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能力

2024-08-29

转型能力(共12篇)

转型能力 篇1

据调查显示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80%以上均设立了CIO,而中国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展了CIO制度建设。企业信息化负责人也不是一开始就被定位为CIO,他们的地位几经变迁,从最初当过维修工,救火队员到公司战略决策者,从只关心技术到更加关心业务,从只有部门领导权的信息主管到公司到副总裁,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未能形成一个有威望的CIO阶层。

如今,借助两化深度融合、企业转型升级这股东风,企业信息化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3年年底,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应运而生,成为CIO们表达自己声音,交流学习的最佳舞台。对于CIO来说,能否抓住这个机遇,提升自己的能力与领导力,成为企业信息化真正的掌舵人是他们2014年开年之际面临的最大考验。面对这个考验,CIO们该何去何从?

凝聚力量、发挥价值

2013年12月15日,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经信委的领导、20多个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和大型企业CIO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由58家地方经信委或工信厅、企业和事业单位组成,理事单位由88家企业、联合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组成。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刷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要全面落实两化深度融合的各项工作,需要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信息化的领导责任意识,开展面向一把手的培训,推动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普及CIO制度,支持制定企业CIO制度建设指南,鼓励成立CIO协会,开展CIO职业培训。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在讲话中表示,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深化应用阶段,为更好地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凝聚CIO力量、充分发挥CIO价值的广阔平台,以期促进解决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产业间、地区间的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实现业务协同。他强调,目前中国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希望联盟不仅要推动各方协作,而且要汇聚CIO及产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我国CIO制度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产业强国的建设,进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也指出,大数据、云计算,包括无线通讯网,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制造业等领域不断渗透。中国在信息化建设上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云计算应用范围较小,而中国CIO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他表示,本次三中全会精神指出了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的市场经济有很多短板,其中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信用体系不完善,二是社会组织的职能远远没有到位。有序的市场经济社会应该由社会组织来管人,政府管理社会组织。他希望,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CIO的权威组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进交流、提升能力

除了外部环境外,CIO自身的能力建设无疑是其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中国CIO联盟成立大会上所说,未来CIO要认识责任,甘当责任,提升自己的能力建设。

杨学山表示,随着信息化走向深入,CIO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CIO要认识责任,担当责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机构要提升竞争力,必须要把信息化做为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机构生存、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条件和要素,CIO无论在政府、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中,都担当着推进信息化的一把手的责任。

其次,CIO要认识发展的规律,提升自己的能力。杨学山强调说,CIO的领导力指的不光是领导IT部门的能力,而是要把握整个企业发展的全局方向。CIO不仅要对IT建设有把握,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握整个企业的业务、方向和战略,在把握机构当前发展的前提下找出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才能够找到IT需要做什么。同时,要领悟信息化发展的方法论,找出发展的轨迹,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他希望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积极倾听CIO的心声,反映CIO的诉求,并把CIO的诉求和心声汇集起来,通过联盟的平台反映出来,更好地解决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CIO能力提升。

所以,除完善CIO制度外,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成立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交流,促进合作,为CIO的能力建设提升打好基础。

对此,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产业信息化处处长王建伟也表示,联盟应该重点开展三点工作,第一,围绕企业CIO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企业CIO的职责全力选聘培训考核和奖惩内容,协助政府制定出企业CIO制度建设指南;第二,联合高等院校多层次的开展CIO业务培训服务,提高CIO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促进能力的提升;第三,以多种形式搭建国内外首席信息官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咨询、评估等活动。

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的成立,为CIO们搭建了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助力。能否借助这股东风,跨越能力转型这道关卡,成为CIO们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转型能力 篇2

今天 的中国已进入转型社会,转型就意味着风险,未来5—10年的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那么,中国应该如何走?要了解中国现实,必须认清转型与战略这两个关键词。未来30年的改革,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以此为题,从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分析、入革进程中的五大战略性问题、改革路径和幸福社会四个方面,做深入分析和解读。

一、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分析

(一)1949—1978年第一个30年

(二)1978—2008年的第二个30年

(三)2009—2038年的第三个30年

二、改革进程中的五大战略性问题

(一)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二)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三)腐败问题趋于恶化

(四)就业问题非常严重

(五)社会信任出现危机

三、改革路径:中国发展面临四大重战略转变

(一)改革重点从经济体制到政治行政体制转变

(二)尽快完成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转变

(三)从工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

(四)从管理层垄断性权力到公民协商性权力转变。

转型能力 篇3

伊赛亚·托马斯

美职篮史上的篮球巨星前50名里,有伊赛亚·托马斯的名字。他以两枚总冠军戒指的成绩进入名人堂,但他也许是最糟糕的美职篮总经理。他在2003年~2008年担任纽约尼克斯队的总经理,在选择球员上被一致认为眼光较差,他习惯用大笔金额合同签下极为平庸的球员,在球员和团队身上花上巨额费用,而球队状态却一直下滑。托马斯在大陆篮球协会待了一小段时间,直到大陆篮球协会宣布破产。

韦恩·格雷茨基

韦恩·格雷茨基被称为“最伟大的冰球运动员”之一,他的冰球服号码99号被职业冰球联盟宣布退役,这意味着他的专属号码和他的成就将永远被记住。韦恩在冰球上的出色表现也让他没有等待很久就被提名进入名人堂。但他的教练生涯却一直平庸,他执教菲尼克斯野狼队4年,从未进入季后赛,且未有一次获奖记录。

埃尔文·“魔术”·约翰逊

20世纪80年代洛杉矶湖人队的当家球星约翰逊,3次获得最有价值球员,创造了属于他个人的黄金时期,影响了热爱篮球的两代人。自1991年约翰逊被确认患有艾滋病后,他仍坚持对篮球的热爱,1993年~1994年赛季末他接受了担任湖人队总教练的邀请。但作为教练,约翰逊的成绩是在11场比赛中取得5个胜场,这对于球员和观众的期待有些距离,不久他便辞去了教练的工作。约翰逊在另一个领域找回了一些主场的感觉,那就是他连续2个月都担任《深夜脱口秀》节目的嘉宾主持,这比在场边解说更有成就感。

迈克尔·乔丹

美职篮历史上拥有球迷人数最多,最具知名度的球员,迈克尔·乔丹在篮球场上展现了他所有惊人的天赋和充满想象力的配合。迈克尔·乔丹的篮球传奇故事,让全世界爱上了这项运动。场上是“神”而退居场边,迈克尔·乔丹似乎没有找到感觉,他曾作为华盛顿奇才队的经营总监,后来还买下了夏洛特山猫队,他的财富指数没有持续往上扬而是在不断起伏。2001年迈克尔·乔丹经营的华盛顿奇才队获得首位选秀权,他选择了夸梅·布朗,美职篮史上第一位高中生状元球员,但也是美职篮史上最糟糕的“水货状元”。而山猫队在2011年~2012年赛季,创下了59场比赛仅7胜的尴尬纪录,创造了美职篮历史上单赛季球队最差胜绩纪录。

巴特·斯塔尔

入选美国职业橄榄球名人堂的巴特·斯塔尔,曾两次以明星四分卫身份率领绿湾包装工队赢得“超级碗”,但他的执教成绩却不够精彩。1975年~1983年他担任了9年包装工队的教练,仅在1982年让球队打进过季后赛。

泰德·威廉姆斯

棒球史上安打最规范的球员泰德·威廉姆斯,创造了1个赛季400支安打的纪录,但他的火爆脾气让他担任华盛顿议员队经理时遇到了困难。1969年他管理球队第一年球队在86场比赛中赢得76个胜场。之后球队的成绩每况愈下,1972年威廉姆斯最后一年担任经理的成绩是100场比赛中有54个胜场。

