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条件论文

2025-01-22

卫生条件论文(精选9篇)

卫生条件论文 篇1

住宿业卫生条件是住宿业卫生管理的基础, 包括基础卫生管理和场所卫生设置配备的要求, 是卫生许可审查的主要内容, 卫生操作要求也是基于卫生条件来进行规范和要求, 因此也是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的基础要求和重要内容。开展住宿业卫生条件现状调查, 摸清青岛市住宿业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基本情况, 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住宿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资料来源

2010年4-8月, 从青岛市12区、市的3 685家住宿业单位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1.2 样本量估计

通过预调查[1], 青岛市的各项卫生条件合格率平均为80%, 作为总体概率的猜测值, 将相对误差定为5%, 置信水平为95%, 用0-1变量分层随机抽样总体概率估计公式[2], 计算的样本量为384。考虑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存在误差, 以及调查中的失访等其他问题, 样本量增加10%, 约为422, 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量。

1.3 资料收集

依照卫生部2007年《住宿业卫生规范》、《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的卫生条件要求和分类标准, 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5项和卫生条件指标59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将422家住宿业单位按照全市住宿业的区域分布比例进行分配, 测算出各区市调查的数量, 随机选择住宿业场所进行卫生条件状况调查。

1.4 资料分析

用Epi Data 3.1录入调查表, 对所有录入信息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卫生条件合格率在80%以上的仅15项

从高至低分别是:供水99.53%、装修98.58%、选址97.39%、周边环境97.39%、卫生间便池96.09%、客房净高95.26%、卫生间设置95.02%、公共卫生间洗手设施92.61%、采光照明92.18%、室内废弃物存放设置89.34%、机械通风装置进风口87.20%、公共卫生间地面墙面86.09%、门窗防护85.31%、公共卫生间排污81.74%、公共卫生间便器81.30%。

2.2 卫生条件合格率在60%~80%的为12项

从高至低分别是:卫生许可证79.62%、健康证77.49%、室外废弃物存放设施74.88%、公共设施设置73.70%、床位面积71.09%、排水设施71.09%、客房通风68.48%、公共卫生间通风67.39%、培训证明67.30%、客房卫生间66.11%、公共浴室喷头65.96%、卫生管理员64.69%。

2.3 卫生条件合格率在40%~60%的为8项

从高至低分别是:公共卫生间防护59.13%、消毒间设置51.42%、吸烟区51.18%、清洗消毒间地面48.58%、个人卫生46.21%、饮具消毒设施45.97%、防鼠设施43.60%、储藏间设置42.65%。

2.4 卫生条件合格率在20%~40%的为13项

从高至低分别是:储藏间存储设施39.34%、公共浴室设置37.83%、消毒间通风35.78%、消毒间水池33.89%、二次供水33.30%、机械通风装置防护32.70%、社会化洗涤31.04%、饮具保洁28.44%、储藏间通风28.44%、工作车配置28.20%、公共用房通风27.49%、公共用房设置26.78%、公共浴室设置21.70%。

2.5 卫生条件合格率在20%以下的为9项

从高至低分别是:拖鞋脸盆脚盆消毒19.43%、卫生管理制度15.64%、洗衣房设置12.8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1.24%、工作车分区9.00%、洗衣房通风8.53%、新改扩建7.01%、洗衣房布局4.50%、洗衣房流程2.84%。

3 讨论

青岛市住宿业卫生条件合格率总体偏低, 59个卫生条件中, 合格率在80%以上的仅有15项, 合格率在60%~80%的12项, 合格率在40%~60%的8项, 合格率在20%~40%的12项, 合格率在20%以下的14项。按照住宿业卫生许可管理的要求, 获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业场所应当达到《旅店业卫生标准》和《住宿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因此被调查单位全部卫生条件指标的合格率不应低于79.62%, 但调查结果显示, 75%的卫生许可合格率指标低于79.62%。不合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清洗消毒间、储藏间、公共浴室、洗衣房、公共用房等专间的设置和卫生设施的配置,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住宿业卫生审查等。根据住宿业卫生行政许可指标的量化分级[3]及卫生部《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4]确定的有关卫生条件关键项, 消毒间设置、饮具消毒设施和二次供水合格率较低, 新建、改建、扩建需要作为工作的重点中的重点, 加大监管力度。上述情况的产生,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取得卫生许可后, 经营者擅自改变卫生许可的管理措施和卫生设施;但不排除在住宿业卫生许可时, 卫生行政部门把关不严, 降低要求发放了卫生许可。

近年来, 全国各地针对住宿业卫生条件的调查研究开展得较少, 尚没有针对地级市的大规模分层抽样调查, 只有少数区域性的部分卫生条件指标的现况调查, 且调查时间不同, 因此只能仅针对调查情况进行比较, 样本代表性不强, 但也能反映所在地区的卫生条件合格率的大体情况,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抽取部分有代表性卫生条件指标 (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明、消毒间设置、消毒设施、储藏间设置、洗衣房设置、社会化洗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合格率与城市规模相当的国内城市太原、上海徐汇区进行比较, 青岛市被调查住宿业各项卫生条件合格率与太原市、上海市徐汇区部分住宿业卫生条件合格率相比, 一些关键性指标的合格率远远低于这些城市, 需要引起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其原因可能与卫生监管力度及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也受经营者自身觉悟的影响。

4 对策

4.1 充分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和人员,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四级住宿业卫生服务和监管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服务网络和人员队伍, 调动市、区 (县) 、街道 (乡镇) 、社区 (村) 四级卫生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 市、区 (县) 以卫生监督和疾控机构作为主要力量, 街道 (乡镇) 、社区 (村) 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监督协管员, 通过培训提高现有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弥补现有住宿业卫生管理和服务人员不足的现状, 指导服务住宿业卫生管理。

4.2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多层次住宿业卫生和法律知识培训, 推动自律意识提高

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住宿业卫生知识和许可管理要求, 曝光不达标住宿场所, 引导群众正确识别卫生合格的住宿场所, 科学正确消费, 在全社会形成监管合力, 逐步自然淘汰卫生合格率较低的住宿场所。针对住宿场所负责人、卫生管理员和从业人员, 开展不同层次的住宿业卫生和法律知识培训, 是提高住宿业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向住宿业负责人和管理者宣传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规范经营, 推动住宿业卫生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住宿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 卫生管理的要求和科学的卫生操作方法是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

