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研究(共12篇)
作文教学的研究 篇1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而语文作文作为高考中的重点得分项目,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其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也确实得到了学生和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严重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首先,教学方法陈旧。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对作文进行施教时,往往注重于对作文立意、开头、过渡、结尾等方法的讲解,教学模式僵化,使得学生的作文结构缺乏新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使得学生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为了“保底”而不敢去创新,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
其次,教学目标错误。虽然作文在高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其并不能成为作文教学的目标。现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学目标一味放在提高分数上,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少,能力不足,对于作文缺乏兴趣。
然后,应试教学的束缚。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课外阅读少,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论的升华,这就造成学生写出的文章也许辞藻华丽,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但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气和活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分析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通常来说,采取以下措施,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摒弃传统死板的模式化教学,教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首先,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题目,与学生一起,对题目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掌握题目的范围和内容,使学生在写作之前,对题目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确保文章的主题不会出现偏离。然后,教师可以事先写好相应的文章,将自己的分析和创作过程向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最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优秀的习作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加细腻,感情更加真实,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明确教学方向和目标
作文并不仅仅是高考中获取分数的手段,更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文章鉴赏能力、主题把握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以高考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自身观念,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主,鼓励学生抓住灵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打破常规的写作模式,对文章进行创新,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对于作文创作而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忽略对生活的观察,缺乏写作素材或素材陈旧,会导致学生在创作时无话可说;如果写作经验短缺,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会导致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而如果自身认知能力低下,语言词汇单薄,会使得写出的文章没有深度,质量低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对优秀的杂志和书籍进行分析,如《格言》、《智慧背囊》等,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品位,增加理论素养,丰富自身写作情感,提高知识的积累,进而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经过优秀作品的熏陶,学生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使得创作出的作品情感更加真实,结构更加严谨,更富深度和涵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对作文进行创作时,起点较高,效率较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起来,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写作效果,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得语文教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海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谈[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
[2]谭卫雄.普通高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浅论[J].东方青年·教师,2012(7).
作文教学的研究 篇2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九十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 很不错,三个试验学校,三、四、五年级共14个班级的实验,在艰难中起步了。按照我设计的测试问卷和统计表格,学校分别作了实验的前期测试。然后,按照“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思路来实施研究。 机关的工作非常忙,从3月开始,我县准备省利的普九验收,我被安排到去包片督导。这下子可好,实验工作,我只能挤出空闲到实验学校去调查了解实验情况,与老师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虽然实验工作几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但,老师们的改革还是让我看到了一下曙光。 教师们的实验大体出现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能够从学生的.身边着眼,来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资料的调查、搜集,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获取了较为丰富的作文素材,写出了学生比较喜欢写的作文。从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来看,比较符合我设计的“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思路。比如,韩城小学一位教师针对学生关心“沙尘暴”的研究,学生投入了热情,而且,很有一些“研究成果”,作文写出来以后,也很丰富。不过,他们搞得这样的作文教学,与单元作文并没有统一起来,因为,他们害怕考试,因此,研究性作文只是一种作文教学的补充而已。 第二种情况、教师从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入手,将作文题目转变为“探究题目”,先组织学生探究,然后,再写作文。比如五年级“写一种工具”。老师引导学生从学生所选工具的过去、现在、将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别说,学生的写作思路还真的拓宽了。这样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教材安排的内容,并不适合于探究。 第三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所规模很小的村小。这两位老师很年轻,很投入。他们干脆把作文全部换成了“研究性作文”――结合教材的要求,把题目内容换成对身边事务的观察、探究。这两位老师还按照我的要求,认真地记录了每一次作文的得失成败,并且及时与我联系,一起研究他们遇到的问题。当我看他们的日记和作文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改革的生命力。 一晃,半年过去了。这个时候,恰巧原丰润县和新区合并成为丰润区。而原新区是省级课改试验区,9月开始课改实验。因为我们的人手少(两个教研室合并以后才五个人),因此,合并之后,我们全力以赴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中。省里对各学科教研员的培训、各种会议、我们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到外省市参观学习,一下子,课题实验只能有实验学校自己去开展了。 不过,电话,还是要经常打的,实验工作,还是要按照步骤进行的。实验的阶段总结、测试,按照我的设计,认真地进行着。 虽然自己对实验不够满意――老师们没能“一丝不苟”地按照我的设计来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为作文而作文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但是这一阶段的实验工作,还是让人看到了信息的效果。老师们对作文的过程重视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1]
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作文素材;作文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0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19