麦克·迪特卡

麦克·迪特卡也是美国职业橄榄球名人堂的成员,球员时期他曾在芝加哥熊队和达拉斯牛仔队效力,退役后受聘于芝加哥熊队。尽管以总教头身份带领球队获得过“超级碗”,但1992年他最终被解雇。比赛解说员的工作填补了暂时的空白,迪特卡在1997年再次获得教练合同,他执教新奥尔良圣人队,3年执教期间1个赛季33场比赛获得15个胜场的纪录,是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最差纪录之一。

埃尔金·贝勒

埃尔金·贝勒在洛杉矶湖人队效力了13年,是入选名人堂的获得11次出场全明星球赛的球员,他是美职篮史上从未获得总冠军的最伟大球员之一。退役后,贝勒加入了同城的快船队担任管理执行官,参与球队管理的工作持续了22年,最终他因状告球队年龄歧视而被辞退。

罗格斯·霍姆斯比

罗格斯·霍姆斯比在职业棒球历史上堪称最佳二垒手,他以1赛季358支安打的纪录,仅排在泰·柯布的后面。入选棒球名人堂的霍姆斯比受聘于圣路易斯红雀队担任总经理,他喜欢待在酒店大堂中查看比赛日程安排,不与任何人交流,包括他的队员。圣路易斯队的球队老板比尔·维克在1952年辞退霍姆斯比,红雀队的球员还写信致谢维克。

梅尔·奥特

棒球史上最伟大的全垒打球手,梅尔·奥特的21年职业生涯全垒打纪录是511球。奥特退役后在纽约巨人队担任了7年球队经理,其中6年作为球员经理的身份。他担任球队经理期间,巨人队未获得一次奖牌,且从未打入过美国全国联赛决赛。(宁良凌编译自美国《新闻周刊》)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研究 篇4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就是指资源型城市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及城市全面转型的目标任务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看, 要实现成功转型, 单靠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内力难以实现, 必须依靠上一级政府的外力推动。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估

(一) 转型能力比较基准及权重分析

在选定的18个地级资源转型试点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 (见表1) 基础上, 我们通过对变异系数赋权, 确定了选取的各指标在转型能力模型中的权重。38号文的出台是从国家层面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开始, 政策出台后, 虽然资金的拨付在2008年, 但财力性转移支付实际指标发生在2007年, 所以, 政策效果应在2007年就有所显现 (主要发生在年底) 。基于此, 我们选定2006年为基期年, 通过2007—2009年的数字进行比较。

2007—2009年各年主要经济指标及权重、转型能力得分情况详见附表。首先从各指标的权重角度进行分析 (见表2) , 从中可以看出, 在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组中:GDP的权重稳定在0.10以上, 而GDP增速和人均GDP的权重之和也超过了0.1 (2006年例外为0.08) , 这较好地缓和了单一绝对量指标对测算数值的绝对影响。从经济结构的指标组看, 2007-2009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权重分别均为0.12和0.1, 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贡献率的影响, 2007-2008年达到了0.17, 2009年为0.19。综合来看, 经济结构指标体系的权重达到了0.39甚至2009年的0.41, 应该说, 产业结构及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该区域的转型能力的测算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也正是一个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2007-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组的权重为0.14, 而财政能力指标组中, 各年财政收支的权重均在0.21以上, 2006-2008年甚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组, 从中可以看出, 财政能力指标在自我转型能力测算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也和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条件下, 市场主体的发育不健全、社会资金较为缺乏有一定的关系。

(二) 从样本城市的转型能力分值看, 政策拉动效果显著

通过对样本城市的各指标分值及权重的综合计算, 我们得出了18个城市的转型能力分值 (见表3) 。从转型能力分值及单项指标看,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大部分城市在政策受惠期, 转型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从综合得分情况看, 5分以下城市个数由2006年的5个 (阜新、伊春、万盛、铜川、七台河) 减少到2009年的2个 (伊春、万盛) , 政策推动转型能力提升明显。具体来说, 第一批转型城市中除盘锦、白银外, 2007年转型能力均明显提升, 其中阜新、辽源、白山、石嘴山转型能力更是连续提升, 到2009年, 能力指标比2006年提升幅度均超过18%。第二批转型城市中,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仍比2007年转型能力增强的有淮北、抚顺、铜川、七台河和景德镇。归结其原因:一是经济总量规模相对小的城市, 政策效果更为明显, 其对外部推动力的承受效果更为显著;二是以木材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较其它煤炭、金属矿产资源为主的城市的转型能力更弱, 也就是说其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大, 如伊春市的转型能力排名基本是在末位。这与其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产业基础和未来自身的产业选择相对狭小直接相关。三是在近年来煤炭、石油价格较高的市场条件下, 以这些资源为主的转型试点城市的资源还有一定的作用空间, 那么其转型能力的提升相对也较为明显。

第二, 从财政自给率上看, 以2006年为基期, 2008年所有样本城市财政自给率均有所下降, 样本城市中有13个城市2009年财政自给率低于2007年水平。分析原因, 主要应与38号文出台后, 各地方政府积极行动, 加大了生态修复、矿山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转型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相应地扩大了地方财政支出有关。此时, 虽然有一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 但财政收入增速仍远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速。

第三, 从固定资产投资乘数的因素看, 38号文政策实施以来,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呈逐渐减弱的态势 (见表4) 。这很可能与这些区域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有关, 具体表现为:产业链短、产业间关联度低、波及作用小, 这种产业基础不利于吸引外部资金, 同时, 从区域内看, 主要以资源型国有企业为主的市场体系, 对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不明显。

资料来源:规模以上工业GDP来自《2007年区域统计年鉴》, 其它数据来自《2007年城市统计年鉴》, 注浅绿色标注的为第一批转型城市。

第四, 试点城市转型能力差异较大。从测评结果的比较看, 即使同属转型试点城市, 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以及财政收入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转型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我们按分值大小把18个转型城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转型能力分值高于10分的城市:包括枣庄、焦作、盘锦、抚顺、黄石五个市, 属于自我转型能力较强城市。第二类城市是转型能力分值低于10分但高于5分的城市, 主要包括阜新、辽源、萍乡、白银、石嘴山、白山、辽源、铜陵、淮北、铜川、七台河、景德镇十一个市, 属于自我转型能力一般的城市。而万盛和伊春转型能力分值低于5分, 特别是伊春2009年只有2.75, 属于自我转型能力较弱的地区。而与同处地级市的其它地区相比, 万盛区转型能力分值较低的原因更多的与其转型基础差、经济总量小有关, 但可喜的是, 从纵向看, 近年来, 万盛的转型能力从2006年的1.38已提升到2009年的3.38, 提升达145%, 应该说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

二、结论与建议

从试点城市的转型效果看, 各地转型能力虽然有一定提高, 但是转型任务依然繁重, 财政自给率低, 反映出短短几年的政策实践,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雏形虽然已经初步构建, 但只是处于涵养财源的初期, 更多地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整体的结论就是, 虽然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 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形成。基于此, 下一步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

(一) 政策着力点应转向培养资源型城市的内生动力

在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初步解决的条件下, 继续解决好现有资源型试点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 如塌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问题, 应结合前四年的工作基础, 制定具体的规划目标和期限, 限期完成。与此同时, 适时把政府支持的着力点转向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生动力。与其它综合性城市相比, 资源型城市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 较为明显地表现为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难以实现, 区域内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在发展中受历史包袱、发展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动力相对不足。而且在未来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的任务, 作为内生动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在这种市场环境条件下, 内生动力的培育是一个较为迫切而艰苦的任务。政策的具体着力点具体应包括: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的形成, 如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县域经济、城镇经济的繁荣;符合区情的重大项目的产业布局, 如对拟设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煤化工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新材料基地等给予政策倾斜, 在项目审批、立项、投资贴息贷款、降低地方配套资金上给予优惠;对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优先考虑资源型城市这一区域等。

