有患者眼轴长度均有增加,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平均眼轴长度增加 (0.22±0.16) mm, 配戴框架眼镜患者增加 (0.45±0.15)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近视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而且愈来愈趋向低龄化发展, 防治青少年的近视发展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近视的实质是由于眼球发生了轴性延长, 导致外界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表现为看远模糊。既往的矫正, 多采用眼镜或手术方法矫正, 由于准分子激光手术适应年龄在18岁以上, 对于<18岁的青少年学生近视, 眼镜矫正近视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相当多的家长和学生担心眼镜戴久了会引起面容改变, 部分学生从心理上拒绝眼镜。角膜塑形术是一种可逆性矫正近视的方法,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3]。随着镜片材料的更新发展、逆几何形镜片设计技术的成熟以及现代光学仪器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验配技术的日臻完善, 新一代角膜塑形技术由于具有近视矫正迅速、安全有效的特点, 近年得以迅速推广[4]。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以反向几何学设计的特殊类型硬性角膜接触镜[5,6]。由于角膜是中央部弧度较大而周边部弧度较小的非球面体, 因此传统的角膜接触镜的后表面基本都按照这种弧度而设计, 但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却相反, 镜片中央部弧度小而周边部弧度大, 利用镜片中央比角膜小的弧度设计将角膜压平, 同时利用镜片周边部大的弧度固定角膜并增加对角膜中央部的压力。借此反几何的镜片设计, 使角膜中央部变平, 从而降低或矫正近视眼的屈光度数[7,8]。临床研究发现它是通过多种以下原理达到矫治近视的效果: (1) 反几何弧设计:可以对角膜产生细微的压力, 致使角膜中央变平, 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塑形, 眼角膜曲率发生改变, 从而起到减低近视的作用; (2) 按摩作用:较平的镜片加上眼睑瞬目的按摩作用使得角膜变平而减低近视; (3) 水压作用:镜片下面的泪液可以对角膜产生独特的压力而使得角膜曲率改变, 中央变平; (4) 减少睫状肌痉挛:隐形眼镜减少了框架眼镜的棱镜效应和像差。视觉效果加倍提高, 从而减少了睫状体的调节痉挛, 减轻了造成近视发展的主要诱因——视觉疲劳。
通过本研究观察结果, 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年增近视度数要明显小于传统的框架眼镜, 显示了良好的控制近视发展作用。同时对于合并散光的近视患者, 配戴角膜塑形镜不会增加散光度数, 而配戴传统的框架眼镜后散光度数会有所增加。但不容忽视的是根据其压平角膜4~5D的原理, 角膜塑形镜的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有学者认为角膜塑形镜的作用最大降低可达6D, 平均为3D, 因此它对低、中度近视矫治比较理想[9]。对于角膜塑形镜来说, 作为一种夜戴型角膜接触镜, 尽管其有较高的透氧性, 但长时间的夜戴仍可使角膜处于持续相对缺氧状态。缺氧情况下, 角膜上皮细胞的无氧代谢加强, 乳酸生存增多并进入基质层, 使角膜组织的渗透压升高, 导致水分进入基质层增多, 引起角膜水肿, 水肿的上皮易脱落[10]。因此, 对于角膜塑形镜的配戴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1) 青少年近视, 白天不愿意戴任何眼镜而希望拥有良好的视力者; (2) 持续发展性近视, 可利用角膜塑形镜延缓控制其发展; (3) 近视屈光度在-1.00D~-6.00D以内者; (4) 运动性人士, 白天戴镜不便者; (5) 适应任何年龄段, 以35岁以下效果更好; (6) 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依从性良好者; (7) 无眼部活动性病变者; (8) 能定期复查, 有可靠通讯手段者。
综上所述, 随着角膜塑形技术的日趋进步和完善, 已成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近视发展的控制具有明显的作用。但角膜塑形技术应用需要专业人员、相关设备以及卫生习惯好、依从性强的配戴者, 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普通框架眼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并配戴角膜塑形镜的64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 另选择同期配戴框架眼镜的520例同龄中小学生近视患者, 对其戴镜后的一些指标包括视力、散光度、角膜形态、眼轴长度等进行复诊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年增近视1.00DS以上者40例, 0.500.75DS者90例, 0.50DS以下者510例;配戴框架眼镜患者年增近视1.00DS以上者190例, 0.500.75DS者210例, 0.50DS以下者12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近视发展程度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患者,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患者年散光度增加情况、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方面比较, 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结论 角膜塑形技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近视发展的控制具有明显的作用。但角膜塑形技术应用需要专业人员, 相关设备、以及卫生习惯好、依从性强的配戴者, 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青少年近视,控制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英杰, 高彩玲.角膜矫形术治疗近视眼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0, 8 (1) :39-40.
[2]温佶俐.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1, 9 (1) :34-36.
[3]Hiraoka T, Okamoto C, Ishii Y, et al.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and Ocular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following OvernightOrthokeratology[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7, 48 (2) :550-556.
[4]杨晓.角膜塑形学[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9, 17 (5) :194-199.
[5]瞿佳.我国屈光不正矫治的现状和发展[J].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 (3) :205-207.
[6]汪芳润.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眼应当慎行[J].中华眼科杂志, 1999, 35 (6) :405-406.
[7]顾敏, 祁勇军, 李斌辉, 等.角膜塑形术阻止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 19 (1) :25-26.
[8]Alharbi A, Swarbrick HA.The effects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lens wear on corneal thicknes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 44 (6) :2518-2523.
