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特点

2024-08-25

语体特点(共7篇)

语体特点 篇1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enterprise's spiritual symbol, i from multi-level manifests enterprise's appearance.The advanced enterprise, must have oneself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It both may the foreign showing enterprise image, and may internal coordinated, the unified community style, condenses the staff menta effort, the promotion enterprise'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 enterprise culture, cannot only depend on the general literary propaganda, also cannot only depend on the model the promotion, only then the true close union enterprise reality, from outside to inside, proceeds in an orderly way, the depth development, the depth advancement, can creat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needs to take one kind of spiritual prop to become the enterprise staffs"the belief", it must obtain the enterprise staff's whole approval, and takes it own motion the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guide, follows it, relies on it, and struggles diligently for it.That is:The enterprise culture only then rises by the general staffs the achievemen"the belief"the degree only then has the value, only then the quilt"the belief"has melted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doomed to have the strength.But, ca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enable the staf to become own"the belief", this must work hard in the determination enterprise culture connotation.When establishes the enterprise cultures, its content must cover this enterprise's though that idea, business ethics, system standard and so on.Both mus induce the essence, and wants easy to record simply, since guiding principle, may also operate.The very numerous and diverse thing induces several words the enterprise, or is a song, lets the general staffs memorize in the heart.For example:The factory emblem shape's design, factory song's writing words and composes and so on, must manifest this enterprise's images and staff's will fully.Through enterprise culture's establishment and the propaganda, make each staffs to feel that to own enterprise lovable, lovable, may trust, has the intense confidence level and the dependent feeling.Through to enterprise culture's study, makes each staffs to feel, only then in this enterprise, can manifest own value, I must with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survival, altogether the honor or disgrace, probably be life-long for the enterprise struggle, must add the brilliance for the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s propaganda, has the brand consciousness.In Japanese former prime minister additional root a few words are thought-provoking:"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act, Sony is my left face, the writing are not many, also the unusual simplicity, but is pregnant with meaning.Explained through these words, when after the enterprise moves toward the world, the enterprise is the national strength symbol, is the national brand symbol, it is representing the national advanced cultural consciousness.Therefore, the outstanding enterprise is taking on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sponsibility--propaganda country brand carrier.For example the emperor bright solar energy head of undertaking is invited in May, 2006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the United Nations rostrum to more than 100 member nations.

The delegation and several doze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poke that the Chinese Solar energy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business model, Huang Ming the three cyclical pattern had demonstr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hall more than two hours, share the Chinese solar energy with various countries'main points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xpert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propagandized the Chinese solar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dustry vigorous development process.

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对比研究 篇2

关键词:演讲语体 辩论语体 对比

一、研究背景

演讲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问题,阐明事理、表达态度或感召听众的言语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照读式、背诵式、提纲式、即兴式”四种。辩论是交际双方运用一定的论据证明各自观点、揭露对方矛盾,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语言交锋。常见的有决策辩论、外交辩论、法庭辩论、赛场辩论等。本文对背诵式演讲和赛场辩论两种语体进行对比研究。

国内有关演讲和辩论的研究很多,但从语体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就笔者所见,目前尚无相关专著问世,检索“知网”,题目中含“演讲语体”的论文仅11篇,含“辩论语体”的论文仅1篇,另有1篇文章中仅有一小部分内容涉及二者的对比。本文对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进行定量对比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补缺意义。

本研究语料来源于“第四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该赛以“军事变革”为主题,包括演讲、辩论两大环节,选手均由各大军校遴选而来。以此为语料,有效消解了主题不同、参与者差距过大等额外变量的干扰。所用语料涉及33名演讲者和36名辩手(其中两名选手同时参加了演讲和辩论),讲稿共37263字、辩词共36300字。考虑到赛场辩论中立论、总结与攻辩、自由辩论的差异,文章在量化分析过程中也将二者进行了区分。

二、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的语言特征差异

(一)语速

语速是指语流的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发出音节的多少来表示(龚竖武,2007)。本次比赛规定命题演讲5分钟/人,立论、总结4分钟/队,攻辩、自由辩论6分钟/队。平均语速计算公式为:平均语速=辩论或演讲的字数/辩论或演讲的时间。结果显示,演讲语体平均语速为225.84字/分钟,辩论语体平均语速为302.5字/分钟,后者是前者的1.34倍。同属辩论语体,立论、总结与攻辩、自由辩论在语速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前者为286.69字/分钟,后者为313.04字/分钟。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一般情况下,正常语速约为244字/分钟(张武江,2011)。基于以上数据,辩论、演讲、正常讲话语速的快慢关系可表示为:“攻辩、自由辩论”>“立论、总结”>正常讲话>演讲。

为检验是否存在不同个体语速差异这个干扰因素可能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我们还专门考察了同一个人在辩论和演讲中的语速情况,因为有两名选手既参加了演讲,也参加了辩论中立论、总结的部分。统计结果显示,二人演讲时的语速分别为226字/分钟和224.2字/分钟,与演讲语体的平均语速相差无几;而立论、总结时的语速分别为278.5字/分钟和295字/分钟,与立论、总结的平均语速也非常接近。这说明在前面的统计中,个人语速差异基本上没有起到干扰作用,同时也证明,辩论语体的语速明显高于演讲语体(约1/3倍)是可信的。语速快,是辩论语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现象很好解释:辩论,观点的对抗性是其显著特点,在对抗的过程中,考察的不仅是双方的知识储备、思考方式、论证方法,还考察双方的思维速度、应急能力和敏锐程度等。辩论是语言的交锋,更是思想的交锋。在交锋过程中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越是激烈,越是精彩,其重要表现就是反应快、语速快。演讲则不同,演讲是通过演讲者的“演”与“讲”来叙述或描述事件,传达某种认识、某个思想或某种情感,最终使受众接受其思想或受其情感感染而有所教益,因此演讲不适合快语速,只有在有张有弛的整体较缓慢的节奏中,受众才能更好地接受其思想或感受其情感。

