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路移动机械

2024-11-04

非道路移动机械(精选3篇)

非道路移动机械 篇1

自从《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三、四阶段) 》 (GB 20891—2014) 发布实施以来, “国Ⅱ升国Ⅲ”一直是农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 大家从刚开始对国Ⅲ排放技术、政策等相关问题的迷茫不解、不知所措, 到现在国Ⅲ排放在农机行业有条不紊地推进, 这与相关部门多个文件陆续发布实施有密切关系。 这些文件政策出台, 基本是朝着科学施策、立足实际、简政放权、便民为民及提高效率等方向进行, 对这些技术政策文件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对当前农机生产企业做好柴油机国Ⅲ排放标准要求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工作, 笔者就相关要求做了一些技术分析和探讨。

1 相关法律标准文件的梳理

对农业机械行业领域涉及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政策文件进行整理, 可分为3 个方面。

1.1 法律法规 (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以下简称《大气法》) 2015 年8 月29 日发布, 2016 年1 月1 日起施行涉及农机方面的主要有:非道路移动机械 (包含农业机械) 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 方可出厂销售。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以及违反规定的相关罚则。

1.2 环保部发布的相关标准和文件 (部分)

(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三、 四阶段) 》 (GB 20891—2014) 。2014 年5 月16 日发布, 2014 年10 月1 日实施。 标准规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 柴油机的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测和耐久性要求以及实施时间。

(2) 《关于实施国家第3 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 (环保部公告2016 年第5 号) 2016 年1 月14 日发布实施。 对农用机械执行国Ⅲ排放标准延至2016 年12 月1 日, 农用柴油机的执行时间不变。

(3) 《关于取消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申报检测机构核准的公告》 (环保部公告2016 年第30 号) 2016 年4 月11 日发布实施。 取消新生产机动车 (包含农用柴油机) 排放污染申报检测机构核准, 并规定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资质条件、开展排放检测的具体要求和责任等。

(4) 《信息公开工作指南》, 2015 年12 月环保部召开信息公开工作会议, 介绍了非道路移动用发动机、非道路移动用机械环保排放信息公开的工作流程、 公开的内容、技术要求等。包括的生产一致性信息、信息公开的内容等。会议课件可在机动车环保网上下载。

1.3 农业部发布相关文件 (部分)

(1) 《关于印发部级推广鉴定受理和信息变更有关审查规定的通知》 (农机鉴〔2015〕63 号) (以下简称63 号文) 2015 年5 月6 日发布实施。 对部级推广鉴定有效期内信息变更、受理审查、定型文件把握等进行了明确。 涉及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后获得部级推广鉴定证书的农业机械产品信息变更的情况。

(2) 《关于涉及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的部级推广鉴定信息变更的通知》 (农机鉴 〔2015〕95 号) (以下简称95 号文) 2015 年8 月10 日发布实施。 明确了农用柴油机、农用拖拉机、其他农业机械涉及国Ⅱ升国Ⅲ排放的部级推广鉴定信息变更的变更范围、申报要求、时限要求和审查要求等。

由于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导致柴油机结构需要进行较大的改进, 农机鉴〔2015〕95 号文与农机鉴〔2015〕63 号文要求相比, 在进气方式、外廓尺寸和净质量等变化上, 要求放宽。 具体见表1。

由于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导致柴油机结构变化较大, 以及由此引起的整机参数的变化。 农机鉴〔2015〕95 号文件与农机鉴〔2015〕63 号文件要求相比, 在整机配套柴油机进气方式、标定功率和消声器消音腔尺寸、质量等变化上要求相对较宽。

(3)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16〕6 号) (以下简称6 号文) 2016 年3 月29 日发布实施。 其中“明确排放标准升级后证书信息变更原则”一条, 进一步明确了推广鉴定涉及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信息变更的申报和审查要求。

2 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与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信息公开

据了解, 很多农机企业存在重国Ⅲ排放标准轻排放信息公开的情况, 甚至不知排放信息公开为何物, 还有人将柴油机国Ⅲ排放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信息公开混为一谈, 其实不然。

农机行业国Ⅲ排放主要是指生产和销售的柴油机以及主机配套的柴油机必须是通过中国第三阶段排放型式核准, 这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0891—2014 的要求。 主要对象是非道路移动用柴油机。

排放信息公开是《大气法》的要求, 如果不按要求进行信息公开, 或排放达不到要求处罚和后果相当严重。 从农机行业而言, 主要对象不仅是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 还包括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汽油机以及所有装用柴油机或小型点燃式发动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大气法》“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禁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五十二条机动车、 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 经检验合格的, 方可出厂销售。 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一百零九条违反本法规定, 生产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货值金额1 倍以上3 倍以下的罚款。 ”

排放信息公开是指生产企业对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柴油机在指定公开平台或随车文件上公开相关环保信息, 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公开内容主要包括:①生产企业基本信息;②污染控制技术信息 (污染控制技术内容、生产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相关资料) ; ③排放检验信息 (核准、企业自检、检验车机型状态信息、检验条件、检验结果) ;④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计划 (申报和检验计划时间/ 地点/ 系族/ 源机) ;⑤召回相关信息;⑥随车文件 (说明书、标签) 等。按照标准要求, 安装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上的柴油机应满足该柴油机型式核准的下列特征:进气压力降不应超过型式核准的柴油机规定的压力降。 排气被压不应超过型式核准的柴油机规定的背压。

柴油机国Ⅲ排放和排放信息公开两者在依据来源、主要对象和主要内容上都有明显区别, 见表2。 表中排放信息公开的依据“相关检测方法标准”, 是指非道路移动机械 (农业机械) 排放检测方法标准, 但是目前还没出台 (汽车行业已有相关标准, GB 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 相关部门还需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 (农业机械) 的排放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