[9]谢培英.促进我国现代角膜塑形术的健康发展[J].中华眼科杂志, 2007, 43 (8) :547-549.
近视控制 篇5
小孩眼睛近视怎么办?假性近视如何治疗
小孩眼睛近视怎么办
小孩子出现近视眼症状时,首先,要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真假性近视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到专业医院进行散瞳验光。
如果确定只是假性近视,那只要平时监督孩子正确用眼,适当休息和治疗就可以恢复正常视力。
如果孩子确诊为真性近视,且近视在100度以上时,就不得不佩戴可以矫正孩子视力的眼镜了,一旦戴上眼镜,就不能轻易取下,让眼睛处于正视眼状态,使视力得到缓解。
眼科专家建议,小孩子近视可以通过验配角膜塑形镜来改善儿童的视力,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通过数字化精密计算而设计加工出多弧度反转几何型的硬性隐形镜片,主要用来遏制青少年眼轴的进一步加长,从而控制和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假性近视如何治疗
眼珠运动法
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
热冷敷交替法
一条毛巾浸比洗澡水还要热一点的热水,另一条毛巾浸加了冰块的冷水,先把热毛巾放在眼睛上约五分钟,然后再放冷毛巾五分钟。
眨眼法
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使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2―3次眨眼运动即可。
眼睛体操
中指指向眼窝和鼻梁间,手掌盖脸来回摩擦五分钟。然后脖子各项左右慢慢移动,接着闭上双眼,握拳轻敲后颈部十下。
劳逸结合防眼病
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和看书学习,千万注意不要等到感觉眼睛疲劳时才休息,而应该是每隔一小时左右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或是看看窗外的绿树或远景,或是做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充分放松。
看远看近法
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这样远近交换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劳。
近视者需要补充哪些营养
钙:
钙是骨骼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巩膜的主要构成成分。钙的含量较高对增强巩膜的坚韧性起主要作用。
蛋白质:
就巩膜来说,它能成为眼球的坚韧外壳,就是由于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构成很坚固的纤维组织。巩膜虽有一定的坚韧性,但在眼轴前后径部位仍比较弱。
锌:
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黄鱼、粉、茶叶、肉类、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维生素:
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虽然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在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用食疗方法治疗近视时,应适当多补充些维生素A、B1、B2、C及E。
如何预防眼睛近视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1、读书写字时,身体坐正,两腿自然放平,头与上身稍向前倾,胸部距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为33-35厘米左右(一尺)、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3厘米左右(一寸)。
2、写字时握笔处距离笔尖3厘米,食指与拇指不交叉,不相碰。执笔角度要合适,用铅笔、钢笔写字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50度之间,用毛笔写字时力求笔杆直立。
3、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看书,不走路时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
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
读书写字视觉环境要求。
1)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窗户光线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如太阳直射光线下、傍晚光线不足时)。
2)眼睛最舒适最清楚的亮度是40-50瓦日光灯
3)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校
4)选择适宜的桌椅读书写字,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
看电视的视觉环境要求。
1)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应保持三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
2)电视屏幕的高度应与看电视人的视线平行或稍低一些。且不要太偏角度,最好在30度内。
3)电视机要放在背光的地方。
4)电视的光亮度要合适,不能过亮或过暗。
5)室内光线要充足,不可明暗相差太大。
6)不超过一小时,最好每30分钟休息10分钟
7)画面不宜太小,而且要清晰稳定。
操作电脑视觉环境要求。
1)电脑屏幕最好背向或侧向窗户,避免出现反光现象。
2)电脑操作台应低于一般课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调。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
4)电脑操作间的光线不应太弱或太强(12平方米的房间安装一盏40瓦日光灯即可达到所需的照度)。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放松眼睛,应到教室外活动或凭窗远眺或闭目养神。
2)看电视或操作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连续看电视或操作电脑40-5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下眼睛,或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
3)不玩或少玩游戏机。偶尔玩一下时要注意眼睛与游戏机的距离不能太近,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坚持做眼保健操
1)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
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
1)睡眠要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2)适当摄取五大营养,含糖份高的食物少吃
3)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常吃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4)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球类运动、多观察树木花草,多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
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把近视“吃”掉 篇6
近视诱因之一:吃得过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食用甜食者,容易诱发眼疾,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近视。这是因为糖分在体内代谢需要大量维生素B,如果糖分摄取过多,维生素B就显得不足了。而且,过多摄取糖分也会降低体内的钙质,这会使眼球壁的弹力减弱,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对于已有视力问题的人来说则会助长近视眼的发展。
近视诱因之二:吃得过精。
美国研究人员对大量病例分析后得出结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铬与近视的形成有一定关系。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铬的需求量比成年人大。铬主要存在于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有些家长不注意食物搭配,长期给孩子吃一些精细食物,从而造成机体缺铬,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产生近视。
近视诱因之三:吃得过软。
吃硬质食物过少也是引起青少年近视增加的原因之一。咀嚼食物可促使面部肌肉运动,这其中包括支配眼球运动的肌肉,进而有效发挥眼睛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日本研究人员调查过近300名学生,喜欢吃硬质食品者视力均正常,常吃软食者视力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既然近视眼可以“吃”出来,那么,近视的防治也同样可以从吃入手:
方法1:嚼硬食既然“吃软不吃硬”是良好视力的大敌,因此咀嚼也就被誉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家长可根据儿童的牙齿发育情况,安排如胡萝卜、黄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预防近视眼发生。
