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2024-10-26

鉴赏题的解题方法研究(精选11篇)

鉴赏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篇1

措施类试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高, 并且难度比较大, 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 经常不知如何下手。本文主要向学生介绍解答“措施类”试题的题型特点和一些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点

1. 从背景材料看, 试题以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作背景材料, 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 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通过“世界粮食危机”问题考我国政府的措施, 引导学生关注、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 并进一步思考发展策略。这对2008年的抗震救灾、奥运、“神七”、“三农”、金融危机等热点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2. 从设问方式看, “措施类”题又称“怎么办”型题, 设问一般表述为“应该如何做……”“提出解决……的措施”“就……问题提出对策”等。

3. 从设问角度看, 有直接的, 即让学生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有间接的, 即让学生结合有关主体 (如党、国家、企业、公民等) 针对某个问题提出建议。

4. 从考查的知识看, 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关注社会热点的能力。

5. 从题目类型看, 此类设问既可以出现在常规的文综政治试题中, 也可以出现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试题当中。

二、解题方法

1. 回归教材法

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 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38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 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运用经济常识,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解析:只要我们联系课本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方式的知识, 便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 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

2. 挖掘材料法

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 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 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 抓主谓宾, 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从句意到层意, 再到段意, 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

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从材料中找出原因, 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 正面归纳答案。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41题) 材料三:近年来, 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 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四:自2007年7月1日起, 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 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 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3) 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 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解析:认真解读材料信息后, 我们发现广东对外贸易存在如下问题: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某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珠三角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且是传统加工贸易, 商品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难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 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立“两型”社会等。

参考答案:略。

二是材料全面反映某个事件的正确做法和成功经验, 只需结合教材知识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2008年高考重庆卷第38题) 材料一: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 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 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 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 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 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 增产蚕茧5000公斤, 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 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 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我们概括材料中李某的成功经验, 结合教材知识, 答案就水到渠成了。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按价值规律办事, 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整合资源, 成立合作社———发挥合作经济的优势, 从事农业规模经营;专家传授桑树技术, 普及新技术———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的三结合, 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参考答案:略。

3. 主体分析法

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 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 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 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 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 (政府、人大、法院) 、公民、人大代表等, 经济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等。

(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38题)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 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 全国有l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 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 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简称“限塑令”) , 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 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 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 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 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试题设问明确指出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 因此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实行“限塑令”后, 市场上塑料袋需求减少, 塑料袋生产企业面临应对市场竞争激烈和利润减少的问题。一是继续在此行业经营, 就得设法依靠科技, 加强管理, 提高本企业在法定产品范围的竞争能力;二是自动退出此领域的竞争, 主要有被兼并或直接转向其他行业。对消费者实行“限塑令”后, 商品的价格必然上涨, 而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导致减少消费, 转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 从而转变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略。

解答具体问题时, 以上方法要综合运用。有些热点问题还要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从政策中找答案 (如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大措施等) 。

鉴赏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篇2

陈雪连

鉴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初中生应能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的要求,近年来绝大部分省市的语文中考都设计了诗歌鉴赏题,并出现了古诗词与现代诗歌并重的形势,但初中学生还普遍存在理解鉴赏能力较弱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值得高度关注。其实这类诗歌鉴赏题的特点比较突出:

一、所考诗歌都出自课本或是学生较熟悉的名家经典诗作,古典诗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现代诗歌如冰心的《纸船》、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学生容易领悟,能够比较准确把握诗歌的主要情感和诗句含义的。

二、考试内容比较明确。中考所考内容多以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感把握、艺术风格等为主,只要学生平时认真品读所学诗歌,掌握方法,还是较易解答的。

三、考试题型由单一的选择题向主观表达题和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转变。这就需要加以针对性的训练,方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笔者结合近年来中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思路和发展趋势,就此类试题该如何着手阅读并正确答题,谈谈自己的解题技巧。

一、注意题目

有些诗歌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象杜甫的《春夜喜雨》、陆游的《书愤》等,都直接写出了诗人的主要情感,一是“喜”,一是“愤”。同时要知人论诗,以察诗情。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一般考试所选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只要学生能把握诗人主要的创作风格,比如陶渊明的自然,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李白的`浪漫,陆游的悲壮爱国,王维的“画中有诗”等,就可深层理解诗句的含义和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正确答题。如2003年江苏淮安市就陆游的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当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设置了B项:这一联中,诗人愿望与失望并存,壮志与忧伤交织。结合诗人悲壮爱国的思想和创作风格,在诗歌中表达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而并没有忧伤失望,可确认此项错误。

其次,如有注释则要注意,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二、整体阅读

在积累了必要的诗歌鉴赏知识的基础上,如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包括烘托、虚实、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整体阅读是鉴赏诗歌并准确作答的最重要的方法。只有通过整体阅读,把握大意,才能对一首诗歌的内容、主旨、形象、意境等作出进一步的准确恰当的鉴赏与评价。例如: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的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的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这首诗塑造了老马的形象,从整体上把握可知:一、诗人是以马喻人,即可排除A、B两项;二、从内容看“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不是“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三、大胆探视

现在诗歌鉴赏多了创新题,面对这样的题目,需要寻找感悟较深的诗句来赏析,赏析时应从内容、手法(修辞等)及自己独特的生活或生命体验入手,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力求做到正确理解和独特见解相结合。甚至也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表达时,要尽量用最富表现力的语言,即发挥想象的张力,使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如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作如下赏析:1、巧妙的比喻传神的描绘出雪的皎洁和明丽,使人若置身于明媚春光中,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2、诗中一“忽”字,准确的写出了塞北气候的变幻奇特,又写出了诗人看到雪景时的惊喜之情。又如2003年河南省中考卷要求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简要评析,即可从修辞、景色、情感等角度理解和赏析:1、透出了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2、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3、“生”和“入”运用了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诗歌鉴赏应当说难度不算太大,都是“踮踮脚,够得着”的题目。只要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复习,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摒弃为做题而做题的做法,定能做好诗歌鉴赏的题目。