4.3 加强卫生许可, 开展建设项目卫生学预评价, 推行标准化建设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是住宿业经营者的义务, 也是住宿业卫生许可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把许可关口, 严格按照法规规章和卫生许可条件, 重点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传播、产生设施设置的审核, 重点对消毒、通风换气、预防交叉污染设施等进行严格把关, 同时指导住宿业场所不断改进自身的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为确保住宿业场所符合卫生要求, 预防、控制和消除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 对新建、改建、扩建住宿业的可行性研究、选址、定点、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竣工验收进行卫生学审核和卫生评价。建筑设计应按《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从源头把关, 完善基础卫生设施, 杜绝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为避免部分住宿业场所盲目建设, 根据住宿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建立清洗消毒间、储藏间、洗衣房等卫生专间标准布局和卫生设施的建设指导标准和平面图, 明确卫生设施的品种、数量、布局等, 统一不同住宿服务类型单位的专间及卫生设施最低配置数量, 实现住宿业卫生许可标准化建设, 在卫生许可服务窗口进行公示, 使住宿业场所在卫生建设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4.4 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服务类型, 加强卫生监督力度

在监督执法中, 发现部分单位存在私自变更许可认可的卫生条件的行为, 要依法予以处罚并要求其恢复原状;在年度复核中,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 应不予复核通过, 并注销有关卫生许可。调查发现的存在卫生条件合格率较低的城区, 应作为住宿业卫生监督执法的重点区域;普通旅店招待所存在卫生问题也较多, 是监督执法的重点类型。通过开展专项整治, 督促并帮助提高卫生条件差的住宿业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和卫生设施配置。

关键词:住宿业,卫生条件,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孔繁淑, 杨洋, 刘桂斌.青岛市住宿业卫生许可基本状况调查[J].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2010, 2 (16) :226-227.

[2]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2005年第5版:294.

[3]陈伟基、黄骏.量化分级管理在住宿业卫生许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1 (18) 2:126-128.

[4]卫生部.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Z].2009.

[5]王文如.太原市2008年住宿场所专项检查结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11) :981.

[6]石群益, 沈建国.上海市徐汇区2008年住宿业卫生状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1 (5) :226-227.

[7]崔志婷, 石群益.上海市徐汇区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1 (5) :225.

卫生条件论文 篇2

一、凡符合卫生部、原人事部印发的《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0]462号)和《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它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1]164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和专业类别的考试。

报考药、护、技师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全省统一按照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条件提前1年掌握。即:取得相应中专学历,担任药、护、技士满4年;取得相应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取得相应本科学历当年即可。

由于我省一直执行初聘政策,初聘资格可报考药、护、技类资格考试,其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可从初聘之日算起。

二、按照《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6]69号)有关规定,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技术中级资格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类别的考试。

三、报名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各级别考试的人员,其学历取得日期和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均截止12月31日。报名条件中有关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规定,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毕业学历或学位。

四、报名人员可根据本人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目录》(附件2)中选择报考相应专业类别。

凡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代码为301至365)的人员,应具有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报名时提交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注册执业范围要与报考专业一致,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之日算起。

因工作岗位变动,需报考现岗位专业类别的人员,其从事现岗位专业工作时间须满2年。药、护、技三类,同类之间的专业可以改报;药、护、技三类之间互改,需取得报考现岗位专业规定学历,从初级开始报考,改报护理类须具备执业护士资格;临床医学类可以改报药、技类,改报护理类须具备执业护士资格;临床医学类由原执业注册专业改报现岗位专业,其从事现岗位专业工作时间,应从执业注册变更后开始计算。

五、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科目成绩实行2年为1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同一专业4个科目的考试,可取得该专业资格证书。对不同专业(含主亚专业)之间各科目的考试合格成绩,不得作为同一专业合并计算。已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部分专业考试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名参加剩余科目考试时须使用原档案号,否则成绩不予滚动。对单科考试合格成绩在有效期内,因工作变动等原因,到异地参加本专业剩余科目考试并合格的,由该地区进行数据合成统计,并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该专业资格证书。

卫生条件论文 篇3

A UNDP and UNHABITAT programme is hoping to change that however. After conducting a rapid assessment of water and sanitation needs in Palestinian gatherings, UNDP has begun distributing “family kits,” to help people meet their daily needs and prevent illness or the outbreak of diseases in the often overcrowded camps, such as diarrhea and head lice.

UNDP and UNHABITAT, are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ygiene kits to more than 3,800 families across Lebanon. With the support of their local partner Popular Aid for Relief and Development, the focus has been on the most crowded and vulnerable of the 42 Palestinian gatherings, which have now swelled to a total population of 135,000 due to an addition of 35,000 refugees pouring in from Syria.

卫生条件论文 篇4

最近几年, 通过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总体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 但是在我国的农村, 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区, 其卫生条件依旧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可用资金少, 制约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与城市相比较来看, 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绝大部分被投入到大的医疗机构以及一些能够显示力道业绩的项目当中, 如购买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等。在社会结构的变革当中, 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也呈下降趋势, 造成严重的供需之间的不平衡。

1.2 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其应对能力低下, 由于农村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通讯设施落后, 在有突发的公共事件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向有关方面汇报, 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是农民的健康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1.3 公共卫生资源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 如今, 大部分农村的卫生所都已经被个人取代。

很多农村药物资源短缺、人员缺少、卫生所条件简陋、医疗水平低下等,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1.4 农村公共卫生内容落实不到位

我国的农村公共卫生既包括妇女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准公共卫生产品, 又包括健康教育、疾病监控等纯卫生产品。据有关方面调查显示, 很多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只开展了计划免疫这一项目, 像农村健康教育、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卫生环境的改善等几乎没有, 这些内容落实不到位给农民的就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素质。

2 农村公共卫生现状的改善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 这这种背景下, 任何一个领域进行改革都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及时地进行治理, 对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治理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2.1 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

对于农民的健康教育政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传媒, 对农民的健康教育要加大力度, 教导农民努力学习现代文化知识, 使它们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 对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以改正, 注意个人卫生, 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卫生, 培养新一代的爱国守法、健康向上的好公民。

