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整治与建设

2024-08-12

绿化整治与建设(通用10篇)

绿化整治与建设 篇1

1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 同时, 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 调节温度, 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 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 更有吸引力,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缓解精神压力, 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

2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 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 致使一些绿化工程不达标。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 必须要绿化, 但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绿化大多敷衍了事。整个工程未经正规单位设计, 景观效果差、品位低。

(2) 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 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 其严谨性、技术性不强, 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 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 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 不结合实际, 机械地照搬图纸。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 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3) “重建设, 轻管理”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目前, 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加大投入, 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 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部分小区开发商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房价, 增加企业效益。

(4) 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 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较少, 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 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 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 栽下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 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重视, 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 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3 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 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 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 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 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的绿量, 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 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情趣、爱好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 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测定表明:由一定数量的植被所构成的绿地, 其生态效益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 表现为与其规模相对应的“局部性”。

5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5.1 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识, 加强领导, 增加投资

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十五大精神,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需要。首先应加强领导, 为绿化建设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的关系, 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 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 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 常抓不懈, 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5.2 园林绿化应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中

搞好城市绿化, 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

5.3 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

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郊区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绿线范围, 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实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6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因此, 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划管理, 加大对绿化规划的调整控制力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养护准则, 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园林设施景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秋艳.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国土绿化, 2004 (3)

[2] 张志东.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J].现代农业, 2007 (4)

浅析煤矿居民区绿化建设与管理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居民区绿化建设;管理体制;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107-01

1居民区绿化美化现状

1.1状况

当期随着煤矿的发展,煤矿居民区正在逐步走向矿区化的进程。煤矿职工家属人是矿区居民区的主人,在景观设计和矿区化建设中应该得到关怀。事实上,矿区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为矿区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环境,而不是主题游乐。随着矿区的建设和发展,建成区不断地迅速扩大,新建居民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居民区的绿化与矿区建设、卫生、商业服务及其他物业管理等,共同构成现代化矿区居民区的总体形象。居民区绿地是矿区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现代化矿区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1.2存在问题

1.2.1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

由于矿区面积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紧密相连,因此居民区的建设规模始终受到限制,因此有些规划绿地往往会改变使用性质。如:摆摊设亭,建存车棚、停车场等。绿地成了无视法规的挤占对象。

宣传执法力度不够,管理办法落实不够。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工作薄弱,无形中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

1.2.2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矿区建设不相适应

一些居民区在规划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但具体到施工时,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停车场问题、商业配套设施问题等。为了缓解矛盾,往往会考虑补扩建,而补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绿地。

2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措施

2.1规划设计是关键

第一,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第二,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第三,规划要有超前意识,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 ;第四,居民区绿化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注重实用,注重管理,注重绿化设计手法。

2.2增加投资是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绿化经费投入一定终身或一次性使用的办法,都可能造成绿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管理水平的逐年滑坡。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渠道,是提高新建居民区绿化美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大绿化投资力度,同时也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鼓励和引导资金用于小区的绿化建设和管理,也是提高新建居民区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2.3多管齐下,确保绿地安全,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①要强化全民绿化意识,充分利用媒体大造声势,利用植树节设立宣传、咨询站,提高公众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力戒有法不依的现象。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遏制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树木的伐移审批手续。③加强植保和养护技术,提高绿地养护的含量。为确保居民区绿地植保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应下大气力做好绿地病虫害预测预报,生物天敌的试验和,生物防治的推广工作。

2.4应用多种植物材料,提高居民区绿化品位

继续丰富和扩大植物应用品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建议一要绿地增加观花植物,如木本的杜鹃、茶花、茶梅、牡丹、月季等,二要提倡自然植被,即以铺设的草坪生长高度为标准,允许多品种共存,以降低养护成本。

3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第一,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居民区绿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规划起点的高低。凡要建成高标准的绿化环境,既要有足够的土地,还要有资金。若不具备这两点,再高明的设计者,施工者也难为“无米之炊”。绿化所需之地来源于规划,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只要努力追求,就能够争取更多的绿化用地。

第二,处理好居民区绿地建设与矿区保护的关系。居民区绿地是矿区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矿区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矿区中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可能载体,由此也成为开展矿区自然保护的主要场所。

第三,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绿化成果向来是“三分种,七分管”。这也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小区绿化同样如此。但就状况而言,“重建轻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更有甚者只建不管,甚至弃管,把好好的一处绿地弄得面目全非。我们要推广好经验,对于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依法严管。

唐安村生态绿化整治规划探索 篇3

唐安村地处安徽省合肥市东郊, 紧邻省道合裕路, 位于合宁高速公路合肥东门出入口处。目前村庄有255户、875人, 占地面积12.37hm2。2007年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 率先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建设。村庄生态环境良好, 具有比较完整的环境基底。

(一) 绿化系统

沿河沿路的“线”绿化和宅前宅后的“面”绿化已基本形成 (见图1) 。线面绿化融为一体, 整个村庄郁郁葱葱, 绿树环抱。村民的绿化意识比较强, 把自己宅院内外的绿地组织的“井井有条”, 但缺少供村民休闲健身活动的公共空间。

(二) 滨河绿地

老汤河滨水绿化是村庄的“蓝绿”视觉通道, 清澈的河水和成片的荷花维护了整体的生态环境, 时有村民在此垂钓小憩 (见图2) 。可惜缺少游步道和休闲设施, 同时, 一些生活垃圾堆放在岸边, 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三) 乡土果树

