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平台(共12篇)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1
一、绪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在国家全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人们自我提高、自我充电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构建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网络教育活动促进“终生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网络教育[1]是以学习者为主的自主学习环境;它是一种新型的、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在INTERNET环境下,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任何课程的任何章节网络化交互式教与学活动。
网络教育需要在INTERNET上设计相对独立的网上教学支撑系统来支持教学和管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作为开展网上教学的支撑基础, 正面临系统用户规模与用户需求日益增长, 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竞争的挑战。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院现有平台已经不能适应学员成倍增加的需要。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较好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综合平台, 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WEBCT (Web Source Tools)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的Virtual-U, Lotus公司的learningSpace等。
在国内, 教育与技术这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产品有:科键网络教育教育系统、网梯网络教育平台、、WisBank教学平台等。
综上所述, 我们考虑建设一套基于INTERNET能支持万人以上大规模用户访问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系统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能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系统间的无缝操作, 为学院网络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做好全面技术支撑工作。
三、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结构模型设计
根据网络教育学院实际发展需要,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支持学生学术和非学术性活动为目的, 提供督学、导学服务, 能记录学生形成性行为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整体系统模型, 如图 (4.1) 所示。系统主要分为教学管理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和资源管理子系统三大部分。
(一) 教学管理子系统。
按学生从招生录取到毕业拿到毕业证整个过程主要有系统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招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到教学管理等几大业务功能。教学管理子系统直接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因此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二) 教学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以学生为中心, 按学生活动进行划分, 主要包括了学习任务、课程交流答疑、学习事务、课程学习和帮助、虚拟校园文化等内容。考虑到虚拟校园文化是在学习活动及其他活动之上形成的虚拟人文环境, 应该成为学院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重点建设目标。
(三) 资源管理子系统。
作业系统和课程资源在网络教学中按专业、课程划分作业题库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 甚至详细到课程知识点, 能方便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实际需求分析中发现, 从招生录取到毕业前学生数据都存在动态变化, 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生数据库来对学生数据进行管理和同步更新, 以保证学生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更新。
四、面向对象的功能模型设计
(一)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
运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设计, 使用UML建摸工具画出系统的用例图;勾画系统类图和活动图。设计阶段由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组成。结构设计任务是定义包 (子系统) 、包间的依赖关系和主要的通信机制。包有利于描述系统的逻辑组成部分及各部分间的依赖关系。
(二) 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UML建模。
由于时间的关系, 本文仅设计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总体的用例图和包结构分析。
1、用例图。
用例[2]从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中的信息。用例视图是其它视图的核心, 它的内容直接驱动其它视图的开发。所以我们首先画出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总体用例图, 如图4.1所示。
可以看出, 学生用户、专业课程管理员、教学管理员、教务管理员、学习中心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资源管理员是用户的泛化, 学生用例包含了六个主要的方面。
2、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包结构分析。
包图是维护和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的重要建模工具。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时, 有必要将这些元素进行分组, 即将语义相近并对基于同一变化的元素组织起来加入到同一包中, 以方便理解和处理整个模型。本文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分为四个层次:平台具体应用层、系统抽象应用层、业务中间件和系统软件层。其中具体应用层分为学生具体应用层和管理员具体应用层。本文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拟基于JSP编程技术开发, 基于组件结构, 中间件[3]基于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程序接口。
五、结论
本文首先综合比较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开发现状, 针对重庆大学网络教育网院的具体业务模式提出了以支持学生学习活动为目的, 加强学习服务、师生交互和行为过程跟踪记录等特点的新一代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设计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整体结构模型, 并对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UML进行建模, 设计了平台的整体用例图和包结构图。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 始终贯穿了一个“服务”思想和理念, 它必将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际平.网络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2]王少锋.面向对象技术UML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余艳丽.基于EJB分布式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2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剧增,专业的门类和课程数不断增加,导致原有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另外,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是集教学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实验实训开放化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学考核以及网络教学和助学等诸多模块为一体,支持包括教学信息发布、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以及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建成后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不但能够对提高我院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保障,而且也可以对其他的高职院校提供共享资源,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对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1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文化资源、职业教育和企业特色数字资源、行业培训资源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实现检索、浏览、下载、视频点播等功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或企业员工在线学习、远程培训需要;可为行业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终身教育提供最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1.2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1)成为数字化学习、培训中心,满足在线学习、培训需要。平台拥有丰富的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现场培训案例、培训教材、技能培训题库、虚拟实验实训平台等培训资料,学生和职工可在办公室、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地随时登录查阅所需要的各类资料,进行在线学习、自主培训。高职院校和企业可利用丰富的培训资源对学生和员工进行在线培训,从而有利于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满足学生和员工职前、职后学习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条件,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2)成为行业的技术信息中心,提供产品开发、生产、服务和支持教学改革。紧密跟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权威的行业标准、最新的技能鉴定标准、最快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企业产品开发、生产、服务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最新信息资料,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管理一线的紧密结合。(3)成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中心,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职业院校可以共享专业培养方案与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共享岗位能力的职业标准框架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双证书”专业认证课程体系,从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岗位实践模块、个性发展模块四方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共享高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高。(4)成为特色数字资源中心,实现职业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将行业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特色资料,如企业文化资料、核心技术资料、产品图纸、技术文献、工艺
设计、绝技绝活、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以数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建立特色资源库,不断积累,形成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文化的融合,推动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5)成为为教育教学服务和支持教学改革的平台。
2建设方案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就是建立统一管理的资源共享中心,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形成系统完整、高效管理和便捷应用的资源集群化系统平台。
2.1平台硬件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主要由集群服务器和海量存储系统两部分组成。
2.2平台软件建设
2.2.1数据库集群系统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服务于社会的共享性平台,访问人数众多,资源类型复杂,并包含有流媒体等高数据流量的信息,对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2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2.2.3远程视频教学共享系统远程视频教学共享系统在一个平台上可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时传输和非实时传输功能,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融合,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有效的教学应用平台共享教学成果,为具备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能力的对口高职院校提供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
2.3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将紧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进行资源的建设。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面向专业的海量教学资源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网络课程、专业标准大全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虚拟实验实训环境等。
3展望建设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共享型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项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明确各相关部门或管理者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环节,减少重复工作,有效节省人力资源。(2)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规划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的、完整的和科学合理的中央数据库系统,通过开发适合管理标准的业务处理235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时调度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3)对各种正在使用的涉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相应的系统接口模块,实现数据同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提高管理效率。(4)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完善的数据发布系统,使教学运行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既可以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又可以使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5)建成一个集教学资源、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实验实训开放化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模拟考核以及网络教学和助学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601/111)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3
摘 要:针对手机短信增值服务的广泛应用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设计、搭建了一个适合教学管理的短信收发平台,并实现了.NET环境下的教学管理短信平台系统的软件开发,进而从短信服务流程、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特点等方面对平台系统进行了阐述。提供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技术对于开发类似的系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短信平台;教学管理;GSM;网关;.NET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98(2008)01-0070-04
收稿日期:2007-10-0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资助项目(06RZ002);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崔莉莉(1975-),女,安徽长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与通信、
嵌入式系统的研究。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hort Message Service Platform
CUI Li-li, WEI Shu-ta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s value-added service and demand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 SMS system platform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was designed and built.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the system platform in .NET environment was realized. SMS service process, system architecture, function and characters of the system platform were described.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realization technique are very useful in development of similar systems.
