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补贴

2024-08-21

生产补贴(共11篇)

生产补贴 篇1

良种补贴即良种推广补贴, 是中央财政扶持种粮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资金补贴。旨在帮助种粮农民提高种粮科技水平, 增加产量, 改良品质, 提高效益, 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我市自2005年实施良种补贴6年来, 累计实施玉米良种补贴818.9万亩, 小麦良种补贴面积47.7万亩, 发放良种补贴资金8440.5万元。全市累计有157个乡镇3416个村58万农户受益, 补贴的品种、范围和规模逐年增长, 受益农户越来越多, 补贴成效日益凸显, 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也使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良种覆盖率、粮食种植效益、粮食产业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实践证明, 良种补贴已成为一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扶农政策, 成为推广优良品种和技术、有效构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举措。

1 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1.1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良种补贴在加快我市玉米优良品种推广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施良种补贴过程中, 我们严格按照“四严格一确保”进行操作, 即严格补贴区域, 严格补贴品种, 严格供种企业, 严格组织程序, 做到了确保补贴到户。良种补贴项目区基本实现了品种布局“一主两辅”、“一乡一品 (品种) ”, 良种覆盖率、种子统供率、产品质量抽检率达到100%。通过落实种子供种企业招标, 进一步降低了玉米品种的价格,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新品种和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加快了玉米新品种推广普及步伐, 推动了我市新一轮的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良种补贴实施以来, 项目区良种覆盖率和统供率均达到100%, 其中农大84、潞玉6号、屯玉42等3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 已成为我市新的玉米主干品种。

1.2 新品种的更新更换和推广速度加快

随着国家良种补贴面积全覆盖, 我们加强了对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在主要依靠市县两级种子站来完成的同时, 拓展渠道, 积极吸纳种子企业、各级经销商共同参与, 在全市不同生态区建立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点, 让广大农民就近观摩到新品种的明显增产效果, 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也加快了不适合农业生产需要或有难以克服缺点的品种退出速度。

1.3 促进了新优品种区域布局, 科学化管理

通过良种补贴项目实施, 我市重点以乡镇为单位, 以品种推广为切入点, 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为主要措施, 在提高良种覆盖率的同时, 提高了测土配方使用率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 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使品种布局区域化, 管理科学化, 最终达到优质生产高效的目的。

1.4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 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意识

在良种补贴进程中, 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 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使广大农民不仅了解了良种补贴政策, 也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特别在小麦生产上, 良种补贴后比良种补贴前增产30%~40%, 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元左右。多年来, 我市黎城县的小麦良种购买都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每亩以10千克供种。

2 目前存在问题

2.1 良种补贴涉及部门多协调不够

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 是通过市县两级农业局、财政局及各乡镇分工协调合作来完成的。2009年国家对玉米、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由于各有关部门协调不够, 按资金预算指标和使用计划分配表安排的我市玉米计划面积与我市核查下来的面积之间尚有60多万亩缺口, 这样各县财政要拿出600多万元作为良种补贴的垫付资金。由于部分县财政困难, 给良种补贴的实施造成一定难度。

2.2 良种补贴工作经费缺乏

良种补贴工作涉及面广, 任务重。一方面要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领导下, 对良种补贴的方法、进程和时限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以各乡镇和村为单位, 村委会具体负责, 逐家逐户对农户种植的品种和面积进行核实, 登记造册, 进行公示;另一方面, 要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科技含量的了解, 但各地基本没有安排工作经费, 给落实良种补贴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3 常规作物良种补贴阻力大

近年来我市小麦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主要由于小麦优质不优价, 形成产量低、投资大、价格低、效益差的局面, 农民种麦主要用来解决自己食用, 加之小麦种子属常规种子, 农民习惯留种, 导致良种推广速度慢, 也使得小麦良种补贴工作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2.4 规模化种植难度大

良种补贴项目涉及面广, 农民素质不一, 在品种选择上自主性强, 农民担心种植同一品种一旦发生病虫害而造成严重减产;再加上水肥耕作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制约, 难以一下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种植, 而导致一村多品、一产多品现象普遍存在, 并且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强迫统一品种, 致使整建制村实现一村一品的难度大。

3 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3.1 加强政策宣传, 技术服务到位

要让农民了解良种补贴政策, 认识优良品种, 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标语、黑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同时, 在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一方面, 在玉米、小麦收获前举办大规模的品种观摩会, 让农民亲眼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另一方面, 通过技术服务大蓬车、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讲座 (平衡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播种) 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 使政策宣传到户, 技术服务到位。

3.2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分工

在良种补贴工作中, 各相关部门严格职责, 合理分工, 协调合作, 各负其责, 搞好落实。农业部门与各乡镇负责落实面积, 供种企业负责筹备种子, 财政部门兑付补贴资金, 种子管理站登记造册、监督供种企业供种, 做到四个到户, 即政策宣传到户, 造册登记到户, 资金兑付到户, 技术培训到户。

3.3 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和科技含量

种子是不可替代的有生命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各项科学技术措施的载体, 必须在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

首先, 要严格管理种子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只有在保证种子质量上狠下功夫, 才能加大良种补贴对广大农民的吸引力, 加快新品种的更新, 充分发挥良种补贴的内在效应。

其次, 要重视种衣剂的选用。近年来, 我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比较突出, 因而要求各个企业在提高种衣剂质量的基础上添加防治丝黑穗病的药剂, 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不断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 才能使良种补贴对广大农民更具有吸引力。

3.4 严格补贴程序, 管理规范有序

各县已建立了规范的项目档案, 在良种补贴面积登记过程中, 各乡镇要以村为单位, 由村干部具体负责, 逐家逐户对农户种植的作物和面积进行登记造册, 由乡镇统一汇总上报县农业局和财政局, 上报的造册登记表要加盖乡政府和村委会公章, 做到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使良种补贴政策深入民心, 保证良种补贴工作顺利完成。

生产补贴 篇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对一直以来农业补贴政策上各种呼声的一个合理回应。

以“四补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为核心的农业补贴政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深受亿万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对连续增产增收、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起到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但也要看到,对现行按二轮承包耕地面积来发农业补贴的办法,一些地方干部、专家学者,还有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等,一直都有不同的认识。他们反映,按二轮承包面积来发农业补贴,好处是有地的农民都能享受到补贴,“一卡通”到户操作也比较简便,执行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防止补贴跑冒滴漏,但有些补贴确实已跟种粮脱离了关系,指向性并不是很清晰,精准度并不是很高,失去了鼓励种粮的本来意义。

