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积累

2024-12-19

加强积累(精选11篇)

加强积累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习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阅读和背诵的训练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参与阅读, 在阅读中培养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千古名句, 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阅读是学习习作的重要方法,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运用。俗话说“阅读是写作的根和茎, 写作是阅读的花和果。从来没有不爱阅读的写作。”只有多读, 善读, 广泛地阅读吸收, 才有丰富的知识, 才能逐渐揣摩到写作的技巧, 从读中学写。如果学生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内外阅读,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与书交朋友。在阅读中让他们学会积累和写作方法, 培养写作能力。

1、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以“读”为主, 指导学生多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课文逐句逐段读熟读透, 感悟自得, 使他们通过学习课文中的语句, 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并把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日积月累, 自己的“语言材料库”就会充实起来。这样作文时, 心中有“榜样”, 笔下有词汇, 不愁没材料。

2、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方法。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 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词汇, 作文才能写得好, 写得棒。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 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 也就是说, 读书是吸收、是继承、是积累材料和学习写作的过程。因此, 教师不但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 而且要引领学生课外阅读。

二、强化背诵, 在背诵中提高写作技巧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 再强化学生的背诵,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会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的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精彩描写, 都是学生从背诵中得到的。

1、课堂上引导学生背诵。

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文质兼美, 琅琅上口的, 课文讲完后, 我经常拿出两三分钟时间, 让学生背诵, 少则一句, 多则两三句, 做到课课有积累。

我的学生张旭在《谢谢你, 范中辉》中写道: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一, 下课铃响过之后, 同学们如潮水般涌出教室, 开始组织

玩各个 (种) 游戏, 跳皮筋、找沙包、跳格子……操场上到处都能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

……

游戏开始了, 我像一骄勇善战的勇士, 把他 (指范中辉) 打得落花流水, 一个小兵都不剩, 就剩一个大王 (游戏名称为“大王出世”) 。就在这时, 他却像吃了灵丹妙药, 开始反攻, 一下子把我弄得天翻地覆, 我只好长叹一声, 说道:“我输了”。

这篇习作的结构安排, 习作中的比喻和部分词语也是在阅读中汲取积累的。所以课内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外强化学生背诵, 课堂上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 所以让学生课外背诵来弥补不足。

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内容, 利用上课前的一分钟, 展开背诵竞赛, 极大调动学生的背诵热情, 使背诵成为学生的乐趣并形成习惯, 每上语文课前, 学生都能按座位顺序展开背诵, 在背诵中学生不知不觉积累了语言, 学会了写作。

我的学生张旭在习作《黄山》中写道: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用这句话来形容黄山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虽然我没有去过黄山, 但黄山的美名早已一泻千里, 我也在不少书上看到过对黄山的描写。

黄山以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而闻名世界。

黄山奇, 说不尽的千姿百态, 怪石嶙峋。有的怪石像鲲鹏展翅!有的怪石像神龟冬眠!有两山像龙腾虎跃!有两山像熊抱金蟾!真是妙不可言!

黄山险, 危峰倒挂, 断壁叠立, 仰望悬崖欲坠, 俯瞰深渊万丈。

……

这篇习作中的四字词语来自于课外诵读。这些词语的使用妙到好处, 突出了黄山的特点。

所以课内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引导学生参与小练笔, 在练笔中发展写作能力

读诵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写作。写作能力是在不断练笔实践中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或削弱了学生的练笔的实践活动, 那么发展写作能力就难以实现。只有多写才能生巧。

1、课堂上坚持小练笔, 发展写作能力。

课堂上以学生训练为主, 让学生主动参与练笔。如:根据课文的要求, 让学生读编故事, 根据课文的写法, 进行仿写, 使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在形式多样的潜移默化的练笔中得到强化。如: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 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 运用课文中的写法写《我的家乡》, 学生在练笔中出现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了家乡的特点, 同时还运用了积累的词语。这样的练习, 越多越好, 时间长了, 方法和技巧自然会在头脑中沉积, 形成自己的东西。

2、通过课外练笔, 发展写作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无穷无尽的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日新月异的身边事物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写作来源。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观察, 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时间、空间,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练笔, 发展写作能力, 如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办手抄报、写读后感等。

刘勰说得好:“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的阅读, 背诵, 扩大了学生的积累, 反过来, 丰富的积累又促进了习作的生成, 可谓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总之,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经常阅读、背诵和练笔, 广泛积累, 读中写法, 写中用法, 反复练笔, 习作中不仅知道了写什么和怎样写, 而且掌握了怎样写好的基本技巧, 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个性。

“一枝独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以读背训练为主, 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积累 篇2

