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与生活

2024-10-10

信念与生活(共5篇)

信念与生活 篇1

创伤骨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特别是那些因创伤致残的患者甚至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技能, 因此很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来改善创伤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度过身心受损的双重难关。笔者通过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旨在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将2011年3月—2012年1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三科住院的100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 男23例, 女27例; 年龄34 ~ 85岁, 平均 ( 64. 2 ± 12. 5) 岁。对照组: 男21例, 女29例; 年龄45 ~ 89岁, 平均 ( 66. 6 ± 10. 9) 岁。 2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吸烟、饮酒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1. 2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试验组使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护理健康教育。 在护理健康教育3周后, 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分别在健康教育的2、4和6周后进行组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使用的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1患者入院后制定合理的康复程序, 并且引导患者积极的参与; 2协助患者执行自我管理和亲属管理行为, 如戒烟限酒, 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合理安排运动量及合理安排饮食。3及时并积极跟患者沟通, 消除患者焦虑抑郁,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医护人员通过良好的技能、治疗成功的范例增强患者健康信念,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复位后的稳定程度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5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 ( The MOS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 通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一般健康状况8个维度计分的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

1. 3统计方法应用SPSS 13. 0软件包,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试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2组性别、年龄、 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吸烟、饮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2. 2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生活质量比较2组在护理健康教育3周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生活质量中除生理功能外, 其他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3试验组组内生活质量比较试验组分别在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健康教育2、4和6周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生活质量在3个时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3。

3讨论

创伤骨折多为突发事件, 瞬间意外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 导致躯体移动障碍, 使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大为降低, 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

健康信念模式, 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由美国心理学家Rosenstock首先提出并由Becker和Maiman加以修改而成[2]。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 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 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 然后, 使他们坚信: 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 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最后, 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健康信念模式遵照认知的理论原则, 强调健康信念和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包括期望、思维、推理、信念, 对行为的主导作用[3]。在临床实践中, 健康信念模式对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创伤骨折患者中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大量研究表明, 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可延缓伴随老龄化而来的疾病和失能, 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生活质量[4-6]。自我管理教育是近年来在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领域应用比较多的方法[7-8], 主要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卫生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方法, 使患者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和保健技能, 以期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 实现自我管理, 控制疾病。Tavafian等[9]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妇女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及乳房自检行为健康教育, 使其改变态度, 主动采纳乳房自检行为; Sharifirad等[10]利用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营养教育, 使其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达到了控制血糖的目的; 有研究显示,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理论指导社区干预治疗, 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11]。心理学家认为, 疾病的治疗不仅药物而且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都能起到治疗与康复作用。因此, 笔者通过使用健康信念模式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与康复的健康教育, 采取各种措施以消除或减轻焦虑, 以保证良好的诊疗和护理效果, 有利于创伤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和康复。

笔者首次通过使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创伤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得出使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并且使用时间越长对生活质量越有明显的提高的结论。由此可能, 健康信念模式对创伤骨折患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效果, 值得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彩红.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2) :327-328.

[2]朱明蓉.健康信念模式在抑郁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3) :695-696.

[3]靳雪征.健康信念理论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12) :945-946.

[4]Kara B, Acikel CH.Health beliefs and breast self-examination a sample of Turkish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ir mothers[J].J Clin Nurs, 2009, 18:1412-1421.

[5]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6]Widdice L, Cornell J, Liang W, et al.Having sex and condom use:potential risks and benefits reported by young, sexually inexperienced adolescents[J].J Adolescent Health, 2006, 39:588-595.

[7]林永峰, 孙健平.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控烟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3A) :775-777.

[8]常春, 其其格, 郭卫东, 等.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影响蒙、汉族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6) :427-429.

[9]Tavaflan SS, Hasani L, Aghamolaei T, et al.Prediction of breast self-examination in a sample of Iranian women:an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BMC Women's Health, 2009, 9:37.

[10]Sharifirad G, Entezari MH, Kzmran A, 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nutritional education on the knowledge of diabetic patients using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J Res med Sci:the Official J Isfahan Univ Med Sci, 2009, 14:1.

[11]Morris D, Wilson L.Utilization of the heath belief model to investigate smoking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of nurses and nursing assistants[J].Res Quart Exer Sport, 2005, 76:43.

