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和解决对策(共12篇)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1
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 习得了某种技能, 但最终他却对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没有热爱之情, 甚至十分厌恶, 那应该是教学的失败;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 习得了某种技能, 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 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 那也应该是教学的失败。因此, 良好的学习结果, 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 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思维能力的提高, 创新意识的培养, 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数学问题的设计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创设的, 没有有效的问题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数学问题设计大致存在着以下问题:
1.不新颖、不生动
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 只有老师的活动, 缺少创新精神。比如:为了让学生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无视于小学已有的基础, 创设与小学类似的利用各种实物图片抽象概念的情景。
2.生搬硬套
创设情境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定义”的重要性, 在偏远山区的学校也创设一个让学生尝试地给出“黑客”的定义的问题情境.
3.没有启发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层次不高, 没有很好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 有时张冠李戴, 缺乏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的东西。比如, 在“倒数”教学中, 设计望文生义的导入:“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倒过来, 如人可以手倒立, 杯子可以倒过来口朝下, 猜一猜, 倒数是什么”, 生:“倒数就是将数倒过来, 如1的倒数还是1, 8的倒数还是8, 9倒过来变成6……”如此“情境”将数学问题引入了歧途。
4.缺乏针对性
创设的情境问题只是表面的、肤浅的, 作用甚微, 起不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有关银行利息问题时, 创设如下情境:“过年了, 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放鞭炮”“走亲戚”“玩个痛快”……学生就是不往压岁钱上说。“老师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是得到压岁钱”, 没辙的教师只能自己说:“拿了压岁钱你会怎么办?”“交给妈妈”“买学习用品”“支援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小朋友”……“老师认为存入银行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存银行有哪些好处”……为了引入利息问题, 真是用心良苦。
5.追求表面热闹
有的老师上课,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因此常设置一些选择做题的情景, 学生们为了配合老师而似乎也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但所起的作用不大。如在《6.1 探索平面上点的位置的确定》,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 老师设计了四个灯笼, 每个灯笼相应地链接了一个题, 请一位同学选择一个灯笼, 然后完成相应的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只有四个学生参与, 其他同学旁观, 而且一个个同学站起来并选择的时间还是比较浪费的, 所以表面看起来学生在主动参与, 但实际所起的效率不高。
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是《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 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好的情境设计能让学生在情境里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 能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智慧的挑战, 享受解决问题之后喜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要经常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有用的素材, 从而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撑起一片充满情趣、反映生活、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天空。
二、加强研究, 寻找应对措施, 走出误区
1.教师要了解课改、适应课改, 教师要更新传统观念, 走近课改。
新课标中更注重对学生主导地位的确立, 并且不同于以往只偏向于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在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都有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 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课程理念上, 明确提出“提高数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反对师对生单向传输以前, 有些学生习惯于指望教师“满堂灌”, 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这都是传统教学教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
2.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 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做出及时、明确的反应,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时还应留些许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思路,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时候教师要连续追问,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扭转盲目猜题和想当然的趋势。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 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化用, 得出规律, 发现问题的关键, 得到新的结论。对学生如有疑问之处,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 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疑问一一列出解决。而对于学生自认为无疑的问题, 教师可设置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3.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对少数几个举手的优秀学生提出的。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教学时,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于是笔者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 (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2)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 (1) 解决这个问题? (3) 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 (1) (2) 解决这个问题? (4)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思考的?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设计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由形象到抽象, 层层递进, 设置好梯度, 使学生顺着“梯子”爬,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获得新知。
总之, 初中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 只要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 那就应该算是一节好课, 而不应该苛求面面俱到。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2
2008-9-12 16:42:57东莞交警支队阅读129次
现实生活中,各地特别是一些被执法对象,暴力妨碍警察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事件并非少见,演绎出一个个“警可欺而法不可辱”的版本,令人担忧。从云南的“4.20”事件、到上海杨佳袭警事件再到贵州瓮安“6.28”事件来看,现在的执法环境对公安机关来讲,是不和谐多于和谐。试问,如果连国家“合法暴力”机器--保护群众安全的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都像“豆腐”做的一样,也保护不了、不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任凭不法分子泄愤,而普通百姓的安全,今后还能指望谁呢?当今形势下,广东公安该如何解决维权中存在的问题呢?这将成为公安维权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公安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实质上是保护自己的意识增强,而不是守法意识的增强),给警察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群众对法律理解不准确,加之少数民警执法不文明,容易引起群众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有的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不善于化解矛盾,以硬碰硬,遇到群众情绪激动时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导致矛盾愈演愈烈。
(二)社会风气不利于民警正当执法,警察也是“弱势群体”。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暴力袭警日趋严重。暴力袭警已成为影响警察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各地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工作中遭受暴力袭击伤亡事
件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成为人民警察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而其中“与犯罪分子搏斗”和“受到围攻殴打”两种情况伤亡的数量很大,成为公安民警因公伤亡的主要原因,这不能不引起警界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第二,对警察谩骂殴打现象普遍增多。有的是违章违法被民警查纠后不服处理,出口不逊,无理取闹,扰乱正常工作秩序;有的是把抗拒、阻碍民警执法作为发泄不满情绪的途径,故意给公安机关难堪;有的是动手撕扯推搡,阻挠执法;有的是集体围攻,甚至扣留执法民警,抗拒执法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亵渎了警察的执法权威,伤害了民警的身心健康。
(三)对警察的不实投诉比例甚高。除了部分误告以外,大部分不实投诉是恶意诬告。如2005年江苏省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办结的10627件投诉案件中,失实或无法查证的8948件,占办结数的84.2%。再如2006年南京市公安局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962件。经调查,不实投诉903件,占受理总数的93.9%。在这些不实投诉中,有的是受到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后,发泄私愤、威胁报复;有的是因公安机关的公正处理没有达到其个人目的,心理失衡,故意编造事实或夸大其词,通过投诉向公安机关发泄不满;有的是为逃避违法处罚故意给民警“泼脏水”;有的是故意诋毁党和政府形象,对公安机关和民警进行无端攻击。这些不实投诉侵犯了民警的人格名誉权,干扰了民警依法执行公务,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民警的执法权威。
