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业园

2024-07-22

学生创业园(精选12篇)

学生创业园 篇1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三种做法:一是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 使学生系统接受创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二是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三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场地支持以及咨询服务, 学生通过商业化运作来提高创业素质。以上三种做法从实际运作情况看, 以第一种居多, 第二种次之, 第三种最少。第三种情况少的原因一方面受资金、场地等客观条件因素制约, 另一方面更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那就是不少人有这样一种观点:在校学生创业与学业是一对矛盾, 更有甚者认为是不务正业。针对这种现象与认识, 我们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学生为例, 对他们进行了创业后素质情况的调查, 并根据调查材料及个案分析进行归纳、总结, 希望得出某些理性的认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数据来自课题组2007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后创业素质的情况调查。调查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题组调查了学院信息系、经贸系、会计系、烹饪旅游系、应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6个系24个专业51个创业项目的254名创业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254份, 回收254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100%。这些被调查的学生均经历了项目申报、家长同意、负责人所在系审核、学院创业管理中心评估的程序, 经审核批准入驻创业园后, 学生再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对所创办的企业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学生创办的企业类型为两种类型——服务型与贸易型, 经营项目涉及网站与平面设计、活动策划、兼职中介、电脑维修、市场调查、工艺品制作、产品代理、电子商务等, 这些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 在全真的创业环境下, 经历了少则半年多则两年的创业实践, 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根据我国的创业环境及众多成功案例, 我们认为, 创业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即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 这四个部分构成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一个基本框架。

1、创业对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

必备的专业知识是开展各种创业活动的基础。调查显示:在校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 课堂学习成绩有提高的占25%, 认为不影响课堂学习的占7 0%, 对课堂学习有一定影响的仅占5%。可见, 对大多数在校学生来说, 自主创业与学业并不是一对矛盾, 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普遍反映, 创业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中禾通讯器材商行经理、计算机应用专业方泼金同学认为:“在校创业能获得课堂上不能学到的知识, 创业实践既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扩大了见识面、交际面, 同时也让我在课堂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这位同学在两年的创业实践中, 年年拿一等奖学金, 在2007年10月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中, 他被评为浙江省最具潜质的校园10名“创业之星”之一。

作为一个创业者, 除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具备必要的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知识。调查显示:100%的学生通过创业在企业开业知识、营销知识方面得到明显提高;9 6%的学生认为, 创业后自己在待人接物知识、形象礼仪知识方面同时得到了明显提高;9 4%的学生在财务知识、法律知识方面也得到明显提高。可见, 在校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实践活动中, 能大大丰富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而一个人创业知识越多, 知识面越广, 结构越合理, 创造力也就越大。

2、创业对学生提高能力的影响

创业能力总是和创业活动紧密联系的, 并在创业活动中得以表现和发展, 它直接影响着创业活动的顺利完成。调查显示:1 0 0%的学生创业后, 在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谈判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把握机会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9 8%的学生创业后, 在协调能力、商业策划公关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方面同时得到了明显提高;9 6%的学生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天狼信息服务部经理、多媒体班洪善新同学说:“以前担任班长的时候面对的只是班级的几十个人, 而现在我要面对的是企业里的上百个人, 而且我们这些人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利益关系, 因此就要求我有更高的管理能力, 我希望每一个员工在这里安心地工作, 就必须让他们能拿到每一份工资。”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通过组织同学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调查服务, 不仅经济完全得到自立, 而且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蓝弧饰品店经理、信电班徐佳同学认为:“以前只知道企业之间要相互竞争才会创造更大的利益,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现在我明白企业相互竞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我们应该采取互相联手, 争取双赢的局面, 这样对彼此都好, 而且商机更大。”宏科电脑商行经理、电子商务班周宏斐在电脑维修服务过程中, 渐渐建立起了一定的校园关系和人脉, 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使他从看似不起眼的维修服务行当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目前他在电脑城经营的商铺生意十分红火。

3、创业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

创业心理品质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 它决定了创业实践活动是否能按照既定目标进行。调查显示:有28%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自办公司直接创业, 有70%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创业, 这些学生均反映, 创业后创业愿望比原先更加强烈。书友电脑租赁服务部经理、多媒体班江海波同学从创业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人品、能力和积极的态度是寻求合作的先决条件, 企业有业绩在市场中才有位置。他依靠自己学习期间创业的积累在杭州著名的颐高数码城买了店面, 经营业绩不断提升。花颜草语花茶店经理、文秘班胡婧同学认为:“在整个企业的创立、发展轨迹中, 我们不停地犯错, 也在犯错的同时不断地进步, 我们现在创业, 赚钱不是主要目的, 要赚的是经验, 经历就是财富, 创业经历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星鑫电脑店店长、制冷班王国华同学在创业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诚信”两字的价值, 为了在客户中得到较高的信誉, 他宁可少赚钱甚至做亏本买卖, 也不希望被人认为是“失信者”。力博电脑商行经理、计算机专业楼云鹏在缴纳了第一笔税金后, 感慨地说, “作为一个学生纳税人, 我体验到了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结论及分析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创业与学业不仅没有矛盾, 创业还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学业的进步、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的全面发展。2006年11月, 学院这一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得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的充分肯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以学生创业经验和体会为基础的“干中学”的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心理素质的修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企业, 其创业项目也就成为实践教学项目, 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创办设计工作室、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创办商务网站等, 这些企业既是学生创业实体, 又是学生的专业实训基地;当学生在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中, 又把实训基地延伸到了校外, 从而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在创业实践过程中,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创业园区内, 知识上又是可以互补的, 如会计系的学生可以指导其他系学生财务做帐, 信息系的同学可以指导其他系学生如何开展电子商务, 经贸系的同学可以指导其他系学生如何开展促销活动, 艺术设计系的同学可以指导其他系学生设计产品广告,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互相影响, 互相启发, 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活学活用和人脉关系的建立。进入创业园的学生普遍感到, 在经营活动中, 当发现理论知识不足时又会自觉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创业不仅促进了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创业也使他们更加珍惜在校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 在创业园, 我们总能看见创业学生忙碌的身影。学生创业也是一个从行到知的学习过程, 即在创业行动中不断得到自我反省, 又不断增加辨别事物的能力, 最后获得新的知识, 这又正是高等教育所需要加强的环节。

四、建议

1、大力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人类创新、创造、创业活动的实践与心理学的实验证明, 智商是个体成功的基础, 然而决定个体成功与否的关键则在情商, 情商不是靠背书、考试能学到的, 而是需要更多的实践并经受心理品质的长期修炼。由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践环节还相当薄弱, 可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科技园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创业实践环节的不足是当前创业教育最大的症结所在, 没有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只能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 就无法将创业教育推向深入。为了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建议把创业实践环节作为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通过大力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实践条件。

2、加强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学生创业经验的积累、创业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 同时也需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教师指导下的创业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创业的适应期, 就如同学游泳需要有教练一样。因此,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有传授系统创业理论的专职教师, 更需要有能传授创业经验的“创业教练”。目前, 不少学校难以在创业实践方面迈出步子, 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引进有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是解决高校目前创业教师短缺的有效途径。

3、做好学生创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校学生创业不能放任自流, 需要加强日常管理, 如建立创业项目的预审制度, 做好学生创业后项目的辅导与跟踪工作。对学生创业情况管理者要定期回顾总结, 及时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帮助创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较多的收获, 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与创业的关系处理, 对因创业而使学科成绩受到显著影响的学生要及时提出警示, 对经营业绩良好, 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创业者则及时给予表彰, 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引导校园创业活动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而不是一阵热。

4、改革不适时宜的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

中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学历”并不高, 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不要学习, 恰恰相反, 他们比谁都更重视学习, 只不过他们更愿意学一些让他们感兴趣并认为很重要的东西。这一现象对我国现有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即如何改革那些不适时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并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创业活动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 只要正确加以引导,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学业,创业素质,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蔡克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创业教育[J].求是杂志.2001· (18) .

