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为根本

2024-12-23

以教育为根本(精选12篇)

以教育为根本 篇1

0 引言

在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新教师座谈会议上我获知,学校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对学生的教育原则是“以学生为本”,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也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所以,在做班主任工作时,首先用这条原则衡量一下,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对学生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而不是仅仅以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价依据。正如院长在开学典礼上所说“不仅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我想,这就是教育学生的最终目标。

1 初期阶段学习经验

在经过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后,我认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一项特殊的工作,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技工类学校。因为学生的素质、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参差不齐,所以在管理起来也就比较困难。作为50多个孩子的班主任,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之外,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在工作的初期阶段,要想摸索出一套系统的工作办法,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主动向一些优秀班主任请教管理经验、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不失为一种省事但能快速奏效的好方法。但是,要想能够有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平时工作的基础上,细心整理并最终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

2 工作过程积累经验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和知识体系水平高低不同这一情况,班主任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全面兼顾,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教育。主要的工作思路就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班主任进行调控和引导。

2.1 是对班干部的选拔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工作。一个班级有了一批好的班干部,班主任的工作就会进行的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否则,没有班干部做左膀右臂去了解整个班级的动态,不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就是个虚名,日后的工作就会磕磕绊绊。这一点在新生刚入学的军训期间就可以着手,因为在这期间教官和学生接触的比较多,通过仔细观察并及时和教官的沟通,可以进一步的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班主任自己心中也会有个大概的了解。

2.2 是对班委的任用

班委选出来定好了不是就一定会对班级起到积极作用了,还需要班主任的合理任用。在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内容的基础上,由班委组织全班同学制定一个详尽的、明确的、适合班级发展的班规。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班委成员在班级中地位的,为其以后的班级工作打下基础;又集中体现了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性,不管是初中起点的中级班,还是高中起点的高级班或者技师班,年龄、自理能力等各方面的不足在自己制定的班规面前都不能作为借口去违反。

2.3 班主任在做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既要放手给班委,让他

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又要有全面掌控班级局面的能力,对一些班委不便处理或者处理不要的问题能够及时弥补这需要班主任与学生能够进行顺畅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信赖老师,敢讲实话、敢说实情,以此来全面了解学生,更好的开展班级工作,这也正是学院办学办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做到重点培养两批人员:第一、班委与团支部成员;第二、宿舍舍长与值日小组长。班主任要及时指导他们的工作,并且要求他们及时汇报工作情况,之后通过他们去影响并带动周围其他学生,以“点”、提“线”、带“面”,促成整个班级共同良好发展的趋势。

2.4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全面教育

在每一个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可能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几十分之一,但他却是每个家庭的百分之百。班主任不能因为哪些学生成绩不好、屡犯错误、孤僻不善于沟通等等各种不良因素作为放弃这个学生的理由。学校把一个班级交给班主任,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班主任,社会把未来的生力军交给班主任,从任何一个层面来说,班主任都有责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做工作时灵活、负责,并具有创新性。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要从根本上找到其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改变学习方法也好,是调整学习状态也罢,哪怕只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给予“后劲生”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待屡犯错误的学生,一味的训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弄清楚问什么这个学生总是不能认真的遵守纪律,并耐心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对待性格迥异的学生就更要求班主任工作做深,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从本质上去感化学生,动员全班同学积极与他沟通,用大家的热去温暖那些孤独的心灵。

2.5 注重建立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有情况时,能及时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的受教育主要来自家长、社会、老师,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就可以确保学生大部分的受教育途径,从而可以更好的的了解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各方面动态。通过与家长诚恳的交流,家长也会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都投以极大的热情,也会给予大力支持。当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会涉及一些学生之间的秘密的时候,家长会在获悉后及时打电话反馈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及早对相关问题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以应对一些可以解决、避免的问题。

3 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尽管我认为以上想法都很好,也做过很过的努力,但是真正实施下去,让学生也能纳入这个预定轨道中,是有很大难度的。多元化的社会,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让学生在价值取向中做出正确的取舍,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点。在这个师生磨合的时期,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是需要付出的,但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是同样也是一种奉献:为学生的正常发展,为课堂授课的正常进行,为学院教育的正常运转。只有班主任工作做得深、做得透、做得彻底,才能换来学生的信赖,才能起到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摘要: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像母亲一样细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应该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学生;应该像知心朋友一样热心帮助学生。我认为这种说法十分贴切,我决心要当学生们的慈母、严父和挚友。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有一定的经验了。本文根据我做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探讨了班主任工作理念。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以教育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2]李彦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教育观).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文化艺术出版社.

以教育为根本 篇2

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 鹿江街道西堡村党支部把加 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农民致富的有 效途径和载体,以增强学用实效、创建全旗远程教育示范点为目标, 以“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作为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站点、强支部、富群众”的工作思路,组织 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用活动, 在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提高党员群众综合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站点基本情况

西堡村党支部共有党员 49名,有党员活动室 1间,远程教育活 动中心 1间, 总面积近200平方米, 电视机一台, 投影仪一部, DVD 一 部,音响设备一套,书柜两个,藏书 1500 余册,桌椅板凳齐全。党 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齐全, 制度规范有序, 有专职的责任心强的站点 管理员专门负责远程教育工作。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每月 2-3 次, 参加人员达到 80%以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落实、有总结,利用农闲时间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大大 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做法

(一责任落实具体化。为了能使远程教育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保障党员群众能及时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按照上级党委相关文件要 求,健全和完善了抓远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远程教育 管理组。同时,精心抽调村“两委”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组成教学 设备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信息反馈等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职 责,具体指导党员群众开展远程教育学用工作。

(二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远程教 育终端站点管理员的职责任务, 详细记录教学设备启用时间、使用和 维修情况等,并定期清查核对;健全节目播放收看制度,合理选择安 排学习内容, 规定每月集中学习2-3次, 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及时对每次组织远程教育

节目的 学习情况和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后的反映进行记录, 每月向上级远程教 育管理机构反馈教学培训信息, 实现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 化。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按照“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总体 要求, 努力抓好教学培训组织工作, 切实将远程教育站点真正建成服 务农村科学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提升党建水平的重要平台。在结 合全村实际,科学制定学用计划,对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 等做出明确规定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教学培训模式, 切实增强远程教 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一是兴趣分类式。通过调查走访摸底,根据党 员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和兴趣爱好设立了养殖小组、种植小组、理论 小组、科技小组、卫生小组、小组等十余个兴趣小组,按照兴趣不同 分别进行学习培训。二是点题选择式。村远程教育管理组注重听取群 众呼声, 及时收集群众意见, 把现有资源中适合本村实际的教学内容

制作成节目“菜单” ,定期提供党员群众选择,并保证站点经常开放, 随到随学,使学习活动更全面更到位。

三、学用成效

村“两委”将远程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用效果上。建立规范严格的 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 科学管理和使用站点。根据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结合村情实际, 坚持集中培训与分 散学习相结合, 教育培训与典型示范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现场辅导相 结合, 行之有效地组织开展学用活动, 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 众提供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信息传送和 文化娱乐等服务,力求学以致用、用出效益。

一是提升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素质。通过每月确定学习主 题,制定播放计划,及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 村实用技术、卫生保健、科普知识等内容;通过远程教育讲座和举办 各种活动的形式,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积极倡导和宣传先 进思想和文化, 从正面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关注党员群众的身心 健康,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身方式推广到农民生活中 去,不仅提升了党员群众素质,而且还大大的促进了村风文明。二是拓宽了党员干部和

群众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远程教育站点 建成后, 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了解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 进 一步拓宽了致富渠道。

三是提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致富本领。村党支部把加强远程教 育学习, 拓宽农民群众知识领域, 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农民群众脱贫

致富的有效措施来抓。村远程教育管理组定期为种养殖示范户举办大 棚蔬菜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学习班,降低了种养殖成 本,提高了种养殖水平。