3 国Ⅱ升国Ⅲ的推广鉴定信息变更分析

3.1 不用再申报信息变更的情况

农办机〔2016〕6 号文规定“农用柴油机、拖拉机以及其他农业机械, 因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到中国第3阶段而引起的产品信息变化, 企业可在现行相关规定允许变化范围内自主变更, 无需申报变更和备案” 是对95号文部分内容进行修订, 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效率、增加企业的自主权。 但是自主变更需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不涉及推广鉴定证书信息的变更, 仅仅是产品信息变化, 二是仅限由国Ⅱ升国Ⅲ排放升级引起的变更, 如果不是, 还得按63 号文的要求执行。 如轮式拖拉机的配重、转向系、制动系发生变化, 还得向原发证机构申请变更, 有些变更还得加作相关的检测, 出具报告。 还有一种情况是, 63 号文没有明确变更范围的产品因国Ⅱ升国Ⅲ排放标准升级导致发动机参数发生变化且符合要求的 (可参考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 也无需申报, 自主变更即可, 如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走风送式喷雾机、棉花收获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

3.2 农用柴油机型号变更

柴油机国Ⅱ升国Ⅲ的产品型号变更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大部分柴油机生产企业原来的形式核准的柴油机都是执行国Ⅱ的技术路线, 升国Ⅲ之后, 产品结构和技术路线等改变较大, 等于重新研发了一款新的柴油机产品, 对于环保部的型式核准来说不是简单的换证, 而是一个新的机型重新按照排放的要求进行检测核准, 所以国Ⅲ的型式核准证书是一个全新的型号。

二是只有部分企业的柴油机原来就能达到国Ⅲ的要求, 只是当时没有国Ⅲ排放型式核准。 这次升国Ⅲ之后, 同款产品还是能满足, 产品结构和型号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那么型式核准证书的产品型号没变的话, 就不用申请更换农用柴油机部级推广鉴定证书。

对于柴油机型号发生变化的企业还得向发证机构申请, 对申请企业提交的产品信息变更申请材料, 鉴定部门采用文件审查评价方式进行确认, 主要审查申请变更的产品信息是否符合变更要求。 全部项目审查合格后方能确认变更。 审查确认后向申请企业出具推广鉴定产品有效期内变更审查确认报告, 可与变更后的推广鉴定证书和原报告一同使用。

3.3 拖拉机增配发动机或变更发动机企业的情况

6 号文只是明确了申报和审查的方式, 但是对相关文件规定的变更范围没有改变。 其中95 号文的附件2 对拖拉机配套的柴油机规定“生产企业名称允许变化, 但所配发动机必须为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内产品, 并已通过中国第3 阶段排放确认。 配套发动机数量不得多于原检验报告中的配套数量。 ”这对很多农用拖拉机企业来说是一个难点。 如果之前推广鉴定时产品规格确认表填的发动机数量少, 那么在国Ⅲ变更时就会受限。 有两个限制点。

一是选择柴油机厂家的限制。 若不更换发动机厂家, 则可选择未通过推广鉴定的国Ⅲ柴油机。 若更换发动机厂家, 该产品需是获得推广鉴定证书的国Ⅲ柴油机, 但是截至2016 年4 月底尚未有取得推广鉴定证书的国Ⅲ柴油机, 即使陆续会有, 但是这数量也不会很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选择柴油机的余地确实不大。

二是配套柴油机数量的限制。对于配套发动机数量不得多于原检验报告中的配套数量, 有不同的理解。 既然6号文已经明确允许企业自主变更, 不用再申报。 这个变更没有时间限制, 也没有变更次数限制, 那么企业在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内或许会这么理解, 如企业这段时间配套A型号柴油机, 过段时间自主变更又配套B型号柴油机, 但是不允许同一时间段配套发动机的数量超过原检验报告中的发动机数量。

4 申请农机部级推广鉴定需注意的问题

4.1 需提供型式核准证书或在机动车环保网可查

95 号文提到“从2016 年4 月1 日起, 不再受理配套中国第二阶段排放柴油机的其他农业机械的部级推广鉴定申请。 ”, 从这可以看出, 除了鉴定大纲有规定的申请时必须提供型式核准证书的轮式拖拉机、 履带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和柴油机产品外, 鉴定大纲没做规定的其他申请部级推广鉴定的自配动力 (柴油机) 移动式农业机械, 2016 年4 月1 日以后也需要在申请时提供配套通过国Ⅲ排放柴油机的型式核准证书。 这是跟原来推广鉴定申请要求不一样的地方。 农机生产企业申报推广鉴定时候, 申请材料必需填写通过国Ⅲ排放型式核准的柴油机, 将配套发动机的型式核准证书一并提供。 如果没有型式核准证书, 也可以在机动车环保网上输入发动机型号进行确认是否通过国Ⅲ排放型式核准。

4.2 额定净功率和标定功率的关系

型式核准证书的第二部分试验报告信息及机型参数 (见附页) 中有柴油机的“额定净功率/ 转速”的数值, 但是申请推广鉴定的农业机械产品规格确认表上一般称为“标定功率”, 《江西省关于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配套发动机标志标识的通知》 (赣农机综﹝2016﹞7 号规定:“发动机铭牌至少包括以下标注内容:生产企业、产品型号、标定功率 (12h标定功率) 、出厂编号及制造年月等信息。 ”那么额定净功率和标定功率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GB 20891—2014 标准规定:“净功率”是指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 按照GB/T17692—1999 规定的净功率测量方法, 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在柴油机曲轴末端或其等效部件上测得的功率;“额定净功率”是指制造企业为柴油机型式核准时标明的净功率。 但是农机整机上的“标定功率”是指持续能够发挥稳定发挥的功率, 拖拉机的标定功率是指拖拉机用柴油机带有与装在整机上时相同附件,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发出的12 h功率值, GB/T24646—2009《拖拉机标定功率测试方法》规定了标定功率的测试相关要求。 柴油机的标定功率在不同的转速、排气量及所带附件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而且可能相差很大, 取决于柴油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一种平衡, 但厂家应注明是在什么状态下测得的功率。

有人认为, 柴油机排放的额定净功率, 是在不带附件 (风扇、冷却泵等) 的试验条件下测得, 所以附件消耗的功率小, 则额定净功率一般比标定功率大。 也有人认为, 通过等效计算方法, 已将试验时台架上风扇和冷却泵等附件消耗的功率扣除。 业内对这点还有争议。

