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医疗补贴

2024-09-14

政府医疗补贴(共5篇)

政府医疗补贴 篇1

实务中, 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的, 如财政拨款、财政贴息和税收返还, 也存在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情况。上市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长江证券”) 就遇见了这种政府无偿补助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

根据武汉市对辖区内金融机构的相关支持政策, 武汉市财政局与武汉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签订了手机购销协议, 长江证券作为指定收货方将在两年内分阶段获得武汉市财政局向多普达采购的总金额为6 285万元的多普达手机产品。上述手机产品将专项用于长江证券及其分支机构住所地区的市场营销推广活动。长江证券取得的上述手机产品, 属于政府专项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资产, 但是该补助到底如何核算呢?

对长江证券而言, 首先要判断该项补助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这类补助一般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拨付, 如政府拨付的用于企业购买无形资产的财政拨款、政府对企业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的相关贷款给予的财政贴息等, 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确认和计量。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这类补助通常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拨付, 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确认和计量。

经过权衡对比, 长江证券将取得的手机补助确认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长江证券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很少的情况下,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长期非货币性资产, 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妥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若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 则应当以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若没有注明价值或者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市场的, 则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按照名义金额 (1元) 计量。如果是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 则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不能合理确定价值的政府补助, 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政府补助的性质、范围和期限。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 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说, 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 计入以后各期的营业外收入。

例:2001年2月, 淮安公司需购置一台环保设备, 预计价款为600万元, 因资金不足, 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助240万元的申请。当年3月1日, 政府批准了淮安公司的申请并拨付淮安公司240万元财政拨款 (同日到账) 。4月30日, 淮安公司购入不需安装环保设备, 实际成本为480万元, 使用寿命为10年,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不考虑净残值。2009年4月, 淮安公司出售了这台设备, 取得价款120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 。

淮安公司2001年3月1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240;贷:递延收益240。4月30日购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480;贷:银行存款480。从2002年5月起的每个月末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4;贷:累计折旧4。同时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2;贷:营业外收入2。2009年4月出售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144, 累计折旧336;贷:固定资产480。取得出售款时, 借:银行存款120;贷:固定资产清理120。借:营业外支出24;贷:固定资产清理24。借:递延收益72;贷:营业外收入72。

上述淮安公司的举例其实很简单, 但是对于长江证券而言, 获得的并非固定资产, 而是用于促销的手机, 属于非自身耗用的赠品, 对于一个证券公司而言不应该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最合适的会计科目应该是“周转材料”。手机不是给证券公司自己使用的, 而是专门用于赠送给客户的, 作为一项递延收益, 上述补助无法在手机的寿命期内分期摊销。考虑到手机是用于促销, 长江证券给出了一个合乎情理的核算思路, 即在实际收到手机产品时按照合同约定价值先确认为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 然后根据手机产品实际发出用于市场营销推广活动的情况, 分次将相应部分递延收益结转计入公司以后各期损益, 并同时确认相关营业费用。对证券公司来说, 核算这类营业费用的会计科目为“业务及管理费”。

假定长江证券在2009年3月31日取得了第一批实物手机补助, 价值占补助金额6 285万元的三分之一。接受手机时, 借:周转材料2 095;贷:递延收益2 095。到2009年4月底, 长江证券已经将第一批接受的手机全部用于营销活动, 借:业务及管理费2 095;贷:周转材料2 095。同时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2 095;贷:营业外收入2 095。不同批次接受的手机补助、实际营销活动发放的手机赠品均可比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不再赘述。○

政府医疗补贴 篇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后企业连续3年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10%减免(企业所得税由25%减按15%征收,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减免40%)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湖北省政府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为了实现2020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达到8000家,各地分别给予新申报或重新申报企业奖励资金。武汉市为例:武汉市新申报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均可以获得不低于5万元现金奖励,洪山区新申报企业奖励15万元,共计奖金20万元,重新申报区财政奖励10万元;武昌区、东西湖区、江岸区、新洲区的企业新申报可获得区财政奖励10万,共或奖励15万,重新申报通过也有5万奖励;东湖高新区新申报企业可获区财政奖励5万,共或奖励10万元,重新申报暂定3万。

根据湖北省出台的对高新技术企业各项优惠政策,依托政策提出通过我们专业服务可以提供企业3年内获取财政资金补助不低于100万元。根据区域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进行100万分解说明:

1、通过高新认定各级奖励资金10-20万元。

2、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补助:

销售收入5000元以下的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超出销售收入5%以上的部分按实际投入额的20%给予补助。