(二) 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的建立

国务院38号文明确提出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由资源型企业在税前按一定比例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 专门用于环境恢复与生态补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关闭后的善后工作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 加强对准备金的监管。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准备金提取后, 由企业使用, 由政府监管。但是, 生态治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 它不是企业单独能完成的目标, 实践证明, 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关闭后的善后工作, 也不能要求企业直接完成。否则, 会造成任务实现不到位, 企业负担加重的双重不利局面。为此, 我们建议, 可持续发展准备金的提取按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 作为专项基金纳入征收所在地政府的国库由政府统筹使用。仍然是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后, 环境治理等可持续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范围,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理顺资源价格传导机制, 以更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 继续延长并调整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政策

鉴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的增强仍需较长一个时期, 四年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尚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所以继续延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年限是必要的。但是在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上, 有可进一步调整优化的空间。具体建议:一是对转型支付资金进行动态调整, 对转型基础好、自我转型能力强的地区应适当递减。二是应给予自我转型能力弱的城市以及转型能力提升快的城市更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资金。转型能力弱的城市一般经济总量小, 产业结构单一的特征更为明显, 这种地域完全依赖其自我转型难度较大, 这时外力的推动相对更为有效。转型能力提升快的城市则主要表现为其转型动力强、外部环境有利, 对这类城市加大支持力度, 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政府加快转型的意愿, 为下一步成功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 结合测算及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的现状, 在试点城市中, 以森工资源为主的城市下一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其它资源类型城市更大, 特别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所以应加大森工城市的转移支付资金规模。

(四) 在资源型城市推进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改革

改变以GDP为主的地方干部考核机制, 制定符合资源型城市特点的干部考核机制。否则, 还是按传统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速等目标来考核干部的话, 就会产生为了增长继续以资源环境为代价, 片面发展以资源为主的带动GDP能力强的产业结构, 事实上, 现在已有这种苗头, 如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未来的产业规划中仍是以煤化工、煤电化等高耗能、耗水为主的产业选择, 不可否认, 有些城市有一定优势, 但很多城市还是观念以及考核等问题决定了其产业选择, 在这一条件下, 很有可能会以“二次转型”为代价。所以, 在资源型城市推进领导干部考核机制的改革非常迫切。对明确以转型为主要目标的城市, 其考核内容就应把解决失业问题、消除贫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棚户区搬迁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等工作纳入考核指标, 并把它作为一项中长期任务来执行。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试点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解决资源枯竭城市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另一方面, 就是为其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 除了试点城市之外, 还有一些资源型城市自身转型能力弱, 需要外部政策的推动, 所以, 下一步可考虑将试点城市的政策适用范围扩大, 以利于推动资源型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摘要:转型能力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济基础和财力保障, 本文定量分析了2006-2009年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地区的自我转型能力, 提出了政策着力点转向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凤芹.转型重在活力建设 (N) .中国经济导报, 2009-12-15.

[2]2007—2009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

转型能力 篇5

转型期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的诉求与提升 作者:李莉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

[摘要]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建设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转型期我国领导干部能力诉求的分析,进而提出提高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 政策执行能力 诉求 提升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21-0

2一、转型期我国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政策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而一项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执行在整个政策循环系统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美国学者埃利森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地执行。”领导干部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连接政策与社会大众的桥梁,其政策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策是否能有效的执行。领导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领导干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以“以人为本”为根本立足点,使政策从方案的颁布到具体落实的能力,它区别于“政策执行”或“政策落实”,体现的是领导者个人在执行过程中具有的和反映出来的水平和能力。

我国从传统、落后、封闭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开放、繁荣、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转变,在这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无不向世人展示着我国领导干部英明的决策和高效的执政能力。然而,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引领时代发展的同时,时代的发展也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做出相应的变化。社会转轨是一个长期的步履艰难的过程,新旧体制的交替使社会竞争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社会运转复杂,从而大大增加了政策执行环境的不确定性,使领导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度加大。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领导干部若不能认清局势,没有较强的政策执行能力,则有可能导致政策执行无效甚至偏离政策目标。领导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其执行能力状况直接影响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二、社会转型期对我国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的诉求

(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政策理论的学习能力

社会转型既是一个重要的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多发的凸显时期。政策作为协调和解决矛盾的重要工具,都是针对某一阶段的特定问题制定的。因此,政策的有效执行,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在此背景下政策制定的缘由和意义,全面认

真地学习政策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政策精神的实质,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角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出现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才能为政策的有效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政策对象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政策宣传和沟通能力

政策要得以顺利实施,需要让政策对象有所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政策宣传和沟通能力。当前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冲击着领导对象原有的价值观体系,领导对象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他们对已颁布的政策不再是不加置疑、不折不扣地简单服从,而是更加理性化、功利化地来衡量,这样使得政策执行的难度加大。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政策宣传能力,通过各种沟通交流渠道向政策对象说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以及推行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让他们理解和掌握政策,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支持政策。

(三)新旧政策交替的时滞性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政策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新旧制度的交替必然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政策问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新旧政策的衔接很难做到十分及时,新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渡时期,就需要领导干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政策大方向的前提下,敢于创新,敢于冲破旧政策的某些不合理条文的约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政策精神实质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灵活性、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政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要求领导干部提高社会资源的组织和调动能力

任意一项政策的执行都离不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转轨时期,众多经济利益主体的出现打破了政府垄断的局面,政府已经不是唯一的政策执行机构,更多的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民间组织等纷纷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来。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在这些社会资源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整合和社会组织的动员能力,为政策的执行取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充分的政策资源。

(五)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协调能力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利益格局不断演变,利益主体不断分化。多元化利益带来的冲突加上某些政策未能及时做出调整,由此产生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矛盾和纠纷。如严重的贫富分化、扩大的城乡差别和频繁的群体冲突事件等。协调的本质在于利益调节,它是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善于协调与平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利益主体的团结与合作,从而达到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的目的。

三、提高我国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的对策

(一)正确的执行观是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观念是执行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历来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这些传统美德在“利益至上”的文化观念上仍然没有过时。然而,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一些旧观念,如“官本位”“人治大于法制”的思想仍然在部分干部观念中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提升的障碍。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扎根于深厚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文化观念,牢牢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时刻秉持“科学、民主、服务”的执政理念,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政策执行方向。

(二)在实践中锻炼是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古人云:“言之于口,不如行之如身。”实践锻炼是培养提高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让他们在政策执行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丰富经验,积久成习,其政策执行能力才能得到最根本的提高。因此,首先,要给领导干部的实践学习创造平台,要有计划地以多样的形式把干部放到各种岗位上去磨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实干能力。其次,要把提高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与各项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必须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政策执行的程度,研究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倾听百姓对政策的评价、反馈。领导干部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政策精神同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克服思想僵化,才能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三)加强自身学习和组织培训是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即使是一个全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保证把所有的信息和未来发展的全部状况掌控于股掌之中。领导干部要想在复杂多变、矛盾丛生的转轨时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首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本岗位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融会贯通,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在经常性的角色变换中迅速转变,实现执行方式、执行手段的创新,从而保证政策的高效实施。其次,加强组织培训也是政策执行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培训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针对性和阶段性。它能根据现阶段领导干部突出的主要问题,结合时代的要求,专门针对领导能力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培训。组织培训有利营造学习的氛围,在组织交流与学习中,领导干部不但可以自觉激励自己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组织成员发扬合作、创新的精神,有利于领导干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塑造。

