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2024-08-31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共11篇)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1

1 引言

遮挡问题一直是立体视觉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情况下遮挡不仅造成信息缺失无法实现三维重建,而且容易导致错误识别[1],给后续的匹配和识别工作带来困难。在立式风洞飞机尾旋运动系数测量实验中,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测量主要基于飞机模型上一组人工特征点集,如图1中“十”字和“T”字形标记,图1所示的是其中一部分。但由于整个测量过程中模型的运动姿态随机性较大,几乎每一测量时刻都存在遮挡问题,使得特征点的测量不稳定,测量结果受到很大影响。

作为视觉问题中的难点,遮挡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Mark采用计算机图形学中传统的z-buffer算法处理遮挡问题[1],该算法需要比较深度值,绘制速度慢。Mc Millan提出无需比较深度值的遮挡兼容算法[2],根据极点极性的不同,保证较近的点自动覆盖较远的点。Black[3]、Kim[4]和Tyagi[5]等通过采用多部相机的拍摄图像解决遮挡问题。Cucchiara[6]、Eng[7]通过采用被测目标先验模型实现对被遮挡部分的恢复。Senior[8]、Ramanan[9]建立表面连续模型解决遮挡问题。Mirk的方法则要求知道被测对象的运动模型[10]。

尽管各类文献对于视觉中的遮挡问题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但距离问题的彻底解决还远远不够。传统z-buffer算法计算量大,不易实现。采用多相机多视角拍摄并不能完全回避遮挡现象,同时增加了硬件成本。采用目标先验模型和建立表面连续模型都是基于精确模型的方法,通过模型能够较好地补充被遮挡部分。但此方法对于复杂背景十分敏感,并且由于描述模型的参数数据量庞大,往往十分消耗计算资源,计算成本较高。采用动态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遮挡问题,但其前提条件是目标运动模型一定要足够准确,并且该方法不适用于非线性运动的目标。

针对基于匹配的立体视觉测量中的遮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用度分类的遮挡问题解决方法,适用于基于特征点的立体视觉测量问题中。通过对已定位点的信用度进行分类组合,根据各个特征点之间的距离约束关系,搜索被遮挡的特征点的最佳近似点。该方法无需恢复所有被遮挡空间,只在被遮挡空间搜索感兴趣点的最佳近似,并且通过信用度组合计算,控制和提高最佳近似点的计算精度。为后续三维重建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2 立体视觉测量中的遮挡问题

在基于特征点的立体视觉测量问题中,只需恢复特征的三维信息即可达到测量目的。特征点往往是稀疏分布,遇到遮挡问题时,无法利用连续性约束条件,但也无需恢复所有被遮挡区域,能获得被遮挡的单点即可。

根据特征点分布的特性,在双目立体视觉测量中的特征点可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1)交汇点:空间点对于两部拍摄相机都可见;2)非交汇点:空间点只对于一部拍摄相机可见;3)不可见点:空间点对于两部拍摄相机都不可见;

图2中线段端点A是交汇点,端点B只对左相机可见是非交汇点,不可见点没有给出。特征点的分类并不是固定的,当测量对象运动时,这一时刻的不可见点到下一时刻也许就成为可利用的交汇点。

第一类点可以直接依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恢复其三维空间坐标,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只用交汇点完成测量,但在实际应用中遮挡问题不可避免,交汇点的个数往往不足,需要用第二类点来补充。

计算非交汇点时,由于信息缺失,只能确定非交汇点所在的空间直线。当特征点之间是刚性连接时,可以增加距离约束条件确定被遮挡特征点的空间坐标。

图3中P点为单相机可见的非交汇点,P1和P2为空间坐标已知的定位点。若P、P1和P2之间是刚性连接,则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始终保持不变。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测量模型的先验知识可在测量前获得。记点P和Pi之间的距离为di。已知点P在直线l上,分别以点P1、P2为球心,d1、d2为半径做空间球面,理论上两空间球面与直线l的共同交点就是点P所在位置。即P点的空间位置由下述方程组确定:

但由于误差的存在,上述方程组很可能无解。交点的实际定位情况如图4所示。直线l由于像点定位误差近似为圆柱体,其底面为像点定位区域。两球面和直线的交点在直线段上所截的区域,以及球面厚度(距离测量误差)等所围成的区域就是待测点P1的搜索空间,如图4(b)所示。

其中,最优化条件为P1到已知定位点的距离误差d最小

由上述分析可知,要确定P1点的位置,至少需要两个已知定位点。已有定位点增多时,式(1)可写成:

在搜索区间内搜索P点,以d最小为最优化条件。其中1/(n-1)为尺度因子,不影响搜索过程。

在遮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交汇点往往是稀缺的,甚至出现仅有一个特征点是交汇点,其他所有测量点都只有一个相机可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设置最优搜索条件,在遮挡空间进行求解。

例如,图5中,点A为已定位的交汇点,点B和点C分别只对左右相机可见(B、C点都只对同一个相机可见的情况是一样的)。由成像原理可以分别确定点B和点C所在的直线l1和l2。根据三个点之间的距离约束,以A为球心,以dAB为半径所作的球面交直线l1于点B1、B2。同理,由dAC确定的交点为C1、C2。这样可能的解的组合就有四种:B1C1、B1C2、B2C1、B2C2。在这四种组合中,其三点间距离最符合已知距离为真解组合。即以d最小化为真解组合:

理论上,有可能出现两种解的组合都很接近dBC,但这必须是点B和点C处于某种很特殊的角度才有可能,其概率很小。在近万种实测姿态图片中没有出现类似情况。四种组合所得到的BC间距离往往相差很大,易于判断。

由此可知,在以特征点定位为基础的立体视觉测量中,只要满足下述两个条件,就能够解决遮挡带来的问题:

1)已知特征点距离关系的先验模型;2)至少有一个交汇点。

虽然只要有一个交汇点就能解决遮挡问题,但很明显,交汇点越少,非交汇点定位的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多,搜索定位的精度也越差,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也越低。为提高整体测量结果的可信度,我们对所有特征点进行信用度分类,通过信用度分类组合计算方法判断和控制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3 基于信用度分类的解决方案

从整体上,我们可以将所有特征点分为三类:1)高信用度点:交汇点,由立体视觉成像原理直接求得;2)低信用度点:非交汇点,由其他定位点辅助计算获得;3)零信用度点:不可见点。这只是粗略的分类,还不能清晰区分遮挡情况的严重程度。对低信用度点而言,辅助计算的点有多少,以及这些辅助点的信用度分类等都影响计算点的可信程度。为此,引入信用度因子λ(0≤λ≤1),特征点的信用度计算规则如下:

1)交汇点的信用度为1;

2)不可见点的信用度为0;

3)当非交汇点的辅助计算点都是交汇点时,其信用度由下式得到:

其中n为所有辅助计算点的个数。

4)当非交汇点的辅助计算点并不全为交汇点时,其信用度因子由下式确定:

比较式(5)和式(6)可知,当式(6)中的λi都取最大值1,即辅助点全为交汇点时,式(5)和式(6)完全相等。

由式(5)和式(6)确定的信用度因子计算曲线如图6所示。

由式(6)就可以求得每一拍摄时刻,每一个特征点的信用度因子(包括完全不可见的点),即每一个点的可信程度。因为每一个点的可信程度不同,则在进行最佳点搜索计算时就不能等同地看待每一段距离,因此,将信用度因子引入式(3)则搜索条件变为令式(7)中d最小为最优解。

当遮挡严重,需要几个非交汇点同时求解时,式(4)可写改成式(8)。在式(8)中,从P1到Pn至少有一个点是交汇点。

式(5)、式(6)以及信用度因子计算曲线由大量的实验数据获得:在已知非交汇点空间位置的前提下,通过其他点的组合求解被遮挡点,然后比较求解结果与标准值,并将测量误差对最终测量目标的影响考虑进去,得到一组信用度拟和曲线,与由式(5)、式(6)计算出的曲线非常近似。因此,信用度计算曲线是由实验经验得来的。

将信用度因子引入特征点求解的最优化条件非常重要。因为辅助计算的已知点的定位和距离模型都难免有测量误差,这些误差的分布对搜索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从整体而言,这些误差是随机分布的,它们将搜索结果拉向不同的方向,在这些误差的数量级基本等价的情况下,综合效果是令最优解靠近真实值。但辅助点的计算误差之间偏差很大,如果等价地看待这些点,则误差最大的点将对搜索过程产生最大的影响,同时也将最大误差传递给解。信用度因子的引入可以弱化不精确的辅助点对搜索结果的影响,使搜索过程主要依赖可靠的点进行。

4 实验测量

4.1 仿真实验

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可靠性,我们首先做了室内仿真实验。

图7为实验室内两部相机同时拍摄的标定物图像,标定物上黑白网格的角点视为空间物点,以此进行仿真实验。

尽管图7中所有角点都是交汇点,没有遮挡问题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角点作“被遮挡”点,然后只取其一个相机上的像点,通过信用度组合方案求出其空间位置P′i,最后比较Pi和P′i的空间位置关系,以此验证信用度组合求解方法的可靠性。

测量时,两相机光心距为2.45 m,光轴夹角为19.5°,标定物到相机基线的距离为6.5 m,标定网格中每小格的大小为80 mm×80 mm(误差±0.1 mm),经经纬仪测量,标定物网格线分别平行于水平线和铅垂线。

由于图7中的标定物图像本身就是相机标定图像中的一部分,所以其中角点的空间坐标Pi视为已知,空间物点间的距离也可以由此计算出来,视为已知。

记由信用度组合法计算出来的“遮挡点”空间位置P′i和其对应交汇点位置Pi的空间距离为di,则:

由图6中角点的得到的di的统计特性如表1所示,其中d0为均值,σd为标准方差,dmax为最大偏差。

“遮挡点”只对于左相机可见和只对于右相机可见时的统计数据在表1中分别列出。由前面的内容可知,2个辅助点就可求出被遮挡点,而在后续的飞机尾旋实验中往往不容易得到多于3个的辅助点,因此表1中列出了2个和3个辅助点的测量情况,4个辅助点的计算数据是为了说明辅助点分布的“引力效应”。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当辅助点个数增加时,计算结果并没有像我们预料到的那样变好,其变化规律是:4个辅助点的测量结果最好,2个辅助点的次之,3个辅助点的最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辅助点的位置分布造成的。辅助点位置分布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中由空心圆标出的是被测点,由实心圆标出的是辅助点。由图8可知,当只有两个或四个辅助点时,它们对于所求点呈对称分布;当有三个辅助点时,这种对称的格局被破坏了,此时所求点的定位结果将偏向第三个辅助点。