(如:咱们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销售收入4000万,研发费用应投入额是200万,公司实际投入300万,按政策规定【300万-200万】×20%〒20万)

销售收入5000万-2亿之间企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超出销售收入4%以上的部分实际投入额的10%给予补助。(如:咱们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销售收入8000万,研发费用应投入额是320万,公司实际投入600万,按政策规定【600万-320万】×10%〒28万)

3、武汉市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补助:

A、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企业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6%给予补助。(如:本企业研发费用投入300万×6%〒18万)

B、其它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3%给予补助。(如:本企业研发费用投入300万×3%〒 9万)

武汉市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2000万元,有200平研发场地,研发设备原值200万,可以申请《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后奖励30万。

武汉市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奖励20万,东湖高新区第一年奖励5万,一年后评价通过再奖励5万。

政府医疗补贴 篇3

21世纪是能源的世纪, 得能源者得天下。应对能源危机, 必须开发与节约并举, 正如江亿院士所言, “节能就是最好的新能源”。“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 绿色照明工程进展如何?照明节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曾经一统天下的白炽灯, 应该逐步“退休”还是彻底“下岗”?紧凑型节能灯、新一代半导体LED照明, 谁更适合“接班”?推进照明节能政府补贴是不是有效手段?对于绿色照明这一新兴战略产业, 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如何发力?本刊特邀业内资深人士共话照明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农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补贴策略研究 篇4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政府补贴,企业,农户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战略产业, 也是“瓶颈”产业。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突显其战略功能的动力源。然而, 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正外部性, 使得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与其社会最适量存在差距。从经济学的角度讲, 政府应该对农业技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实施补贴, 以缩小上述差距, 进而发挥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的稀缺性特征, 使得如何提高政府用于农业技术创新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基于此, 本文将运用博弈均衡理论, 研究农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补贴策略。

一、政府采取农业技术创新补贴策略的必要性——农业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

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认为, 创新就是在生产系统中引入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发明不等于创新。有鉴于此, 笔者将农业技术创新界定为一个包括农业技术发明 (包括研究和开发) 、农业技术首次商业化使用和农业技术扩散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1]其中, 农业技术发明是农业技术的生产过程, 其他两个环节则是农业技术的消费过程, 它们共同构成农业技术创新过程, 即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技术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统一。因此, 农业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可分为农业技术生产过程的正外部性和农业技术消费过程的正外部性。

1.农业技术生产过程的正外部性

如图1所示, 农业技术的生产者按照私人价值等于私人成本的决策准则确定产品供给量, 使得农业技术的总供给为Q0, 而按照农业技术供给的私人价值等于其社会成本进行决策, 农业技术的总供给将为Q2, Q2与Q0之间的价值差额, 就是农业技术生产过程的正外部性。如果政府给农业技术生产者适当的补贴, 使其生产农业技术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则农业技术的均衡供给量可达到Q2, 即社会最适供给量。[2]

2.农业技术消费过程的正外部性

又如图1所示, 由农业技术供给的私人成本和消费的私人价值决定的均衡需求量为Q0, 如果按照农业技术供给的私人成本等于消费的社会价值进行决策, 则农业技术的均衡消费量为Q1, 此时, Q1与Q0之间的价值差额, 就是农业技术消费过程的正外部性。即当政府对农业技术需求主体进行补贴, 使其采用农业技术的私人价值等于社会价值, 则农业技术的私人需求等于社会需求, 实现其最适供给。[3]

3.农业技术创新正外部性分析的结论

再如图1所示, 如果政府对农业技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进行补贴, 使前者的生产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使后者的私人价值等于社会价值, 则由农业技术供求主体共同决定的农业技术均衡供给量为Q3, 从而实现农业技术供求之间的最适均衡。

因此, 从理论上讲, 政府合理运用财政资金, 对农业技术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适当的补贴, 能够推动农业技术创新。

二、政府补贴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型假定及描述

1.基本假设

为方便研究, 笔者将农业技术的生产者称为企业, 农业技术的消费者称为农户。为了研究政府对企业和农户创新合作所采取的投入补贴政策及它们之间的交互行为, 文中建立的模型仅仅包括1个企业和1个农户。而政府对企业和农户的创新投入则分别进行补贴。假设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信息都是完全的, 企业和农户根据政府的补贴政策, 选择独立或共同与政府合作的均衡行为进行博弈, 进而决定其最优的农业技术投入。

