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困生的辅导

2024-09-22

对学困生的辅导(共12篇)

对学困生的辅导 篇1

1 影响英语学习的几点心理障碍

1.1 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上进心

著名的人才学家王通讯说:“凡成功者, 凡有大作为者, 无不是先有目标, 再有积累, 再有优势, 再有突破的。”在教学中, 老师们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 有的甚至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习, 导致他们惰性十足。而有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目标, 但缺乏明确的、长远的学习目标。学生们往往把他们的目标局限在上课、听课、完成家庭作业和应付考试上。把这些当作目标, 这虽不算完全的错误, 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种学习也算是有目标的话, 那就好像让你在射一个没有画上圆心的靶子, 你也就无所谓打中靶心一样。

1.2 学习兴趣不高, 缺乏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在接触英语的初始阶段, 往往对英语充满了兴趣, 他们觉得英语学习新鲜、好玩、有趣, 这让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好奇感, 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所以英语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在起始阶段, 整体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非常好。由于当前社会对英语的热捧, 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早已从初中下移至小学甚至幼儿园。英语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他们的新鲜感更多地来源于新环境、新同学和新老师。但是, 随着新鲜感的消失, 教材内容的加深, 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 慢慢地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最终成为英语学习上的困难生。

1.3 自卑心理严重, 缺乏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奠基石”。自信的人经过一次次的尝试获得成功, 并因此更加积极, 更加自信。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这些学生普遍意志品质薄弱, 承受挫折能力差。通过教学观察, 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普遍较差, 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也就失去了很多练习英语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惧怕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4 学习方法不当, 缺乏有效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则是事倍功半。有些学生由于在接触英语学习之初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效率低下。有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满足于表面的一知半解, 不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他们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单词时他们不会将拼写与读音相联系, 记忆词义时又不放到句子中去, 而朗读课文时又往往不联系上下文, 只知照本宣读, 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长此以往, 未掌握的知识点越积越多, 面对越来越难的教学任务, 也只能望而兴叹, 从而成为英语学习的困难生。

2 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2.1 加强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 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 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在成功的路上, 难免会有失败, 但失败并不可怕, 丧失信心才是最可怕的。几次考不及格, 不怕!单词没记住, 再来!基础差, 追!每当失败时, 就想:下次我定能成功!你总这么想, 就总有信心!在心理上战胜自己, 才能战胜失败。

同时, 老师对学生也要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认识并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 达到自己的目标,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平时的各项教学活动中, 让这些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使他们感到他们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 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课堂上, 只要他们会回答的问题可以优先让他们来回答, 当他们回答正确时, 决不吝惜表扬, 即使回答错误, 也无须过多责备。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中给他们一席之地, 让他们在全班同学前也有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 则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肯定, 鼓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渐增强学习信念, 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2.2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查德·维亚提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英语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愉快教学是学生增加兴趣的主要保证, 情感激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伞。在教学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稳定的情绪和激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给学生创造一个不怕犯错误的轻松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上, 要把good常挂嘴边, 把微笑、默许、赞扬的眼神传给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打消羞怯、顾虑, 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手段, 如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故事、日常情景设定等, 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既是一种学习态度, 也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 应要求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让他们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多对他们进行督促, 课堂上多提问他们, 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不遗忘和歧视他们, 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教学上来。课后加强对他们的检查工作, 以便他们及时回忆和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对他们的作业辅导, 促使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同时对他们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记忆单词的方法, 课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甚至包括听课方法的指导, 帮助他们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对学困生的辅导 篇2

研子小学陈么春

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了,发现所教的班级中,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是不爱学习,基础差,有的是自尊脆弱逆反心理强,有的是爱欺负同学学习不上进,他们是一个班级的特殊群体,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我觉得教师首先是要多些鼓励和帮助,少些责骂和漠视,在教育时多关注细节,注意启发引导的方法,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们。下面我想就帮助学困生方面谈一些我的心得和见解。

一、不要把学困生边缘化

我教的班这个班级里,学困生占整个学年的15%左右。随着年纪的升高,知识的难度不断加深,如今,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数学知识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跟上,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学习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每天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真有些头痛!他们不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差,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高,如果老师不更多的去关注,多引导,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被边缘化,认为课堂与自己无关,班级与自己无关,漠视课堂,疏离班级,不关心集体荣誉等。避免学困生被“边缘化”有三点需要注意,首先是上课多提问,多给机会让他们展示,锻炼和提升自己,尽可能的让他们多参与课堂,在评价时以鼓励性的积极的语言为主。切忌不要因为怕学困生回答错误而“放逐”他们,回答不准确时教师首先是要认真的倾听,让学生完整的说出他的答案,了解其发言中所含的心情,想法和态度。然后再慢慢的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把意思表达出来,不要觉得这样耽误时间,影响课程进度,其实在课堂多提问,其次是课后练习多提示,多督促,课后练习作为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学困生的课后练习都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多提醒,评讲后要督促改正做错的题,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是课外活动多参与,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形式比课堂自由,内容也比课堂丰富。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学困生多参与,多感受。增加集体向心力。总之对学困生的辅导首先要保证的是让他们充分的参与课堂,参与集体。这次获小学数学会能力测试三等奖的宁仁泽和杨春雨同学就是典型的学困生转化的范例。当我把他俩获奖的喜讯通报全班时,全班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立刻趁热打铁,鼓励那些有希望提高的同学,一定克服厌倦情绪,坚持坚持再坚持,把每天的作业,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后在做题,并把老师批改后的错题当天改正过来,不让错题过夜,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请再一次爲获奖的两名同学鼓掌。看着获奖的两名同学吃惊和喜出望外的神态,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下课,这两名同学追着我问这问那,还抢着帮我拿书和教案等。多可爱的孩子啊!

