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应用

2024-09-30

目标应用(精选12篇)

目标应用 篇1

摘要:本文从目标成本法的起源出发, 简要介绍了目标成本法的观念体系, 包括目标成本法的流程、主要原则和优缺点, 并与传统成本法进行了比较。由此引出目标成本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及目标成本法所拥有的良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主要原则,实务运用

念已发展出来, 初期的数量、成本、投资目标已建立。

初期审查 (first look) 适用于观念提案阶段的后半段与整个产品规划阶段, 要决定产品的数量、功能及销售价格, 提出设计计划, 而且新车的每一项主要功能 (如引擎与传动装置) 的目标成本此时也要决定。这个阶段是以不增加成本, 而增加产品的功能来提高产品价值。

深入审查 (second look) 应用于产品规划阶段的后半段与产品开发及准备阶段的前半段。车辆主要功能的零组件被确认而且完成手工制的原型要装配完成。在这个阶段, 运用目标成本法的观念改善既存零组件的价值及功能性, 而不是创造新的零组件。

此外, 各种不同的分解法已被铃木汽车公司运用, 用来分析竞争性产品, 从它们所包含的原料、所使用的零件、性能到被制造的方式等。例如在铃木汽车公司里动态分解着重在减少车辆组装作业的数量及执行组装的时间;成本分解检视能减少用在车辆上的零组件成本;原料分解比较铃木汽车公司与竞争者所使用的原料以及零组件的表面处理方法。铃木汽车公司目标成本法的执行对于成本减缩, 从而在市场中达成目标成本及维持竞争力具有指导作用。

四、目标成本法的发展和前景

目标成本法已成为相当多的组织进行企业改造的管理会计工具, 这些组织的管理着重于创新、改善、维持三个层面, 目标成本法可运用于创新;改善成本法用于改善;而在历史成本方面则运用成本维持。

我国开展价值工程有较长时期, 成本效益分析有相当的工厂实践基础, 只是一直未能系统化地与目标成本计算结合起来, 更未能在组织措施上确保这类与管理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制度化地贯彻下去。基于目标成本制有如此多的优越性, 特别是在控制产品成本, 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更是有着不可匹敌的优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目标成本法将得到更多的推广, 在实际应用中大放光彩。

一、目标成本法的起源

目标成本法 (Target Costing)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以顾客需求导向的产品价格作为基础, 来确定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各项生产成本的额度, 并以此作为约束开发成本过度膨胀的依据。大多数美国公司及几乎所有的欧洲公司, 都是以成本加成法制定产品的价格。然而, 他们刚把产品推向市场便不得不开始削减价格, 重新设计那些产品并承担损失, 常常因为价格不正确而不得不放弃一种很好的产品。由于定价受成本驱动的旧思考模式, 使得美国民生电子业不复存在。另外, 丰田和日产把德国的豪华型轿车挤出了美国市场, 便是采用「价格引导成本」 (price-driven costing) 的结果。

目标成本法于20世纪80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 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欧美的厂商如F O R D、CHRYSLEK、COMPAQ和DELL计算机公司也开始实施目标成本法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由此看来, 目标成本法的出现不仅为日本企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更是为欧洲及美国的厂商提供了定价的新思路。

二、目标成本法相关观念介绍

目标成本法的观念是基于市场给出的价格来决定成本, 即市场导向 (Marketdriven) , 而非由实际制造消耗的成本量去“计算”产品的成本。其目的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及设计阶段设计好产品的成本, 而不是试图在制造过程降低成本。

目标成本法使成本管理模式从“客户收入=成本价格十平均利润贡献”转变到“客户收入-目标利润贡献=目标成本”。在目标成本模型下, 驱动力不是成本, 而是被驱动的一方。

1、目标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不同

目标成本法下的市场研究与传统方法不同, 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 在市场研究过程中消费者的信息收集将在整个目标成本过程中持续进行。鉴于在制造过程中改变设计非常昂贵, 为减少更改设计成本, 目标成本法在产品的规范和设计时间将花更多的时间。同时, 目标成本法使用完全生命周期概念可使产品的拥有者在产品的有效寿命内成本最小化, 即不仅考虑最初的购买成本, 还要考虑产品的运行、维护和处置成本。最后, 在确定目标售价和目标产品销售量时, 目标成本法有赖于公司对产品给予消费者的价值的判断。目标边际利润是从基于销售回报率的长期利润分析中得出。由于销售回报率与每个产品的利润率紧密相连, 因此它是广泛使用的指标, 目标成本是目标售价和目标边际利润之差。一旦目标成本被确定, 公司必须确定目标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

2、实施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原则

2.1目标成本法是价格为主导的成本制, 即首先要设定价格, 然后再决定目标生产成本, 设定的这个价格是一个在市场中可以卖出产品的价格。

2.2目标成本法以顾客为核心。目标成本法要成功, 管理者必修聆听公司客户的意见:什么产品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愿意为特定等级的产品质量付出多少?管理者必须积极地寻找客户的回馈, 产品必须设计到足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以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出售。

2.3目标成本法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工程师必须从基础开始设计一个产品, 以使产品以目标成本生产。设计的作业包括确认使用的原始零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人、机器和其他要素。

2.4目标成本法以价值链为导向。有的时候新产品预计的成本高于目标成本。此时就要努力消除无附加价值成本以降低预计成本。注意公司的整个价值链, 可以帮助管理者找出减低成本的机会。

2.5目标成本法以流程设计为核心。生产过程的每一方面都必须被检视以确定产品以尽可能有效率的方式生产。在采购时使用触动式人工、技术、全球搜寻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在设计时都必须谨记产品的目标成本。

2.6目标成本法需要组建一支多功能的团队。以目标或更低的成本制造产品需要组织内许多不同功能人员的参与, 这些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可以为目标成本法过程提供关键的贡献。

2.7目标成本法需要考虑生命周期成本。在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时, 要纳入产品的所有生命周期成本, 包括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初期设计、细部设计和测试、生产、配销和顾客服务等的成本。

3、目标成本法的优缺点比较

目标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它进行事前控制且容易将考核落实到位, 在一开始就界定了成本的责任方, 而标准成本法和定额法都是在成本发生以后才追诉责任。其次,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方法。最后, 目标成本法可以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保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产品以特定的功能、成本及质量生产, 然后以特定的价格销售, 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而目标成本法的主要缺点在于目标成本分解比较困难, 一旦分解不清就容易造成系统内部的混乱。