植物树木最具乡土气息, 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有柿子树、桃树或枣树 (见图3) 。河流两岸多为高大的杨树、榆树;道路两侧为椿树和杉木, 使村庄环境显得优雅、古朴、纯厚 (见图4) 。但植物配置在色彩搭配、空间组织上欠佳。

二、整治思路

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通过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 使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升层次, 让农民共同享受社会进步。本着从唐安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改善生活环境、创建文明村庄的思路, 规划依据唐安村的生态水环境、蕴涵当地文化的徽派建筑和乡土绿化, 在延续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 整合绿地系统, 提升绿化的功能、特色和作用, 实现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丰富村庄特色文化的目的。

(一) 以自然环境为基础

村庄拥有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清澈的河流、高度的绿化、富有乡土特色的果树是村庄绿化的自然背景。因地制宜地发挥村庄绿化的自然优势, 有效利用水体、植被, 维护其生态体系, 保持生态平衡, 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

(二) 以乡土文化为特色

绿化凸显着唐安村自身独特的乡土文化, 是村庄绿化的灵魂。村内乡土果树、宅前屋后的菜园、徽派风格的建筑都渗透出浓郁的乡村徽文化气息。保留这些具有特色的要素, 使之与村庄绿化整治结合起来, 可以在延续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提高其文化承载的质量, 加强村庄的文化氛围。

(三) 以绿化休闲为功能

绿地是村庄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支撑, 是村民休闲活动的户外场所。滨河绿化的自然景观、宅院绿化的农家气息、中心绿地的乡土氛围是唐安村休闲活动的基础, 以此为依托, 创造休憩、活动的空间, 从而达到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三、整治规划

整治规划依据国家政策和二十字方针, 在现状基础上, 完善绿化体系, 优化生态环境, 构建休闲空间, 使村庄绿化展现乡土特色, 提升文化价值, 丰富村民生活。

(一) 绿化系统——线面结合, 蓝绿相拥

绿化系统是村庄绿化体系的框架。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结构 (见图5、图6) 。由老汤河滨河绿化和村庄主次道路绿化形成绿化体系中的“线”, 宅院绿化为“面”, 村庄东侧的空地规划为中心绿地作为“点”来建构绿化结构的空间组合;并使村庄绿化组成的公共活动场所和绿化休闲空间相契合, 从而形成一个生态绿地环绕、水系走廊缠腰、天人合一的乡村社区。

(二) 滨河绿化——自然亲水, 游憩休闲

滨河绿化是村庄绿化体系中一条重要的生态休闲轴线。清澈的水质和优良的生态基底使滨河绿化成为村庄流动的生态景观通道 (见图7、图8) 。目前老汤河两岸绿化率较高, 以榆树、杨树、椿树为主, 水面自然生长着芦苇和荷花。依据良好的生态绿化基础, 将河流两侧规划为自然亲水、游憩休闲的滨水绿带。在树种配置上, 保留现有的乡土树木, 并作为绿化的骨干树种;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杜鹃装饰贯穿全线;同时保留原有的芦苇, 并在优化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再配置。在地被配置上, 利用坡岸高差的变化进行平立面的造型组合, 组成台阶状的绿化带, 在层次、色彩和图案上给人自然优美的视觉享受。在空间配置上, 将原有的荷塘加以拓展, 沿河两侧铺设景观游步道, 以自然弯曲的形式穿梭于高大的树丛中, 萦绕在河流的两岸, 沿驳岸设置钓鱼台等休闲设施, 从而使老汤河滨水绿化不仅可以眺望优美的荷塘月色和两岸郁郁葱葱的丛林, 而且还为村民提供一个漫步休闲的幽静游园和垂钓场所。

(三) 道路绿化——乡土林木, 景观廊道

道路绿化是衔接各个绿化空间的景观绿带。目前无序的植物配置使道路绿化显得杂乱无章, 与住宅间的空间关系也因模糊不清而显得不和谐。规划主干道绿化采取行列式配置, 次干道和宅间路绿化适当错落开来, 并采用乡土树椿树和榆树交错配置。这样, 主干道的整齐绿化在功能上优化了交通组织、增强了道路绿化的导向性、突现了带状绿化的轴向性目的, 从而形成景观廊道;次干道则承担调节组团绿化与道路轴线绿化的作用, 自然错落的布局和本地树木的配置打造了唐安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四) 宅院绿化——果树小院, 农家邻里

宅院绿化是村庄绿化的核心部分, 也是村庄绿化最具特色的部分。目前家家户户的宅院种有柿树、桃树和枣树等农家果树, 有些宅院还有花坛和菜园, 洋溢着浓郁的农家特色, 凸显了村庄的自然个性。从塑造乡村特色和尊重农家生活方式两方面考虑, 这种农家风味的绿化应该延续下去。规划把整个宅院绿化作为一个绿化景观面进行整治, 保留和优化宅院果树, 并根据每家宅院的大小对柿树、桃树和枣树进行不同配置;对宅间现有的花坛或菜园进行整合和优化。通过宅院空间的整治, 恢复和加强邻里间的和睦关系, 展现宅院绿化的多样性、美观性和亲和性, 同时也起到衔接道路与组团绿化的作用。家家户户错落有致的果树、绿油油的菜园和五颜六色的花坛让农家院落显得生机盎然。

