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10-30

政府工作报告(共12篇)

政府工作报告 篇1

思想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每年“两会”, 最重头的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回顾了去年工作情况、提出了今年工作重点, 更披露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整个政府工作报告, 也贯穿整个“十三五”。“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 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部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规划。

所以, 不要以为这份文件都是高大上的内容, 与你无关。小到衣食住行, 大到生老病死, “十三五”规划都替你想到了。未来5年, 你的生活将离不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10个字!让我们以图表的形式了解一下2016《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 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 增长6.9%

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

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

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 新增4万多亿元

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2015年主要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3.2万亿元

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

积极应对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 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 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 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

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 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

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 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

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 增长5.6%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 增长14.7%

三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

四着眼开拓发展空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

五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

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

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

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

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

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1件

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部

"十二五"成就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A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B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

★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

C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

★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

★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 占世界60%以上

D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

★量子通信、中微子震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E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

★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F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到2020年,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到2020年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

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三、2016年重点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

重点八方面工作

01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02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

★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 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一批光网城市, 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03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0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

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其中异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

05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06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

重点地区细颗粒物 (PM2.5) 浓度继续下降

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

07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

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 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

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

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 增长9.6%

在70%左右的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

08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 篇2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日在柳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郑俊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提出的“二十八字方针”,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在国际国内发展形势错综复杂、用电及资金异常紧缺、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等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难攻坚、砥砺奋进、铿锵前行,有效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九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3亿元,增长11.0%;工业总产值3150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5.55亿元,增长31.5%;财政收入229.6亿元,增长14.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增长10.41%;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增长1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5.16‰。为民办20件实事基本完成。

一、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工业经济实现五大新跨越。一是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仅用两年就实现了从2000亿到3000亿的历史性跨越。二是更新改造投资突破500亿元,达546.47亿元,增长34.7%;工业投资完成446.47亿元,增长39.7%;两年内均翻了一番。三是规模以上三大支柱行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2165.88亿元,增长17.51%。四是全市汽车销量突破150万辆,达151.9万辆,增长6.6%;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车、东风柳汽多功能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5.6%和19%,高居全国榜首。五是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柳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50亿元;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收入突破450亿元,柳工突破200亿元。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60家增至325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9家,总数达743家。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我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试点,并荣膺2011最具成长力自主创新型城市。工程机械、预应力机具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柳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94家增至101家,成为全区首个突破100家的城市。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8个。上汽通用五菱造型中心落成启用,标志着具备了整车完全自主研发能力;企业首个自主开发轿车品牌“宝骏630”上市仅5个月销量 即突破2万辆大关。启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国家级(茧丝绸)、自治区级(汽车零部件、铟、预应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继挂牌,并率先在全区设立“市长质量奖”。技术标准战略扎实开展,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3项。

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1175亿元,增长42%。阳和新区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40%;河西、柳北工业区突破200亿元,分别增长44.3%和29%。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洛维工业集中区、融水工业区成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全市A类以上产业园区增至10个。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全面铺开,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基地及40万台轿车发动机、东风柳汽新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节能降耗成绩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6%,38家重点能耗企业节能141.6万吨标准煤,分别完成目标的125%和535.7%。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万吨,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生态型企业工作有效开展,柳钢、烟厂荣获自治区级“清洁生产企业”称号。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三农”状况进一步改善 农村基础建设持续加强。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7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11公里,其中通行政村水泥路193公里,通屯道路204条518公里,新增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28个。水利完成投资11.2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1座,新增恢复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1万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422处,解决了15万人口饮水问题。县城规划、重点乡镇产业规划有序开展,六县村庄规划覆盖率达60%。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扎实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8.62亿元。改造1.27万户农村危房任务全面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现脱贫2.5万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深入开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同比持平。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09亿元,增长6.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糖蔗、桑蚕、蔬菜、水果、茶叶、禽畜、特色水产、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十大农业工程”年内投资8.06亿元,5个项目提前完成三年目标任务。“菜篮子”工程稳步推进,共完善蔬菜保障基地1.07万亩,完善标准化蔬菜基地3945亩,畜禽规模养殖场已达3875个,增长27%。农产品品牌培育取得新成效,“柳韵春晓”茶叶入选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接待用茶,融安金桔、柳城蜜桔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甘蔗新品种“柳城03/1137”获命名为“桂柳2号”。鲁比村和百朋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62家市级以上重点企业销售收入68.1亿元,增长14.0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总数由627家增至726家,入社农户达1.4万户。

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六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80亿元,增长8.9%;其中融安突破40亿元。六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8.25 亿元,增长35%;柳江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六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25亿元,增长0.13%;其中鹿寨突破100亿元,柳城、融安、融水均突破50亿元。六县财政收入32.56亿元,增长23.8%;其中柳江突破10亿元,柳城、三江分别突破5亿元和2亿元。

三、服务业稳步发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步伐加快 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十大商贸工程”扎实推进,千亩钢铁物流园一期基本完工,千亩农贸物流园、千亩化工物流园加快建设,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广西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汽车南站——金鹅市场综合改造、南方花鸟市场、柳州家具建材市场顺利启动。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金盛广场购物中心建成开业,风情港、地王财富购物中心开始内部装修,阳光100城市广场摩尔城封顶,秀品天地开工建设。引进“华强电子数码城”、“优越百货”、人人乐连锁超市等商业名店,提升了商业档次。专业化物流加快发展,柳州五菱物流、柳州外运公司成为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示范企业。

城乡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组织“510”促销活动,举办柳州消费购物节、国际狂欢节美食节,开展“柳州人评柳州菜”活动,有力刺激和扩大了城乡消费。城乡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改造升级城乡农贸市场52个;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农家店40家,商品配送中心3个,社区微型超市50个;建成国家级社区商业示 范社区2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3个。针对物价过快上涨态势,及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出台保供稳价措施,实施定点定量定时销售平价猪肉、大米和食用油,并依法果断查处餐具消毒企业串通涨价及部分商贩哄抬食盐价格等违法行为,确保了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涨幅全区最低。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8亿元,增长18.5%。

“旅游名城”建设取得新成效。“十大旅游工程”进展顺利,东堤春晓项目完工,旅游码头、柳州奇石馆竣工使用,水上娱乐运动世界、龙潭景区升级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凤凰河生态旅游区、三江民族风情园等项目稳步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旅游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新增四星、三星级饭店各2家。文庙、城市规划展览馆成为国家4A级景区,融水田头苗寨、龙女沟、柳城知青城成为国家3A级景区。成功开通南宁至北京“风情柳州”旅游品牌专列;成功举办“风情柳州”(香港)主题宣传周活动及民俗旅游摄影展;成功举办国际旅游小姐大赛、第八届中国侗族多耶节等大型节庆活动,进一步集聚了人气,提升了柳州的知名度。2011年,全市共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11万人次,增长35%。

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199.17亿元,增长20.4%。新建住房价格涨幅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四、城市建设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城市东扩步伐加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62.24平方公里,比上年净增27.18平方公里。柳东新区(含阳和,下同)完成征地725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增长66.7%。柳东新区十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不断完善。柳州园博园、柳州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建成并成功举办首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首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创造了新的“柳州速度”;柳东新区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雒容经柳东至火车站快速公交(BRT)线路试点开始启动。

拓展对外交通取得新突破。柳南城际、湘桂扩能、贵广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柳肇铁路已申报立项;柳州火车站扩建进展顺利。三江至柳州、阳朔至鹿寨、柳州至武宣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柳州至南宁高速改扩建沥青路面加铺完工,柳州至梧州、桂林至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正式启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柳江四级航道整治完工,柳州港鹧鸪江、阳和作业区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工程正式启动。白莲机场改扩建进程加快,机场开通航线由上年的11条增至19条,年旅客吞吐量大幅飚升并突破60万人次,增长87%。

城市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市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8.22亿元,增长14.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十大建设工程”完成投资83.34亿元,占52.67%。鹧鸪江大桥、白露大桥建成使用,城市快速环道实现北外环通车及西外环部分路段通车,进一步畅通了河北、河西片区的物流。潭中西路西环路口改造、潭中高架桥 与白沙路匝道、西堤路、荣军路改造等一批路网项目投入使用,39条小街小巷改造顺利完成,重点路段交通压力明显缓解,部分支路“毛细血管”得到有效疏通。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绩。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绿满龙城”、“家园绿美工程”深入开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7%,绿地率35.08%,人均公共绿地10.13平方米,我市被评为“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Ⅱ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在全区率先开展公交车尾气排放专项治理,提前报废更新338辆公交车。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得到加强,市区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2%和100%,六县县城达68.9%和60%以上。在2011年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市以93.8分的成绩高居全区第二,仅次于桂林。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专项规划、重点地区规划等工作扎实开展,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汽车城总体规划已上报自治区终审。全市86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得批准。第二次土地调查及11个重点乡镇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六县及市辖乡镇“征转分离”工作开始启动。建设用地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市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35公顷,增长30.1%;集约节约用地取得新突破,盘活新增建设用地937.4公顷。“两违”治理 力度加大,共拆除违法建设62.63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广告整治、柳江河道综合整治、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扎实有效开展。“数字城管”基层网络不断完善,各城区二级平台全面建成使用。数字柳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

五、民生工作得到有效加强,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安排35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新创办微型企业1137家。统筹城乡就业取得新进展,覆盖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服务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6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2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规模持续扩大,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六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未参保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扩大到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人均待遇水平增幅达10%以上;职工医疗保险人均统筹支出增长8.6%,个人负担比例降至18.82%,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针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给予市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临时猪肉价格补贴,并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社会救助救灾工作有效开展。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关爱残疾人“阳光计划”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72万套,超额完成3.35万套的计划任务;建成廉租房2580套12.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710套39万平方米,筹集、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1.01万套。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覆盖面扩大到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改制企业生活区水电“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全面启动。融水县30-50户村屯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试点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1.2亿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质量得到提升,小学生、初中生就餐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餐2.5元和3元,“免费午餐”柳州模式获《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全面报道并向全国推荐。老有所养工程进展顺利,10个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全部对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三大纠纷”调处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领导干部公开大接访活动有效开展。“平安柳州”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幼儿园治安环境集中专项整治全面开展,社区治安联防新机制推进实施,打防管控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应急处置机制日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六、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加快推进,柳化、柳州银行增资扩股全面完成,百货、工贸重组引资取得积极进展。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突破1500亿大关,达1650 亿元,增长37%。在全区率先完成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转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林改勘界1616.8万亩、林改发证1547.9万亩,分别占全市集体林地面积的97.7%和93.5%。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先后成立文化产业公司和“八桂大歌”演艺公司,艺术剧院改革进程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开展。

