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鼻腔吻合手术

2024-10-24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精选8篇)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 篇1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所致由于泪液不能导入鼻腔而积于泪囊内继发慢性阻塞性感染造成黏膜增厚, 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1], 长期泪溢和分泌物常影响患者工作学习生活使患者感到痛苦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是凿开鼻骨后置管或挂线, 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时间长, 术后面部皮肤遗留疤痕, 影响美观。我院自2006年以来, 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克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 无须置管,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 而且术后不留疤痕[2], 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例, 其中双侧3例, 单侧13例 (左侧8例, 右侧5例) ;男2例, 女14例;年龄22~66岁, 其中20~35岁7例, 36~45岁3例, 46~59岁3例, >60岁3例;平均术后住院5.5d, 平均手术时间1.5h。16例患者全部治愈, 其中1例术后轻微泪溢, 经鼻腔清理、冲洗后通畅, 无并发症发生。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脸面部皮肤, 铺巾。行鼻腔表面麻醉及局部麻醉, 通过0°、30°硬性鼻内窥镜从鼻腔进路, 切除部分鼻黏膜后, 磨钻磨去部分鼻骨, 造成一较大骨窗, 将泪囊内侧壁切除, 建立新的泪液通道, 用庆大霉素液作泪道冲洗, 通畅后术腔用明胶海绵、凡士林纱条填塞。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1) 做好术前各项检查, 包括鼻腔检查。按常规行泪道冲洗, 1~2次/d, 动作要轻柔, 避免操作损伤泪道黏膜, 注意有无分泌物以及分泌物的性质如何, 并准确记录。同时按医嘱滴用抗炎眼液, 达到局部消炎目的。术前1d常规剪除鼻毛, 男性患者剃胡须。剪鼻毛时剪刀表面涂适量红霉素眼膏, 动作要轻, 勿损伤鼻前庭黏膜。 (2) 心理护理:术前要多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泪道疾病的知识、正常泪道解剖特点、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及成功病例、安全性和术后泪道冲洗的重要性等, 并将主管医生的技术水平介绍给患者, 使其树立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和顾虑, 减轻心理压力,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术后护理

1) 体位与休息:术后取半卧位休息, 便于局部引流, 同时避免过多活动, 以预防或减少术后出血。 (2) 术后给予半流质温暖食物, 避免过热、过硬食物, 禁饮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以减少局部充血及出血。 (3) 嘱患者勿自行抽取鼻腔纱条, 勿擤鼻打喷嚏。术后第2天将鼻腔纱条拔出后, 行泪道冲洗, 2次/d, 以防止泪道被凝血块阻塞;同时观察有无分泌物及其性质和数量, 并将冲洗结果及时记录并报告主管医生。在冲洗不畅时, 可借助内窥镜清理鼻腔结痂及凝血块或黏液后, 再次冲洗。 (4) 术后勿揉眼, 注意眼部卫生, 并按时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4~5次/d;另可用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 2~3次/d, 以收缩鼻腔黏膜并减轻肿胀, 使泪囊鼻腔吻合口通畅

2.3 出院指导

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1个月内, 每周复查1次、冲洗泪道1次, 并在内窥镜下清理鼻腔及观察鼻腔黏膜生长情况。随后半个月冲洗泪道1次, 连续2次;以后冲洗泪道1次/月, 随访3个月, 以后每月1次至痊愈。

3 体会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泪管阻塞的最新医疗手段, 较传统手术具有方法快捷、安全、创伤小、免除面部切口、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因为大部分患者对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缺乏认识而感到顾虑, 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以良好的服务态度, 做好耐心的疾病宣教, 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及周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才能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志辉, 主编.眼科护理学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2]李云川, 李玉春, 主编.鼻内窥镜外科临床与进展 (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 篇2

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88例慢性泪囊炎病例(88眼),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相关治疗及随访。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96.67%,对照组总痊愈率为98.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窦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改良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鼻腔泪囊吻合术鼻窦内窥下吻合口直接缝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2-01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改良术是在鼻窦内窥镜下将“工”字形鼻粘膜切口及相对应的的泪囊切口予小圆针直接缝合保持吻合口通畅。自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我科采用鼻窦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改良术治疗30例病人,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采用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58例病人,通过随访观察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2,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选取88例慢性泪囊炎病例(88眼),其中男14例(14眼),女74例(74眼);年龄25~76岁;病史0.5~10年以上;术前患眼冲洗泪道均不通畅,且有脓性分泌物反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58例(58眼)由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完成相关治疗及随访,行鼻窦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改良术(观察)组30例(30眼),由我院五官科完成相关治疗及随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手术方法。手术麻醉均可采用局麻或全麻。

观察组:在鼻窦内窥镜下以钩突为后界,以中鼻甲附着处前端以上0.8cm为上界,用镰状刀向前下做一“工”黏膜切口,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用电钻磨除局部骨质,使形成一直径约1.3cm的圆形骨窗,显露泪囊内壁,泪道探针探入泪囊,以镰状刀划开泪囊内壁,在将“工”字形鼻粘膜切口及相对应的的泪囊切口予小圆针直接缝合保持吻合口通畅,缝线可在术后2周予以拆除[1]。