二、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分批次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任何一个班级里都不会只有一个学困生,不管这个班级多优秀,都会有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学生,首先是拟定每学期重点帮扶和顾及的学生,从接班伊始面对班上十来个学困生,我首先是在进行多方面考核后,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帮扶计划,比如重点是哪几个学生,就在顾及全班的情况下重点扶持那几个学生。分批次有条不紊地进行辅导。其次是制定薄弱知识环节的突击计划,针对高年级数学的实际,我每堂课都精心设计。在复习时能做到周周有方向,天天有重点。工作中只需要按计划走就是了,既轻松又保证了工作效率。

三、长久的,持续不间断的关注

经常会看到一些教育实例,一些老师喜欢撰写那些让人难以置信的教育神话,有的老师写某个学困生行为习惯很差偶然间通过一件小事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自信心大增,于是这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变得好起来;有的老师写一个学生因家庭条件差或是身体残疾导致内心自卑,孤独自闭,自己就多关心鼓励了学生几次,于是这个学生的学习就突飞猛进了。有的老师写的是自己一个人对某个学生关心的眼神使学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神话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仔细分析研究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神话多少有点像是教育谎话,一个孩子的学习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小学生的人生和社会经验都比较少,加之科学知识也不丰富,所以发生那种戏剧性的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学困生在转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这需要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化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由此我们可见,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改变学困生更是要持之以恒,一步一步的帮助他们转化,争取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飞跃。很多学困生在表现有所好转的时候,内心都是充满期待的,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关注,改掉一个坏习惯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正是这动力来源,只有坚持不间断的关注他们,才能让他们顺利渡过反复期,直到有了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刘家旺·易俊杰同学的变化就是在反反复复的鼓励、劝导和耐心辅导下一点点进步的。两天不关注他们都不行,作业说不写就不写,错题说不改就不改,每天我都是在无限耐心地去关注他们,引导他们,启发他们,教育他们。

试论学困生的辅导 篇3

一是不想学的。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往往视学习为一种负担,不理解为何而学习,总认为家长、老师是在逼自己学习,因而在内心形成消极与对抗的心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马虎、粗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这类学困生教师要做到以启发为主,巧妙实施,并进行耐心的个别辅导,吸引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并逐渐赶上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及特长,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善于引导将其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某位学困生的手特别灵巧,擅长制作玩具,教师可根据他的这一特长引导他帮助老师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图片;若爱好文体活动,可让他有机会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等等,我其实很聪明,我并不笨,经过努力我一定能把学习搞好,从而树立自信心。

其次是不会学的。这些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却往往事倍功半,这是受基础差的影响而落伍。认为怎么听也不懂,怎么学成绩也上不去,于是干脆得过且过,破罐破摔。对于这些学困生,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在讲授新课时应先在课前给他们讲一遍,使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再与其他同学一起听时,他们就能得心应手了。而每一节新课后,应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检查、督促、辅导,使他们牢固地掌握好新学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困生,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自觉磨练意志,勇于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是学习有障碍的。这部分学生属于先天智力低下的特殊儿童。对他们要求要适当放宽,使他们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求他们学得快。只要学一个掌握一个,更重要的是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不要使他们有自卑的想法。

确定了学困生的类型,辅导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困生的成因,从自身入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学困生都存在着教育问题:

1、有的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

2、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或有一方亡故,另一方另组家庭;

3、有个别的弱智者;

4、有些是家长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只顾自己挣钱而不管孩子学习,对子女不管不问。

如此种种,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问题,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身为教师就要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与管理,知道学习并不害怕,怕的是不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地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班的李祥同学,成绩比较差,学习得过且过,缺乏自信心。经过多次与他的接触和交谈,我发现他劳动很积极,于是在一次疏通水沟的劳动中,我有意识地安排他带领几个同学去,并指定他为组长。在劳动中我留心观察他身先士卒埋头苦干。而我特意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叫他休息一会儿再干,可他仍不停地继续坚持着,这种无言的关爱与表扬,使他干劲更足。他的表现同进也带动了全体,更重要的是让他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怀。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对他说:“假如你的学习能像劳动那样多好啊!”他听后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而是认真听讲,学习信心倍增,成绩也逐步上升。

二、从日常生活入手,对学困生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这恐怕是大部分学困生的通病。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老师,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必须做到: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意识地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总结自己的点滴进步,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应及时地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应及时地发现他们不足之处,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促使其良性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值日、劳动和清洁卫生中,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在班级活动及体育运动中,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考试中,诚信品质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谦虚,忍让品质的培养等。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个表扬能激活孩子们的心灵,点燃起希望之火,尖酸刻薄的指责和批评,会让他们火热的心灵冰凉。如我班的一个同学焦阳扬,本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母亲因病去世,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加上他父亲整天在外,很少回家,一个失去母爱,又得不到父爱的他,曾一度精神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降,我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进行交谈,并告诉他说:“一个人总是要死的,只是迟早而已,这是自规律,你的母亲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你,失去了母亲的心情是很悲痛的伤心的,这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总沉浸在悲痛之中,你不可能和你母亲生活一辈子,今后的路还得靠你自己走下去,希望你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对得起你的母亲。”同时,我和他父亲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交流,让其多关心孩子。经过一次测验,他的成绩稍有一些进步,我抓住这个机会,在班上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了表扬,当时我分明看到了他那充满喜悦与信心的笑脸。