信念与生活 篇2

实际上,我们不必装模作样,当下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梦想而铸就了梦想的时代;当下的时代,又是一个需要坚持而时常在坚持的时代。而当下的我们,正是一群最需要信仰的人。

信仰其实早已在我们生命中埋下了伏笔。世界未曾缺少信仰,缺少的只是坚持。一次次对信仰的坚持,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世界上多少不熟悉的人们为了信仰挥洒了多少饱含艰辛的泪水。信仰不是神秘者,而是我们与生俱来最初的追求。

无数人在信仰中心灵得到释怀,疑惑得以求解,信仰让世界建立起一种让全世界领悟的精神参考,成就世界文明史精神麦田的守望者。所有值得信仰的精神或开放或含蓄,成为人民精神里与生俱来的信仰,人生的主旨。他们的信仰日益成为社会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社会为之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动力。所有为世人所公认所追求的信仰,都与人们的迫切希望相一致,都集中体现了如今社会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与金钱利益的向往之间程度关系的比较。从而成为一种模式,一种判定方式,一种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过去和未来永远都不会缺乏信仰和人生主旨,重要的是什么时代要坚持什么信仰。海伦·凯勒曾说:“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与凶险的环境在黑暗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的走向‘深渊’。”那些支撑我们精神的信仰,让我们受益,让我们感恩。因为有了信仰,我们前行的心灵不再迷惘;因为有了信仰,我们有了不能放弃的理由;因为有了信仰,我们的人生有了光明,只是因为坚持信仰,我们的人生不断前进;只是因为坚持信仰,我们的人生光彩照人;只是因为坚持信仰,我们有机会化作人类文明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更生 坚守信念“逍遥生活” 篇3

早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2003年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平面摄影,2006年合伙成立北京大象视觉摄影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擅长人物、空间摄影。

很多人认为“逍遥生活”就像地中海、马尔代夫还有北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那样惬意地生活,可吴更生却说:“那可能是他们国家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方式决定的,但惬意不等于逍遥,我觉得‘逍遥生活’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只要你有这种理念,而且能达到满足这种生活方式的条件,那么在哪里都可以有这种状态。”

对于三十而立的吴更生而言,他正处于工作事业中最重要的阶段,生活状态本应是紧张忙碌的。因为自由职业的缘故,他每天的生活节奏与朝九晚五的 “上班族”不太一样,有拍摄任务时,经常不吃不喝研究拍摄方案、组织拍摄,然后点灯熬夜地进行后期处理,一天24小时却能让他当做25个小时一样满满当当地过去;相反,不太忙的时候他会去关注新上映的电影大片,翻阅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图片,最多的时候是和同学以及一起在北京奋斗的朋友们聊聊天、喝喝功夫茶,只不过这样的生活状态并不多。

虽然从事的是自己所钟爱的摄影职业,但吴更生却只把它算作是“生活”,距离“逍遥”还相差甚远,不过他也坦言,现在的快节奏也是为了以后的“逍遥生活”打基础。

吴更生眼中的逍遥生活是优游自得、安闲自在,他说:“‘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我所向往的‘逍遥生活’,一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却井井有条的休闲状态。”他认为这样的“逍遥生活”首先应该有足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是敢想敢做的性格;最后还要有经济基础,毕竟没有一定物质来源的逍遥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

吴更生努力地追寻着自己理想中的“逍遥生活”,通过打拼,积累所需的经济基础,而摄影正是他迈向成功的途径。

作为一位知名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用智慧为自己寻找灵感,他说:“摄影师要拍出令自己和大部分观众满意的作品,是需要想法与灵感深度碰撞的。但是这些想法和灵感是怎么产生的呢?那就是智慧的作用,是一种把平时学习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甚至做梦梦到的事物加以提炼或结合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可以更好地把握、掌控以及阐述时尚的脉搏和精髓。”

当我们希望他能够用智慧去描述一幅“逍遥生活”的场景时,他说:“有两个画面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一个是大海、阳光、帆船,一种慵懒的感觉;另一个是汽车公路,风吹过脸庞,一种不羁的精神。”

守望理想与信念 篇4

他就是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代动力学专家刘昌孝,一位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药物动力学科学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苦涩的童年艰难的求学