金融业发展不断加快。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99.41亿元、贷款余额1235.3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65%和16.58%,贷款余额和新增量均居全区第二位。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新增各类金融机构5家,达56家,柳州荣膺第九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柳州银行“跨区域”战略迅速推进。柳钢、柳工、柳化等完成再融资。小额贷款公司强势发展,总数由上年7家增至17家,注册资本及当年累计发放贷款分别达7.43亿元和15.87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由8家增至23家,担保责任余额81.98亿元,有力支持了非公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

对外开放与合作不断扩大。全市进出口总额27.8亿美元,下降1.4%;其中出口9.2亿美元,增长46.03%,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市历史最好水平。企业“走出去”力度持续加大,柳工成功收购上海金泰和首钢重汽,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不断扩大,我市分别与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 团、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首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共吸引了来自3个国家及国内24个省(区)的263家客商参展,并组团赴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境外地区开展商贸洽谈和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柳州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全年签约内资项目466个,合作金额500.29亿元;市外境内到位资金509.94亿元,增长10.19%。实际利用外资(全口径)3.51亿美元,增长46.4%,创历史新高。招大引强取得新突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9个,合作金额385.5亿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绩斐然,共承接转移项目184个,合作金额309.57亿元。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民幸福指数持续提高

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果显著,申请专利1280件,增长45.12%;获专利授权864件,增长13.24%。两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五项科技项目获国家863和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六县四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我市第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双百人才工程”、“优秀人才接触柳州”计划深入实施。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推荐和奖励力度加大,为25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引进的5名紧缺专业人才发放津贴、奖励200万元。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启动实施,批复立项新建市区4所中小学。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共接收7.1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市区8所幼儿园完成立项,6县12所幼儿园开工建设。普通高中实现多样化发展,全市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增至11所,高考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区前列。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柳州模式获得教育部高度肯定,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园和各县特殊教育学校启动建设。市区2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校舍标准化开工建设。教育教学装备投入加大,全市中小学“班班通”多媒体电子白板建设覆盖率全区第一。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广西工学院与柳州医专合并正式启动。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十大文化建设工程”成果丰硕。军事博物园建成开放,工业博物馆、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顺利推进,已建成行业、企业和民间博物馆40个。成功举办国际水上狂欢节,共有100多万人次参与或观看狂欢活动。文艺精品再放光芒。《八桂大歌》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并深受各方赞誉。“美丽柳州”书画作品展分别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和台湾花莲等地举办。“中外优秀剧目月月演”活动共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20台、演出31场,观众近4.65万人次,柳州成为广西引进剧目最多、演出市场最活跃、观众票价最实惠的城市。文化惠民开辟新天地。成功在文庙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参与游客近10万人次,成为柳州文化新符号。水上大舞台、刘三姐大舞台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图书馆、公办博物馆和陈列馆全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3个、农家书屋80个、社区书屋37个。为农村群众放映公益电影1.18万场次,观众达148.8万人次。“十一五”20户以上村村通工程通过自治区验收。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柳州台开播,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开通网络电视台的城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侗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我市在全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上金牌和团体总分均位居第二。柳州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成功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2011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等国际重大赛事,柳州国际知名度和媒体关注度大幅提升。

卫生、人口与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开展。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8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市新农合平均参合率达96.83%,并率先在全区开展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即时结报工作。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工人医院、柳铁中心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第四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柳东新区三甲医院项目完成前期工作,6个县级综合医院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进展顺利,508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部完工。防治艾滋病和农村儿 童急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工作得到加强。柳州医专与市卫校整建制合并,实现了资源优化。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在全区率先全面实施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开展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歌季比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我市成为首批、广西唯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袁茵和覃俊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市掀起向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学习的热潮。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继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我市连续第七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八、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行政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实施“阳光政务”工程,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积极开展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政务上门服务。政务服务基层网点进一步完善,全市超过60%的乡镇、市区所有的街道(乡镇)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扩权强县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规范工作扎实开展,市、县二级政府的权责关系进一步理顺。绩效考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绩效考评结果荣获全区三连 冠。坚持每月市长“企业接待日”制度,推出每月市长“市民接待日”制度,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

民主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市政府自觉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率达100%。“六五”普法全面启动,法治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市、县、乡、村四级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健全。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提高了社区居委会成员工资待遇,稳定了社区工作者队伍。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严守换届纪律,确保了政府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作风和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评议效果明显,“政风行风热线”、“12345”政府热线形成常态化机制。工程建设等重点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开展,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过去一年,我市人事、编制、外事侨务、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统计、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档案、人防、气象、粮食、农机、宗教、老龄、修志、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种种困难及挑战,我们经受住了考验,稳住了局势,迎来了“十二五”的 良好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及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积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柳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海内外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状况亟待改善等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又面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用地、用电和资金紧缺,原燃料价格上涨、物价持续走高,严重影响企业生产、项目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新的压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需要直面和解决好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全力突破困局。

2012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按照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全面发展、富民强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三个同步”的发展理念,坚持“二次创业、升级转型,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建设更加美好柳州”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实施“传承创 新,稳中求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的“二十六字方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的新局面,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区政府下达指标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政府下达指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努力实现“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

打好经济质量升级战役,进一步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着力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合理调度生产生活用电,坚决与企业一起,共克时艰,同谋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汽车城建设全面提速。坚持把汽车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全面加快上汽通用五菱40万辆乘用车基地、东风柳汽10万辆商用车和20万辆乘用车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五菱有限公司20万辆新能源汽车基地、汽车零部件园、玲珑轮胎、玉柴工业园、重庆工业园和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同 步推进汽车城综合配套和服务功能建设,积极引进汽车商务贸易、汽车电子、汽车金融、汽车研发、汽车检测、汽车运动和汽车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保持工业的高强度投入,深入实施“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巩固提升三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柳州五菱微型汽车零部件基地搬迁、柳工大型装载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柳钢冷轧生产线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康明斯发动机、福耀玻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产品升级。实施化工产业延伸工程、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壮大工程,大力推进柳化氯碱二期及配套工程、银海铝业年产35万吨铝合金板材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着力抓好方元电力热电联产、安琪酵母等一批项目建设,通过做大做强单体项目,引领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今年,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突破600亿元;柳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上汽通用五菱突破500亿元,柳工、柳化分别突破300亿元和100亿元。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着力抓好中小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工作,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50家以上。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协作,形成产业链接,密切支柱产业的关联度。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十大科技提升工程”,确保200项“三年四千亿”产业提升科技支撑扶持计划全面完成,推 进优势产业提升重大科技支撑计划60项,实施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科技扶持计划140项。扎实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力争年内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创新型企业及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不断完善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安全及监控体系建设,新增国家级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家,努力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重推进30个示范项目、10个示范企业及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两化融合。积极推广清洁生产,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加快园区经济发展。加快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步伐。制定实施我市“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着力解决项目用地和资金问题,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入园进区工作力度,全面加快五菱柳机搬迁、电子信息产业园、柳工机械装备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园区步入高速发展良性轨道。今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要增长20%以上,达到1500亿元。

二、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打好城乡统筹升级战役,坚持“三化同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深入实施村镇规划大会 战,全面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继续实施城乡互动大通道工程,加快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启动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推进雒容至东泉段道路建设,竣工柳东大道延长线,提升中心城区与周边县、乡(镇)路网,推动柳江、鹿寨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推动农村人口自愿有偿、有序有效向城镇转移,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十大水利工程”,全面推进防洪工程、供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与市区内河整治工程四大体系建设。开工建设落久水利枢纽,加快洋溪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市区及柳城、鹿寨、融安、三江防洪工程。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推进水库除险加固43座。建设农田渠道650公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实施耕地质量恢复工程,完善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蔬菜、水果、桑蚕、茶叶等主要产业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示范区。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交通路网改造,实施一批县乡道联网沥青(水泥)路改造、行政村道路硬化项目。加快构建农村客运系统,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在稳定粮 食生产、推进甘蔗良种更新的同时,重点打造一批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集成,促进农业功能向休闲旅游等多个领域拓展,大力发展“3422”产业集群。大力实施融水竹木深加工等一批扶持项目,增强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带动能力。推广柳北区凉亭屯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经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完善蔬菜保障基地1万亩,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100个,强化市场调控,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均衡。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坚持产品品牌与区域品牌建设并举,做强“柳韵春晓”茶叶公共品牌,培育壮大柳州冬葡萄、双季莲藕及融安金桔、柳城蜜桔、鹿寨蜜橙等产品品牌。继续提升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程度,力争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40%,在全区率先进入农机化中级发展水平城市行列。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实施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三项会战”,深入推进“万元增收示范村”建设,年内创建高效特色种植业基地10万亩、“万元养殖小区(村、场)”65个,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村(屯)6个、农家乐旅游点10个,打造“万元村屯”20个,十万元“示范农户”200户,以生产发展带动生活水平、村容村貌和民主管理的提升。继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城乡电网改造。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启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努力推动贫困 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今年着重抓好9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围绕中心城市工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到县域发展配套经济,推进汽配、机械、化工、造纸、制药等产业向县域延伸,培育发展产业链和配套产业。依托各县产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制糖、丝绸、竹木、茶叶、油茶加工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业,加快构建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聚集人气,汇聚商气

