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题的解题技巧

2024-08-28

表格题的解题技巧(共12篇)

表格题的解题技巧 篇1

表格题是思想政治高考中的突出题型, 特别多的体现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考查中。而《经济生活》在历年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难度也最大。另外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全面把握中心信息能力、组织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教会学生掌握表格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就成了高中政治教师在高考备考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几年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解题经验做一个小结, 仅供参考。

一、表格题构成要素

表格题包括表、文、注和问四个基本要素。

1. 表, 即表格。

表格一般由表格名称以及若干横向的行与纵向的列构成一定的栏目, 有的大的栏目下又分成若干小栏目, 各自提供一定的数字或文字信息。栏与栏、行与行、列与列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指向或内在联系。

2. 注, 即备注。

注一般依附于图形或表格之后。从备注于图表的关系看,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1) 解释性备注, 它是对图表中信息加以解释; (2) 补充性备注, 则是对图表中的信息加以补充或说明。

3.文, 即文字材料。表格题中的文字材料一般是作为背景材料的组成部分, 与表格并列呈现。

4.问, 即设问。从设问的指向看, 有的是针对背景材料 (图表、文字等) 中的某一个或某一方面信息设置的, 有的是针对其中两个或多个信息设置的, 有的则是针对整个背景材料设置的。从设问的内容看, 大体有以下两类:

(1) 图文解读类, 如“图表 (材料) 反映了什么现象 (问题) ?”多从经济学角度考查,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考查。此类设问在图表题中最为常见。

(2) 关系揭示类, 如“图表 (材料) 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 多从经济学角度考查, 也可以从哲学等其他角度考查。大多是两个图表 (材料) 之间的关系, 也有多个图表或材料之间的关系。从关系内容看, 图表或材料所呈现的问题多是课本基本原理的感性体现, 如供求与价格、生产与分配、收入与消费等。

现就一个具体事例谈谈表格题的答题技巧:

例:表1 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占世界500强的比重 (%)

注: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74%。

注: (1)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增长率为26.24%, 比世界企业500强高出15.74个百分点; (2) 2009年, 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

注: (1)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在前10位的都是垄断行业的企业; (2) 私营企业的数量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仅占3.8%。

根据材料回答:

(1) 表1、表2、表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上述例题, 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一下表格题的解题方法, 这类题的解题过程共分4个步骤:审、读、比、答。

1.审, 即审问题, 明确答题方向。一般的主观题采取先读材料后审题的方法, 但是表格题略有不同。表格类主观题的设问往往不止一个, 这样做是为了能从不同学科、不同单元、不同主干知识的角度全面考查学生能力。也正因为表格题一般包含的信息容量大、隐含信息多、对比点多, 如果先读后审, 容易对学生形成流畅的解题思路造成相对混乱的干扰。如果先审题, 则可以首先通过问题按要求看材料, 例如第一问:“表1、表2、表3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从问题中的这个“各”, 学生可以首先明确要解答这个问题只要各自抓住表格中心意思即可, 无需找三个表格的共同点。如果问题改为:“表1、表2、表3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则需要在把握三个表格中心内容后, 总结其共性的知识点。

小结:审查表格类主观题的设问必须遵照如下步骤:首先要看共有多少个设问;其次要看每一设问分别涉及何种学科的哪个单元的什么主干知识;接着要看按照序号前后排列的设问之间有何内在逻辑联系, 是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其它的逻辑关系排列等等;最后, 初步确立回答每一设问的学科主干知识和时政知识, 打好腹稿, 以备读完上面材料后进行下一步答案的组织。

总而言之, 先审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 即读表格内容, 明确中心信息。一般读表格时, 可采用“一头二纵三横四注”法。“一头”指一看表头, 通过表格的标题, 学生可以初步判断本题的考查范围。如表3, 我们在判断它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时, 就能从表格的标题看出它的考题范围是围绕第三课和第四课来考的;“二纵”指二看表格纵向;“三横”指三看表格的横向, 通过这两步, 我们就能了解到此题考公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三大产业两方面具体内容;“四注”指四看表格的注解。表3中的注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全面把握表格的中心内容。通过这后三步学生可以了解表格的整体情况, 明确解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 做到心中有数。

3. 比, 即比数据。

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比较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1) 纵向比较, 即上下数据之间比较。如表1, 通过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 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2) 横向比较, 即左右数据之间比较。如表2, 不同年份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比较, 可以得出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的结论; (3) 同类比较, 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如表3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私营企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较, 可以得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结论; (4) 整体比较, 即表格与注解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如表2, 表格和注解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大企业贡献大、发展快, 但粗放经营的结论。

4. 答, 即写答案, 落实答题思路。

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分析, 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那么最后一步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写出答案。精读题中材料和审视设问的根本目的是要组织好科学规范的答案。现代高考答案生成化、知识主干化和分值集中化等特点, 要求考生必须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的放矢、简练准确、逻辑有序、有理有据等规则去组织答案。

该步骤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语言准确, 能准确合理运用相关术语答题。如表1注解中所表明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少, 海外投资海外投资额低, 可以找出其基本结论:我国大企业国际化程度低。

(2) 要点清晰, 不罗列知识点, 能够有针对性地一一解答。如本题中的第二问所考的“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实可以选取的措施就很多, 可是就本题而言, 我们需结合表格中的提示信息一一对应地找到解决方式。

(3) 字迹清楚工整,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认真规范书写答案, 力争做到“四化”:答案段落化、层次序号化、知识要点化、表达专业化。同时还要反复默读生成答案, 适当编辑, 力求完美。

总而言之, 解答表格题主要是从以上这四个步骤来分析的。授之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的根本要义在于教以学生会学, 教学生会做。正确的解题方法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以达事半功倍之效。但是由于组成表格的信息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以上的方法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生搬硬套。