作文是小學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太乐观:教师怕教,往往下了苦功,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升;学生怕学,提起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教师的教法不当,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训练不得法;二是学生不注意平时积累,缺乏写作素材,导致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那么,如何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笔者提出几点自己的粗浅建议。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觉得写作是一种负担,而会勤奋地探索,执着地追求。相反,缺乏写作兴趣,他们就会厌烦写作,害怕写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笔者试谈几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不易理解抽象的知识,若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作文教学,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别提让他们写好作文了。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各种道具,辅助语言讲解,创设各种作文情境,如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生活情境等,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场景中设身处地地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在这些情境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积极地投入到了作文教学中。
(二)组织作文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做任何事都喜欢争抢第一,教师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一些作文竞赛活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写篇小短文,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先组内竞争选出优秀作文,然后各组评比,最后将优秀作文张贴在班内公告栏,供全班学生欣赏。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还激起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作文学习中。
(三)提供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和成功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起着特殊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段话用得好,也要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自信心,积极投入到下一次的写作中去。
二、积累作文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缺乏写作素材,学生就会无词可用、无内容可写,自然写出的作文言之无物。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一般来说,积累作文素材可从两方面入手:阅读和生活。
(一)从阅读中积累
小学生的作文中好词好句很少,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积累的词语少,不会运用。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文字优美,含义深刻,情感真挚,很多词、句都可借鉴到学生作文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引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并让他们学会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课本中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教师一定要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格林童话》《爱的教育》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这样,广泛阅读,学生的阅读面越来越广,积累的好词好句越来越多,就一定能写出文辞优美的文章来。
(二)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缺乏写作素材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赞美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更广泛地接触到这个社会,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之美,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的作文素材越来越多,他们在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文章来。
三、优化作文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自己批改学生的作文,在作文本上留下寥寥数句评语供学生参考。这种方法固然让教师了解和掌握了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却不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对此,我们必须优化作文评改方式,指导学生修改、互改作文,从而让学生通过修改提高自身作文能力。
(一)学生自改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修改作文的经验,教师要将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一是要从基础抓起,看标点符号是否运用正确,语句是否完整、通顺,表达是否清楚、明白,用词是否得当,并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方面评价、修改文章;二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写修改笔记。
(二)学生互改
互改有利于学生从他人的作文中吸取精华,完善自己的作文。学生互改有很多种方式,除了同桌互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合作,进行小组互改,即将学生按照4~6人分为一组,让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修改。这样,更有利于发现作文中的优缺点,正确修改作文。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互评互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应尽量发现别人文章中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找他们文章中的缺点不要太集中,每次提出一两点要求改正即可。
关于下水作文教学的叙事研究 篇4
今天斗胆再谈作文, 实因一次偶然, 一次小小的尝试, 激起了学生的一场头脑风暴, 学生反应之激烈超出意料, 令人惊喜, 萦索心头, 不吐不快。
情境再现:人教版八下四单元“到民间去采风”的教学中, 萧乾的一声《吆喝》, 唤醒几许儿女爱乡意;琦君的半杯《春酒》, 安慰多少游子思家情;汪曾祺的一枚端午的鸭蛋也勾起了笔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于是兴冲冲写了一篇《童年时的欢乐时光》。
在把自己着实温暖了一回后, 因感受真切、自得而竟突发奇想, 让自己的文字匿名与学生见面, 和学生分享我的快乐童年, 让学生去评评这样的生活文字。
于是有了下面这样的一堂课:
教材:讲义一张, 内容———拙作《童年时的欢乐时光》
课上, 先卖了个关子, 告诉学生老师另外找了篇文章和大家一起读, 先让学生圈划, 点评, 于是很多不明就里的学生怀着崇敬之心开始认真地品读这篇“优美散文”, 用已掌握的结构、修辞的知识去泡解, 读出了回忆美好童年的主题, 读到了抓知了、摘野草莓、捉泥鳅的乐趣, 甚至还有学生精妙地赏析了其中几个我煞费了脑子的词, 颇让我产生“得遇知音”“孺子可教”的欣喜。早有按捺不住的学生在打听“作者是谁?”当得知本文是老师从其它地方找来的一篇文章, 作者不过是个普通人时, 学生顿时轻松了许多, 也可能因此而有点失落吧。告诉学生你们可以对本文评论, 或像平日里在论坛帖吧一样自由地“灌水”、“拍砖”, 一听到“论坛”“帖吧”、“拍砖”这些亲切的词, 教室里就炸开了锅, 学生兴奋不已。以前的课堂多的是老师讲, 学生记, 偶有讨论不痛不痒;以前的动笔, 只是老师下令, 收缴, 点评, 并不多顾及学生感受, 今天可以随意地灌水, 甚至拍砖, 学生就来劲了, 有人把它当美文来赏读, 有人扮评论家来挑刺, 课堂卷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我庆幸自己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导火线, 引入生活中的新鲜随意的表达方式, 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且激发他们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唤起了很多孩子对童年的表达欲望。
城里孩子的羡慕和遗憾, 乡村孩子感同身受的亲切和自豪;清高者的不屑, 唯美者的批评, 都让我获得了无比的满足。我们一起听听学生们怎么说:
“全文粗看是篇美文, 文中的许多字词显然是经过了作者精挑细选而得, 但我认为写得还不是非常深入, 和《我因江南而自豪》相比, 江南一文更有诗情和文韵, 本文呈现给我的画面简单、老套, 没有创新, 依本人之见加入几句诗, 效果会更好。” (林超毅)
“文章详略有得当, 引人入胜, 算是让我们一些城里孩子了解了平时不知道的希奇事, 安慰了城里的孩子体会不到的遗憾……” (黄小燕)
“乡下有乡下的无忧无虑, 儿时的回忆最是难忘, 文笔没那么优美, 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也令我们这些乡下来的小屁孩怀念我们的乡村童年了, 在农村生活, 我骄傲!” (李阳阳)
“文章一般, 方法不错, 找时间试试去……” (管文静)
“可怜了我们这代人, 都体验不到你们说的抓知了、摘野草莓、捉泥鳅的乐趣, (好诱人哟!) 我们只有埋头苦读的份, 头上最美好的自然却无法触及, 欣赏你的顽童生活与心灵, 甚至妒忌你的童年! (余金慧) ”
………………
那些被唤醒的童年, 此刻全都涌溢出来了……
“童年, 那么美好, 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快乐记忆, 就‘轻而迅速’一词足见你钳泥鳅的熟练, ‘挠’字说明了玩知了的有趣, 其实我也想起了在乡下与表弟一起偷萝卜挖笋的快乐, 才知道那是多么美好珍贵的童年……”
“儿时的许多事新鲜好玩, 小时, 夏天, 楼下草坪捉蚂蚱, 无辜牺牲, 被折磨死了……”
“我的童年没贫瘠到如此地步, 但采桑葚的滋味也无法忘怀……”
“想到了小时候奶奶家附近修道院里那几棵高大的柚子树, 大柚子惹人直流口水, 扛着工具偷菜的刺激惊险……”
“胆大时甚至跟人去抓蛇摸蟹, 晚餐的桌上便多了道味道鲜美的蛇汤了……”
“看了这么多, 我也不禁想炫耀一下我那绝不亚于您的童年生活了……钓龙虾, 烤龙虾, 那只最大个头的掉进了火里, 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可惜……”
那一瞬, 有学生顿悟了, 我的童年也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这样写啊, 连头疼作文的男生也发现, 自己可能是没文采, 但自己多的是淘气的经历啊, 把那些淘气写下来原来也就是文章了啊……
可是那么多的故事和精彩怎么到纸上去绽放?于是老师顺势告诉他们“最有美感的应该是回忆的淡淡的细节”, “一件事, 怎样最精练”, “相同的事如何处理轻重”, “入题要快, 结尾要留白”, 于是“浓缩生活, 放大细节, 我手写我心”成了大家的共识。
精彩的“灌水”、“拍砖”交流后, 谜底揭晓———作者乃本班语文老师时, 满堂哗然!“原来这就是我们老师的生活!”“这么淘!”少了神秘, 多了亲切。
“比我们的水平高, 当语文老师还是有资本的, 吃知了恶心吗?不敢相信我们的老师还敢去抓知了……”
“如果有时间, 不如你带我们去摘野草莓吧……太羡慕你们的童年了……”
