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生活

2024-07-31

素质生活(精选11篇)

素质生活 篇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老师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多, 然而现实是, 学生的作文还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 究其原因, 正如许多老师抱怨的那样, 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单调了, 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要么就是虚拟的网络世界, 缺乏生活, 缺乏鲜活的有意思、有意义的生活, 怎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 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前提。如何帮助学生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对于这个问题, 不少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做法, 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笔者认为, 作为语文老师, 除了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外, 更重要的是树立自己的“生活”意识。

何谓“生活”意识?简单点说, 就是语文教师能从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中, 敏锐地捕捉到并且“加工”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够成为学生极好的写作素材的事件, 这就是“生活”意识, 是一种为学生感受生活、欣赏生活、创设生活、积累生活、提升生活的意识。

【案例】

有一天早晨, 上课铃响了, 可夏老师发现教室里少了几个孩子, 一打听, 原来是这几个孩子在河边折柳枝玩, 春天的柳枝很美。于是, 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来到了小河边, 一方面让那几个孩子向柳树爷爷道歉, 一方面欣赏柳树的美姿。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 夏老师具有强烈的“生活”意识, 通过平常的事情“加工”成极富“内涵”的写作素材, 从而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也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生活”意识, 她的学生对作文总是充满着热情, 作文水平自然不同一般。

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生活”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情拥抱生活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感染者我们, 快乐着我们, 改变着我们, 我们理应饱含深情去拥抱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 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只有深情地拥抱生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才能感受生活中的苦与乐, 才能品味生活中的情与理。而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是不可能写出饱含情感的文章来的。对于“生活”意识的培养, 我们应侧重于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爱生活,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 对身边的一切都要充满着爱, 要爱祖国, 爱人民, 爱家乡, 觉得祖国是强大的, 人民是伟大的, 家乡是美好的;要爱身边的人, 爱身边的事, 爱身边的物。二是对生活的敏感, 要时刻关注生活、参与生活、思考生活、改善生活, 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点点浪花, 让其绽放出五彩的光芒。我们不仅自己如此, 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 让他们也能在生活中付出爱, 感受爱, 收获爱。

二、深刻挖掘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 看似平淡的生活, 其实蕴含着许多生活的乐趣、人生的哲理、深邃的思想, 一个具有强烈“生活”意识的人, 总能从这些平凡的事件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有这么一位班主任老师, 他经常跟学生在一起活动。有一段时间, 他和学生们“迷”上了打羽毛球, 一到课间, 教室门前的空地上, 就成了师生一决高低的“战场”, 每到这时, 总是“观众云集”, 热闹非凡。此时的他也仅是普通“球员”, 一切按“规则”办事。当然, 作为语文教师的他, 也不忘在学生中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思想”, 使学生不再仅仅将这件事停留在“好玩”这一层面上, 而是渐渐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融洽———师生同台竞技, 一视同仁;感受到战胜强手的乐趣———在学生看来, 老师是理所当然的强手, 但时有被淘汰下来的经历;感受到勤奋刻苦的力量———几个实力“强大”的同学, 都是苦练出来的;感受到胜利之果的甜蜜———战胜自我、战胜他人,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学生在日记中对这件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打羽毛球”这件事在学生的眼里已是那么的美!

挖掘生活, 要考虑两个维度, 一是深度, 一是宽度。所谓深度, 就是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独特的内涵来。而所谓宽度, 就是对生活进行多元解读。教师有了“挖掘”生活的习惯, 必然会影响学生, 他们也会渐渐地“习惯”于挖掘生活。

三、深度拓展生活

学生生活要靠老师去创造, 但我们知道, 由于时空的限制、制度的约束、课程的局限, 我们没有精力也不可能过多地安排学生的生活。但学生生活在纷繁的社会中, 偶发事件时有发生, 我们就是要把握时机, 深度拓展这些生活, 使这些生活更丰富, 更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 也更适于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如前面提到的两个案例, 就是对生活的深度拓展, 试想, 无论是向柳树爷爷道歉, 还是为死去的啄木鸟举行特殊的葬礼, 学生的心灵会得到怎样的净化?这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怎样的记忆?

拓展生活, 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儿童味, 一是语文味。所谓儿童味, 就是要朝着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儿童所喜爱、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方向拓展。为死去的啄木鸟举行特殊的葬礼、向柳树爷爷道歉, 多么具有儿童味。而语文味, 则是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语文、运用语文。在啄木鸟的特殊葬礼上致悼词, 充盈着浓厚的语文味。而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来到小河边, 一方面让那几个孩子向柳树爷爷道歉, 一方面欣赏柳树的美姿。这里, 语文味达到了极致, 学生感受到了美, 懂得了爱, 训练了语言, 语文的真谛体现得如此完美。

当然, “生活”意识仅仅停留在教师层面还很不够, 我们还要通过我们的言行影响学生, 通过我们的指导点拨学生, 通过我们的鼓励激励学生, 让学生也能像我们一样深情地拥抱生活, 深刻地挖掘生活, 深度地拓展生活, 那“溪水”就有了丰盛而不枯竭的“泉源”, 何愁学生写不出饱含真情实感而又文字优美的习作!