表格题的解题技巧 篇2

中考语文在接轨高考的过程中,不少题型沿用高考题型,诗歌赏析题就属于这样的形式。试题选择的内容以古代诗歌为主,涉及到诗词曲等不同的体裁,诗歌的意象浅明,情感强烈,阅读难度不大。笔者研究了2007年全国60份中考语文试卷,其中有42份试卷在积累与运用中考查了诗歌赏析,因为诗歌赏析不仅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品味审美能力,也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基本解题技巧是共通的。在中考、高考复习中可以从明、绘、悟、识、赏五个方面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明诗识

诗识就是诗歌常识,赏析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的基本常识。诗歌的基本常识中涉及到诗歌的类型,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江苏连云港市阅读的内容是杜甫的《登岳阳楼》,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颔联所写的景象。其中涉及“颔联”这个诗歌常识,律诗共四联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所以,回答此题首先应有诗歌的有关基本常识,如果不能明了颔联这一诗歌常识,就会出错。因此,在复习诗歌常识时需要明了以下内容:诗歌的形式、押韵、节奏等。从广义而言,诗词曲统称为诗歌,从狭义而言,诗歌就是诗。诗的种类标准不一,按照语言学家王力的划分(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00版),诗从格律上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之为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乐府诗就是这一类,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考试中赏析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为主,也有涉及到词和曲的。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应了解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从诗歌表达形式的角度应了解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诗歌的节奏主要是从朗读的角度能读准节奏,明了断句。诗歌的押韵应明了韵脚和韵律。另外,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尤其是对偶需要分清并能进一步的赏析。

二、绘诗境

诗歌首先必须要有诗歌的意境。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可见,意境是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有机组合,意象是诗歌描写的形象,不管是景物还是事物,或者是事情,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而一定的意象之中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成了诗歌的意境。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描绘诗境的题型。整体感知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描绘的景物,其次能感悟诗歌的情感。湖北黄冈市的试题要求在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诗歌的题目是“春行”,可以“行”为游览线索,描绘见到的景象,在整个景象的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景物因素是“早莺”“新燕”“暖树”“春泥”,另外可以适当想象拓宽景物的视野,使得景象更加形象美丽。

江苏盐城市中考题要求阅读辛弃疾的词《西江月》,然后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第二问,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试题的两问均涉及到词的意境,第一问要求考生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特征,从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声响中突出夏夜的静。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第二问在前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词的意境,以词的意象为描写的主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拓展诗词的意境。可以这样想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描绘诗境是一种考试形式,但更多的是一种阅读诗歌和鉴赏的初步方法,中考试题以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的简单方法进行考查,形式上是一种考试,实质上是一种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三、悟诗情

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结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其次就是能体悟诗歌的情趣。借助想象进行描绘的是诗人直观自然之景物的画境,而透过画境理解领悟情趣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江苏连云港市要求学生在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后,能领悟全诗的情感,广州番禺市要求学生在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后,能体悟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一类题型往往是在绘诗境的基础上,能级更进一层提出的要求,而这一类诗歌往往感情基调明显,在组成诗境的意象中已经明显地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一般是显性的。杜甫《登岳阳楼》中颈联和尾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营造的孤舟、老病、涕泗等意境,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寥、壮志难酬的情怀。这样的写景抒情诗的情感是显性的,明了的,而曹操的《观沧海》的感情基调则较为隐晦,但是诗人描写眼前之境的壮阔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苍凉慷慨之情,想象之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的则是悲壮激昂之情。“诗言志”,所以诗歌常常借诗境来抒发诗情,只有领悟了诗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诗歌。

四、识诗理

诗歌的情和理是分不开的,有的诗歌有着情趣,有的诗歌有着理趣。此处的理趣不仅仅只是个阐释的哲理,也指诗歌暗含的隐喻,以及诗歌内在的规律。浙江丽水市要求赏读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中一问是“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不能忽略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一句,因为在此句中可以阅读出这首竹枝词是女子对郎的思念,在理解了这层意思后,天气的晴雨不定暗指什么才能明了。“晴”与“情”谐音双关,暗指感情的不定,其实这是江边女子对江上唱歌郎的暗恋,但是又不知道郎是否有意于自己,因此借“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晴雨不定的自然现象来抒发恋情无法确定这样的情感。可见,在赏析诗词时,理清诗序,明了诗理,辨识诗歌的内在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赏析过程中既能欣赏诗歌的理趣,又能思考生活,提炼思想,陶冶情操。四川成都市试题是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其中一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陆游的《游山西村》具有宋诗典型的理趣特征,而颔联极尽能事地进行了概括。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山路在何方?顿生茫茫之感,但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继续前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不仅是诗人置身山阴小道上的情景,更是人世间沧桑巨变、世事消长的人生理趣。欣赏此句怎不触景感怀、探问生活万象呢?

诗歌的理趣可从两方面掌握,一是理清诗歌内在的规律,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一是联系现实生活,探寻诗歌蕴涵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欣赏诗歌的意在诗外的哲思之趣。

五、赏诗趣

诗歌的玩味很浓,从韩愈和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经典,这中间无不让诗歌欣赏带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诗歌赏析题常常也有类似的考题,江苏南通市要求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其中在“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中留空,要求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这是要求学生能锤炼语言,让诗歌的语言更加形象,后句中“雪”是“输”“梅”,那前一句应该“梅”是“逊”“雪”,从中可以联想到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因为“输”和“逊”都是“差”的意思,但是其中拟人化地将“雪”和“梅”内在较劲的形象显现出来,更为生动。

江苏宿迁市要求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后进行思考: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这是从诗歌的词藻的角度来进行赏析,其趣味性完全在用词上,如“低”这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花多,枝头缀满了灿烂的花朵,形象地再现了“千朵万朵”的花团锦簇的盛开景象。

广州市中考题将李清照《武陵春》和李煜《虞美人》进行比较阅读。试题是: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都是词,但两个词句从内容而言,李清照表达的是个人的内心哀愁,李煜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哀愁,形式上李清照是以“蚱蜢舟”“载不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的“许多愁”,而李煜则采用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愁”的“几多”,这样的赏析既能让学生理解诗词,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组织语言,形成多样化的答案。

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篇3

推断隐含意义,即要求根据文章的某个句子、段落或全文所提供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没有明说或者可能发生的事实。旨在考查考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的能力。

设问形式 推断隐含意义的题干中常含infer(推断),suggest(暗示),imply(暗示),indicate(暗示),conclude(推断,得出结论)等词语。常见的题干设题形式如下:

1.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first/last) passage that .

