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中的趣味学习

2024-11-07

中学化学中的趣味学习(通用6篇)

中学化学中的趣味学习 篇1

化学被人们称为理科中的文科, 虽然化学属于理科, 但却有文科的特点, 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 背起来比较枯燥。有的学生为此头痛不已, 也有些学生因为摸不清化学学习的规律而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化学的记忆效率, 那就要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使所教化学知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指导学生逐步掌握。

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 利用音韵把它们编成歌诀, 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朗诵的一种巧记方法。例如常见元素化合价可记为: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可记为: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碳酸硫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正一价是铵根。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都易溶, 硝盐见水形无踪, 硫盐不溶铅和钡, 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碳酸盐, 磷酸盐, 溶水常见钾钠铵, 碱类除过钾钠钡, 其他碱类多不溶。

谐音记忆法, 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例如, 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可记为“洋鬼子拿走了铝铁钙”;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可记为“查 (茶) 装 (庄) 定点收离 (利) 熄 (息) ”, 查是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装是指往试管里装药品, 定是指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是指点燃酒精灯, 收是指收集氧气, 离是指先把导管撤离水面, 熄是指熄灭酒精灯。

会意记忆法就是对一些抽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便于记忆。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 先通气, 后加热;实验结束后, 先停止加热, 后停止通气。”由此, 可会意为“气体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

联想记忆法是指根据某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 由此而推测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相似的一种思维方法。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联想方式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 联想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应抓住问题特征, 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 就可以用实验联想法、对比联想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 右侧月儿圆, 弯月能取暖, 圆月能助燃, 有毒无色味, 还原又可燃”。

比喻记忆法, 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 把一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 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列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较多, 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较多”。这个问题比较抽象, 不少学生难以理解, 但如果打一个比方, 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也易于记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 纸飞机飞离地球的距离较近, 飞机飞离地球的距离较远, 火箭和宇宙飞船飞离地球的距离更远, 是因为纸飞机、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的能量各不相同。

化学趣味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 只要适合自己, 记得准, 记得快, 记得牢, 效果明显, 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中学化学中的趣味学习 篇2

摘要:

实验和化学教学相辅相成。简便易行、安全环保、实验现象明显的趣味化学实验,能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有效地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而且能让化学课堂充满神奇的色彩。

关键词:

趣味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好奇心

趣味化学实验可以起到由浅入深的作用,培养学生化学方面的浓厚兴趣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通过趣味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趣味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着感觉、知觉、思维等存在的心理现象。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个唯一的.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理引起感觉来。”由此可见,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注意才能认识世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物的新异和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差别都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趣味化,用变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后,也要在适当的时机明确实验目的以及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意注意,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趣味化学实验能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然,只利用书上原有的实验,没有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化学实验教学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将实验趣味化,做到“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现象课本外,原理课本中”.

三、趣味化学实验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控制,从而使其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也有利于攻克教学上的难点。例如,学习“碱及其性质”这一节时,如何理解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后的产物是教学的难点。可以设计以下实验:用锥形瓶事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口塞一单孔橡皮塞,孔中装一导管,导管下端扎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橡皮塞上插上两只针筒,一只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一只盛放稀盐酸。先向锥形瓶内慢慢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气球变大。再向锥形瓶内慢慢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小气球变瘪。利用锥形瓶内外气体压强差引起小气球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向锥形瓶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气球逐渐膨胀,有两种可能:一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二是二氧化碳只是溶解在了氢氧化钠溶液中,或与氢氧化钠中的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向烧瓶内液体中滴加稀盐酸,液体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逐渐变瘪,这就说明液体中含有碳酸盐,也就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碳酸盐(碳酸钠)生成,从而突破难点。

总之,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趣味化学实验带到课堂上。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神奇的色彩。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3

一、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化学“三个中心, 一个基本点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素质教育者诟病多年, 但依旧适用于所有阶段的化学教学课程, 即:课堂是教学的中心,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教材是教师的中心, 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基本点。 这种高强度、固定化模式的教学方法, 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 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无疑是对素质教育莫大的讽刺。

让教学回归到传授知识、寓教于乐的平台上, 需要教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适当变革, 在化学课堂上增添部分趣味性元素, 增加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化学反应次数,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那么, 积极活跃的化学课堂氛围就会自然形成。