[2]、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纪要[J].中国高教研究.2007 (7) .

[3]、赵彩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访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中心曹殊研究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10) .

[4]、何伏林等.全真环境下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3) .

[5]、张国宏, 卢洁莹.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0) .

学生创业园 篇2

3月20日,由共青团曲靖市委、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曲靖市科技局、曲靖市文产办、曲靖师范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筹建的曲靖市大学生创业园,正式挂牌成立。此举将有利于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全面支持大学生创业,最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根本目的。

揭牌仪式现场

参观大学生创业园区

市民在大学生创业园区里购物

大学生创业园区

曲靖市大学生创业园现经营面积为5000余平方米,包括金冠园区、天悦园区两个创业园区,两个园区分别位于曲靖市麒麟区寥廓北路美邻彼岸小区,曲靖市麒麟区子午路天悦数码城。园区功能包括创业实践、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企业孵化等。目前,金冠园区已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21个,带动120多名人员就业。天悦园区预计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40余个。

曲靖市大学生创业园的.成立,对增强大学生创业实力、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缓解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一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面临的场地难、资金难、营销难、经验少等问题,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园区还邀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行家里手,担任创业园导师,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帮扶。

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篇3

笔者认为,建设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清晰的建园目标

学生创业园的构建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建园目标。我校创业园建园初就明确提出了“激发创业意识、引导创业行动、培植创业能力”的建园目标。鼓励学生有滋有味地生活,有声有色地创业。

1激发创业意识。2006年我校对毕业生做过一次调查,86%的学生表示等学校安排就业,11%的学生表示靠亲戚朋友帮忙,只有3%的学生表示要走创业之路。这些数据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创业意识非常薄弱,打造一个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2引导创业行动。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习了一定的就业创业的知识,但对如何创办一个公司,如何进行创业策划,如何选择项目,如何筹措资金,如何选择地址,如何适时开业等问题还是不清楚。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学生深入到创业实践中,学校和老师要加以指导。

3培植创业能力。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实践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只有在创业的实践中,学生的创业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直接参与策划、融资、进货、营销、谈判、财务、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等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主动学习观和创造价值观。因为创业需要,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习专业知识,边学习边思考,真正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业也会使学生的社交能力、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大大提高。

激发创业意识、引导创业行动、培植创业能力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激发创业意识是前提,引导创业行动是关键,培植创业能力是目标。

二、明确的建园原则

一般来说,职校学校学生创业有四种模式。一是“经营”式创业,形式是提篮小卖或集市贸易,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创业形式;二是结合专业创业,是以“依靠专业、强化技能”为基础,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创业形式;三是产业性创业,以市场化、社会化为特征,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业形式;四是投资式创业,依靠资本、智慧进行创业,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业形式。我校学生创业园立足第一、第二种创业模式,引导学生向第三、第四种创业模式迈进,以“坚持立足专业、强化技能基础、推进理实一体”为原则。

1坚持立足专业。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不能脱离专业,漫无目标,任由学生盲目进行。必须从所学专业实际出发,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创业实践。学生创业公司最好是立足专业构建,立足专业平台发挥专业知识的基础作用。学生创业建立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能缩短学生接受创业的心理距离,增加亲切感,能使创业实践成为增强专业情感的重要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拓展和升华了他们原有的专业基础,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平台上、领域里进行创业思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且能拓宽专业教育的广度,延伸专业教育的深度。

2强化技能基础。职业学校的创业园不能简单地变成开商店、卖东西。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不能离开自己的技能基础,在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学习经营,在培植经营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学生技能基础进行创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技能大有用武之地,从而坚定他们学习技能的信心,强化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推进理实一体。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建立学生创业园。课堂教学是学习,榜样示范也是学习,实际演练更是学习。学校应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加强创业教育。我校不仅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辅导、创业培训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还帮助学生建立创业公司,让学生进行创业体验,为学生创业提供实战舞台。

三、规范的运作程序

为使创业园有序运作,要从加强领导、规范运作、定期评估等方面加强对创业园的管理。

1精心策划。学校成立创业园领导小组,将学生创业工作列入学生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学生创业公司人园规则;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项目审批;帮助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做好市场调研和论证等前期工作;举办项目申报听证会,学生创业公司主要负责人汇报创业项目计划书,就市场调研、经营范围、经营风险和规章制度等进行答辩,打分筛选。

2规范运作。引进竞争机制,规范运作。按照“审核——招标——发证——入园——经营——评估”的程序,引进创业公司入驻创业园。各创业公司必须依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特点制定创业计划书,包括公司名称、标识、宗旨、目标、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组织结构等内容。进入学生创业园的学生创业公司,不仅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公司,而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经营、运作。挂证经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3定期评估。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模拟工商局、税务局、质量监督局和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对学生创业公司进行评估。引导各创业项目良性运作,凡不按规则运作,出现经营不善,学校就收回经营权,转租给其他人。模拟市场竞争规则,实现优胜劣汰。事实证明,规范的操作程序,对于引导学生有序有力创业非常重要。

四、鲜明的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对学生创业的激发作用特别明显。

1对创业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在对学生工作的考核中,给予创业教育较大分值,加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加分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创业。

2将学生创业与“评优评先”挂钩。对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评先评优”。对创业学生给予政治上的关怀,对于符合条件的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每年评选三创学生。

3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公司进入创业园进行实战。学生创业公司初次进入创业园,一年内学校少量收取或不收取租金,从经济上支持学生创业工作。学生赚到钱以后,以捐赠的形式,向学校创业基金会进行捐赠。

五、浓郁的文化氛围

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向往和创业激情,使更多学生形成创业冲动,生发创业理想。

1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业。例如学校开办创业网站,建立创业社团,成立创业沙龙,开设创业系列讲座。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现身说法”,向学生“零距离”面授机宜,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业绩、体验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要在学生教室、实训中心、学生创业园等地充分展示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模型、大型标语、音像资料等,宣传大师、名师及优秀学生创业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注重专业历史的追溯和未来的展望,辐射专业文化,使学生感悟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真谛。

2让学生体验创业文化。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业文化。如聘请劳动部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创业有何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创业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创立创业孵化班,采用活动、过程、情境、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参观、走访、讲授、实训等形式进行心理学、广告创意、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心理品质和传授创业社会知识;进行创意作品或创业规划书竞赛等。

创业园党支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篇4

一、大学生创业的状况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因此, 在过去的五年中, 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启动大学生创业基金, 通过创业资金、优惠政策等多种途径帮助、扶植、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虽逐年提升, 但还是比较低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是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对全国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所做的调查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 2011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 比2010届 (1.5%) 略高0.1个百分点, 比2009届 (1.2%) 高0.4个百分点。可见, 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提升。2011届本科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分别为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2011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是艺术设计, 2011届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有7.1%来自于艺术设计专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08届本科毕业生仅有33.7%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 有64.8%的人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对全国21 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业意向, 但真正创业的凤毛麟角;大学生希望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家乡、启动资金少、风险较低的行业创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呼声很高。

二、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我们对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及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问卷475份, 占发出问卷总数的95%。