“额定净功率”和“标定功率”的定义、检测方法和所带附件都不相同。但是额定净功率值毕竟是通过环保型式核准验证的标准值, 是柴油机功率的参照, 所以标定功率值也可以简单的采用额定净功率值 (功率值相同, 转速也应相同) 。对于标定功率小于等于额定净功率, 从排放角度是可以的, 一般来说功率越小, 升功率 (每升排量功率值) 越小, 排放指标越好。企业在申报推广鉴定时需认真核对产品规格确认表上发动机的产品型号、企业名称、标定功率、转速与型式核准证书上相应信息是否一致。

4.3 配套小功率柴油机 (单缸柴油机机) 的产品

对于单缸柴油机国Ⅲ排放来说, 需要在国Ⅱ排放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提高油泵、油嘴喷油压力, 以及采用后处理、电控技术等新技术, 需要做进行750 h以上国Ⅲ排放耐久台架试验。 技术难度比较大, 试验时间长、费用也比较高。 即使通过国Ⅲ排放, 1 台单缸柴油机采用机内净化及后处理措施的成本比原来高250~400 元, 增加15%左右;如果电控单体泵技术, 其成本增加800 元/ 台左右, 增加30%以上。

目前, 汽油机排放标准仍执行GB 26133—2010《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 (中国第一、二阶段) 》, 尚未开始实行国Ⅲ排放。目前部级推广鉴定产品中微耕机、田园管理机、耕整机和插秧机等配套小动力的产品既可配柴油机也可配汽油机作为自带动力。 对于这些产品建议可适当增加配套动力为汽油机的产品, 并及时申请推广鉴定和补贴归档, 为柴油机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后的市场变化做好准备。

目前63 号文允许部分产品申报推广鉴定时, 定型文件中配套发动机的燃油种类发生改变, 既定型文件中原来配的是柴油机, 新申报推广鉴定可改为汽油机。 有企业反映说柴油机比汽油机动力性能更好, 如果新申请产品改为配套汽油机, 那么标定功率需要相应的增加, 这在63 号文里也是允许的。 甚至由企业研发了新的产品, 将原来配套的柴油机或汽油机改为电机驱动, 如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电动微耕机、电动插秧机及无线遥控电动植保机械等。 这对于负荷相对较小、动力性能要求不高的产品来说是一种大胆尝试。电力是清洁能力, 电动农机相对减排效果更好, 这与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相一致。 但是目前鉴定大纲是否适用电动农机产品的鉴定还需进一步研究, 因为大纲中部分指标没法考核。

4.4 推广鉴定大纲

有人误以为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后, 原来的鉴定大纲不适用国Ⅲ农机产品的鉴定, 所以需要重新修订推广鉴定大纲。其实不然, 此次修订推广鉴定大纲是因为2016 年1月1 日起实施了新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鉴定内容和相关要求有了较大变化, 原鉴定大纲也应相应调整修订。 这与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无关, 因为推广鉴定是对整机的一致性检查以及性能、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等进行考核评价, 与柴油机的排放标准升级关系不大。

5 违反环保规定与农机购置补贴资格的探讨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 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笔者查询相关文件, 没有直接找到违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与补贴资格关联条款。需要注意的是, 《2015—2017 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 规定的补贴产品资质是最起码的条件, 要想获得补贴还需不违反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补贴政策规定。 而且可以从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找到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十五条规定, “禁止生产、 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产品。 ” 这里的强制性技术规范理解为包含GB20891—2014 标准。

2015 年之前, 补贴机具必须是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农机发〔2005〕7 号) 规定“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予以取消《目录》资格。 这里的法律、法规理解为包括《大气法》。

《大气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排放不合格的, 不得使用。”这里是否可以理解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部门 (农机化主管部门)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 (农业机械) 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七种应撤销推广鉴定证书的情形中, 没有直接跟国Ⅲ排放或《大气法》相关联。 但是违反环保相关规定同样面临被撤证的风险, 理由有两点。一是推广鉴定大纲《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 (DG/T001—2011) , 配套的柴油机必须提供相应的型式核准证书。 可以理解为配套未通过国Ⅲ排放型式核准的柴油机, 就不满足推广鉴定申请资质要求, 那么推广鉴定证书资格亦不存在。 二是95 号文明确规定“2016 年4月1 日起, 通过部级推广鉴定并在有效期内的农业机械产品, 配套未通过中国第3 阶段排放型式核准的柴油机, 不允许使用推广鉴定证书。 ”由于环保部对农机产品执行国Ⅲ排放推迟到2016 年12 月1 日, 那么可以理解为2016 年12 月1 日以后如果使用推广鉴定证书时农机产品配套柴油机未通过国Ⅲ排放型式核准, 则可能面临被撤销推广鉴定证书。 根据《2015—2017 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推广鉴定证书被原发证机构注销后, 其补贴资格自动取消。

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产品补贴资格或经销补贴产品的资格被暂停、取消, 所引起的纠纷和经济损失由违规农机生产或经销企业自行承担。

《大气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生产、进口企业获知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 属于设计、生产缺陷或者不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的, 应当召回;未召回的, 由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如果在召回之前, 如已经产生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 那么这些国库资金也就有可能被追回, 所引起的纠纷和经济损失也就由违规农机生产或经销企业自行承担。

6 农机企业成立检验检测机构的设想

柴油机国Ⅲ排放型式核准、《大气法》信息公开以及农机推广鉴定、自身产品试验定型等涉及到检验检测业务都非常广泛, 农机企业每年不仅承担的大量的检测费用 (据了解, 一些大企业一年检测费就好几百万) , 还面临找不到合适机构承担检测任务, 即使检测机构愿意承担检测任务, 由于任务多排队时间长, 耽误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甚至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

国家对产品的质量和环保等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确实存在检验检测机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检验检测业务量的需求。 随着检验检测机构的放开, 企业也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成立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或通过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 有企业在选择是成立单独的检验机构还是企业实验室时很困惑, 这里可以梳理下相关部门和文件对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的要求。

6.1 成立检验检测机构可行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九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 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 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第二十条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 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

《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的若干意见》 (国认实〔2015〕49 号) 规定:

“关于检验检测机构主体准入条件

凡是依法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其依法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业务范围包括检验检测, 并且能够独立、公正从业的, 均可申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其他组织包括:依法取得工商行政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特殊普通合伙企业及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法人) 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机构。