企业和农户利用专有技术优势进行合作以生产新产品。双方的创新投入都会影响到新产品的收益, 假定收益和市场需求之间是线性关系。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双方投入产出的相互依赖性和非线性, 因此采用它来表示新产品的市场需求:

Q=aXαYβ ①

其中Q表示新产品的市场需求;a是大于零的常数, 表示企业与农户的创新投入转化为市场需求的比例;X、Y分别代表企业和农户的创新投入, 二者均不小于0;α、β分别为企业和农户的单位创新投入对新产品需求的影响因子, 均大于零, α+β<1。

2.假设条件下各类主体的利润函数

如果用π1和π2分别代表企业和农户的利润, 则它们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π1=m1Q-X+b1X ②

π2=m2Q-Y+b2Y ③

其中b1、b2分别为政府对企业和农户创新投入的补贴系数;m1、m2均为大于0的可预测的常数, 分别代表企业和农户的边际收益。

政府提供补贴是为了解决企业和农户在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 通过生产新产品来提高企业和农户的效益及市场竞争力。因此, 政府补贴的目标函数是使企业和农户组成的农业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投入产出最大化。为便于分析政府补贴对合作创新的影响, 笔者定义其效用为企业和农户的利润之和减去政府补贴, 即政府的效用函数为:

UG= (m1+m2) Q-X-Y ④

三、不同博弈均衡下政府的补贴策略

1.独立合作博弈下的补贴政策

假定企业和农户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看到政府的补贴政策后, 他们会分别采取行动与政府合作, 以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并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

在第2阶段, 在给定的补贴率下, 企业和农户会选择最优投入, 根据式②和式③分别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并根据1阶条件联立求解可以得到:

undefined

在第1阶段, 政府确定最优补贴率最大化式④, 将式⑤和式⑥分别代入政府的效用函数式④, 并求关于b1和b2的偏导数, 令其为0, 可解得政府的最优补贴方案为:

undefined

从式⑦和式⑧可知, 在纳什均衡条件下, 政府对企业和农户的补贴取决于农户和企业的边际收益在总边际收益中的比重, 即企业 (农户) 得到的投入补贴率随农户 (企业) 的边际收益在总边际收益中的比重递增。这说明, 政府补贴的作用在于平衡双方的收益, 边际收益低的一方将得到较高的投入补贴率, 边际收益高的一方将得到较低的投入补贴率, 从而促进双方均衡地投入获得最优产出。

2.共同合作博弈下的补贴政策

假定企业和农户事先达成了可执行的合作协议, 共同与政府合作, 以追求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则博弈的顺序为政府先规定补贴率, 企业和农户看到补贴率后最大化共同的利润, 此时, 企业和农户的总利润目标函数为:

Maxπ= (m1+m2) Q-X (1-b1) -Y (1-b2) ⑨

第2阶段企业和农户通过选择最优投入最大化式⑨表示的共同利润, 同样采用逆向回归法求解, 在第1阶段政府选择补贴率最大化效用函数式④, 求解可得政府的补贴方案为:

b21=b22=0 (10)

可见, 在共同合作均衡的情况下, 政府不需要提供补贴来激励企业和农户在创新方面的投入, 它们会自行按照最优产出的原则选择投入水平。

四、优化农业技术创新政府补贴策略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的结论:在企业和农户分别独立与政府合作, 采取合作博弈行为使自身收益最大化时, 政府补贴创新的策略是平衡企业和农户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当企业和农户共同合作与政府博弈时, 政府不需要补贴就能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最优投入。因此, 为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政府的最佳选择是鼓励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 其次是缩小企业与农户创新投入边际收益的差距。有鉴于此, 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以优化农业技术创新政府补贴策略。

1.改革农业技术供给体制, 促进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的合作

由于我国当前农业技术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供给。作为国家事业单位, 这些农业技术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 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 进而实现科研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针对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 围绕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使用政府的农业技术创新补贴。这是造成我国农业技术供求脱节问题的主要原因, 也是政府农业技术创新补贴资金使用效益低的症结所在。因此, 政府应在准确界定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 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补贴提供公共服务的农业科研机构, 让它们围绕全局性、关键性、基础性和产业共性农业技术的供给而“攻关”, 而对大多数农业科研机构实施“断奶”工程, 让它们直接面对农户和市场, 在自主自立中求生存、求发展。[4]这样, 一方面, 能提高政府补贴农业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 能促进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的合作, 减少对政府补贴农业技术创新资金的需求总量。

