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规划论文

2024-05-13

卫生规划论文(精选10篇)

卫生规划论文 篇1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纲要》指出,公立医院要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帮扶和指导与之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允许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建立医师执业信息数据库并向公众提供在线查询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将恢复期需要康复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转诊到病人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纲要》,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3.3张,按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人民网)

卫生规划论文 篇2

(2007——2017)

为进一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医院制定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努力改善医院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经医院党总支研究决定,制定德州市立医院爱国卫生工作十年规划(2007——201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全面开创医院爱国卫生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狠抓落实

重视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将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

三、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一)爱卫会组织机构健全,成立德州市立医院爱国卫生领导小组。由院长覃自担任爱卫领导小组组长,定期组织开展检查爱国卫生工作,爱卫会委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落实责任。爱国卫生工作有专(兼)职工作人员。

(二)爱国卫生工作有长远规划和计划,创建卫生城市长远规划或实施方案。

(三)爱国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会议记录,有卫生清扫制度和检查评比制,各种制度规范管理存档。

(四)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每年的爱国卫生月,发动开展卫生大扫除,保持环境卫生。

五、健康教育

(一)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有工作计划、宣传板报、墙报,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

(二)开展控制宣传教育活动,医院有禁止吸烟标志,逐步减少吸烟人群,最终建成无烟医院。

六、除害防病工作

(一)除四害组织健全,成立除四害领导小组,每年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工作,经常开展喷洒灭媒、杀灭苍蝇、蚊子、蟑螂,努力降低四害密度,与媒介生物传播有关的传染病得到控制。

(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要求创建感染病房及门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七、医院环境卫生建设

(一)医院卫生基础设施及卫生保洁建设纳入医院总体规划,远近期规划具体。

(二)主要路面硬化率达95%以上,路面平整,无坑洼,路面地下有排水设施。

(三)有医疗垃圾暂存处,场址适宜,有专人负责,对收集的医疗垃圾及时进行转运,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院内设有垃圾箱和果皮箱,垃圾及时清运,垃圾箱完好、清洁、无蝇。

(五)医院建筑物外形完好、整洁,将根据具体情况对外墙进行粉刷。

(六)建设污水处理站,有专人负责,认真做好记录,医院污水经处理合格后方能排入市政管网。

(七)加强医院绿化建设,做好医院绿化总体规划,有专人管理,及时补种、浇水、施肥、除虫。

九、医院餐厅管理

加强职工食堂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相关科室严格检查监督,食堂工作人员做到三证齐全,严把食品采购、存放、加工关,做到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坚持餐具、用具每天消毒,保持食堂整洁卫生,做到无四害。

德州市立医院

卫生规划论文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77-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咨询、调查、推演及初步实践,了解自身专业所对应的社会地位与前景,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方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人生奋斗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提升职业竞争力。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各方面的素质相对较低,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科学等原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现诸多问题,与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职业幸福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素养调查及分析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往往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造成不同学生就业能力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素养。

笔者对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2015级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35%学生是自己选择专业和对专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多数人在选择学校、专业时受其他因素干扰较大,入学后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也很有限,有的甚至一无所知。86%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认识,普遍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处于无规划、无管理、无目标的“三无”状态。学生对专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不完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不到位;主观方面,中职生的年龄、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学校与学生都应积极做好分析、寻找应对之策,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

二、加强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教师素质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应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活动多样化、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当职业规划师,统筹全校职业规划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和课程实施等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就业指导中心,而应该是全校职工的共同责任。全体教职工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全员育人意识,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适当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从而实现多维度着力的合力育人的效果。

2.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学校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每个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认识其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转变意识淡薄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自我意识和能力。中职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意者,就读中职学校对他们来说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入学之初他们的心态不稳定、缺乏自信,对专业不了解,对自己能否成才、对未来的前途很不乐观。可见,新生入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学校通过问卷调查、职业兴趣测定、专家讲座等方式和途径,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初步确立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

3.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在第一学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讲座,学生毕业前夕举办就业指导课或类似的讲座,这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课时少,任课教师不专业,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与实践存在脱节,考查考核方法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不能将其中的理论和方法真正地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形成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等同于就业指导课,不是像开设一门课程那么简单。要建立多层次、多方式、全程式的职业教育指导体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设计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和计划,并且贯穿整个学业过程。入学开始,学生要逐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逐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明确职业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到了中年级,学生就要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情况,学会多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趋势。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辅导课,让学生学会撰写简历、面试、求职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邀请行内人士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增加学生对社会就业市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职业的心理预期。对于高年级,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督促学生参加招聘辅导,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学会利用人才双选会、互联网等途径收集职业信息等,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和素养。

4.组织开展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适应性教育活动,能使学生比较真实地了解社会,对所学专业和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感性的认识。对于医学生来说,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实验实训基地、模拟医院和医院去见习实习,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义诊活动。创业成功人士是学校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重要的资源,要加强与他们沟通与联系,邀请他们给学生进行讲座指导,用他们的真实经历和经验影响在校生,把他们的职业经验转化为学生宝贵的职业发展财富。

