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蛋白酶B

2024-08-19

组织蛋白酶B(精选7篇)

组织蛋白酶B 篇1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癌细胞早期的侵袭转移是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在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CB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可以水解多种蛋白质[1]。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增加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亦有利于肿瘤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的蛋白质成分,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及扩散[2,3,4]。EBERT等[5]发现CB在胃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呈现出高表达,而且同胃癌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利用si RNA技术干扰胃癌细胞中CB的表达水平,观察降低CB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黏附性、侵袭性和增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si RNA表达载体pRNA-U6.1/Neo(GenScript公司),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公司),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日本同仁化学研究),鼠抗CB单克隆抗体(USA Santa Cruz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抗体(USA Santa Cruz公司),Transwell小室(Corning公司),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

1.2 si RNA载体的构建

利用si RNA靶片段分析设计在线软件确定19个碱基634~652位(GCTTGGAACTTCTGGACAA)、242-260位(CGGATGAGCTGGTCAACTA)为si RNA靶序列,合成发卡样DNA单链,退火成双链后与si RNA载体pRNAT-U6.1重组连接,PCR扩增筛选转化重组子,DNA序列测定鉴定插入序列,分别提取重组子即得到2个针对CB基因的si RNA载体。

1.3 细胞分组及转染

实验分为4组:(1)转染pRNAT-U6.1-si CB634,沉默1组;(2)转染p RNAT-U61-si CB242,沉默2组;(3)转染pRNAT-U6.1-Con,无关si RNA对照组;(4)不转染任何质粒,空白对照组。参照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转染CB基因si RNA。

1.4 RT-PCR检测BGC-823细胞CB mRNA表达情况

CB基因引物为:上游序列为:5'-GCAGCGCTG GGTGGATCTAGGATCC-3',下游序列为:5'-GGCCC ACCCAGGAAGGTACCAC-3',产物片断长度为232bp;内参β-actin的上游引物为5'-GCGAGCACA-GAGCCTCGCCTTT-3',下游引物为5'-GCACATGC-CGGAGCCGTTGTC-3',产物长度为112 b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B m RNA表达水平,以CB的表达量与内参照β-actin表达量的比值为其相对表达水平。扩增使用ABI 7500 fast PCR仪进行扩增。

1.5 Western-blot检测CB蛋白表达

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各组样品分别取总蛋白300μg,经100g/L SDS-PAGE电泳后转PVDF膜。与特异性一抗室温孵育1~2 h或4℃过夜。与二抗室温孵育1 h后,ECL化学发光剂于暗室中曝光和显影。测定蛋白条带的光密度值,以表示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1.6 细胞增殖检测

取转染48 h后各组BGC-823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内,每孔1.0×104个细胞,各组细胞均设置5个复孔,接种后的1~5 d内,分别采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孔内的吸光度值,记录读取这数据,计算出平均值,然后绘制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

1.7 细胞基质黏附实验

在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40μL纤维粘连蛋白和基质胶,置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1h,PBS液小心冲洗2次,加入0.1%BSA 200μL37℃孵育2 h,PBS液清洗2次。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分别用含0.1%BSA无血清DMEM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均至1×105/m L。将上述细胞悬液100μL分别接种于已包被纤维粘连蛋白和基质胶的96孔培养板中。37℃、5%二氧化碳培养1 h后,取出96孔板用PBS液清洗未黏附的细胞2次,每孔分别加入100μL含0.1%BSA的DMEM培养液和20μL的MTT(5 mg/m L),继续培养4 h后,去除孔中培养液加入120μL DMSO,室温孵育10 min。用酶标仪检测波长为492 nm时的OD值以表示细胞的黏附情况。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1.8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按照Corning公司Transwell小室说明书操作,制备细胞悬液,加于Transwell小室(每孔200μL培养液,1×105细胞)。培养48 h后,擦去基质胶和上室内的细胞,台盼蓝染色,正置显微镜观察,3~5个视野计数取均值。

1.9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针对CB基因siRNA载体的构建结果

si CB634和si CB242发卡样si RNA单链DNA退火产物与pRNAT-U6.1双黏质粒连接后,以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并进行DNA序列测定,其插入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见图1。

2.2 RT-PCR检测各组细胞CB mRNA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细胞CB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见图2,其中空白对照组与无关si RNA对照组CB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2个对照组比较,沉默1组和沉默2组CB m RNA的相对表达量都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转染pRNAT-U6.1-si CB634和pRNAT-U61-si CB242的沉默1、2组胃癌BGC-823细胞中CB m RNA表达都受到抑制,其中沉默2组的抑制效果优于沉默1组。

2.3 Western-blot检测CB蛋白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无关si RNA对照组的细胞中CB蛋白呈现高表达;然而沉默1组和沉默2组细胞中,CB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其中沉默2组的抑制效果优于沉默1组,与RT-PCR结果一致,见图3。说明设计针对CB基因的si RNA片段构建出的si RNA载体能够有效干扰胃癌BGC-823细胞中CB m RNA和蛋白的表达。

