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的教育

2024-10-26

创意的教育(精选12篇)

创意的教育 篇1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 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各行业竞争的重点。高校纷纷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 在校内实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教育形式。有些高校的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已渐成体系, 有些高校还只是在灌输理论、走过场。其中, 创意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极少有高校开展创意教育。本文探讨创意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实践体系。

一、创意教育的概念内涵

《广雅》:“创, 始也。”同样是“创”, 结合不同的宾语有不同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和创意都是开创性活动,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意教育也有不同的内涵。

1. 创新、创业、创意的概念内涵

创新是指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基础上, 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重组或变革, 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创新的内涵有三个层次:第一, 指创造了原来没有的物品;第二, 对存在物现有水平的替换;第三, 对存在物的发展和改造, 有“更好”、“更新”的意思。创新的表现不管是“创造”, 还是“更新”, 但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不是凭空而来。创新的对象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新可以分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商业创新等。

按当前的文献研究, 至少可以从创业者人格特质、创业者所从事的活动及创业的过程和结果等三个角度定义创业。本文从创业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创业的概念内涵。从这个角度看, 创业在狭义上就是创立企业。杰夫里·蒂蒙斯所著的创业教育经典教科书《创业学》 (New Venture Creation) 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模式, 是一种追求机会, 整体权衡, 具有领导能力的行为。”[1]在此意义上的创业就是对资源、技术、组织、市场等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并创立能够实现赢利的组织。在广义上而言, 创业就是开创事业, 包含创立企业之意, 但更广泛的意义是指充分利用或整合优化已拥有的资源, 从而创造出一定规模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在此意义上的创业突破了仅仅是开办公司的局限, 更凸显为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辉煌成绩, 开创事业, 也就表现为开创、拼搏和积累的过程。

创意, 在过程或持续状态上可以理解为是创新意识, 指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上有没有具备创造新物品、重组结构以获取更好效益的意识。这个层面侧重在意识倾向性。在结果或完成状态上可以理解为是创造新意, “创意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 也就是一种不平凡的、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新鲜的、新奇的思维成果”[2], 并据此做出的进一步设想或方案。不管是创新意识还是创造新意, 因各人的社会地位、环境氛围、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方面不一样而不一样, 但均具有打破常规、拒绝平庸和求新求异的特征。

2. 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意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被称为是继学术性和职业性后21世纪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 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 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讲, 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 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3], 主要特点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 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 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 以便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4]。创业教育就是通过理论与实操等教育媒介培养个体的创业能力的过程。这里的创业能力既包括狭义上创办企业的能力, 更凸显为在职业道路上的开拓性、首创性和应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通过锻炼创新思维, 塑造创新人格, 形成创新精神, 养成创新能力, 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过程。创新思维不仅仅是发散思维, 有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 还需要有实践操作体系;创新人格重点表现为有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创新精神, 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 对新异事物的敏感, 对真知的执着追求, 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创新能力, 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 这是创新的本质力量之所在。

在实践操作领域, 基于各产业的创意, 特别是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意, 形成了创意学、创意心理学等理论总结。但在教育领域鲜有将创意作为一类教育活动开展教学。创意教育是培养创意能力, 培育现有创意, 实践创意而形成的系统教育过程。创意教育的目的在于肯定每一个创意, 孵化每一个创意, 实践每一个创意。正如原则上每一个鸡蛋都有孵化成小鸡的可能, 每一只小鸡都有成长为大鸡的可能, 每一只大鸡都有可能成为种鸡的可能, 结果是不会每个鸡蛋都有小鸡出生, 也不会每只小鸡都成长为大鸡, 也不会每只大鸡都成长为种鸡。这个过程, 鼓励创意的产生, 鉴别创意的实际操作性, 筛选出值得培育的创意, 为优秀创意提供实践平台, 从这一系列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创意人才和创新人才, 最后鼓励学生通过创意成为创业人才。创意教育表现出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创业性、服务性等特性。

二、创意教育的应然与实然

通过创意教育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概念比较阐述, 不难看出创意教育在有关“创”的实践活动阶段中处于起始点, 而后是创新教育, 再者是创业教育。高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不是应然情况与实然情况相符合呢?

应然情况是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符合由点—线—面前进的教育规律, 也符合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发展规律。应然而言, 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 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开展创意教育, 因为创意教育才是整个鸡蛋的蛋黄。有了创意, 才会有创新, 才能创业。但实然情况却是, 只有很少的高校能将这三者结合开展, 能将创意教育置于基础核心地位的更是少之又少。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大多数高校要么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单独开展, 要么只有极少的交叉。

这种违背教育规律、违背人的成长规律的现实造成:一方面是教育资源浪费, 教育效果不明显。对于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内容, 任课教师也不经过选拔, 纯理论教学, 教师教得糊涂, 学生学得虚无。另一方面是无益于树立教育观念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很多高校、教师没有理清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的关系, 脱离实际, 好高骛远, 简单地把个别学生的发明或一些毕业生创业成功就当成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成功的例子。没搞清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也没搞清楚怎样开展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 才是造成培养创新型人才不理想的原因, 而不能简单归结为是教育体制的原因。这就要求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该朝着实然情况发展。

三、创意教育的阶段式实践体系

由以上对创意教育内涵的对比及分析得出, 创意教育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起点, 是创新人才培育的启蒙教育,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构建科学的创意教育体系是开展创意教育的关键。通过阶段式创意教育实践, 培养学生从创意→创新→创业的能力, 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第一阶段:组建创意保障机制

本阶段的工作为后续阶段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性作用。本阶段工作包括:第一, 选拔优秀的创意教育教师。要成为创意教育教师, 需要具备的品质如下:一是思维开阔, 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并乐于尝试新事物;二是有较扎实的商业类知识, 对商业运行规律有较全面的认识;三是有主见, 但能极大地包容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四是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能客观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五是要有乐于奉献精神。第二, 开设创意基础教育课程。课程性质可以是公共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 条件允许的话针对全校各专业开展教学, 条件不允许的话就以选修课的形式或其他形式选拔学生开展教学。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部分主要讲授创意基础知识, 实践操作部分主要是进行创意教育实践。理论教学部分应放在入学后第二学期, 学时数依教学内容而定, 一般为36学时。实践教学部分放在理论教学部分完成之后, 具体实践操作主要包括创意形成和创意评估两部分。第三, 遴选创意基础教育内容。创意基础教育内容应该具备基础型、前瞻性、实用性等原则, 应该从“创意形成”、“创意报告”、“创意实践”、“企业基础知识”、“知识产权”、“公司管理”等基础课程。第四, 筹建创业扶持基金。学校成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当然扶持基金的支持不是无偿的, 要以参股等方式参与创业创收。基金来源可以是学校独资, 也可以是校友或社会提供资金。第五, 学校成立专门的创意教育管理委员会, 管理创意教育开展的相关工作。

第二阶段:形成创意

创意形成的首要步骤开展创意理论教学, 使学生明确什么创意、如何配合教师开展创意教育实践等。第二步是深入研究现实。创意的形成不是凭空设想, 不是无源之水, 不是无本之木, 需要对现实有充分而深入的调研。不管是小到一个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物品, 还是大到可以促进某个行业向前发展的某项技术, 要形成创意, 均需要深入的研究。在实际操作中, 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鼓励学生从点开始, 深入思考研究某种物品或技术的革新空间。第三步是形成创意报告, 指导学生根据研究所得的现实问题撰写创意报告。创意报告要包括对创意对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针对创意对象的创意是什么、创意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描述、实现创意需要的资助是哪些等内容。第四步是指导学生修改创意报告。有些学生有很好的创意, 但是由于写作能力、调研的角度等原因, 不能在创意报告里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创意。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创意报告, 以使进入筛选环节后能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创意价值。

