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方法

2024-10-01

案例方法(共12篇)

案例方法 篇1

活动主题:周末活动计划 (planningfortheweekend)

活动目标:通过对周末活动计划这个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对一般将来时的相关语言知识实现有效建构, 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将相关语言知识转化成为能力。

语言项目:begoingto

活动过程:

S tep1 Free talk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weather and their plan of the weekend.

意图:英语氛围的营造是一堂英语课的重要环节, 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的特点, 我设计了放手让学生围绕上一课时周末活动这一话题来自由交谈, 以达到唤醒记忆、激活英语思维的目的, 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S tep2 Talk aboutthe plan

Askandanswerlikethis:

T:Areyougoingtojoinme?

S1:Yes, Iam./No, I’mnot.I’mgoingto…

T:Areyougoingtojoinus?

S2:Yes, Iam./No, I’mnot.I’mgoingto…

T:Canyouaskyourfriend?

S2:…

T:Whatareyougoingtodoat8:20onSunday?

S:I’mgoingtomeetattheschoolgate.

意图:主要复习一般将来时的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Areyougoingto…

I’m going to…教师首先制定了一个周末活动的计划, 并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参加, 以一个大朋友的姿态和同学们一起谈论出游事宜, 孩子们觉得十分亲切, 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

S tep2 D esign yourow n plan

例如:周末到了, 设想一个购物计划。步骤一, 计划一下将要去哪儿购物, 什么时候去购物, 和谁一起去, 去买些什么, 怎样去。步骤二,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采访, 并做好记录。设计表格如下:

where who what when how

步骤三, 根据自己的购物计划表格写一段对话。如:

A:Whereareyougoing?

B:I’mgoingto…

A:Whatareyougoingtobuy?

B:I’mgoingtobuy…

A:Whenareyougoing?

B:I’mgoing…

A:Whoareyougoingwith?

B:I’mgoingwith…

A:Howareyougoing?

B:Wearegoing…

意图:复习一般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放手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周末活动计划, 让学生懂得规划自己的生活。这三个环节的设计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符合“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的原则,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地运用了语言。

S tep3 R ead a story

I’mLiMing.Iwasverysad todaybecauseI failed the English test.There will be another test one week later.I want to do better.So I will study hard next week.I am going to get up earlier everydayandreadEnglish loudlybeforeIgotoschool.I’lllisten to English every evening and do more English exercise.But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 will listen more carefully in class andtrytoanswermorequestions.IbelieveIamgoingtodobetter inEnglishsoon.

Discuss:

意图:从一篇日记把一般将来时的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 将学生的生活和本课的话题有效结合在一起。

Step4Writedownyourlearningplanoftheweekends

例如:

DearMissLu,

I’m…Iamgoodat…I’mnotgoodat…I’mgoingto…

意图:这样的教学方式很能吸引学生, 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巩固与语言技能的提高。从语法知识走向语言能力, 最终走向语言素养, 这是语法学习的终极目标。

这节课, 教师通过“话题式”的复习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一般将来时的概念、构成、使用方法等语言项目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将相关语言知识逐步提升成为交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相关情景, 使得学生在情景中经过知识点的再现、重组及拓展练习后, 将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内化, 再为学生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 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将大有裨益。

案例方法 篇2

1.公司的背景

Y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四年前,公司现任总经理看准当地房地产行业良好的商机和发展前景,通过多方融资组建了这家公司。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增长,房产需求强劲,公司有了飞速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逐步发展为一家中型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当地房地产行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2.公司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员工人数大量增加,众多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逐步凸显出来。

(1)组织上的问题

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是基于创业时的公司规划,随着业务扩张的需要逐渐扩充而形成的。在运行的过程中,组织与业务上的矛盾已经逐步凸显出来。部门之间、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扯皮”、推倭的现象不断发生;有的部门抱怨事情太多,人手不够,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的部门又觉得人员冗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2)招聘中的问题

公司的人员招聘,由各部门提出人员需求和任职条件,作为选录的标准,然后交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招聘和面试。但是用人部门给出的招聘标准往往笼统。含糊,招聘主管往往无法准确地加以理解,使得招来的人大多不近人意。同时,目前的许多岗位往往不能做到人事匹配,员工的能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员工士气,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3)晋升中的问题

公司员工的晋升以前由总经理直接批准。现在公司规模大了,总经理已经几乎没有时间来与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打交道,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的晋升只能是部门经理来批准。而在晋升中,上级和下属之间的私人感情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有才干的人却往往不能获得提升。因此,许多优秀的员工由于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途,纷纷另寻高就,造成公司人员流动率较大,人工成本不断攀高。

(4)激励机制的问题

公司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非常严重,员工的报酬不能体现其价值与能力,人力资源部经常可以听到大家对新酬的抱怨和不满,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3.公司的对策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人力资源部开始着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人力资源部的李经理专门为此参加几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李经理了解到职位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自己公司的许多问题也似乎与此相关。因此,他在和总经理商议之后,决定以职位分析作为变革的切入点。于是,人力资源部以雄心勃勃的李经理为首,加上几个人力部的主管,成立起了一个职位分析小组,全权负责职位分析项目的开展。在正式进行职位分析之前,他们决定找个合理、有效的职位分析方法。

于是,他们开始寻找进行职位分析的方法。在阅读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几本职位分析书籍之后,他们从其中选取了职位分析问卷法,来作为收集职位信息的方法,该问卷如下表所示。

2. 职位基本情况

本职位设置的目的(请你填写你的工作目的)

工作职责(请尽量列出本职位的职责,并按照其重要性加以排序)(请你填写你的工作职责,填写空格不够时,可以另附表格。)

然后,人力资源部将问卷发放到了各个部门经理手中,同时他们还在公司的内部网页上发了一份关于开展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的问卷调查。

据反映,问卷在下发到各部门之后,却一直搁置在各部门经理手中,并没有下发,很多部门是直到人力部开始催收时才把问卷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同时,由于大家都很忙。很多人

在拿到问卷之后,都没有时间仔细思考,草草填写完事。还有很多人在外地出差,或者任务缠身,自己无法填写,而由同事代笔。此外,据一些较为重视这次调查的员工反映,大家都不了解这次问卷调查的意图,也不理解问卷中那些陌生的管理术语,何为职责,何为工作目的,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很多人想就疑难问题向人力资源部进行询问.可是也不知道具体该找谁。因此,在回答问卷时只能凭借自己个人的理解来进行填写 无法把握填写的规范和标准。

一个星期之后,人力资源部收回了问卷。但他们发现,问卷填写的效果不大理想,有一部分问卷填写不全,一部分问卷答非所问。还有一份分问卷根本没有收上来。辛苦调查的结果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也着手选取一些职位进行访谈。但在试着谈了几个职位之后,发现访谈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在人力资源部能够对部门经理访谈的人只有李经理一人,主管和一般员工都无法与其他部门经理进行沟通。同时,由于经理们都很忙,能够把双方的时间凑一块,实在不容易。因此,两个星期时间过去之后,只访谈了两个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的几位主管负责对经理级以下的人员进行访谈,但在访谈中,出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访谈的人在发牢骚,指责公司的管理问题,抱怨自己的待遇 不公平。而在谈到与职位分析相关的内容时,被访谈的人往往又言辞闪烁,顾左右而言他,似乎对人力资源部这次访谈不大信任。访谈结束之后,访谈人都反映对该职位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模糊的阶段。

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访谈了大概1/3的职位。李经理认为时间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因此决定开始进入项目的下一个阶段——撰写职位说明书。可这时各职位的信息收集却还不完全,无法撰写职位说明书,怎么办呢?人力资源部在无奈之中,不得不另寻出路。于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从其他公司中收集了许多职位说明书.试图以此作为参照,结合问卷和访谈收集到一些信息来撰写职位说明书。在撰写阶段,人力资源部还成立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专门负责起草某一部门的职位说明书,并且李经理还要求各组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任务。在起草职位说明书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的员工都感为难,一方面不了解别的部门的工作,问卷和访谈提供的信息又不准确;另一方面,大家又缺少写职位说明书的经验 因此,写起来都感觉很吃力。规定的时间快到了,很多人为了交稿不得不急急忙忙,东拼西凑了一些材料,再结合自己的判断最后成稿。最后的职位说明书终于出台了,下面列出的是其中的一份样例,如表所示。