2.4 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绘制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见图4,统计学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无关si RNA对照组细胞孔内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2个对照组比较,沉默1组和沉默2组在2 d、3 d、4 d及5d细胞孔内的吸光度值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抑制胃癌BGC-823细胞CB基因表达,可以降低胃癌BGC-823的生长速度。

2.5 基质黏附能力实验结果

测定与纤维粘连蛋白和基质胶黏着的四组细胞在波长492 nm的吸光度值,结果见表1,其中空白对照组与无关si RNA对照组吸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2个对照组比较,沉默1组和沉默2组吸光度值都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由此表明,转染pRNAT-U6.1-si CB634和pRNAT-U61-si CB242的沉默1、2组胃癌BGC-823细胞中抑制CB表达对胃癌BGC-823细胞与基质黏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6 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结果

各实验组穿透Matrigel的平均细胞数见表2。与2个对照组相比,转染pRNAT-U6.1-si CB634和pRNAT-U61-si CB242的沉默1、2组胃癌BGC-823细胞穿透Matrigel的平均细胞数显著减少,提示抑制胃癌BGC-823细胞CB基因表达,可以降低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注:覮与2个对照组相比,P<0.01

注:覮与2个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肿瘤细胞向邻近部位的侵袭和远处的转移是恶性肿瘤有别于良性肿瘤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影响治疗效果及愈后的重要因素。在浸润、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的黏附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步骤。肿瘤细胞同ECM黏附后,肿瘤细胞本身和其周围的相关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等)产生大量蛋白酶对其周围的基底膜和基质进行酶解,有助于肿瘤细胞向远处迁移[6,7]。

组织蛋白酶B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CB是溶酶体含有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可以水解多种蛋白质,包括体内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明胶和卵黄磷蛋白等[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如肺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食管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中,CB m RNA和C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活性明显升高[8,9]。研究发现,CB能够通过调节肿瘤细胞与ECM的黏附反应、降解ECM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10]。

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基质黏附能力实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和CCK-8细胞增殖检测实验观察了抑制CB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BGC-823的黏附作用、侵袭性和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制了CB的表达以后,胃癌细胞同ECM的黏附能力下降,胃癌细胞穿透基质胶的能力下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说明CB的表达增加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黏附,有助于其对正常组织的侵犯;同时抑制了CB的表达以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说明CB的表达增加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临床研究表明,胃癌组织中CB的表达和活性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CB的表达同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程度密切相关[5],这一点与该研究相吻合。

综上所述,抑制胃癌BGC-823细胞CB基因表达,可以降低胃癌细胞的生长速度、降低胃癌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以及降低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本研究为揭示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积累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GRAY RS,CHEUNG KJ,EWALD AJ.Cellular mechanisms reg-ulating epithelial morphogenesis and cancer invasion[J].Curr OpinCell Biol,2010,22(5):640-650.

[2]GOLE B,DURAN ALONSO MB,DOLENC V,et al.Post-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cathepsin B,but not of other cysteinecathepsins,contributes to increased glioblastoma cell invasivenessin vitro[J].Pathol Oncol Res,2009,15(4):711-723.

[3]WITHANA NP,BLUM G,SAMENI M,et al.Cathepsin B inhi-bition limits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2012,72(5):1199-1209.

[4]KILLEEN SD,WANG JH,ANDREWS EJ,et al.Bacterial endo-toxin enhances colorectal cancer cell adhesion and invasionthrough TLR-4 and NF-kappaB-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system[J].Br J Cancer,2009,100(10):1589-1602.

[5]EBERT MP,KRUGER S,FOGERON ML,et al.Overexpressionof cathepsin B in gastric cancer identified by proteome analysis.Proteomics[J].2005,5(6):1693-1704.

[6]SPRENGER CC,PLYMATE SR,REED MJ.Aging-related alter-ations i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modulate the microenvironmentand influence tumor progression[J].Int J Cancer,2010,127(12):2739-2748.

[7]SERCU S,ZHANG L,MERREGAERT J.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its molecular interaction and implication in tumorprogression[J].Cancer Invest,2008,26(4):375-384.

[8]吴丹,李柱南,许颖,等.组织蛋白酶B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330-1332.[8]WU D,LI ZN,XU Y,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athepsin Bexpressions in cervical cancer in tissues[J].Journal of SouthernMedical University,2010,30(6):1330-1332.

[9]NALLA AK,GORANTLA B,GONDI CS,et al.TargetingMMP-9,uPAR,and cathepsin B inhibits invasion,migrationand activates apoptosi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J].Cancer GeneTher,2010,17(9):599-613.

[10]MASON SD,JOYCE JA.Proteolytic networks in cancer[J].Trends Cell Biol,2011,21(4):228-237.