四是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 织的作用, 强化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调动了职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了远程教育工作的群 众基础。

以技术为基础 以农户为根本 篇3

该合作社成员的出资总额为100万元,自成立以来,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种植以河峪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以全方位帮助农民增收为立足点,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裕为根本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的社员已从组建初期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56户,带动周边农户5600户。合作社现有谷子无公害种植基地1700多公顷,拥有固定资产136万元,年加工谷子1800万公斤,销售额达3200万元,实现利税193万元,其中返还社员49万元,为社员户均增收1250元。河峪小米现已直销北京、太原、深圳等地。

该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依法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该社设理事会,对成员大会负责,由3名成员组成,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同时合作社设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设监事长1名,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合作社章程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向成员大会提出年度监察报告,并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该社在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聘请该县农业局技术员对全体社员进行了谷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农作物种植期间还由县农业科技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指导服务,提高了社员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还为社员统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引进谷子新品种达18个,在该县农业局、科技局的支持下,建立了“五色小米”新品种对照的种植试验、化控免間苗技术、梅花耧种植品种试验示范基地67公顷,通过试验示范,为谷子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此外,合作社依托现有的技术规模,在原来取得无公害认证的基础上,又对河峪小米产地规模进行了扩大,由原来的200公顷扩大到现在的2000公顷,同时对大豆、绿豆、高粱、荞麦四种杂粮品种进行了无公害产地、产品的认证,先后被授予“山西特色农产品”、“山西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当地市、县授予“先进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先进单位”,2008年11月获得了QS认证,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与北京客商签订了供货合同,使河峪小米打进了北京市场。

该社为了实现“民受益”的目的,确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合作社按照成立时的初衷,对成员进行盈余返还。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合理的4∶4∶2产品销售利润分配模式,即当年40%的利润作为可分配盈余返还给成员;利润的40%留作公积金、风险金,在遇到市场疲软或意外情况时补偿给成员;20%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费用。

在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榆社县的谷子、小杂粮拓宽了市场,同时还解决了该社成员卖粮难的问题,提高了该县农民的种植经济效益,为繁荣当地农村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以教育为根本 篇4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 就是要通过德育工作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知荣明耻。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 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引导从小把个人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 促进全面发展, 努力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要把德育任务落到实处, 必须不断拓展德育渠道, 创新工作方法,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广搭平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 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赋予新的内涵。

立德树人, 是党中央历代领导人的共同心愿。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风华正茂, 最富有创新活力的“四有”新人, 是新中国各个建设时期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现在, 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个时候, 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情势下, 再次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对于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立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自古以来, “德”一贯受到高度重视。《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资治通鉴》曰:“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需要“聪察强毅”的才, 但是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德才兼备固然是好, 但是当“德”与“才”发生矛盾的时候, 应该以“德”为先。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 小人挟才以为恶”, 始终把“立德”摆在第一位。这与国家倡导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大以来, 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 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 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尤其是今年以来掀起的一股“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等爱心传递风潮, 体现了我国德育教育的重大成绩。然而, 立德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今天, 在社会大变革的现实情境下, 强调“立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

(一) 弘扬高尚师德。

古人云:“人之情, 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立德, 首先要立“师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道德素养、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都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师德的核心是爱心与责任。“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只有师德建设好了, 才能保证教师以高尚的人格精神感染学生, 以科学务实创新的学风熏陶学生, 才能做到作风正派、严于律己, 在言传的同时注重身教。师德应表现在:一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热爱教育工作。二是关爱学生。对待学生既要关爱, 更要尊重, 做到平等对待学生, 把自己当学生。三是有责任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是教师神圣的责任。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系于一肩, 要意识到为师者的责任。没有教育责任心,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要大力宣传师德标兵的优秀事迹, 展示他们的优秀成果, 弘扬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此同时, 学校也要通过制度来加强师德建设, 要求大家在遵纪守法, 尊重学生等方面加强“自律”;通过加强监督、落实考勤、跟班听课等措施, 形成“他律”, 坚决消除作风懒散, 责任感不强等不良现象。

(二) 培养良好品德。

德是做人的根本, 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 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 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 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 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常识教育 (养成教育) 、爱国家爱家乡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明行为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这是最基础的社会意识教育, 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国家公民) 进入社会最起码的要求。二是以引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 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国家观念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三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的坚定的政治信念的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知荣明耻的教育、立志成才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着重培养学生的奋斗进取精神、奉献精神,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 创造德育环境。

“国势之强弱, 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 存乎学校。”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 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德育地位, 明晰德育思路。确立德育在学校管理中的统领地位, 推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着力完善更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学生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 构建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文化与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参与、自主评价的民主型管理模式,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二是围绕培养目标, 构建德育体系。即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方向教育;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以父母情、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为内容的情感教育;以行为规范、文明修养、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三是突出教育特色, 构建德育课程。大力推行“学科德育”, 结合历史、文化, 整合空间、环境等各种德育资源, 设置系列德育课程 (包括: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立志教育、礼仪教育、情感教育、挫折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 充分体现德育的渗透性和全时空性的特点。要在课堂上有机地融入德育目标, 既“教书”又“育人”, 既“育分”又“育德”, 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生命的精彩。四是拓展活动形式, 推动德育发展。成立多种学生社团, 设置校园专题活动,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展示的平台,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塑造学生形象, 提高学生品味, 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

二、树人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

“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

(一) 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 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必须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 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 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灵魂与灵魂的交融, 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学会创造幸福, 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 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三) 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

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 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 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 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 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都获得教育的成功, 人人都能成才。

三、改革创新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国家兴盛, 教育为先。”立德树人, 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促进公平为重点, 逐步形成学前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质量快速提升、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跨越发展。

(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识面不宽、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学生构筑合理、完整、系统和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拓展学生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 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为人才发展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前期储备。二是通过打破单一专业培养形式实施宽口径教育, 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机会, 拓展专业基础, 也为学生进行新领域开发研究提供条件。三是通过加强“两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教书育人工作,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一是

做足、做强、做大优质教育,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泽更多的学生。二是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加大投入, 采取积极措施, 使财政资源进一步向教育薄弱环节、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困难家庭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倾斜, 切实推进教育公平。三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按照十八大精神, 把社会效益放在办学的首位, 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 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教育需求, 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三)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革, 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依据新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专业建设思路, 积极寻找与优势学科的结合点, 充分挖掘、利用优势学科的效能, 培养出基础厚、适应力强的跨学科人才。二是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树立全面理念, 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知识面宽、研究领域深的复合型人才;树立成才理念,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树立个性理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长期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要建立从学校到社会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树立系统理念, 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 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 形成体系开放、层级分明、机制灵活、多渠道、宽领域的人才培养体制。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有好的学校, 先要有好的教师”。坚持严把入口关, 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引进教师的原则, 不断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优化队伍结构。推进岗位练兵, 不断推出精品课;优化集体备课制度, 形成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和“传、帮、带”的良好氛围;提倡教师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钻研教育理论, 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理论素养。要制定完善教师师德考核办法, 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道德感。重视加强专业培训, 提升干部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开展城乡干部教师交流工作, 切实助推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以教育为根本 篇5

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克军

教育部长周济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上强调,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高校党的建设新局面。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掌握、认真分析师生思想理论动向和校园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从“抓基层、打基础”和“立足长效、重在治本”的思路上作好工作安排,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学院党委《09年度党委工作重点》和《党员发展实施细则》,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作为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实践、创新,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全面加强党员队伍,重点进行党风、教风、学风三项建设,为把我院党总支建设成为优秀的基层党组织而努力开展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在我院开展党建工作讲几个问题。