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促进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继续落实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开展节日、汽车、餐饮、农村等重点领域的促销活动,组织消费购物节、汽车展销会、美食节,不断激发消费热情,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升级改造26家城乡农贸市场。培育特色商业街2条。新建和改造社区微型超市50家,培育市级商业示范社区2个,改造和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40家,组织“农超对接”,促进便利消费。整合大型商场资源,继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商业知名品牌,提升购物和消费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促进房 价合理回归。

深入实施“十大商贸工程”。重点抓好四大千亩物流园建设,完成农贸物流园一期主体结构,启动钢铁物流园二期和粮食物流园一期,加快化工物流园建设。完成桂中海迅柳北基地、新风时代广场、广西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一期主体建筑建设。加快广西汽贸园二期、东盟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尽快完善片区商业布局,加大精品百货商场建设力度,推进阳光100城市广场摩尔城、地王财富广场MALL购物中心、风情港商业中心建成开业,完成乐和广场购物中心建设,启动保利大江郡商业项目,加快推进金绿洲城市购物广场建设。大力培育打造大型现代商贸企业,鼓励联华超市、尚龙电器等连锁企业拓展连锁门店,积极引进万达、华润等大型现代商贸企业。

大力推进旅游名城建设。深入推进“十大旅游工程”。加快窑埠古镇、凤凰河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设,抓好雀儿山、都乐等公园升级改造。扩大旅游区域合作和市场宣传,加大引客入柳力度,培育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不断完善和提升“百里柳江”都市休闲旅游、“百里风情”民俗风情旅游和环都市乡村旅游三大旅游集群。抓好百里柳江申报4A级景区、龙潭景区升5A级景区工作,着力打造百里柳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完善旅游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新增两家以上高星级酒店,策划开展“新柳州·天天游”、“风情柳州”旅游大篷车主题宣传活动。精心办好国际水上狂欢节、第七届柳州国际奇 石节、中国侗族多耶节等大型特色节庆旅游活动。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服务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统计分析制度。重点发展服务和配套工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制定物流、金融、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工业物流剥离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展、科技等新型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速。

四、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夯实宜居城市基础,进一步拉开超大城市框架

打好城市质量升级战役,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持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加快城市升级转型。

着力打造柳东活力新城区。以柳东新区十大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供水供热、生态水系、污水处理、企业总部、新型居住社区、柳东公租房一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新区市政配套、供电基础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柳东新区文化广场、医院、柳东至洛埠镇道路、二中新校园、柳东实验中学、小学等项目,竣工鹿山学院二期、柳州国际会展中心配套等项目,不断完善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向新区聚集。年内柳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全面推进静兰片区改造,加快打造城市片区及城市门户典范。着力构建对外交通新优势。探索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柳南城际等三条在建铁路建设,推进柳州站扩建和新建西鹅铁路货运中心站,力争柳肇铁路早日开工。加快柳州至武宣、柳州至梧州等四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桂林至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开工建设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加快南站、河东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建设。推进柳江二级航道整治和红花二线船闸改造,加快建设柳州港鹧鸪江、阳和作业区,尽快启动官塘、江口、导江等作业区建设。加快白莲机场扩建,进一步加大航线开发力度。

再掀城市建设新高潮。大规模推进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建筑,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形象。全力加快“十大建设工程”进度,着力抓好城市路网体系建设,新开工五岔路口改造、环江滨水大道等一批项目,竣工广雅路八一路口改造、北外环路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完善原柳铁区域路网工程,确保市政重点工程投资170亿元以上。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城市片区旧城改造,每个城区选择1-2个“城中村”作为改造试点,采取“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市场运作、片区平衡”的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力争做到城市赢得环境,百姓赢得财富,政府赢得民心,社会赢得和谐,发展赢得速度。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力争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抓好柳江流域环境综合 治理,加快完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确保上半年露塘、雒维及龙江河北浩等水质自动监测站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城市备用水源古偿河供水工程建设,对市区企业地下水井进行统一管理,把地下水源纳入城市供水应急体系。加快柳东官塘、沙塘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现有污水处理厂特别是县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等多污染物综合控制,实施柳电烟气脱硫设施升级改造和烟气脱硝工程,年内柳钢烧结机烟气实现全面脱硫。着手开展PM2.5监测和治理相关工作,探索建立重度灰霾天气的公开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力争成为我国首批监测PM2.5的城市之一。推进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建设,逐步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制度。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电镀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汽车城电镀工业园。继续加强噪声治理和辐射污染治理。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进“绿满龙城”和“家园绿美工程”,以新加坡为样本绿化美化彩化城市,让龙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努力建设“生态花园、五彩画廊”的花园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不断完善新区规划编制体系,争取柳东新区近期建设区域控规覆盖率达100%。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制度,坚决打击“两违”现象。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深入实施 城乡清洁工程,加强重点区域和地段的管理,强化街面市容秩序监管,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户外广告和柳江河道综合整治,继续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实施停车泊位建设工程,努力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力争成为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推进“数字城管”二期建设,建成柳东新区二级平台,加快数字城管网络向街道社区延伸,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出台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健全各部门和公众参与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建设更加美好柳州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

打好生活质量升级战役,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扎扎实实为民办10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鼓励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强化六县四城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力争新增微型企业2400家,确保我市通过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验收。加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农村退伍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切实帮助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问题。积极统筹城乡就业,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实现转移就业5万人。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全市城区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70%以上;加强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筹集和监管,确保各项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实行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制度,启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备灾救灾及困难救济工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公共事业聘用人员工资待遇,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增收。继续推进关爱残疾人“阳光计划”,大力发展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78万套(户)。深入实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免费午餐工程覆盖面扩大至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推进改制企业生活区水电“一户一表”改造。深入实施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力争年内新开工改造建设住房3000套。扎实推进融水县30-50户村屯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试点,并适时扩大试点区域范围。继续抓好农村住房统一保险工作,减少因灾返贫和加重贫困现象发生。推进老有所养工程,加快建设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和26个县、中心乡镇敬老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增强社区自治服务功能。实施新一轮“平安柳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完善“天网工程”建设,推动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让城市更安全、市民更安心。切实做好农村“三大纠纷”调处,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打好改革开放升级战役,更加注重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壮大国有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展、创新投融资渠道和方式,不断提升投融资能力。加快企业改革、重组和规模扩张,推进农工商改制以及百货、工贸合并重组引资工作,支持柳州银行跨区域经营和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加快建设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动柳州医药成功上市,积极开展高新区争创“新三板”试点前期工作。深入推进“引金入柳”,不断改善金融环境,继 续推进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投资领域,抓好区域集优债、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推进农村三产用地上市交易,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农场改革。继续深化文艺院团、事业单位以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把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抓好鹿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外经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主体和产品结构,加大对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精心办好第二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女企业家创业论坛。进一步密切同泛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的联系,增进与广西“两区一带”城市之间的战略协作,积极推进柳州来宾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柳州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扎实做好申报出口加工区的各项前期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全方位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外投资,不断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更加注重招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31 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加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提升“引进来”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依托“中央企业投资柳州”、“首届广西异地商会大会”等会议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好项目跟踪对接及后续服务,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2012年,确保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以上。

七、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升级,打造广西文化强市

打好文化发展升级战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柳州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柳州由广西文化大市向广西文化强市转型。

实施“文化事业繁荣系列工程”,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建共享。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启动市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大厦、报业大厦建设,竣工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确保工业博物馆建成开放。进一步健全市、县(区)、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重点推进国家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新建7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80个社区书屋。实施文化成果共享工程。深入开展“柳江之夏”、“龙城金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精心组织“精品剧目公益展演”、“中外优秀剧目月月演”,争取举办中国·柳州国际水上音乐节,并把柳州办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分会场,积极培育“看大剧,到柳州”的市场氛围。实施城乡

文化均衡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立完善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实施文艺精品打造工程。开展多元化题材剧目创作,努力创排新的大剧,精心提升《八桂大歌》。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扎实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做好柳州摩崖石刻、东门城楼等5个单位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争取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三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融水)等列入自治区级保护项目。

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系列工程”,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实施文化支柱产业培育工程。着力发展文化体育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主导产业和数字出版、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逐步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柳州新的支柱性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精柔印刷工业园、动漫产业基地、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广西文化产业标志性工程和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文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等优势的中小文化企业和民营企业,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资本实力和国际贸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提升工程。重点打造柳宗元文化、国际水上狂欢节、三江侗族多耶节等知名品牌,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实施文化市场兴旺工程。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33 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加大“扫黄打非”力度;积极举办各种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力争把柳州打造成为面向中国—东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广西文化会展、交易中心。

八、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打好社会服务升级战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启动广西第五轮创新计划。强化科学技术普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深化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层次合作,形成高校政产学研合作战略伙伴2-3家,培育产值超亿元以上的政产学研合作重点企业5家。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政策,重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八类人才资源开发。启动实施“十大人才开发”工程,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尽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十大教育工程”,打造柳州幸福教育,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年”活动,新建和改扩建乡镇中心园46所,力争全市学前三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分

别达到63%和83%以上。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维护教育公平。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继续推进普通高中办学多样化发展,优化发展高中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积极推进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建设和创建全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加强校内外安全管理和校车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扎实开展国家级与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职教园区二期建设,争取启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职教园区建设项目。全面加快组建综合性大学步伐。

加快医疗卫生、人口与计生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市人民医院、工人医院、中医院、柳铁中心医院等医院品牌,启动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等医院建设,全面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着力解决边远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全力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深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力度,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改善出生人口素质。

蓬勃发展体育事业。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承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

等水上赛事,继续申办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认真办好广西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广西体育节和全区万村农民篮球大赛等活动。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抓好静兰水上运动基地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推进体育中心景观和场地设施改造,努力创造更好的健身运动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素质提升计划,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实施理论政策宣传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施城市精神塑造提升工程,弘扬柳州“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制定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提升双拥共建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召开全市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支持融水、三江两个自治县办好成立60周年大庆。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实施党的建设升级战役,更加注重加强法治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持续提升政务服务