公司综合会计科科长职位说明书

该岗位主要负责组织本科的会计核算,年终决算等工作,负责本科报出的各项数据准确及时 3. 工作职责

(1)负责日常会计核算及会计报表的编报工作

(2)负责对财务部整体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

(3)负责牵头组织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系统的再开发和SAP软件的进程(4)负责财务部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

(5)负责财务部会计基础工作的达标、认证工作(6)负责公司整体工资的核算

(7)管理公司的税收业务和发票,并计缴税金

(8)负责牵头组织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

(9)管理公司本部的保险金、公积金、个调税、个人备用金、建房借款、代缴个人公积

金、领导风险抵押金的扣缴、清理和核算

(10)负责GDP的上报工作

(11)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及协同工作

(12)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共同协作,完成各项工作(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4. 岗位关系(1)内部关系

财务部各科室:做好相关工作的配合(2)外部关系

保险统筹中心:做好员工各种保险和公积金的核算 地方税务局、财政局和统计局:做好资料的报送(3)职务关系

可直接升迁的岗位:财务部副经理

可升迁至此的岗位:财务部副科长,科员 5. 知识、技能或能力要求(1)教育背景

专业要求:财经类专业

学历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经验要求

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了解我公司整体核算流程(3)能力要求

能够分析数据,编制财务报表,并且具备一定的审计能力(4)专业知识要求

政策法规知识:熟悉有关财经制度和法规,尤其是税收方面的有关规定 岗位专业知识:财务会计制度和法规 其他相关知识:房地产业务知识

之后,人力资源部将成稿的职位说明书下发到了各部门,同时,还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各部门按照新的职位说明书来界定工作范围,并按照其中规定的任职条件来进行人员的招聘、选拔和任用。但这却引起了其他部门的强烈反对。很多直线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公开指责人力资源部,说人力资源部的职位说明书是一堆垃圾文件,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于是,人力资源部专门与相关部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来推动职位说明书的应用。李经理本来想通过这次会议来说服各部门支持这次项目。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在会上,人力资源部遭到了各部门的一致批评。由于人力资源部对其他部门不了解,对于其他部门所提的很多问题,也无法进行解释和反驳。因此,会议的最终结论是,让人力资源部重新编写职位说明书。后来,经过多次重写与修改,职位说明书始终无法令人满意。最后,职位分析项目不了了之。

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在经历了这次失败的项目后,对职位分析彻底丧失了信心。他们开始认为,职位分析只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东西,说起来挺好,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大用,原来雄心勃勃的李经理也变得灰心丧气,但他却一直对这次失败耿耿于怀,对项目

失败的原因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职位分析真的是他们认为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吗?该公司的职位分析为什么会失败呢?

案例讨论题:

l.试分析该公司为什么决定从职位分析入手来实施变革,这样的决定正确吗?为什么?

2.用根据所学的职位分析知识,分析在职位分析的整个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该公司存在着哪些问题?

3.公司所采用的职位分析工具和方法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4.从职位说明书的项目安排和书写规范的角度来看,示例中的职位说明书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答案与剖析:

一、工作分析的难处

工作分析在10年前,对于我国学者还是陌生的东西,至今仍有人把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绩效考核混为一谈。工作分析并不是分析工作的一种技术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环节,从本质上说工作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管理过程。但人们仍不重视,有的管理者认为是负担,可有可无。在人力资源业内有一句话最能反映这一状况:你要“恨”谁,就让他搞工作分析。因为工作分析最费力、最繁琐、最难获得支持、最没成就感的工作。但是它确是最有效保证组织与工作系统效率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企业提高了对工作分析重要性的认识,但是缺乏对工作分析理论与技术的了解,使本来“痛苦不堪”的工作分析更加痛苦。(而且一再的痛苦,一次次达不到质量的要求)。其实,西方国家在理论与实践上,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较好的解决工作分析的实践问题。

二、工作分析目的,通过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新界定企业部门,职位的职责。为以后的人力资源工作:规划,培训,薪酬,绩效和组织再设计等提供依据。

部门职能说明书 职位族

工作团队说明书 作业说明书 工作说明书 工作价值评定

模块评价方法与工具案例研究 篇3

关键词 成长记录袋;学生;评价

新的课程改革建构了“立足过程评价,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不但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及其自律性,同时更是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成长记录袋,鼓励学生体验成功提高自信心,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自身发展的表现。同时,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质性评价无疑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核心理念

学生是成长记录评价中的评价对象与评价主体。因此,学生主动参加决定了成长记录袋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同时,学生参加成长记录的最高水平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所以说,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核心价值就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主性。

新课程改革凸显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凸显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以及价值观等全面培养,这就要求教学和课程应该是开放,民主以及平等合作的过程,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记录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与收集。

第一,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树立正确是非观。通过学生搜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次数,自我表现,活动感想等,利用论文,小制作等形式,凸显学生对事物能够做出符合社会价值的科学评价能力。

第二,学生的公德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从热爱学校做起,学生应该对学校历史有全面了解,并且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和特色。在学校里有敬爱的老师与亲爱的同学,学生记录袋对师生情谊,同学友谊进行记录。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对保护生活环境提出见解,凸显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创新意识以及在校的习惯等。利用对不同时间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反思等的收集,从而找出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改变。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交流,利用对活动过程的展示,看到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同时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科的成绩,将学科成绩与表现收录到成长记录袋,便于学生和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及程度进行全面的把握。

第四,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好友评价等方面不但对自我进行展示,同时能够发现学生内心追求与愿望。通过军训,生活实践,课外文体活动等,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第五,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通过体育课,户外活动,运动会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将结果放在成长记录袋,从而观察学生一段时间内容的身体情况,同时,从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六,学生的审美表现。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收集学生的爱国精神,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学生的审美不但要注重外在美,更要注重自身的内在美。

二、学生成长记录袋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

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认识深刻。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评价进行充分展示,从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对学生的引导,关注学生的价值,重视学生的心理,使其能够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缺点,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基于对学生的全面认识前提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针对学生的个性,提出可行的建议;第三,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成长记录袋积累的资料,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在学生中形成共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通过不同的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实现学生选好学习的目标。

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中,学生是主体。因此,要成为成长记录的主要参与者。首先,学生必须认识到成长记录袋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自评,同学互评,不但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与自我认知力;其次,加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在具有良好的评价能力才能够对记录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成为评价的依据;第三,按照自我评价的实际,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正确对待,并且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实施运用

首先,明确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目的,确定评价的对象。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确定评价对象的特征,既关注共性又要重视个性。

其次,确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发展资料,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甚至回答的问题,学生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资料等等。

第三,确定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同学相互评价等等。通过家长会的定期召开,教师家访等全面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不但要对自身进行评价,也要对同学进行评价,不但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促进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其获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同时给出改进他建议。

学生成长记录袋运用过程中,要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首先,学生成长记录袋要定期展示。通过期中与期末的展示能够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近期的成绩与不足,参考其他人的成长记录袋,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并能够为新学期打下基礎;其次,通过专家学者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检查,让专家学者对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从而使得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不断完善,并且可以促进学校,学生以及教师的发展;其次,将学生成长记录袋向家长展示,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世界,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对学生的培养。