一、学院党总支的基本情况

1.党组织设置情况

院党总支共设有4个学生党支部,1个教工党支部,122名党员(无流动党员)其中学生党员102人,教师党员20人,这之中有预备党员54人。目前学院有入党积极分子233人,09年度计划发展党员92人。

2.对我院党员现状的基本估计

自学院党总支和各支部成立以来,在学院领导和党总支的领导下,通过学习讨论,目前我院教工党员充满朝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各项集体活动,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关心学校的各项改革。

多数学生党员能够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绩突出,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我院党建的基本内容和工作重点

党建主要包括党的政治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首先要重点开展“固本强基”的支部建设活动,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其次要结合实际尝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要丰富形式,使党课教育无处不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思想理念创新、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方式和机制创新,同时要创新地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两课”,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更要进学生头脑。

这里我着重要强调党的组织建设,要按照学校党员发展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学习领会和严格落实。特别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阶段和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阶段的工作落实,决不允许走过程;特别要重视整个入党环节的步骤、材料准备和审批环节,加强材料的规范性,提高工作质量;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把党员发展纳入阳光工程;要重视做好各阶段培养教育工作的衔接、做好党团组织的衔接、做好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锻炼的衔接等三方面的工作,做到中学与大学培养教育不断线,低年级与高年级培养教育不断线,毕业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择业就业期间的培养教育不断线,确保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连续性。新生到校后,党组织要及时摸清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要以“知党、爱党、追随党”为主题,加强对他们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知识教育。针对过去发展学生党员存在的毕业年级过于集中、学生党员年级分布不尽合理的现象,今后我们将采取重心前移的方式,把培养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上。为解决学校与社会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新党员管理教育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毕业班应届学生党员,根据不同情况,将主动联系并及时为他们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今后学院党组织要重视团组织的推荐意见,对推荐的对象及时考察讨论,具备条件的及时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并将研究结果通报给团组织。在工作部署上、培养教育上、组织发展上做好衔接,有力地指导团组织的推优工作。

三、 对今后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抓紧“三项工程”

1、抓好队伍建设工程,落实三个明确:思想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

2009年学院党员发展计划已经确定,08年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已经通过培训考试。如何有效地培养他们,如何及时的发现新的优秀分子作为培养对象,是我们党建工作的关键。

作为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首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明确我们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重点,以党支部组织建设为实破口,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一支有理想、有觉悟、有作为、有榜样作用的教师和大学生党员队伍,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为党和人民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其次,要根据院党委的要求,以“育人为本”为工作宗旨,有计划地提出发展党员的梯次结构和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遵循“一年级着力培养衔接、重在选苗;二年级着力主动发展、重在育苗;三年级着力全面考察、重在教育”的工作思路,实现各班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全体同志都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2、抓好制度建设工程,建立三项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程序保障

本年度我们将以学校党委工作重点和党员发展实施细则为依据,结合党员发展相关文件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经过深入学习和研讨,初步制定学院《关于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制度》、《关于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制度》、《发展对象联系人制度》、《党章学习小组制度》、《组织生活规章》、《组织谈话制度》等多项党建管理制度。目前我们还存在对党员参加组织工作情况和自身学习、表现情况等的评价和监督,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通过规范流程,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当前,学生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对党的知识缺乏,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而在入党问题上也常会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建立党支部联系团支部,党建导师联系学生党员,学生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团员的包围式机制,实现以党带团、以团促学的工作目标。通过强化民主监督,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和党员议事制、“征求群众意见制度”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透明化、公开化,让广大师生了解、支持党员发展工作。

在党员的日常管理上,我们一定要注意抓两头,即一头重视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一头重视毕业生党员的离校教育。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配合新生入学教育实现对新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实现对毕业生党员的表率作用体现。

3、抓好三大作用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作用、辅导员和党建导师的思想教育作用、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

通过组织生活会、支部大会等形式,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党员的党性锤炼。并注重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作用,在适当时候各班级和各党支部可聘请优秀的党员教师作为支部的党建导师。希望大家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做到四结合:学习提高和典型引路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正人与正己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我要求辅导员、党建导师、总支委员和支部委员要积极担任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入党介绍人,直接承担组织考察任务。同时,还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特别是关键时候的作用,借助志愿者活动、青春关爱活动、党建基地学习考察活动等给广大同学带好头、领好路。通过党员志愿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奉献意识,营造一种倡导和践行人文关怀,公共关怀的良好风尚,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充分体现党员在同学中的表率作用。通过“计科党员旗帜工程”的宣传发动和实践,尝试设立党员值班制、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学院党员活动室等,调动和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党建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创造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组织上形成制度: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集体学、自学、研究、讨论、观看录像、演讲等形式,丰富学习的内容。由党总支和支部委员构成的中心组要坚持先学、学深的原则,要在“学”字上求“深”,在“研”字上求“实”,在“学”、“研”结合上求“新”,真正达到用理论来指导工作的目的。要积极争取设立党员活动室,并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创造条件争取资料准备和环境布置,力争配齐“三个一百”,即一百本关于党史党章的理论书籍、一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一百首爱国主义革命歌曲。利用这个阵地,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史党章知识,定期组织党员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并要求在观看后的每次支部会议中大家都会畅谈自己的观后感,这将会给党员学习党史党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促使党员加深对党的认识。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树立“带头型”学生党员形象,践行科学发展观

目前,我院学生党员102人,当中有87人获得过奖学金,65人担任过学生干部,40人通过英语四级,没有人有违纪情况。其中连续获得三次以上特等奖学金的党员有1名,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大赛和考证的党员达到60人,其中获奖的有18人。

作为在校学生党员,他们是否都能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信念;是否能带动其他同学向党组织靠拢,维护党的利益,积极树立“带头型”学生党员形象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党总支必须要对党员学生增强“信念意识、责任意识、先进意识、奉献意识”等四种先进性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模范作用。要每月设立一次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并积极利用主题生活会、社会实践教育、优秀党员事迹学习以及党的知识竞赛、演讲和辩论等各种形式在思想政治、知识学习、寝室管理、日常管理、人文修养等五个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党员民主评议、表彰先进、查找问题、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理清思路提高成效

1、我们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和教育管理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和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

在发展党员上,眼光往往过分地“盯”住学生的“硬件”――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有无补考,英语四级是否通过,是否评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是否学生干部等等,把这些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而对学生的“软件”――党性、政治觉悟、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等等,未能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很好地重视发展党员“重在政治表现”这个原则。

学生入党,组织上是一生一次,思想上是一生一世。学生入党后,并非是“万事大吉”了,要保持其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加以严格的教育管理,避免其“入党前争气,入党后松气”。以往我们支部工作的重点就是放在发展党员上,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

2、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有实用主义倾向

我们了解到当前我院大部分大学生的成才追求比较强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入党愿望上、二是在专业技能培养和认证考试上、三是争当各级学生干部上、四是强健体魄、勇于竞争上,都比较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但是也发现,有少数大学生入党动机有实用主义倾向。集中表现在为了毕业时找工作(如考公务员)或升学需要。对此,我们也对原因作了分析,发现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党员越来越受到青睐,包括外资企业。这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一面是激励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努力争取加入党组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学生把入党作为今后择业的砝码,因此部分同学入党动机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因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确引导,解决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问题,确定个性教育思想,关注政治方向,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3、现有一些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细化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有计划地就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机制创新。比如因地制宜,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党支部(是按年级班级还是按专业);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是否可组建理论社团),完善积极分子的培养体系;尝试每年度统一确定本学期党支部组织活动的主题,由各党支部申报党支部组织活动项目,以项目化管理模式,以主体教育为载体规范引导党支部组织活动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尝试科学设计党员考评体系,通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进行党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每个月开展一次党员工作汇报交流会,通过个人汇报工作情况等,逐步建立党员公共监督机制以代替组织监督;通过一定的措施密切各级党支部之间的联系,促进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党总支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努力的改善状况,对党员发展,作到发展前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后更要 “发展一个,成熟一个”,保证党员发展工作质量,进一步防止把不具备党员资格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在坚持已有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力度,争取组织建设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制定标准是关键,树立诚信为根本 篇6