二、公安维权工作的对策
(一)针对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法民警必须要恪守规定,严格执法,文明执勤。
人民警察执法就是依据现行法律,目的是追求法律在社会中的效果最
大化。人民警察执法执勤时,着装规范、整洁,行为举止符合警察的身份特征。“严格”是执法的关键。在执法中,人民警察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职权内履行职责,按照程序的规定行使职权。实践中,许多同志执法中因为忽视程序上的一点点细节如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等等,最后导致我们执法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甚至导致引起一些企图故意逃避处罚的违法分子的无端谩骂、殴打围攻,最终执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此,在执法中必须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勤”。这既是我们保护警察执法权不受侵犯的前提,同时也是执法权得到救济的保障。
(二)针对不利于民警正当执法的社会风气,执法民警必须懂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
执法者的人民警察,一定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令人遗憾的是,经常发生警察被打事件。而被打警察如此软弱可欺,这让群众看到寒心,既不解又心疼。既然警察执行公务,就有必要按规定要求配带警械或者武器,可为何在关键时刻只带而不使用呢?一是警察执法没有客观地处理好管理服务社会与打击犯罪活动、谨慎使用与滥用警械的辩证关系,思想上担心有理说不清,故对正在使暴的被执法对象一般不积极使用警械;二是警察机关缺乏“合法暴力”机器的危机意识,警察使用警械的执法实践技能不精,武艺不高,应用把握不好、不当警械使用环节的技术操作性、程序合法性、目标针对性,于是干脆不想、不愿、不敢使用;三是执法环境因素不利,群众高调理解警察执法的人性化,投诉、批评、责难警察对暴力抗法者实施反暴力,往往“逼”得警察宁愿被打,也不愿依法使用警械。本人认为,警察首先作为公民个体而存在,然后才是警察群体的成员。
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我国现行法律已经有了完整的保障体系,如对一般侵犯公民人身权中的名誉权,《民法通则》规定了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等,对较严重的侵权行为如诬告、诽谤等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对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当然,对人身权中的身体健康权受到侵犯,法律规定更加具体、详细,在此不复一一列举。现行法律对警察权利的保护更加有力,而且均通过公法层面严格加以保护。如《人民警察法》第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随后在该法的第三十五条则具体规定了拒绝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五种情形,接着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就明确规定了“阻碍执行公务”应当受到处罚,并且强调“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从重处罚”等等。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绝对不能采取容忍态度。“容忍”与“纵容”仅一字之差。一旦受到侵权,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就是保护警察权的威严。
(三)公安机关各级领导要坚决为执法干警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只有在维权中,各级公安机关领导敢为民警说话,敢为民警承担责任,在执法中,民警才敢作敢为,敢得罪人,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本人认为,维护民警权益,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领导者要有“特权”意识。从对产生的社会效果看,警察权不仅要高于一般公民权,而且也要高于一般行政权。《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二款和《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二款都明确规定妨碍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应当从重处罚。这正是法律对警察权的保护层级高于一般行政权的明证。警察在执
法中权益受到侵犯,这不仅仅意味着警察个人权益的损失,更是对警察执法权受到挑衅,使法律尊严受到亵渎。公安机关领导树立这种“特权”思想并在这种“特权”意识的支配下,才能把警察维权工作做得更好。二是领导者要持“零容忍”态度。对犯罪,我们采取“零容忍”态度,着力打击。对侵犯警察权益,我们领导者更要采取“零容忍”态度,绝对不能对侵犯警察执法权益,坐视不管。三是领导者要顶住压力。敢于藐视警察权益违法者大都是社会强势群体,他们往往有较硬的后台,较强的经济实力。在当今说情风盛行的时代,一旦发生这类案件,这些人就会通过各级领导包括直接的上级领导为其说情。维护法律尊严尤其是自己下属的法律权益,就需要本单位领导像北京西城分局的领导一样,有敢得罪上级的胆魄和勇气,顶住压力,最终还民警以公正。
(四)针对对警察的不实投诉比例甚高的现象,司法机关要大胆为维护人民警察权利发挥职能作用。
《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此处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就是要求在实践中,三机关在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实践证明,一旦侵犯警察执法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裁,紧接着检察机关的检察权与审判机关的审判权同样得不到保障,正所谓“城门失火会殃及鱼池”。同为政法干警,应当对侵犯我们职权的行为,同仇敌忾,严厉打击。
(五)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爱警护警氛围。
通往法治的进程,正如农村通往城市的道路,我们可能被填没了“耕
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3
关键词:营林生产;解决对策;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78-1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对营林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视程度,使工作能够真正落实。
1 营林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在近些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营林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营林生产一直以来品种非常的有限,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森林中的物种品类少
在经营林业的时候,树木新品种缺乏。这样非常不利于提高营林生产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不符合多样化发展方向的要求。除此之外,在我国一些地区,林业经营者在挑选树木品种的时候缺乏长远的目光,栽种了很多并不适合种植的树种,导致了营林生产的成本过高,因而妨碍了营林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
1.2 林木的质量和数量失调
营林生产单位造林的时候在购入苗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消耗了大量的成本,但是造林中的苗木结构并不合理。另外,造林中苗木的数量虽然多,但是质量却不高。营林生产管理人员在如何挑选良种苗木方面缺乏认识,因而在购入苗木的时候,没有引入良种的苗木,导致了林中苗木质量不高。
1.3 人工林的营造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在人工林的经营中,由于缺乏长远的目光,造成苗木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了营林生产的产品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对于营林木材的需求非常的高,但林业企业的产品却不能满足需求。由此可以看出营林生产缺乏竞争力,没有考虑产品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1.4 人工林的建设落后
主要表现在林业结构单一,树种更换速度慢,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这些问题导致了人工林的建设水平落后。
2 改进的对策
2.1 加强基地建设
影响林木业经营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苗木的选择。苗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产品的品质高低。在福建省,林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工林中的生产总值非常高,特别是在良种的培育方面有着非常先进的水平。但是在东北地区,林业的发展速度较慢,基地的建设才刚刚开始。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需要加强基地的建设。林业管理者应扩大建设的规模,引入科学的经营手段,并且加强良种的培育力度,让营林能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要调整和优化母树林的结构,定期的更新树种,让树林中的林木品种能够更丰富,这样就能够使得林木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快速的提高。
2.2 合理选择树种
在人工造林中培育树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树种的培育方面应该充分的考虑社会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的份额。在选择树种的时候,应该考虑树种的生长周期,选择周期较短的树种,这类的树种的产量一般较高。从市场情况来看,林业的产品在各个行业中都有运用,特别是制造业,对于木材资源的需求非常大,但是对于木材资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营林生产中,应该迎合市场的需要,扩大林业建设的规模,提高木材资源的品种和质量。
2.3 加强更新造林管理
加强更新造林管理,对于推动林业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林业相关单位在林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更新造林管理方面仍然滞后,要想提高单位的生产效益,就需要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造林成本。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降低树种成本。林业单位需要合理的调整林木成本投入,减少低品质树种的成本投入,培育周期短的高品质树种。其二要合理的规划人工造林。由于地域的不同,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因而需要遵循树种的生物习性,再因地制宜的规划造林。
2.4 重视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
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在营林生产中应该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造林的生态环境。首先在人工林建设方面,需要在林区周围设置一个防护带,目的是为了避免林内的水土流失,这样就能够保证林木的顺利生长。其次在伐木的时候应该先采伐已经成熟的树木,这样才能够保证造林树木新陈代谢。最后应该加强对林中肥料的利用率,特别是采伐之后留下的废弃物,应该对其进行利用,让林地土壤更加的肥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在近些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健康发展。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需要重视营林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让营林生产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笃明,郭平.浅谈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2] 刘洋.论提高造林成活率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关键[J].科技信息,2010(05).