——农村中小学生阅读积累方法之我见

南乐县城关镇中学 王自勇 电话:*** 科目:中学语文

【正文】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农村孩子阅读面窄,信息量小,语言积累不足,语言运用能力也差,所以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效果也较为明显。积累的方式很多,我经常采用的是下面几种:

1、任务性积累。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农村中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臵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初写读书笔记时,我结合所学课文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句才是优美词句。学生每写一篇读书笔记,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写的最好的在全班交流。“众人智慧胜一人”,在班、组交流中,学生能很快积累大量优美词句,“厚积而薄发”,再进行习作,学生的语言逐渐规范,词汇更加丰富,方言、口语也会逐渐减少。同时,多看课外书,学习语言精品,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开阔思路,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2、趣味性积累。在班队课、活动课、阅读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3、自主性积累。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生日常接触的多为农民,语言大多生动形象,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积累,学习其中健康生动的部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农村语言形式有很多,例如谚语简单通俗,活泼风趣却寓意深刻;惯用语表意精练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专用术语知识性强,包含农技知识等等。大量积累富有特色的农村语言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特色鲜明,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气息。

4、日记积累。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讲给小伙伴听,写给朋友看。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一采自己的“劳动所得”,学生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苟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做某一 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因此,我们应该在作文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参考书目:

1、《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加强阅读积累 强化综合实践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阅读积累;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68-02

【作者简介】徐鲲,《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江苏扬州,225127)执行编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中职、五年制高职)的语文教学都存在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较差等负面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学科属于非专业课得不到重视等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出现了偏差等原因。对于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其实现途径一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的大量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二是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动口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用阅读积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长期沿袭中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师生耗费大量的时间解剖“麻雀”(课文)。这种耗时费力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必须改革。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尊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阅读。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无法完成质的飞跃。语文学习就像庄稼的生长,书籍就是土壤,学生阅读的书籍越多,吸收的营养也就越多,“庄稼”就长得越壮实。职校学生语文的“质”之所以存在较大问题,根本原因就是“量”的积累太少,“土壤”太单薄。积累性的大量阅读是解决学生存量不足的根本途径,基本方式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断增加“土壤”的厚度,扩大学生的“内存”。

职业学校没有中学升学率的压力,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测评,教学环境相对自由,语文教学可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自主探索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最可行的就是实行积累性的阅读教学。虽然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课时相比中小学少一些,但如果从每周4课时中拿出2节,一学期按18周算,可达36课时以上,两年下来近150课时,这不是一个小数字。日积月累,量变将引起质变,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两年后学生的语文素质将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二)学生大量阅读,教师适当点拨

根据笔者的经验,语文教师可将每学期(以四个月计)的课时划分为三部分:四分之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四分之二(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本以外的阅读,另外的四分之一(一个月左右)时间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下文将论及)。具体做法是:开学初的一个月时间将课本的“阅读与欣赏”单元学完,教师不必对每篇课文都讲解,每单元可选一篇代表性课文精讲,其余课文让学生阅读,可读一至多遍,阅读时教师适当点拨提示即可。“阅读与欣赏”单元学完后,可进行课本以外的文本阅读。在开展阅读之前,教师要提前订好计划,基本原则是由浅入深,时文与经典作品兼顾。时文阅读可选择《青年文摘》《萌芽》《散文选刊》等文化、文学类期刊,经典作品主要是指中外文学名著,包括公认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作品等。对有些精彩文章、名著章节,教师可以适度讲解,但应有别于对精讲课文的解读,只需适当点拨即可,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归学生掌握。为增强课堂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的时候可播放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视频,如由名著改编的影视片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名著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兼顾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太艰深的作品不宜选读。必要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选编成套的阅读教材,这样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资源较之以前任何时代都要广阔和丰富,其中网络已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广阔平台和无限丰富的宝藏,语文教师的视线应越过传统纸质书籍的苑囿,主动引入网络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网站、名人博客(微博)、社区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全新的渠道和方式学习语文。

二、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如果说课内外的大量阅读能夯筑学生的语文读写基础,那么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则可以练就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读、写、听、说等多方面的能力。单凭大量阅读固然能培养阅读写作能力,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书写、演讲、说话、朗诵等)则难以提高。在实践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主要起启发、点拨和引导作用。教师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辩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外互动”的教学格局。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应遵循活动形式多样化、目标设计生活化、环境创设情感化、活动内容社会化等原则,还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201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语文新教材(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教材合二为一)相比以前的教材,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凸显了社会实用性,又凸显了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应改变语文教学就是传授阅读写作知识、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传统观念。除了常规的阅读写作教学外,应根据教材体系,在课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将以前的“主演”角色转变为现在的“导演”和“主持人”角色。事先设计活动方案,发动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活动过程中,相机引导、画龙点睛,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真正达到锻炼语文能力的目的。笔者曾开展过“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活动,课前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将从初中到现在学过的古诗词名句整合在一起。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学生采用抢答、轮答、擂台赛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效果相当显著。

