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简单化

2024-10-20

设计课简单化(精选9篇)

设计课简单化 篇1

章起始课通常介绍本章的一些基本概念, 从内容上讲较简单, 因而它的教学常常被大多数老师忽视, 实际上它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一方面, 让学生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 对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和全局的把握, 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另一方面, 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积极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章起始课, 因此本文将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教学设计为例, 浅谈如何上好章起始课.

一、与时俱进, 引章起始

教师: 《我是歌手3》刚落下帷幕, 戏剧性的结果不禁让人想起了上季赛果, 早在第二季决赛之前, 百度就借助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对最终结果进行了预言, 利用百度搜索指数数据, “我是歌手人气排行榜”及乐视网《我是歌手2》十大金曲评选等数据, 百度预测邓紫棋将是最大赢家, 但是最终结果是什么?

学生: 韩磊是冠军.

教师: 正如桑普拉斯说, 统计分析让一切假象原形毕露, 但遗憾的是统计未必能够揭示真实, 有时候还可能制造假象.

教师: 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 时刻都与数据打交道, 为了不被这些数据蒙蔽双眼, 学习统计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本章我们就将初步学习数理统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 我们将学会如何合理的收集数据, 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数据, 包括整理, 计算, 分析等, 进而做出合理的估计推断.

设计意图: 这部分设计有三个亮点: 首先, 从时下热点话题引入, 激发学生兴趣, 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 其次, 巧妙借助数学名言说明学习统计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后, 由教师言简意赅的说明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思想方法.

二、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教师: 小明妈妈让小明去买一斤橘子, 小明回来后妈妈问: “橘子怎么样?”小明说: “都很甜.”“你怎么知道?”“我都尝过了. ”

教师:从统计学角度看小明用了什么方法获取数据?

学生:普查.

教师: 如果你是水果批发商要买100 斤橘子, 还能用上述方法判断橘子的质量么?

学生: 不能, 抽查.

问题1: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利弊, 并试着举出用普查和抽查的实例.

设计意图: 通过小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 回忆初中统计中普查和抽查的概念, 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 进行对比, 说明抽查存在的必要性.

三、合作探究, 形成概念

问题2: 某协会为了解兰炼一中全校学生视力情况, 利用大课间对本校进行视力调查, 请小组讨论设计出一种合理的调查方法, 并说明理由.

师生活动: 四人一组讨论,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该问题中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抽样, 使样本能反映总体特点, 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公平性, 从而顺其自然地过渡得出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四、归纳应用, 深化理解

问题3: 从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中概括该抽样方法的特点?

例1下列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

(1) 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100个个体作样本;

( 2) 盒子中有80 个零件, 从中取5 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 在抽样操作时, 从中任意拿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 再把它放回盒子里;

( 3) 从20 件玩具中一次性抽出3 件进行质量检查.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 ( 1) 有限性 ( 2) 不回性 ( 3) 逐个性 ( 4) 等率性的特点, 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例1通过反例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理论迁移, 探究方法

理论迁移1: 某协会调查本班51 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它打算抽样调查其中8 名同学.

问题4: 此例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 并请阐述完成这项调查的具体做法.

设计意图: 首先回忆初中统计中关于随机抽样的几个概念, 通过问题情景, 让学生说出抽签法雏形, 教师启发从而归纳出抽签法一般步骤: 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取样, 并结合上一章的算法设计, 将其用流程图 ( 如图1) 加以表征,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理论迁移2: 某协会继续调查高一年级584 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他打算抽样调查其中60 名同学.

问题5: 可否用抽签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当总体容量比较大时, 编号、制签都比较麻烦, 进而找简化制签的方法———随机数表法.

问题6: 如何利用随机数表法抽样?

设计意图: 由老师讲授, 学生和老师一起实践, 由老师启发学生如何正确编号、如何用随机数表取数, 并由学生归纳一般步骤: 编号、定位、取数、取样, 将其用流程图 ( 如图2) 加以表征.