组织蛋白酶B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紫杉醇(泰素,TAXOL)为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产品;DMEM高糖培养基、胰酶(trypsin)为GIBCO公司产品;碘化丙啶为Sigma公司产品;CA-074(Me)为美国CALBIOCHEM公司产品。

1.2 实验方法

在培养瓶中常规培养胃癌细胞,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上,1×105个/孔,24 h待细胞贴壁生长后给予换液加药。选择一系列浓度的紫杉醇(0.1~0.5μmol/L)作用于BGC-823细胞,同时设立阴性对照,37℃CO2温箱培养48 h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现象,用胰酶消化法收集细胞,PI染色后于4℃冰箱过夜,次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每组实验重复3次。绘制量效曲线,根据量效曲线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C50紫杉醇作用于BGC-823细胞不同时间(0、6、12、24、36、48 h)的细胞凋亡率。每组实验重复3次。绘制时效曲线。两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每孔各加入1.0μmol/L cathepsin B特异性抑制剂CA-074(Me),收集细胞,分别测其凋亡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显微镜下观察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

较低浓度的紫杉醇对BGC-823细胞即有诱导凋亡作用,镜下观察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并聚集于核膜下呈境界分明的颗粒状或新月形小体,核裂解成碎片,最终形成多个分散的凋亡小体。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加,细胞开始变圆,逐渐脱离生长面,死亡细胞随之增多。这种现象在加入cathepsin B特异性抑制剂CA-074(Me)后有所缓解。

2.2 流式细胞仪分析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

2.2.1 cathepsin B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诱导的BGC-82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将5种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加入BGC-823细胞中培养48 h,在另一组细胞中同时加入紫杉醇和1.0μmol/L cathepsin B特异性抑制剂CA-074(Me),细胞凋亡率见表1。

由表1可见,紫杉醇药物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升高,胃癌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大,凋亡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说明紫杉醇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还显示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加CA-074(Me)组凋亡率低于不加CA-074(Me)组(P<0.05),说明cathepsin B在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2.2.2 cathepsin B在0.3μmol/L紫杉醇作用的BGC-823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选用0.3μmol/L紫杉醇作用于BGC-823细胞0、6、12、24、36、48 h,在另一组细胞中同时加入紫杉醇和1.0μmol/L cathepsin B特异性抑制剂CA-074(Me),细胞凋亡率见表2。

由表2可见,紫杉醇药物组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紫杉醇作用时间的延长,胃癌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大,尤其在用药24 h后,凋亡更加明显,说明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具有时间依赖性。同时还显示,紫杉醇作用相同时间,加CA-074(Me)组凋亡率低于不加CA-074(Me)组(P<0.05),说明cathepsin B在紫杉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3 讨论

细胞凋亡是通过启动细胞自身的内部死亡机制而产生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许多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之一。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6]。研究表明,cathepsin B可以调节细胞凋亡,调节其他蛋白酶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存在密切关系[7,8]。

CA-074(Me)是cathepsin B的特异性抑制剂[9],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硫负离子进攻环氧乙烷上的碳抑制cathepsin B的活性,抑制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了多种酶的激活,从而可以一定程度地抑制cathepsin B介导的细胞凋亡。

许多研究均表明蛋白酶可能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10,11,12]。Guicciardi等[10]报道,cathepsin B通过触发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而间接参与TNF-ɑ介导的细胞凋亡。Foghsgaard等[11]报道在WEHI-S纤维肉瘤中,cathepsin B参与了TNF介导的细胞凋亡。而本实验中,加入cathepsin B的特异性抑制剂CA-074(Me)后,细胞凋亡减少,也说明cathepsin B参与了胃癌细胞的凋亡。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加入CA-074(Me)后,肿瘤细胞凋亡减少,生存能力增强,由此考虑到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为临床治疗某些疾病,延缓或加速细胞凋亡过程提供新的途径,例如用一些蛋白酶抑制剂延缓如缺血低氧所诱发的神经元、心肌、肾脏上皮细胞的细胞凋亡进程;反之,可以应用某些蛋白酶或蛋白酶激活剂来加速其细胞凋亡进程(如肿瘤细胞等),从而为肿瘤的化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在紫杉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0.1~0.5μmol/L紫杉醇作用于BGC-823细胞,另一组再加入组织蛋白酶B特异性抑制剂CA-074(Me)对照;再用0.3μmol/L紫杉醇对BGC-823细胞分别作用0、6、12、24、36、48h,另一组再加入CA-074(Me),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①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BGC-82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②加入CA-074(Me)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组织蛋白酶B在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中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组织蛋白酶B 篇3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11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 并证实均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组) , 其中男76例, 女38例, , 平均年龄 (56.6±18.15) (42~72) 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 32例, 男24例, 女8 例, 平均年龄 (67±20.13) (35~86) 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64例, 男50例, 女14 例, 平均年龄 (68±21.16) (40~90) 岁;心肌梗死 (MI) 14例, 男13例, 女1例, 平均年龄) 67±19.9) (46~86) 岁。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5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3例, 女19例, 岁, 平均年龄 (55.5±20.24) (38~61) 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①不明原因的胸痛而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近期有恶化加重者;③有心肌梗死病史。