(五) 中心绿地——乡村谷场, 健身娱乐

中心绿地是村庄内最集中的开敞空间, 是村民农闲时候的聚会场所 (见图9) 。根据地方习俗, 将它规划为村民谈天说地的好去处, 同时考虑村民晾晒粮食的需求, 也把它作为晾晒稻谷的集中场所。因此, 把广场和晒场两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结合起来, 建造一个乡村谷场, 实现休闲和农用的双重功能。规划将体现村庄文化特色的柿树作为景观树配置于谷场中, 以半圆形的排列形式将谷场围合成一个半开敞的空间, 中心配置色泽艳丽的铺地花卉杜鹃和雏菊;在北侧设置弧形长廊, 与圆形谷场相呼应;南侧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和休闲绿地, 东侧设置篮球场。闲暇之余, 这个丰富的空间是村民们集聚在一起聊天、下棋、运动的场地, 也是村庄举办集会活动、村民举办婚丧嫁娶的场所, 充分体现出谷场的休闲功能。农忙之时, 谷场又能发挥它的实用功能, 村民可以把稻谷放在谷场集中晾晒, 黄灿灿的谷堆也成为村庄内一道靓丽的农家风景线。乡村谷场作为村庄内重要的景观节点, 形成烘托乡土文化的公共空间, 提升了景观价值, 实现了村庄绿化的人本性、功能性、生态性和特色性的结合。

四、结语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 绿化 管理

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场所。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展示学校文化形象的窗口之一,具有特色的校园绿化能够表现校园的内涵。校园绿化就是合理规划校园的整体布局,改良土壤结构,合理的配置植物,加强对绿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后勤绿化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对校园绿化的养护和管理,展现校园绿化景观。

優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还承载着陶冶情操和凝聚人文气息的作用。因此提高校园绿化工作对校园环境建设和环境育人有着重大意义。

一、我校绿化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我校是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盐城,有解放、建军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94亩,在校生七千余人,校园绿化率达 60%以上。2010 年学校获得“江苏省园林式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荣获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我校解放校区于 2006 年迁入盐城市高职园区。多年来,学校领导对校园绿化工作极为重视,在新校区建设规划时,就将“园林式、生态型”高校。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绿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绿化管理部门,制定校园绿化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绿化专项资金,同时加强土壤土质研究,建立健全校园 绿化管理制度,广泛宣传绿化科普知识,优化校园绿化生成与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等。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一座园林式、生态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校园 正成为当地人们驻足流连的风景。

二、高校校园绿化的功能

1、生态功能

人类与花草、树木一样,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具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本性。通过在校园内栽植一定规模的植物,可以改善校园内的小气候,起到调节温度和湿度、防风减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效应,可以使师生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2、景观功能

通过校园内各种植物的配植,划分成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点,使得广大师生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心情得到愉悦,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

3、文化功能

我校前身为新四军军于1941年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历史悠久。建军校区它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校训、雕塑、小河,甚至一张座椅、一条路径,处处都展示出我校的文化底蕴。通过景观小品体现人文特色,传承了“铁军”文化,使学生充满了生机活力。

4、育人功能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校期间的大学生们,其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正在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社会道德、环境保护、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时可以陶冶情操,塑造心灵,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三、提高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方法

1、重视总体规划,布局自然合理

第一,突出绿化特色,展现学校特质。校园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绿化规划与校园总体规划应同步进行,建筑师与园林设计师在建筑设计阶段就结合起来,将校园自然环境、建筑的造型、交通路线 、山石水体、绿化配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并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让校园环境充分体现自身特点,使校园环境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体现学校文化内涵与底蕴。

第二,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型校园。高校校园绿化不 是单纯的美学图像、人工造景,而应该是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活力美的统一。在植物运用方面,高校校园绿化园林景观建设应该根据本校的规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可采用乔灌木草三位一体的复层混交群落绿化配置模式,这样不仅能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收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以降低建设与养护成本,减少人工干预。

第三,注重实用功能,体现人文关怀。通常情况下,校园按功能不同进行分区,一般可分为大门入口区、教学 区、生活区、运动区和休闲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对绿化设计要求也有所差异,例如学校入口植物景观应雄伟大气,让人感受到学校的庄严;教学区植物景观需优美安静,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生活区植物景观以简单有序为主,运动区植物景观强调整齐密闭,而休闲区植物景观则应闲适流畅。由于绿化具有空间构成的功能,设计时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创造出不同层次的空间,为师生学习和工作创造条件,有益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另外,绿地内活动设施的样式和数量,也要符合师生学习和活动使用的要求。

2、健全校园绿化管理工作机制

随校园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师生对环境要求的提升,由粗放式绿化管理向精细化绿化理转变 显得尤为重要 。

一要成立管理职能部门—学校绿化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担任主任,校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基建处、财务处共同参与。校绿化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并专门制定《我校校园绿化管理实施办法》,形成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要在校绿化委员会下设校园园林绿化中心,配备一定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骨干人员,负责校园绿化施工监管和日常养护管理。另外,中心根据工作量雇佣一批相对稳定的、熟练工人的养护队伍;

三要调动广大学校师生,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可在全校开展绿化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师生、公众对现有绿化环境的喜好和倾向,并及时反馈到平时绿化管理中;通过开展“义务植树”、“爱绿倡议” 等活动,培养师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四要专项经费保障。学校将校园绿化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逐年 加大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专款专用。

3、需完善苗木供给方式,保障苗木来源

为了节约绿化资金 ,在苗木采购上可以采用市场采购与自建苗圃相结合。在采购时,应多采购中小规格苗木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反对为了形象工程使用大规格苗木,这样不仅苗木费用高、管护成本大,且成活率不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学校可根据自身绿化总体规划,建立符合校园绿化需求的苗圃,节省绿化经费开支,创造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1]吴永曙.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12.6.