5.充分认识自我。在校学习期间是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生不要认为自己就读的是中职学校,教育层次较低而缺乏自信,从而不积极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优势与劣势、能力与爱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期间学生根据学习和实践,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时不宜过多关注经济利益,应根据自己的专业与能力等因素,考虑职业的发展前景。这样全面认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6.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制订专业发展的计划、目标和行动方案,并与学生个体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学习的环境实现正向互动。班级是学生人格成长和职业成长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建设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在班集体中倡导和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文化氛围,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步实现自身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中职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内容和策略,认真学习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力争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坤林.中职中专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

[2]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张奎.浅谈中职护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4(19)

关于常州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规划 篇4

近年来, 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卫生惠民工程连续三年列入常州市政府重点工程。今年常州市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对新农合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均提出明确要求。2010年市政府60项重点工程中, 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分别纳入社会保障工程和卫生惠民工程加以推进, 卫生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同时, 政策对农村卫生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从人均20元提高到160元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从人均6元提高到15元;新增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对常州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分别按每人100元和每人4.8元进行补助;江苏省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别按每人4元和每人3元的标准给予以奖代补, 对茅山老区农民参加新农合给予每人30元补助;常州市预计3年内投入近10亿元资金用于卫生惠民工程[1]。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近年农村卫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各级政府将逐步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 逐步转变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 农村卫生工作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大发展时期, 前景光明, 大有可为。

农村卫生工作任务繁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涵丰富, 政策性强, 需要统筹城乡齐头并进, 但重点、难点还在农村, 如果没有农村卫生的发展, 医改就难说取得成功。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等都是面广量大、困难多、矛盾多的工作。各地要在实践过程中理清思路, 创新举措,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农合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一手托两家”的优势, 有效兼顾供、需双方利益, 让参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 要按照“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坚持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标准建设、注重防治结合、实行乡村一体管理的要求, 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程中, 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高效规范的机构运行机制、行之有效的基本药物使用监管机制、富有活力的绩效考核机制, 促进农村卫生机构健康运行。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 要按照统一的服务项目、内容和标准, 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要提升常规工作服务质量, 明确新增项目服务对象,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2]。

卫生惠民服务仍需规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惠民是发展的目标。今年是实施常州市卫生惠民工程3年计划的总结年, 实施效果好不好, 群众满不满意, 关键是看群众得到了怎样的惠民服务。我们要立足惠民, 按政策要求, 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卫生服务, 让农村居民在数量上、质量上、服务上都有真切的感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惠民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 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培养, 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规范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 积极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全科团队服务, 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计算机管理率, 要提高慢性病指导和管理水平, 要开展巡回医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便民、利民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要加大政策的宣传, 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卫生惠民服务。

2 突出重点, 扎实做好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按照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 紧紧围绕医改和惠民两大主题, 大力实施新一轮农民健康工程, 以能力提升为重点, 加快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巩固发展为目标, 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规范管理为手段,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努力开创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

2010年农村卫生工作主要指标: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达100%;人均筹资标准达240元以上;住院费用补偿率45%以上;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②九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 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标准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卫生项目。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率达到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 农村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用率达80%, 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60%;“两癌”检查完成省定任务。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金坛市和戚墅堰区全面实施, 其他地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⑤创建4个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⑥创建4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0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⑦新招录60名社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完成100名务实进修计划。⑧建设3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重点建设5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服务点。⑨启动3个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 争创50个省卫生村和50个市卫生村。 (10) 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8 500户。围绕以上目标,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认真组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各地要以卫生惠民工程和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为载体, 继续推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规范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大力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基本服务能力建设, 统筹推进农村卫生各项工作。要加强农民健康工程重点工作与医改任务的衔接, 不断丰富农民健康工程实施内涵。今年是常州市卫生惠民工程实施3年工作效果评估年, 各类报表是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 也是评估主要依据。各地要切实加强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进度等农民健康工程信息报表工作, 要认真培训相关人员, 做好原始数据收集, 确保各种报表质量。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数据审核, 把好报表质量关, 要充分利用报表数据, 掌握工作进度, 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对策, 落实措施, 为全面完成农民健康工程3年目标任务做好基础性工作。

2.2 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以提高新农合管理质量和参保群众的受益水平为重点, 全面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 逐步减轻农村居民就医负担。一是要稳定覆盖面和提高筹资水平。2010年全市参保率继续保持100%;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40元以上, 其中金坛市、溧阳市不低于220元, 武进区、新北区不低于260元, 天宁、钟楼、戚墅堰区不低于350元,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左右的比例确定筹资标准。二是提高参保人员受益水平。各地要结合筹资标准提高和基本药物目录实施的新形势, 以住院和门诊大病补偿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 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60%, 引导农民在县内就医。新农合最高支付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以上, 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45%。三是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今年市级财政对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区补助标准将在原来基础上再增加5元, 达到人均30元。辖市区财政也将提高补偿标准, 各地要主动协调财政部门, 督促本辖区内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严格执行新农合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 坚持补偿信息定期公示和基金使用年度审计制度, 要设立农民投诉信箱、举报电话等, 加强社会监督, 把好基金监管关, 确保基金安全。要加强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 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四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各地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服务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定点机构, 要予以严肃处理, 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各定点服务机构要加强自律, 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诊疗项目目录。要积极开展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探索总额预付、定额付费、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综合付费方式。要加强农民就医秩序的引导, 实行简便规范的转诊制度, 转到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要进行转诊备案。五是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继续开展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推行县级合管办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稽查人员做法, 提高管理能力。做好省、市级定点服务机构的确定工作, 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各地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尽早完成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平台与省平台对接工作, 配合市卫生局做好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交换平台建设, 做到实时监控和即时补偿。协调做好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工作的无缝对接, 做到统一人员信息、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结算平台。

