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执行

2024-09-19

规范执行(精选11篇)

规范执行 篇1

临床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加上工作繁忙、工作量大, 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极易发生针刺伤,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1]。以往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针刺伤的事时有发生, 虽然仅限于一级暴露, 但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压力和伤害是极大的。为了降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受伤害程度, 我们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规范护理操作, 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 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1原因分析

1.1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由于护士在日常医疗操作中, 需要频繁地接触到各种锐利器械, 如刀、剪刀、针、玻璃等, 尤其是针, 稍不注意就会被刺伤。

1.2工作条件差, 工作环境布局不好;空间狭小、太挤、嘈杂;操作时光线不足;技术不熟练;器械不安全;随意放置针头;工作流程不合理也是容易造成针刺伤的一个因素。

1.3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人手不够, 工作繁忙, 强度过大, 护理人员精神及心理紧张, 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 工作太匆忙, 忽略了被针刺伤的危险性。据调查的结果分析, 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候, 如在上午输液高峰时和中午护士值班人少时, 这时期或因患者较多, 或因护士人手少, 而此时又是部分患者己输液完需要拔针时, 护士常拔完一个患者的针后不能及时处理好输液器又要给另一个患者拔针, 造成最后集中处理这些患者用过的针时被刺伤。

1.4工作经验不足, 未能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程序, 对职业暴露和自我保护措施认识欠缺, 在工作忙碌工作量大或危重患者抢救时未能沉着冷静而造成工作忙乱或心理紧张, 违反操作规程, 因而引起的针刺伤。

1.5处理用过的锐器程序复杂

现在使用锐器盒来收集污染针头, 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使用锐器盒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使护理人员和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不受针头刺伤。因要分离针头并把针头放进一个开口并不大的锐器盒中, 更容易造成护士被刺伤的机会。

1.6护理操作不规范, 有些护士给一个患者拔针后, 又急着为另一患者拔针就把拔出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 在插针头的过程中, 极易被针头刺伤手, 还有一些是在回套针头帽时被刺伤, 再就是加药时不小心被加药的针头或安瓿刺伤。

1.7学习培训不到位, 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针刺伤后未能认真处理伤口, 未能意识到暴露伤口再进行其他操作时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而且伤后大部分未填表跟踪。

2对策

2.1培训教育

(1) 首先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认真学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让护士认识到对自己人身安全和权益的保障, 并学习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 学习有关的传染病防护知识:如何安全处理利器、锐器;血渍的正确处理方法;血标本、医疗废物的处理原则;洗手和戴手套的重要性;其他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和报告程序;如何预防用药等。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在职护士的业务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制度, 并经常进行考核。

2.2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既不麻痹大意、也要小心对待。要知道不遵守普遍性防护措施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2]。思想重视, 工作认真细致, 沉着冷静, 有条不紊地工作是完全可以避免职业暴露发生的。

2.3改善工作环境, 完善防护设施。工作间布局合理, 物品摆放整齐, 光线充足, 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在每一次治疗和操作后要收集和处理好锐器和针头, 因为遗留在病床和其他工作场所的锐器和针头也是造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高危因素。

2.4为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采用弹性和科学排班方法, 工作繁忙时配备足够的人力, 减低工作强度, 尽可能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 以达到使护理人员的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2.5规范管理, 改变护理人员的危险工作行为, 特别严禁将使用后的针头回套针头帽, 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 严禁用手拨弄针头和锐器, 针头使用后一定要马上丢到耐刺容器内。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 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 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患者床旁, 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 锐器收集器装2/3即停止使用[3]。

2.6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培训, 熟悉预防针刺伤的统一操作规程。了解发生针刺伤的紧急处理措施, 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 要保持镇静, 立即挤出少量血液, 并用流动水冲洗, 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包扎伤口。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 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2.7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HBV感染。为了预防HBV感染,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体检,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护理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并定期进行复查和复种, 尽量减少受感染的机会。

3体会

锐利器具刺伤关系到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 提高预防意识, 营造和谐环境, 规范操作行为, 强调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 熟练掌握锐利器具的开启、操作、回收等技术, 避免锐器刺伤的发生。临床护士必须转变观念, 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另外,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防范意识, 让护理人员了解防范措施, 改变态度, 促进他们积极采纳普遍性预防措施[2]。事实证明, 把主要精力放在预防方面, 加强护理人员关于预防针刺伤的教育和自我防护, 规范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制度保证[4]。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情况, 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进行必要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对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如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 吸取药液及配药, 注射与拔针工作等按正确的护理常规和程序进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改进工作环境, 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效果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 减少了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害的可能。结论 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 规范操作行为, 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针刺伤,规范操作,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谢红珍, 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54.

[2]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0) :819.

[3]毛秀英, 吴欣娟, 于荔梅.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2-425.

[4]任小英, 喻姣花, 熊宇等.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现状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8 (3) :62.

规范执行 篇2

1、通用: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3543—2007

2、土建: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尾项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 JGJ130-200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3、静设备安装: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SH3514-2001 SH/T3503-2007 SH/T3903-2004 HG20201-2000 HG20202-2000 HG20203-2000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规范》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化学工业炉结构安装技术条件》

HG/T20544-2006 HGJ209-83 HGJ211-85 HG/T2601-2000 《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化工塔类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高温承压用离心铸造合金炉管》

4、动设备安装: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HGJ206-92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 HGJ203-83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HJ 514-90 《水泥及灌浆料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448

5、焊接: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化工装置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技术要求》HG20537、3-92 《铝及铝合金焊接技术规程》HGJ222-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4709-20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4730-2005

6、管道: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5-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02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252-9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检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4-93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7、筑炉衬里: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 《化学工业炉砌筑技术条件》HG/T20543 《一般炼油装置火焰加热炉陶瓷纤维衬里》SH/T3128-2002

8、电气: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 《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SY4030.2—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9、仪表:

规范管理缔造高效执行力 篇3

关键词:楚雄矿冶;规范管理;高效;执行力

一个企业要长期稳定和谐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作保障,然而只有管理制度没有执行力度是完全没有用的。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执行力是否到位,关键在于工作执行力的高低。

所谓执行力,是指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执行力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发展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发展战略的高效执行力。

执行力的提高还在于严格的规范管理,规范管理是巩固和完善企业管控模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规范管理的过程,我们在这个不断规范管理的过程中,看到了生产经营管理从整体推进到全面提升,积累了继续加强规范管理的宝贵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管理”的份量变得越来越重,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增强规范管理意识,真正使规范管理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高效执行的管理氛围;在工作中提高执行意识和执行能力,将执行力融入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高效的执行能力,以实际行动强力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提升员工素质,提高执行能力,是确保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

加强学习培训,打造学习型团队,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是保障执行力、提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严格规范管理的本质要求。

管理制度的本旨在于执行,然而“管理制度”并不等于“规范管理”,一旦在它们之间划上等号,就容易走进规范管理的误区。执行力就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生命力,有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就要去执行,而且是有效执行、高效执行。通过有效执行来提升规范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首先,要改善有效执行的思维模式,彻底改变工作中推一步、走一步的工作状态,围绕大局,融入经营主体,将有效执行的意识根植于计划拟定、过程控制、进度推进、阶段性工作和资源配置中,实现从被动消极执行到主动有效执行、从简单执行到务实创新执行的转变;其次,要强化有效执行的行为举措,深入作业现场场、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研分析,身体力行、知难而进,“不达目标不罢休”,力求在执行能力、基础管理、阶段性工作有新的突破;第三,要在有效执行中注重创新,突破旧的思维和习惯的束缚,研究规范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创新思维,潜心做事,循序渐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过程控制,实施考核执行,是确保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