Key words:SMS platform; teaching management; GSM; gateway; .NET frame
手机短信以其移动性好、随时在线、价格低廉、覆盖范围广、便于保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利用承载在GSM网络上的短信增值业务而构建出一个软件平台,用以实现短信的定制、群发等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接受。
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信息的发布和变更,如上课时间地点、考试信息、放假通告、教学讲座等,只有通过口头、布告、电话、E-mail等形式进行通知。这种信息发布途径速度慢、效率低,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短信平台的使用,能够快捷、高效地发布及变更教学信息。教师及管理部门只需要在短信平台上输入相应的内容并发送,学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接收到信息。短信是直接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省去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信息通知的时效性,减少了口头或电话通知所带来的时间、人力资源的浪费,打破了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
1 短信服务流程
1.1 短信网关
短信服务业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是GSM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数字业务,内容以文本、数字或二进制非文本数据为主。与话音传输及传真类似,SMS是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一种重要的电信业务[1]。
短信网关的建设可以为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与S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短信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一条安全、快捷的通道,以便手机用户采用短信方式与SP双向通信,接收SP提供的信息服务,同时完成相应计费采集、业务管理、网络管理等功能。
短信网关的通讯需要遵循两种协议[2-3]:
(1) CMPP(China Mobile Peer to Peer,中国移动短信点对点协议)是中国移动定义的内部ISMG(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移动网关)之间、ISMG与SP之间的通讯标准;
(2) SGIP(Short Message Gateway Interface Protocol,短信网关系统接口协议)是中国联通定义的SMG(Short Message Gateway,联通网关)和SP之间、SMG和GNS(Gateway Name Server,汇接网关)之间、以及SMG和SMG之间的接口协议。
1.2 服务流程
SGIP和CMPP都定义了MO(Mobile Originate,由手机用户提交的短消息)和MT(Mobile Tenminated,由手机用户接收的短消息)方法,SP可以发送到短信网关,同时消息也可以从短信网关发送到SP。整个教学管理短信平台系统的服务流程如下[4-5]:
(1) MO方法: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发送指定的短信内容给SP的上行过程。例如学生用户在指令代码后加入#学号可以进行成绩查询,QMCJ#064830025的短信,表示用户查询的内容是学号064830025的期末考试成绩。该短信内容首先通过GSM网络,从发送方路由至短信服务中心,然后短信网关根据短信发送的号码(即SP的服务代码),将短信内容发给相应的SP,由SP根据接收到的短信和自身的业务逻辑产生业务输出,进行处理;
(2) MT方法:SP将用户请求处理后的结果发送给短信网关,短信网关再根据用户手机号段路由至实际地址的下行过程。当SMSC有短消息需要发送到某一GSM用户时,首先建立一条包含各种有利于接收者信息的SMS-DELIVER报文。此信息包括用户的内容,最初的发送者身份及用于批示短消息已被SMSC接收的时间标记。其次,SMSC将短消息传送到与服务中心相连的SMS网关。由于手机号段最初是由短信发送者输入的,因此SMS网关能识别和查询有关的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最终实现将处理结果的短信通过网关发送给用户归属的短信中心。
2 短信平台的总体设计
2.1 体系结构
教学管理短信平台由手机用户、短信平台网络和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见图1)。
在手机用户和短信平台之间,短信是通过GSM进行双向通信的。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终端,通过SMSC和ISMG向短信平台发送短信;短信平台对手机用户的请求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后,通过Internet和ISMG相连,按照移动通讯运营商协议,如本系统采用的CMPP和SGIP,以C/S方式与ISMG通讯,将需要发送给手机用户的短信发往ISMG,再由ISMG发到SMSC,最终到达用户手机。
各个运营商都有自己的短信符号及不同的接口。对于学校来说,直接和运营商沟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所以本系统开发是通过短信SP提供的http接口,来支持短信的发送和接收。
短信SP的工作是提供移动通信网络的短信号码,运营商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都由SP来维护。如果遇到运营商系统升级等情况,由SP来操作,学校不需要做出任何程序代码上的修改。
2.2 功能设计
本文通过教学管理短信平台系统的设计,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短信通知 教师及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短信平台网页,将通知的内容发送到学生手机上。短信通知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一旦接到紧急通知时,就一直坐在电话机旁不停地给学生拨打电话的问题;
(2) 成绩查询 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网络查询成绩的方式,学生如果需要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就必须到有网络条件的地方,通过网站访问查询。有了短信查询成绩平台以后,就可以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查询个人成绩;
(3) 短信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将教学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将学校教学、管理、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的意见、建议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短信平台系统,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该平台提供如图2所示的数据采集、信息管理及系统管理三大功能模块。
2.3 软件实现
教学管理短信平台的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前台采用ASP.NET,后台以Visual C#.NET作为语言支持。ASP.NET实现了前台表现与后台逻辑的分离,使得程序结构清晰明了。后台逻辑框架的搭建以Visual C#.NET语言实现,C#语言提供对Microsoft .NET平台的访问能力,包括一个通用的执行引擎和一个丰富的类库。在集成开发环境中,利用ASP.NET开发访问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由于都是一家厂商的产品,所以在兼容性以及性能方面有着强大的保证,开发效率也成倍提升。
短信发送部分源码实现如下:
public static string smssend(string phone,string content)
{
StringBuilder url = new StringBuilder();
string SMSType="1";
WebClient myClient = new WebClient();
if(phone.Substring(0,2)!="13")
{
SMSType="2";
}
content=HttpUtility.UrlEncode(content,Encoding.GetEncoding("gb2312"));
url.Append("http://202.121.241.7/MOSOGateway/DirectSendSMSs.asp?userid=53231&Account;=admin&Password;=sspujsj");
//发送到移动MT
url.Append("&SMSType;=").Append(SMSType);
url.Append("&Content;=").Append(content).Append("&Phones;=").Append(phone);
Stream myStream =myClient.OpenRead(url.ToString());
StreamReader sr = new StreamReader(myStream);
string aa = sr.ReadToEnd();
System.Diagnostics.Debug.WriteLine(url);
System.Diagnostics.Debug.WriteLine(aa);
myStream.Close();
return aa;
}
public static void smssendclass(string classid,string content)
{
DataSet ds = StudentInfo.query(null,classid);
string mobilephone = "";
if(ds!=null)
{
for(int i=0;i { mobilephone = ds.Tables[0].Rows[i]["mobilephone"].ToString(); smssend(mobilephone,content); } } } 2.4 系统特点 (1) 数据生成及时化:系统支持大访问量的高速响应和大信息量的存储。 平台系统的分流功能, 保证了即使在短信发送量很大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得数据及时进入系统。 短信数据流程的集成和信息管理的及时准确, 保障了高质量、高效率系统的建立。 (2) 配置灵活:系统采用的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灵活的定制和安装。SMS信息系统开放式的数据结构可以和其他的应用软件相连接,并根据用户的切实需求进行功能调整。 (3) 扩展性强:系统的设计是建立在一个大型的无线应用平台上,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对 未来新功能的扩展与性能提升都有极好的准备,为用户提供了二次开发平台。 3 结束语 在高校中,教学管理短信平台的理念已经得到认可。利用短信平台进行高效快捷的信息发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与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之成为学生和学校之间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发布消息的又一重要桥梁。本系统后台挂接的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自身提供并发控制和数据库自动备份与恢复等功能,支持了动态纪录级锁定,确保了多层安全保障,系统环境安全可靠。而系统运行环境中有关内容和网络上的可控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可以预测将有越来越多的单位通过短信增值业务来搭建适合自身的移动短信平台,研究和实现短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粤伟,魏权利.基于GSM短信息的无线网络环保监测系统的研制[J].微计算机信息, 2005(1):71-72. [2] 谭汉松,陈林书,董翔宇.短信平台支撑组件设计与开发[J].科技咨询导报,2006(9):2-3. [3] 李晶,刘佳娜,钱松荣.企业短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 (5):87-88. [4] 唐明董,张俊波,刘建勋.基于GSM模块的短信平台服务器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2007,28(2):174-177. [5] 宋春,宋玲.基于Web服务的房地产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5):1 147- 1 149. (责任编辑:李 丽) 那么, 如何围绕“以资源建设为核心, 以资源应用为关键, 以提高教育教学为根本”这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使远程教育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管好设备、用好资源、真正出效果呢?我认为应着重考虑以下两点。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 紧抓资源建设与资源管理 在目前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情况下, 首先应抓好资源建设及资源管理。自2005年我县教育网站开通以来, 县电教馆就注重对教学资源的管理, 要求每所学校都要建设校本资源库, 对教师上课时使用的修改过的课件进行收集整理, 实现了校内教学资源的共享。但这种资源管理还比较混乱, 查找也不方便, 于是我们就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与应用平台, 为广大中小学有效管理、使用提供了强大的软件支持, 使众多的优秀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局也建立了县级资源管理平台。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使教育资源库结构清晰、调用容易, 子模块又按年级、学科进行分类, 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使用。 1.教学资源的收集管理 按资源库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以教学资源便捷和适合教师使用为目标, 以学校资源库为资源集散地, 全校教师全员参与, 学校教师可随时调用。并与县名师工程建设相结合, 建设了县级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 2.校园网的建设 想要达到教学资源点击鼠标即可“手到擒来”, 校园网是先决条件。为此, 县电教馆牵头与电信签订协议, 实现了全县各中小学校校宽带通, 并为各初中校与中心校建设了校园网。 3.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的特点 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具有易操作、资源丰富的特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只要登录这个平台, 就能找到所需资源。