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会计(共12篇)
医疗会计 篇1
一、政策背景与研究目的
( 一) 政策背景。 2012 年8 月24日,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 号),明确了大病保险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 “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 ” 二是大病保险的承办形式。商业保险机构“中标后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三是核心经营原则。“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四是风险调节机制。“可以在合同中对超额结余及政策性亏损建立相应动态调整机制。 ”2013 年3月12 日,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3]19 号),明确了大病保险财务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是核心原则。 单独核算和单独报告,封闭运行。二是账户设置。 设置独立保费账户及独立赔款账户。三是费用核算。据实列支,合理分摊。 四是会计报告。 公开透明,接受政府部门监督。
(二)研究目的。大病保险是一项政保合作创新性重大民生工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国家政策推动大病保险业务迅速发展,但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却出现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承保公司对同一会计事项处理方法有差异;二是承保公司会计处理方法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认可。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强有力的大病保险会计理论支撑。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方向。在大病保险实施初期会计实践相对缺失的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但据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病保险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二是委托方与受托方的认识不同。作为委托方的政府相关部门认为大病保险资金是由基本医保基金划出, 是基本医疗保险的延伸,应遵循基本医保基金会计处理原则核算。作为受托方的承保公司认为大病保险资金从基本医保基金划出后,其资金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并且承保公司“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应遵循商业保险会计的原则进行核算。 通过本研究,笔者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大病保险会计、大病保险会计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有哪些主要差异、推动大病保险会计理论实践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大病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
(一)大病保险会计的基本特征。
1.大病保险会计属于保险会计范畴。 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相比:(1)会计主体不同。 大病保险会计的会计主体是承保商业保险公司, 是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是一个实体,与保险会计的会计主体一致, 而基本医疗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会计的主体, 是一笔拥有自身名称和目的的资产。(2)主体职能不同。 承保保险公司作为大病保险会计的会计主体同时也是记账主体, 即由承保保险公司负责日常会计核算,并提供相应的专项会计报告。 而基本医疗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会计主体与记账主体(相应的基本医疗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 会计主体不是其会计责任的承担者。 (3)政策依据不同。 大病保险承办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 具有明显的企业会计核算特征,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仅反映基金收支及结余情况,不存在经营风险。
2.大病保险会计兼具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特征。(1)会计目标有部分重合。 大病保险会计从属于保险企业会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明确: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我国企业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的有机融合。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目标则是“受托责任”, 即基本医疗基金所有人委托政府管理基本医疗基金的收支。由此可见两者的会计目标有部分重合。(2)财务运行机制类似。《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保监发[2013]19 号)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 “单独核算和报告大病保险业务, 实现大病保险业务与其他保险业务彻底分开,封闭运行……”。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则是仅反映基本医疗基金在会计年度内的收入、 支出和结余情况, 同样是一个封闭独立的资金运作和会计核算系统。
(二)大病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1)会计的一般性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 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 保险会计指将会计理论运用于保险公司的一门专业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采用专门的方法, 对保险公司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映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3)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概念界定。 以社会保险基金为会计主体,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及资金运用等进行全面、系统、完整、连续的核算、反映、监督的一项专门会计。 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分支, 这里采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概念。(4)大病保险会计的概念界定。 综合以上大病保险会计的特点及相关概念的解释, 笔者对大病保险会计做出以下界定: 大病保险会计属于保险企业会计范畴,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对大病保险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完整、连续的独立核算、独立反映和监督,并向相关监管部门及有关方面提供大病保险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 大病保险会计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比较分析
(一)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不同。
1.主要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即大病保险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第四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即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2.对大病保险的主要影响。 (1)可能造成大病保险赔付现金流不足。 大病保险保费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保险合同正式生效时即按合同金额全额计入,不论实际收到与否。在实践中, 政府一般采用分期拨付大病保险资金的方式。 从利润表账面上反映还存在较大结余时, 可能已经存在赔付现金流不足的情况。(2)可能造成合同双方对结余金额确认的分歧。 大病保险保单年度与会计年度不一致,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赔付按照经验数据计提相应的准备金, 而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根据收付实现制, 实际的收支按照会计年度计算结余, 实际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重合。 核算基础不同从客观上造成双方核算结余金额的差异。
(二)会计要素有差异。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 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1.主要依据。 大病保险会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 的要求,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按照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的要求, 基本医疗基金会计要素因主体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是社会统筹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要求。 社会统筹基本医疗基金来自于用人单位的缴纳及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拨村, 实行财政预算管理,属于政府会计体系。其会计主体是社会统筹基本医疗基金的征缴、发放的结余。社会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构成要素有:收入、支出、基金(结余)、资产、负债。二是个人账户基金会计的要素。 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劳动者的个人缴费, 属于所有者的纵向积累。除基本医疗基金的征缴和发放外,还具有追求投资回报的经济趋向。 个人账户基金会计的构成要素有:收入、支出、基金(结余)、资产、负债。
2.对大病保险的主要影响。 (1)费用与支出概念范围不同。 大病保险会计费用要素概念主要包括赔款支出、专属和共同费用成本。 基本医疗基金会计的支出要素概念范围主要为赔款支出及上下级之间的基金解付支出,不包括相关的经办费用。(2)经办费用难以比较。 大病保险会计要求对相关承办成本进行专项核算, 包括人工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网络建设费等。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不对相关服务成本进行确认, 相关承办费用在基金被委托单位的事业经费中核算, 在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报表中得不到体现, 无法就经办费用与大病保险会计进行比较。(3)结余返还计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保险企业利润要素为各种收入减去赔款及费用支出后的余额填列,结余返还按照合同利润的百分比计算。但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具体承办费用通常不予以认可, 导致在利润确认上存在分歧, 不得已采用固定的费用率进行粗略计算,得出利润不科学,不同程度存在侵蚀企业资金或基本医疗基金的现象。
(三)会计信息披露有差异。
1.会计信息披露载体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四条: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第八条: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