素质生活 篇2

作为90后,我们都吃过应试教育的亏----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我们的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与培养。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应当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促进德智体的全面提升。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批判现行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因为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应试教育是必然的选择,素质教育毕竟只流行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

进入大学后,我们可以和应试教育say goodbye了。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绝不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们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去培养自己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以此来弥补自己在素质教育上的缺失。

大学其实就是一个“亚社会”,是我们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中间期。很多人都说:“大学就解放了”,我觉得,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时间解放了,个性解放了,而不是时间可以挥霍了,可以放纵了,自由不等于放纵。应试教育让我们丧失了自学能力,这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在我们最需要玩耍的童真时代,我们被送进了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剥夺了我们最灿烂的童年,而在最需要积累社会能力、最需要拼搏的大学,很多人却堕落了,似乎大学生活就是用来发泄这么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心理压迫的。都知道哈佛大学吧,那些哈佛学生在小学时是很少学习、很少写作业的,但是他们的大学,凌晨四点的图书馆,灯火辉煌。而我们呢,恰恰反了。

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篇3

关键词:语文学习;教学;生活情趣;学生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一、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人中彩那天》一课,同学们都清楚,如果中彩的话,全家就会皆大欢喜,但当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作者的父亲中了梦寐以求的彩票时,为什么全家却心事重重?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中彩的是父亲 的同事库伯,而这中彩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呢?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人应有志气,人穷应志不短,金钱有价道德无价。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效率成倍提高。如《大仓老师》一课中,当春美对“我”的发言表示异议,并明显表现出歧视同学的倾向时,大仓老师在黑板上“若无其事”地写上一个格外大的“俺”字,大仓老师的这一举动,和学生平时所见老师的行为有强烈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学生们经过自我的对照和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体会到大仓老师的“若无其事”,实际上是对春美无理言行的无声批评;他之所以把“俺”字写得格外大,实际上是对我无声的、坚决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教育。学生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大仓老师为人的正直、公平和慈爱。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法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生产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优秀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仍以《中彩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帅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和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又如,在《大仓老师》一课中,当大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老师!……”这一情景和学生们在课堂中的情形简直是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学生们都有着丰富的相似的学习体验。

我就利用这一体验做文章:先请个别学生读,再请其他同学评议,看看是否读出“争先恐后”的词意,进而水到渠成地运用这个词语,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都得以提高。

三、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例如《张石匠拜师》一课的教学任務完成后,我就以《张石匠拜师》为题,让学生续写课文。由于这件事故事性强,又切合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故此,学生写作热情高涨,想象奇特,感情深刻。在他们的续文中,既有“艺无止境”的哲理,又有刻苦学习才能练就过人本领的体会,还有做人应虚怀若谷、不骄傲自大的认识。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再以《中彩那天》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请你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产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买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四、结束语

素质生活 篇4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此为出发点, 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 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 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例如:在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求比一个数多 (少) 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 笔者以备受学生关注的“世界杯”足球赛为题材组织教学:在多媒体播放巴西球星射门时激动人心的录像片断后, 我及时抽取了近4届“世界杯赛”每届进球数这组信息制成统计表 (见下表) 在多媒体中出示供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 启发学生提出用百分数表示表中两者关系的问题, 现实的背景加上学生积极、灵活的思维, 学生一下子提出了许多百分数问题。比较、分类后, 抽取其中的“1998年进球比2002年多百分之几, 2002年进球比1 9 9 8年少百分之几”一组问题, 即构成了本课要研究的重点。至此, 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景中引发问题的过程, 而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年份2002 1998 1994 1990

进球 (个) 161 171 141 115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 关注学生生活, 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2 利用生活经验, 主动建构——学有意义的数学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 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 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 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 教学时, 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

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 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 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六·一”节, 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99元一套精装本的《上下五千年》, 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 妈妈可以怎样付钱, 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 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 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 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 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 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又如:“年、月、日”的教学, 教学之前, 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年、月、日的许多“经验”, 以此为起点, 教学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先个人观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然后组内交流, 自己发现问题, 待组际汇报时, 一年有12个月, 月又分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二月的天数等知识都已被同学们所理解和掌握, 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1990年至2000年来2月份的天数让学生作再次的研究和探索, 四年一闰, 以及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又被同学们所发现。

学习是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 而利用学生先前生活经验的学习则显得更积极、更主动, 也更富有意义。