2.3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服务网络。结合行政区域调整, 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精简效能、分类指导的原则, 合理布局, 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推进示范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机构建设, 年内计划创建4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进区3个, 新北区1个) , 80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金坛市20个, 溧阳市20个, 武进区40个) 。三是启动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市相关部门近期将联合出台《常州市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卫生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今年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各地将创建1个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乡镇。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市卫生局将组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今年计划招录60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争取每个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2~3名医师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省厅统一要求, 组织实施1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县医院“务实进修”计划。做好大专层次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免费培养以及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规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 全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五是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城市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前下乡服务制度, 加强对口帮扶医疗机构之间业务联系, 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全方位的帮扶, 切实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同时, 充分利用市级机关结对帮扶茅山老区活动,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结对帮扶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2.4 规范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各辖市区按农村常住人口15元/人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金坛、溧阳、武进区和新北区要落实新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孕妇补服叶酸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二是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农村居民提供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 逐步实行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 推进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90%以上。各地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省定考核标准, 加强业务指导和绩效考核, 将服务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与资金拨付相挂钩, 确保各项服务规范开展。三是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江苏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 推进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血防任务100%完成, 结核病新发涂阳完成率100%。落实好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用率达80%, 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两癌”检查完成省定任务;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任务完成率100%。四是做好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 加强突发公卫事件的预测预警, 积极开展各种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五是切实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启动3个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 全市争创100个省、市级卫生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8 500户, 其中生态户厕3 000户;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覆盖率100%;继续开展《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传播活动, 知识入户率达到80%以上。

2.5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到2011年, 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金坛市和戚墅堰区作为全省试点, 已经全面组织实施, 其他地区根据省、市医改意见和工作部署, 认真做好全面实施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做好各项测算工作。对照《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有关标准, 加快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按医务人员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相衔接原则, 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标准。要围绕人员经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业务的影响等各方面做好财政补助测算方案。三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彻底转变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是医疗机构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保障, 事关基层医疗单位能否正常运转。金坛、戚墅堰区要协调好财政部门, 将财政补偿纳入预算管理, 确保财政补偿政策到位, 其他各地也要提前落实, 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确保明年顺利实施。四是做好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使用。金坛市和戚墅堰区要按计划抓紧落实基本药物的采购和配送工作, 同时做好目录外药品的清理, 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45天后,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只允许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 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五是做好绩效考核。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农村医疗服务机构补偿机制的转变, 并不是要走“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的老路。各地要结合实际, 以辖市区为单位加快研究制定公开、公平、合理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标准, 逐步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 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 保证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质量和安全, 同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确保政府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2.6 不断提升中医工作内涵

以“强化内涵, 发挥特色, 传承发展”为主线, 加强中医内涵建设,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着力推进中医“三名 (名院、名科、名医) 三进 (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工程, 带动和促进中医医院建设、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中医药队伍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疗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 带动“名医”培养, 推动“名院”建设, 提升本地区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乡村在职、在岗中医药学历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 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着力推进3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争取有一个专科通过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验收。大力推广一批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用农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 在农村地区重点建设5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服务点。

总之, 做好2010年的农村卫生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一定要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坚定信心, 奋力拼搏, 为推进农村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虞国良.抓住机遇, 锐意改革, 开创常州市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3) :163-166.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篇5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 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 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 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 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长期以 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 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 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 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区 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 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 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 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 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卫生规划论文 篇6

卫生人力资源(Health Human Resource)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是指从事医疗、护理等各类专业卫生人员、农村不脱产卫生人员、预备卫生人员和潜在卫生人员的总称;狭义主要指专业卫生人员[1]。本文因前一概念中的“潜在卫生人员”范围太大和不利于分析而取狭义之概念。专业卫生人员一般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2],这些人既能反映一个国家卫生服务水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们的健康程度。然而,卫生人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求,须要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卫生人力规划和政策。卫生人力规划是指为实现预定卫生目标,改善人们健康水平,估计需要卫生人员的数量和种类的过程。而这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选取什么样的预测方法,并使所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卫生人力需求的误差最小,从而为我国卫生部门制订中长期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1994年-2010年间我国有关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方法作一简单回顾与评价,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或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启示。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对清华同方中文数据库中的所有知识仓(CNKI)(农业科技知识仓除外)进行相关文献检索。

2.2 采用高级检索方法,首先采用检索词“卫生人力资源”和“预测方法”,用“全文”检索项目和”精确”匹配在医药卫生知识仓中进行检索,其次采用检索词“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预测方法”,用“全文”检索项目和“精确”匹配在(CNKI)中的所有知识仓进行检索;检索年限均设定为1994年至2010年。

2.3 对CNKI数据库所收载的有关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文献中的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