生产企业内部的检验检测机构不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范围之内。生产企业出资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申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应当遵循检验检测机构客观独立、公正公开和诚实守信的相关从业规定。”

可见, 农机企业也可以依法成立独立的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依法设立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 依法独立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

6.2 环保部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

从目前的环保要求看, 涉及农业机械行业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柴油机排放要符合GB 20891—2014 中国第3阶段的要求, 小型点燃式发动机要符合GB 26133—2010中国第2 阶段的要求;二是非道路移动机械 (装用柴油机或小型点燃式发动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或小型点燃式发动机) 需按照《大气法》要求进行排放检测达标, 并信息公开。 这两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检测, 检测机构承担着主要工作。

环保部发布公告《关于取消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申报检测机构核准的公告》 (环保部公告2016 年第30 号) 规定, 对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污染申报检测机构不再进行核准。 废止相关办法, 撤销已经发布的检测机构目录。 其中, “三、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 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 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 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 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 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 (这也是《大气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

笔者认为, 这个文件的出台产生的影响不亚于之前农机推迟执行国Ⅲ排放标准。 在检测机构核准机制下, 现有的排放检测机构确实不能满足大量的发动机排放试验以及信息公开声明的大量检测的要求。 环保部门顺势而为, 取消检测机构核准, 实现市场化。 检测放开之后, 让生产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 能有效解决目前排放试验任务紧的现状。 对于农机企业来说, 一是检测机构放开了, 国Ⅲ柴油机的型式核准审批也会加快, 这样更容易找到适合企业产品的发动机。 二是现在《大气法》规定农机整机也要进行排放检测自我公开声明, 现在检测机构放开了, 以后整机排放检测寻找检验机构就会相对容易。目前还没有非道路移动机械 (农业机械) 排放检测方法标准, 相关部门还需加快农机整机的排放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

这里的检验机构的前提条件是通过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 , 还得满足环保部门其他有关要求。

6.3 推广鉴定对检验机构和企业实验室的要求

从推广鉴定的申请要求看, 农机企业可以涉及检验检测机构的两个方面:一是定型证明文件, 二是推广鉴定的检测。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 (四) 其他单位按相关部门规定出具的产品鉴定证书; (五) 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或通过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可以作为定型证明文件之一。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规定:“农机鉴定机构独立完成推广鉴定任务的, 应当由该机构出具农机推广鉴定报告。 与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合作完成的, 由鉴定机构出具农机推广鉴定报告。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 (TZ 1—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67 号) 规定“6.9.4 可靠性评价可以采信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按照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生产试验法完成的可靠性试验报告进行评价。 ”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改革的通知》 (闽农机[2016]76 号) 规定“由申请农机推广鉴定的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按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要求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该检验报告可作为颁发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的依据。 ”

上述“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前提是需通过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 的检验机构, 当然还需满足其他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 不管从环保部门还是推广鉴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看, 成立独立的通过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 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比通过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应用更广泛、发挥的作用更大。 但是成立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机构的硬件等条件比企业实验室要求高、难度更大, 农机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 (如拥有柴油机、拖拉机和收获机械等产品的大型农机生产企业) , 不要盲目跟风。

7 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建设“五位一体”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积极推进农机排放升级和排放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由于笔者技术水平有限, 本文只是仅限于对一部分内容的表面理解和粗浅认识, 而对更深层次的技术问题理解和分析尚不够透彻。 本文只是抛砖引玉, 各农机生产企业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主体, 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及政策等进行认真研究学习, 把握相关要领, 不仅能坚守底线不睬红线, 还能做到尽得先机、事半功倍和游刃有余, 在当前农机工业和农机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中掌握主动权。

摘要:本文梳理了涉及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信息公开要求的相关法律、标准等文件资料, 分析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从推广鉴定申请、信息变更、违规追责及企业成立检验检测机构等方面对国Ⅲ排放和排放信息公开进行分析和探讨, 为农机生产企业做好当前环保有关工作提供一些思路。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 是基于现有的文件资料有效的基础上的技术分析和探讨, 如果相关文件进行修订换版, 本文的一些观点亦需调整。

关键词:农用柴油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升级,解读

非道路移动机械 篇2

《x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将提交x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地方立法质量,x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现将《x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件:hbrdfzgw@163.com。

2、通信地址:x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石家庄市维明北大街38号,邮编050051)。

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20日。

第一章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

第三条【基本原则】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监管、公众参与、区域协同的原则。

本省推进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优化道路设置和运输结构,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

第四条【政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能力。

第五条【部门职责】

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信息共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建立包含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基础数据、定期排放检验、监督抽测、超标处罚、维修治理等信息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时更新、联防联控。

第七条【加大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纳入日常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等单位开展相关公益宣传。

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机动车,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

第八条【有奖举报】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违法行为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对提供违法行为线索并查证属实的,相关部门可以给予奖励,并应当对投诉举报人信息予以保密。

第九条【信用管理】

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将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的相关违法行为以及行政处罚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平台。

第二章

预防和控制

第十条【源头管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税收等措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第十一条【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可以采取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等应急措施,明确限制通行的区域和时段,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鼓励在该区域内优先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

鼓励燃油工程机械安装精准定位系统和实时排放监控装置,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三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健全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

第十四条【交通结构优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道路建设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

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优化过境路线,引导中重型货车优先使用高速公路通行。

科学规划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鼓励海铁联运,加快货运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比例。推广低能耗绿色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

第十五条【绿色能源】

省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引导建立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本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推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第十六条【生产销售监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企业应当配合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工作,并定期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上报生产、销售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积极研发具有节能功效的减排新技术,生产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或者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排放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十七条【新车注册登记】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转入业务时,对不符合本省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登记、转入手续。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导监督排放检验机构开展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的环保信息公开情况核实、排放污染物检测、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核查、污染控制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不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登记手续。

新登记注册或者转入的重型柴油车应当安装远程排放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八条【污染控制装置】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保证污染控制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排放大气污染物超标或者车载诊断系统报警后须及时维修;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装污染控制装置。

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

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向在用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添加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的,应当符合要求。

