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

2025-01-11

实验小学(精选12篇)

实验小学 篇1

文山州实验小学创建于1958年,是省定21所实验小学之一,现有59个教学班,学生3336人。学校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名师工作室2个。

学校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后获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中国名校实验基地、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点等荣誉。

2006年,学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团誉为“南疆名校”。同年12月,作为云南省风采校园的获奖学校与北京名校育英中学同时登上中央电视台《金螺号——风采校园》栏目。2009年7月,文山实验小学作为“回眸中国教育巡礼——为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百佳小学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专题采访报道。2013年6月,学校与马来西亚武必拉华文小学开展了学生社团网络学习活动,学校办学开始走向国际化。

2013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学,更名为“文山实验小学”,实施州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5年7月文山市委、市人民政府通过了学区化办学方案,文山实验小学实施一所学校三个校区办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名师云集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文化底蕴丰厚、多校区办学的现代教育示范性实验小学呈现在文山城区市民面前。站在新的办学平台上,学校将开始由品牌学校向品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实验小学 篇2

创设有效阅读学习情境

——实验小学“数字化”学习班级实验方案

一、实验背景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教学环境,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它不需要受任何时空的限制,使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便捷和高效。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动态化。非线性的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更是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给够提供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情境教学,发挥好教学中的情境效应,就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中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像,创设一个崭新的教学审美时空。它为情境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能否顺利展开,关键就看对话的情境能否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我们着重探讨创设有效阅读学习情境的操作策略,构建适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的操作范式。

二、实验对象

三(6)班学生52名

三、实验预期目标

1.充分利用“e学习”的强大功能,形成有效创设阅读学习情境的实施策略,寻找达到“有效”的关键点,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乐学、会学、爱学,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通过“数字化环境下创设有效阅读学习情境的策略”探究,构建适合语文阅读教学实际的操作范式。

3.让学生在大语文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四、实验内容

(一)数字化环境下有效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具体分为三个内容。1.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e情境?有效性不是将数字化技术与阅读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互相优化下的综合性作用。即“情境”能应生动地反映教材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形成情动力。同时情境有利于引领学生的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新情境与其发生共鸣,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等等。2.怎样创设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e情境。这就要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对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等等全面考虑。如:搜集相关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操作情境,探究新知。凸显训练重点,创设游戏情境,强化练习。3.怎样有效地使用语文阅读教学e情境。这里包括呈现时机、呈现方式以及师生活动等等。

(二)数字化环境下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与随课文写作有机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诵读文章,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进而鼓励学生在网络交互环境下开展随课文写作活动。

五、具体实践操作

(一)建立基础资源库,为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便利。利用素材库的通用管理平台,建立以单元为单位的主题性学习网站,将与课文紧密相关的文字素材库、图片素材库、音频素材库、视频素材库以及以学生为主的作品素材库进行相应的标签和归类,便于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查找使用。

(二)各个教学环节数字化,为营造有效情境提供保障。

1.创设数字化环境下诗意的语文课堂。适时适度的投影音像、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以美读感知情境;将录像和音响两者完美结合,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美的体验,并通过班级qq群表达感受与思考,实现课堂上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对话;收集大量与作品有关的社会背景、作者简况、鉴赏片段等资料,细细体味以理解情境。

2.抓住“课眼”创设情境,提高实效。找准课眼,根据课文的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眼信息化处理。

3.利用信息技术的组合链接等功能,设置疑难情境,抓住文章的精华,关键部分引发学生研讨争议,组织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利用网络平台,搜索相关信息,解惑的同时提升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4.以班级博客为载体,创设交流情境。教师在博客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发布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的横向互动,让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及时分享学习感受,共同得到提高。

5.利用“e学习”的交互性,在情境中有效把握写作训练的情感触发点。针对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表达感受;掌握鲜明的构段方法仿写;欣赏美的画面进行描绘;透过丰富的语言获得启迪。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工具(QQ、交互式电子白板、论坛);集体思维加工工具或可享的数字资源进行交流并互评提升。

(三)实时呈现学习成果,为展示有效情境提供舞台。

1.对学生学习进程进行实时监控,呈现多屏显示,然后选取生成的优秀学习成果放大评讲;同时学生也可对其进行简单的批注。

2.将学习成果以文本、课件、网页、研究报告、表演、制作等形式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最终使之完善,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六、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

拟定实验思路,制订实验方案,开始基础调查研究。2.应用研究阶段:

全面实施实验方案,根据实施现状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3.总结成果阶段:

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总结,调整与改进下阶段的实验思路,汇集研究材料,进行全面总结。4.成果鉴定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展示各项成果,参加市优秀“e学习”试点学校的评选。

七、保障措施

1.软硬件结合,实现“e学习”环境上的突破

①实现班级有线和无线全网覆盖的E学习网络需求,配备网络视频传输系统。

②加强培训,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以更宽更广的视角来经营教学;加强宣传,改变学生与家长的学习观,以更自由、更灵便的方式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营造三位统一的“e学习”氛围。

③确保学生一人一机,为学校进行“e学习”试点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实现“e学习”模式上的突破

我们将依托目前学校实施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与E学习项目实验相结合,建立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

3.重点策划,实现“e学习”技术上的突破

实验小学 篇3

关键词:科学实验;创新能力;实验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77-0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现在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我教学小学《科学》课实验方面的实践活动,我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普遍的活动课程,每一个实验都广泛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社会以及劳动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科学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就具体的实验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选择结构材料标准具有求异性