2.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同。(1)会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及《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大病保险会计报表按照会计要素大类全面、完整、真实反映大病保险经营活动产生的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最终财务成果及现金流动。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设计的会计报表主要侧重于反映基金的变动情况, 对基金管理主体具体管理活动没有体现。 (2)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 对保险公司报表附注做了详尽的阐述,为大病保险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权威的指南。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未对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披露的内容予以规范,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3) 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 — ——基本准则 》 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报表必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 大病保险会计信息使用人群大大超出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3.对大病保险的主要影响。 (1)会计信息编制成本高。 按照独立核算、封闭运行的要求,承保企业需要对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再单独编制全套会计披露信息,编制成本较高。 (2)会计信息转换成本高。 大病保险资金的特殊性决定政府部门是其会计信息重要使用者。 但政府使用者往往惯于用阅读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信息的方法来审视大病保险会计信息,这就需要承保企业用政府部门使用者看得懂的方法将大病保险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转换,由于两者的会计核算基础、 方法等不同,转换成本较高。
四、 对完善大病保险会计实践和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理论研究。 (1)强化对大病保险独立核算规则的研究。 独立核算原则是大病保险会计的核心原则,但至今学术和理论界对大病保险独立核算界定仍然不清楚, 造成实践上的不统一。 如独立核算是需要单独设置新账套还是在公司既有账套内设置专门成本中心按产品线进行核算?又如,在银行账户设置上是否需要设立大病保险独立费用账户,形成收入、赔款及费用账户的完全物理隔离? 独立核算规则的制定, 将奠定大病保险会计核算框架搭建的基础,对今后保险(准)公共产品的会计核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强化对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大病保险的经营成果最终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向相关使用者传递。由于大病保险的特殊性,使用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满足不同大病保险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需求需要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从现有实践来看, 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披露通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 且披露充分性不够。 笔者认为应强化对现有大病保险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重新解构的研究, 在保留现有信息披露内容及方式上, 借鉴基本医疗基金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形成一套大病保险会计独有的信息披露体系。
(二)丰富实践手段。 (1)适当增加二级及三级会计科目设置。 大病保险会计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会计信息之间的转换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成本。 笔者认为通过增加二级及三级会计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信息转换成本。 比如2015 年跨年度赔付2014年保单年度项目,通过在第二年“赔款支出”科目下设置“2014 年保单年度”二级科目便于归集2014 年保单年度实际赔付金额。 又如2015 年返还2014 年结余, 通过在 “利润分配”及“应付利润”科目下设置 “返还2014 年结余” 二级科目能更清晰反映企业利润的走向。(2)注重大病保险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运用。 由于大病保险会计独立核算的规则尚未建立, 现阶段大病保险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往往只有险种利润表,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大病保险资金的实际流动情况。 笔者认为通过大病保险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大病保险资金的实际拨付、赔款及结余情况,能为大病保险利润表阅读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摘要:自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实施以来,其业务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由于该保险产品的特殊性,这项业务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明显滞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本文试通过对大病保险会计的界定揭示其本质特征,与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比较解读会计处理对大病保险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最后,对完善大病保险会计提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几点建议,为今后的延伸研究做好铺垫工作。
关键词:大病保险会计,基本医疗基金会计,比较
参考文献
[1]宋志华,李凯.社会保障会计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8,(5).
[2]林治芬,宋志华.中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7,(1).
[3]王静.保险会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4]赵红梅,金英子,詹碧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会计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7,(06).
医疗会计 篇2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一个管理学名词。指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摘要:近几年,医疗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医疗行业一方面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医疗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医疗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作用并没有得到合理发挥,本文以管理会计在医院中的运用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对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疗行业;管理决策;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合理的管理信息。管理会计在工作中,运用一系列的特殊措施,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处理,整理,生成报告,最后交给相应的决策人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管理会计的需求,管理会计在医院中的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许多不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医院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管理会计特点出发。管理会计具有预测性和决策性作用,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管理会计具有多元性,在对管理会计进行运用过程中,需要从管理会计层面出发。要想使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必须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对管理会计进行合理运用。此外,医院管理会计还具有较为明显的向外性,医院的管理会计并不需要对医院的全部内容进行分析,只需要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对医院所处地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工作。此外需要注意,其它医院的发展情况,也是医院管理会计在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管理会计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医院自身在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考虑,确保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整体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二、医院中设立管理会计的意义
从本质上来看,管理会计就是一种具有全局性质的经济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向管理者提供精准的管理信息,从而使领导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医院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医院中设立管理会计至少具有以下三点意义:
1、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科学的财务预算和财务核算数据是决策者对前景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的主要依据。任何医院在财、人、物等资源的管理上都期望能够达到最佳配置,而医院中的管理会计则正好可以促进这一目的实现。例如,医院在设备以及仪器的购买,需要依据相关部门的分析结果,对成本投入和产出进行合理分析,整理出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这些工作,只有管理会计具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才能确保医院在医疗资源配置和投资上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为医院的控制和规划提供合理建议
医院的控制与规划工作主要帮助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曾经、现在、乃至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活动服务。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是控制医院中发生的日常经济活动,对医院中不同科室的责任进行明确,并且要对每个科室的业绩进行正确评价,针对医院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例如,医院在购置设备上,投入上要具有总体规划,实施上要分期完成,同时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工作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管理会计在工作中,可以依据科室业绩评价,设备投入、财务收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医院的调整提供合理化建议。保证医院中的医护人员配比的合理性,对医院后勤管理部门的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控制建议。由此可见,在医院中设立管理会计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3、强化科室核算,提高医院效益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 篇3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以往采用收付实现制,采用这种制度主要是考虑到将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的款项为确认标准篚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防止社会保障预算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但随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收付实现制的沿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度,在此背景下,积极改进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势在必行。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现有问题分析