[3] 景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及技术要求[J].民营科技,2010(02).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4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牧民对动物疫病认识浅薄, 防疫意识不够
新疆地理位置偏远, 地缘广阔, 但日益发达的交通使得人员、动物 (产品) 流动日趋活跃, 这也使得新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与我国其他地区相近, 疫情不断。近年来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传染病又出现新的流行特点, 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但在新疆广大牧区的许多农牧民对动物疫病的认识严重不足, 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春秋防疫有抵触情绪, 且受经济条件和农村“重养轻防, 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效果, 加剧了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给畜牧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1.2 基层防疫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工作态度不认真
由于基层防疫工作比较辛苦, 工作量大, 因此在一线工作的大都是学历不高甚至是没有相关学历的年轻人。他们缺乏坚实的理论知识, 也没有扎实的操作技能, 一味注重于治病, 预防意识淡薄。对各种疫苗的存放条件、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不清楚, 本应该存放在4℃冰箱中却存在0℃以下, 致使疫苗失效。不能做到一畜一针头, 漏防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都给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留下隐患。
基层工作量大, 所接触的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没有文化的人员,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语言交流不便, 致使防疫工作的具体实施有很大的困难, 有的防疫人员怕麻烦、怕脏、怕累, 常常出现把疫苗运到村里、连队就不管了, 不向养殖户详细介绍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对兽医防疫机关所要求的抗体检测更是很少去做。发生疫病了也没人追究责任, 更没人去承担责任, 所以在新疆地区注射疫苗后还常常发病的现象屡见不鲜。
1.3 依法难治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 不及时上报, 阻碍执法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出现疫情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病死动物尸体不能依法处理, 病畜外调现象普遍, 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造成疫病蔓延、传播。对此类现象, 极少数检疫、防疫人员互相袒护或是以罚款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很难得到彻底地执行, 这就造成了更大的动物疫病隐患。
1.4 养殖方式给防疫工作带来困难
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至今过着游牧的生活, 一年的居住地很不固定, 常常是春天在一个地方, 夏天在一个地方, 秋天又到了另一个地方, 有时一个月就会改变放牧区, 这种现象给政府的防疫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农村饲养户养殖结构不合理, 混养现象普遍, 畜舍建造不规范, 相互过于邻近, 农户相互之间走动频繁, 加之动物粪便处理不当, 蚊虫大量繁殖, 造成疫病传播。
1.5 我国兽疫管理体制还存在缺陷
我国兽疫管理体制的固有弊端是导致动物防疫工作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1.5.1 动物防疫管理者的认识问题
虽然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 对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疾病, 促进畜牧业发展,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不少动物防疫管理者没有树立在社会经济体制下, 农民的损失、个人的损失就是社会财富损失的观念, 结果造成有令不行、监管不力的混乱局面。
1.5.2 基层站归属不明确, 体制不顺
乡镇畜牧兽医站受县、乡两级管理, 即业务工作由县畜牧局管理, 具体日常工作由乡政府管理。实际工作中, 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主要接受乡镇政府支配, 每年除春秋两季防疫期间, 业务人员基本上能投入防疫工作外, 其余多数时间被抽去抓乡镇中心工作, 致使农村动物疫病防治、疫病监测预报、畜禽及产品检疫等工作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一些地方的防疫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1.5.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断层严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基层兽医防疫监督站基本上没有大中专专业技术人员分配, 随着全国乃至兵团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 一些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缺少编制, 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老同志逐年退休, 新人补充不上来, 断层严重。连 (村) 一级就更难保证有专业人员了。
正是由于人员的严重短缺, 每年春秋两季的动物防疫往往会临时征调、招募一些人员参与防疫工作, 主要做免疫预防工作 (打疫苗) , 打完疫苗这些人员就解散了, 但这些人员没有任何专业知识, 因而防疫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1.5.4 投入有限, 后劲不足
近几年来, 国家及省、自治区、兵团里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但在基层的防疫工作中, 还存在疫病监测、扑杀补助、强制免疫、疫苗供应、应急物资贮备等防治专项经费不足, 导致疫病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搞好动物检疫, 抓好以检促防
大力宣传在新疆流行严重的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让老百姓从根本上认识到动物疫病的危害性, 使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各种寄生虫的发生和流行;使老百姓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同时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相关的配套法规, 宣传科学养殖, 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 加大打击力度和防疫力度, 坚决制止私自屠宰和出售病畜禽及其产品, 逃避检疫监督等不法行为。使动物防疫执法管理工作步入正常的轨道。
在开展检疫工作时, 要管理好免疫证、免疫标识, 对无免疫证、免疫标识的动物一律补检、补标识, 从而达到以检促防、防检相结合的目的, 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可以采取“内外兼修”的方式:一方面对防疫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和有关兽医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发现疫病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所以对工作在一线的防疫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考核, 对不能胜任防疫工作的要及时调整, 将符合防疫资格条件的人员充实到防疫队伍中, 优化队伍结构。另外, 针对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 可以从农业院校的动物医学专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防疫队伍中, 从而提高防疫队伍的整体水平。
2.3 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于动物防疫, 国务院提出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 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是重要负责人”的要求。所以在基层防疫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和目标责任考核, 认真执行重大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制度, 免疫效果检测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 免疫档案管理等管理制度, 使基层防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使基层动物防疫形成各乡、各村由人负责, 各行由人管理的新格局, 以便有效的控制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2.4 改革现行的兽医管理制度
2004年7月份, 农业部兽医局正式成立, 内设综合处、医政处、防疫处、检疫监督处、药政药械处等五个职能机构。这是加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和公共卫生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贸易的重要举措;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然而, 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兽医法规和机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很多方面很不健全, 于是在实际工作中, 就有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 做出一些无法可依的有害于畜牧业发展的事情。为制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建议改革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在遵守国家兽医法规的前提下, 根据南疆地区特点, 制定出一套比较合理的兽医法律条文, 有力地保证防疫措施快速地实施, 明确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责、利, 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健全机构, 明确职能, 理顺关系, 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喜的是, 新疆即将实施兽医机构改革, 将动物防疫与动物检疫机构分开设置, 改变以往“一套人马干两套事情 (防疫、检疫) ”的局面, 这就大大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5 加大兽医防疫工作的经费投入
在目前的情况下, 全靠基层站单方面的力量是很难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因此, 政府财政应给予适当的支持, 在保证基层站人员工资的同时, 还要解决好基层站取暖费、工作经费、捕杀补偿费用、防疫设施设备经费及工作人员的防护设备费用。
综上所述, 对于新疆基层兽医防疫而言, 兵团、自治区政府领导重视是前提, 人员、机构、队伍建设是基础, 制度建设是补充, 市场准入是关键, 经费投入是保障。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 我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 我区的畜牧养殖业才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各种扩招,毕业生迅速增加,然而社会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不变,并且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招用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员,所以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选择自主就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所以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高职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高职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一、高职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高职生们普遍存在创业热情高涨,创业意识欠佳,创业成功率较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高职生群体的创业意识淡漠有很大关系。
首先,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高职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高职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高职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其次,自主创业成功率低。高校高职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据统计,大部分的高职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要考研而中途退出等。
二、高职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高职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第二,综合素质较弱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但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高职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缺乏创业环境。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高职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第四,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资金是创业的基本要求,是创业成功发展并壮大的前提。有调查表明,40%高职生认为“资金是创业最大的障碍”。
第五,抗挫折能力不强。一部分高职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强,同时思想又比较单纯,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就会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 。
三、解决对策
创业意识是影响一个人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应该着重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具体途径如下:
(一)政府方面举措
第一,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高职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高职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