三、从课堂教学入手,给予学生特别关注

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仅仅依靠几次辅导就可以解决的,这是需要长期的、耐心的、艰苦的努力才有望达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困生特别的优先,让他们有一定的空间去施展。

首先是课堂发言优先。大多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他们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只是课堂学习的陪客。因此,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困生发言,如一些简单的口算题、易于回答的简单的问题都应优先留给学困生,我班陈富仁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他平时上课不怎么说话,成绩也很差,在上课时,我特意让他起来回答,随着点的次数增多,后来他就主动地抢着、争着回答,学习的劲头也大了,成绩不断取得了进步。还有的学困生,开始他们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很低,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变成了自觉的举手,现在我班的大部分学困生平时发言积极了,只要他们懂的就会自觉地举手,而且发言也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其次是课堂板演优先。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特别是当老师提问时他们都会把头低下或不敢正视老师的目光。而我在教学中就有意的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较为简单的算式或简单的文字题、应用题之类的题目。起初几次他们因为胆怯而往往出错,甚至会心慌意乱而不能完成板演,但随着次数的增多也就慢慢地习惯了,有的甚至还抢着板演。

让学困生优先发言和板演,不仅可以使老师及时了解学困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还可以让老师收集一些“反面教材”;同时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另外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控力和责任感,变学习被动为主动。

再次是巡视指导优先。当学生独立作业和课堂练习时,我总是有目的地巡视,其主要对象就是学困生。开始,我一站到他们的身旁,他们就会很紧张,不敢动笔或是一会儿写一会儿用橡皮擦涂来做掩饰,有的干脆用手盖住作业本。渐渐地,随着我的善意以及次数的增多,他们也就慢慢习惯了。这样,老师就发现了问题,也就可以及时地给予指导,当面辅导。否则,他一个人呆在那里,也是浪费时间,这也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之一。

四、从家庭教育入手,密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和帮助,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转化学困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坚持每月至少和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随时了解学困生近况及家庭督促的效果与动向,充当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对学困生的辅导 篇4

1.1 严重的自卑、过分的自尊

高校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 与周围大城市的同学学习条件、生活条件相差甚远, 同时, 这些贫困生又是来自农村。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渐渐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不愿意与人交流, 更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 出现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尊本来是一种好的品质, 如果自尊心太过强烈, 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表现在个别贫困生的身上, 就出现了下面的情况:他们在生活上确实非常困难, 但他们不愿意跟同学或者老师说, 生怕别人瞧不起他, 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穷的现状。

在严重的自卑和过分的自尊两者交织的情况下, 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1.2 过度的焦虑

由于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得不到保障, 多数贫困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还得利用休息时间忙于找兼职、做兼职。他们甚至利用假期为下一学年高昂的学费而奔波、忙碌。长期这样一来, 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对于即将毕业走上社会大贫困生来说, 焦虑感更是严重,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而这些贫困的学生通过几年艰苦的学习, 眼看就将出人投地, 摆脱贫穷的生活状况, 一心想尽快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殊不知, 在社会、个人、家庭等多种因素夹杂的情况下, 结果却适得其反。一些毕业生出现了毕业就失业的尴尬状况。极个别的贫困毕业生甚至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父母, 而选择了轻生的道路。

1.3 逆反心理强

逆反心理强在贫困大学生身上, 体现为爱钻牛角尖, 固执己见, 自己的做法明明是错误的, 却要坚持。当然, 这也是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此情况下, 一些贫困生无法正视自己的贫困, 把自己的贫困归罪于社会的不公平、老天爷的不公平, 思想上就会出现异常, 表现为对学校、社会、老师、同学都看不惯, 出现反感情绪, 对一切事物出现抵触情绪。

2 团体心理辅导内涵与阶段探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分析为以下3个阶段:

2.1 团体建立阶段

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 创设和谐、温暖、理解的团体心理氛围, 使团体成员有安全感、肯定感、归属感。在活动开始,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 如“自我介绍”等, 通过游戏让成员们彼此相识、彼此认同, 消除沟通的障碍, 引发成员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 促进成员参与互动活动。

2.2 主题实施阶段

营造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气氛, 创设特殊的游戏或讨论情境, 使成员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成员开始融入团体之中, 并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他们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分享成长体验, 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 利用团体互动, 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 把团体心理辅导作为练习和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实验场所, 以期能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

2.3 团体结束阶段

经过多次的成功团体心理辅导之后, 成员之间已建立了亲密、坦诚、相互支持的关系,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可能会感觉依依不舍, 有的还可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因此系列团体辅导要提前几次预告团体活动的结束。要处理可能的分离焦虑, 做好结束活动, 这对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果, 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设计游戏活动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使成员能逐步摆脱对团体的依赖, 把团体学习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团体成员之间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保持联系, 在必要时可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3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人格重塑的作用

3.1“团体”的动力和影响

和谐的团体指导者、良好的团体氛围和团体凝聚力都是团体动力的来源。指导者与成员之间有良好的辅导关系和和谐的团体基调是取得明显效果的关键。团体强调和实行保密原则, 使成员在不设防的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开放自己, 向同伴敞开心扉。当贫困生成员看到别人也有相同甚至比自己更糟的境遇时, 将会发现世界对自己来说也是公平的。另外, 成员在有凝聚力、有爱心的团体中的角色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自尊, 从而可以感受人际互助的体验。