如果将每个辅助点都看成有一定引力作用的质量体,则它们通过距离约束对所求点都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即将所求点拉向自己,所以辅助点的分布越具有对称性,求得的结果越好,反之则越差。我们将辅助点分布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称为“引力效应”,它提醒我们测量结果的好坏不仅和辅助点的个数有关,还和其分布有关。

因此辅助点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表现为:当辅助点均匀分布时,辅助点个数越多测量效果越好;对其均匀分布的考虑要优于对其数量的选择。

对此在进行辅助点选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选择分布均匀的辅助点;

2)满足分布均匀的条件时,尽量增加辅助点数量;

3)当必须选择分布不均匀的辅助点时,可以在计算中弱化其信用度因子,以减少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表1中只给出辅助点个数为2、3、4时的统计数据是因为在2个辅助点是最少的辅助点个数,而大于3个辅助点的情况在后续飞机尾旋实验的应用中又极少出现,因此这3种辅助点的取法基本包括了飞机尾旋运动测量中非交汇点运算的95%的情况。至于其他只有一个辅助交汇点,有两个非交汇点的情况属于极个别,在此不予讨论了。

4.2 飞机尾旋运动实测实验

我们将基于信用度分类的遮挡问题解决方法用于飞机尾旋运动姿态测量实验中。

飞机尾旋运动姿态测量系统,是用于立式风洞尾旋实验的重要测量系统,目前应用于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中,主要用于飞机尾旋实验,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飞机模型上人工特征点的空间定位是计算模型运动姿态的基础,其计算原理是通过至少4个已定位的人工特征点反算飞机模型机体坐标系的空间变换关系从而达到计算模型空间姿态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测量中,由于遮挡问题的存在,满足至少4个点交汇的图片组不到70%,因此恢复被遮挡特征点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实验现场由两部相机同时拍摄飞机模型的尾旋运动,两相机光心距2.5 m,光轴夹角20°,模型运动的视场中心距相机基线约为7 m。

图9是实测实验数据。当对所有特征点直接测量时,由于遮挡问题存在大量无法测量的姿态,即图9(a)中的置零点。应用基于信用度分类的解决方法,基本可以实现所有姿态可测量,如图9(b)所示。但对于一些基于信用度过低点的测量结果,我们认为其不可信,通常会直接置零。

为了便于比较,图9(a)中前一小段是所有姿态可算的测量结果,后半段则存在大量的不可算帧。图9(b)是(a)中红框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圈起的点所对应的帧中交汇点较少,较多依赖地由信用度组合计算得到的遮挡点。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点和前后帧计算结果的连续性较差,具有一定的跳跃。这说明由信用度组合计算得到的遮挡点的定位精度毕竟不高,但相对于原先不可算的情况,信用度组合算法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计算的可靠性,有效地解决了遮挡问题。对于每种信用度组合所计算得到的点的定位精度和对测量数据的整体影响,将另外撰文详细分析。

5 小结

本文针对立体视觉计算中常见的遮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用度组合计算的解决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利用特征点测量的三维重建问题。通过对特征点的信用度分类,由高信用度点辅助计算单相机可见的被遮挡点,有效解决了由于交汇点少而不可计算的瓶颈问题。

本方法在飞机尾旋运动参数测量实验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Mark W R.Post.rendering3D Image Warping:Visibility,Reconstruction,and Performance for Depth.Image Warping[D].Chapel Hill,NC.US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1999.

[2]MeMillan L.A List Priority Rendering Algorithm for Redisplaying Projected Surfaces.Report TR95-005[R].Chapel Hill,NC,USA: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1995.

[3]Black James,Ellis Tim.Multi camera image tracking[J].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2006,24(6):1256-1267.

[4]KIM Kyungnam,DAVIS Larry S.Multi-camera tracking and segmentation of occluded people on ground plane using search-guided particle filtering[J].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2006,3954:98-109.

[5]Tyagi Ambrish,Potamianos Gerasimos,Davis James W,et al.Fusion of multiple camera views for kernel-based3D tracking[C]//IEEE Workshop on Motion and Video Computing.Austin,TX,USA:IEEE Press,2007:1-8.

[6]Cucchiara R,Grana C,Tardini G,et al.Probabilistic people tracking for occlusion handling[C]//Proceedings of the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PR2004.Cambridge,UK:IEEE Press,2004,1:132-135.

[7]Eng How-Lung,Wang Junxian,Kam Alvin H,et al.A Bayesian framework for robust human detection and occlusion handling using human shape model[C]//Proceedings of the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PR2004.Cambridge,UK:IEEE Press,2004,2:257-260.

[8]Senior Andrew,Hampapur Arun,Tian Ying-Li,et al.Appearance models for occlusion handling[J].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2006,24(11):1233-1243.

[9]Ramanan Deva,Forsyth David A,Zisserman Andrew.Tracking People by Learning Their Appearance[J].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7,29(1):65-81.

[10]Ristivojevic Mirko,Konrad Janusz.Space-time image sequence analysis:object tunnels and occlusion volumes[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6,15(2):364-376.

[11]杜友田,陈峰,徐文立,等.基于视觉的人的运动识别综述[J].电子学报,2007,35(1):84-90.DU You-tian,CHEN Feng,XU Wen-li,et al.A survey on the vision-based human motion recognition[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07,35(1):84-90.

[12]吴剑波,骆清铭,谭玉山.网格投影式立体视觉三维表面重建系统[J].光电工程,2004,31(11):51-54.WU Jian-bo,LUO Qing-ming,TAN Yu-shan.Three-dimension surface reconstruction system based on stereo vision and raster projection[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4,31(11):51-54.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2

当前“贷款难,难贷款”这个金融现象令人关注,一方面借款人需要资金却贷不到款,另一方面银行想贷却不敢贷。借款人抱怨银行思想保守、条件太高、手续太繁、效率太低、傲慢偏见;银行则顾虑贷款投放环境较差、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不多、贷款风险较大、风险防范太难。二者缺乏互信、沟通。从企业方面看,贷款难的主要障碍有五个因素:一是诚信程度不高;二是企业实力不强,资产负债率较高;三是企业财务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授信评级低;四是抵押担保落实困难;五是管理能力较差。总之,不符合贷款条件。从银行方面看,难贷款的主要障碍也有五个因素:一是受贷款责任制的压力,惧贷、慎贷、防范意识比较突出;二是难以区分借款人真与伪、虚与实、红与黑、强与弱;三是信息不对称,尤其是财务状况透明度低;四是不少银企关系常常被扭曲,主体经常错位,不是平等的借贷关系,而是表现为贷款前后颠倒的主从关系;五是信贷产业政策的限制,“五小”企业、污染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是国家信贷政策限制或严禁支持的对象。总之,银企双方缺乏互信,缺乏理解,沟通较少,相互责备。客观地谈,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上述问题的确给金融企业的贷款投放构成了较大的风险。为防范信贷风险则必须设置贷款条件,这就是贷款“六原则”。即一看借款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风、信用观念、信用行为、信用记录、经营理念及其敬业精神;二看借款人实力,即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净资产;三看项目可行程度及其利润率的高低;四看项目的风险程度和不可预测因素;五看项目的经营范围、行业政策调整趋势、国家政策干预程度、环保治理要求等;六看借款担保的方式、抵(质)押物变现能力、变现价值等。上述“六原则”是判断贷款与否的根本标准,借款人只要符合贷款条件,获取贷款不仅没有任何障碍,而且可能被银行争相贷款。同时,我们也希望企业要营造诚信环境、增强信用观念、开放经营信息、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努力寻求优势项目,坚持量力而行、注重市场研究、慎重择优决策、提前与银行进行论证对接、避免政策风险、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争当银行的优良客户。只要银企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真诚合作,就一定能实现银企双赢。

二、我县信用社加强金融服务的基本思路

为了支持我县经济的发展,我县农村信用社将在做好信贷支农的前提下,增进与企业的相互沟通,共创“诚信经济”,重塑银企合作关系,继续积极支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其基本思路是:

(1)解放思想,树立营销意识,加大营销力度。一要继续强化贷款营销观念;二要进一步研究贷款市场,细分客户;三要继续探索贷款营销模式;四要处理好贷款营销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2)细化市场定位,明确服务重点,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我们要牢固树立“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的双赢意识,努力营造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优先满足农民调结构、促增收的信贷需求的基础上,将努力满足讲诚信、有效益、有实力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积极支持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畅通的融资渠道。

(3)既讲风险防范的原则性,又讲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朱总理关于“银行不贷款等于工厂不生产,乱贷款收不回本息就等于商店白送货”的讲话精神,既要牢固树立放贷款1950万元,保证了不向农民打白条,保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二十万担优质茧工程”。

(4)配合政府建房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去年我县出台农村建房零税费政策,激发了农户改建房屋的积极性,我县信用社积极配合这一优惠政策,相继投放贷款11680万元,支持9468户农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也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发展。

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才能治本 篇3

在中国统计领域,贺铿无疑是泰斗级人物。他是中国经济计量学的开拓者,中国权威的统计学家,也是历经实践考验的学者型官员。面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导致的层出不穷的统计造假现象,贺铿曾多次大声疾呼,建议完善对干预统计的地方官员的惩处机制,建立独立垂直的统计机构体系,通过多种手段保证统计系统的独立性。

新《统计法》已历经3年多的征求意见、调研论证和反复修改,2008年底,《统计法》修订草案在全国人大一审。贺铿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统计法》的修订工作,记者日前就《统计法》草案和其他统计问题专访了这位统计学泰斗。采访中,贺铿始终认为,体制机制问题是统计数据失真的根源所在,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才能治本。

统计经费纳入政府预算有望进草案

记者:近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由于和一些能源消费数据差异较大而遭到多方质疑,您认为在统计法的架构中,什么组织原则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贺铿:统计数据要保证客观性,统计工作必须有独立性,要达不到这个独立性,受地方政府钳制,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就很难讲了。那就看地方领导的水平吧,水平差的话就会干扰统计数据,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一直主张,统计机构应该从机制上保证独立性和中立性,这样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记者:这次《统计法》修订草案虽然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的“三个不得”,完善了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法律机制,但是在组织架构上还是没有规定统计系统可以独立于各级政府、完全垂直管理,这似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官员对统计数据的干预?