第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高职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高职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高职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
(二)学校方面举措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去考虑创业课程设计,合并或删除跟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其次,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和提取。同样,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建议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依托创业园地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制定创业计划,号召学生参与;三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
(三)个人方面举措
第一,要培养高职生自主创业意识。高职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第二,转变社会观念。高职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尤其是高职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6
【关键词】高职生;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各种扩招,毕业生迅速增加,然而社会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不变,并且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招用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员,所以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选择自主就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所以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高职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高职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1.当前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不够重视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已把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都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社会缺乏宽容的创业环境。一是社会缺乏创业氛围,人文关心不够。我市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高职学生受生长环境的影响,知识创新意识不足,普遍缺乏一种职业精神和冒险精神等,因而真正走出校园投入创业的学生不多。二是创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标准门槛有点过高,创办企业审批手续比较繁琐、周期长、费用高、收费项目多;创办创业融资渠道有限;创业后续服务不足。大学生创业服务链有待逐步形成。如何建立一个让更多大学生跌倒了还能爬起来的环境,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三是家长不够支持、不理解。许多家长对孩子创业不够支持,总希望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害怕创业失败后,承担不起这个风险。
第二,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也制约着创业的步伐。一是高职学生存在强创业动机和弱创业实践的矛盾。在对我院1000名高职学生调查问卷显示:明确表示:将来有创业打算的占85%。其中毕业后马上创业的占8%,三年后想创业的占42%,五年后创业的占25%,十年后创业的占12%,无创业打算的占13%。但学生毕业后真正创业的还不到1%。二是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缺乏必须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在我院举行“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评委发现许多参赛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乏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等,这些无疑反映出高职毕业生创业知识的缺乏。在创业过程中,最容易暴露的几个问题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市场意识淡薄、理财技能缺乏、管理和商业谈判经验不足。三是创业资金的使用也存在问题。高职生不能正确吸引和合理安排、使用风险投资。有部分高职生想办公司缺资金,为了得到资金,导致给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还有部分毕业生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地使用,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第三,现有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创业的需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还处在自发、分散、探索、启动状态。创业培训自身也存在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培训针对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2.对于当前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创业意识是影响一个人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应该着重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具体途径如下:
2.1政府方面举措
第一,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高职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高职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
第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高职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高职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高职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
2.2学校方面举措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去考虑创业课程设计,合并或删除跟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其次,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和提取。同样,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建议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依托创业园地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制定创业计划,号召学生参与;三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
2.3个人方面举措
第一,要培养高职生自主创业意识。高职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第二,转变社会观念。高职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尤其是高职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高职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高职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总之,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大学生对创业认识肤浅,缺乏创新精神和社会经验;高职院校对创业存在浮夸风现象,一拥而上,但创新创业教育又明显薄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必须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更多的扶植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失,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学生缺乏创业实践活动等。要重视学生科研工作,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新时期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高职生创业教育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7
关键词:崇左市,蔗糖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糖业是崇左市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崇左市糖业发展应提高产业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协调好利益分配,引导糖价回归合理水平,促进崇左市糖业持续健康发展。
1 糖业在崇左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广西有蔗海之乡的美誉。如果说广西是中国的糖罐,那么崇左就是广西的糖都,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糖都。因为广西年均产糖占据全国产糖的60%,而崇左市作为广西最大的产糖市,年产糖量目前已经达到185万t,占广西总产量的35.5%,全国总产量的21%。也就是说,全国每5吨糖中有1 t产自崇左,而广西不到3 t糖中就有1 t是产自崇左市。这样高比例的占有率在全世界来说都是少有的,因此说崇左是中国的糖都。而中国榨蔗能力最大的糖厂前两名均在崇左,中国产糖量最大的糖业集团也在崇左,有一句老话:广西糖甜则中国甜。而广西糖能否甜关键看崇左。
2 蔗糖生产发展的背景
2.1 区位交通条件
崇左市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的中心地带及“南宁—崇左—凭祥—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的大通道上,处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廓的关节点,泛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和东盟经济圈的北部、海上东盟和陆上东盟的联结交汇点,纵贯南北,连接东西,呈现出一个“十字型”的经济带,具有沿边、沿江、沿铁路、近海港、邻首都、连首府、连东盟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位置十分重要。通过陆路可达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7个国家,随着崇左至钦州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通过钦州、防城港,海上可达世界各国,呈现出既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又可多方向经济辐射的“扇型”经济辐射发展状态。
2.2 自然资源条件
崇左市地跨北纬21°36′至23°22′,东经106°33′至108°6′之间 (地理坐标北纬22°23′,东经107°24′) ,地处亚热带,全市旱地较多,而甘蔗属于耐旱作物,气候条件、土质及温度都比较适合种植甘蔗。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1 421.2 mm,但春旱和秋冬旱时有出现,降雨分布不够均衡,易旱易涝而影响甘蔗生长,甚至失收。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甘蔗的成长,为甘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2.3 社会经济条件
目前,全市甘蔗种植面积达382.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60%以上,有130.87万蔗农,财政收入和农民收人均收入60%以上来源于蔗糖业,成为了糖业巨头的必争之地。通过兼并重组,目前全市拥有8家产糖企业、15家糖厂,共日处理原料蔗达17.65万t/日,其中最大的产糖企业日处理原料蔗达2.8万t以上。这里聚集了国内的糖业巨头: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旗下的:东门南华糖业公司、龙州南华糖业公司、霞秀南华糖业公司、南圩南华糖业公司、上林南华糖业公司;东亚集团旗下的扶绥东亚糖业公司、扶南东亚制糖公司、驮卢东亚糖业公司、崇左东亚糖业公司,宁明东亚糖业公司;永凯集团旗下的永凯糖业公司左江分公司;湘桂集团旗下的湘桂糖业公司新禾分公司;永鑫糖业集团旗下的永鑫糖业集团大新糖业分公司、永鑫糖业集团昌敦糖业分公司;俊杰糖业公司;冠桂糖业公司等。各公司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展开了技术创新,大手笔的巨资投入,对本蔗区、所属分公司、子公司进行输血,提高日榨量,提高单产量,掀起了一波波甘蔗种植新高潮,牢牢巩固了糖都不可撼动的地位,占据了中国制糖业的1/5强的市场份额,书写了制糖行业的神话和辉煌,对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延伸了制糖行业的产业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3 蔗糖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蔗糖生产“第一车间”存在的问题
甘蔗种植以分户经营为主,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土地条件差,蔗区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生产成本过高;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缓慢,生产服务跟不上。甘蔗品种结构单一,搭配不够合理,造成单产低、含糖分不高。
3.2 蔗糖生产“第二车间”存在问题
蔗糖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率不高;产糖产业链不长;产业大而不强。
4 蔗糖生产的解决对策
4.1 抓好“第一车间生产”,确保足够优质的原料蔗
蔗糖原料基地建设是蔗糖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是蔗糖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推广种植高产、高糖的甘蔗优良品种,是提高单产及所含糖分,提高种蔗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
科学布局规划,实现集约发展;因地制宜选择和推广优良品种,做好品种的更替和后备良种的储备工作;搞好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实行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大力推广甘蔗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抓好“三高”甘蔗样板,以点带面;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力度;兴建甘蔗水利灌溉工程;深入实施蔗区道路硬化建设;严格执行甘蔗订单合同,推广甘蔗订单生产经营模式。
4.2 抓好“第二车间生产”,提高功效和效益
