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追溯

2024-10-25

管理追溯(精选12篇)

管理追溯 篇1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十大RFID企业之一,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航天信息”) 自2006年开始就利用在智能卡领域的传统优势全面进军RFID应用领域, 2006年引进了全套RFID生产线, 实现从天线设计、制造到INLAYS的绑定及标签的复合加工等生产;2007年建设了产品检测与测试中心和微波实验室, 启动了一系列的RFID应用项目, 如电子门票系统、开放式门禁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 拥有从事RFID技术应用研发的必备条件和丰富的应用经验。

奥运食品安全 (RFID) 追溯管理系统特点

凭借丰富的经验及对奥运食品安全特点的了解, 航天信息为2008北京奥运提供了奥运食品安全 (RFID) 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RFID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 实现了信息融合、查询及监控, 为生产、分销到最终消费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供针对每件货品、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 进而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该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奥运食品安全管理中心;奥运食品专用仓库系统;奥运食品加工中心系统;奥运食品物流企业系统;奥运食品生产、养殖基地系统;奥运食品销售点系统;奥运食品运输监测点系统。由于在不同环节采用了统一的应用集成和数据交换平台, 因此系统确保了不同阶段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但是在不同阶段需要关注的信息不同, 因而不同子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种养殖环节, 采用的电子标签主要记录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系统种养殖相关信息, 而这些信息需求与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 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通过在各个食品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 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

在加工环节, 系统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与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的信息, 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食品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及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 便于奥运食品管理中心的查询。奥运食品供应商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了RFID读写设备, 便于通过电子标签对食品进行追溯。

在运输环节, 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与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的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

在仓储环节, 对于没有安装RFID电子标签的食品, 可以在奥运食品仓库为食品安装写有与食品相关信息标签, 并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在仓库内部叉车或工作人员身上都佩带内有员工或叉车ID号的RFID电子标签, 便于有效的利用资源, 使仓储更加高效、快捷。

在食品配送环节, 配送车辆电子标签内容与运输过程基本相同。

奥运食品安全 (RFID) 追溯管理系统的后续应用

2008北京奥运是一届前所未有的体育盛会, 航天信息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在此次盛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从项目的整体规划到方案细节的设计直至项目的具体实施等, 经历了反复的探讨、深入分析到成功应用的过程。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实施, 航天信息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2008北京奥运之后, 该系统将继续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进行广泛的推广。航天信息将为各类食品企业制定相应的标准化RFID解决方案, 作为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的企业端系统, 通过实时采集相关信息并传输到局端管理系统, 实现各相关部门对各类食品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但是这一完整追溯监控体系的建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应用的RFID电子标签成本较高, 如大量应用会给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二是食品安全追溯的实施会涉及到政府 (制度供给者) 、食品生产经营者 (具体实施者) 和消费者 (主要受益者) , 他们对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从而影响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可追溯系统的技术研究, 降低系统的应用成本;其次要完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针对食品从生产、加工、贮藏到销售等各个链条和环节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立法, 提供实施可追溯的制度保障, 要求有条件的企业率先实施可追溯系统;第三, 要理顺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提供实施可追溯的体制保障。

管理追溯 篇2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严重农产品残药、进口食品材料激增等)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

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排除我国食品的出口面对进口国食品跟踪与追溯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在我国建立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工作将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当前我国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追溯系统的实例仍寥寥无几,国内食品行业追溯目前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远未在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用,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将利用RFID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分销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货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RFID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各类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通过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解决了因为油污、潮湿等原因造成的对条码的损坏而不能准确读出数据的问题,不仅可以追溯养殖与加工业的疫病与污染问题,还可以追溯养殖过程中滥用药、加工过程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改变以往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只侧重于生产后的控制,而忽视生产中预防控制现象,完善食品加工技术规程、卫生规范以及生产中认证的标准,带动行业的整体进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水平。

二、食品追溯系统结构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将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颁发一个“电子身份证”—全部加贴RFID电子标签,并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从食品种植养殖及生产加工环节开始加贴,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和追溯,包括运输、包装、分装、销售等流转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如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等都能通过电子标签在数据库中查到。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包括:

三个层次结构:网络资源系统、公用服务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

二级节点:由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中心和食品产业链中各关键监

测节点组成。数据中心为海量的食品追溯与安全监测数据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保证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资源共享及安全性,实现食品追踪与安全监测管理功能。各关键监测节点包括种植养殖场节点、生产与加工线节点、仓储与配送节点、消费节点,实现各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信息链的连接,并使各环节可视。

一个数据中心与基础架构平台:一个中心为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管理中心,本中心是构建于基础支撑平台ezRFID之上的管理平台(图3-1)。ezRFID为RFID中间件,是RFID运作的中枢,为硬件和应用程序间的中介角色,将实现不同节点不同追溯环节上的各种不同的RFID设备和软件顺畅地协同运行。包含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还包括解译数据、安全性、数据广播、错误恢复、定位网络资源、找出符合成本的路径、消息与要求的优先次序等服务。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纵控制RFID读写设备按照预定的方式工作,保证不同读写设备之间配合协调;二是按照一定规则过滤数据,筛除绝大部分冗余数据,将真正有效的数据传送给后台信息系统。该框架包括了RFID边缘件和RFID集成中间件两大部分。

以下为畜牧类(图3-2)、粮油果蔬类(图3-3)食品追溯系统流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生猪或牛出生后将被打上RFID电子耳标,耳标里有此头生猪或牛的唯一标识号,此号码将贯穿所有节点,并和各环节的相关管理和监测信息关联,以达到追溯目的。

三、食品追溯系统功能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由以下各系统组成:中心数据库系统、种植养殖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监控系统、食品安全基础信息服务系统等组成,通过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生产、流通、消费的信息化建立起来的信息链接,实现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和对流通环节的实时监控,达到食品追溯与召回。

各系统功能:

1.中心数据库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食品分类库及样品库

>食品生产单位属性数据库

>食品安全标准与安全指标 >食品生产与管理信息 >食品安全监测与检测数据 2.种植养殖场管理系统

种植养殖场的数据上传管理中心,监管部门可实时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食品维护管理:对于本中养殖场或外购的畜禽、果蔬、渔类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并用电子标签标识; >生长发育管理:根据标准参数,判断其发育及健康状况,调整营养措施及饲养方法; >饲养管理:记录各饲养情况,查看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选用合理的饲养配方; >繁殖管理:记录家谱信息和繁殖信息;

>疾病管理:根据相应的管理标准,建立疫病档案;

>防疫管理:建立检疫和免疫档案,包括疫苗、喂药等,将各种违禁药物信息嵌入在系统中,用来防止动物等休药期内出栏,杜绝源头污染。3.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

本系统主要为对种养殖场食品进行生产加工的管理,具体的来讲,畜、禽、渔等肉类的屠宰与生产加工,果蔬谷物大米等食品的挑选加工、奶类生产与奶制品加工、饮料的生产等等。

在生产与加工环节中,将种植养殖环节中标签所标识的信息传递入生产加工环节信息链,按管理标准与规范采集生产加工不同节点上的信息,通过电子标

签唯一标识,并将该信息传送到物流环节中。

4.供应链管理系统

主要为仓储与物流配送管理,通过RFID在生产加工及商店供应链中建立可追溯系统。在物流上,货品信息记录在托盘或货品箱的标签上。这样RFID系统能够清楚地获知托盘上货箱甚至单独货品的各自位置、身份、储运历史、目的地、有效期及其它有用信息。RFID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中的实际货品提供详尽的数据,并在货品与其完整的身份之间建立物理联系,用户可方便地访问这些完全可靠的货品信息。并通过RFID高效的数据采集,可以及时的将仓储物流信息反馈到生产加工,指导生产。

5.消费管理

在食品进入最终端销售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用现有的成熟的条码技术。

6.检疫监控系统

不仅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检验检疫,基于RFID的检疫监控系统还在道口实施使用,并将监控链延伸到超市,监控对象覆盖各类食品。

7.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本系统为统一的资源发布、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服务网,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主要为各环节的信息查询、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事件预防等,并可部署到消费终端如超市。通过最终产品的电子质量安全码扫描,可以查询到所购食品的各供应环节信息,也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产品的召回。