二、提高化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1.给学生张贴上化学元素的标签

目前全球被人们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80余种, 地球上存在94种, 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较频繁的有26种, 将这些化学元素交给学生, 然他们选择一种化学元素代表自己, 并说出选择这种化学元素的缘由。 当然, 为了避免部分学生选择同一个元素而丧失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辨识度, 给予学生一周时间了解地球上存在的94种化学元素, 元素的构造、习性或者与本人有能够联系到一起的共通点。 然后举行随机抽签决定选择元素的先后顺序。

这是一个极富创意的趣味性教学活动, 占用的教学时间不多, 收到的教学效果确实非同寻常。 在抽签之前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第几个上台选择“领取”的人, 为了防止自己喜欢的化学元素被他人选走, 务必对其他所有化学元素的成分构造和发现渊源进行查阅了解, 以期望能够找到元素与自己的贴合点。 诚然, 一个班级的人数上限不会超过90, 所有地球上的94种化学元素对学生的选择而言, 已经算是绰绰有余了。

2.建立仿真模拟化学实验室

当前网络模拟技术应用已经相当普遍, 在军事战略指挥应用上, 网络数据化模拟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沙盘指挥作业。如2015年吴京导演的《战狼》, 解放军高级指挥官在进行反恐营救过程中的指挥作业就是通过网络模拟进行的。 在驾驶员技能培训课程中, 大多数驾校也开始选择性地采购驾驶模拟器材进行驾驶动作模拟演练。 这说明网络模拟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从技术层面讲已经毫无障碍。 模拟技术人员按照内容需要将相应规则和定律编辑进入特定的程序中, 在条件假设符合程序要式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模拟演练, 其演练结果可以验证在假设条件下预估结果的真伪性, 从而推动科学实验的有效进程。 “仿真化学实验室”的诞生, 就为模拟化学教学提供了相应技术支撑。

由金华科公司研发制作的软件“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室V3.0专业中文版”, 这套软件在模拟实验操作方面简单易懂, 囊括了几乎所有高中化学实验课程, 对解决学校化学实验室器材有限、经费投入紧张、化学试剂成本较高、化学实验无法经常反复多次练习等问题, 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3.互动游戏化教学应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展开化学课程, 保证课程完整、高效、顺利地进行。 将心理学小游戏穿插于教学课堂中, 如: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设计一道化学方程式, 写在纸条上, 传递给教师汇总。 授课教师将写有方程式的纸条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投票箱中并适当搅拌, 打乱纸条顺序。 再由小组学生代表上来抽题, 抽完后进行作答, 又快又准地完成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小组获得优胜, 由教师办法小奖状和准备的小奖品。 如此这类互动游戏化的教学应用, 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 最大限度地汲取化学知识养分,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 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趣味性化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新课标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积极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快乐地接受化学知识传递。 要做到这一点, 学生永远都必须被摆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 让学生当家做主, 让学生背负起学习化学的责任, 让学生为自己的化学课业而主动努力奋斗。 将课堂交给学生, 无论是化学元素标签式教学、仿真化学实验室教学, 还是互动游戏化教学, 课堂的中心和主体都是学生自己, 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在探究体验中进行互动学习, 在游戏中快乐愉悦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外延与内涵, 才是成功的新课改化学课堂。

教师是学生的向导。 诚然, 学生当家做主了, 那教师的位置又该如何摆放, 教师应该是“引路人”, 应该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向导。 学生选择化学符号代表自己, 是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化学知识相结合的典范; 学生参与到网络模拟实验室的操作过程中, 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我思索的体现;学生融入游戏化的化学方程式竞技教学中, 和同学比拼化学练习的答题能力, 是学生好胜心的体现, 这些都并不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权力和意志强行穿插进去, 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想象空间, 教师只需要默默地观察、记录, 并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适当引导即可。 要相信高中阶段的学生, 能够自己圆满完成这一堂堂有趣的化学课。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 高中化学教材本身在撰写的时候就强调了其工具性的特点, 因此化学教学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 如俗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学生是独立的差别性个体,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些学生性格内敛沉稳, 善于总结学习, 对于传统示范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情有独钟, 也更能够收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那么就要针对这类学生进行传统的指导性教学。有些学生古灵精怪, 不按套路出牌, 常常迸发出异想天开的点子, 针对这类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式教学, 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论哪种类型的学生或者是哪种有益的教学尝试, 教材在这个过程都是必备工具, 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脱离教材或脱离学生教学, 都不可能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