质量。坚持每月市长“企业接待日”、“市民接待日”制度,搭建和完善网上互动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努力为民排忧解难。继续清理压缩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政务服务平台和基层网点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有效落实。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与问责,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做好“六五”普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法治柳州建设。

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日常监督。实行阳光政务,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透明运行。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当前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发展任务相当繁重。但形势越困难,任务越艰巨,越能激发全市人民的斗志,越能激励

我们突破困境、再创佳绩。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努力开创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附 注:

1.“510”促销活动:按照自治区商务厅的部署,在餐饮、食品、服装、家装、家电、汽车、健身、房地产、文化娱乐、旅游等10个领域,通过多种形式,组织5次集中宣传促销活动,以活跃城乡市场,引导居民科学、合理、安全消费。

2.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汽车整车升级工程、汽车零部件提升工程、装备制造业基础元器件优化工程、钢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程、化工产业延伸工程、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壮大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三个千亿”打造工程、中小企业“千百十”发展工程、工业“智造”工程。

3.十大科技提升工程:汽车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优势产业重大科技提升工程、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科技扶持工程、特色园区科技创新工程、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科技支撑工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工程、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宜居柳州科技惠民工程。

4.十大水利工程:柳江防洪控制性工程、市区防洪工程、县城防洪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饮

水安全工程、城市饮水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市区内河整治工程。

5.“3422”产业集群:把蔗糖、畜禽、速丰林打造成年产值达100亿元产业,粮食、蔬菜、水果、桑蚕打造成50亿元产业,草食动物、油茶打造成20亿元产业,茶叶、休闲农业打造成10亿元产业。

6.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高效特色种植业增收行动计划、畜牧水产养殖业增收行动计划、林地经济产业增收行动计划、“一村一品”增收行动计划、农村个体私营工商增收行动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增收行动计划、农业龙头企业增收行动计划、培育和扶持100家“助农增收龙头合作社”计划、农业观光休闲业旅游业增收行动计划、扶贫增收行动计划。

7.PM2.5: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旦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8.文化事业繁荣系列工程:城市精神塑造提升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文化成果共享工程、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工程、文艺精品打造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现代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城乡艺术教育工程、文化发展党

建引领工程。

9.文化产业发展系列工程:文化支柱产业培育工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文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文化产业品牌提升工程、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提升工程、文化科技创新提升工程、文化市场兴旺工程、特色文化名县名镇名村提升工程、文化开放交流工程、文化产业人才壮大工程。

10.六支人才队伍建设: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11.八类人才资源开发:指“双创”型人才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和创业型人才开发)、多区域合作人才开发、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开发、贫困县人才开发、高校毕业生人才开发、经济园区人才开发、城镇化人才开发、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

12.十大人才开发工程:指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524优秀企业家”成长促进工程、“132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外向型人才开发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宣传文化教育人才开发工程、人才载体建设提升工程、优秀人才接触柳州计划和优秀人才激励工程。

13.十大教育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程、普通高中加快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强化工程、德育创新工程、民族教育特色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41

43 2012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标 题&实事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一、实施安居惠民工程&

1、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78万套(户)。其中,廉租住房4000套,公共租赁房6000套,经济适用房(含集资房)4600套,限价商品住房21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00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520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580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实施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3000套(新建)。&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彻底消除农村茅草树皮房。&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融水县、融安县、三江县、鹿寨县政府,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建设7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市文化局&各县政府&

2、“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天天演(文艺演出100场、电影放映265场)。&市文化局&市艺术剧院&

3、村村月月公益放映电影(全年放映11220场次)。&市广电局&各县(区)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4、在市中心新建成2家电影院。&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市广电局 && 附件一:

标 题&实事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三、实施创业惠民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新办微型企业2400户创业,实现新增创业人数3000人,带动就业人数10000人以上。&市工商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就业工作联席会各成员单位、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

四、实施扶贫助残惠民工程&

1、为市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标准为每人每年15元)。&市民政局&各城区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市财政局&

2、在市区建立10个爱心慈善超市。&市民政局&各城区政府,市财政局、慈善会&

3、在六县建立30个残疾人社区康复室。&市残联&各县政府,市财政局、卫生局&

4、为5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市残联&各城区政府,市财政局&

5、扶持1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市残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工商局&

五、实施就医惠民工程&在4家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实行“医卡通”。在全市2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有效控制看病就医费用。&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实施菜篮子惠民工程&

1、建设完善1万亩蔬菜保障基地、50个季节性集约化育苗大棚(每个400平方米)和200万平方米食用菌基地。完善基地道路建设,建设蔬菜冷链系统。&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

2、扶持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100个。&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各县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标 题&实事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七、实施免费午餐扩面工程&免费午餐工程覆盖面扩大至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市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审计局、扶贫办、疾控中心&

八、实施环保惠民工程&增加6套自动监测PM2.5设备,年内建成PM2.5监测系统。&市环境保护局&市财政局&

九、实施养老惠民工程&

1、启动建设10万平方米养老中心。&市发展改革委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局、残联&

2、在市区建设和完善11个老年活动场所(柳南区4个、鱼峰区4个、柳北区3个)。&市民政局&各城区政府,市财政局、老龄委&

十、实施旅游休闲惠民工程&

1、建设滨江河堤休闲(文化、体育)配套设施,方便市民休闲健身。&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文化局、旅游局、规划局、城管执法局,市城投公司&

2、开通柳州市居民“港澳地区自由行”。&市外侨办 市公安局

&市财政局、市旅游局& 47 附件二:

2011年我市获得的主要荣誉

1.2011年1月,在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和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我市被评为“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和“2010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

2.2011年1月,在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主办,中国城市发展促进会、中国品牌建设与管理协会协办的“辉煌‘十一五’中国品牌(特色)市/县/镇/开发区”评选活动中,我市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市”。

3.2011年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举办的CCTV中国体育营销论坛暨第六届十大体育营销经典案例评选活动中,我市荣获“2010十大体育营销城市经典案例”大奖。

4.2011年4月,我市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5.2011年4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城市”,这是广西唯一在全国率先开展监测的地级市。11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改革试点城市”。

6.2011年5月,在第七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我市荣膺第九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名列全国获此殊荣的5个城市之首。

7.2011年5月,我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县、柳城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11-2015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是广西获命名县区最多的城市。

8.2011年6月,在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这是我市自1985年开展普法工作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9.2011年7月,在第二届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暨2011中国(深圳)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投融资城市论坛上,我市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殊荣。

10.2011年9月,我市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和世界城市合作组织评为“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

11.2011年11月,我市被民政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

12.2011年11月,我市六县四城区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考核,其中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和融安县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13.2011年12月,我市第六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14.2012年1月,在《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发布的《中国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估报告》中,我市被评为“2011最具成长力自主创新型城市”。

15.2012年1月,我市连续第七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称号。

2011年我市各县区、开发区获得的主要荣誉 柳江县:

1.2011年1月,柳江县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先进单位”称号。

2.2011年10月,柳江县文化局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荣获花炮比赛第二名。

3.2011年11月,柳江县被国土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

柳城县:

1.2011年1月,柳城县冲脉镇冲脉村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村级先进单位”称号。

2. 2011年2月,柳城县被国家宗教局授予“2010年全国宗教工作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

3.2011年3月,柳城县科协被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组委会授予“2011RoboCup 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最佳创新实践奖”。

4.2011年8月,在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柳城县参评的“伏虎龙芽”和“伏虎龙韵”两个茶品分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3

一、回顾2009

(一)对教育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报告要点: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本刊解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下,我们教育支出却依然保持增长,其中中央财政支出更是达到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保障了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

同时,在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目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进一步完善。

报告要点: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本刊解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完善了教师的利益分配制度,对教育事业的也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物质奖励,是每个公民应该有的权利,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认可。自从对教师施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在网上引起过许多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但总体而言,这一政策的提出与实行,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在助学方面,我国也在对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涉弄专业的学生实施免学费的政策,使贫困学生的失学率大为减少,有效的保障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辍学问题却依然严重,每年都会有近百万儿童因贫困而被迫辍学。面对这种状况,政府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贫困家庭的教育政策,使那些贫困学生摆脱了缀学危机,特别是近几年,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各地贫困生的缀学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是这还不够,我国在教育领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地区贫困儿童的关注,使义务教育深入人心。

二、奋斗2010

(一)提高经济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报告要点:做好2010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本刊解读: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2010年的主要目标。只有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才能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教育者阶层改革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原有的教育體制,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措施等必然会滞后,为了能够使教育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方面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对现有的教育目的,课程的建设,采取的方式进行改革。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大教育投资是改变教育水平的必要手段,所以,发展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

(二)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报告要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

本刊解读: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系统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我国在教育领域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域差距大,在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教育观念与教学设施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必须加快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教育建设,完善教育制度,要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就业或者创业是人才价值的体现。在上年,由于金融海啸的缘故,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但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这是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的一个表现。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看出,今年我国会继续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乡村及偏远地区。施行义务教育,颁发优惠政策,为普及教育提供了保障。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国也将加大投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所以,只有打造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建设出一流的国家。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篇4

3 月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近两万字的报告,引发了国内外高度关注。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今年经济形势到底如何?报告中又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去深刻理解?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八十一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今年报告最突出的三点精髓: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的接续转换。

新、实、活是报告最突出的三个特点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赢得了“两会”的代表委员、国内外的媒体、专家学者,包括网民,全国上下各方面的高度肯定和高度评价。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上午做报告的现场一共赢得了45 次掌声。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报告也是高票通过,得票率为98.43%。

刘应杰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全过程。谈起报告内容,他认为有三个突出特点:新、实、活。

首先是新, 今年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创新的精神,有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关于今年工作的部署有一段话实际上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可归纳为“三个五”:五大发展理念、五大政策、五项重点任务。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报告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五大政策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任务就是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