四、食品追溯系统特点

1.利用RFID的优势特性达到对食品的安全与追溯的管理,相比记录档案追溯方式具有高效、实时、便捷。2.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管理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全程可视化控制、监控与追溯,并可对问题食品招回。3.可以全面监控种植养殖源头污染、生产加工过程的添加剂以及有害物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隐患。4.可以对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和科学预警提供依据。5.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实时、准确报送,便于快速高效做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6.通过网络,消费者可查询所购买食品的完整追踪信息。

五、食品追溯系统适用领域

管理追溯 篇3

为了保证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商务部于2012年3月15日颁布了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 10683—2012《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技术要求》,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SB/T 10683—2012规定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各级政府追溯管理平台的功能结构、逻辑关系、数据接口、传输指标、平台设计、安全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和城市追溯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1 术语和定义

1.1 中央追溯管理平台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集各城市肉类蔬菜流通经营主体信息、流通过程信息、检测信息等,并支持跨区域追溯信息链条合成、应急事件管理、信息综合利用、城市工作考核等工作的大型应用系统。

1.2 城市追溯管理平台

汇集城市肉类蔬菜流通经营主体信息、流通过程信息,支持追溯信息链条合成、应急事件管理、信息综合利用、流通节点工作考核、公共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系统,并按统一数据传输协议,汇集各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信息,调用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数据同步接口,把各城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上传到中央追溯管理平台。

2 各级平台间的逻辑关系

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接收由城市追溯管理平台上传的经营主体备案信息与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同时兼顾省级管理平台功能,开放省级平台窗口,赋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调度与监管本省城市追溯体系运行情况的权限。城市追溯管理平台接收由各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上传的相关信息,并向中央追溯管理平台上传信息。

3 功能结构

3.1 中央追溯管理平台

3.1.1 功能要求

中央追溯管理平台至少应包括肉类蔬菜经营主体信息管理、流通过程信息管理、城市工作考核管理、联动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公共信息管理等功能。

3.1.2 系统组成

3.1.2.1 肉类蔬菜经营主体信息管理

汇集各城市追溯管理平台上报的包括企业编码、名称、类型、经营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等在内的流通节点主体信息以及包括经营者编码、名称、性质、经营类型、法人等在内的经营商户信息,实现经营主体信息的综合检索和汇总统计。

3.1.2.2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管理

汇总各试点城市追溯管理平台上传的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合成追溯链条,提供信息查询和汇总等服务。流通过程信息主要包括在屠宰厂产生的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肉品出厂信息;在批发市场产生的肉菜进场、检测、交易信息;在零售市场产生的肉菜进场、销售信息;在团体消费单位产生的进货验收信息等。

3.1.2.3 城市工作考核管理

建立城市工作考核指标,按照一定周期考核城市肉类蔬菜追溯体系运行情况,实现追溯工作的智能化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

3.1.2.4 追溯应急管理

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具备与城市追溯管理平台间自动进行应急信息处理的功能,可按应急事件发生日期、问题产品产地、批次号等条件进行检索,以系统联动等方式发布应急公示信息,并能自动记录应急联动过程信息。

3.1.2.5 综合分析利用

以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和经营主体信息为基础,通过建立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库,设定具体统计分析项目,按日、周、月、年等周期,运用同比、环比、走势、排行等方法,对肉类蔬菜分品种、数量、价格、金额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3.1.2.6 公共信息服务

在商务部对应网站设立专门窗口,发布有关追溯信息和问题肉类蔬菜警示信息;通过提供问卷调查、公众留言等功能,方便了解试点企业、消费者对肉菜追溯相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和改进肉菜追溯工作。

3.2 城市追溯管理平台

3.2.1 功能要求

城市追溯管理平台至少应包括本市肉类蔬菜经营主体信息、流通过程信息、流通节点工作考核、与中央追溯管理平台联动追溯应急、城市内追溯应急、统计分析、公共服务信息等管理功能。

3.2.2 系统组成

3.2.2.1 经营主体信息管理

汇集城市内定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团体消费单位等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上传的,包括主体编码、名称、类型、性质、联系电话等信息在内的肉类蔬菜经营主体备案信息,并能进行经营主体信息的综合检索和汇总统计。

3.2.2.2 城市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管理

汇总各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上传的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包括在屠宰厂产生的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肉品出厂信息;在批发市场产生的肉菜进场、检测、交易信息;在零售市场产生的肉菜进场、销售信息;在团体消费单位产生的进货验收信息等。运用追溯链条合成,提供过程信息查询和汇总等服务。

3.2.2.3 流通节点工作考核管理

建立流通节点工作考核指标,对肉类蔬菜流通节点工作进行智能化考核,实现智能化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

3.2.2.4 城市间联动追溯应急管理

通过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与其他城市的应急信息联动,第一时间明确应急事件产生的上下游环节,锁定源头、追踪流向,实现应急信息访问权限认证,并能对返回信息进行链条合成和综合利用。

3.2.2.5 城市内追溯应急管理

具有流通链条合成、应急信息发布等功能,当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发布警示信息,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开展问题产品下架、退市、召回等应急处置工作,控制问题商品流通。

3.2.2.6 综合分析利用

以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和流通主体备案信息为基础,实现对城市肉类蔬菜交易数量、价格、金额等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建立有效的信息统计方法和问题发现工具,应用信息对称性、进出平衡性、信息连续性等问题诊断方法,推动试点企业真实有效地使用追溯系统。

3.2.2.7 公共服务信息管理

为平台用户开放相应权限,以能够提供信息综合查询服务,实现追溯信息查询、在线调查、公众留言等功能,并且要设置公共服务窗口,辅助了解公众对肉类蔬菜追溯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3.2.3 数据上传

参照标准规定的具体指标及格式定义,按统一计划任务安排向中央追溯管理平台上传数据。

4 数据接口要求

4.1 数据接口设计要求

4.1.1 数据接口总体要求

数据交换接口要求集成度高、交换性能好、安全稳定。要求采用基于JMS(Java Message Service)的异构异步信息传输中间件,实现中央平台与城市平台之间海量数据的高性能传输,城市平台部署独立的传输中间件客户端,直接访问城市平台数据视图或中间库表,自动进行数据抽取并封装后上报中央平台,保证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和安全性。中央平台部署传输中间件服务端接收信息,经过筛选验证,将信息存储在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数据库中。

4.1.2 接口安全措施

要求采用双验证法。一是对城市的信息上传服务器进行备案,内容包括公网IP地址、上传队列名称、技术维护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包括固定电话、手机、传真、邮箱)、选择的信息上传时间段。二是由中央追溯管理平台配发密钥,采用MD5加密算法,对连接进行合法性验证。

4.1.3 数据接口内容

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开放接口,城市追溯管理平台按表1规定的接口参数向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建立与中央平台传输中间件服务端的传输通道。

4.2 数据传输中间件

推荐使用数据传输中间件软件,直接由数据传输中间件自定义传输内容与格式,同时便于统一传输安全策略的实施。传输中间件是各指标格式和内容标准化控制工具,是传输信息的筛选器与控制器;是流通过程信息关键控制点约束与控制器,是信息真实可靠的强有力控制工具,如电子结算的条件控制。具有信息交互、标准化控制、过程控制三大功能。

学术主持:李江华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管理追溯 篇4

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在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2009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WS 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该规范明确规定:“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1]。为了更好地保证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运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采取信息化手段,通过“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CSSD对无菌器械整个循环流程的全面追溯和质量监控,进一步优化CSSD业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追溯管理系统”是一套连接医院CSSD与所有临床科室之间,用于灭菌物品质量控制和追溯管理的信息系统。它利用条形码与电子标签技术,通过粘贴和扫描条形码标签的方式,系统对灭菌物品所经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随时掌握灭菌物品的状态。如果发现有灭菌物品质量不合格,即可通过系统记录追溯到灭菌物品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全过程的所有参数,然后根据参数分析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同时迅速查找到灭菌物品所在包,对无菌包进行重新审查,当包不合格时,能及时召回同一批次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包[2]。