方法2:多吃柑橘和绿色蔬菜为何同样是学生,农村近视率远远低于城市?西方营养学家揭开了这一谜底。原来近视的发生与一种名为“叶黄素”的营养物质摄入过少大有关系。叶黄素在新鲜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中含量较高。农村孩子由于经常吃从地里直接采来的绿色蔬菜,叶黄素摄入十分充分,因而相对城市孩子来说视力更佳。鉴于此,营养学家建议,应多吃柑橘类水果和绿色蔬菜,以减少近视的发生。
近视控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郏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患者左、右眼均无斜视或散光,且均为首次戴镜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17岁,平均年龄(12.4±2.7)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8~16岁,平均年龄(11.9±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佩戴常规单焦点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治疗,具体如下:(1)采用1%阿托品眼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95)进行滴眼治疗,每间隔5min 1次,连续4次;(2)进行检影验光,然后进行处方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3)耐心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方法,并告知其佩戴眼镜的相关注意事项;(4)要求患者定期来院进行复查,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戴镜情况、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治疗情况,若患者戴镜后单眼屈光度增加幅度高于50°,立即重新安排患者进行验光,测量近视矫正度数,并更换所佩戴眼镜镜片。1年后以同样的方式检测近视度数,记录近视增长幅度。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后的眼睛屈光度、眼轴长度及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近视度数明显得到控制,屈光度变化值明显降低;进步:患者近视度数稍微得到控制,屈光度变化值稍有降低;无效:近视度数未得到控制,屈光度变化值较大[2]。总有效率=显效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戴镜前后眼睛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
戴镜前,两组患者眼睛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观察组患者眼睛屈光度小于戴镜前,眼轴长度长于戴镜前,且观察组屈光度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近视度数控制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视眼具有病情复杂、致病机制多样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环境的不断恶化,近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3]。青少年学业负担重,保护视力意识不强,是近视疾病的好发人群。研究表明,我国近视发病率约为30%,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以及社会问题[4]。近视的致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上尚未有确切的阐明和定义。目前主流的医学观点认为,近视是由外界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参与导致[5]。青少年患者学习负担重、用眼时间过长、距离过近、睡眠不足以及看书姿势不正确均会导致近视疾病的发生。
针对已经患上近视疾病的青少年患者,不仅要求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还要在控制患者近视度数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目前临床上治疗近视的方法较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佩戴视力矫正眼镜[6]。但是传统常规的单焦点框架眼镜对于青少年患者近视度数的控制和延缓效果欠佳。虽然可以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患者视网膜上进行聚焦,但是这种近视镜焦点是固定、单一的,佩戴后,看远处物体清晰,但看近处物体时其反射光线就会处于患者生理上的远离焦点状态[7]。当患者想看清近处物体时还需加强调节。长此以往,就使患者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近视度数进一步增大,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医疗需求。
渐进多焦点眼镜是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一种新型方法,其主要原理是从上而下逐渐改变镜片表面的曲率半径,从而实现镜片从上而下的度数逐渐变化,使得镜片表面的曲率从近视区至远视区域不断增加[8],佩戴后,距离物体越近,屈光度越低,眼睛所需调节力只需正常单焦点框架眼镜的1/3左右,并且只需患者移动眼睛,就能够清晰的看到任何距离的物体,这样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眼睛的调节压力,也能够有效控制眼睛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升高。研究表明,青少年患者佩戴加光1.50DS的渐进多焦点眼镜后,相当于看物体时减少1.5D的调节[9]。因此,渐进多焦点眼镜既能够解决患者近视度数高、看不清远处物体所引起的形觉剥夺,又可以减轻患者眼睛的负担,减少调节,从而缓解患者眼睛的疲劳状态,控制近视度数的进一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合理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并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适合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如高度近视患者不适合通过渐进多焦点眼镜来控制和降低度数;其次双眼屈光度差异较大的近视患者也不适合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除此以外,渐进多焦点眼镜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近视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戴镜前,两组患者眼睛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戴镜后,观察组患者眼睛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均优于戴镜前,且观察组屈光度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渐进多焦点眼镜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眼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调节患者眼睛压力,从而显著延缓患者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发展。观察组患者临床近视度数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渐进多焦点眼镜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度数控制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近视度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磊,沈降.1%阿托品不同用药方式对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进展的远期效果[J].眼科,2014,23(2):111-114.
[2]张晓瑾,冯海江,周宏健,等.1%阿托品联合渐变多焦点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0):1134-1135,1170.
[3]秦海香.渐进多焦点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度数控制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775-2777.
[4]陈炜江,杨亚波.渐进多焦点眼镜联合消旋山莨菪碱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5):531
[5]黄杨丽,王彪.不同隐斜类型近视患者配渐进多焦点镜片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0):829-831.
[6]代红兵,李国生.渐进多焦点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度数控制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13-14.
[7]何光华,张艳丽,张敏.渐进多焦点眼镜的不良验配对于少年儿童视力功能的负面影响[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22(4):38-39.
[8]安力,阎文平.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近视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48-50.
[9]黄杨丽,金红燕,吴元菊,等.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对比敏感度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67-1969.