鉴赏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篇3

历年的诗歌鉴赏题都是一道好题,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察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提供帮助。下面笔者就结合2008年高考试题来谈谈命题者的主要出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解题指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呢?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中,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另外,诗眼以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典型例题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试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拳”和“退”字。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六鹢退飞”本是《春秋》经语,但此处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唳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在向后退飞呢。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

【典型例题2】(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试题】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解析】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命题角度二:分析、鉴赏诗歌的创作技巧

【解题指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尽量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为诗人常用,考生应当最先予以考虑)、夸张、对偶、衬托等。当然鉴赏表达技巧绝不是仅仅列出一两个名词,最关键的还是考生要能够结合诗歌的情感将创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分析出来。

【典型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试题】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解析】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典型例题2】(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试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命题角度三: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

【解题指导】

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诗歌鉴赏的基点,也是对情感的领会和把握。因此,诗歌鉴赏题较多地涉及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评价。对整首诗的分析,一要重视注释与标题,因为这里大都含有很重要的信息;第二要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三要看清题目要求,灵活作答。如果考题直接提出了鉴赏角度的要求,那么考生在答题时就应直奔主题,明确回答。而如果考题没有明确地指出鉴赏的方向,考生在自选鉴赏角度时则应注意两种情况:1.当读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并对作者的风格有所了解时,可选择此诗的思想情感作为鉴赏的对象。因为思想情感是属于“大而化之”的东西,难有精确的答案,靠上一点就能拿分。2.当不能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就选择一两个精练生动的字词鉴赏,抓住一点,详加阐发。

【典型例题】(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试题】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这显然是从“面”上着眼的,因此我们解答时不能局限于个别诗句,而要从“面”上进行赏析,尤其要从三条注释中提取出关键信息。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总体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鉴赏、语言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大量题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根据近5年高考所选唐宋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模拟答题。应特别关注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家的“写景叙事”诗以及表达技巧上与高考题类似的唐宋诗词。另外,平常做题组织答案时要多用积累的专业术语、多参照高考答案的文字表述模式——这首诗采用了某某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某某意象)的(某某)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情感,起到了(某某)作用。每鉴赏完一首诗后,务必要将该题的参考答案在纸上再写一遍,然后再次核对。此举对提高考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很有好处。

[活学活用——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唐】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与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用了“一枝”一词。试分析两诗中的“一枝”各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心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请问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参考答案】

1.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联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弯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3.齐诗中的“一枝”,突出了花开之“早”,紧扣诗眼;叶诗中的“一枝”,以少总多,引发读者对园内春色的无尽想象。

4.写景特点: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诗中“山客”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5.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永不低头、奋发向上。

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入手方法 篇4

1. 看话题是否统一

在连贯的语句中, 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 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 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 使句意连贯, 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 墓周围古松苍翠, 石栏环卫, 庄严古朴。

该段陈述的话题 (主语) 为“岳飞的墓”, 全段只有紧紧围绕这一话题展开, 才能保证语意的贯通;而画线句的主语是“四个铁铸人像”, 转换了全段的话题, 破坏了语句的连贯性, 所以应调整为“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2. 看行文是否照应

做语言连贯主观题, 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 又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如:

(2007·山东卷)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

(1)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2)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3) 从古至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4)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5) 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总括“从古至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过渡到诗文作品中, 注意 (2) 句中“亦”字。正确顺序应为: (3) (1) (5) (2) (4)

3. 看格式是否一致

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 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这样既可以增强语势, 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 并做到各短语格式一致、匀整对称。 (字数不得增减)

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 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该题画线处的五个短语, 都是“修饰语+中心语”式的偏正结构, 但格式各异:修饰语有的是名词, 有的是动词;中心语有的是名词, 有的是动词。为保持格式的一致性, 各短语应都组合成以动词为修饰语、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结构, 即:“ (1) 成年累月的战事, (2) 动荡不安的政局, (3) 不断衰退的经济, (4) 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 (5)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4. 看承接是否对应

在几个句子中, 前面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 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提起的次序, 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 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 紧密衔接。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 使前后表述一致。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水”, (1) 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它们逼真地描绘出水的 (2)

该题画线处 (1) 描绘的是不同“水”的特点, 画线处 (2) 揭示的是描绘的角度, 二者都必须依照文章中已确定的对象 (瀑布、深潭、琼浆) 排序。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整合出“对象—特点—角度”三者的分承对应关系:瀑布—凌空飘逸—形, 深潭—汪汪一碧—色, 琼浆—晶莹清澈—质。据此, 该题画线处 (1) (2) 的语序即可准确排定了。 (1) 有凌空飘逸的, 有汪汪一碧的, 有晶莹清澈的。 (2) 形、色、质。

5. 看风格是否统一

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 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统一, 要平实都平实, 要生动都生动, 要庄重都庄重, 要简约都简约, 要用修辞格都用修辞格。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语脉的贯通。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删改画线的句子, 使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一致, 前后语句音节对称匀整。

(1) 树头红叶翩翩, 疏林如画。 (2) 西风乍紧, 犹听莺啼;暖日常喧, 又添蛩语。 (3) 遥望东南, 建几处依山楼榭; (4) 笛笙盈座, 别有幽情;罗绮穿林, 倍添韵致。

这段文字的整体风格是简约古朴, 而且第 (2) (4) 句均为对偶句。画线句夹在第 (2) (4) 句之间, 相对而言就显得错落平白。为保持全段语言风格的趋同性, 画线句应参照前一分句的结构和用词进行压缩, 使之简约古朴, 并与前一分句形成对仗, 即“近看西北, 造三间临水轩斋”。

6. 看是否合乎事理逻辑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 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 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 使语意通畅。

我们的党员干部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改进作风, 强化宗旨意识, 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依赖。