(一) 创业影响因素。

1.创业意识。

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断扶持、帮助以及近几年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 目前高校大学生已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定的创业意识, 尤其是看到了创业积极的价值。调查显示, 有57.6%的人对创业有较浓厚的兴趣, 37.9%为兴趣一般, 只有4.5%的人表示没兴趣。但是真正投入创业的大学生却极少。据统计, 近几年美术学院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到5%。多数大学生期望毕业后参加事业编单位考试, 进入企业, 考研究生等相对稳妥的就业道路, 极少有人选择风险较大的直接创业。导致希望能够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人尽管不少, 但真正实践的尚不多。

2.创业能力。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多元化的, 包括了扎实的专业知识, 精湛的专业技能, 规划和决策能力, 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风险规避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调查显示, 44.5%的人认为独立自信不怕挫折是创业者最主要的素质, 其次认为是规划和决策能力的有26.8%, 有24.7% 的人认为是组织管理能力, 认为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只有4%。在创业能力获得方面, 有62.7% 的人认为主要源于社会实践, 19.4 %的人认为是自主学习, 10.3%的人认为是汲取他人经验, 认为是学校教育的只有7.6%。

3.创业困难。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温室和象牙塔中, 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与社会接触较少, 因此, 人脉资源不足, 行业经验缺乏, 缺少融资能力、市场反应能力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点。调查发现, 认为人脉资源不足导致创业困难的有30%, 缺少好的项目有29%, 缺乏管理经验有27%, 认为资金缺乏的占5%, 好的合作伙伴难找的占4%, 家庭不支持的占3%, 其他占2%。

(二) 创业期望方面。

在对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方面, 有80%的人希望设立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 有70.8% 的人希望设立创业启动基金, 有68%的人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对高校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方面, 有56% 的人希望创业教育能够常态化, 有90%的人希望创业项目能够进入学校创业园, 无偿使用学校提供的场所、设备。

三、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探索——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管理、教育、监督学生党员的基本单位,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 于2011年年初成立, 党组织涵盖了创业园全部16个创业团队的67名创业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 这一探索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通过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学生党员队伍, 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来影响、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创业, 这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生党建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 整合力量、争取社会资源。

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的建立使大学生创业由先前的组织分散、资源不均、亮点不突出的劣势转变为统一性管理、政策性扶持、资源共享、机会均等的创业优势。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性, 提高了在校生创业的保障性。一方面, 党支部通过有组织地管理不同专业方向的创业团队, 化零为整, 整合更多社会资源, 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切实减少在校期间的创业风险。例如创业园党支部通过建设有广告、设计、装饰的环艺方向创业团队群, 有手绘、墙绘、手工制作的绘画方向创业团队群, 并逐步打造能承接室内外设计装饰及墙体彩绘的一站式服务机构, 避免了设计不敢做装饰, 装饰不敢接墙绘的难题, 行之有效地发挥了各创业团队的专业特色, 弥补了各个创业团队结构单一、业务不全的问题。另一方面, 党支部通过统一的组织管理, 给创业团队提供了更大、更多、更全的市场开发和资源服务。例如2011年创业园党支部成功连线绍兴柯桥创意大厦建立美术学院零成本工作室, 据初步统计, 2011年美术学院创业团队一年的营业额已突破100万, 极大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二) 打造创业教育、培训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 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 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使毕业生“ 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2012年8月1日,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第一次对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做出规范, 要求高等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可见, 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通过为普通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讲座, 主题座谈会, 传授创业知识, 树立典型创业榜样, 宣传创业成功案例, 培养他们的创业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并且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模拟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 把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同时, 党支部也为已经进入创业园的创业团队配备专业导师, 从专业业务, 市场营销等多方面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并定期为创业团队成员提供创业培训的机会, 大大增强了创业同学的业务素质和信心。

(三) 创先争优, 培育党员创业模范先锋。

在深入开展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和闪光言行活动的过程中, 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培育出一批优秀党员创业模范先锋。例如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书记丁同学, 2011年入驻大学生创业园, 为三原色花型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她带领创业团队获2011绍兴市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一等奖, 代表学校首次参加全省创业规划大赛并获得本科研究生组创业规划类优胜奖 (全省第十一名) , 成为创业园独树一帜的成功典范, 入驻创业园一年, 业务量达20多万。随后, 2012年又有2个项目分别获得绍兴市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获得浙江省创业规划大赛优秀奖。

(四) 服务社会, 打造服务型创业党组织。

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成立以来, 一直以“五好五带头”的标准, 立足地方服务政策, 带头践行党建共建, 服务地方建设。例如党支部组织创业园学生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活动以社区文化景观墙绘制和室内家庭装饰设计为主, 发挥创业园墙体彩绘特色和装饰设计优势, 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 成功地完成了社区主要宣传墙体的绘制和部分老党员家庭的装饰绘画, 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内容, 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也为美术学院创业团队打响了知名度。

四、在实践中思考, 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需改进的问题

一是班子建设方面:党支部成员应该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团结协作, 在明确合理的分工下默契配合, 努力构建一个战斗力较强的和谐班子。

二是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党支部应继续在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支部成员自身素质的培养, 努力打造出一支在工作、服务、创业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党员队伍, 以先锋模范带动整体队伍建设。

三是工作机制建设方面:党支部应以机制建设为引领, 以制度健全为根本, 带动党建工作系统规范、全面协调的发展。建立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联系创业园项目制度;党员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党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四是群众影响方面:党支部应在创业同学、学院师生、企业客户的各方评价上下功夫, 得到师生良好评价。拓展社会服务形式, 创新服务内容, 立足地方服务政策, 服务地方建设, 得到群众积极反响。

摘要:通过党建带动学生创业、就业, 创新思路,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党支部, 把党建与学生创业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组织和学生党员在创业团队中的作用。通过创建与培育, 创业园党支部在抓好典型培育、突出示范引导、营造创业氛围、满足创业需求、提高创业质量、拓展创业渠道等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党支部,大学生创业,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吴忠宁, 汪保安.全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和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3].牟永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体验式培养模式的构建[J].前沿, 2011

[4].李新生.论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建设[J].经济师, 2005

[5].张漪.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赵志军.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学生创业园 篇5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的通知》(京教学〔〕1号)工作部署,市教委积极推进“一街三园”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目前大学生创业园中仍有少量空余工位,故市教委依照创业园工位分配方法启动高校推荐入园工作。

为合理使用我校推荐资格,使得符合条件的团队把握机会,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01

推荐创业团队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及毕业生(包括高职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含定向生和委培生)作为工商注册法人或项目负责人组建的创业企业或创业团队(以下简称“创业团队”)

创业项目应符合北京市“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和产业引导政策。

创业项目有一定的创新性,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引领推动作用。

创业团队注册地址及经营地址在京津冀辖区内。

创业团队承诺遵守园区的相关管理规定。

02

被推荐后的入园程序

申请

1.请被推荐的创业团队登陆cn.mikecrm.com/Kgq8pMw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填写入园申请,填写前请仔细阅读填报说明(见附件3);

2.申请截止日期:10月31日

评审

各园区根据创业团队申报情况确定入园评审方式。

签约

经评审后确定的创业项目,由法人(或项目负责人)与园区签署入园协议,办理物业交接和入园手续。

03

入园有关说明

(一)理工园入驻团队较多,目前只提供开放办公工位,软件园全部为开放办公工位但可以工商注册,良乡园既有开放办公工位也有独立办公空间且可以工商注册;