案例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探析 篇4

一、案例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分析

从历史发展看, 教育评价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科学完善的过程。美国评论专家古巴和林肯将这一领域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被称为测验和测量时期, 基本特点是: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总之认为评价就是测量。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50年代, 被称为描述时期, 基本特点是: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认为, 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但评价不等于“测验”和“考试”。该时期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 被称为判断时期, 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过程, 认为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 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 它超越了第二代评价, 使评价的过程性得到确认。尽管上述每一代评价理论都力图克服上一代的缺位, 古巴和林肯认为, 前三代理论还存在着“管理主义倾向”、“忽视价值的多元性”、“过分依赖科学范式”等问题, 他们提出了“第四代评价”, 中心思想是: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 也就是说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 而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 是将评价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各种要求作为评价的出发点, 以“协商”的方式形成共同的心理建构。目前, 这种评价思想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而且在评价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所以, 就案例课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而言, 完全可以适用的就是这一代评价理论。

(一) 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观是与奖惩性评价观相对的。奖惩性评价是评价者主要根据评价对象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等情况, 得出教师表现的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论的好坏, 对评价对象作出奖惩等决定。而发展性评价观则相反, 它关注的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理解和宽容, 主张评价者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包容心对待评价对象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 然后从评价对象将来发展的角度出发, 为评价对象—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因此, 将发展性评价理论引入对案例教学的评价, 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甄别案例教学的好与坏, 而是通过评价的手段或机制, 重在推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案例课程的建设, 最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运用发展性评价理论于案例教学评价, 评价者需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支持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 主动与评价对象 (教师、学生等) 充分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针对案例教学的问题, 如案例课程编制、案例选择、案例教师的课堂教学、学员学习等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以推动案例教学日臻完善, 走向成熟。

(二) 建构主义评价观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确立多种形态的评价标准、以社会建构与协商的意义为标准的评价等。将建构主义的评价理论用于案例教学之中, 就是评价者要审时度势, 根据评价对象、教学任务等因素的不同, 确定多元的评价标准。如对教师的评价, 可以将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课堂学习心理氛围的创设等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指标, 对学生的评价, 可以将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等列入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 后现代主义评价观

在评价观上,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注重教育和学习过程, 认为没有一套理想的固定标准和准则可以作为普遍的参照点。个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给案例教学评价提供的意义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案例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 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为学生的个体成长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案例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而更应将他们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是领导者, 但只是学习者社区之中一个平等的成员;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反思性的。教师应该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案例教学评价, 对师生来说, 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 其功能还在于促进师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能动性, 在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 在后现代主义评价理论的指导下, 案例教学评价的目的已不在于甄别和判断, 而在于促进和推动案例教学本身的连续不断的提升。

二、案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要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传统经验和习惯的影响, 还要受到其教学本身的互动性和课堂中某些主导观点的影响, 所以似乎并没有用以指导案例教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和信条。但另一方面, 又确实存在着已经取得成功的案例教学的一些教学策略, 人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内在规律, 以期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因此, 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适当地评价还是可能的。

(一) 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方法, 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 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它具有直观、简单、明了的特点, 能够直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质, 但是, 单纯依据量化评价方法往往难以说明一些复杂的教学现象, 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 如果把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就能够为评价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二) 质性评价

所谓质性评价方法, 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 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表明其中的意义, 促进理解。质性评价方法具有全面深刻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 它是评价者对教育现象的某种解读, 更适用于评价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 案例教学的评价应该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 更为广泛地运用质性评价方法。

(三) 终结性评价

也可称为总结性评价, 直接的目的是做出案例教学效果的评判, 鉴定出案例学习最终效果的等级或优劣。评价的报告主要呈递给上级教育行政人员,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它是对案例教学全过程的检验, 一般在一个学期或学年或一门学科结束时进行。如学生期末的考试, 教师工作考核等都是终结性评价。

(四) 形成性评价

又称为过程性评价。主要目的是探明案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上, 而不是对学习者进行分等或鉴别。评价结果主要供教师自己参考。在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状况进行的了解, 如案例讨论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案例小测验等都属于形成性评价, 目的在于师生双方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论

有效的案例教学评价, 不但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策略的运用。只有如此, 方能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决策能力。案例教学评价包括对案例课程的评价、对案例教学 (主要是对实施过程) 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 因此案例教学评价所涉及的层面是多样的、繁复的, 怎样将案例教学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在于不断地主动学习, 内化理论, 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确实有着许许多多最真实、最丰富和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只有经过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思考教学的情境、实施和结果等, 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通过评价, 研究、反省、调整现行教学行为, 逐渐形成日常化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提炼、提升和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 形成“教学-反思-教学”的良性循环, 才能进一步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由此看来, 案例教学评价的理论指导与方法研修, 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当它与教师的个体经验直接联系起来后, 有助于提高评价的敏感性和科学性, 所以, 案例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是指导、促进案例教学发展的重要武器, 应该加强学习和研讨。

摘要:案例教学评价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收关”环节, 同时也是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开端。案例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操作不当, 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会导致正常的案例教学变得混乱起来。因此, 正确的案例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及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案例教学评价,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许立新, 张广武.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 2004 (1) .

案例分析的方法 篇5

这是一次很有特色的学习。此前,我也参加过类似的研讨班学习,但在学习方式上,这些研讨班多以主办方邀请多名专家专题讲授某一理论或实务问题,专家对学员进行现场答疑的方式进行。本次“中德合同法高级研讨班”的主讲人仅有德方的一名专家,大家称之为“华飞莉博士”、律师;主讲的内容为通过对34个案例的详尽分析,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合同法总则中关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形式、合同的效力、代理、合同的履行、解除、终止、违约责任等规定进行了讲授;同时,老师(德国律师)与学员(中国法官)进行现场适时交流。学习结束,学员们普遍感到这种研讨形式很好,具有实效性。

有关合同法的许多制度,专家、学者、法官论及众多,我院法官已聆听过多堂知名教授生动讲授,故对本次研讨中所涉合同法制度内容,我不作介绍。德国专家分析案例的方法,虽是从律师的思维角度进行的,但我觉得对法官审判、分析案件和学习法律很有启发和参考意义,有必要作一介绍。

案例分析所包含的`要素

一、具体的诉讼请求

当民法应用于实践时,开始的情况总是一方要求另一方做什么或不要做什么。一方只要声明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情形是很少的。例如,一方要求另一方偿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一方要求所有权的转移或对缺损货物进行维修。仅仅要求声明一份合同的有效性只是例外。

二、法律根据

中国法律是成文法体系,法律根据是成文法或合同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要满足法律要求,法治的管理就意味着每一个诉讼请求都要依法判决。依法提出的诉讼请求,其根据可以是成文法或协议。审议诉讼请求时,若没有参考法律根据则构成了对法治原则的违背。

为诉讼请求寻找法律根据并不总是容易的。并非法律中的每项规定都一定代表一个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法律根据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将一定法律后果与事实情况联系起来,如“如果……,则有权或可以……”。而法律还包括纯粹定义、描述性或介绍性条款,他们不是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例如《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是定义性条款。而《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条款中法律后果“不承担民事责任”和事实要素“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就联系起来,后加的部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法律后果进行了限制,这是法律根据。

一个法律根据就构成一个抽象的诉讼请求(“如果……,生产商要承担民事责任”),在具体案例中就会引出一个具体的诉讼请求(“A公司向B公司索赔”)。

三、“归入”的技术

为了检验一方对另一方的诉讼请求是否存在,首先要提出以下问题:谁基于什么理由向谁要求什么?该项请求的法律基础是什么?如果在合同或成文法中找到了诉讼请求的根据,这些事实就被“归入”了,换句话说,即符合了这个根据的每一个前提。因此,这些“归入”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诉讼请求的抽象法律条款与具体案例事实的比较。“归入”所隐含的意思就是政府为其管理下的法律关系各方设立抽象的规则,具体的案例在解决时要将这些抽象规则与相关事实进行比较。

四、解释,法官量决

成功“归入”总是假设成文法的确切内容是被清楚了解的。如果法律使用者发现成文法的内容不能被清楚了解或发现法律有漏洞,其一般并不会自己填补漏洞,而是要求有能力的更权威的机构来提供官方解释。在中国,法律解释有三种途径: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解释;国务院或其部委进行行政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司法解释。最多见的是司法解释。不论解释如何,法律使用者还有空间运用自己的判断来定义不完整的标准或是评价事实。解释与量决是案例研究中总会碰到的。例如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但“不能预见”,“不可避免”以及“不可克服”本身是未经定义的说法,因此最终只能由法官决定一项事实究竟是否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多数时候,法院可以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没有对错之分。

五、应适用的法律

是指适用中国法律还是外国法律的问题。

案例的解决方案

一、阅读并整理案件的事实

第一次先通读案件的事实,对案件有个大概的印象,而不要在第一次阅读后即急于追踪解决具体问题。再一次阅读案件事实,决定哪些是主要问题并给出初步意见。将事实加以整理系统化。找出当事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和事实关系。

二、对诉讼请求加以区分

分三步:

1、提出“谁向谁根据什么法律提出什么请求?”