六、总结扩展, 提升思想

教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师:学习统计学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 我们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使用渐进式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 即学了什么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 为什么学 (解决学习的目的) , 怎么学 (掌握学习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 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课简单化 篇2

——《太阳》一课为例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五堡寄宿制学校 付全峰

教学目标: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太阳》一课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二 学习说明方法

1、回顾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2、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合作交流,汇报探究结果。

⑴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列数字和举例子方法来进行说明,更准确,更容易理解。

⑵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⑶ 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的说明的方法。

⑷ 指导朗读,深入体会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四、作业超市

设计课简单化 篇3

一、切合实际、帷幄全局的复习预案

不论是单元复习还是学期复习,都有共同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有效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预案。从整个单元或学期的整体知识出发,根据每一课或单元在整个复习内容中所处的地位,列出复习的内容、时间分配、重难点及相应的措施。对分散的知识加以整合使之系统化,对系统的知识加以分解使之网络化。复习预案不仅是教师上复习课的教案,而且是学生复习的指南,以便让学生在复习时能根据教师的计划,走在教师的前面,这样复习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知识内容

要上好复习课,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及掌握的情况了如指掌,弄清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弱点以及易出错的地方,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此,教师要抓好课前诊断与形成性的反馈。所谓课前诊断,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对上一节课复习的要点进行简短的提问,一方面与本节复习形成知识链,提供背景材料,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学生遗忘的有效措施。课前诊断能保证学生在本节课前几分钟能够迅速地回顾相关的知识。形成性的评价反馈最好是针对该堂复习课的内容的练习或提问。教师应该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和提问等途径来把握学生的自主复习情况,把握学生已经掌握和巩固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比较模糊,即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中有哪些难点、疑点和薄弱点等,据此,确定复习课复习什么,不复习什么,练什么和怎么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学生之所需、练学生之所要”,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堂堂清”,让学生及时弥补知识缺漏。

三、精心设计、科学实用的课堂个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尤其是复习课。这里的备课不是指狭义的写教案,而是指教师要建立“板块”意识,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讲,让课堂“物超所值”。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及对该知识进行拓展,这是不容置疑的。忽略了这个目的,复习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针对性而导致效率低。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把握好教学重点,必要时直奔主题,在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上下工夫。复习时既要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建立纵向沟通。上复习课的难点是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疏漏之处,并及时练习矫正。要求教师要精通业务,精通教材。教材中哪些是难点、重点,哪些概念易混淆,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自如。此外,按章节内容顺序搜集积累材料,精编练习题。这样备课时材料丰富、习题齐全,选题时不必花太多时间,为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双基”忌“题海战术”,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知识的复习和重点复习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以利于巩固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并精选测试习题。若发现知识的疏漏要及时矫正。例如循环系统的知识既是学生学习的主干知识也是学习的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教学的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的成分变化是难点。并且循环系统将人体的其他系统联系在一起,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整体联系,灵活运用。除重点讲解外,习题的选择也很重要。有关循环系统知识的习题很多,如果没有取舍就会陷入题海,教师要有的放矢,精选习题。所以复习课的教案更能反映教师个人的素质。没有精心的准备,做不到高效复习。

四、机动灵活、和谐风趣的引导方式

复习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已经失去新鲜感,甚至自认为已全部掌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好复习课,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要认为复习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做练习。复习课不是重复课,不应将单元教学内容机械地快速重复。这样不可能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复习课也不同于习题课和答疑课,不应当是对几个孤立性的问题的解答,而是针对重点,系统地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要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把知识串一串,构建起个性化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完成知识的重组建构和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复习课上要坚持精讲多练,及时反馈矫正,才能提高复习效率。注意加强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多动脑思考,注重自己总结,找出规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善课堂的自主学习环境。针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高考研究性试题的开放性特点,我认为,复习应该创设适度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复习,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复习课堂、讲评课堂上“活”起来,从传统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质疑探究中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使复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开放的课堂上获得收获、得到提高。

五、富有成效、符合学情的方法指导

卢梭曾把知识比喻为宝库,教师手中掌握着打开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其实就是指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把钥匙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指导记忆方法。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其次,指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设立记错簿。每做一道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本题的知识落点,失误的原因,并做好记录。这样可达到弥补知识、夯实基础、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便于知识的消化和应用,以此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教师在复习课上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考试,除了需要一个好的复习过程外,应试技巧也不容忽视。需要教师结合复习内容,在适当的“情境”中,经常性地向学生传授应试技巧。只有细水长流,方能让学生内化于心,诉诸行动。

设计课简单化 篇4

一年数学组 李鸣琦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二、学情分析: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掌握计算的方法。2.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购买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和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运用大屏幕展示一组山区孩子图片,仔细观察,请学生说一说感受,引起学生思考,要珍惜生活,珍惜人民币。

这节课有两个新朋友和我们共同学习,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原来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但在学习之前他们想考考大家,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那几个?