三、目标成本法在实务上的运用

1、对作业基础成本制 (ABC) 的重要作用

作业基础成本制对于产品设计工程师试图达成产品的目标成本, 非常有帮助。A B C使设计师能够把新产品的生产过程, 分解成为各个不同的作业, 通过试着降低个别作业的成本, 使新产品的预计成本与目标成本一致。

使用传统的数量基础产品成本法, 可能造成各产品线间严重的成本扭曲。在许多情况下, 产量高而相当简单产品的成本会被高估, 而产量低但复杂的产品成本却被低估。这是因为产量高而简单的产品比产量低但复杂的产品, 每一单位对不同的制造支持作业需要的作用比例上较低。在传统产品成本法中, 所有的制造费用根据单一的单位层次作业分摊, 无法呈现产品多样性时的真实成本。反之, 作业基础成本制 (ABC) 却能衡量出在主要生产支持作业上, 每条产品线发生成本的程度。管理者应该了解成本扭曲可能导致大量而简单的产品定价过高, 而小量但复杂的产品成本却低估。即使在目标成本法下, 这也可能损害订定具有竞争性价格的任何努力。

2、计算机化的流程

当采用计算机整合制造 (C I M) 系统时, 目标成本法的过程有时是可以计算机化的。一家制造商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本会计软件相互结合, 工程师就能测试许多不同的设计特色, 并立即看到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而完全不用离开计算机终端机。

3、日本铃木公司的目标成本管理

日本铃木汽车公司是领导日本汽车、公交车、轻型及重型卡车的制造商。在铃木公司, 目标成本法的发展已经涵盖所有的生产设计及制造的阶段。目标成本法的三个不同阶段——零期审查、初期审查、深入审查——是用于设计时间以增加新产品的功能性。

零期审查 (zeroth look) 应用于新产品的最初阶段, 是观念提案阶段, 产品基本概》

参考文献

[1]、Journal of Business&Industrial Marketing Vol.10 No.1, 2004, p28-34

[2]、王炳成、于泉、王显清《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6卷第15期《供应链成本传递机制下的企业创新动力源与创新方法研究》

[3]、王力峰《推行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现代商业》

目标应用 篇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依托企业,重点开发一批以电子产品为载体、学生能力逐步提升的专业课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大力实施校企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融培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并实现“原汁原味”的实践技能培训,达到零距离、无缝对接的目的。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技术过硬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将该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专业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紧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社会辐射能力强的一流省级重点专业,对省市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到2014年,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四川省电子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川东地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目标应用 篇3

关键词:目标定向;目标设置;乒乓球教学;应用分析

乒乓球是人们心中的国球,在众多运动项目中是普及程度最广的,对学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乒乓球的特性是直接进行对抗并分出胜负,所以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将胜利作为最终目的,为了赢得比赛而对之前的练习置之不理,最终导致学生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指明道路,为学生选择适当的目标定向,更要跟学生一起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置。

一、乒乓球教学中目标定向的应用

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不同以及比赛的性质不同,所以乒乓球教学中进行目标定向时也要因人而异,更要因时而异。

对于乒乓球新手,在对其进行目标定向的时候要注重纯任务的灌输。因为在学习乒乓球技术的初期,对手法以及用力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要想达到教师要求的程度就要不断地练习、改进和完善,使自己在打球时动作更规范、技术更到位;对于乒乓球技术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在进行目标定向行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技术能力然后再进行目标定向,使其实际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对乒乓球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最终登上成功的舞台[1]。

由于比赛的性质不同,所以目标也不能完全相同。对于友谊赛、小组赛等比赛,教师一定要经过周密的计划之后再进行目标定向。由于目标定向是针对学生进行的,所以教师不能自作主张的为学生设置目标定向,一定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之后再确定具体的目标定向。

二、乒乓球教学中目标设置的应用

(一)目标具体明确

具体、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收效。在乒乓球教学中,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更加准确的为他们指明道路以及指引方向,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实现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以此来激励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此外,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目的,更加有动力。

(二)目标难度适当

由于一些学生的乒乓球技术含量不是太高,所以教师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难度设置,保证其在经过一定的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目标。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定目标,不能一次性设定长远的目标,那样不但不会使学生进步,反而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的设定[2]。

(三)设定相关承诺

在设定完目标之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将所制定的目标与计划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并督促学生履行承诺,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有所了解,进而以更加努力的练习来完成目标。设定承诺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极自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对乒乓球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与教师在思维上存在差异,可能有些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在教师帮助学生设置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将自己的目标大胆的分享出来,与教师一起将目标很好的融合,以保证目标设置的顺利进行[3]。

(四)定期反馈意见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习的成果定期的进行总结,并且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然后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法,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反馈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现有成绩与设置的目标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了解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经过调整之后,要尽快的进入状态,以便更好更快的实现目标;若合理,学生就会非常满意,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目标,所以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4]。目标实现的进度与目标的难度息息相关,所以为了确保学生顺利的实现目标并且对自己的成绩更加满意,教师在帮助学生设定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置适合学生当前阶段的难度适中的目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最终取得大的进步。

(五)巧妙运用策略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技能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策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也是很重要的。策略的使用主要是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相关的策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个好的策略,对学生顺利的完成目标以及赢得比赛的胜利有很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在乒乓球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得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目标定向,并且跟学生一起设置目标,使学生明白目标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在设定好目标之后,教师要尽量采用幽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要给予肯定以及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为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做铺垫。

参考文献:

[1]辛宪军.目标定向及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02:94-98.

[2]金林子.目标定向及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5,10:225.

[3]杭华彬,顾平.刍议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418-419.

目标应用 篇4

因为乒乓球一对一直接对抗, 敌我双方非常明确清晰, 而且每一次比赛或对抗都直接呈现了胜负, 导致学生为了赢球放弃了一开始设定的练习任务, 忽略基本技术这一根本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目标定向, 还要关注过程, 关注具体的学习目标设置, 循序渐进。

1、乒乓球教学如何进行目标定向

所谓的目标定向, 包括两种, 一是与学习相关联, 一是与表现相联系。具体地说, 一个是任务目标, 一个是自我目标。当任务目标占较大比重时, 个体工作的重心放在掌握和发展技能上, 当自我目标占较大比重时, 个体工作的中心放在与他人沟通联系上, 在乒乓球运动上, 个体的成就目标不仅局限于任务目标, 而且源于渴望比别人更强更卓越。