实验器材的选择,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所要学习的概念、规律,具有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动手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具有可接受性;还要具有从多种途径去进行支配的求异性。在形成概念需要的基础上,努力使材料之间具有多种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构往往来源于学生的身边。因此,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精心地设计、选择和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指导实验过程,方法具有多样性

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当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后,是否乐意主动地参与实验操作,是否能顺利的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这就要看选择的实验方法是否多样化。只有按教材要求,多考虑几种不同形式的实验方法,学生才会越学越新鲜,越兴奋,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同一实验,方法多样化。

即在同一个实验中,鼓励学生改进操作方法。在改进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四年级有关《磨擦产生电》一课的“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实验中,要求把橡胶棒吊在铁架台上,操作中发现吊起的橡胶棒有些摆动,于是,我鼓励学生能否借助“磁铁性质实验”的方法来改进吊橡胶棒的方法。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有的继续悬吊,但缩短绳子;有的改用支架悬放;有的用两支圆形铅笔平行评论在桌面当轮子,铅笔上放胶棒。不管那种方法,都能达到实验目的,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创造能力。

(二)同等实验方法多样化。

即同一课要解决几个问题,设计了几个实验,对这样的实验必须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如《物体传声》一课,教材中要求同时解决三个问题:①声音在固体中传播;②声音在液体中传播;③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对这三个同等实验我采用三种形式进行引导。

1.分组合作实践,获得固体传声的结论。我让每个学生把耳朵贴紧桌面,用手轻挠桌底,静听挠的声音;接着我让每组派一个人轻挠桌脚,其余人把耳朵贴紧桌面静听挠的声音;最后我在教室一个角落轻敲水泥地面,学生把耳朵紧贴桌面静听敲击声。三次实践,学生很容易得出固体是可以传声的结论。

2.独立设计实验,解决液体传声。固体可以传声,液体能不能传声呢?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金属棒、石块、水槽、水、闹钟、电子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学生沿着这样线索思考着:现有材料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声哪些物体可以不露出水面发声听物体在水中是否发声,必须耳朵紧贴液面(水槽壁)。于是,用石块在水中碰击发声,用闹钟在水中发声,用电子表在水中发声,耳贴水槽壁听等实验油然而生,液体可以传声的结论水到渠成。

3.教师演示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空气可以传声。在知道固体、液体可以传声后,我在纸屏中心吊一个小球,在离纸屏0.3m左右的地方敲小鼓,每敲一次小鼓,纸屏上的小球就跳跃一次。为什么小球跳跃?我引导学生推理:鼓锤一敲鼓皮振动,振动在鼓和纸屏间的空气中传播产生声波,声波又推动纸屏,使纸屏产生振动,引起小球跳跃。通过以上的分析,得了空气传声的结论。

三、发现实验现象,观察具有多向性

寻求发现是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发现实验现象离不开观察:观察要认真、仔细、准确、系统;观察要全方位,具有多向性。对问题善于提出多种不同的设想,沿着不同的设想去寻找多种不同的发现。不要去猜测和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主见,是培养创造精神的主要基础。例如:在讲《水蒸气的凝结》时,我引导学生做“白雾”形成实验。要求学生假想“白雾”是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再分析在实验装置中,哪些地方接受酒精灯的热,哪些地方是具备冷的环境,观察冷环境的地方有没有“白雾”形成。实验中,我发现大部分小组都是试管内的水慢慢地向上冒气泡,试管口外逐渐有“白雾”产生,当水沸腾时,试管口外“白雾”较多。只有一个组持有不同见解:水受热后开始向上冒泡,试管口内开始有“白雾”,当水沸腾后,“白雾”产生的部位渐渐外移到管口外约3cm处。这就是一个创造性发现。在汇报观察结果时,我鼓励该小组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并鼓励其他组再次实验,结果都与之相同。

总之,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激发他们不断发挥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会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大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J]. 科学中国人. 2015(20)

[2]张冬芹. 浅谈小学科学对比实验中多种变量的识别与操控[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5(12)

民国时期实验小学制度探析 篇4

1.中师合办与附小改组。1927 年6 月18 日,江苏省政府第17 次政务会议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 《改组江苏省立中学师范学校办法》的提案,该提案的主要内容是合并江苏省立的部分中学和师范。同时规定:“省立中学师范科,为实验小学教育法,及教生实习起见,应各于所在地,设置实验小学一所”[1]33。这是教育法令中首次出现创设实验小学的主张。师范附小改组成为实验小学,不仅保留了其师范生实习的职能,更赋予其初等教育实验研究的属性。之后,江苏省政府先后颁布了《实验小学校长任免待遇条例》、《实验小学校长服务细则》、《实验小学教职员服务细则》,制定了实验小学预算标准,江苏省的实验小学制度正式确立。

江苏中等教育改组中,原属师范附属的小学纷纷改组成为省立实验小学,之后各市、县也纷纷成立了市立、县立实验小学。1928 年9 月28 日,南京市颁发《南京特别市实验学区暂行条例》,将全市划分为东南北中四个学区,每区设实验学校一所,小学校若干所。市教育局将需要实验研究的问题分配给各区实验学校,实验学校负责研究所分配的教育问题并将研究经过、结果向市教育局报告。其他市立学校接受区实验学校的指导,并有与其合作研究的责任。同年,上海市教育局第三科特设实验股,为实验天才儿童教育,改组成立上海市立第一实验小学。此外还有一些县立小学经过改组成为实验小学,比如江宁县立乡村师范附属小学改组成为实验小学,江宁县立燕子矶小学改组成为燕子矶实验小学等等。对于实验学校大量涌现的情况,时人这样描述:“溯自民十六以来,实验学校之名,所在多有,苏皖京沪各处,尤属风行一时。兹姑就小学言:其为大学、中学附设者,固无不以实验名;即两省各县区及两市各区,至少亦各有实小一所。甚至于实验二字之上,更冠以中心等形容词。一若我国教育上之实验精神,骎骎乎有普设之势。”[2]1