第十九条【达标燃料】

鼓励推广使用优质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料。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和京津冀区域使用要求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料;禁止向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销售普通柴油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燃料。

市场监督部门负责对影响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气体排放的燃料、氮氧化物还原剂、油品清净剂等有关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油气回收在线监控】

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并保持正常使用,持续稳定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传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数据,数据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三年。

第二十一条【停车熄火】

倡导环保驾驶,鼓励机动车使用人在不影响通行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

第三章

使用、检验和维护

第二十二条【达标排放】

在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得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视排气污染物。

第二十三条【监督抽测】

在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通过现场检测、在线监控、摄像拍照、遥感监测、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方式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定期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自查、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抽测不合格车辆信息。

第二十四条【重点企业车辆管理】

公交、客运、环卫、物流运输以及钢铁、电力、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机动车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使用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排放标准的车辆。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控制人对单位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柴油机动车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车辆排放检验、维护、燃料和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使用登记制度,并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车辆污染防治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定期排放检验】

在用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定期排放检验,检验周期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一致;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未取得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的,不得上路行驶。

排放检验方法和相应的排放限值由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确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二十六条【维修复检】

定期检验不合格或者监督抽测不合格的机动车应当及时维修,并按照要求进行复检。

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应当强制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将机动车交售给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拆解、销毁等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注销报废机动车的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

第二十七条【禁止指定检验维修】

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涉或者指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选择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单位,不得推销或者指定使用排气污染治理的产品,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排放检验经营和维修经营。

第二十八条【排放检验机构要求】

从事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接受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健全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建立排放检验档案,留存检验的信息数据和图像数据;

(二)公开检验规范、检验方法、检验流程、排放限值、收费标准和监督投诉电话;

(三)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

(四)按照国家及本省规定的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出具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编码的排放检验报告;

(五)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时上传排放检验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其他相关管理数据和资料;

(六)不得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七)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九条【排放检验监督】

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通过现场检查、网络监控等方式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排放检验行为的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维修单位要求】

从事机动车发动机、污染物控制装置的维修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维修,使维修后的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服务质量保证;

(二)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时传输维修车辆的基本信息、环保维修项目及维修情况等维修记录,并予以备份;

(三)建立完整的维修档案,实行档案电子化管理。

第三十一条【维修监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对车辆营运、维修的监督管理,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维修治理信息联网共享机制。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具有机动车排气维修治理能力且实现联网监管的维修单位名录,方便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选择。

机动车所有人不得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机动车维修单位不得提供该类维修服务。禁止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

第三十二条【淘汰和治理高排放车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经济补偿等鼓励措施,逐步推进营运重型柴油车提前淘汰更新。鼓励对具备深度治理条件的重型柴油车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并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等。

第三十三条【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

本省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检测合格后进行信息编码登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平台,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督促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对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在指定的平台上进行信息编码登记。

建设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明确要求施工单位使用已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并监督实施。

第三十四条【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

工程机械进出施工现场应当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登记。

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使用符合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四章

区域协同

第三十五条【区域协同】

省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北京市、天津市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要求开展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

第三十六条【部门协作】

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与北京市、天津市相关部门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合作,通过区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区域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水平。

第三十七条【数据共享】

本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检验数据共享机制,将执行标准、排放监测、违法情况等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超标车辆信息平台,实现对排放超标车辆的协同监管。

第三十八条【统一登记】

本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登记管理系统,按照相关要求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未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擅自拆除、闲置、改装排放污染控制装置的;

(二)重型柴油车未按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

第四十条【生产销售进口未达标燃料】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进口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的,由海关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未正常使用油气回收在线监控】

违反本条例规定,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的;

(二)未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传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数据的;

(三)在线监控数据保存时间少于三年的。

第四十二条【机动车排放超标】

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经现场检测、在线监控、摄像拍照、遥感监测、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方式监督抽测不合格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机动车在集中停放地、维修地抽检不合格或者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视排气污染物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机动车驾驶人限期维修,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重点用车单位车辆管理】

违反本条例规定,柴油机动车使用单位未建立车辆排放检验、维护、燃料和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使用登记制度的或者未按照要求报送相关情况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检验机构违法违规】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公开检验程序、检验方法、排放限值等内容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照国家及本省规定的排放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排放检验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或者未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时上传排放检验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其他相关管理数据和资料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建立机动车排放检验档案,并留存检验信息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第四十五条【维修单位未联网】

违反本条例规定,承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机动车维修单位未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的,或者未报送车辆排气维修治理信息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维修管理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五千元的罚款;对机动车维修单位处每台机动车五千元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排放】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依法予以处罚(应急抢险作业除外):

(一)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处每台五千元的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进行使用登记的,处每台五千元的罚款;

(三)擅自拆除、闲置、更改、毁坏破坏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的,处每台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部门责任】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第四十九条【基本概念】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本条例所称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机场地勤设备等。

第五十条【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

非道路移动机械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国家均制定了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我国于2007年4月发布GB 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一、二阶段)》2010-12-30发布了GB 26133—2010《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

2014年5月16日发布GB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2016年1月14日,为推进非道路机械污染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环境保护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2016年第5号《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2016年第5号公告就《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的实施要求、责任主体和监督检查等有关事项予以公告。

首先是为分步实施《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标准列出时间表。GB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2014年4月28日批准,2014年5月16日发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所有制造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其排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本标准第三阶段要求。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农用机械除外)。意味着凡进行排气污染物排放型式核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都必须符合第三阶段要求。自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

其次,明确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作为环保生产一致性管理的责任主体,应确保实际生产、销售的机械达到《非道路标准》相应要求。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将相关环保信息进行公开。

再次,是明确执行力度,加强监督,严格检查。环境保护部将加强生产、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不达标产品行为。对生产、进口和销售不符合《非道路标准》要求的,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纵观GB 20891—2014标准,具体执行时应把视角聚集在发动机产品的耐久试验时间和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两个部分。

GB 20891—2014标准,把不同转速和有效寿命的发动机耐久试验时间按3个功率段作出规定,已经将从小到大所有功率发动机都涵盖在内,这一点应引起小型农机企业的重视。