2、区分有关各方:C提出对A的诉讼请求……;C提出对B的诉讼请求。

3、区分诉讼请求的目标:C提出要求A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C提出要求A归还财产的诉讼请求。

三、找出法律基础

1、适用哪国法律。

2、哪部法律或条款其法律后果与原告的诉讼请求相对应(例如在原告要求违约赔偿时不要去找损害赔偿的诉讼根据)。

3、如果一个诉讼请求有多个适用的法律根据,要考察每一个。

4、“归入”:将法律根据的抽象前提与案件的具体事实比较。

四、异议

如果所有事实都能成功地包含在合同或成文法中,该诉讼请求即可存在。下一步就是考虑对手是否能够针对该诉讼请求提出异议,因为这会完全阻止该诉讼请求的提出,随后破坏该请求,或至少阻止其执行。一旦提出异议,无论是合同异议还是法律异议,其每一个前提都要被考虑是否被事实支持。

五、最终结果

在检查了可能出现的异议后,就可以得出该案件的最终结果。

案例方法 篇6

(2)用样本估计总体: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4)统计案例: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独立性检验: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②回归分析: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1)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2)对统计知识的考查,重点涉及分层抽样、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估计总体、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平均数、方差等)等几个知识点. 虽然这类题的难度不大,但有些细节必须关注,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矩形的面积和为1,频率分布表中的频率和为1等.

工程咨询方法创新应用案例 篇7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工程咨询方法,应用案例,推广价值

0引言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研究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份成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其结论不仅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而且能指导确有必要投资项目的后期设计工作, 避免后期建设方案的反复论证和设计返工, 对提高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加快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后期低成本、可靠运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工业行业繁多, 工程项目各具特点, 而且随着现代科技革命和进步、交叉学科的发展、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复杂程度迅速增加, 对可行性研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在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体化堆顶组件和汽水分离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 采用“五结合”“一对比”的创新性的研究方法, 达到了作为决策依据可靠、指导后期设计的良好效果。

1研究成果概述

本项目是消化吸收引进核电技术、创新发展、实现自主产业化的依托工程项目, 承建单位为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项目产品是一体化堆顶组件和汽水分离装置, 为AP1000、CAP1400等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配套。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 新建建筑面积16273m2, 新增主要设备48台套。项目建成后, 产品产量能满足每年6个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建设配套需求, 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27228万元。

研究工作从2010年3月初开始, 于同年4月底完成。项目组通过“五结合”和“一对比”的研究方法, 分析了国内外核电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特点和我国能源结构现状、核电技术优势和障碍, 确定合理的技术路线;根据核电发展规划, 对市场需求和建设单位技术基础优势进行分析, 预测核电设备需求量, 确定项目建设目标, 制定合理的土建、工艺和公用配置设施方案;分析研究项目建设和运行存在的各种风险, 提出提高项目投资和运行效益、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建议。建设方案以下料成型、组对前的焊接和无损检测利用老厂区原有设备及场地, 大件加工、组对焊接及装配调试利用新厂区购置设备和场地为原则, 新购必要设备、新建厂房和公用设施, 重点解决大型关键件加工、焊装设备能力和场地不足问题, 既满足生产纲领, 又降低投资、合理可行、操作性强、易于实施、风险小。

研究认为:项目符合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是我国核电站配套的急需。项目实施后能扩大产品品种, 增强综合竞争力, 促进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化、装备国产化, 有效保证我国核电设备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 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

2研究成果特点

2.1项目独特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第三代核电AP1000堆型部分设备的设计、制造及现场安装调试的生产基地, 是国家唯一定点生产AP1000第三代核电安全壳、设备模块和结构模块等配套设备的制造企业, 也是国际上首家制造上述相关产品的企业。目前, 公司已具备年产2套百万千瓦核电配套安全壳及模块等设备的能力, 在核电设备制造及供应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项目承制的产品是为AP1000及CAP1400核电设备配套, 其中AP1000是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装备, 也是唯一得到美国核管会最终设计批准 (FDA) 的新三代+核电站设备, CAP1400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先进核电技术装备, 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 结构设计独特, 许多构件制造工艺属世界首创, 无实际应用经验。

2.2研究工作技术难度大项目在新厂区建设, 为新建项目, 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项目, 既要考虑利用老厂区条件, 又要考虑与后期发展协调和统筹规划问题, 涉及面广, 关键技术在国际上无借鉴经验, 研究工作的技术难度大。

3采用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研究工作深入, 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通过采用“五结合”和“一对比”的研究方法, 掌握翔实资料, 针对技术难点深入研究, 做到“三统一”。

3.1“五结合” (1) 采用查阅资料、走访行业专家和调研企业相结合, 深入分析研究我国核电技术研发现状和优势, 诊断技术障碍。根据我国已建、在建和拟建核电站技术情况确定的技术路线符合国家核电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 (2) 采用归纳与推理相结合。依据大量翔实调研、统计资料和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推理预测的市场分析数据客观可信, 到2020年我国核电年新开工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6~8个, 据此制定的建设目标明确合理。 (3) 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相结合, 确定的工艺、土建及公用工程方案合理可行。 (4) 根据满足当前又兼顾今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方案经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适用性好, 可操作性强, 并具有前瞻性。 (5) 采用小样试验和借鉴成熟经验相结合的方式, 保证产品关键工艺技术可靠。

3.2“一对比”对总图布置及物流、关键工艺及设备配置、新建厂房等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和优化, 使建设方案的适用性、扩展性和工程造价达到最佳匹配, 保证项目运行可靠而经济, 利于降低后期扩建难度和减少造价。

3.3“三个统一” (1) 采用的工艺技术装备做到先进性与适用性统一。 (2) 大型加工设备和装配工位配置预留发展, 新建厂房从基础和管线布置等方面考虑了向东、向南接建的可能, 空压站及变电所方案预留后期发展余量, 统筹考虑厂区道路及室外管网与老厂区和后期工程的衔接, 做到现实与前瞻性统一。 (3) 充分利用老厂区条件和社会协作配套条件, 减少新增投资;物流方案追求运距短捷, 电力及动力站房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以降低运行能耗;对各种污染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将节能环保理念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 使项目投资经济、安全高效、节能环保, 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

4作用及影响

4.1作为项目决策依据可靠《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后一致认为, 研究制定的目标和建设方案合理可行, 操作性强;分析数据客观可信。市场分析依据大量翔实资料, 针对核电发展需求确定的建设目标合理, 制定的建设方案适用可行。项目以海阳核电站以及内陆核电重点工程为依托, 可操作性强。研究分析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预测了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有效规避措施, 为业主和国家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项目建设内容, 凭借咨询设计经验, 比对已实施的类似工程数据, 并参照有关资料分析, 研究做出的总投资估算客观、可信度高、控制性强, 与项目评估批复的投资额度一致。研究成果成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4.2实用价值后期设计、施工和运行表明, 本研究成果很好地指导了后续工程设计工作, 对缩短设计和实施周期、控制建设投资具有重要贡献, 保障了工程建设在报告估算投资的范围内按期建成投产。而且本研究成果的前瞻性为公司三期工程项目以较低投入进行建设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便利,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4.3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创新方法已在其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得到应用,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注:本研究成果获2013年北京市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S].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2]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案例方法 篇8