3 结果分析与应用评价

3.1 结果

采用检索词“卫生人力资源”和“预测方法”,用“全文”检索项目和”精确”匹配在CNKI数据库中的医药卫生科技知识仓进行检索的结果显示,有关该方面的文献共计84篇;采用检索词“卫生人力资源”和“预测方法”,用“全文”检索项目和“精确”匹配对CNKI数据库中的所有知识仓进行检索的结果显示,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共计96篇。为全面和合理起见,本文采用后者之数据。在96篇文献中,有关综述性的研究成果14项,占总研究成果的14.6%,纯方法应用性研究成果32项,占总研究成果的33.3%,其他(有关教育、政策等类)成果51项,占总研究成果的52.1%;从预测模型(方法)情况(见表1)和所使用的预测变量(见表2)看,使用传统预测方法(模型)的成果较多,利用创新性或前沿性预测方法的成果虽然很少见,使用组合模型(方法)进行预测的研究成果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注:该表中的方法不包含综述文献中所介绍的预测模型(方法),其中有80%以上的文献运用了两种以上的模型(方法)进行检验性(拟合性)预测。

3.2 预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3.2.1 健康需求法和健康需要法。

健康需求法是采用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率来反映人群的健康需求及类型,在规划时要考虑到未满足的需求(潜在需求)。此方法的关键是目标年度或目标机构的卫生服务利用率,具体确定利用率的方法有固定利用率法、理想需求量法、预测利用率法、专家意见法等[3]。健康需要法是从一区域或国家人群的自然患病率和保健需要出发,通过适当样本的卫生服务调查,运用公式来计算出当地一定人口所需的卫生人力数[4]。该方法是根据客观医学实践及疾病防治的标准和要求规划一个地区所需要的卫生人力数。王德耀和顾钦等[5,6,7,8,9,10,11,12]利用该方法对我国区域卫生人力需求和专科卫生人力需求进行了较为有效的预测。该预测的出发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要量,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分析时因其排除了社会经济、人口特征、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医疗保障制度、疾病特征等影响因素后所进行的居民对卫生人力服务需要的预测,导致其预测的结果比实际需求高,这就有可能造成卫生人力的严重浪费,从而影响整个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李朝阳[13]等学者认为,健康需要法和需求法因方法复杂、所需资料多、花费大等原因而不宜用于低收入国家。

3.2.2 人口/人力比值法。

该方法是根据社会经济、医学教育、医疗费用、居民疾病模式等发展趋势,预测目标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人力与人口的比值,将预测的卫生人力/人口的比值乘以目标年的预测人口数得到目标年的卫生人力数。这是最为直接、也最为简易的一种方法。雷良莺、刘吉成等和汪文新等[14,15,16]利用该方法对区域卫生人力进行了预测。但该法的缺陷在于其忽视了卫生人力的质量(包括其医技水平、医德等)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影响而使所预测的结果走向另一极端———人力数量堆积,从而使卫生服务发展的源动力之一逐步流失。这正如龚幼龙[17]所言,由于该计算程序没有引入服务的概念,所以难以了解卫生人力内部结构和提高产出量、改善工作效率等在人力规划中的作用,选用不合适的人力/人口比值作为预测标准,可能会浪费资源,从而对卫生人力政策产生长期影响。

3.2.3 专家咨询法:

该法是目前世界上人力资源预测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它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专家可以是有一定建树的学者或者这一领域的权威,也可能是一般的群众或卫生工作人员。根据所预测变量性质决定专家的选择,由专家根据服务类型,评定可能提供给人群的有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分配和服务效益。此法简便易行,高低收入的国家均可以使用[18]。我国学者王黎[19]等亦利用该法对我国农村卫生人力与专科性卫生人力进行过预测。但是该法存三个主要缺陷:一是专家的主观性太强;二是专家所获信息是否全面;三是一般群众或卫生工作人员可能缺乏专业知识或研究视野较窄,因此,采用该法所预测的结果不一定是最佳结果。一旦出现上述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情况,那么其所获取的结论就不能作为规划或政策的参考依据。

3.2.4 医院规划模式法:

该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一个基准医院模型,然后计算基础年医院工作效率指标,最后确定基础年一个医院模型下的卫生人力和床位需要量。该方法实际是服务目标法的一种变形。其综合了WHO推荐的4种经典方法,克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是一种适用范围广、简单易行的综合的宏观预测方法。如梁智等[22]对该方法与人口比值法和灰色系统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该法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然而,事实证明,该方法因因变量多而难以确定其合理性与准确性等(如患病率与就诊率因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得出有效的变量)而导致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大。

3.2.5 灰色系统法:

该预测方法是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从而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状况(Ray.D)。该方法因不需要完整的历史资料,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计算量小,其中最重要的是该方法还考虑到了多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该方法有两种模型GM(1,1)和GM(1,2),但在实际应用中,前者应用最广泛。如沈清等[23]根据浙江省1980~1999年每千人口护士数,预测了浙江省2000年和2009年护士量为1.2人/千和1.5人/千;陈欣和毕光忠[25]利用天津市1987~1999年卫技人员数为基础资料,结合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了2000~2005年各级卫技人员数;此外,还有李蔚泉与张兴亚对兰州市卫生人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误差仅为25人[26]。上述研究者均认为,由于该模型所需的资料不要求典型的分析规律,计算量小,它能通过数据累加生成为直线而进行趋势预测,对呈现递增或递减趋势的数据预测效果较好。但是该模型同样有其内在缺陷,即其资料的残缺性而导致其无规律可循,计数量过小而只适应于大范围的卫生人力预测,对于小范围的预测,其误差率与文本法相比较则超过了20%[27]。因此,该法只适用于卫生人力需求的短期预测而不适用于卫生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

3.2.6 时间序列法:

时间预测法是以时间数列所能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性,进行引伸外推,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根据资料分析方法的不同,其又可分为:简单和加权序时平均数法、趋势预测法、移动和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性趋势预测法等。因该类方法被认为可用于卫生人力需求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因此,该方法在本检索结果中的应用较多。其中,凌莉等[28]利用ARIMA与多重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了人口、经济的因素,对广东省2000年和2010年的卫生人员总数进行了预测,认为ARIMA模型在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管延羡和朱文忠[29]对该方法中的平均数季节指数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以及最小平方趋势剔除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认为该方法能有效配置卫生人力。刘元元等[30]利用该法中的传递函数模型结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我国城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预测。其认为传递函数模型比ARIM模型的误差要小,其预测的误差仅为-0.15%,因而更符合实际。李悦等[32]利用1982~1998全国卫技人员历史资料,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了2005年全国卫生人员总量。结果表明,ARI-MA适用于卫技人员总量的预测。但是,ARIMA模型只能预测单纯依照自身动态规律发展至今后某个时间的我国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它仅考虑了时间序列目前观测值受过去观测值影响的情况,无法在预测模型中引入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等有关指标,因此,其预测的信度受到质疑。换言之,即该法在遇到外界发生较大变化时所产生的预测偏差较大,因此,该法只适宜于中短期预测。

3.2.7 其他方法:

除上述两种应用较多的定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学者使用了诸如线性回归法中的直线回归法、多元回归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分层系统评价法、标准工时测定法、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法(HRDI)、支持向量机法、秩和比法、以及加权平均组合法等统计学方法。如马玉琴等[33]利用DEA分层系统评价法对医疗机构的人力进行了预测,孙秋梅等[34]利用直线回归法根据1981-1992年铁路系统的卫生人力总数预测2000年全国铁路卫生人员需求量将达到130633~163319人。王启栋等[35]采用多元回归法与秩和比法对医院的收容量进行测算,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于卫生人力需求预测。然而,有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经过推演和验证后认为,上述方法只有在资料准确、时间连续和大样本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效预测。此外,该类方法即使在保证资料准确和大样本以及样本时间连续的情况下,它还存一大缺陷,即忽视预测对象的自身规律而导致预测结果的精度难以保证[36]。

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大多数学者均采用了加权组合模型(方法)。该法是以各种预测方法得到的预测值为变量,以按照均方误差最小原理确定的系数kit(介于0与1之间,且其和为1)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进而得到最终预测值[37]。该方法之所以得到大数学者认同并广泛应用,在于其不仅可对多种定量预测结果进行加权组合,而且可以同时对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的结果进行加权组合,且因其考虑了多种方法所获得结果的权重而减少了预测误差,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陈娟等[38]利用该方法预测了2015年中国内地年护理人才的需求量按医护比例1:1计算将需要206.1万。但是该方法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即该方法中的组合权重的认定问题。一旦权重的认定产生误差,则最后预测的精度误差会成倍增加[39]。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在我国不仅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而且各研究成果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卫生人力规划制定等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但是,从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也不难看出其应用过程中还存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方法应用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包括研究结果的概率性很难得到保证,预测模型的选择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预测方法缺少拓扑创新等。研究结果的概率性很难得到保证指的是各研究结果大多仅给出了点估计值,而没有进行预测区间(83.8%)的估算,因此其结论很难使其概率性得到保证。预测模型选择的盲目性指的是绘制数据散点图或趋势图的研究成果不足10篇,一些研究者在没有仔细观察时间数列的变动特点就选择了预测模型,且在选择模型后很少有学者进行德宾—沃森(D.W)检验,故各预测模型用于实际预测的误差增大。预测方法的拓扑创新指的是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大部分成果缺少预测误差分析图,检验方法单一,从而导致预测结果的精度令人质疑。二是在应用层次或应用对象方面,现有研究主要着重于卫生人力总量预测(即宏观层次的预测)的研究成果较多,对卫生人力进行分类预测(微观层次)的研究成果则较为很少见,且缺乏系统性。一般认为,一个好的卫生人力规划,不仅需要考虑卫生人力的社会总需求量,更需要考虑病种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变化对卫生人力需求量的影响,否则就会造成卫生人力资源过剩与紧缺并存。本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卫生人力地域布局不均(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经济发达地区多、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少)、卫生人力种类呈集聚发展(临床医生多、护理人才少、专科医生多、全科医生少等)的现状,与卫生人力预测模型及技术不当应用或预测方法内在缺陷有着重要的关联。

4.2 对卫生人力规划的建议

4.2.1 转变卫生规划过程中的传统人力预测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卫生人力规划实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侧重于人口、经济和诊疗指标和卫生人力总量需求的卫生人力规划理念,因忽视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卫生人力需求的影响和对预测模型的深入分析而使预测结果与实际需求的巨大差异。因此,树立全面、系统而科学的卫生人才预测观,掌握卫生人力预测模型的功能特点,是解决当前卫生人力规划地区布局不均衡和卫生人才种类呈集聚发展态势的前提条件。