1 消毒供应中心现状

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为标准,当前,多数医院CSSD均存在着建筑布局不合理、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不到位、制度缺失操作不规范等问题[3,4]。如消毒供应流程记录还处于手工状态,极易造成信息不完整、不规范、不及时,信息随意性、可改性、不准确、易损坏等弊端,以至于在跟踪和追溯有问题的无菌物品时难度增加,更加无法控制和动态掌握各流程信息;在管理上,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确,数据资料统计的不及时,资源利用不合理,无形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CSSD成本[5],更加影响管理人员决策的准确性。

采用信息化手段,运用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来管理消毒灭菌工作,能够实现医疗物品的质量管理与CSSD无菌物品追溯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6],从而达到提高医院CSSD管理效率的目的。

2 CSSD流程设计

为了严格遵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规范,我们根据清洗、消毒、灭菌3大重要环节把CSSD划分为去污区、清洁区、灭菌区3个区域[7],围绕每个区域的工作重点进行流程设计,对影响消毒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与环节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性[8]。所以,CSSD流程设计是整个追溯管理系统的关键。

2.1 去污区流程

(1)下收人员携带手持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进行回收登记,清点器械数量无误后,交接人员进行身份扫描确认,回收至CSSD确认无误后进行分类,篮筐条码标签牌采用颜色区分便于管理。

(2)清洗环节记录流程并关联设备,同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对于某些包既有手洗也有机洗的情况,可在记录流程上予以区分。

(3)手工清洗环节需要记录,可以按照起点加终点的记录方式,也可以按照手工清洗步骤进行记录。

2.2 清洁区流程

(1)对清洗消毒质量进行审核,记录不合格器械并留存,且进行记录。

(2)对清洗消毒合格的器械进行相对应的打包,在标签上记录基本信息,打包程序界面可显示器械包图片,并可以对单个器械分别显示图片,以便于操作时参考。

(3)灭菌环节操作人员需记录每锅次包信息,系统同时采集灭菌设备运行数据。

2.3 无菌区流程

(1)灭菌完后根据包外指示标记对灭菌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记录到系统中[9]。

(2)发放环节需增加“二次发放”流程,由无菌室→二次发放岗位→临床科室的流程进行记录。

(3)下收数量=下送数量,根据下收的情况将无菌包发到相关科室,并记录交接人,无菌仓库存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需要对库存及有效期进行管理。

2.4 临床和手术室

临床科室和手术室使用登记、领用确认、无菌物品预订,手术室和临床科室接收到CSSD发送的无菌物品后,先通过扫描枪或者PDA对无菌包进行扫描登记入库,领用时也要做出库确认操作。无菌物品预订是针对CSSD作息时间,对预订需要的无菌物品、预订的时间节点有所限制。

2.5 外来器械处理

临床科室待灭菌物品,由消毒员在去污区进行收取,并直接进入灭菌环节;外来物品灭菌记录与临床科室带灭菌物品区分开来。

2.6 条码标签的应用

采用65 mm×50 mm标准规格标签,三段式设计,手术室可留存包条码,病人病历也可根据需要留存。针对手术器械包定制器械盒专用标签,打印内容包含三段式条码及包名称,其余信息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条码标签如配备包外指示标记,需保证满足相关规范对变色时限的要求。

3 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功能

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主要的构成模块有:回收、清洗消毒、配包、灭菌、发放、仓管、临床科室使用、追溯管理等。功能模块流程图,见图1。

3.1 回收

依据包的一维条形码对包中的器械进行回收处理,对回收过程中发现丢失的器械进行丢失预登记,确认器械丢失后再进行库存调整。并对存放回收器械的网篮条码进行扫描记录,使网篮与回收的器械之间建立关联,作为后面流转环节中的标识使用。一包对多网篮的情况,利用网篮牌颜色进行管理区分。

3.2 清洗消毒

对回收器械(以网篮为单位)清洗消毒操作进行记录,如果需要手工清洗,可根据实际操作环节进行节点记录。同时可以监控清洗消毒设备状态,并对消毒设备清洗操作进行记录。

3.3 配包

首先对回收器械(以网篮为单位)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审核,记录审核结果以及审核人和审核时间,对不合格的回收器械进行重新清洗并记录,可实现单件器械记录或网篮记录,记录方式通过扫描器械二维码实现。其次依据系统提示的包配置把器械和包进行唯一对应(即配包),记录配包的种类、数量以及配包人和配包时间。最好是对配包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合格的情况下打印编码唯一的包条码标签,该包条码标签是包在整个追溯过程中的唯一标识。

3.4 灭菌

对已配包的包灭菌操作进行记录,即记录一组包使用哪个清洗灭菌设备,由谁在什么时间开始灭菌。同时打印灭菌的唯一锅次条码标签,然后以锅次为单位对一组包的灭菌质量进行审核,记录灭菌审核结果、审核人、审核时间。

3.5 发放和仓管

对无菌包的发放依据无菌包的一维条形码,记录每个包由谁在什么时间发放给哪个临床科室,同时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发放进行管理。对仓库中物品的库存、无菌包的有效期、物品的入出库操作进行管理记录。

3.6 临床科室

对包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关联病人信息。开包检查不合格的包进行登记,记录不合格原因留存分析,并待回收。另依据使用情况向CSSD进行包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订购,订购设置分时间段进行。

3.7 追溯管理

对包的生产过程、包的流转情况、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情况、使用包的病人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在发现一个器械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及时地通过无菌器械包上的条形码进行追溯,迅速地了解该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是否合格,并且查找同一批次灭菌的所有器械包的质量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无菌物品,通知包所在科室停止使用,并及时召回[10,11]。

除此在外,系统还包括一些如生产管理中的包生产计划排定、包价格制定、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等简单功能。

4 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应用与体会

4.1 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应用

(1)工作过程自动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存储、发放、使用及追溯查询等的信息化,改变了过去手写记录的传统做法,优化了工作流程、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业务流程规范化。此系统对CSSD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跟踪和监控,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都有预警提示,从而促进了CSSD业务过程的规范化,保证各业务环节的规范操作及质量管理。

(3)数据传输网络化。采用无线网络信息技术,无线信号覆盖全院。在CSSD、各病区、手术室等地方,可随时随地通过PDA扫描无菌器械包上的条码进行数据记录,可根据病人识别条码(腕条),在器械包使用时对包和病人双重核对,有效避免误用与错用情况的发生,使病人安全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12]。

(4)资源利用合理化。人、财、物等资源由计算机辅助统一管理,可达到对无菌包再生流程成本控制,杜绝无菌器械在使用过程中过期或丢失造成的浪费。根据科室的流转过程和使用情况,合理进行生产和采购,降低库存大量堆积的情况,节约了成本。

4.2 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体会

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无菌物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确保了无菌物品的供应质量,降低了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对提高病人的医疗安全与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CSSD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消毒灭菌的专业化水平;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结合医院信息系统,为外部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感控信息化交互平台。

参考文献

[1]廖小环,陈善泽,陈丽娟,等.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13-14.

[2]李海君,王晓荣,王茂光.质量管理“五追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6(6):164-165.

[3]赵迎春,郝冬梅,刘卫.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管理[J].吉林医学,2012,4(33):892.

[4]马建华.我院供应室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3,27(12):119-120.

[5]谈哲昊.供应室RFID信息管理系统综述[J].数字医疗,2011,(9):63-64.

[6]郭国斌,刘承军.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包追溯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6):52-53.

[7]王波.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59-260.

[8]史建英.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作探讨,2008,4(9):106-107

[9]徐夏英,谢丽.基层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护理与临床,2007,11(4):339-340

[10]喻船丽,刘于,叶庆,等.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护理管理研究,2010,12(24):3260-3261.

[11]林惠卿,吴清玲,郑培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112-113.