3.2 有助于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心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经历和感受的贫困大学生组合在一起, 为他们提供多维度观察、分析他人与探索自我的平台, 使其对自己、对他人有更清楚的认识。成员间可以分享自己的长处, 建立自信心, 进而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可以相互鼓励, 取长补短, 克服自身的缺点,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贫困, 面对自己的人生。

3.3 有助于贫困生重构理性的认知思维, 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 成员的安全感将有显著提高, 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 心理辅导将帮助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恩, 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从而从感恩的过程让成员对身边的人、环境等产生合理的认知, 不再是抱怨, 而是理性对待, 进而学习了有效的行为方式。

总之,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 要从高校教育的整体出发, 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各种因素, 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 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才能从使贫困大学生彻底摆脱贫困的阴影, 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摘要: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一直是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当然, 国家有关部门和高校确实采取了一系列的奖助措施来缓解这一现象, 在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 我们是否还应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问题。本文通过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探析, 找出了重塑贫困生人格的对策。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贫困生,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杜志丽, 贺思辉.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2) .

[2]杜志丽.西安市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02) .

[3]吴玲, 刘志宏.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05) .

[4]杜志丽.西安市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02) .

[5]赵凤.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07) .

[6]倪士光, 张步先, 赵国亮.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信心干预的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01) .

学困生辅导的几点心得 篇5

从事教育工作有一段时间了,发现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是不爱学习,基础差,有的是自尊脆弱逆反心理强,有的是爱欺负同学学习不上进,他们是一个班级的特殊群体,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我觉得教师首先是要多些鼓励和帮助,少些责骂和漠视,在教育时多关注细节,注意启发引导的方法,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们。下面我想就帮助学困生方面提一些我的心得和见解。

一不要把学困生边缘化。学困生的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差,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高,如果老师不更多的去关注,多引导,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被边缘化,认为课堂与自己无关,班级与自己无关,漠视课堂,疏离班级,不关心集体荣誉,避免学困生被“边缘化”有三点需要注意,首先是上课多抽问,多给机会让他们展示,锻炼和提升自己,尽可能的让他们多参与课堂,在评价时以鼓励性的积极的语言为主。切忌不要因为怕学困生回答错误而“放逐”他们,回答不准确时教师首先是要认真的倾听,让学生完整的说出他的答案,了解其发言中所含的心情,想法和态度。然后再慢慢的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把意思表达出来,不要觉得这样耽误时间,影响课程进度,其实在课堂上指导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受益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全班。其次是课后练习多提示,多督促,课后练习作为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自是不必赘述,很多学困生的课后练习都能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多提醒,评讲后要督促改正做错的题,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是课外活动多参与,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形式比课堂自由,内容也比课堂丰富。教师要抓住 这个机会让学困生多参与,多感受。增加集体向心力。总之对学困生的辅导首先要保证的是让他们充分的参与课堂,参与集体。

二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分批次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任何一个班级里都不会只有一个学困生,不管这个班级多优秀,都会有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学生,首先是拟定每学月重点帮扶和顾及的学生,从接班伊始面对班上十来个学困生,我首先是在进行多方面考量后,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帮扶计划,比如第五学月的重点是哪几个学生,就在顾及全班的情况下重点扶持那几个学生。分批次有条不紊的进行辅导。其次是制定薄弱知识环节 的突击 计划,针对二年级的实际,我设计了生字词过关,诗歌默

写,课文背诵,以及词语积累等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复习时能做到周周有方向,天天有重点。工作中只需要按计划走就是了,既轻松又保证了工作效率。

三长久的,持续不间断的关注,经常会看到一些教育实例,一些老师喜欢撰写

那些让人难以置信的教育神话,有的老师写某个学困生行为习惯很差偶然间通过一件小事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自信心大增,于是这个学生的个方面都变得好起来;有的老师写一个学生因庭条件差或是身体残疾导致内心自卑,孤独自闭,自己就多关心鼓励了学生几次,于是这个学生的学习就突飞猛进了。有的老师写的是自己一个对某个学生

关心的眼神使学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学神话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仔细分析研究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神话多少有点像是教育谎话,一个孩子的学习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小学生的人生和社会经验都比较少,加之科学知识也不丰富,所以发生那种戏剧性的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学困生在转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这需要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化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由此我们可见,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改变学困生更是要持之以恒,一步一步的帮助他们转化,争取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飞跃。很多学困生在表现有所好转的时候,内心都是充满期待的,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关注,改掉一个坏习惯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正是这动力来源,只有坚持不间断的关注他们,才能让他们顺利渡过反复期,直到有了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多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总之,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也许我们付出了心血却不见成效,也许孩子们现在还不懂得我们这样做的意义,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当这些小姑娘小男孩长大了以后会想起某个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心里会由衷的感谢我们。我坚信:只要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紧密配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提高,取得进步。