公司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要全面提升总体竞争力,就必须严格管理,从提升执行力入手,实施科学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强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执行到位,是确保过程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管理流程的必要手段。

在建立规范管理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严、细、实、精”的原则,做到“人定岗、岗定责、责定奖惩”;做到有要求、有落实、有考核、有兑现,另一方面,考核作为对工作绩效和工作目标的评价过程,要更好地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也能够保障企业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进而营造“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工作有标准、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规范管理机制。

三、构建执行文化,规范制度行为,是提升管理和执行力水平的重要环节

行动的正确与否在于执行能力和规范管理,一个高效的执行力文化,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带来无穷的动力,只有严格执行、规范管理,才能将执行力文化建设的更具实效。执行力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制度与行为规范是执行力文化的基石和重要表现形式。要在执行力文化建设中有新的突破,首先,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以内控制度和流程规范为中心的管理要素;建立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行为规范、服务标准,做到业务操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检查监督机制,强化管理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强化过程控制和考核的导向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激励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规范、严格监督、严格奖惩,用严明的制度和考核规范约束员工行为;三是要发挥企业文化效力,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的执行能力,通过管理者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和执行意识,使员工工作规范由变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执行,保障企业的规范运作、高效执行,为楚雄矿冶、思远公司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执行力保障。

规范执行 篇4

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是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革新, 需要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就当前或长远来讲, 提高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是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工作。

认清学校在执行教育规范方面的问题和危害, 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我们应该承认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但是在学校法制化建设过程中, 法律体系不完善,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依然存在, 特别是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文件, 在执行上不规范的问题依然严重。主要表现是:在执行课程标准上, 随意提高或降低。如在小学低年级, 有的学校认为学生很容易达标, 就随意提高及格标准或提高考试难度;有的学校不开设非考试科目, 因此更谈不上达标。在执行课程方案上, 不开齐开足课程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校多套课表的现象也成了见怪不怪的问题。在执行教学行政历上, 存在随意打乱授课、复习、综合实践、考试等安排, 随意加课、补课、减课、停课等现象。

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教学行政历等都是规范性文件, 具有强制性, 但由于执行不力, 给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主要是:由于随意提高课程标准, 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压力过大,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由于不能全面执行课程方案, 造成教育功能缺失, 学生的多元智能得不到培养, 特长得不到发展;由于学校执行教学行政历的随意性, 致使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多有发生;由于学校执行教育规范不力, 影响了依法治校的效能, 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学校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亟需提高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是有机的整体, 相辅相成, 只有具有科学的治理体系, 才能有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只有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才能使治理体系发挥应有的效能。教育规范的执行力是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能力。提高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 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依法治校的理念。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新型的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 施行管、办、评三者功能的分离,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依法独立办学。学校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行使独立的办学自主权, 法人有权有责, 更有规范, 其本质是法制治理, 权责是统一的。一方面自主权大了, 另一方面法律责任也大了。学校现代治理的核心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元要素依法参与学校治理。学校的依法治校意识、执行教育规范的能力, 是学校独立行使办学自主权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政府要还权给学校。政府是教育的管理者, 应负责学校的宏观管理, 提供优质的办学资源, 提供政策服务, 做好国家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管, 为学校协调好治理要素的关系, 把权力范围内的事情管好。同时, 要将办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 使学校有权独立履行职责。如学校发展规划权, 教师、财务、学生的管理权, 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权等。改变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

三是以督导促进学校教育规范的执行力。政府要把学校依法治校、执行教育规范的能效, 列入督学的重要内容,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的措施, 对学校执行教育规范的情况进行有效督导。要建立学校执行规范的奖励和问责机制, 也要建立监管的问责机制。要把学校执行教育规范的情况, 纳入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 向社会公示, 逐步使学校执行教育规范成为一种自觉。

规范执行 篇5

在全市法院“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院党组研究决定,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法院“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动员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法院“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

正”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全市法院“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最高法院明确要求,在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中,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是整改工作的重点,而执行工作是这次整改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为扎实开展好执行工作专项整改活动,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执行能力,切实解决执行难为目标,认真落实中央(1999)11号文件、省委(1999)23号文件精神和市委(1999)20号文件精神,通过开展“队伍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提高了执行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完善了执行工作机制,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执行工作环境。通过适时开展清理执行存案活动,依法执结了大批执行案件,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应该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法院执行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实现了明显转变,执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执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执行难、执行乱、乱执行现象还依然存在,执行人员违法执行问题还时有发生,执行队伍建设的现状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外部执行难、内部执行乱。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个别执行人员政治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办案过程中,向申请执行人索贿受贿,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执行,给了好处乱执行”,严重败坏了人民法院和执行人员的形象。二是有的法院违反最高法院诉讼收费规定,以办案经费不足为由,随意抬高收费标准,或让申请执行人派车辆、出经费,或强行收取赞助费,加重了申请执行人的经济负担。三是有的执行人员违反规定,长期占用查封、扣押的财产,造成被执行人财产严重贬值。四是有的法院和执行人员同中介机构的关系过于密切,违背申请执行人意愿强行确定评估拍卖机构,进而收受中介机构的钱物;有的甚至与中介机构、买受人串通一气,有意压低评估、拍卖价格,损害申请执行人利益。五是有的法院和执行人员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对债权人为外地人的案件,对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案件消极执行;有的甚至受关系、人情的影响,故意拖案、压案,不予执行。有的不执行上级法院判决意见,不接受监督指导。六是有的法院执行工作不规范,工作中随意性较大,错误中止执行、终结执行、暂缓执行问题严重,贻误了案件执行的有利时机。七是有的执行人员不注意业务学习,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需要,不依据法律,随意执行,错误追加被执行人、违法执行案外人财产。执行不作为,对查封扣押财产长期不处理。八是一些执行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态度蛮横,滥用强制措施,以致激化矛盾;有的耍特权、逞威风、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单纯执行,孤立执行,不讲大局,不讲稳定,不讲效果,严重损害法院形象。

这些年来,之所以在执行工作和执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与执行工作的现状和工作特点有密切的联系。原创:http:///从客观上讲,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影响,行政干预大,金融、土地、房产等相关部门配合力度不够,执行财产难查,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装备差,执行环境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行工作的健康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一是执行队伍先天不足,人员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二是执行工作直接与钱物打交道,诱惑多。三是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实实在在的利益,往往成为各种利益集团攻关的重点,风险大。四是执行工作流动性、社会性强,监督很难到位,极易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五是执行法律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不完备,执行权力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给一些执行人员违法乱纪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说明,对于执行工作,更需要加强管理、更需要加强对执行权的制约与监督,更需要加强对执行队伍的教育与提高。

中央政法委明确要求,在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中,人民法院要以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为重点,肖扬院长也指出,近年来法院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有一个大致的规律,就是多发生在民商事案

件的审判和执行过程中,这是根据多年来法院系统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分析和总结出来的,是符合执行工作实际的,为了加强执行队伍建设,维护执行秩序,解决执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执行工作的规范建设,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用半年时间,在全国法院执行系统中率先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的专项整改活动,并以此作为“

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市法院特别是领导同志,对当前执行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国、全省法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从提高法院执行工作社会公信力,维护人民法院良好形象出发,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难度大,社会性强,群众关注程度高,易发生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要通过执行工作专项整改活动,切实实现四个转变:即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执行秩序明显转变,队伍形象明显转变,社会认可度明显转变。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松懈、畏难情绪,坚决防止和避免图形式、走过场等错误做法,把上级法院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整个活动中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专项整改活动,全面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执行行为,改善执行工作秩序,促进执行公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全面把握“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这次“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要以查摆执行违法违纪问题为突破口,以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执行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以提高执行能力切实解决执行难为目标。在开展整改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四个环节:一是标准要高。要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有错误必究,有问题必查,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二是内容要实。要紧密结合执行工作实际,针对容易发生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的环节,容易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环节,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务求实效。三是整改要准。要结合全市法院部署的执行工作制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执行工作各项措施,建立执行权有效监督体系,规范执行工作程序,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四是队伍要精。通过业务培训和考试考核,进一步提高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