(二)词汇丰富程度

词汇丰富程度往往通过类符形符比来衡量。类符形符比是特定语料中类符与形符的比值,比值大小与词汇丰富程度呈正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演讲的类符形符比为25.11%,辩论的类符形符比为14.19%,其中立论、总结为24.75%,攻辩、自由辩论为15.12%。三者的词汇丰富程度可表示为:“演讲>立论、总结”>“攻辩、自由辩论”。因此,与辩论语体相比,演讲语体的词汇更加丰富;与攻辩、自由辩论相比,辩论语体中的立论、总结部分的词汇更加丰富。

两类语体的词汇丰富程度与其语言所覆盖的核心内容广度有一定关系。辩论,往往围绕某一核心话题展开论证,尽管双方持对立观点,但内容都被限定在同一核心话题之中,因此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内容广度受限,词汇的覆盖面就相对较小,加之在辩论中表述核心话题的中心词语复现率高,词汇的丰富程度自然就低。尤其在攻辩、自由辩论阶段,辩论焦点更为集中,同时又抛却了立论、总结阶段的旁征博引,词汇的覆盖面就更小,词汇的丰富程度就更低。

(三)词长分布

刘艳春(2012)认为,越接近典型口语语体,单音节词分布比例越高;越接近典型书卷语体,双音节词分布比例越高。本文对演讲、辩论中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分布情况做了统计,结果见表1。

(四)词类

词类是语体的重要标记,语体间的差异会在词类频率上有所体现。本文采用“传媒语言语料库在线分词标注系统”对语料进行切分和词性标注,从中提取7类实词和3类虚词并统计其分布情况。表2中,“立论”表示立论、总结,“攻辩”表示攻辩、自由辩论。

实词中,无论是演讲语体还是辩论语体,名词与代词都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名词在立论中占比最高,演讲次之,攻辩最少,代词的分布则与之相反。立论、总结部分要求客观性强、信息量大、表意清楚,名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代词多出现在对话中,三者中只有攻辩、自由辩论属于对话形式,常使用“我方”“你们”等称谓语,因此代词占比较高。其次,动词和副词的分布情况呈正相关,都在攻辩中最多、立论次之、演讲较少,这与动词、副词用于描述情况、表达观点的功能有关。再次,数词在演讲中比例最高、立论次之、攻辩稍低,这可能与语体的有备程度有关。背诵式演讲和立论、总结提前都有充足准备,运用数据可以增加话语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信度。量词的使用频率与数词不尽相同。演讲中二者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但量词在攻辩中的比例略高于立论,这可能与其中代词的使用频率有关。因为量词不仅常与数词搭配,也常与代词组合,攻辩中经常有“哪位”“这种”诸如此类的表达。

虚词中,连词在立论和攻辩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演讲,这与辩论语体具有较强逻辑性有一定关系。辩论就是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外化,恰当使用连词可以使辩论思维准确地表现在语言上。其次,语气词在攻辩中占比较高,这与辩论语体中经常出现的反问句、设问句有一定关系。

此外,形容词在辩论语体中频率较高,介词在演讲语体中频率较高,但二者分布情况与语体的关系尚未查明,有待进一步探索。

(五)辞格

演讲与辩论的魅力都在于说者对语言的巧妙使用,尤其是修辞的灵活运用会给语言增添质感与美感。由于分属不同语体,二者在辞格类别及使用频率上均有差别。其一,从类别来看,演讲中使用的辞格更具多元化,笔者关注到的就有15种,而辩论中只有9种。其二,从数量来看,演讲中辞格的使用更加普遍,共299处,而辩论中仅有183处。上述两种情况与词汇的丰富程度相符,演讲语体词汇丰富,修辞方式多样,使用也更加广泛,这与其内容相对广泛有关。辩论语体则不同,辩论语体的讨论内容受中心话题的限制,因此词汇丰富程度受限,辞格也相对受限。其三,从分布来看,各类辞格在演讲和辩论中的使用频率也相差很大。(见表3)

三、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的相关情境分析

演讲和辩论是有声语言艺术,其共同点都是以“口头”方式表达。二者在语体上的语言特征差异是由其各自特定的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下面主要从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内容、有备程度、交际形式、指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交际对象与交际目的

对象和目的是影响演讲、辩论语体差异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它们决定了语速的使用。演讲通过描述人物、叙述事件来阐明道理、抒发情感,使听众或观众受到启发或感染。所以演讲者会适当控制节奏,用和缓的语速让大家由头至尾清楚地了解事件,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引发共鸣、引起感悟。而辩论的针对性极强,双方都希望凭借语言的利刃驳倒对方、战胜对方。尤其是在“辩”的阶段,无论是攻辩还是自由辩论,都强调在紧锣密鼓的对战中攻击对方的漏洞,常常语速较快、话语量较大,以此增强气势,所以人们多以“激辩”来形容。

另一方面,目的和对象制约着修辞方式的选择。演讲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说者在营造故事氛围、讲述人物细节时,一般不使用平铺直叙的表达方法,而会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并配合丰富的表情、动作使观众感同身受,这就会用到比喻、比拟等辞格增加形象性;在抒发充沛、激烈的感情时,为了更好地打动观众,则会用到排比、反复等辞格增强感情力度。而辩论主要追求语言的说服性和攻击性,反问和设问的使用能够帮助说者把握辩论中的优势,甚至给对方设置陷阱、制造困境。

另外,目的和对象也影响着词长的分布。演讲者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刻意增添口语色彩、设置长短句转换,使观众感到语言的亲切和平实,这就造成单音节词比例偏高。辩论则不同,辩手在寻找对方漏洞时会尽力确保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立论、总结做到有理有据,遣词造句极为严谨,旁征博引也常常表现为双字词或四字词,几个因素结合,最终导致辩论中的立论和总结部分双音节词所占比例最高。而攻辩、自由辩论虽然是临场发挥,但选手都会事先掌握大量资料,其辩词正是将头脑中的材料深度加工、整合的结果。因此攻辩、自由辩论的双音节词虽低于立论、总结,却比演讲高1.5个百分点。