高潮迭起的课堂随铃声而戛止, 但那篇《童年时的欢乐时光》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它激发起的写童年写回忆的热情是我所始料未及的。课后老师没强求写作, 只说动情就写吧, 事实是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地写着。所谓情动而辞发吧, 《提着野菜回家》《那也是茵茵碧草》《蒲公英漫天飞的日子》《城里孩子的乡村生活》《温暖的夏天》《坐着公车驶过岁月》……个性美文层出不穷。
在这个春天里, 一堂语文课上, 我和学生一起收获了一大堆的快乐。
姑且称自己的《童年时的欢乐时光》算下水文吧, 于是, 意犹未尽的咀嚼着此次下水:我们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作文教学, 我们的日新月异的生活……其实, 我们有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体验。老师下水, 好处多多。
其一.“下水”作文鼓励了学生, 融洽了师生感情。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有一定神秘感的, 所以适当用文字表露一点教师个人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小秘密不仅能满足一下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兴趣, 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而且老师的下水文章不一定是最优的, 但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 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 善于“吹毛求疵”, 提高鉴别能力, 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要知道有时成功挑刺也能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 满足感, 平等感。情感上拉近了距离的师生在课上更充满人情味。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不是说了吗。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课堂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信任感, 敞开心灵, 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获得更大的成效。既然如此, 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下水”示范, 为学生树立无声榜样。
老师把自己的故事诉诸笔端, 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于文中, 比起书本的范文会让学生倍感亲切和熟悉。老师的写作行为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文的素材就在自己的生活里, 文章其实可以这么简单, 不过就是叙述自己的生活而已, 利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厌恶心理。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学着老师挖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平时注意积累, 注重分析的习惯的养成, 其作文教学的引导作用不言而喻。
其三.“下水”激趣, 挖掘写作动机。
就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 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否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准, 将对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甚至他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是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 任重道远。
一石激起浪千层。老师下水的童年故事催发了学生无数明媚的春天, 让学生明确了:好的文章不是虚构出来, 或是拼凑、抄袭出来的;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是精彩和美好, 我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我也可以写得很精彩。为了让自己的故事被接受认可, 学生自会在遣词造句上分外用心, 写感受, 吐真情。这样, 学生作文中那些老掉牙的俗里俗气的故事没有了, 代之而来的是自己生活圈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
学生由“要我写”变“我要写”, 由怕作文到不吐不快, 写作动机催生, 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渐养成, 长此以往,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无形中提高, “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作文教学目标有望实现。
其四.多渠道“下水”, 找准触发点。
老师下水文的写作和运用, 也应该是多渠道的, 内容和形式上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在网络时代,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下水示范, 组织作文教学。利用便捷的网站或网页, 开放的博客和论坛贴吧或Q Q空间做载体, 可以在网络开辟作文教与学的专栏, 设班级 (文学社) 发表园地、习作簿、指导站等各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栏目, 用跟帖评价的方式主动评点, 畅所欲言。开放你的博客或空间, 你会发现点击上升, 人气剧增, 你会发现除了课堂你又赢得了一块阵地。你在这块地上播下的每棵苗, 都会走过春天, 结出硕果。
作文教学的研究 篇5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八十三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一连几天,“情境”的问题,老在我的脑子里面“晃”,我努力地用自己过去的一些教学精力来验证这个观点――“彩虹为什么是弧形彩带”、“研究小动物”……但,这些,毕竟是实践的东西,总得找到合适的理论支点呢? 12月4日,吴庆麟的一场学术报告,提示了我思考的方向。 吴庆林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历史上三次“知识与学习”的革命。他谈到第三次革命是“情境认知”革命。报告中,他谈到了“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由于时间关系,他没有展开讲。但是,“情境”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报告很短,没能展开。课余时间,我开始搜寻“情境”。 终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研究》(、8p30)上面高文的一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使我茅塞顿开。高文老师讲:学习使用一种工具,除了了解某些特定的规则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使用的场合和条件。后者,直接来自于使用这一工具的某一共同体的活动情境、共同积累的独特的洞察力以及共同体的文化。 读着这段话,我想到了课程标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语文的.本质特性之一是工具,作文,是运用语文进行书面交流的工具。作文这种工具的学习使用,需要“场合和条件”――“情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为“使用语文进行书面交流”提供了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的场合和条件。 高文老师还讲道:情境学习和情境认知的研究者都强调按照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活动改造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有可能再真实、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数学家或者历史学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习真正有利于对某一特定文化的适应。 这段话,使我从“改造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也重新认识了作文教学。世界是整合的而不是分割的,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应该是整合的,在综合的真实实践活动当中来进行的。作文如此,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情境,真实的情境,为文实现这样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1]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困境
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有了明确的要求,而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困境”难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总结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对策。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1.现状
从我校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喜欢型,约占20%。这种类型的学生平时积极参加生活实践,勤于收集写作素材,写作兴趣浓厚,文思敏捷,成绩优良。二是应付型,约占50%。这部分学生对写作态度比较冷漠,既不喜欢,也不厌恶,他们认为写作文只不过是完成任务,因而总是马虎草率,应付过关。三是厌恶型,约占30%。这部分学生或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细胞”,个别甚至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或认为写作不是学生的任务,所以作文总是不写,成绩极差。
2.成因
(1)课外阅读缺失。学生的课外读物少,很多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认为只要读好了这几本教科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书可读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海里没有多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写作的时候就很难有生动表达的语言。课外阅读量的缺失给孩子的作文带来了许多困难。