第三阶段:筛选创意

“创意的生成同福特汽车的制造过程一样明晰”, 但是“创意的好坏, 没有人能够担保”[5]。在收齐创意报告后, 就进入创意教育的筛选环节。组织评选专家是对创意进行筛选的首要环节, 组织3-5教师为评选专家, 从学生提交的创意报告中筛选学生的创意。这个筛选过程可以设置多次筛选, 比如以1500份的创意作品基数进行筛选, 第一次按照60%的比例筛选获得900份的合格作品, 第二次在900份的基础上按照40%的比例筛选获得360份良好作品, 第三次在360份的基础上按照20%的比例筛选获得72份的优秀作品。当然, 这个筛选过程要制定严格的公平公正的筛选标准、根据作品基础和做品质量确定合适的筛选比例等。

第四阶段:搭建创意实践平台

创意实践阶段主要针对筛选后的良好作品 (不包括被筛选的优秀作品) 和优秀作品。学校为良好作品提供创意实践园, 鼓励良好作品提供者实践创意。良好作品的实践主要依靠创意提供者自己, 学校只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教师层面也不提供主动指导, 创意成败及利益盈亏完全由实践者自己承担。学校为优秀作品提供较为优越的创意实践支持:第一, 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创建创意实践基地, 优秀作品的创意将在校内的实训室或企业的生产车间得以实践, 生产出实体或技术性作品;第二, 优秀创意作品的实践继续得到校内的专业指导, 同时还将得到企业界专家的指导;第三, 优秀创意作品在实践环节将得到学校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实践环节, 部分良好作品创意在实践中成长为优秀创意, 而优秀作品创意也成为实实在在的物品或技术。

第五阶段:实现创意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中, 创意得到极大热捧是因为创意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一个好的创意凝结着创意者的思想和创造的结晶, 由此可能带来公司业绩的提升, 也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产业生活, 更可以塑造一个新的品牌。而创意要成为“回报”的前提是要有清晰的专利保护, 否则这种依靠创意获取的收益便不能实现。因此, 优秀创意作品在实践环节结束后, 申请专利保护是实现创意市场化的前提和关键。按我国当前的专利保护的期限, 一类是自然终止, 即专利保护期限届满, 专利期限有10年和20年两种;另一类是提前终止, 即未缴付年费或主动提出放弃。当前的创意教育专利保护形式是优秀创意申请专利保护后, 学校出资缴付1-3年的专利保护年费, 过了这个期限, 学校将不再为专利保护提供费用。创意市场化的第二个环节是交易“创意”或创办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直接联系企业和互联网创意交易平台, 如中国创意交易网等, 两个平台交易“创意”;创办企业是指在创意实践基础上, 撰写创业策划书向学校创业扶持基金申请创业基金创办企业。不管是交易“创意”还是创办企业, 涉及创意提供者 (学生) 、创意发现者 (教师) 和创意实践者 (学校) 三方利益, 因此, 需要明确规定三者的获利范围, 包括当前事实利益和未来可能利益范围。

摘要:创意教育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起点, 是创新人才培育的启蒙教育,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通过辨析创新、创业、创意、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意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 明晰创意教育的意旨, 并提出组建创意保障机制、形成创意、筛选创意、搭建创意实践平台、实现创意市场化的“五阶段”创意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意,创意人才,创意教育,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Timmons, J.New Venture Creation[M]. (4thed.) Boston:Irwin.1995:56-63.

[2]丁俊杰, 等.创意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1-2.

[3]王瑜琨.创业教育:大学生的第三本教育护照[N].中国教育报, 2004-06-09 (9) .

[4]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 2004 (6) :106-108.

[5][美]詹姆斯·扬.创意的生成[M].祝士伟,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3-14.

创意的教育 篇2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

要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首先必须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营销手段,生产和提供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集群。因此,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了文化、创意、营销及信息技术,具体如下: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

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要求。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的界限趋于模糊。具体而言,它是以包括商贸、旅游、餐饮、建筑、制造等传统产业为载体,通过融入并深化文化内涵,使消费者能同时获取文化情感新体验的精神满足。[2]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承载的是文化内涵,其起点是文化,即找寻、挖掘传统产业的地域人文内涵,提炼符合目标消费群价值观和潜意识的文化内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意和创新

创意和创新是联结传统产业与文化之间的粘合剂。没有创意和创新的所谓组合,只是简单而生硬地对文化符号的并置,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也就难以唤起消费者深层次文化的情感共鸣。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把传统产业的“实体内容”及文化的“虚体内容”进行分解之后,寻找“实体”与“虚体”的各个分部之间的恰当结合方式。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催化剂是营销策划

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经济等于创意产品的价值与交易次数的乘积。也就是说要有足够数量的消费者,或者足够数量的二次消费者(忠诚用户),才可能产生经济上的巨大效益。要想实现文化的商业化价值,真正发挥创意的效力,营销介入文化产品研发及推广是前提条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使目标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从而获得产品的认同和品牌的忠诚。因此,只有进行深入的消费者分析、市场分析,才能充分了解目标消费者的价值观、教育、偏好、习惯、甚至潜意识,以及了解目标消费者二次消费的真实缘由,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规模化。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加速器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信息技术超越了地域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即时交互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思维习惯,这也正是以“即时交互”见长的微博和微信等沟通方式迅速兴起的重要原因。“即时交互”的信息技术加速了传播效率,拉近了沟通距离,颠覆了传统的营销传播模式。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诞生了许多新形式,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得到真正的成长,必须重视文化、创意、营销及信息技术四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合与促进。没有文化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和长久;没有创意和创新,则会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从而变得软弱无力,难以打动消费者;没有营销策划,则是水月镜花、空中楼阁,难以获得实际效益;没有信息技术,就如同没有翅膀一样不能飞高飞远,难以取得大范围的快速发展。总之,忽略任何一个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都难以获得快速而持久的发展。

二、我国广告设计教育的问题

我国广告设计教育经历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在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及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跷跷板”式的学科建设

主要是指偏重其归属院系学科背景的课程,而“顾此失彼”地忽略属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建设。由于广告设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所以,我国广告设计类专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学科开设背景。广告设计专业所属院系多以艺术设计、新闻传播、文学、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类为主。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平台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广告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不同学科的融合显得尤其重要。在现实中,主要是因为师资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了对其它学科的偏废。比如,艺术类常常忽略新闻传播和营销学课程,人文类常常忽略艺术设计和营销学课程,营销类常常忽略文学、新闻传播及人文素质类课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培养进展缓慢

尽管创新能力在学界和业界都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进展缓慢。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知识可以传授,但创新不能传授。似乎只有外国人才能拥有创造力,西方发达国家才能培养创造力。这种观点显然是可笑的,其盛行所带来的流毒对我国广告设计教育贻害无穷。事实上,造成创新能力难以培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氛围,使许多人不愿意深入地学习原理性的理论,模仿甚至是抄袭的低成本,让我们的手脚功能越来越退化;二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标准答案培养出来的思维定式,使我们创新的路径越来越狭窄,大脑的创新思维严重荒芜。

(三)互相脱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我国开展广告设计教育30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现象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理论类课程纸上谈兵,忽视动手能力的训练;实践类课程似盲人摸象,轻视理论的讲授。比如,文学类课程方面,往往只重视文学理论的传授,却对文字表达方面的常规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在大学期间逐渐萎缩;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较为强调实践方面的技法训练,设计原理方面的视觉理论却涉及较少,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进行创新的坚实理论根基,模仿、抄袭他人创意成为常态。尽管企业对人才望穿秋水,但是,这种理论和实践互相脱节的教学方式,使大量的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四)教材及师资未能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

新媒体形态的出现是传媒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广告业和广告设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链的客体,又可以是传播链的主体。传播门槛大幅度降低,传播主体无限量增多,使任何传播都可能出现爆炸式地增长效果。同时,传播过程出现的干扰更多,受众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传播的效果更难掌控。伴随着数字电视、楼宇视频、电子杂志、手机媒体、微博、微信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传统的广告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环境。新媒体带来的传播路径、传播形式变化,迫切要求高校能培养出大量熟谙新媒体规律的广告设计人才。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和师资,新媒体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并未真正得以开展。