鉴于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显著作用,教师应安排足够的课时给学生开展活动。上文已提及,每学期至少应有1/4时间(一个月左右的教学时段)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具体说每周至少有一节实践活动课,每学期活动课可达18节以上。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语文实践活动可与专业相结合

例如旅游专业可开展“美丽世界”演讲比赛,通过演讲展示各国多彩的风景名胜,增进学生对世界、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认知,激发其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商务管理专业可开展“我心目中的商界英雄”征文和演讲比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奋斗精神;烹饪专业课可开展“舌尖上的好味道”民间烹饪技艺调查,让学生将调查访谈的结论写成文章并在课堂交流探讨;艺术类学生可以“我喜爱的流行歌曲”为主题开展交流,重点关注流行歌曲歌词。

加强知识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 篇4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积累, 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 包括用的精彩的巧妙的实例, 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 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 包括思想的积累, 方法的积累, 情感的体验, 生活的经验, 方法的积累等。

积累的方法各式各样, 主要有诵读、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阅读、走访、调查、体验等。

目前, 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势在必行。近几年来的语文中考、高考也突出了这一点。因此, 我们教者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本人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加强对课文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形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课文虽不是名家名篇, 但却是编委会精心筛选出来的精品, 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典范。在教学实践中, 我每教一篇课文, 都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精彩语段进行赏析, 然后让学生积累下来, 熟读成诵。初中课文中有许多我们熟知的一些作家作品, 都值得我们学习, 如郭沫若、普希金的诗, 朱自清、鲁迅的散文;四大名著中节选的精彩章节, 让我们百读不厌。如九年级下册课文选自冰心《谈生命》一文, 它把生命比成一棵树, 一条河流, 学生尤其普遍喜欢“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汇入大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树, 不生长便成了空壳;……快乐固然兴奋, 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这段文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每读一次就有不同的收获, 理解也更形象, 对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通过学习、积累、理解, 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甚者有同学也把冰心对生命比喻扩展得更丰富些, 有学生写到:“生命像一首歌, 歌中写满悲欢离合;生命像一幅画, 画中画满了五颜六色;生命像一首诗, 诗中写尽了酸甜苦辣。”这些语言至今还记忆犹新。创新的火焰被点燃了, 大家都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不但丰富了积累, 又加深了对语文理解与感悟。

叶圣陶曾说过:“课本中选取课文只不过是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并举一反三, 利用课堂上积累的方法指导学生把在课外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进行识记与感悟, 且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有位学生在一次联考中做一道综合实践题要求为父亲画一幅画, 并写上一句话:他写到:“父爱”阳光般地温暖;清泉般的甘甜;春风般的和煦。事后才得知, 他因平时积累时见过有写关于母爱类似的语言, 所以进行了仿写。

二、指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与积累,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辩论会”,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一是根据情况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 如《青年文摘》、《散文》、《读者》、《中国青年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作文报》、《语文报》等。让他们广泛博览书籍, 汲取“营养”, 拓展视野, 与名人进行交流学习。为此, 每学期开学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 每天进行不少于200—300字的积累, 教师天天要检查, 对优秀者表扬, 对做的不好的要指出来加以改正。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尽量少布置一些机械性练习, 多布置些收集和整理型作业。二是要求学生走进社会, 大胆汲取, 并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我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 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 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 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生, 感于体验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辛酸与甘甜。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东西, 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 也有不适应个人特点的。因此, 我教会学生辨别, 对课外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不能照搬照抄, 邯郸学步, 要留下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 舍弃那些不切合自身实际、没有积累价值的东西。

由于课外积累不是在教师统一组织下进行的, 所以每个学生积累的知识会各不相同, 如何从别的学生的“积累库”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为己所用呢?我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与“辩论”活动达到这一目标的。为此, 我在实际工作中, 每周尽可能留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行阅读和积累, 两周为一个课外阅读周期, 每两周轮流开展一次“读书交流”和“辩论”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也为学生创设相互学习的机会和积累知识的空间。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 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积累方式、方法, 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辩论, 要求辩手快速的从大脑中提取知识, 这个过程能综合展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如辨别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地训练培养, 学生体会到了积累的益处, 正如有位学生在毕业时所说:“我之所以能把作文写好, 语文成绩提高, 与我语文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三、积累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 提高写作水平