药品追溯管理制度 篇5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品追溯系统的管理。

4、责任:公司各部门。

5、内容:

5.1、公司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可追溯。

5.2、药品追溯系统由计算机管理环节,药品电子监管上报环节,票据追溯环节,物流追溯环节,采购、销售流向查询环节,财务款项检查环节统构成。

5.3、通过加强各环节的管理、控制,建设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药品追溯体系,实现药品可追溯,保证药品质量。

5.4、计算机管理环节:

建立符合质量管理、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出库复核、销售等经营全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各类数据的录入、修改、保存等操作应当符合授权范围、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要求,保证数据原始、真实、准确、安全和可追溯。

5.5、药品电子监管上报环节:

5.5.1药品电子监管码上传环节:

按国家规定要求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药品在入库,出库时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验收员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入库信息,仓管员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出库信息。质量管理员负责电子监管信息维护与更新,核注核销,并确保上报信息及时、完整、准确。确保可追溯到每一个最小销售包装。

5.5.2、省药监数据上报环节:

所有药品采购、销售记录每周上传省药监数据上报系统,实现药品可追溯到每批次。

5.6、票据追溯环节:仔细核对相关票据,确保票,账,货,款一致,实现可追溯。

5.6.1随货同行单管理:

药品到货后,收货验收人员应对照随货同行单(票)和采购记录核对药品,做到票、账、货相符。随货同行单(票)应与公司留存的印章、随货同行单(票)样式的一致,内容包括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收货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供货单位药品出库专用章原印章。

5.6.2发票管理:

财务人员应认真审核供货单位提供的发票。发票应当列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发票上的购、销单位名称及金额、品名应当与付款流向及金额、品名一致,并与财务账目内容相对应。销售药品,应当如实开具发票,做到票、账、货、款一致。

5.7、物流系统环节:

5.7.1公司购进的药品必须送达公司仓库,经收货员核对购进记录后方可收货。

5.7.2公司销售的药品必须送达客户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所载明的仓库地址、药品零售企业注册地址或医疗机构的药库,并做好签收记录。

5.7.3委托运输要做好详细记录,发货前通知客户做好收货准备,约定收货时间。过了收货时间后要跟踪收货情况,确保药品送达。跟踪方式可采用电话、传真、微信、QQ等。

5.8、采购、销售流向查询环节:

5.8.1采购、销售药品应当建立采购、销售记录。

5.8.2采购记录应当有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厂商、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货日期等内容,采购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当标明产地。

5.8.3销售记录应当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剂型、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货单位、销售数量、单价、金额、销售日期等内容。

5.8.4根据药品采购记录和销售记录定期向供应商,客户核实药品流向情况,确保药品采购,销售流向记录真实、合法、可追溯。

5.9、财务款项检查环节:

财务人员对照采购、销售记录核对款项来源流向,确定款项流向和药品流向一致,做到票、账、货、款一致

END

管理追溯 篇6

关键词:SaaS模式;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溯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S12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2-0414-05[HS][HT9SS]

收稿日期:2014-06-2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5051];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编号:2130109;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88。

作者简介:王坤(1975—,男,江苏泰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从事信息系统架构、网络控制技术与农业信息化。E-mail:tzwk@foxmailcom。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上疯牛病、禽流感等相继暴发并跨国传播;在国内,发生了苏丹红、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1]。2001年,欧盟等国家通过了《食品安全白皮书》,积极推广食品可追溯制度,强制要求进入欧盟的食品必须可追溯。美国的溯源系统主要是通过FDA进行食品安全认证建立起来的。2009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应运而生,也开始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要求各省(市、区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江苏省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控制探索与实践,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监管机构乡镇全覆盖,基本建成了全省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初步形成“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管模式”、“无锡朝阳全程质量控制模式”[5]、“盐城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模式”[6]等几种相对较为成熟的模式。分别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系统,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具体实施和实践中,不难发现现有的信息系统大都为了追溯而追溯,设计视角不一、追溯管理深度不一、关键控制要素不一,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对流动的农产品的控制和监管信息缺乏共享机制等[7-13]。加之农产品企业大都规模不大、相对分散,软件与硬件投资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很难有效降低开发成本,而且传统的软件推广模式不利于系统推广应用。因此,从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模式出发,深入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架构,结合江苏农产品点多面广的特点,提出了集“两段管理、三大环节、八个控制点、三流合一”于一体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及其应用模式,利用J2EE-SOA技术,研制出支持过程控制与可追溯并重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简称JS-APQT”,实现多用户B/S服务,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SaaS模式

111成熟度模型等级

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该模式对用户的应用要求不高,适合我国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用户无需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更不需要过多考虑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配套工作。用户只须根据实际需要,租赁相应的软件服务,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和资金投入压力。目前,业内将SaaS模式按照高性能、可配置、可伸缩的特性细分为Level 1(定制、Level 2(可配置的、Level 3(可配置、高性能多租户、Level 4(可配置、高性能多租户、可扩展[14]四级SaaS 成熟度模型(图1。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简称JS-APQT系统,面向全省范围内的优质农产品企业、“省、市、县、镇”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省、市、县、镇、点”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等节点,实现与流通环节的追溯系统无缝对接。针对系统带来的规模效应及容易在全省范围被推广应用因素,考量综合开发成本,避免财政资源的浪费,SaaS成熟度模型Level 3能满足JS-APQT的应用需要,设计时选择为JS-APQT的基础架构模型。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可适当增加负载均衡层,优化应用系统结构,提高到SaaS成熟度模型Level 4。

[F(W11][TPW11tif][F]

112数据体系结构

JS-APQT系统的数据体系结构为多租户(Multi-Tenant模式,实现租户之间的数据既有隔离又有共享。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和高可用性,是多租户数据体系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多租户数据体系结构设计一般分为完全隔离型、完全共享型和Schema 隔离型3种[15],具体如下所述。

(1完全隔离型,即租户拥有独立数据库,在应用程序设计时根据企业的标志动态加载数据库。优点在于设计难度低,结构简单,数据易于管理,而缺点是系统可扩展性不好,易形成设计瓶颈。

(2完全共享型,即租户共享同一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结构,通过记录中的企业标志来区分不同企业的数据。优点在于数据库的利用率很高,硬件成本较低;缺点在于数据隔离性很低,容易造成单表的数据量过大,对系统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Schema 隔离型,是指租户共享同一数據库,通过不同的 Schema隔离数据库结构。优缺点折中于前2种方案,容易造成单个数据库里的表过多,实现数据库分区难度较大。

结合农业行业企业规模小、分散、供应链节点多的特点,JS-AQPT系统的数据体系结构集成了完全共享型和完全隔离型方案的特点,集中式实施的部分系统数据库采用完全共享型,分步式实施的系统数据库通过持久化中间件实现不同数据库的选择。

12系统设计

121设计思路系统设计基于农产品供应链,摒弃了传统的“单纯为追溯而追溯”,以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为主线,力求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与可追溯,以达到过程可监管、产品可溯源、问题可预警的目标。经过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集“两段式管理、三大环节、八个控制点、三流合一”于一体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及其应用模式(图2。

[FL]

[F(W17][TPW22tif][F]

[FL(22]“两段式管理”即农产品入市前的“生产、收购、储藏、运输”等全程质量管理由农业部门负责,食药部门负责农产品入市后的“市场、消费”等全程质量管理;“三大环节”即结合江苏省现状,将供应链分为生产环节、收储运环节及流通环节3个环节;“八个控制点”主要包括主体备案、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监管、产地准出检测、追溯标识管理、市场准入、监督抽检等8个追溯控制关键点;“三流合一”即物流、信息流和控制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中的有机结合。

122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JS-APQT系统架构体系包括安全保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及技术架构体系三大部分。其中,安全保密体系及运行维护体系为整个系统总体架构体系提供安全可靠、长期有效的运行保障,是基础;技术架构体系为整个系统总体架构体系的核心,采用SaaS模式分层设计,基于J2EE-SOA技术构架,实现为多层B/S架构。技术架构体系细分为数据资源层、公共管理层(类似元数据服务、业务部署层、客户定制层、表现层、接口适配层等。

123功能结构JS-APQT系统包括“一个中心、五类子系统”,分别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中心、末端企业追溯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政府监管系统、诚信评价及推介系统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图4。

(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中心数据库、数据中心和控制中心三大模块。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租户管理、定制管理、系统管理、数据交换、企业认证、产品认证、视频信息采集、产品投诉及召回管理等功能。

[FL]

[F(W24][TPW33tif;S+3mm][F]

[FL(22]

[F(W15][TPW44tif;S+2mm][F]