目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会计核算制度不科学。医疗保险基金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基本依据,能够反映医保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但并不能如实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导致医疗保险基金会计账务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长此以往不利于医保风险的防范。
容易产生信息误导。现行的医疗保险会计核算制度下,不能准确的反应档期医疗保险基金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而不能准确而可靠地反映出会计年度基金结余情况,从而无法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成效、政策执行情况、改革成效等进行客观评价,无法为医疗保险费用征缴等活动的管理和调整提供可靠的信息,乃至对其产生信息误导。
会计核算信息化程度不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量的逐渐加大,以往复杂的手工操作已然被信息化操作取而代之。但现有的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系统多数依然是在收付实现制背景下建设的,其功能与运行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医疗保险基金数据自动化处理要求,且医疗保险基金业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对接不足,进而制约了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实际效率。
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改进对策
要解决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现有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成效,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确立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办法。针对目前医疗保险基金的运作规律,应采取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办法,将责权发生制作为收付实现制的补充,以针对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进行改进,使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向着更安全、更透明、更科學的方向发展,进而更准确地反应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数据,更好地满足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需求。具体来说,可以对可以预计的基本经济事项如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应计利息的计提等采用责权发生制进行核算;对其他收支内容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通过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办法来准确的反应现在与未来的隐『生资产与负债,进而更为客观的反映出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运作状况和盈利与保障持续能力,为相关部门的风险规避、决策制定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强化对医院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强化对医院的医保管理和会计核算,对于保障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医保资金是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相关部门应协同医院财务部门共同做好医保资金管理和相关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来说,医院也应财务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会计核算基础,并强化对回款事项的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尽快回收滞留资金。当医保费用大于总控费用时,对于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应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做出坏账处理并向上报主管部门。
强化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系统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已无法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与财会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同步、同数额进行核算。因此,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背景下,应进一步强化医疗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对此,一是要使财务部门根据医疗保险基金业务系统审核生成的保险待遇拨付单在复审后付款,并将结算信息反馈给业务子系统,以保障会计核算信息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二是要使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共享数据库信息,提升财务体系与业务体系的会计信息对称度,进而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同事,应强化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建设,以保障相关会计信息的保密性。
综上所述,解决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中的现有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目的是真正将医疗保险基金用在“刀刃上”,使其真正成为参保人员的“保命钱”。以维护参保人员利益和维护社会保险体系运行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受会计核算方法、理念和信息处理手段的影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整体成效并不理想,对此,应在确立“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的核算方式、手段,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医保医疗款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篇4
一、医保医疗款会计核算的缺陷
目前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医保医疗款时, 都是单一的方式, 一般由医保统筹支付款、医保个人基金支付款和个人支付款组成。其中的医保统筹支付款是根据医疗保险管理处的政策, 按一定比例核算出的由医保中心承担的医疗费用;医保个人基金支付款则是经病人的医保卡进行的费用扣除金额;个人支付款则是由病人自行支付的医疗费用。在病人出院进行医疗费用结算时, 只需要支付“个人支付款”, 其他两部分会进入“医疗应收款”进行核算, 最后由医院垫付, 再与各医保管理中心进行费用结算。
这样的医疗结算方式, 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但是在医院同医保管理中心结算时, 往往不能收回所有的垫付款, 给医院会计带来难题。而其不能全部收回的原因在于, 医保管理中心对于“医保统筹支付款”, 一般要先扣除不合理费用部分, 再从剩下的垫付款中扣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最后才将剩余款项支付给医院。同时在医院的三部分应收款项中, 根据医院会计制度, 缺少“应收医疗款”中病人门诊、住院的账务明细, 无法反映医保应收款的往来和具体内容, 这样的结果不利于进行医保医疗款的会计核算。
通过这样的医保医疗款会计核算方法, 会出现坏账、虚增医疗收入等情况, 难以真实的反映医保的具体内容, 大大的降低医院的“医疗应收款”, 影响医院的管理。如:某医院在2001年应收医疗款, 达5387356.73元, 占医院全年总收入的10%;到2010年应收医疗款为57552884元, 占40%, 2011年更是占总收入的45%。由此可见, 在医保医疗款的会计核算上出现问题, 将大大的影响医院的应收医疗款增加, 给医院整体管理带来不便。
二、医保医疗款会计核算具体方法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应收款的增加, 解决好医保医疗款费用, 必须从医院会计核算方法上进行改善, 为医院的管理做出一定贡献。根据某一定点医院在2013年2月的月末医疗费用结算为根据, 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具体应用, 其计算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 该医院将医保医疗款进行了科目明细划分, 包括“统筹基金支付”、“公务员补助”、“大病支付”和“个人帐户支付”, 作为医保机构的支付款, 而“自付现金”则为个人支付项目, 共同用于支付结算医院的各个不同项目。同时可见医院在2月同医保机构间的往来账务处理如下:
在医院的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 医院同医保机构结算日期存在差异, 会导致结算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上面的表格为医保机构出具的医院月末结算汇总表, 与医院的医保收入也有一定差距, 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医院的医保收入, 而由于结算时间点的不同也会金额的差异, 因此应该进行每日医保发生额的逐笔记录, 到月末再进行调整, 才能保证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根据每日记录的医保费用, 医院制定出了2013年2月的全月汇总医疗费用表, 从两个表格中, 可以发现“应付医疗费用合计”金额差异为:287454.8277051.61=10403.19元, 即医院结算的金额比医保机构的少10403.19元。而面对这一差异的金额, 可以通过“其他应付款”来进行账务处理。
首先, 将每日医院受到的医保类费用, 进行个人、医保机构支付区分, 分别计入“现金”、“其他应付款——医保收入”科目中。如:2013年2月1日该医院收到医保类费用, 其中个人支付现金为400元, 医保机构支付3400元, 账务反映如下:
按照这样的账务每日记录, 在进行全月汇总医疗费用汇总表时, 记录出的账务结算数表示如下:
其次在进行定点医院月末医疗费用结算表时, 将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付款进行核算, 就能将医保机构与医院医保费用差额反映出来, 即:
将两笔“其他应付款——医保收入”进行对冲, 就会显示出贷方余额为10403.19元, 就能单独、清晰的将医保收入差额反映在“其他应付款——医保收入”账务上。
最后医院收到医保机构的月末医疗费用结算表时, 对于会计做账就能呈现出下列的分项记录数据:
将医保机构结算的金额直接转入医疗欠费款项中, 多出的部分则为贷方余额10403.19元, 表示医院会计核算的医保费用比医保机构结算的少, 且单独的呈现在该科目数据中。一般将其在月末进行差异原因核查, 当下个月的金额归集后用于费用资金冲转, 保持两项结算医保医疗款费用金额的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采用“应付医疗款——医保结算款”作为医院和医保机构费用差异的过渡科目, 能够清晰明了的反映出应收医疗款科目内容。这种医保医疗款的核算方法, 既有利于对账的便捷, 又利于医院会计的核算, 能够在“医保结算款”中直接进行错误账务明细的更正, 简单快捷。当然为了进一步核算被医保机构扣除的不合理费用, 医院在进行账务记录时, 还可以设置“应收医疗款一医保扣款”项目, 并向医保机构索要相关文件, 用于医院医保医疗款费用的会计核算, 确保医院医保医疗款账务的准确。
参考文献
[1].李婷.应收医疗款中有关医保业务的核算与管理.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0) .