2.2元=()角 5角=()分 80角=()元 20分=()角 1元=()角=()分

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课堂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派大星想为孩子们买糖果,却遇到了问题,他带了一元两角,糖果每颗1角,派大星可以买几颗糖果?理解1元2角=12角。珊迪要为孩子买松果,带了18个1角的硬币。可是硬币丢掉一个就买不了松果了,她该怎么办呢?理解18角=1元8角。根据学生计算过程进行小结,几元几角就是几十几角,几十几角就是几元几角。之后进行整换零的换钱活动,加深印象同时调动课堂气氛。

接着请同学观察海绵宝宝的新发现,你知道这些物品的价格吗?气球0.50元,牙刷2.00元,矿泉水1.20元,书包35.00元。指出小圆点前面的数是几元,小圆点后第一个数是几角,小圆点后第二个数是几分。

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气球,请同学介绍一下这些气球的价格。并解决问题。

1.买一个心形气球和一个花朵气球要花多少钱?

2.海绵宝宝最喜欢笑脸气球,这个气球比心形气球贵多少? 3.派大星最喜欢天鹅形状的气球,他们买下最喜欢的两个气球要花多少钱? 总结规律:单位相同时,元与元相加减,角与角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在计算。

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巩固应用

首先,通过几道简单的计算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7角+5角=()元()角 1元1角+8角=()元()角 17元-5元=()元 1元-3角=()角

接着,全班同学模拟购物。请一名同学当收银员,其他同学是顾客但要注意顾客要自己算一算一共花多少钱,请收银员算一算要找回多少钱。

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带动。

(四)全课总结

设计课简单化 篇5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简单机械之后, 对另一种简单机械的初步认识和探究。由于齿轮这种简单机械, 在学生的生活中接触不多, 所以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感性认识齿轮

在课前, 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自行车的齿轮部分和传动部分。并让学生收集旧玩具、旧机器零件中去搜集齿轮。上课开始, 首先由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齿轮, 再说说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齿轮, 然后出示老师搜集的各种齿轮, 接下来是学生的观察活动, 把学生自己找到的齿轮和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的齿轮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齿轮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 在认识的基础上, 学生对齿轮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齿轮的探究欲望, 产生了探究问题:“齿轮有什么作用?”

二、理性探究齿轮

以学生对齿轮产生的问题为导向, 展开小组同学的自主探究活动。至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探究, 探究的形式和方法, 探究到什么, 这里采用开放式的探究方法, 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点和拨的作用。通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 用多种实验方法得到了多种实验发现:有的让一个运动的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运动, 也有的带动两个、三个, 甚至更多, 还有的把大小不同的齿轮组装到一起转动……实验说明:齿轮能传递运动 (动力) ;齿轮能改变运动的方向;齿轮能改变运动的快慢……

三、制作活动

在学生充分探究齿轮的基础上, 由对齿轮的理性探究进一步深入, 尝试制作齿轮。学生利用萝卜、土豆、白薯等材料制作齿轮, 通过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成功制作两个齿轮:并做到一个齿轮转动一周, 同时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两周。同时也是对齿轮转动速度的进一步探究。

教学片段:

教学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齿轮)

师:许多同学课前都搜集到了齿轮, 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吧!

生1:这是我在四驱车上找到的齿轮。

生2:我的齿轮是在旧钟表上找到的。

……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 或者你还知道哪有齿轮?