3.The passage/author implies/suggests that .

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5.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dicates that .

解题方法 首先找到相关信息点(推理的依据),然后细读、理解相关信息点的字面意义,最后结合语境和常识,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符合逻辑的推断,从而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按照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切忌掺杂自己的主观想法或经验;

2.如果某选项中的内容是阅读材料的简单重复,那它就不是推论,也就不是正确答案;

3.如果某选项的内容与经验相吻合,文中却没有涉及,那它就不是从文中推断出来的,也不是正确答案;

4.如果某个选项所表达的内容虽在文中提到了,但很片面或很不完整,那也不是正确答案;

5.文中的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should,must,may等)往往能流露出作者的弦外之意,这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6. 注意作者在文中的措辞,如作者在形容词前用了too,excessively,rather等词,则常带有否定的意味。

例1 The position was offered at the last minute,and I was given two weeks to prepare,a period I spent searching for briefcase(公文包) and standing before my full-length mirror,repeating the words,“Hello,class. I’m Mr Davis.” Sometimes I would give myself an aggressive voice. Sometimes I would sound experienced. But when the day eventually came,my nerves kicked in and the true Mr Davis was there. I sounded not like a thoughtful professor,but rather a 12 year old boy.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 from this paragraph?

A.He would be aggressive in his first class.

B.He was well-prepared for his first class.

C.He got nervous upon the arrival of his first class.

D.He waited long for the arrival of his first class.

解析 推断隐含意义题。根据本段中的But when the day eventually came,my nerves kicked in and the true Mr Davis was there. I sounded not like a thoughtful professor,but rather a 12 year old boy可知本题选C。

推断写作意图,即要求同学们根据短文内容推断作者写作该文的目的。

设问形式

1.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 .

2.The passage is meant to .

3.The author’s purpose is to show .

4.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

解题方法 作者的写作目的通常有娱乐读者、说服读者接受某种观点和告知读者某些信息三种。

此类题主要有两种解法:

1.主旨推断法。写作目的陷含在作者对为何要表达某个中心主题的阐述中,因此可以根据主旨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

2.文体推断法。根据文体的特点和用途来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特别是个人的有趣经历或幽默故事类的文章,其目的是娱乐读者;夹叙夹议的文章,其目的是让读者得到某种启示或教育;广告或议论文的目的是说服读者接受某种产品、服务某种观点;说明文或新闻的目的是告知读者某些信息。

nlc202309020853

例2 Cold weather can be hard on pets,just like it can be hard on people. Sometimes owners forget that their pets are just as used to the warm shelter(住所) as they are. Some owners will leave their animals outsid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thinking that all animals are used to living outdoors. This can put their pets in danger of serious illness. 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keep your animal warm and safe.

Keep your pets inside as much as you can when the weather is bad. If you have to take them out,stay outside with them. When you’re cold enough to go inside,they probably are too. If you must leave them outside for a long time,make sure they have a warm,solid shelter against the wind,thick bedding,and plenty of nonfrozen water.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To solve a problem.

B.To give practical advice.

C.To tell an interesting story.

D.To present a research result.

解析 推断写作目的题。根据第一段的中心句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keep your animal warm and safe可知,这是一篇说明文,其目的是给养宠物的人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答案选B。

推断观点态度,即要求推断作者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或作者所持的观点。

设问形式

1.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against .

2.The author may probably agree with/support .

3.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4.In the author’s opinion...?

解题方法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措辞能推断作者所持的观点或看法,判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主观的,肯定的、否定的或是中立的。

例3 It is not just unkind but also dangerous to say a four hourly feeding schedule will make a baby satisfied. The first of the experts to advocate a strict clockwatching schedule was Dr Frederic Truby King who was against feeding in the night. I’ve never heard anything so ridiculous. Baby feeding shouldn’t follow a timetable set by the mum. What is important is feeding a baby in the best way,though it may cause some inconvenience in the first few weeks.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about Dr Frederic Truby King?

A.He is strict.

B.He is unkind.

C.He has the wrong idea.

D.He sets a timetable for mothers.

解析 推断观点态度题。由I’ve never heard anything so ridiculous可知,答案选C。

推断文章出处,即通过阅读材料推断材料的来源。

设问形式

1.The text is most likely to be taken from .

2.Where does the text probably come from?

3.Where can we most probably read this text?

解题方法 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或结构来推断,也可根据各种文体的特征来判断其出处,如广告的用词和格式非常特殊,因此容易辨认;报纸的前面会出现日期、地点或通讯社名称;产品说明一般会介绍其名称、作用或操作方式等。

例4 The multimillion pound new Library of Birmingham (LoB) will be the most visible sign of the way the city is accepting the digitalization(数字化) of everyday life.

nlc202309020853

...

As digital media(媒介) is important to its idea,the project is already providing chances for some of the many small new local companies working at the new technologies.

...

Two other small Birmingham based digital companies are also working on the LoB projects. Substrat,a digital design company,is developing what it calls an example of an “enlarged reality” project. It is about the use of an exciting smart phone,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B which i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s Archive is an online library of historical figures of the city being built up by a digital content company in Cahoots,in which users will be encouraged to add to and comment on the material.