(二)交际内容与有备程度

交际内容和有备程度是影响词汇丰富程度的直接因素。演讲和立论、总结的有备程度很高,因为题目是事先给定的,选手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要求每一个词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字斟句酌大大降低了词语的重复率、增多了词语使用率,这使得二者的词汇丰富度仅仅相差0.36%。而攻辩、自由辩论的有备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临场的敏锐和机智。受时间所限,选手要进行快速回击就不能在词语的选用上反复推敲,这就导致其与前两者的词汇丰富度相差9%以上。而且,如上文所述,演讲和辩论语言所覆盖的核心内容广度不同。前者的核心话题内容受限较少,可选词种较多,词语复现率低;而后者,尤其是攻辩、自由辩论的部分内容广度受限较多,核心话题范围较小,中心词语复现率高,词汇覆盖面较小。因此,交际内容和有备程度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演讲语体的词汇丰富程度高于辩论语体。

(三)交际形式与指称方式

交际形式和指称方式是影响名词、代词分布情况的关键因素。攻辩、自由辩论采用对话形式,互动性、即时性强,常用人称代词指称辩论双方,用指示代词回指之前提到的概念、人物、事件、观点,代词频率高也是语言的经济性的体现。演讲虽不是对话形式,但当叙述人物、事件时,常用代词他指;当表达演讲者的自我感受时,常用代词自指,比如在一篇题为《我行》的演讲中,反复出现了15个“我(们)行”表示强调。相反,立论、总结既不涉及对话,也不涉及指称,主要突显语言的信息性和客观性,这些功能是代词无法承担的,因此名词的使用频率很高。

综上所述,演讲和辩论在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有备程度、形式、指称方式等方面的情境差异,决定了其所要求的特定的语言功能,而特定的语言功能需求又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就导致了两类语体在语速、词汇丰富度、词长、词类、辞格等方面的语言特征差异。

四、演讲与辩论语体的归类问题

关于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的归类问题,不同学者看法不一,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观点。郑颐寿(1987)、黎运汉(1989,1990,2000)曾把演讲语体归入口头语体,袁晖、李熙宗(2005)和黎运汉、盛永生(2009)把演讲语体归入交融语体。黎运汉、盛永生(2010)二人后又对语体进行八分,把演讲语体直接作为语体的下位分支。涉及辩论语体归类的著述并不多见,黎运汉(2000)曾将辩论语体归入口头语体,袁晖、李熙宗(2005)则将辩论语体归入谈话语体的专题谈话语体。在我们所浏览的语体分类中,有些几乎没有提到这两类语体,还有一些只列举了演讲、辩论的某种具体形式,但并未将其设定为独立的语体。

由于不同学者的划分标准不同,语体分类尚未有定论。笔者认为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都应作为独立小类存在。关于演讲语体的归类,倾向于袁、黎等人的界定,将其归入交融语体。关于辩论语体的归类,首先不能因其传播方式为口头形式,就简单地将其归入口语语体。其次,专题谈话语体的重点是“谈”,双方或多方就某人、某事进行谈话,有陈述、有互动。辩论语体则包括“辩”和“论”两部分。“辩”突出了语言的对抗性,多呈现在攻辩、自由辩论阶段;“论”强调引经据典论证己方观点,多呈现在立论、总结部分。无论是哪个部分,都与一般的专题谈话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也不应将辩论语体归入谈话语体。我们认为,辩论语体也应归属于交融语体的范畴。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体多维度、多特征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3CYY038]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龚贤武.辩论的语言艺术[J].文学教育,2007,(6):140.

[2]张武江.电视商业广告的平均语速与受众理解[J].现代传播,

2011,(9):148.

[3]刘艳春.基于“树库”的语体比较计量研究——以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面对面》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143.

[4]郑颐寿.语体划分概说[A].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复旦大学语言文

学研究所编.语体论[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131.

[5]黎运汉.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9:84.

[6]黎运汉.汉语风格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31.

[7]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53.

[8]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6.

[9]黎运汉,盛永生.汉语语体修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29.

[10]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498.

语体特点 篇3

园林英语词汇从语体的角度分析, 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词汇。这类词汇在国际惯例中是通用的, 是在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由于属于特定的称谓, 所以词义单纯, 严谨规范, 使用范围狭窄, 而且很多都属于新词。随着园林学的迅速发展, 这类专业英语词汇将不断涌现。关于专业词汇, 在园林英语里出现不少, 如colonnade (园廊) 、mortar (砂浆) 、halogen (卤光灯) 、pergola (花架) 、hedge (绿篱) 、pavilion (园亭) 等。第二类是半专业词汇。它是园林英语中的普通词汇, 除了它通常的意思以外, 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climber”在日常英语中只是“攀爬者”的意思, 在园林英语中被借用到表示“攀缘植物”这个意义上面;“planting”一般是“栽培”的意思, 园林专业赋予了它新的含义“绿化”;再如在园林学中表示“枝条上着生方式”这个意义上由于没有设定专门的词汇, 故借用一些日常英语中基本的动词来表示, 如opposite (对生) 、whorled (轮生) 、alternate (互生) 、clustered (簇生) 等。第三类是非专业词汇。这类词汇指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通用词汇, 它们的词义相对单一, 使用范围较广, 出现频率较高。这类词汇通常出现在不同文体的英语中, 如flower (花) 、park (公园) 、garden (花园) 、tree (树) 、green area (绿地) 、hill (山) 等。

从语体视角来看, 园林英语的语体不同于普通英语。普通英语中的不少词在园林英语中要用对应的同义规范词。例如, “孤植”不能用“single planting”来表示, 必须用“specimen planting”或者“isolated planting”;“群植”不能用“colony planting”或“community planting”来表示, 必须用“mass planting”或者“group planting”;再如, “假植”这个词不能用“artificial planting”, 必须用“heelingin”来表示“假植”的意思。