(四)加强制度建设是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制度是最有强制性和最有原则性的,它能规范领导干部政策执行中的行为,内化其政策执行意识。提高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要将相关的制度建

设贯穿于增强执行能力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不断地完善与之相关的机制。一要完善科学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有利于提升政策本身的质量,减少领导干部在政策执行中的失误。二要优化领导干部的用人机制,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能力发挥的平台。三要健全执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四要强化监督机制,在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的同时,注重外部监督作用,全方位地规范干部在执行过程中的行为。四要强化执行责任追究机制,严厉追究政策理解出偏、贯彻不力、执行失误甚至违背政策的领导干部,迫使领导干部形成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

总之,领导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建设关系到政策执行的力度、深度、效度,更代表了政府的能力和施政的水平。社会转型期的时代发展特征对领导干部政策执行能力提出了诉求。因此,不断加强领导干部自身能力的建设,正确把握政策的实质精髓,提升政策执行能力是事关强国富民的国家战略的一个核心。

【参考文献】

转型能力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 军事英语 学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50-02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some basic ways to cultivate cade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college English study, aiming to guide cadets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capability in military English, studying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Autonomous learning Military English Cadet

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军对外交流增多和互访频繁,外语能力和外语人才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11年4月经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批准的《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央军委印发全军部队执行。这是中央军委对未来10年我军人才建设和发展做出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人才建设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的颁布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针对《规划纲要》中“创新驱动、超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针,许多军队院校在转型期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各自开展了教学创新改革。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下,军校学员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军校大学英语转型建设的重点,学员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能引导学员以英语为工具,积极参与国际军事交流,加深对外国军事文化的了解,以适应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军事斗争的需要。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员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自我教育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自己本身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的教学原则上。这样的教育精神才能使人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主学习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当然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要让学员真正掌握好一门语言,就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大学基础英语课时和英语学分的压缩是必然的趋势。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希腊、香港等,大学基础英语课时极少甚至没有,英语学分主要是在专门用途英语上。我国许多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感受到了压缩学分的压力,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和军事实践相脱节使得军校大学英语教学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的紧迫性,如何让学员所学的英语知识尽快适应将来的军事任职需要,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现象,教员不仅要在课堂上讲究效益,教给学员英语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课内外结合,教给学员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员学以致用的需求,使学员尝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学会学习,并把学习当成乐趣。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几点肤浅认识。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员制订基本学习方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学好英语,并熟用于军事英语,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员如何指导他们在课余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应该向学员传授以下几个基本的学习方法:

1.合理计划

由于军校学员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参加大量的军事体能训练。由于时间紧,大部分学员学习没有计划、不分轻重,针对这种情况,可引导并帮助学员制订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如:根据学员个人实际情况,确定在听、说、读、写等技能上的重点和时间分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推荐相关的外军军事资料供学员选择进行阶段性的专题训练;对于基础差、跟不上进度的学员,重点夯实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做好笔记整理与复习工作,同时紧扣所学内容多加练习;对于觉得比较轻松的学员,教员可以向学员推薦一些难度适宜,学员感兴趣的与军事有关的英文报刊、中英文对照读物或英文原版小说,扩大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员会有意识地识记一些感兴趣的单词、词组、句子,既能培养阅读速度,又达到了扩大军事英语词汇量的目的。

2.工具书和网络的使用

学员普遍存在依赖教员的心理,遇到问题单纯地希望从教员那里得到解答,而不是自己先去寻求问题的解答。教员不仅要培养学员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终身,而且教员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相比之下,工具书和网络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学会如何使用工具书,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应该让学员了解各种工具书的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并给他们推荐相关的军事英语词典,引导学员以双解或英英字典作为自学的首选工具书。此外,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条件下,教会学员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军事英语素养更是非常必要。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英文军事网站,比如学员感兴趣的武器装备介绍、英语军事节目和新闻报道,在自主地接触了贴近学员实际的地道的军事英语后,学员们会不自觉地相互交流,并运用到实际的军校生活中。军事转型建设中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方向发展。

3.学习技巧的掌握

在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下要想掌握一门语言是没有捷径的,但是在下工夫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员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应的技巧专题训练,让英语学习突出的同学做经验汇报交流,潜移默化地让学员领悟英语学习的特点,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军事英语,逐步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员的自我识别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无论哪一门课都非常强調预习工作,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绝大部分学员很难持之以恒地预习每一篇课文。这自然主要是学员本身的问题,但是预习的要求过高、过细也是其中的原因。在实践中,教员可以给学员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以贴近军校学员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话题为主题,让学员课前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与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热点讨论,学员既有兴趣又能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听课就有很强的目的性,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学员听课时的被动地位,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教员应及时地检查学员的预习情况,学员就会逐渐变被动预习为主动预习,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弱化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员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军事英语学习的持久性。教员要注意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办法培养学员良好的听课习惯。如课前安排学员陈述、观看热点军事新闻,介绍知名外军院校和外军文化的亮点,设置相关的讨论活动,都有助于学员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对于课文的讲解,必须全面理解课文,充分考虑学员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课堂教学分两步:首先接受信息,让学员阅读课文并回答这一段文章中有没有不懂的,或是觉得难的地方,针对问题,给予详细讲解;第二步,将疑点全部解决后,教员可以提出学员忽略了的重点问题。通过学员的回答,检查他们的理解掌握情况。根据学员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是教员备课的重要部分。

四、引领学员温故而知新

及时复习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只有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反复记忆,才不至于遗忘知识,尤其是对于军事英语的学习,不断地复习才能使知识为己所用。

通常所说的复习都是指学员的复习,其实教员在授课中的反复是常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课堂时间非常短,因此,教员应充分利用知识面广、词汇量大的优势,将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地与新内容的学习和讲解结合,融会贯通。这样,使得每堂课既是新知识的学习,又是已学知识的回顾,帮助学员克服记忆障碍,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

对学员的复习检查可以采取笔头练习、口头回答、朗读和背诵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形式,对复习内容进行检测,使学员了解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检测也是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课后还可布置一些军事专题讨论和写作,学员主动积极地复习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集中体现,在探索开放教育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怎样发挥学的作用,换言之,如何养成学员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开放教育试点全面推行的重要环节。总之,自主学习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强调学员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汲取知识营养,能够有主见地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学员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未来的军事任职中,就会自主地把英语运用到对外军事交流中,吸收国外先进军事文化和技术,适应军事转型和未来联合作战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自己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baike.baidu.

com/view/5579456.htm

2 谢钧.军队外语多语种教学初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4):34~37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5 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6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7)

7 顾明远.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8 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9 顾曰国.外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转型能力 篇7

我国是世界制鞋第一大国, 超过16万家制鞋企业, 多数企业“无品牌、无核心技术、无创新能力”, 只能走OEM (来料加工) 的道路。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因为缺乏工业设计能力和自主品牌, 很多制鞋企业纷纷倒闭。随着自然资源优势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皮革行业作为传统产业, 迫切需要“调结构、转方式”。依靠自主创新, 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皮革行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26年来, 亨达集团积极引领市场潮流, 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核心战略,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 走上了一条为消费者创造“优质产品—优质品牌—优质生活”的科学发展道路。80年代, 消费者关注的是物美价廉产品, 亨达的价值主张是创造优质产品;90年代, 消费者关注的是知名品牌产品, 亨达的价值主张是创造优质品牌;进入21世纪, 亨达集团提出了全新价值主张——为消费者创造“优质生活”, 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环保、快捷、个性化的全新生活方式体验。自主创新已成为亨达集团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 支撑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战略引导, 科学规划自主创新发展目标