高新区中和小学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

一、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从理论上讲,界定数学学困生应当综合智力测量、人格测量及数学成绩等各项指标。然而在现行教育条件下进行这方面的测量既不易操作也不够现实。事实上,多次测验的数学成绩分布足以反映一个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状况。所以,本文对数学学困生界定为:数学成绩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学生。这里的既定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大纲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基本要求(能够识记、理解);第二,最低限度值。这些均能从试卷上反映出来。即本文所说“:高中数学学困生”是特指智力正常而数学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简称“学困生”。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状况,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1.学生本身方面原因:对智力正常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不外乎如下一些原因:缺乏数学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适应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法。2.教师方面原因: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模拟训练,大考小考,考试不断,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反复地做,将学生本应是训练思维的脑力活动演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操作,即便是概括,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失去了积极思维的热情,从而促成了学生思维惰性的产生。学生不积极思维,造成认识上的浮浅,概括数学知识也就无从谈及了,教学质量亦相应大打折扣。

三、如何辅导高中数学学困生數学学习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应在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这一环节上加大力度。然而,对于学困生的转化,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

1.因材施教只是说说而已,对学困生的转化多持消极态度。因而要切实作到因材施教,对学困生应给予更加多的辅导和关心。

2.新课的引入流于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3.机械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难以引起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共鸣。

4.赶进度、满堂灌、三年课程两年完,无暇顾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使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基础教育不应是英才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容忽视。怎样转化?实施个别教育是有效的。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教学条件而言,又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通过教法的改进,尽最大可能减少学困生的出现,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是我们关注的课题。所以在此给出几条教学建议。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才能为人师表。为人师者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应要求自己尽量作到以下几点:①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②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③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以能力吸引学生;④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2.在引入新课时不失时机地将新旧知识巧妙对应,使学困生在检索时更具目的性,为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基础。

3.针对不同程度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区别灵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感,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指导学法。①要求学生尤其是要督促学困生写阶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这样做等于是在教给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②提供编码策略。为使学生在接收信息后能够进行能动的信理处理——精密编码,首先,必须保证如下几点: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处理信息,不可满堂灌。教师应准备一些不进行信息精密编码便不可完成的课题——讲究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结、统合若干知识点。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编码。要通过概括,帮助学生抓住某些关键的“点”和“线”,使之链接,形成覆盖全部内容的一张网。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篇7

从理论上讲, 界定数学学困生应当综合智力测量、人格测量及数学成绩等各项指标。然而在现行教育条件下进行这方面的测量既不易操作也不够现实。事实上, 多次测验的数学成绩分布足以反映一个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状况。所以, 本文对数学学困生界定为:数学成绩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学生。这里的既定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 大纲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能够识记、理解) ;第二, 最低限度值。这些均能从试卷上反映出来。即本文所说“:高中数学学困生”是特指智力正常而数学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 简称“学困生”。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状况, 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1.学生本身方面原因:对智力正常的学生来说, 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不外乎如下一些原因:缺乏数学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适应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法。2.教师方面原因: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模拟训练, 大考小考, 考试不断, 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反复地做, 将学生本应是训练思维的脑力活动演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操作, 即便是概括, 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失去了积极思维的热情, 从而促成了学生思维惰性的产生。学生不积极思维, 造成认识上的浮浅, 概括数学知识也就无从谈及了, 教学质量亦相应大打折扣。

三、如何辅导高中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 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过程, 应在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这一环节上加大力度。然而,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 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

1. 因材施教只是说说而已, 对学困生的转化多持消

极态度。因而要切实作到因材施教, 对学困生应给予更加多的辅导和关心。

2. 新课的引入流于形式,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3. 机械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没有真正了解

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难以引起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共鸣。

4. 赶进度、满堂灌、三年课程两年完, 无暇顾及学生

的认知特点, 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使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基础教育不应是英才教育,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容忽视。怎样转化?实施个别教育是有效的。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教学条件而言, 又是不现实的。那么, 如何通过教法的改进, 尽最大可能减少学困生的出现,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应该是我们关注的课题。所以在此给出几条教学建议。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欲人明者必自明, 博学详说之功, 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才能为人师表。为人师者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所以应要求自己尽量作到以下几点: (1) 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2)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 (3) 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以能力吸引学生; (4) 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2.在引入新课时不失时机地将新旧知识巧妙对应, 使学困生在检索时更具目的性, 为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基础。

3.针对不同程度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有区别灵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指导学法。 (1) 要求学生尤其是要督促学困生写阶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这样做等于是在教给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 提供编码策略。为使学生在接收信息后能够进行能动的信理处理———精密编码, 首先, 必须保证如下几点: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处理信息, 不可满堂灌。教师应准备一些不进行信息精密编码便不可完成的课题———讲究提问艺术,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联结、统合若干知识点。其次, 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编码。要通过概括, 帮助学生抓住某些关键的“点”和“线”, 使之链接, 形成覆盖全部内容的一张网。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学困生学习困难与其数学概括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 教学中应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提高其成绩, 缩短学困生与教材要求的差距。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的研究是仅就智力正常并排除其他因素, 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的。动机、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情况、教学条件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摘要: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它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影响着教学质量, 困扰着各国教育的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对学困生的辅导 篇8

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差, 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 有智力因素, 有个人的兴趣、志向因素, 也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 教师要根据这些原因, 积极地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变学困生为上进生, 根据大量的事实调查研究表明, 导致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受到了影响.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首先, 爱心教育, 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础, 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就是因为自身的信心锐减,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给予学困生特殊的关注和关心, 为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要在课后时间做好与学困生的沟通与交流工作, 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 用一颗爱心询问学生的难题之处, 在课堂学习环境中, 多给予学困生发言的机会, 让他们树立信心,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每周末可以将学困生组织到一起, 对他们这一周的表现进行深刻总结, 对于他们的些许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与毅力.