对照组:①于内眦鼻侧3mm,内眦韧带上方3mm处开始作皮肤切口,稍向颞侧弯曲呈弧形。长约15mm,深达皮肤全层。②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泪前嵴和内眦韧带。③在泪前嵴前切开骨膜,不切断内眦韧带。④分离骨膜并推向两侧,先分鼻侧,再分离泪囊窝骨膜及泪囊壁。向后达泪后嵴,向上达泪囊顶部,向下达鼻泪管上口。⑤造骨窗,位置在泪囊窝的前下部,尽量低,前方超过泪前嵴约2mm。先用弯曲管钳在泪囊窝后下部顶破骨壁,形成一大小为10mm×15mm的骨孔,防止咬破鼻粘膜。⑥用泪道探针自泪小管插入,将泪囊鼻侧壁顶出。用刀片在泪囊鼻侧壁顶出部作一横切口,并在泪囊部尽可能低处作另一与之平行的切口。⑦在泪囊两横切口间,作一垂直切口,使切口成“工”形。并在鼻粘膜上作一相对应的“工”形切口。⑧缝合泪囊切口和鼻粘膜后瓣及缝合泪囊切口和鼻粘膜前瓣,每针都应带到骨孔前的骨膜。⑨分层缝合软组织及皮肤。⑩单眼包扎,包加轻压力绷带。[4]

术后第3d起两组均行泪道冲洗,术后1周,观察组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并行泪道冲洗,对照组拆除皮肤缝线并行泪道冲洗,术后2周觀察组鼻内镜下清理局部痂皮、行泪道冲洗,并拆除鼻内缝线;对照组行泪道冲洗,术后1月观察组鼻内镜下清理局部痂皮、行泪道冲洗,对照组行泪道冲洗。

1.3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溢泪、流脓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下检查见鼻内泪囊造孔直径≥3mm,荧光素点眼后3~5min流出造孔。好转:溢泪减轻,泪囊造孔≤3mm,荧光素点眼后>5min仍无液体流出,泪道冲洗欠通畅;无效;症状无缓解,泪囊造孔闭锁,泪道冲洗不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X2检验,以眼数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组随访观察88例患者(88眼)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为100%,痊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98.3%,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改良术需手术者必须熟悉泪囊与鼻腔的解剖关系,熟练掌握鼻内镜操作技术及割、钻、缝的使用技巧。通过本研究发现,鼻内镜技术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两种手术组患者均可随时在鼻内镜下进行鼻腔肉芽和瘢痕组织的清理,对于维持泪囊造口的通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两组结果看,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临床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窦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改良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要求、不同的鼻腔状况及医师的水平来选择手术方法,是取得良好疗效且让患者满意的关键。[1-3]

参考文献

[1]周明.沈志豪.潘业跃.陆允伟.金晓杰.鼻内窥镜下逆向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外手术的比较[J].中华医学会,2007,6(3):52

[2]陈朝阳.蒋玲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5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8,5(2):12—15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泪囊炎病人45例, 其中男7例7眼, 女38例39眼;年龄26岁~76岁, 平均48.6岁;病人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住院8d~10d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1) 做好卫生宣教, 保持眼部卫生。嘱病人勿用脏手或不洁之物擦拭眼部分泌物, 有眼部瘙痒等不适时, 勿用力揉擦眼球, 以免擦伤角膜、结膜造成眼部感染。 (2) 教会病人正确点滴眼药水。指导病人用手指轻压泪囊区, 使泪囊里黏液或泪液排尽后, 再滴抗生素眼药水, 每天3次~5次, 以减轻或消除炎症。 (3) 有效点滴眼药水的基础上, 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进行泪道冲洗, 促使炎症消散, 控制感染。 (4) 向病人讲解治疗方案, 告知慢性泪囊炎对眼球危害的严重性及手术治疗是消除病灶的根本方法, 使其理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前准备

(1) 手术前应做好各项辅助检查以掌握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 尤其要注意血常规、凝血机制的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 严防术中出血。 (2) 做好术前访视, 介绍手术方式, 用最近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病人, 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 主动配合手术。 (3) 手术前常规点滴抗生素眼药水2d~3d, 每日3次~5次;每天以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后注入适量抗生素溶液;手术当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4) 嘱病人手术当日勿进热饮热食, 以免手术局部充血导致术中出血增加;女病人手术应避开月经期。2.3术后护理 (1) 术后病人取半坐卧位, 以减轻切口周围积血, 有利于伤口渗血的引流, 减少术后出血。 (2) 注意观察病人伤口渗血的情况, 告知病人手术后鼻腔有少许渗血是正常现象, 不要紧张, 放松心情有助于恢复。 (3) 告知病人手术中鼻腔放置的填塞物是为了压迫止血, 请勿用手牵扯, 适当的时候由医生取出;不可用力擤鼻。 (4) 若病人渗血量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严密观察,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呋嘛滴鼻液点滴以收缩鼻黏膜血管或用止血药以减少出血[2]。

