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关系

2024-09-08

七个关系(精选8篇)

七个关系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延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团结拼搏、锐意进取, 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延安老城区地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环抱, 延河和汾川河两水相绕的“Y”字形河谷地带, 由于受到地形和空间的限制, 党政机关办公区、工矿企业驻地区、居民休闲住宅区与革命旧址保护区长期混杂在一起, 路网布局和走向只能沿沟道延伸, 城市的发展空间逼仄与局促, 是典型的“线”型城市。除此之外, 由于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以及受传统居住习惯的影响, 居民以沟为界、依河而居,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 而城区空间有限, 许多居民被迫住到山上, 使周边山体上层层叠叠布满了窑洞和平房, 不仅居住条件差, 而且安全隐患多, 这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也影响延安城市的整体形象。基于此,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 拓展发展思路, 跳出延安看延安, 本着为220多万延安人民谋福祉, 为延安城市发展寻载体, 以及对延安革命遗址进行妥善保护与修复的良好愿望出发, 做出“上山建城、兴建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

然而, 由于新区建设涉及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 并且由于建设宏观规划范围广、基础设施工程多、建设持续时间长、人口聚集速度慢等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结合我国各地兄弟城市新区建设的经验, 笔者认为在延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在整体战略布局上, 要正确处理新区建设与老区改造的关系

新区建设与老区改造作为城市发展的两个经常性内在动因, 使城市在旧城不断被改造与新区不断被开发的交替过程中实现规模的逐步扩大和质量的逐步提高。然而, 这两者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 将影响到未来城市的整体布局与新旧区能否协调发展。

目前, 延安的老城区, 3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容纳了近50万人口, 部分区块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47万人, 超出8, 000~10, 000人的国家标准。加之生产区、商业区、办公区、住宅区、革命旧址长期混杂扭结在一起, 导致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污染严重、人居环境差, 急需进行改造。与此同时, 新区承载着延安的未来与希望, 稀释老区的人口密度靠新区, 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靠新区, 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靠新区, 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腾挪空间靠新区。但是, 近年来延安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呈现“新常态”、石油资源可采储量接近峰值与能源价格大幅下跌三重作用的叠加影响, 导致延安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2014年, 延安地方财政收入比2013年仅增加了12.7亿元。那么,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 在政府资金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 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造哪个更重要和应该先行, 需要慎重考虑。建设新区投资相对巨大, 历时相对漫长;而老区改造牵涉产权争议多, 移民搬迁安置费用大。如果投入较大精力和财力用于老区改造, 则会延缓新区建设的步伐;一味地发展新区建设新区, 又会使老区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化。

基于以上分析, 延安未来的城市发展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要给二者确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比例, 实现新区建设与老区改造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 加快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使新区初具现代城市功能, 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另一方面要围绕“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定位, 继续推进三大片区改造, 疏解老城密度, 保护革命旧址, 逐步将老城建成博物馆城。

二、在工程建设时序上, 要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延安新区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平山、填沟、造地、建城”规模最大、难点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岩土工程之一。市委、市政府规划用10年时间, 绕开耕地红线制约, 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规划出78.5平方公里的控制范围, 整理出45平方公里的可建设用地, 建造一个两倍于目前老城区的新城。时间紧、任务重, 这就要求在新区的具体建设时序上注重速度与质量的统一, 正确处理好两个概念的辩证关系。

为此, 在工程质量上, 要按照科学论证规划的要求, 聘请专业机构规划, 邀请知名专家论证。目前, 北区一期岩土工程正在全面展开, 二期岩土工程前期工作将于2015年内启动实施, 要加大施工进程中对黄土湿陷性问题、填方区建筑物承载问题、填方区长期稳定性问题、施工区扬尘控制问题的研究, 确保新区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老区生态环境的安全。与此同时, 在工程推进的速度上, 要充分发扬延安革命老区人民吃苦耐劳, 不怕困难, 勇于奋斗的创业精神, 以超常规的方式加快新区建设的步伐。做到既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 循序渐进, 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的统一。力争在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 把一个历史与现代相辉映, 城市格局完备、管理先进的新延安, 呈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三、在基础设施投融资上, 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由于政府自身精力和能力的有限, 如果直接投资新区建设, 难免身陷微观经济事务之中, 影响其基本职能的履行与发挥, 因此新区建设应合理确定政府作用的边界。另外, 新区建设投资规模巨大, 财政无力全部包揽, 所以应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多渠道筹融资。只有把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这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 新区建设的投融资环境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第一, 市委、市政府在新区的开发建设上要根据延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进行科学投入。在目前石油产业对市域整体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减弱的情势下, 延安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趋缓, 因此新区建设要合理控制借贷比例, 做到借贷良性循环;第二, 延安新区要做好自身的内涵挖潜。对新区基础设施的开发权、冠名权、使用权可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多种方式, 使负担转化为财富, 获得收益后, 再做投资;第三, 新区北区建设, 通过平山填沟所创造的10万亩建设用地, 本身就是一笔巨额财富。可利用其销售价值弥补造地成本, 或偿还造地所形成的各种负债, 并使其盈利达到最大化;第四, 注意加强吸引外资对新区开发的投入。可采取多种投资形式, 广泛吸引港澳台和沿海企业的资金投入, 加强合资合作, 利益分成, 从而获得新区开发建设的资金;第五, 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将新区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无形资产以及新区其他资源作为商品, 将其重新组织和优化配置后推向市场, 筹集建设资金。通过上述方式激发社会各方的投资热情, 形成新区投资主体多元化, 达到用小量政府投资撬动大量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的目的,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基础, 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开放型的投资格局。