3 应用生活现实, 体现价值——学有用的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 也必须扎根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 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 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 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小学数学中, 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 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 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圆锥》后, 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 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 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 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比和比例》后, 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图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进行。

素质生活 篇5

2006-01-05 14:34:58潮州日报

踏进昌黎路小学,一股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宽敞的广场上,巍然屹立着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雕像,他右手执笔,左手握书,睿智的眼睛默默注视着前方,仿佛在诉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哲理;四周的教学楼走廊上,张贴着学生们亲手绘制的一幅幅美术和书法作品,以及学生们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照片,把校园装点得生动别致。

近年来,昌黎路小学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师生素质为核心,以创建“文明班级”、“文明教师”为重点,以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为目标,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学校改革和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和谐一致、环境高雅宜人的文明学校。

该校严格日常行为管理,每天坚持评比活动,实行“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评分”,对出操、可见纪律、个人卫生、个人仪表、地面清洁、文明行为、集队放学、上课纪律、行为习惯等实行加分制,每天进行评比,得分列表公布,以此推动校风文化建设,并通过校会、级会、班会等形式加强教育;围绕争创“文明达标班”与“优秀文明班”,经常性开展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准;利用班报、墙报、红领巾电视台拓宽教育园地,深化教育的广泛性。该校围绕学月中心,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寓教于乐,有机渗透。如去年三月份的学雷锋行动月,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当好文明小天使”的活动;四月份结合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队员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丰功伟绩,讲述先烈英雄事迹,教育队员珍惜美好生活,为建设祖国而刻苦读书;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学校举办插花、棋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六月份结合“六一”儿童节,组织队员举行别开生面的联欢活动,慰问特困队员,丰富队员的文化生活,培养互相关心的良好道德;七月份组织“十佳少先队员标兵”的评比活动,号召队员学习先进,你追我赶。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勤奋好学,活泼求实,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学校还适度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该校课外活动的内容,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形式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如学生讲故事比赛、诗词朗诵比赛、数学速算比赛、英语听力竞赛、科技幻想手工制作及绘画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学生汉字输入比赛和网页制作比赛、学生乒乓球赛、“昌黎杯”棋类比赛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该校注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多渠道拓展教育管理的局面。请法制副校长上法纪教育课,参加后进生的帮教;发挥关工小组作用,切实做好关心青少年成长工作;开展家庭教育调研,以及关爱特困生、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多层面关心儿童成长;请韩山师院讲师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家长育人水平。组织学生到科普劳动基地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及时报道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队员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组织各年级队员参加军训、少年军校、鼓号队等训练,提高队员的整体素质。

素质生活 篇6

关键词:幼儿 游戏 生活化

一、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关系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提出,使我们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幼儿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生活化模仿、把基本素质教育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幼教操作,让幼儿在有情趣的生活中反复感受,逐步理解这些生活化教具的特征,从而实现将幼儿教育教学资源生活化的原则。正因为有情趣的生活内容贯穿始终,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生活模仿,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生活化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幼儿教材,在幼儿认识生活情境图形的过程中,已经对生活过程中的情趣活动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对孩子们来说既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素质的过程。生活化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图书、教具、甚至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根据兴趣,自选生活类教具或者图书,让孩子们互相讲述,说说你选的是什么东西,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应该注意什么?凡此等等。通过这样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了解生活中蕴藏的一些科学知识。所以,幼儿教师要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生活类教学资源,关注幼教课程与相关生活领域的整合,使幼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

二、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要向游戏化过度

幼儿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内容是丰富多彩而不是一层不变的,是随着时代发展,有新鲜内容注入,教育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幼儿园必须以游戏活动为主,让一切幼教内容通过快乐的游戏活动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游戏化是新世纪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向,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幼儿教育与游戏活动的关系,要让孩子们从游戏中感受和认识事物,从形体、颜色的辨认到数字的应用,从游戏器材的熟练使用到想象力的开发,等等一切重要的教学内容都能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获得乐趣。如在开发智力的游戏活动中,先让孩子们自选图形、首先了解游戏活动的规制,讲解游戏活动的本质特征,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在集体进行的游戏活动中寻找游戏乐趣,发挥每个幼儿的自由想象力,创造性地拓展游戏情节,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把幼儿园的长期教学目标寓于每一个短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探索,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真正乐园,使孩子们玩得开心,学的快乐。一节颇富童趣的幼儿教学活动课,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童心和激情,有的教师老是板着面孔,冷静地在一旁指导幼儿如何如何玩、如何如何学,自己从不参与,没有和孩子们融合到一起的激情,这样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给幼儿营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和活动空间,使孩子们的行动融于游戏的激情之中,让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始终处于快乐和兴奋的状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实践,使游戏化教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幼教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心理特点,灵活设计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针对特定的目标,尝试和小朋友们进行口头约定,让幼儿在老师的鼓励下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尽管不是和所有孩子的约定都起作用,但大多数幼儿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对约定的内容能够遵守和较好完成。在此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够长期坚持,而且取得了好的效果,老师要给予适当精神和物质奖励。也有部分孩子半途而废了,不听老师的话,特别是约定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那部分幼儿,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很好地完成,还有的孩子本身就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战胜不了自己,没有恒心坚持下来。但是只要细心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进行有针对的督促与鼓励,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必然的。孩子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由于游戏器材都是能拆卸的,孩子们都很好奇,正是这种好奇激发幼儿勇于探索去发现更多的游戏乐趣。在反复的游戏活动中加强对一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让每一位幼儿的认知水平都能通过生活化教育教学情境和情趣多样的游戏活动得到提升。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因为游戏化、生活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主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活动材料的提供及活动的组织上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幼儿按能力随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材料,使每個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整个活动以集体、个别、小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实践操作与互相交流的结合,充分尊重幼儿学习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