[2].陈芍.浅谈改进医院医保费用核算管理的一些体会.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7) .
[3].白映瑞.“医疗应收款”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及核算方法.中国经贸, 2010 (8) .
[4].吴敏敏.医保医疗款会计核算方法探讨.财务与金融, 2013 (3) .
医疗会计 篇5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强化预算机制并落实责任。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综合收支补差”的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将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并通过会计核算与预算的衔接,实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2 合理划分收支,体现职能定位。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由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各种补助资金的流入渠道。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定位,在“医疗卫生支出”科目下设立“公共卫生支出”二级科目,同时,体现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安排预算的补偿机制,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以“财政基建设备支出”科目单独反映。
1.3 规范资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要求和补偿机制,不要求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合理划分和核算各类收支,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涨,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1.4 结合实施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中设置奖励基金,规定执行核定收支等预算管理方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年度终了对核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用于职工绩效考核奖励,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和服务医改工作。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如下优点。
2.1 集中核算能客观地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收支活动,既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的合法性,杜绝乱收费等现象的产生,也可促进其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所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防止隐瞒、截留和挪作他用,对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善招投标制度及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实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
2.2 集中核算有利于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
2.3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使核算业务更专业化。还运用权限设置等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较好地执行了《会计法》有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有关制度。同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外,使其具备更好的独立性,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是对预算单位管理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成功实现了资金的集中核算和全面监督。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也因为单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业务有各自的特殊性,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存在如下问题急需解决。
3.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集中核算后,外部财务监督得到加强,但内部牵制机制弱化。会计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集中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仍然分散在单位,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弱化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
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业务交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代理核算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设会计岗位,只设一名财务联络员。单位财务状况知情面范围缩小,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财务支出情况不公开透明。虽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也履行了监督职能,但由于其毕竟置身于单位外部环境,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掌握,有些复杂问题也难以分辨。像有些会计业务经办会计只能识别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识别票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事项的真伪。一些单位以住宿、会议、印刷、修理及劳务等票据列支的其他不合规支出,经办会计即使发现有以上违规列支的行为,但因缺少足够的证据和精力也很难进一步深究。
医疗会计 篇6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对策
一、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会计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工作方式也已成为新时期会计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而从我国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实际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急需在未来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和加强,而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社会服务职能的良好发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研究也具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二、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意识薄弱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信息化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许多医疗机构对于自身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建设与运行的资金仍然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支出也往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因此,会计工作对于医疗机构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所受到的重视也相对不足,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其次,还有一些医疗机构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但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工作的意识较弱,常常导致信息化系统的许多功能实质上是被闲置的,甚至部分会计人员由于不愿花费精力去学习信息化工作的知识与技术,在开展工作中仍以人工方式为主,这也限制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会计理论实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其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仅是需要掌握专业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并且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管理知识。但从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是极度缺乏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医疗单位将工作重点放在医疗服务上,对于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缺乏重视,许多会计人员实际上都是由原本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且多数年龄较大,对于计算机及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往往难以有效的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条件与晋升空间往往无法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而许多会计人才则更愿意投身于大型公立医院,这也使得基层医疗机构所能够招聘进来的综合型会计人才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
3.会计信息化系统过于“独立”
虽然会计信息化系统需要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为了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一体化构建,并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工作系统的功能价值,仍需要会计信息化系统与医院的收费系统、医保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效的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获取医院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各类财务信息、数据,实现准确高效的财务核算与管理。而当前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系统具有着较强的“独立性”,未能够与机构内其他相关系统及软件实现对接,信息交互、共享、传递等严重受限,在实施会计核算时还需要依靠人工录入,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并造成了人力成本的浪费。
4.对于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重视不平衡
会计工作兼具核算与管理两方面的职能,而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在会计工作方面往往更加注重核算,而轻视管理,对于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运用也仅是提高了核算工作的效率,但对于软件的管理功能利用效率往往较低,不重视信息化软件管理功能的完善与升级,这样难以发挥出会计信息化在管理方面的功能优势,也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远健康发展。
5.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对会计工作的手段进行了信息化的改造,其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管理模式上的革新,其涉及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也需要更加完善而适应的会计信息化制度来予以保证。而当前我国大多基层医疗机构并未能根据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变化而对相关制度进行全面的调整,制度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在网络安全方面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缺乏针对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全方位监管机制,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提高缓慢等等,必须要通过对制度的完善来予以解决。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并重
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实施来保证信息化的价值发挥。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不仅仅在于提高医疗机构自身的会计工作效率与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实现对医疗机构运营成本的有效把控,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并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从而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落實,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成本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成本,缩短医疗服务人均时间消耗,并更好地针对社会需求调整运营策略,有助于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开源节流,并更好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服务能力。
2.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当前队伍中会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会计信息化工作能力与水平,尤其要加强对年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利用他们对信息化技术熟悉的优势,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会计人员搭档,互相促进和帮助,逐步提高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其次,相关部门要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岗位的待遇条件,优化其发展渠道,增强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会计信息化人才主动投身到基层医疗机构当中。
3.注重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新的醫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4.加快系统对接,提高资源共享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5.结合实际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从信息风险防控的角度着手,制定严格且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工作实际相适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权限的划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构建与运用,安全技术人员及相关岗位权责的确定,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的相关要求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下的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各项操作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等,畅通全员参与会计监督的渠道,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四、结束语
尽管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基层医疗领域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且在技术层面与相关管理制度层面上都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但只要基层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加深对会计信息化价值与作用的认识,并从多角度共同着手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把握好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的特点与实际需求,积极进行各方面的调整与改进,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会计信息化功能优势的发挥,促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若.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04).
[2]张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07).