(2末端企业追溯系统。包括生产企业追溯系统、收储运企业追溯系统、流通企业追溯系统、农业投入品追溯系统、团体消费追溯系统等5个子系统,基本覆盖了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环节企业,基于统一架构,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全程信息化和透明化,消除各环节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流通企业追溯系统及团体消费追溯系统作为流通环节中的功能模块,不属于农业委员会职权管辖范围,所以按照商务部有关标准实现系统接口对接。

(3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管理及远程上传。“省、市、县、镇、点”五级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及授权速测点可根据需要,定期或随机对辖区内的农产品进行抽检,协助无检测手段的农产品基地进行产品准出检测。

(4政府监管系统。按照“省-市-县(市、区-镇”4级行政体系,建立属地管辖范围内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数据库,可实现四级政府依据各自权限对属地农产品质量进行动态监管。通过对各种农产品质量数据的组合查询、规则分析等来实现预警和风险评估。如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根据预警信息,立即进入纠偏程序,启动追溯程序,查找生产日期,确定基地、相关记录,分析成因,研究纠偏对策,采取纠偏措施并进行纠偏后评估。

(5诚信评价及品牌推介系统。按照预设的五星级企业质量诚信评价模型,自动对该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企业质量诚信评价等级,对诚信度较好的企业采用在线推广、专题介绍等方式进行在线推介。

(6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面向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二维码追溯标识进行防伪追溯,查看该批次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情况、检测记录及产品认证情况,也可以查阅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新闻公告、供求信息、三品信息、企业诚信等级、品牌推介等,还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在线投诉。

13关键技术

JS-APQT系统作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必须要符合其体系框架要求。因此,JS-APQT系统在设计时,专门集成了HACCP体系及关键控制点分析技术、农业投入品交通灯规则及预警技术、支持技术规程嵌入的标准化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不同型号速测设备松耦合集成技术等,实现体系要求的物流、信息流和控制流的三流合一。

131HACCP体系及关键控制点分析技术

利用HACCP体系及关键控制点分析技术,分析形成了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中涉及到的八大质量安全關键控制点,基于已知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关键点分析,提炼出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关键点及相应要求,设置到数据库中,为标准化生产过程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132农业投入品交通灯规则及预警技术

利用红黄绿交通灯规则,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销、采购、使用进行预警控制,“红灯”代表禁用投入品,“黄灯”代表限用投入品,“绿灯”代表可用投入品。依据国家三品认定标准中相关技术规程,对某一品类或某一品种进行规则设定,利用内置的农业投入品控制池技术,系统进行自动判断,发现违规现象,则自动预警。

133支持技术规程嵌入的标准化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利用HACCP关键点分析技术,将农产品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提炼分析,形成过程控制中的关键点清单及其相应要求(如注意点、禁止事项等,初始化到标准化生产过程控制规则库中。当用户建立生产批次档案时,选择该批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自动调用相应的生产标准控制规则,自动生成该批农产品的主要生产环节及其提示信息,用户可以依据相关信息进行生产,并录入实际生产记录信息。利用内置的预警规则,对录入生产信息进行预警分析,便于控制生产过程。

134不同型号速测设备松耦合集成技术

在推广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存在不同的接口技术、不同的信息标准、不同的采集技术。因此,采用松耦合集成技术,制定专门的检测设备信息接口标准,研发出公共的接口Web服务接口,支持对上传数据的过滤、分析和入库。支持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厂家依据标准开发相应的电脑控制终端程序,实现检测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远程上传,构建统一的农产品检测信息网络。

2结果与分析

21及时获取产地环境监测数据

根据追溯管理体系对产地环境监管的要求,专门设计产地环境监测数据库,用于对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农产品企业产地环境监测数据的维护、存储与分析,内置产地环境评价规则,建立产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产地环境质量进行辅助分析。例如,在江苏省盐城市某生产基地的大棚里布置了4个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作物的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CO2浓度、土壤湿度等。当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时,系统会自动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息,以避免重大损失。系统自动获取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参数,经过整理,存入指定的数据库,为JS-APQT系统提供重要的源头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构建设施监控系统,与JS-APQT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追溯的源头信息。

22保障追溯信息安全有效

在追溯信息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网络层面,利用专业的硬件防火墙实现内外分离,数据库服务器设置在防火墙之后,通过有效的过滤机制实现访问安全。(2服务器层面,实现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物理分离,对数据实现多重备份,通过磁盘阵列技术(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以保证在数据遭到破坏时,可通过备份进行恢复。必要时专门设置异地备份服务器。(3数据层面,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于数据库的核心数据,例如租户信息、用户名、密码、产品检测报告等,在写入数据库之前实施加密,提取数据时再进行解密。即使有人通过非法手段得到数据库,也难以获得有价值的关键数据[15],本系统采用JCE(java cryptographic extensions来对关键数据实施加密和解密。此外,通过农产品控制池技术,将产品检测与上市销售相结合,实现准出控制。例如,质检员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终端,快速检测并自动上报数据,检测合格后,具备上市资格,打印该批次农产品追溯标志,粘贴,销售。

23增强通用性的二维码编码规则

根据农业部标准,参照《NYT 1431—2007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采用29位长码,其含义为县行政区划(6位+乡镇(3位+村(3位+产地分类代码(5位+流水号(3位+产品信息码(9位,方便消费者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方式查询。基于QR二维码技术,系统设计了追溯性包装标识和追溯性产品标志2种规格,具体样式如图5所示。产地准出检测通过后,自动生成追溯性二维码标志,打印出标志,再粘贴到产品上。

[F(W8][TPW55tif][F]

24提供多种代理商查询

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便于消费者查询,系统支持短信服务、电话咨询、网络服务、专用查询设备、智能终端等多种信息查询途径。消费者可通过贴有追溯码的产品包装查询到该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例如品种、产地、责任人、产地环境、投入品检测、生产记录、产品检测报告等。为支持多种信息查询途径,系统专门设计了各种相应的代理商,充分利用多种代理商的主动性及协作性,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查询(图6。

25应用效果

JS-APQT系统作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信息化支撑平台,首先以盐城市为试点,通过44家生产基地及涉及到的“市、县、镇”3级监管机构、检测机构等近200家试点载体开展全方位的试点工作,达到了质量信息可查询、问题产品可溯源、事故隐患可预警的目标。2012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天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立了行业企业示范点,形成了以行业龙头企业引导下的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应用模式;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建立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区域性追溯管理示范应用模式。2013年,分别在泰州市、镇江市、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建立了地市级追溯管理示范区域,形成了地市级追溯管理示范应用模式。目前,已推广江苏省13个省[FL]

[F(W24][TPW66tif][F]

[FL(22]辖市、76个县(市、区、乡镇387家、检测机构(点585家、农产品企业1 886家,县(市、区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覆盖率达到全省涉农乡镇的406%。在同类项目中推广规模全国最大,受到省厅领导和农业部领导的一致好评。

3结语

本研究在消化吸收國内同类技术基础上[7-13],分析区域农产品生产链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SaaS模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经过试点验证与推广应用,为进一步营造市场氛围,强化示范引导,推行诚信评价及品牌推介,建立了“放心吃诚信品牌推介网”。为配合各级监管机构的信息服务要求,建立了“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站群”,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JS-APQT 系统在江苏省得以大规模推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对企业而言,确实存在投入产出不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能否形成企业质量安全追溯长效机制,能否利用市场引导机制,能否建立企业诚信机制,这是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信息系统运行的同时,应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不诚信企业的惩罚力度,引导农产品产业进入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切实保障百姓的“菜篮子”安全。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管理追溯 篇7

1 追溯管理的做法

1.1 供应室清洗灭菌

供应室根据手术要求, 核对植入型器材并登记。按规范对植入型器械按规范要求进行清洗、装配、包装、封包。根据器械重量、大小分拆成若干标准器械包, 控制器械包的大小、重量, 避免器械包过大、过重, 在包内指示卡上注明植入型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以便术中核对。灭菌包外贴6项灭菌消毒信息卡, 注明:锅次、锅号、器械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打包者编号。若紧急情况需使用灭菌植入器械时, 则在生物监测同时放置5类化学指示卡, 指示卡合格后放行。同时采用快速生物监测, 结果合格后及时通知使用部门。监测人员在植入物放行登记本上注明提前放行的原因, 同时在器械放行原因栏内粘贴生物监测培养结果及5类化学指示卡, 作为原始依据保存。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 同时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 说明召回的原因。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 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后, 重新进行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1.2 手术室使用