2.2 培养领导树立正确的思想

加强对农村领导干部的教育, 让他们了解领导的职责是将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带领他们开拓致富进取的道路, 提高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质, 提高他们在思想层面的认识, 让他们了解到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关系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是头等的大事。必须搞好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 准备好各种面对突发的卫生情况的措施, 以致于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可以做到应对及时、科学处理。

2.3 政府调整政策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国家也加大财政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支出, 改变原有的状况, 保证资金的合理运转, 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在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的基础设施和卫生资源, 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群体的需要, 旅行建设公共卫士事业体系的职责, 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确保农民们的身体健康, 使他们的生活更有质量, 要出台强有力的政策, 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政府应该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作为基础来抓, 提高农村医疗的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条件。

2.4 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

国家应加强法律的建设, 尽快出台关于农村公共卫生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使农村卫生事业得到相应的保护。

2.5 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政府要抓好医疗服务人员的医德医风, 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服务意识, 让他们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无论什么样的患者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 对待患者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 使他们尽快摆脱疾病。

3 结语

农村的卫生环境影响着广大农民朋友的身心健康, 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对我国的总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上至国家、下至当地政府都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都要重视起来, 发展并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 为农民的生活提供可靠的卫生保障, 整体改善农村环境, 让农民生活的幸福快乐[1,2,3]。

摘要:因为农村的发展水平比较缓慢, 政府在资金的方面的支持相对较低, 致使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比较落后, 各种问题也一一的显露出来。文章从我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状况着手, 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形成这种状态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办法改善这种局面。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问题

参考文献

[1]解伟.枣庄市在全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推进会上介绍经验[J].山东卫生, 2011, (7) :34-35.

[2]祝尊坤, 卢炜.新医改下如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9) :157-158.

卫生条件论文 篇5

口腔内科专业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1、口腔内科副主任医师评审条件

2、口腔内科主任医师评审条件

◆副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医学药物学等。

2、临床医学理论: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牙病及预防学的理论。

3、技术理论和知识:熟悉牙体手术学、牙髓治疗学、牙周治疗学、牙科器械学的理论和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放射影像学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口腔内科专业有关的各项临床生化检查、影像诊断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3、熟悉与口腔内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免疫学、医学统计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病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社区预防医学)的理论与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口腔内科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或预防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丰富的口内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诊断口腔内科常见复杂疑难病例(如:猖獗龋的诊治、少见的粘膜疾病等),并能对复杂病例(如:儿童发育期的牙 颌病、重症牙周炎等)制订正确、全面的治疗计划并予以实施。有某一方面的专长。能承担院内会诊工作,有一定的门诊管理工作能力。

从事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者须具有预防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且具备某方面的专长;具有设计、实施、统计、总结临床与群体预防、调查、健康教育等的中期或最终评价报告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担任口腔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初诊病人不少于500例,并能完成较复杂或较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设计及其治疗技术。包括:

(1)牙体牙髓病:复杂牙体缺损的修复,不完善牙髓治疗病例的再治疗,根尖手术等。

(2)牙周病:较复杂的牙周手术,全口重症牙周炎的治疗设计及综合治疗等。

(3)儿童牙病:预防性矫治的治疗设计,年轻恒牙复杂疾患的处理。

(4)口腔粘膜病:脱落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及复杂病例的综合治疗等。

(5)牙病预防:熟悉临床与群体的口腔预防、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的计划与实施。熟悉不同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的程序与特点。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口腔内科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到见解。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口腔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了解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1)从事临床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在某方面有专长。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病例。能主持口腔内科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院内、外会诊,并提出诊治方案。

(2)从事牙病预防工作者:能指导设计本地区口腔预防、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监测与评价;根据不同人群口腔疾病的类型准确选择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措施;能根据科学资料,提出本地区的口腔保健目标。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担任口腔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口腔内科病人不少于200例,其中疑难病人不少于20%.(二)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卫生条件论文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卫生经济,经济管理

卫生经济学是多种经济学科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与医学、卫生学、人口学、社会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卫生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若干分支, 包括医疗经济学、保健经济学、卫生计划经济学、卫生技术经济学、医院经济管理学、医学经济学等。医疗经济问题, 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3世纪,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谈到农民和医生之间在生产和交换中的关系。17世纪,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W.配第在《献给英明人士》 (1691年) 一书中指出:花在工人身上的医疗保健费用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1940年, H.E.西格里斯特发表了《医疗经济学绪论》一文, 认为医疗经济学应该阐明阻碍现代医学应用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贫困与疾病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 解决医疗价格与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矛盾。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背景是:经济发达国家卫生费用的急剧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医学科研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诊疗手段和卫生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人口的老龄化, 慢性病的剧增和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平的提高等等原因, 造成医疗卫生费用的大量增加。例如, 欧洲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 20世纪50年代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0年代末, 已上升到8%。从增长率来看, 20世纪50年代, 许多国家卫生保健费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增长了1%;60年代增长了1.5%;70年代增长了2%。高额的医疗卫生费用对政府、企业主、劳动者个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客观上要求分析卫生费用迅速增长的原因, 寻求抑制卫生费用增长的途径。卫生事业的社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卫生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装备越来越先进, 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发展成占用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力的“卫生产业”部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对卫生部门经济问题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纪事》上发表了美国人马尔达的论文──《卫生的经济方面》, 被认为是卫生经济学的第一篇著作。1958年, S.J.麻希金在华盛顿出版的《公共卫生报告》上发表了题为《卫生经济学定义》的论文, 明确提出卫生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健康投资的最优使用的科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在欧美国家进一步开展起来, 1968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的卫生经济学讨论会, 出版了论文集《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此后, 卫生经济学进入更为广泛发展的时期。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卫生经济研究

第一, 卫生经济评价方法在中国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卫生经济评价方法在中国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涉及预防医学各领域的方案选择和评价。有重大影响的包括麻疹计划免疫的成本效果分析;流脑计划免疫的成本效果分析等。特别是结核病项目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分析。结核病项目方案选择上如何发现病人?如何治疗病人?如何筹集医疗费用?如何支付医疗费用?卫生经济评价的各种方法均发挥作用。卫生经济学专家龚幼龙杜乐勋及其团队做出重大贡献。龚幼龙、杜乐勋受聘担任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中方专家;受聘担任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 结核病项目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立项的经常性免费医疗项目。13亿人口的经常性免费医疗项目具有十分重大的国际意义。