近年。随着种类、功能不断完善,以及价格不断下降,数码相机正式走下了“神坛”,飞进寻常百姓家。数码影像技术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众多乐趣,不过,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如,数码相机重大质量问题屡屡出现,让消费者烦恼不断,名目繁多的附加功能,让消费者迷失其中,价格不透明和售后维修的外包,让消费者承受较高的费用,而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管无力,更让消费者维权困难。

质量问题频发,投诉事件不断

在百度上键入“数码相机投诉”的关键词,只需0.071秒,就能搜索出201万条信息;键入“数码相机质量问题”的关键词,则可以查询到109万个相关链接;其中,富士、柯达、奥林巴斯等各大品牌都曾深陷“投诉门”漩涡。

2006年,索尼接连发生了“电池门”和“CCD事件”;同年,柯达LS443数码相机的质量事件更成为国内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中国消费者协会还为此史无前例地召开听证会。2007年,奥林巴斯的FE230的“质量门”事件。2008年,松下LS70的质量问题,其后三星L50、L60、15、16、蓝调i85、S500、S600等共14个型号的产品出现横纹现象……

近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富士的“颜色门”、“固件门”事件。富士S1000fd于2008年1月份发布上市,当时各大媒体都以“目前为止全球最小的12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人性化设计”等赞誉。但同年5月就有用户反映有死机等质量问题;8月“远景绿色发灰、逆光发黑、阴天自动档发灰”等问题在论坛上曝光。2009年3月315消费电子投诉网采写的《美景变样,富士S1000被曝“颜色门”》和《富士S1000“颜色门”续:这事闹“大”了》两篇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终于引起了富士公司的重视,并于同年4月与6月两次发布S1000fd相机固件升级方案,其后富士胶片(中国)的态度是“相机已经没有问题了”,但仍有消费者反映问题没有解决。

尽管数码相机的价格已经能被一般家庭所接受,但数码相机与日常耐用家电相比的高故障发生率,使其成为了“快速易耗品”,不少消费者也只能直叹无奈。

“速度竞赛”火热,品牌信誉透支

各大数码相机品牌为了抢占市场占有额以及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化实现品牌利益,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就像比赛一样。以2009年主要数码相机品牌的新品发布为例,索尼、佳能、尼康等一线大品牌的新品发布量均在20-30款,奥林巴斯更发布了38款新机型。而三洋、理光、爱国者等二线品牌,每年新品数量也在10款左右,机型、价格的细分已经比较完善。

据统计,2009年的数码相机新品中,千元左右的机型约占全部机型的1/3左右;而主流相机的价格一般在1500-2000元左右,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套机价格也在4000元左右,与几年前的价格相比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为应对不断升级的价格战,厂商只能尽一切办法压缩生产成本,直接导致了数码相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对于消费者而言,数码相机的耐用周期的期待值大约在3-5年左右,而市场的更新明显过陕。新产品推出得过多过快,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产品的缺陷,但把消费者当成试验品,但这无疑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之举,一旦品牌信誉透支过度,矛盾积累不可调和,就像丰田“刹车门”事件一样,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

规范机制缺失,消费权益难护

面对越来越多关于数码相机的投诉问题,而消费者的权益却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与数码相机市场的监督规范机制的缺失不无关系。

无法可依、无据可查是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最大障碍。以柯达LS443的质量事件为例:LS443型数码相机是柯达于2002年底上市的高端产品。部分消费者的相机就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陆续出现黑屏、镜头无法伸缩(显示E45错误)、曝光过度等故障,有的在一年内竟维修了3次。柯达维修部门给出的故障原因都是镜头部件损坏,需花1500元更换镜头或者花更多的钱升级为柯达公司别的机型。2006年,由于接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史无前例地针对该事件专门召开了一次投诉调解听证会,343名消费者投诉者提出公诉。其后柯达个性化解决方案用户见面沟通会足迹更遍布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11个城市,直到2009年11月3日,解决方案才被93%的用户所接受,事件宣告一段落。历时三年多的漫长的维权历程,不少消费者已是筋疲力尽。

目前,数码相机各品牌使用的都是企业标准。无法可依,维权成本高,维权周期长,使很多消费者谈到维权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有尽快制定国家标准,才能对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进行有效和统一监管。

购买陷阱当心,售后服务闹心

除数码相机产品的质量问题投诉事件不断外,购买陷阱以及售后服务也是目前消费者的投诉热点问题。数码相机的购买陷阱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销售价格欺诈。消费者去购买数码相机前,对自己拟定品牌型号一般会有较深的了解。但当销售人员极力推荐另外一款性价比“更好”的机型,而消费者事先对该产品又不了解的情况下,往往会改弦易主。直到购买后,才发现其价格比市场价格贵几百上千元,大呼上当。

二是水货危害严重。特别在广州,以水充行事件并不少见。商家把水货机身放进行货包装盒里,再配合更换序列号,甚至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的检测,成功得到一年延长保修。

三是以次充好。相机包装盒上的一次性防伪贴膜,用吹风机可轻易揭下。不良商家会把相机取出当样机供大量消费者试用后再原样摆回,作全新机出售。有时更会把原装电池取出换上仿制品,让消费者无法买到完好的产品。

此外,假发票横行,单反配件疯狂忽悠,克扣配件与赠品等伎俩在市场上也屡见不鲜。

在数码相机售后服务问题中,投诉最多的要算是维修费用过高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数码相机都不足千元,但维修费用往往让人瞠目结舌,面对甚至几乎可以买一台新机的高额维修费用,只能放弃。为何维修费居高不下:

1产品更新换代过快,旧产品纷纷退市,导致配件奇货可居,因此,要维修更换零件,其价格自然上涨。

2售后维修的外包,维修定价不透明,不法商家可漫天要价,甚至私换零件,上欺厂商,下瞒用户,以获取高额利润。

3行业潜规则的约定。目前数码相机的保修期一般在1年,远比冰箱、空调等常用家电的保修期要短得多(这些电器的主要部件通常保修三年以上)。而且到了维修点,往往还会被告知要收取不菲的开机检测费。济南李先生的相机存储卡舱盖受压折断,到指定维修点维修,保修期内10块钱的配件,而且只需简单的安装,竟

要被收取140元的“手工费”。

期待行标出台,树立诚信形象

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办公室樊天顺部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码相机强制性标准,使得数码相机在生产、检测及维权等方面都缺乏依据。国家数码相机行业标准缺失,厂家各自为政,同时缺少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问题产品只能依照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的行业标准进行检测,对市场的监管、约束力度远远不够。

其实,早在2002年,国标委发文,授权由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起草数码相机国家标准,但迟迟未能正式推广。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建立,数码相机产品已正式归口到工信部,结束了无具体部门监管的状态,而新国标的制定正逐步提上议程。

对于国家数码相机行业规范的制定,以下有几点建议:

(1)要规范市场,仅仅对数码相机的性能参数进行规范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完善整体体系的制度建设,其中包括数码相机的准入机制,市场的定时抽测制度,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赔偿制度以及针对市场不法欺诈行为的处罚规定等。

(2)完善“三包”制度,建立售后维修监管制度。关注“开机费”问题,目前无论是能不能修理好或是只需简单地处理,只要过了短短一年的质保期,就要被收取高额的“开机费”,这是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

(3)价格监控机制的确立。对于相机的主要部件、配件的销售与维修,厂商有必要、也有义务给出明确的价格范围,明码实价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

(4)规范“水货”市场。特别是在广州,“水货”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要短时间内完全杜绝“水货”交易根本不可能,也许进行合理的规范是建立良好市场秩序以及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最好选择。