三、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对策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基本要素的研究,结合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要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必须注重文化素质和创意、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营销策划知识及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学习,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融会贯通的人文素质培养

尽管广告与文化创意产业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产业和文化内涵更加广泛且深入。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3]只有加深传统人文思想的领会,拓展中外文化视野,注重古代文学、易经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知识与社会学、心理学的融会贯通,才能为创意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二)市场营销理论的强化

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广告创意技巧,还要具有市场策划能力。就广告本身而言,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和繁荣的象征,是营销的衍生工具。作为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沟通方式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营销目的和营销对象的准确与否。开设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及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分析等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其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贯通交融。

(三)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关于思维的广度,重点是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改变原来的单向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横向思维模式。关于思维的深度,要强调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深入研究“为什么产生了这个问题”“如何定义问题”等,通过回到原点去思考问题;对传统的、已经存在的概念进行否定性或颠覆性的解释,促进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提升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能力。如果要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思维的训练,那么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从一个问题点向各个方向进行网络式的深度发散,可以触动并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多思路、多层次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新媒体的课程及辅助教学

围绕新媒体开设专题研讨性的课程,结合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学习新媒体比较有效的方法。尽管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新媒体广告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索,但是,由于新媒体本身正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教材和师资在短期内都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研讨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未知空间的探索和思考,寻找新媒体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课堂和课外均可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作业的公众点评及传播,把其作为作业评分及评价的一个内容。在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杂志的编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进行内容的推送,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并掌握新媒体的运行规律。

(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广告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都非常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项目,抽取其中的部分任务,进行真题的跟做或真题的实做,结合行业专家的讲座和考察参观,强化产学研结合,了解产业的真实状况和真正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同时,加强理论课程的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类课程的理论讲析。当下广告和文化创意产业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对广告设计教育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告设计教育在前辈及同仁们的不断探索下,对于沟通技巧、创意形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面临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广告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依然年轻,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以使其更加昂然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79.

[2]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J].商业时代,(8):95-96.

创意的教育 篇3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创意”是在了解少年儿童基础上的创新,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开展活动,这就是……(?),那就需要以学年为阶段的调查与思考,近期,我们做了各种方式的调查问卷,访问人数近2000人,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现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不知道“报得三春晖”的道理。有68%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喜爱的食物、身体状况,甚至有40%的同学连父母做什么工作都不太清楚。

2、最近孩子们常用的一个口头禅是“nani”这个词(日语“什么”的意思,表示很惊讶,不敢相信,经常出现在日本动漫及日常口语中),34%的孩子经常用,55%的孩子偶尔用这个词。作为一种时尚口语在少年儿童中的流行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同时也反映出少年儿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对于流行文化的追求有着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3、孩子在家庭中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工薪阶层80%的家庭中,每月除去必要的积蓄外,一个孩子的月平均消费超过一个大人。95%的家长认为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可能导致整个家庭消费的非理性化。

4、85%孩子对父母的空洞说教不感兴趣,表示消极。10%的孩子表示父母也是为自己好,95%的孩子讨厌父母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表示“你瞧人家”这句话一听到就烦。

5、学生的闲置学习用品,衣物,玩具等绝大都如废品般堆积在家中或己扔掉,没有进行二次利用。

6、孩子们喜欢由自己设计、主持的队会。有63%学生提出班队会主题活动少一点大人主导,多一点儿童自主;少一点表演装饰,多一点即兴创造。

二、体验教育中“创意”活动的方式

1、集体体验。把少年儿童组织起来,在集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氛围、集体的力量,形成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心理品格,养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行为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如两操比赛、运动会开幕式特色表演、与小树同成长等活动。让少年儿童在集体生活中体验,以集体的形式到实践中去,是体验教育的重要形式。

2、模拟体验。设定一定的事件和环境,让少年儿童感受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获得有益的人生体验,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比如,火灾逃生疏散演练,浓浓的烟雾制造了紧张氛围,逃生中的孩子们体验到生命的宝贵,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

3、岗位体验。赋予少年儿童一定的具体实践岗位,让他们在为集体工作和为他人服务的岗位实践中,感受义务,学习服务,体验责任。

4、换位体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以他人的身份、视角去参与体验。当一次小老师、做一次厨师、当一次营业员等活动,让他们感受了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5、情境体验。让少年儿童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直接感受情境的冲击力,诱发和唤醒其道德体验。如图书跳蚤市场活动,以前我们只是变卖闲置的课外书,今后我们将举行红领巾义卖活动,家里的闲置品都可以拿来拍,并将义款献爱心。校园魔方吉尼斯挑战赛也将结合校级魔方活动开展,与深圳荣根学校的手拉手活动也将进一步得到深化,结对伙伴通过信件、qq、微信等多种方式交流学习,传递友谊,十二月初两校同学就齐伸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患白血病的五(2)班洪子茜同学。每年儿童节举行的“六一剧场”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幸福。

6、自我体验。如孝德行动、生活小能手竞赛等活动,让少年儿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我们将结合踏青、小记者采风活动开展自然小卫士活动,采撷树叶,制作叶画,观察动植物、调查水文气象、回收可再利用资源等,明白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道理,养成爱护环境的品质。

三、体验教育中“创意”活动的延伸

1、“创意”活动与少先队活动课整合

如今,中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程已经落实到教育部门课程文件和中小学课表。让我们可以用课程的方式构建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体系,以《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托,落实《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活动建议》,明确少年儿童每个年级具体活动主题、 目标,对活动内容、载体及评价激励方式进行再加工,细化形成以“体验教育”为特色的创意活动方案。

2、“创意”活动与品德、综合课相整合

新的学期我们准备拟定实验班级,以小学品德、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特有的自我教育激励机制注入品德及综合实践课,规范雏鹰争章的过程,努力提升队员在体验中争章的积极性。开发校外辅导力量,让家长、警察、先进模范、特殊专业人才等加入校外辅导员队伍,争取各方支持,“创意”和开发德育实践活动。

3、“创意”活动与校本课程相整合

探究“创意”活动与校本课程(传统节日活动)开发整合道路。成立传统节日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德育骨干编写符合低、中、高各年级段的校本课程。体现我们农村实验小学少先队的特色,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同时,研究、分析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创意的教育 篇4

一、创意思维的基本内涵

所谓创意思维就是创造性能力, 它指的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以独特而新颖的角度、思维来进行观察和揭示, 并在脑中产生一种新思维成果, 从而引导人们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和解决问题。思维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思考能力, 而且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创意思维, 创意思维是基于常规的思维模式, 并在其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其对于“创意”的追求更加明显, 需要能够使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创意思维能力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开拓和自我突破, 其体现了独特和新颖的社会价值, 是大脑思维的最高境界。

二、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中教育中创意思维的现状分析

(一) 平面设计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在平面设计教育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仍旧以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 缺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缺乏对学生进行启发, 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自我发现能力以及自我解决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从而也就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另外, 在我国艺术类学生中长久以来就存在一种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 再加上随着近年来招生的扩大化, 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而教师就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特殊照顾, 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意思维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 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缺乏一个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

平面设计专业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艺术专业, 因此其与商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由此可见, 对于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而服务的, 为了适应多元化的市场, 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 所以培养满足现代化市场需要的、具备一定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才是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最终追求目标。但是我国当前很多院校都对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 从而没有将平面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也没有与其相匹配的教育内容, 导致平面设计教育既没有效率, 又没有质量。

(三) 平面设计教育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因此这个专业的教育必须有效结合实践才能够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平面设计教育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大部分脱离了社会实践, 仅仅只是纸上谈兵, 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形成了阻碍。另外, 平面设计教育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场所, 而学生就不能在正式进入社会前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 从而也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样当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实际工作岗位之后, 其所学的平面设计理论就很难与社会需求进行融合, 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就更不可能培养其创意思维了。

三、现代平面设计教育中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 树立平面设计教育新思维, 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树立平面设计教育新思维就是要将创意思维的培养放于更高的位置上, 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到创意思维的重要性,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才能够对平面设计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目前, 我国在平面设计教育上具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 另一种是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 在这两种模式上要进行艺术、技能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加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 平面设计教育要结合市场需求, 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教育可以成立“工作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工作室内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 结合现代市场需求,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这样既让学生所学的平面设计理论升华为实践, 又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 改革平面设计教育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平面设计教育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使得设计思维处于一种开放、轻松的教学氛围之中。要改革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师生平等交流、讨论型转变。实践证明, 活跃的气氛更加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创造力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因此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创意思维对于平面设计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人才, 才能够促进平面设计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创意思维,思考

参考文献

创意的教育 篇5

一、孩子从小学习画画有什么好处?