2.4 饮食护理

(1) 手术当日禁吃热饮热食, 以免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出血。 (2) 手术前餐应进食略温 (不感觉凉为宜) 的饮食;手术后可适当进食冰冷饮料以减少出血。 (3) 手术后2d~3d进半流质饮食, 以后逐步过渡到软食, 拆线后出院时再改为普食。 (4) 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 多食切碎的水果、蔬菜;术后数日避免吃大块难咀嚼食物。

2.5 出院指导

(1) 告知病人出院后按期返院复查, 遵医嘱点滴眼药水每天3次~5次, 再次指导其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指导保持眼部及切口处的卫生, 有瘙痒等不适时, 可剪指甲后洗净双手轻轻按摩局部, 忌用手抓挠或纸巾等用力揩擦揉搓。 (3) 平时多吃水果、蔬菜、蛋、奶、鱼肉等富营养、易消化食物, 忌烟、酒、咖啡, 不吃辛辣炙烤、生猛海鲜类刺激性食品。 (4) 眼部有泪溢症状或局部红肿等其他异常时, 应及时就诊。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 泪溢、积脓、充血、红肿、湿疹等局部炎性症状体征让病人痛苦异常;且长期慢性炎症对眼部造成威胁, 严重者可导致匍行性角膜溃疡、全眼球炎而致视力下降甚至视功能丧失[3]。因此, 慢性泪囊炎应及时治疗避免拖延。药物治疗配合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 是临床常用的根治慢性泪囊炎简单易行、方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要达到预期效果, 争取疾病痊愈, 围术期护理如一般护理、用药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必不可少。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通过我院慢性泪囊炎病例的成功治愈, 让我们深切体会到, 科学的治疗方法加上有效的护理配合, 是使病人康复的有力保证。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45例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病人经过周详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病人手术治疗效果佳, 感染症状和泪溢症状改善或消失。[结论]为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病人进行周到有效的围术期护理, 对提高手术效果、治愈慢性泪囊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85.

[2]李雪君.鼻内镜下经鼻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 :85.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 (45只眼) 慢性泪囊炎患者年龄最大63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 (42.17±10.23) 岁。其中双眼2例4只眼;单眼41例41只眼。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8年。

1.2 入选标准

有溢泪、溢脓等病史;压迫泪囊区有脓性或黏液分泌物溢出;冲洗泪道:分别自上、下泪点进针可至骨壁, 冲洗液上冲下返, 下冲上返, 无液体入咽;泪道CT造影+三维重建提示泪小管、泪囊形态正常, 鼻泪管阻塞。排除泪点闭锁和位置异常、泪小管阻塞;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鼻腔疾病等。

1.3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3d抗生素滴眼液滴患眼, 5次/d。呋麻滴鼻液滴患侧鼻腔, 5次/d。术前30min庆大霉素冲洗泪道, 泪囊注入少量美兰, 0.1%肾上腺素液和丁卡因液等量混合液蘸湿的纱条填塞患侧中鼻道。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做滑车下神经和筛前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泪囊区皮下浸润麻醉。

1.4 手术步骤

距离患眼内眦5mm处与泪前嵴平行的方向, 沿皮纹做弧形切口, 从内眦韧带上方约2mm处切开, 长约15m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暴露内眦韧带, 沿泪前嵴稍偏向鼻侧的骨面, 切开骨膜, 分离骨膜暴露泪囊窝内侧骨壁, 向后分离至后泪嵴, 向下至鼻泪管入口处的内下眶缘。在泪囊窝的前下侧壁做15mm×10mm椭圆形大小的骨窗, 做鼻黏膜“工”切口, 在相应的位置做泪囊黏膜“工”切口, 庆大霉素液冲洗泪囊后, 吻合道内置橡皮引流条至鼻腔, 引流条顶端用褥式缝线经泪囊顶部、皮下至眉弓内侧皮肤穿出, 结扎于小棉垫上。泪囊后瓣和鼻黏膜后瓣对合、压平于橡皮引流条下。经皮肤进针, 泪囊和鼻黏膜前瓣用5/0丝线水平褥式缝合3针, 皮肤切口上、下各间断缝合1针。术眼加压包扎。

1.5术后处理

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3d, 口服云南白药胶囊等。鼻腔滴呋麻滴鼻液5次/d。3d后打开包扎。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与少量呋麻滴鼻液冲洗泪道, 隔日1次。7d拔除橡皮引流条, 拆除皮肤缝线。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溢泪、溢脓症状消失, 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稍有溢泪, 无脓性分泌物, 冲洗泪道通畅。无效:溢泪程度无减轻, 伴有脓性分泌物, 冲洗泪道不通畅。