近视控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5 月~2014 年5 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7~15岁近视患者147 例 (294 眼) 。其中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患者67 例 (134 眼) 作为研究组, 配戴框架眼镜患者80 例 (160 眼) 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30 例, 女37 例, 裸眼视力0. 10±0.15, 等效球镜度数为-4.42±1.16 (D) , 眼轴长24.12±0.26 (mm) , 角膜曲率为42.92±1.42 (D) , 角膜厚度为560.04±34.09 (um) ; 对照组男34 例, 女46 例, 裸眼视力0.10±0.16, 等效球镜-4.41±1.25, 眼轴长24.27±0.32, 角膜曲率为42.68±1.46, 角膜厚度为558.68±35.06。
1.2 方法
1.2.1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用眼习惯,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严格的眼科检查, 包括裸眼视力、散瞳验光、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非接触式眼压、泪液分泌试验、眼底检查。排除了眼部急、慢性疾病及角膜接触镜配镜禁忌症。
1.2.2 镜片验配
研究组根据屈光度、角膜偏心率、角膜曲率, 选择适当的角膜塑形镜进行试戴, 配戴后进行荧光角膜染色, 裂隙灯荧光图像进行评估镜片的位置及活动度, 确定最佳镜片度数, 指导患者进行规范配戴和护理教育, 直至患者能规范操作。
对照组根据散瞳检影、医学验光常规配戴框架眼镜。
1.2.1观察与随访
研究组患者均夜戴角膜塑形镜8~12h, 随访戴镜前、戴镜后1d、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 检查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镜片配适、镜片洁净度及镜片有无污损、沉淀、变形等。
对照组:随访戴镜前、戴镜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眼轴的长度。
为减少测量误差, 所有检查项目由专职医师和视光师进行检查。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3)
研究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 (P<0.05) , 等效球镜明显降低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 (P>0.05) 。
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后裸眼视力无明显提高 (P>0.05) , 等效球镜明显增加 (P<0.05 ) , 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而眼轴长度明显增长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可逆的、非根治性治疗近视的方法[3]。角膜塑形镜的作用机制是运用反几何设计的镜片, 对角膜产生一定量的机械压迫, 改变角膜形态, 引起中央区角膜变平坦, 旁中央区角膜变陡峭, 使角膜形态因素值接近零[4], 降低近视度数。角膜塑形镜的反转弧区对应着周边视野, 使周边视网膜成像产生近视性漂移, 减缓眼轴的增长速度, 控制近视的进展。同时, 反转弧区的弧度设计决定着周边屈光的近视化模式[5], 同样也阻止了近视的发展。Kakita[6]等也认为, 角膜塑形镜可以显著抑制青少年患者眼轴的增长速度,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增长速度。本研究中, 研究组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提高, 等效球镜降低, 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眼轴长度无明显增长, 且在配戴过程中未出现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 角膜塑形镜对于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715岁的近视患者147例 (294眼) , 其中研究组67例 (134眼) 配戴角膜塑形镜, 对照组80例 (160眼) 配戴框架眼镜。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 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等效球镜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无明显差异 (P>0.05) , 研究组眼轴长度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 , 对照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 与框架眼镜相比, 可明显减少近视增加, 有效控制眼轴变长, 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等效球镜,眼轴,近视发展
参考文献
[1]瞿佳.我国屈光不正矫治的现状和发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0, 36 (3) :205-207.
[2]褚仁远, 谢培英.现代角膜塑形镜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3]Hiraoka T, Okamoto C, Ishii Y, et al.Contrast sensitivity, funetion and ocular higher-onder aberrations following ovemight orthokeratology[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7.48 (2) :550-556.
[4]王冰鸿, 潘以方.角膜塑形术矫正近视6年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7, 25 (4) :408-410.
[5]朱楚钧, 冯浩雁, 瞿小妹.不同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 14 (2) :82-85.
近视控制 篇9
1 世界范围内近视率上升的现状
学校近视占人群近视的绝大部分, 在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的东亚、东南亚地区, 如新加坡、中国、日本和韩国, 过去的50~60 a近视患病率高速增长。自1985年以来, 我国进行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学生近视患病率持续上升[4]。2010年的结果显示,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0.89%, 67.33%, 79.20%, 3个学龄阶段视力不良率较2005年均有所增加, 且小学生增加更为明显。虽然远视力筛查所得到的视力不良率不能等同于近视率, 但初、高中生视力不良主要表现近视。新加坡[5,6,7]和我国台湾[8]、广州[9]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很好地记录了随访期间每年近视患病率的变化, 使得近视患病率具有可比性。中国台湾地区的数据显示, 高近视患病率已达到了相对稳定的水平, 但并不能排除其继续增加的可能, 见图1[8]。1987—2010年期间, 新加坡华人、印度和马来3个主要种族的成人近视患病率持续高速增长[5,6,7], 如图2所示。笔者认为,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居住在新加坡的儿童所暴露的近视源性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
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近视患病率相对较低, 但有限的资料表明也呈上升的趋势。以-5.0 D作为近视诊断标准, 2000年尼泊尔的梅吉专区5~15岁儿童近视患病率仅为1.2%[9];而2008年另一项在首都加德满都的调查发现, 10~15岁儿童近视率为19.0%[10]。在美国北部和欧洲也有相似的情况, 只是发展速度较慢[3]。美国1971—1972年、1999—2004年国民健康和营养调查表明, 30 a间儿童和成人近视患病率都有升高, 其中12~17岁黑人由12.0%上升至31.2%, 白人由25.8%上升至34.5%[11]。
2“户外”而不仅仅是“活动”的减少与学校近视密切关联
世界范围内华裔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率的确切病因困扰众多学者, 遗传和环境因素孰轻孰重仍争论不休。这一争论给人们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使研究者认识到近视自然进程的预测指标、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等相关研究仍落后于社会需求, 这就需要创新近视病因和防治的研究思路。
