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材料(精选12篇)
低成本材料 篇1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材料与化学学院吴艳副教授与湖北大学朱斌教授等合作, 成功研发出成本低廉的新能源电池材料——褐铁矿, 为天然矿物在先进能源应用上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据介绍, 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电池材料, 褐铁矿在成本、性能上更具优势。目前市场价为每吨80 美元, 而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二氧化锆市场价约为每公斤100 美元。同时, 褐铁矿作为一种新型电解质材料, 所组装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功率输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的能源转换技术, 其商业化应用一直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然而, 由于成本太高, 商业化应用至今尚未实现。
吴艳、朱斌课题组对天然矿物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发现并开发了高品位的莱芜褐铁矿, 获得了与人工合成电池材料相媲美的性能。作为一种新能源电池材料, 可用于分布式电站、应急电源、交通运输的电源供应。
此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功能材料领域著名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该杂志于2001年创刊, 由德国一家出版社出版。
低成本材料 篇2
针对采用低成本缝合复合材料而带来的结构细节设计、连接设计、分析、验证等问题,以支线客机副翼为背景,采用低温固化材料体系、VARI工艺、结合缝合提高结构整体化程度等途径,论述了具有显著低成本特征的复合材料次承力结构部件研制过程,验证了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作 者:刘红武 朱胜利 柴亚南 杨胜春 黄峰 赵龙 作者单位:刘红武,朱胜利(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柴亚南,杨胜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低成本做人 篇3
我觉得到美国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长见识。创业需要很多自信,你见得多了,神秘感就没有了。斯坦福大学是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地方,有27个人。你在教授食堂吃饭时,也许你旁边坐着的一个干巴老头就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教我的每一位教授都是某个领域里的权威和泰斗。你看多了以后,便会认为这些都没有什么了不起。
办公司也是这样。出去创业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感,你只是敢去做就行了。因此,我创业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
硅谷根本不缺钱,腰里揣着绿花花钞票的风险资本家四处可见,但他们不看你的技术、不看你的产品、不看你的计划,只看你这个人。
风险投资就是看人。有的风险投资商做法更绝,你给他计划,他根本不看,他就是和你吃饭,了解你这个人,如果你人行,他就给你投钱。有两个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去寻找风险投资,当风险投资商把他俩的计划看完后,却对他们说,你们的计划是一堆垃圾,不可能赚钱。但是你们这两个人非常不错,我给你们俩另一份计划,你们俩来做,我来投资。
因此,在硅谷融资时,Idea(想法)不重要,市场不重要,技术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原因很简单,因为靠风险投资创业的就是“敢死队”,前面根本没有路,你必须自己拿着镰刀和斧头披荆斩棘去开路。我朝东南方向走就可以发现金矿,但前面我碰上狼了,过两天我碰上一条河,我还得过河,再过两天我还得翻山,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每天都有危机,每天都有风险。这就跟长征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够坚持到胜利,说明你的素质好。
所以风险投资商都要看人的素质,人的聪明程度,人的判断能力,人的反应灵敏度,人的知识能力,能吸引人和团结人的能力。然后,他们才看这个市场大不大,接下来再看你的技术。这个世界高科技的竞争,纯粹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对此体会得特别深。在硅谷,Idea(想法)满地都是,钱也非常容易找,但是你想找好人却很难。如果一家公司能把最好的人招进自己的公司来,做什么都会容易。
因此,要把事情做大,做人非常重要。在企业里,领导的人品很重要,假如你自己是非常差的人,你就很难做到知人善用,别人也不会愿意跟着你干。
低成本材料 篇4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已从非承力件扩大到机翼结构等主承力件,诸如机翼、垂尾、前机身、鸭翼、腹鳍、方向舵及升降副翼等[2]。如A380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约占35吨结构材料中的20%以上,包括中央翼盒、机尾组件以及压舱壁;波音787中结构材料有近50%需要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包括主机翼和机身。金属结构材料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后不仅可以减轻机身质量,而且还可以保证不损失强度或刚度,大大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新一代的客机将使用更高比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空中客车公司日前宣布,碳纤维复合材料将在新一代喷气式客机A350XWB中用于主机翼和机身材料。另外,碳纤维在中小型喷气客机中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例如,三菱重工计划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新一代支线喷气客机M R J主机翼和尾部组件,该机型预计在2013年进入市场。
“气动热环境”是航天工程特有的工作环境之一,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为保证导弹和航天器在特殊气动热环境下正常工作的专用功能材料。C/C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的高度重视,迄今为止仍是战略导弹弹头结构、液体火箭发电机高温部件、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及先进飞机刹车副的首选材料。
随着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高速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低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低成本目标从发展高性价比碳纤维、低成本制造技术、先进质量管理及拓展应用领域等重要环节予以论述。
1 发展高性价比碳纤维
1.1 国外高性价比碳纤维发展状况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结构上的广泛应用强烈依赖于碳纤维成本降低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由于碳纤维价格昂贵也阻碍其在一般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发展高性价比碳纤维已成为开拓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