(2)缺乏有效指导。课堂写作缺乏有效的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范文讲解——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评阅”。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①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②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③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④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3)评价缺乏激励性。忽略了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激励作用。教师背着学生全批全改作文,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优点或不足,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这就导致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往往不知道作文的妙处何在,写得不多,更难有成就感,如若长期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
二、如何走出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1.注重积累,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读日记、评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记录下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搞完一次卫生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为了分享写日记的成功喜悦,提高语言的準确表达能力,激励不断写感受、写思考、写发现、写独特见解的兴趣,笔者每周安排一次“写日记、读日记、评日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当初学生的不好意思把在家写的内容读出来,到后来的主动要求先读,就是一个可喜的大变化。
2.耐心指导,触发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才导致他们害怕作文,而这中间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言是构筑作文大厦的材料。只有通过教师正确的诱发与指导,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方法,掌握进行素材积累的正确的、有效的途径,才能夯实作文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心情”,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一次自由命题作文时,有一名女同学用了不足一节课的时间顺利完成了一篇题为《和母亲浇水》的作文,真实叙述了昨晚(深秋的夜晚)自己陪病弱的母亲冒雨浇水的艰难经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同情、理解和感恩。由于本习作写的是亲历,抒的是“我心”,经老师推荐投稿,很快在当地日报顺利发表。实际上,学生的感情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有宣泄情感的强烈愿望,一经教师点拨,其文思会如泉涌。
3.改变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是提高评讲质量重要的环节。 以往教师评讲作文,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老师以公式化的评语下注,读一读、听一听或老师点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厌倦这种教学方法, 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比如,评讲“螃蟹的责备”这个材料作文,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把评讲分为“榜上有名”“片段展示”“佳作欣赏”“出谋划策”几个环节。 先宣读文章有优点的学生的名字,再让这些学生把好的片段和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老师“采访”他们,让他们谈写作的感受及自己对作文的评价,接着让全班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出谋划策”是把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印刷出来让学生品评并加以修改,使之在众人的“谋策”之下,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种评讲作文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同时,在评判作文时一定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鼓励、表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予以不同的评判,只要学生习作中有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褒扬。例如,满足了字数的规定,运用了某一种写法等,只要符合本次写作的要求,完全可以给高分,甚至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给100分。
夯实作文起步教学基础的研究 篇7
一、抓好阅读引导
古人说采得百花酿成蜜。唯有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童歌、童谣等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明悟写作技巧, 感受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的感情, 为写好作文夯实基础。童歌、童谣短小精悍, 新奇有趣, 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让童谣进入习作课堂, 就能为写好作文夯实根基。例如, 《小老鼠》写出了偷油吃的小老鼠的可爱, 让学生对坏老鼠也不禁有了一丝怜爱;《拍手歌》让学生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也体验到和伙伴交往的快乐;此外, 还有一些节日歌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形象直观的绘本就更能让学生兴趣勃发了, 精美的插图, 精练的文字, 让学生沉浸其中, 不能自拔。《西游记》等文学经典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经典著作以其精巧的构思, 优美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想象跨越了时空, 给学生以熏陶。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和经典同行,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 帮助他们体验到美好的感情, 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与此同时, 还要积极搭建平台, 让学生通过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展示自己。比如每堂语文课开始前五分钟, 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大声朗读,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童谣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活动中, 有人诵读古今贤文, 有人模拟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 有人讲述精彩故事, 还有人打着节拍唱童谣。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增长了知识。学生在阅读中咀嚼文字、感悟情感、洗礼心灵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写作热情。
二、做好资料收集
小学生要求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之一就是读书做笔记。《燕子》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生活习性以及飞行休息时候的情景。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 春天到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边飞, 一边赞叹春天太美了, 那么春天有哪些色彩呢?读读第二自然段, 圈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学生:鹅黄色、青、绿。老师:春天还有许许多多的色彩, 小燕子还没有来得及看, 我们帮它们观察一下, 可能还有哪些呢?学生:粉红, 雪白, 金黄。师: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词语真多。课文中是如何写春天美丽色彩的呢?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生: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 绿的芽, 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师:如果你是作者, 你会怎么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呢?生:粉红的桃花在春风中张开了笑脸。生:金黄色的南瓜花在和煦的春阳中吹响了喇叭。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请将这些词句摘抄到“小蜜蜂心语”本上。学生们一边欣赏优美的语句, 一边及时摘录下来, 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词句的大量积累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了写好《春天来了》, 习作前, 我布置了前置作业, 要求诵读有关春天的文章, 摘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有位同学在摘录本上摘抄了:春风送暖、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等八个词语。在作文课上, 他巧妙地将相关词语运用到作文当中描述了春天的美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 妈妈骑车带着我到田野上寻找春天。一路上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好一派迷人的景象。春风送暖, 两棵古老的银杏树换上了绿色的新装, 一片片叶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 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一阵风吹来, 银杏叶子在和煦的春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桃树上一丛丛的桃花张开了粉红色的笑脸, 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似乎向人们展示他们迷人的身姿……春天的田野让我们驻足观赏, 流连忘返。摘录让学生们抹亮了作文的底色, 习作让摘录变得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阅读积累和习作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作文化难为易了。