贺铿:根据中国这样一个现实情况,也只能说渐进吧。统计法是这样一个情况,修改一次有所进步,再修改一次,再有所进步,只能这样了。不过,据我所知,这一稿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上还是有了很大进步。对弄虚作假人员的处罚,联合到了监察和组织部门来处理,威慑性更大一些。

记者:关于普查经费的保障问题,是您呼吁的重点之一,《统计法》修订草案二审或者三审时有没有可能纳入经费保障问题?

贺铿:统计所需要的经费,特别是普查经费,政府应该在预算里面加以落实,这次修改中多数委员提到过,这次修改中有可能纳入草案。

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是国家统计中很重要的调查方式。但是每次普查经费都成了问题,主要是县市一级的经费得不到保证,特别是贫困地方的县的经费更难以保障。有的县委书记讲,我们不需要普查数字,为什么要出经费?有多少企业、多少人我很清楚,为什么要普查?县里本身财政就困难,对方对于因统计增加的财政负担很有意见。普查经费应由中央,最多再加上省,这两级保证,不要再让下面配套经费,因为配套起来非常困难,会形成苦乐不均的状况。

地方政府干预统计现象很普遍

记者:现在地方政府干预统计的状况如何?

贺铿:由于没有统计过,很难说现在的具体比例。不过,地方政府干预统计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记者:有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目前我国统计队伍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基层统计队伍出现严重弱化的现象,特别是乡镇一级统计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统计学水平不够;而且,统计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统计指标设计难以全面准确反映情况。他们认为这些也是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重要原因,您认为呢?

贺铿:关于基层统计力量不够,有这种情况。基层统计人员难以保证,统计水平就得不到保证。比如乡一级,农业相关统计都要靠这一级来统计,但是某些地方连一个专职的统计人员都得不到保证。《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专职或者兼职统计员。长期以来大多数乡连兼职的都没有,这无法保证该层面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应将“或者兼职”几个字删掉。

不过,应该说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上问题不是很大。根本的还是体制机制问题,就是说现有体制机制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至于基层力量不够,其实也好办,政府加经费即可。

技术上也不是问题,统计人员,至少省级以上统计机构人员在业务上还是可以的,政治素质也是没有问题的,从整个统计队伍看,技术不是主要问题,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治本之策。

记者:现在除了统计局,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等设立统计部门的情况比较多,这与统计局的工作如何协调?

贺铿:对于每个部门像过去那样都设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我不赞成。至于基层的具体工作,比如普查登记、抽样调查的入户等,如果有需要可以临时雇用一些人或者民间机构去做,国外也是这么做的。不可能所有统计的繁琐基层工作都由专门的统计队伍去做,那得需要多少人?

“真实性”原则应纳入《统计法》

记者:《统计法》修改案第一条有“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样的原则性表述,有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应该纳入“真实性”,您认为呢?

贺铿:真实性应该纳入,所谓准确性没有必要在立法里面强调,而真实性却有必要在法律里面解决。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的,不是去规范技术的,准确性是一个技术问题,比如,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如何搜集、汇总数据等,法律没有必要规范。统计数据和科学数据不大一样。真实性很重要,真实不真实是一个人的行为问题,首先就要保证真实。法律就是要规范人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强调真实性。

记者:近期不断有统计局数据与其他部门数据“打架”的事情发生,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贺铿:这种情况有过,比如,金融统计数据与统计局数据就有过矛盾。作为金融领域内的专业统计数据,统计局可以依照央行等部门的数据。但是对于类似于物价之类在统计局范围内的数据,其他部门调查的科学性暂且不说,调查的范围绝对不能和统计局比较,统计局的技术已可以与先进统计国家并肩了,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统计技术先进的国家的统计局长我都接触过,我们有些统计技术他们都做不到。所以,其他部门如在做统计局擅长范围内的数据,不能和统计局公布的东西相打架。

记者:有委员认为,统计法有一个职能应该加强,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性建议,建立一支庞大的统计调查队伍,获得的数据往往是公布了,工作就完成了,这样不行,应该利用他们掌握的数据,提出供中央和地方决策使用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切实指导作用的意见建议,如果把前瞻性、预警性分析的任务交给统计部门决策就更主动。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4

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解决我国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由于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且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领域里的症结之一,要妥善解决拖欠工程款也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拖欠工程款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即本文所介绍的信用证制度。

1 工程保证担保

以前解决国内被拖欠工程款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工程保证担保。所谓工程保证担保,是指在特定的建设工程领域,根据法律规定或约定,保证人就被保证人履行义务向另一当事人(受益人)提供保函,当被保证人未履行或者未能正确履行应尽义务时,保证人按保函规定承担相应保证责任。但是,实践中证明这种担保形式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如:

1)缺乏有效的建筑市场进入管理机制。

目前对于建筑担保市场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对担保公司在信用、担保能力、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一些信用差,而且不具备相应担保能力的担保公司采取不规范运作,引起市场不正当竞争,严重的影响了工程担保市场的声誉和担保应起到的作用[2]。

2)缺乏公正、透明、完整的信息公开机制。

一方面,没有社会监督及相关的监督措施,投保人不能查询到工程担保公司的信用等级、担保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详细的记录,这样便很难选择到合适的担保公司,从而增加了担保的风险;另一方面,担保公司的增多使得公司之间恶性竞争,最终不得不使一些实力弱但信用良好的担保公司退出市场。

3)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当担保公司经营不利以至于不能提供足够的赔偿,或者当担保公司面临破产而没有能力赔偿时,却仍然可以开出保函,这样投保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面临着巨大的损失风险,最终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4)工程担保模式的不统一性。

目前,全国各地的工程保证担保模式有多种,例如银行保函模式、专业担保公司出具的担保书模式、开展担保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保函等,导致市场上工程保证担保模式混乱,工程担保发展盲目,同时,也增加了工程担保市场的管理难度,不利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协调发展。

2 信用证制度

2.1 信用证制度的提出

由于原有工程款支付方式的不足,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好的支付方式———信用证制度。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受益人开出载有一定金额的,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3]。

信用证的种类有很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较多的信用证包括跟单信用证、可(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保兑信用证、可转让信用证、循环信用证、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对开信用证、付款信用证、议付信用证等等[4]。

把它引入到建筑方面,可能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信用证的结合,如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最为常见的议付不可撤消的即期跟单信用证,就包括了议付、不可撤消、即期、跟单等特征。就建筑方面而言,申请人是开发商也就是业主,受益人对应的是承包商。所以建筑方面的信用证可以定义为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银行向承包商付款的责任。开证银行应开发商的请求开给承包商信用证,施工期间承包商把符合规定的单据提交给银行,银行在检验单据及各信用证条款无误后,向承包商付款。信用证是用银行的信用作担保,承包商只要按合同要求完工并提供有效单据,就可以拿到工程款,而开发商避免了工程预付款的风险,因此信用证很好的解决了双方在工程款收付问题上的矛盾。相信把信用证引入到建设方面,会有效地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

2.2 建筑信用证主要当事人及之间的关系

1)信用证开证行(Issuing Bank)。

开证行是应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立信用证的银行。

2)信用证受益人(Beneficiary)。

受益人是开证行在信用证中授权使用和执行信用证并享受信用证所赋予的权益的人(通常指承包商、分包商等)。

3)信用证申请人(Applicant)。

开证申请人是向银行提交申请书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人,这里指业主(房地产开放商、政府、其他投资项目等)。

4)质量监督人(Quality Supervisor)。

这里的质量监督人一般为质量检测站,监督工程质量。

信用证各当事人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

2.3 信用证操作的优点

通过信用证制度解决我国拖欠工程款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如:

1)实行信用证制度采取银行付款,把开发商付款的权利转移到银行,这样就不会存在拖欠承包商工程款问题,保证了工程款到位的可靠性。

2)避免了开发商对承包商的人为刁难,使其可以独立施工。相对的,承包商不必担心业主在工程款问题上对自己的刁难,这样就能更加合理的拒绝开发商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保证施工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施工,有效地避免了“献礼”“赶工期”工程的产生。

3)有利避免开发商和承包商弄虚作假逃避税收,对国家征收税款是很有好处的。

2.4 信用证操作的一般程序

信用证操作的一般程序如图2所示,可以分为信用证申请开设和信用证实施两个阶段[5]。对信用证操作描述如下:

第一阶段:信用证申请开设。

步骤如下:1)信用证申请人和受益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2)业主要求开证银行开设信用证。3)开证银行核实开证申请书与工程承包合同的一致性,并评估信用证申请人的经济实力,符合要求后,开出信用证。

第二阶段:信用证实施。

步骤如下:1)施工期间,承包商按时向开发商和开证银行提交已完工程进度结算表和现金流量预测表。同时开发商向开证行提交审核通过的已完工程进度结算表和质量检测站的工程质量评定报告。开证银行核对单证无误后拨款给承包商。2)若双方同意修改信用证内容,需要开证行开立信用证修改通知书。3)工程竣工并且保修期过后,承包商按信用证要求足额收到工程款,信用证失效。4)当业主资金周转不灵时,开证银行具有给建设项目提供拨款与贷款的职能。

3 信用证应用案例

3.1 案例背景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明石化)是山东省石化行业龙头企业,总资产22亿元,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471位,该公司已成为拥有多种经济成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化工企业,现为扩大公司生产规模,于东明开发区新建工业园,拓展集团公司的化工生产基地———东明石化科技工业园,新园区工程于2010年3月28日奠基建设,建筑面积达55 000 m2,于2011年年底完工。通过招投标,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该工程项目的总承包资格。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菏建)创建于1951年,是菏泽市唯一建筑施工总承包资质一级企业,拥有对外经营承包工程资质。