在操作上, 乒乓球教学中的目标定向要因时而异, 因人而异。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对基础薄弱、技术水平差的, 要从意识上灌输目标, 把每一个动作的握拍、步法、身体用力等方面都牢牢掌握, 进行各种熟悉球性的练习, 结合运用各种步伐, 例如握拍时的转换、球落点的判断、迎击球的时机和用力程度等, 不断练习, 持续改进完善;对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 可同时兼顾任务目标和自我目标两个方面, 充分发挥其实际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在水平相当的对手面前, 成功的欲望会激励他们挑战自我, 进一步巩固技术实现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 制定纯任务目标时, 困难较多。例如受限于场地器材和学生规模等因素, 单球练习因为需要频繁捡球, 明显降低练习强度, 对球的体会不深刻, 导致成就感比较欠缺, 影响接下来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把学生分组轮换练习, 三到四个学生一组一个球台, 其中两个学生对打, 剩下的在两旁徒手练习, 帮助捡球的同时为他们指出错误并纠正, 增强相互之间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

2、乒乓球教学如何进行目标设置

由于合理的目标, 本身具备激励作用, 可以将人的需要变为动机, 并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结果出来以后, 和既定目标对照, 再调整和修正。在体育运动中, 目标设置的作用比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首先, 目标设置要具体、明确。必须使人清楚为了达到目标, 应该怎么做, 要付出多大努力, 把成功的标准详细列出来, 作为指导学生行动的指南。因为具体明确的目标相对于笼统模糊的目标而言, 能产生更好更积极的效用。例如对墙颠球教学, “颠球的数量达到100下”肯定要比“下颠球的数量要比上次有进步”的目标有效。因为前者具体, 量化, 非常容易识别。

其次, 目标设置要按适当难度, 经过一定努力可达到。例如把发球的有效率目标设置为60%或80%, 循序渐进, 不能太容易, 也不能太困难。

其三, 给学生设定相关承诺。按上述具体明确和适当难度的原则, 与学生协商后, 一起写下承诺, 帮助学生履行这个契约, 采取口头或书面承诺的方式, 尤其是书面的, 两者共同制定包括学习计划和步骤在内的书面协议, 之后一步一步实施, 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 一方面使其积极自律, 另一方面还能充分激发其学习动机和热情。

其三, 定期给学生反馈意见。目标不能太长远, 应该分段定期反馈, 才能更好地提高绩效。目标给出需要达到的结果, 同时给定了自我评价的绩效标准, 反馈正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程, 了解进度, 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还要改进, 使学生能够主动调整, 控制其行动。反馈实际上就是定期比较现有成绩与最终目标, 让学生主动反省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是否合理, 更好地实现目标。其四, 增强学生的满意度。目标难度设定好以后, 学生会不断练习, 通过努力达到目标, 产生满意度, 变得更为自信。这个与目标难度息息相关。应设置中等难度的目标, 保证学生有一定满意度, 而且又有比较高的绩效。例如设定初学阶段每分钟正手攻球达到50, 有一定的难度, 但又能产生满足感, 养成自觉自愿的学习习惯, 增强兴趣, 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愉快学习的结果就是技术进步。

其五, 巧妙地使用各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任务策略。在面对复杂问题时, 我们必须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个时候, 策略非常重要。例如打球时留意每一板击球, 把每一次动作都记录下来, 认真分析并尝试解决, 改正原有的击球或握拍习惯。

总的说来, 在乒乓球教学中, 要树立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的理念, 把目标设定好以后, 着眼于打好基础, 培养出扎实的基本功, 并尽量采用简洁、幽默的教法, 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肯定, 积极鼓励,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自我调整, 自发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改成, 王斌.体育运动中目标设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

[2]刘微娜, 周成林.目标设置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 2007, (1) .

目标管理的持续改进分析与应用 篇5

目标管理的持续改进分析与应用

目标管理将人、目标和结果较为完整的统一起来,是管理史上一次重大的.创新.但目标管理在对人的重视指导下的不恰当操作反而会加深对人损害,这对组织和目标管理的效果都是不利的.基于此,本文提出实施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引入持续改进分析,改善目标管理中对人的不恰当损害,进一步提升目标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作 者:陈兵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刊 名: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年,卷(期):“”(3)分类号:F270.7关键词:目标管理 人性化 持续改进 趋势线

目标应用 篇6

【关键词】高效课堂 通案 目标教学 应用策略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GS[2014]GHB0978。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95-01

“目标参与式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点拨引领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从而使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实现“高效教学”终极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针对我校的实际设置了“预习—目标—讨论—展示—达标—提升”六个环节,现以必修3《种群的特征》一节的导学案设计与应用为例,就其具体操作概述如下。

一、阅读预习 学情调查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严格的按照教材设置预习内容,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中关键字或关键词作为填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导学案”必须在上课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完成预习案中的内容,晚上收齐,第二天便于科任教师批阅以完成学情调查。本节内容中“导学案”的预习案设置如下:

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____________。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量。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_______。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_______。

二、给定目标 明确要求

恰当的学习目标对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激励等作用。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编制导学案。然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本节内容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①列举出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说出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②知道调查种群密度两种方法的基本操作要点。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和探讨有关种群的特征的相关实际问题;

②学会分析其他种群的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3)情感目标

①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

②关注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教学难点: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

三、激情导入 问题引领 合作探究

导入时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新知识。激情导入中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先让各小组利用5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而后给5—8分钟的合作探究,本节的探究案的内容如下:

探究一:调查学校广场东侧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简要写出调查方法及步骤

2.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二:调查某仓库老鼠的种群密度

1.简要写出调查方法及步骤

2.如果第一次捕获并标记N只老鼠,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m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n只,那么该仓库中老鼠的种群数量M如何计算?

思考:上述调查蒲公英和老鼠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探究三: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_种群密度的大小。

2.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___________种群密度

3.年龄组成: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由此分析可以看出,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4.性别比例________种群密度

四、展示交流 点播拓展

学生讨论后,教师随机抽几个小组在小黑板上展示讨论的成果,并做好交流的准备,其他小组可以向展示的本小组提出疑问,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做好应对的准备,在其期间教师要引导、点拨和补充。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各种结论,完成学习目标。本环节需要15分钟。

五、达标训练 反馈评价

围绕学习目标有层次、有梯度的设置4—6道典型的选择题,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同时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并及时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本环节需要8分钟。

六、归纳完善 总结提升

“导学案”的设置,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而且学生也可以在每学完一节内容,及时的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从而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本环节需要5分钟。

七、课后练习、拓展提升

围绕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注意课后习题的设置要典型,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浅谈目标管理的应用 篇7

一、目标管理模式的概念

1954年, 美国管理先驱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率先提出“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即MBO) 的概念。德鲁克认为, 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 而是相反, 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组织必须明确目标, 这一目标必须为每个领域制定努力的方向。[1]