1942年5月15日,刘昌孝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文明乡茶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2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与父亲相依为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茶园村距离永兴县城有30多公里,相当偏僻,且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刘昌孝的父亲深深懂得:穷不读书,穷要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永兴解放后,父亲把7岁多的刘昌孝送进了茶园小学,让他接受启蒙教育。没有过母爱的他,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4年初小后,他进入方圆10公里之内有名的板梁高小。高小毕业,在当地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但刘昌孝不满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永兴第二中学读初中。进入永兴第二中学后,刘昌孝迎来了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他开始寄宿,衣服破了自己补,脏了自己洗。每逢寒暑假,他都从学校步行回家,帮父亲做些家务劳动,放牛、打草、砍柴样样都干。195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永兴一中读高中。

矗立在便江之滨的湖南省重点中学永兴一中,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可歌可泣的革命传统、引人称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勤实严活”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昌孝。高中阶段,恰遇国家严重经济困难期,生活更为艰难,正处于身体迅速成长的刘昌孝,不得不与大多数同学一样,把草根树皮、野菜等凡能吃的东西都用来填肚子。当时学校条件很差,教室光线暗淡,嗜书如命的他,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楚。他知道家庭拮据,没有开口要父亲配眼镜,任凭视力直线下降。这让他失去了参军入伍进入哈军工的机会。

不懈的努力加上天资聪慧,刘昌孝读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一直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骄傲。但多舛的命运总是捉弄他,1960年6月30日,父亲由于食用代食品中毒突然离开了人世。这对刘昌孝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父亲是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仅走过短短的43年人生,他号啕痛哭,眼泪哭干了。

刘昌孝直面命运的挑战,没有被打倒。他知道,只有以更加努力地读书,只有以更加优秀的成绩来报答离他而去的父母。他参加勤工俭学,在湘永煤矿挖过煤、修过铁路公路,解决生活费用。

三年寒窗苦读后,刘昌孝开始憧憬着大山外的生活。他在填报志愿时,志愿表上5个志愿他全填了北京的大学,最后被第一志愿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录取。

永兴一中成为刘昌孝人生辉煌的起点。消息不胫而走,茶园村沸腾了,文明乡沸腾了……左邻右舍纷纷向刘昌孝投以羡慕的眼光,纷纷谈论着刘昌孝不可估量的前途。刘昌孝却没有太多的高兴,面对录取通知书,他最着急就是筹措路费。无奈之下,他卖掉了迁户口的150公斤稻谷,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1961年9月,刘昌孝离开茶园村,走出大山,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过长江、黄河,他终于跨进了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大门。系主任王序、系辅导员程铁明知道刘昌孝这个来自湘南山村孩子的家庭情况,对他特别关心。刘昌孝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放松自己,他把4年的大学生活作了精心周到的安排,天天过着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同学们都称他“书痴”。大学期间,他没有流连北京的名胜古迹,仅回老家一次。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搞勤工俭学,打扫锅炉房、疏通地下管道等脏活累活他也毫无怨言地干。

1965年春节过后,刘昌孝由我国著名的药剂学家何茂芝教授带领留在北京实习。他与其他同学一道,根据哮喘片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了“影响片剂崩解时限的因素的研究”的课题。论文报告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后来被厂方采用。何茂芝对他们的报告给予肯定,这份论文研究报告刘昌孝至今还保留着。

实习结束后,刘昌孝被分配到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在“文革”前夜,刘昌孝实现了由学生到科研人员的转身。

步入医药研究的殴堂

随着“文革”风暴的不断蔓延,进入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不久的刘昌孝,来到山东新华制药厂“向工人阶级学习”,当了一名工人。在车间,最苦最累的活他争先恐后地干,经常全身黑平乎的,像下过煤窑。他还背过离心机摔过很重很重的“大绿包”。在此期间,刘昌孝深深地懂得制药的艰辛。

一年后,刘昌孝重回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尽管“文革”浪潮不断,但除3次组织红卫兵到天安门外,刘昌孝的研究工作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一直专注于药物研制,主要生产“三素一磺”即抗菌素、维生素、激素类药物和以磺胺药为基础的合成药。

当然这些药物大部分都是仿制的。1968年,早年留学归国的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家祥(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其中就有刘昌孝。但是在把新药推向临床之前,还得考虑如何制订一个科学的详细方案,是注射还是口服,每次多少剂量,多长时间给一次为好等等。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新药,需要了解它们在体内是如何变化的。

