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体

2024-10-04

英语语体(共12篇)

英语语体 篇1

新闻文体是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体之一。从语言风格上讲, 不同刊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不同类型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文体特点, 然而其写作都受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 因而也形成了共同的新闻英语特色。首先是大众性。新闻刊物是大众传播媒介, 读者面较宽, 其语言必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其次是趣味性。西方新闻界十分注重阅读趣味, 有的新闻学家称它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因此, 为了增加报道的趣味性, 不仅要求报道内容, 而且要求它所运用的语言要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再次是节俭性。节俭是精练语言的重要手段, 也是出于报刊节约篇幅的实际需要。在西方社会, 广告利润丰厚, 报刊十分珍惜版面篇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报道尽可能多的内容, 新闻写作人员就得采取一切手段来浓缩和精练语言。上述三个因素, 即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构成了新闻英语在语言风格上的共同特色。因此对新闻英语的翻译, 译者除遵循一般的翻译原则外, 还应遵循新闻翻译的基本规律。本文从分析新闻英语语体特色入手, 具体分析其用词和句法特点, 探讨英语新闻汉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有关专家指出, 英语新闻的汉译过程中, 要注意对英语原文用词的理解及独特特色的传递, 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信息传播错误及文件内容的缺失。

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新闻文体因其自身特点和传播功能而在词汇运用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结合实例, 下面从新闻词汇特定的语言色彩, 频繁使用小词、缩略词, 新词新语使用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以便读者对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 词汇特定的语言色彩。新闻报道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达事实和事件, 例如, horror一词是新闻标题中常用的词, 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动, 再如nadir常指“两国关系的最低点”。此外, 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 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 (据有关方面报道) , cited as saying (援引……的话) 等, 这些新闻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后逐渐取得与新闻报道相联系的特殊意义, 成为新闻体词语 (journalistic words) 。 (2) 频繁使用小词、缩略词。新闻英语的另一词汇特点是青睐小词、短词和广泛应用缩略形式, 特别是在标题的制作上, 尤显突出。新闻标题必须具备吸引读者、提挈内容的功效, 因此特别强调简明扼要, 且报纸栏目狭窄, 使用长词有失雅观。小词 (midget words) 即简短词, 一般为单音节词。原因之一是由于报纸篇幅有限, 用小词可以免予移行;原因之二是由于小词的词义范畴很宽, 一般比较生动灵活。新闻英语称这类词为synonyms of all work (万能同义词) , 如back (支持) 、ban (禁止) 等。此外, 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 英语新闻中还大量使用缩略语, 比如WB (world bank世界银行) 、ASP (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国销售价) 、biz (business商业) 等。 (3) 新词新语使用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各个角落时时都会产生新事物, 出现新问题, 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便应运而生, 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新词在构成形式上有多种, 主要表现为新词新意、旧词转新意、临时新造词等。首先体现在新词新义方面。报纸杂志往往是最早出现新词的地方。如:现代都市知识青年们 (yuppies, 雅皮士) 都喜欢“玩”这个词:“玩计算机 (learn to use a computer) ”、“玩文学 (to enjoy literary works) ”、“玩外语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玩深沉 (to be more sophisticated) ”、甚至还要“玩朋友 (to have more girl friends or boy friends) ”、“傍大款 (to found a sugar daddy) ”, 要“玩玩 (to enjoy more) ”才“潇洒 (to be care free and happy) ”, 于是“老杆子们 (old timers) ”都感到代沟越来越大了。其次体现在旧词转新义上, 这些词的形式早已熟知, 但意思却发生了变化, 即衍生出新义, 这类现象在英语新闻中屡见不鲜, 阅读时要对此有足够的敏感, 以免引起误解和误译, 如:The rapid—growing death toll of AIDS victims has posed a widespread panic across the Slates from gay bars in the west coast of California the Fun City。句子中的“gay”一词, 原意是“快乐的”意思, 但现在的新闻报道中已转义为“同性恋的”, 此例中的“gay bars”是同性恋者聚集的酒吧, 而不是快乐的酒吧。再次是临时造词。为了表达需要和追求新奇, 新闻报道常常使用临时造词或生造词, 即临时创造或拼凑起来的词或词组, 例如Euromart (European market, 欧洲市场) , haves and have-not (富人和穷人) , low-keyed、cost-effective approach (更有节制, 花钱更有效的搞法) 等。

新闻英语句法特点

新闻英语的句法特点也很显著, 有其不同于其他文体的鲜明特色。第一体现在句式多样、富有弹性上。英国、美国报刊的新闻英语句法结构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表现在富于变化和富有弹性的两个方面, 一是报刊文字中的句式富于变化。有倒装句、省略形式、借助副词等。形式多样, 变化无常, 使新闻语言生动活泼, 趣味盎然。二是富于弹性。英语新闻编写过程中, 为节约篇幅, 经济起见, 作者常紧凑句式, 浓缩信息, 具体表现为:省略句式的普遍使用和高度浓缩的前置修饰, 有时甚至会因修饰成分过多过杂而造成误解。因此翻译时尤其要辨明关系, 用明白、清晰的语言加以释译。第二是新闻英语时态的使用方面。巧用时态与不拘呼应时态的应用在新闻英语文体中有其独特之处, 这类现象在标题中尤为突出, 为生动简短, 标题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不定式和现在分词来分别表示过去、将来或现在进行的动作。用一般现在时表达已发生的动作, 目的是为了增强报道的直接感和同时感。如:A Ground War Begins (一场地面战役打响了) 。用现在分词来表示正在进行或发生的事, 省略了助动词。如:Deposits, loans rising in HK (存贷款额在港回升) 。英语新闻中现在时的广泛使用, 造成事件正在进行中的效果, 给人以真实感, 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另外, 甚至在said、told、reported、added等动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从句中, 过去时也常常为现在时态所替代。第三是新闻英语较多使用扩展的简单句。这是因为报刊篇幅有限, 新闻文体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型的高度扩展, 结构严谨, 将丰富的信息压缩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见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分扩展简单句, 有时还较多地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 从而简化句子结构。第四, 被动语态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使用多于在其他文体中的使用。如有关战争、灾难、骚乱、事故等方面的报道中, 伤亡的人数等这些读者往往关心的内容多用被动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因为新闻报道中有时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为重要的缘故。

新闻英语的翻译对策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 新闻英语的词汇运用有趣易懂, 简洁精练, 用非常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 为表现出新闻文体的总貌, 平时要多留意“小词”、“生造词”和“缩略词”, 翻译时切不可望文生义, 产生误译。同时, 新闻语体语言清晰, 不能模棱两可, 更不应晦涩难懂, 但新闻语体又讲究表达有力、叙述生动, 因而我们翻译时必须在用词上多加锤炼, 尽可能删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响表达内容完整与准确的词。而基于新闻英语的句法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 要结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翻译时注意中英文在新闻中不同时态的表达方法:英语中多用现在时态, 汉语中多用过去时态, 且汉语往往借助时间词, 如“昨天”、“明日”、“将”等以衬托时间关系;针对新闻英语在句式和修饰方面的特点, 可以采用切断、拆译、倒译、插入和重组等方法进行英汉翻译, 写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同时, 要做好英语新闻的翻译工作, 译者除了应具备语言知识外, 还需要具备必要的文化常识和政治常识, 要注意扩大知识面, 这样才不会误译或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有过这样一条电讯:“1956年7月, 尼克松再度来到远东, 他到菲律宾、南越、台湾、泰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六国活动。”这条电讯可能来自外文资料, 但译者在翻译此资料时, 把台湾和南越当成独立的国家。这样的报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新闻英语是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媒介, 在词汇、句法、语法及其承载的文化因素方面, 新闻英语具有典型的语体特色。在翻译新闻英语的过程中, 译者应结合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注重理解的恰当无误以及译语表达的简洁和准确, 这样翻译时才能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文件缺失及信息传播错误, 翻译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婧:《新闻英语翻译之美》,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28) 。

[2].宋志强:《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3].王惠娟:《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观》, 《科技信息》, 2008 (33) 。

[4].吴永红:《浅谈新闻文体的翻译》, 《太原科技》, 2005 (4) 。

[5].英语论坛, http://bbs.englishcn.com

英语语体 篇2

一、口语语体

口语语体是语言的自然表现形态,最生动,最灵活,最富于变化。与书面语体相比,在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用词]

1、表现日常生活、具有实体意义的词语较多,而表现抽象概念的词语用得较少。如--

这人够酸的。(指不通人情又自作多情)

真帅!(指有风度有气派)

这件上衣真够派的。(指时髦、有档次)

三句中都是用实体词表示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

2、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感叹词用得较多。如--

“众位亲友,我们先走一步,我们得拾掇拾掇去,新安家呀!”