电视栏目的目标管理模式, 是指电视传媒机构把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电视栏目各环节的管理中, 以量化工作目标、控制工作过程、组织工作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 使电视栏目的管理更有依据、从而实现良好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目标管理模式的特征

(一) 看重人的作用

电视栏目目标管理模式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 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在这一制度下, 上级与下级之间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的关系。由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是建立在麦戈雷格的“Y理论”基础上的, 假设人愿意为自己制定的目标负责并付出努力, 因此下级在制定并愿意实现目标以及在被授权之后是自愿、自主和自治的。

(二) 目标环环相扣

电视栏目目标管理模式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 将栏目的整体目标层层分解, 转换为栏目内各环节、各员工的分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 权、责、利都已经明确, 而且互相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 环环相扣, 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员工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 整个栏目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三) 重视结果考核

电视栏目的目标管理以确定各项目标为起始点, 以各项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点。各环节的工作结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 也是考核员工能力以及奖评的依据, 成为评价电视栏目绩效的重要标志。

三、目标管理在《都市报道60分》栏目管理中的应用

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栏目一直是我台自办类新闻栏目的领跑者, 收视率稳居第一, 节目影响力和观众群数量日益提升, 自引入目标管理之后,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理清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责权关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形成目标管理体系

天津电视台数字大厦投入使用后, 《都市报道60分》栏目及时适应数字化采编、制作、播出的新要求, 在管理上明确总体目标和考核标准, 根据每个人岗位的不同任务, 层层落实, 共同努力, 形成合力, 为实现栏目总体目标奠定基础。因此《都市报道》根据人员岗位不同, 对栏目目标进行了分解, 并形成环环相扣的目标管理体系。

新闻栏目《都市报道60分》目标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互相依存、彼此相扣的, 当班策划只有完成当天目标, 记者确定主题后才会完成相应的采编任务, 同时栏目整体内容也会主题鲜明, 内容充实, 可看性强。摄像拍摄的新闻素材充足, 记者在编辑新闻时就会如鱼得水, 充分显示电视媒体声、音、画共同表现的优势。同样, 编辑编排新闻到位、技术和主持人的表现得体到位, 将会直接影响播出效果。最终, 栏目每一个岗位成员的努力汇集在一起将形成巨大合力, 从而实现栏目确定的总体目标。在《都市报道60分》明确管理思路后, 员工精神面貌进一步提升, 工作态度全员优化, 彼此合作顺畅。特别是《都市报道60分》在2013年改版后, 内容更为丰富, 实用性信息提升, 栏目包装和后期制作更加优化, 收视率和节目影响力继续提升, 目标管理系统运营初步成功。

(二) 实行岗位双轨聘用机制

都市频道在用人机制上突破传统, 实行双轨聘任制, 在原有台人力资源部人员任用和聘任体系下, 频道内部实行岗位聘任双轨制。《都市报道60分》的每一个岗位都向全员公开, 员工根据自身情况认为自己适合哪个岗位, 就可以填写表格提出申请, 栏目负责人和频道领导再根据考核其舆论导向、工作态度、工作效果、来台时间、从事本岗位时间等指标进行考核, 最终实现人才使用的最优化, 为员工能力发展拓展空间, 为每一个岗位聘用最适合的人才。

(三) 建立评审与反馈机制

2013年, 为适应栏目发展的需要, 都市频道进一步完善了目标管理体系, 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考核, 包括栏目播出、员工完成任务效率、创新能力等, 并增加了定期反馈机制, 以完善建议通道, 加强目标修正, 实现栏目的不断改进。

《都市报道60分》栏目定期评审机制包括: (1) 内部评审会。每周召开一次栏目负责人、各组负责人、全体新闻记者、摄像参加的内部评审会议, 由编辑点评每周张榜公布的优秀新闻, 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各抒己见。 (2) 优秀新闻评选。每月公开投票评出优秀新闻一、二、三等奖, 分别给予记者与摄像500-1000元的优秀新闻奖。同时对被毙掉的新闻, 分析原因、解剖事实、总结经验, 以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3) 专栏研讨会。每月举行一次由新闻界前辈、观众代表、业界专家学者、栏目主创人员参加的研讨会, 拓展反馈渠道, 多角度了解栏目内容、质量、包装、品牌、影响力等情况, 与会人员提出的各类建议, 用以修正栏目成员相应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篇8

目标成本管理是关于利润规划与成本管理的战略体系, 要求由价格引导、关注顾客、以产品和流程设计为中心, 并依赖跨职能团队。目标成本管理从产品开发的最初阶段开始, 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始终, 并将整个价值链纳入其中, 基本内涵为以下方面。

1、价格引导的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是指在保证一项产品获得要求利润的条件下允许该产品所发生的最高成本。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确定成本目标, 即市场价格决定产品和利润计划, 企业的产品和利润计划需要根据市场状况进行调整, 以确保产品组合能够提供持续、可靠的利润。

2、关注顾客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由市场驱动, 顾客对质量、成本、时间的要求在产品及流程设计决策中应同时考虑, 并以此引导成本分析。市场的需求决定了设计要求, 产品开发不应该成为技术的堆砌。只有当某项产品特性或功能满足消费者预期, 顾客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 并且能够带来销售额以及市场份额的提高时, 这项产品特性或功能才有意义。

3、关注产品与流程设计

在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下, 产品与流程设计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关键。它要求:成本控制应该在成本发生前而不是成本发生后;工程技术人员在产品、技术以及流程设计时应考虑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一切设计决策在正式成为产品设计的一部分之前, 都必须经过顾客价值影响测评;企业所有参与部门共同评价产品设计, 以保证产品设计改动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做出;鼓励产品设计与流程设计同时进行, 这样通过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以缩短开发时间并降低产品成本。

4、跨职能合作

在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下, 产品与流程团队由来自各个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 包括技术、生产、销售、采购、车间等部门, 还包括供应商、顾客等。跨职能团队要对整个产品负责, 而不是各职能专家各司其职, 跨职能合作通过减少设计检查与更改, 改进产品质量, 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产品成本。

5、生命周期成本削减

目标成本管理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 包括购买价格、使用成本、维护与修理成本, 以及处置成本。它的目标是最小化顾客以及生产者双方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从顾客的角度考虑, 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表示最小化拥有该产品的成本, 即降低产品在使用、维修和处置方面的成本。从生产者的角度考虑, 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意味着最小化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成本。