生1:三轮车、自行车的车链就挂在齿轮上。

生2:我想汽车上也应该有齿轮。

……

新课教学:

师:现在把你们搜集到的齿轮, 和我带来的齿轮放在一起, 我们一起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观察活动。

师:谁想告诉大家, 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生1:所有的齿轮都有整齐的齿边, 中间都有轴。

生2:不同的齿轮, 大小不同, 齿边的形状大小不同, 不同的齿轮齿边的数量也不同。

师:关于齿轮,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齿轮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齿轮的一些问题。以组为单位, 利用现有材料玩齿轮, 一边玩, 一边思考:‘你们有什么发现, 解决了什么问题?’比一比谁的玩法多, 谁的发现多。

……

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空间和时间: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多元化、多层次;开放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开放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为评价标准。整个教学过程都立足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二、立体的科学体验过程

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 通过感知, 直接体验来主动的探究, 主动的学习。这节课设计了搜集齿轮、展示齿轮、观察齿轮、制作齿轮等多种活动, 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接触齿轮,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齿轮, 寻找科学, 恰恰实现了科学《课标》中倡导的“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让科学指导生活

让人类科学地生活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也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我们学习科学也是为了传播科学文化指导人们的生活。那么如何利用这一节课的科学发现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关于齿轮的科学, 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课设计思路与原则: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

《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之前, 为了让学生对陌生的齿轮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安排的是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学生课前搜集齿轮, 课上展示齿轮, 说说见过的、知道的齿轮, 看看老师搜集的齿轮, 再比较各种齿轮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对齿轮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为开展探究‘齿轮作用’的活动奠定基础。

二、开展探究与学生能力发展原则

教学中充分体现《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开放式的理性探究活动中, 自主设计、操作实验, 搜集整理处理信息,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制作活动也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 这一生活现实, 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认真细致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三、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原则

设计课简单化 篇6

师:相信你的内心风起云涌,涌动的是你的神思,也许片刻间道不明,说不清。静静地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圆在寻找它失落的一角的路上,能够坚持不懈,面对困难和一次次的失败,总能顽强地走下去,不气馁,不放弃。

师:你不光在读,也在思考,在感同身受。

生:我觉得圆在寻找一角的路上,尽管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它很乐观,也很坚强。

师:同学们,缺失了一角的圆,寻找着属于它的完美,可你是否从它的身上,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影子呢?(板书:人)所以,你的内心里就会得到一点感受。请拿起笔,用这句话开头,写下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出示:每个人都如同缺失了一角的圆……

师:谁来读读你写的话?

二、第二次写话一在路上

师:书中有这样一条线,(师板画一条线)从第一页开始延伸,延伸在圆的脚下,延伸在圆未知的前方,这条线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条线是我想到了一条路,一条追寻之路。

师:(补充板书:人生之路)就在这路上,这追寻完美的路上,这个缺失了一角的圆,饱尝了——

出示:艰辛与痛苦

失望与沮丧

快乐与从容

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条路,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它的艰辛与痛苦,失望与沮丧,快乐与从容?

(配乐播放1~36页,生静读默思)

师:让我们先来说说它的艰辛与痛苦。

生:它在找那一角的路上,常常被风吹雨淋,被冰雪冻僵,还要穿过荆棘和沼泽,上山下山。这让我感受到了它的艰辛与痛苦。

师:失望与沮丧呢?

(生说)

师:这路上不光有风雨,也有快乐与从容。谁来讲?

(生说)

师:缺失了一角的圆,在追寻完美的路上,经受着艰辛与痛苦,品尝着失望与沮丧,享受着快乐与从容,原来,这是生活赐予它的酸甜苦辣。仔细想想,难道这不是我们每个人所走的生活之路、人生之路吗?

请你展开联想,试着用上方框中的词语,或者是自己想到的词语,用这句话开头,从这两方面,写下将要走过的人生之路。

出示:

师:谁来读读你写下的语言?

三、第三次写话一原来是这样

师:这本书还有这样一个结尾。(投影依次出示第37~42页,师朗读)

师:“原来是这样!”它似乎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吗?

生:“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正因为缺失了一角,它的人生之路才有许多快乐。

师:同学们,请从以上同学的发言中,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或者是你自己内心的一句话,写在这两个字的后面。

出示:其实……

(生说)

师:是啊,每个人都在追寻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它似乎更像一个梦,存于你我的心际。请你任选一句写下去。

出示:●假如我们的生命中没有缺憾……

●正因为我们的生命中存有缺憾……

师:谁来读?

四、第四次写话一—找什么

师:让我们接着来看故事,请你们先来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生说)

师:让我们接着读。(投影依次出示结尾部分,师朗读。)

师:在经历了旅途中的千辛万苦、快乐从容后,它轻轻地果断地放下了那失落的一角。可它为什么还要去寻找,它到底要找什么?