3.2 信用证具体实施

1)东明石化和山东菏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承包的范围有园区厂房建设、设备采购与安装、职工宿舍楼建设、污水处理土建工程、供电供气配套设施采购与安装等。合同中双方同意的付款方式为:预付工程款10%、信用证付款占80%(此处为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施工安装完毕后支付余款10%(一年后无质量问题支付)。

2)东明石化向东明农业银行提交开证申请书、开证人承诺书、工程承包合同的正本与副本以及缴纳开证保证金,申请开设信用证。

3)东明农业银行收到东明石化申请开证的资料后,仔细核查开证申请书与工程承包合同的一致性以及各项条款之间的逻辑合理性,并评估东明石化的经济实力,符合开证要求,开出了四份信用证,东明农业银行、东明石化、山东菏建、菏泽建委各持一份。

4)施工期间,山东菏建按时向东明石化和东明农业银行提交两表,即已完工程进度结算表(包括已完工程进度结算书、已完工程记录、修改增减签证工程等)和现金流量预测表。东明石化在一周内对已完工程进度结算表审核签名,并把质量检测站对工程的质量评定报告一起送交东明农业银行,农业银行核对提交的资料和单据,而且要强调单据是否与信用证条款相符,无误后按要求及已完工程量拨款给山东菏建。

5)园区建设完工后,山东菏建按照合同所签订的,得到了足额信用证付款,信用证自行终止。

4 结语

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在建筑界已讨论多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由论述可知,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开发商和承包商之间的收付方式下手,在平等合作的情况下改变拖欠工程款现象。信用证制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收付方式,相信把它引用到我们建设领域能很好的解决当前面临的拖欠工程款问题。

但信用证制度在建筑方面应用的时间不是很长,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1)加强在建设领域的宣传力度,使建筑企业和从业者对信用证制度有个正确的认识;2)完善信用证制度在建设领域应用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健,张健,高向阳.对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的思考[J].工程经济,2004(8):44-46.

[2]张琦.建设工程中的业主支付担保研究[J].重庆建筑,2010,9(6):5-7.

[3]翁芹.商业担保:信用证ABC[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1-15.

[4]吕文学,陈茜,陈卓.FIDIC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下的信用证付款方式[J].国际经济合作,2007(1):50-53.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5

内控机制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组织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农村信用社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是在长期工作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认可和遵循,带有价值取向、职业操守、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其内涵不仅包括以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为准则,还包含员工的价值观、风险观、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等。它不仅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还具有重要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低。为此,下面就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为何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必须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资产规模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标,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而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自我约束”在整个经营机制转换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覆盖了整个内控机制建设并最终将全面体现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因此,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提高信用社自我发展能力将成必然。

(二)农村信用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在金融行业的竞争中,农村信用社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竞争力。良好的内控机制,可以通过价值观和风险观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把遵守岗位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员工的内在素质,在他们的道德意识、职业习惯、思想观念、知识体系、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从而把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到农村信用社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农村信用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尽快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订立不完善。当前一些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处于松散状态,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有些制度的订立属于应急措施,仅限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属于短期行为。各种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强,整体性差,有许多相互矛盾之处和空白地带,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制度制定针对本部门的多,考虑大局、整体的少,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制约,责权利失衡,缺乏制约性。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授信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业务和计算机系统等各方面都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重要业务缺乏有效的制度来制约。现行的一些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控制、制约作用。还有一些内控制度缺乏对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罚规定,罚则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时,不加区别的照抄照搬他行的各种内控制度,不

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改造,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制度效力的削弱。有些信用社对“内控制度”这一概念认识存在偏差,将内部控制建设误认为就是简单的制度修订和汇编,甚至将制度汇编作为“政绩”来炫耀,这种曲解“内部控制”的行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简单的修订和转抄各种制度办法时,又经常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使一些制度改变了解原来的意义,约束效力大为削弱;制度的订立与落实不能统一,执行力度差,使订立好的各种制度成了摆设。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将成为内控机制的重点,但从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内容看,仍停留在纸制业务处理的阶段上,对无纸化业务处理的制度建设不够重视,更谈不上完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流于形式,系统安全设置更新不及时,计算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不清,导致计算机系统安全存在隐患。

(二)各部门职责不明,权限不清。没有明确划分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和失效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对应承担的内部控制职责不清,超越职责和未履行职责行为并存。内部控制在经营活动中无权威,对信用社管理层的决策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农村信用社监事会形同虚设,无法对管理层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信用社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互相激励和互相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没有完善,相当部分的社员代表大会上仅举举手而已。有的信用社有章不循,超越权限发放贷款,却无人追究其责任;而一些信用社主任害怕承担责任、对工作放任自流,却无人监督其履行责任。对违规、失职行为不处理、不追究没有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三)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信用社的管理者重业务轻管理,不能充分认识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信用社内控机制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内控意识淡薄,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肤浅,更加忽视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少数员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向,员工盗用客户资金、挪用库款、以贷谋私等违规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信用社信誉和利益。

(四)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是长期以来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起了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的作用,在业务运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执行监督不力,责任难落实,处罚力度不够。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未执行事后监督制度,无监控设备,一人临柜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流于形式。一些检查往往停留在对业务凭证的审查和账务核对上,并且存在着重录入轻审查、重凭证要素轻资金对转关系、重账表核对轻内部科目对应关系,不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对风险的评估,造成一些隐藏较深的问题难以发现。

(五)稽核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虽然现在大多数联社都配备了专职稽核员,但还存在稽核检查力量薄弱、功能不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与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尚未建立,对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运行以及计算机数据流向过程没有有效监督;由于稽查人

员业务知识不全面,致使对计算机、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失去有效监控;监察稽查以事后监督为主,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后补救,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不力,无法达到内部相互制衡的目的。

(六)内控激励机制相对落后。即使有些地方规章制度健全,执行力度到位,也是强制性、约束性的结果,缺乏激励性的内控机制。在出资者经营者关系中,要强化激励与约束,就必须对经营者实现责任的货币化和契约化,但现实中信用社主任及经营管理层的报酬非货币化和责任非契约化十分明显,出了事故、风险,可以按规定扣工资奖金和无限赔付,但做出业绩、做大规模却不能随之增加收入,没有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绩工资制,因而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步伐,建立自我约束体系。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企业,其自我约束体系的完善则是建立内控机制的根本。首先要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分设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社员大会和由它所产生的理事会,行使信用社的决策职能;主任作为代理人,行使执行职能;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二是建立分权决策、权力制衡机制。社员大会是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对重大问题如信用社理、监事会成员选聘、经营报告审查、股利分配和机构拆并等进行决策;理事会经社员大会授权,对信用社主任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任免等较为重大的问题进行决策,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信用社主任受聘于理事会,在理事会授权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经营决策,管理信用社日常经营活动;监事会对信用社财务和理事、主任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建立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体系。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上存在的弊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产权关系。农村信用社应区别不同情况,选择性地吸收一些现代股份制企业产权结构的优点。一是制定合理的增股扩股计划,大力吸收社员股金,增大股金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二是按照有关规定对信用社公共积累资金进行股权量化,以明确产的权关系,解决资本虚置问题。三是为切实解决因股权结构分散化和控制平均化所造成的社员对信用社关切度不够、影响力微弱的问题,可以增大单个社员最高持股比例。区别情况改革农村信用社“一人一票”制度所造成的投票控制权平均化弊端,实行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制度相结合的表决方式,使股份制与合作制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四是大力吸收乡镇企业股和内部社员股。虽然提高社员入股金额可以增加社员对信用社的关切度,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资金相对拮据,加之参与意识较差等因素,难以入股。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借鉴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经验,大力吸收乡镇企业股,对入股企业优先扶持。实施内部职工持股制,增大内部职工股比重。这样,不仅增强了信用社的盈利动机和防范金融风险动机,而且调动了经营管理层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节约了监督成本。

(二)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要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规范各种业务行为为标准,对现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清查,查遗补缺,充实完善,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同时,结合农村信用社

实际,严格进行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三)制定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县级联社要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稽核体系,并且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树立内控机构权威。审计、稽核部门应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统一性,联社不但要从工作部署上予以明确,而且要从体制、职权、人员配备和管理机制上予以保证,从而树立稽核审计工作的权威,减少各方面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在业务职能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通过实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同时,加强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稽查水平,加大稽查覆盖面,消灭稽查盲区,使稽查工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职工素质。一要定期开展竞聘上岗,加强岗位交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就是岗位长时间不轮换。坚决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岗位交流制度是有效防范风险案件的关键。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探索岗位整合的新模式、新思路,从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加快岗位整合步伐,除了一些必须相互制约、互为牵制的岗位分开设置以外,要对相容性和相近性较高的岗位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整合,完善有关内控制度和岗位职责,形成一整套控制严密、职责清晰、运转科学、易于操作的岗位设置体系。二要从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技能入手,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强化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特点,对员工进行普法教育,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开展警示和“现身说法”活动,增强员工的法制法规意识,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免疫力。同时,制定并严格执行重要岗位人员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把好用人关。对违规违纪行为,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也要相应追究本单位领导、职能部门领导责任,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感。

(五)建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考核体系,强化以人为本的风险防范关口。考核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考核制度主要强调对员工的控制,而对员工的激励则显得不足,因此,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改革目前业务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级别划分的作法,实行员工等级管理,按员工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确定审批权限,同时改革现行以行政级别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报酬原则,加大绩效工资比重,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第二,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员工选拔、培养、使用和淘汰的良性机制,通过教育和管理结合、激励与约束结合,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增强员工依法经营意识,特别要加强基层信用社员工金融法律法规培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工作中增强自觉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六)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密切监控贷款风险全过程。一是完善客户风险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和防范体系,密切关注客户经营情况,加强对影响企

业贷款偿还的风险因素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客户资信能力,正确评判客户信用风险,而且能够有效促进信贷人员提高贷款调查质量,为信贷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二是树立全面防范信贷风险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借款人资信能力和担保人(抵押物)保障能力的关系,把担保形式和担保实效有机统一起来,全方位、全过程地关注和防范信贷资产风险。三是制订科学合理的信贷考核指标体系,防止基层信用社为完成考核指标而故意违规。制订信贷考核指标体系时,要突出以经营效益为中心进行综合性考核,加强各项考核指标之间制衡作用,避免考核指标体系的片面性,杜绝一些信用社为完成不良贷款清降任务而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现象,同时,在信贷考核中还要充分体现依法合规经营的要求,通过考核体系引导和促进基层信用社依法经营、公平竞争。