四、在实践操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生活化、游戏化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更是幼儿获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相互交流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既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的过程,更是幼儿间相互启迪、分享经验和体验快乐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多次的操作、交流的机会,支持幼儿,尽可能的让每个幼儿获得感知的机会。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经验,去分析游戏的特征,帮助孩子们正确了解游戏活动中蕴藏的丰富知识,使幼儿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活动中,教师给孩子提供了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化游戏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参与,亲自动手、动脑,使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重新组织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得到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老师最后检验结果,巩固了幼儿对各种游戏活动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五、结束语

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7

一大学生生活素质的现状

生活素质, 是指人们在消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中, 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品质和功能水平, 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态度和行为水准的综合素质。个体生活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自己的生活质量, 生活素质高的人容易适应生活环境, 能够创造美好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幸福。生活素质的基本成分包括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情趣等五大因素。

应试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力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同样不容乐观, 成为当今大学教育中应该高度重视与研究的一个课题。许多教育学者提出, 应该在大学阶段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大学生能快速接受新生事物, 拨动时代的最强音, 但他们也不易把握社会变化, 难于把稳舵向, 其生活价值观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倾向所误导。总的来说, 他们的生活素质呈现以下特点:

(一) 以自我为中心的多元化生活

市场经济带给当代大学生的是自主调节、自我发展和双向选择。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价值观上就是主体意识增强, 强调个人自主进行生活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选择, 特别是更加强调个体差异性。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不看重社会和他人的评价, 注重的是自我需求和感受。歌德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被一些大学生曲解成为我行我素的辩护词, 导致部分大学生滋生自私、自我、利己的个人主义。

(二) 注重现实, 忽视理想

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价值的选择上更注重眼前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而对于长远的发展意义需要较长时间为之奋斗的目标采取忽视甚至是逃避的态度。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上, 一些大学生认为, 人类生活的原则是现实性原则, 人要生存, 要过好的生活, 就要以现实为重。而理想是未来的, 是对尚不存在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是一种付出与得到不能肯定对应的追求, 没有必要作出无谓的付出。

(三) 目标功利化, 淡漠修养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在校园中, 不仅有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 也出现了私家车一族, 在学生中形成了“有钱即是优等”的不健康观念。许多大学生追求功利化和物质享受, 奋发学习的目标只是指向寻求个人发展、追求财富等, 生活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把生活意义简单地看成是“会赚钱”, 把生活目标的实现用金钱的多少来定位, 拜金主义思想在校园里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四) 生活方式世俗化

大学校园先进的教学设施、博学的教师、浓重的文化氛围, 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然而, 由于校园社会化发展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大学生中的“爱情开支”、“人情消费”日益盛行, 聚会、请客送礼、上网成隐、打牌赌博, 部分学生宿舍俨然似一个综合娱乐场所。

(五) 欠缺独立生活能力, 缺乏热爱劳动的品质

长期以来, 家长对子女的溺爱, 养成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 更滋生了他们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性, 考入大学后部分独生子女出现了诸多不适应, 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 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 劳动观念更是十分欠缺。

二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的方法

生活素质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是不断提高年轻一代的生活素质, 使他们能够适应生活条件, 将来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文明、幸福的人。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 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学习科学的生活知识, 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形成高雅的生活情趣。

(一) 情境教育方式

人生活在社会中, 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面临不同的需要和选择, 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情境教育进行生活素质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例如, 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特定的生活情境, 在其中包含两条以上相互矛盾或冲突的道德、价值观点、规范或行为, 使学生在对这些相互对立的答案的艰难选择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生活素质、认知能力和生活价值判断能力, 在社会生活角色的体验中获得感性的经验或教训, 培养社会交际能力, 学习用换位思维法去理解人或事, 继而改变不成熟的生活价值观及生活方式。