日本东丽公司发展高性能、低价格碳纤维的如下动向值得重视:(1)提倡规模效益。认为碳纤维生产线规模小于年产400吨是无效益可谈,因此,该公司及世界各大碳纤维生产商陆续建立的碳纤维生产线规模多为年产1500吨以上。(2)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循环碳纤维,促进碳纤维材料的回收和利用。从飞机和其它设备中回收和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碳纤维,将其与塑料混合,并将其制造成每千克约2000日元的材料,这个价格比同强度的不可回收材料低30%多。循环碳纤维的年产量将从开始的几百吨增加到1000吨,成为东丽公司的新经济增长点。(3)大力开发大丝束碳纤维。开发的18K和24K等大丝束碳纤维在性能与小丝束碳纤维相当的情况下,其价格比小丝束碳纤维便宜30%~40%。美国是碳纤维生产大国,更是消费大国,世界碳纤维40%以上的市场在美国。美国的卓尔泰克(ZOLTEK)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碳纤维生产大公司,该公司采用纺织用的丙烯酸原丝开发工业级高性价比碳纤维,比日本东丽公司同类产品价格明显降低。该公司从2004年l2月l6日开始和世界最大的风能厂家Vistas等协议,为他们提供风电叶片用大丝束碳纤维。英国PK公司采用民用聚丙烯腈长丝(320K单丝)作为原纤维制成具有中等强度的碳纤维,价格便宜,对推广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1.2 国产碳纤维发展状况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碳纤维需求日益增加,国内碳纤维发展迅速。如:吉林石化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共同研究开发二甲基亚砜法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生产技术,建立500吨/年原丝和2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已建成380吨/年生产线,是目前我国唯一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企业,在世界排名第十一,据专家评价该公司实际拥有年产量8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另外,上海石化公司、山东天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兰化集团化纤厂等均有碳纤维生产项目准备实施。同国外相比,我国国产碳纤维生产存在不少问题及差距。(1)我国PAN(聚丙烯腈)碳纤维总生产能力较小,实际生产量仅30~4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约5000~6000吨),目前我国95%的碳纤维依靠进口。(2)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碳纤维强度低(仅相当于东丽公司已基本决定淘汰的T300水平),均匀性、稳定性差(强度、模量、线密度的CV值均为国外产品的一倍以上),毛丝多(断头率为国外产品的6倍),品种单一且价格昂贵(为国外产品的1.5~3倍),发展水平总体落后发达国家近20~30年。(3)厂家、装置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已制定出发展碳纤维的方针: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加强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加快推进民用碳纤维及原丝的技术开发。
2 低成本成型技术
为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和低成本,必须在成型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航空航天高技术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采用大型整体成型结构、共固化/共胶接结构、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等是主要发展方向;重点是以共固化/共胶接为核心的大面积整体成型。采用国际上倡导的“无紧固件”技术,减少后加工量和装配工作量,从而达到在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3]。在其它碳纤维复合材料民用领域要大力发展低成本的模压及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RTM)。模压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生产中成本较低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成型方法。它是将一定量的预混料或预浸料加入金属对模内,经加热、加压固化而成型的一种方法。如图1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压成型示意图。模压成型工艺的主要优点是: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专业化和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产品尺寸精度高,重复性好;表面光洁,无需二次修饰;能一次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由于可批量生产,因此价格相对低廉。这些优点使得模压成型工艺特别适合要求批量大、精度高及互换性好的产品。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是在模具的型腔中预先放置碳纤维(包括嵌件等),闭模锁紧后,将配好的树脂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从设置于适当位置的注入孔处注入模腔,浸透纤维,然后一起固化,最后启模、脱模,得到两面光滑的复合材料制品。图2所示为RTM工艺示意图。
3 应用先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国内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普遍是手工操作,合格品率低,制造成本高。近年来如RFI、光固化、电子束固化、纤维铺放等各种低成本制造技术应运而生。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技术有待加强。随着制造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种类日益增多、批量减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越来越普遍,因此,针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先进有效的质量管理技术需要大力发展。但是照搬国外现成的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并不可取。如国内一些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在基础数据并不充分、人员统计知识还相当缺乏的情况下开始实施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我们目前需要的是真正有效并可降低成本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就是借鉴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生产环境、设备情况、人员情况等综合加以利用,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加强质量管理,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较小的投入可以得到较大的优质质量回报[4,5]。
4 拓展应用领域势在必行