(七)全面落实监督处罚机制。银监局要把农村信用社内部机制建设作为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全面性,信贷内控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分阶段定期作出评价。对于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达不到要求的,通过市场限入(主要是信贷业务种类和信贷额度限制),提高门槛,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内控意识的增强。

参考资料:

[1]唐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

[2]郭建《求真务实,农信社生存发展之本》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3

[3]童德平《改进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之我见》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3

[4]雷小洪《浅谈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中国信合2008.4

[5]胡海啸《高管人员的离任稽核有待完善》中国信合2008.3

[6]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

[7]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公共基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6

榆阳区区长苗丰陪同榆林市副市长艾保全调研人口计生工作

2010年,榆阳区被陕西省、榆林市确定为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印发了《榆阳区关于深化综合改革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试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围绕省上综合改革统筹协调、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宣传倡导、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等“六大机制”,在改革上有创新,在落实上有力度,在制度上有保障,在协调上有统筹,通过经费倾斜、政策倾斜、待遇倾斜,全面推动综合改革工作。

一、党政重视,部门联动,统筹协调。

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区委、区政府严格落实“三个一”领导机制,将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一票否决”范畴,与31个乡镇、办事处及区属18个相关部门签订了计生工作专项任务书,出台了《榆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奖罚的若干规定》,黄牌警告了1个乡镇,“一票否决”了3个单位。研究制定了《榆阳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实行经常性议事制度。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共6次研究讨论计生综合改革创建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并下发了会议纪要。同时,每季召开一次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加强了相关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促使各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承担起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责任。区人大、政协分别对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三报两评一公开”和带案视察评议制度。每年根据工作任务和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部门的职责任务,增强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协调能力。二是部门联合,协调到位。计生与公安部门联合,强化计生职能。区人口计生部门多次与公安部门协调,达成共识,在办理小孩上户手续时,必须凭乡镇、办事处计生办出具的小孩上户证明,方可上户。计生与民政、财政部门联合,提高服务水平。人口计生与民政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在全市第一家实行联合办公,即把區婚姻登记所迁到区计生服务大楼,采取婚姻登记与婚前检查“一厅式”办公。财政部门大力支持计划生育工作,每年下拨计生经费3000万元,每次经费划拨都能及时到位。计生与卫生、药监部门联合,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卫生部门积极配合计生部门,给区计生服务站办理了多年未能办理的《婚前医学检查许可证》。在出生实名登记管理中,全区43个医疗单位,每月向计生部门反馈出生情况,全年实名登记出生人数6100人,计生局第一时间反馈到各县和有关乡镇。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了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力度。组成打击“两非”行为专项督查组,数十次对城区各医疗机构和诊所进行了督促检查。今年以来,查出“两非”案件26例,查处落实了23例,对违反政策法规擅自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院和违规操作个人进行了经济处罚。计生与教育、人劳、城建等部门联合,实现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建立了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机制,邀请周边兄弟县区定期召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及时反馈,对流动人口实行双向管理和动态管理。坚持流入地与流出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和同奖罚,特别是在“双创”工作中,榆阳区实行了“禁烧烟煤”补助政策,特别规定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2180户流入人口家庭中有7520人享受到了每人200元的补助。在区经济适用房分配上,居住在城区3年以上有一定购房能力的410户流入人口享受到了购买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为了给流动人口提供一个就业、服务平台,牛家梁镇“山立农贸公司”建立了流动人口企业协会组织,对该公司105名流入人口安置工作岗位,缴纳“三金”,让流动人口安心创业,并给周边乡镇的流入人口提供养殖业的方便。同时,建立了流动人口重点对象与房主挂牌插卡管理,做到“六上卡”(房主姓名、流动人口姓名、婚育状况、节育状况、流出地址、现居住地址等六项内容插卡上墙),全力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盘棋”格局。区计生部门与乡镇、办事处和区级有关部门联合,建成信息共享平台。先后投资150万元,强化了“三网一库”的建设工作,建立和优化了计生局局域网、广域网和网站,建成了与乡镇、办事处资源共享的31个全员人口信息库,实现了与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2010年10月,经省计生委评估验收,“全省计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区”创建达标。

二、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构建和谐

一是规范程序,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机制不断健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加强了社会抚养费管理工作。区上建立总台帐,各乡镇、办事处有分台账,区、乡有专人负责,台帐健全,规范统一,对社会抚养费征收中遇到的钉子户、逃避户,联合法院强制执行,确保社会抚养费按标准征收到位。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区上设立了举报信箱和电话,乡、村设立了财务、政务公开栏,提高了计生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深入开展便民维权活动。各乡镇、办事处都设立一厅式便民服务大厅,规范服务程序,公开服务承诺,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和完善了计生信访工作制度、回复制度、接待制度等,严格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群众,做到计生案件不过夜,件件有落实,2012年共收到群众举报计划生育案件15件,都逐一落实,结案率达100%。因此,近年来未出现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度达到了95%。

二是改善条件,强化措施,优质服务机制更加完善。仅2010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完善了巴拉素、小纪汗、上盐湾、刘千河、安崖等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维修和加固了区计生服务大楼和3个乡镇服务站。通过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小壕兔乡计生服务站、上盐湾镇计生服务站实现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目标和省级“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站”目标。目前,全区50%的计生服务站通过新建达到了标准化要求,30%的计生服务站通过维修加固也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加强了乡镇办事处计生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近年来,有93名业务人员取得了执业资格证,做到了持证上岗,能正常开展业务,获得执业资格证的所需费用全由区人口计生局报销,极大地调动了在职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开展了以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为主的优质服务活动,抽调区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组成5个项目检查工作组,由科级领导带队,深入到各乡镇进行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全区应查已婚育龄妇女39169人,受检率为97%,查出患病1627人,其中患生殖系统疾病871人,患乳腺疾病756人,治愈1249人,服用叶酸制剂的已婚育龄妇女数达8759人,有效降低了妇科病(性病)、出生缺陷发生率。全面实施 “优生促进工程”。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个别群众一直不接受,加之检查地点与婚姻登记地址相距远,群众不方便,为此,榆阳区在大力宣传的同时,实行婚检免费政策,区人口计生部门与民政部门商定,把婚姻登记所迁址到区计划生育服务大楼,设立“一厅”(婚姻登记厅)“两室”(免费婚前检查室和免费孕前优生筛查室)联合办公,建立了婚姻登记、婚前检查、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区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先对新婚对象进行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筛查,并出具婚检证明,婚姻登记所凭婚检证明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目前,免费孕检人数达8200人,主动婚检对象4350对,查出暂不宜结婚患者38人。同时,投资50万元,装修改造了区服务站两间临街门市,办起了全市第一家生殖保健品优活门市,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和有偿提供为一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倡导机制趋于完备。突出教育先导作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及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宣传平台,丰富主题宣传。区、乡建立了28条以综合改革为内容的宣传“一条街”,创办了310期专题板报,悬挂了300条横幅标语,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和活动展版,刷写了2460条固定标语,制作了150块大型喷绘标语牌。举办了5场知识竞赛,印发了10万份宣传资料,区广播电视台开设《希望的田野》专题栏目,专题报道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及工作动态。现在全区95%的农村独男户和城市居民自觉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群众对计生知识知晓率达90%。

四是畅通途径,广泛参与,群众自治机制规范有效。结合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和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按照“因地制宜、巩固提高、创新发展、打造诚信计生”的工作思路,在芹河乡张滩村就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搞了试点,针对该乡镇区域优势特殊,土地价格提升,村民暴富,存在违法生育的现状,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把制定《自治章程》的讨论、酝酿过程全部交给了群众,最终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制定了独具特色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协议合同》,在绝育措施落实上,违法生育监督上,重点体现互相监督的作用和责任。这一成功经验与做法在全区得到了全面推广。目前,在全区基本形成了“《章程》揽全局、《合同》管到底、监督作保障、服务都满意”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级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通过评估验收,全区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已达到了90%。

三、政策推动,利益导向,改善民生

建立了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切实维护保障计生家庭和育龄群众利益。2011年,为落实兑现优惠政策,投入近3000万元,让更多的计生家庭得到实惠,使更多的群众真正感受到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兑现优惠政策。全区23028名独生子女保健费由过去的每人每月5元增为每人每月50元,兑现资金达1420多万元。0-5周岁的孩子有病在区级以上医院住院后,住院医疗费在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20%;对236名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绝育户女孩实行中考录取分数增加20分的优惠政策;9500名干部职工独生子女(0-18周岁)保健费,在省财政明确取消了预算,不予兑现的情况下,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由区财政预算兑现,继续享受每月50元的保健费,每年兑现570万元;在农村林权改革、土地划拨上,计生部门与林业部门共同协商,研究决定,对“两户”计生家庭多分配一个人份的份额,仅此一项,一些城区乡镇“两户”家庭每户每年比其他家庭多收入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在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区委、区政府出台印发了相关文件,向计生家庭倾斜,计生户在移民搬迁中得到了受益,95%的计生贫困家庭危房得到了改造;农村独生子女、双女户女孩考取大学后本科录取的,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使广大计生家庭经济上得到了实惠,生活得更有尊严,解除了后顾之忧,提高了广大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

二是提高计生干部待遇,稳定计生队伍。计生干部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提高待遇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榆阳区以综合改革为契机,经区人口计生局提案申请,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31个乡镇、办事处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副乡镇长(主任)已享受正科级工资待遇。全区各企事业单位计生专干和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全体领导干部,每人每月享受60元计划生育岗位津贴。农村910名中心户长工资报酬每人每月由30元提高到50-180元,城市社区440名居民组长工资每人每月由100元提高到300-800元。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干部,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优先提拔使用,特别突出的可破格任用。

三是扎实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工程,使受助家庭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特别是针对农村民营企业雇佣农民工多,便于帮扶计划生育家庭发家致富的实际,在岔河则乡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计生户”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该公司在选择制种农户上,优先选择岔河则乡及周边各乡镇的计生户5000多户,并免费发给计生户制种用的种子、农药、地膜等。这些计生户凭制种人均收入上万元,有的以此积累资金,扩大规模,发展种养殖业,成为致富能手。 “公司+基地+计生户”的家庭创业模式和优先帮扶计生户发家致富的做法,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肯定与表彰。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7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信用社在股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股权结构不合理。