试论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 篇7
关键词: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改革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变化及特点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原有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以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新制度反映出与企业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 增强了通用性, 更容易被信息使用者了解和掌握。
1.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 即仅适用于公立医院, 对非公有制医院的会计核算没有制度规定, 无法与几年来民营医院迅猛发展的形势相适应。新医改将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缺少公益性会计科目。新医改逐步实现医药分开,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进销差价”等科目对医疗和药品收支进行分别核算, 不能满足新医改的需要。
2.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变化
(1) 强调医院的公益性。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是新制度改革的最核心的部分, 新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特点。新制度增加了公益性支出类科目, 核算医院从事社会公共事故抢救、自然灾害抢救、其他免费救治等社会公益性救助业务所发生的支出, 强调医院“公益性”社会责任。
(2)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新制度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细化了成本的归集与核算体系, 进一步明确了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等, 为医疗成本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原制度的药品采用售价进行核算, 药品售价和进价的差额在“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采购费用和管理中支出的费用在“药品支出”科目核算。新制度将药品收入归入医疗收入的二级科目, 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 改变了“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旧机制, 药品按成本价计价, 以便真实反映医药成本, 为加强医院成本控制, 提供会计信息做好基础会计工作。原制度的成本核算对象包括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药品经营成本核算, 人员成本没有计算在成本里, 导致了偏高的药品加成计算产生的药费、材料费和偏低的手术费用。新制度将人员成本作为医疗业务成本的一部分, 使成本核算的对象更全面准确。
(3)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原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起点太低, 部分应列入低值易耗品的资产被列入固定资产, 一方面影响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增加了管理成本。新制度规定医院除了图书之外所有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 反映资产使用中的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 以反映资产真实的价值。对固定资产折旧按照资金来源不同计提方法不同:对于财政补助、非财政科教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 在计提时增加累计折旧, 冲减“对冲基金”, 对于其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并计入医疗成本。一方面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对财政项目的收支和结余进行核实, 另一方面体现出医疗收入与医疗成本的配比。
(4) 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原《医院会计制度》下, 会计科目体系不完整, 核算内容不全面, 有关确认计量标准不明确。为此, 新《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了7类会计科目, 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费用类等会计科目。
增设了一些新科目, 以满足核算需要。新制度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 核算医院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构建或购买的资产, 当计提折旧、摊销或领用时予以冲减, 余额反映的是财政及科教资金留存在医院还没消耗的部分。实现了不同来源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分别计提折旧, 解决了财政补助形成资产的折旧计提问题, 实现了在同一会计体系同时反映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新制度明确了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在“专用基金”下设置“医疗风险基金”科目, 按当年医疗收入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比例计提医疗风险金, 是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及目前医疗纠纷逐年增加的现状考虑。
(5) 会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与原制度相比, 增加了现金流量表, 使得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披露的信息也更加完整全面。一方面, 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备, 与企业财务会计及国际惯例更加的协调一致, 增强了其通用性;另一方面, 可以更好的满足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需要。
(6) 提升了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建立了医院年度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有利于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 提升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同时有助于确保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安全、规范和透明。
二、结论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 体现了医院会计理念的更新, 是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变革的一个巨大进步。新制度的实行对于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核算、提高医疗卫生财务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体现了医院公益性的特征。总之,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弥补了原有制度的一些不足,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能否顺利实施依赖于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和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因此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医疗改革对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各单位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在调账之前对财产进行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做好制度衔接的准备工作, 各单位还应强化相关人员的培训, 使财务人员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操作规范, 从而保证新制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S], 2011[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S], 2011
[2]范文淼.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相关问题[J].中国外资, 2012 (3) [2]范文淼.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相关问题[J].中国外资, 2012 (3)
[3]金晓燕.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7) [3]金晓燕.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7)
[4]任万群.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体会[J].财经界, 2011 (3) [4]任万群.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体会[J].财经界, 2011 (3)
医疗会计 篇8
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中待摊支出的相关制度规定
(1)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包括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其他支出和待摊费用。待摊费用,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组织、管理医疗活动等所发生的需要摊销的各项费用。期末将待摊费用合理分摊到有关支出。
(2)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设置了“待摊支出”科目,核算基层医疗机构为组织、管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活动等日常发生且需要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的各项间接支出,并规定应按照待摊支出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本科目余额按照职工人数、场地面积等合理可行的分摊标准计算,并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
二、相关业务处理规则
1. 费用报销
职工因出差按照实际报销金额,借记“医疗卫生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2. 领用物资
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活动领用库存物资时,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医疗卫生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等科目。
3. 固定资产核算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其实际构成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占有”科目;同时,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应付账款等科目。
(2)通过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发生的工程价款金额,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事,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在建工程占用科目。需要安装的设备,安装实际安装支付金额,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在建工程占用科目;同时,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无偿调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占用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4)接受捐赠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占用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修理费等后续支出,应计入当期支出,借记“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应付账款等科目。
4. 无形资产
购入的无形资产,其实际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及相关税费。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科目;同时,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5. 职工薪酬
计算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按照计算的职工薪酬金额,借记医疗卫生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三、应用举例
比如某卫生院,担负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服务。2011年7月发生业务及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综合楼房屋修缮费用30000元,其中非国库财政补助拨款20000元。
借: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30000
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在用30000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房屋支出2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00
借:待摊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2)支付综合室报销差旅费1000元,会议费800元。
借:待摊支出——其他公用经费一差旅费1000一会议费800
贷:现金1800
(3)外科领用卫生材料一批1200元;财务室综合室领用办公物资一批800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1200
待摊支出——其他材料支出800
贷:库存物资——卫生材料1200
——办公材料800
(4)儿科外出参加公共卫生医疗业务培训1300元,冲原借款13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一一公共卫生支出1300
贷:其他应收款一一儿科1300
(5)组织慢性病防治、妇幼健康教育活动领用卫生材料3000元,支付公共经费23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5300
贷:现金2300
库存物资——卫生材料3000
(6)支付电脑维修费300元。其中外科80元、儿科100元、综合室12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180
待摊支出——维修费120
贷:现金300
(7)购买专用软件一套150000元,其中,财政补助拨款100000元。
借:无形资产——软件150000
贷: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在用150000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一无形资产支出10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0000