园林英语的语体也不同文艺类英语, 它用词更加客观正式, 强调简练性, 尽量不用修辞格, 也基本不会使用方言。例如,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compasses the analysis, planning, design, management and stewardship of the naturaland built environment through science and design, and is aprofession that is broad in scale and scope. ”这句园林专业英语把两个并列句合二为一, 句中含有并列词、后置定语和定语从句。语言严谨正式, 无任何文艺类英语中的修饰词, 充分体现了园林英语的句式特点。

同新闻类英语相比, 园林英语在句式方面通常以短代长, 力求简练清晰、切忌抽象笼统的表达。而新闻类英语与园林英语相比, 在语句方面显得更加通俗易懂、用语委婉和追求新奇;在用词方面, 常为短小词汇缩写词。园林英语中的缩写词却不多, 能数出来的缩写词多为协会的名字, 如ASLA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 等。

和其它英语语体相比, 大量使用复合词和派生词是园林英语的一大特点, 使用借词也是园林英语的特点之一。在园林英语中, 加前后缀的派生法是构词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climber (攀缘植物) 、multi-stemmed (多干的) 等。词缀在园林英语中的出现频率高于普通英语文体。复合词也是园林英语中构词的方法之一。随着园林学的发展, 表达复杂的园林系统以及新理论、新概念的复合词将不断涌现出来。另外随着中国园林学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园林英语中出现了一批来自中文的借词, 如penjing (盆景) 、penzai (盆栽) 等。

从语体差异看, 园林英语的词汇基本属于书面语的一种, 复合词和派生词多, 缩略词较少。总之, 分析园林英语的词汇特点, 特别是对比园林英语和其他英语文体的特点, 对促进园林英语的理解和翻译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国内外园林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园林英语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从语体出发, 分析园林英语的词汇特点, 对园林英语的翻译和理解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园林英语,词汇特点,语体

参考文献

[1]陈永贵.风景园林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2.

[2]蔡君.园林英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3]方旭明.新编专业英语[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4]王欣, 方薇.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 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公文语体修辞探析 篇4

公文语体也称事务语体, 它是适应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因此, 公文语体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叶圣陶在《公文写得含糊草率的现象应当改变》这一文章中指出:“公文不一定要好文章, 可是必须写得一清二楚, 十分明确, 句稳词妥, 通体通顺, 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公文就应该尽可能写得简而得要。”同时, 根据我国现代修辞学鼻祖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到的修辞手法的两大分野说, 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的, 在积极修辞这一分野里主要对辞格和辞趣进行探讨;而消极修辞的第一要义在能尽传达事理的责任, 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消极修辞的标准, 主要用于科学、公文和其他诠释性语言文字。因此,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公文无修辞”这一说法是不尽准确的 , 我们不能够否认修辞是公文语体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 并且修辞对公文写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一、公文语体及其特征

1.公文语体

公文是贯彻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公布法规和规章, 指导、布置和洽谈工作, 请示、答复问题, 报告、通报与交流情况等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语体包含了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法令、条约、公报、照会, 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的合同、章程、协议书、计划、调查报告等形式。公文语言是以叙事和说理为主要特征, 以公务实用为目的的一种规范化的语言。

2.公文语体的特征

公文语体具备了简明、准确、平实、庄重、规范的风格特征。公文语体特征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量使用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的大量使用, 使得公文语体形成了庄重规范的风格特色。公文是因公务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 公文的使用往往是代表了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 因此必须使用庄重规范的书面语言来显示其严肃性和郑重性。例如口头语中的“做小买卖的”在公文语体中就应该用书面语“个体工商业者”来代替, 以显示其庄重规范的特色。

(2) 大量文言词语的固定保留用法

由于公文语体大量使用书面语, 而书面语相较口头语而言是具有稳定性的, 因此在书面语中就保留了许多文言词语。尽管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巨变, 但是许多公文却承袭了下来, 尤其是那些意义明确而又常用的词语。这类词语在公文中大多有特定的内涵意义, 使得语言更简明、准确。如“兹因、收悉、谨启、鉴于、为荷”等都具有特定的语调和含义, 在公文中使用这些保留的文言词语, 会使得公文语体显得更简洁规范。

(3) 专业术语的运用

专业术语是人们在处理专门业务的时候所运用的规范性词语, 这个规范性词语所代表的, 是人们赋予的具有解释意义的特定内容, 因此, 专业术语就以一个词表达了特定的丰富内涵。例如, 在法律文书中使用“生活费”就产生不了明确的法律规范意义, 法律文书根据给予“生活费”对象的不同而使用了三个不同的专业术语来代替“生活费”以明确其法律规范意义, 分别是对子女, 要用“抚养费”;对父母, 要用“赡养费”;对配偶, 要用“扶养费”。由此可见, 专业术语既能够准确说明特定内容, 又不需要说明性文字, 使公文语体更为简洁准确。

二、公文语体中积极修辞的运用

修辞对公文写作的影响是实际存在的。而且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修辞中还大量存在着积极修辞的运用。但是由于公文的特殊性, 积极修辞中的修辞格的使用在古代和近现代公文语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魏晋时期李密的《陈情表》为例, 《陈情表》中的积极修辞多达12种, 正是这种积极修辞的使用使得该文文辞恳切, 能够以情意取胜并且具有说服力。频繁使用修辞格的公文语体风格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 孙中山先生的《上李鸿章书》仅一文就用了96次对偶, 行文整饬自不待言, 更重要的是由此成就的文采将一位年轻人深深的爱国忧民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当代公文中辞格的运用却鲜有出现, 即便使用辞格也仅限于排比、节缩等几种。其中, 节缩是当代公文中使用最多的辞格, 比如在党政公文中常常用到的“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短语既简洁又不影响意义的理解。所以当代公文的写作都是遵循既有的模式, 发布信息, 罗列条例等, 这凸显了当代公文的工具性作用。

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古代和近代公文较之当代公文, 使用积极修辞更为频繁。同时, 经过深入定性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和近代公文较之当代公文在性质上积极修辞的目的也产生了很大改变。