植入型器械送手术室后, 手术室护士使用前仔细检查植入型器械包的质量是否合格。使用时手术室护士在植入型器械使用登记本上记录:手术日期、患者姓名、住院患者的ID号、手术名称, 并将使用的植入型器械包包外6项化学信息卡粘贴于旁边。

1.3 追溯管理。

对于以使用的植入器械, 可在手术室的“植入型器械登记本”上查询到使用患者的姓名、住院号、使用日期。通过粘贴的6项信息卡, 可在供应室的“植入型器械登记本”上查询到有关植入型器械的打包、灭菌及相关生物监测结果等信息, 从而为使用患者提供一个合格灭菌依据。

4 结果

实行植入型器械追溯管理之前, 植入型器械包内是否放置生物监测, 紧急情况下有无5类化学指示卡无据可查。患者索要依据, 医院无法提供依据, 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植入型器械人工追溯管理的实施, 不但规范了供应室的清洗灭菌流程, 更为植入型器械使用的患者提供了原始灭菌依据, 既保证患者安全, 也维护了医院的利益。

5 体会

植入型器械灭菌使用的追溯管理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 也保障了医院的利益。随着举证倒置法律的实施, 手术室、供应室使用的灭菌记录做为原始依据, 确保了灭菌植入型器械的灭菌效果, 保障了患者安全, 也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保存证据。

摘要:本文论述了只有植入型器材的规范化管理与质量追溯体系不断完善, 为信息查询提供了有利证据, 才能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降低了职业风险,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关键词:植入型器材,生物监测,质量追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J) 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11.4.第1版276

信息追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篇8

一、信息追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 消除建筑工程项目多方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

建筑工程项目有多方的参与者, 主要包括:业主、承包商、监理、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使用者。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管理、监督、合作等多种关系。而由于关系的多样性和地位、职责的不同, 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将产生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借机牟取私利, 从而对建筑安全造成恶劣影响, 甚至直接引发安全事故。

信息追溯是建立在信息追溯系统基础上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追溯系统, 各个参与方能够随时查询项目的有关信息, 并回溯信息的来源, 从而确定相关的责任人。因此, 在信息追溯的过程中, 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人人实施监督、人人受监督的局面, 这就在无形中规范了各方的行为, 使信息公开、操作透明, 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构建了多方参与、相互促进的安全管理格局。

(二) 消除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孤岛。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流程。通常包括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投入使用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包含大量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由于各阶段发生的时间不同, 参与人员也不同, 因此阶段与阶段之间往往缺乏信息沟通, 甚至造成信息孤岛。最典型的信息孤岛就是项目的使用者通常都难以获得该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也无法把对项目的使用意见传达出去。为了消除信息的流通不畅和信息孤岛现象, 我们必须对信息实施可追溯管理。通过信息追溯系统, 在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 都能获得该阶段之前的每一个阶段的安全信息, 为本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也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防微杜渐, 把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 (图1)

(三) 提高建筑安全事故调查效率。

近年来,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和造成的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高效地调查事故发生原因, 及时控制损失, 是建筑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的安全模式下, 信息的记录和传递多以纸张作为媒介, 因此存在大量繁冗分散的纸质信息, 使事故调查产生巨大的工作量。而信息追溯系统以电子信息方式记录了每个环节的安全信息, 能在发现问题和发生事故之后, 从事故的发生点迅速追溯到问题发生的源头, 不仅便于事故的调查, 更能及时控制事故的扩大。

二、安全信息的构成及追溯管理流程

(一) 安全信息的构成。

安全信息, 就是指所有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的总称。它是在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产生的, 在组织机构和各层面的相关人员之间, 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屏乃至人的表情和动作等载体, 在特定的沟通渠道中以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和交换的, 对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阶段起到影响的一切相关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

(二) 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流程。

建筑安全信息追溯是基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流程。随着项目的推进, 追溯系统不断搜集来自各方的安全信息, 并在任何时间点都能往前回溯。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 能快速地发现不安全因素的源头, 并迅速解决问题,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后续环节的安全实施。项目的最终使用者也能通过信息追溯, 获得建筑的安全信息, 行使安全知情权。 (图2)

三、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构成

构建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是追溯管理的核心工作。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 即:信息搜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维护系统和追溯系统。 (图3)

◆信息搜集系统是整个追溯系统的基础, 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 搜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主体的各种信息。在实际操作中, 现场监控摄像头、会议记录等都属于信息搜集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信息处理系统是对信息进行整合的平台, 剔除失真和重复的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编码。该系统一般包含数据分析技术和编码技术;

◆信息存储系统是保存信息的仓库, 通常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来构建的;

◆信息维护系统是定期对信息进行检查、反馈和更新的机构。信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要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定期检查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 把信息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搜集系统, 使信息搜集更有效率和目的性;

◆追溯系统是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它包含一些用户端口和检索网络。需要指出的是, 除了追溯信息本身之外, 追溯系统对于信息搜集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法等也同样能检索。因此, 追溯系统是构建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和维护四个子系统基础上的全方面搜索引擎。

四、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注意点

(一) 政府主导, 企业自主。

构建信息追溯管理体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资金的投入和制度的支持, 因此需要各方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其中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和直接执行者的企业, 在机制的构建和运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以及提供资金的技术支持, 保障信息追溯制度顺利施行。同时, 信息追溯制度短期内的投入产出比较高, 因此许多企业不具有积极性, 而政府则可通过宣传和政策支持, 起到推动作用。对于企业而言, 在政府的引导下,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具体情况, 自主地实行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追溯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 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

信息追溯管理涉及到信息流程的各个阶段和项目的各方参与者, 因此需要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 才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和问题。笔者认为, 在信息追溯管理中引进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信息编码、无线射频等技术, 对促进追溯管理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 主动预防, 不要等事故发生了才追溯。

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宗旨是“预防为主”, 而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手段之一, 因此也应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体现在工作中, 即是把信息追溯作为一种常态的管理措施, 而不仅仅是发生了事故之后才追溯。管理者要制定一套合理规范的信息追溯制度, 定期对安全信息进行检索,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这样才能防微杜渐, 把安全事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同时, 一旦发生了事故, 也能迅速控制局面, 不至于手忙脚乱、延误时机。

五、结语

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安全管理手段。随着建筑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降低事故发生率,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郦俊伍, 钱存华.谈可追溯管理在住宅商品房开发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 2007.3.

[2]张仕廉.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曹宁.标示与可追溯要求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J].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3.33.

管理追溯 篇9

鸡、鸭、鹅、猪、牛、羊等是人们动物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 也是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是人们最为担心的, 因为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饮食和身体健康。尤其是近年来一些疾病和传染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动物肉类食品安全引起的, 如“疯牛症”、“瘦肉精”、“口蹄疫”、“禽流感”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危害, 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它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食品标识制度,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其中, 加快建立可追溯食品安全体系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需要加快推进。

由于我国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 消费者无法获得动物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特别是动物食品如活鸡、活鸭、猪肉等来源信息, 如果出现健康安全问题, 很难找到问题所在和起诉责任人;对于动物肉类食品加工企业而言, 由于目前无法追溯每件产品在各个环节的生产责任, 企业就可能推卸责任, 难以保证诚信经营;对于政府职能监管部门, 由于缺乏全过程可追溯, 无法明确食品安全责任方, 难以落实监管、追究肇事方责任。

因此, 建立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有助于食品加工企业诚信经营, 有助于政府职能部门监管, 有助于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 一旦发现或监管到危及人类健康的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 可按照从动物源头、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直至成品消费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安全信息, 追根溯源, 确定原因, 采取切断源头、召回未消费的产品等紧急措施, 消除危害, 减少损失, 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

1 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20世纪90年代, 法国等部分欧盟国家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会议上提出旨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欧盟委员会在EC178/2002条例中将食品可追溯性 (Food Traceability) 解释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对饲料、食品、食用性动物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1]。