1.2 血脂的测定

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3~4 ml , 分离血清置- 20 ℃冰箱保存待测。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使用利德曼试剂;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采用直接法, 使用利德曼试剂。均于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

1.3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病变狭窄程度评分: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数字血管造影仪 ( GELCV) 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冠状动脉主要血管有≥50%或其第一级分支有≥75%狭窄的患者即诊断为冠心病。其中对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分为3个亚组, 即单支病变组, 两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同时根据1984年美国心脏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分段评价标准和Gensini积分系统对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程度 进行定量评定:狭窄<25%为1分, 25% ~< 50%为2分, 51% ~75%为4分, 76% ~90%为8分, 91% ~99%为16分, 100%为32分。不同节段评分系数按Gensini标准。每位患者的积分为各狭窄病变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以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载脂蛋白B/A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而LDL, TG, TC, apoB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见表1。冠心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及apoB、apoB/A1 水平见表2。结果显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 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逐渐增加, 同时也伴随着患者血浆载脂蛋白B水平的逐渐升高, 载脂蛋白B/A1逐渐升高。另外, 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与患者血浆apoB, apoB/A1 水平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注:为*P<0.05

2.2 用Gensini积分表示冠脉病变狭窄程度, 将其分别与各项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显示:apoB/A1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且相关系数最大。 (见表2)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表明, 血浆LDL- C、HDL- C 和甘油三脂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预测因子。传统的脂质测定检测血浆中总胆固醇以及分类后胆固醇和TG 水平, 因此对胆固醇和TG的测定近似的代替了携带它们的脂蛋白水平。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载脂蛋白对冠心病的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从循证医学角度说明了载脂蛋白颗粒浓度和冠心病的相关性。Apolipoprotein-relagted Mortality Risk Study (AMORIS) 就研究了apoB和apoA1对于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优于TG、TC和LDL-C。

载脂蛋白A1主要在肝脏及肠道中合成, 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 约占60%~70%, 载脂蛋白AI是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激活剂, 有清除胆固醇, 防止周围组织脂质沉积的功能, 参与胆固醇从外周到肝脏的逆向转运过程, 对动脉起保护作用。有研究表明HDL-C正常而载脂蛋白AI缺乏亦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载脂蛋白AI不失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载脂蛋白B (apoB) 存在于LDL、VLDL 和CM的表面, 每个颗粒的表面均带有一分子的apoB。通过测定apoB 浓度反映这些颗粒的浓度, 这些颗粒直接作用于血管壁;此外apoB 结合的蛋白多糖颗粒存在于内皮细胞和斑块外基质中, apoB 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颗粒进入斑块并黏附于斑块的数目。巨噬细胞摄取整个apoB或氧化后的apoB, 成为泡沫细胞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脂蛋白成份, 还具有刺激动脉平滑肌增殖并进入内膜下层的作用被认为最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以测定apoB, 以及apoB/A1, 更能反映血脂微粒的正常水平, 从而更能预示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表明, apoB/A1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及严重程度的增加, 其水平也相应的增加。说明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B/A1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发病意义。方法对11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患者各项血脂指标。以标准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用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 (n=72) 血浆载脂蛋白B/A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n=42) , 且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 血浆载脂蛋白水平逐渐增高,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载脂蛋白水平及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1)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载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能对临床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未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载脂蛋白B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B/A1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更强的冠状动脉事件预测指标。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载脂蛋白B/A1,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积分

参考文献

[1]E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Expert Panel.Executive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treatmentpanelⅢ) .JAMA, 2001, 285:2486-2497.

[2]Kruth HS, Jones HL, HuangW, etal.Macropinocytosis is the endo-cytic pathway that mediates macrophage foam cell formation withn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J Biol Chem, 2005, 280:2352-2360.

[3]Walldius G, Junger I, Holme I, et al.High apolipoprotein B, lowapolipoprotein A-1, and improvementin the prediction of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RIS study) .Lancet, 2001, 358:2026-2033.

组织蛋白酶B 篇4

1.1 一般资料

健康对照组220例, 男120例, 女100例, 平均年龄51岁;高血压组130例, 男80例, 女50例, 平均年龄53.2岁;冠心病组90例, 男50例, 女40例, 平均年龄58岁;急性心肌梗死组100例, 男56例, 女44例, 平均年龄59岁, 均为我院住院确诊患者。

1.2方法

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3~4ml, 分离血清待测。载脂蛋白B的测定采用免疫浊法, 使用利深圳迈瑞公司试剂;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采用直接法, 使用深圳迈瑞公司试剂。均于深圳迈瑞公司BC-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采用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我们测定了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组、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载脂蛋白B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载脂蛋白B与低密度脂蛋白在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 (P<0.01) 。

而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冠心病组 (P<0.01) , 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高血压组 (P<0.05) 。载脂蛋白B和低密度脂蛋白在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Y=-0.94, Y=0.95, Y=0.93。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在心血管病患者中存在着高度相关。