三、引导自由表达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不要总是试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套路, 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我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 总是尽可能地营造氛围, 让学生们自由表达。例如, 有一个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写道:今天, 我在家玩手机上的游戏玩累了, 感觉没什么意思。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申请个微信呢?于是, 我在百度上了解申请微信的步骤并进行操作, 居然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地加了爸爸的手机号, 他居然很快就添加了我。我迫不及待发了一句祝福的话, 他很高兴。问我是谁?我告诉他我是他儿子。他还以为我开玩笑, 打电话确认后, 他也为我感到高兴。我又加了妈妈微信, 我恨不得添加所有我认识的人的微信, 让他们都知道, 我会申请、使用微信了。我在班上朗读他的作文, 并表扬了他。他很高兴, 写作的劲头更足了。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能够营造浓浓的写作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乐于表达, 从而爱上写作,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卢丽娜.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略谈[J].文学教育, 2011 (07) .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8
很久以来,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教材没有明确的写作知识讲解和写作序列安排,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亦是一片空白。调查显示,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没有计划性,没有自己的教学系统。也就是说许多教师写作教学随意性强,教师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作文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会表达、乐于表达;教师通过系列的方法指导有效训练学生实践、感悟、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纳认为:教材的序列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程度。序列是指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所遇到的材料的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体系。
2.于漪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
3.江苏语文教育家洪宗礼认为:写作教学要有序、善引、求活,作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解决目前作文教学训练无序化、随意化、低效化的问题。
2.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3.力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象
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研究的对象: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不同层次的四所学校———15中、23中、41中和长春学校的师生作为研究的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跟踪研究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适当召开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观摩研讨不断修正、完善和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和作文训练序列,使研究过程更科学、更合理。
2.经验交流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及时对课例、理论讲座进行分析。实验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提炼教学经验,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总结完善作文教学模式和训练序列
3.调查法:每学期定期调查实验学校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召开课题会,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5月)
1. 课题培训、理论学习。
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各自的理论素养。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作文教学现状,走进名师作文课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子课题。
2. 明确作文训练目标,构建作文训练序列。
语文学科课题组成员依据新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实验学校进行了以“提高作文训练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开展了作文周序列训练活动,通过课例研究、经验交流,总结作文指导方法,将研究引向深入。
3. 结合校园活动构建“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
最近两个学期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我们的训练序列注重方法指导,但同学的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系得还不是那么紧密,本学期我们把学生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和学生活动序列相整合,构建了“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例如,今年的第一场雪,基地校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打雪仗,并让班主任录像,然后回到教室指导场面描写。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有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之后,写作的方法变得可以触摸,作文训练事半功倍。引来源头活水,哪能不渠清如许,我们的作文训练正在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 构建阅读和写作双向促进序列。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学习,生成写作方法,学习教材经典文章的写法,模仿作文。我们依据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确立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训练学生人物描写;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训练学生进行场面描写;讲《藤野先生》一课时训练学生如何选材和剪裁;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既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又学习了写作技巧,生成了写作智慧,可谓双赢。
5. 加强三级教研,做到作文修改序列化,构建作文评改模式。
为了让有效作文教学研究走向深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立体的多维的方法,教研员带领一级中心组,进行课例引路、理论讲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学区片头学校带领本学区教师积极开展观摩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教研品位。
东片学区构建了作文评改模式。作文评改的模式: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实践升级。
(1)专项批改,总结问题:教师每次的作文批改都是有所侧重的,侧重在作文训练专项上,及时批改总结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问题。
(2)范文引路,生成方法:引领学生通过对星级作文和精彩片段的鉴赏,生成写作方法。
(3)例文共改,实践升级:首先,修改内容专项化———分点突破。根据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确定修改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专项修改,由浅入深,目标集中,把每一个专项的写作方法学明白,会运用。如我们在作文专项训练中按“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锤炼语言———推陈出新”的序列进行训练,那么,作文修改就贯穿于每个环节中,而且是训练的重中之重;其次,修改过程序列化———循序渐进,因为作文训练分专项按序列逐层进行,因此作文修改也是如此,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是一次仅修改一个专项,有重点,有梯度进行,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逐步提高。先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学会不跑题,确立中心,再进行“选材剪裁”学会选择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去写,然后进行“布局谋篇”使结构更为合理,并学会使用铺垫、呼应、悬念等技巧。再之后进行“锤炼语言”,语言做到不仅流畅,而且拥有自己的风格。最后,精益求精训练“推陈出新”,在以上各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优秀篇章;最后,修改结果成果化———将优秀作文集结成集,使学生获得手稿变铅字的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改作文的热情。这种训练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课题研究中,西片学区开展了题为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教研活动。创新了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作文评改课具体设计为“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的思路。
6. 组织作文竞赛:
每学期组织一次区级作文竞赛,每年参加一次全国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向各类作文选或文学杂志上推荐,并通过学校校报刊登,在校内进行交流展示。
7. 对每一次活动情况都进行统计分析,做好追踪档案。
课题成员组及时交流分析,研究反思,并撰写论文或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2月)
课题小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整理师生材料,对二、三阶段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研究成果鉴定。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做好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构建了作文训练序列,作文评改模式。