泱泱大中华, 上下五千年。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唐诗宋词, 脍炙人口, 久传不衰, 它是我国语言的精华。我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必须掌握单元内的诗词而外, 课后附录每册都有十首, 更不可忽视, 让学生每周背一首, 学习小组长检查, 教师抽查, 课代表画表登记, 对于没有完成者, 教师要指导方法, 限时背诵, 最终达到人人过关。积累到一定时间后, 让学生把写过的古诗词学会归类整理, 如:“叙事诗、抒情诗、咏史诗。”细化一下:“归类成送别诗、爱情诗、咏史诗、状物诗”, 像写带有”季节”的诗句, 带有“日月星辰”诗句, 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 把握其特征, 理解其要义, 体会其感情, 领会其精神, 并熟读成诵, 学生在写作时才有可能引用经典, 随手拈来, 运用自如。

加强积累 篇5

余姚市教研室 沈丽英 邮编:3154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积累是学习的规律,是汉语学习的途径,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应从低年级起开创多种途径,为孩子的语言积累搭设平台。一.在“听说”上动脑筋

“说话是播种,听话是收获。”丰富语言积累可以在“听”“说”上做文章。1.听故事促积累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它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童话故事吸引人的了,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故事,大多是童话。因此平时可让孩子听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或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及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利用早晨和午间让学生欣赏,孩子能从娓娓动听的讲述中了解故事梗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这样,有些词句自然而然在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2.赏美文促积累

教师可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一些短小优美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语言。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在“说”上活运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让儿童从做中学。”积累语言是为了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说话训练能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的过程。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不少浅显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如通过口语交际、展示台为学生搭建说话的平台;举办故事会、成语接龙„„,在活动中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乐趣,同时提高了说话能力,又积淀了语言,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二、在“读背”中下功夫 1.在“读”字中做文章。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文中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景,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感动,还要让学生注意吸收,化为自己的营养。教材中有较多好的词语,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八个成语构成了一副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美好的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让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记,边读边记。在师生的一呼一应中,在稚嫩的童声中,学生读得有情,读得有味,更在图文结合中积累了语言。又如《红领巾真好》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清晨,林中谁最活跃?是机灵的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教师让学生反复品读,入情入境地读。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积累了语言。

2.在“看”上花时间。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多读多写,是获得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一 要结合教材,开展课外阅读。新教材都是以“组”为单位编排的,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就类似的文章进行拓展,人教版的配套读物《小学语文同步阅读》紧跟教材,里面的文章大多和教材同一主题,每学一篇课文,就设有两到三篇文章,如《金色的草地》学完就可让孩子阅读《神气的小草》、《家乡的草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也可在教材的空白处超越文本,拓展阅读,如学《夏天》第4-6节学习时,拓展‘彩虹‘的小诗。

彩虹 彩虹 雷雨过后,雨后,天上出现一座彩虹桥。一条美丽的彩虹,我多么希望,出现在天边。它能架得低一点,啊,这样,小朋友就可以 我多想把它从天上摘下来,蹦蹦跳跳 围在自己的脖子上,上天堂去游览了。做一条七彩的丝巾。

第二 结合爱好,开展课外阅读。低年级孩子喜爱读趣味性很浓的文章。所以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如《神话故事》、《伊索寓言》、《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让学生进行阅读。还可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书籍给孩子,扩大知识面。为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第三,开展活动,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对学习还处在是不是喜欢的阶段,尤其是课外阅读,兴趣更来自于老师的激发。因此,我们要多安排有趣的活动、竞赛。可以开展一些学科性的小活动、小比赛,如“识字大王”、“阅读之星”、“小小文学家”等。也可联合其他学科,诸如美术、音乐、科学等活动性学科,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促进孩子阅读。3.在“背”上花精力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它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积累语言,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

小学低年级的四册课本中安排了大量课文背诵,一二册几乎篇篇要求背诵,占全部课文的90%左右,三四册也大多数要背诵,占全部课文的50%左右。这些课文短小精悍、言简意骇,但行文优美,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涉及到各个领域。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些篇目若能完全背诵,就可以为今后进行写作和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处于记忆力是最佳时期,相对的理解力则比较薄弱。因此,这一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注重背诵,在教学中进行严格的、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的背诵练习,就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规范语言。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同时还能陶冶孩子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选取适合低年级孩子心智特点的古诗词背诵,既能积累语言,又能提高人文素养。

三、在“写话”中勤运用。

习作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常言道“听不如看,看不如写”,写是大脑总结、归纳、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灵活运用已积累的语言形成知识块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常练笔。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