我认为, 产生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 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追求高效, 简洁易懂的公文能够提高处理公务的效率, 与之相对的则降低了对公文文采的要求。其次, 公文写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不同。在古代文官制度盛行, 官员作为公文的主要使用者多是通过文化考试选拔出来的, 其选拔标准正是对文学典籍的熟知和运用, 所以这保证了古代公文写作者和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这样古代公文写作者才能写出既兼顾公文简洁性、准确性又能通过修辞抒发情感的较高水平的写作。最后, 每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语境也决定了公文语体风格的不同。当代, 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已经成了社会进步的标志, 文科领域受科技领域研究方法的影响也开始向严谨科学靠拢。这种趋势表现在当代的公文写作上就是更追求精确的表述和对感性描写的摒弃, 而积极修辞所创造出来的写作效果则与之相反, 所以在当代公文中积极修辞的使用越来越少。

三、公文语体中消极修辞的运用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 公文语体中消极修辞的运用一直是其显著特色。消极修辞的运用主要是从词、短语、句子三个方面来考虑, 具体情况如下:

1.词语的锤炼:特殊词语的选择

文艺语体的炼字是为了达到创新的效果, 讲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反复推敲炼字的成果一般都是出人意表的。然而公文语体的“炼字”则不同于一般语体。公文对准确性、实用性的要求比较高, 这就要求当代公文写作者在字词的选择上不要剑走偏锋, 在规矩之中体现其文字及逻辑能力。炼字一般是从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的。在意义方面, 要求准确得体, 公文语体风格鲜明, 不仅要在准确上下工夫, 而且要注意发文单位的立场形象, 要求庄重、严肃。在形式方面, 公文语体对字词的形式上的锤炼要求并不严格。公文语体在词语选择上的特点就是专有词语的运用, 其中包括一些文言词语, 如“兹因、收悉、谨启、鉴于、为荷、此致”等。这也表明公文语体中专用语的产生是与公文格式规范化相辅相成的。

2.短语的选择

大量使用特殊类型短语, 在现当代公文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特殊现象。在公文中, 使用频率较高的短语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充当公文标题的成分, 在交代公文的直文缘由、公文涉及事项等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公文正文中, “的”字短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短语。公文中使用“的”字短语常常是充当名词。如“对落实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好的予以批评”、“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等句中, “的”字短语是指相关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但为了公文语言的简洁概括而大量使用了这样的短语。

3.句式的使用

由于公文语体的特殊性, 句式的选择无法像在一般的修辞中一样具有广泛的内涵。某些适合其他语体的句式的选择区分可能并不适合公文语体。长句和短句的修辞效果就有很大不同, 长句表意比较严谨周密, 短句表意则简洁明快。长句短句在公文中并没有主次之分。通过《陈情表》首段几乎全用短句, 以及《上李鸿章书》中大量短句的使用, 我们发现在古代到近代的公文中短句应用比较多。短句的运用能够使公文中作者的个人色彩加强。而在当代事务性公文中, 复杂的长句则有很高的使用率。一般来说, 长句是作为概括性的短句的解释而出现, 尤其在当代公文中, 条例性陈述尤为普遍。在每个条例性段落里, 一般都会有一个短句在先统领全段意思, 然后一个长句深入, 补充相关内容并详细解释该短句的含义和要求。

结语

我们认为在当代公文语体中, 消极修辞的意义需要重新界定。虽然古代公文中典雅优美的文辞发展到当代已经荡然无存, 但是我们也发现当代公文的审美追求也是实际存在的, 与古代不同的是, 当代则更倾向于追求科学美, 在形式和内容上更追求客观、工整、对称。而消极修辞则恰好体现了这种客观、工整、对称的追求, 所以在当代公文写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摘要:公文语体因为其特殊性而决定了公文写作中修辞格的运用特色。从语用角度探析, 就能发现现当代的公文消极修辞的运用比较多。消极修辞的第一要义在能尽传达事理的责任, 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消极修辞的标准。这也就是现当代公文文体更多地运用消极修辞的原因, 越来越强的理性诉求决定了公文的发展方向, 也是现在和将来公文写作的主导思想。

关键词:公文语体,消极修辞,积极修辞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

[2]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刘雨樵, 彭树楷.公文语言[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7.

[4]陆文耀.消极修辞是客观存在[J].修辞学习, 1993.

[5]凌德祥.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 修辞文汇[C].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6]杨安翔.现代应用文写作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7]袁晖.语体的通用成分、专用成分和跨体成分[J].烟台大学学报, 2005.

电视新闻语体句子刍议 篇5

句法特点

电视新闻报道语句是构成新闻语篇的独立的基本语义单位, 既受制于新闻语篇的要求, 又服务于新闻语篇。因此新闻语句的结构和句式要符合新闻报道的结构需要和行文规范。新闻报道语篇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组成其用语要求具体、准确、简明、通俗和生动, 所以句子也要反映这些语言要求, 与之相辅相成, 发挥出支持新闻语篇的作用。因此, 在电视新闻撰写中, 句子成分或多或少显示出电视新闻语体自身的特点。

导语部分主语的形体较长。在电视新闻语篇中的不同部分, 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标题需要简洁生动而节省篇幅, 以简单句、省略句居多;导语既要简洁又要概括要点、突出新颖之处, 以传递主要信息和引起看下去的兴趣, 所以句子交代的内容较多, 带有一些修饰成分, 但其句法紧凑信息浓缩, 一个句子就包含了主要信息, 回答至少2~3个W的内容, 所以有较长的附加成分, 因而导语里的主语部分形体较长。从内容来看, 主语的修饰语往往是对主语的处所、处境、身份等作出限定。如:

(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拉斯穆森主席率领的欧洲社会党代表团。———2007年7月5日《新闻联播》《胡锦涛会见欧洲社会党客人》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今天在会见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 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将高校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2007年7月5日《新闻联播》《贾庆林会见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代表》

从句法上来看, 主语部分的形体比较长, 主要体现为同位短语、联合短语和偏正短语的使用。又如: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韩国国会议长林采正。———2007年7月5日《新闻联播》《温家宝会见韩国国会议长》