确实,当初设计出台农业补贴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多种粮,也明确要求跟农民种没种粮、种多少粮直接挂钩。直到现在,中央财政在下拨补贴资金的时候,还坚持以各省区市的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库存量、商品量为计算依据。各地在实际操作中,之所以最后基本都过渡到按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补到农户这个办法,主要是因为一家一户的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等,都很难真正核算清楚,到最后只好简化到按农户承包的耕地面积来处理。按农民交售商品粮发补贴的办法,好处是很精确、很科学,也符合国家要商品粮保粮食安全的大局,但在粮食市场已经放开、粮食销售有多条渠道的大前提下,要核实清楚每个农户究竟卖了多少粮、卖到了哪里,就很难办到,在哪个环节上兑现补贴,也不好界定和选择,所以本来很精确、很科学的一种办法,反而会使补贴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对农民购买农资的补贴办法,如实行农民到指定的农资公司购买农资,价格多少钱,农民先付一部分,财政再对农资公司补足,或者农民先垫付全部价款,财政再给农民一定比例的补贴,结果往往是农资价格被抬高,补贴流入了农资公司,农民不仅得不到补贴的好处,甚至还要付出更高的价格。以上表明,不同的补贴办法各有利弊,难以做到十全十美。实际操作中具体选择哪种办法,既要考虑精准性、指向性,也要考虑操作性、及时性,既要追求效率、算经济账,也要兼顾公平、算政治账,特别是不能给社会和谐稳定留下什么隐患。

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就不断地在对补贴办法作各种调整,比如增加总量、稳定存量、调整增量,扩大范围、提高标准、突出重点,公开公示、直接到户、加强督查等等,但总体上看,至今仍未找到各方面都非常满意的办法。为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要求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农业补贴办法作进一步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农业补贴政策的效用。具体就是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又有积极性的地方,以地市一级为单位,试验探索按实际种粮面积和粮食产量发补贴的办法,哪块地种了粮,哪块地得补贴,产粮多多补贴,产粮少少补贴。这样做,好处是跟种粮直接挂钩了、绑紧了,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中央政策的意图。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体制下,种什么、种多少是经常变动的,要一家一户地搞清楚哪块地种了粮、哪一季种了粮,又产了多少粮,工作必须做得非常深入、细致、扎实,数据都要非常具体、准确、可靠。还有,就是在改和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最后看农民满不满意,再决定推不推广。

生产补贴 篇3

据介绍,上海市出台了养殖补贴政策和定点保护收购政策。按每羽种禽15元的标准对种禽场给予生产维持性补贴,按每羽0.5元的标准对孵化场给予生产维持性补贴,对家禽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对销售困难的养殖场(户),由定点加工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对取得本市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经区县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确认的地产肉鸡和淘汰蛋鸡实行保护价收购,肉鸡收购每公斤不低于9元,淘汰蛋鸡不低于7元。

浙江省则按每只15元的标准对种禽场给予生产维持性补贴,对2013年3月底存栏肉鸡肉鸭1万只以上、蛋鸡蛋鸭2000只以上、鹅1000只以上、产蛋鸽3000对以上、鹌鹑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给予一次性补助。收购加工补贴方面,4月1日~5月30日期间按4月1日前签订的合同收购价收购、加工活禽总数在5万只以上的企业,财政按每只2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间加工、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初加工、冷藏冷冻禽肉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安徽省出台了种禽生产补贴政策,省财政对每套祖代或原种种禽补贴30元,市县财政对每套父母代种禽补贴10元;收储补助政策方面,规定禽类加工企业自4月10日~5月10日收储的禽类产品,每储存1吨禽类产品给予50元损耗费补贴,连续补贴3个月。同时扶持养殖和加工企业,自4月10日~7月10日,对全省从事家禽养殖、加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利率50%的贴息支持,贴息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照1∶1比例分担。对家禽养殖、初级加工企业,免征2013年度企业所得税。

生产补贴 篇4

江西省农业厅党委书记毛惠忠出席并宣布全省百万农机闹春耕暨农机购置补贴正式启动。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洋出席启动仪式。江西省农业厅巡视员彭济民在仪式上讲话。江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王绍萍主持仪式。南昌市农业局局长程其调, 南昌县委常委、农工部长魏根金, 南昌县委常委陈雷佬等出席仪式。

彭济民在讲话中指出, 为了使2011年的活动更有特色, 省农业厅继续在全省开展“推进机插秧, 创建高产县”活动, 争取了省财政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重点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加大对育插秧机具的补贴力度, 实行挂点对口服务, 充分调动全省农业系统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农机农艺相融合。为不误农时, 确保农民能及时购置春耕生产所需的补贴机具, 全面落实购机补贴政策, 我省正式全面启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当前, 各级农业 (农机) 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抢抓时机, 扎实工作, 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迅速组织农机投入春耕生产, 抓好作业服务, 要加强春耕生产农用柴油供应组织协调工作, 保障农用柴油供应充足;二要切实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做好补贴机具的结构优化, 确保购机补贴资金用好用足;三要切实抓好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培训和推广, 强化农机农艺相融合, 加强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建设, 实现整村整乡推进, 大力培植、发展和壮大水稻机插专业服务组织;四要切实抓好农机市场监管和农机安全生产,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保障农机春耕生产安全。

启动仪式后, 与会代表们现场参观了机耕演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和农机具展示, 观摩了南昌县泾口乡水稻工厂化育秧省级示范基地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流水作业线, 并前往江西省农机直补超市参观。

省农业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各设区市农业局分管种植业、农机的局领导、农机局 (站) 长, 各县 (市、区) 农机局 (站) 长及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技术负责人等参加了现场会暨启动仪式。

3月29日下午, 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暨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培训班在南昌召开。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忠平、厅巡视员彭济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机局局长王绍萍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农机局调研员郭晓巩主持技术专题讲座。省财政厅农业处张彬同志在会上就2011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规范操作业务进行了讲解。

张忠平副厅长首先充分肯定了农机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他指出, 2010年的粮食生产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但是依然是一个丰收年。特别是晚稻生产创下单产、总产的历史新高的好成绩, 保证了2010年粮食总产在195亿公斤以上,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省委苏荣书记都非常满意, 体现了农机在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威力。