4.2.1 抓好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创造名牌的基石。要从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食品卫生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市场准入等认证入手,科学调整工艺指标,通过强化工艺管理、技术攻关等,进一步加强各个环节的协调畅通,均衡调配生产,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益。
4.2.2 探索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蔗糖业是崇左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拉大蔗糖产业链,做强做大蔗糖生产是我们产业重点发展方向。除了白糖深加工项目之外,我们要充分利用蔗渣、废糖蜜、滤泥发展造纸、酒精、肥料等产业。
4.3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
1)依托企业集团,力争建立崇左市蔗糖产业研究院,以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流程以及市场开发等。
2)建设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全市要进一步建设10 000亩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其中市级2 000亩,江州、扶绥各2 000亩,大新、宁明、龙州各1 000亩,天等、凭祥各500亩。培育适应我市生产的新品种,加快全市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
3)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企业要在种有甘蔗的乡、村设立服务站,派驻服务技术员。各县(市、区)要整合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部门力量,强化技术服务。
4)建立蔗糖培训中心。要想方设法建设培训大楼,通过糖业“人才高地”平台,加强培训工作。每年要培训糖业技术骨干2万人次,全面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技术水平。
5)聘请国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研究、创新蔗糖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流程,为我市蔗糖产业发展出谋献策。
4.4 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健全管理机制
1)不断完善蔗区管理办法。本着“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谁扶持、谁受益”的原则,不断完善蔗区管理,确保蔗区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2)不断完善蔗价与糖价联动机制。继续实行蔗价和糖价联动挂钩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和执行好蔗糖联动比例及糖料蔗价格,做到蔗农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稳定糖业发展。
3)不断完善榨季生产管理机制。重点完善“两票”管理办法和“砍运榨”管理机制,平衡好蔗农利益、企业利益和财税收入的关系。
4)不断完善“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每榨季吨蔗提留7元。用于蔗区公路建设、甘蔗治旱工程、糖业科研技术、品种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等与发展甘蔗有关的项目和工作。
5)制定扶持、激励和规范政策。
4.5 多渠道筹集糖业发展扶持基金,增强发展后劲
1)根据本市糖业发展现状,积极向中央和自治区提出项目申请,争取上级更多财政支农资金、农发资金、科技推广等资金。
2)市、县(市、区)财政要根据本级财力状况,在每年的年初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扶持甘蔗生产,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长。
3)扶持基金要科学安排,整合、合理、捆绑使用,使有限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
4.6 坚持稳定的蔗区管理政策
维护稳定的蔗区管理秩序和稳定的甘蔗收购秩序,历来是榨季工作的重点。本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转变了“设卡拦截”的工作方式,提出了“看好工厂大门,管住法人代表”的工作思路,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并通过税控机建立电子监控系统,科学有效地规范甘蔗收购秩序,不仅为榨季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投入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加强蔗区管理,坚持“谁扶持、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是全市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4.7 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全球食糖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国际食糖价格滑至低谷。目前,国内食糖均价为3 000元/t,比成本均价3 100~3 200元/t低100~200元/t左右,许多制糖企业在亏损中经营。随着食糖进口关税的降低,国外低成本食糖将冲击国内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食糖市场强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要坚定信心,抛开一切干扰因素,全心全力做好榨季各项工作,确保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企业要积极筹措资金,按时足额兑现蔗农的甘蔗款,各制糖企业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全市统一规定的糖蔗价格联动挂钩比例和联动价加价系数值、收购首付价、良种加价水平。要抓住有利时机,抓好食糖销售,及时回笼货款,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蔗农甘蔗款,付清首期甘蔗款,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打白条或拖延支付。
4.8 加强领导,通力协作,抓好蔗糖产业发展工作
蔗糖产业发展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涉及方方面面,各种蔗乡镇和制糖企业要按照“合力攻坚,共建精品,各记其功”的总体要求,围绕目标任务,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加快发展。各种蔗乡镇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班子成员以及广大干部要实行分片包干,深入到自己所联系的村组,督促当地群众认真抓好当前的甘蔗生产工作,帮助蔗农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制糖企业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推进蔗糖产业发展的有效办法和途径,进一步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密切银企关系,协调解决好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 结语
崇左市的甘蔗种植在气候、耕地、土壤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要坚持蔗糖业作为崇左市的支柱产业地位不动摇。要积极寻找创新发展思路,推进蔗糖产、学、研结合,促进蔗糖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是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改造传统工艺,推进节能增效,提高食糖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依靠科技来支撑,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工作力度,培植“有市场前景、资源利用率高,附加值大”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互补、循环利用、生命力强、结构多元化”的循环经济,为广西蔗糖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健.广西甘蔗糖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甘蔗, 2004 (4) .
[2]王秀林.广西蔗糖生产发展措施[J].中国热带农业, 2007 (5) .
[3]李钢源.崇左市制糖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 2008 (10) .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8
1 当前营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 建设良种基地与管理苗圃的工作严重落后。建设优良林木基地的工作整体较为落后, 其主要体现为:母树林的变更较为缓慢、园内种子类别单一、管理经营能力较低等。育苗的生产方法及苗圃的管理工作无法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当前, 将种苗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是极为关键的事情。 (2) 造林中质量与数量的更新失衡。如今, 营林中包含的树苗数量严重超出了预计的数量, 导致在造林的整体资金投入上, 苗木的成本投入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 苗木的比例结构方面也存在失衡情况, 在树苗的选种、培育、推广、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错误的认识与失误的操作。 (3) 集约化、市场化的营林管理不到位。当前, 人工营林缺少长期定向培育的打算, 造价与应用方面关联较为松散, 运营方面缺少商业性的思考, 导致林产行业木质建材面临严峻危机。在管理集约型丰产林、常规型小班林等方面, 企业一般选用短期管理, 无法全面体现集约化管理的优点。
2 解决营林生产问题的方法
首先, 加大建设种苗基地的力度。当前农业生产之所以产量较高, 是由于选取了良好的种子, 同样, 林业生产也是如此。在一些发达国家, 良种培育基地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而我国一些城市建设种苗基地才刚刚起步。由长远角度看, 营林企业不但应扩大种苗基地的建设范围, 同时也需要丰富种苗基地里的类别。很多营林企业当前母树林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应尽快进行调整。依据现存的政策法规增大阔叶类母树林的数量, 提升母树林的品质, 调整母树林的构成, 同时加大管理力度, 从而使母树林全面发挥功能。例如:森工企业就利用适应母树林条件的近熟林及中龄林替换老龄的自然木林, 从而不但转变了母树林的构造, 同时优化了树种类别, 增加经济收益。
其次, 促使苗圃运营制度灵活起来。营林企业应确保苗圃的建设工作紧跟市场发展进程, 采用竞争制度、个人承包、私人经营等方法促使苗圃的运营灵活起来。为了确保造林用苗, 企业应利用签署回收合同的方法, 创建相应的奖赏制度, 依照树木的等级、类别制定单价。为了确保造林质量及苗木的质量, 减少育苗的资金投入, 企业可以把苗圃当做种苗的市场, 基于确保造林质量的层面上, 依照林场的设计要求自由挑选合适的树种。例如:森工企业允许苗圃以满足企业树苗用量的基础上, 找寻企业之外的顾客, 应用育苗订单的方法开拓育苗的市场。另外, 应注意的是, 苗圃不应禁锢在林苗的培育方面, 同时还应培育绿化苗、花卉苗、野生植物驯化等, 通过对内分包的形式对一些空闲的苗圃进行应用, 不但增加了员工的资金收益, 同时减少了育苗的成本投入。
最后, 增强造林管理更新, 减少资金投入。自改革开放至今, 很多企业在营林生产方面都获取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对造林更新方面, 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 稳步提升了造林的保存率及成活率。但是, 造林的初期植株数量依旧保留10年以前传统的方法, 导致造林的单位面积中, 树木数量较多, 不但浪费了苗木, 同时也增强了苗木抚育、造林的难度与工作量。另外, 在林冠下进行造林时, 应保证适量、适地, 全面应用现存的自然树苗, 减少人工树苗的投入数量。对于最近几年采伐的择伐林来讲, 应应用自然更换或者人工促进的方法, 防止再次作业期间导致损失或浪费。
减少苗木的资金投入是缩减造林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2种方法实行:其一, 减少单位面积中苗木造林的成本, 利用降低造林树种的投入量实行;其二, 减少单株苗木的成本, 可以利用增加单位面积内树种产量和减短培育苗木的时间来实行。
对造林树苗进行更新, 冲破以往人工培育树苗的禁锢, 全面应用现存的自然树苗, 例如:椴树、水曲柳等都是通过自然的筛选, 具备较好的抗逆特性与优良基因, 所以, 可以进行移植, 不但适应环境需求, 同时又能够缩减资金投入。
3 总结
总而言之, 当前, 在营林生产期间存在的不足已严重影响了林业企业的未来发展, 因此, 各市级人民政府或林业相关企业人员应深入研究营林生产的相关内容, 唯有多方共同努力, 才可以促使我国的营林生产尽快步入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摘要:最近几年, 伴随着我国对林木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生态建设项目的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 当前, 对于营林生产来讲, 仍存在许多问题, 严重制约营林生产的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了在营林生产期间存在的不足, 提出相应处理方法, 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营林生产水平的提升, 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发展。
关键词:营林生产,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英豪, 王希群.油茶“林油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解决对策[J].林业经济, 2011 (6)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9
1 存在的问题
1.1 防焦箱前侧炉墙破裂、变形
锅炉生产使用说明书中详细规定, 锅炉防焦箱与炉墙之间的空隙应该在10 mm左右, 而空余部分要用石棉网补全。《锅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221—80) 中明确规定, 锅炉防焦箱与炉墙之间的距离差在0~10 mm之间。也就是说, 防焦炉与墙体之间的空余在10~12 mm之间都是合格的。可是, 有些使用者发现, 从理论的角度上讲, 防焦箱的最高温度是217 ℃, 当达到这个温度时, 膨胀情况是16~17 mm。由这个数据可知, 只要保证安装空隙在20 mm, 就可以保证防焦箱正常工作, 且不会出现裂缝或挤压护墙等情况。但是, 在实际设计和使用过程中, 当设计的空隙在20 mm以下, 就会出现炉墙破裂的情况。
1.2 除渣机运行过程中故障多
从目前情况看, 人们对除渣机不够重视, 对其工作环境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所以, 除渣机的设计和制造还不是很完美, 功能也不完善, 而且其精度低、效率差、维修费用高。在除渣机运行的过程中, 存在以下问题: (1) 除渣机运行速度快, 螺丝除渣机的直径和铲式除渣机的宽度不够; (2) 当其在水中运行, 会出现加油困难的情况, 渣颗粒很容易陷入轴承中, 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 (3) 在除渣机运行过程中, 渣底板和上链支架设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磨损; (4) 除渣机的驱动器过载能力小, 没有安装电气或机械过载保护装置; (5) 将刮板除渣机广泛应用于传输链中, 不仅其使用寿命短, 还会导致除渣失败; (6) 除渣机和链栅渣桶的体积小, 而除渣机中有大量温度过高的热渣, 导致除渣机的温度较高; (7) 除渣斗链上的渣缺口角小, 而体积较大的渣堆积是不能倾倒的。
1.3 锅炉用泵与风机启动调节问题