(4) 尼泊尔西部苏尔凯德县今天下午发生浮桥垮塌事件。———2007年12月15日《晚间新闻》

同位短语、联合短语具有语义整体性和相关性, 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具有语义限制性, 这些名词性词组可以增加句子传输的附加信息值, 提高所涉及信息的信度, 它的大量使用非常符合新闻在有限篇幅内传递大容量信息的要求。

形式动词作谓语。现代汉语中, 形式动词所带的宾语, 通常是可以带宾语的动词, 如“进行调换”的“调换”, 可以带宾语“品种”、“位置”, 等等。这些作宾语的动词, 如果必须再带宾语 (后称为“小宾语”) 意思才完整, 那么, 就必须采用“宾语提前”的办法, 即用介词“对”把小句宾语提到形式动词前面。电视新闻语体为了把信息快速传递给受众, 常常采取这一表现方式。如:

(5) 目前, 伊拉克安全部队和驻伊美军正在对自杀式袭击者的身份进行调查。———2007年4月13日《新闻联播》《伊拉克议会大厦发生爆炸3名议员身亡》

(6) 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12日突然下起春雪, 在科罗拉多州, 积雪深度达46厘米, 不但给人们出行造成不便, 更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2007年4月13日《新闻联播》《美国部分地区四月飞雪》

以上都是书面化的句子, 这非常符合电视硬新闻庄重、大气的播报特点。如果不是硬新闻的语境限制即表达上要求突出小宾语, 那么, 去掉形式动词, 换另一种说法, 不仅口语化一些, 而且字数少了, 语句也精练紧凑了。例 (5) 至 (6) 可以改写成:

(7) 目前, 伊拉克安全部队和驻伊美军正在调查自杀式袭击者的身份。

(8) 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12日突然下起春雪, 在科罗拉多州, 积雪深度达46厘米, 不但影响了人们出行, 更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存在分离式小句的反整合现象。一般情况下, 小句宾语句动词与宾语之间从形式上看, 非常紧密, 有时甚至是黏着在一起的。如:

(9) 我知道他明天会来。

(10) 人人都听到你要来的消息。

以上两例中的“知道”、“听到”与它们的宾语之间一般不能出现停顿, 书面上不允许用逗号将二者隔开, 因此, 这两个动词与其宾语之间从形式上可以说是一种很紧密的黏合关系。而电视新闻中的动词则不然, 据笔者研究, 这种语体中的动词所支配的宾语的形体往往较长。赵元任 (1979) 认为, “如果宾语小句很长, 动词之后会出现停顿或停顿助词”, 可见, 电视新闻中的动词与小句宾语之间的关系松散得多, 如:

(11) 胡锦涛强调, 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也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2007年6月20日《新闻联播》《胡锦涛会见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

(12) 会议认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从山西“黑砖窑”事件中吸取教训,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认真履行政府职责, 切实加强工作的薄弱环节, 健全制度, 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2007年6月20日《新闻联播》《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上述谓语动词“强调”、“认为”与宾语之间有停顿, 停顿的出现使这两个动词与宾语在形式上的紧密关系出现松动, 二者由黏合变为组合形式。这种在结构上表现为松散的组合关系的小句宾语句被称为分离式小句宾语句 (1) , 其主要表现是宾语或宾语的一部分没有紧紧依附于主句动词, 两者之间存在停顿, 在书面上体现为标点符号或语气词, 更有甚者将其移至动词前, 呈现出的是一种相对独立性, 这恰恰与整合的过程相反, 因此被称为反整合, 由反整合形成的分离式小句宾语句被称为反整合结构。

不过, 在电视新闻中, 并非所有的动词词谓语都可以出现分离式小句宾语句, 只不过这种现象所占比例较多而已。新闻报道中之所以会产生分离式小句宾语句, 主要是出于新闻报道的一种需要, 如上述两例。

对句类的选择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和作用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现代汉语主要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种句类。这四种语气类型的句子基本上反映了话语主体的态度、情绪以及感情状况。

感叹句常用来表示话语主体强烈的主观色彩;祈使句也往往包含着主体明确的意向、态度和立场;疑问句中有疑而问主要表示询问, 往往要求听话者作出相应的回答, 和电视新闻单向传播、无及时反馈的传播特点不符, 疑问句中的无疑而问往往蕴涵了话语主体的主观判断与感受。根据李水仙 (2007) 的统计, 感叹句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最低, 只有0.25%左右;其次是疑问句, 占0.3%左右;祈使句出现的频率比感叹句和疑问句略高一些, 占3%左右。总体上说, 感叹、祈使、疑问三种句类和电视新闻客观、真实、公正传递新闻信息的语境不相适合, 因而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陈述句“是直接用来表述命题的句子, 它可以判断是真还是假”。 (2) 韩礼德认为, 要寻求信息时用疑问句, 而要给予信息时则用陈述句。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 满足受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直接表述命题的陈述句是传递信息、客观叙事的常用话语方式, 因而与电视新闻的语境相契合, 成为电视新闻话语的首选句类。根据香港理工大学陈瑞端的统计, 陈述句在时政类新闻中占95.69%, 在体育新闻中占99.04%, 在财经新闻中则占到了100%。可见, 陈述句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占有绝对优势。

总之,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声画结合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 具有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网络新闻等其他新闻传播形式的独有样态和传播规律, 在句法特点和句类选择上具有独特性。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3].沈家煊:《有界与无界》, 《中国语文》, 1989 (5) 。

[4].李水仙:《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5].李兴亚:《动态助词“了”自由隐现的条件》, 《中国语文》, 1989 (5) 。

[6].陈振光:《英语新闻常用句子特征例析》, 《广州大学学报》, 2008 (5) 。

校园公益广告语体浅析 篇6

校园公益广告是指出现在校园地域内的, 面向校园公众的, 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非商业性广告。它着力向学校公众宣传积极向上、文明道德的主张和观念, 以提高校园公众关心社会、爱护社会、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它包括环境保护、交通安全、节约资源、社会公德、卫生健康、科学救国、自强不息等方面普遍关注的内容, 其中心是“关心人, 关心人的生存状态、关心人自身的完善、关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常见的校园公益广告有文字类、图画类、视频类三种形式。

