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绩效

2024-10-01

执行绩效(精选11篇)

执行绩效 篇1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参与高校管理的作用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将审计关口前移, 在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的同时, 有效发挥“建设性功能”, 是推进高校各项经济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学校预算执行开展绩效审计, 能够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并为学校预算管理提出有效意见和建议。

一、高校审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 评价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是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目前, 高等学校已经形成了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格局, 但作为国家预算的基层单位, 高等学校的预算仍是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份,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依然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 (教财[2008]12号) , 要求各地高校“高度重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 “严格预算执行审计”, “加强决算审计”, “即使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 同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中《意见》还特别指出了“通过预算执行审计……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此可见, 在强调高校预算执行审计重要性的同时, 重视审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

(二) 绩效审计是符合我国发展的主流审计理念与方法

绩效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它是效率审计 (Efficiency Audit) 、效果审计 (Effect Audit) 和经济审计 (Economy Audit) 的总称, 即“三E”审计, 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 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提出改进建议, 促进管理, 提高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 是国际审计发展的主流方向。2003年, 国家审计署制定并颁布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提出了“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 争取到2007年, 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的要求;2008年审计署又颁布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提出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要求。明确指出“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这一战略决策, 既为我国的审计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对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 并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改革和发展进行。

(三) 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发展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是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 是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的活动。重视审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 而且绩效审计的开展又能够十分有效地评价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 因此, 我国可以尝试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 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这一举措也符合《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在深入总结我国审计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通过结合, 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 加大审计力度,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各种需求, 提高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的要求。开展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提高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其关键是建立起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重点对高校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最终提高学校审计工作质量, 改善高校预算管理,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关键——构建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 实现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 从易于确定、争议较小的原则出发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在不同文献和微观实务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 以下四个原则针对评价体系得建立比较重要且务实:一是整体与分类相结合原则可以提高审计评价结果的针对性。高校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活动的反映, 建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整体性原则, 使审计指标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有关要素和环节的关联, 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高校的各个预算执行部门有着不同的特点, 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也有不同的绩效及体现方式, 因此,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应根据预算执行的适用范围分类建立, 从而使得各项评价指标更具针对性。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是确保审计评价质量的关键。建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可以定量描述的项目, 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 使得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 同时使得对预算执行绩效程度的定性评价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对一些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 也需要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 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三是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与时俱进。绩效审计指标的构成、内涵、数量等方面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随着我国各项经济体制的逐步建全和高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和变化, 因此, 绩效审计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动态性特征。四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能真正促进发展。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 要将有利于教育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绩效和体现管理工作业绩的短期绩效结合起来评断, 统筹兼顾, 并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 减少各种形象工程的出现, 以促进学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确定宏观与公允的总体评价标准

总体评价标准是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的标准, 是对预算执行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 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效益的标准和尺度, 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的依据, 也是预算执行部门应努力达到的工作目标。针对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总体评价标准, 具体可包括:国家的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方针政策;学校制定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计划;国内外同类型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以前年度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 建立突出重点、灵活对应的具体指标体系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具体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量化表现, 是将预算执行绩效通过有关绝对数或相对数具体表现出来。在建立具体指标体系的时候, 务必突出重点、根据审计的目标, 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同特点, 灵活地选择或者设计指标, 实现预算执行绩效考核。考核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常用的指标, 例如:用来反映高校预算收支和分配绩效的具体指标, 主要包括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绩效的指标和反映经费内部结构的指标 (见表1) ;衡量高校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和学校资产、校产利用绩效指标 (见表2) ;其他指标, 如可以设计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标来衡量教育预算资金投入产出效果, 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可以反映高校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以及科技成果经济效益, 高校投资、培养人才、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可以作为高校综合社会效益的评价依据等。

(四) 实现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运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有别于运用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或经济评价, 要将监督、审查、评价、反馈结合起来, 不但起到“免疫系统”的功能, 并切实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 不应仅仅在实际评审时才进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而在前期决策评价即预算目标设定的时候, 就应该形成确定的指标, 从而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评价考核以及财务结算的业绩考核。后两者的考核结果形成决策评价, 又成为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设定的重要依据, 如此周而复始, 使得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从“结果导向型”向“目标——结果导向型”转变, 实现对高校预算整体层面的“效率”、“投入——产出”、“潜力”地有效考核、评价和挖掘, 使得学校资源更加合理配置 (见图1) 。

三、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最终作用

(一)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与高校发展目标的结合

通过检查高校以及下属单位的工作规划与经费预算、资金收支的街接情况, 分析高校以及其下属单位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否与国家宏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预算编制目标有无游离于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之外, 是否兼顾资金投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有无出现埋头“切蛋糕”和盲目“争盘子”的现象。

(二) 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与过程管理环节的结合

在审计过程中, 要从细化审查预算支出结构入手, 依托基本的审计方法, 分析每一项预算资金的实际投入或耗用是否都是必须的, 是否体现了效率和效益。同时, 审计中不仅要检查财务方面的内控制度, 还必须适度向有关业务流程和制度方面延伸, 更深入地去发现和揭示财务信息难以反映但却直接影响财务运行结果的信息, 进一步促进过程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三) 预算执行结果评价与年度工作成果考核的结合

通过将年度预算执行评价结果和工作成果考核相结合, 在考核中引入资金成本理念, 对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业务成果进行评价, 分析预算执行和部门效益的相关程度, 使得部门工作业绩评断有充分的依据;同时分析高校以及下属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经费供给是过剩还是不足, 分配是否公正且讲究效率优先, 评价部门和人员经费保障情况。可见, 通过对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评价与实施, 不仅仅可以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监督和改进, 同时可以实现对预算编制的前馈作用和对结算工作的后馈作用, 从而形成整个“预算编制———执行———决算”链的良性循环体制 (如图2) , 实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升华。

在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中融入绩效审计, 可以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更加全面地监督。但必须明确, 内部审计是为管理服务的, 因此须将对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看作是对预算管理的促进。审计所揭示的高校或者其下属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各种问题、不足和矛盾, 必须还原到预算管理工作这一本源上来分析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分析审计发现的差异和提出审计意见的时候, 都要将学校预算管理目标作为一个基本前提来对待。这样才能使循环往复运行的预算制度逐步得以完善。通过开展绩效审计,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预算执行效益和效率, 它延伸了高校内部审计范围、拓展了审计领域, 全面发挥了学校内部审计的职能。针对高校预算执行进行绩效审计, 在高校内部审计领域仍是一种尝试, 是对内部审计方法和内容的一种创新。只有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工作, 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 大胆探索、开辟新的审计领域, 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经济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家审计署:《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中国审计报》2007年7月14日。[1]国家审计署:《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中国审计报》2007年7月14日。