2 结果

术后随访3~16个月, 平均随访7.5个月。治愈41只眼, 占91.1%, 有效3只眼, 占6.7%, 复发1只眼, 占2.2%。总有效率为97.8%。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 是眼部感染灶, 不仅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更可能因结膜囊长期处于带菌状态, 极易引起化脓性感染, 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所以应高度重视慢性泪囊炎对眼球造成的潜在威胁[2]。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1904年Toti第一次报告[3], 手术目的是在泪囊内侧与鼻腔间建立新通道, 代替闭塞的鼻泪管, 解除泪囊长期积脓的隐患, 恢复排泪功能[4]。泪囊鼻腔吻合术很好地利用了重力作用及呼吸时鼻腔的正负压变化完成引流[5]。但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存在操作复杂、出血多、时间长、吻合困难等问题, 因此笔者对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了简化, 主要体现如下。

手术的成功首先由术前对泪道局部解剖的了解, 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决定。本组43例45只眼适应证掌握准确, 均有明确的泪道冲洗结果, 可靠的影像学检查等, 特别是泪道CT造影及三维重建。泪道CT造影及三维重建实现了对泪道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连续性观察[6], 较之前的泪道CT、泪道X线照影, 其优点不仅是高分辨率, 无组织重影, 图像清晰, 更可以立体地显示泪道及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 (诸如:是否阻塞、阻塞的位置及性质、泪囊的大小、泪道膜性结构的变化、鼻腔结构的变化等) , 提高诊断准确率, 有利于治疗方案设计[7], 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中仅做泪囊、鼻黏膜前瓣吻合, 而后瓣对合、压平于橡皮引流条下。靠引流条的固定, 能保证后瓣的愈合。与传统术式相比, 简化了手术程序, 操作简单,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线头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发生。

经皮肤将泪囊、鼻黏膜前瓣吻合, 与眼轮匝肌、皮肤一起褥式缝合, 不进行逐层缝合, 使前瓣悬吊于眼轮匝肌和皮肤上;因缝合时是将前瓣与肌层、皮肤一起缝合, 线结在皮肤外, 拆线后不留任何线头。与传统术式相比不但在吻合阶段节省了手术时间, 更好的防止前瓣下陷与后瓣粘连, 吻合腔闭塞, 同时避免线头残留引起肉芽组织增生[8]。

术中吻合道内置橡皮引流条, 引流条用褥式缝线穿过泪囊顶部, 固定在眉弓内侧皮肤。用橡皮引流条做吻合道填塞物, 首先取材方便、经济, 取一次性橡胶手套, 剪取合适宽度, 制成橡皮引流条。其次, 抽出橡皮引流条简单、安全, 剪断眉弓处固定线结, 既可从鼻前庭很顺利的抽出橡皮引流条, 避免传统术式抽纱条时, 创口痂皮撕脱, 引起出血、疼痛, 破坏吻合道愈合。更重要的是术中放置橡胶引流条, 起到支撑、引流积血和渗出物, 保持吻合道通畅, 防止吻合口粘连闭塞的作用。

术中不剪内眦韧带较传统术式剪断内眦韧带, 避免了剪断内眦韧带使泪囊吸引泪液流入鼻腔的唧筒作用减弱[9],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术后用抗生素和呋麻滴鼻液冲洗泪道, 能够减轻、消除泪囊黏膜、鼻黏膜水肿, 促使上皮加速生长, 有助于泪囊腔内残留积血和渗出物的排出, 减少吻合腔粘连, 防止骨孔闭塞。

另外, 手术中骨孔的大小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10]。骨孔较大, 则术后阻塞的机会少[4]。骨孔大, 鼻黏膜面积也大, 做成的黏膜瓣也大, 吻合就容易, 也不易发生吻合口堵塞。本组43例45只眼中1只眼术后2个月复发, 考虑术中骨孔制作困难, 孔径小, 吻合瓣小, 吻合口逐渐闭塞。骨孔的大小达到15mm×10mm最为适宜[4]。骨孔的位置过高、过低、过前、过后均不利于术中吻合, 术后可能出现引流不完全。骨孔上界要达内眦韧带下缘, 下达鼻泪管上口, 后达泪后嵴, 前界达泪前嵴前2~3mm[4,9]。

简化泪囊鼻腔吻合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弥补了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不足, 有传统术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更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陈炜, 王智.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方法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5 (8) :1015-1016.

[2]惠延年.眼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5.

[3]王国华, 王磊, 王佩衡.实用泪器手术学[M].北京:中医古籍卫生出版社, 1996:184.

[4]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03-204.

[5]范先群, 肖彩雯.鼻泪管阻塞的治疗[J].眼科, 2009, 6 (18) :374-375.

[6]胥利平, 陶海.泪道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 2008, 10 (28) :790.

[7]Rached PA, Canola JC, Schluter C, et al.Computed tomograhicdacryocystography (CT-DCG) of the normal canine nasolacrimal drainage system with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J].Vet ophthalmol, 2011, 14 (3) :174-179.

[8]陶海, 罗启相.经皮肤悬吊前瓣式泪囊鼻腔吻合术75例报告[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1998, 6 (20) :629.