借:待摊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8)购买空调3台18000元,其中:综合室一台5000元;急诊室二台130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13000
待摊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5000
贷:银行存款18000
(9)采购入库×光机一台450000元,全部列入国库财政补助支出。
借:固定资产一专用设备450000
贷:固定基金一固定资产在用450000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一设备支出45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50000
(10)本月应付职工薪酬90000元,其中:管理工勤10000元、医疗支出60000元、公共卫生支出200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60000
——公共卫生支出20000
待摊支出——人员经费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90000
(11)月末登账。
“待摊支出”借方余额为:77720元,医疗支出为:74380元,公共卫生支出为:26600元。按照其支出比例进行分摊。
(12)待摊支出分摊明细汇总表如下:
(13)根据上述分摊表,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人员经费7635.82
——其他材料支出589.27
——非财政资本性支出47877.8
——维修费88.39
——其他公用经费1325.85
公共卫生支出——医疗支出——人员经费2634.18
——其他材料支出210.73
——非财政资本性支出17122.2
——维修费31.61
——其他公用经费474.15
贷:待摊支出——人员经费10000
——其他材料支出800
——非财政资本性支出65000
——维修费120
——其他公用经费1800
四、待摊支出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卫生的界定。我国公共卫生的内涵及领域至今尚无统一认识和明确定义。尽管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现“公共卫生”的字眼,但是对其内涵的认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国应有相应的权威机构(或授权研究机构)来界定公共卫生的内涵和范围(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便于更真实、更有效归集核算国家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
(2)医务人员兼职进行医疗支出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时,如何进行核算。制度上只是笼统地对“日常发生且需要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的各项间接支出”列入“待摊支出”核算。而有时候执行这种“间接支出”的核算单元,不是完全独立于执行“直接支出”核算单元之外的。比如在基层卫生院,除了管理工勤科室外,不可能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完全分离,成立完全独立的科室来执行不同的服务工作。那么当一个特定服务科室的医务工作者兼职进行两项服务工作时,如何来记录对应的工作量、人工耗费及其物品的支出,又如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抗震救灾、突发疾病防治等工作,如何来核算及确定公共卫生耗费的“量”。
(3)怎样的分摊标准才算合理。制度上提出采用“合理可行”的分摊标准进行分摊,列举了“人数比例、房屋面积”。从实际操作上看,该类分摊标准相对固定,对于手工核算是很简单。但没有与两种支出的动因相关,分摊结果很粗。在信息化的时代,应该尽可能合理反映价值的形成过程。比如参考医疗卫生收入比例、医疗卫生支出比例来分摊,是否要比人数、面积合理一些呢?如果采用对单项间接支出分别进行分摊,是否更合理呢?
(4)多期间多样化分摊问题。该科目账务处理下规定:“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余额。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这就产生了一个多期间分摊不均衡、同期间分摊比例或算法多样化的问题,比如在12月份用自有资金购买一台设备,计划按照其后的12个月分期摊销,但是会计制度规定了年末无余额,那么该项费用必须在本月分摊完毕,这将会出现费用分摊极不均衡的情况;又如待摊支出下,日常支出类明细科目当月分摊完毕,资本性明细科目保留余额,在分摊模型上呈现多样性;再比如待摊支出下一种费用(电费)的分摊,如果本月采用按面积分摊,下个月采用按人数分摊,不同期间分摊的参数不统一,这也将影响分摊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财会[2010]307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2].财政部卫生部财会[2010]26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浅析医疗机构的现代责任会计制度 篇9
(1)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强化会计监督,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企业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并加以落实, 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二是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责, 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 自觉服从监督, 同时要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 排除对监督的干扰和压力。
(2) 完善外部监督, 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 在监督范围、监督内容上应有合理的分工, 各司其职, 名负其职, 各监督部门应认真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 发挥其公证和监督作用。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 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行行为, 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 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 要依法执业、客观公正,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道德水准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
(二) 人为因素方面
1、加强法规宣传
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 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所负的主要责任。通过搞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 树立会计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提供保障。
2、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度
会计是企业管理者授意、迫使提供虚》接220页
标准是否合理可行, 既保证了足够支撑医疗机构发展的经济效益, 又能杜绝医疗机构的滥收费现象, 这也是提升医疗机构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4 投资中心
医疗机构的投资中心不会拥有一般现代企业投资中心那么多的自主经营权, 这是由医疗机构的性质决定的, 从根本上讲, 医疗机构还是带有公益性质。因此, 医疗机构的投资中心主要是构建或处理医疗器械、扩大或缩小医疗机构的硬件规模, 合理利用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设置科学的业绩审核标准及适当的奖惩制度
2.1 科学的考核指标
各责任中心控制目标和责任范围不同, 自然应该有不同的业绩考核指标。另外, 也要考虑到指标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 因为这些指标除了用来量化各科室、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情况外, 更重要的是要起到加强监督、强化责任约束的作用。如利润中心采取利润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方法。由于市场频繁的波动,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下制定长期而稳定的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疗机构在上年末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 还应综合考虑当年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医院的发展趋势, 以此来制定本年的利润预算。年末再将各科室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 发扬优点、找出不足、并进行适当的奖惩。
2.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作为对员工的激励机制, 其作用还是十分有效的。其基本原则就是功过分明、奖惩有据。制定奖惩制度时, 应注重个人利益与医疗机构整体利益的结合, 以避免个人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策》2002.8.29《陕西邮政报》第90期2、赵玉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成因及对策》2003.2.26中华财会网
3、宋献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2002.9.18人民日报
体利益的行为。如出现医疗事故, 除了惩处直接责任人员外, 与此有关的管理者、相关科室都应受到相应处罚;如果医疗机构整体业务水平、影响力、规模层次得到了提升, 那么对此作出贡献的员工就应该获得奖赏。总之, 激励机制也是一柄双刃剑, 运用得好就能提高员工和科室的积极性、创造性, 如果运用不当就会诱使某些员工只注重追逐自身利益, 这样一来, 反而背离了初衷。
3. 加强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目前, 在许多医疗机构中, 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实行双轨制, 即两班人马两套账, 使责任会计一直处于体外循环的状态。这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完整性都不利。责任会计核算应该在财务会计核算账簿划分的基础上, 分列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 逐渐将责任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的核算轨道, 因为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是没有难以克服的本质性障碍的。而且一班人马一套账的管理形式也有利于提高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这也是责任会计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三、小结
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中, 由于日益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 医疗机构已经从过去的供方为主导转向以需方为主导。医疗机构要想更好的生存、发展, 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提升医疗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让患者能够接受舒心的服务, 这些都是患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却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基础, 因此必须转变观念, 结合医疗机构自身的特点, 积极推行现代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 以达到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发展的目标。
确、分工细致、管理层层落实。
二、医疗机构现代责任会计的制度设计
1.责任中心的划分
基于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特点, 其责任中心的划分依据控制目标和责任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质量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
1.1质量中心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 医疗机构“产品”质量控制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如何能够保证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是医疗机构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残次品可以返厂、可以退货, 但医疗事故是无法弥补的, 这就对质量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医疗器械质量、收费合理度、药品价格加成率、就诊人数等硬性指标外, 还有许多关系到能否为患者提供完善医疗服务的软性指标。如医生的职业水平、职业道德等。这些都构成了医疗机构质量中心的特色。
1.2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控制医疗机构的成本费用。标准成本中心负责核算诊疗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投入, 如根据治疗仪器的使用情况来核算成本等。而费用中心则负责核算其他后勤或服务科室的日常费用。而成本的有效控制也是医疗机构业绩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3利润中心
关于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篇10
一、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一) 会计制度没有统一标准, 过于多元化
由于受到地方条件的限制, 不同区域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医疗卫生制度, 这就使得医疗卫生制度区别与一般的企业制度, 没有统一的标准, 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目前, 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实行三种与会计核算相适用的会计制度。综合医院、中医院等公立医院主要适用《医院会计制度》;民营医院主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卫生院则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为标准。会计制度多元化, 一方面, 通过不同的标准规定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需要, 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另一方面, 会计制度过于多元化会严重阻碍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 还会出现管理方法的混乱, 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 对医疗卫生机构资本性支出规定不明确
由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 例如购置医疗设备、大型设备维修、修建房屋和固定资产改良等所产生的资本性支出, 只能列支在修购、事业基金当中。由此可见, 在这个会计分录中, 由于固定基金不是从其它基金转化而来, 就会导致出现净资产虚增的现象, 净资产账目不实使得所有者的权益无法受到保障, 进一步影响该医疗卫生机构当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实际收益情况。