[2]Robert Moeller著, 李海风、刘宵仑译:《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 (第六版)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2]Robert Moeller著, 李海风、刘宵仑译:《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 (第六版)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谢家启:《绩效审计理念下的高校内部审计》, 《教育财会研究》2007年第2期。[3]谢家启:《绩效审计理念下的高校内部审计》, 《教育财会研究》2007年第2期。

[4]张祖飞:《浅析高效经济效益审计》,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4]张祖飞:《浅析高效经济效益审计》,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5]刘研杰:《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探析》, 《财会通讯》 (综合) 2007年第5期。[5]刘研杰:《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探析》, 《财会通讯》 (综合) 2007年第5期。

[6]韦小泉:《浅析高校绩效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1期。[6]韦小泉:《浅析高校绩效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1期。

执行绩效 篇2

一、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一)完成《XX市志(1980-)》共8卷1050万字出版任务

市志续修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率先完成。《XX市志(1980-2000)》分8卷,卷目为总类、城市建设,改革开放、经济综合管理,经济(上下),政治(上下),科学教育文化,社会、人物、大事记,共1050万字。全书共设置81篇、471章、1899节,还有18项专记、1个附录,入志人物6310人,其中传录人物252人。于今年第3季度全部印制出版,完成挑战指标值,比省政府要求的“省、市、县三级二轮志书以前完成”提前了3年。

(二)完成《武汉年鉴》(卷)组稿编纂出版任务

年鉴编辑增强了年度特色。《武汉年鉴》(20卷)内文(不含特载、目录、索引)140万字,文字总量与上年持平。全书共设类目34个、分目238个、条目1658个;刊载表格203个、随文图片267幅、征集彩页5印张。其中,500字以内的条目1166个,占条目总数的70.2%,比上年卷提高2.3个百分点,500字—1000字的条目374个,占条目总数的20.4%,比上年卷下降1.6个百分点,1000字以上的条目154个,占条目总数的9.3%比上年卷下降0.7个百分点,实现年初确定的增加短条目的目标。今年年鉴在保持上年导向正确、内容真实、资料可靠、形式完善、印制精良的质量基础上,增强了“武汉城市圈”、“开发区建设”、“环境保护”、“信息产业”和“武汉新区建设”等类目信息,并着重记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换届的资料。《武汉年鉴》(年卷)于7月印制出版,实现绩效挑战指标值。

(三)完成《武汉年鉴·实用手册》编撰出版任务

为了方便读者携带和使用,在完成《武汉年鉴》(2007年卷)的同时,我们还编撰出版了《武汉年鉴·实用手册》。《实用手册》以权威的数据,简要记述了XX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全书只有10万字,共分15个部分,记载有:武汉20十大新闻事件、综述、政治、重要活动、城市建设、对外开放、开发区建设、武汉城市圈、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市辖区概况,以及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和武汉城市圈各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该书于8月印制出版,比绩效目标值提前4个月完成。

(四)完成《武汉抗战史料》编纂出版任务

为挖掘历史资源拓展修志成果,从台湾、上海、南京等地收集的历史资料整理编纂出版了《武汉抗战史料》(1937年11月—1938年10月),内容包括当时的会议资料、重要文献、重大事件、外交、经济、教育、文化、社会情况,武汉沦陷、武汉抗战、徐州抗战、日军暴行、战争损失等12大类,全书153万字,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武汉抗战的全过程,其中近60%的史料是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它们有力地印证了武汉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三次辉煌。书出版后,12月14日《长江日报》第五版进行了整版报道。该书于11月印制出版,超挑战值完成。

(五)完成《武汉春秋》组稿编辑出版任务

《武汉春秋》季刊创新出版。该刊围绕反映武汉历史和现实做文章,深入发掘,不断扩大涵盖面和信息量,全年出版4期,共发稿78篇,约48万字。比去年增加6万字,反映武汉历史的稿件76篇,反映现实的稿件46篇,同时,进行了版面和装帧创新,进一步提高了杂志的.质量,深受读者欢迎。该刊按时完成绩效工作目标值。

(六)增加网上志鉴信息

充分利用地方志网站为社会服务。在网站建设上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地方志网站功能及丰富网上图书馆的信息量。今年我办聘请了专业人员对原网页及功能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将原有数据库进行了重新整合。经调整后网页栏目改版为34个,分目68个。较原网页新增了视频专栏、主任信箱、公务员信箱和网上学习教程等新栏目。全年有全国各地7.2万多人(次)点击阅读网上资料,点击次数达13.82万人次。在网上刊登论文、图片、信息、史话等数据564条,电子数据XX市志32本、年鉴22本。为让更多人了解武汉,今年在武汉方志栏目新增首届《XX市志·政治志》、《XX市志·教育志》、《XX市志·总类志》及《武汉年鉴》(年卷)共202.4万字,增加信息(含图片)269条,其刊载的志鉴信息量为计划(150万字)的134.9%,超额完成绩效目标值。现在网站内容丰富,图文、视频并茂,行业特点突击,成为网上开展读志、用志的宣传工具,是全国地方志网站最具特色的网站之一。

二、绩效管理的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办公室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抓手。为了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蔡佑林同志为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处处长为成员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决定效绩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由分管副主任负责全室的绩效管理日常工作,各处室由处长负责本处的绩效管理,秘书处负责检查落实。同时,为了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今年又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机关的各项制度汇编成19+1的《规则与制度》手册,发给全体干部职工共同遵守,互相监督,促进工作。一年来,我们坚持按照绩效指标开展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完成。

(二)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督促管理。年初,全年绩效管理工作会后,办公室领导班子把绩效指标分解到每个处室,并与处室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管理责任。办公室坚持每月月初召开由各处处长参加的主任办公会,通报绩效指标完成进度,协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目标任务,方志处的同志几乎一年没有休息星期六,有的编辑还将书稿带回家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年鉴处的同志在二季度根本没有休息双休日,处长肖凯同志生病住医院,有时一边打吊针一边审稿;有时半天在医院,半天来办公室处理编稿问题。

执行绩效 篇3

关键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审计;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71-01

引言

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范围主要是针对政府的机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财政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的形式展开财政和资金的调查。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平台的构建,能够更好的落实和确保国家财政和资金的流向和合理性。

一、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概念界定

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法律审计,通过审计的机关单位对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范围采取不同的审计形式对财政和资金进行法律上合理的审计工作。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宗旨是对财政和资金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合理的使用的审计,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一般下设和开展至地方区域。对审计的对象或者项目最终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体现,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一直是我国的财政工作的重点和中心。由于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平台构建不够完善和统一,致使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开展难度系数比较大。

二、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运行现状

(一)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范围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审计范围主要包括:政府的机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一般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涉及的对象包括:一般普通的预算支出和国家政府基金的支出。例如:和行政事业部门相关的单位、中国共产党共青团、中国科学院的事业单位、国家税务局等等一系列的政府机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都是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范围和行列。