(二)其分配方式由各园区根据团队评审得分、团队人员数量、是否完成工商注册等因素进行分配。

(三)本批次入园创业团队在园区孵化时间截止到8月。参加20市教委优创团队评选并获得“优秀团队”奖项的可再延期一年。

(四)创业团队须要根据各园区要求缴纳适量押金,待办理退园手续时退还。

(五)对于违反园区管理规定、占用工位但使用率不高的创业团队,园区将依据管理规定取消团队在园孵化。

04

其他事项

(一)我校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入园工作高度重视,对于符合条件的团队申请数量不进行限制。

(二)相关负责人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认真审核,严格推荐。

(三)请符合推荐条件的团队于月31日前联系各创业园负责人进行申请。

(四)对推荐和入园工作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各创业园负责人。

05

联系人

各创业园负责人:

郭老师:60910291(理工园)

付老师:60910292(良乡园)

苏老师:15311968782(软件园)

附件1:“三园”园区情况简介

附件2: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服务

附件3:填报系统使用说明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学生创业园 篇6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园坐落在学生生活区内,1000多平方米,22家学生创业公司入驻,参与创业的学生有621人。按照其功能,分为创业一区、创业二区、创业三区。创业一区是学生创业公司集中区,创业二区是创业产业区,创业三区是创业开发区。学生创业园被学生们又称为学生创“yi”生活园,“yi”是“意、谊、利、异、翼”的统一体。“意”:创业有“意义”,学生创业对国家、社会、学校、本人都非常有意义;“谊”:友谊、情谊,创业要创出友谊,同学同创,同创同学,学会合作,创出团队精神;“利”:利润,创业当然要追求利润,通过劳动实现创富;“异”:与众不同,指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就是标新立异,依托技能,结合专业。翼:羽翼,先做学生的市场,羽翼丰满了,再做社会的市场。“意、谊、利、异、翼”的创业集合体既体现了职业学校学生创业丰富内涵,也体现了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学生通过创业园的实践,会很快走向创业之路,当起真正的小老板。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职业技能,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创业园已成为学生创业的乐园,成为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的摇篮。笔者认为,建设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园,必须坚持“五个一”。

1.一个清晰的建园目标

学生创业园的构建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建园目标。学校创业园建园初就明确提出了“激发创业意识、引导创业行动、培植创业能力”的建园目标。鼓励学生有滋有味地生活,有声有色地创业。

(1)激发创业意识。2006年学校对毕业生做过一次调查,86%的学生表示等学校安排就业,11%的学生表示靠亲戚朋友帮忙,只有3%的学生表示要走创业之路。这些数据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创业的意识非常薄弱,打造一个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2)引导创业行动。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习了一定的就业创业的知识,但如何创办一个公司,如何进行创业策划,如何选择项目,如何筹措资金,如何选择地址,如何适时开业等问题还是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必须让学生深入到创业实践中,学校和老师要加以指导。

(3)培植创业能力。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实践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只有在创业的实践中,学生的创业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直接参与策划、融资、进货、营销、谈判、财务、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等活动,这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主动学习观和创造价值观。因为创业需要,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习专业知识,边学习边思考,真正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业也会使学生的社交能力、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大大提高。

激发创业意识、引导创业行动、培植创业能力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激发创业意识是前提,引导创业行动是关键,提高创业能力是目标。

2.一个明确的建园原则

一般来说,职校学校学生创业有四个模式,一是是以“经营”式创业,形式是提篮小卖或是集市贸易,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创业形式;二是结合专业创业,是以“依靠专业、强化技能”为基础,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创业形式;三是产业性创业,以市场化、社会化为特征,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业形式;四是投资式创业,依靠资本、智慧进行创业,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业形式。学校学生创业园立足第一、第二种创业模式,引导学生向第三第四种创业模式迈进,以“坚持立足专业、强化技能基础、推进理实一体”为原则。

(1)坚持立足专业。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不能脱离专业,漫无目标,任由学生盲目进行。必须从所学专业实际出发,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创业实践。学生创业公司最好是立足专业构建,立足专业平台发挥专业知识的基础作用,学生创业建立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能缩短学生接受创业的心理距离,增加亲切感,能使创业实践成为增强专业情感的重要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拓展和升华了他们原有的专业基础,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平台上、领域里进行创业思考,能较好地培养所有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且能拓宽专业教育的广度,延伸专业教育的深度。

(2)强化技能基础。职业学校的创业园不能简单地变成开商店、卖东西。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不能离开自己的技能基础,在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学习经营,在培植经营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学生技能基础进行创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技能大有用武之地,从而坚定他们学习技能的信心,强化他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推进理实一体。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建立学生创业园。课堂教学是学习,榜样示范也是学习,实际演练更是学习。学校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加强创业教育。学校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辅导、创业培训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还帮助学生建立创业公司所让学生进行创业体验,为学生创业提供实战舞台。

3.一个规范的运作程序

为使创业园有序运作,要从加强领导、规范运作、定期评估等方面加强对创业园的管理。

(1)精心策划。学校成立创业园领导小组精心策划,并将学生创业工作列入学生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学生创业公司入园规则。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项目审批。帮助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做好市场调研和论证等前期工作。举办项目申报听证会,学生创业公司主要负责人汇报创业项目计划书,就市场调研、经营范围、经营风险和规章制度等进行答辩,打分筛选。

(2)规范运作。引进竞争机制,规范运作。按照“审核——招标——发证——入园——经营——评估”的程序,引进创业公司入驻创业园。各创业公司必须依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特点制定创业计划书,包括公司名称、标识、宗旨、目标、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组织结构等内容。进入学生创业园的学生创业公司,不仅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公司、而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经营、运作公司。挂证经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3)定期评估。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模拟工商局、税务局、质量监督局和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对学生创业公司进行评估。引导各创业项目良性运作,凡不按规则运作,出现经营不善,学校就收回经营权,转租给其他人。模拟市场竞争规则,实现优胜劣汰。事实证明,规范的操作程序,对于引导学生有序有力创业非常重要。

4.一个鲜明的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对学生创业的激发作用特别明显。

(1)对创业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在对学生工作的考核中,创业教育给予较大分值,加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加分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创业。

(2)将学生创业与“评优评先”挂钩。对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评先评优”。对创业学生给予政治上的关怀,对于符合条件的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每年评选三创学生。

(3)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公司进入创业园进行实战。学生创业公司初次进入创业园,一年内学校少量收取或不收取租金,从经济上支持学生创业工作。学生赚到钱以后,以捐赠的形式,向学校创业基金会进行捐赠。

5.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

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向往和创业激情,使更多学生形成创业冲动,生发创业理想。

(1)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业。例如学校开办创业网站,建立创业社团,成立创业沙龙,开设创业系列讲座,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现身说法”,向学生“零距离”面授机宜。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业绩、体验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使创业不再高不可攀、让人生畏,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要在学生教室、实训中心、学生创业园等各地充分展示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模型、大型标语、音像资料等,宣传大师、名师及优秀学生创业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注重专业历史的追溯和未来的展望,辐射专业文化,使学生感悟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真谛。

(2)让学生体验创业文化。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业文化。如聘请劳动部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创业有何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创业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创立创业孵化班,采用活动、过程、情境、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参观、走访、讲授、实训等形式进行心理学、广告创意、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心理品质和传授创业社会知识。进行创意作品或创业规划书竞赛等。

(3)注重积淀创业文化。每个学生创业公司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注重体现核心价值观,丰富创业文化内涵。根据学校的创业实践,组织编写了创业校本教材,指导学生创业。注重对职业学校创业文化的研究,形成各职业学校独特的创业文化。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思考 篇7