一、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

校园公益广告遵循正面宣传为主、提醒规劝为辅的原则, 以简明优美的语言打动人, 以新颖的创意吸引人, 以高尚的情操引导人, 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

(一) 简明性

所谓简明性, 就是指语言简洁, 主题明确。从客观上讲,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能在较小的篇幅中通过有效的字数来宣传, 所以必须用简明的语言表现校园公益广告要宣传的主题, 传达有效的信息, 打动受众的心灵。从主观上讲, 公益广告语言越简洁, 就越容易认知和记忆。[1]例如, “小草微微笑, 请您绕一绕”这一广告语, 它仅仅用了十个字, 就把爱护花草、不践踏草坪的公益理念传达给受众。简单的十个字, 人们在几秒钟之内便可以把它看完, 这样既可以使受众在简短的时间内收到公益广告的信息, 同时也可以使受众对鲜明的主题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 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 是指校园公益广告要有艺术魅力, 能在给受众主体美的感受时, 将受众对广告主体的好感和对广告的执行欲望煽动起来。有人认为, 校园公益广告无非是把公益理念告诉给受众, 因此, 只要语言、图画、视频表意清楚就可以了, 不必讲究什么艺术性。语言、图画、视频表意清楚只是校园公益广告表达的基本要求, 其实能做到表意清楚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校园公益广告并非只是一般介绍性的文字、图画和视频, 它还需讲究技巧, 注重形式美, 亦即必须形象生动、新鲜活泼、饶有风趣, 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2]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是无形的、抽象的观念和思想, 如果校园公益广告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负载这些抽象的观念思想, 人们不但理解起来轻松, 而且会印象深刻, 易于接受。

校园公益广告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语音的优美、词语的生动、修辞的巧妙、画面的直观可感、视频的流动形象等。例如, “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 利用了谐音的妙处, 传达了要爱护图书馆资料的信息。还有宣传“节约用水”的校园公益广告视频, 通过地球只剩眼泪这最后一滴水源的镜头, 给受众敲响警钟……

(三) 新颖性

创意是广告的生命, 新颖别致是校园公益广告的突出要求, 这是为广告受众的求新、求奇心理所决定的。公益广告宣传语言必须新颖奇特才能强烈刺激受众的感觉, 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能完成广告的任务。如果平淡无奇, 就不能刺激受众的感官, 就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 也就不能收到好的广告效果。因此, 校园公益广告要用新颖的手法把话说道人的心坎上, 实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目的。因而, 校园公益广告语体具有突出的新颖性特点。例如:“普通普通, 路路畅通。”这句广告语, 新颖生动, 赋予了推广普通话的全新的境界。

二、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的功能

(一) 信息功能

作为广告信息的载体, 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的第一个功能便是承载和储蓄、传递和输送公益信息。这便是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的信息功能。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的信息;传播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等信息;传播有利于团结和调动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息。例如, “滴滴情深自来水, 请你拭去我的泪”传达的是节约用水的信息;“举手投足间, 别忘了我饥饿的大嘴”传达的是将垃圾扔进果皮箱的信息。

(二) 视听审美功能

校园公益广告, 除了常见的文字类以外, 还有图画类和视频类。静态高清晰图片展示, 达到优美的视觉享受;创意独特、构思巧妙的视频故事, 让受众体会到德育教育摆脱说教模式、以完美的视觉流动形式接受公益信息。寓教育于视听审美形式的公益广告宣传比那些灌输式的说服教育有意义得多, 而且大家也喜欢看。此外校园公益广告还可以通过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歌舞等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来表现, 它就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功能。人们把接受公益广告的过程当作欣赏一种艺术作品的过程。审美功能越强就越具有感染力, 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就越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我们在认识广告的审美功能时, 不应该只把它当作思想教育的手段, 还应该用它来进行美育教育, 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冶人们的情操, 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三) 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

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一个校园公益广告, 不管它采用文字、还是采用图画或视频, 都在表达某种思想、观念, 体现某种价值评判和价值追求, 受众接受校园公益广告的过程就是对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过程。校园公益广告所能蕴含和表达的思想观念可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表达深层次的哲理观念, 也可以表达人们的实践观念。校园公益广告的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是在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的情况下产生的, 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它比较容易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这对公益广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随着校园公益广告的迅速发展, 我们必须阐明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和语体功能。同时, 只有搞清楚了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和语体功能, 才能提高校园公益广告的质量, 更好地发挥校园公益广告的作用。

摘要:校园公益广告是公益广告的一种特别形式, 随着校园公益广告的不断发展, 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体特征和功能。本文就校园公益广告的语体特征和语体功能试作浅析。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语体特征,语体功能

参考文献

[1]黎运汉、盛永生:汉语语体修辞 (M)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21

[2]刘继超、高月丽:修辞的艺术 (M) , 室友工业出版社, 2002, 69

加强语体教学凸显文体特征 篇7

一.作文文体不分的现状与语体教学的欠缺

很多学生误解了“文体自选”的实际含义, 把“自选”当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作文文体只讲形式不讲规范, 文体不分的现象日益严重, “四不象”作文充斥评卷场!正如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在评价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时指出:“不少议论文叙多论少, 搞得文体特征模糊” (《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 第5页) 。笔者认为, 为了规范作文文体, 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需要语文教学者在教学中引进语体教学, 因为语体是文体的表征, 文体不分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因语体不分形成的, 而广大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语体教学非常欠缺, 语体教学已经是我们高中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考场作文要求“文体自选”, 并不是不要文体, 而是要学生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 发挥学生写作个性。不同的文体有一定的文体样式, 如果文体不伦不类, 甚至似驴非马, 就不规范了, 这反而有悖于“文体自选”的初衷。文体一旦选定, 就必须使文章体现这种文章的体裁特点, 做到文体规范。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弄清文体的特点, 比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或书信体、日记体、访谈录、求职信、说明书等体式, 明确其行文特点, 凸显文体特征。

在写作中, “文体”是从文章学的角度说的, “文体”就是文章体裁;而“语体”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风格、体式!中学写作教学中有一条“合体”的要求, 就是指作文既要合文体又要合语体。可是, 对贯彻这一要求, 如今的作文教学实际情况是, 重文体轻语体, 或者说有些教师自己对语体都还有些陌生。因此, 在作文指导中, 对文体虽有明确的规定, 但因为在语体教学上的忽略, 造成学生因语体意识的模糊导致文体的不分!因为, “不同的文体有着各自常用的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中往往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现代写作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3页) , 要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 就必须注意文体与相对应的语体的和谐!