4.2.2 把握卫生人力预测的前沿理论,创新卫生人力预测方法。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传统卫生人力预测无论是在模型选择上还是在模型建构或修正上,均存在或多或少的技术缺陷。一般认为,预测模型是否可以用于卫生人力预测,需要通过D.W检验,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回归余项无序列相关时,D.W检验才能通过,相关模型才能用于预测,但无论是学界还是实践界,却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检验。传统卫生人力预测中预测模型就其原型分析,实际上有许多方法很难通过D.W检验的。究其因,主要是缺少对其进行拓扑创新。在原预测模型的拓扑创新预测,实质是对一个变化不规则的行为数据列的整体发展进行预测,也就是说按规定的给定值预测未来发展变化的时间间隔。如徐一兵等(2006)[40]研制出的灰色拓扑预测法,就能够有效克服原始数据列非线性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4.2.3 系统考虑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模型变量,分类建立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方法。

预测变量的选择,直接决定预测结果的精度与信度,然而,如前所述,现有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成果却有意无意忽略了病种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地域环境因素和经济支付能力等变量对卫生人力实际需求的影响,从而使预测的结果与实际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全面而系统地考虑与卫生人力需求有关的影响因素(即模型的因变量)。除此之外,提高卫生人力预测精度和信度的另一有效方法是对卫生人力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建立预测方法。对卫生人力进行分类是建立有效预测方法和选择有效变量的前提,换言之,只有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测方法才能使预测的结果更为准确。如根据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建立城乡基层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方法,根据卫生机构规模建立卫生管理人才需求预测方法,根据卫生服务分类分别建立临床执业医师(包括内科医师、外科医师、眼科医生、麻醉医师、儿科医师、精神病医师、口腔医师等)、护理人才、药师、医技人才(包括检验、影像、病理、医学信息、医学工程技术、透析技术等人才)需求预测方法等。总之,只有在卫生人力分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测方法,才能选择合理的预测变量,才能使所预测卫生人力需求量结果的精度令人信服,并据此制定的卫生人力规划更为科学合理。

摘要:探讨提高卫生人力资源(HHR)需求预测水平的方法,为制定我国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及其政策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理论指导或依据。方法:对清华数据库中的中文知识仓(CNKI)(农业科技知识仓除外)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并对该类数据库所收载的HHR预测成果(1994-2010)的方法学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共检索到全文中同时出现“卫生人力资源”和“预测方法”的论文96篇,其中有关HHR需求预测方法的综述性研究成果各14项(14.6%),有关HHR需求预测方法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共计32项(33.3%),期它成果51项(52.1%)。结论: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多样,且各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因各方法均存内在缺陷和缺少对卫生人力的分类预测等而导致了我国HHR浪费与紧缺现象并存。要想使卫生人力规划科学、合理和有效,除完善需求预测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须要根据病种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分类人才需求预测方法。

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卫生规划 篇7

11月27日, 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在京联合召开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刘谦,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等出席。李斌指出, 必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 医教协同来深化临床人才改革。各级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坚持把医教协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 坚持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 与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 互助互进, 确保《意见》落到实处。李斌要求,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 加大支持力度, 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区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同步实施;积极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 将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与屮医中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融合;充分发挥国医大师等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积极实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师承教育项目, 探索建立全面覆盖中医药的师承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医教协同的改革力度。要以临床医学为重点, 探索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医学人才培养的供需平衡机制。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举办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和精神医学方向的专业。加强紧缺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扩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争取把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纳入到基本医疗卫生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中, 推进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进一步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建设, 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各地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 不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内涵建设, 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培训工作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加强动态管理, 严格培训考核, 不断提高培训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各省级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全科和中医 (民族医) 专业纳入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承担培训基地职能的三级综合性医院要设立全科医学科, 牵头协调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大中专、职业院校等资源加强乡村医生的培养, 同吋加强统筹管理、整合资源, 推进基层各类在职、在岗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政策。加快研究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合理确定各类医学人才的薪酬水平, 完善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岗位医学人才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 并向全科等岗位倾斜。会议期间, 上海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北京协和医院等7家单位与部门交流了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人才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规模养猪场内公共卫生设施的规划 篇8

1 防疫消毒设施

1. 1 隔离墙养殖场周围 ( 尤其是生产区周围) 要设置隔离墙, 可以是砖墙结构的围墙, 要求墙体严实, 高度2. 5 ~ 3 m。也可以沿场界周围挖1. 7 m深, 2 m宽的防疫沟, 沟底和两壁硬化并放进水, 沟内侧设置15 ~ 18 m的铁丝网, 避免闲杂人员和其他动物随便进入养殖场。

1. 2 消毒池和消毒室

1. 2. 1 大门消毒池: 一般设置在养殖场大门处, 供出入的车辆通过时消毒使用。消毒池的宽度一般为进入处的宽度, 长度不得低于进入本场的最大车辆车轮的2. 5 周长, 深度不少于10 cm, 不留阶梯。此处常见的消毒设施有消毒池、喷洗消毒、大型消毒房。

1. 2. 2 消毒室: 一般设在猪场大门口门卫室旁边, 对进入猪场的人员进行消毒。此处常见的消毒设施有紫外线消毒、超声波消毒、负离子臭氧消毒、红外线感应喷淋消毒。

1.2.3小型消毒池:一般设置于猪舍门口, 供出入猪舍的人员消毒鞋底使用, 深度一般不少于10 cm。

1.2.4消毒更衣室:供进入生产区的人员使用。猪场人员先换好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子, 进入消毒通道, 从消毒池中通过;外来人员需在消毒房内洗澡、更衣、换鞋、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此处应设有消毒池通道、更衣间、洗浴室、消毒柜。