按照省高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整改活动的近期目标是,用半年左右的时间,使执行行为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所缓解,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和执行队伍的满意程度有较大提高;远期目标是,按照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把执行工作纳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在全市法院开展以“七个坚持,七个反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即坚持理想信念,反对宗旨观念淡薄;坚持司法为民,反对漠视群众利益;坚持依法执行,反对违法办案;坚持文明执行,反对野蛮粗暴;坚持高效执行,反对消极拖延;坚持阳光执行,反对暗箱操作;坚持廉洁自律,反对贪赃枉法。针对我市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中,我们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切实抓好整改。

(一)要切实解决暂缓执行,中止执行和终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说,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暂缓执行的规定是很明确的,但实践中对不符合条件的案件随意暂缓、无限期暂缓,多次连续暂缓、不履行法定的审批程序、不下发暂缓执行的法律文书、电话通知暂缓执行等同题比较突出。关于中止执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止执行的条件不严格,程序不规范,案件数量过大、随意中止以及中止后难以恢复执行,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性,损害了执行人员的形象,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威信,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在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中,全市法院要把暂缓执行和中止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对其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耍严厉查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暂缓执行和中止执行能够依法进行。关于终结执行问题,近年来,终结执行案件在执行结案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一个主要原因是片面追求结案率,滥发债权凭证,尤其是在年底突击制发债权凭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利用专项整改活动,针对债权凭证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进一步明确债权凭证发放的条件和程序。

(二)要切实解决明显超标的查封的问题。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后,超额查封的问题有所减少,但是,实践中仍有一些执行人员无视法律规定,随意甚至故意明显超标的查封、扣押或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严重侵害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引起当事人和群众的强烈不满。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中,要把这一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之一,从规范执行行为入手,彻底解决明显超阶级标的查封问题。

(三)要切实解决查封案外人财产,对案外人异议长期不予审查和答复的问题。执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人民法院在查封时只能对财产的权属状况进行初步审查,因此,执行中难免会出现查封案外人财产的情况.对此,法律赋予了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权利予以救济。但实践中有的执行人员明知是案外人财产仍然进行查封;有的在案外人提出异以后不管不问,长期不予审查;有的草率行事,随意作出处理;有的在审查后长期不予答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在这次整改活动中也要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要切实解决违法拍卖问题。去年年底,最高法院公布《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后,拍卖活动基本上步入了正轨.但是,由于拍卖活动背后蕴含着很大的经济利益,客观上容易使拍卖成为违法违纪问题的多发环节.在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中,全市法院要进一步加强对拍卖活动的规范和监督,特别是要把评估和拍卖机构名册的确定、评估和拍卖机构的选定以及拍卖的程序等作为规范和监督的重点,切断拍卖过程中不正当的利益联系,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切实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五)要切实解决执行款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个别法院在执行款物管理方面相当混乱:许多执行标的物不能及时发放给债权人;大量的执行款滞留在法院帐户上:—些执行人员故意将某一案件的执行款物发放给另一案件的债权人;个别法院甚至还存在违法使用、截留、挪用、侵吞、私分执行款物等问题。在去年的“三清理”活动中,全市法院组织了专门力量对执行款物逐一进行了核实、清理,解决了一大部分问题。但也有个别法院对执行款物的清理不够彻底,还没有建立执行款专用帐户,还未设专人对执行款物进行管理、取交执行款的报告、审批、告知制度还不健全。在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中,要进一步抓好执行款物的清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执行款物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规范执行。

(六)要切实解决乱收费、强拉赞助问题。现在不少申请执行人反映法院执行收费太高,难以承受,以至于一些当事人打赢了官司也不敢申请执行。据了解,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的的确是因为案件执行需要较大开支,但也有一些法院存在乱收费问题。目前,仍有个别法院还在给庭室下达收费指标,致使这些部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随意增加收费项目,强行索要赞助费。有些案件被执行人就在城区以内,却收取高额的实际支出费用,有的仅仅就向有关部门发出协助执行文书办理一下产权过户手续,却收取几万元的费用;有的法院在对被执行财产委托拍卖时,不是尽量压低佣金比例,而是同意拍卖机构顶格收费,然后由法院收取回扣,加大申请执行人负担。在这次整改活动中,全市法院要对2004年以来的执行案件的收费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于严重超标准收取的执行费用,要退还给申请执行人。要设立实际执行费专用帐户,专款专用,案件执结后及时与申请执行人清算,真正树立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清正廉洁的司法形象。

(七)要切实解决严重消极执行的问题。个别法院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一直是申请执行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有的执行人员对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不查不找;有的对查明的财产不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致使应执行的财产流失;有的参与地方保护,对委托执行案件长期搁置不动;有的因为申请执行人预交不起费用,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法院也不派人去执行。这次整改活动中,全市法院要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对未结执行案件逐案进行排查,由承办人向局(庭)领导汇报案件不能执结的原因。对具备执行条件,由于执行人员不作为、消极执行,造成案件久拖不执行的,要及时调整承办人,对经查有消极执行行为3起以上的执行人员,责令其离岗培训,问题严重的,除调离执行队伍外,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市中级法院要加大监督力度,要注意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选取典型案件,采取发函限期执行、提级执行、指定执行的办法予以解决,并由纪检、监察部门将这些案件作为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八)要切实解决执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去年开展的“三清理”活动中,各级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执行案卷进行了集中清理,许多长期未归档的案卷得到了清理,抽屉案、人情案、关系案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由于受“重执行、轻归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执行档案的管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依然是执行队伍出现问题的一大隐患。因此,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仍然要把解决执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执行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到执行案件件件案卷,件件在执结后及时归档,从执行案件的管理上堵塞漏洞。

(九)切实解决廉政队伍的建设问题。当前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严峻事实是,据最高法院统计,执行人员占法院干警的十分之一,而执行人员违法违纪的人数却占法院违法违纪人数的五分之一,出现这一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个别法院对违法违纪行为不闻不问,导致某些人胆子越来越大,甚发展到无所顾忌、恣意妄为的地步。个别执行人员、个别执行局的领导干部,抵挡不住金钱物质的诱惑,收受申请执行人钱物,甚至伸手要钱要物,不给好处不执行,甚至给好处少了也不执行;也有个别执行人员、执行局的领导干部,在评估拍卖过程中收取回扣。因此,这次专项活动中,各地法院一定要把执行队伍的廉政建设、规范与中介机构关系作为整改的首要问题,认真加以研究和整改。要完善执行工作中重大事项的合议制度,避免执行人员一人说了算,严格遵守执行工作纪律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努力形成“不愿为,不能为,不必为和不敢为”的良好机制。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专项整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根据最高法院和省高院的安排部署,这次专项整改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这次会议结束后,全市法院要立即行动起来,按照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动员部署工作,使广大执行人员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投入到整改活动中来。为确保专项整改活动的顺利进行,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成立了“执行工作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执行局牵头,政治部、纪检组、研究室、办公室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办公室”,负责整改活动的日常工作。各基层人民法院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项整改办公室,从组织上切实保障专项整改活动的顺利进行。要结合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各基层法院主要领导作为专项整改活动第一责任人指导好活动的深入开展,分管领导和执行局长要具体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要把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作为规范执行工作的难得机遇,周密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务求扎实有效。