1.堂延伸 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 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可以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促进语言的运用。2.模仿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让学生仿照前几块石头的介绍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怪石,积累文章的表达方式。为了课文的参照,学生只需在课文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完成了一次写话练习。学生在模仿中不知不觉复习巩固了课文中词句,积累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3.画中写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一大特点。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还可以提倡“画中写话”的训练,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还可根据古诗中的图画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从而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学生在学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让学生看诗中的插图来编个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文中的小孩与蝴蝶嬉戏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4.续编故事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两只小狮子》时,可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懒狮子后来的生活情况,让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小故事。

另外写日记也是一种极佳的练笔途径。我们要在写的设计上下功夫,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常练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

加强积累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6

一、语文学习到底该积累什么

语文积累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我觉得小学阶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1.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知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类型的积累,文学常识的积累,名言警句、诗句、重要作家作品、作文素材的积累……

2.技巧、能力的积累。语文学习也有一定的技巧可循,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技巧积累的多了,能力也就会不自觉地提高了。

3.语感的积累。英语讲求语感,实际上语文同样需要语感。多读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途径,用标准的普通话读,识记字音字形,用心来阅读,识记语言的组织结构。

4.思维方式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总结,形成做每一种题型的思维方式,做起题来就游刃有余。

5.情感的积累。情感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平时上课可以进行情感的渲染,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的阅读进行情操的陶冶,网络、影视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6.语文素养的积累。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文化的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怎样进行语文积累

首先要多读多听。“多读”就是广泛涉猎,养成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的习惯:有的要泛读;有的要精读;有的要细细品味;有的要出声读;有的要朗读成诵,不仅要诵文字,而且要诵感觉,把外在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言语结构中。“多听”,从听的内容上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听的形式上,要听规范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其次要多背多记。任何学习都要以记忆为基础,语文应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特别是背诵对于学习语文必不可少。例如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描写、叙述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的典范。这些好的作品熟记于心、烂记于心,天长日久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

最后是多悟。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思悟”,加深理解迁移成能力。

积累的途径:

1.阅读中积累。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使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

2.诵读中积累。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3.搜集中积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搜集活动可分为两类:一是接触搜集,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体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这种搜集形式灵活,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二是分类积累。学生按一定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搜集语言信息。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量大,系统性强。通过此类活动可实现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4.交流中积累。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的形式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心得体会、摘抄笔记等形式。

5.运用中积累。语言积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书的技能。教材中课文后指出要求掌握和积累的词句,教师在指导时要求学生“说一说”“用一用”,通过这些训练使文本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搜集到的生活语言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使用,并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使生活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6.生活中积累。积累除了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观察生活起步深入生活,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活。生活中每天发生的,媒体报道上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永远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极其口语化、大众化的鲜活语言,又是学生写作克服“学生腔”,做到语言生动贴切的最好实例。

语文必须重视积累,语文的积累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而且积累的东西必须和生活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积累的方法,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才会越来越丰富,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浅谈加强语言积累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凸显诵读背诵, 在熟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丰富语言材料储备, 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 这个‘储备’的手段, 就是熟读成诵。不诵读是不能将规范的语言‘写进’记忆仓库, 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系统。”从语文教学现状来看, 多数教师还是“以理解为目标, 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为了追求读得深, 老师唯有以讲为主体, 无视教学效率越低下的现实, 违背了“诵读”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其实, 语文教学应该是“以学习语言的形式为目的, 以熟读背诵为手段。”在熟读上下功夫;在识记上下功夫;在背诵上下功夫。衡量是否读熟、是否已会背诵, 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再次, 要努力增加课内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 无论是寓理深刻的寓言, 措辞优美的散文, 还是含蓄精炼的诗歌, 都是积累语言的优秀范例, 但教材中规定要背诵的部分不多。以小语第十一册为例, 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6 篇, 共1244 字, 每天背诵量不过10 个字。所以背诵量是远远不够。这时, 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特色适量增加背诵量, 如《山中访友》中可让学生选增“落叶”段, “树与我融合”段, “桥如老者”段等等, 既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增加了积累的量。

二、抓好课外阅读, 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的积累, 不能只从语言文字上去获取, 而要从生活中去开拓”。经常性博览群书就是从生活中采蜜, 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因此, 教师上好阅读课外, 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养成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的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起步阶段,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 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一线语文教师实践开发课外阅读课程。科学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 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 并使整个活动常态化, 使积累语言生活化。

三、活学活用, 在运用中积累语言

读书是学习, 运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材料, 是巩固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捕捉运用语言的练习点, 多角度尝试, 使语言活用。

如《盘古开天地》教师通过“天地”的语言敏感, 引导学生扩展四字成语 ( ) 天 ( ) 地, 然后用所得的成语概括段落小标题, 排列组合训练读短课文。学生在扩展词汇的同时进行了成语概括排序练习, 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 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 丰富了自身语言, 达到语言的再积累。