张忠平副厅长指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我省粮食生产的压力非常大, 每年粮食总产增加5亿公斤, “十二五”末要达到225亿公斤。由于2010年为195亿公斤, 实现2011年205亿公斤的任务非常艰巨。一要抓住政策优势,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1年粮食生产政策出台得比较早, 而且良种补贴、购机补贴都提高了补贴标准, 仅在早稻提高75元/公顷, 全省133.3万公顷就是1亿元。二要落实粮食种植面积。2011年全省要通过单改双增加3.33万公顷种植面积, 要鼓励农民能种的种, 不种的加快土地流转, 确保土地不抛荒。三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特别是农机农艺相融合。农机技术和栽插技术都是成熟的,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面积由2010年的8%增加到13%, 机插比重越来越大, 这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国务院要求2011年逐渐减少粮食直播面积, 我省直播面积非常大, 减少直播面积需要推广机插秧技术, 机插秧一直是瓶颈, 工厂化育秧、商品化供秧是瓶颈中的瓶颈。要进一步突破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关键在于农机农艺相融合, 要克服农业、农机体制不顺的现状, 要相互结合、沟通协调。四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是农机技术推广和粮食生产的骨干, 很多种粮大户同时是农机大户, 近几年通过购机补贴政策武装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 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 他们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

彭济民巡视员指出, 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日前已经下达, 做好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一要提高认识, 深入宣传抓落实。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切实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民, 切实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宣传力度, 让农民更了解这项政策, 掌握这项政策, 知道如何享受这项政策。二要严格补贴管理, 规范程序抓落实。在农机购置补贴执行过程中, 一定要阳光操作, 主动接受农民、社会、群众、舆论的监督。既要确保补贴资金安全, 也要保证农机队伍干部自身的安全。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创新购机方式, 提高工作效益。三要严肃工作纪律, 在强化监管上抓落实。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 农业部“五项制度”、“八个不准”的要求。四要加强组织领导, 责任到位抓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任务重、要求高、影响面大、政策性严的工作。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方案, 主动与财政部门联系、沟通、汇报, 争取得到财政部门的支持, 督促农机管理部门人员讲原则、讲政治, 坚持程序, 规范操作。

彭济民巡视员在讲话中对“推进机插秧, 创建高产县”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 2011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 省厅继续在全省开展“推进机插秧, 创建高产县”活动, 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205亿公斤的目标任务。一要在推进机插秧认识上再提高;二要在推进机插秧力度上再加大;三要在推进机插秧措施上再加强。

省农机局王绍萍局长就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重要事项作了说明和工作部署。省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所研究员叶厚专和鄱阳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点、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章仕正分别作技术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

各设区市农业局分管种植业、农机的局领导, 各县 (市、区) 农机局 (站) 、58个省级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点技术负责人和农机企业负责人共计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关链接

生产补贴 篇5

第一条

为落实和完善岗位补贴政策,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国家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新兵发„2009‟10 号)结合兵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兵(师)劳动保障部门开发,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符合公共利益的服务类和协助管理类岗位(包括:团场社区)。

公益性岗位包括:

(一)兵(师)开发的保洁、保安、保绿、公共设施养护,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服务以及社区提供的非营利性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健、托老、托幼、托残等公用事业服务性岗位。

(二)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公共交通、社会治安、民政、卫生监督、环境保护、人口计生、工会组织等部门提供的协助管理性岗位。

(三)兵(师)确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第三条

提供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向兵师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所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数量、劳动报酬等相关资料,经兵师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在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

(一)城镇(团场)零就业家庭及夫妻双失业家庭成员;

(二)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及其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

(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五)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团场)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六)失去土地(指因政府和兵团征地)且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人员。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应坚持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原则;对参加招聘的“4050”人员,应给予照顾或免予考试。

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第七条

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按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岗位补贴。

第八条

岗位补贴标准(含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各地可结合公益性岗位工作实际,依据工作量及贡献大小,实行岗位补贴绩效挂钩。

第九条

岗位补贴期限为劳动合同实际履行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4050”人员,其享受岗位补贴期限不受3年期限制,可按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期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

对2008年12月31日前核准享受岗位补贴但未到期的,剩余期限内按本办法规定享受岗位补贴。

第十条

用人单位申报岗位补贴,应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审批表》;

(二)用人单位申领岗位补贴人员花名册;

(三)享受岗位补贴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复印件;

(四)用人单位与招(聘)用的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工资发放表和社会保险缴费凭证:

(五)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帐户和帐号。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向兵(师)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岗位补贴,按月或按季填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审批表》,并持相关材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报送同级财务部门复核,按月或按季将岗位补贴直接拨付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帐户。

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岗位补贴后,岗位补贴审批部门应在《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再就业优惠证》上据实予以标注、签章。

第十二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财务部门要明确规定岗位补贴的审批、复核及拨付期限。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核岗位补贴,不得虚报冒领,不得挪作他用。对违反规定申领和发放岗位补贴的单位,除收回全部补贴外,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三条

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在跨发证地的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其应享受的岗位补贴,由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解决。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兵团财务局负责解释。

生产补贴 篇6

关键词: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业补贴;农民增收

一、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而解决好“三农”问题首要的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收入,主要取决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及其生产成本。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民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特定于农林牧渔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凝结了劳动者劳动价值的物质生产资料。一般地讲包括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含渔用)、种畜禽、牧草种子、食用菌菌种、兽药、农机及零配件、水产苗种、渔药、渔机渔具等农业投入品。其价格的波动趋势对农民增收具有极大影响,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不仅加大农民的资金投入、增加农民的负担、制约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在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稳定农资价格,国家需要实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所谓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是对低价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价差补助,以保持这些农业生产资料低而稳定的价格,减弱农业生产预期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1]

2004年以来,国家虽然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资价格,支持农业生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农资价格一直保持着上涨的态势。具体看2008年1—12月,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20.3(上年同期=100),增幅比2007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涨幅继续扩大。直到2009年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终于总体趋向平稳,尤其2009年下半年各月涨跌幅度均比较小。而到了2010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已经表现为温和上涨迹象,截至2010年6月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1%,表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趋势终于稳步回落。农资价格虽然已经呈现出稳步回落的态势,但是由于价格的持续上涨多年,其实际价格对于农民来说仍是高居不下,这最终仍是阻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二、我国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的主要方式

鉴于农业生产资料对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及其它作用,我国从很早即开始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的补贴。目前,我国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良种补贴

国家推出的良种补贴政策是对粮食生产源头的补贴,带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对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为扶持粮食生产,国家于2002年开始实施了高油大豆良种补贴,2003年增加了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近年,又将良种补贴范围扩大到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和高油大豆;补贴区域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除此之外,在一些油菜产区,还对双低油菜实施了良种补贴。2009年国家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良种补贴在粮食生产中不仅直接减少了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还促进了以种子为载体的科技措施在粮食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生产总值关联度最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补贴是指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200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7000万元,其中,农区4000万元,垦区3000万元不完全统计,地方各级安排购机补贴资金达 41045.0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20950万元,地市级9619万元,县级10476.06万元,计划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9.76万台套,受益农户数将达30万户。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除四川、湖北外,11省区财政安排补贴资金1.435亿元,平均每个省区1300万元以上。各地对农机补贴的办法,主要是实行“五制”,即购买实行招投标制、补贴实行直接支付制、受益实行公示制、管理实行监督制、成效实行考核制。目前所有省份都较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江苏省为赶农时,及时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50万兑现给农户;黑龙江在34个行政村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利用到位的3400万元农机补贴资金购买了农机具。[2]