(5)中国是电子产品的最大消费国,但为什么出现重大的产品质量事件后所得到的补偿待遇远不如国外甚至香港、台湾地区?所以,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在对待用户投诉的热点问题时,能出来积极为用户主持公道,只有这样,用户的维权难才可能根本性解决。

具有约束力的国家标准是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完善的监管机制是市场繁荣的关键所在,只有尽快出台数码相机行业的行业标准,才能有效地解决市场存在的不规范事件,从而减少相关的消费纷争,从而在根本上保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此外,企业的诚信与自律也是维持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都是有限的。无论企业的危机公关做得多好,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最终只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彻底失去信心。一个消费者也许在庞大的跨国企业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众多消费者的联合就有力量去争取自身权益。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也曾说过:“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总之,对于国家主管部门来说,应尽快:制定准则,确立监督,完善管理,营造健康市场环境。

各大品牌厂商,要做到:诚信为本,质是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

以教育为根本 篇7

一、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明确方法途径创新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的创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进心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1、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政治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为广泛和充分地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与冲击, 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一元文化独占的局面, 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如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更是边疆民族高校直接面对的艰巨任务。这必将要求边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认真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 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同时, 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固守象牙塔, 使大学生的思想脱离现实, 生活在真空之中, 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 主动应对各种思潮和文化, 辩证地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中的先进成果.以符合现实特点、灵活多样的形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幕。

2、进一步发挥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新形势下, 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断被注入鲜活的内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边疆民族高校应根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 结合边疆民族实际, 着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推进热爱祖国、献身边疆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推进符合实际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 坚持育人为本, 关心指导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品格完善。高校应站在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 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自觉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进一步增强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重新审视, 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形式, 从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 转变为更加强调互动, 融讲授、讨论、交流等于一体的方式;从单一的显性教育转变为显性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从过分强调理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从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由无论对象是谁, 全都以刻板的说教为主, 向提倡因材施教, 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转变。只有采取结合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会焕发新的生机, 其实效性也才能进一步加强。

二、突出边疆民族特色, 创新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1、以“五观”、“四个认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主渠道, 是帮助大学生从理论的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 把握社会精神领域核心内容的主阵地, 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加强大学生“五观”、“四个认同”教育,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尤为重要。

(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

加强学科建设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基点, 是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关键, 也是提高授课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专业信心的重要保障。出于历史原因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封闭性、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等学科属性, 施教者思想上重视不够, 学术上探究不深, 授课时陷于应付, 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 首先, 要凝练学科方向, 针对边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突出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教育, 加强“边疆民族理论”、“德宏地方史”和“州情”等课程建设, 并深入挖掘, 长期保持, 形成特色;其次, 要构建学科梯队, 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探索“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模式, 重视青年教师, 特别是少数民族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并将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纳入到边疆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中, 优先发展, 重点扶持;第三, 要加强科学研究, 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边疆民族高校的教育探索与实践,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观”、“四个认同”教育研究, 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 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以边疆民族地方特色为切入点,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效果

我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依据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到2008年底, 已建立州戒毒所、抗战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芒市城镇建设成就展、德宏经济社会成就展、民族团结成就展等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又把德宏州气象局“省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凸显边疆民族特色

(1) 创建校园人文环境, 文化育人细无声

1) 制定校风和校训, 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理念。为优化育人环境,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 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 制定了校训、校风、校标等, 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同时确立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定位等, 并在校园内校道的醒目位置树立宣传牌, 向校内外宣传, 突显我校的办学特色。

2) 每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内由教师对刚入学的新生教唱校歌, 广播站开广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校歌, 使得师生都耳濡目染, 师生都会唱校歌并进行唱校歌比赛。校歌的学习与传唱, 加强了学校师生的凝聚力, 提高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归属感。其次师生要佩戴校徽, 师生着统一的校服, 激励师生热爱本校。再次要让学生至少会唱一首本地的民族歌曲, 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 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3) 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用优秀校友的创业历程、成就和感悟, 激励学生见贤思齐, 成人成才。

4) 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 坚持学校领导为每一位毕业生或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激发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2) 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和校内文化设施建设

1) 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优化学习环境, 满足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要规划建设好学生文娱、科技活动场所,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建好大学生活动中心, 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加强校报、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和阅报栏建设, 充分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建设开放老师休息室和茶艺室, 让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放松心情, 在茶室休憩, 喝茶、聊天、阅读书刊, 增强教师之间感情的交流, 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

2) 拟定校园各校道名称, 显示我校办学思路, 树立环保警示标语, 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从而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熏陶每一位师生。拟定的校园校道名称有竞技路、信息大道、学子路、师恩路、傣族风情路和景颇族风情路等。建立校园文化长廊, 在长廊内悬挂师生摄影、绘画、书法等作品, 同时展示各种活动宣传栏, 定期更换, 渲染校园文化氛围, 给师生美的熏陶和享受。

3) 花巨资修建校展室, 在校展室内展示我校的办学历程、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展示我校创校以来所取得的各项荣誉等, 每学年在新生入学前两周内组织学生参观校展室, 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又可以激发学生爱校、乐学的情感, 使之成为学校的德育基地。

(3)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1)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和各种标志性建筑,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 特别是滇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不畏强暴, 不甘沦亡, 为正义献身, 为和平而战, 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伟大爱国精神, 光照日月, 永垂青史。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 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 从一言一行做起, 养成文明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 通过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在科技文化节里每个系部出一个比赛项目从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合唱比赛、插花比赛、文秘之星、大学生主持大赛和文艺汇演等等, 这众多的赛事和活动中, 激发了同学们的科技和艺术灵感, 使同学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以涌现出大批“明星”, 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的了解, 增强同学们的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投资13万余元建立了130 m2的心理咨询室, 购置了沙盘游戏治疗器具、催眠音乐治疗椅、心理测量表等设备, 并指导学生成立了“心灵之窗”社团, 配合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编辑大学生心理小报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辅导讲授, 学生的各种问题得以有效预防, 没有发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案件, 我校自建校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自杀性事件。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进心的良性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创新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不是某个单一方法途径的简单运用, 而是打破时空、多维交融、综合使用、集成优化的结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进心的良性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交互作用, 并各自发挥着自身优势和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初步理性认识, 建立初步认知的过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是环境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和影响的过程, 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认知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解除困惑, 增强认同感。通过多种途径的综合运用, 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在新疆高校大学生中人脑进心, 并固化为思想政治素质, 外化为自觉践行, 同时辐射周边人群, 引领社会风尚。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进心的良性机制, 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结合边疆民族区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重点教育与系统教育、严格管理与自我教育、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四个结合, 使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有效地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强化、固化、辐射等过程。

参考文献

[1]郭唐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实施方略》,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

[2]韩庆祥:《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10期。

人事为万事之根本 篇8

我任部长时, 恰逢政府精简组织和人员。因此, 在人事任用方面遇到了许多棘手的事情, 令我感到有苦难言。

上任初期, 我大举更换了高层公务员。根据现行国家公务员法, 国家一级公务员的身份没有任何保障。如果一级公务员六个月没有得到任职机会, 其公务员身份将会被自动免除。

在两个部门合并初期, 为了缓解沉重的人事压力, 我不得不辞退部分一级公务员。另外, 在已经精减10%公务员的情况下, 又辞退了一些将要退休的高层公务员, 借此把位置留给年轻的职员。

最终, 在行政自治部14名一级公务员中, 辞退了7名40岁以上的人。当然, 这一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行政自治部所属机关的一名公务员, 一直拒绝提出辞呈, 强烈要求在下属机关为其安排一个职位。就这样结束公职生活, 我想他心中肯定会留有遗憾, 但目前的局势是多数国民和公务员都在受苦, 我希望大家能用长远的目光看待这个问题, 一切以大局为重。