亨达集团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实施了“亨达慧谷”发展规划, 开创了“技术密集型时尚产业新模式”的发展战略, 为中国鞋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最新的运营模式。

“亨达慧谷”发展规划是以亨达国际数码科技工业园为载体、以鞋业为基础、以创意产业和软件产业为核心、以服务经济为导向的产业联盟, 通过“亨达慧谷”的规划与实施, 推动亨达集团向知识化企业转变, 向新型经济发展, 引领中国鞋业发展方向。

“亨达慧谷”规划了六大中心一大基地:

1、科技研发中心

以亨达皮革研究所为依托, 通过与国际一流制鞋企业、高科院校、医学研究机构等联合, 集中研究人体工程学、步态学、足迹学及皮革制品、生产工艺等, 以促进中国制鞋行业新型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产品和健康生活方式。

2、创意设计中心

与国际一流服装、制鞋企业联合, 将世界最新时尚潮流信息引入,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标准, 联合进行产品款式、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 引导中国鞋业发展方向, 打造中国制鞋行业时尚平台。

3、虚拟经营研究中心

以耐克、锐步等世界一流鞋业公司运营模式为标杆 (研究目标) , 结合中国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进一步加强虚拟经营的模式研究、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 总结世界鞋业前沿运营模式, 打造中国鞋业的裂变效应, 为中国时尚行业虚拟经济发展提供方法、方向。

4、软件开发中心

通过与中国软件业研究机构、高科院校、行业协会联合, 依托亨达集团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运营体系, 研发适合中国鞋业乃至服装行业发展的专业软件系统, 从而推动中国服装鞋业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5、资本运营中心

以中国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为基础, 结合中国鞋业及服饰行业资本运营成功企业案例, 进行资本运营模式的研究与资本运作, 为中国鞋业及服饰行业资本市场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6、人才发展中心

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等联合, 以亨达集团运营管理为人才试验基地, 建立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亨达分院、亨达大学和中国鞋业行业实训基地, 集中培养适合中国鞋业及服装、信息产业最新发展的新型、适用人才。

7、中试基地——亨达国际数码工业园

与世界一流鞋企合作, 引进世界鞋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与专业人才, 搭建鞋业行业优势产业链, 建设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竞争力, 带动中国鞋企协同发展。

二、依托高端平台, 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发展保障机制

亨达集团拥有皮鞋行业唯一一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首批“工业设计中心”等高端的研发平台, 依托这些平台, 亨达建立并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第一, 建立了研发投入保障制度, 确保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5% (2009年为5.6) , 先后引进国际一流的三维足部激光扫描仪、三维CAD设计系统, 电脑直立式四工位样板刻楦机、电脑皮革切割机等一系列高端研发设备, 数字化的制鞋技术和设备缩短了研发的时间, 适应了敏捷化、快速化, 多样化生产的需要。

第二, 搭建人才建设平台, 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 为企业创新提供保障。亨达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通过内培外聘的方式, 强化专家队伍,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专业水平, 通过多年来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现有设计开发人员273人, 技术带头人16名, 外聘国内外专家12名。

第三,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加强研发人员职业规划, 实行多维激励方式, 凝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在企业发展中, 亨达高度重视创意设计人才的发展, 建立了《创新分配激励机制》, 通过“个人创新法命名”等方式, 进行多维激励, 使专业研发人员对企业产生强力的认同感, 在企业中形成了一批技术精湛的专家研发团队。

第四, 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整合国内外资源, 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 提升品牌运营能力。亨达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构建了企业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建立了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亨达分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鞋业行业实训基地和山东省亨达健康鞋工程技术研究院, 并与国际知名品牌NINE WEST、美国GUESS等大客户实施战略合作, 通过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 使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了企业从ODM (自主设计、创造性生产) 到OBM (自由品牌制造商) 的提升, 搭建了开放式的创新平台。

三、瞄准技术前沿, 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亨达集团始终瞄准行业技术制高点, 加快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 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工作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标准制定、专利数量等创新成果数量居行业第一。

第一,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共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39项, 对鞋类产品的耐折性能、可绷帮性、内底耐磨性、帮底粘合强度等作了标准化制定。通过主持和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有效规避了行业壁垒, 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强化了企业在行业中的骨干地位。

第二, 加大专利申请和保护, 共获得授权专利610项, 其中发明专利18项, 特别是亨达自主研发的“皮革无缝粘接技术”, 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 使产品达到无缝粘接的效果, 可以将皮革利用率提高了17%以上, 获国家发明专利和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发明三等奖。该项技术可以应用在皮鞋、箱包、家具、服装、汽车等领域, 在真皮材料越来越匮乏的今天, 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每年4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国家、省市组织的专家鉴定,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目前为止, 15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获得国家或者省级大奖, 其中“皮革无缝粘接技术”和“抑菌防臭净化鞋技术”两项技术被列为皮鞋行业唯一的两项国家级技改项目。多年来, 亨达深入研究人体工程学、步态学、足迹学及科研技术、生产工艺与原辅材料, 研发的“全方位太空防水透气技术”、“减震防滑按摩技术”、“抑菌防臭净化技术”等多项先进的制鞋技术, 涉及按摩、防滑、抑菌、防臭、防水、透气等功能, 有力强化了产品的差异化, 提升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

四、创新商业模式, 强化自主创新的市场取向

随着时尚潮流更新的加快, 在时尚产业, 以快速设计和研发, 能够快速识别并成功抓住时尚潮流的“快尚”模式, 成为快速消费品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2009年, 亨达集团率先在全国实施了这种国际最前卫的“快尚”营销模式。快尚模式, 颠覆了传统的以季节为周期的提前订货方式, 最大的特点是“产品款式新、更新快, 价格优”, 产品每7天更新一次, 以旗舰店或专卖店的方式出现, 去掉经销商、代理商等中间环节, 倡导以平民的价格享受大牌的时尚。

“快尚”模式不仅要求企业拥有高效的运营能力, 更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设计、研发实力作支撑, 国际上只有西班牙ZARA、瑞典H&M等少数企业在运作这种模式。亨达实施“快尚”模式, 通过数字化科研平台与先进的科研实力相结合, 大大缩短了产品设计、打样、生产、制作、调整的前导时间, 实现7天订货、15天上市的产品快速循环周期。

“快尚”模式的推行改变了传统鞋业的运营模式, 是鞋服行业一次新的消费革命, “快尚”模式推出后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反应, 亨达计划在2012年以前, 在全国开设300家“快尚”模式直销店。

除此之外, 亨达开创了“个性化”客户定制模式, 打破长期以来全国消费者共用一套鞋标准的局限。在目前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 亨达推出了“个性化”客户定制模式, 采用“数字化制鞋技术”, 根据客户的脚型特点量脚定做产品, 2小时完成创意设计和生产制造, 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使顾客拥有真正的“私人化”服务, 强化了产品的差异性, 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夯实了企业发展的基石。

转型实际是一种布局能力 篇8

面对种种转型的方式,华商传媒集团是先转身再转型,转身的要义是不要拿目标说事情,而是拿资源说事情。华商传媒集团的转型战略被描述为主业加投资,在主业最赚钱的时候,有足够的利润去投资,让将来有更多的财力进入到转型后的领域里。转型实际是一种布局能力,报业不能直接跨过传统互联网去做移动互联网,任何一个移动互联网没有成熟的可供参考的赢利模式,因此报业发展互联网必须基于桌面互联网向传统互联网的优化,同时互联网发展一定要由区域化向全球化迈进。