[9]王成业.眼手术并发症原因与处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43-145.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慢性泪囊炎41例 (45眼) , 右23眼, 左22眼;男13例 (14眼) , 女28例 (31眼) ;年龄21岁~70岁, 平均45岁;发病时间6个月至8年;泪囊指压阳性23例 (27眼) , 分泌物为脓性者11例 (13眼) , 黏液者5例 (5眼) , 所有患眼泪道冲洗不通畅。

1.2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治愈:无溢泪, 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溢泪减少, 自觉症状好转, 泪道冲洗有少量液体流到鼻腔。无效:术后溢泪流脓症状无改善, 冲洗泪道不通[2]。

1.3手术方式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 即在造骨孔时直接顶穿泪囊凹中最薄的骨壁加咬骨钳法, 术中咬除前后泪嵴勾状突及集合部, 使骨窗较大且低位, 泪囊壁切开到底部, 吻合口大且低;不切断内眦韧带、吻合腔放置引流管注入迪可罗眼膏、只吻合前叶并悬吊于肌层和骨膜[3], 我院2006年开始对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综合改良, 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手术操作, 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出血的机会,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1.4 效果观察

病人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复诊1次, 并常规进行泪道冲洗至拔管。经2年的随访, 41例 (45眼) , 痊愈43眼, 好转1眼, 无效1眼, 成功率98%。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指导并协助病人做好心电图、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血压等检查, 术前常规进行泪道冲洗, 以了解其是否通畅, 并根据液体流向判断泪道阻塞部位:冲洗液完全从原路返回, 提示泪小管阻塞;冲洗液自下泪点注入, 液体由上、下泪小点反流, 泪囊部没有隆起, 提示泪总管阻塞;冲洗有阻力, 部分自泪小点返回, 泪囊部隆起, 提示鼻泪管狭窄;如果同时有脓性分泌物, 提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术前还应做鼻内镜检查排除鼻腔疾患。

2.1.2 心理护理

慢性泪囊炎病人常因泪溢带来不适感, 并且影响容貌, 加之缺乏有关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和护理知识, 病人难免产生急躁、悲观思想。因此, 要向病人耐心解释手术过程、手术效果等, 使病人理解, 减少紧张情绪。

2.1.3 眼部、鼻部用药

术前3d开始点抗生素眼药水, 以清洁结膜囊。指导病人将眼药滴入患眼下穹隆的结膜囊内, 嘱病人闭眼1min~2min。另外, 术前1d用1%麻黄碱液滴鼻, 以收缩鼻黏膜, 利于引流及预防感染。滴鼻前嘱病人轻轻擤出鼻涕, 病人取仰卧位, 头尽量后仰, 使头部与身体成直角, 每侧鼻腔滴入3滴~4滴药水, 用棉球轻轻按压鼻翼, 使药液均匀分布在鼻黏膜上, 保持原位2min~3min后坐起。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予半坐卧位, 利于伤口积血的引流, 同时减轻头部充血, 手术当天不要进过热饮食, 减少出血;如出血量多者, 可行面颊部冷敷;切口加压包扎2d, 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在位有效、切口渗血情况,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避免伤口污染。按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尽量不要擤鼻涕, 以免发生逆行感染[4]。

2.2.2鼻部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鼻腔填塞物和引流管的正确位置及鼻腔渗血情况, 嘱病人勿牵拉填塞物, 每天用1%麻黄碱液滴鼻, 每天3次, 以收敛鼻腔黏膜, 利于引流, 叮嘱病人勿用力咳嗽或打喷嚏, 以免鼻腔填塞物松动或脱出而引起出血。根据病情, 在鼻内镜下清除鼻腔内分泌物。

2.2.3 眼部护理

按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注意用眼卫生, 勿用手揉眼。术后第2天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进行泪道冲洗, 每天1次。泪道冲洗进针时动作要轻巧, 遇有阻力时不可用力进针, 避免损伤泪道黏膜或出现假道, 并观察分泌物性质、反流情况及引流管有无移位、脱离[5]。避免因错误的泪道冲洗, 如冲洗过频、冲洗液过少、冲洗方法不正确, 导致医源性逆行感染[6]。定期随访, 按时滴鼻药和滴眼药。

3 小结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 治疗原则是药物控制炎症后, 手术使堵塞的泪道重新通畅[7],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的方法之一, 但此种术式手术视野小, 部位深, 操作困难, 手术时间长, 且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见[8], 我院对41例 (45眼) 慢性泪囊炎病人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 经术前检查、泪道冲洗、心理护理、局部用药和术后的一系列精心护理, 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使病人泪溢症状消失或好转, 无并发症发生, 经随访观察, 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6.

[2]康玲艳.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0) :75.

[3]谭庆雄.改良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6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 (4) :579.

[4]吴雯, 付玉芳, 陈冬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2) :149.

[5]秦建丽.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逆行置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2) :97.

[6]颜波, 张敬先, 尹红, 等.类Y型硅胶管行泪道逆行置管术的围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 2006 (9) :49.