1.用艺术启迪智慧,通过培养创意思维,同时也将为成为未来的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提高孩子解决噶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孩子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2.掌握美学规律,提升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品位。3.建立孩子自信心,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4.培养宽阔胸怀的包容心,通过艺术了解接纳多元文化,从更多的角度去看世界。5.掌握艺术表达,多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提升社交能力和范围。

最终,让孩子拥有智慧而有品位的人生。

二、在艾斯番茄孩子可以学到什么?

艾斯番茄有机美术课堂主要涵盖人文、生活、艺术三大领域,从思考、创造、表达三个步骤循环往复培养思维习惯,完整建立孩子创造力思维系统。

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启发孩子的艺术创作、增进美学知识、审美和创意思维,让孩子大脑多方面的同步成长,课程根据孩子的年龄、心里、生理、美学知识、创意规律等,分为不同专业,内容包含有色彩、版画、线描、国画、陶艺、重彩、综合材料、创意素描、立体创作、动漫等。

三、家长如何更好的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画画?

绘画让孩子快乐,同时也提高孩子的修养和审美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孩子爱画画,父母看着也开心,很多父母不辞劳苦为孩子找老师上兴趣班,但回到家里去茫然了,自己不是学艺术的,怎样才能帮助到自己爱画画的孩子呢?

我们说对于孩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爱”,父母爱孩子想帮助孩子,就首先要准中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才能给予他们所最需要的帮助。1.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大胆画出心中的“话”

绘画是儿童用另一种方式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说话”,因此不管孩子画什么,做父母的一定不用对孩子的画马上做出评断,特别是对于6岁一下低龄的孩子,画画是他们在抒发和宣泄情感,更是一种“艺术行为”,是一件快乐的事,父母应做的主要是鼓励他们把画画完,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而一切技法层面的指导在这一时刻都是次要的,孩子正在学习和探索,最需要的是鼓励。

2.学会聆听孩子画里的故事

每个孩子的画里都有故事,画作载着他们的幻想和梦,看孩子的画一定要和孩子进行交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你会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同时做父母的不要拿自己的审美观来衡量孩子的想法,譬如,说怎么是蓝色的,大人怎么比小孩还矮,你画的不像----等等,这些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封闭自己的心。

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很多时候是学会“忍功”,忍住自己的成见才能更好的做孩子的第一观众。3.给孩子创造理想的绘画空间

在家里画画的孩子需要固定的位置和空间,固定和光线充足的绘画空间会让孩子心理得到满足并且注意力集中,明亮的灯光在晚上则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眼睛。4.让孩子自己选择绘画材料

带孩子去专业的美术用品商店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对孩子是一种尊重和鼓励;8岁以上的儿童还可以让他在艺术书店挑选他所需要的参考书,绘画材料不用选很贵的,但是要选择孩子需要的。5.培养良好的习惯

帮孩子规划出在家中摆放画具画材和作品的特定位置(书架或抽屉),并让他们养成自己整理的好习惯,低龄儿童建议用大的绘画本画画,这样方便家长整理。同时家长应把孩子的作品按日期妥善保存,让孩子日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6.创造安静的创作空间

在孩子画画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搅他,不再他身边走动讲话,放低音响,不要让老人送水果和零食等。7.展示孩子的作品

把孩子的作品装裱好在家中鲜艳的位置挂出来,是对孩子无声的赞美,尤其是当家中有客人到来时,外人的赞美会使孩子更自信和自豪。8.学会赞美

家长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多多赞美美好的事物,包括美好的形象、精致的对象、壮丽的景色,并和孩子一起分享美的感受,这样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强孩子对美的鉴赏力。9.经常看看艺术

带孩子多去画廊艺术区看看展览,尤其是现代艺术。即使自己不懂也要勇于带孩子去走一走,遇到孩子问“妈妈,这画的是什么?”,自己不值怎么样回答的时候就如实说“妈妈也看 不懂,但觉得挺有意思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体验是最重要的,美学更多的是感受性学习。10.多带孩子去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不管是色彩和造型都千变万化,让人一生都学习不完!大自然也是最合适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孩子去大自然,相信他一定能感染上艺术的情怀!11.四、让低龄幼儿进行简笔画的学习方法正确吗?

不正确。

简笔画是成人对物体模式化的概括,这种概括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特个性,同时,也会使孩子逐渐忽略对外部事物观察的重要性。

五、在涂色训练时,是不是用的颜色越多越好?

不是,色彩是绘画者的敏感度,在使用中,色彩运用是有规律和原理的,而孩子的视觉是非常敏感的,不懂色彩的老师会把强烈的色彩交给孩子,是对孩子敏感度的破坏。专业老师会把色彩有规律地呈现给孩子,随着年龄慢慢的介入混色。

六、孩子只喜欢用一个颜色正常吗?

孩子阶段性地只喜欢用一个颜色是正常的。孩子在某一个阶段回对特定的颜色感兴趣,例如小女孩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喜欢粉色。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同样一个种颜色也是有不同的搭配的,这个颜色跟其他颜色如何搭配等,这个不需要担心,交由我们专业的老师即可。

七、怎样欣赏孩子画面中的美?

孩子的画是人类本性的一种纯真和天真的美,在艺术中的表现,成人往往过多的强调技巧,但是纯真就是最美的地方。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八、如何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手工作品是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材料的认识,评价孩子的作品需看创意和完整性及综合思维的表现,而不是技术上的表现。我们需要看完整性,手工创作是孩子多重综合思考能力的表现,不是作技术性的判别。

九、画得像就是画得好吗?

1、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2、毕加索曾经说过,他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画得像个大师,但是他却要用一声时间来学习如何像孩子画画。

3、孩子作品中的纯真,所表达的思想就是最美的地方。

十、孩子在绘画的时候,喜欢重复画一样事物?这样好吗?

1、孩子本身就是喜欢做重复的事情,就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如小孩子喜欢重复的看一本书、一部动画片等,通过反复的学习,深入掌握了一种对物体的认识、理解、变化创作的方法,增加自信。

2、我们家长不要强制的限制,需要根据重复画的事物进行延展式的引导。

3、经常有家长朋友问老师,我们家孩子总是画一个东西反反复复的画,比如天天画火车、天天画蝴蝶,会不会有问题呢?其实这是没有问题的,举个例子毕加索画了将近50副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的问:“每天都绘画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烦吗?”毕加索反问道:“你不觉得自己在说废话吗?难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同一幅画,但我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个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生命!在我的眼睛里,这一切都是不一样的。”从此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一首歌时,皆可弹出不同的韵味。

十一、我们因为其它的原因,会晚到半个小时,课后可否让老师帮忙补课?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和榜样,我们的作风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经常无故缺课、迟到这种习惯,会导致孩子做事情责任心不强,做事有始无终。

2、上课前20分钟是老师主要的授课时间,因此非常重要,如果迟到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课程的理解。

3、而且我们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请不要缺课或者迟到。

十二、绘画学习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

让孩子自由画画,也是使孩子的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内心的抑郁,心理上的负担,不会像大人那样通过和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求得散发,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绘画 特别是自由画,是孩子心理的自诉,孩子平时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从中得到发泄,是心里负担减轻,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童年是一颗种子,里面藏着人一生密码和基因。人成年以后的经理只是反反复复在整合和验证童年的记忆。快乐的童年带来积极的精神因子,而忧伤的童年,则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索偿-----从更深处讲,人的幸福与成功和金钱关系较少,而更多的取决于童年。与画画相伴的童年不仅会启迪孩子的智慧,更会带给孩子更加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

十三、为什么孩子在教室画得很好,在家里就画不出那么漂亮的画呢?