2.建立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机制

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不仅有利于解决农业技术的供求脱节问题, 而且有利于解决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而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 进而降低对政府补贴农业技术创新资金的需求总量。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机制应该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将农户的技术需求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业技术供给主体, 并对后者的创新活动产生激励;二是能将农业技术供给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业技术需求主体, 并对后者的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激励。[5]

3.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的有效价格形成机制

有效的价格机制有利于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利益的合理分配, 使它们在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方面的边际收益趋于平衡, 从而形成农业技术供求主体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 进而提高政府补贴农业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益, 或者降低对补贴资金的总需求。

参考文献

(1) 卢东宁.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 (美) 曼昆著, 梁小民译, 经济学原理 (上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 坎贝尔.麦克康奈尔, 斯坦利.布鲁伊著, 陈晓等译, 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上)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 孟卫军, 张子健.供应链企业间产品创新合作下的政府补贴策略[J].系统工程学报, 2010, (03) .

政府医疗补贴 篇5

2005年我国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首在节能。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推广应用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是节能的重要和有效途径。目前, 高效工业锅炉推广存在广大企业缺少节能技术、资金和动力等问题, 该问题的解决难度较大, 必须通过节能法规的修订、能效标准和标识的制定, 辅之以经济激励机制和财税优惠政策[1], 才能较顺利地完成上述任务。

1 我国工业锅炉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工业锅炉泛指锅炉额定蒸汽工作压力大于0.04MPa但小于3.8MPa的蒸汽锅炉和额定出水压力大于0.1MPa的多种容量、压力、温度的热水锅炉,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动力、建筑采暖、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2003年底, 全国持有各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达1530家, 其中A级62家, B级203家, C级264家, D级1001家, 可以生产各种不同压力等级和容量的锅炉。工业锅炉年产量基本维持在2万~3万台, 4.9万~6.3万MW。按2003年统计, 我国工业锅炉保有量约为52万台、125万MW。

我国工业锅炉使用量大面广, 尤以链条炉排、层燃燃煤锅炉为主, 年消耗约3.5亿~4亿t标准煤。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低, 约为60%~65%, 比设计效率低比先进国家同类锅炉低15%~20%, 每年因锅炉运行效率较低, 需多耗用燃煤约6000万t。而且工业锅炉排放大量烟尘以及SO2和NOX等污染物, 是我国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工业锅炉列为我国节能降耗项目之首。

我国工业锅炉以燃煤锅炉为主,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煤质差且煤种多变;平均容量小, 运行负荷低;锅炉设备本身存在较多不足;锅炉运行监测仪表不全, 控制水平低;锅炉辅机配套不当且质量不高;锅炉运行人员总体素质普遍较低等。

2 我国工业锅炉的节能潜力

通过对现有在用燃煤工业锅炉采取技术、经济、政策法律、行政管理等手段, 可以将现在平均65%的运行效率提高到70%~75%, 甚至与发达国家相仿。有专家认为[2]在我国通过开展洁净煤工程并辅之以必要的技术改造, 可将层燃工业锅炉的运行热效率提高到70%、煤粉和流化床工业锅炉的运行热效率提高到75%~80%, 如此可节煤4000多万t/a;也有不少专家认为, 无需其他技术措施, 仅通过改善管理就可以提高效率5%~10%。

但是, 在推广高效工业锅炉的过程中, 一直存在初始投资高、回收期长、企业积极性低等市场障碍, 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说明, 实施政府补贴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是当前加快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3 高效工业锅炉推广存在的障碍

推广应用高效工业锅炉的主要障碍:

(1) 企业对国家关于工业锅炉运行效率的最低标准、更换的投资费用和投资回收期并不清楚;

(2) 一次性投资费用较高, 资金来源紧张;

(3) 老企业受城市规划影响面临搬迁的可能;

(4) 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锅炉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很小, 年能源的总费用也较低;这使得企业缺乏提高锅炉效率的积极性;

(5) 高效工业锅炉在进入市场的初期, 批量小, 售价高;

(6) 锅炉效率往往不是消费者选购锅炉产品考虑的首要因素。升压快, 产汽多, 故障少, 价格低是首选因素。

4 建议采用的政府补贴方式

4.1 补贴对象

政府补贴的对象可分为工业企业、区域 (集中) 供热商 (热电厂) , 部分分散单独采暖的商用建筑、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业主 (主要在南方地区) , 以及推行设备租赁和“合同能源管理”的EMC公司。

4.2 补贴的产品、补贴比例及资金量

(1) 新增高效锅炉。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 预测2006~2010年新增工业锅炉年平均增长约为3.6万MW (5.14万蒸吨) 。用户如选用高效锅炉 (GEF项目锅炉) , 按每蒸吨补贴0.25万元计算, 需补贴资金5.15亿元。