[7]葛坚.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47.

单眼双泪囊改良鼻腔吻合术1例 篇6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眼科常见多发病, 在鼻泪管阻塞, 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的基础上发生,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泪囊鼻腔吻合术。我科在临床中收治1例单眼具有双泪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通过泪囊鼻腔置管吻合术治愈。该病例有一定临床价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42岁。因“左眼流泪2年”于2009年8月17日收住我科, 诊断:左侧慢性泪囊炎。术前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拟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常规消毒铺巾, 将浸有0.4%奥布卡因及0.1%肾上腺素的纱条填塞于左侧中鼻道。2%利多卡因+0.75%骨窗鼻侧黏膜为第二个泪囊的囊壁。该泪囊无骨膜包被, 位于囊状骨腔内。重造第二个骨窗, 暴露鼻黏膜, 摘除第一个泪囊。常规“工”形切开鼻黏膜及第二个泪囊, 对位缝合泪囊后瓣与鼻黏膜后瓣。取长约2 cm的T形管, 由鼻腔逆行插管置于后瓣吻合面之前。距管顶端5 mm处用3-0丝线双股套缝后保留缝针, 由内向外固定于鼻侧眉头皮肤, 并结扎于小胶圈上。缝合泪囊前瓣与鼻黏膜前瓣并悬挂于皮下肌肉层。0.5%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新泪道, 分层关闭切口, 术眼涂眼膏后加压包扎。术后全身给予止血、抗感染用药, 鼻腔内滴麻黄碱滴鼻液。术后第2天, 换药冲洗泪道通畅, 清除鼻腔内血块及分泌物。结膜囊内滴抗生素滴眼液, 每日冲洗泪道。术后7 d拔管, 并拆除皮肤缝线, 冲洗泪道畅通。

2 讨论

泪囊位于泪骨的泪囊窝内, 在内眦韧带后面[1]。本例患者特征在于单眼双泪囊, 不仅有正常位置的泪囊, 泪骨鼻侧存在另一位置变异的泪囊。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手术, 改良术式多样[2,3,4], (下转第468页) (上接第466页) 传统术式凡士林纱条填塞吻合通道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眼睑肿胀、头痛, 取出时增加了出血机会[2], 机化的血凝块更易造成新的引流通道阻塞。本例手术通过置管作为支撑物及堵塞物, 抑制组织粘连, 促进创面上皮化, 可形成足够大泪液引流通道[5]。手术所取T形管为常见外科手术材料, 取材方便, 更有支撑力强、不易塌陷、不与组织粘连的优点, 对于本例无骨膜包被的泪囊能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手术保留了内眦韧带, 缩短了手术时间, 更符合生理功能[6]。

参考文献

[1]刘家琦, 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6.

[2]吴兰.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9, 9 (1) :41.

[3]裴世林, 许建树, 杨萍.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简化[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 (5) :344-345.

[4]陈捷.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5) :400-402.

[5]王志崇, 陈家琪.鼻泪管阻塞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 19 (1) :3-5.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2月—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的溢泪患者40例 (58眼) ,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0例 (30眼) , 男7例 (10眼) , 女13例 (20眼) , 年龄24岁~78岁, 平均年龄45.6岁;发病1年~30年, 平均8.6年;慢性泪囊炎25眼, 其中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感染经切开引流术后4例 (4眼) , 泪道阻塞5眼, 其中伴下泪小管狭窄1例 (1眼) , 泪总管阻塞2例 (2眼) , 鼻泪管阻塞2例 (2眼) 。对照组20例 (28眼) , 男6例 (8眼) , 女14例 (20眼) , 年龄26岁~72岁, 平均年龄46.3岁;发病1.5年~26年, 平均7.8年;慢性泪囊炎23眼, 泪道阻塞5眼, 其中伴下泪小管狭窄1例 (1眼) , 鼻泪管阻塞4例 (4眼) 。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有眼部溢泪或溢脓病史, 经眼科门诊冲洗探通3个月以上不通者。②泪道阻塞或慢性泪囊炎患者经泪道插管或行泪道YAG激光手术后再次堵塞。③慢性泪囊炎患者急性发作感染经切开引流局部换药10 d以上。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泪囊囊肿或肿瘤患者;②鼻腔或鼻窦有息肉或肿瘤患者;③年龄过大、体质过差, 或合并有严重的心脑疾病, 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及精神病患者。

1.4 方法

1.4.1 2组手术步骤相同处

常规术区及鼻腔消毒, 术侧鼻腔填塞1%地卡因加少量0.1%肾上腺素棉片, 以1%~2%利多卡因做术侧眶下神经和筛后神经阻滞麻醉。在内眦泪囊区做长约1 cm~1.5 cm的皮肤切口,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 暴露内眦韧带, 切断或不切断;分离至泪骨前嵴切开骨膜, 以骨膜剥离子分离泪囊窝中的骨膜及泪囊, 暴露泪囊窝中的泪骨, 以咬骨钳咬除大约1 cm×1 cm的泪骨, 做“U”字形的鼻腔黏膜瓣和泪囊黏膜瓣。缝合或吻合完鼻腔黏膜瓣和泪囊黏膜瓣后, 逐层间断缝合眼轮匝肌和皮肤层。