第二, 卫生经济的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的消费具有效益外在性, 同样, 其提供也具有效益外在性, 即提供卫生服务对他人造成了影响, 但这种影响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提供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与提供该项服务所带来的总经济利益是不相同的。卫生服务的效益外在性包括两类: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有利影响, 而自己却不能从中获得额外收入或其他形式的补偿时, 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正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提供者从提供服务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小于提供该项服务的社会总经济利益。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影响, 使他人为此付出了代价, 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 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负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社会总经济利益小于他们提供服务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

第三, 卫生事业的经济性质和经济作用问题。

第四, 卫生事业的经济管理体制问题。

第五, 卫生保健制度的经济问题。

第六, 卫生费用的构成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第七, 价值规律在卫生领域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 医务价格的理论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的制定。

第八, 卫生领域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第九, 卫生技术经济分析。包括卫生经济资源的合理组织、卫生技术费用效益分析、卫生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问题。

第十, 卫生事业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医院的经济管理, 特别是医院的经济核算制问题。

参考文献

[1]、虎永平.微观自律强化对卫生经济的双重作用[J].中国卫生经济, 1990 (9) .

[2]、卞正鹏.研究卫生经济服务卫生改革[J].卫生经济研究, 1996 (5) .

卫生条件论文 篇7

1对象和方法

1. 1研究对象

在2013年3月19日至4月17日,调查了成都市某区的常住居民,共945户。本区非成都市中心城区,包括城乡居民。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调查的方式。定量调查使用问卷进行居民的入户调查,调查现场为该区城镇的2个社区,以及下属10个乡镇。定性调查采用调查提纲开展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本篇只涉及对定量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

1.2方法

1. 2. 1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为当地居民家庭的基本健康状况,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的人口学特征,医疗保障等; 第2部分为家庭成员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包括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 就诊情况、住院情况; 对常见病诊治,健康教育,特殊人群保健, 慢病性管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等方面的需求和利用情况。本文主要将家庭一般情况和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纳入分析。

1. 2. 2抽样方法。通过对本区各镇( 街道) 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住户数量及常住人口数量等既往资料的分析,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确定抽样镇( 街道) ,按照等距离比例抽样确定调查家庭。如抽中家庭因故无法进行调查,则对邻近的家庭进行调查。

1. 2. 3统计方法。采用Epi Data3. 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对录入资料进行双录入检验;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 0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 1) 调查家庭人口及性别构成: 本次调查共收回调查家庭问卷94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872份,问卷有效率92. 3% 。总共调查人群共2716人,其中男性1431人,占52. 69% ,女性1285人,占47. 31% ,男女性别比为1: 0. 90; ( 2) 年龄分布: 参照国际年龄分组0 ~ 14组为少年儿童人口,15 ~ 64岁为劳动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本次调查居民平均年龄为41. 87岁,0 ~ 14组427人,占调查对象的15. 72% ; 劳动人口年龄组占62. 33% ; 老年人口组占21. 95% ; ( 3) 婚姻状况: 调查对象中在婚的人数占70. 29% ( 1909 /2716) ; 未婚人数占22. 06% ( 599 / 2716) ; 离婚和丧偶人数分别占1. 35% ( 37 /2716 ) 和6. 30% ( 171 /2716) ; ( 4) 文化程度分布: 调查对象中没上过学的8. 50% ( 231 /2716) ; 小学学历占35. 23% ( 957 /2716) ; 初中学历的占33. 72% ( 916 /2716) ; 高中/中专/技校占16. 78% ( 456 / 2716) ; 大专占3. 12% ( 85 /2716) ; 本科以上学历占2. 61% ( 71 / 2716) 。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 5) 职业状况: 调查对象总人数为2716人,其中在业人数为1536人,在业率为56. 55% ( 1536 / 2716) ; 离退休人员为530人,离退休率为19. 51% ( 530 /2716) ; 在校学生为565人,占20. 80% ; 无业或失业人员为85人,占3. 3% ; 在职人群主要为从事农业劳动者和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 分别占调查 比例的33. 92% ( 521 /1536 ) 和25. 52% ( 392 / 1536) 。其次为商业 / 服务业员工和一般办事人员,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2. 31% ( 189 /1536) 和11. 39% ( 175 /1536) 。( 6) 医疗保障情况: 调查对象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类型主要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占保险类型的19. 18% ( 521 /2716) 、17. 56% ( 477 /2716) 和41. 02% ( 1114 /2716) ; 没有参保的占11. 23% ( 305 /2716) 。

2.2两周患病情况

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 70% ( 318 /2716) ,其中男性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1. 39% ( 163 /1431) ,女性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2. 08% ( 155 /1285) 。两周患病排在第一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占26. 42% ,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占20. 75% ,第三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占16. 67% 。

2. 2. 1两周患病情况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273. 561,P = 0. 000 < 0. 01 ) ; 两周患病率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最高,为30. 87% ; 不同性别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 0. 295,P = 0. 587 > 0. 05) ; 不同婚姻状况人群之间两周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53. 476,P < 0. 001 ) , 离婚或丧偶者相对最高,达23. 08% ;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19. 352,P = 0. 002 ) , 没上过学的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相对最高,达到18. 18% 。不在业人群两周患病率高于在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2. 685,P < 0. 001) ; 不在业者患病率为20. 76% ,显著高于在业人员患病率; 在职人群中不同职业人群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0. 293,P = 0. 009) ; 有医疗保障与无保障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291,P = 0. 038) 。

2. 2. 2两周患病情况多因素分析。以两周是否患病为两分类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两周患病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筛选了有意义的变量,结合专业意义考虑之后,纳入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nshow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的检验。各自变量分组及赋值方法见表1后的备注2。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提示,年龄、婚姻状况和是否在业是多因素分析中纳入模型的变量。HL拟合优度检验 χ2= 9. 482,P = 0. 281,模型拟合度良好。