目前, 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循环泵结合给水泵的锅炉水循环调节方式。但是, 在输送水的过程中, 过大的电流会使设备内部产生涡流, 在这种情况下, 电机所做的无用功会大大增加。在启动锅炉的过程中, 锅炉循环泵、给水泵不关闭进、出口阀, 导致电流增大, 而这样电机是很容易被损坏的。在此过程中, 如果锅炉用泵与风机的连接不够紧密, 就会导致鼓风机的风偏离方向, 增大空气的阻尼系数, 加大电机做功的损失。虽然调节鼓风机很简单, 但是, 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的。水循环的不稳定和能量的损耗比较大等是目前我国锅炉设计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2 解决对策
2.1 做好锅炉设计、制造后期交流工作
锅炉安装完成后, 维护人员要与制造商就设计、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做必要的技术交底, 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对于锅炉设备制造商, 制造和生产过程也属于锅炉机组的设计, 但是, 用户和维护人员对于具体的设计思想并不熟悉。因此, 在锅炉安装的施工现场, 相关人员应与后期维护人员做技术交底, 并完成好相关培训工作, 这都是锅炉制造商的职责。同时, 锅炉制造商还要负责前期使用的指导工作, 派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并向有关部门讲解相关技术。
2.2 提供技术支持材料
在设计锅炉时, 应该保存一些安全材料。其中, 主要包括设备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等图纸和一系列的相关材料。制造商要将这些材料交给使用方, 并保证及时更新这些材料, 而最近的更新期限则是锅炉出厂前。对于锅炉设计、制造的设计图、说明书等, 制造商应该直接提供给买家。如果设计中出现了一些小的或者大的变动, 制造商应该明确告诉商家, 而且要特别标注出来。
2.3 抽查、验收锅炉安装基础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设备后期的使用安全, 在设计、制造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检验锅炉和其他设备, 保证检测合格率, 保证其强度、浇筑质量、规格尺寸、中心位置的分布都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另外, 在具体工作中也要做好验收、记录工作。在检测过程中, 一旦发现有与数据不相符的地方, 要及时记录, 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锅炉的设计和安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它的使用需要与制造商合作, 并执行安全验收。只有安全检测合格了, 才能保证其使用安全。在使用锅炉的过程中, 制造商要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 并且要及时解决现场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时刻把为客户服务放在首位。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保证锅炉的设计和安装水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锅炉设计方面的技术在不断进步, 已经从摸索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虽然锅炉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但是, 它存在体积增大、质量不断增加、部件烦琐的问题。这导致锅炉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而一些小规模的生产厂家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锅炉。针对我国目前的锅炉使用情况, 简要探讨了锅炉设计制造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锅炉设计,防焦箱,除渣机,鼓风机
参考文献
[1]赵钦新, 王宇峰.我国余热利用现状与技术进展[J].工业锅炉, 2009 (2) .
[2]岳克明.锅炉安装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4) .
[3]赵芳, 温婉丽, 范志强.氢弧焊打底工艺在锅炉安装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工学院学报, 2012 (03) .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思想腐化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影响,一部分老教师定完职称后脱离教育第一线,吃空饷不干活、干闲活;一部分教师只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对待工作无所谓;一部分资格老、等级高的教师,一本教案走天下,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注重对新知识的获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对于新生网络化教学利用率低下,还处在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思想误区;一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改革抵触心理严重,针对上级检查应付了事,缺乏奋进精神,避重就轻,贪图个人享乐。
2. 考核制度不完善,爱岗敬业精神缺乏
相比县市教师,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艰苦,收入低、待遇低、定级难,为了能使自己被评为优秀定级,教师之间私下搞帮派,搞小团体,互相约定给谁投票不给谁投票,而根本不管对方是否优秀。这种拉帮结派、依据个人关系远近的投票实际上背离了师德的底线。有个别教师为了得到校级优秀或区级市级优秀称号,巴结上级,请客送礼,求人说情。这些使努力工作在岗位一线的教师看不到希望,严重挫伤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农村有一部分教师是两地分居,分居时间长,对于家庭照顾不够;还有,近几年响应国家政策招收了大量的特岗教师。以上这些教师自身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不能安心工作。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自己本职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不够,对教学、教研、班级管理等工作敷衍了事,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调转工作上,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使学生择校问题持续升温。
3. 民众误解严重,社会地位低
个别教师过节收礼、课后补习、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造成社会对教师误解极深,很难扭转。现在的社会大环境是,学生在学校学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品质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不高。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学生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极其溺爱,所以管理难度大,教师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家长对老师冷嘲热讽、无理上访,也潜移默化地导致学生轻视教师、不尊重教师。而现在上级部门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平息、安抚、批评教师,对一些无理上访没有相应的惩罚。这也是造成教师不能管、不敢管,放纵学生,工作怠惰的一大原因。
以上的师德问题,需要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加强农村教师的思想教育、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社会环境、优化校园环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
二、解决的对策
1. 提升教师思想素质
首先,通过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加强教师师德的理论修养和有关师德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其次,以爱岗敬业作为师德规范的原则。要求农村教师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教育相关部门应分批次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引进优秀的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使每一位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最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为核心,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中国梦实现的担当精神,培育教师的奉献精神。
2.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行绩效工资
农村教师收入状况一直未得到大的改善,而同样身为教师,大城市教师的工资津贴较高,职称定级较容易。近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补贴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但对于改变教师逆流回城的现象效果不明显。虽说党和政府为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教师工资连年增长,然而农村教师收入偏低的现实仍未扭转。各类津贴补助应多向农村倾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同时也避免大量学生流入县市,减轻县市学校负担和农民负担。
教师绩效对教师在学校活动期间全方位的考量。在绩效工资制度下,将教师的薪酬与日常表现、学生成绩、等工作业绩牢牢捆绑,对教师的工作情况作全面、细致的考量,不同的薪酬等级根据不同的绩效明确划分出来,根据分配等次拉开差距,打破“平均主义”,实现差距收入,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好的制度也需要行之有效的实施手段,因此,公正公平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时必须要做到做实。教师的绩效工资是与教师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估挂钩的工资,应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打破以前的“大锅饭工资”方式,是一种相对规范和公平的方式,激励着每一个教师去努力工作,“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能更好地改变教育的颓势。
3. 改善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受大环境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学校教师出现了理想价值观念转变,金钱物欲上升,理想情操的失落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师德滑坡现象。由于个别教师的的个人行为,造成了群众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否定。
一是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网站、媒体,大力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传播教育正能量。各学校应树立教师当中的模范、典型,既让其他教师学习,也让民众充分了解。要多开展学校和家长的直接互动,加强校园管理,加强班级管理,转变每一个教师的精神风貌,首先从态度上做转变,从工作上抓实效,从学生的自我能力上看效果,从学生学习成绩上看汇报,逐步转变社会对教育的态度,让每一位家长真正尊重教育、理解教师。努力打造一个学校风清气正、教师轻松愉悦,社会满意的教育强校。
二是加强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师德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法律的高度确定教师主体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护和规范。对于无理取闹、无理上访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不偏袒也不姑息每一个人,公平公正地处理矛盾,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为师德师风建设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规范教师义务方面,应把责任、义务与权益相结合,制定出具体约束性规定和惩罚性规定,以便增加师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4. 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对教师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貌有直接影响。
第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支撑一个企业发展下去的必需品。同样,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对教师将产生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并对他们的职业道德产生巨大的影响。好的校园文化一定是给人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态度,使每一位教师爱上教书,以校为家,全心全意奉献教育。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对常年生活、工作在校园中的教师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会使教师产生“校荣我荣”的自豪感,从而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力争又快又好地培养人才。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培养教师健康人格的沃土,它会引导教师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人文关怀以其内在的深邃性、丰富性陶冶着教师的心灵和情感,使教师超越世俗功利的需求,提升其内在的生命价值。对于人文关怀学校领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关心、理解、体贴教师,观察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把解决教师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值得尊敬的教师,以身作则、以校为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为教师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安心于农村教育事业。
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关系到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尽快拿出措施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现状,完善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对于师德的建设我们就要不断总结、交流师德建设的新经验,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容、思路、方法和机制,加强制度创新,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岳颖.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管理[J].人力资源,2009,(9):61.