2.整顿实验小学。实验小学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教育研究的发展。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发布指令或是召集会议,鼓励小学教师从事实验研究;另一方面从前师范附属小学的优秀教师,在实验小学制度的政策要求和优惠条件的号召下,分散到各地方去做督学指导或校长,促进了地方教育的发展。但这些景象只是少数地方的表象繁荣。1930 年教育部对初等教育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至于所谓实验小学,就是从前的师范附属小学的进步,却因为经费人才缺乏的缘故,反停顿了。有的名为实验小学,实在实也不实,验也不验,除了一块校牌之外,和平常普通的小学,实在也没有多少分别”[3]3。实验小学的有名无实和研究实验缺乏统一管理成为实验小学大量涌现之后的主要弊病。

1930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限制实验学校”[4]2的指令,江苏省随即对实验小学进行了规范和整顿。一是裁汰或限制地方设立实验小学,颁布了《县立实验小学设立办法大纲》,规定:“以后各县小学教育均入轨道,入学儿童比率日增,而经费人才不虞匮乏者,方能创设实验小学,既杜浮滥不实之弊,且收增进效率之功”[5]13。二是规范实验小学从事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同时明确实小在指导地方教育方面应当肩负的责任,颁布了 《实验小学指导地方教育办法》。办法规定在实验小学内设专任地方教育指导员,一方面专门负责学校内的实验研究工作,一方面负责巡回指导本区内地方教育的实施和改进。

1931 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 《师范独立并改组各实小》的规划方案,方案指出自1932 年起,“指定省立镇江、无锡、太仓、如皋、淮阴、东海各中学,暨苏州、徐州两女子中学,专设师范科,不招收普通科学生。其他各省立中学,不再招收师范生”。各省立中学实验小学,原本多为从前师范附属小学改组而成,既已恢复师范独立,各实验小学随即变更组织性质。同年颁布的《江苏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组织暂行规程》中,将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职能确定为“供应师范生实习兼实验,推进小学教育效率之使用方法,指导地方小学之改进”[6]3,可见其主要职能为供应师范生实习及谋教育改进。所有指定专办师范的上述8 所学校,实验职能淡化,实验名义取消,恢复其附属小学旧称。

此后,江苏省政府又先后颁布了《江苏省立小学组织暂行规程》、《江苏省立实验小学组织暂行规程》、《江苏省立小学校长任免待遇暂行规程》,改订了《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校长任免及待遇暂行规程》、《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教员聘任及待遇规程》、《江苏省立中小学预算标准》、《江苏省立师范附属小学暨中学实验小学教职员年功加俸办法》、《江苏省立师范附属小学主事暨中学实验小学校长年功加俸暂行办法》,连同之前颁布的《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校长服务细则》、《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教职员服务细则》、《江苏省县立实验小学设立办法大纲》、《江苏省实验小学指导地方教育办法大纲》,江苏省对实验小学的设立、性质、任务及校长教职员的聘任、待遇、奖励办法都做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完善的实验小学制度。

二、实验小学的职能

1.进行教育研究实验。实验学校,顾名思义其主要职责在于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科学研究。1927 年江苏省立附属小学改组成为实验小学之初,各校就对其行政组织系统做了调整,以适应实验小学的性质和职能。在一般的训育、教务、总务部门之外,均添设有研究部门。1935 年江苏省政府颁布了《江苏省立实验小学组织暂行规程》,第四条规定“实验小学设教导、总务、研究三系,各系设主任一人,秉承校长,分掌本系事务”[7]165。与同时期的江苏省立小学对比,研究系是为实验小学所独有。可见研究功能为实验小学区别于其他小学的显著特征。

从实践方面看,实验小学制度确立后,各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验的内容包括了教材编制、教学方法改进、行政组织改组、训育、检定和编制测验等涉及学校教育的众多方面。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儿童天性的天才儿童教育实验、低能儿童教育实验;针对学校特点的城市学校教育实验、乡村学校教育实验;针对不同学级的幼稚园教育实验,低级、中级、高级儿童教育实验等等。

2. 辅导地方教育改进。在江苏省政府1927 年颁布的《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校长任免待遇条例》第二条关于实小校长的职责中规定:“省立实验小学校,每校设校长一人,负责:(1)用科学方法试验,创作小学新教育法,以为改进地方教育之先导;(2)依据本厅教育方针,及各项法令,处理全校校务,以为地方小学校之表率;(3)考察本区内各县小学教育之状况,而为实际之指导……”[8]33由此看来,实验小学实为地方小学的模范和表率,实小校长除处理本校事务外,还兼具考察地方教育的责任。1930 年,江苏省政府颁布《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指导地方教育办法》,办法规定于每所省立实小内设一名专任地方教育指导员,负责巡回指导本区内的小学校,谋求地方教育的积极改进。地方教育指导员负责指导视察的事项包括:“(1) 课程编制不合之纠正;(2)教员教法不良之改进;(3)环境适宜布置之筹划;(4)地方教育情形之调查;(5)学龄儿童入学之指导;(6)儿童家属教育上之补救;(7)其他。”[9]1另外还规定地方教育指导员须每学期至少视察本区各学校2 次,每次巡视完毕后,需要就研究及视导所得具备报告书,由实小校长转呈教育厅。