毫无疑问,拓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是既提高性能又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自上世界末以来,由于两极对抗世界格局的变化,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强国都在强调军民结合和军民转化,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也与时俱进的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发展和应用。除航空、航天产品外,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如下应用趋势应引起注目:(1)碳纤维复合材料驱动轴在船舶推进系统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驱动轴的主要优点是能明显地减轻驱动轴的重量,与原型钢制轴相比,可减重70%;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驱动轴的使用寿命长、低噪音、无腐蚀、不导电、无磁性等。德国Centa Antriebe Kirschey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驱动轴十多年来已经应用在军舰、巡逻艇、高速渡轮、豪华游艇、赛艇及挖泥船等。(2)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干线机车车头;为满足日本新干线提高列车车速,日本川崎重工开发的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机车车头结构部件已获成功。日本新干线编组使用的机车车头,是采用夹层结构设计,其表面材料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部采用硬质泡沫材料作为芯材,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制造。该列车车头结构部件已达到车辆减重的设计要求,使用效果良好。(3)结构功能一体化医用配件;近年来,国外主要医疗设备制造商如通用、西门子、飞利浦等公司对X光机、CT机、核磁共振机及γ刀等先进医学诊断及无创伤治疗设备已逐步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其医用床面板及相关附件。该类材料属于结构承载——低射线吸收率多功能复合材料。与传统的木材、聚碳酸酯板、胶合板等制成的医用床面板相比,无论影像清晰度、均匀性和制件强度及刚度都有大幅度提高,由于诊断时所用X射线剂量小,可明显减少对患者及医生身体的伤害[6]。(4)碳纤维复合材料桥面板;桥面板的破损被公认为基础设施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被认为是最能发挥碳纤维复合材料特长的结构部件。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轻,由其制成的桥面板自身重量减轻,可降低下部结构的载荷要求或提高桥梁的通行吨位。如美国陆军使用的军用移动桥,该桥的面板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蒙皮和巴萨木组成的夹层结构;支撑梁亦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总重量比原铝合金桥减轻5.5吨,达到50%左右,承载能力由铝合金桥的70吨,提高到复合材料桥的105吨。正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桥面板的优势非常显著,已大量应用于美国陆军[7]。(5)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被大力推广;架空电力线路为加大档距,传统上广泛采用钢芯铝绞线。为进一步加大输电流量,人们谋求开发轻质、高强、低弛度、耐腐蚀、低线损的新型电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先后开发成功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现已在工程上应用。据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芯铝绞线的强度为普通导线的2倍,因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比重仅为钢芯的1/4,可降低架线铁塔负荷,大大缩短安装工期,提高安全性。尤其是不存在钢丝引起的磁损或发热,输电损失小,节能效果可观。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的开发将成为复合材料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年初,我国南方雪灾给国计民生带来重大灾难和经济损失,有些地区的输电铁塔扭曲变形甚至倒塌伤人。有鉴于此,我国正在研发一种可加大载流量并减轻铁塔荷载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除了以上应用外,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应用在压力容器、储气罐、天线反射面、土木工程建筑、桥梁修复和补强、风力发电机大型叶片及高尔夫球杆、冲浪板、钓鱼杆及网球拍等。图3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实例图片。
5 发展对策和措施
国际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发展迅速,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给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我国碳纤维行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需要技术、人才和资金的持续投入,而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对产品品质的要求非常严格。
近年来,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有了很大进步,已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大国。但是我国碳纤维长期依赖进口,受治于人,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我国自产碳纤维。碳纤维是军需战略物资,是国防建设、先进武器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不能长期依赖进口。我国应国防工业所需的碳纤维国内自行生产,而民用碳纤维可以从国外进口,也可扶持自己的民用碳纤维生产企业,并可通过自产降低进口民用碳纤维价格。
(2)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成本成型技术创新。同时,结合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设备技术含量较低及人员技术水平欠缺的特点大力发展低成本的模压及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生产规模。
(3)根据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达到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争取更多国际订单。
(4)大力拓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新的应用领域意味着新的增长点和更广泛的市场;而且,拓展新的领域可以使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在获得更大利润的同时,在世界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沃丁柱,等.复合材料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贺福,王茂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Carbon fiber grid improves precast concrete.JEC Composites Magazine.No.38January-February,2008(34).