第三阶段主要对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CH)与氮氧化物(Nox)混合物及颗粒物(PM)做出了明确要求。而在第四阶段不但提高了各排放指标的要求,还把碳氢化合物(CH)和氮氧化物(Nox)作为单项指标进行规定。

环境保护部2016年第5号公告的发布,立即引起农机化主管单位和相关企业的重视,积极响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积极配合公告标准的实施。

农业部农机化司对“国Ⅲ”排放升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从农机产品鉴定与排放升级的对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国Ⅲ”排放升级的工作协调等多方面给予配合。2015年9月,农机化管理司李伟国司长专门听取了农机工业协会和约翰迪尔、福田雷沃、中国一拖、山东五征、常州东风和苏州久保田等企业的汇报,共同探讨了升级工作的解决方案。生产企业在公告发布以后,不少柴油机企业、农机主机企业以及销售企业就已经开始“响应”国家的要求,从技术、制造和服务等各个方面启动升级工作。

在政策推动方面,农业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农机试验鉴定机构作用,2015年7月15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2号)农业部关于修订《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的决定,颁布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二是为贯彻《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顺利推进推广鉴定改革,做好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制修订期间的衔接工作,明确排放标准升级后证书信息变更原则,加强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推广鉴定证书的管理,农业部办公厅于2016年3月29日发布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16]6号)。三是为规范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明确推广鉴定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依据新发布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修订了《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农业部公告第2331号),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做为推广鉴定执行机构,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为规范开展部级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满续展和有效期内变更工作,按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及(农办机[2016]6号)要求,总站于2015年5月6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受理和信息变更有关规定的通知》(农机鉴〔2015〕63号),2016年5月30日发布了《关于部级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满续展和有效期内变更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农机鉴〔2016〕70号)文件。二是根据新发布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专家全面修订了部级推广鉴定大纲,为以后的推广鉴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便于理解,以下是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变化情况加以对照分析,仅供参考。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的主要变化情况

(1)新办法:第十八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试验鉴定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出具鉴定报告。

老办法:第十八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试验鉴定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出具鉴定报告,并在企业无异议后将鉴定报告和有关材料报送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

理解要点:本条明确了鉴定报告由农机鉴定机构直接向企业出具鉴定报告,免除了报送环节。

(2)新办法:删除第二十条。

老办法:第二十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机鉴定机构报送的鉴定报告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材料是否全面准确;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查工作应当在收到鉴定报告和有关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

理解要点:本条因发证主体变化而取消。

(3)新办法:第二十一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指定媒体上公布通过鉴定的产品和相应的检测结果。

老办法:第二十一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指定媒体上对审查通过的鉴定产品进行公告。同时,由农机鉴定机构公布相应的检测结果。

理解要点:本条明确了公布通过鉴定的产品和相应的检测结果的行为主体因发证主体变化而改变。

(4)新办法:第二十二条对通过推广鉴定的产品,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公布后10日内颁发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生产者凭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使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专用标志。

老办法:第二十二条对通过推广鉴定的产品,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公告后10日内颁发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生产者凭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使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专用标志。

理解要点:发证主体由鉴定的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改为农机鉴定机构

(5)新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至第5年的12月31日止。

老办法:第二十三条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式样由农业部统一制定、发布。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有效期为四年。禁止伪造、涂改、转让和超范围使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

理解要点:本条明确了推广鉴定有效期变化较大,由“5年”改成“4年”,推广鉴定证书标志的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第5年的12月31日止”,。细算起来,按照获证时间的不同,有效期满时间也有所不同,有的获证晚是不足四年即到期,有的获证早可能是将近五年多一点。《推广鉴定实施办法》要求提前6个月申报,申报的时候,按照要求来说,有的可以稍微晚一点,有的必须得提前,以免过期或续展的时候无法安排。

(6)新办法:第二十六条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的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点发生改变的,生产者应当凭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构申请变更换证;改变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的,应当重新申请鉴定。

老办法:第二十六条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的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点发生改变的,生产者应当凭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换证;改变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的,应当重新申请鉴定。

理解要点:本条明确了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信息变更申报因发证主体变化而改变。

(7)新办法:第二十八条中的

老办法:第二十八条通过鉴定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取消被选型资格或收回、注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并予公告:

①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出现集中的质量投诉后生产者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解决的;②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点发生改变未申请变更的;③改变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未重新申请鉴定的;④在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或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中有严重质量问题的;⑤国家明令淘汰的;⑥通过欺诈、贿赂等手段获取鉴定结果或证书的;⑦涂改、转让、超范围使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的。

理解要点:本条明确了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产品发生违规情况时采取措施的执行者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原发证机构”。

(8)新办法:第十条作为第四项增加一项:“申请前三年内,未因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三、四、六项的规定被收回、注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的变化情况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2010年农业部公告第1438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办法>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的通知》(农机发〔2005〕9号)同时废止(上一版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与老办法相比,新办法共8章39条,老办法共7章35条,主要变化如下。1.推广鉴定申请

新办法:第七条申请者应当提交加盖法人公章的以下材料:①《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请表》一式三份;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③产品定型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④产品企业标准复印件一份;⑤产品使用说明书一份;⑥国家实施生产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等管理的产品,应当提供相应证书及附件的复印件一份;⑦农机推广鉴定大纲规定的其他材料。

前款规定的产品定型证明文件由《企业承诺书》和以下材料之一组成:①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②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③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④其他单位按相关部门规定出具的产品鉴定证书;⑤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或通过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老办法:第七条申请部级推广鉴定的产品应当是定型产品,批量生产一年以上,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累计销售量满足如下要求:小型农业机械产品不少于500台,中型农业机械产品不少于100台,大型农业机械产品(或成套设备)不少于30台(套)。对国家重点推广、农业生产急需或创新型产品可适当放宽要求。

申请省级推广鉴定的产品,销售区域和累计销售量等要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八条推广鉴定的申请者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材料应当加盖法人公章,具体内容包括:①推广鉴定申请表(参考格式见附表1)一式三份;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代理申请的还需提供境外委托方的登记注册证明和委托授权书复印件;③产品定型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④产品执行标准文本及其登记注册证明或备案材料复印件一份;⑤产品使用说明书一份;⑥国家实施生产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等管理的产品,应当提供相应证书及附件的复印件一份;⑦推广鉴定大纲规定的其他文件及证明材料。