Gambles says: “Technology will enable us to make the library’s content and services open to citizens as never before.”

The text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

A.a computer book

B.a library guide

C.a project handbook

D.a newspaper report

解析 推断文章出处。文章开头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结尾又有评论,符合新闻报道的特点。答案选D。

推断目标读者,根据短文内容和文中的措辞推断此篇文章主要是写给谁看的。

设问形式

1.The passage is probably written for .

2.Who is the passage written for?

3.The text is written mainly for .

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文章内容,特别是从作者使用的词语和口气来判断。

例5 An unused parking space or garage can make money. If you live near a city center or an airport,you could make anything up to £200 or £300 a week. Put an advertisement for free on Letpark or At my housepark.

Rent a room

Spare room? Not only will a lodger(房客) earn you an income,but also,thanks to the government backed “rent a room” program,you won’t have to pay any tax on the first £4,500 you make per year. Try advertising your room on Room spare or Roommate easy.

Make money during special events

Don’t want a fulltime lodger? Then rent on a short-term basis. If you live in the capital,renting a room out during the Olympics or other big events could bring in money. Grashpadder can advertise your space.

For whom is the text most probably written?

A.Lodgers. B.Advertisers.

C.House owners. D.Online companies.

解析 推断目标读者题。文中围绕如何利用家中闲置的空间来赚取额外的收入进行论述,故其目标读者应为房主。答案选C。

表格题的解题技巧 篇4

一、曲线题解题策略

坐标曲线题能将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像之中, 较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处理和用运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二看曲线的特殊点 (起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 所示的含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如上升、平衡、转折等。

例题:图中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 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 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 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 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 图甲中的“b”点表示________。

(3) 在c点时, 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4) e点与d点相比较, 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 e点时叶肉细胞C3中的含量________。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解析:本题以曲线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学生的识图、分析推理能力。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点时完全没有光照, 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此点对应的值为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c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即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曲线a到c段, 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这时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c点以后光合速率不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 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将是CO2等。

(1) A和B两条曲线相比较, B植物适宜在弱光下生长, 长时间连续阴雨A植物生长受影响。

(2) 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3) 考查叶绿体中ATP的合成与水解, 即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AD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膜合成ATP。

(4) 分析图乙可知, d点与e点比较, CO2浓度相同, 而光照强度d点低于e点, 影响光反应, 产生的ATP和NADPH不足, C3的还原受阻, 因此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d点高于e点;e点与f点相比, 光照强度相同, 是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f点CO2的浓度低, 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受限制, 而e点不受影响, 因此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e点较高。

二、表格题及解题策略

表格数据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 通过数据的变化及关系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之间的联系, 具有文字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的特点, 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题: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 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 测定了一定大小新鲜菠菜叶的CO2释放量 (表中为相对值) , 请据表分析回答:

(1) 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 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

(2) 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0.1%上升到3.0%时, CO2释放量下降, 其原因是O2含量上升, 抑制了________呼吸的________阶段;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 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是________。其原因________。

(3) 就图中数据分析, 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________。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CO2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

解析:解答表格题首先要完整提取表中的信息, 读表的方法有:一看 (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纵列所示的统计内容和指标) , 二比 (纵横比较找出数据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 三找 (找出表格中的特殊数据, 如最大、最小、关键数据或某数据处出现拐点的独特数据等) 。做到这三点, 表中信息就不会有遗漏, 然后挖掘表中的隐含信息, 联系相关知识点, 将表中数据的进行处理和转换。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因子变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实验设计两个自变量:温度和氧气浓度, 因变量是细胞呼吸CO2的释放量。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当氧浓度一定时, 随温度升高CO2释放量增加, 超过30℃时, CO2释放量减少, 呼吸强度减弱, 30℃是一个关键数据;当温度一定时, O2浓度低于3.0%时, 呼吸作用随O2浓度增加而减弱;当O2浓度高于3.0%时, 呼吸作用随O2浓度增加而增强, O2浓度超过20%, 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3.0%和20%是两个关键数据。 (1) 菠菜叶测定呼吸强度不能有光照, 即处于黑暗状态, 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 (2) 氧气含量上升抑制的肯定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因为第一阶段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氧含量从20%到40%时呼吸强度的变化基本保持稳定, 原因是当氧含量超过一定值时, 由于受细胞内线粒体数量的限制或酶的数量限制, 呼吸速率不再增加。 (3) 蔬菜贮藏的基本原则是降低细胞呼吸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和产热, 此条件应控制在CO2产生量最低时所对应的条件, 比较表中数据CO2释放量最低为1.2, 对应的环境条件:温度3℃、氧含量3.0%为最佳环境;此条件下植物能进行有氧呼吸, 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 又由于O2含量不足,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曲线图表题是高考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缜密程度的能力题型, 在复习中要加强相关题型的训练, 总结其解题规律,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高频考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命题特点, 对考生答题的难点——曲线、表格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考研数学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篇5

做典型题,培养解题思路

在考研复习中对于那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题,考生要特别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典型题可以理解为基础题和常考题型。做这种题时考生要积极主动思考,不能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在做题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识,所学的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独立的解题能力。

例如线性代数的计算量比较大,但纯计算的题目比较少,一般都是证明中带有计算,抽象中夹带计算。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证明题的逻辑严谨性,掌握知识点在证明结论时的基本使用方法,虽然线性代数的考试可以考的很灵活,但这些基本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却比较固定,只要熟练掌握各种拼接方式即可。

尽管试题千变万化,但其知识结构基本相同,题型相对固定,这就需要考生在研究真题和做模拟题时提炼题型。提练题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解题的针对性,形成思维定势,进而提高考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找切入点,理清知识脉络

考生们在解综合题时,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所以大家需要对解题思路很熟悉,能够看出题目与复习过的知识点、题型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考研复习中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理清知识脉络,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都是认真理解题意,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将其化为某数学问题求解。建立数学模型时,一般要用到几何知识、物理力学知识和经济学术语等。