转型的基础是要强化核心能力,做报纸不能忘记报纸的销售与多元经营,我们希望通过规模驱动获得内容优先的结果。目前,我们之所以还能获得赢利和市场,因为我们有成千上万的雕虫小技,一张报纸一年做的经营活动可以达到400多项,这样的市场能力新媒体是做不到的,所以继续投资发行,加强发行,继续提高新闻质量依然重要。

转型能力 篇9

与同行企业在招投标市场上竞争项目, 就市场生存环境来说有其必要性, 但其本质上是以智慧和劳动为甲方“打工”;即使是品牌优、实力强的企业, 在市场规则大多为最低价中标的情况下, 参与这样“刺刀见红”的竞争, 也不同程度上带有一种不得已的被动。

相比“人生钱”的千难万险, 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钱生钱”, 不仅避免了恶性竞争, 而且带有极大的市场主动性。比较普遍的是:变以前的为房地产工程垫资, 为成立房地产企业自行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有时在双方具备合作基础的情况下, 与房地产开发商业主达成协议, 以项目垫资规模作为开发项目参股, 也不失为一条便捷可行的资本运作之路。尽管国家持续宏观调控, 但城镇化建设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 二、三、四线城市、城镇的刚性需求仍将长期存在;相对于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4%左右 (2012年度江苏省统计数据, 其中大多为多元产业所贡献) 、一些经营结构单一的企业利润率只有1%左右的情况来说, 房地产业仍然是一个回报丰厚、大有可为的行业。进军房地产业,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有着人才、管理等诸多天然优势, 而且可以拉动桩基、装饰、安装、商品砼、园林绿化等整个产业链。目前集团除在扬州本地开发项目外, 在高邮、海安等四线城市也投资了房地产项目;由于定位准确, 销售情况逆市而上, 相当红火。

通过BT、BOT项目以资本换市场, 也是建筑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加快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 集团通过BT合作模式, 先后承建了泰州医药城商务1号楼、泰州医药城中试区四期厂房、泰州数据产业园综合楼 (二期) 、泰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等诸多泰州市大体量重点项目;由于为业主解决了资金难题, 因而这些项目让利不多, 且从工程设计到交工的全过程, 均由集团总承包。在资本运营的推动下, 集团迅速将泰州市场打造成为继扬州本埠市场之后的又一个以总承包模式为主、带动集团各高效产业同步发展的基地型市场, 为企业的良性发展、转型升级树起了新的重要支撑点。

二、培育工程总承包能力, 加快施工组织的转型, 从单一土建转向工程总承包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不管怎样转型升级, 总承包能力仍然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提升总承包能力, 要围绕各专业环节的需要, 发展好相关配套专业;否则企业过分倚重分包单位, 在市场上易受制于人———根据“木桶理论”, 诸多专业分包环节中, 哪怕只有一个“短板”, 都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工期。工程总承包对工程建设本身而言, 能够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 使之有机组织、统筹安排, 优化了系统, 减少了资源浪费, 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 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工程总承包对建筑企业而言, 能够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增强为业主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功能, 从过去的分阶段管理变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促使承包商通盘考虑、系统管理, 更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近年来, 集团重点建设并完善了从工程代建、建筑设计、地基与基础、建筑装饰、建筑幕墙、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安装, 到环保、市政路桥、商品砼、设备租赁、建筑模架等一整套产业链, 产业链完整度及工程总承包能力在全省建筑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名列前茅, 为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培育产业链竞争能力, 加快经营结构的转型, 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态改善型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当前建筑业市场上单纯的土建施工几乎无利可图, 迫使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高效能专业的发展, 加快经营结构的转型, 才能保证企业盈利水平。尽管集团规模总量并不突出, 但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走在了许多同行的前面。

在桩基专业方面, 我们对原桩基公司进行了公司制改造, 在集团控股的同时实行经营层持大股, 从而将集团的科技、人才、资本等优势和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开拓、专业施工、绩效管理等优势更好结合, 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发展。2012年度桩基公司生产规模率先突破5亿元, 为集团改制前 (2005年度) 的7倍以上;期间, 该公司顺利晋升专业一级资质, 并成立了渣土运输公司、贸易投资公司;获“鲁班奖”参建奖3项、国优参建奖3项, 规模、品牌在本埠市场继续独占鳌头。

在装饰专业方面, 我们对原华发装饰公司实施产权重组, 吸纳管理骨干参股, 充分调动经营层的创业激情。江苏华发装饰有限公司2012年度年产值达到3.52亿元, 7年来增长了487%;获得“鲁班奖”参建奖、国优参建奖各2项, 国家装饰奖4项;在原建筑装饰一级资质基础上, 获得了金属门窗一级资质、建筑幕墙设计与施工一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二级资质;无论专业资质、区域份额、质量品牌、科技成果、团队素质, 均在全市装饰企业中首屈一指。

在安装专业方面, 我们重点配置年轻专业团队, 推动机电安装、消防安装、建筑智能化安装先后晋升一级资质, 通过资本运作取得了环保工程安装二级资质;并充分发挥集团总承包平台优势, 加大力度做大该产业市场份额。2012年度该产业年生产规模已达3.3亿元, 为7年前的10倍以上, 在区域市场上的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环保专业年产值规模达到了6, 500万元, 年增长率约50%, 2013年度有望接近1亿元。

在商品砼专业方面, 我们在全市最早成立了商品混凝土公司, 长期以来质量水平稳居全市第一, 产品质量多次获全市通报表扬;生产规模位居全市前三;连续5次 (10年) 保持“江苏省混凝土行业最佳企业”称号。

在市政专业方面, 多年来我们参与了文昌东路、文昌西路等本市多条交通干道延伸工程的建设, 以及各大重点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近期, 我们又通过BT运作, 取得了10亿元标的淮安市348省道项目承建权, 即将走上发展快车道。

四、培育科技进步能力, 加快生长方式的转型, 从外延扩张方式转向内涵增长方式

转型能力 篇10

从五大角度看“智慧企业”特征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秦海, 推进两化融合, 企业是推进的中间力量, 在互联网坏境下理解企业的实质非常重要。当前,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企业遍布全国, “智慧”成为更加灵活、便捷、有效率处理日常事物的方式。

从技术能力上看, 智慧企业是创新型企业, 对技术前沿和技术创新充满了好奇心;从企业关键资本和关键资产来看, 智慧企业是知识密集和信息密集的企业;从企业组织结构来看, 它必须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扁平化, 方便沟通和交流;从营销角度来说, 是网络化营销, 强调的是“鼠标+水泥”;从战略角度来看, 国际化的愿景对成为一个智慧企业很重要, 智慧企业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走向“智慧企业”要有稳定的收益, 协调好各种关系, 还要看清自身所处的位置, 组建一个创新型团队。

智慧企业—大型企业网络转型战略

国脉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 充分利用IT技术建立信息流畅、感知灵敏、支撑管理和决策的网络平台, 集成和整合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 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最优配置, 促进企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智慧企业”就是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为特征, 充分、敏捷、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内外部资源, 处于价值网的关键节点, 实现有效管理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大型企业面向互联网业务、投资和管理转型的方式, 在业务上提出了企业模式、收入模式、行业模式三种模式;在投资上提出重视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注重战略业务培养与发展等六种方式;在管理上要利用互联网开创差异化竞争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以产品为中心, 向服务导向的转型。

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变迁

央企信息化研究专家姜奇平, 由于互联网深度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内外边界被打破, 引发了五大变革, 即企业内外融合引发了产权变革;垄断竞争融合引发市场结构变革;规模范围融合引发企业战略变革;平台应用融合引发企业模式变革;线上线下融合引发业务模式变革。网络是市场与企业之外的第三种结构, 互联网对企业竞争战略有着颠覆性创新。H