[2]刘定国.浅谈高校做好绿化工作的途径与方法[J].华章,2011.36.

[3]张海霞.谈高校后勤改革中的绿化管理[J].江苏绿化,2001.6.

高校校园绿化的建设与建议 篇5

首先, 校园绿化建设要体现“雅”, 雅是一种境界;其次, 校园要“静”, 静是学习的必要保证;再次, 校园要体现“动”, 动是一种活力, 如小桥流水、音乐喷泉等, 能使人放松、解除疲劳, 心情愉悦。

2 高校园林绿化的规划与配置

吸取其它高校的经验, 并结合自己的特点, 从景观、生态、文化3个方面着手, 使校园环境景观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

2.1 校园绿化的规划、配置要突显功能意识

将实用性放在首位, 教学楼和宿舍楼周围应以低矮的灌木为主, 高大的乔木会影响采光性和通透性。篮球场、广场等是大家休闲、玩游的场地, 应有一定的容纳量, 在其周围栽植常绿的高大乔木, 并设置休息处。校园内行道树应选用常绿、树冠较大、病虫害较少的乔木树种, 如悬铃木、香樟等。运动场草坪要根据使用要求、气候特点等, 选用耐践踏、耐修剪, 绿期较长的草种。树种、草种、景观的选用, 都要根据校园的特点, 将绿地的功能、实用性和观赏性、艺术性、经济性有机的统一、协调起来。

2.2 校园绿化的规划应与功能建筑相呼应

规划是搞好校园绿化工作的基础,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要仔细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要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 建筑与环境要相互衬托, 统一和谐, 相得益彰。各功能区绿化规划要重点突出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各景点和绿化小区要做到似隔非隔, 与建筑、道路浑然一体, 做到虽有人为, 宛如天开。只有做到点、线、面的结合, 突出重点, 校园绿化才能和谐统一, 情景交融, 以景育人, 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2.3 注重高校校园绿化的品味和特色

校园绿化要突出高校特色, 每一个大学, 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和办学理念。校园绿化要将各自的办学理念及历史文化融入进来, 要有特性, 以区别于其它大学, 要突出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及校园文化品位, 同样, 在绿化设计上不能生搬硬套, 要有新意和创新, 使得校园的植物造景和学校的发展及历史渊源紧密结合在一起。近年来, 高校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师资力量决定, 校园环境也成为招生的主要宣传之一。学生离开母校, 校园的优美环境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寄托和怀念。

2.4 高校校园绿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我国幅员辽阔, 各高校之间的生物气候带不同, 为了保证校园内绿化的成活率, 故各高校首先选择各自生物气候带、各自地区适生的乡土村种或引种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因为乡土树种已经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生长环境。具有管理相对粗放、生长健壮、植物病害发病率低等特点。乡土树种在校园绿化植物配置中的应用有利于校园绿化的成功, 且容易形成地域特色,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可降低施工成本, 在起到绿化环境的同时还为学校节约成本, 一举两得, 但同时也得注意保持校园树种的多样性。

2.5 校园树种的配置要注意清洁和环保的要求

一是要确保校园要配置的树木、花卉、绿草的品种洁净、无污染。如我校校园绿化当时为了追求早日成规模和便于养护管理, 因此栽植了大量的杨树, 导致现在每年春天, 杨絮就四处飞扬, 造成环境污染, 还能让人呼吸道不畅, 因此建议学校尽快更换为雄株, 减少春季污染。

3 提高校园绿化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3.1 领导重视, 加大投入

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校园绿化工作, 在人、财、物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 俗话说, 有钱好办事。学校要成立绿化委员会, 选择合适的人员从事绿化管理工作。同时, 学校应积极设法筹集资金解决必需的绿化经费, 尽可能地加大对校园绿化的投入。

3.2 加强绿化管理的前瞻性

在规划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人的活动规律, 给植物的生长、人的活动留足空间。

3.3 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检查监督

根据学校实际, 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规范校内各单位和个人的行为, 扩大绿化监察部门的工作范围, 依法进行检查监督, 可以实行责任制, 分片责任管理。

3.4 应该与专业建设以及学生实践联系

我校设有园林专业, 应该把学校的绿化同本专业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 学生可以一边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 一边可以在校园就地进行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学校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一举两得。

高校校园绿化是高校文明的标高之一, 是学校给人直观印象,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让我们用丰富多彩的观赏树木来装点校园, 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优美, 舒适的生活、学习、工作空间。

摘要:高校是知识的殿堂, 高校校园是知识传播场所, 绿化使校园更加优雅、美观, 让求知在愉快中进行。本文从高校校园绿化的特点、规划配置、管理方面分析, 提出了校园绿化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建议

参考文献

[1]赵金玉.高校校园绿化的建设与养护[J].现代园艺, 2011 (11)

浅谈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 篇6

1 立体绿化的含义及优点

所谓立体感绿化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在墙壁、阳台、窗台、棚架, 楼下建造小花园等处栽种攀援植物, 以增加绿化覆盖率, 改善居住环境的绿化方式。立体绿化具有占地少, 覆盖面大、造价低、见效快的优点, 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与家庭绿化的不足, 丰富绿化层次, 而且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 改善不良环境, 还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美丽可观。立体绿化使绿化从平面走向立体, 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绿化空间, 是城市绿化的新方向, 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城市的有效方法。立体绿化, 既可以提高城市绿量, 软化城市生硬的建筑景观, 美化城市环境, 又可以防尘降噪、抵抗污染、降温防暑、保护视力等等。所以, 生态和环境效益非常明显。