注 1: △年龄( 1) : 15 - 64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 △△年龄( 2) : ≥65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 婚姻 ( 1) : 在婚组与未婚组进行比较; **婚姻( 2) : 离婚 /丧偶与未婚组进。 注 2: 变量赋值: 年龄: 1 = 1 ~ 14 岁,2 = 15 - 64 岁,3 = ≥65 岁; 性: 1 = 男,0 = 女; 婚姻状况: 1 = 未婚,2 = 在婚,3 = 离婚 /丧偶; 文化程: 1 = 没上过学,2 = 小学,3 = 初中,4 = 高中 /技校/中专/中技,5 = 大,6 = 本科及以上; 在业情况: 1 = 不在业,0 = 在业,; 医疗保障: 1 = 有,0 = 无医疗保障。

2.3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居民各种慢性病患病人数为272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0. 02% ( 272 /2716 ) 。其中男性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9. 78% ( 140 /1431) ,女性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0. 27% ( 132 /1285) 。 调查居民所患慢性病按系统疾病分类,结果显示以循环系统疾病患病人数最多,占39. 34% ( 107 /272) ; 其次是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占15. 07% ( 41 /272) ; 再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占13. 24% ( 36 /272) 。按照慢性病病种分类,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高血压29. 04% ( 79 /272) ,糖尿病13. 97% ( 38 /272) 。

2. 3. 1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57. 719,P < 0. 0001) ,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对较高; 不在业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在业的社区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13. 812,P < 0. 0001) 。不同医疗保障的居民在慢性病患病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3. 155,P < 0. 001) ; 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 0. 180,P = 0. 672) ; 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职业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2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患慢性病为应变量作两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的有意义的变量,结合专业意义综合考虑后,列入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使用Hosmer - Lemenshow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纳入的自变量赋值情况同表1的备注2。结果显示: 年龄、是否就业和医疗保障因素与慢性病的发生有关联,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病的危险是1 - 14岁居民的16. 743倍; 非在业人群的患慢性病危险是在业人群的2. 572倍; 有医疗保障人群的慢性病患病风险是没有医疗保障人群的1. 887倍。 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HL拟合优度检验 χ2= 11. 298,P = 0. 012,模型拟合度良好。

注:*年龄( 1) : 15 - 64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年龄( 2) : ≥65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

2.4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2. 4. 1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86. 16% ( 274 /318) 。调查对象在患一般的普通疾病时,农村居民最常就诊单位是卫生室 /站就诊的最多, 占76. 47% ( 1118 /1462) ,而城镇居民最常就诊单位是镇( 街道)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70. 02% ( 878 /1254) 。至于调查对象选择就诊单位的主要原因( 问题为多选) ,位于前5位原因的依次为: 距离近/方便; 收费合理; 服务态度; 技术水平高; 设备或就诊环境好。

2. 4. 2住院情况。调查居民过去一年是否住院,从而来计算住院率。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总住院率为7. 14% ( 194 /2716) ; 其中,男性住院率 为5. 52% ( 79 /1431) ,女性为8. 95% ( 115 / 1285) 。调查对象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损伤中毒以及分娩。 其中因疾病住院的有140人,占72. 16% ,其次是损伤中毒有31人,占15. 98% ,因分娩住院的有14人,占7. 22% 。在最近的一次住院机构调查中,选择在区医院住院的有83人,占到了42. 78% ; 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 52人,占比26. 80% ; 再次是地市医院,24人,占12. 37% 。调查前1年,居民平均住院天数为11. 3天,平均每次住院( 其中包括在区外医院住院) 的费用为2980. 55元。调查对象就诊后需要住院而没有住院的主要原因依次为: 经济困难; 无时间; 没必要; 无有效措施; 无床位; 医院服务差和其他。

3讨论

本次专题调查了社区居民共2716名,该人群年龄和性别组成情况,与2013年我国第5次卫生服务调查居民的人口学特征比较[1],性别构成上较一致; 在年龄分布上,本次调查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调查期间青年人外出上班或打工有关,加上本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整体水平偏低,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调查比较符合本地居民的人口学特征。

3.1调查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本次调查显示: 调查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1. 70% ( 男性为11. 39% ,女性为12. 08% ) ,低于第5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平均水平( 24. 1% ) ; 慢性病患病率为10. 02% ( 男性为9. 78% ,女性为10. 27% ) ,也低于第5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平均水平的33. 1%[1],表明本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总体相对较好。

3.2城乡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效率较高

调查居民两周就诊率为86. 16% ,其中男性87. 12% ,女性94. 19% ,利用效率明显高于第4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居民就诊率,尤其特别是主动寻求医生帮助进行治疗占总就医的75. 47% ,说明居民患病后会主动利用相关卫生服务的比例较高, 占到大多数。从就诊单位来看,本区域的农村居民门诊就诊选择的单位以卫生室/站就诊最多,占到就诊单位的76. 47% ; 城市居民选择最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就诊单位的70. 02% 。 选择上述单位最主要的原因是距离近、方便,说明居民对就诊单位的可及性非常重视,其次,对收费合理以及服务态度也比较重视。此外,根据前期搜集到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乡镇卫生院的门( 急) 诊人次达到170万人次。

上述结果显示,本地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故城乡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效率有显著提高。

3.3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完善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

国内外不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受到社会人口学因素( 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种族等)[2,3,4],家庭收入因素[5,6],医疗保障因素[7,8]及自感健康[9]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本文中居民两周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来看,高年龄段居民、离婚或丧偶、不在业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程度相对较高; 而慢性病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高、不在业和有医疗保障因素可能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病的危险是1 - 14岁居民的16. 743倍。关于有医疗保障人群慢性病患病危险较无医疗保障高,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也容易产生混杂作用; 影响因素可能包括医疗保险市场的失灵,如道德损害、 逆选择、三角交换关系等有关[10]。结合深入访谈了解到的情况,目前本区城乡居民普遍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内容广泛,尤其是高龄、不良婚姻状况的人群,对卫生服务需求程度较高,而调查显示居民在选择就诊单位时显得更加理性,目的性较强, 因此,在下一步的卫生规划中,一是考虑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医疗机构(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卫生院、村卫生站) 的门诊服务能力,并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条件和服务环境; 二是要大力提升在本区内住院的服务环境, 不断增加住院床位和临床诊治水平,确保小病不出村( 社区) , 大病不出区,从而建立起一套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推进,广大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有研究结果表明,与居住在城市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居民相比,居住在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居民,在门诊服务利用的可能性和频率上都更高[11]。本区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健康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且慢性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控制,但是仍存在爆发与流行的可能性。因此, 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工作财政投资力度,尤其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干预工作。