综上可知, 学生是中心, 教材是工具, 教师是导向, 在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 能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促进化学成绩的提高,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 丰富教学手段, 让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化学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对于整个高中化学而言, 趣味性的化学课堂更能够践行素质教育的大纲要求,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在海水中存量极为丰富。19世纪初, 戴维在实验室中首次提炼出了金属钠, 从此钠、镁单质在金属化工、电子材料开发领域便创造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巨大成就。截止2007年, 总计有118中种化学元素被发现, 其中有94中存在于地球。高中化学元素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 本应该充满趣味性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却进展得并不十分顺利。本文通过探究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趣味性教学方法植入, 增强化学教学趣味性的意义等方面,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变更上打开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的突破口, 推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金瑞.新课程下的理化生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2006年江西省新课程理化生实验教学调查[J].物理教师, 2007 (6) .

中学化学中的趣味学习 篇4

云县幸福中学——张志美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学生只有记住这些操作、经验和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应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的十分重要。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 记忆方法

教学 论文

初中化学历来就有“贝多芬”的美称,你只要把初中化学中该记忆的知识给它记住,不愁考不出好的成绩,而所谓“记忆”,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回忆的过程又可称为再认,记忆的目的就是再认,能将过去识记过的再次出现,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学生只有记住这些操作、经验和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应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的十分重要。本人在近六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如何将艰苦的记忆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事情,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以下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几则趣味记忆,与大家共勉。

歌曲记忆法:对一个学习化学的人来说元素符号就像是农民需要劳动工具一样非常重要,而学生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很多,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快速记住初中常见的元素符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因此,我们将元素符号谱成曲:

氧O 碳C铁Fe,氮N 磷P镁Mg,Cu铜钙Ca,钾K碘I钡Ba,Na纳Zn锌,He氦银Ag,Si是硅,Al是铝,Cl氯 S硫 Au是金,Mn锰Pb铅,Sn是锡,Li锂H氢,Br溴,W钨 氟F,氖是Ne,汞是Hg, 汞是Hg, 在化学课上还能学到歌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通过歌曲记忆学习法的尝试,发现许多的学生在刚刚学习了该歌曲以后,清晨起来上学,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听到他们唱该曲的声音。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将枯燥的记忆变成愉快的学习。

诗歌记忆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记住这个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呢?通过实践我们将一个实验操作的全过程用诗歌的形式来描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因为学生不仅能准确的记忆而且能够朗朗上口的说出该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如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就有“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们在教学中编写出诗歌:

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开始先通氢,赶尽空气再点灯。黑色变红撤掉灯,试管冷却再停氢。早出晚归是氢气,迟到早退酒精灯!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 化学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真正做到化学与其他科目的有机结合!学生用朗朗上口的诗歌来学习我们的化学,这不是很好吗?

故事性的记忆方法:只要说到故事,学生就会竖着耳朵听下文,如在讲分子的形成时,我以水分子的形成为例,编一个故事:

两个姓氢的人家分别有一个宝贝千金——一个电子,一个姓杨的人家却有6个潇洒的公子哥——六个电子,当孩子们女大当嫁、男大当婚的时候,杨家公子哥看上氢家的千金,就把人家的千金给拐走了!氢家怎么肯罢休,无论杨家走到哪里都要跟着杨家直至要回自己的千金,这不真是应了那句话: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生命是意义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 生死不离

一个水分子里为什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原来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是有这样的恩怨啊!这样归纳后,我让学生以此类推,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为什么一个分子里就有那么几个原子构成的真正原因,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想出这个故 事情节,并很难忘掉!而且联系生活实际,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只要你有了坚定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努力拼搏,团结奋斗,持之以恒总有成功的时候!