经过行政自治部的两次组织改组, 很多公务员处于待业状态。在内务部和总务处合并之前, 两个部门总人数为975名, 合并为行政自治部后缩减到855名。经过第二次的改组, 又减了两个局和五个科室, 总人数减少至804名。

在第二次改组之后, 等待分配的职员人数已经达到145名, 其中包括局长级职员11名、科长级职员20名。而改组后的总部局长只剩下10个人, 精减人数达到一半以上。待业人员如果在1999年上半年依然没有找到工作, 那么只能被免除公务员身份。

因为公务员的身份是受法律保护的, 一般不容易被辞退。1980年军人政府执政时期, 政府曾辞退了8000多名公职人员。然而, 由于政府事后在法庭诉讼中败诉, 不但补偿了公务员被辞退期间的工资, 而且还将这些人官复原职。

另外, 解聘在任职前后出现过问题的公务员时也遇到重重困难。新政府执政后不久, 政府对那些在成为公务员之前和在其任职期间受过刑事处罚或其他处罚的2400名公务员, 进行了整顿。

当时, 甚至出现过一名教师因工作之前曾偷食他人养的鸡, 在退休期将近之时被予以退职, 而后含羞自杀的事件。那些被撤职的公务员自发组成“取消公务员任用对策委员会”, 整日在政府办公楼和国民议会办公楼前静坐抗议。

有一次, 对策委员会的五六名代表向我哭诉。听到这些诉苦, 我得知他们确实存在很多难处。而且, 政府聘用公务员时没有对其应聘资格进行彻底调查, 也存在一定错误。如果当时能够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审核, 或许可以使他们选择其他职业。政府有保护弱势群体的义务和责任。所以, 我不希望出现由于政府过失导致国民遭受冤屈的事情。但是, 对这些代表, 我只能用“我会从你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但是希望各位也要站在政府或部长的立场上考虑这个问题”的话语来安慰他们。

虽然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复职, 但在此之前已经有数千人因上述原因失去了公职。更何况当前的形势是, 随着政府的结构调整, 即使是没有任何前科的公务员, 也将面临被辞退的危险。他们接受了我的提议, 解除了静坐并答应对话。我任命一些干部组成政府协商代表团, 积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对话, 并且再三嘱咐这些干部“不要以为政府有随意辞退公职人员的权力, 希望你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客观对待问题, 另外, 一定要与之积极对话。在尊重他们名誉的同时, 还要慎重考虑对其他公务员的公平性”。

对话开始后, 政府门口的静坐现象消失不见。经过几次协商, 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按照原来的规定, 那些不符合任用资格的公务员, 只能在自己交纳税款的范围内享受退休金待遇。但经过协商决定, 根据劳动法, 他们至少可以拿到正常退休金一半以上的薪金。

特别是那些因政府的过失, 在被聘用前出现问题而被辞退的人, 可以得到正常退休金90%的薪资。而且, 经调查后发现确有冤情的人, 政府给予其所属部门自由裁决权重新聘用。此事是政府与上访人通过对话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

政府人事的目的是使公务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 并不只是单纯地提拔或辞退人员。选用优秀人才、适才而用和教育培训等对在职人员的人事管理、运营旨在保障退职后生计的退休金制度等都属于人事范畴。可以说, 行政部门是从人事开始并以人事结束的。

那么, 今后行政部门的人事制度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呢?我想应该把改革重点放在“开放、竞争和激励”的策略上。将这三种因素相互联系, 加以调和, 使其最终为提高政府的效率作出贡献。

“开放”是“竞争”的前提条件。以内部组织人员为对象进行的封闭性人事安排, 会导致组织灵活性的下降, 并有可能出现论资排辈的问题, 致使竞争机制不能取得其应有成效。特别是那些决定政策的高层职位, 急需各界专家的参与。

在发达国家中, 美国和英国各自采用被称为SES (senior executive service) 、SCS (senior civil service) 的人事管理体系, 允许行政部门从外部引进专家担任高级公务员。韩国今后也应该增加一些开放型职位, 以合同制的形式聘用公职人员。目前, 我们正在研究引进从专职公务员和外部专家中选用合适的人才担任高层职位的高级公务员团队制度。

“竞争”要通过严格的评定体系加以促进。只有在摆脱以论资排辈为中心的人事制度, 以业绩和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进行人事管理时, 竞争意识才能体现出来。为了使行政部门引进竞争机制, 加强职员竞争意识, 我准备实行目标管理制和分数制。即先设定个人业务推进目标, 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业绩评定分数的竞争策略。

当然, 在行政领域实施目标管理制和分数制的过程中, 较之民间, 各行政组织的收益概念较差, 因此在制定成果计量化评定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 政府很难开发出适用于各个行政领域的统一评价标准, 而且考虑到我们特有的“求稳”人事惯例, 估计会出现诸多错误。但是, 为了能够执行严格的评价制度, 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激励”是指根据竞争结果给予相应褒奖的做法。我们要实行以目标管理制和分数制为衡量标准的严格的人事评定制度, 并根据其结果提供公平、客观的升职机会。另外, 应加强薪酬与业绩挂钩的等级计件工资制度, 分阶段引进年薪制。迄今为止, 政府虽然部分采取了激励措施, 但是因为受益人少, 所以并没有真正激发出公务员的积极性。

在报酬体系方面, 我们目前正研究在减少公务员津贴或福利费的同时, 增加与其职责和业绩挂钩的绩效工资, 或取消自动上涨方式而依据其生产效率确定提升幅度的等级工资制度等多种方案。

关于工资制度, 我们准备引进“薪水封顶制 (PEAK WAGE SYST EM) ”, 即依据不同年龄段考虑其生活费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在进入一定年龄段后, 停止上涨反而下调工资的薪金制度。

以教育为根本 篇9

关键词:体育管理职能,管理体制,服务体系

一、研究目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 国家的总体结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要求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打破国家“全包式”的方式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 把管理交给社会与体育经营者, 叫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体育管理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计划、指导、协调、评估和服务方面。

二、结果与分析

由于体育管理机构职能的转变, 国家会减弱对体育事业资金的投入, 主要通过政府主导作用来控制社会自主状态和调节市场的自主行为, 以达到服务与协调的运转。国家投入很少, 相应各基层单位要想站稳脚跟, 就得有自己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体育市场不够成熟规范, 虽然近年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在经营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思维和方式, 尚未充分意识到建立规范合理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对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深远意义, 没能够运用国际化的标准来推动体育产业科学化的管理。由此造成了体育服务产业管理水平的良莠不齐, 与其他国家相比, 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的相当大的差距, 这无疑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顺利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 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科学化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使得我国体育产业必须建立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 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成长以及适应国际体育市场的运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 我国体育产业不仅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也是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 不但要保持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 还需要规范市场的运营, 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三、策略

(一) 转变体育管理职能, “全包式”的智能服务向“指导协调方便服务发展”

引入市场机制, 使得有限的资源在配置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政企、政事的分离来提高管理效能, 改变政府权责失衡、职能不清的现状。这就要求打破政府全包和统管的格局, 政府只是体育行政管理的主体并帮助促进管理形式的多元化。其主要的职能应是着眼于体育的宏观调控, 为社会体育组织服务。社会体育组织享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但也必须做到自我约束和发展以保证市场的规范。鉴于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的调控是宏观的过程, 同时考虑到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各自的特点, 为改变政府传统的“全包式”的职能观念所造成的职能失衡等弊端, 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职能转变的重点应放在政府限职能和法定的权限内, 规范能够管辖的社会体育事务。这种管理职能是有限的, 相对集中于社会体育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二) 保证协调服务的基础上, 应用法律、法规做后盾