3.2 低密度脂蛋白 (LDL) 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转变而来。

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 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 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 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 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 巨噬细胞与LDL结合, 吸收LDL中的胆固醇, 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 变成"泡沫"细胞。因此, 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 并带人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 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载脂蛋白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蛋白质组分, 主要分A、B、C、D、E五类。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某些载脂蛋白还有激活脂蛋白代谢酶、识别受体等功能。主要在肝 (部分在小肠) 合成, 脂蛋白B (Apo B) 是一类在分子量、免疫性和代谢上具有多态性的蛋白质, 依其分子量及所占百分比可分为B100、B48、B74、B26及少量B50。在正常情况下, 以Apo B100和Apo B48较为得重要。

3.3 apoB是LDL-C的主要结构, 是LDL-C受体间接内吞LDL-C颗粒的配体。

血清apoB浓度对于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具有非常强的预示能力。2003年Pison等[1]随访研究表明, apo B是冠心病强有力的预示因子, 其预示能力要优于LDL-C.apoB测定方法相对简单, 不要求空腹血[2]。但是在多个流行病学的调查中, 均采用LDL-C来进行危险度评估, 仅少部分应用apoB进行危险度评估, 单独使用apoB进行的危险度评估的价值没有明显优于LDL-C, 而与LDL-C的联合使用显示了apo B较强的危险预示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载脂蛋白B (apoB) 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脂及载脂蛋白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 并且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很多研究发现载脂蛋白B (ApoB) 基因的Xba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之, 应用脂蛋白检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预示, 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血脂的检测上经历了由总胆固醇到脂蛋白胆固醇的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 载脂蛋白的应用更加广泛。故联合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及危险程度的评估上意义重大。

摘要:血浆中的"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以载脂蛋白的形式被转运, 根据五种载脂蛋白升高或降低程度的不同, 将高脂血症分为五型:Ⅰ-Ⅴ型。脂蛋白是多组、异质性的, 是哪一种脂蛋白是使脉粥样硬化的, 在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变化如何, 目前无法给出明确答案。有文献报道小而致密的LDL-C是高度致动脉粥样硬化的。apoB作为脂蛋白中的蛋白成分, 既易检测又不受饮食因素的影响, 而且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其检测正日益受到重视。探讨载脂蛋白B和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 我们对540例标本血清中二者的含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Pischon T.Girman cj.Nohigh-densilily CiporoTeln chonlesmrol and apolip-iprotein B in the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J].Circulation.2005, 112:3375-3383.

组织蛋白酶B 篇5

关键词:肝肿瘤,甲胎蛋白,热休克蛋白70

原发性肝癌 (PHC)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因肿瘤死亡者比例较高, 甲胎蛋白 (AFP) 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标志物[1]。B淋巴细胞瘤2 (bcl-2) 基因家族是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者, 现在已发现三个亚族, 即抑制凋亡的bcl-2亚族、促进凋亡的bax亚族及促进凋亡的BH3亚族。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人群血清AFP、bcl-2、热休克蛋白70 (HSP70) 水平在肝癌诊断的敏感性, 探讨在原发性肝癌人群中AFP、bcl-2、HSP70水平的变化, 间接初步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机制与鉴别诊断, 提供一定的血清学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2012年我院采集的60例肝癌患者、60例肝硬化及60例正常人血清, 年龄26~67岁 (平均年龄47岁) , 所有病例资料完整, 术前均未行放疗与化疗。

1.2 材料与试剂

1.2.1 材料

主要材料包被缓冲液、洗涤缓冲液、稀释液、终止液、底物缓冲液、四甲基联苯胺、ABTS使用液、正常人血清和阳性对照血清。

1.2.2 器材

主要器材有聚苯乙烯塑料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仪, 50μl及100μl加样器、4℃冰箱, 37℃孵育箱。

1.3 方法

三组样品经过准备、配液、温育后进行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液50μl, 再加入显色剂B液50μl, 平板混匀器混匀30s, 37℃避光显色15min。终止:取出酶标板, 每孔加终止液50μl, 终止反应 (颜色由蓝色立转为黄色) 。测定:以空白孔调零, 在终止后15min内, 用450nm波长测量各孔的吸光值, 然后得出每孔各自含量 (pg/ml) 。计算: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 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 再根据样本的OD值, 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AFP、bcl-2、HSP70水平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较肝癌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较肝硬化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AFP=甲胎蛋白, bcl-2=B淋巴细胞瘤2, HSP70=热休克蛋白70;与肝癌组比较, ▲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3组AFP、bcl-2、HSP70水平比较, 差异明显。其中,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较肝癌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较肝硬化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HSP70蛋白和mR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HSP70在肝癌中恶性进展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高表达意味着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 HSP70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很好的肿瘤治疗靶点。AFP、bcl-2、HSP70在原发性肝癌人群血清中高表达, 随肿瘤侵袭度增高表达呈上升趋势, 联合检测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评估、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对AFP、bcl-2和HSP70在肝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大样本研究, 以明确其相关调节机制, 相信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学研究爆炸式增长将会对AFP、bcl-2和HSP70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肿瘤治疗、判断预后等提供相应的基础理论依据。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评估、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组织蛋白酶B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抑制素B试剂盒(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显微镜OLYMPUS CH30(日本OLYMPUS公司),酶标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Thermo公司),DK-60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益恒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新)2011-0001),体重为180~220 g,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2、4、6、8、12周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低(10只香烟)、中(20只香烟)、高(30支香烟)剂量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分别置于自制静式被动吸烟箱中,采用呼吸道静式染毒,香烟烟雾由真空泵抽入,每日1次,每次持续2 h,实验组又分为染毒2、4、6、8、12周组(选用新疆卷烟厂生产的某品牌过滤嘴香烟,每支香烟烟气烟碱量1.2 mg,焦油量12 mg)。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特殊处理,每日与实验组大鼠同等喂养。