(三) 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存在问题
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中, 由于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而缺乏合理性, 使其难以适应医院会计核算要求。再加上会计报表也存在内容不足等问题, 最终导致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核算质量低下。
二、进行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国家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施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出台并相继实施, 首先, 是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政策, 响应国家的号召;其次, 这也是更好地规范各类医院工作和相关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再次, 制度改革还能够维护公共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这一要求, 通过改革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设立相关公益性会计科目, 维护公共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最后, 新的会计制度还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监管制度的建立, 通过会计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体系,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新型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优越性分析
(一) 改变了会计制度过于多元化的现象
根据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国家在对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时, 首先废除了相关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对会计制度规定统一标准, 精简成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与此同时,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存在差异性, 在一个大标准的前提下, 联系实际情况, 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政策, 单独制定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制度, 完善其财务管理。这样以来, 能够更加规范地管理医疗卫生机构, 发展卫生事业。
(二) 强化了资金预算管理, 降低了财务风险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扩大了资金预算管理的范围, 将医院内所有的收支全部进行预算, 采用“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等预算管理方法, 并根据实际情况, 变通实行“超收上缴”、“差额补助”等多样化的管理办法, 对资金进行合理预算、科学管理, 做到资金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完美衔接,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以此降低财务风险。
(三) 加强了对会计核算质量的审计和监管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加强了对核算工作中的审计和监管, 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进行监督。各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 通过采用按区域进行审计的审计方法, 保证会计核算过程的透明和真实, 确保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医疗卫生财务管理水平。
(四) 加强了对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控制
在进行医疗卫生会计工作时, 都会用到现代化机器设备, 所以, 要十分注意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是指对计算机程序和相关数据的保护。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中, 通过各种方式和加密手段, 有效地防止了数据泄露, 避免了相关会计信息被恶意更改和破坏, 同时对数据做好了备份工作, 并规定数据存储与数据处理相分离, 确保万无一失。
(五) 提升了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一点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建立了医院年度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这项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能够大大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同时发挥其监督作用, 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四、如何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
(一) 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 首先应该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使全岗人员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确保财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要求规定进行操作, 都有人负责。这样一来, 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都有具体负责人员, 如果在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便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有利于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 使其对财务工作认真负责。
(二) 建立统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 加强对会计核算的审计和监管
会计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 要想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真实性、透明性, 就要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可靠。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 并在核算工作中加强审计和监管。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适用不同会计制度的情况, 更应该制定统一的医疗卫生会计核算体系, 对其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
(三) 进一步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
根据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需要, 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 与之相适应。所以, 需要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增强会计核算过程、方法的灵活性, 使其能够正确反映资产、负债及净资产。
(四) 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报表的内容
由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报表还存在内容不充足、格式不规范、阅读不方便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会计报表的内容, 会直接影响会计质量, 所以,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报表的内容, 使其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医院的财务信息和管理状况。除此之外, 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要通俗易懂, 要注意会计报表与外界的联系, 便于外界和非专业人士阅读, 必要时还可加入附注或说明书等, 注意与国际的接轨。
总之, 为了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在医疗卫生方面已经出台了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但是, 仅有新制度的建立是不够的, 在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的道路上, 我们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丹.试论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9) .
[2]高志妨.新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变化及人员配备的探讨[J].商业会计, 2012 (04) .
[3]陈丽娟.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改革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06) .
[4]赵晶莉, 尚慧琴.试论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J].商场现代化, 2012 (17) .
[5]吕静心.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24) .
医疗会计 篇11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从198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其会计要素和成本费用计算方法,已严重滞后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需要,制约着财务管理。必须加以改革改进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取消那些为对应而设置的科目,对新增经济事项、核算业务等可借鉴企业的核算方法,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文章从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出发,提出了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 医院 财务会计制度 改进建议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核算进行科目调整
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备抵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逐月按时计提折旧费。
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公用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各种清理费用。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理预计各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 “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由“财务费用” 科目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二、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坏账损失主要发生在出院病人欠费这一环节,与“应收医疗款”相关,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但却应将除病人欠费以外形成的应收款项都计入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中。即应以“应收医疗款”加“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应收帐款”作为坏账准备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三、存货跌价准备
针对存货减值风险,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它材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四、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的解决方法
无论从会计报表中资产的真实性还是资产管理的角度,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下方增设“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列示,两者相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增加医院涉及到资产减值损失会计科目组的财务列报实用数据,如在累计折旧下方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以便真实反映医院当前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和市价情况,这样在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其次,增加“管理费用明细表”并在收入支出总表内增设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月末将其直接转入“收支结余”,不再分摊。增加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如对借款费用、减值准备、账务调整、特殊事宜等进行完全披露,更好地提示医院可能面临的损失,提醒管理者尽早寻找对策,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真实反映医院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以及当前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
五、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
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比例按月计提,并专款专用。
确定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依据及计提比率,根据实际情况在弹性度内自行选择,但应遵守一贯性原则,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任意变动;规定“医疗风险基金”专款专用;允许医院使用“医疗风险基金”向保险公司购置相应的险种。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其最初实施时,是有其先进性,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迁,就逐步显示出不足,影响甚至制约了医院发展。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对怎样做好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拓展管理思路,积极应对医院财务出现的各项问题,提高防范应变能力,更好地为医院决策者做好参谋,为实现医院健康良性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韩羽中.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进意见.现代医院管理.2008.2(1).