(二)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形式

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主要形式有:对审计项目和对象进行单独的立项专门的绩效审计方式,对一个单位或机构采取财务的收支结合的形式进行绩效的审计,对审计项目活对象进行专项的审计做出调查的形式,对有关于建设的项目进行和采取审计跟踪的形式。这些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形式主要是针对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财政方面展开调查,严重的披露和揭示我国在财政资金上的外流现象并且做出法律方面的审计。

三、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落实的比较晚,在地方的财政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也比较晚。但是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受到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对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工作更好的展开,需要对财政预算绩效审计的工作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影响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的负责人的思想态度和在职的时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在了项目和财政的资金上,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对工作积极的提出宝贵的意见,地方财政预算不断的促进和推动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展开。

(一)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审计平台构建

(二)法律平台的构建

针对于目前的法律平台的构建它在内容上还不够具体和完善,需要增强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审计平台法律的专业标准。由于法律平台构建的不够完善和具体,造成和导致了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审计严重的落后。为了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审计平台的工作正常的发展和展开,在法律平台的构建上加强依照我国的《宪法》与《审计法》两大法律作为重要的依照和根据, 使我国的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审计平台的构建在法律平台方面更具有法律性。针对要审计的对象以及程序要明确法律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对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平台构建完善和统一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在完善和统一《审计法》的同时,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职责与义务并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则与准则来提高法律性。

(三)审计流程平台的构建

在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审计平台构建中,审计流程平台的构建是对审计流程的重新设计加以完善审计流程的平台。对于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平台对审计流程的平台的构建,需要对绩效审计方面作出严格的把关工作和设计对绩效审计在内容上的管理以及需要改进的措施和意见,对审计流程加以计划和落实以及报告的重新设计与改善来构建审计流程平台。对于审计的计划对审计的对象和项目进行审计前的调查并给出标准的评价和具体的计划与安排工作便于落实设计的工作,对审计的对象和项目进行告知召开会议并对审计做出调整和改进,编排好审计的步骤环节最终依照审计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制定出具有法律性的审计报告从而实现对审计流程平台的构建。

(四)评价标准与指标平台的构建

在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平台构建中评价标准与指标是执行绩效审计工作人员的重要标准和依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与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客观和权威性,能够更好的对审计对象和项目做出合理规范的审计结果,做到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工作的落实。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与指标包括:对法律法规、计划预算、过往的历史、行业以及专家意见的标准与指标,便于对绩效审计做出更专业的分析与判断。例如:《审计法》就可以作为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与指标的重要依照和根据。

结束语

针对于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运行现状,通过对法律平台、审计流程平台和评价标准与指标的平台构建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平台的构建。依照法律进行审计平台的建设提高它的法律性,使其构建完善的审计流程平台,利用评价标准与指标展开和实现对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提高和保证我国财政对资金的使用和运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子昂.地方财政收入的状况、制约因素及增长对策探讨[J].区域经济,2011,5(12):43—44.

[2]徐福德.浅议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J].财经论坛,2013,8(8):110—111.

[3]王虹.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平台构建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2013,6(9):1—62.

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初探 篇4

我国绩效审计的源头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我国审计部门仅仅是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 进行了一些经济效益审计的尝试。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2002年首次提出“要把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 促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从查处严重损失浪费入手, 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 这标志着绩效审计实践的正式开展。国家审计机关开始进行公共资金领域的经济效益审计探索, 在审计报告中注意披露和反映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因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等问题。

2003年, 审计署制定并颁布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提出了“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的要求。随后, 2006年9月审计署又颁布了《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效益审计, 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效果,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2008年, 审计署颁布《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提出了渐进式绩效审计改革规划, 即“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因此, 当前我国绩效审计工作战略规划可以理解为:以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为先导, 培育绩效审计文化, 夯实改革基础, 逐步将审计范围扩充至财政绩效审计以及全面绩效审计。

二、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规则定位

引入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规则定位旨在明确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评价对象与审计原则等问题, 解析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区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内在特点。虽然学术界对于绩效审计的概念尚未形成权威性的界定, 但是一般认为绩效审计的核心内涵在于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过程中所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调查与评价。显而易见, 这与以检查合法性与合规性为主要目标的传统财务审计存在明显区别, 需要围绕以绩效为重心的审计目标设计相应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与审计评价体系。承前所述,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作为我国绩效审计渐进式改革的前期试点, 与综合性绩效审计相比, 又具备局部性的以预算执行绩效为重心的特点, 对应的规则定位同样需要结合绩效内涵加以梳理。

以部门预算执行绩效为关键词的审计评价对象理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框架来理解: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 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 反映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公共收支计划和法律文件。这也为将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对象界定为收入与支出预算两类范畴提供了直接根据。细化后的收支预算项目, 如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人员支出、公用支出等则是评价对象的逐层展开。

预算执行绩效作为绩效审计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衍生概念, 理应是传统绩效内涵与公共部门预算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充当绩效管理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绩效考评理念正是提炼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原则的理论依据。挖掘“3E”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理念与部门预算的内在拟合是理解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原则的关键环节。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是财政活动的先导和基础, 效率性是财政有效性机制的外在表现, 效果性是财政活动最终效果的反映。在财政预算分配的实际工作中, 忽视支出的最终目标而单纯追求经济和节约, 或不顾效益单纯追求效率, 或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益”而不顾资源状况, 最终都会影响支出的综合绩效。

三、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根据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对象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框架的理解, 结合细化为预算执行过程与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审计原则, 设置相应的预算执行过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预算执行过程绩效审计是定位部门预算执行阶段的过程评价, 主要源自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评价数据实质上也代表了对部门预算管理流程的事中评价, 因此可借助数据之间的勾稽对应关系, 设置有理有据的评价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的指标。

预算执行过程绩效审计的重点在于收入预算组织、支出预算控制与预算调整三个方面, 收入落实得力、支出控制有度、预算调整有效代表了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的良好状态。收入预算组织评价预算收入的实际落实能力, 应设置预算完成率、财政拨款预算完成率与自筹经费预算完成率指标, 分别考核整体预算落实、获取财政拨款能力以及自筹经费到位情况。支出预算控制主要衡量预算的适度节支能力, 应设置支出预算完成率、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与基建支出预算完成率指标, 分别评价支出总量与分量的适度节支情况。预算调整则是对预算严肃性的反映, 应按照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类基本类型, 分别设置收入预算调整率和支出预算调整率指标。预算一经审核除非发生不可预见重大情况方可调整, 调整次数越多、调整数额越大说明预算的预见性较差, 管理绩效较低。

预算执行结果绩效审计是定位部门预算执行阶段的结果评价, 主要依据预算决算报表得出评价数据, 代表了对部门预算管理流程的事后评价, 应借助数据之间的勾稽对应关系, 设置有理有据的评价预算执行结果绩效的指标。

预算执行结果绩效审计作为预算管理流程终结阶段的评价, 一方面应该保持与预算执行过程绩效审计的逻辑对应关系, 实现从过程到结果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必须基于预算单位事业性质考虑预算决算绩效的表现形式, 设置客观科学的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指标体系。据此, 预算执行结果绩效审计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预算收支保障绩效、财务状况绩效与事业发展绩效三类。