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即对动物生产、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直至成品消费全过程进行监管和追踪, 旨在发生动物疫情或出现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 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和信息披露, 有效制止和打击动物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有损食品安全的行为, 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它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动物食品安全公共信息平台, 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它监督动物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 及时发布动物食品相关信息, 增强消费者信心;它让动物食品生产经营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生产监管中来, 做到安全生产、诚信经营, 为自己树立良好口碑和信誉;它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投诉维护权,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消费之后均可通过它获取食品相关信息。

2 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2.1 国际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 在以疯牛病为代表的动物食源性传染病事件的背景下, 美国、欧盟等通过立法要求动物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2002年, 欧盟委员会出台了 (EC) No178/2002法规, 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 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动物肉类制品、生鲜水果以及蔬菜等都必须具备食品可追溯功能, 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 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同时, 禁止不具备可追溯性的动物食品进入欧盟国家销售。

2002年, 美国国会通过立法, 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 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建立食品产品可追溯制度, 实施“从农场到餐桌风险管理”, 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纷纷建立了强制性食品可追溯体系, 要求本国所有肉类制品从农场到餐桌全程跟踪追溯。

2.2 我国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从1995年的《食品卫生法》到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是我国现阶段最全面地对食品卫生、安全作出规定的法律, 加上其他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构成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标志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管理。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畜禽产品安全, 国内一些农业大学、畜牧养殖企业、农业机械科研院所等在“十一五”期间相继开展了食品安全管理可追溯体系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相关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HACCP与GMP认证, 绿色产品认证及GAP认证等。

2002年, 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条码工程, 积极推进食品跟踪与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虽然目前主要应用于部分鲜果蔬菜、牛肉产品等, 但它涉及了产品的几乎所有生产信息———从鲜果蔬菜产地、土质水质, 到鲜果蔬菜的包装、仓储、运输等信息, 已经具备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基本雏形。此外, 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食品召回管理规定》69种重点产品实施强制性加贴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等工作的开展,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影响动物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3.1 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影响因素

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污染可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间接影响人类安全;另外, 饲料添加剂中微量元素添加过量从而引起重金属污染, 如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铜、锌、有机砷制剂等有助于动物的生长, 但一些不法生产、经销商, 为达到快速生长效果, 谋求高额利润, 往往大剂量使用, 过量的微量元素积聚在动物体内, 人类食用后而影响健康;再有, 养殖环节大量使用违禁药物, 如抗生素等, 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 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3.2 动物疫病影响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 人和动物比邻而居, 感染动物疾病几率大大增加。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 如: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 约100余种, 可直接传染、危害人类健康。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商贩为了谋求暴利, 将患有疾病的、本该做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私自宰杀后上市销售,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3.3 其他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在屠宰加工、流通销售和成品消费过程中, 由于动物防疫和卫生条件不合格、操作不规范、监管缺失等导致二次污染。例如, 一些屠宰场由于规模小, 设备简陋, 屠宰、贮藏、冷藏等条件欠佳, 在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污染或因气温条件影响等发生肉品腐败变质而导致二次污染。另外,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求暴利, 掺杂使假, 如注水肉、加工病害畜禽等进行非法销售。

4 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4.1 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基本要素

动物标识、中央数据库和信息传递是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2]。

动物标识是实现动物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没有标识, 追溯信息就无从依附。目前, 动物标识技术主要包括非接触式无线射频标识技术 (RFID) 、二维码标识技术和一维条码标识技术等电子标识技术, 与传统畜禽个体标识方法如写耳标号、打耳缺号、烙印、脚环以及在畜体上纹刻等方式相比较, 电子标识方法能够遥感测定, 收集和储存数据, 便于监控和管理, 实现动物产品的可追溯性。

构建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中央数据库。数据库涉及动物个体出生、疾病、用药、免疫、检疫、屠宰加工、转移信息等等, 分别由养殖场、监督检疫部门、屠宰加工企业、流通运输企业等通过互联网上传汇集, 统一管理, 是一个开放的公共信息平台。

信息传递是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个基本要素。养殖场、监督检疫部门、屠宰加工企业等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 通过互联网将相关信息上传至中央数据库, 同时公众、监管部门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 应用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随时随地查询动物食品安全信息, 监督生产, 放心消费。

4.2 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4.2.1 养殖场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动物出生后, 养殖场为其建立“电子身份证”, 即给每头动物个体安装电子标识 (RFID) , 每个电子标识具有全国惟一的ID, 内含养殖场代码 (详细地区) 、批次号、出生日期、出场日期、出生体重、出场体重、疾病、用药、免疫等基本健康信息。

在养殖阶段, 动物个体标识采用非接触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 而不采用成本较低的二维码、一维条码主要是因为: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利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空间偶合 (电感或电磁偶合) , 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 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无线射频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特别适合畜牧行业工作环境, 不会受表面污垢、沾水、外壳损坏的影响。另外, 其大容量存储, 可以将动物档案信息和养殖过程中各项记录存储到芯片中, 用RFID读写设备即可将信息及时读取和写入。

尽管二维码、一维条码成本较低, 但信息存储量小且需贴近读取, 一旦有泥污遮盖就无法阅读, 不适用于较恶劣的养殖环境。

养殖场管理员通过养殖管理系统软件—“首页/网站全局配置/自动上传网址”—输入本养殖场上传网址, 这样养殖场动物基本健康信息数据将固定于每天24时整自动上传至中央数据库 (中央服务器) 。

4.2.2 流通检疫部门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即将上市的活体动物由养殖场转移至动物卫生监督检疫部门, 由动物检疫员通过移动智能读写器扫描动物“电子身份证” (RFID) , 通过其ID在线查询疾病、用药、免疫等养殖信息并检疫其健康状况, 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出具电子检疫证, 并将检疫信息以Trace身份添加至系统中, 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央数据库。

4.2.3 屠宰加工企业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检疫合格的活体动物进入屠宰加工厂, 在屠宰生产线上嵌入了RFID读写系统, 通过RFID读写设备获取活体动物的ID、养殖信息及检疫合格证等, 判断其是否符合屠宰要求。

活体动物进入屠宰生产线, 工作人员通过RFID读写设备获取活体动物ID、养殖及检疫信息并进行屠宰。屠宰完成后, 动物胴体进入加工生产线, 进行最初分割, 包装成物流单元, 并形成相对应的标准条码标签。根据需要, 可以形成箱/盒标签和托盘标签。当产品进入销售, 则生成箱/盒标签, 标签内含:批号、日期、屠宰加工厂代码、电子识别码、服务器IP等;当产品进入物流或仓储, 则生成托盘标签, 标签内含:物流或仓储的SSCC、GTIN、数量、日期、净重、毛重、屠宰加工厂代码、电子识别码、服务器IP等。

4.2.4 终端销售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动物经屠宰形成分割产品后需要标识的转换, 包括动物胴体标识转换、分割动物产品标识分发、消费者查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三个环节。

在动物屠宰分割过程中, 工作人员通过RFID读写设备获取活体动物ID、养殖及检疫等信息, 并将活体动物的ID、养殖场代码、屠宰加工厂代码等信息由RFID标识转换为二维码或一维条码标识, 同时打印出动物胴体标准条码, 粘贴于分割产品包装箱/盒上, 以产品标签形式随同动物胴体出厂。

零售经营户将动物产品标准条码信息 (“电子身份证”、服务器IP等) 注册于电子秤, 电子秤完成零售动物产品的称重后自动打印出包含该动物电子标签号码所传递的追溯码的收银小票。

消费者买到动物产品后, 可以根据收银小票上的追溯码信息 (“电子身份证”、服务器IP等) , 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 通过互联网、以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进入中央数据库查询认证所购买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 达到追根溯源、放心消费的目的。

5 结束语

我国在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实施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批发经销方面电子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技术基础薄弱;二是活体动物产品的生产、经销、批发的参与主体, 组织化程度较低, 难以实行规范的行业管理;三是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 制约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四是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度还不高, 对可追溯食品安全的需求强度和支付意愿不强等。这些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齐心协力, 共同努力,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林凌.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 2009 (4) :55-60.