1.3 睾丸脏器系数计算

染毒结束后,各组大鼠用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摘取双侧睾丸,剔净睾丸筋膜,滤纸吸干水分后,用电子天平称其湿重.按公式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g)/动物体重(g)]×100%。

1.4 血浆抑制素B的测定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试剂盒的操作步骤,用酶标仪读取450 nm处的A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中的抑制素B(pg/ml)水平。

1.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的分布与表达

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样本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二甲苯和乙醇脱蜡及水处理后,3%H2O室温孵育15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力,蒸馏水、磷酸盐缓冲液(PBS)各浸洗5 min,枸橼酸抗原修复液微波加热12 min进行抗原修复,水洗后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30 min,倾去血清,滴加小鼠抗大鼠波形蛋白一抗(1∶100,武汉三鹰),4℃湿盒过夜,PBS冲洗,加入羊抗鼠Ig G(北京中杉公司)37℃,30 min,PBS浸洗后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常规复染、封片、观察。由于波形蛋白位于胞质内,故以胞质出现棕黄色丝为阳性表达。结果用Cells Sens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所摄照片的阳性产物进行比例分析。

1.6 光学显微镜(光镜)观察

睾丸一侧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检测。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表示,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资料差异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脏器系数比较

相同染毒时间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比较,6周高剂量组,8和12周的低、中、高剂量组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染毒剂量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比较,随染毒时间延长,睾丸脏器系数降低。其中,染毒8和12周的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及染毒2、4、6周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各组大鼠血浆抑制素B水平的比较

随着染毒周数的增长,大鼠血浆抑制素B呈明显降低趋势。8周高剂量组与空白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周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波形蛋白表达情况

对照组大鼠睾丸波形蛋白呈强阳性显色,在支持细胞分布的基底膜形成棕黄色的环,并随支持细胞向管腔内延伸。2、4周组的波形蛋白表达下降,其向管腔内延伸的部分变短。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伸至管腔的波形蛋白微丝表达减少或消失,12周高剂量组大鼠睾丸波形蛋白表达几乎消失,曲细精管管腔中细胞排列紊乱。经Cells Sens图像分析,高剂量组与空白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波形蛋白表达量降低。各组波形蛋白阳性产物表达变化见表3、图1。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与对照组比较,aP<0.05。每支香烟烟气含烟1.2 mg,焦油12 mg。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与对照组比较,aP<0.05。每支香烟烟气含烟1.2 mg,焦油12 mg。

2.4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变化

见图2。空白对照组睾丸曲细精管形态规则,生精上皮基膜完整,曲细精管管腔位于中央处,管腔内可清楚见到大量初步发育成熟的精细胞,各级生精细胞发育正常,由外到内排列紧密整齐,层次分明清晰,无变性损害;染毒组睾丸生精小管形状不规整,生精上皮层次变薄、界膜部分剥脱,生精细胞层数减少,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部分基膜破裂溶解,生精小管的生精上皮大部分脱落,管壁游离面无精子,管腔内各期生精细胞明显退变。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与对照组比较,aP<0.05。每支香烟烟气含烟1.2 mg,焦油12 mg。

注:A为空白对照组;B为2周高剂量组;C为4周高剂量组;D为6周高剂量组;E为8周高剂量组;F为12周高剂量组

注:A为空白对照组;B为2周高剂量组;C为4周高剂量组;D为6周高剂量组;E为8周高剂量组;F为12周高剂量组

3 讨论

吸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其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危害在临床研究中早已得到证实[4],睾丸结构的正常是维持正常生精的基础,其中产生精子的是生精细胞,支持细胞与生精细胞共同构成睾丸的精曲小管,而作为睾丸曲细精管内惟一的体细胞,支持细胞具有营养、激素转化、吞噬、屏障隔离及为生精细胞提供支架的作用,和精子形成有密切关系[5],此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分泌功能,其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生殖系统功能的作用[6]。