首先, 与预算执行过程绩效审计指标保持对应, 预算收支保障绩效同样从收支平衡和收支配比角度设置绩效审计指标。在预算收支平衡绩效下设置预算执行收支平衡率与预算执行收支结余率指标;在预算收支配比绩效下设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与基建支出保障率指标。通过与预算执行过程绩效审计指标数值的纵向比较, 实现全过程的绩效审计。

其次, 将财务绩效分解为筹资能力、偿债能力与资金能力。在筹资能力下设置自筹收入、拨款收入、贷款收入以及自筹基建资金比率指标, 评价预算单位多方位筹措资金的能力;在偿债能力下设置资产负债率与流动比率指标, 考核预算单位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资金能力可通过自有资金净额、可临时周转货币资金两个绝对数指标来反映, 衡量预算单位资金结余满足流动性支付需求的能力。

最后, 事业发展绩效作为预算执行结果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 必须与预算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质相挂钩, 对其事业绩效的评价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指标的设置从属于预算单位的事业属性, 事业属性差异化随之带来指标的特性化, 这部分指标需要结合预算单位事业属性特点进行规划。

综上所述, 从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实施背景出发, 解析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规则定位, 构建初步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有利于绩效审计渐进式改革的有序推进。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项目编号:DFA06011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08ZS93)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孟华.增强责任性与改善绩效——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剖析.审计研究, 2008;5

[2].谢志华, 孟丽荣, 余应敏.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之二维层面:解除受托责任与实现决策有用.审计研究, 2006;3

执行力管理与绩效考核培训 篇5

培训时间:2天

培训地点:客户自定

培训对象:

培训方式:

针对性讲解,个案分析,方法指导,参与式研讨,课堂分组讨论、思考题和测验。培训受益:

1、通过培训帮助学员找到执行力的误区;

3、认识目前本公司和本部门在绩效考核领域里存在的不足和如何整改;

4、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对企业、对员工、对管理者、对业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5、了解整个绩效管理的流程、核心技术和提高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整体管理理念、技巧和能力;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直接决定企业成败!没有执行的战略是假战略,不成体系的执行是傻执行。考核的落地,关键靠执行。没有执行,将不会有绩效管理的践行和实效。执行越有力度,“绩效考核”才越有效果!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确实是“想”把“绩效考核”做好的,也系统地学习和运用了不少前沿的绩效管理技术和工具。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系统的文件和制度都一堆一堆的,人力资源部门也是忙上忙下的,然而,实施效果常常是大失所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或对策来

课程大纲:

课程导入:执行力管理与绩效考核培训案例

一、企业凭什么基业长青?

1、中国企业寿命之痛

2、百年企业发展壮大的秘诀

3、没有体系的执行是傻执行

二、企业凭什么让员工追随?

1、中国企业用权谋凝聚团队,世界级企业用文化凝聚团队

2、明确企业的远景和使命;用核心价值观来选择团队成员

4、让员工找到理想和目标

三、执行力之干:有效激励员工

1、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

(1)员工激励的一般原则

(2)员工激励的高级原则

(3)领导激励部属的注意事项

3、公平理论

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5、激励的实用人性内因模型

四、执行力之叶:员工甄选与任用

1、人员招聘的困惑和挑战、用人中的误区

3、执行力的特质组合4、结构化面试

五、执行体系之入口:一对一责任

2、责任稀释定律

3、谁受益谁承担责任

1、设定目标的原则

2、目标分解:各层目标如何制定?

3、各部门内部目标分解的具体步骤

4、确定目标的行动计划、超目标管理

七、执行力来自绩效管理

1、绩效考核与信任

2、企业整体绩效管理的复杂性

3、整体绩效管理体系分解

4、整体绩效管理通用程序

5、整体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

问题: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思考、提问、回答(学员互动环节)

八、绩效考核你我谈

1、什么是绩效考核

2、绩效考核受欢迎吗?为什么?、绩效考核的培训

4、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置

5、提高绩效的4把钥匙

6、钥匙在谁的手里?

九、绩效考核系统:岗位说明书

1、什么是岗位说明书?

2、怎样书写岗位说明书?

十、绩效考核系统: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1、什么是绩效计划

(1)怎样制定绩效计划

(2)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

(3)什么是目标?

(4)什么是标准?

2、发展计划的制定

3、目标的监控与调整

4、绩效考核

上司的准备

下属的准备

(2)考核中

绩效考核表格

5、绩效考核制度:绩效改善计划

(1)绩效改善计划与辅导的差异

(2)如何制定绩效改善计划?

十一、如何提高团队绩效?

1、团队绩效支撑管理者绩效

2、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

3、如何评估团队的成功?

5、你和企业及团队就你的权力和义务达成一致了吗?

6、你的团队有具体、明确和共同的目标吗?

7、信任是团队建设的基石

8、如何建立互信的上下级关系?

9、如何逐步加强与团队成员的关系?

10、如何制定团队守则?

11、如何有效地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

12、如何有效地应对突发性事件?

13、如何对付不好相处的人?

15、有效的团队会议应遵守什么规则?

十二、管理者职业发展与企业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周期

3、KPI体系建立的方法

4、平衡记分卡

5、KPI的分解

67、管理者绩效的影响因素

8、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与企业绩效

9、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10、确定个人工作价值观

12、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与相应的策略

13、如何有效设定管理者KPI?

14、如何有效设定团队KPI?

15、如何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执行绩效 篇6

读者:吴先生

答:读者您好!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执行时间问题,自治区是严格按照中央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分三步走的指导方针部署我区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

第一步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33号)文件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第二步是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发〔2009〕182号)文件规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第三步是除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之外的其他事业单位。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1〕37号)明确各地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要按照“分类管理、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结合实际,适时起步,分阶段推进,逐步到位,进度上不搞“一刀切”。

因此,前两步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国家都有明确的执行时间,在国家尚未出台文件明确第三步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执行时间的情况下,结合我区实际,我区其他直属事业单位(除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業单位之外)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符合中央关于第三步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有关精神。待国家对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执行时间有具体政策规定时,再从其规定。

运用绩效评价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篇7

1 绩效评价

1.1 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的效果。绩效评价是指利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政府部门为发挥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计划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的整体性评价。绩效评价也是组织按照之前确定的标准和评价方式,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标准对所要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成就做出考核和评价[1]。

1.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

与企业绩效评价只评价经济效益不同的是,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政府功能的实现程度和为实现政府功能耗费的资源与成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对财政活动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评价。所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经济效益只是其一, 更多是要对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评价。