3.指导师范生实习。相较于附属小学,实验小学不仅能够供师范生实习,而且能够供师范生实验。实习是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方法进行证验,以增强其观念,充实其经验;实验是将所有的教育方法融会贯通后,根据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实地试验,创造出一个新的方法。实验小学提供的实习改变了以往因袭、呆板的局面,将实习生加入到实验、创造的队伍中来,使他们不仅对以往学过的理论加以验证、教师授予的方法加以实施,而且使他们面对实际的教育问题,针对问题采用办法加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能够参与到实验计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实验结果的统计、评价一整个环节,相较于过去选择某个优良方法进行套用的实习过程,显然更加有助于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教育方法的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唤起师范生的研究兴趣,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的研究创造的精神将成为我国教育改进不可缺少的原动力。另外,相较于附属小学,实验小学拥有独立的行政系统,所以师范生实习的领域不仅局限在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了解到小学校的行政、财务等诸多方面,这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经验。

三、对江苏省实验小学制度的评价

1.建立实验学校是教育革新的需要。我国自施行新教育以来,上到教育政策的制定,下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无不是步欧美的后尘。不料种种方法在欧美成为一种变革的力量推动教育的进步,而在我国却流弊百出,成为淮北之枳。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不顾环境不同盲目照搬以至效果各异。要谋中国教育的改进,绝不能靠单纯的模仿,而必须根据自己的环境,借鉴他国的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实验。陶行知说:“空想无新可见,武断绝自新之路,尝试则新未出而已中途废矣。何怪乎吾国教育之不振也,故欲教育之刷新,非实行试验方法不为功,”[10]62科学的实验被认为是改进教育的一大利器,而实验学校正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实验室。实小制度的建立,不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附属品,而是教育改进潮流中的一个自然趋向,是从艰难困苦的经验中的觉悟,是由宗仰欧美转为实验创造的教育研究态度的转变。

2.实验学校职能的发挥遭受质疑。实验学校的建立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而从另一方面说,在当时的经济、文化、师资条件下,大量的实验学校的设立,却遭受到名不属实的诟病。主要的批评集中在:(1)浪费钱财;(2)实验推广度低;(3)实小学生成绩不理想。另外,多数实验小学是收学费的,并且学费额度必一般学校要高出很多,无论是从学校自身还是从实小的学生构成,实验小学俨然成为了一个特殊的阶级,成了国民教育中的贵族。

事实上,影响实验学校教育研究成果推广更多的原因在于实验学校本身的研究局限。虽名为实验学校,但实际上缺乏实验的精神。此外参考、指导的缺乏也是造成实验精神缺乏的一方面原因。当时的条件下,参考资料的传播共享很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验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从实验的指导方面说,一所小学的实验工作开展基本上是由该校校长全权领导和规划,实验工作如何开展、实验效果如何,近乎全部的责任是在于校长的学问、见识和实验工作技能。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缺少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实验难以顺利开展的一个方面的原因。

虽然实验学校的职能发挥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江苏省的实验小学制度从确立到规范不仅在本地区的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还成为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浙江、安徽、河南等省的典范,这些地区也纷纷改组成立实验小学,以实验研究推动教育发展。我国的教育实验也从取法他国到独立创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影响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实验学校作为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应该成为近代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摘要:随着各地实验小学的创办,我国近代教育实验趋向于制度化。江苏省在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前驱者的地位,该省实验小学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带动了全国其他先进省区的实验小学制度化发展。实验小学制度是民国教育革新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的实验小学制度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民国,实验小学,江苏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政府.实验小学校长任免待遇条例[N].江苏省政府公报,1927(1).

[2]王德亮.对于实小名称之意见[J].江苏教育,1932(1)7、8合期.

[3]教育部.关于初等教育的工作和计划[J].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0(3)45.

[4]教育部.关于改进初等教育事项[J].浙江教育行政周刊,1930(49).

[5]江苏省政府.县立实验小学设立办法大纲[N].江苏省政府公报,1930(531).

[6]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组织暂行规程[J].江苏教育,1932(1)7、8合期.

[7]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立实验小学组织暂行规程[J].江苏教育,1935(4)7.

[8]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校长任免待遇条例[J].江苏省政府公报,1927(1).

[9]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实验小学指导地方教育办法.浙江教育行政周刊,1930(51).