[4]Brad Lienhart.Vacuum bags Are they Right for Your Applications.Com-posites Fabrication,2004,10:56~58.
[5]王永贵,等.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在CFRP产品研制中的应用[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5:49~52.
[6]Patient positioning dur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EC Composites Magazine,March-April2008(34):39.
[7]孙庆宝.复合材料在基础设施工程中开发应用和技术研究(中)[J].纤维复合材料,2002,9:45~48.
低成本材料 篇5
今天一个比较扎眼的新闻是,平安银行的一位职员不堪压力跳楼了。新闻中还爆料出平安银行的内部的种种管理方式。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在这里多重复了。
有一个朋友让我写一些分析,分一下强势的企业文化。对于这个事件,我的确想写一些东西。但是我不会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虚空的东西,它只是个人对一家公司的主观的、感性的,感受。在分析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这个方向并不能给予我们太清晰的思考,相反会将我们个人的喜好和情感代入其中,影响我们的判断。应此,我仍然是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说说这个事情。
熊熊,对银行业,特别是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过非常精到的分析().他的逻辑非常简单,因为银行卖出的产品是贷款,贷款是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唯一的差异化就是利率。如果要在贷款端寻求高定价,那么银行追求的其实是一种风险溢价。也是就是说银行在贷款端赚钱必须冒风险,也就是巴菲特所谓的干蠢事。而如果一个银行,能够在零售端实行低成本战略,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在贷款端寻求高风险溢价,这些银行会变的更为谨慎,其优势会更为明显。富国银行与招商银行,可以堪称其中的典范。
而平安这个系统,最令人着迷的是的他的销售效率,最令人兴奋的是他的交叉销售。一家既有保险,又有银行,证券的公司。不仅有证券公司和银行的网点,其手下的保险销售员有43万之巨。即可卖保单,又可开信用卡,还能买基金。从这点来看,平安的系统充分体现了低成本优势的特点。对于人寿太保这样专业的保险公司来说,人寿太保无法利用他们的销售员网络做信用卡和基金。对于招商银行这样的公司来说,虽然它有自己的信用卡销售员,但是保险是一个相对技术难度较高的行当,在保监会当下大力保证保险营销员持证率的情况下,招商的这些营销员是无法转换到保险行业中来的。平安相对于其他的金融子行业,有着无可比你的低成本优势。一个销售员可以当三个销售员来用,这里的资金成本下降恐怕不是能按照简单的3倍来计算的。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招商银行,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招商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有着无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但是很少有人在探讨同业竞争时,会将招商银行的人员利用效率放在第一位,也不会将其归结为低成本优势的主要因素。招商的成收比在同业来说是非常高的历年的平均值在44%左右,而大多数银行都在40%以下。这是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打开招行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网站,就一目了然。招商的信用卡不仅发卡总量是全行业第二(第一是工商银行他的网点优势不在这里讨论),最为重要的是他的信用卡种类是全行业第一。招商的信用卡种类已经达到了将近100款,而平安银行只有可怜的7款。即便考虑到平安银行是2006年才开始在平安系统下运行的而招商在2003年就开始信用卡业务。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同时期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兴业银行,和同级别的城商银行上海银行,他们的发卡种类也都远超过平安银行。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种类,只与杭州银行,江苏银行这样二三线银行持平。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呢?招商银行的低成本优势,来自于他们对终端的零售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深度挖掘。开发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招商银行的策略是采用金融创新粘住低利率偏好的消费者,使得他的融资成本天然的低于同业竞争对手。平安一直宣称自己是一个金融创新者,但是我们很少会发现他是一个金融产品的创新者。无论是在保险,还是银行,抑或证券,平安面对消费者的金融产品开发与同业都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
平安的确有低成本优势,但是更具体的来说它拥有的是低人力成本优势,这是与招商银行绝然相反的两种竞争优势。平安的金融产品并不能为它带来低资金成本的客户,但是他的人力资源的利率上是全行业最高。如果招商银行的100块资金成本是2元钱,平安的资金成本可能是3元钱,但是他的人力资源的利率如果是招商银行的一倍,那么他的人力成本就可能低1元甚至2元,最后总成本上平安可能与招商持平,甚至更低。