2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2.1 绩效评价方法

首先,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财政管理中, 摸索出一套针对不同效益形式的支出项目的绩效分析与提高办法。第一, 对于产生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办法;第二, 对于产生社会效益并且产品无法流入市场的支出项目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第三, 对于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经济效益不能准确计量而产品可以流入市场的支出项目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在这三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中, “成本-效益”是被运用最多的评价方法。因为经济效益不仅能体现预算执行水平的进展情况, 还能为其他支出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2]。其次, 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可划分为四个层次:项目评价、单位评价、部门评价与综合评价。对于项目评价应该将定量评价与问卷调查、专家判断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评价;项目评价在分析与项目运行相关的效益比值时, 还需注重对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一定标准获得社会意见。单位评价是通过与其他单位经济效益的横向比较, 用某一地区或全国的经济效益作为对比标准, 然后和资金支出单位的实际经济、技术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果。部门评价是将部门的评价标准统一化, 主要是对宏观指标的评价, 特别是部门行政效率和部门计划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是对财政支出的整体进行全面评价, 综合了整个部门效益, 通过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监督提供基数据支持。这四个层次层层递进, 兼顾了宏观判断与微观分析, 整体构成了绩效评价层次体系。

2.2 绩效评价指标

根据对财政支持效益的考核范围可以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其中宏观指标是考核财政支出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引导和增加作用, 宏观效益一般用边际指标和弹性指标, 边际指标是用财政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份额里占据的比重, 弹性指标是财政支出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微观指标是指用具体的完成情况与财政支出的比率来衡量财政支出的效果, 微观效益指标是专业化的支出项目与该项目支出的资金额的比率。在进行比较时, 利用支出项目效益作为指标一定要做到全面, 既要对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反映, 还要数据的收集与核算较为方便, 不能为了提高数字指标而忽视项目整体发展。表1为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表。

3 加强绩效评价在预算执行管理的办法

3.1 加快预算改革的步伐

绩效评价水平取决于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水平低, 绩效评价水平高也无法真正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水平, 只有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绩效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和价值。而且我国传统的预算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 急需建立一个以部门预算为核心, 总预算、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为框架的新预算体系, 新预算体系必须要具有科学性、集中性和透明性等优点。同时, 绩效评价也为部门预算的改革提供着依据, 可以将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平衡联系到一起, 根据之前的绩效评价结果可以确定现在的预算管理水平。为了保证预算的科学、公平, 可以在预算中加入“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3]。

3.2 通过立法的方式为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保障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 他们的绩效考评制度能够在财政管理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都离不开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绩效考评形成了制度和规范, 将绩效考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可以使得绩效考评在财政管理中成为固定的程序和方法, 而对绩效考评做出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可以使得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地区都相互可比, 更利于绩效考评的发挥。1989年新西兰就通过了《公共财政法》, 内容有一条是明确规定了要对支出绩效进行说明, 而美国也在1993年通过了类似的法案, 这也是导致新西兰和美国直到现在依然很发达的原因之一。反观我国虽然对绩效评价越来越重视, 但是始终没有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绩效考核制度确立下来, 绩效评价缺乏法律上的依据。

3.3 落实支出绩效责任制

传统的分析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基本上都是对预算执行的完成情况和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分析考核;而绩效评价更多的是关注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益与支出的比率是否科学合理。而注重质量就必须落实绩效责任制, 对评价结果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进行强化, 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监督, 例如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中使用绩效评价, 增强相关责任人认真负责的对预算执行开展工作。真正发挥出绩效评价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4]。虽然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在不断的增加, 但是财政支出也在不断的增加, 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为了提高财政支出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果, 需要在预算管理中将绩效评价作为预算决策的依据。最后, 应该加强政府公共部门对效益的重视, 为了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断的做好预算执行的工作, 让财政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更好的为纳税人和人们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公共服务, 真正做到“人民的公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预算执行的情况, 必须要引入绩效评价制度们, 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标准, 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不断深化预算的改革和提高财政支出的资金利用率。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提高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水平, 需要在财政支出中应用绩效评价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通过对政府公共支出产生的作用进行评价的方式,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已经成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公共支出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2]魏婷.省国税系统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 2013.

浅议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篇8

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以财政收支的合法真实性审计为起点, 具体是指审计机关运用各种方式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与经济性进行监督的系列管理活动。投入与产出呈现合理比例是绩效审计的核心问题, 产出一定时投入越少或投入一定时产出越高则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就越好。绩效审计一般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 分若干审计小组对财政预算支出块、财政预算收入块及两大块下进一步划分的分资金项目分别开展审计工作, 最终各财政预算资金执行情况汇总到项目主审并形成审计报告。目前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普遍存在难度偏大、涉及的被审计单位偏多、被审计资金内容较为广泛、尚未建立健全效益评价标准体系且属于事后审计等特点, 使得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具体工作中缺乏完善的参照执行标准且难度较大。因而, 如何有效开展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以持续提升我国财政绩效水平, 最终有效提升我国社会行政管理的综合水平, 已成为目前我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现状

1、缺乏有效预算编制体制及审计准则使得审计难度较大

一方面, 我国财政部既管下拨经费又管预算编制, 下拨多少、预算如何分配等都全权由财政部自身决定, 过大的分配权使得各部门对其敬畏有加, 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的审计监督。提交给人大的年度预算执行报告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各部门在各环节的财政预算执行弹性较大, 某些官员可以随意改变巨额资金的特定用途, 而且财政往往在预算之外大量预留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临时性支出, 为政府各部门违规违法行为 (如挪用资金) 提供了便利, 而公众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毫不知情;二是预算报告中仅给出了笼统的总数, 编制太过粗略不够详尽, 致使人大代表无法确知资金的去向。可见, 集监督、执行与编制预算为一体的财政部门直接导致了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低效, 政府预算也是内行看不见且外行看不懂。存在诸多缺陷的政府预算编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地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 为切实指导并规范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国政府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审计工作与行为指导标准及准则, 即完善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准则。目前来看, 我国审计准则仅有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准则, 虽也提到绩效审计, 但却缺乏相应的具体条文规定, 即真正适用于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审计准则及法规体系尚有待于建立健全。

2、预算执行随意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审计风险是开展审计项目中必然存在的一种风险, 具体可分为工作风险和职业风险。绩效审计风险并非源于审计机构自身, 而是与政府整体密切相关, 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承担了一种公共责任, 一旦产生审计风险, 其不利影响也将波及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 甚至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条件不甚成熟且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环境不佳的情况下, 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绩效评价的操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审计风险无法有效规避。再加上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较多且较为敏感, 涉及政府机关执政行为及公共管理效益, 需要考虑的问题众多, 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较为随意。例如, 2009年某市审计局对该市人民政府2007—2008年财政决算及其他收支情况的审计过程中发现该市财政没有及时安排拨付逾8100万元的上级专用款项, 阻碍了该市有关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由于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所掌握的材料或情况非常有限, 因而其在做出绩效评价或给出监督意见时必须十分谨慎。此时, 许多审计人员对特定情况不予以披露, 而是专门报告给部门主管领导, 通过这种方法规避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3、粗放的财政预算管理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一方面, 当前我国财政下发的专项资金分属不同部门进行管理, 资金管理较为分散, 资金使用缺乏统筹协调性, 不同投资在项目内容、建设安排、实施方法及使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复,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 条块分割严重无法有效形成合力。另一方面, 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重分配轻到位、重指标下达轻后续项目管理等问题, 对整个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实施不到位, 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也缺乏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及监督机制, 最终导致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例如, 2007年某市审计局对该市人民政府2005—2006年财政决策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过程中, 发现该市水利专项资金被挪用近16万元, 滞留金额超过318万元, 对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三、完善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有关建议