生:它在寻找人生的意义。

师:那请你拿起笔,接着这个句子写下去。

出示:其实,在人生追寻的路上,我们更惬意于追寻……

(生说)

师:同学们,记得有位名人看过这本书后这样评价:(出示)一个人的心路,在经历了那么多难以言状的崎岖不平以后,还能在生命的悬崖断壁、漠漠黄沙中,开出明智和感恩的幽兰和仙人掌花,把忧伤和苦厄移植成完美和欢喜,曾经的缺憾也就变成了一种美。

教学解读:

图画书《失落的一角》,一线、一角、一圆、一色,运用了最少的绘画语言,表达了最深的思想内涵,可谓简约。文本简约,但,言约意丰。因为它在有限的画面与文字空间里容纳了多种意义。这种多义性表现为意义的多向度性,使整个文本空间内的冲突多样化、丰富化,从而积聚了大量的张力。将这本书一页页地读给孩子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在我看来,这种无压力,轻松愉快、渐行渐远、渐行渐深的图画书阅读,却带给学生非同一般的阅读体验——原来书要这样读,原来读书可以这样令人沉醉。

为什么要读写结合?起初,我也担心这样的深度阅读,孩子们会读得进去,写不出来,可实践中我们彼此却拥有了太多同行探幽的意外与惊喜。现在看来,构建绘本“读写互动”的阅读形态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首先,读书是需要品味的,是需要内心沉淀思索的,犹如品茗一般,只有心静如水般的淡定,唇齿之间的回味,才能感受韵味悠长的个中滋味。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次一等的读者,能够体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高一等的读者,则因文本兴发感动,体味出作者梦也梦不到的意蕴。”而我们现实的阅读却多了些浮躁与功利,读书成了“过眼云烟”,成了简单的娱乐和消遣。面对文字,我们的孩子已然失却了足够的耐心与诚意,所谓的阅读只不过是一场没有指涉、反思、深度和意义的“观看”。缺乏踏实思索的阅读只有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快意,它可能是兴味盎然的,但结果却毫无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所以,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学生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学生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再次,作文与阅读同样需要真性情,需要表达思想。让孩子学会真诚阅读,用真实的、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熟悉的思想,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也应该有思想,当面对触动于心的故事与文字,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了然于胸的感悟。这种内心的感悟一瞬间或许只能在心头萦绕,说不清道不明,当他们动起了笔墨,那些许的感悟就会化作蕴含思想的语言在笔尖流淌,这正应了那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至理名言。我们不强调思想的高深,也不刻意追求思想的新异,我们只看重思想的自由飞翔,有多少思想就写多少思想,能写多远就写多远。《失落的一角》用一种最简单、最真实、最温暖的方式表达着一个缺失了一角的圆一路的追寻,以其绘本的独特魅力带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思考力量。借这样的经典图书,给孩子一个支点,让他们在读中思、思中写。阅读与思想共振,读书与写作相融,思想就从这个支点起飞,自由地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写作就会到达一个无限迷人的境界。走进儿童的思想世界,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这样的思索也许深刻了些,但要相信儿童生命的主动性。只要游弋于经典的图书中,沉潜于思想的湖泊中,儿童定会释放无穷的潜力,并为自己打下美妙的精神底色。

设计“主问题”,简单教语文 篇7

一、问在探究时,波澜起伏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文本的内容之后,就会对文本失去探究的兴趣,这和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没有实现阅读教学深入解读的目标,这时就需要教师设计主问题,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得对整篇文本的深刻解读。

例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首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了文本的内容,学生对文本之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很多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及时抛出主问题:“通过整体感知文本,大家感受到这篇文章写得真的很美,那么,谁能具体说一说文本的美体现在哪?”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一下子被重新点燃,大家又重新进入文本深入探究。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深刻解读,于是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文本“景美”,还有的说文本的语言表达美,还有的学生从文本反映的主题出发提到了文本中蕴含的“人性美和亲情美”,这样使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能保持一如始终的激情,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而这时教师利用“主问题”引导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而然进入深化阶段,课堂的波澜起伏带来了教学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二、问在重难点,突破瓶颈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要重点引导,那么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主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方向更加集中和明确,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文本的深层解读,突破阅读教学的瓶颈,收获知识。