现有股金中的法人股、自然人股比例失衡, 法人股偏少, 自然人股较多, 使得股东缺乏监督经营者的动力, 也缺乏行使监督权的能力。另外, 职工股及高级管理人员入股股额较高, 非职工股金额偏少。由于股权的高度分散和内部管理人员及职工持股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难以体现共同体的利益

2. 不同股东的利益存在着冲突。

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后, 在资格股和投资股的管理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大股东要求高于存款利率的回报, 有强烈的分红要求;小股东则要求得到贷款和优惠利率的服务。在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总体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还比较低、缺乏有效协调股东利益机制的情况下, 股东之间产生利益目标冲突, 影响了重大决策的科学性。

3. 股金管理权责不规范。

经营财务透明度不高, 对入股风险提示不够, 股东对权利责任认识不清。股东权利受到影响, 这些导致股东入股出现肓目性, 农村信用社股本稳定性较差。

(二)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信用社社员大会发挥监督决策功能。

农村信用社的入股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 农民在社员中占有一定比重。而农民社员的文化水平不高, 市场意识、维权意识、民主管理意识都很淡漠, 参与管理积极性不高, 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所要求的股东素质差距较大。

2. 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三会”及“三长”职责定位不清。

理事长、监事长、主任职责范围还不够细化, 理事会、主任办公会、党委会、监事会的权力经常出现越位。党委会议制度要求重大决策由党委研究决定, 重大决策如何正确界定是一个难点, 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理事“不理事”、监事“不监事”的状况。

3. 执行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联社为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监督制约, 虽对原有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 实行理事长、主任分任制度, 但在运行中由于理事长和主任的职责不够明确, 权限界定不清, 重复会议降低了工作效率, 使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 规章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并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制定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

2.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完善, 对程序的设计、运行以及数据流向过程没有有效监督;由于稽查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 致使对计算机、中间业务等方面失去有效监控;监察稽查以事后监督为主, 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部门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不力, 无法达到内部制衡的目的。

3. 内部管理机制不适应。

不适应法人治理结构需要, 缺乏“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缺乏“能上能下”的干部任免机制;缺乏激励约束作用的收入分配机制;缺乏“严肃查处”的机制, 往往是有制度、不执行, 有执行、不查处, 有查处、不到位。

二、农村信用社完善治理机制的对策措施

(一) 加强股金管理, 改善股权结构

加强股金管理, 明确资格股的退股条件。将资格股的入股额度与贷款额度挂钩, 以体现合作制的合作内涵,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 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当年亏损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未达到规定要求或退股后达不到规定要求时, 股东持有的资格股不得退股, 这有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股金的稳定性。

改善股权结构, 适当增加法人投资股东。与个人投资者相比, 法人投资者更具有相应的能力参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其参与管理的成本收益比更低。但要明确法人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 避免其侵害个人投资者的利益, 要避免“一股独大”, 防止大股东的“内部人控制”。

制定明细的投票制度, 合理确定资格股和投资股的投票权, 资格股实行“一人一票”, 投资股根据投资股权大小确定投票权。对于多少投资股确定一个投票权问题,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当投资股的票权额度和资格股的票权额度一致时, 农村信用社体制实际上已是完全的股份制。

(二) 加强制度建设为法人治理结构提供运行保障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依法按章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决策、执行、监督的组织运行体系, 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是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要避免建立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 应依法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以保证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应以保护出资人的利益、平衡利益共同体的综合利益、支持“三农”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属点, 在农村信用社章程中, 明确划分理事会、监事会、主任的职责、权力和任务, 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分权制衡、行为规范的体制和组织制度。明确规范理事长和监事长的权力和责任, 主任对理事会负责, 理事会要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以确保主任执行理事会的决策。

(三) 明确理事会的职责

要确保合理的理事会成员结构, 充分代表广大股东 (特别要防范中小股东的利益受侵害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要明确理事会的各项决策程序, 防止“一言堂”。理事会、主任执行理事会的各项决策, 负责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规范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指挥工作运营。负责审定大额财务开支、大额贷款以及重大问题, 并报监事会审核;建立独立的风险预警、风险防御及风险处置管理机制, 有效地化解、处置农村信用社的各种风险。

(四) 明确监事会的职责

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工作的各项监督检查,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成员应包括内部职工, 可以吸纳金融管理当局、上级管理部门参加。监事会负责检查农村信用社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好农村信用社财会、信贷等日常业务的审计、监察工作, 确保制度的落实;负责审核理事会上报的大额财务开支和大额贷款;根据检查情况向理事会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监督检查建议落到实处;完善监事会的职能, 保证监督检查工作: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 保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不受短期利益日标的影响, 促使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五) 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1.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要以完善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业务行为为标准, 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清理, 查遗补缺, 充实完善, 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 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同时, 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 严格岗位分工, 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责任, 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同。

2. 构筑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 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 在业务职能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程序约束的内控机制, 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农村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 通过实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同时, 加强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稽查水平和稽查覆盖面, 使稽查工作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3.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是鼓励职工创造财富和利润、规范职工行为的有效途径, 职工剩余索取权是职工创造利润的原动力。要完善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包括工资, 与岗位对应的责、权、利, 奖励, 职务消费和福利, 体现经济利益的激励约束作用;要建立能动的决策制度, 给予各个岗位以相应的决策权, 体现个人在农村信用社中的地位和价值;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 在经济指标考核体系的基础上, 加强个人岗位业绩考核, 实行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赵宝正.加快农村信用社战略性调整的几点建议[J].农业技术经济, 2002 (4)

[2]吴成颂.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模式与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5)

[3]余传奇, 韦永忠, 刘军.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 (4)

[4]李俊日月, 李雁冰.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服务滞后问题值得关注[J].河北金融, 2007 (4)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8

最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因,就是中小企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的背景下越来越落后,越来越不适应。二是外因,就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很有利。因为近年来,我国高速增长的GDP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国家政策也有意扶持投资和出口这两大产业,其中,投资政策让房地产开发商占了便宜,出口政策让沿海地区得了实惠,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内地的中小企业这几年来生意并不好做,其原因主要是国家金融政策没有倾斜。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融资难。融资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成长壮大。特别是2007到2008年上半年,在市场物价大幅上涨背景下,国家又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举步维坚。那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呢?

解决问题的关键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中介;三是企业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提高贷款信誉度。相比之下,站在政府的角度,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中介非常具有操作性,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中介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担保,协助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信用担保机构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由于信用担保具有放大与杠杆功能,担保放大倍数最高可达到注册资金的10倍,担保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满足更多的需求,从而使财政资金对促进经济发展,培植地方财源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担保机构还可以通过高息或分红的手段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信用担保事业,从而达到盘活民间资本,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我市已于2001年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通过几年的运营,不断完善机制,为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注册资本金不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从加快发展我市信用担保事业,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发,当务之急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信用担保中心,其成立的初衷是帮助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具有社会效益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担保中心就是扶贫救弱,信用担保最主要的还是要产生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信用担保就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信用担保中心的运营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主,以社会效益为辅。

在具体运营过程中,信用担保中心业务应当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应当按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运作,贯彻择优扶持的原则,多向经营情况好的企业倾斜,多扶持那些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帮助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之,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就是对信用担保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定位,有了正确的目标定位,才会有科学合理的经营,才会实现信用担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正确处理好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关系

国有资产要实现保值增值,关键是在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多开展业务,实现效益最大化。财政对信用担保中心的注册资本金首先要保证安全,不能丢了“老母鸡”。但是又不能太保守,为了平平安安不去做业务,整天无所事事,这样的做法无疑于消极怠工,信用担保还得为促进经济增长着想。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把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兼顾好。一方面,要加强对担保事项的反担保措施,为收回本金留一条后路。反担保措施就是受信用担保中心帮助的中小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到期能够还款付息,向信用担保中心提供一些必要的固定资产抵押或者是亲戚朋友的资金担保。反担保措施必不可少,因为借贷双方仅靠一纸合同是不够的,合同只是订立双方的一些意思表示和承诺,一旦承诺不履行,合同基本就是一张废纸。因此要保证合同履行,合同之外还要捆绑上一些抵押物或担保人。反担保措施一般都能提供,比起银行贷款难度要低一些。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尽量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创业期、成长期,财务管理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信用担保不能对中小企业要求太过于苛刻,要灵活运用政策,只要看好一个担保项目,想办法也要帮对方办成。比如,有的企业拥有很多厂房,但是没有办房产证,有的企业有很多机器设备,但是没有相应的发票来证明自己的产权,这时,就需信用担保机构多进行调查研究,在澄清产权之后,请来公证处做一个公证。

总之,信用担保要在吃透国家金融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掘对方的优点和有利条件,尽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正确处理好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的关系

财政对信用担保的注册资本金是有限的,信用担保中心如果不吸纳社会资金仅依靠现有的这些财政铺底金是不够的,这样难以做大做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激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信用担保领域。

众所周知,现在的民间资本特别丰富,闲散资金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市所辖的一个召陵区各乡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的居民存款余额至少有15个亿,而且每年都在递增,如果把居民这类储蓄的十分之一拿过来,基本就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了,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肯定很难,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有两个有利条件摆在我们面前,一是国家的降息政策,二是国家对地方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政策。我们注意到,近几个月来,中央人民银行已连续降低利率,为了拉动经济增长,降息或将成为一种趋势,相信此举定会产生“挤出效应”,一些居民存款会逐渐流出金融机构,进入投资领域或者消费领域。可以说,目前的形势非常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向信用担保事业投资。另一方面,国家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专项资金扶持。

加快发展我市信用担保事业,必须抢抓机遇,把现有存量资金经营好,管理好,进一步提高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信用担保事业,争取更多的上级专项资金扶持,为实现我市中小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 (12) .