从事理逻辑来讲, 只有“知民情”, 才能“解民忧”, 进而才能“带民富”;“务实求真的作风”是取得“实实在在的业绩”的前提和保证。所以, 该段画线处的语序应调整为: (3) (1) (2) (5) (4) 。

7. 看是否合乎约定俗成的规则

有些并列词、句的先后顺序很难以一种科学的手段加以定位, 它们遵循的往往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比方说“山”与“水”, 我们通常都组合成“山水”, 而不组合成“水山”, 如“山水画”;再比方说“天”与“地”, 我们通常都组合成“天地”, 而不组合成“地天”, 如“天南地北”。如:

下面 (1) — (7) 是从文中横线位置摘录出来的词语, 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

“世界屋脊”上的______________, 以其特殊的魅力,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 正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1) 晶莹的湖泊 (2) 大漠 (3) 奔腾的江河 (4) 雪岭 (5) 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6) 草原 (7) 冰峰

考生解答该题最大的困惑是 (1) 与 (3) 、 (4) 与 (7) 的组合顺序。“湖泊”与“江河”, 人们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是“江河湖泊”, 所以 (1) 与 (3) 的组合顺序应是 (3) (1) ;“雪”与“冰”人们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是“冰雪”, 如“冰天雪地”, 所以 (4) 与 (7) 的组合顺序应是 (7) (4) 。

8. 看音节是否匀整

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 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 音节数多的短语排在后, 以保持整个句子音节的匀整性。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会造成“头重脚轻”等音节杂乱的表述毛病。

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方法 篇5

一、常用的解题方法

1. 定义法

例1 若函数[f(x)、g(x)]在共公定义内满足[|f(x)-g(x)|<1100],则称[f(x)]与[g(x)]可以相互模拟. 若函数[f(x)=2x+1200sin100x],则[f(x)]在R上的一个模拟函数[g(x)]可以是 .

解析 由[f(x)=2x+1200sin100x]可得

[f(x)-2x=1200sin100x≤1200<1100,]

故[g(x)=2x.]

例2 若函数[y=f(x)]在[x=x0]处满足关系:(1)[f(x)]在[x=x0]处连续;(2)[f(x)]在[x=x0]处的导数不存在,就称[x0]是函数[f(x)]的一个“折点”. 下列关于“折点”的四个命题:

①[x=0]是[y=x]的折点;

②[x=0]是[y=1x,x<0x-1,x≥0]的折点;

③[x=0]是[y=-x2+1,x≤01,x>0]的折点;

④[x=0]是[y=e-x,x<0x+1,x≥0]的折点;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解析 由上定义及导数、连续的定义,对上述四个函数逐个检验知,只有①④正确.

2. 直接法

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即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性质、定理、公式等,经过变形、推理、计算等直接得到结论. 使用直接法解填空题,要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自觉地、有意识地采取灵活、简捷的解法.

例3 将4个相同的白球和5个相同的黑球全部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既要有白球,又要有黑球,且每个盒子中都不能同时只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黑球,则所有不同的放法种数为 .

解析 按每个盒子中所放的球的个数分类:

①[黑: 2, 2, 1白: 1, 1, 2⇒A13], ② [黑: 1, 1, 3白: 1, 1, 2⇒A13×3],

∴共有[A13+3A13=12]种不同的放法.

例4 平面上有相异的11个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共得48条直线,则任取其中的三个点,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解析 设有[k]组共线的点,每组点数不小于3,依次记为[n1,n2,⋯,nk],则有[(C2n1-1)+][(C2n2-1)+⋯+][(C2nk-1)=C211-48=7],而[C2ni-1≥3-1=2],所以[k≤3],当[k=1,3]时无整数解;当[k=2]时,有整数解[n1=4,n2=3],因此三角形数为[C311-C34-C33=165-][4-1=160],由概率的定义,所求概率为[P=160165=3233].

例5 从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焦点[F]引圆[x2+y2=a2]的切线,切点为[T],延长[FT]交双曲线右支于[P]点,若[M]为线段[FP]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MO-MT]与[b-a]的大小关系为 .

分析 如图,连结[PF,OT],

∵[FP-FP=2a],∴[2FM-2OM=2a],

即[FM-OM=a], 又∵[FM=MT+b],

∴[MT+b-OM=a],

即[MO-MT=b-a].

3. 特殊化法

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其值为定值时,我们只须把题中的参变量用特殊值(或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数列、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代替之,即可得到结论.

例6 在[△ABC]中,如果三边[a、b、c]成等差数列,则[cosA+cosC1+cosAcosC=] .

分析一 取特殊值[a=3,b=4,c=5],则[cosA=45],[cosC=0],[cosA+cosC1+cosAcosC=][45].

分析二 取特殊角[A=B=C=60°,][cosA=cosC][=12],[cosA+cosC1+cosAcosC=][45].

例7 已知[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如果[Sn]是[an]的前[n]项和,那么[limn→∞nanSn=] .

解析 由题意,不妨取[an=n],则[Sn=nn+12],于是有[limn→∞nanSn=limn→∞2n2nn+1=2].

例8 已知[m、n]是直线,[α、β、γ]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γ,β⊥γ],则[α∥β];②若[n⊥α,n⊥β],则[α∥β];③若[α]内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都相等,则[α∥β];④若[n]⫋[α],[m]⫋[α],且[n∥β],[m]∥[β],则[α]∥[β];⑤若[m,n]为异面直线,[n]⫋[α],[n]∥[β],[m]⫋[β],[m]∥[α],则[α]∥[β]. 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分析 依题意可取特殊模型正方体[AC1](如图),在正方体[AC1]中逐一判断各命题,易得正确的命题是②⑤.

例9 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 设四棱锥、三棱锥、三棱柱的高分别为[h1]、[h2]、[h],则[h1∶h2∶h=] .