所有人群在特定的环境中可发展为较高的近视患病率。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就注意到生活在北美地区的爱斯基摩人迁移到新定居点后近视患病率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11]。近20 a来,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近视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低于非近视儿童。1993年, Parssinen等[12]发现了在校学生近视进展最快组与近视进展最慢组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同,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论户外活动是减缓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保护因素。1989—2005年的美国种族与屈光不正协同纵向评估研究 (Collaborativ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Ethnicity and Refractive Error, CLEERE) 结果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因果关系, 即早在近视发生前4 a, 近视组和非近视组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表现为近视组平均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1.1~1.8h[13]。这些研究结果提示, 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潜在诱因。Rose等[14]分析了悉尼51所学校华裔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 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减缓近视进展, 还可以减少长时间视近作业和父母近视所导致的近视风险, 而室内活动与近视无相关性。最近, 一项前瞻性队列分别就户外活动时间、体力活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户外活动时间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 而不受体力活动强度的影响[15]。这进一步佐证了户外活动对近视的保护作用是“户外”而不是“活动”本身, 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关注到户外活动可充分接触阳光, 从而刺激人体组织中多巴胺的分泌, 这类化学物质有助于阻止眼轴伸长, 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3]。
Sherwin等[16]对最近20 a关于户外活动时间和近视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 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 h, 近视率下降2%。队列研究的数据表明, 如果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从0~5 h增加到14 h, 近视率几乎减少1/3[17]。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作为干预方法的人群研究结果也表明,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18,19]。但这一结果仍需多中心、跨文化的研究进行验证。这样的研究如获成功, 将会是人类流行病学和动物研究结果转化为预防学校近视的一项公共卫生学措施的一个很好例证。
3 学校近视防治要更加重视近视源性环境的改善
学校近视存在很重要的家庭关联, 父母子女间以及兄弟姐妹间的近视都有很高的相关性。父母近视会增加儿童近视及高度近视风险[20,21], 并且近视风险可能随着父母近视个数[22,23]及近视程度而增加[24]。父母近视甚至影响儿童近视进展, 父母双方近视的儿童比父母一方和双方均未近视的儿童近视进展快[25,26]。随着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还发现父母近视对儿童近视具有一定的预测性[17,27]。虽然近视的家庭研究很大程度上被视为遗传的证据, 但并不能完全确定学校近视的遗传性, 因为家庭成员在共享遗传基因的同时, 共享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
关于父母近视对儿童近视影响的解释还没有定论,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近视源性环境的作用———更多的视近作业和视屏时间以及更少的户外活动。Gwiazda等[28]认为, 近视的父母教育程度较高, “创造”了以教育压力高为特点的近视源性环境。我国和澳大利亚学者在研究中国儿童近视与父母近视关联时发现, 户外活动时间较少是其共同特征[29], 提示在研究父母近视与儿童近视关联性时, 需要排除近视源性环境等混杂因素。而Jones等[17]在美国俄亥俄州Orinda地区一项随访研究中, 未能证明儿童从父母处获得近视源性环境。有研究表明, 兄弟姐妹间近视的关联似乎更处于稳定状态, 不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巨变而发生较大变化, 可以推测兄弟姐妹间近视源性环境的相似性常高于近视风险本身[30]。而学生本身的近视源性活动模型也存在性别、民族差异, 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更趋于近视源性, 女童较男童活动模式更具近视源性, 东亚儿童比欧洲高加索儿童活动模式更趋于近视源性[31]。这与不同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存在差异一致[32], 反映了近视的民族关联可能不单纯提示遗传的影响, 还反映持久的行为模式和文化态度可能更易导致近视源性的环境。因此更为深入地探索近视源性环境成分, 了解如何将其转变为保护因素, 对今后开展学校近视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视控制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江苏省南京市、南通市、镇江市3个城市中小学校各1所进行调查, 共调查小学三~六年级学生1 074名, 初一学生578名, 高一学生659名, 共2 411名中小学生, 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 311份, 其中男生1 154名, 女生1 157名。
1.2 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问卷由专业人员检索近视眼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工作研究之经验添加可能影响因素设计制定。由经过统一培训的3个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调查负责人组织学校学生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统一安排在教室由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近视状况 (近视的判断:以学校视力检查结果为准, 只要任何一只眼远视力低于5.0, 而近视力正常者;或已经配带了近视眼眼镜者) 以及父母近视状况、学生每天学习用眼时间和习惯、体育活动时间、睡眠时间、用眼环境等相关因素。现场调查完成后, 由各城市调查专业负责人对问卷进行整理和质量审核。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 将数据转换为SAS数据集, 用SAS 8.12进行统计分析, 记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习阶段学生近视率
男生近视率为50.4%, 女生近视率为57.6%;小学、初中和高中组学生近视率分别为33.1%, 55.5%和86.8%, 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 男、女生近视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χundefined=253.69, χundefined=230.17, P值均=0.000) ;女生近视率总体高于男生, 初中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小学和高中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父母有无近视的学生近视状况
父母双方都不近视、一方近视和双方近视的学生近视率分别为48.7%, 57.9%和68.4%, 随着父母中近视人数的增加, 男女生均呈相同的显著上升趋势。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学生分为父母均不近视组和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 调整年龄、性别,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每天用眼时间、一次持续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睡眠时间、睡眠后精神状态、做作业姿势、是否喜欢躺着看书等因素与两组学生近视的发生均有关 (P值均<0.05) ;是否患过眼病与父母均不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关 (P<0.05) ;晚上自习光线强弱、是否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与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均有关 (P值均<0.05) 。见表3。