她们这位老姑娘啊,……年纪不大,三十挂点零,嗬!心里算计啊!打来到这里就好端端的,别的什么话也没说,笑笑呵呵,等到这时候才说话:“二哥、三哥就这么走吗?”

“老妹子,您这儿坐着吧,我们不等吃晚饭啦,我们得去安置安置。”

[句式]

灵活自如、简短明白、语序多变是其三个主要特征。如--

喂,阿弟,买洋伞么?便宜货,一只洋伞卖九角!看看货色去。(句子简短,容易明白)

多少钱一斤?()八毛()。(省略成分)

不说不笑不热闹。(紧缩语言成分,把复句变成单句)

等一会儿我。(成分倒置)

二、书面语体

是在口语语体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口语语体的加工形式。书面语体一般比较舒展、严密,词汇量也较口语丰富。

英语语体 篇3

【关键词】园林英语 词汇特点 语体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home and abroad, English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becoming a significant branch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word-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English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comprehension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English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Lexical feature;Language style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语体学作为现代语言学中紧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来研究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园林英语属于书面语的一种,是英语在社会交际中形成的一种功能变体。风景园林学涉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和经营等多个方面,其专业英语新词汇呈现量多面广、含义复杂等特点。从语体的角度来看,园林英语的词汇要求用语规范、准确合理、表达直观、逻辑严密。

园林英语词汇从语体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词汇。这类词汇在国际惯例中是通用的,是在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由于属于特定的称谓,所以词义单纯,严谨规范,使用范围狭窄,而且很多都属于新词。随着园林学的迅速发展,这类专业英语词汇将不断涌现。关于专业词汇,在园林英语里出现不少,如colonnade(园廊)、mortar(砂浆)、halogen(卤光灯)、pergola(花架)、hedge(绿篱)、pavilion(园亭)等。第二类是半专业词汇。它是园林英语中的普通词汇,除了它通常的意思以外,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climber”在日常英语中只是“攀爬者”的意思,在园林英语中被借用到表示“攀缘植物”这个意义上面;“planting”一般是“栽培”的意思,园林专业赋予了它新的含义“绿化”;再如在园林学中表示“枝条上着生方式”这个意义上由于没有设定专门的词汇,故借用一些日常英语中基本的动词来表示,如opposite(对生)、whorled(轮生)、alternate(互生)、clustered(簇生)等。第三类是非专业词汇。这类词汇指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通用词汇,它们的词义相对单一,使用范围较广,出现频率较高。这类词汇通常出现在不同文体的英语中,如flower(花)、park(公园)、garden(花园)、tree(树)、green area(绿地)、hill(山)等。

从语体视角来看,园林英语的语体不同于普通英语。普通英语中的不少词在园林英语中要用对应的同义规范词。例如,“孤植”不能用“single planting”来表示,必须用“specimen planting”或者“isolated planting”;“群植”不能用“colony planting”或“community planting”来表示,必须用“mass planting”或者“group planting”;再如,“假植”这个词不能用“artificial planting”,必须用“heeling in”来表示“假植”的意思。

园林英语的语体也不同文艺类英语,它用词更加客观正式,强调简练性,尽量不用修辞格,也基本不会使用方言。例如,“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compasses the analysis, planning, design, management and stewardship of the natur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through science and design, and is a profession that is broad in scale and scope. ”这句园林专业英语把两个并列句合二为一,句中含有并列词、后置定语和定语从句。语言严谨正式,无任何文艺类英语中的修饰词,充分体现了园林英语的句式特点。

同新闻类英语相比,园林英语在句式方面通常以短代长,力求简练清晰、切忌抽象笼统的表达。而新闻类英语与园林英语相比,在语句方面显得更加通俗易懂、用语委婉和追求新奇;在用词方面,常为短小词汇缩写词。园林英语中的缩写词却不多,能数出来的缩写词多为协会的名字,如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等。

和其它英语语体相比,大量使用复合词和派生词是园林英语的一大特点,使用借词也是园林英语的特点之一。在园林英语中,加前后綴的派生法是构词的一种重要手段,如climber(攀缘植物)、multi-stemmed(多干的)等。词缀在园林英语中的出现频率高于普通英语文体。复合词也是园林英语中构词的方法之一。随着园林学的发展,表达复杂的园林系统以及新理论、新概念的复合词将不断涌现出来。另外随着中国园林学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园林英语中出现了一批来自中文的借词,如penjing(盆景)、penzai(盆栽)等。

从语体差异看,园林英语的词汇基本属于书面语的一种,复合词和派生词多,缩略词较少。总之,分析园林英语的词汇特点,特别是对比园林英语和其他英语文体的特点,对促进园林英语的理解和翻译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贵.风景园林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2.

[2]蔡君.园林英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方旭明.新编专业英语[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王欣,方薇.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论商务英语的语体特点 篇4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enterprise's spiritual symbol, i from multi-level manifests enterprise's appearance.The advanced enterprise, must have oneself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It both may the foreign showing enterprise image, and may internal coordinated, the unified community style, condenses the staff menta effort, the promotion enterprise'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 enterprise culture, cannot only depend on the general literary propaganda, also cannot only depend on the model the promotion, only then the true close union enterprise reality, from outside to inside, proceeds in an orderly way, the depth development, the depth advancement, can creat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needs to take one kind of spiritual prop to become the enterprise staffs"the belief", it must obtain the enterprise staff's whole approval, and takes it own motion the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guide, follows it, relies on it, and struggles diligently for it.That is:The enterprise culture only then rises by the general staffs the achievemen"the belief"the degree only then has the value, only then the quilt"the belief"has melted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doomed to have the strength.But, ca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enable the staf to become own"the belief", this must work hard in the determination enterprise culture connotation.When establishes the enterprise cultures, its content must cover this enterprise's though that idea, business ethics, system standard and so on.Both mus induce the essence, and wants easy to record simply, since guiding principle, may also operate.The very numerous and diverse thing induces several words the enterprise, or is a song, lets the general staffs memorize in the heart.For example:The factory emblem shape's design, factory song's writing words and composes and so on, must manifest this enterprise's images and staff's will fully.Through enterprise culture's establishment and the propaganda, make each staffs to feel that to own enterprise lovable, lovable, may trust, has the intense confidence level and the dependent feeling.Through to enterprise culture's study, makes each staffs to feel, only then in this enterprise, can manifest own value, I must with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survival, altogether the honor or disgrace, probably be life-long for the enterprise struggle, must add the brilliance for the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s propaganda, has the brand consciousness.In Japanese former prime minister additional root a few words are thought-provoking:"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act, Sony is my left face, the writing are not many, also the unusual simplicity, but is pregnant with meaning.Explained through these words, when after the enterprise moves toward the world, the enterprise is the national strength symbol, is the national brand symbol, it is representing the national advanced cultural consciousness.Therefore, the outstanding enterprise is taking on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sponsibility--propaganda country brand carrier.For example the emperor bright solar energy head of undertaking is invited in May, 2006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the United Nations rostrum to more than 100 member nations.

The delegation and several doze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poke that the Chinese Solar energy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business model, Huang Ming the three cyclical pattern had demonstr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hall more than two hours, share the Chinese solar energy with various countries'main points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xpert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propagandized the Chinese solar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dustry vigorous development process.