解析 由于所求的[h1∶h2∶h]为定值,所以可将三棱柱特殊化为直三棱柱. 又三棱锥、四棱锥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都相等,所以取三棱柱为各棱长都相等的正三棱柱. 设正三棱柱的各棱长为[2],则[h1=3],[h2=h=2],∴[h1∶h2∶h=3∶2∶2].

4. 数形结合法

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10 设函数[f(x)=13x3+12ax2+2bx+c],若当 [x∈(0,1)]时,[f(x)]取得极大值,当[x∈(1,2)]时,[f(x)]取得极小值,则[b-2a-1]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f(x)=x2+ax+2b],令[f(x)=0],由条件知,上述方程应满足: 一根在(0,1)之间, 另一根在(1,2)之间,∴[f(1)<0,f(0)>0,f(2)>0,] 得[a+2b+1<0,b>0,a+b+2>0,]在 [aOb]坐标系中,作出上述区域如图中阴影所示,[b-2a-1]的几何意义是过两点[P(a,b)]与[A(1,2)]的直线斜率,而[P(a,b)]在阴影区域内,由图易知[kPA∈(14,1)].

例11 已知向量[a]=[(cosθ,sinθ)],向量[b]=[(3,-1)],则|2[a]-[b]|的最大值是 .

分析 因[|2a|=|b|=2],故向量2[a]和[b]所对应的点[A、B]都在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从而[|2a-b|]的几何意义即弦[AB]的长,故[|2a-b|]的最大值为4.

例12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4≥10],[S5≤15],则[a5]的最大值为 .

解析 由已知得[S4=4a1+4×32d≥10,S5=5a1+5×42d≤15,]

∴[2a1+3d≥5,a1+2d≤3.]

在坐标系[a1Od]中分别作出直线[2a1+3d=5],[a1+2d=3],两直线的交点[A1,1],设目标函数[z=a5=a1+4d],作直线[l0]:[a1+4d=0],当平移直线[l0]经过点[A1,1]时,[z]有最大值5,即[a5]的最大值为5.

5. 合理猜想法

由于填空题不要求推证过程,因此,我们也可用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合理猜想,可以从特殊情形中发现规律,得出一般的正确结论. 此法多用于探索规律的一类题.

例13 设[{an}]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1)a2n+1]- [na2n+an+1an=0][(n=1、2、3、…) ],则它的通项公式是 .

分析 分别令[n=1、n=2、n=3],可求得[a2=12], [a3=13],[a4=14],归纳可得[an=1n].

例14 方程[x3+lgx=18]的根[x≈] (结果精确到0.1).

分析 由已知,[x∈(2,3)],则[x3>lgx>0]. 而[183=2.62],又结果需要精确到0.1,所以当[x=2.6]时,[x3+lgx=17.99;]当[x=2.5]时,[x3+lgx=16.02],故填[x≈2.6].

6. 构造法

根据条件与结论的特殊性,构造出一些新的数学形式,并借助于它认识和解决问题.

例15 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4个盒中,则只有1个空盒的放法共有 种.

分析 符合条件的放法是:有一个盒中放2个球,有2个盒中各放1个球. 因此可先将球分成3堆(一堆2个,其余2堆各1个,即构造了球的“堆”,然后从4个盒中选出3个盒放1堆球,依分步计算原理,符合条件的放法有[C24C34=144](种).

例16 如图,点[P]在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外,[PD]⊥平面[ABCD],[PD=AD],则[PA]与[BD]所成角的度数为 .

分析 根据题意可将此图补形成一正方体,在正方体中易求得[PA]与[BD]所成角为[60°].

例17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a]等于[AC]边上的高,则[sinC-A2+cosC+A2] 的值是 .

分析 在[Rt△ABC]中,设[c=AB=2],[a=BC=1],则[c-a =1]为[AC]边上的高,此时[C=90°],[A=30°],

∴[sinC-A2+cosC+A2=sin90∘-30∘2+cos90∘+30∘2][=12.]

7. 分析法

根据题设条件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8 已知[a、b∈R],则[a>b]与[1a>1b]同时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分析 按实数[b]的正、负分类讨论:当[b>0]时[⇒a>0],而等式不可能同时成立;当[b=0]时,[1a>1b]无意义;当[b<0]时,若[a<0],则两不等式不可能同时成立,以上三种情况均被淘汰,故只能为[a>0,b<0].

例19 有20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20,将它们放入一个盒子内,有4 个人从中不放回地各抽取一张卡片,抽到两个较小数字的两人在同一组,抽到两个较大数字的两人在同一组. 现其中有两人抽到5、14,则此两人在同一组的概率等于 (用最简分数作答).

分析 由于已有两人分别抽到5和14两张卡片,则另外两人只需从剩下的18张卡片中抽取,共有[A218]种情况,抽到5 和14的两人在同一组,有两种情况:(1)5和14为较小两数,则另两人需从15~20这6张中各抽1张,有[A26]种情况;(2)5和14为较大两数,则另两人需从1~4这4张中各抽1张,有[A24]种情况.

于是,抽到5和14两张卡片的两人在同一组的概率为[P=A26+A24A218=751].

例20 已知三个正数[a]、[b]、[c]满足条件[a≤b+c≤3a3b2≤aa+c≤5b2],则[b-2ca]的最小值为 .

分析 ∵[a≤b+c≤3a,3b2≤aa+c≤5b2,]

∴[1≤ba+ca≤3,3ba2≤1+ca≤5ba2,]

设[ba=x],[ca=y],则[1≤x+y≤33x2≤1+y≤5x2x>0,y>0],作出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图中的阴影部分[ABCD]),令[z=b-2ca=x-2y],则[y=12x-z],它表示斜率为[12]的一组平行直线,易知,当它经过点[D45,115]时,[z]取得最小值,得,

∴[zmin=45-2×115=-185].