四、在宏观布局规划上, 要正确处理专家设计与群众建议的关系

新区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 是新区各项建设的综合性部署, 它旨在制定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新区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统筹安排新区的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 实现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延安新区的宏观布局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延安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以规划先行为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科学规划, 要邀请知名专家, 实地踏勘, 科学设计;第二, 新区是让延安人民居住的, 它的规划设计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要充分考虑延安本土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传统习惯等因素, 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使新区规划设计做到既具科学性又具实用性;第三, 新区在大力推进水、电、路、气、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要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序实施功能性配套项目建设, 把商贸、学校、医院、休闲等作为建设的侧重点,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满足新区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就医就诊、餐饮购物、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综合型消费需求, 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第四, 新区管委会应广泛征集市民的意见, 比如哪个地方需要建立个垃圾转运站, 哪个地方的交通道路需要延伸打通, 哪个地方应设立一个公交站点, 等等。只有真正把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了, 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才会日趋完善。只有把新区建设成适宜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生态城市”, 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五、在主题文化选择上, 要正确处理本土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关系

一味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正在使今天很多富有历史意义的城市结构、城市意象和城市景观遭到破坏, 城市的本土历史文化正在逐渐地被消磨殆尽, 使各个城市之间同质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出现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平淡、雷同等诸多问题。

延安是典型的山城, 老城区由于一些体现城市功能的专项规划、重点区块的城市设计、具体项目的单元框架的缺失, 导致城市主干道两侧住宅多, 缺少大型文化中心等体现延安城市文化和品位的特色景观建筑, 以及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城市建筑物的形态、色彩、功能、文化内涵单调, 缺乏城市独有风貌和文脉特色。加之, 住宅小区个性化设计和外部装修与现代化城市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 缺乏视觉冲击力。而延安新区的定位是行政集中、适宜人居、商业聚集的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地、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地和现代生活风尚文明引领地。这就要求延安新区建设, 在主题文化选择上要注意保护和延续延安本土的历史民俗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新区文化归属感缺失与城市精神模糊的危机。为此, 未来的新区建设要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布局和实施要提前规划, 同时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工程的配套建设, 建筑风格可借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火车站、延安大学六排窑洞等这些能充分体现陕北历史文化元素的特色建筑。这样, 延安的城市品位才会极大地提升, 形成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独特山地景观的生态新城形象。

六、在土地资源利用上, 要正确处理节约建设用地与加快城市发展的关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在我国许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建设的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 使城市快速发展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越凸显。延安的人均建设用地仅有72平方米, 远低于120平方米的国家标准。一般城市半径每增加1公里, 可增加建设用地1万亩以上, 而延安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决定了城市半径每增加1公里, 只能增加建设用地不足700亩, 所以延安的城市扩张必须向立体拓展, 通过“上山建城”来解决这一问题。延安新区建设通过争取国家级低丘缓坡开发指标, 不仅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 还为延安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节约了建设用地指标, 而且新增了土地。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延安现在的城市发展就有了足够的土地, 我们就可以肆意妄为、铺张浪费。相反, 我们在加快新区发展的同时, 要节约使用建设用地, 目前北区平整出来的10万亩土地, 一是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土地出让工作, 确保融资与土地出让的良性运转;二是要科学规划, 加强监督。对将建和在建的工程项目如市级行政中心、市民服务中心、3所中小学校、政法系统业务用房、医院、干部职工住房、保障房和中国石油博物馆、延安历史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项目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监督, 确保提高土地利用率, 做到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节约建设用地。

七、在城市拓展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保护文化遗产与扩张城市规模的关系

延安历史悠久,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延安城区及周边山体上散落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石刻、古建筑数量众多。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 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革命旧址和文物, 仅城区就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西北局、桥沟鲁艺等186处革命旧址。但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革命旧址周边环境不断被侵占, 许多红色文化遗迹被蚕食, 保护革命旧址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难度和压力日益增大。受狭长沟道地形的影响, 城区建筑密度过大, 容积率过高, 高层建筑逐年增多, 不仅许多红色文化遗迹被淹没了, 而且也遮挡了周边山体景观, 甚至连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也在局部地方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 严重影响了延安旅游城市的形象。

由此可见, 延安保护文化遗产与城市规模扩张的矛盾日益凸显。保护文化遗产是延安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城市规模扩张是延安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 延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 一方面要通过新区的修建疏减老城区的人口密度, 尽力保护老城区内的革命旧址, 恢复延安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新区在建设拓展的过程中, 要注意加强对周边山体上古文化遗址和革命旧址的保护。例如, 正在建设的连接新老城区的东十里铺、杜家沟等5条连接道路要尽力避开延安的老城墙遗址。

参考文献

[1]张军红.从“12341”现象看延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特区经济, 2013.7.

[2]严汉平.新区建设是延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N].延安日报, 2013.12.18.

[3]徐长玉.延安新区建设的经济学思考[N].延安日报, 2013.10.1.

[4]安树伟, 张晋晋.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比较研究——基于政府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 2011.4.

[5]彭高峰, 蒋芳芳, 陈勇.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 2004.2.

[6]李勋来.城市新区建设的融资模式与渠道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 2005.4.

[7]金志丰, 陆效平.无锡市新区建设空间扩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11.11.

七个关系 篇2

目的:调查广西黑衣壮族人群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D5S818、D7S820、D13S317、vWA的.群体遗传分布资料,探讨7个民族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152名广西黑衣壮族无关个体.以遗传距离和系统发生树来分析7个民族间遗传关系.结果:4个STR基因座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781 4;平均多态信息总量为0.737 5;累积个体识别力达0.992 880 9,累积非父排除率达0.992 880 9.新疆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族、甘肃裕固族、云南白族、广西黑衣壮族、浙江畲族聚为一群,东部蒙古族自成一群.结论:广西黑衣壮族的4个STR基因座属高度遗传多态性标记;新疆乌孜别克族和维吾尔族、广西黑衣壮族和浙江畲族遗传关系较近.