1、教室有专业老师的引导;

2、教室里环境很适合孩子创作的心理和氛围;

3、孩子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

4、说明孩子在创作自信、画面组织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学习。

十四、孩子总喜欢照着别人的画,自己创作就很困难,该怎么办?

1、这是孩子没有自信的表现,之前画画没有得到周围人的鼓励和认可;

2、改变的方法是经常鼓励和肯定孩子,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观察、表达和创造

十五、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我的孩子总是比别人的孩子画得慢,怎么办?

1、慢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想的较多,追求细致和完美

2、绘画主题与孩子所熟悉的的不同,例如,有个孩子说不会画游乐场,因为他从来没有去过游乐场,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3、对工具掌握并不够

4、慢没有关系,只要专注就可以了,要多与孩子沟通思想,打开心结,提供客观资料的帮助,多鼓励完成作品

十六、孩子画画深入不下去,不专心怎么办?

1、原因是想得少,专注度不够,观察不够

2、多与孩子进行讨论,提供他感兴趣的资料,引导观察和思考,鼓励孩子深入思考,可以分阶段来引导孩子的作品,对他们画的作品不要给太多的不好评价

3、换一种绘画工具或给较小的画纸尝试

十七、为什么不建议孩子参加考级?

1、艾斯的教育重点是教授孩子素养、美学、创意思维,我们不提倡也不反对学生进行美术考级

2、因为美术没有正确、固定的标准答案,也没有考试的结果,主要是让孩子大胆表达内心情感和个人观点,训练创意思维,考试的结果很容易对学生有不好的心理影响。

十八、为什么孩子要等到10岁以上才可以学习素描?

1、素描是严谨、科学、规范的学员派造型基础训练;

2、由于素描所学内容较学院派,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讲教枯燥,孩子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基础和技巧性的训练晚点学习也不迟,低龄段的孩子做宝贵的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低龄段孩子还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

3、艾斯的课程设计严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美术学习的规律来设置的,是非常专业系统的;

十九、孩子上课后不喜欢画画,怎么办?

1、这是孩子心理的正常表现,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有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尽量多一点带孩子到这样的场合感受,多上几次课,多熟悉,因为孩子对熟悉的东西才能放松、愉悦。

2、因为孩子接触太少,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画画的。

3、对孩子的鼓励不够,关心不够,观察不够,应提前做好准备,最好在来上课前与孩子提前沟通好!电话咨询情景模拟参考 顾问:您好!XXX美术

客户:你好,是XXX美术吗?/是教画画的吗?/你们是什么机构?做什么的?

顾问:我们是专业的儿童创意美术教育机构,请问您是为孩子了解有关儿童美术学习方面的问题吗?

客户:我想问问这方面的事情/我想了解一下。

顾问:好的,那我先了解下咱们宝贝的情况,有助于更好的关注到咱们孩子。请问咱们宝贝现在多大了呢?男孩还是女孩?

客户:我们家孩子XX岁了。男孩/女孩

顾问:请问咱们宝贝有接触过美术创作方面的学习吗?

客户:没有专业的学习过/有在其它机构学习过(学过,可以问问学的怎么样,针对性的回答)。顾问:孩子平常喜欢画画吗?内向?外向?口齿伶俐?喜欢和小朋友玩吗?(目的,让家长感受到中心对孩子的关注度,从孩子的实际状况出发,为其着想,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着重培养不足的方面)

客户:还好吧!挺喜欢画的,就是自己瞎画。/到看不出他怎么喜欢,但是也是想培养培养他这方面的爱好。

顾问:通过简单的了解,我们大致了解了孩子在美术方面的情况。我们是一家专业的儿童创意美术教育机构,通过画画,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让孩子得到全方面发展。您可以带孩子一起到我们校区来参观,我们可以为孩子安排一次免费的课程体验,让孩子真正进入到美术创作当中,创作完成后您不仅可以得到孩子的一幅精美作品,还可以通过授课老师了解孩子在美术创作上的表现,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如何。不知道您是周一至周五有时间,还是周六日比较方便?

客户:嗯,XX时间比较合适。

顾问:好的,您稍等,我帮您查看一下老师的安排。(控制在10秒之内)

客户:好的/你等等,我想再问问(问题可能会出在常规问题或特殊问题里面),好的,你帮我安排一下体验课程吧。

顾问:①您好,XX天X点我们这边可以为您安排课程体验;

②您好,您这个时间段暂时安排不了,您看XX天X点可以吗?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给您安排。客户:①可以。

②我就这个时间段方便……

顾问:①好的,那我们记录一下孩子的基本信息,以便与您联系。请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大名、小名),具体出生年月日,性别,联系方式,请问您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XXX的呢?稍后我把学校的地址用短信形式发送给您。

②那实在不好意思,由于课程已经安排满等原因(各校区根据情况),确实没办法为您安排,您看我们先记录下咱们孩子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我们尽快为您安排下周课程,安排好了我们第一时间通知您,可以吗?

客户:①好的;②好吧(姓名、年龄……)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意法教育 篇6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 数学教学 探究

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2/9999×7777,激发学生兴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这位老师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2.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 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 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 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3.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角的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创意的教育 篇7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创意的无限价值早已为世人所认可。“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在世界范围之内,工业化对于经济建设的能量日渐式微,创意对经济的强大驱动力横扫全球,被奉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圭臬。诸如土地、矿产等物质资源以及固定技术和廉价劳动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说,其作用越来越有限,而人才智力优势、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众所周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的是“制造大国”的角色,在知识和创意的经济创造力大行其道的新时代语境中,“中国制造”面临着向“中国创造”的历史转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创意立国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全社会范围之内唤起创新精神,增强创意能力,以培育创意型社会尤为重要。

真正说来,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设计艺术史。自人猿揖别时打制的第一块石块开始,人们就以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在改造生存的世界以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教育发端于20世纪之初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在此后近一个世纪之内,设计艺术为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设计艺术关乎创意、创新和创造、关乎审美感受。设计艺术教育的对象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因而,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不可满足于向社会输出的毕业生的数量,而应该立足于更宽泛的视野和更宏大的目标,为培育创意型社会大有所为。设计艺术教育对培育创意型社会具有以下三点价值。

一、创意思维的输出

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对于创意型社会来说,社会成员的创意思维是最核心的要素,决定社会创造力的强弱与否。艺术设计是创意含量极高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过程和设计的产物都极力彰显创意精神和创新能力,“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并不仅限于创造了新工艺、新制品、新环境,更在于它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生存方式和思维观念的除旧布新。”[2]只有当成千上万的设计人才怀揣创新精神与创意能力奔赴各自岗位,并注重以创意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成为传播创意精神的使者,使创意活力在社会范围内辐射和发散,进而影响其他劳动者,设计艺术教育对于培育创意型社会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学院里创意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面向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不可忽视创意活力通过设计艺术教育向其他专业领域的辐射。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校园内全部个体的时候,设计艺术教育对于塑造创意型社会的功力会更加明显,这显然要求我们以更宽泛、更开放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设计艺术教育的价值。在高等教育的围墙之内,打开各个学科与专业的藩篱,以开放、互动的方式来激活学科和专业的影响和潜力,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大有裨益,其中,设计艺术专业必将裹挟创意的种子在校园内生发智慧的魅力。在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装饰品设计》课程上,以灯具设计为具体教学内容,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各种理念以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出千姿百态的灯具作品。当这些设计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公开展览时,创意之光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同学,参观者在感叹形态之美的同时,为绝妙的创意而震撼,从而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物理、材料、电子、生物等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师生参与到创意讨论中来。仅仅一门设计艺术专业的课程作业,足以点燃创意的激情、引发创意的碰撞,使得创意精神如蒲公英般在校园内传播,并在这些未来的社会高级劳动者心中植下创意的种子,实现设计艺术教育对于培育创新型社会的价值。