第二点是实,这也是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报告感受最为强烈的一点,报告非常实在,有许许多多非常扎实具体的政策措施,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出实效,读了报告以后感觉报告的含金量非常高。今年的报告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为了一项一项的政策措施能够写到报告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报告中有一段话:从今年5 月1 日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并且确保所有企业的税负只减不增。 为了这段话, 领导反复研究讨论决策,直到最后才定下来。甚至有些部门提出来,5 月1 日能不能做到,一般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不提这么具体, 今年要实施全面营改增,不写5 月1 日。最后总理说我们还是要写上时间,就从5 月1 日开始,这也是对工作实实在在的具体安排。

第三点是活,文风上更加活泼,平易、朴实、深入浅出又不乏许多闪光的语言,比如说“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上下同欲者胜”,“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等。

刘应杰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发展信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了中高速增长,从过去的两位数下降到现在的一位数,去年是6.9%,实现了预期7% 左右的增长目标,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是6.5-7%。国内外有一种担心,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衰退,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甚至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报告坚定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同时,报告也提出经济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的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出现的风险隐患等,还有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报告还用了较大篇幅来谈安全生产问题以及政府工作存在的不足,用的词和话分量都是很重的,充分表现了对人大代表和对全国人民负责的坦诚态度。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重要任务,也第一次明确写进了报告,报告同时还指明了具体推进路径——“既做减法又做加法”, 换句话来说就是“三去、一降、一补”,是个整体。“三去”: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这是做减法;“一降”是做加减法,降本增效。“一补”是补短板,增加供给, 这是做加法的。既强调市场的供给,更强调制度的供给。

刘应杰指出,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是报告修改中下了最大的功夫、最难啃的硬骨头。反复推敲琢磨修改,直到最后完善。这段话中提出了很多新思路和新提法,含义也非常丰富,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还特别提出了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概念。

关于宏观调控, 报告中提到“宏观调控还有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既要立足当前,有针对性的出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着眼长远,留有后手,谋势蓄势”。“这几句话都是修改到最后总理亲自加上去的。我的理解是,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不搞国外的量化宽松,但是我们手中还有不少政策储备工具,不会困住自己的手脚,该出手就出手,让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刘应杰说。

报告释放出未来五年三个关键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异于往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是对2015 年、也包括对“ 十二五” 的总结, 既有2016 年重点工作部署也包括对“十三五”的展望。

我们既关注当前经济运行,但未来五年中国将有怎样的发展是更为长远的关注。能否透过报告,预判一下未来五年到底怎么样,会出现哪些重大的变化?

陈文玲对此梳理出三个关键点:第一,中国在“十三五”时期将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是我们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时期,这五年将奠定我们成为经济强国的坚实的基础。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刚性。报告在对“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展现了这样一幅前景:2016 年中国的GDP总量是67.7 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是11 万亿美元,我们占世界GDP总量的14%。到2020 年,我们的GDP总量会达到90 万亿人民币,折合成美元,大致上要增5万亿左右美元。届时我们的GDP总量大约16 万亿到17 万亿,和现在美国的GDP总量相当。

陈文玲表示:“按照未来五年6.5% 到7% 这一增长速度,这个盘子是非常大的,每年相当于有7000 万到8000 万美元的增量,这样一个增量相当于法国一年的GDP。”

二是几大红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韧性,主要包括新型城市化红利、中国巨大的市场红利、我们未来对软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产生巨大红利、金融创新的红利以及人力资本的红利等。

三是中国经济发展还具有巨大的弹性,主要表现在政府自身坚定不移地改革给市场创造的新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区域的重新布局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的余地、创新发展作为第一驱动力或者叫第一推动力等四个方面。

第二,中国在未来“十三五”时期会跳出中等收入国家、跨越流动性和跨越修昔底德这三个陷阱,实现四个“中高”,即报告中提及的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劳动力队伍会以中高劳动力为主的,具有中高收入的国家。

第三,中国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将成为一个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国家,将成为一个受世界尊重的国家,将成为一个可以输出文化价值观的国家,将从国际规则、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跟随者、应对者,到参与者、 互动者、 引导者、 示范者,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成为领导者。

房地产政策影响经济增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段尤为瞩目: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此表示,报告不仅提出了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理念,更深入地研究了如何面对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当前面临的困难。

通过对报告的深度研读,祝宝良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几个基本预判:第一,从宏观经济形势来讲,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个合理还是不错的,我不同意很多人讲的,中国正在从结构性通缩演变成全面通缩。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并不大,如果有通缩也是结构性的。”

第二,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短期来看强调增长,长期来看则是结构调整。

祝宝良特别提到了目前备受争议的房地产市场。他在调研中发现,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一方面,经济要保持6.5%-7% 的增速,房地产稳定非常重要,同时稳定房地产需要对货币政策不能过于紧缩。但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一旦宽松,又会出现价格过快上涨,出现小泡沫,对货币政策提出非常大的挑战。

代表委员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这一提法我特别赞同,要通过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建议,在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限制,将一部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市场主体运营,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采取税收优惠、转移支付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此外,还要加快建立事权与支出相适应制度,巩固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和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宿迁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我认为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是做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报告还提出,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我认为,政府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就要加快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快落实和完善创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因此建议,从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创新型企业税收负担、降低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成本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

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要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减免企业兼并重组的地方性税费,设立专项兼并重组启动贷款资金,并以产业政策为导向,通过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有针对性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激发市场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我认为这一改革试点很有必要。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太合理,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生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严重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张忠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一提法鼓舞了医务人员的信心。由于不太合理的薪酬分配方式,造成医疗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很难招到人、留住人。改革要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还在落实。期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谢商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看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目前的发展现状是,以政府主导的第一层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对社会成员的全覆盖;以单位主导的第二层次——企业、职业年金制度已完成制度构建,且取得较快发展;以个人主导的第三层次——个人储蓄性养老制度建立严重滞后。因此,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我们要推动这三个层次的养老同时发展。同时建议建立个人退休金账户,监管也要同步跟上,如对个人退休金账户管理机构要建立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对个人退休金账户进行依法规范管理,建立个人退休金账户税务注册制和资金支取制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秦光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存在不少实际问题。比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渠道多,各部门之间互不沟通协调,缺乏统一规划及管理,不能发挥资金的最佳效果。应该协调各部门打好“组合拳”,更加科学合理地将资金花在刀刃上。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阿不都拉·阿巴斯

区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5

区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年,我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对标法治示范城区建设,勇毅笃行,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按照《**市 20**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等上级文件要求,我区组织有关部门对 20**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回顾

(一)积极统筹部署,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协同高效

借势机构改革,壮大统筹领导力量。成立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并重组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将两机构办公室一并设置在区司法局,推动全区法治督导职能的整齐划一。以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倚重**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市**区 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

坚持以考促干,保障工作落地落实。按照**市 20**年法治政府建设相关重点工作安排,针对区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分别制定法治政府建设类评估标准,配套印发评分细则和工作指引,进一步提升区考各单位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巩固制度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强化更新维护,地毯式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20**年,我区对 1990 年至 20**年期间的区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宣布《**市**区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

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 15 份文件失效;废止《关于严格果场、农牧场报批手续的通知》等 50 份文件;修改《关于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等 36 份文件;保留长期有效等规范性文件 13 份。清理结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

因势利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文件。出台《**区涉路工程统筹机制实施细则》,破解道路反复开挖难题。修订《**市**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以制度建设推动代建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等。20**年以区政府、区府办名义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均按规定程序落实制发、备案、公示。

(三)促进行政决策落实法定程序,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式管理。制定印发《**区人民政府 20**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听证事项目录》,包括 10 项决策事项及 2 项听证事项,依法完成目录调整及公示。制定《**区重大行政决策立卷归档规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事项全部立卷归档。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组织区政府领导干部专题学习《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均依法展开各决策环节。开设重大决策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平台,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行政执法体制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调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和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推进综合执法。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如在劳资纠纷化解处置工作中开展“教育式劳动监察执法”模式。

加强监督保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公示主体信息、执法数据等信息,最大程度公开行政执法全流程工作。积极落实执法记录相关管理制度,编制全过程记录清单并向社会公示记录要点。贯彻重大执法决

定法制审核,将行政处罚决定等 7 类事项列入审核范围,在法律适用、裁量权应用等环节加强法制监督效能。创新执法监管手段,在全市首创通过聘请具有计算机司法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投标供应商上传投标文件 IP 地址一致涉嫌串通投标案件的涉案电脑予以鉴定取证。

(五)促改革优服务,加速推进政府职能升级转型

一盘棋谋划,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实行一门集中、一窗受理,区级行政服务大厅进驻***个单位,受理业务数达 811 项,集中发放证照 446 类。新增承接港航货运、医保、水电气、社保等业务 270 项。建成以区行政服务大厅为中心的“1+4+10+83”服务网络。

持续简政放权,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效能。贯彻事项下沉,205 项业务实现区内通办通取;深入时限压缩,行政许可事项的承诺时限压缩率达**%。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区属管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实现“网上办”,211 项业务“容缺办”,3 类特殊群体“上门办”。

强化政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完成区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建设,让重点关注信息栏目易获取、易理解。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建设,印发《**区 20**年“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丰富公开模式,**“双周发布”以“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布破解政务公开三大难题,获得“十大融媒传播案例”奖等荣誉。

(六)多方发力,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科学有效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20**年,区政府共承办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121件:会议期间103件,闭会期间18件,包含由***个建议合并的题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等2件重点建议案及102件其他建议案。同时办理政协提案 150 件。

积极落实司法监督,全面加强审计监督。20**年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均按法律规定进行答辩、举证、出庭应诉;高度重视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及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建议,及时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反馈建议采纳情况。对公共资金、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同时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对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

(七)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创新人民调解、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拓展物业调解网络,***个街道均设立物业调解室;突出个人调解特色,成立陈庆环等 6 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建立信访调解组织,积极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和信访积案的化解。***个社区工作站实现顾问律师全覆盖。

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与行政调解。全年收到的复议申请均依法进行办理。多渠道公示复议指南、复议申请书等格式文本,畅通复议受理渠道。区民政局等政府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成立了行政调解机构全面负责行政调解工作。

(八)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突出宪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考查,围绕时事热点、法律更新等,开展专题学法讲座、培训。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行政执法公示工作专题答疑;组织执法人员网络培训,参考率和及格率均为**%。