2.4 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一般或差、做作业姿势习惯一般或差是父母均不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P值均<0.05) ;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晚上自习光线强、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做作业姿势习惯差均为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P值均<0.05) , 每天锻炼时间1 h以上是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P<0.05) 。见表4。
注:*P<0.05, **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 近视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1]。笔者相关学生近视影响因素调查表明父母双方均近视者学生近视率显著高于父母双方均不近视,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做作业姿势习惯差、喜欢躺着看书均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体育锻炼时间长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同时是否患过眼病与父母均不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关, 晚上自习光线强弱、是否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与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关。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母近视、学习用眼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晚上自习光线强、做作业姿势习惯差、喜欢躺着看书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体育锻炼时间长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4]。与我国的一些研究结论基本一致[5,6,7]。但笔者本次研究进一步发现, 有些影响因素对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均不近视的学生和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的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是不完全一致的, 父母均不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做作业姿势差, 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晚上自习光线强、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每天锻炼1 h及以上是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近视预防的主要保护因素。一般来讲做作业姿势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做作业姿势差可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收缩引起调节痉挛, 使巩膜逐渐延伸、眼轴加长, 产生近视和使近视度数增加[8]。本次研究发现对父母均不近视学生来讲, 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均能显著降低近视发生的危险性, 而对父母近视的学生而言, 近视发生更容易受到个体用眼卫生习惯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综上研究认为, 学生近视除遗传因素有关外, 主要与学生个体用眼卫生习惯和体质健康状况2类因素有关。
建议当前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从政府政策层面、学校教育、卫生科研、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采取一切保障措施, 积极改善和去除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这一保护措施, 从根本上预防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父母有无近视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重点措施, 即对于父母均不近视学生预防控制的重点是预防控制做作业姿势差, 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三大危险因素, 从用眼卫生习惯和提高身体健康体质两方面采取保障措施;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预防控制的重点是强化预防控制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晚上自习光线强、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三大危险因素, 同时积极倡导鼓励他们每天进行1 h以上体育锻炼, 从不良用眼卫生习惯的预防和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两方面采取保障措施。这样采取的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才是因人而异, 才可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最终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降低学生近视率之目标。
参考文献
[1]丛龙海.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近视发生机制的影响.中外医疗, 20092, 8 (14) :174.
[2]王志玉, 史爱云.福安市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调查及原因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 009, 30 (5) :625-628.
[3]李艳萍.青少年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校医, 2002, 16 (1) :578-579.
[4]鲍务新, 杨建文, 姜洪方.江苏省2311名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江苏预防医学, 20102, 1 (5) :43-45.
[5]刘兴科.中学视力低下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2 (6) :570.
[6]章玉坤, 吕美霞, 施侣元, 等.中学学生视近习惯与视力低下的关系分析.华中医学杂志, 2006, 30 (5) :389-391.
[7]张雪飞, 王平, 曾巍, 等.武汉市武昌城区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6) :683-684.
近视的故事(中) 篇11
就这样,就这样
三只小熊争先恐后蹦出了家门,
像球一样身上沾满了春天的阳光。
它们眯起小眼睛,
它们让小爪子随意搭在路边的树杈,
将身子舒服地来回晃荡。
它们真是太高兴了,
简直忍不住要大声歌唱——
“我们要……阿嚏!阿嚏!
阿嚏阿嚏阿嚏!
阿嚏阿嚏阿嚏阿嚏阿嚏阿嚏……”
嗨嗨,谁知道呢,
刚出门的三只熊小弟自己也想不到吧,
居然一连打了七七四十九个喷嚏,
而它们居然
组成了春天的歌的第一行!
三只小熊张着嘴巴,趴在草地上,
它们翻了八八六十四个跟头
然后才左看看,右瞧瞧,
好像那些喷嚏都长了翅膀,
呼啦啦,跟着风飘飘荡荡。
小熊们就跟着跑啊,跑啊
大笑着互相推推搡搡。
不一会儿,它们来到一个三岔路口,
突然才觉得有点儿犯了难。
它们说:
“哎呀这是什么地方?
春天怎么到处都是香,
这么多这么多的香
搞得我们鼻子耳朵里全都灌满了花粉,
你看看,头发和汗毛都一起痒痒,
哪里还分得清楚什么方向!”
老大抬起身子,使劲儿眨巴着
近视的小眼睛,假装朝远处眺望:
“要不我们继续向前,
前面好像是个湖吧?
你们两个给我好好看看,
那个地方有东西一闪一闪,
会不会是里面的鱼正跳得欢?”
三只小熊没等老大说完,
拼命瞪大了眼睛,
可六只眼里还是一片茫然。
老二抬起身子,使劲儿眨巴着
近视的小眼睛,假装朝远处眺望:
“要不我们还是向右转,
右边看起来好像是个养蜂场吧?
你们两个给我好好看看,
那些黑乎乎堆成一团的东西
会不会是养蜂人的蜂箱?”
三只小熊没等听老二说完,
拼命瞪大了眼睛,
可六只眼里还是一片茫然。
这时候老三不耐烦地开了腔:
“大哥二哥,拜托拜托两位,
你们都给我好好看看,
反正不管向前还是向右,
总之现在我们不能向后转。
到底先抓鱼还是先吃蜂蜜,
你们要看清楚了,不要稀里糊涂走到
有猎人的村子里,
我可不想面对那傻乎乎的长枪!