推广鉴定申请表应当按照一个独立的申请产品填写,符合推广鉴定大纲涵盖机型规定的,可与主机型合并申报。被涵盖机型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应当分别满足本办法第七条的要求,同时分别提供本条第⑤、⑥项要求的材料。

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保持资格的,原证书申请者应当提前一个作业季节或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照本条规定重新提出推广鉴定申请,但无需提供本条第一款第③项要求的材料。

产品定型证明文件可以是所申请产品的省级以上相关鉴定证书,也可以是省级以上农业机械定型鉴定证书、产品质量认证证书、生产许可证及其附件。省级推广鉴定证书可以作为申请部级推广鉴定产品的定型证明文件。

理解要点:本条放宽了申请材料要求,尤其是放款对产品定型证明文件的认可,另外新增加了企业承诺书》要求。

2.推广鉴定受理

新办法:第十二条申请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①未列入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的;②生产量、销售量不满足要求的;③国家明令淘汰的;④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⑤申请前三年内,因违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三、四、六项的规定被撤销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⑥应当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老办法: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①未列入最新公布的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的产品;②销售量、销售区域不满足要求;③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内容不符合要求;⑤应当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理解要点:本条增加了申请前三年内,因违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三、四、六项的规定被撤销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不予受理条款。

3.推广鉴定鉴定内容

新办法:第十五条农机推广鉴定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

老办法:第十五条推广鉴定依据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推广鉴定通则和相关产品推广鉴定大纲进行。有部级推广鉴定通则和大纲的,应当按照部级推广鉴定通则和大纲鉴定。鉴定内容包括:①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②安全检查;③可靠性试验;④适用性评价;⑤使用说明书审查;⑥三包凭证审查;⑦生产条件审查;⑧用户调查。

以集团公司(总公司)名义申请,其下属不同子公司、分公司(工厂)生产同一商标(牌号)和型号产品的,应当分别进行产品试验和生产条件审查。

理解要点:推广鉴定内容由8大项改为3性评价,主要是把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生产条件审查去掉了,把性能试验和用户调查涵盖在可靠性评价和适用性评价中了,是不能取消的。

4.推广鉴定报告

新办法:第十六条农机鉴定机构独立完成推广鉴定任务的,应当由该机构出具农机推广鉴定报告。与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合作完成的,由鉴定机构出具农机推广鉴定报告。

第十七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鉴定报告签发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者出具农机推广鉴定报告。申请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农机推广鉴定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出具报告的农机鉴定机构申请复验一次。复验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老办法:第十八条农机鉴定机构独立完成推广鉴定任务的,应当由该机构出具推广鉴定报告。合作完成的,由牵头机构出具推广鉴定报告。农机鉴定机构对其出具的推广鉴定报告负责。

合作完成推广鉴定任务的农机鉴定机构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量合理分配鉴定费用,不得超标准收费和重复收费。

第十九条推广鉴定项目不符合鉴定要求的,短期内可以整改的内容允许企业整改一次,但整改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推广鉴定结论为不通过。

第二十条农机鉴定机构于鉴定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申请者出具推广鉴定报告。经申请者确认无异议,推广鉴定结论为通过的,按规定上报相应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颁发推广鉴定证书。

申请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推广鉴定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出具报告的农机鉴定机构申请复验一次。复验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负责部级推广鉴定报告等材料的审核,应当于收到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通过审核的汇总上报农业部审批发证。

理解要点:与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合作完成的,由农机推广鉴定报告鉴定机构出具。

5.推广鉴定公告

新办法:第十八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负责对通过部级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进行公告并颁发部级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省级农机鉴定机构负责对通过省级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进行公告并颁发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证书。

通过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原则上每季度公告一次,其鉴定报告的相关内容应当在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布。

老办法:第二十一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公告的形式公布经批准通过推广鉴定的产品和企业,并在指定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推广鉴定公告原则上每季度发布1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同时公布相应检测结果。

理解要点:对通过部级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进行公告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改为农机鉴定机构。

6.推广鉴定标志

新办法:第十九条获得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生产企业按照农业部规定的式样自行制作专用标志,并加施在获证产品本体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一条农机推广鉴定标志的名称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章”,由基本图案、证书编号组成。

老办法:第二十一条申请者于公告后10日内向受理机构领取推广鉴定证书并定购专用标志。

理解要点:农机推广鉴定标志由向受理机构领取改为生产企业按照农业部规定的式样自行制作专用标志。7.推广鉴定信息变更

新办法:第二十三条农机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内证书信息发生改变的,证书持有者应当在30日内向原农机推广鉴定受理机构提出证书变更的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证书变更的,应当交回原证书。

产品规格发生变化且超出相关产品农机推广鉴定大纲允许范围的,应当重新申请推广鉴定。

第二十四条农机鉴定机构对证书变更申请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可以确定申请变更的信息未涉及产品变更的,应当直接变更;涉及产品变更的,应当安排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经确认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证书变更。变更后的证书编号和有效期截止日期保持不变。

第二十五条对经批准变更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和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告。

老办法:第二十二条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内,证书信息、产品结构型式、生产条件等发生变化,证书持有者应当在1个月内向原推广鉴定受理机构提出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受理机构根据报告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符合证书变更条件的,应当通知企业申请证书变更。产品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应当通知企业重新申请推广鉴定。

企业申请证书变更或重新申请推广鉴定时,应当同时交回原证书。

第二十三条农机鉴定机构对证书变更申请进行审查核实后,上报所属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换证。根据相关书面材料,确定申请变更的信息不涉及产品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变化的,可以直接报送证书变更;不能确定的,应当进行产品一致性确认和生产条件审查。经确认和审查,产品结构型式没有改变,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但满足要求的,可以报送证书变更;产品结构型式发生较大变化,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且不满足要求的,不予变更证书。

第二十四条对经批准变更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和企业,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告。变更后的证书应当同时注明变更前的相关内容及换证日期,原证书编号及有效期不变。