卫生条件论文 篇8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第七届会员代表,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建材联合会对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的隆重开幕, 对当选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的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和会长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获得行业最高荣誉奖、杰出贡献个人奖、突出贡献企业奖、行业诚信企业荣誉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地祝贺!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治理能力, 朝着新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也是在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取得新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 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 转型升级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提升创新技术瞄准国际领先水平既有瓶颈制约, 但又不甘心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现存距离的一个关键时期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 进一步明确新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统一认识, 找准瓶颈与攻坚目标对于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

前面叶向阳会长向大会做的讲话和缪斌秘书长做的报告我都赞成, 对形势分析与当前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包括协会的工作叶向阳同志和缪斌同志都已经讲得很全面了, 下面我就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以独特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2013年陶瓷砖的产量达到了96.9亿平方米, 卫生陶瓷的产量达到了2.1亿件以上。规模以上的1 710家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 321.6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328.9亿元,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出口额100亿美元。

建筑卫生陶瓷技术装备在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基础上大大缩短了与先进国家和国际领先水平的

差距。在本世纪初实现了通用技术装备的全面国产化之后, 不仅具有将国外的装备挤出中国市场的能力, 而且能够整条生产线出口到国际市场。更值得骄傲的是在大型窑炉和干燥器、大吨位球磨机、大型喷雾干燥塔、煤制气技术等一些重大的技术装备上,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技术与产品结构的总体水平大体有15%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30%左右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已经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有30%左右的技术装备正在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一批骨干企业, 如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全行业有24家陶瓷企业具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博得精工建材有限公司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和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航标控股有限公司等卫生陶瓷生产企业都已经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对外贸易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领军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还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 得到了社会与行业的认可与赞扬。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工作得到了行业、大企业的认可与信任, 并且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由此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达到了不少国家用50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达到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在此我再次代表中国建材联合会、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取得进步与发展, 对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的企业家和全行业员工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卓越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独特的创新与实践, 尤其与其他传统建材行业相比, 真正快速发展阶段基本是没有依靠国有资本和国家投资带动发展起来的, 主要是依靠不断创新得到拓展与发展的, 是没有躺在国家政策与资金扶持的肩膀上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的, 是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调剂、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发展起来的。这与其他传统建材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一般都是由国家培育与支持的科研院所带动和参与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相比, 有着自立的行业特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是在国家级研发机构不足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企业在实践中摸索与自主创新的。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品种多、中国地域跨度大、原料差异性大、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情况下, 提升与发展难度较大, 但是中国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不断创新实践克服了一道又一道困难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其他建材产业相比, 建筑卫生陶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再创新的起步比较晚, 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进程都达到了与其他主要产业同步的水平, 大家是在承受各种困难与压力中前进的。近几年又有新的创新, 如设立行业基金投资公司, 生产企业和龙头的流通企业组建产供销统一平台等都是在整个建材行业中率先与领头的。

我这样比较分析的目的只是从中说明, 在条件相对更困难的情况下,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同志们并没有等待, 并没有怨天尤人, 而是靠改革、靠实践、靠创新!这种精神应该充分肯定和倡导, 也应该继续发扬。

二、以世界的眼光确立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超越与引领目标并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组织行业实施攻坚

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行业制定的《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 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一是中国主要的建材产业像新型干法水泥和洛阳浮法玻璃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提出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二是从中国建材行业的主要产业的产量都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60%。基于这两点无论从战略地位的抢占还是现实需要, 都必须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也就是说发展的战略定位一定要立足于现实又必须有高于正常发展的目标, 才能跟上时代进步与引领行业发展。

我们必须以勇于攀登更高目标的勇气与敢于担当建材工业发展的责任, 勇敢地向世界领先水平挑战。如果中国提不出来或者现在提不出来, 不仅影响中国建材大国的形象而且在未来发展战略的定位上将是一个重大失误。总之, “等待”是没有出路的, 再等30年也等不来国际领先。领先是创造出来的, 是奋斗出来的。最好的选择是奋起直追, 敢于挑战!

从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来说, 同样面临战略定位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上缺乏超越与引领的目标, 缺乏破除常规的勇气, 不能抓住行业发展关键技术与突破发展瓶颈, 再等10年20年条件也不一定自然成熟, 或有可能会导致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缩短了的距离又会被重新拉大, 到那时可能更难提出来。同时作为中国建材工业中位于第三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 在中国建材工业瞄准世界领先水平挑战面前, 我们主力产业要勇于挑战世界领先, 直至实现引领世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

不论从陶瓷砖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和卫生陶瓷占全球产量40%以上的量也好;还是从我们的高端技术已有1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30%接近国际领先水平的已有技术装备基础也好;还是我们领军企业发展的步伐与技术研发进程以及已有的经济实力也好;包括我们已经有了一大批热心热爱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努力拼搏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筛选的专家和企业家也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大国, 不久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国家的来临也好, 我们应有胆略和勇气确定超越与引领世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 这是我国民族工业几百年来的期待, 是我们应有的历史责任。

要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 需要勇气与担当之外, 还需要方方面面确立新的创新目标, 整个行业要有统一的顶层设计, 特别在每个五年规划中将主要阶段的创新发展目标设定出来, 实现五年一个目标, 一年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当前, 最主要的是要在三个方面实现转折性的突破。

一是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高水平的大企业和科研单位与高校相结合的研发机构, 增加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组织行业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实施攻关与突破, 实现关键技术和顶端技术的突破与提升, 尤其是要瞄准标准化原料制备技术、连续球磨技术、FFC工艺技术、CT扫描结合NC智能加工模型开发技术、树脂模型制备技术、高压成型技术、半自动注浆装备技术、自动仓储技术整体物流标准化技术创新提升, 并与国际领先水平对标组织行业力量实施攻关。一方面要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关键技术, 增加中国创造的比例;一方面随着一部分技术产品创新功能、改变用途, 使一部分产品进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同时要扩大与增加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自主知识产权, 从而在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的同时扩大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发言权、主导权。