快速记忆法:用最快的速度把要记的知识给它记下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提高记忆的能力,如在记忆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的时候,我采取让学生跟着我用最快的速度来读,方法是将前20号元素分为三小节:①氢氦锂铍磞,②碳氮氧氟氖,③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这样的记忆方法不仅能记住要记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

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再有 教材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题中,要求学生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定,并能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记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十分重要。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是今天记住,过几天有忘了,需不断的重复记忆,浪费很多时间。为帮助学生牢记这一顺序表,引导他们将其分为三组,并根椐其元素名称谐音,构成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具体方法如下:钾钙(一位潇洒的小伙子)钠(纳又为娶的意思)镁铝(美女),锌铁(美女的父亲)锡(失)铅氢(千金,古代指小姐),铜汞(介绍人)银(赢得了)铂金(百两黄金)。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这一顺序表,并很难忘掉。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时,归纳出“前置后”的规律,并联系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稍不留神,就很轻易被“置换”掉。教育学生不断进取,始终保持在“前”,而不落“后”。

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定、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定”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猜谜记忆法: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形象比喻记忆法: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只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

有趣的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不改变教学设备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下,不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在自己的教学中 应用,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推广和使用的价值。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学习方法十分凑效,这些记忆方法在我校学生中应用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我的课堂教学深的学生喜爱,深得师生的好评,在毕业考试中,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记忆方法——四川省莲安县新河小学校

张德明

中学化学中的趣味学习 篇5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中学化学教学,主体参与

一、化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应用

现以高中化学课本内容“原电 池”一节为例 谈谈我在 实践中的运用.

1.在实验中亲身体验

体验一:提供材料:橙子、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表.模仿视频中的实验组装一个装置,验证是否 有电流产 生,让学生在 体验中快乐.(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归纳原电池的概念)

体验二:提供材料: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电流表(A)模仿刚才橙子产生电流的实验.

(1)全班每4个人分成一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2)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及刚才观察到的视频实验解释实验中遇到的现象.

(3)结果展示:每小组将组装好的仪器进行展示,并由小组长回答本组所看见的现象.

2.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知识分享

不用导线连接时是锌片上有气泡,而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有大量气泡.锌片上只有极 少量气泡 产生,电流表指 针发生偏转.

1气体的成分是什 么?2铜片上的 气泡是由 于铜与稀 硫酸发生了反应吗?3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呢?4失电子的物质是什么?5电子运动的途径是什么?6判断这个电池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

3.在实验中对原电池的概念进行知识归纳,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根据刚才的两个实验得出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和电子的流向及发生的电极反应.

4.在实验中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以运用:以电子生日祝福卡片为例演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情境:在课前教师买一些电子的生日贺卡片,事先将卡片上的纽扣电池摘除,然后分发 到每个小 组,每小组学 生面前摆放稀硫酸和酒精两种溶液,让各小组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结合身边现有的器材让卡片上的歌曲播放出来.

体验学习: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制定初步的计划,进行小组分工.各组学生 将生日贺 卡上的两 根导线分别插入稀硫酸和酒精中,结果导线发现插入稀硫酸中的卡片播放出来优美的旋律,而放在酒 精中的没 有声音.其次进行小组交流分享体验过程并进行反思,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体验式学习,学生对原电池的概念和相关的一些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掌握 知识的能 力提高了,知识巩固的也更加牢固.适宜的体验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 不断地维 持、强化和调 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 知,对教学过 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其实,除了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创设体验环境外,我们还可以联系社会和新闻中的化学、通过实验事实、实验制作以及利用化学实验操作来创设不同的体验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他们会发现枯燥的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美妙,认识到化学在现实中的作用.学生也不再死记概念原理,而是将其与实际应用同时理解记忆,开始将化学融入自己的生活时刻用其去解释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这些变化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科学的热情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在实施主体参与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1.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主要区别

通过平时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深深的体会到体验式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不同点:首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其次,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再次,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因此,应该让学习者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一个 通过实践 运用循序 渐进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的空间,使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

2.体验式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首先,教师自我素养要提高.让学生能够进行体验式学习,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些“认识冲突”或“心理需求”,从而体验欲望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技能,要有生活中的智慧,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依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多样性的体验活动,真正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让课堂变成学生体验的舞台.

趣味启蒙初中化学学习 篇6

化学之美无处不在: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颜色之美、形态之美、声音之美……而化学变化形成化学的物质, 更是形态各异, 五彩缤纷, 美轮美奂. 而与学生相伴, 更是让笔者能时刻发现他们的美, 他们学习时的专注之美, 他们提问时的求知之美, 他们实验成功时的喜悦之美……

一、用心发现化学之美.