(九)加强法律顾问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创新开展政府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改革。坚持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切实解决法治力量合力不足、法律服务标准不一等问题。全面梳理我区法律专务、各部门内设法制机构和外聘法律顾问“三支队伍”情况,从全面整合法治力量、规范法律事务办理模式、优化法律服务遴选机制三大方面推进政府法律服务体系改革,推动建立“三支队伍”各尽其责、法律事务高效办理的政府法律服务运行机制。

20**年*月,全市法律专务工作现场会在**召开,我区法律专务工作“**经验”获市司法局高度肯定,并在各区推广。

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涌现一批亮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面临的挑战。现有法治力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事务处理需要,在处理城管执法、城市更新、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紧急事务时难以快速确定合适专家人选。

二、法治政府建设下一步工作计划

20**年,我们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标法治政府示范城区建设,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助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深入开展政府法律服务体系改革

重塑全区法律顾问总体架构、评价体系及相应工作机制,建立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学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探索以“内核”控制为主,兼顾“外脑”的新型法律服务运行机制。推动科学配置区属部门法制科室与专职人员,健全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实现法律审查工作标准化建设要求。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积极做好上级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承接工作。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加强信用监管,努力做到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继续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

清理,对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及时修订和废止,依照规定时限和程序报送备案,实现报备率、报备及时率及规范率均达**%。

(四)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法治保障

贯彻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清单化管理。坚持法律专务为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土地整备、政府投资、国资监管等区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全过程法律把关,以专班工作、课题研究等形式介入,主动作为,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全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有序开展。

(五)推动行政执法效能向更高水平发展

深化执法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贯彻以考促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统筹+协同监管”工作,制定协同执法综合考核方案及其配套文件,推动破解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难点问题。

(六)提高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实效

建立健全人大、政协以及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加强对各单位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落实反馈的监督,加大对公益诉讼的支持力度。

(七)依法多元化解社会纠纷矛盾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升级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探索在消费、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优化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多渠道提升复议办案能力。

(八)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篇6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内容部分: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

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

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1 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 000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1 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惠及3 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 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

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增加860万人和880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54万人。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三、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专家解读】

⊙解读1:

解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

搜狐教育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关于教育部分,最引起您注意的是什么?

张鸣:投入达到GDP的4%,这是以前没有达到过,第一次达到。这是最大亮点。

搜狐教育主持人:去年很多是对农村教育比较关注,但是教育报告中今年呈现出来的不是很多。

张鸣:农村现在是空壳化这个问题很严重,实际上如果把农村教育投入太多没必要,许多人走光了,留守儿童也不是很多,农村的教育现在是在萎缩,而且很多农村已经合并到县城了,因为都没有人了,更多的人实际上是随父母进城打工了。现在的问题是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农民很多人已经变成农民工了,虽然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改善农民状况和农民工地位,但是在农村怎么种地都发不了财,没有多少钱,必须外出打工。

现在我们看到农民的问题已经变成农民工的问题,而农村教育问题已经变成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解决并不好。现在已经解决了农民工子弟可以就地进入城市小学中学,但是这些子弟进入小学是受歧视的,第一是异乡人,第二是农村人,两重身份导致日子很难过,不光同学欺负他,老师也看不起他。打工子弟学校又不太合格,面临着被拆除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是提到初步解决,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你没有解决农民工城里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搜狐教育主持人: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关于教改的比较少。

张鸣:对,教改也在做,教育部有些专家在设计方案,教育体制改革到现在没有什么推进。现在教育官僚化行政化的问题,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经费即使增加了,可能用到第一线的钱还是不够的,真正改善学生的教育状况、教师状况还是有很大距离,很多地方的教师都是课上不好好讲课、下课补习捞外快,有教师师德的问题,也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搜狐教育主持人:持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您认为换届之后最迫切的教育改革是什么?

nlc202309012258

张鸣:现在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增加投入而是进行改革,到今天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改不动就是利益集团的阻碍,行政化这种模式领导当然喜欢这样,要想打破这个模式靠今天这个体系自身的制度改革有一定困难。在改革同时必须进一步开放,教育向国外开放向所有国内愿意办教育的人开放,向教会开放,在民国时的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有教会体系,教会学校都不错,教会学校办得好,如果国立私立学校办不好没有人去,没有生源。中国的改革必须办学开放,不开放没有改革,教育也一样。

搜狐教育主持人:高考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张鸣:如果大学不能自治,高考改革没有出路,高考改革必须是打破全国统一的。比如可以设计一个考期一个月都在考,但是大学要自主招生,自主出题。大学不自治的话,这个目标根本实现不了。

搜狐教育主持人:过去一年教育事件您最关注的是哪一件?

张鸣:异地高考,这个本来就应该解决,这么长时间不解决异地高考很不象话,已经有房子有产业了这么长时间,不让人家在这儿考试很不象话。

⊙解读2:

解读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

我们现在的教育问题主要还是要通过改革来进行解决,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时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

“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初步解决”讲得比较准确,现在是初步解决,深层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进城务工人员还不能像城市户籍孩子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

现在的教育状况好比一件衣裳,这件衣裳穿了很长时间,仅仅依靠打补丁的方式很难有很大改进,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体制、评价机制改革,这方面在这部分报告内容中没有看到。

从报告中看,我认为在所有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

⊙解读3:

解读专家:语文出版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

“用好”这个词很重要,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没有钱,现在有钱了,如何用好就变成了突出的问题。大家不要以为用钱容易,其实从某个程度上讲花钱比攒钱还难。没钱的时候我们可以哭天抢地,有钱了能不能用好,则是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如果给你了钱你没有用好不仅愧对了人民,愧对了政府,而且还愧对教育本身。

⊙解读4:

解读专家: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有些是有标志性的意义,包括教育经费达到4%,包括校园工程的实施,包括农村的营养午餐的实施,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突破性的意义。有的是从无到有像营养午餐,有的是努力了多年达到的标志性的突破。这些成就应该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以校舍工程为例,实际上在汶川地震以后采取了一个大规模的补救措施,像这个工程的实施的确把很多年欠的帐还掉了,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来改造新建扩建校舍,使农村学校的硬件水平重新翻新,尤其是这一次的校舍工程跟以往历次的不一样,完全是由政府财政来做的,而不是靠民间借贷,它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老百姓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解读5:

解读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应该来讲去年教育投入占GDP的4%是一个历史性的进展,一方面值得肯定,但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的投入实际上还是面临很艰巨的任务。因为早在199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到在上世纪末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但一直到2012年才达到目标,现在达到4%,有的说法已经补足了教育的欠债,但是一大部分还是没有补足的。首先我国在过去这么多年里面达到4%,每年都有所欠债,现在说一年把所有的欠债补上了,由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够,实际上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问题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实际上存在着非常薄弱的地方,还有教育公平问题非常严重。这是第一。

第二,即便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也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欠发达地区的水平达到4.1%,我们4%是一个不高的水平,《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发展任务来看,如果教育经费占GDP的4%实际上无法完成目标,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都需要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理性的认识。

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怎么样把这个钱用好的问题,在2011年教育经费增加到四百多亿,12年教育经费增加四百多亿,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东西部地区学校的校舍问题、安全问题还是非常令人担忧。虽然国家增加了教育投入已经明确表示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倾斜,也做了大量的事,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的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加强了中西部地区校舍的改进等等。但是从目前来看,投入的费用是不是能够确实改变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面貌以及投入的费用是否被挤占挪用还是值得进一步追问的。

前不久发生的学生踩踏事件可以看到学生的寄宿条件非常之差,昨天又发生学校的塌陷事件,也是有很多的问题值得去追问的。还有校车安全事件,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现在我国的不合格的车辆大幅度存在,很多隐患问题,要解决校车问题也需要政府主导,有很多不安全的不合格的校车上路,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多隐患。因此,一方面要增加教育投入,另外一方面研究教育投入用到刀刃上,不要挥霍,不要被乱用。

对于教育经费来讲需要做的事情是两方面,一个要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经费投入的预算监督投入职责,我们没有这样的委员会导致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如果有拨款委员会政府必须履行职责,要不然拨款委员会有不落实的责任,如果有这样的委员会还可以让投入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仅仅由政府部门说了算,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投入和使用的机制都是政府说了算的机制。怎么投,投多少,投到哪儿都是政府说了算,存在一系列的投入不到位、投入没有用到刀刃上的问题。我们增加教育投入还要转变现在的机制,由于这两年加大了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教育公平有很大的促进,这里面对基础教育来讲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统一统筹来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nlc202309012258

我觉得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讲,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际上管到2020年,因此对于换届政府来讲还是面临着怎样去落实和执行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只有按照这个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走向促进教育的改革,才可能解决现在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这里面并不是新的政府就一定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在2010年国家《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订规划纲要当中积极广泛征求意见,面对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达成广泛的共识,而且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因此最主要要去落实认识推进,而不是说重新再去就这些问题一再出台措施方案,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一个方向的基础上去推进,使我们教育的改革能够持续渐进的发展。

当然现在改革之所以难推进是由于上面两方面大的问题,一方面教育改革的纲要实际上是行政性的纲领性文件,没有通过法律程序立法,从纲要改革的措施来看,它还没有得到现有法律法规的支持。也就是说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都应该修订,否则改革的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得到实施。

再一个现在放权还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主导教育改革的恰恰是教育行政部门,放权改革面临的压力很大,阻力比较大。不管是我们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改革还是现代学校建设都是涉及到这个放权的问题,因此这也是下一届新一届政府在推进教改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政府履行它本身应该履行的工作,让教育回归教育和学生的本位。

搜狐教育主持人:教育去行政化该怎么解决?

熊丙奇:这个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已经谈到,教育可以去行政化,这是一个主要的方向,这个也是限制教育发展核心的问题,可能很多的我们所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很难。

搜狐教育主持人:过去一年里面您也长期活跃在教育领域,这届政府报告里面您最关心的对的是哪一点?