1.4.2 2组手术步骤不同处

治疗组将做好的鼻腔黏膜瓣和泪囊黏膜瓣分别缝合在切口鼻侧和眼内眦侧的眼轮匝肌缘或上部, 各2针;关闭眼轮匝肌层时尽量对合黏膜瓣, 并在有鼻腔黏膜瓣和泪囊黏膜瓣的眼轮匝肌处加固1~2针。对照组按传统的手术方法将鼻腔黏膜瓣和泪囊黏膜瓣做对端吻合, 共2针。

1.4.3 术中特殊情况处理

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为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感染, 经切开引流后, 术中见泪囊区皮肤肿胀、暗红、弹性差, 泪囊壁较薄、色暗紫, 术中在缝合瓣膜及关闭切口之前要用含有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的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手术腔, 不放引流条不置管, 术后全身和冲洗泪道液中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重。治疗组有2例总泪管阻塞患者, 采用了经内眦部泪阜下缘结膜与部分泪囊组织吻合再造泪道术, 置硅胶管2个月~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各有1例下泪小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术后定期扩张冲洗下泪小管泪道术。

1.4.4 术后处理

于术后第2, 7, 15天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 以后根据情况每10 d~15 d冲洗泪道1次, 2个月以后每20 d~1个月冲洗泪道1次。皮肤缝线于6 d~8 d拆除;随访4个月~2年。

1.5 手术成功标准 (自拟)

成功:①完全成功:患者术后无泪溢症状, 冲洗泪道通畅无阻力;②相对成功:患者术后迎风时轻度流泪, 冲洗泪道通畅。失败:①患者术后泪溢症状稍有改善, 冲洗泪道通而不畅, 经远期效果观察, 泪溢渐加重, 冲洗泪道不通;②皮肤软组织瘢痕形成渐加重, 影响泪道通畅, 冲洗泪道由通而不畅发展到不通;③完全失败:患者术后泪溢无减轻, 冲洗泪道不通或有脓性分泌物反流, 甚至引起局部感染。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20例 (30眼) 伤口均甲级愈合, 4例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感染引流术后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 伤口的皮肤颜色在术后2个月后逐渐转变为正常颜色;28眼 (93.3%) 无泪溢, 冲洗泪道通畅无阻力, 1眼 (3.3%) 在迎风或遇冷时轻度流泪, 但冲洗泪道通畅, 1眼 (3.3%) 术后因瘢痕形成, 患者仍泪溢, 冲洗泪道通而不畅, 到6个月时泪道不通, 手术总成功率为96.7%。对照组20例 (28眼) 伤口均甲级愈合, 18眼 (64.3%) 无泪溢、冲洗泪道通畅无阻力, 2眼 (7.14%) 在迎风或遇冷时轻度流泪, 但冲洗泪道通畅;8眼 (28.6%) 泪溢无改善, 冲洗泪道不通, 并有3眼 (10.7%) 在术后2个月后出现溢脓, 皮肤潮红微肿, 手术总成功率为71.4%。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7, P<0.01) 。

3 讨论

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在临床当中非常多见, 患者表现为泪溢甚至溢脓, 视力下降, 其可以引起眼内感染, 是一类对眼部有潜在危害的疾病。临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泪道冲洗探通术、泪道置管术、泪道激光再通术、鼻腔泪囊吻合术、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等[2],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 泪道置管术和泪道激光再通术属现代外科微创手术, 虽然避免了面部瘢痕, 满足了患者美容的需求[3], 但这两种术式的远期效果不佳, 绝大数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或抽取泪道硅胶管后1个月~1年的时间内泪道会再次发生阻塞。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由于吻合黏膜瓣薄, 长期炎症缺血、缺氧, 吻合后易坏死, 或向下反折从而阻塞术中咬除的骨窗孔导致再造泪道的不通。而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不但有手术设备的限制, 还有术后肉芽组织及瘢痕增生阻塞再造泪道而致手术的失败, 所以在临床当中很难广泛地开展。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 改良鼻腔泪囊黏膜瓣缝合法的鼻腔泪囊吻合术, 可以完全克服上述几类手术的缺点, 大幅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4]。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将吻合瓣分别缝合在对应侧的眼轮匝肌上可提高吻合瓣的成活能力, 克服因长期的炎症刺激再加上手术创伤所致的吻合瓣缺血、缺氧状态,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②在位置形态上使吻合瓣端向上翘而不是向下折叠, 能够保证再造泪道的通畅。③当眼睑闭合与开启时, 随着眼轮匝肌的运动可以使吻合了的鼻腔和泪囊黏膜瓣也有相应的运动, 起到类似生理上的虹吸作用。④手术直观且不受鼻腔内窥镜等设备的限制, 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同时手术时一般不用泪道置管, 这样既能给患者减轻痛苦, 又可以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 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5]。

综上所述, 经改良鼻腔、泪囊黏膜瓣缝合方法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时间短, 成功率高, 远期效果好, 且经济适用, 不受内窥镜等设备的限制, 是最为彻底有效的治疗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6-58.