时年仅26岁的刘昌孝组织了3位科技人员开展药物体内过程研究,查阅了一些资料,建立了分析方法,并用数学模型和动力学参数表达药物的体内动态变化。这是中国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开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揭示新药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像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在动物体内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提供依据。

此项研究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外也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起步的,没有文献可供参考,没有现成的模型,一切要从头摸索。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沈家祥的支持下,刘昌孝组建了简陋的实验室。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刘昌孝默默地开展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没有液相色谱仪,大量的生物样品进行层析柱分离,再用紫外分光仪测定:没有计算器,成千上万的密密麻麻的数据一个一个地笔算。他在老鼠、狗身上都做了很多实验,检查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排泄对其中的影响,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衰变花了多少时间等,并建立起数学模型。1年后,实验室用药代动力学研究了

3个新药,最后2个上了临床。

1969年,根据中央的“一号命令”,在北京的国家研究机构要求15天内搬出北京,就这样,在军管会的带领下,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被赶到湖南的“三线”地区邵阳。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部分南迁湖南后更名为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刘昌孝的爱人也在研究院,根据研究院双职工必须南迁的规定,刘昌孝全家三口来到邵阳。药代动力实验室也整体搬迁至邵阳,从盖实验室到动物房,再到实验设计,刘昌孝都亲自动手,他坚信药代动力学研究很有前景。

在邵阳期间,刘昌孝做了不少事情,也出了不少的成果。

1973年,刘昌孝带着一床铺盖、一盏油灯,一摞稿纸和几本书来到了湖南洞口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住在牛棚里,这牛棚名副其实,一头大水牛与刘昌孝同处一室,夜夜为伴。他白天劳动,到了晚上,大水牛招“蚊”引“蝇”,他只能躲在蚊帐中,点起煤油灯翻查资料,阅读书籍。尽管当时各种科技刊物和图书出版都停止,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刘昌孝却执意要把自己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体会和经验写出来。一旦下定决心,他立即动笔。凭着不屈的信念和毅力,20多万字的专著《药物代谢动力学》初稿1974年终于完成,此时刘昌孝年仅32岁。在当时的氛围下,刘昌孝不得不把书稿压在箱底。

1978年,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从邵阳至长沙的火车上,刘昌孝邂逅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年轻的尚华明编辑,双方一见如故,对方提出为刘昌孝出版专著。经过两年的补充、审定和校对,1980年,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终于问世了。世界上第一本药物动力学专著Cibaldi所著的《药物动力学》1975年问世,中文版1981年出版。刘昌孝出版的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比Gibaldi所著的《药物动力学》中文版还早一年。

挑战血吸虫治疗节约巨额费用

药物动力学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是1975年对血吸虫病的研究。

1975年,湖南、湖北等省的血吸虫病仍在肆虐,刘昌孝忧心忡忡。其实血吸虫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病,在2100多年前的马王堆女尸体内就有发现。刘昌孝怀抱赤子之心,昂首走进了血吸虫为非作歹的洞庭湖区,住芦棚,访百姓,查病情,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治疗血吸虫病的良方。

当时,锑剂的出现带来了治疗血吸虫的革命,也带给患者希望。但是,人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锑剂治疗血吸虫病,时间长,费用高,且对患者的肝肾等多脏器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这时,瑞士研究出一种新药C9333,从它所公布的信息中,发现对血吸虫病有效。于是,由沈家祥负责组织合成后,刘昌孝组织进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昌孝通过动物解剖,找到血吸虫,给它喂药吃,了解多大剂量才可以杀死血吸虫。血吸虫病传染链为虫卵进入肝、肠等——虫卵粪便排入水中——毛蚴——钉螺——尾蚴——尾蚴由皮肤进入宿主——童虫形成成虫寄生于宿主静脉——雌雄合抱产卵,危害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雌雄合抱产卵后,卵的危害很大。而血吸虫要产卵,必须要雌雄合抱。刘昌孝研究药物治疗,提出硝硫氰胺(7505)治疗的动力学依据。他研究在宿主血中浓度变化,提出不宜大剂量长时间治疗的原则。1975年根据硝硫氰胺的动力学特征,雌雄虫体合抱分离所需浓度,提出低剂量、短疗程、低费用的治疗方案。如果用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当时必须住院15天,花费500元:而使用硝硫氰胺则仅需服药3天,无需住院,花费仅3角钱。这对血吸虫病患者来说,无异于巨大的福音。