战略管理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宗旨在于系统地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战能力,以便其未来能为培育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递不断发展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加强调操作和实践。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率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它对于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其主要区别见下表:

资料来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案例精选

案例分析为未来实际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实践方式,让他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公司里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战略管理案例一般来说都提供了有关各种行业和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所处的环境等详尽的信息。通过分析,一是可以学习不同公司管理的经验,以及各行业和各公司的背景知识,二是可以检查应用战略管理工具和技能的能力,三是可以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提出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方案的能力。

尽管目前高校在案例本身、教学设施、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多数学生认同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结合实施案例教学。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比较生动活泼,在分析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本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资料,模拟决策等方式,使同学们的能力和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增强了团队精神。并且,采用案例教学以后,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的单向交流,而是更为互动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 选择和准备战略管理教学案例

目前在战略管理教学中通常运用多种案例辅助教学,案例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二是德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两类案例各有优劣,在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列举德鲁克式案例来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理解原理;而在理论学习的综合小结部分,采用哈佛式案例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式学习。

在个案的选择上,国内企业实践的案例较为缺乏,多数案例来自国外企业。由于东西方文化以及社会与企业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来自国外企业的案例中所存在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缺乏体验,导致对案例中的材料没有深刻认识,对案例中战略管理者的思路与决策难以透彻的理解。而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实践,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实际,具有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特色的案例目前又相当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我们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收集编写案例,这样既能丰富我们案例教学的内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用于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针对性、可读性和新颖性;二是案例的难易程度适中,案例所涉及问题能够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三是案例要具有综合性,能够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和纷繁杂乱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合理安排案例讨论

战略管理的教学案例一般较大,内容多,情境错综复杂,需要团队合作方能顺利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合作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个体主动地适应团体环境,将自己溶入团体之中,互相协作,互相尊重,而且能激发其积极地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结果是发挥出团体的“合作力”。实践证明,在一个彼此协作、相互支持的团体中学习,产生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独的个人学习。为了便于案例讨论的组织,通常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减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从而不利于思想的充分交流;人数太少则可能形成不了讨论气氛,不利于集思广益。在分组时,学生应采用自愿组合的原则分组,同时,注意男女比例的协调,以便于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应由小组成员推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案例的课内或课外讨论,组织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提纲,并指派成员做好全班交流发言的准备。案例讨论中对不同的专题内容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内全班交流发言。

案例讨论效果的好坏,课内讨论的组织是重点。首先,由组长在课堂内汇报、演讲小组分析报告;然后采用同学自愿或随机抽取的形式,围绕分析报告展开讨论,促使同学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点,对案例讨论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思考要求,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案例。同时要告诫学生,案例分析很少只有一个解决方法或一套行动方案。只要认真负责地去准备案例分析,并且有充足的证据去支持自己的观点,就不必担心所作分析是否是正确的答案。

三、案例教学中的学生成绩评定

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一些评分手段往往只能根据每个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团队的成绩,无法识别出学习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效果,从而无法较为准确的评定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群体中工作时,特别是当个体的工作没有被单独识别出来时,会出现一种人们平均的努力程度降低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作用(socia loafing)。由于一个团队的成员将获得相同的成绩,因此很可能存在团队中只有一部分人花费时问精力完成任务,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付出足够努力的现象,这就是搭便车的行为(free riding)。吴志明、武欣(2006)[2]的研究表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对团队学习的效果往往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Brooks等[5]对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研究发现,采取同伴评价的方式能够减少搭便车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学习效果。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当教师试图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时,学生仍保持被动的惯性,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的思考;学生喜欢急于从教师那里寻求标准答案,而忽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导致了课堂讨论不活跃,出现“冷场”,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角色应作适当变换,成为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和聆听者;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是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走下讲台,坐在同学中跟同学一样听讲、提问,学生居于中心地位,具有评分的权力,这样使得课堂氛围较为融洽,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讨论的评分由每一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为其他小组的课堂演讲、讨论表现评分,每一小组所获得的平均得分就是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

我们借鉴Brooks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小组同伴评价表、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能适应案例教学自身特点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该成绩评定方法的核心,成绩评定计算公式为:

S=(T1+T2)×P,其中:

S——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成绩;

T1——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得分,满分30分。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参考老师课前提供的评分细则,根据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中的表现评分:

T2——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成绩,满分70分。由教师根据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质量评分:

P——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反映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该系数通过计算分析小组同伴评价表得出,绩效系数位于0-1之间

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评分原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2)战略关键问题是否涉及到,是否深入;(3)观点的创新性;(4)决策方案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5)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情况;(6)格式的规范化。

在学期初,我们设计了小组同伴评价表和课堂演讲评分细则两份表格(见表1,表2)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合理、客观、公平地评价学习团队中其他同学以及其他小组的学习绩效。

小组同伴评价表采用匿名方式,学生在表中不仅评价同伴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也同时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诚实的评价。表中每一单项的评分采用5分制:5=非常好;4=较好;3=一般;2=较差;1=非常差。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P=V∕25,其中:

P——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

V——小组同伴评价表中学生个体所得评价总分的平均值。例如,在一个5人学习小组中,针对甲同学的评价总分共有5个,分别为23、20、22、23、21,则V值为:(23+20+22+23+21)/5=21.8。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例子介绍表二的使用方法。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每5人组成一个案例学习小组,形成6个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中,每小组派出一位同学参与这一环节的评分。第一小组的成绩为第二、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例如,各小组所给出的分数分别为25、23、24、26、22,则第一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T1为(25+23+24+26+22)/5=24;以此类推,第二小组的成绩为第一、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第三小组的成绩为依据第一、二、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

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使用这一成绩评定方法后,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这一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绩效表现。它有利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搭便车行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同时保证了教师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许晓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案例精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志明武欣:MBA学生团队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1月,第3卷第1期

[3]袁界平:应用多维互动法改进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4]陈一君田北平:基于企业战略转型的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8期

铁路站场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 篇9

1 区间站场设计

区间线路上分布若干越行(会让)站、中间站或技术作业站构成分界点,除为列车提供交会、越行的基本功能外,尚需为吸引区(辐射区)地方经济提供运输服务。因此,项目前期研究的核心是合理确定对运输有重大意义的客货运站、接轨站(点),应贯彻以下理念。

1.1 客货共线铁路

1.1.1 客、货运量均较大的经济据点,宜分别设置客、货运站

线路经过较大经济据点时,传统设计是客货功能集中的“一站横列式”设计。从近年的地方运输需求和建设实践看,“一站式”已凸显出客货功能相互制约、作业交叉干扰、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低的弊端,不再普适。因此今后此类车站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客货分站、客货纵列或客货并列等布置方式。

1.1.2 客运车站应结合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和工程条件合理选址,尽量邻近城镇

为充分发挥铁路大能力、安全、节能、环保、全天候的优势和公益性,客运车站选址应结合城镇规划、自然条件,按“以点定线”的原则,应尽量邻近城镇,并利于站区形成社会综合交通枢纽,便捷居民出行。此亦适用于客运专线。实践中,线路选线往往需综合运用地形、地质、环保及规划选线等手段,“以点定线”确定的站址往往与走向顺直的要求相矛盾,难以取舍。因此在前期研究中,应开拓思路,对主线顺直设站、主线绕行设站及主线顺直、另设联络线下线设站等类别方案综合研究比选,供决策部门决策。

1.1.3 技术作业站的布局和建设应结合路网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统筹考虑

技术作业站的设置必须符合路网规划、生产力布局要求,以实现长交路、直达运输为目的,“要少而壮”。既有线改扩建中,必须研究既有技术作业站归并、整合、变更作业性质的问题。