[2]蔡辰梅,徐萍.制度下生存与教师的专业道德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31-35.
[3]张晓霞.和谐社会与教师道德建设[J].高教研究,2006,(l):4-5.
[4]张运霞.如何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3,(3):102-103.
[5]朱友岗.德建设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1):28-30.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11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生态旅游并不是新出现的一个名词,其产生,发展都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本文就先从生态旅游的含义谈起,接下来又说了说生态旅游发展种存在的问题,,然后又根据这些问题谈了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最后又说了说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总之,生态旅游是对旅游资源重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只有对生态旅游加以鼓励,我国的生态旅游才会更好的发展。
一 生态旅游的含义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其利用环保的手段,对所在区域的旅游景点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加大本地区的旅游的经济价值,并用取得的经济利益对景点进行维护,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 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1利于绿色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广大的大地上分布着众多的绿色生态旅游美景,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或者国外的游客来旅游。而我国的生态旅游是“绿色”的产业。绿色产业是当代人的最爱,而生态旅游的种类丰富,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绿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国家而言,这类行业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更能让本国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于个人而言,会陶冶情操,会让那种吃客宰客的旅游常态消失,从根源上让我们的出行变得舒心健康。
2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健康的旅游方式符合国家的战略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开放型经济、海外投资实现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平台。金融是市场的血液、经济的灵魂。可以肯定,未来在我国的企业规划中,生态旅游企业将大有用武之地。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存短板,“走出去”的企业,对有着一定商业风险的投资主导型合作模式,还不够适应。正因此,更期待充分发挥金融“软实力”的先行优势和引领作用,在成为赣企“走出去”坚强后盾的同时,逐步发挥金融资金撬动项目、提供信息、增强对外形象和实力,最终促成企业对外合作的超前对接优势,以共赢为最终目标,用金融手段建设命运共同体,用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将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付诸行动、落实于细节。
3有利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些省份是传统旅游大省,旅游业是其经济上的重要一环。以我国西部的陕西省为例,本地区是一个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本地区有着世界文明的情始皇陵兵马俑,其在传统的旅游方式上以及发展到了一定的层次,然而在最近2年,陕西省利用其优势旅游资源,逐步建立了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而正是这些措施,使其发展有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 生态旅游发展种存在的问题
1.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建设
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在规划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在西南和西北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和经济增长点较少,但自然资源保存的较为完整,所以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开始盲目建设,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一旦发现哪里有可以开发的自然资源就大肆建设,不考虑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和连带型的特点,一旦一个部分遭到了破坏其他环节也会出现问题。在某些地区的开发建设中,没有考虑到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旅游服务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开发建设中,大都是各自为战,自己建设自己的,与周边的地区不能形成整体规模效益,政府也缺少全盘统筹规划的意识和责任。往往都是出现问题之后才去解决和协调。不同地区的信息沟通也存下着很大问题,缺乏良好的互动。
2.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的生态旅游市场非常巨大,但一些环境优美地区还停留在农家乐和植物水果采摘环节上,显得十分落后。不能充分站线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它特有的特色,同时像农家乐的主要构成还是采摘农产品、春天看花和秋天采果等方面,缺少丰富性,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在农产品收获的季节人流量非常大,在农产品下市的时候人流稀少,这样不利于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
3.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缺失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持导游资格证的导游超过60万人,其中初级导游占了其中的97%以上。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显示,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身体健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即可申报考初级导游证。在叶小姐看来,这样的门槛相对偏低:“现在旅行社为了吸引更多客人,对旅行团的类型进行了细分,比如探险游、生态游这类旅行团,就要求导游除了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以外,还要由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但由于很多入行的导游学历水平不高,要满足当前市场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容易。”于是,导游界持证人数众多,出色的人才却不多,人才荒依然存在。由于我国生态资源保存较好的地方大都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乡村地区,所以当地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有很多都是政府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甚至是当地的非专业的人员在指挥指导当地的旅游开发建设。还有即使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也有很多对生态旅游这方面的开发建设缺少专业化的能力和技术。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是造成生态旅游资源在开发建设中遭到破坏的部分原因。
4.开发建设中环境破坏严重
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十分脆弱的特点,由于规划不当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还有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顾忌当地景区的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观光旅游,不仅使自然资源遭到了破坏还带来了许多白色垃圾等生活垃圾。旅游过后带来的垃圾我们在媒体报到中可以经常看到。还有一些地区在自然景观较好的景区大量修建人造景观,破坏了自然景观给人带来的那种自然美。四川卧龙地区的野生大熊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每年5万人的游客数量已经达到当地旅游承载的极限了,在继续发展游客数量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现在当地大熊猫数量的减少就和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旅游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九寨沟地区自然风景秀丽,充满了大自然的原始气息,但自从开展生态旅游以来,当地的水质就下降了很多。还有游客带来的生活垃圾也使得景区内的一些动植物出现死亡现象。
5.不能全方位的带动当地发展
我国的生态旅游的市场价值非常巨大,在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人们的参与度相对不高。在很多方面都处于政府和企业的垄断之中,使得普通民众不能享受到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成果。还有政府一味的追求形象工程,为了开发建设旅游景点占有普通民众的生存环境,使得民众怨声载道,还有没有全方位带动景区周边的经济发展,不能有效的整合周边的资源来为景区服务。没有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6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在我国的旅游区中,绝大部分的生态旅游区位于东部地区,因为我国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水平较高,而这些区域在意识到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后,会千方百计的发展本地区的生态旅游业,而反观我国的东部地区,这类地区虽然旅游景点的数量也不少,但是,这些景点往往都是自然景点,而不是后建立的生态旅游区。由于我国的这两个区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就在生态旅游方面有了一定的差距,如果落后的地区没有看到生态旅游的好处,就会时自己的发展方式陷入瓶颈。
四 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科学规划
一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一定的规矩和合理章程。生态旅游开展地区的生态资源十分脆弱,所以十分需要加强立法。在现有的生态保护区中要严格规定开发建设,不能纵容当地政府和企业盲目的开发建设。加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审批和管理,一定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不同地区的不同阶段的生态旅游规划都是不同的,一定要符合当前实际发展的需要,在生态旅游规划过程中,具有专业的生态旅游能力和技术的专业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2.对游客要加强引导教育,养成保护环境的旅游意识
在景区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游客进行引导教育。可以根据不同景区的承载能力,利用票价和线路规划、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规划布局使得景区内的游客能够愉悦的游览景区同时还对景区的环境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利用景区内的一切媒体工具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公告栏、景区的宣传画、报刊杂志以及公共的演播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游客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随时都能感受到保护公共环境资源的重要性。景区也可以出台具有一定效力的明文规定,对污染景区、破坏景区、缺乏公共道德的游客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要让那些没有公共道德的游客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样他才会有切身实际的感受。
3.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生态旅游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吸引当地人的积极参与