管理追溯 篇10

1 电梯零部件追溯的必要性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其平稳运行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出行便利。近年来电梯事故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电梯在监管上的不到位。对于消费者而言,最为关心的就是商品的质量问题,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查询途径,辨别购买商品的真假与好坏,[1]能够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对于电梯生产而言,为了在当前市场竞争中实现良好的发展,也必须要关注自身产品的质量,看是否有伪劣、假冒和不合格产品,能够及时发现出问题的产品和零部件,明确问题产品的来源,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购买环境,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在电梯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企业追求的是大物流,小仓库,客户希望自己能够随时掌握电梯及零部件的生产情况,企业的销售人员也想要及时恢复客户交货的时间,减少库存数量。[2]当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提出,很多企业都关注自己的上游的生产厂家是不是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希望从产品的零部件采购、生产、售后等全面对电梯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同时做好追溯工作。

对于电梯零部件,应注重电梯零部件的批次,装配的零部件以及相关的工艺信息,对零部件的质量检查信息。同时也关注批量电梯零部件的采购,库存以及销售等情况,如果电梯零部件出现不正常问题,能够快速的找到问题出现原因,并能够将信息回馈给消费者,召回有质量问题的电梯零部件,减少生产企业自身以及消费者的损失。

2 电梯零部件追溯管理分析

2.1 质量的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概念的提出源于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在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可能导致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因素,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可追溯性”作为安全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要素,有助于产品质量事故原因的查找、分析和处置,也有利于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

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可追溯性”做了如下的定义: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

2.2 零部件的范围

电梯的主要部件有机房、轿厢、井道、底坑等,其中每一部分包含诸多小零部件,机房中有限速器、马达、紧急电动、线槽、配电箱,抱闸、放任装置、控制柜等。轿厢中包含轿架、护栏、轿顶、轿壁、检修装置、显示、开关门装置、照明、应急灯、报警装置等。井道中有导轨、信号装置、随缆、安全门、照明、补偿装置等。底坑涉及缓冲器、底座、涨紧轮、急停等。

2.3 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与追溯

采购这些零部件时需要由供应部分进行质量检查,同时质量部门和实验室等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抽查,合格后才能够入库,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要对这些零部件的外观质量以及性能等进行检查,测量零部件的尺寸、平整度等,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供应部门报检采购的零部件,在零部件在上将采购人员、供应商的名称、采购的数量、规格以及批次等标注明确。为下步工序提供追溯依据。

2.4 库房的质量管理与追溯

零部件采购,验收合格后会进入到库房中进行储存,库房在接受相关零部件时,需要依据报检单对验收合格的零部件进行签收并入库,库房的管理人员需要逐个核对签收入库零部件的信息单以及批号等,使得零部件的标识与报检单上的是一样的。库房管理人员在发放零部件时需要对物资标识做好记录工作,并存档,为今后的查询提供便利。

2.5 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追溯

准备好所有的电梯零部件之后就需要安装人员领用零部件,在此之前也需要再次核对电梯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并对检查的记录进行核对,对零部件的使用情况进行追溯性记录,检验全部合格后才可以接收,并对核对的记录进行整理存档,实现可追溯性。电梯安装过程中很多零部件都可以直接使用,安装之前要对零部件进行互检,确定一台电梯的编号,电梯组装的情况,做好记录,然后在产品上标识好,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做好检验记录,做好检验工作,并将记录进行收集质量存档,实现可追溯性。此外,电梯不同部位零部件的安装情况需要明确具体安装操作人员的编号,如果发现问题能够追溯到确定的人员身上,找到问题出现的愿意,并及时进行处理和补救,保证电梯安装的整体质量,使其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

2.6 售后质量管理与追溯

当电梯的零部件全部装配完毕之后,需要质量检验人员对追溯性的记录进行收集,同时做好存档工作,签字后入库,入库之后需要依据产品的编号,开具相应的质量保证单据和发货清单,并对发货情况做好记录,显示出发货的采购单位以及业主单位等信息。电梯销售之后,还需要定期做好售后工作,跟踪调查并记录电梯运行以及零部件的报废情况,形成维修保养记录单并录入系统实现追溯,并且对客户的意见和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反馈,为电梯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改进依据,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

3 电梯零部件标准化管理方法探索

随着时代的推进,电梯标准化工作的触角也从开始的产品标准、零部件标准、安装标准、维修标准向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的领域进行探索,以标准的形式,更好地规范了电梯的生产、销售、运行和服务,尽力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在“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的引领下,电梯零部件的标准化活动肩负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大量技术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成为电梯方面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这不仅是我国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延伸,也是保证电梯质量、安全运行和科学监管的有效途径。利用追溯管理手段,通过采集记录部件生产、销售、安装、报废等各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确保不同层级、不同主体、不同设备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通查通识、共享共治。联合标准化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特种设备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制定本区域内的电梯零部件追溯管理规范,共同使电梯主要部件可控,让电梯成为人民群众的最便捷、最放心和最安全的生活日用交通工具。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整个电梯运行而言,电梯零部件的质量是其基础和前提,好的零部件质量管理和追溯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电梯的故障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保证电梯运行的效果。当前电梯零部件的质量管理中,追溯体系以及机制并不完善,很多时候找不到源头,无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电梯生产企业也需要对电梯的零部件进行科学的管理,利用标准化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不管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够追溯到根源,从而使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进一步优化电梯管理的技术方法,能够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电梯,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郝静,吉卫喜,张凯.RFID在电梯零部件物料管理跟踪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06:265-268.

联想或追溯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思路训练;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学校和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部分。数学练习课意在让小学生多做数学练习题,以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和方法正确无误,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习题的意义。

一、我国小学生解题思路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重点,除了讲解知识点,就是做练习题了。做练习题可以说是小学数学课的灵魂所在。所以,一般的小学生都拥有快速解答习题的能力。不过,习题都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在于学生的解题思路。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而且其公式、概念和定义一般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一道数学习题只运用习题中要求到的公式,答案也只有一个,不同的只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说明,现在大同小异的小学数学练习题,其实就是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既然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解答习题和训练解题思路放在首要地位,那么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解答习题的能力和解答习题的思路。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为学生讲解解题思路,根据题型的结构特征,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揭示各种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再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理解,直至学生能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对学生进行独立训练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习题的理解,从而更牢固地掌握课上学到的知识点。

二、训练我国小学生数学解题思路的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善于模仿的年纪,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引起他们模仿的兴趣。学习和解题的思路也是如此。所以,训练我国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数学解题思路教授给学生,学生在模仿教师解题思路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培养出以自身的思维为主体的属于自己的数学解题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数学练习题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先要让小学生自主解答习题,然后再把习题中的错误挑出来加以分析,然后及时为学生纠正错误,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的记忆更加清晰,如果再出现相同的题型,学生就可以按照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如果解答正确,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解题方法。

2.需要学生自己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精神

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是他们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段学业生涯,所以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把自身的优势运用到学习和解答习题中,然后对自己的劣势方面加以訓练,逐渐把劣势也转变为优势,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业生涯大有帮助。

3.需要学校对教学基础设施加强建设

因为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教师的授课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从而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对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能沐浴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中,让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心思,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能力。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路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顺利地发展做好铺垫。数学学科就更是如此了。解答习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项目,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就成了数学学习中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解答习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管理追溯 篇12

1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重要性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内容是否完整、管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 关系到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和种子质量安全。

通过检查档案, 可掌握每一批种子产地来源、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质量指标、销售去向等内容, 从而了解经营者的综合经营状况, 达到宏观指导一个地区种子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对检查档案中发现来源不清、数量不符、质量不好、去向不明的种子进行严肃查处。

2 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

《种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 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第三十六条规定, 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

3 明确档案保管期限

《种子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二年, 多年生农作物种子经营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虽无明确规定, 从理论上推算, 至少也应比作物生长周期多一年。

4 明确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是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基础, 必须妥善保管和保持档案的连续性。种子经营单位需配备相对稳定、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同时,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 切实做好防盗、防光、防虫蛀、防鼠咬、防潮、防火、防尘、防高温等工作, 确保档案安全。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应当设立档案管理人员变动的档案移交程序, 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不再从事种子经营活动时, 应当依法将档案移交有关部门, 如原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

5 明确档案的有效利用

上一篇:物理实验技能下一篇:中药治疗牛出血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