1. 七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2)细致刻画人物。(3)具体生动叙事。(4)以小见大。(5)选材与剪裁。(6)联想和想象。
2. 八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丰富思想。(2)用情境与细节,突出人物形象。(3)托物言志。(4)渲染和烘托。(5)运用设置线索、伏笔照应、悬念过渡等常见手法布局谋篇。
3. 九年级构建了作文基本要素训练序列,具体包括:(1)审题立意。(2)选材和剪裁(3)布局谋篇(4)锤炼语言。(5)推陈出新。
(二)构建作文评改模式
1. 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掌握方法。
2. 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
(三)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得到全区师生认可并广泛采用。
校本教材———1.作文专项训练之审题立意。2.作文专项训练之选材与剪裁。3.作文专项训练之渲染与烘托。4.作文专项训练之场面描写。5.作文专项训练之细节描写。6.作文专项训练之情节波澜。7.作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描写。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1.争取在作文指导序列的指引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给他们更广阔的更有创造性的习作空间,写出更多更优秀更有个性的习作。
2.争取将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相整合,使作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地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小学作文“母子题型”的教学研究 篇9
一、“母子题型”的定义
所谓“母子题型”,即教师不给一个固定的写作题目,只呈现给学生一个既可以是一个主题,又可以是一个话题式的“母题”,学生可以根据主题或“母题”展开想象,找到很多与“母题”相关的事物或情感,选择一个自己最有兴趣的内容,自拟“子题”进行自由写作,从而让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创作天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尽情地遨游在自己笔下的滔滔文海之中。
二、“母子题型”作文教学的基本过程
对于“母子题型”教学的一般过程进行研究,我发现程序可基本不变,但运作时方式方法可以不同,呈现母题的形式也可不同。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研究,包括如何指导学生选题,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结构框架,如何通过范文指导写作等。
首先,教师把写作“母题”写在黑板上——“母亲”,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根据这个题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或意见。教师也可以用脑力激将法或头脑风暴等,激发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这个题目。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所教内容和学科内容相结合。
接着,教师派发一些与“母亲”有关的“子题”(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环境而自己设定),如“妈妈的手”“妈妈的眼”“妈妈去旅行”“妈妈离家上班去”“妈妈,我没有错”“母亲节的故事”“一朵康乃馨”“洗衣机前的母亲”“妈妈和奶奶”等。
随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参考派发的示例,就“母题”再拟设一些“子题”,用记号笔写在白纸上,一张白纸写一个“子题”,并把写好的“子题”贴到黑板上。一个学生可以写超过一个以上的“子题”,看谁写的“子题”最多。
最后,学生可以从众多的“子题”里挑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写作题目进行写作。
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可进行课堂巡视。学生有问题,应等教师巡视到他们座位边,才可以举手提问。如果是分组合作写作,学生可以悄悄地和临座的同学进行商量,或翻查书本、字典等,尽量不打扰他人的写作。
三、“母子题型”作文教学的写作形式
传统写作以学生个体写作为主,而“母子题型”写作将以各种形式来展示成果,充分体现它的开放性、个性化和自由度。
1.允许学生第二天交或有一段时间去寻找资料整理加工后完成写作。教师可以适当改变写作时间限制,更改部分作文课的限时要求。写作是需要足够时间构思与修改的。平日限时作文给学生一种“考核”的压力,学生自难畅所欲言,亦不能仔细推敲,编排素材。允许带作文回家完成,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机会,更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2.多样化表达,抒发胸臆。语言表达的多样化,可减少创作的障碍。对于学生不懂的字、词,我允许他们用同音字、近音字甚至图画代替,但需要加上圆圈以识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打断学生写作的流畅性。
3.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写作。传统作文教学,通常都是个人化的活动,与他人商讨往往不被提倡。教师通常对此解释是为了避免学生偷懒,抄袭别人的成果。其实,共同讨论、合作写作并不构成抄袭,反而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我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作出及时的回应,提出对方写作中需要加以补充的信息。
化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瓶颈的研究 篇10
一、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怕作文、愁作文的思想障碍。有的学生一说作文就发愁、就作难,望文题而生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和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激发其兴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一读。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包括名人名篇、名著,以及配套的阅读教材。二说。在课前利用3分钟~5分钟时间让学生说一件有意义的事,如讲述一个小故事,讲一则成语故事,说一个命题小篇目,点评某件事件等。三写。开展作文比赛,挑选状元卷、榜眼卷、探花卷等张贴在教室墙上。通过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欣赏能力、发展思维想象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教会观察
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就会跃跃预试,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普遍感到没啥可写,一篇作文下来,既笼统,又简单,干干巴巴。比如让写“赶集”,有的学生只是写“人很多很多,卖这卖那,什么都有,真热闹”等等。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得不细致,不具体,因而觉得无啥可写。事实说明,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具体做法是:第一,教给观察方法。只有好的观察方法,才会有好的观察效果。一是按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系统观察。第二,观察要具体。要具体到个别人的长相特征、特殊的地方。抓住特点,就是抓住了“个别”,就能防止“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第三,指导观察方式。一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三是现场交流观察结果,同学之间进行评判或补充纠正。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组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方法。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就能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文章内容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训练表达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有了观察能力不等于就能写好作文,必须把观察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观察到的事物比较生动、形象、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应着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做法是:第一,指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形象化。例如,把“老人满脸皱纹”写成“老人脸上爬满皱纹”,把“老人花白的头发”写成“老人的头发像染上一层霜”。第二,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后,组织学生说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好像站在自己的妈妈面前,她正关心着我们的成长;有的说,国旗迎风飘扬,好像我们可爱的祖国在胜利前进。第三,看事物打比方。如把正卧着的一只小白狗比作一堆棉絮、一堆雪,把熟睡的小花猫比作好吃懒做的大懒汉。通过这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会大大提高,文章写得日渐生动、形象、活泼。如有的同学把家里的宠物“毛毛”的懂人性写作“爱听话的小孩子”,把其活蹦乱跳写作“调皮的机灵鬼”等等。
四、注意修改
学生写作文,多数存在急于求成、求快不求精的毛病,不问写好写坏,一遍完事,不加修改,也不会修改。在一定意义上说,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这不仅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并将让学生终生受益。具体做法是:第一,通过古代名人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讲清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讲明养成修改习惯会终生受益的道理。第二,指导修改,教师要说清修改的要点。比如中心不明确、内容和题目不相符、层次不清、错别字等,选择学生的作文,当堂一一指出修改的原因。第三,让学生自己修改。第四,同学互相修改。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修改习惯,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五、鼓励为主