(文章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转型能力 篇11

【关键词】转型期 新升本科院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09-02

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的增设,大批年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走进了高校教师队伍。根据桂林旅游学院、广西经济(工商)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些新升本科高校的专任教师35岁以下(含35岁)的比例高达61%,可见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学院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家未来高等教育的综合质量。而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必然要求部分高校和部分专业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这样的转变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一)专业知识夯实而教育教学理念欠缺。近年来,因新升本科院校规模的扩大、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增加专业设置及老教师的退休,新升本科院校需要扩充师资。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的非师范专业硕士、博士走进了高校教师队伍。虽然上岗前会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师德修养课程的培训,可时间短,也很难做到系统。岗前培训多采用“统一培训、批次生产”的方式,没有细分不同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不重视不同学科的特点,且时间短,培训效果不理想。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学训练,也缺少助教阶段的锻炼,直接走上讲台进行授课,使得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教学环节及学生心理特征。不少青年教师不知如何把自己夯实的专业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缺少教学能力培养的机会和途径。近年来,广西教育厅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采取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但名额有限,且有的学校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各高校也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举办了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等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但数量不多,影响力不大。不少青年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但在职期间缺少教学能力培养的机会和途径。高校教师在职期间,教育部、教育厅、学校等组织的培训、学习、观摩不少,但这些培训、学习、观摩多数是学术前沿、学科重点的问题或科研成果推广,很少有关于课程新理念的学习、优质课观摩、教育技术等与教学技能提升有关的培训。多数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靠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慢慢摸索,这样提升教学技能的途径往往时间长、见效慢。

(三)教师评价机制落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动力不足。受传统学术型大学评价模式的影响,转型期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政策与传统学术型大学评价政策没有太大的区别,“重视科研,忽视教学”的评价机制并没有因为高校转型而得到相应改革。由于科研被大学视为重要支柱,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少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是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这种科研地位高、教学无足轻重的情况使教学成为科研的附属品,这样的政策导向导致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对备课没有热情,教学积极性不高、对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不够重视。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动力不足,长此以往,将会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当下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要想保住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落后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

二、新升本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一)网络学习平台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新途径。当前,互联网教育等新型教育形态正在以越来越强大的势能冲击传统教育的堤坝。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高等学校知识和技术中心的地位受到冲击。大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存储器,互联网中不断涌现的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等学习平台,让大学教育成为开放的教育机构,网络学习平台的涌现,使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MOOC(慕课)等大规模的网络公开课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的涌现,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要具备高水平教学能力,需要一个学习、借鉴、模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积极作用。网易公开课、爱课程、MOOC等课程学习平台上的公开课程,多是各高校中的优质课程,具有前沿性和高水平,且涵盖了大学教育的主要核心课程,为教师吸收最新学科发展信息,了解高水平讲授技巧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等提供了鲜活的“教材”。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程学习平台,找到与自己教授课程相同或相似的课程,通过观摩、模仿,吸收他人授课的精华,备课时,有意识地将有价值的资源保留、整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特点与接受程度进行转化和改造,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组合,这个过程也使青年教师能用更宽的视野看待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技能竞赛是新升本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只有将拥有的知识在教学中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培养出优秀学生,教师的价值才能得体现。教学技能大赛是新升本科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形式有教学设计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等。青年教师通过参赛或观摩,可在主观上提升对教学技能的重视,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并逐渐形成自觉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需求。

教学技能竞赛参赛者通过教学设计、讲课、说课、回答评委提问等环节或形式,对所授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备赛与参赛的过程中,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得到提高,个人人格魅力得以展现,教学基本功得到提升。观摩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议课,可以从他人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讲授方法、教学风格、课堂组织等方面获得直观的对比与指导。通过对比,发现自身授课的优缺点,通过反思,吸收他人教学中的精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从根本上促进观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或观摩教学技能比赛,得到展示和切磋。这些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综合实力的平台,也能激励和鼓舞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极大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发展,进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学校能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因此,教学技能竞赛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极为有效的途径。

(三)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发展中心。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新升本科院校要抓住时机,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发展中心。

所谓“专家引领”是把本校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导师团”,对新入职的、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导师与青年教师共同备课、设计教学、听课、评课、议课等形式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专家引领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专家的发展。所谓“同伴互助”是高校青年教师借助高校教师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反思、协同合作,创造一种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文化,从而使团队成员在专业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在高校中,教研室是“同伴互助”的基础平台,教师发展中心要重视教研活动,让各教研室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采取“案例讨论”、“集体备课”、“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方法研讨”、“相互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对话、互动和合作。让青年教师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不同意见”、“多种意见”,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中心,不仅能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能使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整个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校企融合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在提倡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教学手段的能力。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专业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对于以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升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更倾向专业性、独特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就需要有互联网营销、酒店管理、旅游行业、现代物流等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新升本科院校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须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通过“产教融合”、送教上门,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互信。将新进学校的青年教师安排至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工作现场,进行挂职锻炼,让教师真正掌握专业发展前沿信息,了解行业动态,清楚企业诉求、用人要求、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教授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地方企业培养即需型人才。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锻炼,教学素材得以丰富,专业素养得以提高,理论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新升本科院校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新媒介新技术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支持,同时,通过组织教学技能竞赛、构建教师发展中心、校企融合发展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恺.“开放课程”浪潮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新趋向及途径探索:以音乐学科为例[J].中国音乐,2014(2)

[2]高胜利,陈三平,谢钢,王尧宇.讲课比赛是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5)

转型能力 篇12

【热点交锋】

与会嘉宾就我国的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从业能力的建设, 需要政府、法律和社会方面的理解与支持以及行业协会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记者观察到, 在研讨会期间, 与会专家在两个问题上出现了研讨的交锋, 这便是行业协会的营利性以及协会发展中人才难求的问题, 这也反映了协会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对于协会收取会费以及营利性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余平表示, 我国行业协会第一要务是提供公共服务。比如说, 行业基础建设以及行业的标准制定、科技建设等调研工作基本上是无利可赚的, 如果要以盈利为目的就没有办法做了。所以此类公共服务是行业协会为行业必须做的。北京商业联合会会长李顺利指出, 企业交会费是购买行业协会服务能力的表现。中国商业联合会沐浴协会会长刘南征认为, 行业协会与企业盈利还是有区别的。国外的行业协会也对企业收取会费, 但不能分红, 所以收取会费是合法的。盈利是解决协会的生存问题, 这是协会更好地提供服务的前提。

大部分与会嘉宾表示, 专业性人才的缺失是协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果没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也很难完成行业协会向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任务。对此, 洪涛指出, 没有人才就不能形成稳定的队伍, 同样的单位不同的待遇, 这对年轻人的工作热情会有很大的影响。李顺利表示, 协会的补贴和增长机制的缺乏使得高素质人才欠缺, 他建议利用协会的资源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服务, 提高服务品质。

洪涛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

余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张经原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司长“行业协会在国内应该是和政府组织相平行的必要的组织形式, 在国际上是外贸或外交政策的试探先锋。”

新中国建立以来, 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型。二是80年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这一时期, 政府组织、企业组织、行业协会均处在转型的过程中, 特别是行业协会是一种再转型组织。三是进入21世纪后当前由初级市场经济向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转型, 其重点是结构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很重要, 一般而言政府有权, 企业有钱, 但是行业协会无权又无钱, 所以只能或者更必须靠发挥服务能力来运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行业协会的发展是恢复, 而不是重新建立。到目前行业协会逐步经历了五个阶段:1977年至1984年的恢复;1984年至1993年的蓬勃发展;1993年至2001年的有序的提高;2001年我国进入WTO, 洋协会大量进入中国, 为其开辟中国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至2004年过渡期;2004年以来是最开放的。目前行业协会的地位还不是很高, 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可依, 很多行业协会没有一个合法的经济地位。行业协会所实现目标的能力是行业协会所到之处拥有有利于实现其目标的各要素的整合, 以及可以借助外部力量的总和。