由于生态旅游开发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还有对生态旅游专业知识掌握能力的不足,使得生态旅游在开展的过程中问题频出,不能合理有序的进行开展。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吸收外部的现金经验来为我所用,还可以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出去向其他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学习他们在生态旅游开展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还可以请一些专业的教授人员来当地开讲座报告,使得当地的人们也要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让人民群众都广泛的参与到当地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来。
4.实施旅游信息化建设
首先,景区宣传将成旅游信息化的切入口。旅游行业要将推进旅游信息化、实现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作为战略性任务,与旅游安全保障和质量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促进、旅游市场开发和推广宣传、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培训等一样组织布置、同步推进。信息化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官网改版升级、各重点景区和旅游接待服务企业要结合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积极尝试开通旅游官方微博、微信、手机APP、新闻客户端、旅游手机报等,尽可能增加信息发布交流渠道和丰富旅游宣传展示形式,最大限度地为游客和其他用户使用手机等多功能终端技术设备查询、联系、寻求服务、互动交流提供便利。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应用系统。政府应积极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国家、省级和重点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其他部门,按照《旅游法》的规定,利用12301旅游服务热线改造升级、智慧旅游门户网站建设和旅游资讯网、旅游信息资源库建设等途径,加快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旅游资讯网络平台,实时免费为游客出游提供系统、全面、便捷、准确、实用的政府旅游服务信息。
5规范旅游企业入门门槛
在我国,旅行社的数量以及比以往有了大规模的增长。但是在这增长的背后却有着较大的水分。以2015年5月发生的云南导游大骂游客事件为例,在这一事件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旅游企业的入门门槛偏低造成的。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在审批企业的进入旅游市场的时候,要充分的对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格审查,对于那些导游素质偏低,相关资格资质不健全的旅游企业要在源头上阻止他们扰乱市场。相关的审批部门在进行审批时要充分的对企业进行必要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质量上把好关,才能让旅游企业更好的进行发展。
6 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
挖掘长所在地区的老城区、老洋房、老厂房、老运河、老码头、老仓库、老弄堂、老街巷、老庭院、老字号、老味道等历经岁月沉淀的风貌建筑和人文风情,让中外游客深度感受和体验独具魅力的地区文化,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延展“文化记忆”传承时间,拓宽“文化遗产”旅游空间,丰富“文化产品”体验活动,畅想“文化生活”幸福未来。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充分展示城市群整体旅游形象,促进区域旅游国际化进程,增强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芦爱英.论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及服务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罗铮.从游客心理特点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
[3]蒋冰华.导游对游客的心理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4]李代峰.对游客心理承载力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5]赵彦辉.注重客人心理 做好旅游服务[J].丹东师专学报,2009,(03).
[6]黄神佑,戴文远,伍世代,唐俊雅.游客心理对旅游开发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福州为例[J].福建地理,2015,(01).
[7]晏鲤波.中国旅游心理研究二十年述评[J].旅游科学,2014,(03).
[8]李祝舜.旅游者的挫折感和投诉心理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9]周雪晴.假日旅游市场的游客心理与服务营销──肇庆旅游市场的一项研究[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10,(03).
问题和解决对策 篇12
1 我国微小企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微小企业特点是经营规模小、人员少、资产规模小,绝大部分规模在10 人以下甚至少于3 人。微小企业资本投入少,绝大多数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一致,产权私有,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为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采用最经济的家族管理模式。此外,因规模的限制,承受风险能力弱。
微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自身管理水平仍旧滞后,极大地制约了微小企业的发展,数以万计微小企业出现的背后,也有数以万计的微小企业倒闭。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部分微小企业贪图的是眼前利益,过分重视市场占有率,忽视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尤其忽视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加剧了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2 微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观念滞后
当前,我国大多数微小企业仍旧是私营性质,企业内的管理采取经营权和所有权统一管理。据调查发现,此类管理模式对微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加上企业领导者财务管理理论严重缺乏,无法有效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难以将财务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并且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2 难以规避财务负债,财务风险逐渐增大
由于微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容易出现债务、资产结构性的错配,一般较为常见的便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现象,此外,因负债到期资金流量错位,长、短期的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职能过于单一。倘若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负债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鉴于企业前景,采取短筹长贷的方式,一旦遇到银根收紧,将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投融资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微小企业中财务控制相当薄弱,具体原因是企业内部出现闲置资金或是资金不足,即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微小企业资金的使用没有站在发展角度,不能用科学的手段规划资金。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可以周转的资金。此外,有些企业收账周期较长,在急需资金的时候没有快速收回,一些企业在进行经营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展开相应的市场调查。盲目地利用资金进行生产,不仅造成资金占用,还造成货品积压。另外,还有一部分微小企业过分重视流动资金,缺乏对成本、利润的深入分析、研究。
3 加强微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微小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应当认识到当前环境不断变化,企业不能固步自封、固守老路,而应当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者应当具备财务知识,在微小企业战略决策时将财务管理放在中心地位,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作用。鉴于此,企业首先应当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更新陈旧腐朽的财务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企业应通过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财务管理活动的诚信度,重新塑造微小企业诚实守信的外部新形象。此外,在财务管理中,要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及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积极完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微小企业财务管理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3.2 拓宽融投资渠道
微小企业在融投资上应加强渠道创新,具体而言,可通过融资方洽谈加强投资,通过租赁达到融资。具体的投资方式选择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微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资金不是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规模较小,不论是原始资本投入或者是流动资金,都可以从很多渠道设法解决,降低政府管理带给小企业的人力、财力消耗。具体而言,可采取较为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投资活动。此外,还可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投资,提高资金分散风险的能力及企业适应风险的能力,应注意加大对科研及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
3.3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微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在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上,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行制度管理的平台和基础。微小企业应依据自身现状,加大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去积极推进企业发展,开拓市场。严格的财务管理执行程序应当以完善的财务管理为基础,微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权责分明,合理的管理结构和层次是规范微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此外,微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微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微小企业健康发展。
摘要: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涌现出大批微小企业,微小企业在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我国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微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微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一系列发展障碍。本文结合微小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微小企业,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微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其对策——四川省微小企业贷款情况调查[J].金融研究,2006(1).
【问题和解决对策】推荐阅读:
问题与解决对策06-21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6-07
解决社区“三无”问题的方法与对策10-21
问题和解决措施07-13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08-30
思维和问题解决论文07-14
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06-17
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6-19
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