6、价值链参与。

目标成本管理有赖于价值链上全部成员的参与, 包括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服务提供商。所有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构成“扩展的企业”, 共同为成本削减做出努力。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在价值链各成员长期的互惠关系基础之上。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目标成本管理从市场价格出发, 结合目标利润率为某特定产品确定可接受的最高成本, 之后的产品与流程设计都是为了保证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1、成本规划由市场驱动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出发, 根据用户对产品功能、质量的要求进行成本规划, 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的成本效率, 减少浪费和低效。

2、产品与流程设计是成本控制的重点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要求在产品与流程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工程技术人员应运用价值工程原理, 对产品设计进行成本功能分析, 对产品工艺进行优化, 使产品工序最少、加工最简单、结构最合理等, 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3、价值链成员全部参与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要求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 通过加强与外部价值链各成员的沟通,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探索提高增值作业的措施,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使成本管理活动拓展到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

4、成本控制方法网状交织形成体系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目标管理法, 将各种成本控制方法有机地结合形成体系, 将职能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全面整合, 增强了成本控制的力度。

三、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应用

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工厂从2006年开始探索实施目标成本管理, 紧紧围绕企业的利润目标,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平台, 以全方位控制为重点, 推行“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完善, 建立了一套适应工厂特点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为工厂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广泛宣传发动, 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组织

目标成本管理是关于利润与成本的战略规划过程, 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入手, 只有干部职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成本管理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工厂召开了七届三次职代会, 举办成本管理知识培训班, 又多次召开中层干部专题会议讨论, 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 工厂成立了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 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在财会处设立成本管理办公室, 各职能部门建立成本管理中心, 建立了健全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2、健全规章制度, 夯实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基础

目标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制度体系, 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两年来, 工厂先后制定了《××厂目标成本管理办法》、《××厂目标成本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明确了各部门的成本职责, 为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技术处负责产品技术成本的管理, 对产品进行成本功能分析, 降低设计成本;对产品工艺进行优化, 合理使用高精尖设备, 提高材料利用率, 降低工艺消耗;负责组织工装的策划评审, 合理控制投入的数量和项目, 降低专项费用。生产处负责产品加工成本的管理, 在生产策划过程中, 运用并行工程原理, 将工艺设计与生产准备同时考虑、同步实施, 缩短产品的整体生产周期;在安排生产作业计划时, 均衡生产, 减少单件开炉开槽, 降低能源消耗。物资处负责产品采购成本的管理, 在实施采购过程中, 严格按生产进度结点保证材料供应, 降低库存资金;实行比价采购, 控制材料价格。质量处负责产品质量成本的管理, 通过开展以“卓越绩效”为核心的质量文化体系建设,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质量损失。机动处负责产品能耗成本的管理, 通过开展节能教育活动, 加强设备管理和节能改造等, 降低能源消耗。财会处负责工厂管理费用的管理, 通过资金与业务的融合, 严格预算审批程序, 节省费用开支。其他部门负责本单位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

3、深化全面预算, 搭建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平台

目标成本管理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全体职工的密切配合, 还有赖于价值链上全部成员的参与, 构成“扩展的企业”。工厂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预算指标的层层分解, 将成本职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 通过严格预算控制, 确保工厂目标成本的实现。

如技术处通过工艺优化降低可比产品成本指标, 通过加强工装管理降低产品专项费用指标;生产处通过合理安排作业计划降低能源消耗指标;物资处实行比价采购降低产品材料成本指标, 通过“零库存”管理降低资金成本指标;质量处通过质量管理活动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指标;机动处通过能源管理活动降低产品能耗费用指标;生产车间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工具费用、动力费用等成本指标;各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节省工作经费指标。各单位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将部门成本指标进行分解, 责任到人, 如运输处单车成本核算指标、冶金处班组能源消耗指标、机加车间个人工具费用指标等。

4、严格考核奖罚, 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闭环

目标成本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是如何评价目标管理的业绩, 只有对目标成本的实施结果适时考核评价, 持续改进, 才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工厂目标成本采取日常工作考核和专项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日常工作主要是基础管理, 每月进行点评、考核、兑现, 以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促进成本管理不断创新;专项指标主要是根据各单位管理职责制定的成本指标, 每季进行讲评, 半年考核兑现, 以调动全员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促进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多目标模糊决策算法与应用 篇9

随着科技的发展,模糊理论己经渗入到了生产、工程和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如在军事研究中,由于作战具有多目标、多批次、多方向、空海潜立体战等攻击形式的特点,这就要求决策系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参战舰艇能尽早发现敌方目标;对来自各传感器的目标信息,能快速进行识别、分类和决策,并迅速、准确地确定作战决策方案,以控制各种武器打击目标。而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将多个决策者之间的偏好结构反映到多目标决策模型中,这就需要找到一种多目标模糊决策支持算法,以处理多种信息的决策情况。

2 最小(大)隶属度偏差法

最小(大)隶属度偏差法是基于正(负)理想解的方法来求解,这里考虑的是,越接近(远离)正(负)理想解越好。记正理想解为x+,负理想解为x-。下面讨论正理想解情况,负理想解类似分析。

正理想解x+就是使所有输入分量fi(x)的模糊最优点集fi的优属度μi(x)都取得最大值时的解。记正理想解x+处的优属度向量为

给出点x∈X与正理想解x+的Minkowski距离,即使得:

达到最小值。

3 多目标模糊决策

若输入空间X由无限个输入变量组成时,可利用模糊多目标决策的模糊最优解方法与最优化算法结合起来进行求解,可以有效地解决优化设计等问题。

输入类型一般有效益型和成本型两种,其中,效益型输入是指优属度越大越好,而成本型输入是指优属度越小越好。Zadeh教授给出了两种输入的优属度计算方法。对效益型输入fi(x)选取其优属度为

而成本型输入fi(x)选取其优属度为

其中,Pi是事先指定的参数。

在确定方案xi(i=1,2,…,n)关于目标fi(x)的优属度时,可用目标fi(x)在X上的相对最大值与相对最小值分别代替其上确界与下确界,从而确定xi关于fi(x)的相对优属度。因此,可以将式(3)和式(4)转换为

4 应用实例

假设在陆战中,我方部队发现了3个敌人目标(目标1、目标2和目标3)并获得敌人目标一些数据,现需要根据所获取的情报信息做出选择,以确定打击敌人目标的先后顺序。

得到目标的数据有:f1—目标距离、f2—目标速度、f3—目标类型威胁度和f4—兵力战场生存能力。各个目标的目标值由F给定,如表1所示。

为了求解出打击目标的数据,先将目标值F转化为相对优属度矩阵。对于f1,属于成本型目标,用式(6)求解;对于f3,属于效益型目标,用式(5)求解;对于f2是固定型目标,当达到f2=1.3时最佳,可采用