(二) 说服教育

传统的说服教育法是目前最普遍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 以影响其思想意识, 提高其个人素质的方法。但运用说服教育法特别要注重理论及实际的结合。说服教育关键在于说理, 要以理服人。脱离实际的说教只会使学生产生怀疑,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说服引导过程中, 教育者要以热情的生活态度, 坚定的生活信心及温暖的生活情感来包容、理解并唤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师生在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相互感染中交流感情, 提高对生活的认知,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生活价值观。

(三) 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的内容、状态和特性对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经过良好的环境氛围的熏陶后, 可以逐渐转化,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大学校园的环境氛围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校园设施、教学设备、教辅工具、校容校貌等是校园的物质环境, 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本身就是美的教化和宣传, 不但可以使人心境开阔, 还可以激发学生爱护环境和自我美化的生活素质。师生的精神状态, 教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校园的精神环境,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信心的形成。

(四) 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生活素质教育需要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灌输教育的方法是我们开展价值观教育常用的方法, 但是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 价值观念在不断变革, 绝对正确且单一的价值观神话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灌输式教育也忽视了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 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忽视了生活的实际而用一种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统筹进行,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个体生活价值观形成的具体环境, 也是生活素质教育的基础, 大学开展生活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大环境和个体家庭教育的因素。高校应在了解学生各自家庭生活状况和生活素质现状的基础上,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 并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大学生本人, 使其感受到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期望, 自觉锻炼和提高生活素质。

(二) 建设宿舍生活教育基地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家园, 高校的学生宿舍在进行安全管理、提供生活服务的同时, 不能把生活教育割裂开来。在进行防火防盗等安全管理时, 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 最好能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晓之以理, 在提供生活服务时进行技术操作指导, 介绍服务产品, 这样既能让学生提高生存生活能力, 又能较好地配合相关工作。此外, 在学生宿舍园区可以进行生活常识介绍、生活技能培训、生活情趣熏陶等, 如逃生与急救演练, 礼仪与服饰展示, 文艺作品赏析, 音乐与运动常识, 健康与环保宣传。

(三) 设立生活素质导师

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人文素养较好或生活素质较高的教师作为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导师, 从长远的生活规划到一日的时间安排, 从人际交往到个人形象, 从安全守法到个人卫生, 从音乐体育到衣食住行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教育。生活素质导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对学生进行生活素质测评, 建立学生生活素质档案, 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统一培训、分类指导和个别教育。目前, 清华大学已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生活素质辅导员, 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提高学生基本生活素质, 培养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

(四) 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高校是一个全员育人的环境, 各类教职员工都可以成为生活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在学生大会上的个人魅力, 在走访探望时生活细节的展示, 都可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榜样;教师可以开设交际礼仪、文学评论、艺术欣赏、健康与卫生等公共选修课程, 传授学生社会生活中实用的生活知识;政工干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如环保知识讲座、安全与法制案例分析、生活技能实训竞赛、艺术生活讲坛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价值观;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具体工作告知学生基本的人际接触和办事程序、让学生注重生活细节、了解生活知识, 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 构建学生生活素质评估体系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时, 生活素质的内容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对学生生活素质进行评估也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生活素质按照其基本组成可包括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情趣五个方面的因素, 而个人的社会生活主要包括安全、文明、环保、健康、合作、规划、消费、娱乐等项目, 如健康又可细分为饮食、作息、卫生、养生、锻炼等子项目, 这些项目或子项目与生活因素交叉就可构建一个静态的基本测评体系,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时间因素即可形成个体动态的评估数据。

参考文献

[1]何士青, 陈少岚.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3]吴遵民.现代中国终身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高德胜.知性德育的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素质生活 篇8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英语贴近生活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英语生活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即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 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提倡学生参加、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行的新目标英语教材“Go for it!”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 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 为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提供很好的教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 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 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 认识到并非是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 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 其中的英语内容只不过是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所必须使用的语言, 且使用这些语言是自然而然的。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素质化。

如我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上) Unit 8“When is yourbirthday? ”时, 事先查阅了学生的成长档案 , 得知讲授此课的那天是朱梅的生日, 一上课就把事先买好的生日蛋糕和蜡烛带进课堂, 为本节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Today is Zhu Mei’s birthday. Let’s celebrate together! 大家一阵欢呼。我们把课桌拉好, 围坐在一起, 唱起“Happy birthday to you! ”的英文歌……本节课的Group work非常成功, 对“When is your birthdayWhen is his/her birthday”的问答 , 以及年月日的表达方式练得非常到位。

又如在讲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上) Unit 10“Can you playthe guitar”时, 把事先画好的有关各种俱乐部的海报 (English club;Music club;Swimming club;Sports club...) 张贴在教室内 , 使学生在学习和演练中身临其境:如:

Girl:I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Boy: Oh, can you sing

Girl: Yes, I can.