其次, 兴趣引导, 增强学习活力.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除了学习信心的缺失外, 就是学习兴趣的丧失, 由于失去了学习信心, 对数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学习毫无活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心理上改变对数学的偏见, 重新认识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 激起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 在没有学习“圆的性质”这一课前, 教师可以不声不响地先在黑板上画出一辆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自行车, ”学生回答道.但是它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呢, 自行车的轮子应该是圆形的啊, 教师要借助这个回答引入下面的知识的讲解, 是啊, 我们见过的自行车的车轮从来都是圆形, 可是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具体的科学原因吗?想知道吗?学生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 一定会产生探索的冲动, 可以接着这个时机开始下面的“圆的性质”的教学, 通过运用这种方法, 及时使学困生将精力投入其中, 跟着教师的思路, 认真听讲,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 积极鼓励, 增强学习动力.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本身就存在一种不自信的心理, 教师要积极鼓励, 免除他们这种不自信的心理,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 要给予学困生充分的锻炼机会, 让他们主动学习, 积极进取.在教学课堂上要多为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 对于他们的准确回答要进行话语上的赞扬, 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为了更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教师可以积极地为学困生分配职务, 让他们担当数学课代表, 或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让他们成为小组的负责人与组织人员, 让他们在思想意识上获得尊重, 体会到自身的地位与价值, 这样才能以一名领导者的身份, 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荣誉感积极进取, 自觉投入精力学好数学.

最后, 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大多数学困生的特点是数学基础薄弱, 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师要不断充实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 教师要认真观察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所在, 针对她们的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展开知识的巩固, 对于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科学地为他们设立学习目标和计划, 不要对他们在短时间内寄予过高的希望, 要循序渐进地对他们展开辅导和教育, 逐渐达到对他们的培养和发展.

对学困生的辅导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模式

一、辅导教学模式的概述

( 一) 辅导教学模式

学校采用的辅导教学模式包括三种: 分班辅导、抽离辅导、课外辅导, 也可以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课室, 以全纳模式进行教学及辅导。

( 二) 全纳式教学及辅导

全纳式教学及辅导主要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适合所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单一教材, 这与其它三种辅导不同, 它能减低对学困生的标签效应, 也能帮助他们融入主流学校。出色的全纳辅导教学是先要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 经过周详的策略, 设计教学计划, 再配合足够的教具支持进行教学。

( 三) 巩固———练习或延展问题

在辅导教学中, 巩固的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巩固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学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及领会, 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巩固的方法很多, 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 给学生进行半独立或独立的堂课练习或延展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工作纸、作业或课本内的课业。除了练习或延展问题外, 老师也可以问答形式, 让学生自由陈述、列举事例。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境来源

( 一) 语文能力缺陷

语文能力缺陷每每导致学困生在了解或表达数学常用词汇、关键词及概念方面都出现很大问题。例如, 他们部能够理解文字题的题意, 判断题目涉及什么数学概念。此外, 再加上粗心大意, 因此大多学困生都部能够正确地列出与问题相关的数式。

( 二) 视知觉能力缺陷

视知觉能力缺陷每每导致学生们在辨识或阅读数字与数学符号、分类等能力都出现困难。一般来说, 视知觉的缺陷会直接影响学困生能否判断距离、空间的准确性; 部份学困生更因这缺陷不能了解物件放在任何角度、距离, 都是不变的; 这反映出他们未能完全掌握 “守恒”概念。视知觉能力也影响学困生能否作出形状配对、形状命名和图形区辨的能力。

( 三) 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一般俗称的过动活跃症, 简称ADHD ( Attention -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患有这注意力障碍的学困生大多会在学习上常犯下列问题: 粗心大意运算, 常导致不必要的犯错; 在不适当的时间四处乱跑, 很多时导致无法完成指定的课堂活动; 过度爱说话, 不依指示进行学习活动; 容易分心, 不专心上课。此外, 由于他们过度活跃及冲动, 他们会很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上列问题, 每每导致他们不单在理解数学概念、甚致在抄写数式、运算步骤、检视运算结果和进行小组学习时都出现问题。因此教导这些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学困生, 老师们需更有耐性和爱心。对他们的不小心犯错, 要多包容; 对他们的不守秩序, 要悉心有序的加以纠正; 对他们的不专心学习, 要多运用教具、通过具趣味的活动启发及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 四) 数学能力缺陷

有数学能力缺陷的学困生大多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会出现问题。此外在处理一些类比、归纳、推理、演绎等问题时, 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加严重。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模式的应用 ( 一) 抽象推理困难、语言和阅读能力困难

建议教师利用教具, 配合情境作角色扮演, 借此帮助学困生理解题目的内容及其涉及的相关数学概念。老师其后依这模式进行辅导教学。建议教师提供常规问题回顾教学, 巩固学生新学会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 老师可利用延展问题作独立的堂课练习, 加深学生对逆思的领会, 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解题及运算能力。

( 二) 注意力缺陷、记忆能力缺陷

教学活动应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也应可以通过实际经验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可让学生多玩几次, 并请他们说出如何计算不同区域的得分。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 让学生计算不同的分数组合, 这样有助增强他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毕竟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之一, 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在不知不觉间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所以喻学习于游戏, 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模式。

( 三) 学习态度低落、注意力缺陷

建议教师编写评估练习时应由浅入深, 让他们通过完成较浅易的题目来建立成功感, 继而挑战较深的题目。此外, 在编写列式计算的文字题时, 由于文字题的评估目的是判断学生能否掌握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 这与习题的评估目的不一样, 习题目的是评估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运算技巧, 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繁复的公式来拟题, 从而减少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教师不妨对他们的要求降低一点, 评估他们的表现时也尽量不和其它同学作比较, 应就他们是否有进步为出发点, 当他们有改进时, 便给予正面的鼓励。

( 四) 数学能力缺陷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 是需要经过思考、分析才能理解领会得到的。但一般有数学能力缺陷的学困生大多在理解、分析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会出现困难, 作为老师, 应多花心思, 多运用教具及情境, 设计适合他们的教材。这对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丘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3) .