从汉字特性谈语体教育 篇5

从汉字特性谈语体教育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中 吴云

语体是语感的组成内容之一,王松泉先生在《语文教学原则新论》一文中将语感表述为:“语感是(学习者)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它并不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就组成要素而言,笔者认为,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体感等构成语感的四大内容。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等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义感是对词语的思想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敏感,语法感是对语法现象的敏感,而语体感是对“语言文字形体和言谈举止是否有礼貌、用语是否得体”的敏感。对语音、语义、语法的论述已多矣,在此我仅从对汉字特性的分析中谈谈语体教育。从语体感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语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形体,二是说话者身体行为,三是用词是否得体(是否选用了最适当的词来表达相应的意思)。

语言文字是有一定的形体的,汉字尤其如此。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作为汉语书面符号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其根本特点就是字形有意义。汉字有三美,鲁迅曾说:“写山曰‘峻赠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水;‘蹲妨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涵,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先生认为,对汉语的感受、领悟要从语义、语音、语体三个方面来把握。这是很有道理的。汉字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横竖撇捺折这五个笔画看似无奇,但却因为其能组成成千上万个有着独特意义的字而显示出无穷的魅力。由一撇一捺这两个笔画,就能组成“人、八、入”,而无论是“人”字,还是“八”字、“入”字无不向人们演绎着不同的传奇。因为形体的不同,字音也不同,字意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汉字起易说”创立者的现代著名汉文字学家萧启宏先生认为,“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是固化了的信息模块。”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他发现了汉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意通”的总联系。从他用易经理论对“人”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汉字独特的语感美。

关于“人”字,他编经文如下:“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伏羲姓妊,女娲造人。人音通仁,仁义为本。不行仁义,非是真人。”他解释说:

从语体上看,“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人字,其形最为简单,一撇一捺。这一撇一捺,即不是离散的.“八”,也不是交叉的“×”,而是接触互撑的“人”。看上去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象形)。这样简单的一个象,包藏了人字极其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您做人的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站起来。站起来是做人的第一步。人与群兽的分野,第一步就是直立行走。站起来,还有更广泛的意义,不仅是指生理上的站起来,而且是指经济上、思想上、文化上的站起来。否则,就是别人的附庸。

第二,讲仁爱。因为人是互相支撑的社会群体,任何人都需要互相帮助,所以要讲仁爱,这是人性之本。

从语义上看,“伏羲姓妊,女娲造人。”我们中国的文化认为,伏羲是人类的祖先,是“三皇五帝之首。”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伏羲的妻子。古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从中国姓氏学的角度看,伏羲是开创妊氏的元祖,伏羲为妊姓,所以人与妊通音,故人字授音以“妊”。

从语音上看,“人音通仁,仁义为本。”人字,其音通仁。仁字从人从二,为我外之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复数,很多人,即一个社会群体,意为仁爱。

“不行仁义,非是真人。”……①

从汉字成字之“六书”来看,形声字占到了总数的80%以上,形声、会意、象形字总数占到了总数的92%以上,而无论是形声、会意、象形字都是用一定的“形”来表示一定的意义,离开了形,汉字便无任何意义,这是汉字成字的规律,是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字的民族特性。

汉字的民族性还表现在汉字不仅成为交际的工具,更上升为一种文化,形成了多种独特的艺术?如对联、书法艺术等。“琴棋书画”为古代读书人之“四绝”,这书,便为写字之艺术。书法家,一种对特殊艺术特殊人才的尊称,无不向世人显示出中国文化中书法艺术的崇高地位。每逢婚嫁、过年、过节、建房、搬迁、庆典,红纸黑字对联上楹,甭提多有韵味。无论是名山奇楼,还是小桥人家,你处处可见对联给人的无穷乐趣。

汉语中有语体信息的汉字、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一个“尖”字,它有形,那是上小下大之形;它有义,那是“上小下大之物”的特性;更为有趣的是,用线将小之首笔与大之两末笔连结,“尖”形也可现,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休”字,意为人靠在树旁小憩,不仅有动作,还有行为之美,无不令人称奇。

从字体的演变历史来看,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字形演变历程,同一个字,用“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来书写,其形体各异;不同的人来书写,由于自身对语体的感悟不同,既便是用同一种体来摹写,也无法达到完全一致。可见,用语之人由于时代、个性的不同,其语体感相隔迥异呀。

以上,我仅从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形体这一角度对语体做了一些解说,关于语体的“说话者身体行为”和“用语是否得体”这两个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在此,我仅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一是说话者之身体行为,这是语体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话不仅仅是用嘴说,还要有必要的肢体行为来补充,这些行为应结合表达内容的不同有所不同,一“哭”一“笑”,“哭”之肢体行为与“笑”有截然不同,当哭时则作痛苦状,当笑时则作高兴状。在说话时身体行为要合适,这是语体感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用语是否得体,这关系到说话的效果。不准确的用词极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错误的言辞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遇什么人说什么话”,正是指用语要得体呀!

语体感做为语感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独立于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而应与其相融合,语感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感受过程,而是与多种智力活动密切相关的过程。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感培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学生能够不凭“语法”而凭“感觉”活用语言。那如何形成语体感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把汉字教学列为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在《语文课程标准》②中有很多的论述应引起每位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课程目标”之总目标之6有“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中,《标准》分阶段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第3、4,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第4、5,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第2、3,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第2、3等。仔细分析这些具体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标准》的编写者站在教学的前沿,对如何进行汉字的语体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一,中国的语文(母语)教学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民族化的构建。这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汉字的生死存亡。唯有本民族的东西才是独特的。“从三到万”的教训不能重演,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将汉字教育与现代技术联系起来,从事现代化的汉字教育。对学生进行汉字教育,有利于学生“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正确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对学生进行汉字教育,要从小做起,循序渐进,要从培养习惯入手,从形体美学的角度加以引导,构建学生自我的汉字形体意识,写标准的字。《标准》对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从第一学段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的“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至第三学段的“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到第四学段的“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一学段的要求承接前一学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如何学习书写汉字,如何形成汉字的语体感从“书写”这一角度做了详细要求。这些理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要从民族礼仪学的角度对学生的“说话者身体行为”和“用语是否得体”两项内容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语体意识。

二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汉字传承文明之风。这也是极为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走形式、跑过场,是不行的。对社会上不规范用字之行为要进行适当地教育、引导,这也是很必要的工作。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汉字语体感的教育应做为语感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母语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这一点上应达成共识。语体教育不能脱离于语用过程,要在语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掉以轻心。

附:①《从人字说起》,萧启宏著,新世界出版社1月出版,第一章(人本文明)第2至6页。

②简称《标准》,下同。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网)

影视语言的语体风格 篇6

[关键词]影视语言 语体风格

一、影视语言与语体

对于影视语言,目前影视领域的学者研究较多。电影理论工作者以电影画面为切入点进行阐释,对影视语言的定义也多与电影画面有关。影视语言的定义有多个版本:

“电影电视是人类视听交流的工具之一,它们具有类似人类语言的语言形式,可称为影视语言。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语言与思维形成表里关系,影视语言则与形象思维形成表里关系。”“影视语言是人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运用,它以人类的形象思维为基础。”“电影电视属于艺术,但它们和其它所有门类的艺术形式一样,它们面对观众的直接现实是它们的语言,我们将其称为‘影视语言”’。

“影视语言应是一种广义的语言,即凡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诸如构图、光效、影调、人声、音乐、音响、造型……都可以构成影视艺术的语言,并成为影视艺术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元素。”“我们认为,由于影视艺术主要是由画面和声音所组成的‘声画艺术’,所以就决定了影视语言系统由因大构件组成:一为‘画面语言’,其中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等:二为‘有声语言’,其中包括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另两种分别是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而产生的‘造型语言’和‘节奏语言’。”我们认为上述定义各有侧重,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提示了广义电影语言的内涵。