2 金昌市城市绿化发展对策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 缓解金昌市绿化用地的紧张状况, 大力推行立体绿化不失为城市绿化的最佳途径。如何建立因地制宜、总量适中、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园林景观效果, 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关键。

2.1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系统改进城市绿地规划工作

金昌市地处西北戈壁, 地形复杂, 土地荒漠化严重, 又干旱缺水。因此, 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必须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 科学安排绿化建设的用地布局, 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 通过科学配置和合理布局, 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 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使之成为西北戈壁上一颗靓丽的明珠。

2.2 着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化水平

金昌市以盘旋路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配以各种草坪、绿树、花卉、游圆、休闲广场和代表市容的标志性雕塑, 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城市中心区绿化效果, 提高绿化技术含量。

2.3 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

要在继续从严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 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扩大绿地比例等多种方式, 努力增加绿地面积, 严禁各种挤占绿地行为。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 必须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步规划, 同步征地, 同步建设, 同步验收。保证人居环境与绿化用地的合理搭配。

2.4 突出特色, 注重实效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宜树则树, 宜草则草, 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花、草种类。城市绿化要坚持节约用水原则, 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 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

2.5 依靠科学技术,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要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大力推广城市绿化科技成果, 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 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2.6 多渠道筹集城市绿化建设资金

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机制, 积极拓宽资金来源, 加快城市绿化建设。

3 结语

居住小区绿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篇7

作为一个现代文明城市, 无论从生态要求和美学原则来说, 都必须有较大的绿量和丰富的绿貌。世界先进城市绿化标准为人均公共绿地30平方米以上, 绿化覆盖率40%以上。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每个境域和角落, 这绝不是单靠几个公园和几排行道树所能解决的问题。

许多人都认为居住小区应该多搞些绿化, 但由于目前住房及财力紧缺, 建设单位多把资金用在建房上, 至于绿化问题要等到将来有条件, 或政府部门拨款再建,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在同样的资金条件上, 以不同的开发指导思想和设计水平所产生的居住小区的环境, 就含有好与坏, 合理与不合理, 舒适与不舒适的差别, 就单位而言, 无论住宅的建筑质量或使用功能怎样无可挑剔, 但就因为处于不良的环境中, 人们也感到枯燥无味。人们对住宅并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 而且还有心理方面的要求, 应该满足人们接近自然地要求, 建房时为了改善人们居住条件, 绿化同样也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条件, 是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所以不能等闲视之, 不能单纯为了建房就放弃卫生条件的改善, 公共绿地应按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建设。也有人认为绿化建设可以搞, 但不必在居住小区内建设, 而集中在居住区, 城市公园里。笔者认为, 绿化的目的, 是改善和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生活价值、生产价值和创造力。况且集中最在居住区或公园的绿化绝不能代替居住小区的绿化。首先, 居住区和公园的绿化与居住小区的绿化相比, 一般较远, 来去不便, 除节假日家务事不忙的人才有可能带着孩子去逛, 但大多数人由于家务繁忙, 舍不得花上大半天时间到居住区公园去游玩。如果居住小区内设有一块公共绿化区、再适当设置一些儿童游乐场、老人休憩区、休息座椅等, 会更加方便居民使用。如双职工下班回家以后, 5岁以上的儿童就可以单独在小区游园玩耍, 老年人茶余饭后可集聚在一起谈天、散步、锻炼身体, 同时也可照看本居住小区的孩子。其次, 只有居住小区里的绿化才能改善居住小区里的卫生条件, 而居住区或公园的绿化不能代替居住小区的绿化。

绿化对居住小区建设的重要性已尽人皆知, 但佳木斯市居住小区绿化条件普遍较差, 目前尚未引起重视。有的小区内除了楼房, 很少见到行道树, 宅旁绿地;有的小区曾规划过一些绿地, 但尚未开发利用, 也有的由于某种原因将绿化用地变成了建设用地。

佳木斯市现有经过市规划审批委员会审定批准的规划居住小区和组团14个, 现已实施建设的11个, 分别是永安小区, 杏园小区沿江小区, 铁西小区, 桥南东小区, 桥南西小区, 北市场小区, 德祥小区和光明组团, 建业小区, 中心小区, 这些居住小区都按国家规定的城市规划绿地指标要求规划了小区公共绿地, 但在实际的建设中, 除了杏园小区, 铁西小区, 光明组团外, 其余小区至今为按规划要求建成公共绿地, 仅以永安, 北市场, 桥南东, 桥南西小区为例, 这四个小区总计规划住宅建筑面积67.7万平方米, 现已建成了51.4万平方米, 应建绿地4.1万平方米, 而到现在为止, 仅建成绿地0.32平方米, 占规划绿地面积的8%, 还剩3.78万平方米绿地没有建成。讲过测算, 如果补上这些被甩下来的绿地, 需要动迁675户, 房屋2.4万平方米绿地开发建设共需设资2580万元。

小区规划绿地不能全部贯彻实施,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建设单位对最大经济利益的追求, 忽视绿化规划建设。

在城市的诸多开发建设单位, 对“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 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的城市建设方针认识不足, 只重视本企业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我市永安小区, 地处我市中心地段, 其开发单位共有九家, 都争抢好的建设用地, 而不承担绿地建设, 给小区改造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对这样的问题, 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 已向市政府, 市规划审批委员会提交报告, 市规划审批会第39次会议明确规定:今后凡在新的小区建设住宅, 必须按规划和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80) 建发城市492号文件规划定额指标及建设规模均摊绿地动迁安置费, 并做了相应的规定。然而, 有的单位只追求经济效益, 搞小动作, 躲避缴纳绿地费。还有的单位不但设有缴纳绿地费, 而且在卖商品房是借此向买房者收取绿地费, 但没有上缴, 而留作企业自用。笔者认为对这样的开发单位应没收绿地费, 并对主要领导加以处罚。