熊丙奇:我看了一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着教育经费的投入来展开的,怎样扩大教育公平的问题。我觉得教育公平肯定是过去一年大家很关注的,其中有一点包括异地高考,这个也是热议一年的话题,也是落实和扩大教育公平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异地高考只是一个头,真正推进落实还是要在今年明年,能否解决这样一个事关更多学生的公平问题,这个考验新一届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方面的勇气和智慧。

(来源:搜狐教育)

数解政府工作报告 篇7

GDP预期增长目标老数据带来新内涵

★摘要:

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8%左右, 这是国家连续第7年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设为8%左右。

★解读: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 在2010年经济增速超过10%的背景下, 通胀压力加大。因此, 8%的经济增长目标, 其核心在于稳住经济增速, 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一国的经济发展, 如同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如果以飞快的速度行驶, 那就很难或者顾不上调整方向;如果需要调整方向, 那就得适当减速。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 亟待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 适当降低一些速度, 也是必然。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介绍, 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性指标, 并非约束性指标, 其实更是一种政策信息, 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图。多年实践证明, 没有一定的经济速度, 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会很困难;而增速偏快甚至过热, 会推高物价, 延误结构调整。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必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加快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经济增速目标的设置, 需要体现‘国强更要民富’的取向。

4%

CPI涨幅预期提高物价水平温和可控

★摘要: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 比2010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 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 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 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 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等。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 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 但属于温和可控。

相关专家普遍认为, 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下, 今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总体温和可控, 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局面。

9000亿

财政赤字有所下降积极财政继续发力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拟安排财政赤字9 000亿元。

★解读:

“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 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与金融危机刚开始的两年相比,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日趋向好, 经济内生动力日趋增强, 在这一背景下, 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减弱。

“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 一定规模的赤字, 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贾康委员说, 当前我国之所以需要继续保持一定的财政刺激力度, 主要考虑到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还需要政策支持。

1000万套

大量保障住房投放利于市场供需平衡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 000万套, 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 比2010年增加265亿元。

★解读:

在高房价渐成中国城市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之际, 政府自去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多项稳定房价的措施。在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下, 主要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有所遏制, 但是距离公众期待的“降房价”依然遥远。

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松海委员认为, 这些措施释放出政府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的强烈信号。

“增加保障房建设的同时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在需求端做减法, 在供给端做加法, 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 今后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将呈多元化、多层次特点, “双轨制”的住房格局是可以确定的。“如果这些政策能够持续实施落实的话, ‘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是有希望的。”

9884.5亿元

加大三农投入完善惠农政策

★摘要: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 比2010年增加1 304.8亿元。

★解读:

“这些政策措施可以说为了一个目的———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而这才是保生产的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 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 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

900万人

财政投入423亿新增就业900万人

★摘要:

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 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解读:

900万人的目标与2010年和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大体相同。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认为,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仍未改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 出现这种矛盾,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 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不在扩招, 要革除就业难的症结, 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普及社会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工夫。现在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 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占的比重很小。这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郑功成说, “如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普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工夫, 那么这个问题是可以缓解的。”

8项

政府工作报告8项内容“触网”

★摘要: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网络的表述多达8处。

★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IT从业者吴江林认为, 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从简单的校园一卡通, 到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再到列车跟踪和安全控制技术, 物联网不仅带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的疾速发展, 还有效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网络是把‘双刃剑’, 把握得当是‘公器’, 把握不当成‘暗器’。”来自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网络利用与管理要并举, 为的就是让网络健康地飞。”

16%

贷款释放稳健信号满足发展不必担忧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

★解读:

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 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 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委员认为, 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 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平稳的货币环境很重要。在货币政策几大档次中,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个中间状态, 它是经济正常运行时期的一种货币政策, 目前来看, 16%的货币增速应该是一个常态水平。“与过去两年相比, 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 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李稻葵说。

“确定这样一个规模, 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间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 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松海委员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对于这样规模的信贷投放, 仍然可以满足经济发展, 市场没必要太过担忧。

40%

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试点范围

★摘要: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

★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说, 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制度建设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 能保障劳动者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自主择业。

人大代表朱丽萍认为,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群众幸福指数才会高, 也有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4%

教育发展方向明确财力保障落到实处

★摘要:

政府报告提出,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工作时, 对教育发展一连用了四个词“必须”“始终”“重要”“战略”, 这就体现了政府要让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 篇8

1 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

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提出的, 他认为在翻译时, 译者需要根据不同要求, 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 从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1]。汉斯·费米尔首次提出目的论是在1978年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一文中, 1984年, 他又和莱斯合著《普通翻译理论基础》。目的论的重要核心在于“skopos”, 该词源于希腊语, 费米尔引进这个词语用来表示翻译或翻译行为的目的[2]。目的论中最重要的就是目的论的三原则, 分别是目的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对于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所以该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来阐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翻译策略。

2 该文的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语料来源于权威的新华网。通过对一些高频词汇的统计, 并对其翻译进行归纳分析, 辅以目的论以解释, 介绍在翻译这些高频词汇中使用的翻译策略。此外该文还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COCA) 和英国国家语料库 (BNC) 对比分析这些高频词的使用频率已及搭配情况。这两个免费的在线语料库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观察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使用和变化的平台。

3 分析与讨论

该文以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 经过观察发现, 出现的高频词汇有“发展” (119) , “经济” (80) , “改革” (77) , “社会” (69) , “建设” (63) , “推进” (62) , “政府” (48) , “加强” (47) , “制度” (46) , “增长” (41) 等。在同一篇报告中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这就对翻译提出了要求。英语在使用时经常避免重复, 所以对比研究中英文版本, 发现译者采用了不同的译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该文从这些高频词中选择“发展”和“推进”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分析“发展”的翻译。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发展”一词作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它的翻译并不唯一。具体分析如下。

3.1“发展”译为development

在“发展”出现的119次中, 有76次都译为“development”, 在中文中,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 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而根据牛津字典“development”是指“the gradual growth of sth so that it becomes more advanced, stronger, etc.”所以从语义角度来说因为这两个意思几乎完全对应, 所以译者更倾向于把发展译为“development”, “发展”在汉语中兼有动词和名词的词性, 译者根据不同的搭配以及语境需要选择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转换,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要求。此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development”也作为专有名词“科学发展观”的翻译出现了一次。

3.2“发展”译为develop

翻译为“develop”同样也是直译, 也出现了一些词性的转变以及搭配需要。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social programs developed vigorously

发展海洋经济develop the marine economy

提高产业发展we will help their industries develop

从这写例子中可以看出是直译, 其中译为“developing”有3次是因为出现在give high priority to doing的搭配中, 还有4次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翻译中。通过直译就可以很好地传递出原文的信息, 达到翻译的目的。

3.3“发展”译为growth和grow

发展经济grow the economy

贸易平衡发展promote balanced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扶持人口较少的民族发展

we will support the growth of 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发展”译为grow/growth, “grow”是指“increase in size, number, strength or quality”,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种译法更多的是原文中有使原来的东西在规模数量上有一定的增加的意思, 所以译者选择使用“grow/growth”, 而根据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搜索发现, “grow”一词在本族语中使用搭配的名词也包括economy, 而且来源基本都来自于各大广播公司的文稿, 所以译为“grow”既表现出政府对于这方面工作的高度重视又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境。

3.4“发展”译为promote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We will promote the flourishing of philosoph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这个翻译只出现在这一个翻译当中, promote是“to help sth to develop”, 汉语中有“促进, 推动”的含义, 在这句话中译为promote是为了配合与繁荣的搭配。

3.5 省略“加强”一词的翻译, 采用意译

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

with the focus on elderly care, health, tourism, and culture

推动医改纵深发展

we will deepen medical reform

关心青少年发展

care for the wellbeing of young people

香港、澳门一定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Hong Kong and Macao will stand to benefit greatly from this process

译文中出现了“发展”一词没有直接翻译出来, 而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虽然没有直接翻译出来但是并没有影响原文意义的表达。这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到句子结构、搭配以及使用习惯等方面变换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英语句子注重形合, 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 (如关联词) 连接起来, 而汉语重意合, 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同语言形式手段连接, 句中给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3]。译者在翻译时要把握这种从意合到形合的转变, 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转变, 更加注重交际性和文化性。从上面的例子中来看, focus on把“重点发展”的含义都表现出来了, deepen一词也很好地说明纵向深度发展的含义, 而wellbeing原义为“健康, 幸福”, 这么翻译是把这个词引申义直接显化出来, 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4]。

4 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仅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一词的英译可以看出作为译者在处理高频词汇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 上下文依据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达到翻译的目的。因此,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语言信息的正确传递起到了关键作用。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目的原则, 从目的论角度入手能让译文更加易于被目的语读者接受。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n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马万平.析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J].语文学刊, 2010 (3) :99-100.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政府工作报告 篇9

本文试图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 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对2003-2012十年间温家宝在任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主题词的使用特点、分布及规律, 揭示其表征的社会变化, 在社会发展中揭示语言的动态本质。

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的10次政府工作报告。本文将通过StruFreqTool软件,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这十次工作报告进行处理分析, 得出10次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实意词, 即高频词, 然后对每位总统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词进行排列, 找出有这十年中报告都使用的词, 即共同高频词。在找出这10年间报告中各自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 这些词明显高于十年间这一词平均出现的次数, 即特有高频词。在得出数据后, 本文将根据具体的社会语境进行解读, 以期揭示其表征的社会变化。

二、词频分析

词汇是意识形态再建和强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2003年到2012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建成一个语料库, 共计114945个字, 并用StruFreqTool统计软件做出词频列表, 从中删除虚词和没有明显意识形态意义的词, 则得出这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汇排序表, 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1. 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汇总分析

表1汇总了在政府工作报告语料库中出现频率高且同时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词语, 按照频率高低选择了前10个高频词, 由高到低分别是:发展 (1471次) 、建设 (1023次) 、经济 (868次) 、社会 (921次) 、改革 (776次) 、农村 (503次) 、政策 (476次) 、制度 (439次) 、政府 (416次) 、企业 (414次) 。从这十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 中国政府强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加快政府以及制度的改革, 加强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建设, 关注企业、农村的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等基本国策。