1、规范财政预算执行程序, 选准绩效审计切入点

增强预算执行的法律约束力, 持续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 认真执行预算法, 规范并严格履行预算执行程序, 减少资金分配的随意性, 严肃对待预算的变动与调整, 建立健全追加支出审批程序,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调整, 减少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预算执行权应与预算编制权相分离, 完善预算执行的奖惩激励举措, 同时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体制, 逐步向社会公开预算执行审计结果, 促进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益融合。

目前以当地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机制是我国现行的审计监督体制, 在此背景下进行的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对个别缺乏透明性问题也较为集中的负责人而言, 他们掌握了公共支出的使用权或决策权, 这时进行的绩效审计流于形式, 问题却无法深究。同时, 财政支出内容千差万别,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涉及太广, 进一步加大了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风险。原则上财政资金绩效监督对象应涵盖各类财政预算管理范围内的公共财政资金, 但在目前开展绩效审计条件尚未具备的基础上, 只能有选择性地对某些与财政预算使用、管理及行政决策有关联的重点环节进行切实可行的绩效审计。此外, 在审计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教训, 以便今后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的进一步审计积累经验。

此外, 与其他绩效审计相比, 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相对较为单一, 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以资金流向为主线, 以立项为起点, 重点关注项目管理, 参照财政专项资金质量控制、考评机制、项目计划及其他有关标准, 合理评判立项的规范性、科学合理性及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综合检查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披露立项不合理、资金浪费或损失、决策效益低等事项, 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提升我国政府财政预算执行绩效, 不仅要合理科学地进行财政预算编制, 更要使各项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实现最大化, 通过良好的预算执行实现非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间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目前在我国有关制度尚未健全的条件下, 尤其要注意强化内控体制建设并持续规范审计准则, 以有效进行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的绩效审计。审计工作开展时要积极引入事前预警、日常监督、事后评价相结合的连续循环监管机制, 即时反馈财政资金动向及使用情况, 实现实时监控。

内部控制的完善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转变观念。应当从过去的仅注重预算执行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转变出来, 从审计监督制度建设、政策执行、财政运行等多角度进行考虑, 实现观念上的两个转变。同时要加强宏观监督, 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微观监管;二是及时预警。财政预算资金项目立项时进行的认证工作应有审计人员介入, 审计人员可对项目可行性及科学合理性提出建议及意见, 及时预警审计问题, 并详细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财政预算的低效或浪费;三是日常监管。动态监督与跟踪监督是实现有效审计的必要保证, 必须随时掌握预算资金的动向及使用情况, 使监督这只大手延伸至财政预算资金所到的每一处, 实现有效日常监管;四是事后评价。绩效评价是促进审计工作深化进行的重要保障, 必须具备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财政预算执行效益考评机制, 使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

一般而言, 应做到以下方面以有效规避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风险:一是确定被审计单位后进行提前分析。审计项目在立项确定被审计单位时尽量选择那些项目支出较大、项目较多且预算管理时间较长的单位, 这是由于项目支出大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快速抓住重点, 从而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项目较多则表示预算单位可以自行调节的空间较小, 其各项预算支出标准也制定的较为完备, 预算管理时间较长则可针对单位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及意见;二是着重把握财政预算核心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 审计人员无法对财政预算资金面面俱到地进行审计, 而要结合公众及政府对财政预算投向的关注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计, 如一些极易发生风险的领域 (环境卫生、采购等) 、高公共利益却低效的领域、涉及巨额财政预算资金的领域等;三是保持地被审计单位的充分互动和有效沟通。应充分听取预算执行单位的有关意见及建议, 并与其共同研究问题所在, 进一步增加审计项目的价值, 消除信息不对称风险。

3、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养, 打牢绩效审计基石

第一, 强化岗位培训与再教育工作。建立适应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专业审计人员队伍, 并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培训, 以案例教学等渠道对其进行再教育, 使其理论知识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努力培养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独立性意识, 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养, 促使其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效快速地开展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工作。

第二, 合理安排年度审计任务, 加大审计经费投入。为保证审计质量, 必须合理安排年度审计任务, 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与总结, 继而提升审计水平。同时, 为保证审计人员的再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投入足够经费以建设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及建设信息网络, 有效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 为绩效审计打牢基石。

摘要:公共财政框架建立后人们对财政资金运行的效益性投入了更多关注, 而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在此背景下, 有必要将绩效审计理念与方法合理引入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使绩效审计在财政管理决策功能上切实发挥查错纠弊的重要功能, 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运行效率。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存在较难规避审计风险、缺乏有效预算编制体制及审计准则、财政预算管理较为粗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参考文献

[1]黄财政: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实践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 23 (6) .

[2]赵小会:理清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新思路[J].理财, 2012 (10) .

执行绩效 篇9

一、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现状

作为一项极具理论性与操作技巧的专门工作, 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却由于不被重视、研究力度跟不上等问题造成在理论研究方面严重滞后, 整个绩效考核研究推进缓慢, 从而无法在预算执行及考核的实际操作和工作中体现自身强有力的支持与指导。同时, 在专门研究人才及从事预算绩效考核工作的人员培养方面也显得有些不足, 并缺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职权部门的统一协调, 从而让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建立造成了极大阻碍。

二、强化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 强化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考核对象就是军队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军队预算管理的重点, 同时也是一项关乎军队总体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 随着军队经费需求的不断扩大、预算编制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 为了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具体工作, 我们应该大力加强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确保各项经费都能够按照预算计划运作, 提高经费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

(二) 强化财务监督

内部控制是提高军队预算管理质量及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辅助, 而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正是内部控制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同时长效性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能够有效弥补内控监督及考核所存在的表面化、实效短以及全面性不足问题, 预算执行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及内控的总体质量。

(三) 能够实现军事资源合理化配置

军队建设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重要的军事资源, 然而随着军队建设任务的繁重, 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军事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面对有限的资源, 如何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与调度, 提高军队工作效能就成为军队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建立更为科学与完善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从数据入手, 充分掌握当前各项资源与绩效的投入产出关系, 能够准确找出效能低甚至无效能的配置方案及人员和岗位, 从而为军队削减开支、整合岗位提供可靠依据, 为提高军事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贡献自己的价值。