作 者:滕少康 徐林 曹林枝 汪萍 赵丽娟 黄世宁 陈祖聪 TENG Shao-Kang XU Lin CAO Lin-Zhi WANG Ping ZHAO Li-Juan HUANG Shi-Ning CHEN Zu-Cong 作者单位:滕少康,曹林枝,赵丽娟,黄世宁,TENG Shao-Kang,CAO Lin-Zhi,ZHAO Li-Juan,HUANG Shi-Ning(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

徐林,XU Lin(广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南宁,530021)

汪萍,陈祖聪,WANG Ping,CHEN Zu-Cong(广西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南宁,530012)

一个和七个 篇3

早在2009年2月14日,付羽、魏来、卢恒、邹盛武、路泞五位摄影家就举办过“我的放大机”首展。七年后这个群体又多了两位新成员:张玉明和马永强。与大多数摄影展览以“题材”方式命名所不同的是,“再看·再观察:我的放大机Ⅱ”展览所强调的是“媒介”,即传统银盐时代的审美与观看方式。

从饕餮盛宴般的数码影像时代重回摄影的“原始社会”,此举似乎是对大众化、浮躁式摄影的一种反抗,而实质并非这么简单—作为“职业”的摄影家,哪有心思与“业余”的爱好者们较劲!作为挑战对象,他们起码也要选择那些同等级别的对手。在策展人蔡萌看来:“这个展览(编者注:七年前的那次展览)绝不是单纯地希望在数码摄影大行其道的时代,将这一小撮‘不领风骚,难占潮头、同时又‘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不识时务者的作品简单地展现出来;而更多是想用一种既浪漫又暧昧的方式,表达一种对中国当代摄影现状和周围(摄影)环境的不满和抵抗。”

那么,七位摄影家对谁“不满”?又向谁“抵抗”呢?或者说,作为严肃层面的“中国当代摄影现状和周围(摄影)环境”,到底是何种形态?蔡萌在《认同的危机:管窥当今中国摄影教育》文章中曾经指出:“今天,当我们重新回溯、反思、剖析这30年中国摄影的时候发现,其中既不缺乏在艺术思想上有天分的艺术家,也不缺乏具有社会批判眼光、具有社会公平正义感的摄影家……长期以来,我们太注重用摄影来‘说什么,而忘记了‘怎么说。”

所谓“中国当代摄影现状和周围(摄影)环境”,难道不是这样吗?从“失学儿童”到“精神病人”,从“流浪汉”到“农民工”,从“环境污染”到“绿皮火车”,中国从不缺乏拍摄的事件和题材,摄影人在挖掘题材方面可谓穷其所能,却较少有人重视摄影本体语言方面的探索。蔡萌在“再看·再观察:我的放大机Ⅱ”展览前言中曾说:“中国摄影领域一直还缺乏一种关注摄影本身的媒介、工艺、材料基础上的‘语言摄影类型或者叫做‘直接摄影的摄影类型……正是通过这个由每个人十几张照片所构成的小群展,让我第一次相对全面地看到了他们各自的不同面貌和特点;也让我真正开始关注与了解他们基于一种单纯追求摄影‘表现手段的对摄影‘内在语言展开的执着探索;了解了他们深入探索的这个在中国摄影领域一直缺席的‘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如何出现在这个领域中;并开始顺藤摸瓜,重新认识并了解西方摄影的传统。”

由此可见,七位“在暗房中获得快乐的人”其“快乐”理由,就是一种抗争的快乐,是作为小众的摄影“本体派”对作为主流的摄影“工具论”的“不满”与“抵抗”。

此种“抵抗”不仅仅发生在当下的中国,177年的摄影史,其实就是一部“本体派”与“工具论”的博弈史。

在最初问世的几种摄影术当中,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的银版法以对客观物象的精细再现见长,因此被看作是最早的摄影“本体派”。而卡罗法的发明人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为了回避其摄影法在写真性能方面的短板,首次提出了摄影“工具论”,他对摄影的评价是:“为那些缺乏绘画才能的人提供一个艺术表达的渠道。”1第一轮的博弈结果众所周知,达盖尔完胜塔尔博特,这也可以看作是“本体派”对“工具论”的胜利。

不过,在随后的近百年间,正如塔尔博特所料—摄影在艺术领域的作用,仅仅是作为模仿绘画的工具而存在。一直到直接摄影派诞生后,摄影才逐渐淡出绘画模仿者的角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直接摄影对画意摄影的胜利,也宣告摄影再也不是绘画的小学生,因为它已经长大成人。至此,摄影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一样,昂首位列于艺术殿堂。

对西方世界来说,直接摄影早已成为历史,因为它已经完成了让摄影“长大”的使命。钟华连在《“直接摄影”已是历史》一文中的结论是:“发端于二十世纪初的如实摄影2,作为美国艺术家对当时画意摄影的一种反动,并且成功登上艺术舞台之后,如实摄影就逐渐‘融化了……现在它也逐渐不再只是一部分艺术家的美学诉求,而是被运用到各个摄影领域,从画廊、美术馆推崇的摄影美学到传统的社会纪实摄影、新闻传播领域,乃至普通大众。”