2控制措施不利因素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的的总和占居住小区用地面积:新区不应低于30%, 旧城改建区不应低于25%是建设单位在建设实践中, 为了争取多建房, 往往在规划方案已明确之后, 仍千方百计要求在住宅用地上增加建筑面积, 或提高建筑楼层, 或增插楼座, 或在高层住宅下增加公共建筑项目和面积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住宅用地上建筑密度过大, 住宅楼附近很少有供居民就近活动的空地。上述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规划管理部门控制措施不利, 各部门协调不够, 顶不住有关领导的压力。如我市的中心小区已做到了“统一开发, 配套建设”, 四个开发单位同时开发, 但三个单位没有按动迁比3%的公共绿地被甩下, 后开发的小区绿地仍没有解决。

3小区绿化管理不善等因素

现在我们对小区配套建设方面缺乏经验, 存在管理程序不严密, 管理手段不力的问题。在执行审批的过程中, 只批建筑, 不批绿地。在市容监察方面, 乱批滥建现象时有发生, 在小区比较繁华地段, 小商亭, 小车库, 小吃部等随处可见, 使小区居民没有一个安静, 整洁, 充分绿地的环境, 有的小区甚至连房前屋后也很少有能供居民使用的空地。

鉴于上述绿化难以实施的原因,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市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 近期以配套建设为主, 服务部门协调起来, 以市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为主, 城市规划管理局, 市政府动迁办公室为辅, 市计委, 质量监督检查站积极配合, 严格把关, 并按新开发住宅建筑面积比例拆迁小区规划公共绿地内房屋, 并及时缴纳绿地同意建设费, 在主体竣工验收时, 绿化建设不合格不予验收。

第二, 今后凡新开发住宅楼或单位建设住宅楼应在小区内安排批建, 如在小区外建设的以组团为单位考虑组团绿地, 达到人均0.5平方米的指标, 杜绝单位设计, 单体审批。

第三, 小区应增设绿化管理专业人员, 并与小区管理办公室联合起来, 对小区内的花草树木进行日常管理, 美化小区环境。

第四, 对已建成的小区, 应加强绿化建设, 因地制宜, 见缝插针, 逐步增加绿化面积以满足小区卫生要求, 提高小区绿化覆盖率。

综上所述, 居住小区的环境建设, 实质上是居住小区实体环境的建设,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城市总体规划中开始, 一直延续到小区的管理工作之中。居住小区绿化建设不仅是技术问题, 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因而, 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不能只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从发展过程中去完善小区环境, 以共同创造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结合的居住环境。

摘要:居住小区绿化更适合居民, 特别是老人及儿童使用,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提出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特点与技术 篇8

1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遵循的相关技术以及相关类型

1.1 乡土化的技术

乡土化的基本技术是在当地的基本气候以及基本的特点等方面选择适宜本地地区容易成活的相关绿化植物, 在满足绿化的同时又要兼顾美观。如果在天气比较干燥的区域, 应该种植一些合欢等植物;如果在一些天气比较湿润的地方, 应该种植一些枫树以及杨树等植物。

1.2 经济化的技术

首先, 村庄在绿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 并且合理的利用好已有的向观众资源来实现绿化的可能, 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好原生态的基本结构, 保存好村庄本身的溪水以及池塘、河流等原生态环境;其次, 充分的考虑到苗木的基本状况以及养护的成本问题, 村庄的绿化首先是要考虑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都相适应的前提, 之后再考虑到村庄的居民的相关建议或者想法, 谨慎使用花草以及花圃, 从而减少绿化村庄的基础成本;最后最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与当地村庄居民的经济条件, 村庄的绿化可以与居民的经济条件来进行有机结合, 既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基本收入, 还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下的绿化要求,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3 村庄绿化的类型

村庄绿化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其一, 美化绿化;其二, 种植业产业绿化;其三, 庭院种植业经济绿化。美化的绿化工作主要包括的是对村庄的道路以及公共活动的场所等地方进行适度的绿化, 让村庄的居民能够在比较重要的地方都看到绿化的相关成果, 欣赏到由绿化成果带来的视觉盛宴。种植业产业绿化主要包括的是园林的绿化产业以及林业的种植业相关产业, 包括种植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以及花草等。庭院种植业经济绿化主要包括的是当地村庄居民所居住的环境的绿化, 让当地的居民能够切身感受到绿化的重要性, 提高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2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相关特点

与城市的绿化相比, 农村的绿化有着城市不可比拟的优点和特点。首先, 村庄的优点体现在其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 相对于城市来说, 村庄的工业比较少, 适宜种植的树木种类比较多, 受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低。其次, 经济方面的条件。相比起城市来说, 村庄的经济发展确实没有那么快速, 就普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挥在那, 因此, 对于农村的绿化投入就比较少, 不用花费多余的时间以及精力来投入不需要花费的东西上面。然后, 绿化的经济价值。相比起城市的居民而言, 仅仅希望绿化植被能够给周围的环境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给环境的污染少一点;最后, 人文风俗的不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下, 要求农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依靠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建设出有特色的村庄, 发挥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各个地区之间又有不同的民俗习惯, 举例来说, 有的地方居民认为门前大院不应该种树, 否则就会影响风水, 带来不祥之气。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庄绿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以及技术等方面, 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几个方面, 从而更好的实现村庄绿化, 实现农村真正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凭.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整治实践——以梵村环境整治工程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15 (10) :8992-9003, 2525.