1. 3 兽医室位于生产区下风向, 用作兽医办公, 放置药品器械, 病、死猪诊断和化验。兽医室应配置相应的防疫器材和检测设备, 如冰箱、消毒锅、分析药品和检测仪器、药品柜、消毒喷雾器、治疗和解剖用具、档案柜等。

1. 4病死猪处理场规模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处理的专门场所, 对病死猪进行焚烧或深埋, 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 将病死或解剖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1. 5 装猪台装猪台设在生产区墙外, 运猪车不准进入生产区, 防止把病原体带入场内。

2 排水设施

场区排水设施是为了排除雨水、雪水, 保持场地干燥卫生。为减少投资, 一般可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沟, 沟壁、沟底可砌砖石, 也可将土夯实做成梯形或三角形断面。排水沟最深处不应超过30 cm, 沟底应有1% ~ 2% 的坡度, 上口宽30 ~60 cm。有条件的养猪场也可设暗沟排水 ( 地下水沟用砖石砌筑或用水泥管道) , 但不宜与舍内排水系统的管沟通用, 以免泥沙淤塞, 影响舍内排污, 并防止雨季污水池满溢, 污染周围环境。

3 储粪设施

3. 1 位置养殖场的储粪场应位于整个场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并与生产区有一定距离, 以避免对场区造成污染。

3. 2 容积计算储粪场的容积在一般情况下为: 建堆粪棚, 每出栏10 头猪所需粪便堆场容积约1 m3; 建沼气池, 每出栏10 头猪所需沼气池容积约2 m3。

4 场区道路

场内道路要求线路直而短, 保证场内各生产环节最方便的联系。生产区的道路应区分为净道 ( 运送饲料、产品和用于生产联系的道路) 和污道 ( 运送粪污、病畜、死畜的道路) , 净道和污道不得混用或交叉, 以保证卫生防疫安全。管理区和隔离区应分别设与场外相通的道路。场内道路应不透水, 路面 ( 向一侧或两侧) 有1% ~ 3% 的坡度。路面材料可根据条件修成柏油路、混凝土、砖石或焦渣路面。道路宽度根据用途和车宽决定, 通行载重汽车并与场外相连的道路需3. 5 ~ 7 m, 通行电瓶车、小型车、手推车等场内用车的道路需3. 5 ~ 7 m。只考虑单向行驶时, 可取其较小值, 但须考虑回车道、回车半径及转弯半径。各种道路两侧应设排水沟。

5 绿化

养猪场种植花草树木进行绿化, 对改善场区小气候、防疫、防火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防风林、隔离林、行道绿化、遮阳绿化、绿地等。

5.1防风林应设在冬季上风向, 沿围墙内外设置, 最好是落叶树与常绿树搭配, 高矮树种搭配, 植树密度可稍大些, 乔木行株距为2~3 m, 灌木绿篱行距为1~2 m。乔木应棋盘式种植, 常植3~5行。

5.2隔离林主要设在各场区之间及围墙内外。夏季上风向的隔离林应选择树干高、树冠大的乔木, 如杨柳或榆树等, 行株距应稍大些, 常植1~3行。

5.3行道绿化道路两旁和排水沟边的绿化, 起到路面遮阳和排水沟护坡作用。靠路面可植侧柏、冬青等作绿篱, 其外再植乔木, 也可在路两侧埋杆搭架, 种植藤蔓植物, 使上空3~4 m处形成水平绿化。

5.4遮阳绿化一般设于畜舍南侧和西侧, 或运动场周围和中央, 具有畜舍墙、屋顶、门窗或运动场遮阳的作用。遮阳绿化一般应选择树干高而树冠大的落叶乔木, 如杨、槐、枫等树种, 以防夏季阻碍通风和冬季遮挡阳光, 也可以搭架种植藤蔓植物。

宜兴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 篇9

2011年7月 ,国家卫生部下发了 “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 ”。 同年12月,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方便居民获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中明确指出,居民健康卡是指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 实现跨区域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信息载体。 使用居民健康卡,可以实现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一卡通,方便获得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办理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费用结算、在线查询持卡人健康信息等功能。

根据国家卫生部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宜兴市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提出宜兴市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

2现状分析

在医疗机构中, 人民医院HIS、RIS、LIS、PACS系统都有,二级医院基本上以HIS系统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站点)用的是金仕达卫宁公司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点正在使用的功能

(1) 健康档案 、 慢病管理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老年保健管理 、 妇幼保健管理。

(2)区域HIS:门诊开单 、门诊收费 、门诊退费 、门诊发药及药房管理、药库管理、住院出入管理、住院结算管理。

(3) 药品监管平台 :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用量 、 费用等统计监管,医疗服务统计监管。

2.2 卫生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1)尚未建成全市统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病人的就诊信息未能实现跨医疗机构共享(除社区中心、站点),病人在二、三级医院的就诊信息也不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共享。

(2)全市的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业务协同 ,表现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未实现诊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共享与联动,未实现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区域检验、区域影像、区域妇幼、 区域慢病等业务的协同服务。

(3)除基本药物监管外 ,全市未实现统一有效的卫生信息统计与决策监管,如公共卫生服务决策监管、医疗服务决策监管、 医疗资源决策监管、绩效考核监管等。

(4) 妇幼 、 计免 、 传染病等条线系统未能真正与健康档案进行整合共享,条线的“烟囱现象”仍然严重。

3建设规划方案

3.1 医疗机构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

在宜兴市的二、三级医院,根据国家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建立、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规范二、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 为全市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必要的共享数据, 可接入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各类标准服务,支持健康卡工程。