在语言学界,对影视语言的研究并不多。相比之下,对于广播电视语言关注究较多。郭龙生先生在《媒体语言研究刍议》中对广播电视语言研究有一个小结。文中指出不少学者都谈到对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从吕叔湘先生的“广播电视语体就是规范的口语”;到张颂教授认为“广播电视语体”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应该赶紧成立一个课题组,并且不止一次指出关于广播电视语体的研究是“最迫切”“比较迫切”“很迫切”的;再到吳为章教授曾谈到广播电视语体的低层次研究与高层次研究的问题,并说明高层次研究就是要把广播电视语言运用看作一个独立的功能语体系统,对它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现代汉语语体学的分支学科——广播;视语体学;一直到林兴仁先生所著的《实用广播语体学》(1989年)一书,都显示了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过,郭龙生先生在谈到“到底广播电视语体学这个说法能否成立”的时候,引用了姚喜双、郭龙生主编的《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中的话:“语体的问题,现在成为一种界定行业、界定岗位的一种标志,这是不对的。我提出广播电视语体必须沿着它的语言样式和样态的思路来进行研究。必须从有声语言的样式去研究语体。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广播电视存在的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对这些方面的要求,和这个语体怎么结合,这些语体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独立意义在哪里,这些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而且我觉得这个是比较迫切的。不要用一种语体的形态去规范一个行业、界定一个行业,这样是不科学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迫切的。”同时也指出袁晖教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需要指出的是,广播电视语言、法律语言、商业语言都是语言运用的领域,而不是语体。在这些语言运用领域的内部才有众多的语体。这里有新闻报道,有专题解说,有艺术鉴赏,有热点讨论,所运用的言语体系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也就形成了这个领域中各种不同的语体。”

我赞同上述广播电视语言是语言运用的领域,而不是语体的说法。我们只能说:广播电视语言体现了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的语体风格。我想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语体。近年有关语体研究的著作中有影响的两本书分别是1998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郑远汉先生的和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袁晖、李熙宗两位先生主编的《汉语语体概论》。这两本书对语体的定义分别为:

“作为语言学科研究对象的风格,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风格,只指共时恋语言的交际功能变体,即一种语言内部的不同功能变体。这是共体性风格,又称作“语体”。

“在特定的交际领域中,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人物会有所差异,但也有相对定型的一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语言表达上就必然形成了相对稳态的形式积淀。这种形式上的积淀逐步体系化和相对封闭化的结果,就产生了语体。”

这两个定义是都强调了语体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变体,它和语言运用的领域,是有区别的。其实电视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关于广播电视语言的阐述也同样适合电影语言。所以,我认可广播电视语言必须沿着它的语言样式和样态的思路来进行研究,而且必须从有声语言的样式去研究语体的观点。所以,本文探讨的是影视语言,而非影视语体。影视语言中体现了多种语体风格。而且本文是从语言而非电影为切入点的狭义的电影语言,主要探讨电影有声语言中的人声语言以及与人声语言相关的画面语言,也是从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口头语、文字书面语言)来讨论电影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影视语言的语体范式,力图以语言为切入点研究电影。

在语言学领域,对影视语言的研究甚少涉及。仅在《汉语语体概论》的“文艺语体”一章中对把文艺语体分成了三类,其中第三类“对白体”包括戏曲体、话剧体、影视体三种。但是,该书并没有展开对影视体的研究,只是讨论了对白体的语体特点,对影视体的语体特点并未深入。《言语风格学》中只涉及到戏剧语言,同样没有提到影视语言的语体特点。所以,影视语言,尤其是狭义的有声影视语言非常值得研究。

二、影视语言的语体类别

影视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与自然语言(口语和书面语)有别的人工语言,是一种有别于口语(听觉符号系统)和书面语言(视觉符号系统)的视听综合语言,是一种规范的口语。它不同于小说散文,也不同于广播语言,是按照影视的特殊要求灵活运用的语言。

影视作品中的人声语言主要有对白、独白、旁白、解说等几种。影视语言中的人声语言主要是对白。莫彭龄,王政红主编《语体语言教程》将书面的剧本中的对白分为三种:“一种是经过作家精炼后的诗句,如莎士比亚的诗剧中,人物语言多是诗的语言,正式程度较高,辞格也较多。第二种是经过作家加工后的较为正规的、完整的语言,它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再一种就是未经加工的生活语言照录,多停顿,多不完整句,多不合语法规范句,多重复。”这种三分法虽然是针对书面的剧本语言划分的,但与影视语言中的口头表达对一定的联系。

语体的类别有多种。狭义的影视语言中是人声语言,是用口头表达而不是书面表达的,所以,本文采用功能语体的三分法来讨论影视语言。按功能语体三分法,语体分为口语体、书卷体和通用体。当然,口头表达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是由人们说出来,和作为语体的口语体是有不同的。影视语言的言语风格主要是口语体、书卷体、通用体三种。

1.通用体。

影视语言对白的语体风格主要体现为通用体,是“加工后的较为正规的、完整的语言,它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是影视语言对白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常用的语体风格,在各类影视作品中都比较常见。虽然影视作品中谈话场合很多,但其主要表现风格却不是口语体。因为影视语言毕竟是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语言,和日常谈话有着根本的不同。

2.书卷体。

除了通用体,影视语言的语体风格还体现为书卷体,主要是经过“精炼后的诗句”,“正式程度较高,辞格也较多。”这种语体成分在影视语言中也较多。书卷体在文艺性和科普性影视作品中非常普遍。

3.口语体。

除了通用体和书卷体,影视语言的语体风格也体现为通用体,主要是“未经加工的生活语言照录,多停顿,多不完整句,多不合语法规范句,多重复。”影视语言毕竟是一种经过加工后的人工语言,所以就有意识地对语言表达进行了规范,剔除了自然语言中口语体的多余成分、无效成分和重复的内容。影视语言中的口语体仅在记录形式的影视作品中常见。

三、影视语言的语体风格

影视艺术是声画艺术的结合物,离开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为现代影视艺术。在声音元素里,包括了影视的语言因素。在影视艺术中,对语言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则,并且呈现出与书面语言截然不同的语体风格。

1.通俗性。

影视语言是一种规范而成熟的口语,是不同于自然语言中的口语的。自然语言中的口语的交流是互动、双向的,交流双方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但是影视语言是事先设计安排好的语言,是一种单向的交流,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影视语言。所以,接受信息的特殊性要求影视语言必须事先考虑好接受对象的理解能力,而且影视艺术的特点,也决定了影视语言的大众性,应力避生涩艰深难懂之词。否则,交流无法完成。

影视节目面对的观众是多层次的,除了一些特定的影片外,都应该使用通俗语言,即规范的口语。如果语言费解、难懂,会让观众在观看中分心,这种听觉上的障碍会妨碍到视觉功能,也就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的感受和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视听效果。因为“在影视中,观众眼看画面,耳听声音,视听在这里不一定一一对应,却同时表示一种思想、宣泄一种情绪或描绘一种景象。”比如在内地深受欢迎的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不少台词堪称经典,在影片放映过程中,其幽默台词不时激起观众阵阵笑声。但在香港放映过程中,虽然台词由普通话译成了粤语,扫除了最基本的接受障碍。但是,当人物对白中出现古朴典雅的书卷体成分的文言成分,比如:“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两句对白颇有古典诗词味道,内地观众听到这些诗句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词原意,再结合电影画面中主人公的一脸高深的神态,文雅诗词和实际所表达的含义之间形成了幽默。这些在内地观从中被称为爆笑经典对白为何不能引起香港观众的共鸣呢?原因就在于大多香港观众对这些古朴典雅的文言词语不很熟悉,所以也就无法体会这些对白之中所蕴涵的意义。

2.具像性。

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只需要运用视觉器官,并根据自身的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完成。而欣赏影视作品,则不仅需要调动视觉器官,还需要调动听觉器官来完成。文学语言呈现给读者的是抽象的文字,而影视语言总是把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声音和画面,形象地传情达意,传递信息,相比文学语言,影视语言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在阅读同一篇文学作品时,人物中的形象会因为读者自身的文化修养、个人经历、性格禀赋以及经验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一千个读者面前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结论。而影视语言则不同,其中的声音和画面形象都是确定的,都是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看到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和形象。相比文学语言,影视语言显得更为简单、明了、直观,因而也就易接受。

3.简洁性。

英语习语及其语体色彩 篇7

从广义上讲,idioms泛指一种民族语言中所有的习惯用语和特殊表达方法,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英语习语一般指狭义的idioms,指的是英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根据汪榕培、卢晓娟(1997),一般的英语习语具有以下特点:1.1长期的习用性,也就是说成语具有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1.2语义的完整性,是指我们必须把成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1.3结构的固定性: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一般不能用别的词———即使是同义词来代替。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是英语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寓意深刻、悠远的表达形式。英语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结构紧凑、含义深刻、语言生动、表达洗练、风格明快。在英语习语的学习和使用中,除了要注意到其语义特点、语法特点、搭配特点、文化特点等,还要注意到它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英语习语的语体色彩。