同时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 每位教师把自己所用过的好的教学资源提交到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管理者对资源加以修改过后放入资源库, 使用者可以对其加以甄选、修改。 ●以资源应用为落脚点,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应用的关键是教师 自学、集中培训、以赛代训等都是可采用的方式。培训的内容不仅应包含如何使用设备, 更要教会教师如何整合资源来上课。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骨干教师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受过培训的资源管理教师, 要有步骤地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县电教馆应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采取多种方式, 与省、市电教馆及省市教育学院配合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1) Windows、Word、Excel及Power Point的基本操作。 (2)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应用。 (3) 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试, 卫星数据接收卡的安装与使用。 (4) 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收集、整理。 (5) 计算机基本维护及网络管理培训等。 2.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 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让广大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计算机教室也不能仅仅用于上信息技术课, 更不能仅仅用来学打字, 而要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起来, 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引领、指导等手段, 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远程教育与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 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作指导。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 密切注意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媒体四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观察通过自身将要进行的“整合”, 能否使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 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 哪些还没有, 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这样的整合才有意义。 (3) 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论主要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两大类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充分注意的是, 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 都不能将其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 而应当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 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 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构建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不应将其简单化。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 我们应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3.以赛带训 远程教育资源管理教师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好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积极鼓励其他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参加各类评优活动, 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教学评优、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选活动, 评选结果将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的依据之一, 参赛和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县里也组织开展了农远优质课与优秀教案评选, 还选送大量优秀作品参与市优质课评选与福建省“三优联评”比赛,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们还准备进一步建设县域录播平台, 将公开教学中的示范课同步播放出来让教师们学习观摩, 优秀教案可供教师参考, 同步课堂中的习题还可以帮教师减少自己编考题或作业的劳累。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管理系统 Q是875037038 一、项目背景 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再次成为当前及近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村土地流转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农民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参与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目前多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有信息分散,供需对接不及时,规模化程度低,大部分都没有鉴证的特点。针对这个情况,许多地区在原来记账大厅的基础上,增加了土地合同流转的职能,成立土地流转大厅,硬件虽然到位,但是还缺少必要的软件平台支撑。 二、系统软件平台与业务协同处理机制 (1)、建立地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门户:农村的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及需求方信息发布,都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实现跨村跨乡镇跨地区流转。业务上在镇(街)驻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工作流程,为畅通土地流转渠道,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提供保证。 (2)、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系统:建立市、县、镇、村多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体系。市县级以经管站为依托,建立市级农村土地档案及流转信息库,为供求双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各镇(街)以记账大厅为依托建立镇(街)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中心,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发布、合同鉴证、土地收益评估、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各村村会计兼任信息联络员,负责及时收集农户土地供需信息,每周汇总一次,报乡镇土地流转信息中心。由乡镇农经员负责将信息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 (3)、规范土地流转运作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以后,凡拟转出土地和需求土地的,可以向村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提出申请,说明流转土地的面积、期限、价格等,村联络员登记后上报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经员录入后,经审查相关部门审查同意以后,在流转服务大厅信息显示屏公布,然后由土地流转双方自行或由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联络流转双方到服务大厅进行洽谈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使用统一监制的合同文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由镇经管站鉴证以后将合同归档管理。土地流转后,合同不能严格履行的,由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监督执行。 (4)、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系统增加纠纷调节记录功能,可以方便及时的记录,监控汇总。市县级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仲裁庭;镇级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设立了调解庭;村级设立了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因土地流转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或镇(街)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 调解;双方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市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市县人民法院起诉。 三、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好处 (1)、有利于为供需双方真正搭建一个好的“鹊桥”,改善土地流转的效果,真正为老百姓把好事办好:我们知道信息的最大特点是越集中效果越好。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好了以后,通过系统终端软件采集信息,以及再通过建立好的土地流转门户网站和交易大厅的触摸屏、电子屏对外发布,可以使信息一站式发布。有网络的人可以上网查,没有网络的人可以到大厅查,或者委托代理机构查。这样才能真正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交易的“桥梁和纽带:鹊桥”。这样卖的人卖了个好价钱,买的人买到了好东西,农经把好事情办的很好。 (2)、有利于实现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最重要的不是规范化的制度,而是规范化制度的落实,而规范化制度的落实关键是靠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土地流转平台的建立就是这个“利器”。目前土地流转的量其实很大,但是真正通过鉴证备案的很少。我们目前的信息发布方式数量有限,而且即便有效也是“有去无回”。这个无回倒不是说没有反馈,关键是最后无法落脚到鉴证这最后一步。我们有了系统软件平台后,所有发布的信息就可追溯了,发布出去的信息是按照软件的流程在走,是可控的,而不是孤立的。成交的鉴证备案自动就隐藏,没有成交的继续在发布。 (3)、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档案建设,方便各级各部门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前面提到过,通过软件系统发布的信息都是可控的符合软件流程规范的,供求信息与供需双方,以及最终鉴证的合同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就可以通过系统方便的按照各种条件查询检索分析汇总,再次不做赘述。而以前的几个word和excel文件之间是无法达到的。因为他们不是“数据库”文件。(4)、有利于充分利用目前地区已有的网络系统,实现“增值”,真正意义上实现土地流转的信息化建设,保持地区土地流转工作在全国的先进性:目前多数地区的记账中心大厅已经达到:硬件到位、网络到位、人员及人员素质到位,所缺的就是软件系统,该系统获得部主管部门的认可,技术上国内领先,所以该系统的应用,实现地区工作的创新,保持了在全国的先进性。 (5)、为下一步的农村土地合同纠纷仲裁奠定数据基础:因为合同的流转以及鉴证以及整个过程都有历史数据可查,为未来的纠纷的仲裁奠定基础 四、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功能简述 (1)、土地供需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实现对农村基层土地流转拟转出信息的采集录入,以乡镇为单位,各乡镇派一名专人负责信息系统,采取账号、密码实名制的方式录入信息,谁登的信息谁审核谁负责。内网录入信息的可直接发布到外网上。 (2)、家庭承包合同管理:包括家庭承包合同、机动地承包合同、其他承包合同、经济合同。(3)、流转合同鉴证信息库:按照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借用等形式对鉴证的流转合同进行登记管理,把合同信息登录到内网系统中,同时外网上相应的供需方信息自动删除,但内网信息库保留。此模块提供计数统计功能,方便日后统计工作。 (4)、信息查询分析汇总系统:主要是对已经进入数据库的各类流转合同、流转供求信息按照各种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分析汇总,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及曲线图。 (5)、合同纠纷仲裁管理系统:对发生的纠纷及仲裁结果的登记管理,包括:仲裁审批、不予受理通知书、申请人受理仲裁通知书、被申请人仲裁通知书、第三人仲裁通知书、仲裁委组成人员通知书、延期开庭通知书、裁决书等。 (6)、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提供基本的电子政务办公,可实现上级向下级发送文件通知等功能,下级无权更改、变动信息内容接收到的信息。不提供下级向上级发送文件的功能。 (7)、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系统:主要是土地流转的门户网站的建立,网站标题栏包括:流转信息发布、市场分析、政策法规、业界观点、农经时讯、成功案例、法律咨询等内容;网页模块包括:图片新闻、最新公告、农业信息、各县市区信息模块、信息搜索栏、各级农村土地流转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地图查询模块、友情链接等。 关键词: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 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变“师本”教育教学观为“生本”教育教学观 在过去多年的实践中,我国高校一直遵循灌输式的“师本”教育教学理念。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迅猛增长的知识量和瞬息万变的知识变化,这种“仓库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及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显得愈加重要。高等学校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生本”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自我、自主和主动,改变教师角色,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其创造、创新欲望和潜能。 (二)变“标准化”教育教学观为“多样化”教育教学观 目前的多数高校都在实行类似于企业连锁经营的模式,以一种类似于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规范教育、理解教育,所有的学生都按统一的进度、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进行“批量生产”,教学采用标准教材,考试使用标准答案,把每一位学生都训练成只会画地为牢、畏葸不前的乖孩子。而建立在学生个性多样性和分层次、多类别社会需求基础上的“多样化”教育教学观,则需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冒风险,敢于行走在制度或规则的边缘,使学生既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又有丰富多彩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并在丰富多彩的兴趣支配下,从事各不相同的创造与创新活动。 (三)变“封闭”教育教学观为“开放”教育教学观 开放教育首先是对社会的开放。学校教育再也不能承传“象牙塔”式的封闭教育模式,把学生禁锢在书本知识、课堂知识之内,应鼓励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通过置身现实的变革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学以致用。通过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促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综合能力。其二是对世界的开放,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四)变“专才”教育教学观为“通才”教育教学观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社会对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的需要将更加突出,这给传统的“专才”教育教学观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通才”教育教学观强调学科综合的重要性,强调文理的互相渗透和相互交叉,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并重。重视人的综合知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人才成才立业的基础。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服务于传统体制的学科专业设置应加以彻底重组,其核心就是要由“对口”转为“适应”。就总体而言,各高校要大力调减、合并与职业简单对应的狭窄的专业结构,真正做到淡化专业、拓宽基础,特别是要在打破原有专业边界,形成互认和“兼容”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成果和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水平及其需要,设置一些新专业,扩展原有专业内涵。 (二)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鼓励个性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 长期以来,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使得不少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外的事物很不关注,这种状况,反映的是教育的偏颇。作为社会中坚的高层次人才,仅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不够的。高等学校要全面认识和实践教育的多种功能,不仅要传承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还要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引导其在对待科学与技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等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加强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现途径 产学研相结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方式推进产学研结合,不仅使有关各方能在合作中相互利用对方的资源,取长补短,而且各方共同努力搭建的“平台”又能为各自潜在的人力资源提供实践、创新、创业的“前沿”基地和舞台。同时,学生还能在创新活动中不断地挖掘和张扬自己的特长与个性,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是理工科院校完全可以遵循的模式,文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可以借鉴和参照这一思想。 (四)多样化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各高等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也有差别,不同学校实际上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自主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但无论是哪一种培养模式,都应该结合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强化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的激情和欲望。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优化 课程内容的优化指课程内容的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体系能否整体优化。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要素的选择应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改变各门课程教学上独自追求系统性、完整性,缺乏有机联系的状况,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边界,进行德智体美、基础与专业、主干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多维度上的整合,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优化。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 要从对口培养狭窄的专才教育向适应社会发展的宽口径人才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不但要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结构关系,更应该考虑各课程要素之间横向结构关系,并且体系设计要具有柔性和多样性,保持一定张力,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这种“一体化”模式较好地突出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目标,既满足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又兼顾了知识基础的发展、专业发展与人的多样化发展及实施创新教育的共同需要,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用创新的制度为创新的教育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培养制度上,积极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第二学士学位、分层次教学、优秀生培养等制度,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及大学生科研训练等活动,自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引导学生自觉创新;改革大学考试办法,其一,考试内容要突出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要把考“活性”知识作为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理和应用能力。试题应具有开放性,例如可以小组共同完成,可以借助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考生也可提出咨询和要求帮助,将考试过程布置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二,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考试方式不应只局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实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应多采取讨论式、开放型、与实际相联系的形式,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引起与增加学生对参与考试的兴趣,进而提高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考试管理要突出公正性、客观性、规范性。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和考试标准;把好考试命题质量关;正确评价考试结果;认真严密地组织考试,加强考风建设。完善融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于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对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的监控,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五、创新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保障。组织机构是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运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体系,包括各种组织、体制、机构等。其次,实施创新教育还应积极营造民主的教学管理氛围、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要改变对教师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避免教师劳动成为单调重复的行为,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创造性劳动。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各级各类学术组织,全面启动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学术活动,通过开展学术讨论会、讲座、研讨、交流、论文征集等不同方式,全面活跃校园学术气氛,营造宽松、争鸣的环境,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自由讨论。 实施创新教育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一方面激发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积极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学、研、产和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支持学生搞好科研和各类创造、发明活动。 参考文献: 1.赵媛.重塑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江苏高教,2003年第2期 2.李进才.中心城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2期 3.段先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贵国勋.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式.江苏高教,2002第3期 5.曾冬梅.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面.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2期 6.张国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6期 7.王永生.着力模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5期 8.张玲.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咨询,2009年第5期 9.匡令芝.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教学评价改革,2009年第1期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平台,建设,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过程中, 为提高教学质量, 各高校开始逐渐建立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而为满足教学发展需要, 计算机实验教学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且教学平台建设越来越完善, 技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就高等教育教学而言, 计算机教育本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导致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操作和知识水平极为重要。