在这其中, “发展”一次以绝对的数量位居首位, 占总篇幅的1.28%, 这表明了再这十年中, 发展一直是温家宝执政下的政府的工作重点。在政府报告中, “发展”主要出现在两个部分: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以及对接下来一年工作的部署, 而发展在这两个部分都是高频词, 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在发展, 关注的重点也是发展。

社会一词出现的频率位于第三位。一方面, 这说明政府注重社会的问题及发展, 另一方面, 这也说明对于社会的发展政府报告还提出了许多设想, 社会这个概念很广, 包含太多的因素, 因此造成了有211个“社会”是与其他词搭配使用的。

2. 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分年分析

在对2003—2012十年间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高频词进行分析后, 本文又对这十年的高频词进行了分年的提取, 制成十年的高频词分布,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在各个年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发展”总是排在第一位, 这与表1总的高频词分布相符, 说明了我国政府在这十年间的执政方阵的延续性和一致性——以发展为中心, 这也符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贯的发展方阵政策, 说明了发展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充斥了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文本的审视, 我们也发现发展在十年来的报告中所用的表述十分相似, 说明我们十年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没有变, 一直在沿着既定的方向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在2003—2011年中, “建设”一直位列高频词分布表的第二位, 但在2012年被“经济”所取代。在2012年, “经济”占总当年报告总篇幅的0.85%, 而建设占当年报告总篇幅的0.63%, 这反映了从2011年起, 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了, 这与世界范围内经济状况有很大的联系, 2011年起, 世界多个地区发生经济危机,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这些危机也波及到了中国, 给中国的外贸出口、跨国交易等经济因素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因此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以前一直排在第三、第四位的“经济”一跃排在了第二位, 足见2012年中, 经济成为了社会的一大关注因素。

“农村”自温家宝总理上任以来, 逐步被放在的政府工作的重点。从表2可以看出, 在2003年, 农村并没有登上10大高频词之列, 但是从2004—2007, “农村”在分布表的排名逐步走高, 由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 并在后来的几年里一直位于高频词之列 (除2009年,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 足见农村问题在政府工作中的重心位置。2003至2007是温家宝总理执政的第一届, 其承诺要在其执政的阶段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在他的第一届执政阶段, “三农”问题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各项有利于农村的改革也在全面进行, “农村”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在表1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便是“教育”在2003—2011九年间并未登上十大高频词之列, 但是在2012年它则一下子与“经济”并列第二大高频词, 占当年政府工作报告的0.85%。由此可以看出, 教育问题再2012年成为了我国政府新的关注重点。

三、结论

基于语料库分析工具, 对庞大的语料进行数据处理, 为我们更科学地研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2003—2012十年间两届政府工作报告的语料库分析表明, 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其特别的关注点, 但是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大方向, 如发展、建设、经济以及改革, 这说明了中国政府在其施政方面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同时这十篇报告也各自具有各自的关注重点, 如2004—2007年对“农村”问题不断重视, 2012年对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 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工作的时代性。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是过去十年来温家宝总理执政时期中国发展变化的集中表现, 基于语料库工具对其文本高频词及其特点、规律进行分析, 能更好地了解其主题意义, 尤其是高频词集中体现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亮点。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最敏感、最直接, 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 (钱毓芳&田海龙, 2011) 。通过对词汇的量化分析, 可以窥见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其语言呈现的规律性特点, 有利于能进一步了解中国政治的延续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会计元素 篇10

会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宏观战略的落实离不开微观企业的践行,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专业力量, 财会依靠其信息搜集、成本管理、风险防范、库存管理、信息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辅助决策等职能, 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 必将发挥重要的专业效能。现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和财会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

(1) 在鼓励创新中, 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 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

(2) 在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中, 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 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采取综合措施, 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 坚决遏制涉企乱收费行为。

(3) 在促进制造业升级中, 落实加速折旧政策, 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4)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 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 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 在降成本方面, 2016年将适度扩大财政赤字, 主要用于减税降费,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从全面实施营改增、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这三方面做起, 2016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在当前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得益于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的助力, 会计 (尤其是管理会计) 职能加成升级, 将更好地促进企业增值提效、科技创新发展、管理有效规范,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财会在调结构中发挥专业效能

在以调结构为主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 财会的专业效能将是极大的助力。

在去产能中, 决策会计可以辅助处理“亏损企业”和不良资产。尤其在企业的关停并转中, 会计在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过程中发挥着企业价值评估、交易制度设计、信息搜集与分析、清点计量核算等效能。

在去库存中, 库存管理是会计效能充分发挥的理论基础。无论怎样去库存, 全面清理出房地产企业的库存总量都是去库存的数据基础, 而这方面离不开会计的清点、计量、核算和分析职能。在房地产企业的去库存规划中, 各种方法的实行都需要财会的精准分析与衡量。

在去杠杆中, 资本管理为化解金融风险注入了重要的会计效能, 而内部控制则为企业全面防范风险提供了机制支撑。

财会向管理效能转型

在发挥出财会专业效能的同时, 财会向管理效能转型与拓展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降费减税是政府报告明确的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国家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在降成本中, 成本会计大有用武之地, 特别是如今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管理更加实时高效, 成本会计被插上了大数据的翅膀, 管理效能将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目前, 在政府制度改革中推行的政府会计改革, 就旨在理顺政府的资金管理, 以便降低制度成本;而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在企业管理咨询方面创新发展, 力争帮助企业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任, 充分发挥出专业“外脑”的辅助作用。

国外有没有“政府工作报告”? 篇11

按照美国惯例,现任总统每年都会在国会作年度报告,阐述政府的施政方针,被称为“国情咨文”。除美国之外,俄罗斯、菲律宾、韩国、南非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也都称为“国情咨文”。阐明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种由国家操盘手向国民汇报政府工作的做法,是由美国首开先河。1790年1月8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作了首份关于“联邦情况”的报告,当时被称为“年度咨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美国的“国情咨文”已经变成“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

各国发布政府年度报告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选择在一年即将过去之时,有的在新年伊始之際,有的则在国会召开期间。

以美国为首的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则通常在每年年底、或次年1月份新年假期刚结束时,由该国总统以演讲的形式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其他总统制国家如俄罗斯、韩国、南非、菲律宾等,除韩国、南非紧随美国步伐在新年伊始发表外,俄罗斯和菲律宾则分别在每年的11月和7月。

此外,国家领导人不定期做出、阐述自己政治理念的演讲,并非特指政府工作的年度总结。一些国家有领导人上任之初进行施政演讲的传统,比如日本首相常在履新之时作施政演讲,宣布自己的施政方向。

中国采用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源自苏联。1936年后,在每一次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政府首脑都会作一份类似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性报告,总结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的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篇12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

如何理解“灵活适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有新意。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相对于此前的“松紧适度”, 是个新提法。这一表述也与1月4日《权威人士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提的货币政策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微调”的要求一致。主要原因是, 单纯从对经济调控的角度, “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松紧水平经过几年的实践, 已经确定, 无需继续讨论, 但自去年以来, 国内外金融市场却更多呈现瞬时多变的特点, 需要“灵活”应对, 确保市场总体平稳, 阻断可能出现的负面溢出, 消除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鲁政委还表示, 首次明确给出了社会融资余额增速13%的数量目标。以前只是给出了当年新增社会融资余额或定性要求。主要原因是, 由于经济其他主要指标特别是GDP增速是同比指标, 因而, 给同比而非额度与其更加逻辑一致, 避免造成“大放水”“强刺激”的误解。根据兴业研究的计算, 2015年初的社会融资余额同比增速略高于15%, 年末为略高于12%, 今年1月为13.3%。2016年的目标定为13%, 体现了稳健的导向。

首提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不久前,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表现, 特别是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动荡也促使我们反思金融监管体制需要做出调整。目前此问题还处在研究阶段。其中一个因素是要考虑新的监管体制是否有利于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政策框架的执行。当然, 除此以外, 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实际上,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引发各委员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认为金融风险监管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能否坚强有力地形成协调, 尽快地做出决定;二要考虑监管成本、信息集中, 能否形成最好的激励机制, 使得成本、责任、信息形成合理的分配;三要考虑宏观审慎, 新的监管体制如何应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进一步的融合, 使得整个中国经济和金融竞争力提高, 同时还要注重防范风险。

首次将资本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并列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在资本市场的提法上, 政府工作报告也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首次将改革和“法治化”并列,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 单纯直接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相挂钩。这意味着下一阶段市场发展的优先考虑, 已从关注筹资人的利益而转到了投资人的利益保护上。由此将奠定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最终实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目标。

从“促进”到“规范”互联网金融“变奏”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互联网金融再次被提及。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促进”不同, 此次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提法是要“规范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看来, 过去几年,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 问题也不少。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明晰, 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 规范、合规的发展会是贯穿2016年的主题。

报告在“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称, 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扎紧制度笼子, 整顿规范金融秩序, 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而在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 则是要“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决策层做出这样的决策, 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活力, 对消费的带动作用, 以及在普惠金融上的价值;同时行业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 也引起了监管和决策层对行业风险的重点关注。”拍拍贷CEO张俊认为, 过去两年, 互联网金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核心就是风控, 这是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根本。

张俊认为, 规范发展的提出, 也意味着行业内企业将面临从无门槛到有监管、合规要求的门槛的转变, 不具备相应能力的平台将退出市场。

投贷联动首入报告

在去年被监管层面多次提及之后, “启动投贷联动试点”首次被写入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这是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一项重要举措, 银监会对此也非常重视。下一步, 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机制去运作, 在投和贷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风险对冲。

实际上, 去年3月, 国务院就发布文件提出, 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探索试点“投贷联动”业务, 明确“完善商业银行相关法律;5月8日, 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 银监会正在研究“投贷联动”机制, 鼓励条件成熟的银行探索建立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6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创新“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支持创新企业。

上一篇:英语潜能下一篇:宫颈康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