[2]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2-73.

[3]张颖绯.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附96例报告) [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3) :1620-1621.

[4]许和, 李爱琴.双U形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7, 7 (2) :113.

泪囊鼻腔吻合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90眼)其中男9例(9眼),女77例(81眼),年龄最小12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2岁,病史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23年。其中,右眼59眼,左眼31眼,全部病例术前均曾行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无效后方选择手术治疗。双眼手术为同时手术,术前行泪道冲洗均有不等量黏脓性分泌物和盐水返流。

1.2 术前引流物的制备

取长约2.5 cm,直径约5 mm导尿管一根(经消毒)用3-0丝线(双线)在导管一端用缝针自中间穿过并环形捆绑打结固定,备用。

1.3 手术方法

(1)术前准备常规进行,麻醉,切口,分离泪囊等与常规手术相同,将内眦韧带切断1/2~2/3,保留部分内眦韧带。(2)造骨孔用小的弯头血管钳在薄的泪骨顶一个小骨孔,同时撑开血管钳扩大骨孔,用咬骨钳将骨孔扩大约12 mmm×14 mm,四角略带圆的矩形孔,骨孔偏前偏下,骨孔前界不超过泪前脊之前3 mm,后界为泪颌缝,上界为内眦韧带上缘,下界为骨性鼻泪管上口,此区域为中鼻道黏膜,黏膜厚、血管少,是吻合的理想位置。(3)制作泪囊和鼻黏膜瓣,在泪囊的内侧和骨孔暴露的鼻黏膜上各作一个“U”形切口,基底为鼻根部和内眦部,吻合瓣做的尽可能大,在做鼻黏膜瓣前为了减少出血,鼻腔内1%丁卡因肾上腺素纱条直达中鼻道,尽可能填在切口区域,并施加一定的压力。(4)吻合黏膜瓣,首先将鼻黏膜瓣和泪囊瓣对合,若有多余瓣可切除部分,缝合2针,并悬吊在鼻侧内眦韧带或骨窗前骨膜缘及皮下组织,但不结扎,取已预制的引流管经吻合口送入鼻腔,预置缝线端用缝针自泪囊顶穿出皮肤予以固定,仔细清理吻合口血凝块,结扎2根预置缝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切口区加压包扎,鼻腔不填塞。(5)术后处理,第2天换药,术眼点抗生素眼液,术鼻点1%呋麻液,第4天取出引流管,行泪囊冲洗,术后第6天作泪道冲洗拆线,出院后一周再次行泪道冲洗。

2 结果

86例90眼,除1例行二次手术外,其余均一次性手术成功,随访3~25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85眼无流泪溢脓,4眼有时流泪,但泪道冲洗通畅,1眼术后冲洗不通,行二次手术。

3 讨论

目前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其手术成功关键在于骨窗位置及大小。近几年来,随着鼻腔内窥镜的开展,自鼻腔内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均不能与传统手术相比,而且操作较复杂、困难,设备要求高,采用改良手术较传统手术,操作部位浅、视野清楚、手术时间平均缩短30 min,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手术疗效也好。因此,笔者认为在经济、技术、医疗设备等条件限制的基层医院,该术式是一种方便、实用、有效、易行的手术方法。

矩形骨孔优点:传统的骨孔一般作成椭圆形,而笔者所在医院造成四角略圆的矩形骨孔,骨孔的水平径12 mm,垂直径14 mm,好处是矩形骨孔在切鼻黏膜时足够大,可以充分向外牵引,使新造的腔道达到最大限度,不易下坠,不会因为肉芽组织的生长或少许血凝块而重新阻塞,即使有阻塞,易行泪道探通,加上骨孔偏前偏下,由于重力(地球引力)作用也有利于泪道自然的引流[4]。

引流管的作用:用导尿管作引流管,材料方便、简单、易制作取出,术毕鼻腔不填塞,而引流管能防粘连,不堵塞鼻腔,减轻患者头昏、胀痛的痛苦。

后瓣不缝合:笔者在手术时仅吻合前瓣,制瓣简单易行,操作部位浅,视野清楚,手术时间短,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86例90眼(包括4例双眼手术)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85眼无流泪溢脓,4眼偶有流泪,但泪道冲洗通畅,1眼术后冲洗不通,行二次手术。结论 相对传统手术,改良手术时间缩短约30 min,创伤小、操作方便,患者无头昏、胀痛等优点,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骨孔,后瓣不缝合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83—684.

[2]吴雪虹,杨培良.改良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国眼耳鼻喉杂志, 2001,1(1):42—43.

[3]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84.

上一篇:生物有机缓控释肥下一篇:努力付出快乐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