然而, 仅有书中的知识点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在日常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英语, 把它们带进课堂, 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 我收集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 VIP, WC等, 收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 :餐巾纸上的soft, 牛奶包装上的milk, 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还有 ,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 My files, 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 思维异常活跃, 效率大大提高, 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身边。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让英语走进生活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当今的英语教学普遍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student-cen- tered class) 的教学原则 ,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 从而使他们乐学, 和谐、主动地发展。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在课堂上尽量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 调动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一) 创设情境, 模拟生活。

英语是一门语言, 是一种交际工具,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发现或创设生活情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 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上) Unit 8的教学内容是“Seeing the doctor”, 于是我带来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表和一些药品, 把讲台当成医务室, 真实地创设了一个病人看医生的生活情境。接着扮演医生的学生穿上白大褂, 带上听诊器, 耐心地询问病情;扮演病人的学生愁眉苦脸, 语气微弱。由于看医生是同学们生活中的事, 他们觉得很容易进入角色, 兴致也就特别高, 同时也很好地巩固看病的日常用语。

(二) 让课堂活动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

人如果脱离生活, 就学不会语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根据课堂“剧情”的需要, 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 并采取多种组织方式, 如:个体活动、同桌活动、四人小组活动、分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尽情发挥, 努力尝试担任各种角色, 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如:问路、看病、购物、郊游、俱乐部活动, 等等, 无一不是课堂活动的内容。只要教师努力把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 无形之中就会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强化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进行英语学习。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 让英语融入生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 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电话、网络、广告牌、食品包装等处处可以看到英语。因此,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我们要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 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使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如教学“My name’s Gina.”这一单元时 , 可让学生用英语设计一张school ID card ( 学生证 ) , 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 学校、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 并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反复使用;教学“This is my sister.”这一内容时, 可布置“带家庭照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的家人”这样的口语作业;教学比较好的语段、课文等, 可通过“看谁说得好”的比赛方式, 以录音带的形式交作业;教学有关迪斯尼乐园的文章, 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其他信息。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制作英语书签, 根据班级英语程度, 让学生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 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作业, 学生特别感兴趣, 会全身心投入, 想方设法地查资料、绘图、设计策划, 乐此不疲。这样的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总之, 要实现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 将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 让英语走入学生的生活。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 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有非凡的魅力, 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 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新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素质生活 篇9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选取10~18岁的学生43 200名,男、女生分别为21 594和21 606名,城乡学生分别为21 585和21 615名。各年龄组人数基本相同。按年龄分组,10~ 12岁为小学组,13 ~ 15岁为初中组,16 ~ 18岁为高中组。小学组男生7 194名,女生7 202名; 中学组男生7 198名,女生7 215名; 高中组男生7 202名,女生7 189名。

1.2方法生活方式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睡眠时间、牛奶鸡蛋食用情况、运动情况( 体育课、课间操、运动会、课外活动、喜欢的体育项目等) 、课业负担、玩电子产品/静坐时间等。

运动指标包括肺活量( m L) 、握力( kg) 、50 m跑( s) 、立定跳远( cm) 、引体向上( 次) 、斜身引体( 次) 、坐位体前屈( cm) 、1 min仰卧起坐( 次/min) 、50 m×8往返跑( s) 、800 m( s) 、1 000 m( s) 。各项身体素质指标( 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坐位体前屈) 的Z分,通过各性别年龄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计算。由于在跑步项目( 50 m跑和耐力跑) 中时间越短表示表现越好,因此Z分在跑步项目中呈现相反意义。每个学生5项身体素质指标的Z分( 50 m跑、耐力跑取相反数) 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 physical fitnessindex,PFI)[5]。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统计描述、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方法; 利用因子分析将生活方式归为有代表性的数个公因子,对公因子和身体素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因子分析本次调查涉及13个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为便于综合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其归纳为数个公因子。因子分析前的适合性检验[6,7]结果表明,数据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 KMO值为0.658,球形检验值为38 697.587,P <0.01,并且符合样本含量的要求) 。从累计贡献率、特征根和碎石图、因子负荷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时间一、体育锻炼时间二、静坐时间、食用蛋奶频率,将原有13个生活方式问题整合为5个公因子。见表1~2。

对男、女生5个公因子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男生体育锻炼态度比女生好,食用鸡蛋牛奶的频率也高于女生; 男生体育锻炼时间一高于女生,体育锻炼时间二男生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3。

2.2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数分析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学生的PFI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小学和高中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男生优于女生( P值均<0.05) 。男生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34.865,P = 0.000)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高中组>小学组>初中组; 女生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8.059,P = 0.000) ,两两比较结果 显示,高中组优 于小学和 初中组。见表4。