照我说春天那么美,那么好,
我们干嘛那么慌慌张张?
大哥二哥,不如先躺下来,
在草地上发发呆,晒晒太阳,
整整一个冬天了,难道你们的毛皮
一点儿没有弯曲还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三只小熊非常惬意地躺在草地上,
它们互相兴奋地拍拍打打,吓唬蝴蝶和虫子,
觉得鱼儿和蜂蜜都在不远的地方。
它们重新高兴起来,唱起了歌曲:
“春天里心里多么欢畅,
世界多么好啊,多么好,
谁说我们近视看不清远的地方?
管他什么上下左右左左右,
明明我们能闻到湖水的香,木头的香
更别提鱼儿和蜂蜜的香,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老熊妈妈老熊爸爸,别再啰唆啦,
让兄弟们好好享受春光!”
二、沐阳讲述
昨天中午我在楼底下玩滑板,扫地的阿姨说:“哎呀,今天这么早放学了?”
我低着头想快点走过去就没有回答她。结果她还是追过来对我说:“你是23楼的吧?怎么你今天一天没上学吗?哎呀是不是你逃学了哈哈哈……”
结果我的滑板绊在她的拖把上,我差点摔了下来,这个人真是又啰唆又讨厌。“更年期!”我很小声嘀咕了一句,这是我们用来骂人的话,还有更厉害的是“死期”——我和顾荣光说,我们现在是儿童期,马上就要到青春期,然后就是更年期,最后没的说自然是死期。反正呢,我可不希望别人都说我故意逃课不上学,不过我到底说什么呢,说因为我眼睛不好就不上学了?别人肯定都不会相信的,我只好什么也不说,假装根本没听见就赶紧逃掉了。
现在我一边玩滑板,一边想,我现在真的就开始不上学了吗?每天早上我发明的“被子里的穿衣法”,还有“闭眼穿裤法”都派不上用场吗?每天每天我的耳朵都快被这样的声音磨出了茧子:
“快点快来不及了沐阳,快快快!”
“别磨蹭了,再不抓紧就迟到了哇!”
“你怎么又发呆啊!时间不等人啊!”
……
难道这样的声音就此消失了?
这个学期我们的早锻炼,一直都在练习最新的广播体操,我们还天天练习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什么的,嘿嘿,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昨天回家学给我妈妈看我原来做的向后转,她先是瞪大了眼睛,后来笑得趴在桌子上,为什么呢?因为我转过来以后,是把右脚并到左脚一起的,结果看起来每次转身都好像一个机器人快要摔倒了,而且还要跳一下。教我们体育的董老师气坏了,她说我“老戳气的”,这是上海话我不懂就对妈妈说:“妈妈,戳气是什么意思?我们董老师课间的时候对樊老师说:‘依班里厢个李沐阳老戳气哦,戳气的勿是一眼眼哦……’”
每天中午是曹疯子管我们吃饭,曹疯子说,你们必须给我三光!曹疯子是我们数学老师。我偷偷叫的。他的声音像打雷一样,从一楼到四楼全都能听见。他说的三光:菜光,饭光,作业光。曹疯子的声音实在太大了,他还说学数学就像喝可乐一样,喝了打一个嗝,很舒服的。不过董思远说,她就喜欢喝可乐,不过她一点儿也不喜欢数学。
我们班的郭意亭很有趣的,他用《隐形的翅膀》的乐曲编了个《帅哥的翅膀》,他还打印下来放在桌子上,结果没一节课我们全班都会唱了——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帅哥的翅膀
我知道学校的饭菜是多么难吃,
QQ号84095452,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帅哥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厄运。
我看见曹老师骂人是多么凶哦,
放学时间一直都没到来。
开始真正的抗曹战斗,
如果你想杀,那就全杀了吧,
把所有老师都杀了吧
只留一个校长。
结果,第一天他就被樊老师请进了办公室。
第二天他还被我们校长请进了办公室。我们都问他,你跟校长唱了吗?
他说,校长跟我唱了一遍。
我真的不去上学了吗?对我来说,难道可以每天都不做作业,一直玩到天黑吗?我得安排玩的内容吧,我是先踢足球呢还是先玩排球呢?
我是不是可以打弹弓呢?
我可以去小红枣那里吗,她在衢州,她家那里有一条河,里面全都是牛在洗澡。我还想去小条子那里,他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他那里有好多虫子,都是在旁边的森林里捉的……
我想去的地方真多啊。
这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们要去北京,不是去玩,是去治疗近视,那里有个王爷爷,很有经验。我们明天出发。”
去北京吗?总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嘛。我想了一下,我最想见的人是金波爷爷和星河叔叔,我还要见李聪姐姐。我要跟金波爷爷讲讲最近我们班级的疯女生怎么突然对我好起来了,然后我想跟星河叔叔谈一下“黎曼猜想”,这个世界难题到现在也没有人解出来。
好吧,准备出发。
三、沐阳妈妈手记
做出让沐阳暂时休学一段时间的决定,仅仅是几秒钟,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因为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同时我也要让沐阳牢牢记得这一点,爱惜自己,没有什么值得用健康作为代价。
但是儿子不上课的日子,我的压力骤然增加。我不是全职妈妈,我有工作,而且我还要写作,我的时间安排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得化大力气督促他改掉过去用眼习惯,对近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改变生活习惯。我知道这是补课,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当我去上课的时候,儿子常常独自在师大的操场上踢球,我给他留下联系方式和水。望着他孤独的小身影在空旷的足球场冲我招手,我的心百感交集,我在想,这也是今后独立的开始。
近视是祸吗?但愿祸兮福所倚吧。
开阔心胸,消除“心理近视” 篇12
我感觉到他对到我这里咨询不太情愿, 于是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与他聊天, 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 这样我们才开始正式的谈心。
我:你知道班主任在信上反映你哪些情况吗?