[2]尹英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J].商业经济, 2008 (9) .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9

房地产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类别之一。大量文献研究表明, 金融危机的发生与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上世纪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 探讨房地产信用风险产生机制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1、国外学者对房地产信用风险的研究

对于日本房地产信用风险的研究, 野口悠纪雄的观点是有代表性的。野口悠纪雄 (1993) 认为金融机构对不动产的巨额融资等政策因素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当急剧的资产泡沫膨胀影响到国内经济健康发展时, 当局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上调贴现率, 房地产市场因此受到沉重打击, 地价下跌时, 转卖无法进行, 利息难以支付, 以土地转卖为目的的融资无法按期归还, 这压缩了金融机构的收益, 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债权。资产价格的下跌导致了极为深刻的信用问题。

对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 众多学者也是从房地产信用风险的视角来分析的。很多文献分析了银行部门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例如, Bernanke (1983) , Bernanke and Gertler (1995) , Kiyotaki and Moore (1997) , Allen and Gale (1997) 等人证实, 房地产部门过度地向银行借贷被解释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Krugman (1998) 指出, 问题始于金融中介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的负债有政府的隐性担保, 不受管制, 有很严重的道德风险。过度的风险借贷导致了资产泡沫。在泰国等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问题上, Sachs and Woo (2000) 指出, 尽管宏观经济问题是危机的基础, 但是, 太多的钱涌向泰国商业中心的投机性房地产项目上是问题的直接原因。

2、国内学者对房地产信用风险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房地产风险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是房地产金融风险这个词, 但从文献中可以看出, 国内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上。信用风险的研究多见于房地产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估计。

近十多年来, 在我国是否存在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问题上, 张晓晶 (2006) 认为, “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有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 政府担保风险和长存短贷的期限错配风险”。

全国工商联不动产商会房地产金融课题组 (2006) 从房地产业中资金循环的三个环节及影响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 发现“存在于我国房地产业中的宏观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开发环节, 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内”。

2008年美国爆发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缩水严重, 国内也出现了房价下跌, 空置率居高不下, 房地产信用风险凸显。吴晶妹, 王涛 (2009) 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的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银行业基本保持良好, 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但其信贷风险依然可控”。

二、房地产信用风险形成机制的一般表述

对于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 学术界对有两个方向的解释。

伯南克等人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对信用风险形成机制有很好的阐述。伯南克认为, 当资产市值下降时, 企业价值也下降, 由于信息不对称, 企业融资的代理成本上升, 银行会对这些企业谨慎发放贷款, 造成企业现金流短缺, 企业破产频发, 信用风险上升。

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Charles Kindleberger) 等人提出的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理论对金融风险形成机制进行了很好的解释。斯蒂格利茨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对该机制的形成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该理论认为, 由于企业与银行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拥有的信息多于银行, 这使得企业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使得银行贷款对象的风险整体比较高, 而道德风险使得企业在获得贷款后, 一旦发生了投资失误, 有强烈的违约激励, 从而使银行处于风险之中。

这两种金融风险形成机制的解释不矛盾, 两种机制同时存在。即它们存在于银行给企业贷款的之前和之后。逆向选择导致的整体风险在贷款前和贷款时就已经存在, 而道德风险和第一种解释的风险存在于贷款发放之后。

因此, 融合以上两种观点, 可以把房地产信用风险形成机制表述为两种情况。

1、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极易发生

当房地产市场由复苏走向持续繁荣时, 市场各主体, 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投资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从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投资者有通过信贷资金扩大投资的激励, 银行也有供给资金的激励。这样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 房地产泡沫产生。房地产处于下降周期时, 房地产泡沫破灭。

2、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使得房地产贷款暴露在风险之中

首先, 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以平均利率发放贷款, 这使得逆向选择效应的存在, 高信用评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需求者退出信贷市场, 从而整个房地产开发贷款处于高风险之中。其次, 以高负债率进行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风险, 资金链紧缩, 债务危机隐现, 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向银行贷款以解决现金流匮乏问题, 但由于泡沫的破灭, 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值下降, 银行相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 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代理成本上升, 银行不会给房地产企业贷款, 致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紧缩。这样, 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很强烈的道德风险的激励, 即违约, 从而把风险转嫁给银行, 造成了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

以上的解释分析了房地产信用风险发生的微观机制, 包容了各理论的合理成分。现实经济中的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原因都能够从上面找到解释。

房地产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可以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方法来分析。如图1所示, 由于银行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 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了解, 当房地产泡沫破灭后, 房地产价格下降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值低于贷款值, 在分散决策体制下, 经济主体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经济决策。因此, 金融机构会从本身损失最小化的角度出发, 选择信贷紧缩。此时,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产生强烈的违约激励, 从而选择违约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 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均衡是 (信贷紧缩, 违约) 。这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囚徒困境”。

三、我国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

在集中决策的体制下,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银行的决策行为可能与前面的分析有所不同。银行可能选择信贷支持, 从而泡沫破灭未必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发生。原因在于, 在集中决策的经济体系中, 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 金融机构可能会对房地产行业实施宽松的信贷政策, 这样, 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即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值低于贷款值, 由于沉没成本效应和预期的原因,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会选择违约, 于是信贷风险可能不会发生。金融管理机构实施宽松的信贷政策的原因可能是担心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柱产业, 一旦发生了泡沫的破灭, 可能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 会实施宽松的信贷政策。

在集中决策的经济体制中, 银行会在政府机构的指示下选择信贷支持, 或在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被动地选择信贷支持。这样的结果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会违约, 从而也不会产生信用风险 (如图2所示) 。

这种分析与我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形势是一致的。当房地产价格下跌时, 由于有信贷的支持, 房地产开发商并未出现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的情况, 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保持乐观情绪, 房地产价格不会下跌过多。因而开发商不会破产倒闭, 房地产信用风险也不会发生。

通过上述逻辑上的推理和现实的经验观察, 可以提出以下假说, 即在集中决策的经济体制中, 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发生对房地产信贷政策是敏感的, 而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不敏感。

下面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 来检验上述假说的正确性。

1、模型的选择

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建议使用的现代信用风险模型主要有Credit 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 Risk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即CPV模型) 等。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均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不同的适用性。Credit Metrics适用于对公司和大的私人客户的信用风险度量;KMV模型是对有股票公开交易的公司对银行贷款违约的可能性进行预测;Credit Risk适用于对零售客户的信用风险度量;CPV适用于对宏观经济因素变化敏感的投资级债务如房地产贷款的信用风险的度量。

CPV模型是1998年由McKinsey公司提出的, 它以宏观经济变量为基础分析贷款人信用违约概率。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为GDP增长率、经济周期、产业发展状况等多因素的影响。而贷款人的信用违约概率受到这些变量的影响。CPV模型试图找出信用违约风险与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综合以上几种模型优劣和适用性的分析, 本文采用Credit Portfolio View (即CPV模型) 模型对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行实证研究。

CPV模型结构如下:

该模型是一个LOGIT形式的模型, Pi, t是i行业的债务人在时期t的违约概率。Pi, j∈ (0, 1) , Yi, t是由以下多因素模型给出的宏观经济指数:

ai= (ai, 0…, ai, m) 是i行业贷款债务人的估计系数, Xi, t= (Xi, 1, t, , Xi, 2, t…, Xi, n, t) 是t时期i行业内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 Vi, t是独立于Xi, t的误差项, 服从正态分布。

2、指标的选择

房地产经济学研究表明, 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形成和房地产价格的走势、房地产信贷政策和经济周期相关。因此, 本文选择房地产价格指数, 房地产信贷增速和反映经济周期的变量GDP作为影响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变量。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变化用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代替。

3、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9年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采用CPV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 使用软件为Eviews6.0。把我国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带入 (1) 式, 即可求出Yi, t, 把Yi, t作为因变量, 与自变量Xi, t= (Xi, 1, t, Xi, 2, t…, Xi, n, t) 进行回归, 即可得到如下结果。

采用采用CPV模型回归的结果

通过对以上各指标的分析来看, 除了房地产价格指数对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作用不明显外, 另外两个指标的变化对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另外, 各指标的符号也是符合经济学意义的。

4、结论

(1) 房地产信用风险和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说来, 当房地产信贷政策紧缩时, 即房地产贷款量下降时, 房地产贷款违约率上升, 从而信用风险上升。

(2) 房地产信用风险的高低与房地产价格指数呈反向变化。但是, 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对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

(3) 房地产信用风险的高低与宏观经济周期呈反向关系。当宏观经济复苏乃至高涨时, 房地产信用风险下降;反之, 当宏观经济衰退时, 房地产信用风险上升。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 可以看出房地产信用风险对信贷政策的变化是敏感的, 可以解释历史上房地产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即信贷政策的调整过于猛烈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购房者资金的紧缩, 从而其资金链断裂, 这样, 房地产开发商或购房者有很强的违约激励, 于是信用风险产生。

另外, 房地产价格对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影响不显著。这在我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显然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房地产泡沫破灭后, 金融机构主动或被动地释放信贷资金, 使得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得以保全, 即使其市值低于未归还的贷款值, 房地产企业由于沉没成本效应和预期的影响, 不会选择违约。

四、政策建议

由以上实证研究可以发现, 我国房地产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自于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剧烈变动。当房地产业出现下滑的局面时, 不宜采用幅度过大的信贷紧缩政策, 尤其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当然, 平稳的信贷政策防范房地产信用风险只是一种短期分析, 从长远的角度分析, 要防范房地产信用风险, 根本上还需要靠创新土地和房地产的供给模式、设计合理的税收政策抑制投机、设计合理的制度以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产业组织的演化, 从而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获取开发资金。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的过程。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求压力很大, 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幅度预计不会很大。因此, 房地产价格下降对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大。即使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下降剧烈, 只要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条不断裂, 房地产价格会很快回归至其均衡点。

基于上面的分析, 为了防范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造成信用风险, 实施平稳的信贷政策才是最重要的。

摘要:房地产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 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倾向于选择信贷紧缩, 此时, 若贷款者资产市值低于未还贷款余额时, 贷款者有激励选择违约, 信用风险发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我国房地产信用风险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变动很敏感, 而对房地产价格变动不敏感。基于此, 应该实行平稳的房地产信贷政策, 防止剧烈的信贷政策变动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房地产信用风险,形成机制,信贷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 (日) 野口悠纪雄:泡沫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 2004.

[2]Winston T.H.Koh:Bank lending and real estate in Asia:mar-ket optimism and asset bubble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 (15) .