选常规题,珍惜复习时间

对于比较偏门和奇怪的试题,建议大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同学们在复习中做好分析考研数学的常规题目便已足够。研究生考试不是数学竞赛,出现偏门和怪题的情况微乎其微,因此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

考研复习中,遇到比较难的题目,自己独立解决确实能提高能力。但复习时间毕竟有限,在确定思考不出结果时,要及时寻求帮助。一定要避免盯住一个题目做大半天的冲动。

总的来说考研数学试题的考察还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积累解题方法和技巧、有计划地培养独立解题能力,最终准确把握考试题目侧重的知识点。

1.考研数学解题技巧

2.2016考研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3.2017考研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4.2015考研数学真题解析

5.考研数学备考的误区

6.考研数学全程复习规划

7.2018考研数学全程复习规划

8.2017考研数学复习资料选择

9.考研数学复习四误区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篇6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高考散文阅读试题,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其次,我们要明辨试题类型,遵循答题程序

类型一:考查“是什么”。主要包括“说说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某某词或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题对策为:

1.掌握语句的特点。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寻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或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和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即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

类型二:考查“怎么写”。主要包括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答题对策为:

1.明确谋篇布局的方法。散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象、联想、象征、白描、细节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

2.掌握基本的答题程序。考查文章谋篇布局、思路层次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得出谋篇布局或思路层次的特点。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散文的结构层次主要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出结构层次,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其方法通常是从综合归纳各段内容入手,有主句的文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其次,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②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类型三:考查“为什么”。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为何要这样处理等。答题对策为:

1.掌握写作技巧的作用。散文的结构手法有伏笔、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其作用为: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

2.遵循基本的答题程序。首先指出题目中的内容使用了什么写法(用术语),其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所在,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对其作用进行总结。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篇7

历史材料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题型。它本身源于教材, 却高于教材, 它将课外材料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因具有题型巧、容量大、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的特点而经久不衰, 倍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历史材料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很大。如何做好材料题, 提高历史得分率, 是每位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注意答题步骤

遇到材料题, 有的学生写上就去读材料, 殊不知这是错误的答题方法。解答材料题, 首先是读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读材料的过程中勾勒出其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 然后根据关键字、词、句子, 联系所学知识, 最后作答, 写出要点。这种答题方法不但易于把握问题的要害, 而且还可以节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对一些与问题关系不太紧密材料的阅读时间。

二、注意仔细审题

学生审题不仔细, 从而导致对题目理解不准确、不透彻, 最后答非所问,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得分率极低。原因主要有:一是文科题量太大, 材料题有五道, 特别是做到后来的选做题, 很多学生已经没有充裕的时间, 他们大多来不及认真思考就下笔答题, 在这过程中有的学生竟然把选做题都选错了;二是考生根本不会审题, 题目材料多、图表数字多, 不能提取有效的信息, 更不会仔细分析设问及其类型。

材料题中的很多信息不是平白无故就放上去的, 比如材料的出处有可能就隐含着一些有用的暗示信息;材料中的省略号也值得注意, 有时设问要回答要点, 省略号前后就是暗示分开来的要点。

在材料题中, 学生经常会碰到这种类型的设问:“据材料XX”, 很多学生根本不注意这一关键信息, 也根本不看材料就下笔答题。其实, 在回答“据材料XX”这类题目时, 一定要到材料里去寻找答案、归纳要点, 说白了, 这种类型的题就是送分题。一般情况下, 材料都是给出了充分的隐含信息的, 如果学生认真一点, 基本上就能从材料中归纳出答案来的, 也很容易拿到相应的分数。

三、注意分值设置

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 这个分值也应该特别注意, 这也是做好材料题的一个关键之处。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 试卷一般每个要点1分,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也会有一个要点2分的情况出现, 选做题中大多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出现的分值是3分的话, 就是要答出3个要点, 不可能答出两个要点, 一个是1分, 一个是2分这样的组合的。

在根据分值答题的时候, 要尽可能把组织的答案要点写得详尽一些, 得分点多一些, 不要因为答题分值是2分, 认为自己答出2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老师评卷其实就是找你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交集, 所以写要点的时候要尽可能多那么一两点。当然了, 要点多的话文字也会相应增加, 但绝对不能长篇大论。

四、注意答题规范

做材料题必须要做到答题规范化, 如果阅卷老师看到的是潦草不堪、乱七八糟、没有一点条理的答卷, 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

要想给阅卷老师良好的印象, 必须做到答题规范化, 即“三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子标上不同的序号, 做到条理分明, 一目了然;段落化, 一问一段, 简明直观;要点化, 一个得分点一句话。此外, 还要注意答题空间的合理安排。

五、夯实基础知识

中考听力题的解题技巧与训练 篇8

一、先看选择答案

这一点在考试中尤其重要。在这段“额外”的时间内, 如果把握得好, 会有很大帮助。你不但可以预测一下句子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预先知道一些难听懂的单词, 甚至还可以推测出问话人要问的是什么。如:

答案选择项是:

A.Ruth did not watch TV last night.

B.Ruth watches TV while she eats supper.

C.Ruth has a color TV.

D.Ruth often watches TV in bed.

从答案选择项可知录音中的句子谈的是Ruth和TV, 听的时候应集中精力分析Ruth和TV的关系。录音句子是:

Ruth usually watches a little TV after supper, but last night she went straight to bed.

由转折连词but判断正确答案是A。

二、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气

听力考试中, 从录音句子的结构和语气也能获得比较重要的信息, 而这也是命题人喜欢做文章的地方。经验表明, 对于感叹句, 解题技巧是要选肯定句, 而虚拟语气是指对事实相反情况的假设, 解题技巧是选择与听到内容相反的答案;在两个人对话中, 后者是疑问句或反问句, 答案一般也是否定的。如:

M:Let’s see if the basketball game has started.