2.3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将各性别年龄段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身体素质指数呈正相关的有体育锻炼态度、女生鸡蛋牛奶的食用频率、女生体育锻炼时间; 与身体素质指数呈负相关的有静坐时间、小学和初中男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P值均<0.05) 。见表5。

2.4儿童体育运动态度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对体育运动态度所包含的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分析,将非常喜欢作为对照组,利用PFI将身体素质分为好( PFI>0) 和差( PFI≤0) ,分析不喜欢锻炼的程度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态度( 对运动的喜欢程度) 作为影响因素,与身体素质差呈现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OR > 1,χ2= 757. 341,P =0.000) ; 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差,则身体素质就差,而且随着不喜欢程度的增加OR值越来越大,且呈现趋势性( χ2= 471.301,P = 0.005) 。见表6。

( ±s)

(±s)

( r 值)

注: * P<0.05,**P<0.01。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男生体育锻炼态度比女生好,食用鸡蛋牛奶的频率也高于女生,体育锻炼时间一男生多于女生,体育锻炼时间二男生少于女生。有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众多慢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8],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9]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0]。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影响较大[11],合理的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呈正相关[12,13]。本研究综合分析显示,男生生活方式总体优于女生,提示女生应该向男生学习,改善目前的生活方式。

身体素质指数( PFI) 是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5项身体素质的综合结果。PFI可以代表调查对象的身体素质水平,3个年龄段均为男生优于女生,说明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男生高于女生。原因除了男女生天生存在的生理差异以及身体素质的不同特征[14]外,还与女生体育锻炼态度没有男生好,而且体育锻炼时间少于男生有关,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15]。同时女生食用鸡蛋、牛奶的频率也低于男生,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男生身体素质水平高于女生。

本研究对3个年龄段学生的PFI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中生身体素质水平为3组中最好,这与生长发育趋于成熟是相关的,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各项身体功能都在增长。另外,有研究显示,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身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年龄的关系,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累计时间和方式与小学和初中学生相比都存在优势,因此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优于小学和初中学生[16]。

本研究显示,体育锻炼态度、食用牛奶鸡蛋频率、体育锻炼时间都与身体素质呈现正相关,静坐时间与身体素质呈现负相关,与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7,18]。所以要倡导学生养成积极的运动态度,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尽量减少静坐时间。

素质生活 篇10

(一) 政治素质

1. 主持人应具有正确的导向意识。

无论是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或者是娱乐类节目主持人都首先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发挥节目主持人的聪明才智, 做好宣传工作。

在节目中的“我”, 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等和自然生活中的“我”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作为主持人的我, 在话筒前就不能发牢骚, 就不能随心所欲没有原则、没有立场, 不计后果地轻率地发表“我”的意见。什么话不能说, 什么话能说, 说到什么程度, 怎么说, 什么时机说, 从什么角度说, 要达到什么效果和目的等等这些, 都不能随心所欲, 而应以党和政府的宣传原则为依据, 起到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 “帮忙不添乱”, 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宣传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也是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基础。

2. 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虽然服务类节目不比新闻类节目那样严肃和正统, 甚至有人会觉得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不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只要是媒体从业人员, 就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主持人只有密切关注社会动向, 细心体察民情, 反映群众的呼声要求, 才能使节目质量有所保障。鸡西人民广播电台新开办的服务类节目《帮你找工作》, 是一档为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服务的节目, 这就要求主持人应对国家、省、市的劳动就业政策和形势有所了解, 主持人应该认识到提高自身政策水平是保障节目质量最根本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把国家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传递出去, 更好地为听众服务。

3. 节目主持人应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

主持人是公众人物,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表现出他个人的修养, 同时也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它要求主持人要有为事业奉献自我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帮你找工作》节目主持人, 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树立全心全意为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和无业人员服务的意识。来《帮你找工作》节目的求职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求职者是年龄偏大而且没有一技之长, 用工单位根本不愿意招收这样的人员, 很多时候为了落实一名求职者的工作问题, 主持人往往要与多个用工单位进行沟通。这就需要主持人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真心实意地为求职者着想。如果通过主持人的努力, 为一名求职者找到了工作, 很可能使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并增强一家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二)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主持人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法律观念、行为准则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为基础, 主持人即使有娴熟的表达技巧也是一个花架子。文化素质是基础, 只有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只有文化素质的提高, 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钻研自己的专业, 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同时提高整个节目的质量。

鸡西人民广播电台新开办的《帮你找工作》节目是一档服务类节目, 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为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和宣传劳动就业政策。在节目中, 会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各个工种, 这就需要对各个行业、各个工种都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銑工、车工、铆工、资源专员、会籍顾问”等等, 这些岗位可能并不是人们所特别熟悉和了解的, 主持人只有多多学习和积累, 争取对各种不同的行业有更多的了解, 这样, 在与求职者和招工单位进行交流的时候, 才能游刃有余, 并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取得听众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主持人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在主持节目时做到胸有成竹, 心中有话, 出口时才能做到一语中的, 入木三分。