从化学、药理到临床、生产,硝硫氰胺花了刘昌孝整整5年时间。后来,他又不遗余力地联合湖南、湖北、四川推广硝硫氰胺40万例,降低费用超亿元。因此,该项研究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刘昌孝被评为湖南省血防劳动模范,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被评为湖南省血防科研先进单位。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此项研究也毫无争议地获了奖。

刘昌孝在国内首次将动力学研究用于新药鉴定。在当时的鉴定会上,当刘昌孝谈到用数学方程式来描写药物的体内变化,众人好像是听天书那样神秘。刘昌孝完成该项研究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硝硫氰胺的英文命名,由刘昌孝所创,并被收入医药词典,沿用至今。

如果没有药物动力学,就无法找到这个低剂量、短疗程的疗法。硝硫氰胺可以说是药物动力学早期比较有标志性的一个成果,领先于国外同类研究。从此,药代动力学研究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7701、7921、8351等创新药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药代动力学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邵阳偏于一隅,研究所决定返迁,但是当时已经回不了北京,因为原来在北京的实验室、研究院都被工厂给占了,没办法,恰好天津市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科技部就批准他们直接从邵阳搬到天津,重建研究大楼和生活住房。1982年,刘昌孝开始在天津的实验室工作,主要任务是服务药物产业化。

刘昌孝对邵阳满怀留恋,他后来回忆说:“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建立,专著《药物代谢动力学》,几种新药试制成功,这些都是我在邵阳的收获。”

翱翔药代动力学的大舞台

来到天津后,药代动力学学科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期,刘昌孝也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辉煌期。

刘昌孝出任研究室主任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目标也更明确了。1983年,刘昌孝开始应用计算机研究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用于处理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的、准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1984年首先在天津生理科学(药理)年会上报告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的论文。1986年,他与药理学家宋振玉、曾衍霖,临床药学家陈刚等专家建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带领我国药代动力学科积极开展学术活动。1986年,他建议并组织国内药物动力学专家在天津开始了《实用药物动力学计算程序》的研究,在该研究中提出模型优选原则、数据批处理原则被该计算程序采用,成为当时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志。其成果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在国内20个省市的医药研究机构和院校的数百个单位使用。从1987年第一版问世以来的20多年间,已经有我国学者在国内外中英文学术刊物的近5000篇论文采用(应用或引用)该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处理。

1990年,刘昌孝组织实验室科技人员开始研究药代动力学数据库。研究药代动力学数据库,并能形成自己的活数据库,使之更具实用性。该成果填补了国内

外空白,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至1987年,刘昌孝到瑞典一家医药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刘昌孝珍惜公派的机会,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在药代动力学广阔舞台翱翔。由于他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表现,瑞典方面负责人以“一个中国访问学者在DRACO”为题著文在瑞典《时事月报》发表,文中赞誉刘昌孝是具有优良素质的科学家,而且刊出刘昌孝的大幅照片,一时他在当地知名度急速升高。此次学术访问,让刘昌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国外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刘昌孝积极参与药代动力学方面国际合作。他承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项目(TZ-1)获得法国、瑞士专家认可,批准在欧洲进行临床实验。为了让中药走向世界,他带领研究室和意大利搞了一个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和荷兰搞了一个中医药代谢组织合作实验室。

2003年,刘昌孝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当选院士只是对过去的肯定,只有作为新起点,继续努力奉献才能不愧于最高的学术称号。”同年,他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地方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前沿课题的研究。

对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刘昌孝倾注全部心血;对扶掖后学,他也是不遗余力。从1989年开始,刘昌孝就招收研究生,至今他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100人,有的进入国外重要的科研机构,有的已经评上教授,成为科研的主力军。可以说,刘昌孝的学生遍布海内外。2009年,刘昌孝研究生联谊会成立。这让他陶醉在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之中,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药代动力学的未来和希望。

推动我国新药发展责无旁贷

为推动我国新药发展,刘昌孝有两次重大活动。一次是1980年参与中国药学会的新药发展研讨会,另一次是1987年参加了37位专家联名的呼吁国家重视新药研究开发的献计献策行动。

1980年初,中国药学会理事沈家祥负责筹备和策划召开一次发展新药研究研讨会,刘昌孝作为主要协办者负责具体筹备工作,他制定了会议议题、征文方向、入选条件,落实了会议地点和日期、会议经费、会议日程,起草了大会报告、大会总结。