1.1.4 货运站应结合所在地的产业规划,推进装、卸车基地站建设

货运站直接为所在地对外货物运输服务。应摒弃传统的行政区划设站理念,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规划,以合理辐射(覆盖)范围设站,并按照规模化、集中化、直达化、专业化、机械化等原则建设战略装卸基地和路企、路港直达运输。既有线改造中,应对既有货运设施考虑整合、拆并。

1.1.5 开车站设计应满足点线能力相协调,有多项技术作业时,应满足不同技术作业平行进行需要

车站通过能力一般由咽喉通过能力控制。一般对技术作业站“平行作业”较为重视(规范有具体规定)。新形势下,对有到发、调车、机车换挂、取送等其它技术作业的复杂车站,设计亦应满足不同作业平行进行的需要,尽量减少交叉干扰,点线能力协调,提高运输效率。

1.1.6 线路应在车站内接轨,应保证列车运行顺畅,减少平面交叉和折角运行

线路在车站内接轨利于运营安全和管理。接轨点往往是能力控制点,除应保证主要去向的列车不改变运行方向通过接轨站外,尚应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避免平面交叉和折角运输。在枢纽、地区铁路和线路交叉处,存在大量的线路分、合,客观条件制约必须在区间接轨时,应在接轨地点设置线路所或辅助所(闸站)。

1.1.7 合理选择同时接发列车车站

同时接发车是避免区间停车等待、保障运营安全、高效运输的措施之一。这类车站宜选择在作业繁忙的车站、接轨站、局界点等,避免成为运输的瓶颈。有条件时宜尽量多设。

1.2 客运专线铁路

客运专线铁路站场设计中上述理念和方法仍适用。另重点是合理确定折返站及折返方式。客运专线折返站必须是重要客源地和交路断点,应根据客运量和行车组织方式,合理确定折返方式和存车设备。

立折方式分为站后转线立折、站前原位立折两种。站后立折是车站尽端设折返环线、立交折返线或平面渡线完成调线、转向,交叉干扰少,到发线占用时间相对少,效率较高;站前立折是设置反发联络线或反发进路完成,列车走行少,但存在一定交叉干扰。具体设计中需分析立折对数、咽喉能力及工程综合比较确定。

2 枢纽及地区

铁路枢纽和地区总图由于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和衔接线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必须因地制宜。归纳普适的理念和总体思路如下。

2.1 枢纽和地区铁路规划建设应立足于形成相对独立的客货运系统,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客内货外”的格局

客货分线运输是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改善运输质量的重大技术发展方向。枢纽和地区是铁路车流的产生地和点线能力协调的关键节点,故在建设中应结合引入线路的建设特别是客运专线建设和城市规划等,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客、货运输系统,客货分线运输;实现客运直接服务城市、深入城市、货运外绕城市、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客内货外”的合理运输格局,充分发挥铁路的社会、环境效益。

2.2 合理确定引入线路接轨点,进出站线路立体疏解

传统的引入线设计是方向别引入枢纽(地区)前方站进行合并、车流排队,此方式必然造成一线能力制约多线能力,不利于能力最大化,不再普适。因此引入线原则上应直接引入编组站(或装卸车基地)、客运站,“大进大出”、立体疏解,保证各方向列车同时到、发。仅当各引入线行车量较小、合并后线路通过能力足够、工程显著节省时,方可考虑前方合并、平面疏解方式。

2.3 枢纽和地区解编系统应结合铁路网规划和生产力布局,应集中设置,并预留发展条件

枢纽和地区解编系统是货车车流的产生源,其建设应符合路网规划和生产力布局,有利于直达运输、机车交路延长,除因服务对象和作业种类不同而需专门为工矿企业、港口单独设置工业站、港湾站外,应按集中作业的的原则只设置一个技术作业站,实现综合集成自动化,并预留进一步发展条件。

2.4 合理确定枢纽(地区)客运系统布局

配合客运专线建设,全路已建设了一大批特大型、大型客运站。客运站建设是新形势下规划建设热点,有关论文浩如烟海。客运系统布局应遵循如下原则:

2.4.1 客运线路应覆盖城市主要客源点

在规划枢纽(地区)客运线路走向和站点时,应尽可能覆盖既有客运站、机场、港口等客流聚集点,若确实特别困难,也宜通过城市综合交通与客运站建立便捷的联系。

2.4.2 布局多个客运站时,应合理分工,各站间宜建立便捷的联系通路

枢纽内因衔接方向过多、集中设置客运站困难时,可结合城市规划规划多个客运站。各站应合理分工,有条件时各站间应建立有机联系,实现一线连多点、多点均可往一线发车的总体布置,扩大客运站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2.4.3 多线引入的客运站宜按线路别分场布置,并根据运输需要设置跨线车联络线

多条线路引入、客流强大的特大型、大型客运站,由于地形条件、城市规划、引入线功能定位、运营管理模式千变万化,布置较为灵活。

客运站规划设计的宗旨是综合能力最大化,而核心是到发线及咽喉通过能力。一般而言,一线一场模式利于运营管理,管理权限交叉少,简洁高效;咽喉简化、紧凑,交叉干扰少,利于能力最大化。故多线引入的客运站,宜采用引入线线路别分场模式,并遵循以下原则。

(1)线路别分场:按客车性质别分场并列布置,一般有高速一普速分场(避免列控系统差异大及交叉干扰)、城际一干线分场(针对城际列车高峰时段明显、立折比例大特点)、高速一高速分场及组合。(2)线路别分场+部分方向别合场组合:由于客运站一般共用动车(车辆)设备,分场过多引入线、跨线联络线、出入段线设置过于复杂,工程巨大,故车站衔接方向多、完全一线一场布置困难时,也可采用功能相同的引入线路方向别合场布置。目前国内客运站建设最大分至4场。(3)立体交叉式分场:引入线呈明显的交叉走向,并列分场在走向、高程上代价过大时,可采用场间立体交叉式分场布置。

2.4.4 规模确定引入高峰小时概念,适当超前

传统客运站设计规模确定一般是根据每日开行对数均衡计算确定。客运专线客运站衡量能力指标则是高峰小时每一方向的最大接发车能力,在车场规模确定上,引入高峰小时概念。由于大型客运站往往结合有综合交通建筑群,具有工程不可改建的特点,故客运站规模的确定必须根据远期乃至远景能力需求来决定,适当超前。

2.4.5 贯彻立折理念

客运网络形成后,长交路客车运行均在8 h以内,大多在2~5 h内,由于动车的日产公里数大,需要连环套跑,立即折返。客运站设计应根据立折对数、咽喉能力及工程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站后、站前折返方式。大型客运站站后立折可采用设折返环线、立交折返线(或利用出入段线)或平面渡线转线方式,站前原位立折可采用设反发联络线或反发进路完成。

2.4.6 高度重视站区综合交通规划

客运站规划建设应视为大型综合系统,站区除系统考虑站场客运设施、站房和城市广场的传统流线外,尚必须与所在地公交、轨道(地铁或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构建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零距离换乘”,利于旅客快速集散和综合功能发挥。此项工作需要站场、公路、建筑、结构人员高度综合研究。

2.5 重庆枢纽案例分析

2.5.1 存在的问题

重庆枢纽衔接渝黔、成渝、襄渝、渝怀、遂渝、渝利六条电气化铁路干线,另有梨菜联络线、中梁山支线、西铜便线。枢纽范围北起磨心坡,南至民福寺,东自庙坝,西至石子山、黄磏。重庆枢纽研究范围内共设车站36个。其中,重庆站、重庆北为客运站,重庆西、重庆南为编组站,团结村为集装箱中心站。

①部分区间通过能力不足,线路标准低、运输质量不高。②随着大量市域铁路的引入,枢纽客运量大幅增长,客运系统能力不能满足需要。③枢纽内三大客运站中,重庆站、重庆西站预留市域铁路引入条件,重庆北站未考虑。④重庆北站渝怀场能力紧张。