二、审美素养的输出

创意型社会是丰富生动的,与机械刻板、工具理性拉开距离,提倡“诗意地栖居”,因而,创意型社会的成员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审美素养。从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到我国清末学者王国维、上个世纪之初的教育家蔡元培,美育的呼声从未间断。美育可为培育创意型社会奠定民众广泛的审美基础和人文基础。

一直以来,我们的审美教育总是局限于对名画的观摩或名曲的欣赏等高雅艺术,尤其在我国,在“重道轻器”的传统哲学观范畴之内,设计艺术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难以成为审美的对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人类精神和物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设计是人类为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方式这一意义而言,设计不应该仅仅是设计师的事,它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事业,因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3]毋庸置疑,艺术设计的产物不仅为人类生活带来实际的消费功能,也早已成为大众审美的对象。

通过设计艺术教育,培育民众有一颗审美的心灵,能欣赏、会评价现实世界的设计艺术,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品味,改善整个社会的人文生态环境,为培育创意型社会作好铺垫尤为重要。在大学教育之中,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各种规格的讲座和报告、设计艺术作品展、学生社团活动等来培养非设计专业学生对于创意之美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专门技术,又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在实际工作中,艺术创意能力会增发其专业创造力,成为创意型社会的合格成员。

三、对文化建设的参与

设计艺术活动终将以实际的物态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之中,为广大民众所使用,所感知。设计艺术教育应该积极参与这些物态形式的创造过程,为培育创意型社会贡献实际的、鲜活的力量。

设计艺术教育对于文化建设的参与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两方面。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培养崇高人格、品性、情操的生活环境,因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较高的标准,使得大学校园具有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艺术专业的师生应该充当主力军的角色,大到学校景观环境的建造,小到每一次学生社团活动的策划,都能充分体现设计艺术的创造性。设计艺术教育参与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为设计艺术教育提供试验田的作用,让师生参与其中,实现课堂教学向实际需要的转化,在建设高人文含量、高艺术品味的育人环境的过程中实现设计艺术的专业价值。另一方面,使得校园内的每个个体随时随地都在接受美的熏陶和感受创意的精彩,从而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并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校园内每一块宣传展板、每一个学生社团的标徽、每一次活动的宣传招贴都是精心设计的创意作品,对培育大学生活的创意思维和审美品味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除此之外,每个艺术设计院校都应该承担其所在城市和社区建设高品质人文环境和发展创意文化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4] 2006年春天,合肥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发出“反四乱”(乱吐痰、乱撒纸钱、乱穿行、乱丢(倒)垃圾)的倡导,安徽大学艺术学院2003级平面设计专业结合当时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出一百多幅以“反四乱”为主题的公益海报,并在合肥市内的广场和社区进行展览,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诸如此类的创意艺术展览突破以往以“拉横幅、贴标语”的传统大众宣传形式,以生动的广告画面、多元的创意视角向市民揭示事物的深层含义,寓教于乐。艺术设计教育要主动与社区联手,有计划地推出各种公共艺术和创意文化活动,以输出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服务社会,为培育创意型社会释放专业能量。

一个创意枯竭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就会停滞不前,导致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新世纪以来,创意产业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原材料、廉价劳动力为主导的制造业经济模式越来越陷入困境,创意型社会的培育意义深远。处在创意产业风口浪尖的设计艺术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该履行怎样的社会职责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当以输出创意思维和审美素养,深度参与文化建设为具体内容,为培育创意型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1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顾建华:《艺术设计审美基础》,12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札》,116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创意的教育 篇8

一、设计教育对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在设计理性与艺术感性之间, 以科学的态度对创意设计所关注的事物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创意的方法和技巧。针对设计师的创意能力和人格培养目标, 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设计效能和存在形式的审美价值的创造, 其意义在于使文化、艺术、技术通过设计创新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在人类对设计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现代设计所要关注的问题复杂而宽泛, 除人类自身对设计的满足以外,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自然也是被关注的焦点, 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创意设计推动社会进步所要亟待探讨的主题。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设计与创意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现代设计创意横跨到诸如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科技、宗教、伦理道德、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所决定的。思考这些复杂的设计问题, 需要通过设计形式的文化传递、方式作用、道德约束、科学而持续地来指导人类的活动, 使社会达到科学、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当今设计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智慧的提炼与再生, 它已超越了一般艺术加技术的两元界限, 发展成多元构成的新定义, 正如现代科技、设计、文化发展的成果对人类生活形态的改变一样成为重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基础。因此, 设计师和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要以适应社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具有传播、创新、研究知识的职能和特点, 教育就应适时按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每个时期对学生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将会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改变和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创意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应以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不断认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深入认识人类自我并进行新的道德、科学、技术、知识的储备, 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 设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现代设计的规律和特点, 在20世纪初为迎合当时工业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包豪斯”所创立的实践教学模式一直指导着设计教学和设计人才的培养, 其影响已超出了一般教育史学的意义, 使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贯穿在设计教育和设计人才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而标新立异, 不仅成为影响一个世纪的设计思想, 也是我们今天探索设计现代化的坐标。因此, 无论技术、文化、社会、经济等条件如何发展和改变, 作为设计教育所面对的当代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仍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未来, 一个国家、团队和个人的竞争将集中在创造力上, 教育必须通过培养新生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建设的整个过程。因此, 教育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 其对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将是深远的。

二、专业性教育对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

设计中的好主意、新想法往往比设计过程更可贵, 因为在设计中它最具有时代的活力价值。创意在经济发展的实际角度上一直被企业以资本的形式投入, 而在企业的制造和商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现代设计教育把与创意产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作为对接条件和培养方向, 把专业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设定为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以适应现代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设计教育培养模式的设计方法、设计实践、设计思想在教学中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 强调在实训中积累经验以提高设计修养, 其本质是通过设计实践中的实验、推敲、评价的方法来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实践证明, 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和方法强调的是设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而人才的高、精、尖、专所需之综合能力则需利用社会和企业环境、项目设计研发机会、社会智能资源的补充中来提高。现代高等设计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社会发展的速度要求学生必须用一部分时间进入社会锻炼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补充大学实践教育资源的不足。因此, 应积极建立起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企业的实质性开放模式, 这样才能在基本技能和专业工作能力两个方面为创意产业培养既懂管理又擅长设计的全才。

设计以人的生活需求为第一出发点, 并且应系统地考虑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综合价值影响, 反过来又作用于人的生活, 这与创意产业的作用是相适应的。创意人才在创意产业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才管理模式和作用范围, 设计人才的作用体现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和层面上。美国苹果公司副总裁、著名设计师Jonathan Ive在1998年设计出的蓝色半透明体台式电脑IMac G3, 当年即创下销售200万台的业绩, 从此使一度低迷的苹果公司开启了一个新的繁荣时代而成为业内创新设计的标杆, 无论是IPad2还是IPhone4的产品创新设计均体现了苹果公司从品牌战略的高度来树立企业形象以巩固在IT行业的领先地位。苹果公司商业成功的秘诀取决于设计师的设计成就, 这是设计创新人才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典范。实践证明, 只有当创意的目标和意义符合相关的市场需求时, 它才会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因为创新设计在某些方面往往有超出以往设计的新价值, 而给社会或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所以现代创意对企业来讲就好比是一台机器的动力, 而创意的动力则来自于专业人才设计思维力和设计创新力, 说到底专业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才是决定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