来求解;对于f4是模糊语言,这里取模糊判断“好”、“中等”与“差”分别为1.0、0.75和0.5。令Pi=1于是,可计算出目标相对优属度矩阵为

由式(1)可得正理想方案x+的相对优属度向量为

假设经过军事专家与指挥员的评判确定,目标fi(i=1,2,…,4)的权重向量为

利用式(2)与式(7)可计算出目标1、目标2和目标3的距离分别为0.086、0.368和0.4536。

因而,决策中最需要打击的目标是x3,即3号目标,其打击顺序为x3、x2、x1。

5 结束语

本文将最小(大)隶属度偏差法和多目标模糊决策算法相结合,对于多目标模糊问题,转换为数学规划优化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将具体目标具体分析,使模糊问题具体化,进而多目标模糊模型的求解得到了比较彻底地解决,使选择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徐泽水.基于期望值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109-114.

[2]王坚强.多目标组合决策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10):70-72.

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及应用 篇10

本文首先重点研究了遗传多目标算法, 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 随后讨论了无时间窗和带时间窗的两类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 然后将改进的遗传多目标算法应用于这两类车辆路径问题。由于车辆路径问题是物流配送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是仿生学的搜索方法, 将问题的解编码成染色体, 通过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 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算子的操作, 最终全局解能收敛到最适应环境的子集, 即得到问题的最优解。遗传算法的过程体现了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其中计算个体的适应度值需要提前确定评价函数, 适应度值用来评价中个体的优劣。终止条件的判断可以是迭代次数或者其他收敛条件。

由于遗传算法不依赖于具体的问题, 本身就具有自组织, 自适应和自学习特征, 已经发展成为有效求解多目标优化的重要算法, 因为被广泛应用于从工程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遗传算法对解的优劣评价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目标值而定, 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优化问题都是多目标的, 各目标之间通过决策变量相互制约, 导致此类优化问题的解不唯一, 表现为一个最优解的集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必须对多个目标上的值进行评价, 而往往这些目标相互冲突, 很难找到在每个目标上的值都是最优的解, 必须要考虑折衷办法。引入Pareto概念, 用基于Pareto方法来求解问题的最优解。

2 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

车辆路径问题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VRP) 由Dantzig和Ramser于1959年首次提出, 一直是组合优化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对于车辆路径问题的多目标优化, 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基本都是采用聚集函数法, 即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但这种转化可能导致搜索不到非凸解的问题。本文将车辆路径问题描述成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 对有时间窗限制的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的情况出发, 将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应用其中, 对车辆总行驶距离最短和车辆使用最少等多目标同时优化处理。

2.1 问题描述

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 对其一般描述是:车辆路径问题 (VRP) 是指有一系列客户点 (发货点或收货点) , 为满足客户的需求, 选择适当的行车路线, 并在一定约束条件下 (如货物需求量、发送量、车辆容量限制、交发货时间、行驶里程限制等) , 达到一定的目标 (如花费成本最小, 行驶距离最短, 消耗时间最少、使用车辆尽量小等) 。车辆路径问题示意图如下图1。车辆路径问题考虑约束条件和目标不同也分为很多种类, 本文对有时间窗限制的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 并将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应用其中, 期望达到最小化总运输时间和总延迟时间这两个目标。

2.2 问题分析与建模

2.2.1 带时间窗限制的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

对于有时间窗限制的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可以描述如下:配送中心拥有M辆车, 每辆车最大容量为q。一个配送中心为N个客户点 (i=1, 2 3, …, N) 配送货物, 每个客户点有自己对应的需求量和时间窗, 令配送中心的编号为0号节点, 各客户节点的编号为i (i=, 1, 2L, n) , 每个客户的需求量为gi (i=, 1, 2L, n) , g i

其中公式 (1) 表示第一个目标, 要使总行驶距离最短;公式 (2) 表示第二个目标, 要使分派的车辆数最少。

约束条件如下:

上述约束条件中, 式 (3) 表示一个客户点只有一辆车服务且安排给某车辆的运输量不超过最大容量;式 (4) 表示配送任务由m辆车完成并且每个客户的配送任务仅由一辆车完成。

再者或0, xijk=1或0确保到达客户的车必须离开该客户, 并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内到达。

2.2.2 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算法

根据实际情况和考虑问题的不同, VRP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 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算法有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两大类。

1) 精确算法

目前的研究中, 精确算法主要有:网络流算法 (Network Flow Approach) 、割平面法 (Cutting Planes Approach) 、分支定界法 (Branch and Bound Approach) 、动态规划法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精确算法随问题规模的增大求解复杂度增大, 导致应用受限。

2) 启发式算法

启发式算法不像精确算法要给出一个严格的方法求出最优解, 而是根据一些启发式的规则快速搜索, 因此在车辆路径问题求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采用的是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应用到车辆路径问题中, 主要利用遗传算法迭代搜索的全局搜索和局部优化相结合的特性, 在全局范围内搜索车辆路径的最优解。在寻优过程体现出了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给出计算规则, 直至迭代结束, 得到最优配送路线。遗传算法本身的特性如良好的鲁棒性、灵活性、通用性, 特别适合于大规模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

3 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车辆路径问题

本文将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描述成多目标最优化问题, 针对最小化车辆数和最小化总行驶距离这两个目标同时进行优化。首先, 避免以往化双目标为单目标的优化方法带来的影响, 而是充分考虑两个目标的实际变化, 达到最终的优化结果。其次, 对于最优解不唯一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避免以往只考虑单目标最小的峰值情况, 而是寻求所有多目标都能优化的结果, 进而做出更有利于决策者的方案, 真正将车辆路径问题视为一个多目标最优化问题。

本文将带时间窗约束车辆路径问题描述成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 设计了基于Pareto优化的求解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的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

3.1 染色体编码及种群初始化方法

通过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解决车辆路径问题, 首先为遗传算法操作准备一个由若干初始解组成的初始群体。种群初始化的方法跟染色体的编码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编码方式是基础和关键。大多数遗传算法的设计都需要以实际问题的描述方法作为基础。一般来说, 编码方法需要考虑个体的合法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需要完全覆盖问题解空间, 同时解码过程也决定了个体是否合法和可行。