(三) 专业素质

1. 主持人应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主持人要口齿伶俐, 表达清楚, 才能让听众有信服之感。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在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 要言语有心, 言语用心, 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 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

2. 主持人应具备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就是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的知识, 智慧, 性格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主持人在主持中常常会碰到某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那就需要主持人在话筒前一定要沉着冷静, 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机应变, 灵活处理。应变能力的提高来自主持人对事物机敏的感悟力和精心的观察, 良好的应变能力能使节目出彩。

3. 服务类节目中个人和栏目的风格要保持相对稳定。

一个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和形象应符合这个栏目的风格和定位。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类型调整自己, 或根据自身的形象、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是为受众提供具体服务的, 在这类节目中, 主持人首先要有平和的语言和自然的态度, 从语言表达到主持人的整体态度都要力求生活化、平和亲切, 这样, 才能为人们所接受, 所喜欢。主持人要善于和受众交流。主持人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为广大受众服务的, 要时刻注意受众的反应, 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 这样, 才能真正得到听众的认可。

素质生活 篇11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 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

心理学探究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与环境的相互积极作用中从外界而获得的。因此, 我们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创设一个健康、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通常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这意味着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 创设物质环境。对于物质环境, 应提供给幼儿一个到处充满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让幼儿在这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 观察四季的变化, 幼儿就好比生活在一幅自然界画卷中一样, 他们从色彩、声音中探询其中的奥妙, 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另外, 还要为他们组建种植园, 让幼儿亲自播种、浇水、收获, 使幼儿在这其中亲自体会、亲自感受科学。

第二, 创设心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 创设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爱护幼儿的探索成果, 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与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去, 使他们无拘无束的去接受科学教育。譬如, 我在进行主题活动《我会飞……》时, 鉴于孩子们对各种鸟的名字、外形特征不甚了解, 就创设了这样的环境:在教室内贴各种鸟的图片和知识卡, 让幼儿将鸟的外形跟名字对号入座;在区域角投放各种鸟的模型玩具, 让幼儿观察不同小鸟之间的区别;播放一些有关的碟片, 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鸟的认识。

二、观察幼儿的兴趣点, 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 我们只有认真贯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才能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诸如在幼儿园的操场上, 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在快乐的奔跑着, 可有些孩子蹲着围在一起, 好象在讨论着什么秘密。此时, 假如我们大声的予以训斥, 就会打断孩子们的“研究”。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是轻轻的走过去, 加入他们“研究”的行列, 一起参与互动。几个学生接连问我:“老师, 你看蚂蚁在搬东西。”“老师, 它们搬了豆有什么用?”“老师, 蚂蚁怎么知道这儿有豆的?都到这儿来了。”于是, 我及时抓住了孩子们对蚂蚁感兴趣这一个点, 展开了有关于蚂蚁的一系列活动, 如:科学《有趣的蚂蚁》, 通过让幼儿捉蚂蚁, 认识蚂蚁, 并在自然角中投放蚂蚁, 随时让幼儿有观察的机会, 让幼儿能更多的了解蚂蚁, 也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三、把握探索时机, 丰富生活化的探索内容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活动生活化, 有利于孩子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 有利于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有利于获得直接经验, 有利于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有利于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譬如:有一次一个孩子偶然发现经过热水的浸泡后, 木耳神奇地发生了变化:大小、形态和颜色都变了, 于是我法发问:“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热水里发生变化的?”通过讨论, 许多孩子逐渐对泡茶等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我们一定要灵活指导孩子在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索, 不断提高孩子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敏感度。

四、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 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中心, 主张“教学做合一, ”即: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 转到以“学”为中心, 让幼儿学会学习。因此, 我们只有注重贯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原则, 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创造条件, 成功引导孩子参加探究操作活动。譬如, 我在《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这个活动中, 为幼儿提供了沙子、米、毛巾等工具, 让幼儿自由尝试, 将蛋宝宝站起来。很快, 有的幼儿就得出结论:毛巾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接着, 我向幼儿提出了问题:“毛巾真的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吗?请每个小朋友都想办法试一试!”话音刚落, 孩子们就忙活开了, 突然有一个男孩喊了一声:“我有点成功了!”大家一看, 原来, 他把毛巾揉成一团, 把蛋放在这一团上, 虽然有点歪, 但总算是站住了。此时, 人群里又冒出了一个女孩子建议:“让它住在房子里就不会摔倒了吧!”许多孩子似乎得到了启发, 有几个幼儿很快将毛巾做了一个圆圈, 将鸡蛋团团围住, 这下, 蛋宝宝乖乖地站在那了。

上一篇:经济增值下一篇:医学计量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