专业性教育培养人才的实质是提高人才的专业价值, 并可按资本投入的模式在创意设计开发中发挥其效益作用。当代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使专业性教育与创意产业之间成为互补和促进的链条机制而发挥着可持续运转的作用, 而最终体现一个企业活力的因素则取决于人才的创造能力。在制造业和创意产业中, 从商业成功和发展的因素中溯源, 其根本在于创意和设计要靠人才, 而专业人才应通过教育来培养。人力资源尤其是专业研发人员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普适性教育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环境的形成

对全民设计创新知识的普及教育, 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在审美知识的普及教育中把设计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转变成自觉的辨别能力的形成, 通过对创意价值的体验提高辨别真假和美丑的能力, 以实现创新设计价值和美学观在大众中的传播, 提高创意产品的受众度和社会影响力。

普适性设计教育的方法重在从审美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来提高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从设计的角度判别创意价值取向的能力。这种方法是建立在理论的学习与指导, 对产品的体验和评价水平的提高。因为用户对产品所体现的设计价值是从产品的外在形式到内在结构品质来建立认知的, 所以设计创新主要反映在产品的外在形式对消费者的影响层面, 这是刺激和引导消费认知的第一层面, 其内容较为复杂, 主要有对外观的形式美的认识、对产品属性的理解, 是建立对产品深入而全面了解的必经通道。而反映在产品制造条件上工艺和结构性能指标的认识则主要体现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的体验中建立对产品效能和质量的评价。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设计消费意识的觉醒。当今主流消费和个人因素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基本因素, 人们越来越重视体验消费方式对心灵的充实作用, 因此市场竞争的形式由价格转为价值供需的挑战, 使产品差异化战略所针对的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设计为消费提供的价值使更多的消费者摒弃了鲁莽的消费行为而变得健康、成熟和理性。创意与设计成功的标志是消费需求, 站在系统的角度去理解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设计应体现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综合价值, 不断以创造者的姿态、以新锐和发展的视角来刷新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知识更新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将成为普适性教育的主要任务。因为普适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设计消费环境的形成。新生事物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关注, 在理解和跟随中消费者的意识和素质需要教育来改变和提高。大众的审美意识需要通过课堂、媒体、艺术活动、营销展示等各种渠道来唤醒, 在大学校园、公共娱乐场所、消费市场中我们会发现, 大众对审美知识的渴望和需求是高涨的, 其潜在的需求市场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处在一个社会观念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消费时尚不断出现的时代, 对设计知识的掌握可使消费更加理性。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明确指出:“人的需要从低层级的生理、安全、社会归属到高层级的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存在着不同需求的特点。”我们从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到一种明显的变化规律, 即每个时代的消费和时尚变化都将在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倾向于对创新和审美价值的满足。

设计教育的催化作用使设计的消费意识和需求成为创意经济环境形成的基本条件,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需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这一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按创意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调整和改变现行的设计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现状。因此, 发展创意产业要教育先行, 只有尊重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 才能找准着力点推动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创意法教育简论 篇9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 包括创意法教育内容和创意法教育方法两个部分。这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划分的, 从学生层面来说, 它是一种“创意法”的教育, 将一切知识最终归结为“创意法”;从教师层面来说, 它是一种教育的“创意法”, 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创意法”。

其理念诠释为:面对教育资源, 我们习惯性认定的“最差”和“最优”并非本质上的“优差”, 其实“最差”和“最优”只是一种狭隘的认定, 二者具有相等开发的潜能。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 前者为左脑思维型, 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 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 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 实现“双脑教育”的目的。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主逻辑思维, 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 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 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 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 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 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 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 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 在一般情况下, 考分高的学生, 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 “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反之亦然。但是, 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 学生无“优差”之分。

在具体实施中,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横向操作模式和纵向操作模式。横向操作模式运用于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 (1) 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进行“展示”。“最差”生的右脑思维是保存“完好”的, 所以必须“展示”。通过这种“展示”, 带动其左脑思维的发展。 (2) 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进行“修复”。“一般生”的右脑思维处于“完好”和“被扼杀”的状态之间, 所以需要“修复”, 这样, 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右脑思维。 (3) 把“最优生”的创意思维“激活”。“最优”生的右脑思维往往被标准答案所“扼杀”, 所以需要“激活”。

纵向操作模式运用于同一思维类型学生的不同教育阶段: (1) 零起点教育阶段。对任何学生进行教育都要让他们处于零起点状态。面对“最差生”, 我们要假定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 而是“从零开始”。这样, 我们就会“觉得原来他们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 (2) 简易教育阶段。我们提出了“简易才能创意”的主张, 重点推出了“词句语文法”“一步数学法”“两句英语法”等成果。 (3) 平等冒尖教育阶段。要认识到所有的学生都是可以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时刻能够“冒尖”的。尤其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最差生”, 一定要帮他们找到一个切入点。

创意的教育 篇10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它的增长模式不再是传统的依靠消耗资源、扩大规模的方式, 而是通过产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自我增值实现的。伴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针对人力资源也有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但是,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教育无法快速的完成培养新型人才这一巨大转变, 在人才的培养上, 有四大不足:一是过于重视知识的培养, 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创意意识的培养, 这种“重知识轻技能”的模式无法培养出高水准的创意人才;二是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具体内容上, 对那些实用性的学科重视度不够, 对课外知识了解较少, 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等现状;三是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方式上, 部分高校老师仍然沿用传统“一言堂”中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不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四是在人才的评价机制上, 主要还是采用以往以考试为主要考核模式, 单纯的以考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核心, 而不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除此之外, 考核的形式过于单调, 试卷本身对知识的覆盖就不够全面, 再加上标准答案的制约, 学生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答题,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目前,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这些不足就导致了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 大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多多, 选修课相对较少, 而且选修课程的自由程度不够;专业的学习内容较为固定、专业就业多口面积较窄、专业选择受限, 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由于专业课程较多, 学生分身无术只能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专业课程上, 以完成所修的学分, 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用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 一些高校选用的教材版本较旧, 教材中很少会涉及关于学科简介或前景,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新型人才的措施, 同时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 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速度。因此, 对高校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革是重中之重。

二、高校实施创新教育模式的措施

高校是创意文化的知识中心, 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水准现代化人才, 所以, 大学要想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必须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简单来说, 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完善和加强:

1、使创意人才树立创业精神和愿望

大学阶段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知识本身的传授, 还包括其他领域的教育, 比如应用知识的能力、技巧还包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获得先进理念、情感的满足、自信与胆识的增强等, 除此之外, 仍然包括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愿望。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摆脱了了应试教育的大学生, 不受应试思维的限制本身更具创造力和激情, 因此, 大学阶段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这就要求大学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教学形式, 而是要打破常规, 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 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落差, 加强产学之间的结合, 把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借助多种手段提升人才的创意思维和能力。

3、注重对人才进行文化创意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 大学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特征来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针, 进行科学的定位。另外, 根据科学理念的指导, 制定出系统完善的教育计划, 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高校之间的友好交流, 形成“强强联合”, 做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这样就可以在文化创意教育机制下进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之间都能游刃有余, 学科之间互通有无,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还要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 培养出具有文化精品意识和原创文化意识的创意型人才。

三、音乐教育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1、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

创造是一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需求, 大学教育应该起到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欲望。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需求, 首先, 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意识, 在欣赏基础上他们就会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 继而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人信念。在众多教育活动中, 音乐教育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的。