绿化整治与建设 篇9

关键词:现代农业 观光 绿化公园 建设

观光农业是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生态示范、生产创收、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它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休闲结合,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等,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因此,观光农业园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旅游热点[1]。

1.观光农业的基本特征

1.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

生态农业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1.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有害物质残留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的、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2]。

1.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

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农业旅游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1.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生态农业旅游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无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2.观光农业景观规划方法

2.1深入分析,巧妙立意

规划设计过程的首要环节就是主题的确定。正如园林古谚所云“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立意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规划设计内容的质量除了应具备可行性与适宜性以外,土题创意还应具有专属性和独特性,适宜、可行是前提,而专属、独特是必需,换言之,土题一定是适宜项目区开展的,同时,又一定是项日区所专有的,所独具的。规划设计的土题应是在充分分析项目区的察赋特征、合理利用项目区的资源条件、深入挖掘项目区的特有潜质的基础上得出与确定的。主题确定后并本着“适宜、可行、专属、独特”的原则,具体景观内容的规划设计也就易于开展了。

2.2多学科论证,多元化思考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涉及多种学科理论、面对多元设计对象、解决多项问题的系统过程。设计师应从景观设计学、美学、农学、园艺学、生态学、旅游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综合分析各种设计对象,系统地给出多项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大化的实现多种效益。不能单单只从某个学科、某个角度出发,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只强调某一项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只实现了一种效益而舍弃了其他效益。

创造“形”“意“,统一的景观内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以项目区的历史、文化等地域性特征,项目区的独有性资源条件等为基础,对所要布置或营造的景观环节与景观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深入挖掘各个景观环节与景观内容的内在特征、渊源察赋、相互联系和深层涵义,从本质出发,进而到表象,营造出内涵与形式兼备而统一的景观。

2.3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游览体系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内容、游览项目应以农业观光、田园体验为主导,并以此为基础和摹本,加以丰富,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的景观游览体系,绝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和某一项活动。例如,自古以来,田园生活便与自然情像密不可分,正如古诗所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因借和利用自然风景、风光,设计游览项目,这对于单纯的农业观光和农业旅游是有益的丰富与补充。此外,对于农业观光、农业旅游项目而言,也不能墨守于老套路与旧形式,应该打开思路,广泛想象,创造出多样而富于趣味性的游览项目,在统一的基调和背景下,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游览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4塑造风格统一、形式和谐的整体景观风貌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风格应该以田园风光、自然风景为基调,形式自然、质朴、简洁、秀美,整体景观风貌应和谐、统一。各个景观元素、各种景观形式都应符合总体的景观风格要求,对景观元素的运用要精于取舍,对景观形式的塑造要逐一思酌。如古语所云“欲驾骇骥,必先悉之”,在接受设计任务后,设计师应充分认识项目区的自然风景、风光、深入了解项目区的民风民俗与田园生活、深刻理解项目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会对其景观形式有更深层次的把握,才会有的放矢的塑造景观形象。

3.结语

观光农业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既有特色又在经营上有所收获的观光农业园必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把握好观光农业园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并理性投资和建设,如此才能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发展,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文爱平,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1(4):189-191.

绿化整治与建设 篇10

呼兰地处松花江两岸, 交通便利, 通道绿化任务十分艰巨。通道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 也是展示呼兰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推动通道绿化健康快速发展, 根据局办公室统一部署, 笔者对通道绿化建设与护林机制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2011年6月中旬, 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并下发各林场, 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10月中下旬, 调研组深入到11个设区和部分重点地段进行专题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查看资料等形式, 了解了哈尔滨市通道绿化建设现状, 发现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形成了共识, 达到了预期效果, 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

2 通道绿化工程概况

2.1 领导重视

通道绿化工程是省林业建设的窗口工程。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把通道绿化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狠抓落实。按照年度任务目标进行严督实查。各级主要领导也多次听取通道绿化等造林工作汇报, 带领有关部门深入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现场, 解决实际问题。

2.2 合理资金投入

各地采取“政府投资、部门筹资、企业出资、劳务代资”的办法, 加大对通道绿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行动快, 大大激发群众造林、护林、爱林的积极性。

2.3 完善林权改革

(1) 以奖代补。

财政部门拿出专项资金对绿色通道建设好的县 (市、区) 予以奖励。呼兰县财政每年拿出部分资金, 按每亩林地500kg小麦的标准, 对验收合格的通道绿化工程予以奖补, 连续奖补三年。

(2) 租地模式。

条件好的县市区采取政府出资租赁绿化用地的模式搞通道绿化。如姚堡乡每年拿出近20万元租赁县城外环路两侧土地, 对愿意继续种地的予以调换, 对放弃树木所有权的每年给予1 500斤小麦的补贴, 对享有树木所有权每年给予450斤小麦的补贴。

(3) 苗木补贴。

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通道绿化苗木。如哈尔滨市对哈大国道两侧绿化提供苗木, 树权归农民所有的每年每亩补助500元, 树权不归农民所有的每亩每年补助1 000元。