直接摄影在西方已经“消融”,而一些中国人却如获至宝,原因何在?因为中国的摄影一直没有与世界合拍。当画意摄影在西方世界渐渐淡出、直接摄影蓬勃兴起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领域才刚刚孕育出“美术摄影”3这一新的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再往后,12 年的“热战”又加上30年的冷战,让东方世界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发明”的直接摄影几乎绝缘。上世纪80年代“开放”之后,摄影界那些具有话语权的人士,最先看重的是摄影在改造社会、表达思想或艺术创作方面的“工具”作用,因此,在这种“中国当代摄影现状和周围(摄影)环境”下,中国摄影舞台上的名角儿,非社会纪实摄影莫属,观念摄影随后也成为新宠,而强调摄影本体语言特性的直接摄影则一直是国人在摄影认识上的“盲区”或“盲点”。

按照蔡萌的观点,直接摄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建立摄影审美认识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它几乎没有在中国发生过,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摄影,在中国这块土壤上始终无法得体地建立起来。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观念摄影,更多是一种图像或图片概念的话,那么,我们反观西方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作品中具有的强烈摄影属性或照片属性。在这个意义上看,从“照片”到“图片”这一潜在的认识差别,就构成了中西方当代摄影间最大的差距。

也许,这就是“一个(策展人)和七个(摄影家)”的意义。

注释:

1.《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年,39页。

2.对于“Straight Photography”的中文翻译,钟华连在《“直接摄影”已是历史》一文中认为:“从英语原意看,译如实摄影是比较接近的。”

七个关系 篇4

一、正确处理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

共青团既具有先进性,又有群众性。先进性是共青团鲜明的政治属性,群众性是共青团的青年特点和群众基础,二者关系中的先进性是导向,群众性是基础。团章中把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作为团的三项基本职能,摆正了党、团、青三者的关系,体现了共青团先进性与群众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处理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是一个团的建设与改革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与之相关的问题。坚持先进性,群众性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注意群众性,先进性才有广泛的作用。如果片面地强调先进性,团就会脱离青年群众,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片面地强调群众性,就会把共青团等同于一般的群众团体,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存在的意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上,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必须全面理解,全面坚持。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的结果,不会是一个方面加强,一个方面削弱,而只能是两个方面都受到损害,最终给团的事业造成损失。

目前,不少人认为高校团员比例高,一些重点院校学生几乎都是团员(目前扬州大学现有团员数约占学生总数的98%),群众性是有了,但团的先进性难以发挥。笔者认为,团的先进性与团员比例有一定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团组织的战斗力,是团员的素质,是团员能否在学校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不坚持这一点,那么部队的团员比例高,模范作用比较好的情况就难以解释。既然高校团员比例高是一个难以改变的情况,我们就应下功夫去解决在高校团员集中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团的建设,提高团员素质,带领团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问题。所以,高校团组织应提高工作层次,积极配合学校党政组织在学生中开展“学马列、学党章”等团员教育活动,引导团员在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勤奋学习,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真正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

二、正确处理代表与服务的关系

共青团既代表当代青年的主流方向,又服务于广大青年。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只有代表青年的利益,想青年之所想,帮青年之所需,急青年之所急,才能赢得青年,才能紧密地联系群众。因此,共青团组织要注意倾听青年的呼声,当青年的某些具体利益与总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引导青年以个人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服从总体利益。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共青团工作之本,只有一心一意服务青年才能代表、凝聚和激励青年。在代表与服务关系中,代表是核心,服务是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引起青年成长环境的变化,使青年产生了更多的新的需求,青年的兴奋点集中地表现在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利益导向强烈地影响着青年的心理和行为,青年学生呼唤他们利益的代表,更加迫切需要青年团组织及时反映他们的要求。面对青年需求迅速增长的形势,作为高校的团组织,在服务青年方面,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实际工作都与客观需要存在一定距离,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和工作不深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难以想青年学生之所想,急青年学生之所急。缺乏实实在在地为青年学生多做实事的意识和精神,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团的工作质量和作用的发挥。因此,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工作发展的需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在当前特别需要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认识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意识,加大为青年学生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为他们正当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要在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中寻找团的工作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三、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的关系

共青团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中与党有着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比喻说:“党现在是执政党,团也是执政党的助手,它和党是‘穿连裆裤子’的。”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魄”,是共青团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所在,也是共青团最重要的存在价值。所以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团在政治上服从党的领导,是党团关系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共青团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而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则必须通过团组织积极、有效的工作去体现。共青团依照法律和自己的章程独立负责开展工作,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

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独立负责地开展日常工作;要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根据青年的特点,采用适合青年的生动活泼的方法去进行工作。只有在共青团创造性地发挥作用时,党的领导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四、正确处理服务青年与服务大局关系

服务青年是团的工作的一个方面,在做好服务青年工作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和削弱团的工作的另一方面———服务大局。团的工作要服务大局,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这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性质决定的。从高校共青团组织来讲,就是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切合青年学生特点,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和活动,使团的工作成为党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共青团才能有大的作为,才能确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学会把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结合起来,切实把握好服务青年与服务大局的辩证关系,把握好这关系,才能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服务青年,不是孤立地做青年工作,而是蕴藏着服务大局的内容;服务大局,也不是忽视青年工作的特点,而是包含着服务青年的具体工作。只有真正做到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服务青年的职责,在服务青年中把握服务大局的方向,才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最佳效果。