2 语体以及语体色彩

语体学是一门脱胎于传统修辞学和风格学而吸收了现代语言学成果的新兴学科。它在国外早已发展多年,而在国内却还是一个亟待全面开发的领域。语体学又称“功能修辞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语言在运用于各种活动领域、交际环境中的语言变体时所应遵循的规律,研究由此而形成的不同功能语体的言语特征以及在功能语体中,选择和组织语言手段的规律。语体学家把语体界定为同一种语言品种的使用者在不同场合中所典型使用的该语言品种的变体,是一些在使用场合上有区别的同义变体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语体是建立在同义性的基础上的,其研究对象为传递相同信息的同义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体色彩的差异。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英语习语是具有多种语体色彩的语言现象。

3 英语习语的不同语体色彩

绝大多数英语习语属于中性语体色彩,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非正式语体。但是由于其特殊的表达效果,还是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它们在不同场合的使用问题,也就是它们的不同语体色彩。英语习语含义深刻,并富于形象性。因此它们在一些语体中还是很活跃的,通常被用来深刻、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内容。只有掌握了英语习语的不同语体色彩,才能使它们同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例如“look down upon”与“look down one's nose at”均表示“轻视”,但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语言共核部分(普通语体或者是中性语体),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感情平稳,既不过于强烈,也不过于黯淡,使用起来广泛而又安全;而后者属于俚语语体,带有诙谐戏谑的成分,虽显得不够庄重,反添亲切意味。它的使用范围就呈现一定的限制,只能用于随便、亲密的场合。因此,语言输出者要根据语言输入者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言语的实用性来实现交际活动。具体地讲,英语习语通常具有以下几种语体色彩:

3.1 普通体、中性体的习语

普通体、中性体英语习语的使用,既不会使我们的表达过于专业化,也不会流于粗俗;既不会书生气、报纸味十足,也不会难登大雅之堂。这些习语不仅适应性强,而且使用起来安全可靠、周密稳妥。上述几个例句既可以出现在说话人的日常生活交谈中,也可以出现在一些书面材料中。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读者和听众弄明白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而且说话人或作者也无须担心自己的言辞会对谁产生冒犯,发生尴尬情况。这种类型的习语也是外语学习者经常希望的理想境界,因为他们能做到学以致用。

3.2 口语体的习语

语言是交际语言,是交际的载体,交际是语言的主要目的。除了解英语习语的意义和结构外,出现没有语用能力、交际失误的情况也是很多的。作为交际形式的主要形式--口语体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各种问候、致谢、称谓、委婉语、禁忌语等都有其特定的发生情景,是一个语言合适性问题。英语习语亦不例外。先看以下几个例子:Some pulp writers churn out two or three thousand words a day.(churn out作“大量生产”讲)句意:有些廉价的作家一天就能造出二到三千字来。He seems to be full of beans this morning.You can hardly keep him quiet.(full of beans作“充满活力”讲)句意:他今天早晨看起来精力充沛,你几乎无法使他安静下来。

这两个句子中所使用的习语属于典型的口语体的习语,具备了口语交际时共有的色彩。它们一般都自然贴切,能够准确、形象地表达说话者或者作者的意图,容易让人理解,便于使人接受。通过该习语的使用,不仅使这些廉价作者的写作态度、作品质量曝光,它所留给别人的那种酣畅、淋漓、深刻、尖锐的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达到了说话者预期的效果。

3.3 俚语体的习语

俚语作为一种非正式语,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它的非正式性。俚语体的习语,一般都用于即时、即景的即兴发挥。适时、适量地应用这种语体的英语习语,不仅能够表意清晰、生动形象,而且还能够带来“亲昵、幽默、诙谐、新奇、时髦”的视听效果,能够使沉闷、严肃的氛围一扫而空。它是人与人之间最密切、最亲近的一种关系,能反映说话者和听话者最平等的心理地位的一种关系。例如:She cooked his goose by giving away his secret.(cook one's goose作“彻底毁坏别人的希望”讲)句意:由于泄露了他的秘密,她彻底毁灭他的希望。The old woman has bags of money.(bags of作“大量”讲)句意:那个老妇人有很多的钱。

在这两个例句中无论是cooked his goose还是bags of money留给读者或听众的感觉都是耳目一新、奇特幽默的。它们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交谈充满魅力,而且由于它们的非正式性,便于营造一种宽松、富有弹性的环境,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暂时放松一下紧绷着的神经,从而轻松自由地进行交际,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特点。

由于俚语体的习语所具有的这些不同寻常的诙谐色彩,它们还经常是对手之间互相攻击或者是互相妥协的一种手段。对手之间由于彼此很了解,运用这样的习语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4 正式体的习语

进入正式语体的习语,数量不是很多。他们的语体色彩是严肃、庄重、精确、严格、文雅。这一类型的习语一般都用词准确、富有文采,能够经得起时间的长期考验和读者的反复推敲,意义深远而隽永。There are three points to which I want to address myself in this chapter.(address oneself to作“论述”讲)句意:在这一章中我有三点要论述。His action bore eloquent witness to his kindness。(bear witness to作“证明”讲)句意:他的行动就是他的善良的充分见证。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句子都是经过严密组织和精心策划的。因此在语体上都显得从容、和谐。句1极有可能出现在某教授的学术著作中,句2则极有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或者其它的正式文本之中。

结束语

习语正如许多其它语言现象一样,有其悠久的文化渊源和卓绝的艺术魅力。在人类语言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习语也会被淘汰,但是大部分在经历时间的磨练和历史的抉择后,都能经久不衰,流传于世。然而对待英语习语不能等同于汉语成语,因为前者不像后者一样应用起来那么自由和随意,它有其特定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只有全面了解一个习语的特点和它的应用场合,才能使语言同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从而达到应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广告英语的语体学特征简析 篇8

1 The Features of Sentence Pattern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Researches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e following features shared by English advertisements in a grammatical way:

1.1 Extensive use of 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

This stylistic fea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ultimate goal of advertising,i.e.to urge purchase of potential customers or to urge people to take suggested actions.Modern society features fast rhythm and high efficiency,which results in the brevity and frankness of the vehicle of advertising—the advertising language.Moreover,the high expenses of advertising force the advertisers to transmit the most information in a limited space.Therefore,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 are massively employed in advertising English.Meanwhile,the two most applicable sentence patterns,the Subject–Predicate–Object pattern and the Subject–Be–Predicative pattern are most frequently used as they are plain in form yet effective in meaning.Examples of this stylistic feature are listed in the following:Now one company creates internet solutions unique to you.(Fujisu);Brainpower makes it real.(HP Consulting);THAI makes wishful thinking come true.(THAI Airlines);Elegance is an attitude.(Longines watches);Agility is the best defense.(BMW);The possibilities are infinite.(Fujisu)

1.2 Extensive use of imperative sentences

Imperative sentences contain meanings of request,demand and summon and are

generally brief,forceful and stimulating.In the same way,the goal of advertisements lies in urging people to make certain purchases or to take certain actions.This explains the extensive use of imperative sentences in English advertising.Examples of this stylistic feature are:Just do it.(Nike);Make the change.(Li Ning);Strive for the future.(Butnon);Live with Focus.(Focus of Ford);Prepare to want one.(Hyundai);Think different.(Apple computers),etc.

1.3 Use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have the power of arousing the attention and curiosity of the audience,inspiring their imagination and leading them into thinking.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when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are employed in English advertising,a question is usually presented,followed by a corresponding reply,the Question-Answer pattern.This pattern has proved to be plain,clear and logical with the well-devised replies.See the following examples of this kind:Go to the cinema?I live at the cinema.(Philips stereo systems);Are we there yet?I hope not.(Mercedes-Benz);Traveling to the end of the earth?We’ll make you feel more at home.(United Airlines);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looked forward to flying?The Jewel of Asia.(Asia Airlines),etc.