创业教育应包括对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对提高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两个方面, 大学生创业园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环节, 是课堂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创业园的建设不能脱离创业教育而单独存在。所以,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 必须分析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加以完善和改进, 从而促进创业园的建设。

1. 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不健全是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计划”验收项目专题网的数据, 首批28所示范院校的专业师资和双师型教师的比列, 已经达到国家的要求。但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 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还不成系统, 多数院校缺乏创业教育的氛围, 创业教育缺乏动力, 开展困难[1]。所以, 针对这种情况, 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的职能部门, 如创业中心等类似的机构;面向社会招聘、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的人才, 组建创业教育课程教研室, 对大一新生开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 对大二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的学生开设深层次的创业选修课, 对大三能进入创业园的项目进行专业的指导。

2. 要计划性的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可以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的提高,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能使学生积累就业创业经验。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就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各高校普遍的做法就是在校内先开展此类竞赛, 选拔优秀项目和团队参加, 很多都是为了比赛而比赛, 并没有校园内形成创业的氛围, 参加的学生数量有限, 加上高职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短, 能参加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所以, 高职院校应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 为学生提供施展创业才能的舞台, 如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模拟训练、组成创业实践社团、推荐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短期的实习、招聘校内勤工助学等创业体验活动[2]。

3. 要进行创业园的基础建设与资金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园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 它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降低大学生创立的成本和风险, 提高创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创业园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1) 政府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 (2) 科技工业园区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 (3) 合作创办或多元化合资的大学生创业园; (4) 大学创办的创业园[3]。前三种类型对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 更多的是支持有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进行创业, 本科院校参与较多。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 学生创业更多的是侧重服务和强调专业技能上, 因此以学校为主体创建的创业园更能适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高职院校进行创业园的建设可有两种方式, 一是利用校内闲散的场地, 进行简单的基础改造, 形成独立的空间, 二是可以租用一部分校园内的对外营业房开辟为创业园。学校应对创业园提供基本的办公条件、如电脑、打印机、网络、办公家具等。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基金筹集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所以高职院校应通过学校专项支持、企业赞助等形式设立“创业基金”, 也可以通过学校进行银行的借贷, 帮助入园项目以最优惠的条件获取所需要的资金[4]。

4. 要按创业园的定位选择可入住的创业园项目

创业园的入驻项目可分为科技转化、服务、加盟等类型。对于高职院校来讲, 要提倡创业团队利用学院的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转化, 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 服务地方经济。但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 还要更多的以各种实践活动为依托, 让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充分重视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或新想法, 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研究, 让这些小制作或者想法成为大项目;初次进入创业园的尽量选择投资资金少、科技含量低、雇佣人力少的项目[5]。

5. 要为入院项目的运营提供指导

创业园运行的最终目的, 是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 推向市场。而高职生进行创业, 最为缺乏的就是创业的经验, 很多都是因为创业团队缺乏一定的经验而导致失败。所以, 为了提高项目的成活率, 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为创业项目进行指导。例如聘请有一定管理、经营经验的企业白领做创业指导教师, 让其参与其中, 对创业团队直接进行指导;做好创业园创业项目的宣传和社会推广, 使入驻项目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 还需对创业项目的各类活动进行定期的考评, 对经营业绩进行分析等。

二、高职学生在创业园建设中所应具备的条件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 创业意识不存在差距, 甚至同本科生相比由于社会认同低等不公平因素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 但仅有创业的动机和勇气还是不够, 高职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促进创业的成功。

1. 要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是高职生进行创业的基础与前提。凡具有创业动机的高职学生从一开始进入大学校园, 就应该更多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选择一些和创业方面有关的选修课;多参加调查、走访、打工等创业实践和创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从而为下一步的创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培养创业创新意识

有创业动机和创业意向的高职生要通过大量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案例的分析和创业过程的模拟, 参与学校创业园的项目申报、评审和运作的过程, 从而开阔视野, 达到启迪创业、创新意识的目的, 并能在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6]。

3. 要组建一支团结的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 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后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精神、立足长远目标的敬业精神会促进其成长的步伐。所以, 作为创业项目的主导者, 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 对于创业项目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职生来讲, 创业团队要根据任务分工, 提倡由创业志向相同、专业不同的同学组成, 这样才可以形成知识和才能和互补。

参考文献

[1]王自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暨创办大学生创业基地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4) :36-37.

[2]陈霞.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有关改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6) :4-5.

[3]李旭东.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建于运作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2010.4.

[4]赵芳菲.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发展[J].经济师, 2010 (1) :152-153.

[5]陆晓风.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的主要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1 (6) :21-23.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篇8

创业教育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工作。但创业行为的背后是创业意向 (Krueger, 2007) [1], 并非所有人都具有此种意向 (Thompson, 2009) [2]。因此, 考察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应首先考察其创业意向。然而, 创业教育是否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在国内还处于一个探索性的阶段。同时, 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形成的机理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的影响, 并深入探讨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中介变量。

2 理论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2.1 创业教育

Le (1999) 认为, 创业教育能帮助个体提高管理能力, 最终有助于提高个体实施创业的概率。Kuip和Verheul (2003) 认为, 通过接受学校教育, 个体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还会产生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 进而产生相应的创业意向。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选取创业意向、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为研究变量, 研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寻求影响的中介变量, 提出以下假设:

H1a: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知识具有正相关关系;

H1b: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H1c: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心理品质具有正相关关系;

H1d: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2 创业知识

Zahra S.A., Kuratko D.F.和Jennings D.F.发现创业者受教育程度比一般的工薪阶层要高[4]。在对一个美国学校MBA学生的调查中, Chen (1998) 发现学生上过管理类课程的数目与创业意愿正相关。据此提出假设:

H2a: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H2b: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3 创业能力

大学生群体创业过程会面临众多困境, 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刘预 (2008) 指出创业能力对个体是否选择创业具有显著作用。据此提出假设:

H3: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4 创业心理品质

Zhao等 (2005) 提出了一个创业意向预测模型, 自我效能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Urban (2006) 则以多民族的南非为研究背景, 探讨并证明了文化价值观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据此, 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2.5 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是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创业意向的差异性可能更多来自于后天或环境的影响。

根据以上理论回顾, 提出本研究的模型, 见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

本文研究样本覆盖全国各高校的本科生。在采集中,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形式。其中, 预调研回收样本52份, 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正式调研回收问卷214份, 其中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率为93.46%。按照Comrey (1988) 的建议, 如果量表题项数小于40题, 中等样本数约为150位, 较佳样本量为200位[3]。可见, 本文研究样本满足需要。样本的描述统计信息如表1所示。

3.2 研究测量

本文参考国内外研究, 直接采用国内外成熟量表, 并结合大学生特征进行修改。其中, 创业教育主要参考彭刚 (2001) 的研究, 用6个题项测量;创业知识主要参考Zahra S.A (2003) 的研究, 用3个题项测量;创业能力主要参考Le (1999) 的研究, 用5个题项测量;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参考了Urban (2006) 的研究, 用2个题项测量。创业意向主要参考Bird, B. (1988) 的研究, 用3个题项测量, 具体测量项目见表2。在具体测量时, “1”表示非常不同意, “7”表示非常同意。

3.3 模型选择

由于本文探讨的是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向五个变量的复杂关系, 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结构方程模型包括两套理论模型, 其中第一套是结构模型, 是用来界定潜在自变量 (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与潜在因变量 (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向) 之间的线性关系;第二套模型是测量模型, 它界定了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4]。各模型方程式如下:

结构方程式:

内衍变量 (因变量) 的测量方程式:

外衍变量 (自变量) 的测量方程式:

其中, η是向量类型, γ是回归类型, ξ是向量类型, β是回归类型。

在内、外衍变量的测量方程式中, λ是回归类型, ε和δ是方差/协方差类型。

4 实证分析

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的量表均是对国内外学者多次使用的量表进行修改形成的, 故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借助预调研的52份样本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再检验, 其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变量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 特征值均大于1, 说明本研究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同时, 量表中四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 因素4为0.694, 接近0.7, 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Stevens, 1992) , 可以进行后续研究。

(N=52)

4.2 SEM模型检验

在信度和效度检验之后, 本文在AMOS17.0软件中建立如概念模型的SEM路径, 并导入SPSS16.0生成的数据, 得到了如图2的检验结果。据此, 概念模型可修正为如图2所示。

同时, 本文进一步考察了SEM模型的拟合度。本模型拟合指标的基本满足了SEM模型对绝对拟合度的要求。

5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得出, H1a、H1b、H1c、H1d、H2a、H2b、H3、H4八个假设中, H1a、H1b、H1c、H1d、H2a和H3得到了证实, 说明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进而形成创业意向。本文的研究逻辑得到证实。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多是机会型创业, 着眼于新的市场机会, 更易获得贷款支持,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简单的创业教育并不能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意向, 而应通过提升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共同促使大学生形成创业意向。

参考文献

[1]Krueger, N.F.What lies beneath?The experiential essenceof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J].Entrepreneurship Theoryand Practice, 2007, 31.

[2]Thompson, E.R.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Entrepreneurship Theoryand Practice, 2009 (5) .

[3]Hisrich, R D.Entrepreneurship/intrapreneurship[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 45 (2) .

学生创业园 篇9

1 创建“三阶梯结构”专业技能实训基地

众所周知,创业和就业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的生命,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根本。职业学校由于专业不同,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就应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基地建设模式与之相适应。学校建立了“校内专业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专业实训车间)—学生实训实体—校外合作基地”,通过阶梯训练,使学生达到进入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1.1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学校针对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建立实习车间和模拟实验室,并根据专业实习进度安排相关的项目技能训练。

学校近年来大力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斥巨资建设了数控实训基地、汽修实训基地、光机电实训基地等,其中电工电子专业实践基地为江苏省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建设的会计模拟操作实习平台即通过开发软件,模拟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使学生能较快掌握资金的运作方式。

1.2 学生实训实体

学校组建了多个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学生实训实体,如计算机服务中心、“爱车卫士”、无线电服务中心、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这些中心一般由学生负责管理和运作,教师参与指导。这些学生实训实体以实训基地为依托,结合职高学生专业学习特点,为校内外提供各项专业服务。

1.3 校外合作基地

学校与张家港市多家企业联合办学,把学校办到工厂、公司,借助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围绕企业生产项目需要,开展实训教学,实现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方以场地和技术为基地的主要投入形式,而企业则在资金(设施设备)和管理上予以投入的资产投入式合作。二是学校出专人担任基地的主任,配合合作企业完成实习生管理,毕业生供实训基地优先录用的人才投入式合作。合作基地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探讨校企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在更多的职业体验中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从业素养。

2 依托基地,促进专业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经济,要求它的弄潮儿,必须具有创新、创业、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具有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教学的重点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转移到学习能力的挖掘开发上,指导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成,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搭建了更坚实的平台,推动专业建设实现了诸多突破。

2.1 提出并实践了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专业课程建设新理念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实现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对行业及基地中职业岗位的全面系统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整合出专业建设所包含的知识、能力、技能及素质模块,分解出各模块的要素内容,据此建立专业课程大纲。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充分利用基地资源,重新设置了“2.5+0.5”课程体系,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剩下半年直接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遵循:理论基础实验(课堂)→专业见习(校外实训工厂、校企合作基地)→课程专项实践训练(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岗位技能顶岗实训(校企合作基地)的程序与阶梯式提高机制。

2.2 建成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中心

学校的实践基地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聘请合作企业职工担任校职业素质训导员,督查学生校内外的实训情况。校内实训基地中一律张贴《文明生产管理措施》,要求师生在教学中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规范化管理,使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中体验企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为更好地顶岗服务奠定基础。

3 以“创业实践一条街”为载体,培养学生“三创”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活动的灵魂,在于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实质上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平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问,深入思考,从而激活其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跳跃思维等。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调研、决策、计划,如何营销、谈判、管理、合作等,学校建起了“创业实践一条街”,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锻炼自己的平台。“创业实践一条街”有洗衣服务社、打字复印社、报刊超市等服务业,还有剪纸工作室、创新活动室等创业培训基地。学校一方面提供基础的设施设备、场地,一方面配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独立开展业务洽谈活动。实践让他们感受到:“创业实践一条街”不仅方便了广大的师生,而且真的让自己人生中一次大胆的设想成功地变成了现实。同学们都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处处为学生着想,提供创业机会的学校里学习生活。如今,走进校园,“创业实践一条街”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街面虽小,但承载着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梦想。

学生创业园 篇10

一、农业高职院校独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局限性

建立农业大学生创业园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 但农业职业院校不具备独立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的能力。归纳原因有三:一是土地的制约。土地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立地条件, 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离不开土地, 要建设农业大学生创业园必须有一定面积的土地。但要流转一定面积的土地, 需要征地拆迁, 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 与农民矛盾多, 关系复杂, 即使学校投入资金也无法实现;二是资金制约。现代农业是集约农业, 高投入高产出, 如设施农业大棚、品种繁多的机械具、农业灌溉系统、生产管理用房、交通运输条件等, 资金需求量大, 而农业职业院校大多从中专升格而来, 主要财力用于了硬件投入, 相对资金短缺, 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农产品市场成熟度制约。与工业品相比, 农产品消费生产与消费间存在较大的时空距离[3]。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消费结构不一, 市场成熟度也不一, 而大多农产品具有鲜活性, 不耐储藏, 不耐长途运输, 产地的选择决定了销售渠道和消费群结构,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成败, 而农业职业院校要跨地区选择在适合农产品销售的地域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也根本无法实现。以上三方面瓶颈学校无破壁之策, 但这对政府和企业而言, 流转土地、提供资金及相配套的生产条件、销售储运都是举手之劳。从现实性考虑, 农业职业院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必须与企业、政府合作, 实行优势互补, 共赢发展。

二、校企 (地) 共建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的意义

农业职业院校与政府、企业共建大学生创业园能相得益彰, 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人才培养功能、科技示范功能和幅射推广功能。

1.有利于农业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就是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 高职院校要践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4]。但众所周知, 农业企业起步迟, 规模小, 大多农业企业相对落后, 远远不能满足农业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的需要。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有了平台, 创业实践有了空间, 可以真正实现创业能力与现代农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有利于大学生享受创业优惠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由于发文主体不同, 受益对象也不同。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享受扶持政策时, 受学校的地域和生源地的影响较大, 申请程序复杂, 极易挫伤大学生创业积极性。通过与政府合作, 建立专门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 指导工商登记, 办理税收减免, 提供小额担保, 协调周边关系, 这样能促进一大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脱颖而出,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3.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的基本形式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 而产业园的投资主体大多是资金实力雄厚的非农企业, 而不是从本地农业领域成长起来的大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者市场意识很强, 但对现代农业技术知之甚少, 对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品种非常渴求。企业投资与高职院校共建大学生创业园, 可以直接接受大学生创业园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幅射, 同时还可以深化与高校在科研项目、关键技术上合作,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农业企业的发展后劲。