三、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思路

军队预算执行对军队财务管理及整个军队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经无需敷述, 而当前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有效加强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一个较为完善周全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体系应该由以下环节构成。

(一) 制定绩效考核计划

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就是绩效考核计划制定, 由财务部门牵头并组织专家及负责领导组成计划制定小组。具体来说, 首先要明确被考核单位。其次, 要明确本次绩效考核的目的, 也就是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而我们想通过考核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同时还要确定考核达标标准。其次, 要确定具体的考核对象, 一次考核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 尤其是对于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来说, 点多、面广、涉及深远, 我们必须确定具体考核对象, 才能真正有的放矢的着手具体考核工作及研究。再次, 要确定考核时间。不仅要确定考核工作的开始与结束时间, 同时也要对被考核对象实际情况及考核的适宜时间段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够得到最科学最可靠的考核数据。

(二) 组建考核工作小组

要确定考核工作执行人员及负责人, 原则上一次考核应具有两队人马。一方面是实际工作及考核人员, 应该汇集组织军队财会人员、被考核单位负责人及考核具体项目方面的专家三方组成考核操作小组, 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另一只人马应该是审计人员、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学者所组成的考核咨询团队, 随时给考核工作的推进做出及时指导, 提供政策、技术、法律等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三) 贯彻考前被考核单位自查制度

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不是被考核单位被动接受检查与考核就可以的, 被考核单位应该端正绩效考核正确态度, 同时应该严格推行考前自查制度。被考核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要积极按照考核计划及考核通知书要求进行自检与自查, 对考核工作所要求的一系列材料进行积极收集、整理、提高。为了提高被考核单位数据提交的完整性、及时性与真实性, 还应该推行单位领导问责制度, 来加强被考核单位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与自觉性, 维护考核工作正常秩序。

(四) 严格考核过程, 重视双重侧重

一些考核工作之所以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主要是在具体考核工作阶段没有切实深入实地进行勘察, 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翻资料, 这种敷衍的态度不仅无法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同时也让被考核单位逐渐学会了敷衍应对的手段, 十分不利于考核工作的效用发挥。因此, 考核小组以及专家顾问团队都应该树立深入实地进行考察的工作态度, 要严格对比实际情况与数据资料之间的差异, 发现弄虚作假一定要及时处理, 扎实树立绩效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地位, 确保工作的独立性与严肃性。

(五) 规范考核报告编写

考核报告是整个考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考核报告编写质量直接影响着考核工作具体水平及后续整改是否能够落实到位。考核报告编写应该大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 要在全面反映被考核单位在预算执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数据为基础, 切忌主观猜想, 每一条剧情描述都要能够经得起验证和核查。其次, 要对所掌握数据进行充分的、科学的、反复的分析与对比, 要明确指出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矛盾与差距, 从而帮助我们从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措施,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与精细。

(六) 重视原因分析及措施提出

考核报告不光是呈现一个考核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找到问题并给出整改意见。现在许多考核报告大篇幅描述实际情况和罗列数据, 在问题提出与整改意见方面却显得比较不足, 这直接影响到整个考核报告的作用及力度。尤其是在整改意见提出方面, 必须从军队预算执行考核工作开展的目的出发, 对整个执行过程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同时将问题与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分析, 务必做到全面、细致、周全。以便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真正达到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的目的。

(七) 建立考核数据库

整改意见下达, 被考核单位着手整改还不是整个绩效考核工作的结束。为了提高整个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工作质量, 为了有效强化考核工作的体系构建。我们还应该进行考核数据库建设, 其收集内容不仅要包括具体考核工作全程, 同时还要对整改过程实现全过程监督与追踪, 并为每一个被考核单位建立一对一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长档案, 用以分析被考核单位历次考核所取得成绩和仍然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的预算执行考核计划制定及其他部门和单位考核工作经验借鉴提供数据支持。

四、结束语

军队预算执行是军队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 直接影响着军队后勤保障工作及军队全面建设质量。预算执行虽然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许多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随着军队自身建设及国防军事化进程推进而显得愈加突出。为了有效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为了能够将有限经费用于更多实际方面, 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工作, 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起到强化预算管理与执行、推动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以及进一步规范化与合理化军事资源管理及使用等多方面作用, 为我国军队自身建设及国防军事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国栋.军队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方法与应用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 (12) .

[2]曾凯.浅议军队预算经费执行绩效考核研究[J].安徽财经大学, 2015 (02) .

[3]李宏利.军队预算经费执行绩效考核研究——公务事业费绩效考核研究[J].安徽财经大学, 2015 (01) .

[4]鲁涛.论绩效考核在军队管理中的作用[J].军事经济研究, 2014 (03) .

执行绩效 篇10

1 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目标及原则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就必须实现系统目标、评价指标、评价目的三者有机统一, 以提高实际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1.1 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要把各部门预算的完成情况如实纳入考核指标, 将绩效考核的对象设定为参与预算的各个责任中心, 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最终确立我国高校现代预算管理方式。

1.2 绩效评价的原则

1.2.1 整体优化原则。

实行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是对组织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测量与评定。考评系统整体比较复杂繁琐, 涉及到对大量变量的输入、输出、统计分析。绩效评价指标应当是多维度, 包含可以反映工作绩效的方方面面, 但在实际的考评系统中, 选用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不能很好地实现绩效评价的目的。因此, 加快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有重点的指标体系对于实现高效总体绩效评价至关重要。而在制定绩效指标时, 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所选择, 不能过多, 以免影响对重点项目的评价。

1.2.2 长期利益的原则。

在对具体部门的财务绩效评价时, 不要过分注重短期的利益, 因为一时的短期利益可能比较片面, 不足以反映部门整体的财务状况, 甚至过分强调短期利益有可能会对长期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2.3 动态完善原则。

财务绩效的评价需要坚持动态完善这一原则, 在各部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项考评指标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 才实际考评时要对相应的指标做出合理调整。

1.2.4 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在设计时要着重加入一些可以量化比较的数据, 在同类别部门之间要实现横向的比较, 在本部门不同的会计期间内要能够进行纵向比较。

1.2.5 可操作性原则。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以能够实施操作为前提, 没有实际操作性, 即便设计再完美的评价指标也没有多大意义。可操作性原则不仅要求原理上正确可行, 在具体执行落实环节也要有细化措施, 合理有效、简便易行, 找准目标定位, 使得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实施操作。

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在概念上可以定义如下:学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实际上是反映高职院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之间的一种比价关系。

3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

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与对象是进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一步。

3.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的界定

评价主体实际上就是组织实施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一般来说, 行为主体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1) 有相应的义务与匹配的权力, 这是评价主体展开工作的基础。 (2) 严格按照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流程执行有关任务, 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3) 评价主体具备独立的调查评价地位,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工作流程的制定、评价手段的实施过程中, 不受其他单位部门干预。