市场经济有促效性, 也有滞后性。所以政府在宏观服务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其滞后性, 帮助各社会体育组织避开他, 同时也应该用法律严格约束, 要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对各种竞争活动进行必要干预, 以使其能够在符合国家利益和体育事业的范围内进行。1996年7月国家体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 之后一些省市也根据自身的情况陆续颁布了体育竞赛管理方法等一些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为进一步服务和规范市场, 加强体育产业的管理, 促进体育产业快速有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执法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定要把各社会体育组织的利益放到第一位, 在兼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清晰规定各执法部门职责和权限。体育是社会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事业类型, 这就使得多主体共同参与执法是十分必要的。较为适宜的共同执法模式应以政府管理为主, 公共管理为辅。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行业执法管理负主要责任, 而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则对与其他行业具有共同性的内容负责。同时, 体育行政部门内部应该设置一个强有力的执法机构, 建立一支既有完备的法律知识, 又熟悉体育专业技术的执法队伍, 一方面要监督各社会体育组织, 另一方面要监督各体育行政部门,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四、结论与建议

健全体育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也是政府服务各社会体育组织的一个重要措施。体育相关企业内部应明确每个人各自的职责, 了解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这也能够从客观上使得企业的最高经营者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 转而更多地考虑企业经营问题, 更多地为员工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汉超, 秦椿林等.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1]孙汉超, 秦椿林等.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以教育为根本 篇10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 是由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因此, 必须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旗帜鲜明地反对在文化建设领域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

2.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 是由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中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起指导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 对整个社会文化具有支配作用, 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当前,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 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才能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3.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 是由维护文化自身的安全所决定的。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文化发展的趋势呈现出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激荡的局面。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 另一方面要防止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的影响和渗透, 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而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以上关系, 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

4.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 是由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的需要所决定的。

当前,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但也必须看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的迅猛兴起, 思想文化交流呈现出分散性、便捷性和跨国界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更要采取切实措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建设和谐文化, 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丰富内涵

首先,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 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种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形态, 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现象、和谐本质以及和谐规律的总体思考和认识, 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纽带。

第三,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 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遵循的准则, 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保证。和而不同, 反映在文化上, 就是要承认不同文化传承之间的差异, 通过借鉴、吸收,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

第四,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所, 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 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切实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

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谐文化, 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 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二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面对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客观现实, 我们尤其需要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够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社会理想。这个社会理想,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改变——教育的根本 篇11

关键词:有效教学 转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怎样实现教育的根之愿景?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近几年来我努力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育人质量和学习质量,这是非常正确的观点。但传统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质量而忽视了教师育人的质量。因为追求的单一性——唯分数论,导致课堂教学走向畸形的发展:忽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忽略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结果培养出了连我们老师自己也不满意的学生:高分低能;身体不健康;不懂得感恩;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尊重生命,缺少团队意识等的学生。

庆幸新课程改革应势而生,感谢一大批教育先驱,一大批课改专著的出版,让我也分享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加入课改的行列。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加上广泛的阅读。特别是这个假期的阅读实践

我坚信教育的根本是改变——增加学生的智慧,促使学生向善,向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

我坚信要实现教育的愿景必须追求有效教学!

一、教师教学必须做到的转变。

(一)转变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獨立能力;平等对待学生,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

(二)转变学习观,突出生本课堂,学本课堂,让课堂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做到动静结合。动中体验,静中深化!

(三)转变教材观,提升资源整合的有效性。不迷行教材,变传统课堂“教好教材”为“用好教材”。

(四)转变教师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教师角色丰富,既是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也做引导者,反馈者,激励者,师生合作,共同进步发展。

(五)转变课堂观,立足挖掘学生的独立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不断向学生“主体作用”转变;课堂教学联系生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性,认知性,感性,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让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创设的情境主动获取信息,恰当运用资源,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构建自己的认真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维,在感悟中日益形成自己的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

观念转变了,课改动力源泉。参与课改的信心也足了!

二、我们教师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研究学情

江山野先生给我们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发展区: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只有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根据余文森先生的“有效教学”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对学情有充分的认识了解。

学情应该包含以下因素: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情感因素,智力因素,道德品质因素以及个性特征,家庭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等。

(二)研究教材

这一研究是基于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的特征提出的。“用好教材”就必须了解教材,研究教材。

对教材的研究分为宏观层面的研究和微观层面的研究。

宏观层面的研究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清楚教材的体系,明确谋章节教材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做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把握学科特色,了解本学科的相识学科和边缘学科。

微观层面的研究要求我们熟悉各文本的知识要点,清楚各知识要点的内在联系并能挖掘出各知识要点中蕴藏的思维,能力等因素,能从知识要点中发现所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研究教法

新课程教学主张“用好教材”,不再把人教版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大力提倡根据学情使用“校本教材”,基于教材和学情的需要出发,我们必须研究教法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比如新授课怎么教学?复习课怎么讲?实验课怎么上?室内课和室外课教学有什么区别?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根据学情做细致的研究。

研究教法要以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四)研究考纲

尽管新课程教学淡化了教学考试的功利性,高考招生政策也出现了变化,不在把分数作为唯一的量标,但中国甚至国际现状招生离不开考试。政府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机制还没离开考试,因此我们的教学还得花很多心思去研究高考,研究考试。

研究考试目的就是让我们学生在考试的竞争中获胜,研究考纲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五)研究课改动态

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改革进行的。教育的发展也总是伴随课改前进。参与教学研究,做一个研究性教师,提升课改水平是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课改研究要着力于两个立足点

1.教师方面,学习研究,立足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得到更新,与时俱进;立足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不断得以丰富,教学视野不断得到拓展;立足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日益精进提高。

以教育为根本 篇12

1 意义及现状

1.1 企业基本情况

神华神东电力重庆万州港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27日, 公司定员198人。设有综合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项目前期管理部、安全监察部、工程管理部、生产技术管理部、发电运行部、设备维护部、港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部、经营管理部13个部门。公司规划建设6×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及千万吨级储煤中转基地, 总投资约240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 其中2012年开工建设一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千万吨级储煤基地、煤炭中转码头, 总投资约80亿元。

万州港电项目是三峡库区、重庆市“十二五”重要能源项目, 是重庆市乃至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工程, 是万州区投资最大、推进速度最快、地企合作最好的项目, 是神华集团的重点项目。2012年7月28日,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为该项目开工奠基。开工仪式上, 神华集团主要领导指示, 要按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社会化”和“质量型、效益型、创新型、环保型、园林型”的“五化五型”标准和要求, 建成环保、高效、节能, 同时期“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港电一体化示范项目。

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的背后, 是万州港电公司大力宣贯神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不懈努力,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万州港电公司自觉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大力践行神华集团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积极发展具有港电特色的企业文化, 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1.2 宣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万州港电公司从规划、设计到建设, 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 工程面临三大新任务。一是工程从无到有, 从有到逐步实现2014年2月9日第一台机组、2015年9月18日第二台机组投产发电的建设目标, 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即企业“新”。二是公司员工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 人员的文化观念不同, 即人员“新”。三是公司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逐步建立健全, 即工作任务“新”。在面临三新任务的同时, 公司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和困难, 从无水、电、路到配备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 从当初的几名前期筹备员工到现在190多名员工, 员工住房、子女入学、未婚员工婚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拓展、业余文化生活的改善等问题, 一一摆在了企业面前。如何内聚人心, 外树形象, 凝聚起促进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是公司亟待解决的课题。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员工更清醒第认识公司的发展定位,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激发创业热情, 保持奋发向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为全力推进“一流”港电一体化示范企业建设作出积极努力。

为全面贯彻上级部署和要求, 结合港电公司实际, 更好地宣传、贯彻、践行神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使核心价值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普遍价值认同, 为加快推进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万州港电公司党委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进行了积极探索, 通过编制《企业文化学习手册》, 出刊《万州港电报》, 以“选、练、演”三步工作法的实践, 开展了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将核心价值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2 方法与经验