数学学习应重视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篇10

一、学习数学的自卑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原来数学基础较差,进入初中后,虽也有着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可是随着学习步步深入,内容逐渐增加,难度日益加大,伴随而来的是一次次数学考查成绩不够理想,为此,心灵时常遭受着失败的痛若折磨。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性的“失败感”、“自卑感”,以致面对挫折畏缩不前,对学好数学失去往日的信心和勇气,总是带着恐慌焦虑的心态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容易走神,从而妨碍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采取了认知疗法,效果较佳。首先,针对这部分学生往往给自己定位过高,以致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特点,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使他们对自己有比较恰当的认识,知道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给自己定一个恰当的目标。对其出现的点滴进步都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其恢复信心。其次,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的地位和学好数学的深远意义。一是告诉他们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缺乏数学知识的人是很难进行自然科学学习的,既然是基础课,就必须下苦功将其学好;二是告诉他们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也都是下了不少的苦功,才有今天的成绩的;三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调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收效极为明显。

二、学习数学的依赖心理。

现在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在家中大事小事父母代劳惯了,从小养成了依赖心理,在学习上也同样出现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平时解题习惯于向同学问答案,对答案,甚至抄袭他人作业。遇到难题不愿动脑筋,习惯于直接问同学或老师,等等。这种依赖心理的滋生,势必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导致智力活动的消极被动,成绩下降在所难免。

针对这种不良倾向,作为数学教师应及时作出指正。首先,引导学生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明白依赖得了一时、依赖不了一世的道理。从近的来说,平时作业你能依赖同学,到了考试你还能依赖谁?从远的来看,社会趋势是优胜劣汰,一个人靠依赖他人势必无法生存。所以从现在起,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当学生来问我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先告诉我他的思路以及他在哪一步、在哪里感到解题困难,然后再为其答疑解惑。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逐步纠正学生的依赖心理,做学习的主人。

三、学习数学的厌烦心理。

学困生作文教学与辅导的策略研究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68-02

高考语文卷面总分150分,其中作文60分,占了总分的40%,可称得上“半壁江山”,分量之重不言而喻。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校学生基础差,中考成绩为C+、C等的学生占70%,本人所教班级的学生,语文科成绩B等以下的占81.25%,要提高学生(某种意义上都是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对语文教师而言无疑是较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当前的新课改理念,通过丰富的作文教学与辅导手段,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作文指导,尽最大努力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

一、知学生

笔者首先对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弄清学生对作文的喜好程度。我班共60位学生,其中喜欢作文的学生占19.30%,较喜欢的占30.12%,不喜欢的占46.72%,讨厌作文的占3.85%。可见,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喜欢作文。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具体的原因,笔者再次设置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问卷并结合平日的观察,得知:①较喜欢与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各占五成,学生总体上不喜欢作文;②害怕作文选材与构思的学生各占四成;③希望老师面批的学生占七成;④希望研读范文的学生占七成;⑤较喜欢和不喜欢读诗文的学生各占四成和五成;⑥希望老师“露一手”的学生占近八成;⑦100%的学生都表达了想写好作文的愿望。

二、施作法

(一)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本着“正人先正己”的原则,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写作的魅力,笔者常常进行示范作文。球场上女生旗开得胜,笔者即书“邻家淑女惨输师出败北,吾班巾帼狂赢旗开得胜”送上祝贺,而对男生得胜则以“四小节声势夺人投多进少平手难辨伯仲,五分钟狂澜力挽化险为夷一分逆转乾坤”进行描述,以身为范,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成立学习小组,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写作时能适当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可以为作文增色。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古诗文名句,笔者成立了语文学习小组,挑选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小组成员按好、中、差的作文成绩进行搭配。学困生往往缺少学习主动性,因此,笔者每节语文早读课都给学生安排背诵任务,然后全员默写,教师批改组长的默写作业,组长批改组员的默写作业。笔者每次都认真点评学生的默写情况,并奖励做得好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制学生记诵一些常用的古诗文名句。

(三)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时事播报”活动。成长中的学生迫切希望了解时事,但学校条件有限,获得的资讯相对少一些,而时事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作文材料,加深作文论证的广度与深度。因此,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尽量在每节语文课安排“时事播报”环节,时事播报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主要以学生为主。

(四)研读范文、美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百闻不如一见。范文、美文的作用不可小视,笔者每次作文练习后都会给每位学生印发范文、美文一份,引导学生从构思、材料、语言等方面对范文、美文细细研读,从中学习作文技巧。

(五)学生互批作文,扬长避短。笔者把这个方法叫“西医疗法”。为了提高学生互改作文的效率,笔者把高考作文的要求“解剖”成一条条具体的选项,以便学生批改,让学生取人之长,去其之短,观人之不足以诫己。评价流程见下页表1。