(2) 淘汰、更新落后锅炉。

据预测, 2007~2010年约有8.3万台、容量约19.7MW (28万蒸吨) 的燃煤锅炉需要更新。为了鼓励用户加快淘汰更新落后锅炉、选用高效锅炉 (GEF项目锅炉) , 按每蒸吨补贴0.5万元计算, 需补贴资金14亿元。

(3) 锅炉房节能改造。

2007~2010年期间, 每年改造4.5万蒸吨锅炉 (包括锅炉辅机、控制系统等) , 4年共改造18万蒸吨, 按每蒸吨补贴0.5万元计算, 需补贴资金9亿元。

根据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 开展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共需要补贴31亿元。其中, 政府补贴活动将开展广泛宣传, 开通免费服务电话, 方便企业获取补贴信息;组织人员培训, 对补贴活动进行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价等。以上组织管理费用约占补贴资金总额的10%。

4.3 项目实施渠道

(1) 政府采购。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政府采购高效锅炉产品时应通过招投标优先选用GEF项目引进技术生产的锅炉及锅炉辅机和获得锅炉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认可的、符合国家相关锅炉能效标准的高效锅炉产品及辅机。发挥政府在工业锅炉节能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2) 设备租赁。

鼓励工业锅炉制造厂商及有资质的节能投资公司开展高效锅炉设备租赁和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锅炉节能改造活动。

(3) 更新、改造锅炉。

在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委托各省、市节能服务中心组织工业锅炉制造厂商及有资质的锅炉安装施工和改造的工程公司, 开展锅炉更新和节能改造的监测和监督、为用户制订节能改造计划、实施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示范项目。

4.4 实施进度安排

2007~2010年期间, 每年新增锅炉3.6万MW (5.14万蒸吨) , 按每蒸吨补贴0.25万元计算, 每年需要补贴资金1.285亿元;每年淘汰、更新落后锅炉约2万台、容量约5万MW (7万蒸吨) , 按每蒸吨补贴0.5万元计算, 每年需补贴资金3.5亿元;每年改造4.5万蒸吨锅炉, 按每蒸吨补贴0.5万元计算, 每年需补贴资金2.25亿元。因此, 每年需补贴资金7.74亿元 (含项目管理费10%) 。

4.5 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高效锅炉系统更新改造政府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 应该建立起严格的组织保障体系。

首先, 应建立起国家一级的组织协调机构, 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这一任务可以由即将成立的全国节能中心或中国工业锅炉工程项目办公室来承担, 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次, 要制定严格的《项目组织管理办法》和《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项目组织管理办法》将从项目的组织管理、供货商选择、示范用户选择、产品采购、付款方式、能源监测、效益评估、跟踪监督、资金补贴、项目验收等方面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将从资金管理、补助对象、补贴资金申请发放程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第三要加强对各级项目实施单位的培训提高其项目实施能力。国家应该组织专家对各级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 使其了解我国高效锅炉产品推广使用知识, 熟悉项目实施的程序和要求, 为项目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 建立高效工业锅炉产品政府补贴项目的检查、评估体系, 保证政府补贴资金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 确保政府补贴资金起到推动节能产品尽快普及应用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第五, 要广泛开展锅炉工和管理人员上岗培训活动, 提高社会各界对高效工业锅炉的认识, 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6 效果分析

“十一五”期间, 计划新增高效锅炉21万蒸吨, 淘汰、更新落后锅炉8.3万台 (约28万蒸吨) , 锅炉房节能改造18万蒸吨。根据上述推广方案, 估算节煤效果如下 (年运行时间2600h计算) :

(1) 新增高效锅炉。按高效锅炉比普通锅炉效率提高12%, 4年共节煤约800万吨标煤。

(2) 淘汰、更新落后锅炉。按高效锅炉比普通锅炉效率提高计算年共节煤约万吨标煤。

(3) 锅炉房节能改造。按锅炉房系统效率提高10%, 4年共节煤约600万吨标煤。

在“十一五”期间总计节2500万吨标煤。

5 结语

通过更新、淘汰落后锅炉, 鼓励用户使用高效锅炉以及进行锅炉房改造等措施, 可以将我国锅炉效率提高10%左右,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在实现可观的节能量的同时,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将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庆一.国外促进节能的财税政策[J].中国能源, 2006, (1) :18-20.

上一篇:幸福的魔咒下一篇:斑点叉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