抑制素B是目前公认的评价睾丸生精功能以及评估男性生育能力较好的激素指标之一[7],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抑制促卵泡激素(FSH)的分泌,间接影响睾丸间质细胞对睾酮的分泌,从而对雄性生殖系统造成损伤。现已经证实精子发生与抑制素B合成都有赖于睾丸支持细胞。抑制素B水平既能反映睾丸生精功能状态,也可以作为睾丸的支持细胞功能评价指标,当睾丸结构受损累及支持细胞时,抑制素B产生水平下降[8]。本实验结果显示,染毒组大鼠血浆中抑制素B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空白组和低剂量组,并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

波形蛋白是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的细胞骨架成分,与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精子释放以及间质细胞功能有紧密联系,参与支持细胞黏着斑的形成及细胞间黏附,对维持支持细胞形态及精子释放起着重要作用[9]。NIEMINEN等[10]认为,如果波形蛋白丢失,将进一步导致或加重相关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缺失。AUMULLER等[11]研究表明,任何影响波形蛋白表达、分布、结构、降解的因素都将影响支持细胞的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睾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睾丸波形蛋白分布变化与表达量减少,提示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影响睾丸组织结构,抑制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波形蛋白的分泌,破坏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骨架,从而影响支持细胞的功能,可能是香烟烟雾影响睾丸精子发生及激素分泌的原因之一。推测其可能原因一是,香烟烟雾中主要有害成分尼古丁、镉离子等能干扰细胞内钙稳态,导致细胞内Ca2+浓度持续升高,Ca2+为主要第二信使,其浓度升高将激活Ca2+依赖的蛋白激酶C(PKC),活性PKC可能激活胞内其它酶如蛋白激酶N(PKN)的活性,激活的PKN可通过磷酸化作用催化波形蛋白的降解;二是钙超载可以直接抑制ATP的合成,使能量生成障碍,激活线粒体上磷脂酶,引起线粒体膜损伤,并在线粒体内形成磷酸钙沉淀,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线粒体Ca2+释放,使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12]。然而香烟中有害成分对睾丸细胞损害的具体机制以及戒烟后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能否恢复,是否影响子代遗传物质的改变,仍需深入研究。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POLSKY JY,ARONSON KJ,HEATON JP,et a1.Smoking and other1ifestyle factors in relation to erectile dysfunction[J].BJU Int,2005,96(9),1355-1359.

[2]何江,余伍忠,邹红云,等.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8):31-33.

[3]CEVIKER Y,SAYINER A.Comparison of two systemic steroid regimens for the treatmet of COPDE xacerb atios[J].Pulm Pharm Acol Ther,2014,27(2):179-183.

[4]TASZAREK HG,DEPA-MARTYNOW M,DERWICH K,et a1.The influence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sperm quality of male smokers and nommokers in infertile couples[J].Przegl Lek,2005,62(10):978-981.

[5]ZIMMERMANN C,STRVANT I,BOREL C,et a1.Research Resource:The dynamic transcriptional profile of Sertoli cells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spermatogenesis[J].Mol Endocrinol,2015,29(4):627-642.

[6]OLIVEIRA PF,ALVES MG,RATO L,et al.Effect of insulin dep-rivation on metabolism and metabolism-associated gene transcript levels of in vitro cultured human Sertoil cells[J].Biochim Biophys Acta,2012,1820(2):84.

[7]JANA K,SAMANTA PK,DE DK.Nicotine diminishes testicu-lar gametogenesis,steroidogenesis,and steroidogenic a cute regulatory protein expression in adult albino rats:possible influence on pituitary gonadotropins and alteration of testicular antioxidant status[J].Toxicol Sci,2010,116(2):647-659.

[8]杨运运.被动吸烟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变化与血清抑制素B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9]MRUK DD,CHENG CY.Sertoli-Sertoli and Sertoli-germ cell interactions and theirsignificance in germ cell m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um during spermatogenesis[J].Endocr Rev,2004,25(5):747-806.

[10]NIEMINEN M,HENTTINEN T,MERINEN M,et a1.Vimentin function in lymphocyte adhesion and transcellular migration[J].Nat Cell Biology,2006,8(2):156-162.

[11]AUMULLER G,SCHULZE C,VIEBAHN C.Intemediate filments in Sertoil cells[J].Microsc Res Tech,1992,20(1):50-72.

组织蛋白酶B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在普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178 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诊断标准。 年龄35~70 岁, 平均年龄 (50.6±11.5) 岁, 其中男95 例, 女83 例。 单纯DM组86 例 (T2DM组) ;DR组92 例。排除标准:排除了青光眼、眼外伤等疾病引起的眼病病变, 有吸烟史者。 DR诊断标准:依据1984 年眼科学会第三次全国眼科学术, 会议制定的DR分期标准, 分为单纯期与增殖期。

1.2 方法

1.2.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年龄、病程, 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计算体重指数 (BMI) 。

1.2.2标本留取及处理 所有患者均在禁食12~14 h后, 次日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静脉血。标本采用氧化酶比色法检测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 反相阳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 A1C) ,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肽, GPO-PAP法检测甘油三脂 (Triglyceride, TG)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 均相酶比色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 化学测定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 多点定标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 Apo A1) 、 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 B, Apo B) 。 所有患者均由眼科专人通过眼底镜和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检查。