(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

2006年我国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以此弥补由于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全年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可能增支影响。而后便产生了问题,因为影响农民种粮成本增加的因素有很多,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价格变动都会对农民种粮的成本及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只考虑其中某种生产资料调价增支因素而忽视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增支因素,都将使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但如果分别对每一项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进行单项补贴,势必会导致补贴分散,成本高,效果差。因此,经财政部认真研究,并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以柴油配套调价为契机,综合考虑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因素,对种粮农民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也就是说,对种粮农民的综合直补,不仅考虑柴油价格变动因素,还要考虑化肥等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因素,不仅考虑此次柴油调价增支因素,还考虑到全年预计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因素,实行全年算账,一次拨补。

这样,种粮农民每年所能所得的直补包括两部分:粮食直补和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补贴规模主要根据全年预计的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幅度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确定,补贴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2006安排125亿元,2007年新增156亿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资金,直补资金规模达到281亿元。2008生产资料直补资金达到482亿元。新增综合直补后,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不断大幅提高,对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都起到了很大作用。[3]

三、国外相关农业补贴政策的现状及启示

对农业给予支持保护是世界各国为提高农业国际相对竞争力的通行做法,目前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水平在数量、结构、对象和方式等方面,都与许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需要我们开拓视野,积极主动地借鉴国外经验。

(一)国外农业补贴的现状

在美国公务员的工资可以不发,但对农民的补贴却是不能不给的。首先美国对农业补贴的数额非常大。据经合组织估计,美国政府每年对农民的补贴约为400亿美元,平均每100美元的农业产值中,就有20-30美元来自政府补贴。平均每个农户每年能从政府那里得到1万多美元补贴。其次,补贴方式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贷款差额补贴、固定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和灾害保险补贴等。再次,补贴范围广泛。被纳入农业补贴范围的农产品包括:玉米、高粱、大麦、燕麦、水稻、大豆、油料、棉花、奶类、花生、糖类、羊毛和马海毛、蜂蜜、苹果、干豆类等大约20种农作物,几乎覆盖所有大宗农产品。最后,农业补贴执行力度大。美国设立了专门负责联邦政府农业补贴政策的执行部门,即农产品信贷公司是。农产品信贷公司的职员是联邦公务员,他们直接深入美国各地农村,向农民发放各种补贴,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贪污、挪用现象,确保各种补贴真正落到实处。[4]

日本农业补贴类型也很多,尤其是在生产资料购置补贴方面补贴力度很大。只要农民建立或改造农业生产设施,首先可以从中央财政得到50%的补贴;还可以从都府县得到25%的补贴;其余25%又可以从接受国家补贴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部分地区还可从地方市町财政得到12.5%的补贴。综合起来,种粮农民在农业生产资料购置方面投入的成本极少。

法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向“绿色补贴”转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经过了按产品价格补贴、按生产规模直接补贴和按环境、农村发展、农产品质量及动物生存条件直接补贴的演变过程。新的补贴政策尽管可能不再与生产挂钩,但却与遵守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相联系。[5]如果农民没有很好地达到有关要求标准,则根据情况按一定比例削减给予该农民的直接补贴额,也就是会相应减少对该农民的实际补贴额度。

总体上来讲,发达国家对农业补贴投入的资金量极大。如2005年发达国家付给农民的补贴总额是2800亿美元,其中最高的是欧盟(1338亿美元),其次是日本(474亿美元)和美国(427亿美元)。补贴占农业经济总量比例最高的是瑞士(68%),然后是冰岛(67%)和挪威(64%),这一比例在欧盟和美国分别是32%和16%。[6]近年来,虽然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方式不断调整,但实际用于农业补贴的总量却是不减反增的。

另外,发达国家普遍对农业保险实施补贴。如美国政府为所有参加保险的作物提供30%的保险费补贴;日本政府对主要农作物保险给予15%的补贴;加拿大联邦及各省政府承担农民参加农作物保险50%的保险负担。这对分摊种粮农民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了解,同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政策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获得相关启示。

(二)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加大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政策的资金力度。为农业提供巨额补贴是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国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种粮农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各层级地方政府的现金补贴。即便不是直拨现金也会通过减少农民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达到现金补贴的效果。也就是要加大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的支持力度。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为例,日本农民最大承担比例是25%,而这25%的比例还有可能减至12.5%。或者可以以贷款形式购置农业机械。相较而言,我国的农业机械购置的绝大部分费用是需要农民自己去负担的,如果所购机械价格昂贵,则可能由于购买力不足而选择放弃,最后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

其次,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的透明度。具体做法就是尽量避免补贴方式的间接性和隐蔽性,减少补贴资金的中间流通环节。实践表明,真正高效率的、使农民收入增加的补贴,最好直接补给农民本人,减少层层机构的下拨。否则,会导致补贴资金在流通领域沉淀过多,造成资金流失,从而妨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终不能达到通过生产资料补贴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再次,扩大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的范围。就良种补贴为例,涉及的范围包括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而其它农作物。实际上我国的良种补贴主要还是局限在粮棉领域,而对于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关注甚少,当然其它农作物也就被排除在良种补贴之外了,如马铃薯就未列入补贴范围。

综上,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对其补贴政策的关注和研究能为当下农民增收提供有益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昌,赵旭.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若干比较与借鉴[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2]侯玲玲,穆月英,张春晖.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3]张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与农民农业生产纯收入生产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4]夏树.译美国政府的巨额农业补贴政策[N].农民日报,2007-6-8.

[5]张少兵,王雅鹏.国外农业补贴的环境影响与政策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

[6]发达国家扭曲的农业补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6-26.