高中政治客观题的解题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客观题,解题策略,命题

在高中阶段, 政治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客观题的正确解答,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客观题在高中政治考试试卷中分值占整张试卷的一半左右, 客观题的答题水平直接影响政治科目的成绩。命题人为了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辨别能力, 使高中政治客观题具有考查角度多、知识点跨度大、选项迷惑性强等特点。本文通过对高中政治客观题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给出答题策略。

一、高中政治客观题的组成结构

高中政治客观题, 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1) 题干。分材料和要求, 审好题干是做好客观题的基础。很多同学经常粗略看一下题干就着急看选项, 此时对题干的材料一知半解、对其要求模糊不清, 看了选项拿不准再去看题干, 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先入为主, 受选项对错的影响把握不准题干要求, 导致题目做错。审题干, 要达到以下要求。第一, 看清楚题干的选择方向, 确认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想读懂题干给的材料, 需要同学们平时注重知识积累, 看清楚题干要求则是答题技巧的问题。建议同学们在做题时读到题干的最后, 把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用笔标注出来。第二, 了解题干的命题类型, 看是知识点的理解、判断型, 还是事实的分析型、综合型。政治客观题中, 经常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哲学中的某一领域出发分析问题, 或者从某一领域的某标题、某角度出发分析问题, 或是从不同主体角度解决问题, 或者通过对主要还是重要、直接还是间接、根本还是一般、决定还是影响等一些限制性词语的分析得出答案。第三, 看准题干规定的选择范围、角度、层次。要注意根本、主要、基础、决定性等词眼, 可以用特殊符号进行适当的标注, 以便在选项中筛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 选项。最常见的是四个, 也就是与题干相对应的题肢。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本身错误且不符合题干要求、本身错误但符合题干要求、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以上四种情况告诉我们, 审选项时应结合题干, 建议政治客观题审题应遵循“先审题干, 后审题肢, 肢干相连, 以干求肢”的原则。审选项可以看选项本身的错对, 而选择选项要结合题干, 选出符合要求、反映材料寓意的选项。

二、高中政治客观题的解题策略

想要提高政治客观题的解题能力, 就要充分掌握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同时, 掌握一些政治客观题的解题策略。

(1) 选择时, 参照以下要点。第一,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选项入选, 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选项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第二,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选项入选, 只能说明题干部分意思的选项不选。 (这适用于单项选择题, 不适用于多项选择。) 第三, 能从根本上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的选项入选, 只对题干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对肤浅的回答的选项不选。第四, 对于复杂的选择题, 按照逻辑性原则, 综合运用以上要点, 选择最优选项。

(2) 解题方法。第一, 高效排除法。在综合考虑文章 (段落) 内容、所设题干和所给选项的各种信息基础上, 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 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或与文章内容不符的干扰项, 选出正确答案。高中政治选择题一般有“八不选”:1)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不选 (题干要求选错的除外, 反之, 亦然) 。2) 选项本身存在正误, 前正后误或前误后正。3) 选项和题干外延不符, 过大或过小。4) 选项和题干之间只有间接关系, 没有直接关系, 选项不能恰当充分地体现材料。5) 选项中的因果关系是倒置的, 与题干中的因果关系恰好相反。6) 选项与题干内容变相重复, 没有意义。7) 选项逻辑混乱。8) 选项本身观点正确, 但与题干材料毫无关系。排除法能在短时间内帮同学们排除至少两个选项, 再结合其他方法, 可以大幅度提高选择的正确率。第二, 考查点判断法。该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题目, 因为每一道题都有自己的考查点, 能准确判断出命题人出题意图和要考查什么, 就很容易做对题目。第三, 比较分析法。比如, 用排除法去掉两个选项后, 剩下的两个选项该选哪个更合适呢?这时, 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 根据上述列举的规律选择更符合题干材料与要求的、与题干材料最密切的、在材料中体现最明显最全面最准确的。第四, 常识判断法。同学们除了牢固掌握课本知识, 对课本以外的时事政治也要多加了解, 丰富自己的常识。第五, 发散思维法。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

三、结束语

高中政治客观题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也与其他题目类型一样, 最根本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学们只有夯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丰富自己的时事政治阅读量, 以上解题策略才更有价值。在运用解题策略时要融会贯通, 某一道客观题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总之, 要教导学生加强对政治课程的重视, 培养政治客观题的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怡.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践的反思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4.

鉴赏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命题研究

高中生物遗传学部分在整个高中生物教材中起重要的引领作用,高考也属必考题。遗传学题目灵活多变,需要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方法的训练。

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1. 充分认识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分子与细胞”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关于细胞分裂的知识通过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真正地悟出遗传基本规律的真谛,也终于明白细胞质基因和原核生物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基本规律的原因,所以减数分裂的学习和复习是掌握遗传学知识的必经之路。它主要是指减数分裂过程的讲解和归纳,特别是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的解释。我们可以先清楚地过一遍减数分裂,再以此分裂过程图以2n=4的动物基因型为AaBb,将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对应起来。

2. 简单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总是成对存在的,弄清楚基因与性状这些基础知识的关系,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起这样的解题思想与习惯,解遗传题时,必须将已知的基因和基因型先写出来,再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推测未知的亲代的基因及基因型。

3. 层层推进,以不变应万变。

新课程改革人教版教材只要求高中学生掌握孟德尔两条遗传基本规律,而基因的分离定律又是解遗传题之母,所以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首要任务,然后层层推进。

如图: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图解。

F1Dd自交获得F2中基因型比和表现型比可以推出其它基因型的个体交配后产生的子代比例。如AA和Aa子代必为AA和Aa,比例为1∶1;Aa和aa子代必为Aa和aa,比例为1∶1,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轻松得到各种基因型亲本杂交后、自交后子代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掌握好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后,可以先得出两个推论:

∴AaBb×Aabb→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应为:

推论2:各种基因型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A和a配子,比例为1∶1

BB→B一种配子

例:AaBBD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1×2=4种。

有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再引入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学习当中去,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例:下图是孟德尔两对遗传基本规律的实验。

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根据分离规律的基础知识,可以轻松地写出F2中任何一种基因型的比例,以及任何一种表现型的比例。如F2中Yyrr这种基因型的个体应占F2个体总数的比例为1/2×1/4=1/8。