小说《孔乙己》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很重要的一篇文章,对文本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大家兴趣浓厚,这个人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可悲又可怜,而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引导学生评价孔乙己。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本节课的主问题“在你眼中,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总结概括。”问题提出后,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寻找答案,组织语言,因为“一句话概括”的要求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热情高涨。有的学生从外貌上进行概括,说“孔乙己是一个身材高大但是脸色青白,唯一一个穿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有的学生从性格方面入手,说“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又善良、精神和肉体上都经受着巨大折磨的人”;还有的学生抓住了文本的主题,说“孔乙己是一个在笑声中出场、退场的可怜又可悲的人”,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这篇文本有了整体性的把握,让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小说的主题。

“主问题”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的智慧碰撞出激情的火花,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串讲比不了的,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给予重视,让自己的课堂精彩无限。

三、问在关键处,画龙点睛

一篇文章中渗透的知识点很多,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我们能将文本的重点内容落到实处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要抓住文本教学的关键之处,让学生在自己感触深刻指出谈一谈,这样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视点足够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也是初中教材中的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通过初步感知文本,对于文本中的情节以及蕴含的情感学生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本文的题目有自己的看法:“表现父爱的角度那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选择父亲的背影来写,并且还以‘背影’作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我的话,也许我就会以‘父爱如山’一类的为题,这样让读者对文本的主旨也有直接的把握。”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教师意识到这是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深意的好机会,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你还能为这篇文章拟出怎样的题目?将你的题目和文本题目进行对比,看一看谁的好。”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背影”这个题目的含义和所起到的线索作用,深深体会到题目设置的巧妙之处。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改变了以前逐段逐句、多讲多问的传统做法,而是抓住文本中学生心得体会最深的地方来探究,这样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持久,在教师的点拨下解开文本的关键点,也更容易获得深刻的感悟。

浅析钢结构设计的简单步骤 篇8

关键词:钢结构,构件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很快。传统的以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结构体系, 结构自重大, 进深和开间相对较小, 梁、柱粗大, 空间利用率较低。而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材料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等综合优势。

1 钢结构的优点及适应范围

钢结构建筑在使用功能、设计、施工和综合经济方面, 建筑工程中应用的钢结构与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⑴自重轻、抗震性能好。钢材塑性、韧性好, 能有效地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 抗震性能好。

⑵施工方便、工期短。钢结构构件可以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⑶可设计成各种造型、尺度、空间的新型结构。钢结构是适合创新的结构体系。

⑷方便合理布置功能区间。住宅设计可采用开放式大开间布置, 使建筑平面能够合理分隔。

⑸综合造价低、自重轻。运输和吊装费快捷方便, 基础的负载低, 可以降低基础工程造价。

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直观的说: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仓棚、工厂、住宅和临时建筑等。

2 结构选型与布置

在建筑设计中, 采用先进的结构理论与精确的计算方法固然十分重要, 但在方案阶段正确进行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工程实践经验, 如果建筑结构体系选型不当, 那么任凭再用先进的结构理论和精确的计算方法, 也较难做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

钢结构设计过程中通常强调的是概念设计。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 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 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运用概念设计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

结构选型时, 应考虑它们不同的特点。在轻钢工业厂房中, 当有较大悬挂荷载或移动荷载, 就可考虑网架。建筑允许时, 在框架中布置支撑会比简单的节点刚接的框架有更好的经济性。而屋面覆盖跨度较大的建筑中, 可选择构件受拉为主的悬索或索膜结构体系。高层钢结构设计中, 常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在地震烈度高或很不规则的高层中, 不应单纯为了经济去选择不利抗震的核心筒加外框的形式。

结构的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 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要刚度均匀, 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使荷载以最直接的线路传递到基础。柱间抗侧支撑的分布应均匀, 其形心要尽量靠近侧向力的作用线, 结构的抗侧应有多道防线。正确处理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问题,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 构件截面初步设计

结构布置结束后, 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定。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 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间选择。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的间距按l/b限值确定。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 其板件厚度可按规范中局部稳定的构造规定预估。计算梁的抗弯强度时, 要考虑截面部分发展塑性变形,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的取值应使截面的塑性发展深度不致过大;同时为了保证翼缘不丧失局部稳定, 还要控制受压翼缘板的宽厚比。