农业补贴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篇7

1 农业补贴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补贴力度不足

虽然近些年农业补贴的力度在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的负担。但是从整体上看,农业补贴的力度还明显不足,很多农业生产中需要的物资价格在不断上涨,比如化肥和农药等,使得农户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不仅使农户粮食收益减少,还影响其种粮的积极性。这说明政府对农业进行补贴的力度仍不足,甚至一些土地被撂荒,对社会稳定发展有很大危害。

1.2 农业补贴的内容不完善

经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农户都愿意接受良种补贴,还有少数农户选择现金补贴。任何补贴方式农民都非常欢迎,其可以使农户得到的实惠更多,进而使他们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增加。在对粮食进行种植时,良种问题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广大农村地区缺乏技术员指导的现象十分普遍,配套的服务并不到位,这就造成补贴效果大大降低,造成粮食种植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使农户的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1]。

2 农业补贴完善建议

2.1 合理调整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不仅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对粮食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农业进行补贴时,需要按照国内的农业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便使农户粮食生产切实得到实惠。采取农业补贴的目的,就是使地方政府加强度农业的重视力度,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的生产状况对资金形式的补贴进行调整,做到粮食的加工与资金的投入相协调,以便使资金的投入得到边际效用。而且,在对农业补贴进行发放时,还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资金能够发放到农户手中,防止出现挪用资金的现象。借助对农业补贴的调整,不仅可以确保国内的粮食供给,还可以使整个农业市场的价格得到稳定,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2.2 建立有序、协调的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也是发展比较薄弱的环节,要想使农民经济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就需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这些都和农户的粮食生产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实施科学的农业保护政策,农业补贴就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使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农业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敏感性,这就要建立起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体制,借助相关的补贴使农产品的价格得到稳定,并保障农民的利益,按照农民的实际需要提供各种优质粮食品种,以便使农户生产增收增产。对于进口的粮食需要按照差价进行补贴,提升粮食的存储量,不能太过依赖进口,如果某种粮食的市场价格比较低,就要给予合适的补贴,以便在维护农产品市场的同时确保农户利益,提高农户积极性[2]。

3 结语

农业补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内农户的粮食生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要对补贴政策进行改进与完善,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补贴手段,以便提高农民的效益,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近些年,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农业科技也不断得到应用。但是,因为农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产量和规模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农业粮食的生产更加稳定,国内已经采取很多措施对农业进行补贴,本文主要对农业补贴对农户的零食生产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补贴,农户,粮食生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欧,杨进.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5):20-28.

生产补贴 篇8

据了解, 今年中央财政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9.1亿元, 主要用于解决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不足和下半年农机化生产急需的农机购置需求。第二批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补贴产品目录、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均按《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各地根据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需要, 合理确定补贴范围, 明确第二批补贴重点,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精少量播种、耕地深松以及玉米、水稻、油菜收获等“三秋”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所需机械是补贴重点。北方省份补贴主打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 南方省份则将在水稻收获机、插秧机、油菜收获机及播种机的补贴上下工夫。各地将按照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农业机械结构布局的要求, 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 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 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 改善配套比, 提高利用率, 降低单位能耗, 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 玉米收获机补贴今年有一些新动向。《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明确, 今年黄淮海地区暂不补贴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考虑到黄淮海地区玉米含水率高, 收获脱粒易破碎, 有些农民以购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名义购置小麦收获机, 未达到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目的, 因此黄淮海地区暂不补贴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省——山东省今年也对玉米联合收获机补贴有新要求。山东省农机办明确:为促进秸秆粉碎还田和免耕播种等低碳、环保先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省各地要把一次进地, 可完成摘穗、输送、集箱、秸秆直接还田等作业环节的背负式、自走式、互换割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为补贴重点。当前, 市场上“非还田型玉米收获机”不是联合收获作业, 不得作为补贴重点, 在农民报名申请过程中, 要严格限制。各地要坚持推广多功能、适用联合作业的先进机械, 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机收、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 减少机械进地次数, 提高玉米机收的综合效率。

江苏省目前已经做好中央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的准备工作, 力争用足用好补贴资金, 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效应。在夏季秸秆机械化完成作业面积1660万亩的基础上, 江苏省提前谋划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确保完成今年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2000万亩、还田率30%的目标任务, 因此秸秆还田机将成为江苏省第二批补贴的重点。同时, 江苏省农机局要求各地把率先基本实现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补贴重点向示范区建设急需的农业机械倾斜。

生产补贴 篇9

1 中国实施农业补贴的必要性

1.1 中国农业处于基础性地位

中国既是农业大国, 也是人口大国。众多百姓要生存下去, 就要在粮食上有所保证。因此, 农业是人们生存的源泉, 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农业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因此, 农业属于战略产业。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到经济发展, 更关乎到社会稳定,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 要对粮食有所掌控, 才能避免经济依赖而独立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可以为其他部门提供原料, 也会对工业等其他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完善, 农业生产已经成为复合系统, 将生态与经济融合, 推进农业的多样化发展[2]。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要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 以推进中国的社会经济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1.2 中国农业具有弱质性

中国农业具有弱质性, 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农业产业的利益优势会有所减少, 这与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有关。中国的自然环境特殊, 社会经济发展中亦存在着特殊性, 决定了中国的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更为明显,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 农业生产存在着周期性, 周期之间具有较长的间隔时间, 使农业生产投资效益低。第二, 与其他产业相比, 农业所提供的是基础产品, 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其需求量会不断提升, 但是, 价格增长空间并不会太大。农业产品的价格涨幅空间小, 就必然会影响农业收入。第三, 农业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使其在市场环境中无法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加之自然环境的多变, 就会导致农业生产存在着不稳定性。

2 农业补贴在具体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鉴于中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以及在生产中存在的弱质性, 就需要实施政策性补贴, 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但是, 在具体实施中, 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2.1 农业补贴力度明显不够

近年来, 农业补贴政策落实为农民减轻了经济负担, 但是, 一些农业物资的价格却在持续上涨, 如农药、化肥等的价格提升使农民的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不仅使农民种粮的收益降低, 而且还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就显示出政府在农业补贴力度上所存在的不足, 使部分土地撂荒, 危及到社会的发展稳定。

2.2 农业补贴内容缺乏完善性

关于农业补贴的内容, 通过对农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60%的农户愿意接受良种补贴, 而不到40%的农户则选择接受现金补贴。农民对农业补贴都表示欢迎, 而良种补贴更能让农户获得实惠, 进而激发农户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食种植的过程中, 良种的种植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 但是农业技术人员的农业生产指导明显不足, 这种配套服务不到位, 必然会导致农业种植效果不良[3]。

3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导性建议

3.1 合理调整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政策不仅具有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 而且还对农业粮食产量具有引导作用, 那么, 在农业补贴力度上, 就要根据农业市场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使农民的农业生产获得实惠。启动农业补贴政策的目的, 就是要提高地方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可以根据地区农业生产情况调整资金补贴, 做到资金投入与粮食价格协调, 使所投入的资金能够获得边际效用。同时, 在发放农业补贴的时候, 还要做好资金使用监督工作, 确保资金发放到位, 专款专用, 避免出现资金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通过对农业补贴的合理调整, 不仅使粮食供给充足, 还能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3.2 建立协调有序的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 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中国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 就要对农民的利益以切实的维护, 这些都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实施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补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目的是促进农业发展, 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而农业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 就要建立农业产品的市场稳定机制, 通过补贴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且对农民的利益给予一定的保障。根据农民的需求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种植品种, 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对以进口为主的粮食可以实施差价补贴, 提高粮食存储量, 避免过于依赖于进口。如果粮食的市场价格比目标价格低, 就给予一定的补贴, 以可以在维护农产品市场的同时, 保障农户的利益。

4 结语

随着农产品市场化, 中国采取了各种农业补贴措施, 一方面稳定了农产品价格, 另一方面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但是, 在农业补贴的具体实施中, 就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农业补贴, 以确保农业补贴落实到位, 发挥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粮食补贴政策影响农户粮食生产的动力机制[J].中国科技纵横, 2013 (20) :263-264.