W:Started?It must be clear who is winning by now.

三、熟悉惯用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参加听力考试的同学来说, 一些口语、书面语中的惯用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地方。如:

W:We have to get someone to repair the door bell.

M:Ah, it’s a piece of cake for me.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这个问题考查的是对惯用法a piece of cake的理解, 它的意思是“小菜一碟”, 所以答案是He means he’ll repair the door bell himself.

又如used to表示“过去经常做……”, 而现在却不做了;was able to do的意思是“过去能做并已做到”, 希望同学们在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 学会发散性思维, 这将会有助于我们巧解听力试题。

四、强调与重复

当第二人重复第一人的部分说话内容时, 有两种可能:一种表示反对, 一种表示强调。如:

W:Let’s have a snack when the game is over.

M:When the game is over?I am dying of hunger now.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答案是:

He wants to eat immediately.

五、排除近音词

当选项中有与谈话内容发音相近的单词时, 此项极有可能是干扰项, 应尽快根据句意排除干扰。如:

off与of, pig与big, took与book等。

六、常识推理

选项中有时会有不用听说话内容就能进行判断的错误选项,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了解的知识或生活常识进行排除。如:

A.The dam was built to catch rain.

B.The dam was designed for preventing floods.

C.The rain filled the dam.

D.The rain destroyed the dam.

dam是大坝, A中说建造大坝是为了接雨水, 这显然不正确, 应排除。

听力应试技巧是建立在平时“多读、多听、多说”的基础上的, 所以还是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有较丰富的词汇量及较多的英语短语储备。

七、听力训练

1. 清楚自己的起点, 不要好高骛远, 开始时宁易勿难。

2. 精听与泛听结合。泛听练习要个别整体理解;精听追求完美细节。

3. 捕捉“整体脉络”, 不让单词或短语成为障碍。

探寻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篇9

一、观其大略

仔细研读语段, 整体感知原文内容, 这是解答阅读题的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忽视不得, 省不得。读原文, 读懂原文, 则事半功倍;反之, 则易答偏、答漏、答反。研读阅读语段, 整体感知原文是因为: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显现或隐匿在原文中, 这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一个总原则。阅读完语段, 就需“明确文体”, 若为记叙文, 要能明确主题及作者的爱憎感情;若为说明文, 要了解说明的对象及说明的特征, 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若为议论文, 要把握作者所持的态度和观点, 再看一看作者是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此外, 还应根据思维的特点, 讲究研读过程的有序性。

二、掌握要素

文体不同, 其文体要素也截然不同。是记叙文, 要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是说明文, 要明白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方法;是议论文, 则要抓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明确文体后则应迅速联想到该文体的“相关元素”, 比如, 题目要求回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就要联想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题目要求回答“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就应联想到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有的同学在解答阅读题时, 文体也还能明确, 但各类文体对应的“相关元素”则不甚明了, 答题时往往出现“串调”的现象, 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如将“论证方式”误答为“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误答为“修辞方法”等。

三、语言赏析

对阅读语段的赏析, 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一般说来, 可从赏修辞、赏词语、赏句式、赏意境等几个方面入手。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往往会大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性较强的文章, 则动词形容词使用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定然是其突出的特点。所以, 认真赏析词语在句意表达上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如词语在句中的作用是修饰、限制还是强调?抑或是为了文章的生动形象?如果去掉或换掉, 句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般说来, 记叙性的文章赏析的是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与艺术性;言语平实的文章赏析的是词语的准确性、限制性、修饰性。

四、重点分析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方面, 二是内容表达方面。首先要审清题目, 看题目要求从哪个角度作答, 是要求从一方面作答, 还是两方面作答等。结构方面, 要明确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所处位置不同, 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比如, 一般说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 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有的是文章的伏笔, 有的是为下文做铺垫, 有的是引出说明对象, 有的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 则是或强调突出, 或呼应上文, 或为下文作铺垫, 或承上启下;处在文章的结尾, 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句子若是使用了修辞手法, 则可从修辞手法的功用方面作答, 比如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使用往往是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或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气势等。有时, 还可联系关键语句在前后文中的地位和影响, 来全面阐述其表达作用。

五、问题还原

解答阅读题时, 应密切联系记叙文主旨、说明文说明的对象特征、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答, 还应确定解答的有效“信息区”———解答的范围, 进行比较、筛选、推敲、提炼组织问题的答案。一般来说, 答题应尽量使用原文中具有概括性、典型性、能说明问题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若题目要求“用原文回答”, 则解答时哪怕是一点点的“自由发挥”都属于画蛇添足。解答结束还应将具体的问题和解答的内容还原到原文中, 看一看问题是从哪里提出来的, 是针对哪句、哪段提出来的, 是面向全文, 还是针对一句、一段或一部分提出的, 据此确定所答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探讨初中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 篇10

一、什么是数学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 其实就是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开放性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答案不唯一, 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因为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对较少, 深度也相对较浅, 所以初中数学开放题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初中数学开放题一般是这样定义的: 问题的条件设置不完整, 或者是其可以得出多种的结论, 即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进行观察、分析、猜想, 从而能够完善问题条件或得出确定的结论。

二、数学开放题的特点

数学开放题作为应国家素质教育而生的产物, 其对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数学开放题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发散性等特点。特别是多样性, 数学开放题存在着由易到难的各种各样的题目, 其可以考察的知识点也很多, 像是函数、几何、方程等, 这些都是可以设计数学开放题的知识点内容。简单的函数方面的数学开放题: 写出一个图像经过点 ( -1, 1) 的函数关系式。这道问题看似简单, 但是其以小见大, 考察了学生关于函数知识的问题, 这个题目学生的答案可以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是反比例函数等。