微观化学结构美是化学形之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1].如金刚石 ( 图1) 、C60 ( 图2) 、石墨 ( 图3) 、纳米碳管 ( 图4) 同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但由于结构的不同导致其物理性质和用途相差甚远.

宏观的化学物质美更是大自然画家描绘出的至艳至美的画图, 从实验室五颜六色的药品试剂, 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矿物, 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化工产品, 无不体现了化学物质的外在形态美和内在实用美.

化学物质之间的变化之美更可谓化学美的极致表现. 从课堂上的各种实验现象, 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美景, 都是化学变化美的有力证据[1].

化学课堂上要用到的简洁而多样的化学用语亦是化学美的体现. 简单的一个符号或图式, 既有宏观上的含义, 又体现微观上的构成. 它们也将化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品味化学的趣味与博大.

二、用心展现化学之美

1. 课前小实验

有的化学实验在课堂上做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可以适当分解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课外就涉及一部分内容, 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探究更加丰富和有针对性, 也让学生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就提前感受化学之美, 产生对新课内容浓烈的兴趣[2]. 如: 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之前, 可预先让每个学生在家里准备一些花瓣或蔬果的汁液, 分别将其滴入食醋、橙汁、肥皂水、自来水等不同液体, 记录颜色的变化. 当孩子们看到各种美丽的色彩变化时, 很是惊喜, 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新课的欲望: 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滴入同一种汁液中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通过课上新知识的系统学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用指示剂来区别溶液的酸碱性, 也学会了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哪些植物的汁液可以用来做指示剂, 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课后利用自己制作的酸碱指示剂测测其他液体的酸碱性, 可谓学以致用, 其乐无穷.

2. 课堂小实验

一堂课的引入,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用美好的实验现象来引入新课, 不失为良策. 如笔者在讲解碱的性质时, 增加了趣味实验“化学密函”: 事先在白纸上用无色酚酞画了一个“海绵宝宝”. 然后在课上往这张纸上喷上氢氧化钠溶液, 原本雪白的纸上呈现出了孩子们喜爱的图画, 他们都开心的跃跃欲试, 惊喜之余, 更多的是想要探究其中的道理. 又如在讲枯燥的质量守恒定律那天, 正巧是圣诞节, 笔者便突发奇想, 用双氧水, 碘化钾和洗洁精混合, 做了一个“大蛋糕”送给孩子们, 这个蛋糕虽然不能吃, 但是看着这个不断长大的“奶油蛋糕”他们既兴奋又好奇: 这是怎么回事? 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 为什么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在减小? 这个变化的总质量真的减小了吗? 他们一个个都睁大了充满求知欲的双眼, 带着一大堆的疑问开始学习新课.

在讲解一些重难点时, 设计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 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是很有利的. 如在中和反应的教学中增加这样一个实验: 用手持技术测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温度变化、p H变化、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并绘制曲线图. 当这三条特征鲜明的曲线呈现在屏幕上时, 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非常清晰的看到并感受到中和反应的放热情况、溶液酸碱性和电导率的变化过程. 为什么会呈现出三根不同的曲线?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想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电导率的先变小后变大的过程又直接体现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量的变化, 使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复分解反应其实是微粒间的反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中的装置、仪器体现了静态的视觉美; 在实验中, 教师娴熟的技能动作与优美的姿势, 又能显示出动态美;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发出声音、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更是体现了化学的神秘美; p H变化、溶解度变化、温度变化、电导率变化……一根根美丽的曲线又体现了化学规律美……只要用心去发现, 去感受, 无一不是激发学生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及学习兴趣的契机.

在化学新课改中, 很深刻地体现了人文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会自己发掘化学之美, 更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和书本知识融通起来, 通过化学教学带领孩子们一起感受化学之美, 启发和激励学生认识物质世界之美, 使他们从心底爱上化学, 并用习得的化学知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发现并利用化学之美, 来打造艺术课堂,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的契机.用化学外在美吸引学生眼球, 用化学内在美捕获学生心灵,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 从心底爱上化学.

关键词:化学之美,学习兴趣,实验,情境,艺术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勇.化学美与中学化学教学[J].南海区学科教学论文, 2006 (7) :32-33.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下一篇:双电机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