困扰教育工作人员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改善环境保证实际计算机教学工作顺畅进行, 培养出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人才。加强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 对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推行规划管理 在建设和管理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过程中, 推行规划管理, 将是指导性和方向性思想。但是在推行规划管理期间,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首先, 规划实验教学任务。就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 计算机教学作为基础性教育, 是学生展开其他学科的基础[1]。因而, 规划教学任务, 制定具体教学操作模式, 在清楚了解学生专业背景的基础上, 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大纲。同时, 所编制的教学大纲必须具备基础知识内容和基础实验, 且实验设计需要体现学生的专业, 具有综合性与针对性。事实上, 学生在学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够更好掌握计算机技术, 促使人才培养更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了解, 计算机并非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就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 教师需要进行大量实践工作, 才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掌握这一学科。但在实际中可发现,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由于自身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不够, 致使实践操作效果不理想。因而, 为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必要的实验教学任务不可缺少。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需要合理安排具体的实验操作内容, 根据实验项目分层次、分批次地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试验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利用开放性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开放性实验必然会涉及到较多的开放性知识内容, 而这些均需要相应的技术研发资本和技术进步。因此, 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任务时, 应根据学生现有计算机水平, 采用开放性、综合性实验, 以此可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 规划实验室发展。对实验室发展进行规划, 是实验室进步的基础。唯有明确实验室后期发展方向和实验种类, 才能够准确开展科研[2]。在此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规划实验室必须保证超前性与实际性。根据试验室发展趋势, 预测后期发展, 保证各类专业与计算机技术操作都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而规划实验室的实际性, 就是必须结合学校现有科研水平与学生素质进行规划。规划实验室时, 必须注意的一点是, 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 遵循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原则, 不可盲目跟风, 避免出现实验室发展方案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产生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 再次, 规划资金管理与设备管理。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平台时, 必然有相应的资金支持, 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室顺利开展。资金主要用于设备的购买。建设实验室平台时, 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必须在实验内容、试验方法与实验设备上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就当前高校建设计算机实验平台的实际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学生数量大等特点, 而这是制约实验室平台建设顺畅进行的根本因素。基于这一点, 为保证计算机实验室平台顺畅建设, 促进计算机实验室平台发展, 就需要加强资金管理, 合理分批次地管理资金成本, 根据设备需求程度来购买。与此同时, 在管理设备时, 必须遵循相应制度, 制定日常管理制度, 唯有如此, 才能够保证设备正常发挥性能。 另外, 规划管理消耗材料。在建立计算机实验室平台期间, 必然会涉及到消耗材料, 如电路和芯片。这些消耗材料不仅价格昂贵, 且非常难保管[3]。计算机实验室平台建设过程中, 保管和使用这类消耗材料有不当之处, 会引起资源浪费, 影响教学任务完成。基于此, 实验室平台建设过程中, 学校应根据课时安排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采购消耗材料, 遵循使用多少, 买多少的原则。与此同时, 在保管消耗材料时, 需要根据相应原则和保管条例进行保管, 这样才能够减少损坏。 最后, 规划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学校计算机实验课顺畅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完善技术队伍的建设。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教学质量和实验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基于此, 在具备相应财政支持的前提下, 提升实验室人员的思想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建设强大的实验室技术团队。在规划实验室平台建设时, 必须合理安排实验室所需人员的具体数量、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 才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利用相关技术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这样可实现实验室的基本功能, 促使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内能够有效完成。 2 网络化管理实验教学 教育教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实验教学的开展已逐渐摆脱传统实验教学的限制。开展现代化实验室管理, 使用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方式。就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发展现状来看, 如果要想使实验室平台在实验室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就必须进行有效管理。而有效管理模式中, 在实际应用中就可了解到, 实验室管理实行网络化具有现实性意义。网络化管理模式就是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模式, 部分院校已建设网络化实验室管理工作模式[4]。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需要评估学生实验数据与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判断实验室教学能否达到实际需要, 如果采用传统人工收集方式, 会产生非常大的工作量, 同时准确性也不能获得保证。而网络化管理模式就是借助数据库形式, 了解学生实验数据和实验操作, 能够准确评估实验室平台能否满足实验操作需要。同时, 网络化管理可明显提高管理效率。网络化管理模式, 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步伐, 同时对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 网络化管理模式已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3 实行新式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在实验室平台建设完成后, 实验室需要根据相应规定开设实验项目, 同时还必须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必要实验条件与实验环境[5]。在此期间, 教师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指导。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可通过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想象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传统演示实验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更快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且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就当前实验室平台展开的实验室教学情况来看, 验证性实验在实际中应用得比较普遍。在学生已掌握相应知识内容基础上, 就需要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实际上, 这样的实验过程会打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基于这种实验室教学现象, 教师可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操作, 增加开放性实验。唯有如此, 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和验证答案, 这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显著意义。教师在此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就是保证学生安全。传统实验教学并不是由开放性实验教学所取代。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传统实验教学上, 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后, 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 可明显提高学生能力, 同时还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同时, 还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实验报告仅仅是反应实验教学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追求完成实验报告, 就很容易促使他们重视实验报告而忽视实验现象[6]。另外, 抄袭实验报告也是传统实验考核一项比较明显的弊端。基于此, 教师在采用新型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要创新考核方法, 重视实验所获得结果的同时, 还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素质。 4 结语 在计算机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 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规划好实验室建设, 同时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采用有效方法加强实验室平台管理。唯有重视实验室平台建设期间的各项影响因素, 才能完善实验室平台建设, 促使实验室平台在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云平.浅谈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J].科技资讯, 2012 (8) :789. [2]罗文春.浅谈云平台下的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 2015 (22) :96-97. [3]李从明.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8) :120. [4]王延松, 刘君玲.浅谈基于Web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2) :43-46. [5]刘芳宇.浅谈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Beijing Dianli Gaodeng Zhuanke Xuexiao Xuebao, 2010 (11) . 一、大众化教育下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现阶段, 高等院校中教育教学管理通常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 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才。其中教学管理应该围绕着确保教学方案有效实施和专业团队建设以及提升教师教学适量等进行开展, 而学生管理通常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个体或是群体管理等方面进行开展工作。教学管理和学工管理存在的关系就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沟通。可是, 目前存在的情形就是各司其职和各自为政, 比如教学工作并未依据学工管理和学生进行零距离沟通, 充分发挥出学工管理的促进作用, 而且学生工作常常独立组织与开展教学工作, 难以确保高等院校教学质量, 也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另外, 社会的浮躁风气, 造成许多学生缺少人生规划, 自制力相对较弱, 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所事事中消耗。 