[2]袁宁.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5 (2) :63-70.

生产补贴 篇10

1 调查情况

1.1 补贴种类逐年增加, 力度加大

2014年中央补贴项目有农资综合补贴、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 (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稻谷最低收购价每百千克提高6~10元;早稻、晚稻粮食订单奖励、种粮大户直接补贴、油菜大户补贴、旱粮种植补贴、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水稻机插补贴、农机、设施农业设备购置补贴等。

1.2 补贴发放的程序及方法

根据农作物生长季节分2次申报种植面积, 行政村向乡镇初次申报时间为每年4月20日前, 申报油菜种植面积;每年8月20日前申报水稻、大小麦、玉米、棉花种植面积;旱粮作物、再生稻种植面积在当季作物收割前1个月内进行申报。申报的内容实行村级公示制度, 公示时间不少于7 d。村初审对申报的面积负责;乡镇 (街道) 复审对信息数据负责;县级审核并对3.33 hm2以上种植大户、重点村进行重点核查, 核查结果在村公示, 公示后有举报的, 进行重点核查, 核查结果再次公示。补贴资金采用通过银行“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的方式进行发放。

1.3 种粮补贴对不同种植规模经营农户实际效果

从表1可知, 0.20 hm2以下散户的生产成本未包括本人及家庭人员的人工工资、承包地租金。种粮补贴占纯收入的9.68%, 种粮生产补贴对散户种粮积极性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大多数人年龄偏大不能常年外出务工, 种粮主要为了家庭食用。6.60 hm2以下种植大户的生产成本未包括本人及家庭人员的人工工资, 平时田间管理主要是依靠家庭成员, 采取精耕细作, 提高复种面积, 管理技术到位, 平均产量高, 经济效益显著。种粮补贴占纯收入的32.72%, 种粮生产补贴对此规模的种粮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全年家庭收入不比外出打务少, 而且比较自由。6.67 hm2以上种植大户的生产成本中, 雇用人工费用较高, 而且出现雇工难的局面, 农机购置补贴帮助种粮大户降低成本发挥了作用, 由于粗放式种粮, 管理未到位, 土壤贫瘠生产能力低, 导致平均产量较低, 经济效益差, 如果没有种粮生产补贴难以持续经营。

2 存在的问题

2.1 中央粮食生产补贴的激励政策, 变成了土地补助政策

1994年制定了“延长农户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的政策, 经过20年的农村人口变动, 人均耕地面积差异较大且不均匀。中央粮食生产补贴在名义上都要求按照农民实际播种粮食作物的面积进行补助,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大部分地方都是按照农民所承包土地面积进行补助的, 结果使一项本来只应该针对粮农的激励政策, 变成了一项土地补助政策。

2.2 粮食生产补贴种类多, 补贴成本高

目前, 粮食生产补贴项目多达17项, 这些补贴项目政策性强, 涉及农户多面广, 程序设计复杂, 要求比较高, 必须经过面积核定、面积公示, 上报补贴面积, 公示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 通过银行“一折通”直接发放等程序, 落实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工作成本非常大。一是补贴对象众多, 乡镇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无法对种粮面积一一核对, 只能依靠村委会协助进行, 村委会为了照顾本村农户, 普遍按承包土地面积登记, 有些流转土地还重复审报, 虽然公示了面积, 然而农户只要本人的钱不少, 也不会举报。二是由于土地流转、置换, 每年、每季的粮食种植品种、面积变动等原因, 种粮面积变动频繁, 核实难度大, 操作性不强。

2.3 粮食生产补贴金额逐年增多, 腐败、失 (渎) 职风险加大

2013年粮食生产补贴6 525元/hm2, 加上其他项目补助资金可能更高, 粮食生产主体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以争取更多的粮食生产补贴。由于有规模不经济, 造成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低, 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损。一是盲目扩大重数量轻质量, 不考虑土地土壤贫瘠、水利设施较差等生产能力低的因素, 管理水平跟不上, 耕作粗放, 导致产量低效益差[2,3]。二是出现虚报现象, 由于此项政策的惠及面广, 工作量大, 而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 尽管有村级公示、上级核查等程序, 但有的乡、村干部却不认真开展工作, 流于形式, 给某些腐败分子以可趁之机, 容易发生多报虚报面积现象, 并存在腐败、失 (渎) 职的风险。

3 对策

3.1 改现有粮食生产补贴按种植面积发放为按粮食交售数量发放

建议取消粮食生产中间环节按种植面积发放形式, 改为粮食生产主体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得到粮食差价补贴, 卖粮越多补贴就越多, 这样既能确保粮食生产补贴能真正补贴给种粮主体, 更好地发挥补贴效应, 改变粮食直补政策普惠制的弊端, 避免中间环节从中弄虚作假来冒领国家的补贴, 也符合中央1号文件精神。有利于调动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 激发农业潜在生产能力;有利于良种良法推广, 提高粮食单产;有利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有利于减少补贴发放工作量, 降低操作成本;有利于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降低腐败、失 (渎) 职风险。

3.2 整合补贴资金, 出台配套政策,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提高粮食单产, 必须提升耕地质量, 没有耕地质量做基础, 提高单产是不可能的。一是集中相关补贴资金, 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机耕路、配套电力设施等建设力度。二是加大粮食生产工具补贴力度, 应增加小型生产工具、小型粮食储备容器等项目购置补贴, 鼓励农民多储粮减少国家粮食储备压力。三是积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 提高水稻赔付标准, 吸引更多主体参与, 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保护和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节本、增效实用技术,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4]。

3.3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保障体系, 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 建立县、乡、村3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推行土地整村流转, 统一土地流转合同规定, 一律按当年晚稻谷定量并根据市场价确定土地流转价格, 减少土地流转纠纷, 统一支付土地流转租金, 防止合同虚构, 政府要制定土地流转发展粮食生产的补助政策, 保证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促进土地连片集中适度规模经营,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土地经营权向种粮主体集中, 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济发展。

3.4 加大对不负责任、骗取补贴资金行为的打击力度

近年来, 出现虚报面积受到举报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补贴的实际效果, 为杜绝骗取补贴资金事件发生, 必须打防结合, 双管齐下。一方面, 从“防”字入手, 对补贴面积的统计、核查和村级公示等程序做出规范, 设立举报电话和公示意见簿, 组织力量通过检查、抽查、调查走访等方式, 及时掌握情况, 听取农民群众意见, 从源头上有效防止虚报冒领现象。另一方面, 加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纪检监察、乡镇、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协作和信息沟通力度, 形成打击合力, 对存在的违法案件, 不能姑息养奸,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对尚未构成犯罪的, 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让骗补者以及其他责任人员付出较大的“违法成本”。

参考文献

[1]程涛.关于粮食生产补贴现状、存在问题及整合的建议[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1 (8) :28-30.