(二)规范整改阶段。从今年7月至今年8月,全市法院要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把规范整改作为从源头上遏制执行乱、执行难的重要措施,集中对执行工作和执行队伍进行规范整改,在规范整改期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严肃查处执行违法违纪行为。要坚持教育、法制、监督相结合,坚持预防与惩治相合。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建立起符合执行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执行人员职业行为监督制约长效机制。要在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的同时,对极少数严重违法违纪人员要坚决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要注意从执行信访材料中发现问题,注意从办理的执行监督案件中查找问题,在处理信访材料时不能“一转了之”或“一放了之”;在办理监督案件时不能仅仅限于业务上的监督,一旦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线索的,必须及时移交纪检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处理结果要公开予以通报。

二要进一步清理、完善各项执行工作的规章制度。全市法院要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当前,从建章立制入手,应当着重加强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明确执行人员在执行程序各个阶段和环节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职责,确保及时立案、及时执行、尽快结案。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催办和定期通报制度在内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法院内部的监督力度。三是尽快建立提级执行、指定执行制度,明确提级执行和指定执行的条件,赋予当事人申请提级执行和指定执行的权利,避免外界干扰,减少提级执行、指定执行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原创:http:///四是建立执行财产查明和执行财产申报制度,强化债权人提供债务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义务;明确法院调查财产的条件和手段;进一步强化债务人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申报财产的义务,明确不进行申报或进行虚假申报的制裁措施。五是严格规范债权凭证发放的条件和程序,防止债权凭证发放中的随意性。六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执行款物管理制度,确保执行款物及时发放给债权人。七是规范和完善执行法律文书,提高执行法律文书质量。

三要加强学习、培训和考核。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始终。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广大执行人员进一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要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教育,使广大执行人员明确方向,牢记宗旨,爱岗敬业。要狠抓业务培训。要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和全体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要求,结合本院工作实际,通过岗位练兵、办培训班、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执行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对新颁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执行人员的司法能力。要做好考试考核工作。考核是专项整改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市中院要组织好全市法院执行员综合素质考试考核工作,对两次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调离执行队伍。

(三)监督检查和验收总结阶段。市中级法院将派出督察组对各基层法院执行工作整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执行工作制度是否健全,执行行为是否规范,执行质量和效率是否提高,申请执行人上访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要进行重新整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各基层法院的专项整改活动总结,要于11月10日前报送市法院专项整改活动办公室。

规范执行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面积;测绘;面积测算;规范

正确处理好房产测绘中的技术问题,为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准确提供测绘成果数据,切实维护房地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房产测绘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如下浅析,愿与同仁共同研讨。

一、提高对房地产测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计算工作是房地产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房地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交易活动,促进住宅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与做好这项工作密切相关。

不可否认,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计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操作起来必须严格按规范去做的具体工作,若没有与之相应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水平是不能承担起这份责任的。因此,对专业人员来说,亦需要不断提升思想认识,表现在工作态度方面,要把做好本职工作与良性发展房地产经济联系起来,严守职业道德;表现在业务水平上,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特别是基层的负有管理责任的专业人员更需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基层的管理者承担的责任重大,其工作管理能力和质量影响着整个房地产业的根基。如果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的专业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都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的工作态度,按照国家与地方的规范和要求,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努力的作好本职工作,那么,实践中房地产测绘和房屋就会得到保证,我国的房地产业经济就一定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严格执行房地产测绘与房屋面积测量计算技术规范

严格执行房地产测绘与房屋面积测量计算技术规范的原则是,必须依据国标得产测量规范》、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房屋权书属登记管理办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房屋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规来开展这项工作。具体到各地方,技术规则虽有差异,但其基本原则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是保持一致的。

(一)房屋边长测量的精度要求分析

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中仅规定测量房屋面积的精度要求与限差规定,而对相应的边长测量精度与限差没有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要达到所测房屋面积的精度等级,应当考虑相应边长测量精度和限差要求。如果房屋面积测量无明显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占主导地位时,边长测量误差与房屋面积误差均服从于正态分布,则可根据算式znD=(mO+md/D*D),计算出各等级房屋面积误差需对应的边长测量精度。

式中:mD一房屋边长中误差,m;

m0-边长测量中边长误差中的固定误差,m;

md/D一房屋边长误差中比例误差的比例系数;

D一房屋边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边长测量中,边长误差和房屋面积误差不一定者阴艮从正态分布,-旦房屋边长误差接近限差,且符号相同,面积差便会超差,这成为“不利情况下的j长测量误差”0在不利情况下边长测量误差的限差,适用于特殊要求(或在非常严格的情况下)的面积测量对边长测量误差的限差。

(二)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的规定

a.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N*tg。

b.房屋内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及楼梯问、电梯间等其高度在220m以上部位,计算建筑面积。房屋内的通道、门厅、大厅,层高在220m以上,均按一层计算面积。(L楼梯间、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c.房屋天面上,属永久巨建筑,层高在Z20以上的楼梯问、供水间、电梯机房及斜面结构屋顶高度在2.20m以上,供人们生产、工作或生活使用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汁算。

d.全封闭的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略)。对房屋共有面积的测算则包括:可以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共有面积的处理原则,共有建筑面积按比例分摊的计算公式;共有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如此等,在房地产测绘与房屋面积测量方面的技术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三、正确分析与处理在房地产测绘与房屋面积测算工作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正确区分房产测量面积“精度”与商品房销售合同中“面积误差”的不同含义

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中规定,房产面积测量的精度以中误差为评定标准,以国家二级精度为例,其公式为Ms=O.04V~-+0.002s

式中:s一房产面积,m2;Ms一面积精度。房产测量人员在测量房屋的建筑面积以及产权面积时,由于仪器、天气、地质环境、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某一测量面积数据经过不同人员或不同次数的测量,产生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必定产生误差,而《商品房销售合同》中面积误差的定义是产权登记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之差,其误差比绝对值要求不超过3%。选择3%作为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商品房销售中出现的面积纠纷。考虑到在当前的商品房买卖中,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面积误差不作约定或单方面作出规定的现实,为了充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买受人的利益,规定了合同未作约定的处理方式。这样一方面提示买受人如何进行约定面积纠纷的处理原则,另一方面,为合同中未作约定时,对面积纠纷的处理提出方法,防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面积上进行“恶意欺诈”。产权登记面积就是有房产测量资格单位根据《房产测量规范》的规定测量计算,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进行产权登记的面积;而合同约定面积是通过自己估算或者设计部门提供的图纸面积或者是通过有关房产测量部门预测的数据。这个数据即便与实测的面积以及该处房屋的真实面积非常接近,而且假定其面积误差也在《规范》规定的精度范围内,但它不能用3%这个误差概念来替代测量精度。《商品房销售合同》中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不超过3%的概念,只能以房产主管部门登记的产权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之差来认定,也就是说,合同约定面积只能以确权面积为比照对象,绝不能把合同面积差与房产测量的面积精度混为一谈。

(二)多功能综合楼的分摊原则

多功能综合楼是指具有多种用途的建筑物,这幢建筑物内有住宅,商业用房,也有办公用房,各共有建筑面积的功能与服务对象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多功能综合楼就不能和普通住宅楼一样,用一个分摊系数一次进行分摊,而是考虑各功能区的共有建筑面积的构成,按各自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分别进行分摊,即多级分摊。