(六)教师面批作文,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笔者把这个方法叫“中医疗法”,即教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对学困生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望”,即先对学生作文详细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闻”,即倾听学生讲述是如何写这篇作文和安排材料的;“问”,即询问学生作文时在立意、构思、选材、语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切”,即与学生谈话互动,对学生作文做出最后诊断,褒其优点,指其不足。

(七)祝贺学生进步,语言传递肯定和期待。通过书面和口头鼓励,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如“某某同学,你的进步真让老师感到喜悦,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进步的快乐吧”,让学困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写作取得进步的心得体会。

三、常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实施一系列做法后,笔者对学生的感受、心得、进步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巩固与改进。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作文兴趣明显提高。有超过八成的学生对教师“露一手”表示欢迎,因为教师的示范是无言的榜样,教师勤勉,学生没有理由不努力去啃下作文这块“硬骨头”。写作氛围的精心营造,不时的“点拨与教化”,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表达欲望,一部分萌发创作灵感的学生经常拿一两首诗让笔者批改,而原来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也有了“写得一手好作文还挺受用”的感觉,缓解了畏难情绪。

(二)背诵古诗文有成效。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强制背诵古诗文对自己写作很有好处,能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语句词汇。同时,背诵古诗文还让学困生甩掉了惰性,明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三)“时事播报”得宠。课前五分钟的“时事播报”深受学生喜爱,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还为课堂增趣不少,学生收获了不少的作文材料,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范文、美文研读有益。这个做法,学生受益巨大,在研读范文、美文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选取作文材料、构思作文结构和丰富语言表达,同时,研读的过程也是美感熏陶的过程。

(五)互批作文受挫。互批作文本意是让学生每次互批都能对高考作文要求有感性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沟通。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生互批,因为很多学困生感觉自己作文水平低,所以不愿意让同学看到。此外,在学生互批作文时,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基本情况了解不足,所以也就无法对学生互批作文进行科学的指导。笔者认为,学生互批作文能让教师从冗长的作文批改工作解放出来,对于作文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但是操作的方法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六)教师面批作文受欢迎。近九成的学生认为教师面批作文对其作文的进步作用大,因此学生很喜欢这种仔细、周详、感性、深刻、平等、真诚的师生互动方式,但这个方法教师平均只能和每位学生面谈10分钟左右,不太适合执教班级多、学生人数多的教师使用,教师只能挑选学困生进行面批,然后以点带面,达到全员提升。

(七)“祝语”很励志。给学生写“祝语”意在于让教师的细心与肯定传递到每位取得进步的学困生心里,让学困生有奋斗的目标,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克服自卑、信心不足的心理,是一个消除学困生害怕作文的消极心理的方式。

对学困生的辅导 篇12

一、用兴趣转变学困生的“被动”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较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被动接受知识。如果能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学习可以变得很简单。如何使学困生主动学习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不是在于做成好饭菜,而是养成好胃口”。要想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灵活多样。首先,课堂教学中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如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等,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里,使学生在玩一玩、看一看、动一动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最后,在教学中运用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再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总之,只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究”。

二、用鼓励克服学困生的“自卑”

有些学困生意志比较薄弱,怕吃苦,虽然对美术学习有兴趣,但是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找借口放弃,无法坚持到底。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就跟不上了,时间一长,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了不如他人的自卑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儿童知道并感受到教师和集体是看到他的个人优点并加以赞许的话,那么,他就会努力做得更好。”学困生虽然美术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也有其优秀的一面。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善于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神态、手势等表现出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赏识及期待,这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把期待化作前进的动力,从而克服自己的自卑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四年级有一位女同学,性格较内向,胆小自卑,她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较弱,美术成绩也很差。虽然对美术学习有兴趣,也很想把它学好,可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不是学习美术的料,于是干脆放弃。美术课上她每次都把材料带得非常齐全,可是自己不动手,把材料都让给其他同学用。针对她的情况,我首先夸她材料带得齐全,爱帮助同学,再鼓励她,如果能自己动手就更好了。等到她动手了再表扬她,这个地方做得很精细,大家要向她学习。在老师一步一步的鼓励下,美术课上她终于放开手脚,学习渐渐有了进步,充满了自信。

三、用关心开启学困生的“症结”

有些美术学困生自身的美术天赋不错,但是其父母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认为美术是“副科”,学不学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对子女造成了直接的思想影响,导致孩子美术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了应付的心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L同学是五年级师生中人人皆知的优等生,每次考试成绩均名列年级前茅,“六一”时还被评为县“三好生”。可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通过了解,明白了事情的真正原因:他的父母是严重的望子成龙型家长,他们已从小就把“学好语数英”这种思想灌输给了孩子。后来,教师找了个机会和他谈心: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是所有学科都尽量优秀,严格来说,只学好“语数英”是当不起县“三好生”这个称号的。当他在课堂上比以前积极,美术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同时对他的绘画作品进行精心指导。结果,在学校“六一”书画展上他的作品获得了年级三等奖。

四、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困生,需要的是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教育学困生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有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有同情心。作为美术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让学困生喜欢上美术课,在美术课上抬起头来,自信而阳光地健康成长。

摘要:从用兴趣转变学困生的“被动”,用激励克服学困生的“自卑”,用关心开启学困生的“症结”三个方面,研究美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使学困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困生,转化,兴趣,激励,关心

参考文献

[1]马新峰.论后进生转化的教学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2]赵芳.美术课需要开启学生的创作之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9).

上一篇:数字电视播出系统设计下一篇:解释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