1987年3月,国家医药局组织国内多年从事药物研究的专家、教授,在北京就我国新药研究发展的方针大计进行了认真讨论,献计献策。会上,大家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起草了一份“关于加强我国新药研究的呼吁”。刘昌孝是联名呼吁国家重视新药研究开发的献计献策行动的37位专家之一。

刘昌孝为中医药的发展不断鼓与呼。2007年,他执笔并联合王永炎院士等lO多位专家向国家提出开展“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建议,推动中医药现代研究。

刘昌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造福人民的神圣使命,释放着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祖国药物事业的满腔热情。

刘昌孝欣喜地看到:目前国家对药代动力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他说:“我们的药代动力学贯穿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应用到药代动力学。现在我们国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队伍越来越强大,科研水平和成果也越来越好,和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这几年我们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研究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作为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刘昌孝对于湖南发展中医药产业非常关注。他说:“湖南中医药产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品牌,在全国的位置并不突出,缺乏更多像九芝堂这样的品牌。发展湖南中医药产业,首先要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其次必须发展中药材。”

作为我国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和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和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药理学会理事长和天津药学会理事长,刘昌孝正率领科研团队重点针对肿瘤、糖尿病、肝炎、心血管等疾病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为全国创新研究服务。

徐光宇表演的真实与信念 篇5

“花脖子”

他的善与恶让我在表演时很极致

印象中的徐光宇总是演一些很正面的角色,不过这一次徐光宇在热播剧《红高粱》中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不仅饰演了一个反面角色,还是个无恶不作的土匪头子“花脖子”。

谈起这次的反派角色,徐光宇说没想到剧组会找到自己来演绎这样一个人物。但当他拿到剧本仔细研读之后,发觉自己有点“跃跃欲试”。在他看来“花脖子”在剧中是充满磨难的,“自小他和妹妹相依为命,因为亲人全部被害。为了活下去,为了能抚养妹妹,被逼无奈当了土匪。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两个任务:一是自保,二是把妹妹养大成人,让妹妹不再经历苦难。用一句话来定位‘花脖子’,他是一个被逼上梁山,做了很多错事但不能回头的土匪,是一个悲剧人物。”

和以往饰演过的反面角色相比,徐光宇觉得“花脖子”更加丰满。他既有作为匪首的霸气、狠毒、狡诈、血性,又有身为一名兄长对妹妹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疼爱,甚至是言听计从。“人性在他身上都有很极致的表现,演起来很过瘾。”

在电视剧中,即便“花脖子”坏事做尽,但他对妹妹的那份爱却让人无比动容。比如面对妹妹被县长朱豪三劫持为人质,他甘愿低头投降;或是当妹妹得知自己是土匪,跪求她的原谅……对于这种反差极大的表演,徐光宇坦言自己演的很爽快。“他是一个有挑战的角色,既要把身为土匪的恶表现出来,又要把对妹妹的善表现出来,恶与善的表现又得让观众愿意接受,不会很跳戏。而我在表演时只把握一条原则,在面对妹妹的时候,花脖子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除此之外他就是无恶不作的魔鬼。”

《红高粱》

一部经久不衰的、接地气的艺术作品

作为一部很受欢迎的作品,《红高粱》早在二十七年前就被拍成了电影,也成就了张艺谋、巩俐、姜文如今在影坛的地位,而原作者莫言也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如今电视剧版《红高粱》的播出,人们会不约而同的拿它们做着对比。对于这种比较,徐光宇说很正常,“在我看来无非就是对戏中男女主角之间的比较,主要是巩俐与周迅的比较,毕竟电影已经先入为主,更深入人心。有的观众期望电视剧能有所超越,有的则认为不该脱离巩俐版的九儿那种风格。但我认为既然拍的是电视剧,内容上肯定会有大幅度增加,就一定要跟电影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女主角九儿的扮演者区别一定要更大,这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觉得当初选择周迅饰演九儿也是这个初衷吧。事实证明,周迅诠释的九儿确实与电影版里的九儿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风格,也是很成功的,这一点在莫言老师那里也得到了肯定!”