实验小学简介 篇5

临沭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76年,时称夏庄三小,后改称临沭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临沭县第三小学,1986年改称临沭县实验小学,直属于临沭县教育局。

学校占地近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1万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名,教职工160名。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特级教师1名、市县级教学能手70余名。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微机室、语音室、舞蹈室、机器人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各种功能教室,各类仪器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积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等。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科学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也是广大科学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为此,本文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不但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融入相应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制订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实践操作、观察现象、归纳总结等步骤,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具有掌握科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将原来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转变为让学生思考应该采用怎样的实验材料,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实验过程中,应让学生边实验边记录,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疑惑;实验之后,教师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针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评价。例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检测记录表、以及各类待检物品:塑料片、牙签、纸片、铁丝、陶瓷、橡皮、铅笔、硬币、土块等材料。然后将具体的实验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验证哪些是绝缘体、哪些是导体,并深入感受两者的不同。最后要求学生思考怎样充分利用绝缘体和导体为人类服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其真正学有所得。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思维品质中最有价值、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意思是说动手实践是激发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提倡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教师,一方面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和安排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进行相关的预习,并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相关记录;实验之后要如实填写实验报告。除了重视课内实验以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科学。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呼吸作用、电灯为什么会亮、肥料为什么分为好多种等。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和激发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制备或回收实验药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切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科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实验在整个科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不但要通过全方位的指导策略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难以在课堂中直接呈现的生活化现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如地球的运动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难以解释清楚,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播放相关视频,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等知识。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印象。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对科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时,当学生动手观察之后,再运用多媒体动画将三态变化的不同反应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发展,使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我们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切实提高科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努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双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S1).

农村实验小学校长的领导能力 篇7

第一, 要具有领导学校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从现行的教育现实状况来看,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在各级政府考核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就近入学的渴望值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对于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疑问等校 内外各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在, 这就要求校长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理性地妥善处理好学校与社会、家长、政府、企业以及校内的各种复杂关系, 保证学校在政策和制度的监管下良性运行。

第二、要具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和能力。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 更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校园文化设计建设的设计者和把关者, 这就要求校长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领导能力, 特别是在评价标准的创设、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课程的制定、地方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 要具有多视野和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由于新一轮的教育布局调整, 农村实验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加大, “校安工程”建设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 加之“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标准愈加完善和增多, 学生上下学接送的路途逐渐加长,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等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的可能性也日益增大, 校长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调研, 注意舆情分析, 善于总结校内外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 密切关注, 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 学校的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必然要求校长多视角、多维度地观察师生的教育教学问题, 全面协调地处理好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教干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 (政府部门、兄弟学校、上级主管部门) 等各级各类关系。校长要具备六种视野:社会变革视野、文化视野、教育结构视野、基础教育视野、生态学视野和社会政策视野。

第四, 要能高瞻远瞩、预测未来。虽然区位在农村, 但不能固步自封, 因循守旧, 校长要站得高、看得远,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 跳出学校看学校, 才能运筹帷幄, 真正实现“百年树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的基础性和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要从实践中认真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和本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经验教训, 为我所用;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办学模式上, 大胆借鉴吸收新的积极成果, 并结合地域实情做出符合农村学校发展实际的新的概括; 要善于从当前教育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 紧抓机遇, 创造发展条件, 积极应对困难和阻碍, 即把学校的常规管理建设和特色错位发展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在安全发展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和进行战略谋划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 要具有实现创造性的思想方法转型的能力。“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学校管理亦是如此。作为一名农村实验小学的校长, 要在掌握和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学会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具有实现创新性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能力, 才能使学校工作既立足于农情, 扎根农村, 紧贴农民, 育好农儿, 但又不狭隘于所谓的“小农”意识, 抑或仅仅着眼于当前, 只顾“埋头拉车”, 忘却了“抬头看路”。首先, 校长要时刻注重理论知识的吸取,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对教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意义巨大。要适应这一变化, 校长要不断学习,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 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能力, 有战略性的远见卓识和高质量的决策水平。其次, 校长要熟悉市场经济知识和教育内在的运作规律, 并能融会贯通, 付诸于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实践。学会建立与运用优胜劣汰的机制, 强化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加强学校的内部建设, 特别是在高质量的教学前提下,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人精我特”的富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学校品牌, 进而建立起适应教育内在规律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机制, 并建设好一支与实施素质教育及完全胜任教育现代化要求相配套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培养出高素质的健康快乐富有活力的“五好”小公民。最后, 校长应当勇于探索和实践。要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微 篇8

一、动手操作,突出实践性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在教学中,一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二要拓展实验的空间,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其形式有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兴趣小组活动,由于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加上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自主进行动手实践,获取科学知识。

二、走近生活,增强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长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在上学路上的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三、动脑思考,注意启发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应该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

四、提出疑问,强化探索性

疑问是汲取知识的原动力,有疑惑就有探求,就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置惑营造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并驱使他们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在教《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马铃薯在不知名的液体中为什么沉或浮,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推测验证,观察比较液体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大胆地预测和猜想,因为预测和猜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小学科学有效开展实验的探究 篇9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兴趣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进行发现与创造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实验在整个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现在的科学教学中的实验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教师演示阶段, 很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即使让学生来做实验, 也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 只是实验顺利完成就可以, 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学生并没有作为小科学家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与研究问题, 并没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知层次, 不利于后续活动的开展, 并没有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以实验为钥匙, 打开科学的大门, 以实验为桥梁, 带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呢?