容许长细比主要是避免构件柔度太大, 在本身重力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挠度和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弯曲。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通常50<λ<150, 简单选择值在100附近。根据轴心受压、双向受弯或单向受弯的不同, 可选择钢管或H型钢截面等。调查证明, 主要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取值为150, 一般的支撑压杆取为200, 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桁架中内力不大于承载力50%的受压腹杆, 其长细比可放宽到200。

4 结构整体分析

设计原则:钢结构规范除疲劳计算外, 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承重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构件和连接的强度破坏、疲劳破坏和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结构和构件丧失稳定,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和结构倾覆。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包括混凝土裂缝) 。

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 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 条件允许时考虑P-Δ, p-δ。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 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计算疲劳时, 应采用荷载标准值。结构重要性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结构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应尽量与构件连接的实际性能相符合。结构内力一般按结构静力学方法进行弹性分析, 符合超静定结构, 可采用塑性分析。采用弹性分析的结构中, 构件截面允许有塑性变形发展。

5 计算结果判定

要正确使用结构软件, 还应对其输出结果的做工程判定。比如, 评估各向周期、总剪力、变形特征等。根据工程判定选择修改模型重新分析, 还是修正计算结果。不同的软件会有不同的适用条件。此外, 工程设计中的计算和精确的力学计算本身常有一定距离, 为了获得实用的设计方法, 有时会用误差较大的假定, 但对这种误差, 会通过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的方式来保证结构的安全。钢结构设计中, 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是比定量计算更重要的内容。

6 构件设计

构件的设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钢材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⑴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 抗拉强度是衡量结构承载能力指标, 屈服点是衡量钢材经过较大变形后的抗拉能力, 它直接反映钢材内部组织的优劣。

⑵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塑性和韧性好, 结构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可以减轻结构脆性破坏的倾向, 较好抵抗重复荷载作用。

⑶良好的工艺性能, 包括冷加工、热加工和可焊性能。

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和碳、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以及重要的受拉或受弯的焊接结构尚应具有常温或负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 可选择Q345;稳定控制时, 宜使用Q235。

当使用软件验算构件的截面时, 预估的截面不满足时, 加大截面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强度不满足, 通常加大截面的板件厚度, 抗弯不满足加大翼缘厚度, 抗剪不满足加大腹板厚度;变形超限, 考虑加大截面的高度。

7 连接节点设计

钢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 主要是梁与梁连接节点,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节点,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节点, 柱与柱的拼接连接节点, 梁与柱的连接节点, 支撑与梁柱的连接构造, 以及柱脚的连接节点设计。钢结构的节点连接, 可以分为铰接、刚接、半刚性连接。当构件的内力较大, 板件较厚, 应注意连接节点的合理构造, 避免采用易于产生过大约束应力和层状撕裂的连接形式和连接方法, 使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 而且便于加工制造和安装。

节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焊接连接:焊缝连接是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法。其优点是:构造简单, 不削弱截面, 制作加工方便, 可实现自动化操作, 结构刚度大。其缺点是:在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 钢材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导致局部材质变脆;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使受压构件承载力降低。

⑵铆钉连接:铆钉连接由于构造复杂, 费钢费工, 现已很少采用。但是铆钉连接的塑性和韧性较好, 传力可靠, 质量易于检查, 在一些重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 有时仍采用。

⑶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分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普通螺栓分为A、B、C三级。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两种类型:摩擦型连接只依靠摩擦阻力传力, 并以剪力不超过接触面摩擦力作为设计准则;承压型连接允许接触面滑移, 以连接达到破坏的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准则。

⑷设计连接节点时, 连接板应尽可能采用与母材强度等级相同的钢材。当采用焊接连接时, 应采用与母材强度相适应的焊条或焊丝和焊剂。此外, 节点设计还必须考虑制作和施工方便。

8 钢结构设计图纸与深化图纸的编制

钢结构设计出图分设计图和深化设计图两阶段, 设计图为设计单位提供, 深化设计图通常由钢结构制造公司根据设计图编制。

⑴设计图:对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技术数据、材料选用及材质要求、设计要求、结构布置、构件截面选用以及结构的主要节点构造等均应表示清楚, 以利于深化设计图的顺利编制, 并能正确体现设计的意图。