五、正确处理加强团的基层建设与增强团组织活力的关系

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如何,是检验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即工作轰轰烈烈就是成绩,往往更重视宣传声势,忽视了工作的实效,但轰轰烈烈之后,往往是风平浪静,实效甚微。邓小平同志说过:“青年团应当比党的工作更活泼一些,应当有一些青年喜欢的、活泼的热闹的方式,忽视这一点是错误的。但是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在这里,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工作,思想工作更是这样如此。”“轰轰烈烈是无数人用踏踏实实干出来的。”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思想,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工作轰轰烈烈与踏踏实实的关系有指导意义。没有无数人的踏踏实实的实干,就不能形成轰轰烈烈的局面,而无数人踏踏实实的实干,又需要共青团用青年喜爱的生动活泼的热闹的轰轰烈烈的形式去鼓动和组织。轰轰烈烈与踏踏实实在长期工作中,已经构成了共青团工作的独特风格,也可以说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在。我们应当发扬这个传统,使团的事业在广大团员青年的踏踏实实的奋斗中,更加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基层建设,这是落实团的任务,活跃团的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一方面要求团的干部进一步树立为青年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具体指导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基层团组织通过组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组织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组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组织活动的进一步增强,从而实现活跃全团的目标。

六、正确处理优化外部环境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关系

团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教育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时期,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尤为重要。而进一步优化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不仅是各级党组织的任务,而且是共青团组织自身的政治责任。

因此,各级团组织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外部工作环境的改善,争取学校党政领导、各级职能部门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工作的合力,另一方面要狠练“内功”,丰富内涵,为争取外部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要练好“内功”,就要牢固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地位才能有更大的作为”的思想,采取切实措施,狠抓团的自身建设,发挥团组织的作用,以作用求重视,以成效求影响,以作为求地位。任何无作为的思想和消极等待外部环境改善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七、正确处理巩固加强与探索创新的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急需探索与解决,尤其是网络文化的盛行,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以及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行,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大大增强,班级团支部设置的稳定性与学生活动时空分布的多样性产生了矛盾,产生了传统班级团的组织和活动不能覆盖全体团员青年的现象。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有进取的精神、创新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基层团组织设置形式,根据团中央关于团建创新的要求,以“多种模式、多重覆盖”为基本思路,突破过去仅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依托学生公寓、学生社团甚至网络平台等建团;突破过去只建有注册团支部的静态模式,建设动态的活动团支部,以适应高校改革的新变化和学生的新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多层面的覆盖。

七个“七个怎么看之七:看腐败 篇5

近年来,随着一桩桩大案要案被查处,一个个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在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腐败仍然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究竟应当怎么看当前腐败现象?如何认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 为何说反腐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反腐败像雷阵雨,雷声大,雨点小,刮一阵风就拉倒。”这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一个比喻,认为反腐败斗争“光说不练”,实际成效不明显。那么,反腐败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吗?其实,这种看法并不符合事实。

从一定意义上讲,“雷声大”体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大和声势大。这些年来,党中央每年都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制定了一个个专门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但用“雨点小”来形容反腐败成效却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我们党不但高度重视反腐败,而且是雷厉风行、坚决打击,不但是“雷声大”,而且“雨点也大”。

一是“真打”,对腐败分子动真格。反腐败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件,结案13280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7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66人,还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548件,涉案金额39.1亿元。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立案351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21人。

二是“狠打”,严查深挖抓“老虎”。不论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绝不姑息。2009年查处了王益、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等一批大案要案,正在立案侦查的还有许宗衡、李堂堂、黄瑶、宋勇、康日新、张春江等。“经济有特区,反腐无特区”,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被抓时一位网友的留言,正说明了这一事实。

三是“善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工作创新,推动反腐败工作从着力治标、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转变,努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 为何说“腐败越反越多”是个认识误区?

如果说,“雷声大雨点小”是对反腐败动真格产生质疑的话,那么,“腐败越反越多”的说法则是对反腐败前景表示悲观。腐败真的是越反越多吗?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观察,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正在呈现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态势。这一点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

从量化分析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人数约占党员总数的比例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03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数量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下降。

从民意调查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2003—2009年,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69.2%,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2.6%。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从国际社会评价来看,这几年不少国际人士对我国反腐败成效给予了积极评价。一位国际反腐专家曾说,中国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地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这些情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绩。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腐败消极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腐败活动向一些关键领域、社会领域扩散,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严重,一些腐败分子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案件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呈现隐蔽化、智能化的特点。但是,这绝不是所谓反腐败不力造成的结果,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是由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过程中。历史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因为:

利益诱惑。转型过程中,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腐蚀干部。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体制漏洞。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尚未健全,留下许多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很多空间。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监督不力。转型过程中,权力监控制约机制旧的可能失效了,但新的还未及时建立健全起来。权力监控的缺位和弱化,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道德因素。转型过程中,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一些干部不顾廉耻,不讲人格,随心所欲,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

因而,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现状,要坚持用全面、客观的眼光来分析,既要看到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又要对当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

观点声音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

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

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

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 如何织就一张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

中国有句古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比喻作恶的人最终逃脱不了国法的惩治。当前依然严峻的反腐败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反腐败“天网”,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让腐败行为难逃惩罚。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一度来势很猛的腐败现象,我们党出重拳出快拳,严厉打击腐败分子。随着反腐败斗争的发展,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如果只抓惩治腐败,可能是一时见效,但往往查不胜查,纠而复生。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必须把防治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勾画了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天网”的蓝图及阶段性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体系是一张宽广的“天网”,它既包括从严惩治的措施,又包括着力治本的内容,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这个体系是一张严密的“天网”,它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统一起来,打出“组合拳”, 使“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权力监控、源头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形成了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局面。当前,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完善教育制度。要把近年来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工作常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以领导干部教育为重点,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以及基层党员轮训等制度,使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完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完善党内决策监督机制,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监督权威性和有效性。

完善预防制度。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深入查找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构筑起制度防线。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信息共享和腐败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排查和化解廉政风险。