四、迁移运用, 在习作中积累语言

尝试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优美片段, 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比如语文课本中有语言特点的语句, 名家名篇, 在教学中, 着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词语、句子、句群, 运用表达方法和调动以往积累做练习。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者写一段话, 可以创设新的情境,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话和写话, 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话。比如六年级的课文中像《索溪峪的野》《山中访友》《山雨》等文中, 都有很多的好句段, 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 练一练。比如《索溪峪的野》一课, 可让学生模仿文中“水野”用比喻构段的方式, 写写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等等。

总之, 这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要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 评语采用多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爱好, 经过探索, 可采用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 可以分步练、集中练, 可以教师评、学生评, 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并且一旦发现好的习作, 立即投稿, 班级编成作文集, 选编学生的优秀习作,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五、点燃灵性, 在赏析中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 可引导学生在文句品析中积累语言, 比如在具有语言特色的文句鉴赏中强化认识, 把握实质, 融会贯通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如《第一场雪》有这样一个句子:“山川、树木、房屋, 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万里山河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 挂满了毛茸亮晶晶的银条;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 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 树枝轻轻地摇摆, 银条儿和雪球簌簌地落下来,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映着清晨的阳光, 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导学生读, 思考从哪里能看出雪大?哪个词用得正确?把“满”去掉行不行?为什么?这样的雪景你见过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样, 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语言, 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加强中学生语言积累的四大环节 篇8

一、加强文本诵读, 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诵读其实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千锤百炼, 是对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韵味等的反复感悟, 使之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联系并存储下来。这种方法看似陈旧, 却符合汉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这一道理。然而, 现实的语文教学令人担忧, 多媒体教学内容纷呈繁杂, 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但都是“过眼烟云”, 学生无法真正实现知识内化, 文本不能细细诵读, 思想情感不能慢慢品味, 语文课堂里琅琅的书声没有了, 这很令我们痛心。所以, 我建议语文教师, 在教学中可采取一些补救和强化训练的办法, 诸如适当增加一些熟读背诵的课文和片段;也可在课外将历代佳作范文、中外优秀作品列为学生熟读背诵的内容等, 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 不断的揣摩和把握实质, 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使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诵读中逐渐的厚实起来。

二、引导博览群书, 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群书,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是中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只有博览群书, 才能学习领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知识的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只有博览群书, 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扩展;只有博览群书, 才能使学生从记载着无数科学知识的书籍中接受历史上无数生活经验的结晶、丰富的科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智力, 发展其想象能力, 从而积累语言, 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 积极引导中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阅读面, 并为他们提供阅读机会, 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书目给学生, 培养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在不断的博览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融入现实社会, 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 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 积累得多了, 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语文课程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生活语文化, 语文生活化。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应局限于有限的40分钟和有限的校园天地, 而要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美丽广阔的大自然。生活语言是丰富的、多彩的、鲜活的、广泛的, 等待学生去发现、去积累。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中学生的课外生活, 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社会, 投身于大自然, 做生活的有心人, 最终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增强写作训练, 在写作中积累语言

加强小学生语文素养积累的三步曲 篇9

关键词:语文素养,词字积累,三步曲,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 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古人云:“厚积薄发”, 说的是积累的效果。众所周知, 无论是口头的说, 还是笔头的写, 都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平时, 能否听懂别人的话, 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 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很难想象, 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 能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很难想象, 一个对中国语言的瑰宝——成语一窍不通的人, 能充分领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 便是缺少语言积累。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学生也铭记于心, 但真正能做到“厚积薄发”的占极少数, “积而平发”的仍占多数, 还有不少“积而不发”的。看来, 语文教学的基础、首要环节, 便是先帮学生建平台、创途径、找方法、用各种手段积累语言。

一、以听写为途径, “听”中积累

“听”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中的首要能力, 能促进学生读、写、说等其他三种能力的同步发展;“听”的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实践、大胆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利用放学前五分钟的时间, 将课外搜集到的适合学生本学段语言积累及运用的佳句用三种不同的语速报给学生听。第一遍不快不慢, 整体感知;第二遍稍慢一些, 便于记忆;第三遍在短语或半句间稍作停顿, 听时默念。学生回家后, 将所听、所记的内容写在本子上。教师在次日批改的时候, 不必要求学生所写的文字与所报的内容一字不差, 只要优美的语言能够有所记录, 句子通顺, 即可。批改后, 中午将所报句子书写在了黑板角落, 学生订正。由于是高度集中地听, 强化记忆, 再加上文字输出的过程, 还有教师批改后的反馈, 这每天的一句两句的句子, 学生往往能够牢牢地记住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还能灵活地运用。

某一日, 改到学生的一篇日记, 她是这样写的:

我的妹妹可调皮啦!