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特点 (一) 整体性。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主要分成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以及教学基本设施管理等多个方面, 所有方面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管理的主要效益, 并非从单个要点中所展现出来, 是在所有方面有效协调与综合应用的结果, 唯有在各个方面科学协调与配合之下,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才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动态性。 教学管理过程主要指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过程, 其贯穿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所有过程, 同时不断改变相关要素在创新能力培养时的发挥的作用[3]。同时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是许多功能的融合, 其中人物和时间以及信息等全是动态变化的, 创新能力是个体多种能力的集中展示, 会在个体不但发展下而发生变化, 并且受到外界许多要素所影响。对此,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对象发生的变化一定要进行及时、有效调整, 从而确保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 服务性。 在进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活动时, 教师与学生不仅是管理对象, 还是服务对象, 同时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管理目的及时创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的教学环境。在某个角度方面而言, 教学管理的主要含义就是服务, 并且是主动服务,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管理目标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在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师与学生的相关需求, 尽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 也就是为教学与人才培养所工作。 三、教学管理和学工管理互动平台分析 高等院校教育和教学活动基本是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的, 对此在某个角度上而言, 高等院校的教学创新主要由高等院校的管理创新所决定。高等院校的管理根本目的, 主要是实现资源制约形势下的最优选择, 为一种“类企业行为”。创建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和学工管理的良心互动平台, 是把教学管理和学工管理进行合理融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应该充分应用学生管理工作, 进一步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具体状况, 有效促进教和学的互动, 可以将学工管理当作教学核心, 充分担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有效帮助教师完成相关教学活动, 并且科学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善于学习和爱学习。 教学管理与学工管理的良性互动平台可以从课堂的教学质量与班级管理两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入手, 其中学生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关键教育对象, 而课堂是相互评价的主要发生场所, 学生是互动体系的最终受益者。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班主任组主要班级管理目标为相辅相成的, 且两个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限制和相互推动作用。另外, 建立教学办和学工办例会制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创建专业课程主管和辅导员的相应业绩考核体制, 能够有效加强与增大互动体系作用。 在办学规模不断增大影响下, 班主任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人, 班主任应该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对此, 班主任一定要深入课堂, 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学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另外, 在班风评价过程中, 应该让任课教师发挥评价者的作用, 因此任课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与班级。在此种相互制约和相互推动体制下, 教师与班主任虽然是受益者, 但是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教学管理与学工管理互动平台如图1所示。 结束语 1.1 远程教育平台 按照瑞典学者霍姆伯格和我国学者丁兴富教授的观点,远程教育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子系统: 教学资源子系统和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2]。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平台大多只实现了教学资源子系统, 基于学科、课程结构进行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实现, 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课程资源[3]。 1.2 基于网络空间的辅助教学平台 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基于公共网络空间的辅助教学平台为师生的课外教学交流提供了便捷, 将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有效延伸和拓展[4]。 这两类教学平台都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 主要以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资源和课外交流服务为目的, 在极大程度上缺少了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和动态管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平台的解决方案,形成从项目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3方面对项目化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式管理。 2 需求分析 按照“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分布实施、动态更新” 的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平台主要满足企业、教师、学生3类对象不同层次的“教、学、做”一体化和自主学习需求,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优化管理和建设, 实现项目化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和管理, 实现形成性教学评价为主体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 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用户管理: 用于对企业、项目组长、教师、学生组长、普通学生5大类用户进行管理, 包括用户的添加、权限设置、删除、修改与查看。 项目群组管理: 以项目为单位创建的以交流、协作为目的的交互群组, 包括对话、项目组成员、信息、文档、 问答、任务等功能, 学生在群组内, 可以根据教师管理员设置好的文档目录上传自己在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文档。 项目信息管理: 实现对项目信息和内容的统计与管理。平台对项目信息的基本情况进行表格式列出, 并对单一的项目信息进行详细查看。同时对项目信息提供增加、修改、删除、 导入、导出、分页管理与查询功能, 实现项目资源分模块、分类型 (文本、声音、图形、动画、 视频) 进行上传与下载, 让用户快捷获取项目信息或项目资源。 项目过程管理: 实现对项目成员登录次数统计, 项目管理表格、项目任务书、项目周报表、项目评测表的增加、 修改、删除、导入、导出功能, 实现项目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监控。 项目评价管理: 实现按每一周进行的项目过程评价、项目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每周按评价等级实现动态排序, 激励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项目过程评价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 项目效果评价含企业、项目组长、教师、学生组间评价。 消息中心: 对整个平台采用广播的形式, 将各类消息以动态形式进行传播。用户可以选择动态信息的发布范围 (在某个项目组内发布), 发布的内容包括动态、任务、文档、问答等, 发布成功后所有关注该用户的人可以看到这条信息。针对每条动态信息, 用户也可进行回复、收藏、评价、发送邮件等操作。 方便不同用户之间项目过程中的即时交流, 提供在线帮助支持与服务。 3 平台系统架构 3.1 开发工具 平台使用的开发工具有: MyEclipse2014、MySQL、Tomcat7.0、Firefox、JDK。由于项目是团队开发, 所以还用到用于管理代码的SVN软件及相关插件, 如FusionCharts插件 (报表)、导入导出插件等。 (1) 系统开发工具 : MyEclipse, 用于开发Java, J2EE的Eclipse插件集合。 (2) 数据库管理工具: MySQL, 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 3) Web服务器 : Tomcat, 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 (4) 程序开发环境 : JDK, 关于Java语言的软件开发工具包。 (5) SVN: 离线的代码管理软件 , 具有集中式代码管理功能。 (6) Firefox: 开源网页浏览器 , 最大的亮点就是Firebug调试功能, 使用非常方便。 3.2 数据库设计 本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 平台数据库名称为qy_project。数据库共包括9张表, 这9张表构成了整个平台的数据处理。其中, User_info表用于存储参与项目化教学的学生用户信息, course_info表存储企业参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信息,project_info表存储项目信息 , teacher_info表存储教师信息 ,project_group_info表存储项目群组信息 , project_process_info表存储项目过程信息, project_resource_info表存储项目资源信息, project_evaluate_info表存储项目评价信息, project_message_info表存储项目消息。 3.3 开发框架 平台采用Web开发最流行的MVC模式的三层架构, 使界面和业务逻辑完全分离, 降低了程序的耦合度, 便于后期扩展与维护。平台架构如1图所示。 界面层: 所有的jsp和html页面, 负责把数据展现在网页上。 控制器: ctroller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 调用Service处理数据, 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相应的页面跳转。 业务层: sevice包下提供一系列处理业务逻辑接口, 由sevice.impl包下的类来实现, 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实体层: entityy包下提供了数据交互所需的实体类, 用作各层之间数据传递的桥梁。 3.4 部分技术实现 平台界面层主要完成MVC中的视图及控制器部分的内容。为了增强用户体验感, 也可以充分利用Flash, HTML,CSS, Javaserlet等技术来丰富页面。界面层从服务器下载页面在客户端执行并显示, 接受输入并提交到业务层, 实现界面层和业务层的信息交互。 业务层主要做一些有效性验证的工作, 如数据添加、修改、查询等, 以确保程序的健壮性。业务层将数据对象的操作、封装成系统需要提供给用户的服务, 方便控制器进行功能调用。如平台管理员在用户列表页面, 单击“添加”按钮进入到用户页面, 输入用户信息后提交表单, 发出addUser.do的请求。此时该请求访问控制器addUserAction类, 该类再转发到视图组件addUser.jsp中。addUser.jsp将平台管理员填写的用户表单信息提交, 并发出submitUser.do请求访问控制器submitUserAction类, 该类获取模型组件userForm类传递过来的用户信息, 将信息插入到数据库中。操作完成后, 请求被转发到用户列表显示页面userShow.jsp。 实体层主要实现与数据库的链接和操作数据库等功能。如在调用User对象时, 可以通过insert方法将保存在User对象中的用户数据插入到qy_project数据库中的User_info表中。 3.5 平台测试 在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之前, 平台管理员要先登录到平台管理页面, 如图2所示。 用户登录成功后就可以进行项目信息的添加、修改、删理与评价。除等操作, 如图3、图4所示。 平台内信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显示, 项目组长和教师、企业有权限添加、修改、删除项目信息, 项目信息可以实时显示参加项目的小组人员信息, 并能按照项目计划时间进行项目的即时更新, 帮助项目组合理分配和计划项目进度。 4结语 1 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应依托校园网的建设, 各个功能模块对应于教务管理的职责范围, 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学管理数据的共享, 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做好基础保障。 (一) 教学计划功能 教学计划是高校教学运行的基本依据, 由各个年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成。