二、充分训练解题方法

掌握好遗传学相关基础知识只是前提,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必须学会随机应变,因此要在训练中让学生积累解题的方法,形成严密的解题思路,进而得出解题规律。

1. 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

解析:根据已知的遗传学知识,两对等位基因推测两种性状根据自由组合规律应出现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这个9∶3∶3∶1可以从(3∶1) (3∶1)得出。实验1和实验2, F2的表现型比例为9∶6∶1,似乎可以看成9∶(3+3)∶1,因此可以完成第(1)题的解答。

第(2)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 F2占9/16的为扁盘,因此扁盘应为双显性基因型,即A_____B_____,长形占1/16应为双隐性基因型aabb,圆形的为单显性基因型aaB_____或A_____bb。看似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题目,实际上隐藏着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

例2: (2010福建卷27)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

解析:通过乙组亲本表现型皆为乔化,后代出现了矮化树体,此为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必为杂合体,杂合体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分解成每一对相对性状研究,既轻松又有效。甲组实验,乔化×矮化→乔化∶矮=1∶1。所以亲代的乔化为Dd,矮化为dd;同理可推另一对的蟠桃为Hh,圆桃为hh,则亲本乔化蟠桃的基因型为DdHh,矮化圆桃的基因型为ddhh。根据自由组合规律,可得甲组为测交组合,结果后代应有四种不同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且比例为1∶1∶1∶1,然而表中数据与之不符,明显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例1: (2010全国Ⅰ33题)

2. 巧辨伴性、非伴性遗传题。

例3: (2011年福建泉州市质检27)某种绵羊有角(H)对无角(h)为显性。某科研机构利用纯种绵羊进行杂交实验1、2,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

(1) 控制绵羊有角、无角的等位基因(H、h)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 F1雌、雄羊基因型为均为_____。

(2)请写出F2无角雌羊的基因型及比例%%%%%%。

(3)若需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时,既可让F1有角雄羊与多只纯种无角雌羊杂交,也可_____,预期测交子代雌、雄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解析:该题的得分率较低,2005年全国高考出现过牛有角和无角的遗传题,现在的学生几乎没看过该题,因为该题的答案被批像一篇小论文,只有少数考生明白:相同基因型在公羊、母羊体内的表现型有差异,即基因型Hh的公羊为有角,母羊为无角。伴性遗传题在近几年福建高考中比较少见,以此题为例,如何判断遗传方式呢?根据交配组合,明显为正、反交方式,而F1的表现型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该遗传方式只能是常染色体遗传。学生认为表现型在公羊、母羊身上不一样,误认为伴性遗传,导致错误。

例4: (2011年厦门市质检27)果蝇翅的形状有3种类型:长翅、小翅和残翅,由两对等位基因(Gg和Hh)共同决定。其中G、g位于常染色体上。当个体中G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G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残翅。两个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据表分析可推出H、h这对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

(2)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F2中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

(3)反交实验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

(4)纯种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条件下培养,成虫均表现为长翅,若在35℃条件下培养,成虫却表现为残翅,但基因型不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雌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拟”。(只考虑G、g这对基因)

实验方法:让上述残翅雌果蝇与_____雄果蝇杂交,产生的幼虫在_____条件下长成成虫,观察成虫的翅型。

结果与结论: (1) 若成虫_____,则说明该残翅雌果蝇属于“表型模拟”。 (2) 若成虫_____,则说明该残翅雌果蝇不属于“表型模拟。

解析:该题涉及正反交实验,若没有先判断哪对性状为伴性遗传,解题无从谈起。根据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则为伴性或细胞质遗传(不作要求)。

推出H、h这对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正反交结果不同,即正交F1表现型为雌果蝇都为长翅,雄果蝇也都为长翅;但反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蝇均为长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

三、命题研究

纵观近几年高考关于遗传题的命题方向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及推理能力。在今后的高考中该命题方向也可能得到沿续。我认为今后遗传题命题思路还可能为以下两点。

1. 将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结合起来考查。

例5:某种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B和b(位于X染色体)共同控制。已知其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

现用蓝花雄株(aaX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

(1)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F1中的雄株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为_____。若F1中产生一株蓝花雄株(AaXBXbY),则产生它的原因是_____。

(2)若该蓝花雄株(aaXBY)与另一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1的表现型有_____,其中纯合子占_____。

(3)若想培育出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红花植株,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_____。

(4)图11中紫花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以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请写出图中 (1) 过程的遗传信息流动途径:_____。

解析:植物雌雄异株,又涉及伴性遗传的遗传题比较少见,本题还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相关图示,发现有A基因无B基因方能形成紫色素,开紫花,综合性强。第(1)小题的第二个空要求学生回答F1中的雌株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难在学生已经形成定势思维,性状分离比常常为3∶1。然而本题性状分离比却是100%,因为雌株也只有一种表现型,很有新意。第二个空格则进一步考查了减数分裂知识,要求学生明白AaXB XbY是等于XBY+Xb形成的,所以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时期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性染色体XY没有分离。

第(2)小题首先根据题意推出杂合紫花雌株的基因型应为AaXbXb,那么F1的表现型应有AaXbY、aaXbY、AaXBXb、aaXBXb,表现型为紫花雄株、蓝花雄株、蓝花雌株,纯合子只有aaXbY占总数的1/4。

2. 以动物尤其是果蝇的性状遗传为背景

例6: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V、v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蝇进行杂交试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试验,结果都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

(2)图中F代的圆眼残翅雌蝇中纯合子所占比值为%%%%。

(3)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1) 用基因型为_____和_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

(2) 结果与结论:_____。

解析:果蝇是公认的良好的动物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饲养容易,子代数目多,染色体数目少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等。福建省高考理综卷从2006年至今未再涉及果蝇的遗传题,值得关注。