学生的特点是好胜心强、自尊心强,喜欢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这是上进的表现,非常宝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严禁泼冷水、挖苦、讽刺,应当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饱满热情,这是学生努力前进的动力。因此,对学生的文章坚持做到认真批改,鼓励为主。一要适当给高分;二要认真找出进步点、闪光点,哪怕很微小的进步,也要提出表扬;三要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努力方向。使之在高兴中看到不足,在前进中明确方向。经常保持“兴奋、拼搏、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攀登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张琼华.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32).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篇11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中呢?下面就我所感受到的谈谈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阅读的弱化
1.信息化带来各种传媒对传统阅读的冲击
信息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变化之一,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传统的阅读。我们能清楚地感到,传统的依靠纸质媒介进行了千百年的阅读方式正受到各种新兴的媒体的冲击。图像与声音是这些新兴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两大利器。声光的强烈刺激与直观感受无疑比白纸黑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大量的阅读时间,并逐步蚕食我们传统的阅读阵地。
2.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阅读的功利性大大加强
如果我们打开一个学生的书包,除了课本和漫画外,最正儿八经的书就要数作文书了,它几乎是大部分学生应付作文的必备工具。不禁想起《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的《精选三科乡会墨程》这种早期的“优秀作文选”,想必在科举时代也是相当流行的。无可否认作文参考书对学生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正体现了学生对阅读强烈的功利性色彩。买这类书看并不是出于学生的阅读欲望,只是为了在写作文时“参考”一下。如果不用写作文了,这些书相信也不会有什么人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功利意识的肆虐,成年人不也被快餐文化所淹没吗?成人阅读的娱乐化、功利化势必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反过来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又以这样的模式影响整个社会。我们为何而读书,是一个应该严肃面对的问题。
二、表达平台的缺失
1.作文作为作业是被动的应付
大家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认为学生是靠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的。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作文训练固然重要,但仅靠有限的几次训练并不能保证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当学生被动应付时,作文课所要求的训练并不能很好地贯彻下去。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将老师所讲的方法当作公式死板地套用,反而使作文变得僵化,面目可憎。这实质上是对考试的应付。所以不改变作文被动应付的情况,再多的训练也是枉然,同时写作的时间也在减少。作文课上学生被动应付,课后情况怎样呢?有调查显示,平时有自觉写作习惯的学生(如写日记)仅占2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时间,学生的时间,特别是高中生的时间往往被题海所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没有自然不会抽出时间来写作了。即使是这样,由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时间相对的不足,所以连被动的课堂作文的时间也显得捉襟见肘。
2.高考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并表达自己感受的平台
美丽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升学的压力而被无情的阻隔在他们的身外。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虚假话语。有没有如此麻木的学生呢?有,但绝不是大多数,大自然和生活并非没有打动他们的时刻,而是没有适合表达这些的平台,因为作文是要评分的,是有题目要求的,是不适合自由表达的。于是,学生们在作文教学前迷失了,想要说的不能说(有可能跑题),不想说的说不好(得不到高分),自然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面对以上的不利因素,放任自流显然是不行的,虽然对高考我们暂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它,但还是应该采取弥补措施去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就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吸取各家之所长,我认为可以从加强阅读和搭建表达平台两方面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开列合适的书单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借鉴到写作中来。有条件的应该利用学校或地方图书馆开设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
(2)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促使其将阅读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来,并积累相当的写作素材。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提出过,方法是老点但很实用。
(3)鉴赏古代诗词。作为汉语言的精华,古代诗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的韵味,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正是高中学生所欠缺的。可以让一个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写下自己对某首诗的感受,再当众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举办作文比赛。在班级内举办作文比赛,由学生和其他老师来共同评价,增强其公信度,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其写作的动力。
(5)创办班级刊物,由学生自己编辑、整理,把学生的习作佳作做成刊物,对于好的作品要推荐到报刊杂志上,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6)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抛开课堂的束缚去亲近、感受自然,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也会比四面墙壁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学习负担很重的高中生比小学生更需要去接触自然,他们也不再是单纯看待客观事物,会有更多的人文关照在里面。
(7)创设情境写作。请看美国一个个体老板一天的“写作”活动:拟一份跟厂方的货物供销合同,制定一份跟合伙人的合作协议,给顾客写一份新产品推荐说明书,作为某一社会福利组织的一员到电台发一个向灾区人民捐赠的倡议,必须立即给国外的一位朋友写一封亲笔信交给客人带走,向厂家提供一份报告书,说明新买的家用电器不是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坏……我们的作文课堂也可以创设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活动中学习写作。
(8)利用公益活动进行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外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让学生写倡议书,公益广告策划书、广告词等。
(9)以口头表达带动书面表达。可以举办辩论、演讲、朗诵等比赛,学生在准备这些活动中必然要写下大量的书面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看作是一种口头作文,而形式上要比课堂上灵活,更能让学生接受。
(10)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表达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避开网络已是掩耳盗铃的欺人之举,不如鼓励学生利用好这个表达的平台,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写自己的情感。
起步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篇12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应从兴趣的培养入手。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 心里想做的时候。”作文也不例外, 应致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有了兴趣, 就能使注意力集中, 积极思索, 乐于表达,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能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那么, 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呢?笔者认为, 要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创设轻松快乐的氛围, 激发想说、想写的兴趣。儿童的天性就是玩。根据这一特点, 我“发明”了许多“新招”, 如蒙眼摸物、敲鼓传“信”、拔河、猜字、成语接龙、比手劲等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比赛, 让孩子们在快乐自由中玩耍、感受。我再要求他们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写一写, 不加以限制。孩子们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体现出真正的轻松, 写出的习作能发自肺腑, 表达出真实情感;我还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领略万物的美, 感受自然界鸟草虫鱼的奥妙;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贺卡、做小实验、炒菜、包饺子……在如此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中, 孩子们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幸福, 有感而发, 自然而然地萌发了急于要把心中所思所想记下来, 作为一个见证、纪念的欲望。就这样, 在这种自发而习作的驱使下, 偶尔一天几篇, 偶尔几天一篇, 孩子们对习作越来越感兴趣, 越来越感轻松, 在这种快乐的渲染下, 谁又会拒绝写作呢!