有一次, 我在做作业的时候, 妹妹趁我不留神, 把铅笔盒给藏起来了。当我写错字要拿橡皮时, 才发现心爱的铅笔盒不见了。我这儿找, 那儿找, 就是找不到。我急得团团转, 眼前飘着一层层愁云, 心里像塞了一团乱麻, 嘴里不禁嘟囔着:“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没了橡皮改正不了错误, 我要被老师批评了呀!”妹妹见我这么着急, 变戏法似的从房间的角落里拿出了我的铅笔盒。我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藏我的铅笔盒?”

妹妹歪着脑袋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看着她那“无辜”的样子, 我又好气又好笑。

对于刚刚迈上三年级台阶的学生来说, 这也算是一篇生动优秀的好文章了.文通句顺, 通过神态、心理的描写, 姐姐的心急如焚让人感同身受, 妹妹的淘气可爱使人莞尔一笑。其实, 这划线的句子, 正是三个星期前本人报给他们听的句子。像这样听了能够存储在大脑里, 并能灵活运用的例子, 并不少。当其他学生听到熟悉的语句时, 便兴奋不已, 纷纷说:“这一句我知道, 这一句我知道。”“原来这句子可以用在这里啊!”材料日积月累, 天长日久, 学生头脑中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而平时的朗读、交流, 让他们乐听、乐记、乐用, 真正做到“厚积薄发”、“乐积乐发。”

二、以话语为平台, “说”中积累

获取祖国优美语言的途径, 不是仅仅是书本,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亦可让学生获得许多丰富的语言材料。一个小学生从早晨到夜晚, 所有阅读的时间加起来, 不会超过四小时。而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言语交流呢?是阅读时间的两倍都不止。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对话的途径, 将书面语自然地运用到口语中去, 听他人所说, 说自己所记, 那么, 积累的语言材料便会不留痕迹地运用于现实中。

本届学生刚入学不久, 本人从一个他们比较熟悉的四字成语着手, 让他们体会、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然后告诉他们:“我们中国呀, 这样优美的词语、句子数不胜数。它们是我们聪明、淘气的伙伴, 只和有心人交朋友。课本、报纸、课外书都是它们的家。但它们更多出现在人们的话语中……”话还没说完, 一个学生尖叫起来:“老师刚刚就说了一个, 数不胜数!”这位学生立即得到了我的充分肯定和一朵红花, 全班同学对他投以羡慕的目光。我趁热打铁:“四字成语, 不仅仅存在于老师的话中, 隐藏在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朋友同学的语言中。只要你是个有心人, 你就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你的朋友也能在你的口中找到他们。咱们瞧瞧, 四字成语最喜欢谁, 经常伴随在哪个小朋友左右。”自那天开始, 学生便留心倾听他人说话时所运用的语言, 每每有所发现, 就欢呼雀跃, 立即牢记在心, 以便自己在类似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同时, 为了能够显示成语伙伴是他们的好朋友, 学生个个有意识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成语运用于口语中。有时, 有些成语的运用并不恰当;有时, 有些书面语运用于口语听起来有点奇怪, 但如以话语为平台, 主动积累优美语言, 自然运用于口语之中, 那离得心应手正确地书面运用也不远了。

“听”的训练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同时, 更应重视40分钟以外的训练。“听”的训练本身就是一种人格教育,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人说话的习惯, 对于积累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以诵读为方式, “读”中积累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 用声音立起来, 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 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重视朗读, 是传统的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 有道是: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 则功莫大焉。从这里可以揭示出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 就得多读, 读, 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新课标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根据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思维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 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 在读书中求解, 在读书中品味, 在读书中生情。同时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 在边读边思中, 在相互讨论中, 在小组交流中, 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默读, 去理解词句, 去培养语感, 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去读、去背、去积累。

这样, 学生就在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书中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就会成为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部分, 也会把学得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康巍.重视语文积累创造阅读条件.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03) .

加强积累 篇10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简单机械之后, 对另一种简单机械的初步认识和探究。由于齿轮这种简单机械, 在学生的生活中接触不多, 所以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感性认识齿轮

在课前, 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自行车的齿轮部分和传动部分。并让学生收集旧玩具、旧机器零件中去搜集齿轮。上课开始, 首先由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齿轮, 再说说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齿轮, 然后出示老师搜集的各种齿轮, 接下来是学生的观察活动, 把学生自己找到的齿轮和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的齿轮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齿轮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 在认识的基础上, 学生对齿轮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齿轮的探究欲望, 产生了探究问题:“齿轮有什么作用?”