1.4 The tendency of using present participle structures

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despite their brevity and efficiency,sometimes appear to be too formal and boring whereas imperative sentences sometimes make people feel annoyed with their aggressive,insufferably arrogant tone.Hence present participle structures,a new choice in English advertising with their compromised,brief and emotional nature,are gaining popularity.Cases in point in this aspect are as follows:Moving with you.(Ford);Driving technology.(Nissan);Connecting people.(Nokia);Winning the hearts of the world.Making the sky the best place on earth.(Air France).etc.

2 The Features of Tenses and Voic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As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features of products transmitted by advertisements is fairly stabl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does not change with time passing,advertising English reveals equally permanent features,which determine the fact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cepts transmitted by advertisements involve past,present and future.Most advertisements in English use simple present tense in that simple tense can express an action or a state going 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peaker’s utterance.Also,it can express a habitual action or permanent state.Another reason for extensive use of simple present tense in English advertising lies in the fact that advertisers are always in pursuit of current benefit,which determines the main tone of advertising—stress on current value and functions.The following English advertising slogans are good examples:It represents a new philosophy of life.(7-series of BMW);To me,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Hennessy);Sometimes,a phone call is not enough.(Nokia);We lead,others copy.(Ricoh photocopier);Behind that healthy smile,there’s a Crest kid.(Crest toothpaste);Sometimes the best service is no service.(BMW);So small,it fits almost anywhere.(Sanyo),etc.

In most cases,active voice is preferable to passive voice in advertising English.The major distinction between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lies in that the former stresses the doer whereas the latter stresses the doee.Advertisements are meant to call on people to take suggested actions and focus on the doers as well as the actions they take,hence the extensive use of active voice in most English advertisements.

3 Conclusion

Advertising English has unique stylistic features in vocabulary,grammar and rhetorics.The grammar of advertising is comparatively fixed and simple in contrast to general grammar.Regardless of the use of negative expressions and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the major styl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grammar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1.Extensive use of 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imperative sentences,interrogative sentences,and present participle structures.2.Present tensebased.3.Active voice-based.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grammar will embrace chang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era,the concepts of the audience and advertising culture,most probably diversified,internationalized and more human-oriented.Therefore,advertising staff and researchers are supposed to keep pace with the era and conduct more study on the psychology of the audience as well as stylistic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to enhanc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advertising English.

摘要:广告英语作为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有着独特的“鼓动性语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其语体特征主要为:大量使用简单的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现在分词结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语态以主动语态为主,力求最有效地达到引起消费者的AIDA(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动)的广告目标。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法,语体学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论交际场合中的英语语体变化 篇9

一、语体的分类

因交际场合的不同, 英语的语体可概括为以下五种:

1、庄严语体 (the frozen style或the rigid style) 。这是一种非常严谨乃至呆板的语体, 多见于重要的政府文件, 法律条款, 历史文献或重大国际会议文件等。

2、正式语体 (the formal style) 。这种语体主要用于比较重要的场合和比较严肃的主题中。与陌生人相见或向陌生人询问事宜, 对申请工作的人进行“面试”以及就比较严肃的议题进行谈判或书信往来等情况下, 人们常使用此语体。

3、商议性语体 (the consultative style) 。这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语体。日常工作交往, 商店购物, 旅游娱乐等场合需要商议性语体。其特点是强调交际目的的实现, 而不过分拘于语言形式的严谨, 因此有人称这种语体为everyday getting-things-done language (“日常办事语言”) 。

4、随意语体 (the casual style) 。这种语体多用于朋友之间的闲谈 (relaxed conversation) 及书信往来。不拘礼节的一般性家访或与朋友偶遇时等场合均可使用随便语体。

5、亲密语体 (the intimate style) 。这是关系极为亲昵的人自由交谈使用的语体。只能在家庭或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使用。由于交际双方关系密切, 彼此对交谈内容的背景比较熟识, 因此三言两语, 即能达意。

在上述的五种语体中, 通常把第1种和第2种统称为“正式语体” (the formal style) , 而把第3、4、5种统称为“非正式语体” (the informal style) 。

如:英语中的打招呼用语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用法。

(1) Hi, Henry, Fancy meeting you here. (2) Good morning, Mr.Smith.How are you?

(3) How do you do, Mrs.Brown? (4) It’s niceto meet you, Mrs.Brown.

句 (1) 和句 (2) 虽均属口语语体, 但句 (1) 属非正式的口语语体, 用于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句 (2) 属正式的口语语体, 用于正式场合, 或当对方系年长者或与说话人并不十分熟识时才用。句 (3) 和句 (4) 虽然都是与人初次见面时的礼貌用语, 但句 (3) 用于特别正式的场合, 而句 (4) 则不如句 (3) 正式。

二、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区别

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在表达方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1、语音方面的不同。由于交际场合的不同, 人们说话时的正式程度 (formality) 就不同。所谓正式程度指的是说话人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话正在或将被他人仔细研究推敲。在语音方面, 语言正式程度越高, 语流速度越慢, 发音则越为清楚准确。而语言较随便时就会出现吞音、并音现象。

2、句法结构不同。正式程度的不同还会影响句法结构。一般来说, 省略关系代词, 连词, 介词, 冠词等情况多出现于非正式语体。在较正式的语言中, 很少会出现不完整的省略句。例如:

(1) She cooks turkey the way her sister does. (informal)

(2) She cooks turkey in the way her sister does. (formal)

(3) Is this pen you’re looking for? (informal)

(4) Is this the pen that you are looking for? (formal)

3、词汇选择方面的不同。一般说来, 源于法语, 拉丁语, 希腊语的词汇多用于正式语体;而源于古英语的词汇则多用于非正式语体。因此在较随便的语言中, 所用词汇往往较短, 而在较正式的语言中, 词汇往往较长较大。例如:

(1) The police are investigating the case of murder. (formal;investigate源于拉丁语) (2) The police are looking into the murder. (informal;look into系源于古英语的短语动词) 。

又如:下面几组词左边的词属非正式的词汇, 而右边的属正式语体中使用的词汇:yeah (yup) --yes;tommy—stomach;fellas--fellows;neat--great;fine;kids--children;nope–no;folks–people;real--really

4、称谓用词上的不同。交际场合的不同决定了说话人的客气程度。客气程度指说话人在其语言中所表达的社会距离 (social distance) , 包括关系的亲疏和地位的尊卑。一般人称红衣主教为Your Grace;称国王皇帝为Your Majesty;称法官为Your Honour。在称呼不熟的人时总要加上对方的头衔, 如果没有头衔, 则需称Mr, Mrs或Miss, 而且要和对方的姓一起用。朋友, 同事之间则不加任何头衔, 直接使用教名。在夫妻之间, 则用Love, Dear, Honey等来称呼对方。

5、构成问句的不同。正式语体常用完整的形式, 非正式语体则用省略形式, 也可用陈述句形式, 用疑问代词宾格开头的问句是正式语体, 以其主格形式开头的问句属非正式语体, 问句中的介词置于句首时是正式语体, 置于句末时属非正式语体。如: (1) When are you going to do it? (formal) (2) When? (informal)

(3) You’ve never been to Italy? (informal) (4) Whom are you talking about? (formal)

(5) Who are you talking about? (informal) (6) What did you write it with? (informal)

(7) With what did you write it? (formal)

6、构成虚拟语气的不同。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差异十分明显, 如:

(1) If he were my friend, I would ask him for help. (formal)

(2) If he was my friend, I would ask him for help. (informal)

(3) Had I known, I would have written before. (formal)

(4) If I had known, I would have written before. (informal)

此外, 作为不同交际方式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由于受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制约, 又可分为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语体。在面对面的口语交谈中, 由于交流双方可以靠语音, 语调, 手势, 环境, 表情等各种手段来表达和理解信息, 完全没有限制。而双方在电话中进行口语交谈, 则使用的语言又和面对面的交谈不一样。书面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公共场所常用的“请勿随地吐痰”的标语, 假如译为Expectoration Is Forbidden!不仅使人感到难懂, 而且其“书生气息”往往令人发笑, 倘译成:Thank you for not spitting!则系公共场所使用的“大众化”语言。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文体一般是不自觉的选择, 靠直觉和语感来决定, 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语言。有时人们在谈话中可能文体混用, 也就是说, 有时一种文体中含有另一种文体。比如在日常谈话中, 随着谈话内容的不同, 可能使用宗教, 法律等文体。在律师盘诘时有可能使用日常谈话文体。但应该指出的是, 在文体混合使用时, 一定要慎重, 注意场合, 讲话内容和讲话对象。假如你在一封非常正式的信件里写道:It was extremely gracious of you to have invited me to the reception, and I had bags of fan there.那么就会令人啼笑皆非, 因为extremely gracious听起来是那样的“正式”, “严肃”而bags of fan却显得那样的“随便”, “轻浮”;二者不属于同一语体, 自然不是好的句子。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语体在交际场合中的重要性。当然, 在英语学习中, 良好的语音基础, 扎实的语法知识固然重要, 但衡量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标准之一是看他使用和辨别不同文体的能力, 因为社会交际是具体的, 而不是抽象或理想化的, 只有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得当的语体, 才能实现相应的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君鹏, 郭颖越.英语语体漫谈[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英语语体 篇10