2.5.2 规划思路

(1)客运系统:新建第三客站(重庆西站),形成重庆、重庆北、重庆西“三站并重”的客运站布局。

重庆北站:办理东西方向,即遂渝、渝怀、渝利、渝万城际的始发终到及往东的直通客车;重庆西站:办理南北方向,即兰渝、襄渝、渝黔、渝昆、渝长的始发终到及往南的直通客车;重庆站:办理成渝客专的客车作业。

(2)解编系统:新建兴隆场编组站,规模为双向三级六场,既有重庆西编组站改建为与第三客站配套的客车技术整备所、动车运用所。

(3)货运系统:在既有货运布局的基础上,新建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迁建整合重庆东货运站,规划白市驿、惠民综合性货运站、黄磏危险品货运站。

3 运营安全

运营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根本宗旨,遵循“故障导向安全”的基本原则。站场安全设备属于预防性措施,其目的是避免故障列车冒进信号后影响正常列车运行,降低事故损害程度。安全设备设置除强制性的制动距离内超限坡地段、干支线与车站接轨时必须设置安全线或隔开进路等规定外,尚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干、支线上同向列车汇合处,双方均宜设置安全线

干、支线上同向列车汇合处,为利于灵活组织运输,先行列车优先通过接轨点,故双方均应设置安全线。当线路汇合处位于桥梁、隧道内等特殊困难情况下,为节省工程,经铁路主管部门批准,方可仅在侧向连接线路接轨点前设置安全线,通过运输组织措施保障直向列车先行通过汇合点。

3.2 同时接、发车的进路间应设置安全线或隔开进路

为实现车站能力最大化,较大车站一般需考虑最大程度的平行作业。单线铁路较大车站一般存在上行端、下行端同时接车的平行作业;双线车站除基本的“通避越行”外,较大车站尚存在停站列车发车、同时接入停站列车的“发接平行”;多线引入的车站,除“发接平行”外,尚存在多方向列车同时接入的“接车平行”和一方向列车通过、其他方向列车同时接入的“到通平行”。随着行车密度的增加,为避免接入列车冒进信号与通过(发车)列车侧面冲撞,保证绝对安全,特规定同时接、发列车的进路间必须设置安全线或隔开进路,否则必须遵循“先接后发”的原则。

4 结语

铁路站场设计应是铁路运输需求在工程上的具体体现,属于典型的系统设计。工程节省与运营便利从来都有一定的对立性,新时期站场设计应以运营条件、能力最大化为第一考虑要素,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工程类别和措施,优化工程设计,达到最优的工程、运输效果。

(1)枢纽及地区建设应力求形成客货分线、客货分站、客内货外的运输格局,形成相对独立的客货运系统。(2)高度重视生产力布局调整、整合,利于作业集中化、设备规模化。(3)客货运设备配备应以服务地方、利于发展为目标。(4)大型、特大型客运站应多方案综合比选,达到适应管理体制、能力最大化、运输灵活的目的。(5)高度重视运营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GB 50091 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民法案例分析基本方法及应用 篇10

关键词:民法案例分析,基本方法

法律是保证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长时期以来,我国民法案例分析中普遍存在着规范性思维较差的问题,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式较为欠缺,这对实际司法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阻碍性的影响。文章将结合民法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法律思想与应用方式,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是法学方法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借助科学的方式,规范相关的法律案件。当前英国、美国等国家中均较为注重民法案例中的整体性、逻辑性分析思维,很多国家在民法案例分析中采用着Case by case的分析策略,而以德国为例的大陆法系国家,则采用着体系化的思维方法实现[1]。结合不同国家的民法案例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各个国家对民法案例分析的重视程度较高,所以加强对民法案例分析基本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

民事案例分析方法主要具有规范性特点,解释性特点以及逻辑性特点。

(一)规范性特点

民事案例分析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模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民事案例当中,具有自我构思以及自我设计的特点[2]。在民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思维方式融入于其中,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全面化的分析理念,完善民法案例分析策略,细致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各类问题。当前我国民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规范性分析方法不够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民法案例分析的质量。

(二)解释性特点

案例分析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案例事实的分析策略,同时也是法律解释性的方式,能够通过各项事实与数据的分析,明确整个事实真相,陈述法律事实,构建符合法律构成要素的事实,发挥法律的实际引导作用。同时,在民事案件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法律的适用性特点,基于法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三)逻辑性特点

在民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着一定的逻辑思维性特点,比如在请求分析的过程中,其所对应的思维方式、思维程序是相对固定的,需要按照特定的程序开展民事案件分析活动,通过法律捍卫自身的合法权力。

二、民法案例分析基本方法的应用研究

民法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法律关系分析法、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等方式深入开展。

(一)法律关系分析法

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清晰不同的法律关系,明确法律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而综合性的把握民事案件的相关性质以及当事人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法律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通过法律规定的生活联系,借助法律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关系交错复杂,科学的法律管理模式下能够形成规范性的法律关系,充分彰显法律干预的价值,形成良好的法律关系。案例分析法在民事案例分析中的应用,有助于理清各个权力与义务之间的联系,通过法律关系的把握,将各类法律关系区分开来,通过法律条例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案例分析方法能够排除不相关的非法律关系元素,将聚焦对象明确于法律范围当中。

法律关系分析法的实际应用,需要具体分析案件事实所牵涉的法律关系,明确争议点的具体内容以及争议中的核心关系,围绕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在民事案件分析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法律关系是分析中的重要元素,其后需要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明确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具体内容以及相关客体等等,明确民法案例分析的逻辑思维,保证民法案例分析的质量。

(二)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Anspruchsmethod)又称为归入法、涵摄法(Subsumtionsmethood),是指通过寻求请求权基础,将小前提纳入大前提,从而确定请求权是否能够得到支持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请求权基础分析方式主要是通过研究当事人的实际请求,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是否给予法律的支持。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在民事案例分析中的应用,需要明确分析的内容、案件的情况,一旦当事人提出的并不是给付之诉,那么这种分析方式则是无价值的,应当采用法律关系分析法。在当事人提出相应的请求之后,可以对原告所提出的内容进行检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研究,将合同中的请求权作为第一思考次序,基于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各项请求权的种类。

三、结语

合理实施案例分析方式,有助于司法公正性的有效保障,在民事案例分析中的应用,需要明确分析的内容、案件的情况,通过法律关系分析法、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等方式,针对民法案例的具体内容,采用针对性的分析方式,保证民法案例分析中的思维与逻辑,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文.叙事民法学的构想与任务——当前民法案例教学的现状与改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04):150-152.

案例方法 篇11

摘要:本文初步引介田野调查方法,运用到体育媒介研究中,具体以微博推特为研究对象,对微博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进行了田野研究,希望对体育媒介研究有一些启发作用。

关键词:体育媒介 田野调查 媒介互动

从2010-11赛季开始,唐纳修一直为洛杉矶国王队工作,主要负责内部的数据库。在之后的赛季承担数字媒体总监,汉金斯邀请唐纳修来负责组织的社交媒体工作,包括官方网站和国王队在脸谱网和推特网,手机软件上的动态更新。唐纳修的第一个赛季,是作为全职工人员来负责工作——“了不起的初始年”,唐纳修见证了球队首次赢得斯坦利杯的过程,在雅虎网站上,科比的博客提到了国王队社交媒体的努力成果。有学者质疑,国王队社交媒体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团队管理中,关于你可以公布的信息和评论,有没有什么特定的规章条例?其编辑/审批流程是什么样的?唐纳修反驳认为,我们的目标是衔接交流。当然,你可以有400万的追随者,但是如果你没有开始对话交流,那么你就遗漏了“社交”的部分。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个性,不想成为满足回流信息的博客。幸运的是,德威尼和我都有相似的幽默感,人们分辨不出来谁是谁,即使有时候我不得不否定德威尼的“玩笑”。至于审批过程,会时不时给发一些段子,会看一下是不是大家都会觉得好笑。觉得好玩的事情,会觉得厌恶,或者有一些我觉得很过头的,会认为没什么。这真的只是共识的问题。