一、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是学生探究的动力, 是成功的先导。只有激起学生对科学实验浓厚的探究兴趣, 学生才能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活跃的思维, 这样的实验探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就必须要赢得学生的关注与热爱。

许多实验本身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 这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此, 可以多收集一些这样的实验, 以其神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关注, 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如, 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来演示实验, 以实验本身的神秘色彩来吸引学生。首先把纸巾塞到玻璃杯的底部, 然后将杯子倒过来竖直地扣入水中, 让学生来观察杯中的纸巾会被浸湿吗?学生发现纸巾并没有被浸湿, 这可是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从而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究热情。

二、调控整个实验探究的节奏

要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实验探究, 就不能将实验器材一股脑地全抛给学生, 让学生按照预定的实验方案来展开, 这对于探究水平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实验的无序与低效。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对实验教学进行高度调控, 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实验探究主体地位, 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实验探究。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内容时, 由于所用到的材料较多,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调控实验节奏,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序而有效地展开实验探究。当学生猜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有关后, 教师可以给出第一组材料:木块、石头、泡沫、硬币、土豆、橡皮等,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后发现与猜测,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一些出入, 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困惑。此时教师出示第二组材料, 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木块、塑料块,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后发现铁块与铜块较重、易沉, 而木块与塑料较轻、易浮。紧接着教师出示第三组材料:即重量相同的铁块、木块、萝卜块、塑料等, 学生通过操作后又发现:重量相同, 体积大的易浮, 体积小的易沉。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三组实验材料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 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实践证明, 教师的调控在整个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将实验材料全部抛出,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无法展开有效的实验探究的。

三、重视实验后的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体现在实验前的精心准备以及实验中的有效引导, 而且也体现在实验后的交流与总结上, 要善于引导,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来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同时也可以寻找探究活动的新起点。

1. 总结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同样的实验器材, 但不同的小组操作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当学生完成实验后,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不要急于画上句号, 也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如何操作, 而是要给予学生以充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运用所学结合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寻找问题, 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后认识到以后的实验要如何操作。同时对于成功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成为其他学生的借鉴,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 讨论实验中的突发情况。

在实验中总会出现一些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情况, 这些看似与预定的教学内容无关, 但实则却是诱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契机。这样可能并不适合在学生的实验中指出, 为此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后提出, 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使之成为探究的新起点。如在“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实验中, 有的学生用电线直接连接正负极;有的学生将灯泡放在电池的正极上,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就此来展开分析与讨论。这样的实验探究才能成为不断地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实验活动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上, 限定在教室内, 而是要向宽广的课外空间延伸,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更多的实验, 使课外实验成为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利于学生知识量的增长与知识面的开阔, 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利于学生严谨求学态度的培养, 才能让学生走进科学世界。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来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让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如探究去除热水瓶中水垢的方法, 如何清洗厨房油烟等。这样的小实验取材便利, 可以利用家中最为常见的材料来展开, 更加便于操作, 虽然只是一些小实验, 但是却可以打开学生科学探究的另一扇门,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而是真正的探究者, 是真正地小科学家, 小发明家,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科学探究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欣桐.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小学, 2012 (1) .

[2]何霞.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0 (S1) .

中小学写字教学实验报告 篇10

2001年, 教育部制订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四个学段五大板块中的第一大块, 可见教育部门是很重视写字教学的。新课程实施以来, 中小学的写字教学状况如何呢?笔者对上海市、江苏省南通市部分中小学的学生、教师、校长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笔者从调查中发现, 中小学写字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反,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写字教学有逐渐被忽视的趋势。汉字书写是中国公民应有之能力,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到来, 汉字书写的场合确实在减少, 但汉字的书写是不可能完全被替代的。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一方面, 近七成的家长认为, 一手好字是学生优良素质的表现, 近八成的教师和校长对学生的写字水平表示了担忧;但另一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 写字教学却是最容易被剥夺教学时间、最容易被遗忘的语文教学内容。笔者在随后的访谈中了解到, 出现这个悖论的原因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写字教学”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或者说难以解决, 加之少有对写字教学进行考查与测试, 写字教学逐渐被边缘化。

二实验目的

1.通过问卷调查, 寻找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症结。

2.根据中国古代的写字教学理论和西方心理学理论提出理论假设, 通过实验来验证中小学写字教学的可行性方案。

3.根据实验的结果, 提出中小学进行写字教学的有效策略。笔者与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六年两个轮回的摸索与实验,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可信 (两次实验数据稍有不同, 此为第一轮实验数据) 。

三、问题分析

(一) 问卷分析

实验之前, 笔者对合作学校、实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获得了一些资料和数据, 从调查数据来看, 中小学写字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在小学低年级段, 写字课开设普遍较高, 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都比较好, 小学高年级段有明显下降趋势, 初中基本不开设写字课。

2. 师资力量薄弱。各地被调查学校中的写字专职教师共4名, 其中只有一名毕业于师范院校美术系书法专业, 其余3人均为个人爱好。

3. 缺乏合适的写字教材。

(二) 中小学生书写困难访谈分析

笔者与部分感觉书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访谈, 再根据调查获得的信息、综合部分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分析, 目前中小学生书写过程中的困难或错误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 用力过重。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作用在铅笔上的力量太大, 书写速度很慢, 常导致作业无法及时完成。

2. 握笔过紧。

这种情况仍然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出现较多。但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学生中也有相当比例, 最明显的特征是, 书写时食指第一关节疼痛。这种状况也会妨碍儿童稳定、准确地完成书写动作。

3. 身体姿势与握笔方法不正确。

手臂过于贴近身体, 手指过于接近笔尖, 只用食指运笔, 纸的位置不正确 (太斜) , 手指生硬、不自然, 身体太接近桌面, 手指握笔过高等。

4. 字不匀称。

学生写出来的字竖与横的比例不协调。有些学生对字与字或字的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也不明确, 这使得字与字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间距或大或小, 如“故”写成了“古文”。

5. 视觉和动作不协调。

这是形成书写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理论依据与假设

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 确定本次实验的预期目标是:1.力求让学生把字写得可读可识, 即书写准确;2.学生书写技能熟练, 姿势正确, 有一定的书写速度。3.字形美观, 卷面整齐。以中小学生的实用性为第一目的, 不是书法层面的教学实验。