二是要加大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 在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增加产业集中度和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尤其在国外市场占有率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目前的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前十家企业的产量仅占到全国总量的13%, 卫浴陶瓷前十家企业产量仅占到全国总量的18%, 行业集中度显然不够。目前出口的仅仅是产品与装备, 真正在国外建厂投资兴办企业寥寥无几, 国际化水平较低。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 落后产能和接近落后产能仍有13%, 无论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布局结构都不尽合理。为此要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加大调整力度, 实施对小企业的兼并重组,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产业集中度;坚决实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 通过创新标准提高门槛, 一方面要提升现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增加新产品, 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提高进入门槛, 不能让落后产能新增新建冲击现有市场;一方面用新标准, 以节能减排与产品质量指标对落后产能实施强有力的淘汰;另一方面要组织骨干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兴办实体, 将以本国市场发展为主转变为在多国市场发展, 加快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步伐, 使中国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建筑卫生陶瓷大国与强国。

三是优化与提升存量资产, 增加附加值, 延伸扩展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服务产业链, 尤其要发挥建筑卫生陶瓷独有的功能实现向其他领域的渗透式和跨越式发展, 同时还要将观赏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有机融入装饰装修产品之中, 做到存量资产的增值与扩展领域的增量并举。要十分重视存量资产的优化与效能提升, 尤其是骨干企业要带头率先与国际领先水平对标, 以创新提升技术、延长产业链、增加品种、增加优质产品和精品为目标, 以同样的资源、能源消耗、劳动力消耗赢得更多更高的经济效益。尤其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已有的优势, 在开发新品种、改变功能与用途、进入新的领域服务于国家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 发挥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行业协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 为企业搭建各种服务平台, 努力创造与改善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包括组建行业联盟, 共享信息资源和市场配套资源;也包括推动兼并重组, 推进大企业之间相互交叉持股, 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等。同时还要创新搭建为企业服务的投融资平台、节能减排咨询服务平台、“走出去”兴办实体投资服务平台、产品与装备集成集散配送服务平台等, 一方面方便企业节省成本, 一方面使企业参与其中拓展发展空间与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在内部挖潜、发挥效能效率与拓展行业发展领域, 直至向其他行业延伸中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三、“十三五”要基本完成追赶, 为“十四五”开始进入超越奠定基础

到2030年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还有16年的时间, 从明年起到“十三五”末还有六年时间, 从总体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要基本完成追赶国际领先的阶段的目标, 为“十四五”开始进入超越国际领先水平奠定基础。只有“十三五”实现了创新提升的阶段目标, 后边超越与引领的文章就越来越好做。为此“十三五”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从现在起全行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树立勇于挑战, 敢于担当的勇气, 向国际领先的技术装备对标, 着力点放在创新提升技术装备, 即在已有的引进国际领先的技术装备消化、吸收、再创新, 增加自主产权的基础上, 找准瓶颈问题。一方面组织行业各大企业和行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共同组建产学研联盟对关键的顶端技术进行攻关, 另一方面再辅之继续引进少量的、必要的、我国尚未掌握的、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进行再消化与再创新。从而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赶上和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2.集中行业的智慧力量攻坚一批关键技术, 突破发展瓶颈, 推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转型的方向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和依靠改变发展方式, 创新发展模式, 拓展发展领域, 延伸发展产业链,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全方位提高资源、能源效率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转型的路径必须支撑在重大技术的突破上, 以重要装备与项目为载体, 以大企业为实施的主体, 共同组成产学研一体的攻坚瓶颈的联合舰队。

创新顶端技术实施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有重点同时兼顾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近几年主要在标准化原料配制技术、干法制粉工艺、连续球磨技术、大吨位自动压机、高仿真墨水制备技术、全自动检验包装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及整体物流标准等关键领域组织攻关, 一一得以突破, 缩小与国际领先距离, 完成第一步追赶的目标。

3.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遏制雷同技术新增新建产能, 为未来更高水平的产能腾出发展空间。以创新提升技术增加新品种, 提高产品档次作为增加市场应用, 加快发展的主要途径;把遏制雷同水平新增产能和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整结构, 转型升级优化结构, 腾出发展空间的主要途径;把改变功能性能, 瞄准国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的跨领域延伸作为增加附加值, 占有高科技领域的主要途径;组织与引导骨干生产企业和骨干装备企业瞄准国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到国外投资兴办企业, 把产能转移到国外作为扩展国际市场、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明确了这几点, 可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提升有空间, 扩展有市场, 实现超越既有目标又有用武之地。

4.加大政策研究的力度和应用的力度, 运用政策的调控作用和借助政策的扶持效能, 推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全面发展与进步。过去我们这个行业得到和依赖的政策少, 因为在发展初期阶段主要是资金方面的困难, 民营经济机制可以弥补国家资金不足的缺陷。但现在行业发展的很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叉与牵扯, 单个企业和只靠行业本身是难以解决的。例如如何支持骨干企业“走出去”, 到国外投资兴办实体, 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组织重大技术专项攻关、继续引进少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等等都需要依靠政策。为此运用政策、研究政策、争取政策是行业发展提升、提高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必须引起各级协会和企业高度重视, 从靠单打独斗之中摆脱出来更多地得到宏观政策的支持与扶持。

卫生条件论文 篇9

我简要地把卫生间洁身器标准编制工作的有关情况, 做以下说明:

第一:为什么要编制建设部行业标准《卫生间洁身器》?