理解要点:证书有效期内证书信息发生改变、超出相关产品农机推广鉴定大纲允许范围的,应当重新申请推广鉴定。涉及产品变更的,应当安排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经确认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证书变更。变更后的证书编号和有效期截止日期保持不变。经批准变更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和企业,按规定予以公告。

8.推广鉴定续展

新办法:第二十二条农机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满申请续展的,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对产品一致性和证书、标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颁发新的农机推广鉴定证书。

老办法:由大纲确定。

理解要点:对产品一致性和证书、标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不做性能试验和生产条件审查。

9.推广鉴定有效期内的监督

新办法:第二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通过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内容包括:①制造商名称、地址及产品一致性情况;②证书和标志使用情况。

老办法:第二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通过推广鉴定的企业和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①生产条件检查;②企业名称、地址及产品一致性检查;③证书和标志使用情况检查。

理解要点:对通过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内容去掉了生产条件检查。

农办机[2016]6号文

为贯彻《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顺利推进推广鉴定改革,做好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制修订期间的衔接工作,明确排放标准升级后证书信息变更原则,加强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推广鉴定证书的管理,农业部办公厅于2016年3月29日发布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16]6号)。其主要内容如下。

1.做好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制修订期间的衔接工作

(1)关于产品销售量和生产量。申请鉴定的产品,其销售量应满足:中小型农业机械不少于100台,大型农业机械(或成套设备)不少于25台(套);其生产量应不少于现行有效部、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规定的抽样基数。

理解要点:为推进农机新产品的投放市场进程,对销售量要求予以放宽,不在执行大纲中的要求。

(2)关于鉴定依据和内容。鉴定的具体技术依据执行现行有效的部、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其中鉴定内容调整为:技术要求和性能试验、安全检查、可靠性评价、适用性评价及使用说明书审查等5项内容。

理解要点:取消三包凭证和生产条件审查。

(3)关于有效期满续展。企业提出续展申请的,按《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规定进行续展。续展检查的内容为产品一致性和证书、标志使用情况,检查方法仍按照以往获证产品有效期内监督检查相关规定进行。部级鉴定的续展任务原则上由原鉴定机构承担。

2016年1月1日起至新推广鉴定大纲颁布实施之日止,受理的鉴定项目按本通知要求执行。新推广鉴定大纲颁布实施后,受理的鉴定项目依据新大纲进行鉴定;新收费标准发布前,鉴定费用参照现行收费标准进行核算和收取。2015年12月31日之前受理的鉴定项目按原规定办理。

理解要点:明确要求续展检查的内容为产品一致性和证书、标志使用情况,检查方法仍按照以往获证产品有效期内监督检查相关规定进行。

2.明确排放标准升级后证书信息变更原则

农用柴油机、拖拉机以及其他农业机械,因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到中国第三阶段而引起的产品信息变化,企业可在现行相关规定允许变化范围内自主变更,无需申报变更和备案。鉴定机构已受理企业变更申请的,不再进行审查确认。如产品型号发生变化,企业应向原受理机构申请办理推广鉴定证书信息变更。

理解要点:因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到中国第三阶段而引起的产品信息变化,在现行相关规定允许变化范围内由企业自主变更无需申报变更和备案。鉴定机构已受理企业变更申请的,不再进行审查确认。除产品型号发生变化,企业应向原受理机构申请办理推广鉴定证书信息变更。

3.加强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推广鉴定证书管理

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的农业机械产品,在证书有效期内,国家质量监督抽查或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且向社会公布的,证书颁发机构自得知公布情况后,应当根据《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撤销该产品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告知同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管理部门。

理解要点:在证书有效期内,国家质量监督抽查或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且向社会公布的,由证书颁发机构撤销该产品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存在问题与思考

非道路用农业机械排放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国Ⅱ”升“国Ⅲ”的关键时期,主要通过提升油品质量,改善燃烧过程和改进柴油机设计等方面降低有害物排放。政策的支持已经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大限将至,相关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应对,不断创新技术,生产出符合排放要求的绿色动力源。

1.存在问题

在“国Ⅲ”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给“国Ⅲ”标准实施带来影响。

(1)柴油机排放升级到“国Ⅲ”,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启动、燃油供给、电气设备和信号处理等)

(2)非道路国Ⅲ排放柴油机与农机的匹配性能仅有台架试验是不可靠的,必须进行田间作业试验,才有可能解决农田恶略作业环境下柴油机的稳定性、可靠性等问题。

(3)“国Ⅱ”升“国Ⅲ”,增加的成本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

(4)农机产品生产和销售季节非常集中,短期消化“国Ⅱ”排放产品困难。

(5)油品质量不匹配。发动机升到“国Ⅲ”,如果柴油不升级,“国Ⅲ”的发动机可能就消化不好,就容易出故障。为了保证符合排放要求,对喷油泵和喷油器的要求更为严苛,所以使用清洁质优的柴油,才能保证较好的使用柴油机,以及延长柴油供给系统的使用寿命。

(6)“国Ⅲ”产品技术培训、售后服务、配件供应、柴油机的维修问题,也给实施“国Ⅲ”标准带来影响。

过去的“国Ⅱ”发动机故障,一般机手、小维修店就可以修,升“国Ⅲ”之后,维修需要专用仪器检测,需要生产企业提供解码器等支持,并要由专业人员操作解决,机手和一般维修点就不能修理了。维修体系不健全、维修能力不足、配件供应不到位、服务不及时,势必会造成短期出现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方便性降低情况。

2.几点思考

(1)2015年10月停止生产“国Ⅱ”发动机、2016年4月1日停止销售“国Ⅱ”发动机产品,这是早就公布了的,生产和销售等各方面早就应该有所准备了。

(2)2016年1月14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2016年第5号],明确配备“国Ⅱ”发动机的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1日。

(3)如果2016年12月1日之后再生产和销售以“国Ⅱ”柴油机为动力的农用机械,将属违规行为。

(4)实施时间延后一个节点,2016年12月1日后,所有生产和销售的农用柴油机必须符合“国Ⅲ”排放标准。这个门槛早晚要跨越。

(5)现在可能还有不少国Ⅱ产品积压,到年底要是还有没有销售出去的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延后,何时是个尽头?

上一篇:地质矿产调查下一篇: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