[2]陕西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课题组, 程涛.粮食生产补贴现状、存在问题及整合建议[J].西部财会, 2011 (2) :4-8.

[3]王丽娜.对改革与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 2004.

生产补贴 篇11

一、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一) 补贴资金状况

目前, 粮食生产补贴项目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小麦良种、玉米良种、春播地膜玉米、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大荔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面积常年维持在72-75万亩左右;小麦良种面积约38万亩左右;春播地膜玉米面积约35万亩, 玉米良种补贴面积约56万亩。按照粮食直补8元/亩、农资综合补贴49元/亩、小麦良种、玉米良种、地膜玉米10元/亩的补贴标准计算, 2009年, 全县共兑付各类粮食生产补贴资金5 284.68万元。其中: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82.7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 569万元、地膜玉米补贴99万元、玉米良种补贴561.19万元、小麦良种补贴472.7万元。近年来, 大荔县农机具购置呈逐年增长趋势, 每年约以600户的幅度递增, 2009年, 共补贴购机农户2 340户, 购置各类农机具3 748台 (套) , 补贴资金1 149.98万元。这些补贴项目的实施, 覆盖全县26个乡镇约15.3万农户, 有力的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

(二) 补贴资金效益

1、粮食生产得以稳定发展。

实行粮食补贴政策以来,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良种推广的面积有了大幅增加, 粮食总产和单产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06-2009年, 小麦总产分别为10万吨、13万吨、14.9万吨、16万吨, 年均增长17%;玉米总产分别为9万吨、14万吨、16.9万吨、17万吨, 年均增长25.6%。小麦单产分别为269公斤/亩、294公斤/亩、347公斤/亩和397公斤/亩, 单产年均增加13%;玉米单产分别为330公斤/亩、364公斤/亩、362公斤/亩、491公斤/亩, 单产年均增加15%。

2、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粮食补贴项目的增加和补贴标准的不断提高, 粮食补贴资金数量不断增加, 促进了农民群众的持续增收。2006-2009年, 随着农资综合补贴标准由7.3元/亩、提高到49元/亩, 农民群众直接增收3 747万元。随着玉米良种、棉花良种等补贴项目的实施, 在直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同时, 提高了粮食品质, 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随着农机具购置补贴的不断推进, 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小麦生产机械化率由70%提高到95%, 玉米生产机械比率由10%提高到62%, 也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 306元提高到2009年的3 851元。

3、发放管理逐步完善。

大荔县的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管理, 经历了一个由粗放型的发放管理阶段逐步向“一折通”发放模式探索, 然后从实施惠农补贴信息系统试点向向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迈进的一个发展过程。目前, 对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是依托全省惠农补贴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起来的“一折通”发放管理模式, 所有粮食补贴资金已全部纳入“一折 (卡) 通”管理范围, 发放工作的透明度显著提高, 为我县实现“省市县全面贯通、补贴项目全面覆盖、农户信息即时录入、网络监控即时到户、资金兑付一步到位、动态监督公开透明”的惠农补贴发放管理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存在的问题

1、补贴品种多, 落实惠农补贴成本大。

目前, 中省所有惠农补贴项目接近20项, 仅粮食生产补贴项目已达7项, 这些补贴项目政策性强, 涉及农户多, 由于每项补贴种植季节和兑付时间存在差异, 每户种植位置与数量变动性较大, 每次每项补贴都必须经过核查、登记、公示、审核、抽查、确认、资金拨付、上卡发放、监督检查等过程, 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政策执行, 产生不稳定因素, 因此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的工作成本非常大。

2、补贴标准低, 补贴方式多。

虽然当前的粮食补贴项目标准在逐年提高, 资金总量也在逐年增加, 但兑付到农户之后, 平均每户仅有几十元到一百多元, 补贴效益不明显, 从而未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同时, 在补贴方式上,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有的按种植面积、有的按计税面积、有的按耕地面积、有的还按商品粮数量计算, 政策尺度不尽一致;在补贴内容上, 有的对农资进行补贴, 有的对良种进行补贴, 还有的单独对地膜进行补贴, 认定方式多样。

3、农资涨价快, 政策效应降低。

农业税费减免后, 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但2004年至2009年,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 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每年以15%-20%的速度上涨, 使得农民种粮成本持续上涨, 虽然对种粮农民实行粮种和农资综合补贴, 但每亩最多补贴67元, 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幅抵消了补贴金额。椐测算, 我省2009年因农资价格上涨使种粮成本亩均增加120元左右, 大部分农民感到没有真正受益, 难以有效发挥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调研中有一个种粮大户算了一笔账, 去年一亩小麦除去所有成本平均收益约150元, 而今年除去涨价成本, 亩收益不到50元。据专家估算, 目前的种粮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 但粮价仅上升6%, 种粮的收益率已从去年同期的21%下降到目前的16%。

4、补贴经费少, 资金下达晚。

由于惠农补贴政策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需要各部门、乡镇、甚至村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完成, 县乡两级每年都需要拿出近百万元工作经费才能完成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 对于像大荔县这样的农业大县和财政穷县来说, 无疑增加了财政负担。另外, 由于部分补贴资金的下达时间较晚, 如每年的春播地膜玉米补贴资金往往在后半年下达, 与补贴项目的核查和资金兑付难以同步, 影响了政策落实的时效性, 也容易造成群众的误解, 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从而给县级部门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补贴政策不尽合理。