三、校企 (地) 共建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实践

2011年,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农林学院) 与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政府和鸿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合作, 共建了200亩的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目前运行良好, 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合作企业有了科技支撑, 当地的农业产业园与高校也有机融合。

(一) 基本做法

1. 制订共建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的总体思路

校企 (地) 共建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合作方的选择、职责上要有明确的规定, 在运行机制上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农林学院是依据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选择省内经济发达地区, 资本比较雄厚的农业企业进行合作, 实施“政校行企”联动, 来共建农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同时在创业园内建立以大学生创业团队为经营实体、以政府 (行业) 提供政策支持、以企业提供相应的土地及农业设施、以学校全方位指导为核心的运行体制。随着农业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将其逐步成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共享型的农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 优化农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农业企业的科技水平, 促进当地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

2. 确定农业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共建农业大学创业园, 牵涉的面比较广, 必须

制订具体的推进计划。农林学院采用“三步走”战略。首先组织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园区, 建立运行机制。在农林学院园艺专业三年级的大学生中选拔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 组建创业团队, 带着附加值高的农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 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全面对接, 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初步建立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的运行机制;其次是科技辐射, 建立共享平台。以农业大学生创业园为基础,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向当地农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良种种苗、技术指导、生产规程、销售服务。学生创业团队也通过传帮带式的“兵教兵”, 不断吸纳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加入, 逐步建立全省农科专业学生共享创业实践平台, 为现代农业培养和输送“家庭农场”技术和管理人才。第三是总结提升, 创建基地样板。总结农业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经验, 完善管理制度, 为全省农科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树立样板, 引领高职院校农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2.5+0.5”, 即在校理论学习两年半, 最后半年顶岗实习。这最后半年既要实习又要找工作, 学生不能专注创业实践。培养农业创业人才, 首先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增加学生的创业实践时间长度。农林学院实行开放办学, 改变单一学校办学为“政校行企”共同参与, 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直接与企业对接。创建了“2+1”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实行2年在校内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 1年在孵化基地实践的新模式, 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与做相结合的职教理念。学生有一年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 可以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和作物荐口布局, 并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 结累创业经验。

(二) 抓住关键, 提高大学生创业孵化成功率

农业大学生创业园最主要功能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创业人才。要促进成功孵化, 关键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人翁意识, 编制科学的种植计划, 组建全程指导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

1.“三位一体”的创业投资机制是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有效举措

“三位一体”是指企业、学校、学生团队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出资:企业有偿提供一定面积的土地、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生活实施;学校提供初期的部分流动资金借款;学生创业团队一定要人人出资, 人人参股, 学生的确经济困难也可以薪代资。只有创业团队人人出资,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经营意识,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农业大学生要注册公司, 内部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公司化运行机制, 实行企业化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 开拓意识, 培养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2.“长短结合”的种植计划是激发学生成功创业有效途径

大学生创业非常艰难, 尤其是农业创业, 一般都在农村乡镇, 交通不畅, 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大学生往往难以坚守。在大学生创业初期, 学校一定要给予全面关心, 指导大学生做好创业计划。在编制种植计划时, 指导学生长短结合, “短”的项目如瓜果、蔬菜、花卉、食用菌等, “长”的项目如苗木、果树, 当年创业当年有收益, 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喜悦和成就感, 既能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也能缓解资金压力。

3. 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全程服务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不同的土壤、气候、光照、温度, 技术规程都不一样, 而课堂教学讲授的一般都是共性的东西,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创业初期给予全程指导。农林学院组建了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行业骨干、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了创业指导团队, 帮助学生创业团队遇到的技术问题、协调周边关系, 指导农产品销售, 也帮助产业园和企业解决生产技术、品种更新等问题, 开展课题研究, 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

(三) 优化农业大学生创业园运行保障机制

1. 成立政校行企联动的领导小组和完善规章制度

校企 (地) 共建农业大学生创业园, 要整合资源, 协同创新, 首先要成立三方构成的领导小组。农林学院成立了由学校分管就业创业的院领导为组长, 政府和企业相关领导为副组长, 学校学生工作工处、科技产业处、教务处、团委、专业系及政府、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筹三方资源, 实行优势互补,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农林学院还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管理系列制度, 如“入园创业大学生遴选办法”“创业指导团队教师考核办法”“学生创业实践学分互换办法”“创业扶持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等, 保障了创业园的良性运行。

2. 学校为大学创业提供资金支撑和项目论证

大般认为学生创业能否成功三大要素一是项目, 二是市场, 三是资金, 农业大学生创业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农业创业的项目多, 如葡萄种植、食用菌养殖、草莓栽培等等附加值都很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 对无公害蔬菜、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优质农产品市场前景也很大。但农业院校的学生80%来自农村, 相对家庭经济困难, 要学生家庭拿出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支持学生创业实在不可能, 要得到政府的小额贷款受限因素比较多。为解决这一瓶颈, 农林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流动资金和资金担保。同时学校组织创业项目论证专家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 减少盲目性, 确保项目的可盈利性, 提高创业成功率。

3. 企业和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生产、生活条件及政策支持

合作企业要提供一定面积的耕地, 并有相应的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的条件;建成与农业生产配套的道路、沟渠;提供相应的生产管理和生活用房和相关农机具。与农林学院合作的鸿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在其农业产业园内划拨200亩建设农业大学生创业园, 其中30%为设施大棚, 在产业园内沟渠配套, 道路交通方便, 产业园的农机具创业学生可以租赁使用, 并共享其他一些农业资源。政府要保障创业园学生享受当地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扶持和注册公司等的优惠政策, 指导参加农业保险, 帮助拓展销售渠道, 协调与周边关系等。大学生创业园属地张家港市乐余镇政府也是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开展创业培训, 全面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培养创业典型。

四、结语

培养大批农业创业人才是农业院校的使命, 但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的行列中来, 让学生脚踏实地地在创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不断走向成熟。同时学校也要深入研究大学生校外创业园的运行机制, 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扶持力度, 让大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创业, 触摸市场的脉搏, 成为现代农业创业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陈金明, 吴淑娴.农村土地流转:目标、问题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 2010 (3) :232-235.

[2]毛慧芳.农林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 (1) :37-40.

[3]徐生菊, 徐升华, 张浩.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内涵与过程[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8 (5) :154-159.

学生创业园 篇11

向银行贷款遇到的最大障碍无非是担保,无法提供担保,就无法贷到款。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担保开业贷款则是在创业者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由上海市促进就业专项金提供信用保证,以帮助创业者向银行申请到开业贷款。需要强调的是,走得通这条路的前提是申请者必须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不行。

记者从负责此项工作的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了解到,申请担保贷款的基本条件是:已参加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的开业融资基础知识辅导讲座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证明;已制订贷款项目计划(或开业项目计划书),并经开业指导专家或有关机构进行可行性评估;每3万元贷款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一般不低于1个等。

风险投资对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在前几年也算是大学校园内的一个流行词。记者采访了沪上几家风险投资公司了解到,绝大多数风险投资商对大学生的项目持谨慎态度,不会轻易出手;不过,他们还是指出了大学生努力的方向——

大学生可以直接与风险投资公司联系。要说动他们,不能只有脑子里的几点想法和对方空谈,而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来证明你的项目是有可行性的,是有市场前景的。

从大学生创业方式谈创业教育 篇12

近年来, 大学生创业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变,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大学生创业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 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 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 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 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项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政策, 各类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和金融服务也应运而生。