⑵深化设计图:钢结构深化设计也叫二次设计, 它以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施工图为依据, 向建筑施工或者制作加工单位, 提供用于加工和安装施工的图纸资料, 简单的说, 它是把工程中每一根构件的详细信息, 如构件形状、数量、重量等, 尽可能完全的表达出来, 将设计图纸进一步详化转化为工厂制作和工地安装用的图纸。

⑶设计施工图与深化设计图的区别, 设计施工图:根据工艺、建筑要求及初步设计等, 并经施工设计方案与计算等工作而编制的较高阶段施工设计图;目的、深度及内容均仅为编制详图提供依据;由设计单位编制;图纸表示较简明, 图纸量少。

深化设计图:直接根据设计施工图编制的工厂施工及安装图, 只对深化设计负责;目的为直接提供制造、加工及安装施工用图;一般应由制造厂或者施工单位编制;图纸表示详细、数量多。●

参考文献

[1]钢结构 (第二版) 魏明钟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钢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设计课简单化 篇9

authorware除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课件制作平台, 还具有丰富的函数和程序控制功能。基于以上两点, 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中, 往往可以用游戏开发代替普通PPT课件教学。在“交互图标”的“热区域”类型中, 可以开发“找茬游戏”对其进行讲解。

二、游戏开发

(一) 素材准备。

寻找4张jpg图片1-1, 2-1, 3-1, 4-1;打开photoshop软件分别对4张图进行处理, 保证每组图有4个不同之处, 并存储为1-2, 2-2, 3-2, 4-2。

(二) 游戏流程设想。

(三) 游戏开发过程。

1.欢迎界面。

(1) 用authorware“显示”图标, 命名“背景”并添加“图形****班大家来找茬”字样; (2) 添加“等待”图标, 属性设置“无事件, 时限5秒”; (3) 添加“擦除”图标, 被擦除图标设置为“背景”。

2.规则介绍。

(1) 建立“显示”图标命名“规则”, 如图2所示; (2) 添加“等待”图标, 属性设置“无事件, 时限30秒”

3.游戏开始。

(1) 建立“显示”图标, 用文字工具录入“原图”以及“错图”, 在属性栏中选择“更新显示变量”, 并添加函数“正确{x}, 错误{y}”, 以完成游戏中的对错统计。

(2) 建立“擦除”图标, 被擦除图标设置为“背景, 规则”。

(3) 建立“交互”图标, 为其添加素材1-1与1-2, 调整好位置后, 将属性设置“不擦除”。在交互作用下添加5个“热区域”群组, 每个热区域响应均如图3所示。在图中添加“按钮”, 命名下一幅, 并将指针指向2-1与2-2交互群。

第一组群组图标中添加①显示图标, 用来勾勒出两幅图的第一个不同之处;②计算图标, 添加函数x:=x+1;z:=x。

第二组至第四组图标中添加①显示图标, 用来勾勒出两幅图的第二个至第四个不同之处;②计算图标, 添加函数x:=x+1;z:=x。

第五组图标中添加“计算图标”, 录入函数y:=y+1。

(4) 建立等待图标, 属性添加“显示倒计时, 时限20秒”, 以完成游戏的计时。

(5) 擦除第一幅图的找茬游戏。 (1) 添加计算图标, 录入函数eraseall; (2) 添加显示图标, 输入一与背景色相同的纯色页面, 用于遮盖。

(6) 重复操作1-5步骤, 分别操作图组2-1与2-2;3-1与3-2, 4-1与4-2。在不同图组的显示图标中, 每个热区域对应的显示图标应不同。

4.总分统计。

(1) 擦除前图:添加计算图标, 录入函数eraseall并添加显示图标, 输入“您的总分为”; (2) 录入函数“正确{x}, 错误{y}, 总分{z}”, 完成整个游戏如图4所示。

三、结语

利用“开发游戏”为手段进行authorware的教学,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对全部已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与应用, 使得学生记忆深刻, 并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摘要:Authorware的函数与程序控制功能, 使其不但能够制作课件, 更加能够完成简单游戏的开发。利用“交互图标”的“热区域”类型, 能够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找茬游戏”, 这在教学中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交互图标,热区域,游戏开发

参考文献

[1].冯建平符策群等.中文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经典文学的现实意义下一篇:文明和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