3.2 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在宜兴市现有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对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建成包含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医疗服务等功能,支持与市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支持健康卡工程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在市级卫生数据中心集中部署,在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统一使用。

3.3 建立宜兴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在宜兴市卫生局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实现所有医疗卫生信息的集中存储与管理。 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实现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采集、交换与整合,并通过接口建设,实现与无锡市及江苏省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跨机构、跨地域的互联互通,以及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供基础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

3.4 建立宜兴市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协同应用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成开发、共建共用”的原则,针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等五大方面, 卫生工作内容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协同应用系统。 在准确理解、把握各业务系统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定位、 作用及相互关系基础上,做好信息资源、系统资源以及网络与基础设施整合,充分利用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功能, 严格遵循国家基本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满足宜兴市范围或江苏省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协同运作的需要。

3.5 建立宜兴市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根据国家卫生部 “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建设指南的要求,建立宜兴市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卫生管理科学化的技术支撑。 为了保证卫生管理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度以及各种辅助决策技术和手段,为决策者与管理者提供及时、可靠与全面的信息。

3.6 卫生行业在市民卡上的应用

卫生规划论文 篇10

全国高等职业技术第2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 (供临床、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学、检验等专业使用) 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 取得了良好反响, 现对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的编写思想、特点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1 编写思想

教材是课程架构的基础, 是学习中的支架。所谓“学习中的支架”, 即为一种学习的工具, 借由这种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教材这个媒介, 能将教改成果的结晶, 即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教育现实, 让更多的师生共同分享。所以, 教材再版不是内容、数量的增减, 而是侧重求索意识的培养和方法的训练, 把教材中有限的内容写得更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1 确立新的教材观

教材不仅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认知和拓展学科知识的媒介。高职《生理学》第2版教材编写的首要目的是积极地探索顺应人才培养模式变化的新型教材体系, 更新教材编写理念。职业教育不应被理解为单纯的动手技能教育, 应把学习能力的获得作为重要目标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到, 对当今学生来讲, 启发思路、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现行教材所传授的内容, 主要是前人已获得的成果, 很少涉及获得这些成果的相应思路及其艰苦的过程。因此, 第2版高职《生理学》教材及辅助教材中提供了一些相关过程及富于哲理的科学内容, 以便启迪思想, 开阔眼界,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1.2 倡导“乐学”精神

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他们基础知识有限, 认知能力和策略还在形成中, 所以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要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依次序呈现。教材编写尽可能地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情境, 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 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同时, 教材所给出的知识内容, 必须以有效的组织形式, 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他们感受到该内容的意义, 并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问题, 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思考, 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倡导以“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1.3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本教材紧密围绕高素质卫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 强调“为农村、社区和基层培养人才”的基本定位, 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并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衔接, 教材内容真正以“必需、够用”为度, 删减了一些属于“了解”层次的内容, 如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妊娠、衰老等内容。

1.4 编写教材时心中要有学生

教材中有学生, 学生心中才会有教材。这个观点已在本教材编写团队中达成共识, 并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始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我们的共同做法是:尊重学生的智慧生成, 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 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的空间, 使他们认识到反思自我的必要性,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 以及拥有开放性人格的意义, 让学生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学习以及毕业后的终身学习。

2 编写特点

生理学是揭示人体功能奥秘的一门学科, 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其分工之精密、科学、经济和高效, 是任何最先进的计算机都无法比拟的。引导学生探究如此神奇的人体功能奥秘, 其乐无穷的观点, 渗透在高职《生理学》第2版教材的每个章节中。

(1) 根据生理学内容本身蕴涵的互相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 在教材编写中始终渗透这样一种思想观点: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阐述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 让学生学习到辩证地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从而训练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各系统重要的生理学概念、各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引导学生真正掌握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并通过生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 为后续基础和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材中增加了生理学知识应用的小帖示, 突出生理学基础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意识, 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4) 根据教材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 我们在每章内容开始之初都精心设计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文字作引言, 试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让学生能够“看进去, 读进去”,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欲望。

(5) 在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中, 尤其是涉及原理和发生机制等的内容, 力求简单明了, 多采用直观的图表解读相关的知识原理, 使学生能借助图表独立思考, 发挥想象, 有利于学生对复杂和抽象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更换了部分陈旧的图、表, 适当介绍生理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 体现学科的新进展。

(7) 在每一章后附思考题,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同时还编写了配套教材《生理学学习指导》, 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是一本启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引导书。

(8) 实验内容的选定从突出重点、训练动手能力、内容和方法新、与临床结合紧密等几方面考虑, 删除已经陈旧的实验, 且部分实验选择了新的实验方法。

3 改进措施

(1) 进一步加强对文字的推敲, 使描述更加流畅、生动和准确。同时密切与出版社的合作, 进一步加强校对工作, 以增强教材的权威性。

(2) 进一步优化内容, 并适当插入一些扩展知识 (用小字表示) 作为阅读材料。

(3) 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除编写教材和辅助教材外, 还编写教师参考用书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并构建职业教育生理学教学网站等。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下一篇:中国通信制造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