管理的审核也是如此。来这里之前,德威尼说服了大家他自己的想法,大家也都很认可。而当开始独自运行第一个推特账号时就起了冲突,德威尼也只是说“尖锐些”。可以把想说的东西发给他看,由他来决定。所以,人们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运营官方账号的方式有点像运行的私人账号一样,但是确实比微博的内容有趣得多。推特更新非传统性的内容,很可能是在第一局打败加人队后,发出的“不客气”(“致外的所有加人队球员,不客气”)。来通过明智的,也许有点无礼的方式来保持线上内容的有趣性很重要,但会不会有种人们只关注球队表现的感觉?推特没有可以追溯过去很久的能力,但自从2010-2011赛季开始,德威尼接管以来,人们可以在推特上追溯过去。因为只是挖苦别人,从沮丧的人群中找寻幽默。比赛初期写了各种事情,包括叫一些运动员进行修饰,这也是大家都在想的,这也是说这种事情的第一个“官方”账户,大家都觉得很好。推特“不客气”也是所做的一个延伸,并低估了可能产生的大量的回复量,尤其是所有的加拿大媒体的回复量。也绝对不是无礼,只是坐在家里,看着比赛,看着来自加拿大犹如洪水般的相关推特。有人说“我是油人队的铁杆粉丝和终身粉丝,但是我仍为国王队欢呼”,这样的言论太棒了。只是想对为国王队欢呼的人们,在第一时间说声感谢,同时小小地刺激一下加人队,这是体育竞技。人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严肃了?多少有点威胁的意思了。有没有那么一刻,你意识到国王队的推特不仅得到了关注,还有点臭名昭著?有没有你想撤回的推文?

上次确实提升了回复率,“不客气”这一推文一直是转发率最高的,仅次于总统的推文。这确实提升了关注度。不仅出现在加拿大的广播和报纸上,甚至在美国出版物中也出现了。对于冰球界来说,这算是一种成就。当在《体育画刊》上看到时,意识到这影响太大了。记得在体育画刊的头版,发起了一个投票,问民众这是否有冒犯之意。推特的传播确实有点可笑。在接下来三天,会坐在电脑前看这些前所未有回复。甚至还来不及赶上我们的时间轴。只撤回拼写有误的推文。民众会对此进行责骂,但是最后会表明这真的没什么。就像在季后赛,雅虎体育和博客圈关注了你们的成果,并没有其他的球队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来进行回复。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提及其他球队了。尤其是当打布鲁斯比赛的时候。但是恰逢在为争夺NHL视频游戏比赛。发表了主队更胜一筹的事实,抛开了所有的媒介评论。曾一度在推特上问为什么布鲁斯不帮他,但是人家从来不回复。这就是微博媒介的体育特征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璐.《赶上了网络:卫报新闻传媒体育部案例》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4).

[2]于文谦,杨韵.自媒体环境下的体育微博及其价值[J].体育学刊,2012(2).

[3]黄璐. 城市体育信息网络服务策略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黄璐. 新闻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发现——伦敦奥运会国际媒体报道案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1).

[5]张业安,肖焕禹,冉强辉.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多维考察[J].体育学刊,2013(1).

[6]黄璐.从一则体育报道论党报新闻创新[J].传媒,2013(5):69-70.

[7]Paul M Pedersen、Kimberly S Miloch、Pamela C Laucella.Strategic Sport Communication [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07.

作者简介:

解决水泥质量投诉的案例及方法 篇12

1 用户投诉案例及分析

1.1 案例1

用户投诉水泥急凝, 发生堵泵事故。

原因分析:事故之前用户一直使用萘系减水剂, 因用户从同行获知聚羧酸系减水剂是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而研制的, 适合泵送施工工艺, 因此决定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初期使用过程中没有将设备内残存物清洗干净, 残存物内含萘系减水剂, 导致聚羧酸系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发生不相容;另外由于未做掺量试验, 减水剂未达到饱和点, 而聚羧酸系减水剂在饱和点附近变化十分明显, 掺量不足则作用不明显, 过量又会很快泌水, 见表1流动度试验。因此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对减水剂特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1.2 案例2

用户投诉水泥的均匀性差、凝结时间短。上午施工未见异常, 下午施工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 易产生“蜂窝”等缺陷。

原因分析:

这类投诉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 在施工的现场观察也确实如此, 混凝土在搅拌机内就出现板结现象。我们用排除法查找原因, 首先对水泥进行分析检验, 各项指标均合格;之后对砂、石料、减水剂等材料进行分析, 均未发现问题。当时正值盛夏, 天气炎热, 工地没有自来水源, 水来自工地自修的一露天水池, 经检测上、下午温差达15℃, 砂、石料上、下午温差达12℃。因为温度越高, 水泥水化越快, 减水剂塑化效果越差, 混凝土坍塌度损失快, 因此, 我们认为是温度高造成水泥水化快以及减水剂与水泥中的助磨剂发生了不相容, 混凝土凝结时间缩短了。建议用户将水池和砂、石料用篷布遮阳, 降低温度, 并将减水剂掺量微微上调, 之后混凝土性能恢复正常。

1.3 案例3

用户投诉散装水泥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

首先用现场样和留样做了强度对比分析, 3d抗压强度差达5.5MPa, 现场样强度确实偏低。又做了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结果见表2。

%

通过对比分析得知, 问题出在散装罐车在装水泥前拉运过粉煤灰, 且粉煤灰未卸干净, 大量粉煤灰混入水泥中。以后在装水泥前我们首先详细检查罐内是否干净, 这类问题再未发生过。

2 用户需求及解决途径

2.1 用户需求

用户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水泥不但要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 还要有持续增长的长期强度, 水泥质量均匀稳定, 能配制出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 混凝土收缩小, 裂缝自愈合能力强, 混凝土寿命长,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好。

2.2 解决途径

2.2.1 满足用户所要求的水泥强度

混凝土和水泥行业普遍存在以国家标准要求的强度 (3d、28d) 为核心的观念, 而忽视了水泥的长期强度 (90d) , 该强度虽然不是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但会显著影响混凝土性能和寿命, 笔者斗胆认为这是国家标准的局限性。水泥企业为了追求水泥3d、28d强度, 使对长期强度贡献较大的矿物C2S、C4AF含量有减少的趋势, 造成虽然水泥3d、28d强度符合国家标准, 但混凝土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 这也是近年来质量投诉增多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水泥企业应着眼长远, 在配料设计上适当控制早强矿物C3A和C3S的含量和水泥的比表面积。

2.2.2 根据用户特点生产水泥

我们对普通用户供应早强型水泥, 便于用户早拆模, 熟料C3A含量目标控制值10%, 水泥比表面积目标控制值360m2/kg;对泵送混凝土施工的用户提供能配制出混凝土流动度大的水泥, 熟料C3A含量目标控制值8%, 水泥的比表面积目标控制值330m2/kg, 水泥初凝时间目标控制值3h;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用户, 提供3d水化热值低、收缩率低、裂缝自愈合能力强的水泥, C3A含量目标控制值6%, 水泥的比表面积目标控制值310m2/kg, 混合材品种为矿渣。

2.2.3 向用户提供水泥使用说明书

提供的说明书内容包括水泥除28d强度外的其它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混合材品种及掺量;使用助磨剂的种类;与混凝土常用外加剂的相容性试验结果, 混凝土外加剂的饱和掺量等用户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 这一措施加强了双方的沟通和了解,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水泥企业只有以用户需求为关注焦点, 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质量水泥。水泥和混凝土分属两个行业, 只有双方加强沟通, 相互了解, 才能有效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

编后语:

上一篇:乡土史高中历史下一篇:吻合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