从大的环境来说, 政府改革强调办事效率, 企业强调市场竞争能力的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 行业协会目前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如果行业协会再不强调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建设, 就难以有自己的位置, 也更谈不上发展。所以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实际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在此工作推动的进程中, 政府分离出来的部分职能可能需要行业组织来承担, 那么行业协会能否胜任?在实践中, 有一些政府委托的项目, 有些行业协会完成得很不理想。从这个角度说, 行业协会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其次是更好地提供有偿服务的需要。如果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达不到要求, 会影响有偿服务提供的长远的可持续性。最后是协会企业会员的高要求的需要。现在的企业在经过市场的锤炼洗礼后, 对行业协会的要求是很高的, 比如说, 能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以及取得政策上的支持, 能否促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有更大的合作项目?这也要求协会能力的提高。

第一, 没有非政府组织的观念, 需要补课。目前没有将行业协会看成是与正式制度、正式组织相平行的现代市场体系国家的必要的组织形式, 重视度十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在决策上的失误, 很大一部分就是非政府组织监督和指导的缺失。我们没有像西方各国的市场协会那样,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作出市场发展建设的规划。第二, 金融危机以来出现了一个倾向, 即用行政色彩抗击国际金融危机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没有想从非行政的角度来考虑。第三,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策措施不配套。比如, 行业协会缴税, 有的按企业标准、有的按事业单位标准, 但到社会保障部门登记, 行业协会既不是企业也不是事业单位, 这从根本上也折射出了行业协会地位的尴尬。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 行业协会不能只做看客。中国的外贸甚至是外交政策, 在不知道国际社会有何反应时, 可先让行业协会制定行规做以试探, 同时政府用政府采购作为补偿。如果国际社会反映偏好, 就可向法规政策过渡;反之, 政府可以表明这是非政府组织所为。这是在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等活动中, 很多国家经常使用的招数, 我国政府几乎没有使用过。所以, 我们的行业协会可以在国外设立办事处, 比如, 解决和东南亚、南韩等国的交涉问题。因此, 行业协会在外事工作领域上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张高陵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秘书长“行业协会实际上是推动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制度要件。”

李顺利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行业协会应该发展多种桥梁作用。”

荆林波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行业协会首先要突显桥梁的中介作用。”

行业协会现行的“双轨制” (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 将改革为“单轨制” (社团管理机构) , 这一制度很快就要出台, 当前政府力度比较大。

经过上千年制度演进, 行业协会已从最初的互动组织, 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结构中兼顾了效率与公共参与两个方面的重要制度因素, 且具有可替代的组织功能。纵观历史, 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在推动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进程中是一个制度的要件, 可从5个方面说明:行业协会要有独立精神、内生的平等意识、公共地位、自治倾向和权威力量。行业协会的上述属性不能孤立存在, 它们相互支撑、互为因果。这些属性对于建构一个民主社会的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行业协会在社会中获得影响力和重要地位的基本原因。

协会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不仅是政府与企业间需要有一个民间组织提供服务, 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以及不同国家的商会之间也同样需要协会的桥梁纽带的作用。这不是政府的行政需要, 而是市场需求的呼唤。

协会的着力点就是服务、协调、促进。

第一, 提供服务是首要的, 而且是多方面的:政府有时会需要购买行业协会的服务, 比如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调查研究, 协会自身应该有这个能力。第二, 企业现在最大的难处在于信息不通, 协会可以为会员企业搭平台, 如北京的品牌要走出去, 协会可以为之输出渠道, 加强会员、企业同行之间的衔接与了解。第三, 规范行为可以很好保护本行业的利益, 对那些不遵守行规的行为予以自律, 凡是符合商业发展方向、企业会员需求的, 协会应该支持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协会对于推动有共性的、带动作用的同行业的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 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升, 企业发展是需要的, 而有些商会的师资力量是十分雄厚的, 发挥这个优势, 培训是完全可以做起来的。

行业协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明确服务的对象。行业协会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做政府与协会会员间的桥梁。社会在转型、经济在转型、政府也在转型, 那么行业协会必然也是一个转型的行业协会。根据中国的国情, 目前的行业协会有一定的寄生性, 一步到位做成西方那种完全意义上的民间组织还有待时日。所以, 行业协会首先要把桥梁的中介作用突显。

其次, 行业协会要想做好必须靠自己, 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服务能力、研究能力。目前行业协会提供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最差就是赚会费;其次是搞发牌, 好一点的协会做些会议与服务;最好的是协会有自己独立的产品, 有指导行业的能力, 甚至可以作为谈判方, 能和政府坐在一起来规范这个行业, 使整个行业能够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最后就是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能力的问题, 目前很多行业协会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行业的发展严重地不匹配。

裴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协会要靠制度解决问题。”

刘南征中国商业联合会沐浴专业委员会会长“协会有能力, 政府扶持很重要。”

潘忠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目前协会的重复建设严重。”

协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理事会的决策作用。决策在秘书会方面与在理事会方面差别很大, 真正能专注热点和要点还得是企业家以及行业的代表, 他们通过理事会的层面进行议案的讨论。通过理事会作决策, 确定工作重点、工作目标, 是同行业一起走, 这样每年在决策的时候都不会有太大的失误, 即靠制度来解决问题, 而不是靠人。要强化理事会决策, 如果理事是决策的参与者, 则其积极性也会增强。此种方案的推动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比如说, 我们会给连锁超市、百货以及很多服务行业搭建一个经营上合作的平台, 这对于吸引会员、提高会员能力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服务的桥梁作用是多维的。

此外, 有一些企业的模式可以借鉴到行业协会, 如引进企业平衡积分卡对协会员工进行管理, 引进激励机制、用人机制, 核心是行业价值问题。

发挥行业协会的能力涉及两点:行业协会本身是否愿意做好做大以及政府是否愿意给予这样的环境。比如, 2006年沐浴协会上报了沐浴企业等星级评定的国标, 2008年由于三鹿奶粉事件而搁浅。最后把国标退为行标才通过。协会努力地去走, 希望政府可以更好地配合。

沐浴行业是社会发展到富庶阶段后才能发展起来的行业, 沐浴的历史也许正由我们来书写, 不仅只有杨玉环和李隆基, 还有扬州的三把刀。政府目前对行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对于就业来说, 沐浴行业单位面积安排就业人数是酒店的3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沐浴行业现有10~15万家企业, 解决就业人口1500万, 有了收入就可以拉动消费。目前北京对沐浴业的收费是60元/吨水, 甚至有的80元/吨水, 这种在同一成本下不同的价格表明决策者根本没有考虑其就业的社会效应问题, 希望社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沐浴业行业。希望政府能够改变观念, 更加重视沐浴行业的发展。不要只是行业、企业的两相情愿, 多相情愿才能利于行业的发展。

2003年做调研的时候, 发现同样名字叫中小企业协会, 吉林的协会基本上是一种政府职能的分解, 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杭州的协会则在琢磨政策、研究法律。所以, 在外部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 协会自身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目前协会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 比如说, 北京的纺织业协会就有四五个。目前这种跨部门管理以及行业协会的重复设置确实在宏观上影响了协会的积极性的发展。对行业协会的管理, 应由二元化管理向一元化转化, 这可以是一种发展的途径。

上一篇:学生管理系统下一篇:材料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