本题的基础知识涉及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及性染色体组成等。首先要根据杂交子代雌雄果蝇表现型有差别,断定眼形为伴性遗传,题目才能入手。综合考虑得出亲本的圆眼长翅雄蝇的基因型为VvXDY、雌蝇为VvXDXd。

有机推断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方法 篇8

解答这类题目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官能团的特征性质进行推理判断。

(1) 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含“—C═C—键”或“—C≡C—键”等;

(2)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

(3) 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含有“—OH”或“—COOH”;

(4) 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有机物含有“—COOH”;

(5) 能水解成醇和羧酸的有机物是酯。

2.根据有机物之间相互衍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加以推断。

关键掌握如下烃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转化知识链。

a.“有机三角”

“有机三角”不仅可以实现官能团的相互转化 (即有机物类别的转换) , 而且可以增加或减少官能团的数目, 在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醛的特殊地位”

“醛”可以加氢得醇, 也可以加氧得羧酸, 还可以自身加成得羟基醛以增长碳链, 因而在有机合成与推断中占有特殊地位。

c.“酯化反应”的扩展

(1) 一元羧酸与一元醇反应只生成普通酯。

(2) 二元羧酸与二元醇反应即可生成普通酯, 也可以生成环状酯, 还可以生成高聚酯。

(3) 羟基羧酸自身反应既可以生成普通酯, 也可以生成环状酯, 还可以生成高聚酯。

(4) 氨基酸之间反应类似酯化反应, 可生成二肽、环状酰胺、多肽等三种产物。

3.根据有机物的性质和相关数据推知官能团的数目。如关系式:

4.根据某些反应的产物推断官能团的位置。

如醇能氧化为醛或羧酸, 则醇分子中应含有结构—CH2OH;若醇能氧化为酮, 则分子中应含有结构。

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由取代产物的种类可确定碳架结构;由加氢后的碳架结构, 可确定“—C=C—键”或“—C≡C—键”的位置。

综上所述, 解答有机推断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以下几点。

首先应认真审题, 分析题意, 分离出已知条件和推断内容, 理清被推断物和其他有机物的关系。其次以特征点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结合信息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 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推断, 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1) 顺推法

紧抓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实验现象这条主线, 顺着题意正向思维, 从已知逐步推向未知,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 逆推法

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典型性实验现象为主线, 逆向思维, 从未知逐步推向已知, 抓住突破口, 把整个题中各物质联系起来反推, 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3) 剥离法

先由已知条件把明显的未知首先剥离出来, 再由已知和剥离出来的未知, 逐个求解那些潜在的未知。

(4) 分层推理法

先根据题意进行分层推理得出没一层的结构, 然后再将每层结构进行综合推理, 然后得出正确结论。上述方法在解题时常结合应用。

其解题思路可简要列如下表:

例:有以下一系列化合物, 最终产物为乙二酸。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79, 请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C是_____;F是_____。

【解析】依题意, 用逆推法进行思考, 最终产物为乙二酸, 它由E两步氧化得到, 则F为乙二醛, 为E乙二醇;继续逆推, 由C→D→E的反应条件, 可知D为1, 2—二溴乙烷, C为乙烯, 而C是由B经消去反应得到的, 则B为卤代乙烷;而A为乙烷。

【答案】C为CH2═CH2, F为OHC—CHO。

此外, 还要掌握一些有机物的特殊性质, 如在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烃, 其碳原子数均小于或等于4, 而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CH2═CHCl、HCHO在通常情况下是气态。

例析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篇9

第一步:显隐判断

对于题干中已给出具体病 (如告之是“色盲”, 则马上可判定此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如告之是“白化病”, 则可判定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直接从第三步做起, 也要排除是除细胞质遗传的可能.先看图谱, 看能否判断为伴Y遗传, 若不能, 如发现有“正常双亲生出有病女儿” (如下图1) , 则可断定此病为常染色体隐病遗传;如发现有“有病双亲生出正常女儿” (如下图2) , 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除此之外只要双亲正常, 生出有病孩子 (即“无中生有”) (如上图3) , 则可判定该病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反之只要双亲有病, 生出正常孩子 (即“有中生无”) (如上图4) , 则可判定该病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遗传系谱中无以上两种情况, 仅有“双亲之一是患者”, 则只能作出可能性判断:致病基因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

第二步:位置判断

1.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从系谱图中找是否有“母病子不病, 女病父不病”的情况, 如果有, 则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无, 则两种可能性都有: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隐性遗传;若系谱图中的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女患者相差很大, 可推测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

2.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从系谱中找是否有“子病母不病, 父病女不病”的情况, 如果有, 则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无, 则两种可能性都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显性遗传;若系谱图中的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女患者相差很大, 可推测该病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在确定完前两步后, 写基因型及概率计算就比较简单了.

【例1】 (2007年, 北京) 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 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 身高仅1.2米左右.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该家族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______性基因, 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该基因可能是来自______个体的基因突变.

(2) 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若Ⅳ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孩, 这个男孩成年时身材矮小的概率为______.

(3) 该家族身高正常的女性中, 只有______不传递矮小的基因.

解析:由系谱图可知, 该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现象, 患者都为男性, 而患者的父亲均为正常个体.可以判断该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 同时可以判断该家族的致病基因来自I1个体的基因突变.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 由题意可推出Ⅱl和Ⅱ2的基因型为XBXb、XBY, 这对夫妇生出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 (这对夫妇所生子女有四种基因型, 分别为XBXB、XBXb、XBY、XbY ) .Ⅳ3母亲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l/2, 所以Ⅳ3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4, 即1/4 XBXb.她与XBY男性结婚, 生下一男孩, 该男孩患病的可能性为1/4×l/2=1/8.显性纯合不携带致病基因, 所以显性纯合女性 (身高正常) 不传递致病基因.