[3]张晓晶等: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J].经济研究, 2006 (1) .

[4]全国工商联不动产商会房地产金融课题组:我国房地产宏观金融风险[J].财贸经济, 2006 (5) .

[5]吴晶妹、王涛: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信贷风险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9 (2) .

[6]连平: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EB/OL].http://www.cf40.org.cn/plus/view.php?aid=1054/.2009-01-15.

信用问题解决机制 篇10

关键词:信用社会,经济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0 引言

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信用度较低, 商业信用已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信用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必须要通过树立良好的商业信用形象, 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研究新时期下信用社会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降低经营的风险,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商业信用的价值, 使企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 新时期下信用社会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济管理工作因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观察力, 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不断调整企业经济管理结构, 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次, 导致经济管理工作质量较差。资金运转是企业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 管理人员如果不能站在整体的角度, 合理调度、分配资金应用效率, 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损害企业的利益[1]。所以, 必须要转变原有粗放型经济管理模式, 弥补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之处, 使信用社会企业的经济管理作用得到发挥。

(二) 经济管理方式不合理。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 许多企业都通过权力下放的途径来调整经济管理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利。但也要注意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经济管理责任下放到各基层部门中, 各个部门均有一定的干预权利, 可以对企业资源、生产资料进行调控, 能够直接处理经济业务, 很容易引发管理混乱的问题, 甚至出现越权管理的现象, 不仅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影响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企业传统的行政式经济管理模式, 很难与市场机制相协调, 必然不利于信用社会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 会大大削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改革定位错误。信用社会企业的产权主体间对财产应用、支配、处置及占有等方面存在的关系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对改革方向定位上如果出现错误, 就会影响后期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效果[2]。企业只重视眼前短期的利益, 没有树立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宗旨, 就根本无法在信用社中获得发展空间, 更不必说企业的壮大、繁荣。经济管理定位不能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遵循商业信用标准要求, 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权, 规避市场风险。

2 有效解决新时期下信用社会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 构建健全的信用社会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新时期下信用社会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重点要放在财务管理员工的培养上, 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人才引进方式, 注重员工技能的锻炼,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经济管理团队;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的经济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经济管理工作中, 优化经济管理结构。在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下, 有序、高效的开展各项经济管理业务, 壮大资金管理人才队伍, 使经济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人员行为的作用[3]。

(二) 通过合作制、下放式的经济管理模式, 对信用社会企业股份结构进行改革。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改革过程中, 不仅需要依靠以往权力下放的管理方式, 还需要将其同合作经营管理模式相融合, 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 充分挖掘信用社会企业的发展潜力, 提高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控制力度, 降低信用社会经营风险。

(三) 设置专项的企业自律管理机构, 明确定位企业经济管理改革方向。信用社会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投入了一些成本, 但取得的成效不够理想, 无法达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因此, 信用社会企业在改革前期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首先明确经济管理改革的具体方向, 遵循改革原则、方针, 循序渐进的增强企业对各项资金的应用、支配和管理力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而社会信用缺失是目前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信用社会中做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构建健全的信用社会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转变原有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 通过合作制、下放式的经济管理模式, 对信用社会企业股份结构进行改革, 设置专项的企业自律管理机构, 明确定位企业经济管理改革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不断进行完善, 达到最终经济管理改革目标, 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下信用社会的发展需求, 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存敏.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社会诚信氛围[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2) .

[2]陈霞, 杨昌仁.浅析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0) .

红色旅游与老区三农问题解决机制 篇11

早在2004年12月,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 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目前, 红色旅游的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其发展的喜人势头和蕴藏的巨大商机已引起了很多地区的重视。以红色旅游大省江西为例, 2006年红色旅游继续成为江西旅游新的社会热点、新的文化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 2006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 21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146亿元;2007年恰逢八一南昌起义八十周年、秋收起义八十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 江西游客人数创历年之最, 仅各红色旅游点接待的人数就达2 800万人次, 带来18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相关统计, 在红都瑞金, 近几年来, 游客接待量持续快速增长, 旅游经济不断壮大。2006年接待游客80.8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2.45亿元。2007年瑞金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25.8%、28.6%。目前, 中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亿元人民币, 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红色旅游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功效分析

在革命老区, 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 (1) 贫困范围广:老区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305个, 占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的51.2%; (2) 革命老区的贫困程度深:老区乡村贫困程度让人吃惊, 有的老区近一半群众仍未解决温饱;可以说贫困问题已经成为老区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 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为老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提供新引擎, 是一项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的扶贫工程。

1. 红色旅游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以江西井冈山为例

近几年, 红色旅游在老区蓬勃发展, 以江西井冈山为例, 2006年井冈山市旅游收入达42亿元人民币, 比2005年增长1.77倍;2007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306.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9.32亿元, 旅游业及相关第三产业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1]。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 井冈山农民的收入也日益增长, 根据新华网的一篇报道, 红军医院旧址所在地小井村, 过去村里年人均收入仅300元左右, 如今村民有的经营工艺纪念品, 有的开餐馆, 人均年纯收入在5 000元以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他们享受到“红色旅游”带来的诸多好处。井冈山市政府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旅游业, 使风景区内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 农业已经不再是农民们谋生的主要手段, 旅游业的发展对景区内农民收入的增加起着决定作用。这里有一份统计资料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 请见下表:

注:根据1998—2007江西统计年鉴制。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1997年井冈山的农民纯收入为1 814元/年, 而在发展红色旅游以后的2003年, 井冈山的农民纯收入为2 184元/年, 2006年井冈山农民收入高达3 288元/年, 到2007年已经稳步增长到3 655元/年。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从“红色产业”中获得的收益近2 000元。可以说, 在井冈山发生的变化只是红色旅游在广大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红色旅游的兴起, 让老区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为老区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2. 红色旅游发展帮助老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革命老区大多经济不发达, 普通劳动力相对充裕, 资本短缺, 高新技术人才不足, 土地成本较低, 这就决定了老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首选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服务业, 因为这些产业对扩大就业指标和改善从业结构极为有利。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一些旅游专家认为, 在中国, 每接待20名国外游客, 就可为中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 每接待150名国内游客, 也为地方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例如在井冈山, 红色旅游开发使茨坪镇吸纳就业人口近6 000。河北西柏坡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 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 综合效益7 500万元, 吸纳就业3 300多人。发展红色旅游, 一是可以优化老区的就业结构, 使大量富余人口向餐饮、交通、住宿、小商业经营、家庭旅馆业转移;二是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老区的妇女通过从事小商品经营、家庭餐馆、传统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等, 增加妇女的经济收入, 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三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业、邮电、金融、地产、轻纺工业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加快老区农村城镇化速度。

3. 红色旅游发展促进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红色旅游, 必须完善老区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和各种交通运营计划。例如, 在江西省, 有了红色旅游项目牵引, 革命老区,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了彻底的改观, 百姓生活更加便利。2006年纵贯赣南闽西等革命老区的赣龙铁路通车;井冈山市已建成机场, 高速公路也已经贯通, 吉 (安) 井 (冈山) 铁路业已建设完成。除此之外, 因旅游的需要, 旅游区域内建设和完善包括供水、供电、通讯、车站码头以及相应的银行、保险、医院、商店等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和完善包括饭店、餐饮、娱乐场所等在内的旅游服务设施。这些设施是旅游开发实现的基本物质条件, 它们既满足旅游者的旅居生活需要, 同时也惠及当地居民, 更加速了老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红色旅游, 必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状况, 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用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讯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村镇, 开展对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 进行危旧房屋更新改造, 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加强农村环境建设, 改善村容村貌,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使老区农民能够真正享受现代化成果[2]。

三、发展红色旅游建设旅游型新农村, 构建老区三农问题解决机制

通过在革命老区的村镇发展红色旅游, 建设旅游型新农村, 可以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新兴农村, 优化农业结构, 形成解决老区三农问题的机制。

1. 推动社区旅游,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培养新型农民

老区农民群众的言行举止, 体现了老区的整体精神面貌。在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旅游, 首先要让群众意识到参与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使农民参与到红色旅游事业中, 当他们尝到了红色旅游带来的实惠, 便会更加支持政府的相关旅游政策, 并运用智慧, 借旅游发展的东风, 加紧创业, 创造更多的财富, 产生良性循环效应。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逐渐引导老区人民增强劳动致富意识、商品意识、科技意识, 使之产生脱贫致富的内在动机, 教育老区群众克服长期困扰老区经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 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从而提升整体素质, 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井冈山人尝到了大力发展旅游的甜头, 井冈山目前有50%的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行业, 使农民增加收入, 农村和谐发展。在当地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小井村, 如今的农户们有了商业头脑, 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的大好机会, 有的经营纪念品商店, 有的开餐馆或搞相关行业, 家家户户迈上了小康路。

2. 改善基础条件, 解决发展硬“瓶颈”, 建设新兴农村

目前, 老区的交通运输线路密度、通讯密度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8%和21.7%, 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18.3%和1.7%, 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 其交通、电力、水利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既要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 更要考虑老区人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改变人们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状况, 解决制约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这将大大促进老区与外界联系的便捷度和快捷度, 促使老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振兴。通过发展红色旅游, 井冈山实现了乡镇通油 (水泥) 路、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全市村通电率已达100%;通过农村改水、改厕、改栏, 家家建沼气池, 千百年来农民已形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村五保户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农村建设让老百姓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有了卫生厕所,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 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新兴农村因“游”而生。

3. 结合老区扶贫, 延长旅游产业链,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 把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了起来。首先, 他将老区独有的天然的资源作为买点, 通过发展旅游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其次,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另外, 它促进基础设施改善并提高老区人口利用资源促进发展的能力。当然, 发展红色旅游, 延长产业链, 优化产业结构, 一要把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形式密切结合起来, 形成复合型的旅游基地和产品线路, 如“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土结合”等旅游产品[3];二要主动扶优扶强, 塑造红色旅游品牌, 把特色资源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大江网问计全国网友, 井冈山会议旅游如何裂变[EB/OL].http://news.qq.com/a/20080718/002952.htm.

[2]严彭.红色旅游的双赢作用[N].中国旅游报, 2004-12-03 (81) .

上一篇:机械驱动下一篇: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