三、把握数学开放题的常见类型

由于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知识面还不够宽泛, 深度也相对较浅, 分析其特点, 初中数学开放题大都分为两类, 一类是条件不完整的条件开放类, 另一类是结论不具确定性、唯一性的结论开放类。

条件开放类, 条件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在出题时, 往往会给出确定的结论和不完整的条件, 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分析可以得出此结论的条件, 但是此条件还要受到其他已给出的条件的限制。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 善于探索。如在多项式1 + 4x2中添加一个单项式, 使这个多项式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这个题目就是典型的条件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

结论开放类, 结论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在出题时, 会让学生根据已给出的条件, 写出符合条件的结论, 通常这个结论都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 学生给出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此类问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其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像上文有关函数的数学开放题, 就是一道结论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

四、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方法

针对数学开放题新颖性的特点, 我们要从数学开放题的基本出发, 使学生认识、了解此类题目, 把握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首先为学生分析此类题目, 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此类新的题型, 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升初中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

数学开放题涉及知识点的范围较广, 综合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熟练运用, 但是, 对于单一知识点的掌握是不能满足数学开放题的解决条件。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才能满足数学开放题解决的基本条件, 在满足这一条件的基础上, 分析题目, 对涉及的知识归纳简化, 然后再进行探索证明, 从而为解决数学开放题奠定基础。

数学开放题还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就要注意在日常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才能适应和习惯数学开放题, 提升自身对于初中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例如, 上文所提到的“在多项式1 + 4x2中添加一个单项式, 使这个多项式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这个题目考察的是完全平方式a2±2ab + b2= ( a±b) 2, 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多项式中的首项、中间项或是末项, 学生可以根据平方式公式的中间项2ab来直接判断, 从而得出结论。

五、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

对于条件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 像上文所述, 此类题目一般都是给定结论, 通过结论来让学生探索应给与的条件。此类题目通常都是从结论出发, 逆袭思考问题, 假设、猜测出条件, 得出条件后一定要对题目中的结论进行验证, 验证所假设的条件是否正确。此类题目通常简单, 但“陷阱”较多, 学生做此类题目时一定要仔细, 切不可因为题目的简单而掉以轻心, 把应得的分丢掉。

对于结论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 由于条件都已给出, 学生可根据常规题目的做法, 由给出的条件开始探究, 逐步得出结论, 由于结论通常都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 探究过程中必然存在假设, 所以在得出最后结论时, 一定要再次从条件开始验证, 保证结论符合条件。

解题方法多样的数学开放题, 此类数学开放题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是多样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 对于此类题目, 切忌以课本内容生搬硬套, 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灵活性, 要积极思考, 敢于大胆创新。

类别类的数学开放题, 此类数学开放题通常需要根据已给的结论得出新的所需的结论。这类题目还是出现过的, 比如, “已知等边△ABC和点P, 设点P到△ABC三边的距离分别为h 1 、h 2 、h 3 , △ABC的高为h。此时, 若点P是AB上的点, 此时h 1 = 0, 可得结论h 1 + h 2 + h 3 = h。利用这一结论, 试着解决: 当点P在△ABC内, 点P在△ABC外两种情况时, 结论是否还成立? 若成立, 请给予证明; 若不成立, 那么h 1 、h 2 、h 3 与h的关系又如何呢? ( 不需证明) 。”

再一类就是归纳型的数学开放题, 这类题目要根据已有的规律探讨最终的结论。这类题目多运用的是数学数列知识, 这一知识点为高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上述几类是特殊数学开放题中已出现过的问题, 但是初中数学开放题绝不是只有这几种, 具体的题目还需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本文就不再多做介绍了。

六、数学开放题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开放题新颖性、多样性和发散性的特点, 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其应教育改革而生, 对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数学开放题运用的知识点范围广, 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锻炼学生在解决具体题目时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归纳简化,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内容, 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中,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凤云.中国教育创新.2010.

[2]殷惠琴.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2, (07) .

[3]郜昌民.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举隅[J].新课程研究, 2010, (07) .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有机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篇11

一、通读全题总揽全局

题目1(2008宁夏卷)已知化合物A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37.5%,H:4.2%和O:58.3%.

请填空:

(1)0.01 mol 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氧气1.01 L(标准状况),则A的分子式是 ;

(2)实验表明:

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 A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放出3 mol二氧化碳.在浓硫酸催化下,A与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核磁共振氢谱表明A分子中有4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则A的结构简式是 ;

(3)在浓硫酸催化和适宜的的反应条件下,A与足量的乙醇反应生成B(C12H20O7),B只有两种官能团,其数目比为3∶1.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A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化合物C,写出C的两种可能的结构简式及其官能团的名称:

①,②.

解析解答该题时,大多数考生读完第(1)问,便利用N(C)∶N(H)∶N(O)=37.5%12=4.2%1=58.3%16=…….这些数据的计算会耽误很多时间的,如果不急着写答案,而是通读全题,由(2)知:A中含3个羧基和1个羟基,由(3)知:A+3C2H5OHC12H20O7+3H2O,利用原子守恒,便可迅速得出A的分子式C6H8O7.最后再结合(2)的信息写出A的结构简式CHOCH2COOHCH2COOHCOOH,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前后对比寻找异同

题目2(2009宁夏卷)A~J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1所示.图1实验表明:①D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②核磁共振氢谱表明F分子中有三种氢,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1∶1;

③G能使溴的四氯化碳镕液褪色;

④1 mol J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放出22.4 L氢气(标准状况).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不考虑立体结构),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2)D的结构简式为;

(3)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E中官能团有 (填名称),与E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E的同分异构体还有 (写出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结构);

(4)G的结构简式为;

(5)由I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给各物质的分子组成,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初步分析出每步转化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再结合信息,推断出每种物质结构上的特点.