本实验以加涅五种学习结果理论为依据, 并结合了中国古代写字理论, 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在中小学写字教学中, 先从汉字最基本的笔画练起, 一次练习, 描红或临写的字数要少, 小学低年级每次3~4个字为宜, 每字的笔画一般不超过六画, 小学高年级及中学每次10~15字, 每字练习的遍数视练习时间可适当增加。

假设二:学生在进行写字练习时, 练习不宜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 应分散练习。小学生每天20分钟, 中学生每天15分钟, 这样的练习效果应该好于每周一两次的集中练习 (写字课) 。———这种安排也容易得到校方的支持。

假设三:在教学生写字姿势、写字准备、爱护书写工具时, 用图片展示将更有效;写字教学中让学生多看范字、范本能提高学习效率。

假设四:教学者正确的书写示范动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假设五:1.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进步 (即使是微小的) 给予适当的认可或赞赏将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态度。2.在教学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可以在认知、情感、态度方面影响学生, 使学生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实验过程

自2003年3月起, 笔者根据这些假设, 在中小学进行了写字教学的实验。该实验中, 小学、初中学生和部分高中爱好者参加, 其过程与结果如下:

(一) 笔画练习对各年级写字教学的影响差异

根据笔者的假设一, 参与实验的班级学生, 都是先从楷书入手。先练习楷书的基本笔画, 再练习最简单的偏旁部首, 使他们获得合成一个字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操作步骤。实验班学生每天练习基本笔画10~15分钟。控制班的学生则直接写整个字, 不进行笔画练习。四十天后, 实验班学生开始描、临整个字。再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 将所有年级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完成的一份共同抄写作业收上来。在密封条件下, 由非实验老师打分。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上海长宁区的写字评价标准, 根据年级又进一步进行了量化:满分为10分, 优秀为9~10分, 良好为7~8分, 合格为6~7分, 不合格为4~5分, 差为2~3分。经过统计, 情况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 除了小学一年级外, 采用先练习笔画, 后写整字的效果要比直接写整字的效果要好, 这与原先的设计是吻合的。

分析:一年级先练习笔画的成绩不如直接写整字, 这是因为:1.一年级学生虽然进行了单独的笔画练习, 但由于他们的小手肌肉欠发达, 其对笔画掌握的稳定性绝非40天的练习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 这40天的练习对学生笔画掌握的帮助极其微小;2.直接临写整字的学生对字型的掌握有更多的时间, 记忆相对准确一些, 字的结构把握要好于实验班的学生, 这从学生调查问卷的抄写中也能看出来。

结论:在小学低年级段的写字教学中更适宜直接练习整字, 而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各年级都是先进行笔画练习好于整字练习。

(二) 分散练习效果好于集中练习

写字练习中有动作技能习得的成分, 根据假设二, 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要好。实验班的要求是小学每天练习时间为15~20分钟, 一周中有一天休息, 不练字, 但布置学生看范本或字帖。中学每天10~15分钟, 一周休息一天。控制班则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每周两节课, 计90分钟左右, 中学每周一节计45分钟。从绝对时间来看, 实验班的学生比控制班每周练习时间略多。但实验班每次练习也有一个准备和收拾书写工具的时间, 实际书写练习时间大致相当。在试验之前, 实验班与控制班书写水平大致相当。

为保证实验数据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笔者在各年级另选没有参加先前实验的两个班级参与实验, 一为实验班, 一为控制班, 教学条件及其他设置基本相同, 所有实验老师停止图片展示、示范及成功后的鼓励, 以验证分散学习的作用。这次试验在2003年9月8日开始, 重点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一、初二年级, 实验时间约四个月。实验结束后,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均抄写一段500字左右的短文, 在密封条件下请非实验语文老师, 参照实验评价标准进行打分, 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

结论:在写字教学中, 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对分散一些, 其效果要好于集中的练习。所以中小学写字教学不必拘泥于是否有无写字课, 而在于每天让学生坚持练习一刻钟, 这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法。

(三) 图片展示有利于小学中低年级教学

根据假设三, 利用图片展示, 比用语言陈述更利于学生获得正确书写姿势。在所有年级的实验班, 全部采用图片展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及不正确的姿势, 并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告知学生书写、保管文具的过程。每次练习时, 教师都将正确的姿势挂图挂在黑板前面。控制班除不展示挂图外, 其他条件与实验班基本相同, 老师用语言陈述写字姿势。一个半月后, 参考上海长宁区小学生写字姿势评定表, 设计了考评标准。正确的打★, 比较正确的打☆, 不正确的打▲。在随堂听课状态下, 由非实验老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考评, 结果如下 (单位%) :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 用图片展示的方法对小学中低年级获得正确的写字姿势有极大的帮助, 而初中部两者之间区别相对较小。

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言语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更能从图片的展示中获取信息, 与自己的姿势进行比较, 并不断的修正。中学生实验班姿势不正确率甚至超过控制班。其原因大致如下:1.中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较好, 展示挂图当然有所借鉴, 但即便不展示, 学生也能从教师的言语指导中获得一些正确信息;2.初中学生写字姿势已基本定型, 书写中存在的不良习惯 (特别是执笔姿势) 一时之间难以改正。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加强写字姿势教育的重要性。

结论:写字姿势图片展示有利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获得正确的写字姿势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而对初中及高中学生没有效果。