二、理性探究齿轮

以学生对齿轮产生的问题为导向, 展开小组同学的自主探究活动。至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探究, 探究的形式和方法, 探究到什么, 这里采用开放式的探究方法, 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点和拨的作用。通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 用多种实验方法得到了多种实验发现:有的让一个运动的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运动, 也有的带动两个、三个, 甚至更多, 还有的把大小不同的齿轮组装到一起转动……实验说明:齿轮能传递运动 (动力) ;齿轮能改变运动的方向;齿轮能改变运动的快慢……

三、制作活动

在学生充分探究齿轮的基础上, 由对齿轮的理性探究进一步深入, 尝试制作齿轮。学生利用萝卜、土豆、白薯等材料制作齿轮, 通过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成功制作两个齿轮:并做到一个齿轮转动一周, 同时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两周。同时也是对齿轮转动速度的进一步探究。

教学片段:

教学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齿轮)

师:许多同学课前都搜集到了齿轮, 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吧!

生1:这是我在四驱车上找到的齿轮。

生2:我的齿轮是在旧钟表上找到的。

……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 或者你还知道哪有齿轮?

生1:三轮车、自行车的车链就挂在齿轮上。

生2:我想汽车上也应该有齿轮。

……

新课教学:

师:现在把你们搜集到的齿轮, 和我带来的齿轮放在一起, 我们一起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观察活动。

师:谁想告诉大家, 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生1:所有的齿轮都有整齐的齿边, 中间都有轴。

生2:不同的齿轮, 大小不同, 齿边的形状大小不同, 不同的齿轮齿边的数量也不同。

师:关于齿轮,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齿轮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齿轮的一些问题。以组为单位, 利用现有材料玩齿轮, 一边玩, 一边思考:‘你们有什么发现, 解决了什么问题?’比一比谁的玩法多, 谁的发现多。

……

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空间和时间: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多元化、多层次;开放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开放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为评价标准。整个教学过程都立足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二、立体的科学体验过程

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 通过感知, 直接体验来主动的探究, 主动的学习。这节课设计了搜集齿轮、展示齿轮、观察齿轮、制作齿轮等多种活动, 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接触齿轮,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齿轮, 寻找科学, 恰恰实现了科学《课标》中倡导的“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让科学指导生活

让人类科学地生活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也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我们学习科学也是为了传播科学文化指导人们的生活。那么如何利用这一节课的科学发现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关于齿轮的科学, 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课设计思路与原则: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

《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之前, 为了让学生对陌生的齿轮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安排的是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学生课前搜集齿轮, 课上展示齿轮, 说说见过的、知道的齿轮, 看看老师搜集的齿轮, 再比较各种齿轮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对齿轮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为开展探究‘齿轮作用’的活动奠定基础。

二、开展探究与学生能力发展原则

教学中充分体现《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开放式的理性探究活动中, 自主设计、操作实验, 搜集整理处理信息,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制作活动也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 这一生活现实, 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认真细致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三、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原则

加强积累 篇11

[关键词]:数学活动 活动经验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明确地将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方法一起纳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凸显了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训练操作与思维能力。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以此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数学活动教学的特点

数学活动教学,即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重复其发现过程,并使学生能力素质有所提高。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数学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方面,即教师设计活动内容须生动有趣、活动设计须精致、把握数学活动须让活动具有数学味、让数学活动富有创意。

1.兴趣是基础。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我们的活动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制造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思考是根本。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数学活动须让活动具有数学味。创设具有数学性的活动,须让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创新是追求

教学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创造的火花迸发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情感。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渗透创新的理念,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让数学活动富有创意,让学生有创意地活动。

我们设计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安排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富有挑战性、把握了数学活动的特点,才能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

二、设计数学活动,积累经验的途径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之中。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掌握数学活动的形式及其作用,这是实现成功的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方法。数学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问题”乃数学生命活力的源泉。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是课堂涌动生命活力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师生一起探索,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間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经常问问自己“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自主能力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操作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可以通过它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和规律提供感性知识,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具体的实物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经过反思加工和内化,这就是活动经验的基本来源。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

3.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4.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实践能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有效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认人民币”时,可以设计模拟购物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的 角色,通过买卖商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兑换和找补方法,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这种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源头,还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反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心向。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正确认识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内涵,把握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特点,灵活运用活动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相信数学课堂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加强积累】推荐阅读:

课堂积累10-15

平时积累10-19

积累应用05-24

课本积累06-12

表象积累07-29

积累方式08-09

积累整理08-10

积累创新09-11

积累实践09-14

情境积累09-15

上一篇:智能化网管下一篇: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