建设部历来重视厨房卫生间问题, 因为厨房卫生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同志就曾经说过:“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 住房之小康, 关键看两房, 两房者厨房与茅房也。”我们国家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作为中华民族崛起的目标, 周部长的这些话把我们国家伟大的政治目标与厨房卫生间密切地联系起来了。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更加关注民生, 就是要让中国的老百姓都能体会到国家发展的好处, 让老百姓吃的好、住的好, 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可见厨房卫生间问题是很重要的。建设部从“七五”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十一五”期间, 都很重视厨房卫生间问题, 已经开展了十几项厨房卫生间标准的编制工作, 并立项进行了一系列厨房卫生间相关科研课题研究, 以解决厨房卫生间产品进入住宅工程建筑的各种具体问题。有人认为卫生间问题不宜登“大雅之堂”,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 卫生间不仅关系到大家的居住生活质量, 而且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与卫生间有关, 因此周部长提出了要进行“厨房厕所革命”的号召。

卫生间洁身器的应用是提高卫生间功能的一次革命, 上厕所时用手纸和不用手纸是完全不一样的, 卫生间洁身器不仅有助于解决卫生间污染问题, 而且还能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比如清洗作用、按摩作用等等, 能为提高中国老百姓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们对卫生间设备市场做过专项调查, 发现凡是使用了洁身器的人, 无论是搬家还是更换卫生间设备, 都会把这个产品列入自己家庭的必备采购清单里面, 这说明这件产品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人有一个理想, 就是想让全中国的每个家庭都配上卫生间洁身器。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建设部在上个世纪末提出来要实现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往的住宅建设方式、住宅配套产品的生产方式, 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工作重点之一就在于住宅厨房卫生间的产业化, 而住宅产业化的基础是标准化, 就是住宅设计、施工、住宅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其中厨房卫生间标准化首当其冲。第二, 住宅产业化还要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 适应人民群众对住宅科技含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建设部要求我们提高住宅的整体科技含量, 我们则要具体落实到提高住宅厨房卫生间的科技含量方面。长期以来卫生间的传统产品是老三件:马桶、浴缸、洗面盆。这些产品当然需要继续研究, 但是对于今后要提高住宅卫生间科技含量的任务来说, 卫生间洁身器当仁不让。从提高卫生间的功能和提高人的居住质量两个方面来说, 卫生间洁身器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产品。

建设部第110号令提出要限制毛坯房, 推广住宅全装修 (就是许多装修企业说的“精装修”) , 以控制二次装修造成的浪费和污染。现在可以看到在新竣工住宅中, 无论是商品房还是保障性住房, 毛坯房越来越少, 全装修房越来越多, 由住宅开发商按照住宅工程建设标准化设计、施工的要求, 进行集团采购厨房卫生间设备的情况是越来越经常了, 这与住户自己从建材市场采购厨房卫生间设备回来安装, 有本质的区别。采购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销售模式的变化。那么, 进入建设工程市场的产品必须要有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约束, 要符合住宅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随着住宅产业的飞速发展, 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家具业、家电业也包括卫生间洁身器产业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因素中, 建筑业对拉动制造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充分说明住宅建设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市场问题。如果没有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 没有每年1千多万套的新建住宅, 我国厨房卫生间行业的快速发展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 十年前新建住宅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毛坯房, 所以那时候的厨房卫生间设备只能是以散户个体购买为主。现在则是以开发商的住宅工程集团采购为主, 卫生间洁身器要想拿下这个巨大的工程市场, 把卫生间洁身器的产品制造和住宅工程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就是必然的现实, 我们编制建设部行业标准《卫生间洁身器》就是要拓宽卫生间洁身器行业大发展的渠道。我们讨论的这个标准是适应了住宅产业化发展趋势的。因为制造部门生产的这些设备、产品必须与建筑物形成很好的衔接, 比如上水的问题、下水的问题, 再比如卫生间的电源布置、电插座位置、上下水的管线接口等都需要按照建设部的相关专业标准、技术规范来进行设计。所以我们的住宅产业化需要搞标准化, 对于国家是节约资源问题, 对于企业也减少了管理成本, 有利于企业的产业升级, 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编制《卫生间洁身器》标准将起到哪些作用?

编制《卫生间洁身器》标准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与国际接轨, 这是基本要求。我们要研究如何把房子造的“又好又快”的问题, 需要控制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建筑设计要先进、住宅功能符合环保节能健康宜居的要求, 做到了这些就实现了“好”。而有了能够进行标准化施工的产品就能够做到快。这就涉及到去哪里选择好的产品的问题,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明确告诉住宅设计、采购、施工部门和住户, 什么样的住宅产品是适合住宅建设标准化要求的产品, 这就需要通过发布相关标准来统一各方面工作。所以从整合住宅建设上下游产业链、规范洁身器的生产、卫生间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 建设部要求我们委员会来组织大家编制《卫生间洁身器》标准。

第三:《卫生间洁身器》标准在住宅工程招投标中的作用。

编制标准还将对洁身器企业参与住宅工程招投标发挥很大作用。我们都知道, 工程招投标包括经济标、技术标等几个方面:技术标必须有明确的技术参数、设计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 要有国家法定部门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实际上技术标就是对产品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要求进行评价, 就要以住宅建设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衡量, 这时候标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卫生间洁身器》标准可以提供解决技术标的依据, 这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可以进入工程的必要条件。

第四:继续开展标准发布实施以后的工作。

在《卫生间洁身器》标准发布实施以后, 建筑设计院在进行住宅卫生间设计的时候, 就可以把洁身器设计进去, 卫生间的设计、施工、安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标准化作业, 住宅成本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可以为住户节省一大笔费用。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建筑设计单位在住宅设计方面的工作特点, 就是需要依照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设计图集来进行。我们提出住宅设施的一次技术开发、二次技术开发的概念, 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一次技术开发主要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是由住宅设施生产企业进行的原创性研究。但是当产品规模化进入住宅工程市场时, 怎么与住宅建筑设计、施工、安装过程衔接, 怎样符合住宅建筑的标准要求, 需要通过二次技术开发来解决。通过编制洁身器行业标准的方式, 解决了建筑设计单位按照什么依据选择卫生间洁身器产品的任务。标准编制工作完成后的下一步工作,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继续编制卫生间洁身器的建筑设计图集, 编制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详细而具体地规范卫生间洁身器的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的问题, 按照基本建设工作程序的要求, 为洁身器全面进入住宅工程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住宅设施委员会组织编制建设部行业标准《卫生间洁身器》的意义。

建设部行业标准《卫生间洁身器》是从建筑工业角度考虑的一个标准, 我们称这样的标准为用户标准。当前与房地产配套的产品和设施, 建设部门需要有一套相关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和监督。如模数匹配问题、尺寸适配问题、管线接口问题, 都是与住宅建筑密切相关的问题, 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形式就是标准化。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承担建设部的住宅设施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住宅设施相关标准的编制, 就是要以多种方式把建筑业和制造业有机链接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把制造业生产的符合住宅建筑要求的产品链接到建筑物上, 这些都需要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支持。这就是我们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上一篇: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下一篇:四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