按照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o0)的规定,采取由高到低,由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分摊模式,即先分摊整幢的共有建筑面积,把它分摊至各功能区;功能区再把上级分得的共有面積和功能区自身共有建筑面积加在一起,再分摊至功能区内各层;然后层再把分摊的面积和层自身的共有建筑面积加在一起,最后分摊至各套或各户。套内建筑面积加上分摊面积,就得到了各套或各户的产权面积。若功能区内,各层的结构相同,共有建筑面积也相同,则可免去层级分摊,由该功能区直接分摊至套或户。

(三)明确房屋规划设计面积、房屋产权面积和房屋实际测量建筑面积的含义及相应关系

房屋规划设计面积指房屋建筑在动工建设前由当地规划设计部根据当地的规划设计规定而批准的房屋建筑面积,它由房屋设计规范和当地有关政策的规定、标准而确定的。

房屋的产权面积系指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由直辖市、市、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确权认定。房屋实测面积,是指商品房竣工验收后,工程规划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开发商依据国家规定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房屋测绘机构参考图纸、预测数据依据国家测量规范对楼宇进行的实际勘测绘图、计算而得出的面积,是开发商和业主的法律依据,是业主办理产权证、结算物业费及相关费用的最终依据。

以上三者既互相联系,又有因果关系。没有规划设计建筑面积,就没有竣工房屋的建筑面积,没有实测的房屋建筑面积,就没有房屋产权登记面积;反过来,最后的产权面积可以检核房屋的竣工面积和规划设计面积。在计算房屋建筑面积过程中,如果规划部门和房产测量部门执行的标准是一致的,且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未超出施工误差,那么,上述三种含义的建筑面积在数据上应该是统一到房屋产权面积上来。所以这三个建筑面积是不同的三个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把握好,不能混淆。

四、结束语

规范执行 篇7

一、预算依法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依法管理是我国现行的一种监督方式, 主要是计划以及编制财务, 在执行财务政策的时候, 行使监督以及控制的职能。财政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没有了财政的支持, 国家的一切发展计划都是空谈。而财政的关键部分是预算, 对于现代财政制度而言, 预算更是该制度的基础部分, 也是我国在治理国家时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 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率, 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总体目标。二是一些部分单位的确急需财政资金, 因此, 我国在分配财政资金的时候, 应该保证分配的资金能够被分配到具体的部门, 尤其是一些非常需要资金的部门,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财政资金的利用率能够保持在最佳, 而且还能让财政资源合理的利用。三是如果预算管理能够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正确的管理, 那么对单位法人的业绩评价也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新预算法要求, 根据审计及财政监察等部门对我委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反馈意见, 我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部门预算编制错误多, 管理不科学

在预算管理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有关人员在编制预算的时候, 要全面考虑所有因素, 例如国家在编制预算上的政策、事业单位目前的工作量等等, 然后根据这些原因去分析, 在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上的难度以及如果真正的实行预算编制可行度是多少。从当前阶段上看, 事业单位在实行预算管理的时候, 面临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 预算编制不准确。很多单位编制预算不合理, 预算编制数据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这样的编制使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时, 常常出现失误, 因此利用效率也不如预期。部分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为保证财政预算多安排资金, 在需要的预算资金数量的基础上, 上浮一定比例, 然后报告给上级部门。就算上级部门稍作削减, 最后下发数目还是比实际需要的数量要多。还有部分上级部门, 在安排资金的时候, 未考虑实际情况, 往往依据上一年资金量继续拨款, 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

(2) 预算编制不细化, 影响了预算编制准确性。有一些单位不重视基础资料搜集和整理, 由于预算不按项目发生的支出明细去做, 导致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操作, 特别是审计等部门检查时预算支出无详细依据;二是部分单位对于本单位的工作没有预见性, 在对项目进行预算的时候, 一般都与实际的项目计划不符, 这样就造成了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资金不足, 而不需要太多资金的项目却出现了资金过剩。在年末的时候, 计算项目支出的时候就会发现, 在该项目支出的资金量与年初预算量存在较大的偏差;三是财政资金过剩的项目出现了大量的资金闲置, 而需要开展的项目又没纳入当年预算中, 经常出现想办事无预算、有预算却花不出去的现象, 如:单位年度预算中未安排会议及培训项目, 而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发生。预算编制的不细化、不完整, 影响了单位年度工作的开展。

2. 收入预算编制不实, 部分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

单位中会有些资金应该纳入本单位的资金预算中, 但是很多单位进行资金预算的时候, 并没有将这部分资金归纳其中。甚至有些单位私自占用这笔资金, 独自设立一个账外账或者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小金库。

3. 支出审批制度不严, 项目执行未按照预算支出

由于缺乏严格的预算执行程序, 导致预算开支比较随意, 预算开支与预算执行进度不匹配。在实际执行中, 部分单位不按预算支出, 将基本支出列入项目支出, 挪用、挤占项目资金, 以此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一些项目整合专项资金力度不够, 由于项目未落实或资金被挪用造成预算执行进度缓慢, 项目结余过大。个别预算资金财政未能及时拨付, 也影响了本级预算的执行进度,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未能完全显现。

三、规范预算编制工作的措施

1. 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做到预算编制与部门发展规划相结合

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一方面要把预算的编制和单位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要在预算编制前, 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 建立项目库, 确保预算项目编制有的放矢, 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

2. 落实预算执行管理领导责任制,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一是建立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机制, 及时沟通预算执行管理信息;部门预算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 非经法定程序和有权单位的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通过审计预算执行,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实时跟踪了解项目执行情况;二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跟踪回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预算项目的变更、取消、追加和调整审批制度, 加大对预算执行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 项目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的, 定期督促预算单位执行;三是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岗位责任体制, 以责任定人, 以制度定责。

3. 加强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

事业单位编报的项目绩效要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要与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和战略规划相衔接, 要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相一致。

4. 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培训

加强新《预算法》培训。落实解读新《预算法》, 是事业单位的法人、财务人员解决预算与实际工作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所属单位的培训力度, 确保事业单位依法落实预算管理。

现在一些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常常出现财政资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们要妥善解决, 加强单位预算管理, 保证资金合理利用, 建立监督机制, 让每一个真正需要资金的单位都能满足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好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5 (04) .

[2] .苏爱萍.探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商, 2012 (23) .

规范执行 篇8

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破解用地制约难题,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管理效益,我国各地均出台了不少土地管理规章制度。如合肥包河区政府联合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召开会议引导区域内建设项目转型升级工作顺利展开;杭州、上海、重庆等市依次推行了征地留用制度,规定了留用地的划拨方式及比例或面积等等。纵观上述为解决规范用地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可分为四大类,即规范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加强留用地的管理,规范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从严整治违法用地建设等。

各地方政府均制定了不少规范用地的政策措施,为探究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本文以广州市某区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的方式对规范用地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广州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用地需求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较为严重,是我国土地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广州某区各村村长和国土员进行了访谈,并在各村镇实地走访,同时发放了16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321份,回收率为82.6%,其中有效问卷为1281份。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均为该区域的常住居民,以25-65岁(84.7%)、普通村民(52.62%)为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土地规划及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建设项目审批等工作中,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多有相似之处,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够充分,加上在利益的驱使下产生的违章建筑,土地规划混乱、建设项目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多有发生。虽然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各级政府部门之间时常推脱责任,尤其是引发重大社会问题的项目更是如烫手山芋一般无人敢接手。

经调研发现,广州某区为解决土地规划及管理不规范、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充分的问题,特设立了规划国土管理联席会,就城乡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重大问题定期进行审议,审议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计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土地征收补偿方案等。与会成员包括与规划和国土资源有关的政府各主要部门领导,及区交通局、区工商局、供水供电部门等与当次会议审议议题相关的单位。