[3]时玉梅.改革医疗损害赔偿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建议.现代医院.2007.11.
医疗会计 篇12
首先医疗机构实施了会计内控制度, 是其想要参与国际医疗市场竞争的必然需求。医疗机构只有建立的一个完善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医疗机构才能够与国际上的卫生质量体系接轨, 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以及整体的管理水平,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其次医疗机构要想提高自身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其自身的会计监督工作, 同时尽可能的防范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造假行为, 实施会计的内控制度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了。另外一个医疗机构要想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管理工作的体系和制度, 内部就必须实施控制制度, 这也是提高其整体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其运行的过程中, 其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并且是相互影响的, 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的核心也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包括管理制度以及领导制度等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医疗机构实施了会计内控制度, 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并且从根本上治理腐败现象, 在当前的社会的大环境下, 腐败现象作为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社会问题, 其必须从根本上得到防治。而治理腐败的工作是一项复杂并且艰巨的工作, 我们只有标本兼治, 并且综合治理才能够遏止腐败现象的继续发生。当前阶段, 我国的市场更加的多元化, 在对权力的监督工作中肯定是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的, 特别是单位以及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弱化也成为了腐败现象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医疗机构建立并且完善其会计内控制度的方法
2.1 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
2.1.1 实施岗位轮换制度。
在我国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负责货币资金业务的相关人员应有计划的、定期的进行岗位轮换, 对于货币资金业务的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力度, 同时也能够更快并且更好的熟悉并掌握货币资金管理工作的相关业务。
2.1.2 实施授权批准制度。
在我国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同样也要求了:医疗机构的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中, 应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的制度, 制度中应明确审批责任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的权限、责任、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等内容, 同时对于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的工作要求以及职责范围也要有明确的规定。
2.2 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
2.2.1 在会计电算化下对计算机数据的控制工作。
当出现会计业务、并向计算机系统录入数据时, 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软件必须具备相应的控制程序从而有效的鉴别所录入的数据是不是合理的以及相关的经济业务是不是完善的。
2.2.2 在会计电算化下对会计相关岗位的控制工作。
每个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工作岗位都应有自身特定的工作权限, 当其工作时应严格的按照自身的工作权限进行会计操作, 在对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时, 应做到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是相互制约并且相互牵制的, 只有这样在进行会计工作时才不会出现舞弊的行为, 才能够及时并且准确的发现操作中的违法行为和错误行为。
2.2.3 在会计电算化下对计算机环境的控制工作。
应经常维护计算机的系统环境, 必要时还应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双备份工作, 而要想保护计算机工作时的绝对安全, 防止计算机的程序以及相关的数据不被复制、修改、盗取以及感染病毒, 就应将安装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计算与互联网进行隔离的操作。
2.3 对预算的管理工作
2.3.1 对预算编制的控制工作。在我国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
部控制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医疗机构在编制年度预算时, 要充分的结合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 一旦年度预算经过批准生效后, 无特殊情况是绝不允许随意调整的。还应将年度的总体预算细化成全面的预算, 医疗机构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应在预算管理工作的范畴内, 为避免预算夸大或是预算不足现象的出现, 编制时建议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
2.3.2 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工作。
对预算进行有效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预算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当编制的总体预算经过审批下达实施后, 预算管理人员必须定期的按季度或是按月份的详细的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 如果发现预算完成超出前期的规划或是预算完成不足的情况, 应全程进行跟踪和评价, 从而做到对与预算的实时控制。
2.3.3 对预算监督的控制工作。
在我国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同样也要求了:对于预算执行的完成情况应建立相关的绩效考评制度。在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以及目标管理的工作中, 必须将预算的执行情况纳入到考核和管理的范围内, 医疗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对年度的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以及考评的工作。
2.4 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会计内控制度的监督机制
医疗机构要想做好对其所建立和实施的会计内控制度的检查和监督的工作, 就必须建立内部的审计机构, 并发挥其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当内部审计机构发现会计内容制度的相关问题时, 必须及时的进行跟踪评价, 并对其进行责任分解, 从而将其纳入到医疗机构的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中去。通常情况下, 内部的审计机构检查和监督的内容有: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是不是完善的、各审批人是否严格的执行了授权批准制度、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是否明确以及各个工作岗位职权划分是否遵守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等内容, 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编写对应的评价文件, 在文件中必须阐述清楚导致此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此问题的改善对策等。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对医疗机构实施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医疗机构建立并且完善其会计内控制度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当前国际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的, 而医疗机构要想有效的杜绝种种问题的继续发生, 并与国际上的卫生质量体系接轨, 就必须建议并实施一套完善并且科学的会计内控制度,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 才能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才能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医疗机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M].内蒙古政报, 2010.[1]刘军.浅谈医疗机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M].内蒙古政报, 2010.
[2]马雯.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2]马雯.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3]李志荣.浅谈医疗机构如何实施会计内容制度[J].青岛医药卫生, 2012.[3]李志荣.浅谈医疗机构如何实施会计内容制度[J].青岛医药卫生, 2012.
[4]刘朝英.谈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J].会计之友, 2007.[4]刘朝英.谈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J].会计之友, 2007.
【医疗会计】推荐阅读:
医疗单位会计制度09-28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06-15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10-22
医疗保险会计信息化11-03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08-06
异地医疗医疗保险管理09-08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合同08-08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08-28
2018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治理11-03
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