完善惩治制度。遏制腐败,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分析案件查处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制度缺陷,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加强反腐败立法,修订完善惩治腐败的法律法规,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查处案件协调机制,完善案件线索通报移送机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知识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出台的部分党内法规文件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2.《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3.《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5.《关于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若干意见》

6.《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8.《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

9.《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10.《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 如何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0年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中央很多部门相继在各自网站公布了今年部门预算。中央部门“晒”预算之举,引起了公众的热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能否有效预防腐败,关键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般认为,腐败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通俗地讲就是“以权谋私”。因而,有人把腐败形容为权力的“影子”,认为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可能性。政治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和有效遏制腐败。而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是公开透明。要确保权力的合理运行,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就要让权力“晒”在阳光之下。正如人们常说的“腐败是腐蚀剂,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网友提问

网友:有人说西方多党制是解决腐败的“灵丹妙药”,对此应怎么看?

答:其实,回顾西方政治发展,多党制自建立起就有腐败相伴而行。20世纪以来,虽然在制度、道德等层面作了规定,但并没有杜绝政党与当政者以权谋私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多数国家主流政党都曾陷入腐败丑闻。如1992年意大利“米兰贿赂丑闻”涉及2000多名政要,2006年美国“游说门事件”牵扯国会议员达296名。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行多党制后,腐败现象不仅没有得到解决,有的甚至更为严重。在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2008年世界上最腐败的10个国家与地区中,9个实行多党制。事实表明,西方多党制本身并没有,也难以解决腐败问题,不是也不可能是防治和有效解决腐败问题的“灵丹妙药”。

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权力配臵科学、界限明确、行使依法、运行公开,把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逐步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核心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对于预防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和限制,为权力运行设臵“边界”,确保权力既高效运转又正确行使。按照“公开是制度,保密是例外”的要求,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

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领导干部手中权力大、遇到的诱惑多,如果腐败,造成的危害也更严重。应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认真落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如实报告住房、投资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

关键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主要依靠力量。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中,70%来自群众举报,许多大案要案的侦破也离不开群众参与。应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行使。继续拓展群众监督的渠道,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提高举报网站受理案件的办理质量。

●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定好的反腐倡廉制度不容易,把这些制度落实好则更难。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

这些年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领域不断拓宽,但是腐败案件还是居高不下,出现了涉案金额大、案犯职位高、作案手段多样化等新的情况。可以说,制度制定初衷与制度执行效果存在距离。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些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好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没有执行力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效用,才能打开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制度落实的各项措施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阶段性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执行和维护制度,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增强制度意识。制度的精神如果没有深入到党员、干部头脑中,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只是“耳边风”。要把制度作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领会制度精神,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法治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

加强督促检查。“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能否落实,关键在于监督检查。应建立制度本身的监督执行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无可推卸,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资源,注重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

加大查处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犯的“火炉”。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小孟创业七个月 篇6

北京城东一个写字楼的三层,小孟与其创业伙伴小谢开办的公司内只剩下小孟一个人。中午他刚刚给最后一名员工付清工资,并让他回家。到这时候,看着仅仅维持了半年多的公司,看着这个不得不离开的曾经播下自己第一颗创业种子、充溢着自己热望的地方,小孟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这次创业经历有多么的盲目。

共同创业 充满激情

小孟在大学是学习企业管理的,毕业后曾经在一家销售轴承的香港公司工作了一年。因为一直在跑市场,与客户打交道,小孟认为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已经全部掌握了,他渴望能够自己创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同学小谢的家人中有人搞过机械轴承的销售,而且收入颇丰,并且小谢也称自己以前曾经有过相关的工作经历,有一些老客户可以联系,两人谈得投机,很快就开始规划起创业的具体细节:小孟负责供货渠道、解决技术性问题,小谢则负责寻找客户、承接订单。两个人决定从父母那里借些钱当作创业的启动资金。

小孟希望借这次创业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资金,为以后投资专门经营一些有特色的产业打下基础。但是,具体如何运作,目前的市场前景如何,这个行业的特点,以及具体产品的性能等等,两个人没有一个是内行。

小孟在北京城东的一座小写字楼租到了一个7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间,每月租金5000多元,加上电费、电话费和日常开支,月支出在万元左右。原本没必要租这么贵的写字间,但两个人都觉得搞轴承销售,面积、装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力。小孟拿出了借来的5万元钱,小谢也借来了3万多元。他们用这笔钱购置了4台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公司小有模样了,并确定了年底两个人按60%和40%的股权分配红利。

尽管两个人的家里并不支持,但小孟始终觉得应该自己去闯荡一番。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小孟没有回过家,与小谢一起搬到公司去住。白天,他们带着请来的两个员工一起打印各种资料、报价单等等,晚上将这些资料装入发给各个企业的信封中。企业的名录是小孟从网上获得的。

上万封信发出后却石沉大海,他们没有等来一个业务咨询的电话,却等来了天天从邮局退回的信件。

眼看这种方法行不通,他们开始分头到各个机械设备展览会现场、轴承展览会现场,向往来客商递放资料,与厂商联络,没想到这种方法竟然让他们一下子收集了几百张中间商的名片,有国内的,也有海外的订货商。两个人兴奋到了极点,他们觉得自己的前景越来越光明。

经验欠缺 起步维艰

1个月后,他们认为自己慢慢进入了状态。借着展会的后续效应,每天都有十几个客户打电话或上门找他们谈业务。他们又忙着收集客户的需求,接收样品,并记录样品的规格、型号、材质等详细数据,用最快的速度把资料发到生产厂家,等厂商提供各类的价格信息。与商城内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小孟一直认为他们提供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应该具有竞争力。