二.注重文体与语体的和谐对应

凡文章都有一定的文体样式, 如果文体特点不伦不类, 甚至似驴非马, 就不成其为文章了。“文体自选”是在各种文体样式中自由选择, 擅长什么文体就选择什么文体, 一旦选定, 就必须使文章体现这种文章的体裁特征, 尤其是语体特征, 不可文体杂糅, 文体不分!

比如, 记叙文和议论文在语体上就有很大区别。记叙文要写人、记事, 特点是要体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因此它必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的语体表达方式;议论文要说服读者, 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 强调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这决定它要以议论为主要的语体表达方式。

但在教学中, 学生常常混淆文体特征, 写出种种语体与文体不合的文章。下面笔者不妨以一些考生习作为例, 来分析文体语体模糊不分的现象!

语体与文体虽然对应但不和谐。比方, 笔者曾以央视采访莫言“你幸福吗”的材料, 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一个学生在开头这样写道:

幸福是一种感觉, 是人的内因决定的。我们现在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科学发展观,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是中国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真理。只要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再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我们就可以提高幸福指数……

整篇文章都类似这种表达, 如果单单从文体来看, 我们没有理由说它不是议论文, 因为这篇文章使用的是议论文的语体, 但表述近乎苍白, 满篇政治术语, 像政治问答题, 这是中学生作文合文体但不合语体的典型例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学生对语体与文体是否“合体”的片面理解。

语体与文体张冠李戴对应不当!请看笔者在2005年在广东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一篇名为《学会纪念》中的一段:

童年消逝了, 亲爱的你, 你能告诉我, 我们童年的记忆在哪里吗?在摇篮里, 在家里, 还是在青草的河畔?种植达观, 我们收获的是快乐;种植快乐, 我们收获的是健康。童年, 我们又能纪念什么呢?是启蒙时的学语, 还是嬉戏中的哭闹?我无法找到它的踪迹, 难道童年真的消逝了吗?它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初看到这一段, 你肯定以为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 谁知道下文写的竟是一篇议论文!我们抛开“种植快乐, 我们收获的是健康”等不合逻辑的表达, 也不说该段对朱自清《匆匆》不成功的仿写, 议论文需要入木三分的议论, 于阐理中凸显写作者理性的光芒, 洞见考生的思维深度, 从语体讲, 这已是散文的语体了!这种文体与语体错位的情况, 考场并不少见, 不能不说是考生语体意识的模糊, 也不能不说这是高中作文语体教学的缺失!

与此类推, 用信函文体却连格式都不正确, 用文言文文体却文白夹杂, 以平淡的记叙写戏剧, 以典雅的文笔写启事……这些都属于语体与文体写作不规范不和谐的表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表达”中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 并进一步指出:“符合文体要求, 指的是符合考生所选的文体的要求”, 以上语体与文体不和谐的写作, 都不符合文体要求, 造成文体不分!

三.凸显语体表征, 明晰文体特征

为了很好的掌握文体写作, 就需要熟悉不同文体及其语体, 并在日常作文教学与作文写作中加以训练, 平时就需要对你感兴趣的文体和它对应的语体多加训练, 以凸显语体表征, 明晰文体特征, 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由于标准不同, 语体有各种分类方法。从便于中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出发, 可以把语体分为口语体、正规语体、典雅语体。这三种语体的特点是, 口语体多用日常语言, 包括方言、俗语、土话, 句子可能不合语法的规范, 但灵活自由, 亲切易懂;正规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 还有专门用语、术语, 表达规范、严谨, 给人以严肃感;典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词语, 富于文采和感染力, 遣词构句常有意突破语言规范。就文体来看, 中学主要训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种实用文体和散文这一种审美文体。一般而言, 文体和语体并非一一对应, 常常是一种文体以一种与之以应的语体为主, 以其它语言成分为辅。前面所举《幸福》中的那段文字, 毛病就出在不知议论文要对应什么样的语体, 结果用了纯粹的正规语体。

总体说来, 文体是承载内容的一种形式, 有各自相应的语体要求, 一般以口语体为主, 略带典雅语体色彩;议论文以正规语体, 需略带典雅;散文则追求典雅的语体, 可略带口语色彩, 其它书信、通知、序言等文体也都有自己大体的语体、格式限制, 需用一种冷静、客观的语调, 一些惯用的词语和某些程式化的句型进行表达。所以, 同学们写作时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 注意该文体与语体的大体对应和谐, 不要写成“四不象”文体!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写作也要讲究这种协调。考场作文如果注意了语体和文体的对应原则, 就能凸显考生的文体意识, 即便渗进其它语体, 也要向主要语体靠近!例如,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 要以议论为主, 可以适当地以个人对所论论述的中心主旨或对象作真情实感的抒发, 使文章有你情感的脉动, 以打动读者, 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我们看广东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生于此岸, 心无岸》中的一段:

洪荒宇宙之中, 岁月长河之上, 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 不偏不倚, 不快不慢, 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 有林立高楼, 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 有冷漠喧嚣, 名利冲突……

这段文字里, 我们看到, 考生是以抒情的语体为主, 同时又用了两个整齐句子形成对偶, 内涵是对比, 画面是描绘, 抒发了对“你想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理解与评论, 含情的语言打动着读者的心扉, 言中见情的抒情性语言表征, 凸显了散文的文体特征。

上一篇: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下一篇:开发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