教学计划子系统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功能:录入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信息;设置各个年级教学计划;制定各个年级/专业的学期开课计划。 (二) 课表编排功能 课表编排功能主要是根据学期制定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资源等信息尽可能高效合理地完成学期课表的编排。 (三) 学籍管理功能 学生学籍管理主要完成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学籍情况详细记录。 (1) 批量和零散录入学生信息, 创建学籍档案。 (2) 由各个院 (系) /部办理学期报到, 登记报到与不报到学生, 统计学期报到情况。 (3) 依据异动规定审核确认异动学生, 逐个处理学籍异动。 (4) 依据设置的毕业规定, 智能处理毕业学生。 (四) 考务成绩管理功能 (1) 根据已经设定的排考要求, 信息化平台会快捷合理地完成考试安排 (包括考试时间、考试地点与监考人员) , 并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发布有关考试安排信息。 (2) 由任课/指导教师、教务秘书与教务处成绩管理员, 基于校园网/互联网简便、快捷地录入学生的课程/环节成绩。 (五)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改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持续且任务繁重的工作,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传统的手工分发、汇总、分析的操作手段已难以有效处理评价产生的海量数据, 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则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进行学生评教, 简化了评价过程, 并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和系统平台自动统计、分析得出的评价结果, 将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客观呈现出来, 加强了信息搜集的准确性。 (六)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区别于传统高校的一个突出特点。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 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资源, 以期合理地安排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表。 2 高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现状分析 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目前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管理平台自身存在一些不足 (1)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并不完善, 未能适应高职办学的需要开发出教务管理工作的所有功能; (2) 另外, 平台的适用性不强, 大量高职院校特有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3) 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离不开校园网的支撑, 目前大多数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还没有实现和校园网的深度融合, 因此在教学管理的数据共享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 (二) 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 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从一所技工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 受到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的影响, 许多管理人员及教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交换信息, 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2) 信息化操作能力有待加强。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本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 信息管理能力不足, 同时缺乏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 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在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时候还缺乏标准化的操作, 造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效率不高。 (三) 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不健全。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都有关于教学制度的汇编, 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制度人为操作的因素, 造成信息化的建设难以规范执行。 3 高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对策 (1)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 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主动发掘、收集、利用各种相关信息的意识, 使得这些信息能服务于本职工作, 同时信息的价值能得以充分利用。第二, 信息化管理的技能。 (2)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离不开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必须遵循教学管理的制度规范, 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院系两级管理制度, 下放管理权限, 扩大院系两级的自主权, 同时加强配合, 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流程, 共同完成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3) 合作研发适宜高职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学管理的许多环节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例如:高职院校最突出的特点是要加强职业教育, 对学生的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环节的比例更加重要。传统的排课系统只能对一般理论课进行智能编排, 而由于实训课往往要打破行政班级的限制, 对行政班级要进行分组后安排不同的指导老师, 因此教学管理要实现信息化的要求, 就必须要根据每个高职院校实训环节安排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表编排, 这样才能适应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的需要, 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使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地摸索经验和创新方式, 这样才能使得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 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本文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问题作出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以求达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叶小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3, (8) . [2]李友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管理》.2013, (12) . 关键词C/S模式;B/S模式;教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2-0084-03 Schem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C/S and B/S//Xiang Zuga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ual need and the feature of the present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 and shortcoming of two kind of patterns. The paper proposes a kind of patter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S and B/S and offers the function module and the method of realization and the supporting environment of the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based on this pattern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C/S pattern;B/S pattern;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uthor’s addres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3100018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需要进行大量严格的教学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系统已由原来的纯手工操作,发展成为半自动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近几年,高等学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存在多校区的办学模式,这使得原有的单一的由C/S模式或由B/S模式构建的教学管理系统都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管理的需要。因此,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教学管理系统成为一种必然。 1 C/S和B/S结构比较 1.1 C/S结构模式的特点 (1)具有成熟可靠的设计开发方法和工具。 (2)交互性强、界面友好。客户端程序不但可以针对特定用户来设计,而且在提供各种在线帮助和出错提示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 (3)安全性高。由于C/S是配对的点对点的结构,一般运行在局域网内,而且访问系统必须要有专用的客户软件,因此安全性较好。 (4)响应速度快。C/S采用逻辑上的两层结构,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的数据。 (5)能降低网络通信量。C/S结构的网络通信量只包括Client与Server之间的通信量。 (6)不能跨越异质异构网络进行访问,限制网上信息的公布。 (7)开发成本较高。C/S结构对客户端软硬件要求较高,尤其是软件的不断升级,对硬件要求不断提高,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客户端越来越臃肿。 (8)升级维护复杂。如果应用程序要升级,必须到现场为客户机一一升级,每个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都需维护。 1.2 B/S结构模式的特点 (1)简化了客户端。不论基于何种平台,只须安装一种通用的浏览器,采用同样的界面访问。 (2)用户操作使用更加简单和通用,只要会使用通用浏览器就行。 (3)能够跨越异质异构网络进行互联,用户可方便地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访问Web服务器。 (4)B/S特别适用于网上信息发布,使得传统的MIS的功能有所扩展。 (5)系统升级维护方便。在B/S结构中,管理和维护集中在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可以任意扩充,而对客户端不产生任何影响。 (6)安全性差。B/S模式采用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开放结构模式,并用于Internet的开放性协议,对系统所必须的安全保障还缺乏完善的技术措施。 (7)交互性、响应速度及数据传输速率方面比C/S结构模式差。 1.3 C/S模式与B/S模式相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分别应用C/S模式或B/S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针对教学管理系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可以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数据查询灵活且地点固定的小范围内使用C/S模式,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不高、地点灵活的广域范围内使用B/S模式,充分利用2种模式各自的优势,为不同的子系统选用不同的系统平台,构建一种将2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的混合模式。这种将2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的方案相对于单独采用C/S或B/S模式必然会有许多优越性:首先,它能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对数据库的修改和新增记录的操作;再者,能经济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简化一部分客户端程序;第三,能保证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和一般功能的易用性。此外,它还使得系统维护简便、布局合理且网络效率高。 