2.1 选——挖掘文化的实践者

企业的文化是员工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实践需要通过员工来体现。万州港电公司始终坚持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 深入职工群众, 事不论大小, 人不分岗位, 深入挖掘员工身上践行神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闪光点, 使每一名员工都觉得自己身上有闪光之处, 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都是神华万州港电的“名片”。通过广泛征集、深入挖掘, 收集整理, 形成“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故事”的良好氛围。

开展“我身边的闪光点”主题实践活动。把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与确保把工程建设成工期短、质量佳、成本低、指标好、环境美、队伍强的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结合起来, 在员工中倡导搞基本建设绝不是为了完成一个实体工程, 而是要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 在基建过程中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服务的思想, 实现基建为生产, 生产为经营协调发展的理念。引导员工在生产准备、学习培训、现场跟踪、设备安装、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 扎扎实实, 干实事、实干事、高标准, 严要求, 在工作理念上追求真诚、在工作内容上追求规范、在工作形象上追求品牌、在工作品质上追求一流, 严格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激励员工立足本职, 爱岗敬业, 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风貌, 为建设一流企业做出贡献。港电公司因势利导, 出刊了《我身边的“闪光点”主题征文作品汇编》, 收集公司员工43篇作品, 汇编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公司在工程建设、管理提升, 以及实现建设目标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 展示企业员工确保年度生产任务完成的爱岗情怀、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

开展强化“红线、责任、风险、规范”四种意识的安全生产主题实践活动。把“零重伤、零事故、追求零伤害”作为生产建设本安的追求目标, 引导员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控制安全风险、尊重生命、珍惜健康, 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的安全责任意识。公司提出了“安全重于泰山”的“大安全”方针, 增强参建单位、员工自身安全的防范意识, 以及对企业、对自己、对家庭负责的安全责任观。组织开展了“杜绝违章, 从我做起”安全承诺签名活动, 公司领导参加施工单位班组站班会、组织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 开展安全咨询活动。在公司内部, 注重强化日常安全教育, 在厂区、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宣传展板, 发放安全宣传单、向各级人员普及安全生产知识, 提高安全作业意识, 确保施工安全。从2013年1月28日浇灌第一方混凝土, 到2016年12月31日, 万州港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生产运营, 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无事故。通过强化“四种意识”安全生产主题实践活动, 实现了员工平安、企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目标。

万州港电公司加强对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愿景、发展理念等核心理念的传播, 使企业文化可视化, 让公司文化氛围存在于企业整体环境中, 以潜在的形态感染职工。年初, 编印了《企业文化风采录》, 分群众路线、安全港电、绿色港电、廉政港电、和谐港电、欢乐港电、青春港电、微笑港电八个版块, 图文并茂, 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展示。结合集团公司的有关部署要求和企业实际, 组织策划了“定格2014, 展望2015”“美丽港电、尽展风采”主题摄影比赛、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港电女工才艺展示秀、“学习先进、弘扬正气, 我为港电作贡献”“全员读书好书推荐活动”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活动、“火热五月、多彩港电、同创美丽万州港电梦”“我与神华共成长”企业文化故事征集、“职工文化作品征集”, 对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场景收集美术书法、心得随笔等图文资料进行全面展示。建立了港电文艺表演及创作人才库, 推出了“树神华形象、展港电风采、供绿色电能、保能源安全”企业风采PPT, 在集团公司企业风采展示专栏中, 广受肯定, 网络投票保持前八的好成绩。

2.2 练——造就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建设也是一种广而告之。要通过一种有效的载体, 将文化传递给更广大的受众。

开展“部门展风采”主题实践活动。以亮笑脸、树形象、展风采、促建设为主题, 把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积极培育和践行“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核心价值观, 融入企业各项工作中, 引导员工树立守信践诺、求知谋进、敢于创新的意识。在员工层面, 要求员工上班统一佩戴工作牌或标示牌, 大力实施微笑服务, 把部门员工形象亮出来, 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改进工作作风。在部门层面, 大力开展“两优一先”“劳模先进事迹宣传”“最美党员”“最美青工”等评比活动, 组织引导各部门比实绩、比贡献, 把部门形象树起来。在公司层面, 大力学习宣传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 (工作) 者, 优秀劳模、优秀共青团员、青年职工、先进集体、技术带头人的先进事迹, 教育和影响广大职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在思想上、行动上向先进看齐, 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积极组织参加2015年重庆巾帼建功标兵评选活动。按照《关于开展2015年重庆市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标兵评选命名活动的通知》 (渝妇发〔2015〕70号文件) 要求, 努力克服材料上报时间紧等困难, 立即制定了工作方案,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各部门班组推荐、部门汇总、党支部确定同意、党群工作部对推荐名单汇总审核、经公司党委会讨论决定后, 及时将万州港电公司参加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评选的推荐表上报至万州妇联。在这次评选活动中, 我公司设备维护部电气二次主管焦罕静同志被授予“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焦罕静同志获奖, 也是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女职工工作, 服务一线, 大力展示女职工精神风貌和形象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 公司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坚持“五化五型”港电一体化发展, 打造一流发电企业的企业愿景, 把“树神华形象、展港电风采、供绿色电能、保能源安全”的企业使命, 与公司队伍建设、管理提升要求结合起来, 引导员工树立岗位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树立良好学习风气, 营造学习型企业氛围。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学习, 争做学技术、钻业务的行家里手, 通过生产准备部门每周举办技术讲课, 每月进行月度考试, 为员工搭建学技术、学业务平台, 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形成员工立足岗位学业务、比技能、做贡献的风气。

2.3 演——再现文化的感动者

“讲述身边的故事”, 感动于事, 感悟于心, 感召于行。让员工自己演自己的故事, 潜移默化地将“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核心价值观逐步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坚持“一切为了发展, 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 开展强化团队意识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把所有的生产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围绕有利于企业发展这个核心来进行, 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形象的同时, 更加注重职工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引导员工树立整体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实现员工之间同心同德、部门之间密切协作、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组织羽毛球比赛、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春节文艺演出、开展炎夏送清凉、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总经理接待日座谈、食堂伙食委员会、开展爱心捐款活动, 修建员工宿舍, 为员工子女入学提供服务等, 让员工处处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企业如家的温暖, 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

开展廉洁从业主题实践活动。把持身以正、制度先行, 淡泊名利、慎权守职, 干事干净的廉洁理念融入万州港电公司生产经营、招投标, 物资采购等工作中, 教育员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做到廉洁奉公、公平正义。针对重点岗位及人员工作实际, 依托主题实践活动, 建立廉政档案, 开展检企共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开展自查自纠等廉洁文化教育活动, 使“干事干净、廉洁从业”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和从业规范, 树立企业诚信守法、廉洁经营的社会形象。

3 成效与结论

3.1 成效

1) 坚持理论先行, 注重统一思想, 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明确目标和方向。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典型引路, 注重发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公司大力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 万州港电公司先后荣获神华国能 (神东电力) 集团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万州港电公司工程管理部荣获神华国能 (神东电力) 集团公司2013年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发电运行部荣获神华国能 (神东电力) 集团公司2015年度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3年~2015年, 公司先后有3名人员被集团公司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2) 坚持制度先行, 按照国神集团公司管理标准和要求, 全面整理、修订、完善港电公司管理制度, 形成规范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体系。

3.2 结论

1)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企业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企业的生动实践。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确立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

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契合员工自发自觉的精神文化需求。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员工, 员工的文化背景、精神需求及文化行为选择与企业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要把宣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才能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才能得到员工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3)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 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万州港电公司作为国有发电企业, 负有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安全生产、廉洁从业是国家和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公司立足实际, 紧密结合企业基本建设、安全生产、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培训学习、廉洁教育推出多项主题实践活动, 把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有机融入, 才能形成有生命力、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上一篇:传统毒理学下一篇:剖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