园林英语词汇从语体的角度分析, 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词汇。这类词汇在国际惯例中是通用的, 是在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由于属于特定的称谓, 所以词义单纯, 严谨规范, 使用范围狭窄, 而且很多都属于新词。随着园林学的迅速发展, 这类专业英语词汇将不断涌现。关于专业词汇, 在园林英语里出现不少, 如colonnade (园廊) 、mortar (砂浆) 、halogen (卤光灯) 、pergola (花架) 、hedge (绿篱) 、pavilion (园亭) 等。第二类是半专业词汇。它是园林英语中的普通词汇, 除了它通常的意思以外, 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climber”在日常英语中只是“攀爬者”的意思, 在园林英语中被借用到表示“攀缘植物”这个意义上面;“planting”一般是“栽培”的意思, 园林专业赋予了它新的含义“绿化”;再如在园林学中表示“枝条上着生方式”这个意义上由于没有设定专门的词汇, 故借用一些日常英语中基本的动词来表示, 如opposite (对生) 、whorled (轮生) 、alternate (互生) 、clustered (簇生) 等。第三类是非专业词汇。这类词汇指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通用词汇, 它们的词义相对单一, 使用范围较广, 出现频率较高。这类词汇通常出现在不同文体的英语中, 如flower (花) 、park (公园) 、garden (花园) 、tree (树) 、green area (绿地) 、hill (山) 等。

从语体视角来看, 园林英语的语体不同于普通英语。普通英语中的不少词在园林英语中要用对应的同义规范词。例如, “孤植”不能用“single planting”来表示, 必须用“specimen planting”或者“isolated planting”;“群植”不能用“colony planting”或“community planting”来表示, 必须用“mass planting”或者“group planting”;再如, “假植”这个词不能用“artificial planting”, 必须用“heelingin”来表示“假植”的意思。

园林英语的语体也不同文艺类英语, 它用词更加客观正式, 强调简练性, 尽量不用修辞格, 也基本不会使用方言。例如,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compasses the analysis, planning, design, management and stewardship of the naturaland built environment through science and design, and is aprofession that is broad in scale and scope. ”这句园林专业英语把两个并列句合二为一, 句中含有并列词、后置定语和定语从句。语言严谨正式, 无任何文艺类英语中的修饰词, 充分体现了园林英语的句式特点。

同新闻类英语相比, 园林英语在句式方面通常以短代长, 力求简练清晰、切忌抽象笼统的表达。而新闻类英语与园林英语相比, 在语句方面显得更加通俗易懂、用语委婉和追求新奇;在用词方面, 常为短小词汇缩写词。园林英语中的缩写词却不多, 能数出来的缩写词多为协会的名字, 如ASLA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 等。

和其它英语语体相比, 大量使用复合词和派生词是园林英语的一大特点, 使用借词也是园林英语的特点之一。在园林英语中, 加前后缀的派生法是构词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climber (攀缘植物) 、multi-stemmed (多干的) 等。词缀在园林英语中的出现频率高于普通英语文体。复合词也是园林英语中构词的方法之一。随着园林学的发展, 表达复杂的园林系统以及新理论、新概念的复合词将不断涌现出来。另外随着中国园林学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园林英语中出现了一批来自中文的借词, 如penjing (盆景) 、penzai (盆栽) 等。

从语体差异看, 园林英语的词汇基本属于书面语的一种, 复合词和派生词多, 缩略词较少。总之, 分析园林英语的词汇特点, 特别是对比园林英语和其他英语文体的特点, 对促进园林英语的理解和翻译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国内外园林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园林英语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从语体出发, 分析园林英语的词汇特点, 对园林英语的翻译和理解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园林英语,词汇特点,语体

参考文献

[1]陈永贵.风景园林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2.

[2]蔡君.园林英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3]方旭明.新编专业英语[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4]王欣, 方薇.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 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量词的语体色彩略论 篇11

关键词 量词 语体色彩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民族性,具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而在汉语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量词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除标准量词在印欧语系中也存在外,其余量词都是汉藏语系所特有的。现代汉语量词从狭义上讲具有计量的修辞功能,从广义上讲具有区别语义、分化歧义、显示细微的语义差异、表达色彩(主要是感情色彩)、协调音节等功能。语体色彩的分析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体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使用量词时更轻松,更准确。词因其构词理据、寓意背景、所在语体等等因素不同,而形成词特定的意趣和风格,这种意趣和风格,就是格调风格。量词的格调是由于人们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选用不同格调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形成的。量词的格调就是量词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它是由词经常出现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 语体色彩是指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从词汇分类来分,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同样的,词的语体色彩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分。不同语体色彩的词一般情况下被应用于相应的语体中,否则,语体色彩也不会形成,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偶尔也会跨语体用词。有些词语它们的意义相同,但适用的场合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差异,叫做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总的可以分做“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量词的格调是由于人们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选用不同格调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形成的。量词的格调就是量词的语体色彩。量词也不例外,量词的语体色彩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书面语色彩;二是口语色彩。

一、量词的书面语色彩

有些量词典雅、严肃,经常用在书面语中,具有书面语色彩。具体又可以分为4类:

(一)具有文学色彩的书面语量词。

例如:簇、抹、幢、缕、幅、掬、弯、株、丝、泓、盏、钩、丛”等。

如:一簇鲜花、一抹斜阳、一幢别墅、一缕阳光、一幅古画、一弯新月、一钩新月、一株木棉、一盏明灯、一掬清水、一丝希望、一丛青草、一泓秋水。

(二)具有政论色彩的书面语量词。

例如:任、所、具、等、步、部、宗、起、项、户、市、军”等。

如:一任县官、一所学校、一等机舱、一步机枪、一部著作、一宗案件、一起事故、一项工程、一户人家、一市百姓、一军人马。

(三)具有古代文体色彩的书面语量词。

例如:“调羹、巡、钧、乘、帧、樽、吊、贯、阕、仞、斛”等。

如:一调羹肉汁、酒过三巡、一斛谷、万乘国、一帧画、一樽酒、一吊钱、数仞墙、一贯线、一阕曲。

(四)具有科技色彩的书面语量词。

例如:“微米、千瓦、码、磅、加仑、人次、公里、千米、摩尔、公升”等。

如:一微米、一千瓦、一码、一磅、一公升、一公里。

二、量词的口语色彩

和书面语相对,有些量词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经常使用的,通俗、随意,经常在口语中出现,具有口语色彩。例如:“茬、溜、摞、窝、疙瘩、辈、舀”等。如:一茬子小葱、一溜儿小跑、一摞煎饼、一窝鸡仔、一疙瘩糖等。

人们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为不同的交际目的,经常选用不同的语体色彩的词语来形成不同意味的语体,以恰当、得体的表情达意。量词的语体色彩是量词具有的又一重要色彩特征,对于它的研究,无论是在量词的研究理论上还是实际运用上,都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众多量词研究成果的阅读和研究,对量词的色彩意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完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针对量词的色彩意义的研究。但量词作为现代汉语中特别的存在,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细细揣摩的地方,因本人能力所限,只能对量词的色彩意义这一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量词的形象色彩、情态色彩、语体色彩都是量词非常有特点也非常有意思的部分,希望可以通过这篇论文让大家了体会到学习量词的乐趣,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的学习量词,学好量词。

现代汉语量词是汉语相对于印欧语系的一大特点,也是汉语本体语法体系逐步完善的一个标志词类。词义除了可以表达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主量词色彩意义的视角分析量词所蕴含的形象色彩、情态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的应用,讲述量词在表量、计算这些主要作用以外所兼有的色彩意义及其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76-116.