大学生创业在解决了许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 为市场、企业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但大学生在创业时也存在盲目乐观、缺乏准备等不利因素, 因此, 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 高校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 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根据教育评估机构的数据, 就大学生创业的总体形势来说, 大学生创业比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创业大学生的月薪期待底线较高, 而且创业学生实际月平均工资高于受雇应届毕业生[1]。

二、大学生创业方式解析

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方式, 了解不同创业方式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周围创业学生的分析, 笔者将改变以往对创业方式的划分, 从创业时间、创业途径、创业内容三方面分别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方式, 以及各种创业方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以便能够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就业教育提出针对性意见。

(一) 按创业时间分为在校创业和毕业后创业。

1. 在校创业。

在校创业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 在校期间便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学生, 在校创业者起步早, 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校创业也存在一定困难, 创业活动和学业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一点。大学生在校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 课程的时间安排较固定, 而创业活动所需的时间比较灵活。如果学生能够合理安排, 兼顾学业和创业, 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往往很难兼顾好学业和创业。着重于学业者, 其创业活动只能比较缓慢进行, 较之毕业后创业者没有太大优势;着重于创业者, 忽视专业学习, 对其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况且, 从某种程度上说, 学业也是创业的基础;最糟糕的情况是既没有完成好学业, 又没有成功创业。面对学业和创业的双重压力, 学生很可能捉襟见肘, 为了创业放松专业学习, 又因为创业效果不理想再抓专业学习, 结果学业、创业都没有成果。在校创业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做到两者平衡。

2. 毕业后创业。

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专业基础和自身素养上具有一定优势, 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 会为自身创业提供知识、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条件。特别是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时, 其专业能力能够给予较大帮助。但是, 毕业后创业的学生较之在校创业的学生起步较晚, 部分学生是将创业作为在没有升学和受雇后的第三个选择, 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存在创业意识不强、缺乏经历、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经历创业途中的挫折时往往很难坚持, 甚至有些大学生由于缺少准备和创业知识, 受到不法集团的欺骗。因此, 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学生, 创业取决于其创业意识、毅力和对创业的准备是否充足等方面的因素。

(二) 按创业途径划分为学校衍生企业、家庭产业和自主创业。

1. 学校衍生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许多学校利用其学术科研优势创办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学校的技术发明等有利条件。拥有技术发明或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学生能够通过创立学校衍生企业来实现创业。通过这种方式, 既能够实现创业, 又拥有专业技术支持、专业指导、人才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 机会较少, 创立这种企业需要一定的机遇;其次, 需要与校方协调;最后, 参与的学校人员在企业内的时间有限。据有关研究表明, 尽管我国学者的创新是有效率的, 但目前来看, 他们的创业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掘, 在大学衍生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和成长方向上, 学者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贡献[2]。

2. 家庭产业。

部分创业者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经商的创业者往往会选择与父母相同的经营方向。通过家庭创业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家庭的有利支持, 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各项有利的资源, 有着上手快、资源充分、持续性强等优势。创业者同时能够将自己的专业与经营方向相结合, 促进经营活动的创新。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 创业选择性较低, 学生本身无法选择家庭的经营方向, 选择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向又会失去其优势;其次, 创业自主性较低, 创业者往往不能完全决定其发展方向, 在决策时会受到家庭因素影响;最后, 创业者所学专业可能与家庭经营方向联系较少, 所学知识在创业活动中难以得到应用。

3. 自主创业。

大多数创业学生都进行此类创业, 是“白手起家”的类型。前两类创业学生需要得到学校或家庭提供的外部机会, 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 他们需要自己从无到有开始创业。此类创业学生往往会从选择成本较小的项目开始做, 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类广告宣传也都是此类项目。这类的创业学生缺乏指导, 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但是, 此类创业者也有自主性强、灵活方便等有利条件。

(三) 按创业内容分为校园代理、销售等。

1. 校园代理。

通过从事校园代理方式创业的学生通常从在校期间就开始经营。随着高校的发展、当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和职业能力评定制度的发展, 许多大学生会选择一些课外培训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由此, 许多针对大学生的各类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这些由校外人士开设的机构, 招聘一些在校学生作为校园代理, 为机构在学校内招收学生。

2. 销售类。

销售小型商品成本低, 资金回笼快, 不需要过多专业知识, 自然成为创业的重要形式。如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络销售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的选择。“开网店”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 随着各个成功的网店出现, 电子销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电子销售时间安排较为自由, 适合大学毕业生, 同时适合在校大学生创业。加盟连锁店是销售产品进行创业的另一个选择, 许多连锁品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盟制度, 配套齐全, 拥有专业指导, 启动资金少, 也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创业者[3]。

三、根据大学生创业方式改进高校创业教育

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 同时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后, 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学习进修创业教育。随着各大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些问题浮现出来。当今大学生创业体现出时代性的特征, 为此, 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应进行个别化的指导[4]。针对上文对大学生创业方式的分析,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都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对大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有战略意义[5]。通过职业规划, 大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选择创业方向的学生能够通过在校期间为创业做准备。将创业意识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创业意向。通过职业规划, 可以减少大学生创业准备不充分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 加强在校学生实践机会。

缺少实践是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6]。许多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 往往局限在理论授课层面, 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不只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 还是为学生提供职场锻炼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职场实习锻炼的机会, 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工作环境。针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计划的在校学生, 学校可适当为其提供条件支持, 鼓励学生在校内实行创业计划。拥有学校衍生企业的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能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的同时, 也能为企业自身储蓄人才。

(三) 充分利用创业类大赛。

部分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意识淡薄, 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也怯于付诸实践, 高校可利用创业类比赛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激情。参赛选手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的同时, 应拥有详细的创业计划, 并在比赛过程中能够与同有创业计划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与专家学者或创业成功者密切交流, 使自己的创业计划更加合理和科学。这些学生创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上都具有优势,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校创业的不利因素。通过此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使有在校创业意向的参赛学生能够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 赢在“起跑线”。

(四) 宣传政策的同时加强防范意识教育。

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 有着许多优惠政策, 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可向学生宣传国家鼓励政策, 帮助学生了解政策, 将优惠政策宣传到位, 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有利条件。同时, 应加强对创业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教育,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对国家政策的不了解, 很可能被一些不法商业机构欺骗。与此同时, 各类大学生创业的招商项目层出不穷, 其质量参差不齐, 也有诈骗集团通过这种方式非法集资。因此, 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应向学生说明国家政策, 同时加强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 谨防被不法机构诈骗。

(五) 结合创业故事分析指导大学生创业。

针对当今大学生创业内容多样化的趋势和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的需要,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可结合创业故事, 通过形象的故事展示丰富创业内容。许多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鼓舞了一大批大学生进行创业, 许多成功的创业故事在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 也使大学生对创业有了较高的期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可利用创业成功案例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同时为大学生深层次、全方位地分析案例, 使大学生看到的不只是创业者的成功, 更有创业者成功的原因和创业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之处。较之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 创业案例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也能够使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业过程。 (下转第141页) (上接第130页) 在选择案例时, 应将创业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有机结合, 从两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避免大学生对创业期待过高。

参考文献

[1]王昕.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功能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6) :114-116.

[2]李雯, 夏清华.学者创业如何影响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导向——基于湖北省“211工程”大学衍生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1 (4) :610-617.

[3]白丽, 张向阳.广州大学生网上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相关性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6) :123-125.

[4]许朗, 熊素兰.“项目参与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江苏高教, 2011 (2) :104-105.

[5]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7 (2) :55-58.

上一篇:顺铂所致呕吐下一篇:集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