本文采用自然数进行染色体的编码。在自然数编码方案中, 采用自然数串编码机制, 染色体中每一个基因代表一个客户点, 基因之间的先后顺序表示对每个客户的服务的先后顺序。其中每个染色体由区间[1, l]中互不相同的自然数序列构成, l代表客户点数。例如有5个客户按照自然数编码方案, 生成的染色体为P (5 3 1 2 4) 。我们采用随机生成的方法产生染色体, 并通过判断染色体的有效性加快优化解的搜索速度。

对于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避免通俗种群初始化方法产生大量不合法解, 本文引入前向插入启发式算法用于构造初始路径的算法, 在其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进行车辆路径问题的种群初始化。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使用的路径初始化方式是采用随机指定的任意一个客户x, 且xÎ1{, , 2LN}, 使用最佳客户插入原则确定该路径的其它客户, 则随后插入的客户可以由客户x惟一确定, 其它路径依次类推, 直至全部客户被插入。不仅满足了多目标遗传算法初始化种群的需要, 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初始化种群的多样性, 避免早熟收敛。

3.2 评价适应度函数和遗传算子

适应度函数是衡量染色体优劣的评判标准, 本文采用的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是总行驶距离和车辆数这两个目标, 适应度函数就是总行驶距离最短和分派的车辆数最少的两个函数。

遗传算子包括选择算子, 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Pareto锦标赛选择算子, 不是用设置权重来选择新的子代, 而是用适应度函数解向量来选择, 4.3节会具体给出构造非支配个体的擂台法。对选择的种群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交叉, 对基于路径表示的部分匹配交叉算子。变异操作使遗传算法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包括逆转变异、插入变异、易位变异。

3.3 改进的擂台法则

用擂台法则 (arena’s principle, AP) 来构造进化群体的非支配解集时, 每次搜索新的非支配个体不需要与已有的非支配个体进行比较, 在每一轮比较过程中从构造集中选出一个个体出任擂主 (一般为当前构造集的第一个个体) , 由擂主与构造集中的其它个体进行比较, 败者被淘汰出局, 胜者成为新的擂主, 并继续该论比较;一轮比较后, 最后的擂主个体即为非支配个体。本文给出改进的AP算法如下:

显然本文改进后AP算法比原算法更加简洁、效率更高。

4 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的仿真实验

4.1 测试实例和运行环境

本文采用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的Solomon标准测试集, Solomon标准测试集包括3种规模, 分别是25、50、100个客户, 每种问题的规模优包含有56个问题, 56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六类:C1、C2、R1、R2、RC1和RC2。本文主要针对100个客户的大规模Solomon测试实例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

用MATLAB编写程序, 测试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 CPU P4-3.0G, 内存为2G。

4.2 仿真实验

采用100个客户的R103测试实例, 设置参数为交叉概率为0.9, 变异概率为0.1。用例已知最优解:车辆数为13, 距离为1292.68km。通过仿真计算, 设定参数:种群大小:100, 迭代次数:1000, 结果见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配送车辆数为15, 行驶距离最小值为1250.9km, 优于用例已知最优解距离1292.68km。相应的车辆路径调度方案如下:

配送路径1:[0 92 98 14 44 38 86 16 61 85 91 100 37 0]

配送路径2:[0 94 96 99 6 0]

配送路径3:[0 36 64 49 19 47 46 48 0]

配送路径4:[0 52 82 7 88 8 83 60 93 59 0]

配送路径5:[0 42 43 15 57 41 74 72 73 21 58 0]

配送路径6:[0 31 62 11 63 10 90 32 70 0]

配送路径7:[0 95 97 87 13 0]

配送路径8:[0 18 45 84 17 5 89 0]

配送路径9:[0 27 69 30 66 20 1 0]

配送路径10:[0 39 23 67 55 25 54 0]

配送路径11:[0 51 65 71 9 35 34 81 0]

配送路径12:[0 50 33 78 3 77 0]

配送路径13:[0 40 53 0]

配送路径14:[0 28 76 79 29 24 68 80 12 0]

配送路径15:[0 2 22 75 56 4 26 0]

因此, 本文提出的求解带时间窗约束车辆路径问题的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能有效地求得Solomon标准测试集中的问题。

5 总结

本文描述了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这两个车辆路径问题的总行驶距离和车辆数这两个目标, 设计了用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在原擂台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Pareto锦标赛选择算子。通过测试问题模拟仿真得到多个非支配解供决策者选择, 对实际应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牟旭东.物流:第三利润源泉[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2.6.

[2]陈国良, 王煦法, 庄镇泉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6.

[3]张铃, 张钹.遗传算法机理的研究[J].软件学报, 2000, 11 (7) :945-952.

目标应用 篇11

【摘 要】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目标教学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园林规划设计课中,目标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学习借鉴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对目标教学方法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方法和经验进行详细的解析。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目标教学 应用

以教学评价作为动力,以教学目标作为整个课程的导向,以反馈矫正机制作为教学中的核心,把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培养到符合目标要求,具有这种基本构建的教学模式就是目标教学方法。在这个教学模式之中,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其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这种教学模式标志着我国的课堂教学已经发展到科学化、系统化、目标化的阶段。和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把课堂教材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目标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大改革和创新。在目前社会,一些园林类的专业课程发展得非常快,随即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方法。作为城市园林专业中的主导性的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

作为园林专业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类的教学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基础有花卉学、园林树木学、设计初步等,然后和园林工程、园林建筑以及文学艺术相结合,让现代园林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观赏性。该课程主要有两个教学目的:其一是研究园林的艺术理论和园林的设计原理以及国内国外园林的发展历程,这也是园林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二是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上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实践经验把园林规划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这也是园林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园林教学的主要特点有两点,一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知识前后连接非常的紧密,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二是实践性特别的强,学生不但要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能够熟练地掌握,而且还要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对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些最基本的技能能够熟练地掌握。园林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其实和目标教学方法的特点非常的吻合。

二、确定好老师和学生各自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们来讲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对于老师来讲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授课目标,这个目标包括老师需要传授哪些知识,传播哪些思想,传授哪些技能;对应过来,学生们就要学会老师所传授的那些知识、思想和技能。所以,老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老师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既符合学生们的认知实际情况又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的教学目标。除了给学生们制定学习目标之外,也要给他们制定人生态度目标以及情感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养成一个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德,养成学生们在就业以后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三、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老师能够把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成功地在课堂上贯彻实施,这才是目标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些目标,关键还要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学生。老师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好媒体辅助教学。而且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启发学生作为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选择辅助教学媒体的时候,可以挑选一些教具、生动的图片、录像以及投影等,选择好一个合适的媒体辅助工具,对能够把枯燥、抽象的园林教学课堂变得十分的生动和有趣,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说,在讲居民区绿地类型这一课程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图片:在居民区里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附属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绿地、住宅旁边的绿地等都一张一张地展示出来,然后对每一种类型的绿地做好界定,引导学生对各种绿地类型需要选择的树种以及相关的配置做出深入的思考。