[2]胡思忠,胡宇.量词词典[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28-880.

[3]巴哈尔古力.浅谈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J].伊犁师范学院报(文理综合版),1999,(3):1-3.

[4]柳惠,浅谈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特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3):1-3.

[5]李敏、栾芳,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J].天津社会科学,2003,(4):1-3. [6]Chao,yuan-ren.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American,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16-32.

英语语体 篇12

关键词:语体,口语,书面语,非英语专业,语料库

1. 研究背景

语体指人们在交际中根据不同的语境而使用同一语言品种的变体 (朱洪林, 2002) 。口语体在词汇、词组、句式结构上均不同于书面语体。例如“We’ve known that”与“It’s known that”两个结构意思是一样的, 但前者却是在口语中使用较多, 而后者在书面语中出现较多。

掌握不同语体的词汇、语法、语篇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至关重要。然而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和较系统的语法知识, 却遭受着“哑巴英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较低”的尴尬境况,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认识不够 (尚雯雯, 2008) 。由于缺乏语体意识, 大学生在英语口头交际和写作中只单纯地按照单词意思拼接句子, 而忽略了表达的得体性 (appropriateness) , 导致在口语中夹杂很多书面词汇, 而作文中又夹杂着太多口语化词汇, 造成语体错位和语体意义失调, 从而使语言显得不自然、不地道 (赵秀凤、戴卫平, 2003)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讲授正确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 提高其交际的得体性。然而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重正确性而忽视得体性, 大部分师生对语体的认识往往都是感性的、零碎的 (桂诗春2009) , 语体教学也只是被支离破碎地提及而已。

近年来, 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国学生的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例如文秋芳等 (2003;2006) 、赵秀凤和戴卫平 (2003) 、和刘兴兵 (2005) 等利用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存在口语化倾向, 其具体表现包括:1) 超用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2) 过度使用前两个千词, 单词使用单调, 缺乏多样性。吴瑾和邹青 (2009) 利用“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 (SWECCL) ”从词汇密度和词频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中国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在这两个特征上区分度不高。名词化的使用频率与语篇的正式程度成正比 (赵秀凤、戴卫平, 2003) , 是英语书面语体的特征之一。目前针对中介语语体特征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学生, 语料也主要来自各种大型考试, 很难反映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中介语语体特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培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仍需要拓展实证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搜集了同一个班的56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英语作文语料和口语语料, 对其从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不同词频等级的词汇分布情况和名词化三个参数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体意识,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体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希望了解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语体特征, 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不同词频等级的词汇分布情况和名词化三个参数上,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区分度如何?

2.2 语料收集

在大一第一个学期之初, 笔者给新生布置了一篇题为“Food safety”课堂限时作文, 然后把搜集到的语料输入电脑, 并进行了文本清洁和处理, 变成语料处理软件可识别的电子文本, 以便进行检索和分析。这是书面语语料的收集过程。学期末进行口语考试时, 作为考试的一部分,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即兴话题“Should we help others in nee?”, 每个人都有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 然后同时进行录音, 之后对音频文件进行转写、清理等程序, 生成和书面语语料一样的文本。这两个话题都是关于热门社会问题, 都具有议论性质, 可比性较高。

2.3 研究工具

(1) AntConc:检索工具, 用来分析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和名词化使用情况。

(2) Range_GSL_AWL:词汇分析工具, 含三级词汇底表, 用来分析不同词频等级的词汇分布情况。

(3) 布朗语料库 (Brown Corpus) :布朗大学当代美国英语标准语料库 (Brown University Standard Corpus of Present-Day American English) , 语料内容是1961年出版的美国书面英语, 包括500篇文本。

(4) 英语国家语料库世界版的口语部分 (BNC World Spoken) :该语料库收集了当代英国英语4124篇文本, 其中口语部分占了10%[1]。

3. 结果与讨论

3.1 第一/第二人称代词

表1关于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在不同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已转换成每万词的标准频率。学生书面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和第二人称代词每万词的使用频率均大大超过Brown语料库的相应数值, 其中第一人称复数的超用情况尤其严重, 甚至是BNC口语语料库的对应数值的4.5倍。在此特征上, 学生的书面语存在严重的口语化倾向。而学生口语语料库与BNC口语语料库相比, 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存在超用现象, 而第二人称代词却存在少用现象。虽然学生书面语语料库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总体使用频率低于学生口语语料库, 但它只有在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的使用频率上低于后者的相应数值, 而其他两个特征值均高于后者的相应数值。

由表1可见, 学生在书面语和口语中, 对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并没有区别对待, 除学生口语语料库的第二人称代词外, 其他特征均严重超用, 且各特征的使用存在不均衡性。总体而言, 第一人称代词的超用现象比第二人称代词严重。

3.2 不同词频等级的词汇分布情况

不同词频等级的分布可以反应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使用的丰富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 与Brown语料库和BNC口语语料库相比, 学生的书面语和口语均超用第一个千词, 而第二、三个千词及其他均存在比较严重的少用现象。在前两个千词的使用上, 学生书面语和学生口语区别不大, 由此可见, 学生的词汇量较小, 词汇丰富程度较低, 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均缺乏有效变化。

从词汇层面讲, 学生在书面语和口语上也未做到区别对待, 依然是“我口说我手, 我手写我口”, 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上只能做到简单的意思对等, 词汇使用的得体性无从谈起。

3.3 名词化

名词化可以有效增加语篇词汇密度 (熊淑慧, 2011) 和表述的客观性, 减少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 是区别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的特征之一。表3显示, 学生的书面语和口语在名词化使用频率上相差很小 (分别为134.2/万词、124.8/万词) 。

从以上三个特征的对比分析可见,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语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存在超用现象, 口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又存在少用现象;学生的词汇量较小, 同义词汇掌握不足, 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均严重依赖第一个千词, 多样性较差;名词化的使用未能区分书面语体和口语体, 这也是三个参数均存在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语体意识非常淡薄, 对语言结构的选择仅能考虑到意思层面, 得体性层面无从谈起。这应该引起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

4. 总结与启示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他们在这个三个参数的具体特征上存在的超用和少用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汉语思维的影响,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和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交际中多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做主语;学生的词汇量不足, 对词汇缺乏语体方面的认识, 所以在表达时只能从意思上去选择, 就一般而远具体;语体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到实施教学的广大英语教师都很少对语言结构的语体色彩进行区分, 学生自然也很难重视这一方面;语体意识的培养主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大学英语面临课时不足, 课下学生缺乏教师指导的困境, 学生自主学习得不到保障;培养语体鉴别和使用能力的教材和训练材料较少, 使得课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无法得到保障 (杨永芳, 2010) 。总之, 学生的语体意识淡薄, 书面语和口语难以区分的原因比较复杂, 本文不再赘述。但大学英语教学忽视语体意识的培养难辞其咎。

所以, 为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和口头交际能力, 提高其交际的得体性, 语体意识培养应该尽快被提上日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应该涉及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区别, 鼓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结构的语体色彩;基础英语教材应增加相关的语体知识, 为语体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课上也应拿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区别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特点, 让学生对语体知识有系统的理解, 使他们的自主学习有章可依, 尤其是词汇教学方面, 教师应该指引学生注意其是属于正式语体还是非正式语体;学生应注意同义词和近义词的积累, 提高交际过程的得体性。

参考文献

[1]朱洪林.英语写作与语体意识[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2, 3 (1) :48-55.

[2]尚雯雯.论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 2008, (2) :271-272.

[3]赵秀凤, 戴卫平.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语体意识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 2003, (3) :54-57.

[4]桂诗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学语体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5]文秋芳, 丁言仁, 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268-274.

[6]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口语-笔语词汇的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9-13.

[7]刘兴兵.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 (1) :109-112

[8]吴瑾, 邹青.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体特征研究:词汇密度与词频[J].山东外语教学, 2009, (1) :8-13.

[9]熊淑慧.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3 (2) :126-132.

上一篇:乡镇政府管理论文下一篇:建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