2 系统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信息发布模块、信息查询模块、选课模块、教材管理模块、教学调度管理模块、教学质量监控模块等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功能:(1)系统管理模块完成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设置等功能;(2)学籍管理模块完成学生入学信息、学籍异动信息的录入、修改及统计分析等功能;(3)成绩管理模块完成学生各门课程考试及毕业设计成绩的录入、修改及统计等;(4)教学计划模块是各职能模块间的核心模块,通过教学计划模块与其他模块现横向关联,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数据的有效管理;(5)教学调度模块实现排课、调课、排考以及教室管理等功能;(6)教材管理模块实现教材的入库、出库以及学生个人账户的书款情况的管理;(7)师资管理模块实现对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录入、修改及部分内容的浏览;(8)选课管理模块承担选课操作工作,为学生所使用,主要提供登录、选课、显示、修改口令等功能;(9)信息发布模块主要实现通知、课程安排等公共教学信息的发布;(10)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用于学生网上评教,制定和维护学生评教的指标,教师可以查询自己的评教结果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11)信息查询模块实现成绩等信息的查询。 在上述子系统中,由于学生学籍、成绩及教学计划、教学调度、教材管理、师资管理等信息需要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交互性,同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这部分子系统适合采用C/S模式;而信息发布与学生信息查询及选课模块、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则具有适用范围广(如学生可在网上进行选课、信息查询、教学评价等操作),安全性、交互性要求不高等特点,所以这部分子系统适合采用B/S模式。 3 功能实现 B/S模式部分的核心模块由Windows 2003 Server、IIS6.0和SQL Server2000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将请求交给IIS,IIS接受请求并调用ASP程序,ASP程序通过ADO接口与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 连接进行数据库操作,ASP程序再将操作结果以HTML文本的形式发送给浏览器。 C/S模式部分由服务器端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工具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客户端通过ODBC接口向服务器发送SQL语句请求,数据库服务器根据SQL语句生成所需条件的数据结果集,最后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ODBC接口将生成的数据结果集取回。 4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选择 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Web服务器、客户机、网卡及校园网络资源。系统的软件平台:B/S模式部分,各终端可采用Windows98/2000为平台,使用IE为浏览器,Web服务器端可选用Windows 2003 Server为网络操作系统,选用IIS作为Web服务器软件,选用MS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C/S模式部分,Client端开发工具可选用Delphi,数据库管理工具可选用MS SQL Server2000。 5 结束语 关键词:ASP.NET,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申报管理平台 随着科技工作的进步, 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审批管理工作的水平已成为体现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高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和声誉有引领作用, 也是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奋斗目标的保证。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平台采用了ASP (Active Server Pages) 技术实现。通过ASP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 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ASP程序, 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 提高了交互速度。ASP直接在HTML文件中嵌入服务器端脚本, 使动态交互页面的开发成为了一个整体, 维护工作也变得简单而快捷。 该管理平台主要功能包括: 专家可以在网上查看或下载各种项目内容、提交自己的建议、给项目负责人留言; 教师可以在网上提交项目申请书、中期汇报、阶段性建设成果、填报经费支出明细和查看专家留言; 管理员则可以管理所有信息, 包括专家和教师的账号分配、项目信息调整和查询、数据的导入和导出等。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平台管理采用MSSQLSERVER数据库建立, 主要包括教师信息表、项目申请表、项目中期汇报表、专家信息表、经费信息表、项目树菜单表, 教师树菜单表, 教学单位信息表等。 1 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系统的功能结构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平台主要由教务处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 、院部管理模块、专家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组成。教务处管理模块主要有所有账户管理、课题审核、课题分类查询、课题分类修改、确定评审专家、课题统计报表、经费支出汇总等功能, 主要完成审核及课题的统计和修改。院部管理模块主要有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评审 (其中包括专家分配) , 课题统计报表、个人信息修改等操作, 主要完成对本院部课题的基本情况的浏览及上报。专家管理模块主要对课题进行评审打分, 课题情况的反馈。教师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注册、项目申请、中期汇报、结题申请、经费使用记录等操作, 主要完成课题的填表及申报。管理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2 系统架构技术 如图2所示。 从整体架构上看, 分为界面显示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访问层三层, 对于三层间的通信, 可直接基于接口来进行调用, 也可以通过被调用层所显示的Service来进行通信。对于界面显示层, 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 仅仅负责界面显示, 因此, 在业务逻辑层上都有统一的访问接口。界面显示层包含了界面显示的元素及简单的显示逻辑。对于业务逻辑层, 封装了系统的业务逻辑, 并提供了供外部访问的接口, 包括API形式的调用接口, 以及基于WCF显示给外部的Service, 对于业务逻辑层所需要的数据, 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来源于数据访问层, 二是来源于外部系统。对于数据访问层, 封装了对各种数据源的访问操作, 提供了对底层的数据源的统一访问接口, 屏蔽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差异, 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模块的需要, 返回给业务逻辑层的数据, 可以是业务对象形式, 也可以是基于表结构的Data Reader、Data Set等对象。数据访问层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 也包括API形式的调用接口, 以及基于WCF显示给外部的Service。 1.3 系统实现 1.3.1 平台登录 登录界面包括教师登录、教务处登录、专家登录及教职工账号申请等4个部分, 新用户点击申请账号进入账号申请页面, 需要添加自己的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职称等信息, 在注册完成后需要通过管理员审核以后才能登录使用本平台。在登录功能里, 添加了用户拼音自动匹配汉字用户名的模块, 方便了用户的登录操作;添加了重名处理功能, 当用户输入姓名后, 会自动检测是否重名, 消除了重名登录;在登录后, 通过检测登录用户的身份类别, 进入不同的操作页面。 1.3.2 项目申请流程 1.3.3 功能模块概述 如图3所示。 项目管理:通过该功能模块可以实现课题项目的发布和调整, 教师个人信息的录入、查询、课题项目的统计和经费支出的汇总显示, 专家信息的录入、修订、项目评审筛选、评审信息报告的汇总, 平台所有信息的导入和导出等。项目管理模块应先对教师基本信息进行相应的设置, 才能对教师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应先对专家信息进行相应的设置, 才能对专家信息进行查询、筛选。 项目申请:教师登录系统后可查看最近更新发布项目, 可点击申请其将流转到院系管理模块中, 上传项目申请书和相应的辅助材料。教师首次登录后要先完善个人信息, 然后可以查询最近可申请的项目。 立项评审:教务处可以根据立项信息进行评审专家筛选和分组, 院系通过对教师申请信息进行检查核对, 专家进行审核并给出意见。首先要公布项目立项指南, 根据立项项目分类从专家库中筛选专家并沟通确定;院系管理人员要根据立项指南中的要求对本院系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初步审核;专家从平台上阅读申请书和附件, 并填报评审意见书。 经费支出:教师登录后, 可查询、填写经费支出明细。经费支出需要项目获得立项后, 要依据协议先行设置经费的预算。 中期汇报:通过该功能院系可以根据教师中期的汇报表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简单的评审和随机分配专家的操作;院系通过检查后, 通知专家对期中检查做最后的审核。教师要根据项目协议, 按期通过平台提交中期汇报表, 如超过三个月未提交中期汇报表, 将发出通知并暂停经费的的使用。 结题评审:通过该功能教务处根据项目协议和相关的申报信息发布结题通知, 随机筛选专家对提交的结题材料进行审核。教师要根据项目协议书中的信息, 提交结题申请书和相应佐证材料。 1.4 系统特点 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审批管理系统, 通过局域网办公环境和校园网申报、查询环境, 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科学化、规范化做好教学改革项目的信息管理工作。通过本系统可以及时地了解全校科研工作的最新情况, 提高工作人员对全校职称评定以及申请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中教学改革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教务处准确统计全校教学改革工作年报数据;有利于学校教师进行网上申报课题和教学改革情况的查询, 使管理工作人性化, 友好化, 让工作充满人文关怀, 因而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 构建合理、高效、综合的院校教学改革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对教学改革项目信息的高效率、高质量管理, 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此系统将为高校管理工作找到新的解决途径、并提供一个友善的平台。 2 总结和展望 项目管理平台在武夷学院已经得到使用, 其智能性和可用性深受广大教职工的好评, 同时极大提高了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项目管理平台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们仍希望不断完善开发出一套符合现代化办公要求的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和审批管理系统, 为各大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建立一套资源充分共享的、最大限度网络化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结合工程管理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程重构以便准确、客观的管理教学改革项目的信息工作, 提高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水平, 为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何凤杰.从推进无纸化办公建设看实现办公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J].河南科技, 2011 (10) . [2]Matthew MacDonald.ASP.NET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3]昌兆文, 刘湖平, 曾绍军.基于NPOI导出Excel文件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5) . [4]马思红.基于ASP.NET的数据库访问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14) :, 31-32. 【教学与管理平台】推荐阅读: 智慧教学综合管理平台11-26 实训教学管理平台08-30 网络辅助教学管理平台11-28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05-25 服务与管理平台07-15 教学与管理方法09-06 幼儿教学与管理09-09 财务预算与管理平台06-11 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07-11 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06-10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4
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管理信息平台 篇5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6
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 篇7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8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9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10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11
教学与管理平台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