在对广州某区的调研中发现,该区域近50%的建设项目用地在规划选址前都需要经过联席会议会审。但仍有39.5%的村民对联席会议的开展情况并不知情,说明联席会议制度在基层民众中的认知程度稍有欠缺。

联席会议的召开与村民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完善的土地管理程序为村民办理土地手续提供了便利,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并不只是政府部门为规范土地管理而设立,更应作为基层民众及时了解政策走向、申报项目进展、本村未来规划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让民众参与进来,以旁听或公告等形式对民众公开,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 留用地虽按比例划拨,但落地困难

留用地是指政府在对集体土地进行征收的过程中,在规定范围内划定一定比例土地,留给被征地村集体从事生产经营,以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长远保障。但在各地留用地划拨实践中,不按比例、不按程序划拨等问题多有出现,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留用地管理政策,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调研了解到,在广州某区的土地征收过程中,留用地是按照10% 的比例予以划拨的,但尚有35.8% 的村民不清楚留用地的划拨是否按照当地的相关规定执行。而在没有划出留用地的村庄里,92.3%的村民表示没有相应的放弃程序,或放弃程序不公开以致村民并不清楚本村是否执行过该程序。同时,村民们一致表示留用地的审批程序过长,落地困难,有些留用地从2008年到现在都没审批完成,留用地划拨手续也较为繁琐,阻碍了留用地的正常使用(见图1、图2)。

作为货币补偿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留用地的及时划拨有利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实利益。村集体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对留用地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提高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也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把留用地的审批工作作为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行限时办结,确保留用地及时落地。

3 土地征收有序进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

随着大量的集体所有土地被征收,征地补偿成了农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关于征地补偿的范围、标准,征收的程序等,在《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均有具体的规定。但在实际的征地过程中,征地程序和过程缺乏透明度、征地补偿标准较低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农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积累,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见成为当务之急(见图3、图4)。

根据调研显示,广州某区内67%的村庄在土地征收之前会召开村民大会,听取被征地村民的意见。同时,征地补偿资金也能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发放及分配,并没有出现截留或乱用的现象,但大多数村民(75.64%)认为征地补偿标准偏低。

作为全体村民关注的重点问题,征地及补偿工作按规定程序公开有序地进行是保障村民利益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在实施土地征收时应充分听取被征地村民的意见,按照规定执行征地程序,确保征地过程公正、公开、公平。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征地补偿款的管理和监管,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款。

4 违法用地得到严格整治

违法用地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例如合法用地供需不平衡,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用地审批程序繁琐,违法用地中存在较大的利益空间,用地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等。针对日益严峻的土地违法问题,我国在《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处罚程序,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管控,但违法用地仍屡禁不止。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前些年广州某区的违章建筑多数仅是处以罚款,但近年来建立了“拆控”的新管理模式,对违章建筑的打击力度有所增加,半数村庄(49.5%)有因违法用地被拆除的建筑物,并且没有新增的违法用地现象发生,说明违法用地得到了严格的管制。同时,村民们表示各村均有在山地、林地上建造房屋的情况,并且如果宅基地不够用时,几乎都会在耕地上建房,这些违章建筑被发现后基本会被拆除,但是建造的房屋是用于居住的,会视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违法用地不仅对我国的耕地保护目标有所危害,更损害了农民的应得权益,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应严厉打击违法用地现象,从违法用地的成因入手,从严整治。同时,还应加强违法用地的预防监管工作,强化日常巡查,早发现、早制止,争取早日杜绝违法用地的现象。

5 结论及建议

在长期的土地利用与管理过程中,其问题不断显露,各级政府采取的解决措施也并非完全解决了这些弊病。通过上述对广州某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政策措施执行效果进行的调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同时针对土地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5.1 提高执行力度,确保政策措施按程序进行

虽然规范用地的政策措施在广州某区的执行效果较为良好,但执行的力度仍有待加强,部分留用地的选址和划拨、征地及补偿等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这不仅降低了政府的政策在基层民众中的权威性,也损害了农民的实际利益。因此,确保政策措施按程序进行是解决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首先,应简化各项工作的程序,缩短工作环节,如留用地的审批、划拨程序,征地的程序等,实行限时办结制。此外,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章办事,互相监督,同时开放工作进度查询系统,使政策的执行更加透明、公平。

5.2 加大基层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规范用地政策措施在民众当中的认知程度较为不足,部分群众对这些政策几乎完全不了解,发挥不了群众的监督作用,阻碍了群众对这些措施执行效果的反馈。因此,在政策措施发布时,可将其可视化、图表化,做出流程图,写明工作程序、相关部门、审批时限,张贴在村镇公告栏,加强基层宣传工作。同时,应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意见进行公布,并在基层开展土地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加大在群众中的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5.3 建立部门、群众联动机制,抑制土地违法现象

虽然广州某区的违法用地现象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仍有不少土地违法的现象存在。违法用地现象并不是单靠一个部门或机构就能完全解决的,必须与各有关部门相协调、相配合,土地管理部门应发挥牵头作用,并联合建设、法院、纪检、公安以及税务、银行、电力、供水等机关部门,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报奖励制度,提供电话、网络等平台,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部门、群众联动机制,对违法用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遏制土地违法现象的蔓延。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的使用和管理问题逐渐显露,各地方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用以规范用地秩序。为探究这些规范用地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以广州某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了调研,问卷涉及规范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留用地划拨政策、征地及补偿政策、违法用地整治等。调研结果显示这些措施的执行效果虽然良好,但也存在诸如执行力度不够、基层民众认知度不足等问题,应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政策措施按程序执行。

关键词:规范用地,政策措施,执行效果,调研分析

参考文献

[1] .周力丰.对留用地安置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浙江国土资源.2006.7

[2]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核心问题是纠正违法征地用地——广东省新时期土地矛盾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土地.2008.4

[3] .张晏.“未报即用”违法用地量大面广问题突出.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5

[4] .杜茂华汤鹏主.农村征地留用地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5] .佚名.惠州市加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管理规定.惠州日报.2013.10

规范执行 篇9

1 方法

1.1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

1.1.1 组建品管圈

2015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 成员由1名督导、1名圈长及8名圈员组成。确立了小组名称、小组圈徽及小组口号。圈长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分配及监督, 圈员负责各项活动的实施与记录。本次活动时间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 为期10个月, 定期召开圈会, 集中全体圈员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并商讨解决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1.1.2 主题选定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每年接受大量的临床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 他们流动性大, 不同科室之间的轮转容易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执行的标准缺乏统一的认识。在骨科临床中伤口换药是他们及低年资医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保证, 也是预防微生物传播疾病最有效的措施。而规范的伤口换药流程是预防伤口感染的关键点之一。故选定主题为: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伤口换药流程的规范率。

1.1.3 现状调查

2015年3月对大骨科各科发放调查问卷50份, 实际回收42份。结果显示:消毒隔离知识总正确率37.5%;62.5%的医生没有做到每次换药前有擦拭过换药车, 87.5%的医生能够做到一人一用;对换药后整理治疗车, 仅有50%的医生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做完所有流程;骨科换药的规范率为59.5%。

1.1.4要因分析圈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头脑风暴法, 并运用问题追踪法针对伤口换药规范率低的现状, 将各种原因按人、环、物、法四大模块进行分析并制作鱼骨图。根据柏拉图的80/20原则 (二八定律) , 确定要因:①换药用物放置散乱, 用品标识不明显;②新入科医生对科室物品放置不熟悉、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充分;③治疗车设计简单, 无法满足现状需求;④无详细换药流程、奖惩制度。