在徐光宇看来,电视剧版的《红高粱》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它所描写的是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发生的种种与人性有关的故事,充满了原始而又纯粹的生命力。“东北乡是块神奇的土地,地处高密、平度与胶州的交界处,过去是三不管地带,经常出土匪,土匪多故事就多,男女情、兄妹情、兄弟情、父母情、母子情等等诸多人性的层面交织其中,让《红高粱》这个故事更加饱满厚实,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能够引起共鸣。”

表演

在生活当中要真实坦诚,要先学会做好人才能演好戏

在做演员之前,徐光宇从事了多年的配音工作,这对他分析和揣摩人物奠定了基础。机会来自于1996年底,由于金韬导演拍摄《四保临江》,他在里面饰演了一个连指导员,这对于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徐光宇来说难度很大,“我完全是一个生手,基本上是蒙着拍完的。”不过也正是这次的经验让他学到了很多表演上的方法和技巧。

回首过往这些年的表演历程,徐光宇说如果不是热爱表演,也许当初就不会走进来。在他看来把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这个事业哪怕让他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他也从未想过放弃。“表演能让我体验百味人生,这种快乐是别的职业给予不了的。所以我尊重这个职业,热爱这个职业。”

每拍完一部戏,徐光宇都会给自己的表演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哪些经验和技巧值得保留,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要加强和完善,因为这样让他能够在下一次的表演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演技上也越发的成熟起来。而即将到来的不惑之年也让徐光宇在表演时的心态上越来越从容稳定。

徐光宇说其实每个角色都会有演员自身的影子,诠释每个角色都是演员在挖掘自己性格中某一个特质,将其放大,但是又需要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将其发挥的恰到好处,把握角色的性格、行为的分寸。“每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标准,产生一种与现实不同的差距,有了差距才会有新的追求和突破。”在徐光宇看来演员在表演时的信念感很重要,要相信此情此景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是真的。想象力很重要,要善于用想象力把自己带入到规定情境当中。

配音

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让我热爱的事业

除了演员之外,徐光宇在入行之前就是一名出色的配音演员,你可能想不到自己曾看过的很多电影中都有他的声音出现,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雷神》、《复仇者联盟》、《拯救大兵瑞恩》,等等。也正是配音这份工作成就了他在表演上的成绩,“配音对我在表演上的帮助特别大,因为可以通过配音看到其他人是怎么表演的,自己会反思,而且你可以通过声音重新塑造人物,是一个有意思的过程。”

因为配音演员是幕后工作者,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所以在很多人眼中配音演员很神秘。在徐光宇看来这份有些“神秘”的工作也需要付出很多辛劳,“配音之前要反复对人物进行揣摩,要注重细节。一个肌肉的颤抖、动作幅度的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到发声。配音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部剧的观赏性。当演员在现场的表演不能将角色完美的诠释出来的时候,需要通过后期的配音来弥补,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立体。”

徐光宇感叹正是配音让他有机会从幕后走到台前,而且也正是多年的配音实践,让他在台词方面理解较快,表达也相对准确,“所以说是台词给我的表演方面带来了更多的优势。”

生活

平静、自然、放松,偶尔有一些小惊喜。

徐光宇的生活很简单,虽然拍戏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但是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抽时间陪伴家人,尤其是三岁的女儿。“有时候我会和她一起看看现在最火的亲子节目,有时候我也会带她出去旅行,在我看来孩子应该从小就多见世面,这样长大之后眼界就能开阔,有利于成长。”除了陪家人和孩子,他也会利用剩余的空闲时光享受一下生活,比如做运动,像健身、滑雪、打篮球都是他喜欢的。在他看来运动既能保持身材,也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

对于生活的要求,徐光宇坦言,真正的生活不是体现在生活中,而是体现在角色里。“其实对于生活我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只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就好。必要时我也会主动去争取机会,但从不过分苛求。”

身处演艺圈,久而久之徐光宇说自己也渐渐被这种时尚的氛围所感染,“在我看来时尚其实就是经典,万变不离其宗,即使现在不流行了,总有一天也会换一种样式回来的,它的根基是变不了的。我觉得时尚就是一个连续的传承,承前启后,接纳前人的东西,变化之后展示出来。”徐光宇说平时自己喜欢穿一些基本款,简单、休闲、舒适是他最为关注的。“这种服装搭配上很随意,配什么都适合。不过要是出席一些时尚活动,我通常会选择商务休闲类的款式,但不要太惹眼,可能我的性格也是比较内敛的吧。”

上一篇:评价数据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