他:知道, 他都说过。
我:哦, 那你同意他的这些说法吗?
他: (沉默片刻) 不同意又怎样呢?随他怎么说喽。
我:对有些事可以给个解释吗?信上提到大扫除, 好像你对值日不太积极?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
他:我这人反正不会去占别人的便宜, 但别人也别想沾我的光, 这世上谁也不是傻瓜呀!
我:听你语气好像有点气愤, 一定有什么事伤害了你?
他:也没什么吧, 反正这社会谁老实谁吃亏, 我是看透了。
【消极行为一般指学生被动应付或消极顺应环境的现象。消极行为不表现出激烈的对抗反应, 常以一种被动的弱势的反应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其实, 以前我还是比较要求进步的, 但老师就是常看我不顺眼。比如有次一位同学的凳子被人故意弄坏了, 同学报告了班主任, 班主任追查了三天没结果。后来, 我热心地从家里拿来钉子、榔头, 中午时正一个人手忙脚乱修着呢, 被班主任看到了, 你猜他说什么?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抵消不诚实的过错了吗?”
我:啊!
他:我当时都愣得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反应过来后气坏了!感到自己真是自作多情到极点了!
我:我理解你的愤怒, 这句不经调查、不负责任的话严重地损伤了你的自尊心, 明明是做好事, 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
他:不仅是气愤, 还有一种强烈的被羞辱的感觉。真的就像人们说的好心没好报啊!从没人这样对我!
我:是啊, 这种误解的滋味换谁都不好受。
他:我后来仔细思考这事, 终于想通了。我发现人太老实是要受欺的。就像我们班长, 他为什么能得到老师喜欢同学拥护?就因为他是个很世故的人, 常在老师面前一套, 背后一套, 所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
我:我不太明白, 你的意思是?
他:比如, 他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很负责, 对班级纪律管得很严, 老师不在时他基本不管, 我们班都快吵翻了。但这样, 同学喜欢他老师也信任他。我发现人要想保护自己, 就是要学点“两面派”, 这样才不会吃亏。
【消极行为往往是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得到良好预期造成的。生活中的严重负性事件 (受误解) 、班长作为榜样的不良示范让该生的为人处世准则慢慢发生动摇并改变。】
我:我明白了。因此, 你也开始刻意模仿那种所谓的“两面手法”去对抗生活, 是吗?那么, 你感觉这种行为方式让你受益了吗?
他:说实话吗?最初那种愤愤不平的情况是没有了, 但好像自己也并不开心, 还有点空虚和不安,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我猜测一下:这种处事方法其实并不真的符合你的本意, 只是报复的心理在驱使?
他:啊!对, 可能是这样。
我:我们能不能重新来估价你刚才说的这些事呢?比如“凳子事件”, 我知道这件事让你很委屈。但你因这件事而得出的“好心没好报”这个结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呢?如果改成“在‘凳子事件’中我的好心没得到应有的认可”, 这样是不是更公正更符合实际?难道你在生活中的好心从来都没得到好报吗?
他:您说的有道理!我好像有点以偏概全了。
我:其实很多时候, 人在世上免不了要面对委屈, 面对不公正, 但不能因此去简单地做结论。至于班长, 你认为他这种做法永远都能维持两面讨好的状况吗?
他:不会。应该总会有被老师撞破的时候吧?
我:是啊。所以, 用这种暂时的现象来做论据, 是不是靠不住?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再说关于你说的“傻瓜”, 通俗点说就是吃亏现象吧, 对“吃亏”, 有一种新说法叫“吃亏不亏”。吃亏现在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只是意味着牺牲, 更是一种积极的投资, 一种人情和形象的投资。吃亏的当时可能是有些不好受, 而你在吃亏中展现的那份真诚的心意, 却使人感动, 使人愿以真诚回报, 而且, 适当的付出和让步能让你真正损失多少呢?你认为其中孰轻孰重呢?
他:您说的的确很有道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 应该看远些。
我:对, 不能患“心理近视”。当然我这样说, 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吃亏, 而是说, 对吃亏的理解, 可能有更好的视角。
他:我理解您的意思。我看问题是有点消极和绝对了!这些都不应成为自己消极对抗的理由, 否则是自欺欺人。
我:而且会给自己的行为表现带来很大影响。对吗?
他:嗯。其实, 消极地对抗也好, 阳奉阴违也好, 可能会让自己暂时得益, 但长此以往, 我也知道没什么好处, 只是平衡一下心理吧。
我:是啊, 人生的成功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应付敷衍只能对付一时, 世间大部分事还是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的, 不会永远黑白颠倒, 对吧?
他:是的。我后来很多事都算是应付, 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了。
我:是啊, 学习上的“小聪明”只会使自己学不到知识, 交往上的失信只会使自己孤立。消极行为不仅使自己受损失, 说严重点, 也是一种不诚实、不诚信的表现。
他:老师请相信, 我知道什么才是我正确的选择了。请相信我会对自己的以后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