2.4 整体规划合理

按照《黑龙江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 (2002~2010年) 》, 各地相继制定了地方通道绿化规划, 确保了通道绿化工作的稳步开展。在规划中, 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以乔为主、乔灌结合、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的原则, 突出多树种、多层次、大色块的绿化效果, 提高了绿化档次。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生命线, 采取“公开招标、专业队造林”和“群众挖坑、专业队栽植”等办法, 大力推广招投标制, 解决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了工程质量。

2.5 监督检查全面

各地林业部门把通道绿化工程列入重点督导内容, 由局领导带队, 分段包干, 从规划设计、造林整地到苗木栽植, 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和技术指导, 严把设计、整地、栽植、管护4个环节, 确保造林质量。县政府将通道绿化作为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逐级签订责任状,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 县委办、政府办、督考办、绿委办坚持“一天一调度、三天一汇总”, 动态掌握进展情况, 及时解决工程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地推动了工程的快速开展。各级政府强化质量监督, 对造林专业队、造林公司实行全程监理, 实现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一条龙管理。

3 存在的问题

(1) 用地困难。

长期以来, 群众形成了种植农作物的传统习惯, 加之通道绿化用地补偿资金短缺, 使通道绿化用地困难, 用地问题仍是通道绿化建设的难点。

(2) 资金匮乏。

每年财政投入通道绿化的资金与实际需求资金相差甚远, 建设与保护资金匮乏依然是制约我省绿色通道建设的主要问题, 严重影响了通道绿化的建设进程。

(3) 标准不高。

黑龙江省绿色通道建设基本实现了有路有渠就有树的目标, 但树种单一, 宽度不足, 缺棵断垄, 绿化空白点较多, 郁闭度过高、长势不理想, 缺乏层次感, 并且容易引发病虫害发生, 达不到应有的景观和生态效果。

(4) 疏于管护。

部分路渠两侧土地条件差, 土壤贫瘠, 成材效益时间长, 群众进行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致使管护不到位, 树木长势差, 并存有病虫害、火灾发生的隐患。通道造林绿化后, 为保障生态效益, 林木采伐受到限制,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管护的积极性。

4 措施与对策

4.1 建立健全政府高位推动机制

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通道绿化工作格局。在领导力量上, 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配合抓。在目标考核上, 实行一年一签, 并纳入各级政府的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在督查手段上, 把通道绿化工程纳入政府督查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 实行跟踪督查、重点督办, 定期通报。

4.2 健全通道绿化用地征租机制

采用政府征用模式、政府租用土地模式、财政适当补贴模式、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等4种模式。只有解决通道绿化建设用地问题, 才能实现通道绿化全覆盖。

4.3 建立造林经营机制

(1) 竞标拍卖。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面向社会竞标转让通道绿化经营权, 经营者出资买断通道两侧绿化经营权, 按统一规划, 自行栽植, 自行管理,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一次性或分期上交经营权拍卖转让金或保证金, 树木砍伐收益归经营者所有。

(2) 招标承包。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责权利结合的原则, 采取招标承包方式给农户自主经营, 承包方定期向发包方上交承包金, 或到期后林木收益按比例与发包方分成。

(3) 租赁承包。

林地的租金由集体确定并以租赁形式转让给大户或联户承包造林, 承包户自行负责管护, 采伐时乡、村、承包户按一定比例分成, 乡、村得小头, 承包户得大头。

(4) 股份合作。

对已形成规模、具有发展潜力的成片宜林地, 采取集体以土地入股, 部门或职工、农民出资购苗栽植并负责管护, 折算成股份, 收益按股分成。

(5) 企业与农户合作。

企业出资购苗, 农民出地、植树并负责管护, 成材采伐后, 按合同由企业收购。

4.4 完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融资机制

(1) 政府出资。

政府应加大对通道绿化的财政投入, 大幅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使省财政资金与中央补助资金1∶1足额配套。

(2) 项目投资。

整合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的生态建设和通道绿化资金, 统筹安排, 集中使用。

(3) 社会集资。

推广股份制造林、大户造林、合作造林, 对社会集资建林, 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办法, 积极引导群众投劳投资。

4.5 加强责权利相结合的通道绿化管护机制

以确权管护为重点, 全面确权落实责任主体, 推进绿化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推行“谁建谁管”的长效管护机制, 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护体系。主要通道绿化工程在3年承包期内由各施工单位负责管护, 采取设置围栏、大树打撑、开沟排水、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措施, 确保绿化达到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3年后, 根据林农对林子的依赖程度, 采取不同措施, 因地制宜, 因类施策。可采取联户管护、专业管护、委托管护、业主管护等模式。

4.6 健全全程质量监管机制

加快健全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监管制度, 依法有效履行监管职责, 提升监管能力。由林业部门组织专业人员, 对主要通道绿化工程施工进行全程技术监督。同时, 组织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对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农田林网等工程的建设标准、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等方面进行跟踪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

4.7 完善利益驱动机制

通道绿化建设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复杂系统工程, 需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建设好、保护好。要让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发挥作用, 就必须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和具体的情况, 制定出适合的政策来。

4.8 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

(1) 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科学设计通道绿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重点包括政策、投资、绿化存量和绿化增量等方面内容。

(2) 改进考核方法。

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 定期和经常性考核相结合, 组织考核和群众评价相结合, 发挥传统考核优势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全面考核通道绿化成效。

(3) 规范奖惩程序。

将各地通道绿化年度考核结果反馈给各地党委和政府, 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示。在安排下一年通道绿化造林资金时, 对工作出色的市县加大投资力度, 对排名靠后的不给或少给。

摘要:指出了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分析了绿色通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供业内参考。

上一篇:体育健身下一篇:机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