C→D是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结合信息①和D的分子式,C中只有一个羟基被氧化成醛基,再结合信息②,可推知,CH2=CH—CH=CH2与Br2发生的是1,4-加成,A为BrCH2CH=CHCH2Br,依次可得B为HOCH2CH=CHCH2OH,C为HOCH2CH2CH2CH2OH,D为HOCH2CH2CH2CHO,E为HOCH2CH2CH2COOH,F为.再分析另一条线,结合信息③和B、G分子组成的差异,B—G应该是分子内成醚,G为;G—H应该是G与HClO发生加成反应,H应该为;H—I是:2+Ca(OH)22;I—J是醚的开环反应,五元环相对于三元环稳定,因此:.

三、看条件、译信息,判断官能团和反应类型

中学阶段,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主要有: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均可借助反应条件来判断,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知识的积累,记熟记牢,这样才会提高解题速率.

条件反应物类别或

结构特点 反应类型H2/Ni含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或醛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Br2/CCl4含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加成反应OH-/H2O卤代烃或酯化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Cl2光照烃 取代反应(若含苯环则Cl取代苯环侧链上的H)Cl2Fe苯的同系物 取代反应(Cl取代苯环上的H)OH-/醇,△卤代烃 消去反应浓硫酸△醇

或醇与羧酸醇的消去反应或醇成醚的取代反应或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银氨溶液△或

Cu(OH)2△醛(含醛基)氧化反应Cu/O2△或

CuO△醇(含羟基)或醛(含醛基)氧化反应足量NaHCO3

溶液含羧基题目3(2012新课标卷·38·节选)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图2是某课题组开发的从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图2已知以下信息: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②D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 ;(2)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3)D的结构简式为 ;(4)F的分子式为 ;(5)G的结构简式为 ;

nlc202309040825

解析本题是一道很基础的有机推断题,考生只要熟记反应条件,比较前后两种物质分子组成的差异,适时的利用好题给信息,便可顺利作答.A分子式为C7H8,符合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故A为甲苯.根据反应条件可知:由A—B属于取代反应,Cl取代苯环上的H,结合信息③或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可推知Cl取代甲基对位上的H;由B—C属于取代反应,Cl取代苯环侧链上的H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CH3+2Cl2hνClCHCl2+2HCl;由C—D根据分子式的差异,可推知苯环侧链上的Cl发生了水解反应,再结合信息①和②,可确定D为ClCHO,由此也可推知F的分子式为C7H4O3Na2,G为HOCOOH.

四、有序书写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历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书写时要做到有一定的顺序,否则就会多写或漏写,尤其是含苯环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书写,由取代基的个数、取代基的种类、取代基自身的异构(如题目5)决定.

图3

图4图3表示两个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在苯环上有3种结构.图4表示a、a、b三个取代基在苯环上有2+3+1=6种结构.

图5图5表示a、b、c三个取代基在苯环上有4+4+2=10种结构.

题目4(2013新课标卷I·38·节选)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图6所示:

图6(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 种.

解析经分析推断F是CH3OCHO,F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醛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酚羟基.若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则应是-OH与-CH2CHO,它们在苯环上有邻、间、对3种位置关系(如图3),其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若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则应是-OH、-CHO和-CH3,它们在苯环上的位置关系符合图5的形式,其同分异构体共有10种,这样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一共有13种.

题目5(2013新课标卷Ⅱ·38·节选)化合物I(C11H12O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其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酯基.I可以用E和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图7(5)I的结构简式为 .

(6)I的同系物J比I相对分子质量小14,J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初中语文试卷中开放题的解题技巧 篇12

“开放性”试题主要指这样一类试题:命题者不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 就题干中提出的某一问题、观点或现象, 考生是赞成还是反对, 肯定还是否定, 可以敞开思路, 各抒己见, 或分析概括, 或评价鉴赏, 只要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即可。其实, 只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然后认真揣摩, 一般是能够解答好的, 得高分还是比较容易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回答这类主观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题干的具体要求

题干既是考查点的具体表述, 又明确了考生答题的要求和方向。所以首先要明确答题方向, 即从题干中辨明主观开放性命题的种类。其次得明确题干中的考查点和具体要求。譬如有的要求点明“深刻哲理”, 有的要“展开合理想象”, 有的问“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有的要求另举例阐述文中观点, 有的要求对文章从内容或形式上加以评价或鉴赏, 甚至具体规定了要运用什么表达技巧 (如固定句式) 等。因此, 开放性题目虽然没有固定答案, 但并不等于可以随意发挥, 注意题目的指向, 读懂题干, 领会具体要求, 是答题的基础。

二、把握文章的主旨

开放性命题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较强, 侧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语文实践能力, 所以题目设计往往扣住文体, 因文而起。把握文体的整体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就是要符合文中的主旨、中心思想乃至观点等。如何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呢?这就要学会体验和感悟文本内容。体验, 也就是在阅读时, 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 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 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有意识的情感体验能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 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体验人物内心情感, 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冶情操的目的。感悟, 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感受作品思想内容, 能结合体验, 结合自身的思想, 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把握文章主旨, 这是答题的根本。

三、明确自己的观点

在解答这类题时, 不少时候都要亮出自己的观点, 必须明确赞同还是反对, 正确还是错误, 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 要把握住文段中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要提醒的是, 有的问题也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 不是绝对的错与对的关系。这是答题的指向。

四、语言表述清楚流畅

阅读理解的答题在语言表述上也有要求, 语言表述清晰、理由阐述充分, 是可以为自己加分的, 如果表述内容空洞, 颠三倒四, 就不能得分。我认为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是不要说一些公式化的大话空话,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并且表述具体, 必须联系文本, 联系实际, 联系自身。“言之有理”就是要自圆其说, 陈述的道理要合乎情理, 必须立足弘扬当前先进的文化思想、正确的价值取向, 要能说服阅卷者, 这是答题的思路。

上一篇:智能设计系统下一篇: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