思想品德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篇10

总的来说,概括题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从总体上把握所给材料,反复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的主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跟课本上的什么理论密切相关)。第二步,确定答题角度,或概括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或寻找造成材料中问题的原因(为什么),或推出所给材料的结果(怎么办)。思考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第三步,简化语言,寻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书本上有现成的结论,不妨直接套用。

1名言警句式概括题。

这类概括题一般用名言、警句作为材料。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反映了深刻的道理。对于这类概括题,一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回答。

例1嫉妒是绿色的妖魔,谁做它的俘虏,谁就受到它的愚弄。

——莎士比亚

解题思路:看到材料,要多读几遍,以理解字面意思。本题材料讲述的是嫉妒的危害,这也是思想品德课中体现的观点。可以直接概括: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嫉妒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分析:远离嫉妒,宽容友善。

例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臧克家

解题思路:材料表达的意思很浅显,对比了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和结局。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去分析。参考答案是: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要通过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2理论归纳式概括题。

这类概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内容抽象、短小精悍的特点,有的材料是对课本理论的直接阐述,有的材料是对课本段落的摘取。对于摘取课本段落的概括题,可以直接用课本段落所在的大标题或中心句作答。做好这类概括题要注意两点:①弄懂材料意思;②熟悉课本理论。

例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解题思路:这段材料阐述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阐述了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这段材料摘自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它是对所在段落中心句的解释,所以完全可以用该段落的中心句作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另外,还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我们既要依法维护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

例4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就拥有了竞争力。

解题思路:这段材料集中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联系课本知识,不难得出答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坚持人才强国战略。

3材料式概括题。

材料式概括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它取材广泛,内容多样,时效性强。只要是可以用课本知识进行解释的,大到国情国策,小到学生生活、情感、行为习惯,都可以作为这类概括题的材料。材料式概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这类概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不要以偏概全。②找到所给材料的共同点,理解所给材料表达的主题。③联系课本知识,找到正确答案。

例5“我是一个农民工,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我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定2000元……”在全国人大个人所得税法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立法听证会上,来自重庆的进城务工人员吴志才侃侃而谈。吴志才认为:“我能来到这里发言,传递老百姓的声音,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极大进步。”

解题思路:解题时,先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①一个农民工在发表自己的意见。②一个农民工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是社会的极大进步。然后分析材料中心思想,从“是什么”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我国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在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如果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我国公民享有这样的权利,就可以得出另一个答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例6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取得巨大的成就,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均增长6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87万人。

解题思路:解题时,先阅读材料,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然后,联系课本知识,得出答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漫画式概括题。

这类概括题的材料是漫画,让学生概括漫画所体现的道理。解题时,首先要仔细、完整地观察漫画,注意说明性的文字、标题等,然后联系课本理论、观点进行概括。

例7观察右图,概括其所体现的道理。

关于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新变化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新变化,研究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 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与水平就成了高考试题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实际上来讲, 就历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 学生的得分率普遍不高。所以对于诗歌鉴赏来说, 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教学上的难点问题。通过对高考诗歌鉴赏进行研究, 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与水平,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保证高考的质量。

一、发展背景

现如今,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 语文教学的大纲也进行了创新, 且在教学中, 诗歌教学又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教学中, 诗歌的质量与数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位与情趣。所以在1993年发展以来, 高考试卷上也开始增加了诗歌鉴赏题, 并呈现出了逐年扩大的趋势。作为我国古代诗歌, 具有极强情感与意象, 因此对于诗歌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且对于诗歌鉴赏来说, 不仅是要对诗歌中的思想与情感进行评价, 还要与作者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生来说, 针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鉴赏结果, 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使得对诗歌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这样为了应付高考, 自身的鉴赏能力受到了影响, 这样也就与原本的诗歌教学目标相背离[1]。

二、对诗歌题目进行有效的分析

想要解决好实际问题, 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诗歌, 读懂诗歌, 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中包涵的情感。以《春夜洛城闻笛》为例,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先要引导学生从“谁家玉笛暗飞声”与“此夜曲中闻折柳”开始着手, 以此来明确文中的“折柳”其实暗指一首曲子。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 让学生针对“折柳”进行分析, 明确古人以折柳来进行赠别的习惯, 这样学生也就可以明确, 这首曲中表达了作者的惜别怀远之情[2]。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抓住“杨柳”并针对这一意象做进一步的阐述, 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古诗。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以后, 也可以掌握好这一意象, 在回答上也会更有把握。所以可以看出, 在对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 如果对基础材料没有掌握扎实, 是不可能进行的。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对诗歌进行鉴赏。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柳与“折柳曲”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因此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迁移能力, 这样才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向本质,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总的来讲, 这一题目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于作品的形象与表达技巧上的能力, 且与以往的高考题目相对比, 可以看出, 作为主观题, 还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这也是客观题所不能达到的。通过化繁为简, 可以照顾到目前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实际水平, 为学生创建出有效的教学平台, 满足了教学大纲的需求。

三、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考题虽然不能尽善尽美,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与批判, 但是也是满足语文教学观念与诗歌鉴赏特性的。且与传统的试题进行相互对比, 可以促使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 引导教学的顺利开展,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可以说, 诗歌鉴赏题开始向着主观题的方向发展着。

从题材上来讲, 绝句与小令上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形式相比, 绝句与小令相对简单一些, 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这样在进行表述的过程中, 才会有话可说。所以不管是从贯彻教改思想上还是从应试教育的方向上出发, 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保证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 这样才能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则应当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而学生在这种教学的引导下, 才会发表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在考试的过程中, 更加自如。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 想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还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积累, 保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诗歌, 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才会在心中认识到诗歌鉴赏的重要意义。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保证语言的积累, 提高在考试中的应变能力[3]。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教师在开展诗歌鉴赏教学中, 要保证可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上出发, 不断进行总结与分类, 这样才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 对诗歌进行准确的分析与鉴赏, 才会更好的面多高考。

参考文献

[1]陈相元.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应试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 (1) .

[2]徐飙.考查文学素养重在多元有界——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4) .

上一篇:风格定位下一篇: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