但是,又匆匆忙忙地过了一个多月后,小孟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儿。每天都有客户来咨询,要求提供样品或报价。但他们拿了资料和报价后就绝少再有回音。眼看着客户们都像悬在半空中的气球,看得见摸不着,没一个落地签订单的,小孟着急起来。他们专门向一些业内的人士请教,业内人士给他们分析了原因:许多客户向你们咨询,并非真有订货意向,而是拿到你们的报价资料后,如果比原来供货商价格低,就有理由要求降价,如果低不了很多,就更不可能会轻易改变合作关系。

小孟也想过变被动等人,主动上门洽谈,以增加跟客户的直接沟通。试着到外面跑过两天,找机械厂,因为无的放矢,效果很差。此时,小孟决定招几个只拿底薪的业务员,并且草拟了一份销售计划,然而这就等于每月至少增加2000~3000元的支出。

素质不行 生意散伙

业务员招来了,每月小孟给他们开出保底的500元工资,然而两个月一晃过去了,公司仍然粒"米"未进,小孟更加心急火燎。然而事情突然有了转机,石家庄一家机械公司从他们那里进了一批轴承,合同金额7万多元,为了赚到这笔钱,小孟将自己的利润,降到了最低点,一单生意下来只赚了4000元出头。紧接着又陆续签了几笔业务合同,都是小单子,赚了不到1万元。

随后,业务终于有了起色,几次生意过后,所赚的利润也勉强够他们每月的开支。小孟再次看到了希望。

但是,暂时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公司在制度方面,以及小孟作为一名创业者在素质方面的欠缺。组织不健全、构架不合理的问题原本就非常突出,加上账目混乱,员工工作秩序混乱,很快麻烦又出来了。业务员为了争一个客户而明争暗斗、互相拆台。小孟起初以为这是业务员竞争过程中必然的现象,并未加以重视,没想到事态逐渐恶化,一个业务员为了抢到订单,竟然与厂家做起了私下交易。然而,当供货出现问题时,厂家却找到小孟要求赔偿,而那个业务员早就走了,为了保证公司的声誉,小孟做出了一定的赔偿,两个月刚刚赚到的钱就这样再次被断送了。更加可怕的是,对于公司业务员之间的你争我夺,业内很快就尽人皆知,厂家对小孟的公司产生了疑虑,很快业务再次陷入僵局。

此时,小谢终于绝望,提出散伙,不再与小孟合作,并且带走了仅有的几个客户资料。公司的生意彻底陷入了绝境。

刚起航的船,没行多久就这样触礁搁浅了,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情节。

创业成功 必须理性

小孟犯了创业者的大忌,然而像他这样的创业者目前普遍存在。他们往往并未认真地调查市场、没有分析行业特点、根本不熟悉产品性能,更没有找到适当的营销策略,就盲目地踏上了创业路。这样盲目的创业,失败是必然的。

换句话说,小孟没有弄清楚自己创业的条件具备不具备,自己创业的优势在哪里。这是创业者们首先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创业者如果愿意冷静下来考虑,可能很多人会发现:他们的创业根本没有成功的理由。

选准一个项目或者事业机会是创业者不能回避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勇气、干劲、能力都在其次。很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有的甚至待"企业"成立起来再去找项目和业务,这不仅不能说服别人,如果冷静下来,自己都难以说服。

因此,创业首要条件就是,一定不要牵强地创业,也不要为自己的创业找借口,不要总是满脑子胡想、满大街乱跑,一门心思琢磨"我要创业!"很多时候,创业是很自然甚至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创业者与市场、与事业的一种很自然的契合,这与创业者的能力、实力、机遇、悟性都有关系。

从小孟的失败可以看出,创业者必须理性,才能保证创业成功。他的创业经历给人们留下思考:

启示1 敏锐富有洞察力,同时必须冷静、理智。敏锐富有洞察力有助于识别创业机会,冷静、理智有助于了解和分析创业前景、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

启示2 克服一时热情和头脑发热。一时热情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头脑发热势必陷入愚勇和盲动甚至堂·吉诃德式的空想;

启示3 要善于坚持。任何事业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付出艰苦的代价和毅力,创业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困难甚至苦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启示4 思想准备、措施准备要充分。创业者需要对预见之内和预料之外的很多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更要对创业过程中的很多实施细节有细致的考虑。

启示5 客观公正。这不仅是指对事业机会、项目机会、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的客观公正评价,也包括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启示6 克服赌徒心理。创业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不是靠运气和意气用事,赌徒心理一般会导致失败更惨。

七个关系 篇7

我是谁呢?我是一名光荣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是播报新闻、主持节目。我们是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职工。这样认识似乎很天经地义, 但只是流于形式与表面, 不能用来很好的建立岗位角色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真正认识自己的岗位是非常难的事情, 但是我们只有清晰的认识自己的岗位角色, 明确自己岗位需要树立的意识, 避免岗位常见的误区, 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岗位角色定位必须在与外界关系中来界定。与外界关系不明确, 就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通过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 我认为我们广播节目主持人有七个角色, 要树立七种意识, 工作中避免七个误区。下面我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向大家回报一下。

1 在主持人与听众的关系中, 主持人是信息的发出者, 听众是信息的接受者

信息接受者是上帝。我们所说的话, 要让听众听得懂, 爱听, 喜欢听, 不断的听。这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所以, 主持人内心中要有听众意识, 说的要让听众爱听, 要让群众“喜闻”, 要想办法把内容传递到听众耳中、心中、脑中, 做一个好的信息发出者。要有强烈的对象意识, 不要陷入“振动空气误区”。