3.2 预算绩效评价对象界定

根据相关预算编制框架, 一般来说, 校内基层单位预算汇总是校级预算的重要部分。剖析预算管理的层面可以得知, 在高职院校内部的下属学院系部、教辅教学管理机构等属于基层预算单位, 包括高职院校下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 这些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一般都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

4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4.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最基本的内容应涵盖:预算编制决策的评价, 预算执行情况评价和对预算效果的评价。这三个基本模块式构成一套完整评价体系的最基本内容。

4.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

可以从其评价内容的不同层次分析其作用, 首先是通过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进行评价, 这一过程中, 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发挥预算编制的导向作用。在时间的不同资金使用单位之间做出较为清晰明确的界定, 能够实现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第二,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这一过程是对实际执行阶段完成执行情况的及时评价反馈, 是高职院校进行预算资金监督控制的重要手段。预算的正确执行, 关系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是学校各教学单位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保障。在这一阶段要更加侧重对集体项目的跟踪监督考察, 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 控制风险。第三、对预算效果的评价是对上述两个阶段实施效果的最后考核。通过综合的实际评价效果反馈, 为下一个预算年度提供参考意见。

5 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的方法

工作分析法 (确定职务技能、职责和工作任务, 分析工作环境、流程和工作关系) 。

个案研究法 (对个人或团队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重点是典型人物、事件和资料) 。

问卷调查法 (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的使用) 。

专题访谈法 (主要针对关键人员进行, 重点是任职人员的胜任素质、工作特点和工作主要成效等问题) 。

经验总结法 (由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部门组织总结经验, 归纳出有关绩效评价指标, 进行修订完善) 。

6 指标体系设计

首先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目标, 形成目标层;其次根据绩效内涵, 将高职院校预算资金流动过程进行分解, 按评价目标确定各个环节的观测点, 形成准则层;最后依据每个观测点的评价内容, 遵循相关原则选取关键性评价指标, 形成指标层, 最终构建完成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树状结构指标体系。

6.1 目标层设计

评价目标是构建指标体系的动因和出发点, 也是设计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南。公共产品理论认为, 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 政府必须有效配置社会资源, 私人产品应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 公共产品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提供, 根据其产品外部效应的大小, 决定财政支持的力度。政府有必要根据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 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6.2 基准层设计

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关注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预算支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投入和产出系统, 投入的是财政预算资金, 这些投入经过高职院校的管理与使用, 转化为不进入市场, 主要体现为具有社会效益的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产出。在预算资金使用阶段, 应重点对资金管理的效率性进行评价, 即评价高职院校使用资金的合理化程度, 是否将预算资金配置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方面, 管理的效率性可用管理水平类指标体现, 通过评价有利于实现“加强预算资金支出管理”的评价目标。

6.3 指标层设计

为保证绩效评价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选择指标时, 应遵循相关性、系统性、重要性、经济性等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能够全面反映绩效水平;重要性原则要求从评价客体的实际出发, 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指标;经济性原则要求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 数据的获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7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 为了实现评价目标, 以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更合理的应用, 应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在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为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1) 比较分析法, 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 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2) 因素分析法, 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 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8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 高职院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 资金来源的局限性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阻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因此, 如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 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绩效评价质量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包建玲.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 (4) .

[2]陆嫒.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1) .

[3]王晓芳.金融业经营趋势与证券公司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 2006 (4) .

[4]易艳红.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1 (33) .

[5]许云川.论高职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在示范校建设中的意义及运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0) .

论绩效评价如何提高员工执行力 篇11

一、倡导业绩文化, 激发员工创业热情

2012年, 一企业 (SG) 出现经营性亏损, 为扭转局面, 公司把融入BG集团当作契机, 积极推进绩效优化管理工作。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方法, 在生产、采购、销售和职能管理部门, 选取了8个单元作试点, 逐步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来评价每个员工某个阶段的表现。这些表现包括工作成果与工作过程, 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员工在整个考核周期的工作成果与达成成果的过程中的可评价行为。

2013年, 为强化危机意识, 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克服困难, 专心谋事, 扎实干事上来。SG进一步创新绩效管理办法, 采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 (KPI) ”评价模式, 聚焦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将公司经营目标分解到“六大运营”模块, 在公司班子成员中, 明确了每个模块的主要责任人和关键绩效指标 (KPI) 。由各运营模块负责人组织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与计划, 定期向公司报告工作进展, 并将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作为对公司领导进行年度绩效评价与绩效薪酬兑现的主要依据。

同时, 把公司目标层层落实到各单位, 落实到每个人。一是按照逐级分解的原则, 依据公司及本单位年度关键绩效指标, 结合员工的岗位职责, 共同协商制订员工个人绩效目标。二是及时反馈对员工绩效的评价结果, 听取员工意见, 对员工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沟通, 总结经验, 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三是把员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分配、职位升降、薪酬调整、培训开发和职业发展等的重要依据。

二、发挥党组织作用, 传递企业发展正能量

SG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攻坚时期, 越是在关键时期, 越是困难的时候, 越要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各级党群组织, 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保证作用, 为企业克服困难, 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宝钢集团文化宣贯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向广大员工宣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宣讲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 分析存在的问题, 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另一方面, 宣传公司的优势和宝钢集团协同的机遇, 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发挥先模作用。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 广泛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 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 对照“三高一流”标准即“高觉悟、高技能、高业绩, 建设一流党员队伍”的内涵, 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来制定“登高计划书”, 促使党员有针对性地找差, 制定挑战性目标,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和业绩, 带头达到公司及所在单位对员工提出的要求;同时, 积极做好群众工作, 带动员工共同进步, 营造企业风清气正干事的文化氛围。

三、强化绩效辅导, 提升员工业绩水平

一段时间以来, 公司各层级的执行力不高, 并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员工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不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干不好有什么坏处等。

任何一项正确的决策只有经过强有力的推进和落实才能将预期目标变为现实。我们的做法是:全员实施目标绩效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 (KPI) 层层分解, 落实到个人。

在绩效指标和目标值制定过程, 各部门和员工广泛参与, 既达到了知识传授和内化的作用, 又增加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在绩效评价过程, 强化绩效辅导, 通过交流和沟通, 了解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题, 并对指标落后员工提供部长→直线主管→员工的倒三角支撑, 帮助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 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促进员工绩效目标的实现。

在绩效结果运用过程, 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员工奖励分配、职位升降、薪酬调整、培训开发和职业发展等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建立起以员工绩效改善为目标, 绩效辅导为手段, 绩效评价为准绳, 绩效兑现为保障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以及基于绩效管理体系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回路, 激发了员工的热情和潜力, 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四、结语

现代企业提倡以人为本, 调动人的积极性, 依靠全体员工发展, 企业发展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水平, 推动企业前进。

摘要:本文以人为本, 提出利用绩效评价手段, 激励人, 发展人, 提高员工执行力, 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水平, 推动企业前进。

上一篇:高职物理教育下一篇:双面蔡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