2、注重对学生进行坚定意志和信念的培养

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互动, 而是一项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不管是进行乐器的学习还是进行歌唱, 都能表现出具有突出目的性的肢体行为活动, 因此, 如果缺乏刻苦学习的动力和永不言弃的信念, 很难实现最终的目标。世界上成功的人士, 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其他一些因素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毅力。著名音乐家巴赫在小的时候抄写过大量的乐谱,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作曲技法, 莫扎特从小就在音乐的许多方面表现出超长的天赋, 他自身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的逼迫, 正是在父亲不停的督促和监督下, 他才养成了一种进行刻苦训练的精神。所以,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永不言弃和坚定的意志力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个性

为了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的发展, 大学阶段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之道等方面的主要标准, 来重新组织和设计。为了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形势, 我国的教育界也增多次提出, 在二十一世纪的高校教育中必须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育改的主要方面, 具体来说就是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 音乐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力、才能的塑造和培养。在多元化的音乐活动中可以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尤其是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4、尊重“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部分高校的传统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个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功能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 它没有固定的欣赏模式或者感受, 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对音乐的一种领悟。因此,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做好主导的工作, 帮助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和体验, 用音乐的自由欣赏功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能力, 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使创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总结

总而言之,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随着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 高校只有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才能有效培养创意人才, 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 高校更加重视对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及音乐教育的作用。创意是各个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而高校就是文化创意的知识源泉。在大多数的本科教育中, 很多院校已经开设了一些创意方面的课程教育, 但是这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创意思维发展的步伐。本文分析了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现状, 并就高校如何利用音乐教育培养具有创意思维的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文化,音乐教育,创意思维,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莫君伟.创意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胡正荣.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与发展关键[N].台州日报, 2009.

让教育变成一种创意 篇11

“我只教你方法,学会方法你懂得将会比我多”

济南市经九路小学目前是山东省“科技名校”、“科普师范学校”,滕静雯说,对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延续的工作,学校在“九五”期间就申报了国家科技教育重点课题,进行科技教育教材实验与研究,将原来的自然课改为了现在的科技教育课,在改教材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新改教材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申报“十五”课题的时候,学校把原课题延伸到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滕静雯表示,与其教会学生一种知识,不如教会他们一种方法,学会了方法,很可能孩子们的创造力会让他们懂得比老师还多。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然而对于经九路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科技教育课上常用的公式。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像科学家一样搞科学。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地球开始得皮肤病?纸是怎么制造的?垃圾可以怎么回收和利用?孩子们的世界是新奇的,他们发现了问题,老师鼓励孩子们把问题提出来,然后给孩子们一个思路,一种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调查解决问题。老师要做的仅仅是带领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谈论研究都是孩子们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经九路小学的学生们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成熟,八九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用一套很完整的思路和方法来对待问题、解决问题了,很多时候,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幼稚的,简单的,但是他们学到的方法和思路却更加重要,潜移默化的学习,比课堂上的死记硬背更适合他们。在学中玩,在做中学,边玩边学的教学原则换来了学生们的认可,经九路小学的孩子们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符合实际。

“科技基地是学习的园地”

经九路小学的科普教育得到了济南市各部门的肯定,2006年6月,济南市知识产权局、济南市市中区知识产权局、济南市教育局三家投资单位建立了“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基地”,这家基地就建在经九路小学的校园内,该科技基地目前已面向市中区开放,不久的将来会面向济南市开放,科技基地的建立对于济南市小学生的科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基地建立在经九路小学校园内,对于经九路小学的学生们来讲这就成了一件大喜事,1—6年级每一个级部的孩子都期盼着能够到科技基地来上课,成套的科普工具、充满科学意境的航空长廊、宽敞明亮的操作室……孩子们在这里进行自己的研究,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采访中,滕静雯校长讲到的一件小事情让我们十分感兴趣,在孩子们众多的研究课题中,有一个课题叫做“拖把的改造”。低年级小学生身高都较矮,成人们使用的拖把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有一个孩子在拖地的时候就想为什么不制造出适合自己身高的拖把呢?他把想法大胆地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在这个装备齐全的科技基地中开始分组研究,多长、多重、多粗的拖把才适合自己。他们像模像样的绘制拖把制作图表,进行采访、度量,最后得出了适合小学生的拖把尺寸,并且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投递了一封推荐信,建议有关部门制造适合儿童劳动时使用的拖把。

小小的成功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励,他们也越来越喜欢来到这个科技基地进行研究学习。滕静雯说孩子们喜欢这个科技基地,很多的课题他们会觉得在科技基地中进行就会像科学家一样,更加专业和有成就感。因此学校下一步将会进一步的完善这个科技基地,市里追加的款项已经到位,给孩子们更好的环境进行学习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专利不是梦,只要敢想你就可以”

在经九路小学的科普基地中,有一面墙上贴满了专利证书,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些专利的获得者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而是就读于经九路小学的学生们。经九路小学的科普教育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老师们发现单纯的科普学习和研究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制作专利成为了这所小学的一个特色。到目前为止,经九路小学已经有41项学生专利得到专利局的受理和反馈,还有更多的学生专利在审查中,“夜间下雨报警器”、“防烫手铲子”、“婴儿便用碗”、“可计量调料壶”等专利都出自孩子们的头脑和双手。

论创意美术在少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12

美术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实施,因为幼儿年纪小,见过的事物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但想象力丰富,能够用笔绘制简单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除了绘画的方式,还有撕纸、折纸、贴纸、剪纸和泥塑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还能培养动手能力。

由于美术是通过实践来学习的,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感性经验丰富,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育。进入小学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但是仍然离不了感性思维,此时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样重要,由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学习美术时,他们能够捕捉到最美的一瞬间,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这样就初步具备了发现美的能力。

美术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是进入小学的学生,他们都喜欢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理解。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也是对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在少儿的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意美术的内涵和作用

创意是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简称,它是智慧的拓展,是破旧立新、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想法。和传统美术相比,创意美术具有尊重儿童个性的特点。传统美术主要是学习传统绘画技巧为主,从模仿美术作品开始到临摹实物,目的是创造出美术作品。创意美术主要是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诉诸笔端,它是将想象力和绘画相结合的美术。创意美术还可以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在“创作”时会自言自语,这样无形中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意美术不仅表现在绘画中,还体现在剪贴画、泥塑中,比如一些孩子用泥塑创造出想象中的房子、汽车和飞机的形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创意美术在生活中也有用处,像平面广告、影视作品、建筑设计都离不开创意;在美术以外的其他领域,创意也是创新的主要手段。

三、创意美术的教育方式

(一)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过于功利性,忽视了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很多家长并没有将美术教育和美育、审美能力相结合,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兴趣班,但他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孩子将来考大学做准备。抱着这样的目的,家长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注重对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审美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即使最后考上了专业美术学院,在作品表现方面也缺少自己的个性;如果从事和美术相关的行业,也没有创新能力。

(二)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创意美术教育方式

创意美术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这样才能更早地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在教育方面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让幼儿自由发挥。家长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技术上帮助他们,倾听他们的创意。

创意离不开生活,孩子的创意美术要和生活、大自然相联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观察,这样他们在创意时才能产生更多的联想。观察大自然,不仅要去辨识各种植物,还要理解这些植物的作用;除了植物,还要认识不同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第二,用故事来营造创意氛围。无论是幼儿还是少儿,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一时找不到创意灵感。家长和老师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启发他们,对于小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像童话、科普故事都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鼓励学生多动手。创意活动不仅是用画笔来体现,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作画材料,利用手工的形式来体现创意。比如:去河滩捡鹅卵石,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在上面配画。

第四,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引导。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听他们叙述,了解他们的创意构思,对于别出心裁的创意要予以鼓励,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创作,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摘要: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美育教学的主要课程,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欣赏美、发现美,通过美育可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意美术是近年来才被引入美术教学中的新方式,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育,少儿成长

参考文献

[1]胡秦葆.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2]乔国锋.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现状[J].安徽文学,2009(03).

上一篇:输水管道保护下一篇: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