注:与T2DM组相比, * 为P<0.05。

注:与T2DM组相比, * 为P<0.05。

注:与男性组相比, aP<0.05;与非高血压组相比, bP<0.05;与非肥胖组相比, cP<0.05;与非增殖性组相比, dP<0.05。

1.3 统计方法

数据以 (±s) 表示, 数据分析采用SPASS 13.0 软件。 数据分析前行正态性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后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进行双向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a=0.05) 。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T2DM组较DR组比较年龄、 病程、BMI、 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Hb A1C、TC及LDL-C较DR组减低, FBG及HDL-C略增高, 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G、Apo B及Apo B/Apo A1 较DR组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2 DR各亚组间血脂及载脂蛋白变化的比较

体重指数28 kg/m2定义为肥胖。 DR患者女性较男性Apo A1 水平低 (P<0.05) ;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肥胖组较非肥胖组TG增高 (P<0.05) ;增殖性组较非增殖性组TG、Apo B增高, 而Apo A1、Apo B/Apo A1 降低 (P<0.05) (表3) 。

3 各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危险因素, 以是否合并DR作为因变量, 将性别、BMI、 病程、 血压、Hb A1c、FBG、TG、TC、HDL -C、LDL -C、Apo A1、Apo B、Apo B/Apo A1 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病程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 (OR=1.218, P<0.05) 。

3 讨论

DR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Haffner, S.M等报道载脂蛋白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发现明显线形相关[3], 但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HDL/LDL在DM明显高于DR, 后者ApoA1 水平明显降低, 认为ApoA1 是阻止D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4]。 该研究提示, DR组较DM组相比ApoA1降低, ApoB增高, ApoB/ApoA1 比值增大。 提示ApoB/ApoA1 比值增大使DR发生的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血压增高或BMI增加均可以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加[5]。 该研究结果显示, DR组女性ApoA1水平较男性低;在DR患者中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相比血脂及载脂蛋白并无显著性差异; 而肥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TG水平增高, 但载脂蛋白并未见明显差别。 该研究未发现相同的结果, 可能与样本数较少有关。

研究发现ApoA1 降低及ApoB/ApoA1 比值增高与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6,7]。 该研究显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TG及ApoB/ApoA1 较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加, ApoA1 反而降低。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 推测血TG及载脂蛋白变化可能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姜文娟等研究发现, 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发现, 随病程的延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加, 呈正相关, 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与年龄增加无明显相关, 与其相一致[8]。

综上所述, 血脂增高及载脂蛋白变化可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血压的同时积极降血脂治疗, 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ApoA1 及ApoB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的潜在靶点。

摘要: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78例, 其中T2DM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T2DM组) 86例, 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DR组) 92例。所有研究对象检测Hb A1c、FBG、TG、TC、HDL-C、LDL-C、Apo A1、Apo B、Apo B/Apo A1, 比较2组间差异,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D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R组TG、Apo B及Apo B/Apo A1高于T2DM组 (P<O.05) 。DR亚组间分析女性较男性Apo A1水平低 (P<0.05) ;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相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O.05) ;肥胖组较非肥胖组TG增高 (P<0.05) ;增殖性组较非增殖性组TG、Apo B增高, Apo A1、Apo B/Apo A1降低 (P<0.0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TG、Apo B及Apo B/Apo A1变化与DR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血浆载脂蛋白A1,血浆载脂蛋白B,糖尿病,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参考文献

[1]Mc Queen MJ, Hawken S, Wang X, et al.Lipids, lipoproteins, and apolipoproteins as risk marker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Lancet, 2008, 372 (9634) :224-233.

[2]Suehiro M, Ohkubo K, Kato H, et al.Analyses of serum lipoprotein (a) and the relation to phenotypes and genotypes of apolipoprotein (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tinopathy.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02, 110 (7) :319-324.

[3]Haffner SM, Klein BE, Moss SE, et al.Lp (a) is not related to retinopathy in diabetic subjects.Eur J Ophthalmol, 1995, 5 (2) :119-123.

[4]Deguchi Y, Maeno T, Saishin Y, et al.Relevance of the serum apolipoprotein ratio to diabetic retinopathy.Jpn J Ophthalmol, 2011, 55 (2) :128-131.

[5]Xu J, Xu L, Wang YX, et al.Ten-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The Beijing Eye Study, 2001/2011, PLo S One, 2014, 9 (10) :113-120.

[6]Sasongko MB, Wong T Y, Nguyen TT, et al.Serum apolipoprotein AI and B are stronger biomarker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than traditional lipids.Diabetes Care, 2011, 34 (2) :474-479.

[7]Hu A, Luo Y, Li T, et al.Low serum apolipoprotein A1/B 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2, 250 (7) :957-962.

上一篇:和谐财政下一篇:软件性能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