补贴资金管理与发放工作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焦点, 也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点, 但由于部分政策尚未细化, 这就给下级部门的执行造成了困难。如在合理界定补贴对象特别是承包土地以及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中的补贴对象问题上, 虽然执行的补贴原则为“谁种植、补贴谁”,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土地承包合同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土地承包管理的不规范, 补贴对象的确定问题一直是补贴资金兑付工作中的难点。另外, 上级部门补贴资金的下拨, 多数都是以上年度实发数据为基数, 或者是按照有关业务部门在年初上报的计划预测数下达指标, 但在具体核查和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数量和兑付资金上的差异, 而各项补贴基础数据的核定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 往往造成缺口或结余。再如,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应该纳入粮食补贴范围, 但上级下达面积时一直没有考虑, 既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也给补贴资金的兑付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于超出实际补贴数额的资金, 往往在年度审计中被作为滞留资金论处, 则不尽合理, 而对于补贴资金相对不足的项目, 县本级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予以补垫, 从而增加了县级财政负担。

二、整合粮食生产补贴资金的思路

(一) 合并补贴种类

目前, 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已经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 应该取消小麦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水稻良种补贴项目, 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小麦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合并成单一的粮食综合补贴项目;取消单独对地膜补贴的春播地膜玉米补贴项目;保留和完善现有的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 将资金拨付到县, 采取县级招标定点企业、农民先购后补、资金补贴到户的办法, 最大限度地符合农民意愿, 减少补贴资金的发放环节和成本, 形成补贴政策的聚合效应。

(二) 提高补贴标准

应该按照粮食生产成本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 弥补农民因农资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支出, 同时要大幅提高现行补贴标准, 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据《中国粮食发展报告》 (2009年5月) 统计数字, 2008年全国三种粮食作物 (稻谷、小麦、玉米) 平均每亩总成本和现金成本分别为562.4元和314.6元, 分别较上年16.9%和20.2%, 按照近年来15%的平均增幅, 测算出2010年三种粮食作物 (稻谷、小麦、玉米) 平均每亩总成本和现金成本分别为743.8元和416.1元, 考虑到农业是弱质产业抵御灾害能力差、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和粮食作为国计民生重要产品大幅提价可能性较小等因素, 国家应该按照生产总成本的15%左右确定财政综合补贴标准, 将全国平均每亩补贴标准提高到100元左右, 然后由各省市区根据各自区域生产成本合理核定补贴标准。同时, 要以县为区域, 按照“多产多补、高产多补”的原则, 细化补贴标准, 区分产粮大县和一般产粮县、零散种植和规模种植 (集中连片50亩以上) , 制定不同的标准, 鼓励耕地向种粮大户规模化经营合理流动, 最大限度地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三) 界定补贴范围

在补贴品种上, 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纳入补贴范围, 以省为单位, 因地制宜确定区域粮食补贴品种, 真正体现发挥优势、促进生产的补贴政策效应。在补贴方式上, 取消按计税面积、耕地面积、商品粮数量计算的补贴方式, 统一按照实际粮食种植面积进行补贴, 按照“谁种植、补贴谁”的原则, 将同一地块的多季粮食作物、复种的粮食作物要进行多次计算, 不分税改前的计税面积和非计税面积, 不论耕地、非耕地 (退耕还林地除外) , 只要种植符合当地补贴品种的粮食作物, 均可享受补贴政策, 达到区域政策的统一性, 才能促进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

(四) 建立补贴政策的动态机制

根据市场变化和面积变化情况, 建立科学灵活的补贴政策动态机制, 按照粮食供求状况、价格走势和农资价格走势, 适时动态调整, 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和最低收购价格, 合理调控市场变化对种粮农户的影响, 既能保证农民的取得稳定的种粮收入, 又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同时, 应该对补贴资金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设立专户、封闭运行、年初预拨、年底核算、结余留用”的原则, 由基层据实核查补贴数据, 据实发放补贴资金, 上报上级部门备案, 允许补贴资金跨年度使用, 给县级赋予一定的补贴资金管理权限, 有效解决补贴资金结余和垫付问题, 保证补贴政策的顺利执行。

三、粮食生产补贴资金整合的措施及建议

(一)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各级惠农补贴领导小组, 吸收相关部门为成员, 充实和完善财政内部的惠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办公室, 对粮食生产性补贴实行归口统一管理, 强化对惠农补贴工作的的组织领导, 实现惠农补贴发放管理的工作统一部署、资金统一管理、发放及时快捷、监督到位有效。同时, 合理划分各相关成员单位的职责, 严格按照“乡镇管底册、部门管审核、财政管资金、银行管发放、纪检管监督”的管理模式开展惠农补贴各项工作, 强化部门乡镇的职能作用, 有效降低或分担财政部门在粮食补贴工作中的风险责任, 确保国家政策顺利执行。

2、建立特设专户, 推行“一折 (卡) 通”发放。

要完善“全省粮食直补网”, 扩大补贴项目容量, 做到监控快捷方便, 全面实行“一折 (卡) 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节约工作成本。改革目前惠农补贴资金财政内部多头管理的状况, 在省级财政, 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特设专户”, 将所有补贴资金统一纳入专户管理, 实行分部门、分处室核算, 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级专户;在县级财政, 借用人民银行小额收付系统, 按照“一户一折一号”方式, 试点推广惠农补贴资金直接支付方式, 减少拨款层次,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发放质量。

3、完善配套措施, 有效调控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根据物价上涨情况, 适时调整补贴标准, 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承受力;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核算机制, 促使农资产销企业从成本管理和资源优势方面提高效益, 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平稳;健全农业生产资料营销网络, 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营销成本;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各级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宏观调控管理, 依法打击不法奸商的投机欺诈行为, 切实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确保补贴政策能给农民带来真正实惠。

4、合理核定经费, 保证政策顺利执行。

完善粮食直补工作经费核定办法, 增加经费投入, 根据补贴面积、乡村数量, 为补贴县区每年核定粮食补贴工作经费, 更新基层财政所办公自动化设备, 确保前期核查工作真实有效, 保证补贴工作顺利开展。同时, 中省财政拿出专门资金, 对补贴政策执行较好的县区进行奖励, 激励基层认真做好惠农补贴工作, 保证国家补贴政策执行到位。

(二) 政策建议

1、建议国家从2011年开始实施统一的粮食综合补贴项目政策, 并根据财政收入增

长情况, 建立补贴总额动态增长机制, 逐步增加财政粮食补贴资金总量, 提高补贴标准。

2、建议国家根据粮食生产水平、农资价格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状况,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 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3、建议国家充分考虑并挖掘西北地区的粮食增产潜力, 将陕西纳入粮食主产省份, 享受粮食主产省份的各项优惠政策, 确保国家粮食增产1 000亿斤目标顺利实现。

4、建议上级财政部门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进一步理顺财政内设机构业务管理

上一篇:机械加工粉尘下一篇:绩效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