1.1.5 设定目标

设定品管圈活动目标: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 (现状值×圈能力) , 圈能力由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按1分~10分进行自评[2]。小组成员的圈能力均分为5.90分, 以10分为100%, 即圈能力为59%, 因此, 目标值=59.5%+ (59.5%×59.0%) =95%, 即开展活动后, 骨科换药规范率上升至95%。

1.1.6 拟定对策并实施

根据已经确定的要因, 针对性拟定出以下的实施对策:①换药物品集中放置并做好物品放置及垃圾分类处理比较明确形象的标识。②全科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包括换药、消毒隔离知识等) , 以提高大家的消毒隔离意识以及规范无菌操作意识。对新入科的医生进行入科宣教 (包括用品存放位置、用品准备) , 帮助他们熟悉科室环境。③按照医生意见以及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换药车进行改造。对换药车满意率的调查:对于现在的换药车使用, 仅有12.5%的医生认为很好, 62.5%的医生认为一般。对换药车的改造进行咨询:超过一半的医生认为需增加的物品是免洗消毒液、污物桶、抽屉、锐器盒, 其中, 污物桶与抽屉的需求并排第一位。④制定换药流程指引, 把指引张贴在换药室或其他醒目位置并将换药流程纳入新人入科宣教范围。指定专人专责管理换药车及换药用物, 对不规范使用换药车及不遵循规定的人员进行再教育, 如若再不配合, 报告其上级, 采取惩罚措施。

1.2 效果评价

①客观指标: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医生换药的规范率;②主观指标:小组成员综合素质评分:由品管圈成员自评, 内容包括团队精神、运用品管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成就感6项, 使用5级评分法, 由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科换药规范率比较 (见表1)

例 (%)

2.2 品管圈小组成员活动满意度

本次品管圈活动结束后, 对圈员进行了访谈调查, 结果显示圈员对团队精神、运用品管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成就感等项目均感到非常满意。

3 讨论

骨科伤口换药在骨科临床工作中占据了较高的比例, 是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但由于该项操作的简单性使换药流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许多医生尤其是年轻的医生只是重视了换药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而忽视了对完整流程的重要性认识。本次品管圈活动前的调查就显示, 品管圈前骨科换药的规范率为59.5%, 有力表明了提高换药规范率的急迫性、必要性。加强外科换药流程的规范性学习在预防术后伤口感染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3]。通过本次的品管圈活动, 从人、环、物、法四大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确立要因后实施对策, 结果骨科换药的规范率由活动前的59.5%上升到活动后的95.2%,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换药车的改造使换药备物的时间明显缩短, 方便了医生的工作, 而且换药车的新设计使医生换药后垃圾的分类处理更简单, 简化了繁琐的流程。②强化入科培训使年轻医生的医院感染意识得到加强与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医院感染执行力的提高。③成立监督机制, 有利于保障制度的落实。

以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为契机, 取得的有形成果包括:规范化的换药流程、醒目的垃圾分类标志、新的换药车。无形的成果则是医护团队医院感染控制执行力的提高以及品管圈圈员综合素质的自我提升。对圈员的访谈结果表明:圈员对品管圈的团队精神、运用品管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成就感等项目均感到非常满意。说明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 凝聚了团队的力量, 调动了圈员的参与意识和改进意识, 提高了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质量, 使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 减少安全隐患。

鉴于品管圈的思维模式、活动流程有利于临床问题的梳理及有靶向性地改进工作, 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 品管圈活动是一项可持续开展、能有效改善现存问题、提升工作质量的活动[4,5,6]。我科本次的品管圈活动也表明:科学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骨科换药的规范执行, 可提高换药流程的规范率, 在提高医院感染执行力的同时,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团队集体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蒋进枝.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的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 (11) :124-125.

[2]梁伟燕, 李铮, 陈汝专, 等.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21) :3237-3239.

[3]曾巧莲.骨科患者换药预防感染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 (8) :324-325.

[4]皋文君, 叶旭春, 吴菁, 等.品管圈活动及其在国内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7) :26-29.

[5]陈斐, 熊宇, 张小昊, 等.品管圈在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技术操作标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20) :51-55.

规范执行 篇10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 已于2013年7月1日颁布施行, 新版清单规范做了很多有益的补充和修改, 很多文章都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在本文中, 我结合本人的从业经历谈一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2

工程量清单在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 进行编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4.1.2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这条明确工程量清单的必要性, 招标人的应该承担的责任范围。招标人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候, 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 4.1.5条规定的依据, 其中第6条为建筑现场的情况, 地勘水文资料, 工程特点及常规施工方案。我们都知道按照行业惯例, 施工方案一般是由施工单位来编制, 由监理单位审核, 但是编制工程量清单时施工单位未确定, 监理单位也大多情况下也没开始工作。招标人拿到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后, 一般会委托给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和造价师编制工程量清单, 但是不会提供该项目的施工方案, 因此造价师只能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013) 和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编制工程量清单, 而我们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又很细致, 譬如土石方挖填方案, 地基处理、边坡处理, 很多内容施工图纸里面是没有的, 需要具体编制施工方案才能确定, 造价师只能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案来编制, 那么对造价师在施工方案方面的水平就要提高, 而且常规的技术方案一般都是比较成熟应用时间较长技术相对不是很前沿的, 这就造成所编的工程量清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多代表的科技水平不是先进前沿的。

3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013) 中某些条款不利于调动施工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013) 对某些清单项目的特征描述的规定过于繁复, 同时兼顾了计量和计价两个方面, 但是我们都知道编制工程量清单是招标人做的工作, 也就是说计量是招标人的工作,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是投标人的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中也只规定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需要包含技术标, 却没有规定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时候需要编制技术文件的。招标人在编制工程量清单的时候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013) 编制, 清单规范中对每一个清单项目规定要进行的项目特征描述, 并且规定“9.4.1发包人在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对项目特征的描述, 应被认为是准确和全面的, 并且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符合。”这就要求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候, 对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项目的施工要求等都要熟悉, 项目的特征描述都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但往往只只是理想化的, 现实中的工程量清单很难达到这个程度。因为有些清单项目的特这描述过于繁杂, 范围过广已经侵入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领域, 譬如:“010101001平整场地”这一项的特征描述中提到三项, “1.土壤类别、2.弃土运距、3.取土运距”, 其中1.土壤类别这一项招标人根据设计说明可以编制的, 但是后两项需要各投标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有的投标人在该项目附近就有地点可以弃土、取土。有的投标人则要取土弃土的运距比较远得有个2、30里地, 这招标人怎么能具体知道或确定呢, 招标人同行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写上具体弃土、取土运距由投标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种是规定个假定运距, 如5km。而且《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013) 还规定了“9.4.1承包人应按照发包人提供的招标工程量清单, 根据特征描述的内容及其有关要求实施合同工程, 直到项目被改变为止”。所以承包人在投标报价阶段只能接受工程量清单的描述, 但是上述这两种描述都是不尽合理的, 前一种是在招标人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的特征描述时留有准确不全面的内容, 给了投标人一定的发挥余地, 但是项目特征描述应该是招标人的工作, 结果又要投标人来补充, 显然招标人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候也感到很无奈。后者更不可取, 招标人摆出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不尊重投标人具体实际, 不利于发挥投标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来使用统一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是要体现出各投标人在实力, 便于显示企业的优势, 结果确因为工程量清单描述的过于具体, 没有发挥的余地, 运距近的优势没有显现, 运距远的明显还不够用, 但是为了中标, 也只能按这个距离报价, 这样的招投标不能先进合理。

结语

上述内容是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能力有限难免偏颇,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013) 改革的步伐应该再大一些, 更趋于市场化一些, 逐步摆脱定额计价的影响, 增加《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可操作性, 真正体现出招投标双方的利益, 使投标报价体现出投标人的真正技术水平, 技术标的占的权重要提高。

参考文献

[1]GB50500-2013,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2013.