(四) 教师动作技能演示增强写字教学效果

根据假设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演示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因条件限制, 这次实验大多数都是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进行演示。存在两个缺陷:1.粉笔与钢笔、铅笔毕竟是不同的书写工具;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时, 如果采用正常体位, 粉笔尖就正好被手背挡住, 学生无法看到粉笔尖运动的轨迹。因此, 最好是采用实物投影仪, 学生可以将教师书写的动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程序存储在脑海里。如果条件不具备, 老师可在学生练习时, 尽可能到学生座位上手把手的演示, 就像古时候塾师对蒙童把腕、扶手、润笔一样。为了避免多种变量的影响, 实验班教师暑假都进行了专门的姿势培训, 演示实验是在暑假之后进行的。匿名打分后, 比照前测数据, 笔者发现所有实验班的成绩普遍好于控制班, 但并不平衡, 其中运用实物投影的两个实验班成绩最为突出。

分析:运笔过程往往是很难用语言道清其微妙之处的, 特别是几个关键笔画, 学生不易领会。用实物投影, 教师可以采用局部特写的方法进行分解示范, 学生可以清楚而直观地感受书写的过程。在这一组数据中, 运用实物投影仪的实验班, 学生在默写状态下上交的作业单中, 错别字率也远远低于控制班。这是因为教师的示范过程是直观的、表象的, 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可参照的形象。

结论:教师正确的写字动作技能演示有利于写字教学。先进的教学仪器对写字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五) 积极的态度产生很大推动作用

这项试验是与其他试验同时进行的。笔者要求实验班的老师首先开发现有课本中的教学资源, 诸如一年级课本中的“怀素练字”、“王冕练字”。同时编印一些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给学生看, 有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也介绍了茅盾、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等, 希望通过一些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一些道德教育。

这个试验要求实验教师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的乐趣。比如实验小学王老师每天让当天“最好”的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 让班里同学向他们学习 (有时未必是最好的) 。这个简单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表现的机会, 有了成功的喜悦。写字教学应当跟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实验小学顾老师每周都将写得好的作业单贴在“明日书法家”的墙报栏中。在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时, 笔者发了一份调查表, 小学实验班中, 学生对写字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选项为89.3%, 中学70%, 而控制班分别只有63%和31%。这里面当然有其他试验导致的一些因素, 但是对学生些许成功的鼓励, 榜样力量的熏陶无疑是学生获得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论:在写字教学中, 如果学生能拥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 将对写字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 有助于这种态度的获得。

六、反思与启示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探究 篇11

1 前言

邓小平主席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等的比拼实质就是科技实力的比拼。大力发展科技水平,全力培养高新科技人才,增强国家科技储备,成为了所有国家都持续关注的焦点。而众所周知,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只有从基础抓起、从娃娃做起,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大量所需的科技人才。是以,作为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重要组成的科学实验课程理应成为广大教师日常工作的重点所在。小学的科学实验课程以科技教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注重其长久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自身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流程,培养正确、理性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式,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大力推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更好的促进小学科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几点意见。

2 充分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很多未知的事物总爱寻根问底。这种求知的欲望如能加以合理运用,必可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日常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多对学生提出一些有趣问题和实验现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实验上,从而投身进科学探索的浩瀚海洋,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例如在教授“食物的营养”这一课时,说到有关使用碘酒对淀粉进行检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清洁双手后,在其手指上涂抹碘酒,随后让其用手将预先准备的饭粒摆放到桌子上,这时就会有学生发现自己的手指和米粒突然都变成了蓝黑色,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老师抓住这一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就会事半功倍。

3 通过有趣的游戏增强实验趣味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严格的束缚往往会适得其反,相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寓学于乐,将游戏融入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则会使得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同时游戏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的游戏方法也会深受广大孩子的喜欢,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例如讲授有关雨量器的知识时,学生在思量如何测量雨量时往往会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目测做出大致的估算。对此,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带领其开展游戏竞赛,让大家互相制作自制量雨器,然后看谁的更加精准,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4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科学实验更多的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分组,对于实验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同时这亦是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老师应提前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详实的了解,在每个新学期的伊始,本着自由搭配的原则,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由组合,随后老师则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对其进行简单的调整,确保每个小组之间人员组成的相互搭配与互补,这一过程中需注意的时教师的调整应以引导为主,切莫进行强制性的隐形拆分和组合,从而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各小组组建后老师应让各组通过自荐或推选的形式做出自己的人事分配,确保人人有事可做。需明确的是,小组人事的分配应进行定期的调整,从而使小组成员均可以体验实验各个环节的不同工作,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老师还应与大家共同商议决定,小组中各个职务在今后实验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准则,并由组长对组内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与评定,错误累计到一定数量就需面对下岗离组的处罚。通过这种小组的分配,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更能使其懂得职责的重要性,从而能真正投入其中,促进实验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5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探究性教学课程,科学实验教学理应是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对实验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探究的思维与方法,学会在创新中收货乐趣,实现其综合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也希望为广大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为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

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 篇12

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是东丽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47个,教职工166人,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演播室、各学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拥有闭路电视系统、电子备课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不优良的氛围和环境。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群体优化,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特色与质量共荣,发展与品牌共享”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单位等2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每一个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培养出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50余人。学生素质优良,发展全面。学校先后培养出“津门童星”4人,全国少代会代表及艺术特长生近百人。

上一篇:网上购物诚信研究下一篇:尿乙型肝炎病毒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