2 在主持人与党、政府的关系中, 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主持人是政府声音的传递者, 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是不可动摇的党的宣传工作的堡垒。所以我们一定坚定自己的立场, 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有强烈的立场意识, 决不能陷入“立场动摇误区”。

3 在节目组与主持人的关系中, 主持人是节目组的代表

主持人往往是听众心中的明星, 一个好的主持人在听众心目中往往代表是一个节目的形象。在听众心中, 往往认为主持人就是节目的一切。他们不知道, 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记者、编辑、主编、领导、还有机务等等一个团队共同努力, 才能让一个节目出彩。听众这样想确实有一定道理, 因为听众的确没有看到这些幕后英雄的工作, 可怕就怕我们主持人自己成了名牌栏目主持人之后, 自己也这样想这样看, 自己以明星自居。所以, 主持人是明星, 是一个节目组的代表, 是节目组的一员。只有整个节目组共同协作努力, 才能让一个节目办好。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 千万不要陷入“个人英雄”大腕误区。

4 在新闻系统与外界关系中, 主持人是信息的采集者, 生活的体验者

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 新闻来自于真实的生活, 来自于我们身边真正发生的事。并且听众所关心的也是这些。这就要求我们主持人真正“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真正履行我们新闻工作者神圣的职责。所以, 我们要做生动的信息采集者, 生活体验者。要有强烈的亲身体验意识, 不要陷入“人云亦云的信息迷宫”误区。

5 在与嘉宾、听众关系中, 主持人是资源整合者

做一档节目, 往往要采访嘉宾, 与嘉宾合上节目。在合上节目的过程中, 我们是处于整合者的地位。我们要善于提问, 引导嘉宾情绪, 引导嘉宾把要说的说出来, 同时引导收音机旁的听众, 与嘉宾互动。主持人是穿针引线者。我们是中立观点的人。千万不能陷入一言堂误区。观点极强的引导性提问, “帮助”嘉宾下结论;或者完全站在听众的立场上, 或完全站在嘉宾立场上, 失去中立性。在这个意义上, 主持人就像是一块玻璃。好的玻璃是透明的, 它默默的透过光线, 而自己却不突出。如果一块玻璃大红大紫、或者黑色遮光, 银色反光, 那绝对不是一块好的透光玻璃。所以, 作为主持人, 要”“让”来宾尽情发言, “让”听众尽情提问, 而不是自己成为“麦霸”, 唱独角戏。所以, 在与嘉宾、听众的关系中, 主持人要成为资源的整合者, 成为默默透过光线的玻璃。要有强烈的互动意识, 千万不要陷入“唱独角戏”的误区。

6 在主持人与收听率的关系中, 主持人是节目收听率的最有力的号召者

主持人相当于电影明星, 电影明星都具有票房号召力, 这也是明星价值的体现。节目收听率与主持人关系很大,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可能会带动好的节目, 带来大批的追随者、粉丝、节目忠实的听众。而节目主持人一般的话, 再成功的策划, 再出色的创意, 也可能会没有多少听众收听。所以在这个问题上, 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担负起提升节目收听率的责任。不要怨天尤人:现在媒体发达, 大家都上网了, 没人听广播了等等;等等看领导有什么好政策, 看领导给我安排什么好节目组去。有多少人收听?我哪里知道啊, 那得单位负责调查吧。这种不负责任的等靠要思想, 千万要不得。也不能只看赚钱, 不注意收听率, 不能只靠副业产生临时经济效益, 而忽略主业的节目所产生的收听率。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千万不能陷入“怨天尤人”误区。

7 主持人在与现代知识、资讯的关系中, 主持人永远是学习者

信息社会, 新旧知识更新快, 新老交替快。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播音员主持人, 已经为台里局里做出一定贡献的工作者, 具有一定业务能力的领航者, 可能因为自己知识丰富而放慢学习的脚步。这样势必给后来者提供一个超越的机会。而真正不断上进的人, 会不断吸收最新的知识、资讯。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要让我们单位成为学习型电台, 要让我们频道成为学习型频道, 让我自己成为学习型主持人。不断吸收最先进的资讯, 不断进步。所以, 我们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 千万不要陷入“自满误区”。

8 总结

梦的七个奇特奥秘 篇8

1.人们整夜都在做梦。一般我们认为,梦只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但实际上人们在整个睡眠过程中都在做梦。之所以更多地意识到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的梦境,只是因为其他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梦,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随着夜晚的深入,快速眼动睡眠的阶段得到延长,所以大部分被记住的梦发生在后半夜。

2.如果做梦时被唤醒,你不太可能记住梦的内容。从梦境中惊醒后的精神创伤会让人忘记刚刚过去的梦。要想记得梦境的最佳方法是让自己慢慢醒来,并处于半清醒状态。

3.记得住梦的人大脑活动方式不同。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与很少能回忆起梦境内容的人相比,经常记得梦境内容的人,大脑的颞顶联合区会有更多的自发活动。这种差异并不仅仅存在于睡眠过程中,也存在于试验参与者的清醒状态下。

4.身体对梦做出的反应与你在清醒状态下是相同的。在梦境之中,遇到紧张的事情,人们的血压和心率会上升,就像在现实情境中遭遇压力境地一样。

5.做梦是一种连续状态,梦可以持续20~30秒,最多可达60分钟。在夜间的初始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时,梦通常会持续几分钟。

6.梦的内容并不奇怪。只有当人们从梦境中醒来,用清醒世界的角度来看,才会觉得梦的内容稀奇古怪。人们没有必要从现实的角度对梦进行解析,它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上一篇:柔性防护网下一篇: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