规范执行 篇11

2012年11月2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 (下称“征求意见稿”) , 直指行业肢解发包、违法分包、拖欠工程款等乱象, 希望各界在12月22日前提出立法意见。

此前, 诸如上海市、青海省、贵州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区已经依据建筑法出台了各自的地方性法规。此次“征求意见稿”以行政法规的形式, 从全国范围内对建筑市场进行深度规范, 与此前同类法规相比, 内容上更加详尽, 涉及面更广。其对政府相关部门, 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责、权、利作了框架性规范, 并出台了处罚细则。

一、“征求意见稿”规范了行业乱象

(一) 严惩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违法插手工程建设行为

随着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和范围日趋扩展, 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行政审批事项繁多、程序复杂, 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 需要经过发改委、建委、国土局、规划局等十几个部门的四十余项审批, 覆盖招投标、征收搬迁、竣工结算、工程审计等各个环节。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违规腐败问题, 有的甚至日渐升级演化为一种行业性“潜规则”。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话说, “只要有公章的地方, 就有存在灰色成本的可能”。

此次“征求意见稿”对政府违法干预工程建设的现象进行了严格立法规范。

其第五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核发资质、资格证书的, 明示或者暗示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承包给其指定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明示或者暗示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迫使建设单位压缩工期, 因压缩工期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 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对建设工程实施活动实行地区、部门限制或者非法干涉的,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准予行政许可的, 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严格控制工期, 禁止随意压缩

曾有媒体报道, 在外企承包的某项工程中, 中方施工人员加快了进度, 提前完工, 本想求得表彰奖励, 却遭受了外企的处罚。外企的理由很简洁明了:工期规划是按照技术要求和施工能力经过精确计算才确定的, 每一天的时间都有科学依据。现在提前完工不是当时规划设计有问题, 就是施工中间不遵守合同要求。

事实证明,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并不仅仅停留在逻辑上。京沪高铁计划工期由60个月调整为41个月, 随之而来的是开通半个月时间先后发生五起列车停运的故障, “甬温线”动车事故更是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按规定, 城市砖混结构建筑的设计年限应不少于50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年限应不少于70年, 但现今我国房屋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一般为25年至30年, 无序压缩工期、忽视施工细节被指为罪魁祸首。

建筑工程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关系着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更应慎之又慎, 然而任意压缩工期的行为却屡禁不止, 缺乏实质性问责机制。此次“征求意见稿”对此问题做出严格规范。

其第七条规定, 施工许可证和开工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名称和建设工程名称、合同工期、合同价款等内容。且应当与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一致, 并在施工现场向社会公众公示。

其十五条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当事人,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约定工期。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工期。确需压缩工期的,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并支付因缩短工期增加的相关费用。经论证, 压缩工期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 不得压缩工期。”

其第三十条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 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的, 责令改正, 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 严禁拖欠工程款和劳务费

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更关乎行业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自1985年至2010年,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40多倍,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60多倍, 但其产值利润率简直低得可怜:近几年平均利润近2%-3%。加之全球经济大环境和我国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 本就较低的行业利润率在新形势下变得更加“钱”途渺茫。若没有工程款, 工人工资保障又从何谈起, 建筑企业又该何去何从?长此以往, 对于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次“征求意见稿”对劳务费用结算、劳务用工信息共享制度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其第十八条规定,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签订劳务合同, 并按照合同约定与劳务企业核定劳务量, 结算劳务费用。

施工单位或者劳务企业应当依法与所聘用劳务人员签订合同, 并按月足额支付劳务费用或者劳务人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国家建立健全建设工程劳务用工信息共享制度, 鼓励施工单位、劳务企业对所聘用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 建立健全劳务人员技能培训和从业经历档案。”

第第三十一条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 施工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与劳务企业核定劳务量, 结算劳务费用的, 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 处应付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 施工单位或者劳务企业未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务人员按月足额支付劳务费用或者劳务人员工资的, 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 处应付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二、执行是关键, “征求意见稿”仍待补充

建筑市场的很多问题都有普遍性, 类似肢解发包的现象和问题早有禁令, 却是屡禁不止;还有一些可能需要的是引导, 而不是一罚了之, 问题不一定在于制度的缺失, 关键在于执行到位与否。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 我国早就制定了《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建筑法》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 限定发包单位将招标发包的建筑工程发包给指定的承包单位。又如, 《招标投标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 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然而法规在前, 建筑市场的“痼疾”却未曾真正解决。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指出,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则, 意在规范建筑市场中肢解发包、拖欠工程款、政府干涉建设工程等问题, 然而仍有缺陷和遗憾。因其初衷是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却并没有从源头上制定解决方案, 杜绝上述问题的发生, 对于监督及执行方面亦未有明确的规定。在此情况下, “征求意见稿”实施后能否发挥其应有效应成为了未知数。要根治建筑市场的乱象与问题, 不能仅仅治标, “治本”才是关键。

建筑工程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 因此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质量与安全保障。一项调查表明, 绝大部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层层压价。

推行工程低价中标本意无可厚非, 但由于实行过程中政策不配套、监管不到位, 从而引发了互相压价竞争, 使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压缩再压缩, 其不但使施工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了隐患, 更为成为拖欠工程款及工人工资的“正当”借口。典型的买方市场, 导致建筑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发包单位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将压级压价作为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 承包单位为了自身的生存, 便在价格上做出妥协, 甚至有低于社会成本价的情况出现。

《招标投标法》虽规定低于成本价的, 中标无效。但实践中, 以具体投标企业的成本来认定, 带有太大的主观性, 导致很多低于成本的投标也中标了, 为规避压价问题, 可就“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关于工程造价控制条款予以完善, 在第二款后增加一款, “对低于成本价的认定, 不以投标企业的具体成本为参考, 而以社会平均成本价为准。”

此外, 对于拖欠款顽症, 还可增设以下条款: (一) 项目资金没有到位的, 在立项审批时, 不予立项。如果审批机关违反此条给予立项的, 对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严厉的行政处分, 如:降级、撤职等。

(二) 项目资金的使用, 采用监管支付, 严格专款专用。并且, 为杜绝财政部门或银行等出具虚假的资金到位证明, 应立法严格处罚。

无论是针对政府、国有, 还是民营、合资, 一律坚持此原则, 这样才可能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 对工人工资做出保障。

造成安全质量隐患的除层层压价,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此次“《征求意见稿》”虽对任意压缩工期做出了严格规定, 然而未明确合理工期。其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当事人,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约定工期”。但纵览建筑行业立法, 与工期相关的仅有《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全国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管理规定》等规定。实践中压缩工期比比皆是, 但原有规定无从救济, 对工程安全危害甚大。

对此, 建议“《征求意见稿》”在第十五条关于工期规定的条款中增加一款, “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制定合理工期范围, 在评标时工期低于合理工期范围的, 应定为废标;在合同里工期约定低于合理工期范围的, 该约定无效。”

除却从源头上制定解决方案, 监管也是规范建筑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全国在建工程数量持续增长, 在建筑市场繁荣的同时, 也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带来压力。如2010年在建工程数量为55万个, 比“十一五”初期的28万个增长了96%, 接近翻了一番。2011年, 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全国各地开工建设, 28个城市的地铁也在集中建设, 工期紧、任务重都给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 具有资质等级以上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 从业人员高达4300万人, 注册执业人员超过10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 要落实每个市场主体的法定责任, 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也给监管者带来了很大挑战。

上一篇:专门研究下一篇:音乐森林里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