四、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性的评估

对学生做一个关于完成教学目标程度的测试,找出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分析其问题出在哪里,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对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出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是共性的还是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同学,然后以此为依据来矫正课堂教学。如果只是个别现象,老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者让他们再重新做一次练习,自己把身上所犯的错误矫正过来。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老师就要仔细寻找原因,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找出问题之后,改正了,然后老师调整策略做一次集体的补救。

五、成功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在通过不断的反馈矫正之后,最终成功实现了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发现,《园林规划设计》在实现目标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很好地体现出目标教学方法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减轻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让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有趣的寻找知识的旅程。由于目标教学法的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教学层次十分的鲜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变得很高昂,学生们也变得主动、自觉地去学习知识了。老师们在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之后,不断地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结出了一整套的适应《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教学方法,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符合标准的园林专业人才。

结语

经过一些实践教学证明,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引入目标教学法,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得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老师们对目标教学方法的掌握和使用变得更加的熟练,学生也从中受益匪浅,既能够轻松快乐地去学习,又熟练掌握了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事实证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引入目标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余明泉,肖会员. 目标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职教论坛,2010(03).

企业加强目标成本法应用探讨 篇12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管理,作用,对策

一、目标成本法概念及其作用和意义

(一) 目标成本法的概念

目标成本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产物, 是一种以市场导向 (Market-driven) , 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以市场为导向指在确立目标成本水平时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预测, 确定一个企业合理的目标利润然后推导出企业的目标成本水平。然后把确立的目标成本再逐级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来考察作业的效率、人员的业绩、产品的成本, 对每一项资源的流转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确认每一项作业对整体目标实现的贡献。总的来说, 目标成本法是突破传统成本法局限于事后成本反映的局限, 对成本形成全过程的保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产品以特定的功能、成本及质量生产, 然后以特定的价格销售, 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

(二) 目标成本法的作用

目标成本法主要通过控制目标成本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耗费控制在一定的指标之内,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如果目标成本不能实现则需要对目标利润的制定和各成本项目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制定出合理、先进的目标成本指标。目标成本法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调动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使企业在生产研发、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贯彻执行企业的目标成本, 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 目标成本法的意义

企业提升竞争力一方面可以从产品质量、多品种等入手, 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内部潜力,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各种资源耗费, 加强成本管理。实施目标成本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达到企业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应该提高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深入贯彻执行目标成本管理方法,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目标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管理的方法, 更能够为企业利润计划的制定等提供综合的信息, 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企业实行目标成本法存在的问题

(一) 目标成本管理观念不足, 职工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虽然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目标成本法的认识不足, 片面地认为目标成本法就是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而没有将成本效益结合起来看待, 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成本因素。或者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 对目标成本法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没有意识到目标成本法对企业战略价值提升的积极作用, 不愿意在初期投入人力和物力去完成成本管理方法更迭的初始投资工作。目标成本法是一个全员的参与过程, 很多企业虽然管理者非常重视成本管理并且积极引用目标成本法, 但是没有调动职工参与目标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没有提升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企业的各项制度规定中没能把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内部激励奖惩制度也没有得到落实, 人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发挥, 目标成本法的工作难以落实, 企业也难以达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 目标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尚未开展

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需要企业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存在很多缺陷, 出现了人员管理混乱, 控制不到位的现象, 致使目标成本的工作难以开展和落实。另一方面, 许多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也尚未开展。目标成本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需要企业提供完整完善的企业各个责任中心的成本信息以及科学的成本测量标准。然而目前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反映控制的基础上, 一些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工作仍然迟迟没有落实, 导致目标成本法的进程缓慢, 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成果。

(三) 目标成本法实施过程不完善

企业目标成本法的运用中存在很多不足, 常常过分的强调节约成本的速效性而忽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要的资源消耗。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也较差, 综合评价考核的制度也没有建立完善, 存在很大的偏差, 对成本项目的控制和分析也不科学, 没有将目标成本法的本质理解清楚。目标成本法是指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中从产品的生产研发到销售以及售后等各个过程进行成本控制, 目的在于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目标成本法的重点则在于明确责任中心和确立合理的利润水平从而推导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水平再把成本指标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成本项目的划分不明确, 对成本指标的理解不到位, 对利润目标的确定不合理, 还有对人员的配置和岗位的设立也不科学,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目标成本法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

三、企业加强目标成本法应用的对策

(一) 形成目标成本管理意识, 重视职能落实

为加强企业目标成本法的应用, 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 充分理解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内涵, 以稳妥平衡效益为原则。当利润目标固定时,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就应努力降低成本;当成本固定不可调整时, 就可以适当提高收入利润目标;当收入与成本都不固定时, 则应该提高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目标成本法是全员的成本管理方法, 因此人是成本管理的关键因素。企业应该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普及目标成本法的管理思想, 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把职工的薪酬与职工的职能表现挂钩,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从而使目标成本管理变为全员管理, 使所有职工都参与到目标成本的管理过程中, 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二) 加强内部管理机制, 逐步落实基础工作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理顺企业的内部关系,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实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为企业实行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 强化事前和事中控制, 把好监督的关口, 使内部审计贯穿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逐步落实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不断提高财务会员的素质,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汇总分析财务成本信息。要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及时性, 要对重点的成本项目进行重点控制和评价。

(三) 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过程控制

目标成本法是突破传统成本法局限于事后成本反映的局限, 企业应该加强目标成本法应用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并且做好长、中、短期的规划, 便于实施过程中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对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及时分析和反映, 并且及时调整目标成本水平使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相适应。财务人员应对目标成本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积极参与培训, 对企业的成本项目进行准确的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 确定适宜的目标利润水平和成本水平。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 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活动, 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始终, 也是始终处于变化过程中, 所以企业职工应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意识,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来完成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同时, 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职工尤其是财务人员应该借助企业的信息网络平台, 及时更新和传递企业的财务成本信息, 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促进企业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松斌, 孙英秀.试论成本控制理论的几点思考[J].工业审计, 2007, (5) .

[2]宋艺竹.基于目标成本法的企业成本管理及应用[J].财政监督, 2011, (26) .

上一篇:丰子恺漫画下一篇:综艺节目中的审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