二、自说与互说, 为学生作文做好语言铺垫
在创设情境之后, 我还不急于让学生动笔写, 而是让学生先说, 为学生写作文做好语言铺垫。例如, 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这一习作时, 我深知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部分都娇生惯养, 养尊处优惯了, 对长辈不知关心, 缺乏爱心, 于是我在这个周先让孩子们多为父母亲做点事, 再为他们讲名人、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并让他们了解父母亲的生日, 在父母亲生日时, 送礼物给自己的父母亲。孩子们通过与父母亲的交流, 也感到父母亲博大无私的爱。接着在习作课上, 我让学生上台说说自己和父母亲的故事, 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 说起来有条有理, 滔滔不绝, 充满对父母亲的深情。每一个学生讲完, 我还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使主讲的学生语句更加通顺, 用词更加准确。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说, 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让他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他们可以跟同组同学说, 也可以走出座位去找要好的同伴说。这样, 给了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 给学生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一时间, 教室里热闹非凡, 没有一个“闲人”, 就连两个怯场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教室的一角, 毫无掩饰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通过自说和互说, 学生就有了写作文的语言基础, 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三、命题并作文, 让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
在“说”的基础上, 让学生把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 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有条理, 写出心中的话。如上所述, 许多学生在感受爱的滋润———诉说爱的情怀后, 不禁文如泉涌, 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篇感人而真挚的文章。
附:学生作文两篇
受伤的爸爸
星期六, 我本来想在家睡觉的, 可妈妈说今天弟弟妹妹要来家里, 我听了马上起床。我们开始分工了, 妈妈烧开水, 我擦窗, 爸爸拖地。我不小心, 把窗玻璃给弄碎了。爸爸连忙抱我下来, 用手去挡碎片, 不小心把手的一块肉给割了下来。我焦急地哭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叫来妈妈, 妈妈用创可贴止血, 可是不管用, 我和妈妈马上把爸爸送到医院。当时, 我是多么地害怕,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爸爸对我的爱。
爸爸不爱吃葡萄
这是一个 (件) 让我很感动的事。
一个周末, 爸爸买回了许多葡萄, 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一下子大把大把抓起葡萄往嘴里塞, 弄得自己满嘴都是葡萄汁, 爸爸却只沾了几小口, 我原以为爸爸不喜欢吃葡萄, 自己也就放心地吃了。直到有一天, 我才知道爸爸并不是不喜欢吃葡萄, 而是见我这么喜欢吃, 自己只沾几小口, 剩下好让我多吃点。
有一次, 爸爸生病了, 妈妈到街上买回来了许多葡萄, 爸爸喜出望外, 洗了手, 大口大口地吃着, 这才让我知道爸爸并不是不喜欢吃葡萄。我觉得以前的我, 真是好自私。
有一天, 我偷偷地把自己的零用钱存了起来。钱凑足了, 我偷偷地跑了出去, 买回了几斤的葡萄。爸爸出院了, 我把自己买回来的葡萄给爸爸看。爸爸问我:“你不吃吗?”“这是我专买给您的。”爸爸哈哈大笑起来, 连连夸我是个好孩子, 我在心里也为自己有一个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
这两篇文章出自两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手中, 虽然没有生动的描述, 没有感人的语句, 没有丰富的词藻。可是, 我却从文中感受到了一种毫不张扬、默默深沉的爱。这种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无法用金钱来回报的。这种爱何等的伟大, 而又何等的普通, 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 只是因为孩子们在亲身经历而又感受颇深的回忆下才写出的文章, 比起那些只写一些空话、大话, 诸如生病、发烧了的父母还冒雨送医院的老套的题材要新颖得多。
四、多元评价, 提高学生的作文和欣赏能力
在学生作文后, 我并不像以往一样, 急于收上批改, 而是采用多元评价手段,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欣赏能力。我的做法是这样———
1. 自评。
在孩子们完成习作后, 我趁热打铁, 让他给自己的作文打上“☆”号, 并附评价语。因为以往一次习作要相隔十天半月, 过了这十天半月再讲评, 学生已失去了热情, 逐渐淡忘了。因此, 评改习作要及时。这是培养孩子写作的自信心也是培养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自评中, 或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而努力改之, 或是认为自己成功的一笔而继续勉之, 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2. 互评。
这一环节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 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与人交流感情, 影响教育他人, 创造新经验等, 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互评这一方式, 提高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会在不自觉中与自己的文章加以比较, 找出彼此的优缺点, 小班额的还可以让他们把作品摆在桌子上, 开作品展, 全班可自由欣赏、批阅。这样, 孩子在今后的作文中该发扬什么, 克服什么, 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 对他人作文的评价, 也往往评到点子上, 使他人认清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许有人会质疑, 连话都写得不流畅的孩子, 还会评别人的文章?可别小瞧了咱们的孩子, 本领是磨炼出来的。儿童心理学专家曾研究过, 发现孩子的表现欲是最强的。在众人的监督下, 谁也不敢怠慢, 必须认真写出他满意的作品来, 以取得同伴的认可。持之以恒, 一定会收效良多。
实践也证明了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 胆怯的孩子少了, 不肯打开作文给别人看的也没了, 孩子的交际能力增强了, 作文水平提高了, 孩子们更喜欢写作文了。
3. 家长评。
这一步骤较难实施, 因为家长来源广, 水平不一, 有的才高八斗, 有的目不识丁, 有的长期出差在外, 有的不在子女身边。特别是农村的学校, 实施起来难度更大一些。这就需要视情况而定, 评阅活动的次数可自由掌握。所幸的是, 我班的大多数家长都给予支持, 积极配合, 认真批阅。如今, 作文本已成了学生、家长和老师心灵对话的平台, 成了彼此沟通的桥梁。家长能及时获悉孩子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有更大的进步, 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中更充满自信;教师与家长配合得更默契, 更利于因材施教、有层次地辅导, 这不正是一举多得吗!
4. 教师评。
教师批改作文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是创新了, 就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批改, 自己也落得轻松。我认为不可, 我们既没有魏书生先生的睿智, 也没有贾志敏先生的才气, 况且我们面对的还是小学生。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各方面还有待提高, 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因此,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准确、公平, 以尊重学生为本, “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 过多的否定, 会使学生丧失自信, 抑制创造潜力, 或者对作文产生反感。在孩子心目中, 无论是评语, 还是符号、分数形式的评价, 对他们思想感情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有时, 一语褒贬, 足以成为学生学习进程中的转折点。教师在评价过程中, 还可针对学生间的评价做出适当的指导, 以便学生在下次评价别人的作文时, 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附:评价表一份
题目:爱
正文: (略)
自我评价:☆☆☆
评语:这次作文, 我认为我做到了要写一件发生在父母和自己之间的事, 表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但是内容还不够详细。
同学评价:☆☆☆☆
评语:你的作文虽然写得不够具体, 但是你的作文卷面整洁、语句生动;我要向你学习这一点。 (×××)
家长评价:你的作文写得真好, 你把妈妈当时的紧张、害怕都写出来, 不过好像有点啰嗦了。妈妈希望你加油努力, 把作文写得更好。
教师评价: (略)
五、自我修改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后, 学生对自己该摒弃什么, 该发扬什么, 已有了清楚的认识, 会涌出再创作的欲望, 就不用像“赶鸭子上架”似的, 而是主动地去进行习作的修改。
【作文教学的研究】推荐阅读: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06-02
作文教学路径研究09-12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09-06
Ejlaoox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议案10-06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05-0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10-29
小学英语作文教学研究07-31
作文教学从日记入手研究方案09-21
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