低成本 高价值 篇6
1 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教育价值
1.1 激发探究兴趣
对于实验,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能亲自动手。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现象新奇,效果明显,能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学生的探究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如教学《常见的动物》时,一些学生提出要研究蜘蛛,一些学生提出要研究青蛙。师生一道操作了“给青蛙催眠”和“蜘蛛上当”2个实验,使学生了解了青蛙和蜘蛛的一些生活习性,激发了研究动物的浓烈兴趣。
“给青蛙催眠”实验:用手抓住青蛙,将它翻过身放在桌上,用手轻轻敲打它的肚皮,青蛙开始时挣扎几下,随后就不动了;过一会儿,将青蛙翻转过来,轻轻敲击它的头部几下,青蛙就苏醒了。由此,学生知道了青蛙的催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蜘蛛上当”实验:先将频率为每秒钟200次的音叉在墙上或硬物上碰撞一下,再将嗡嗡作响的音叉接触蜘蛛网,可看到蜘蛛急不可耐地向音叉跑过来。在实验中积极讨论,既知道了“蜘蛛织好网后,会耐心地等待昆虫的到来,一旦有昆虫落网,蜘蛛就会通过网上传来的振动,来判断是什么昆虫“的科学道理,也了解了“苍蝇翅膀的振动频率为每秒钟200次,是蜘蛛的美食”的生活常识。
1.2 理解科学知识
科学低成本实验虽在选题、取材、时空上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它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只有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而精心设计和操作一些低成本实验,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整合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才能使课本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如在教学《电和我们的生活》时,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电看得见吗?能不能用口尝?能不能用手摸……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共同设计和操作如下2个实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电的科学知识。
“品尝电的味道”实验:将一块铝箔和一块银片重叠在一起,用舌尖舔舔它们重叠的地方,舌头会感到微麻,同时也尝到了一丝浓浓的香味。原来是把自己的舌头变成了一块电池,电子从铝箔经唾液到达银片,然后从银片与铝箔接触的地方直接返回铝箔。当电子经过舌头时,它们会刺激味蕾中的神经细胞,这样就尝到了电的味道。
“触电的感觉”实验:先用铁钉在铁片的中心打一小孔,用丝线穿过把它拴住;然后用毛皮用力摩擦塑料盘的内侧,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把铁片放入塑料盘内,用手指去接触铁片。当用手指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可看到电火花,并听见放电的声音。原来是因为铁片放进塑料盘内时,塑料盘上的电荷就会聚集到铁片上,因而手指靠近铁片时,就会有微麻的感觉,也能看见电火花,听到放电声。
1.3 提供探究空间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是不断地追求真理和修正错误,是不断地创新。低成本实验的材料虽然简易,但要把事物的现象说明白却不那么容易。而且,越是简单有趣的现象,有时解释起来越是费事。所以说,通过低成本实验,将科学探究引到学生身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能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如“蜜蜂的数学才能”实验:将浓白糖水倒一些在小瓷盘里,第一天,把糖水盘子放在离蜂巢约5米远的地方;第二天,把糖水盘子移动到比原来远1米的地方;第三天,在第二天的基础上,将盘子再移远1米的距离……这样依此类推,蜜蜂就会在应该放置糖水的新位置处等候。又如“倒翻陀螺”实验:在剖成半球形的乒乓球的剖面中间浇上一些蜡油,粘上一根火柴,火柴梗的露出端不能太长,制成“倒翻陀螺”;将“倒翻陀螺”的圆底着地,快速旋转起来,当陀螺圆底着地转到快结束时,陀螺突然自动翻个筋斗,作转柄在下、圆底在上的旋转。这样的实验怎么解释呢?学生查资料、问老师、找家长,好像都不能圆满回答,更加激励他们认真学习,深入探究。
1.4 培养科学品质
有些科学实验需要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比和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等科学精神很有作用。如“塑料袋内挂满水珠”实验:先用塑料袋把一株花盆里的植物从茎的基部以上全部包起来,用胶带扎紧,不要漏气;然后将包好的植物放在阳光下晒4—5个小时,仔细观察会发现塑料袋内挂满水珠。学生在长时间的观察和实验中,知道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除一小部分被植物利用外,大部分由于蒸腾作用,从叶表面的气孔排出体外,粘附在塑料袋上。
有些实验不会一帆风顺,当实验不成功时,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学生应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改进中,培养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如“瓶子里的幽灵”实验:在玻璃瓶里倒入滚烫的热水,3分钟后,将瓶里的热水倒掉,把气球迅速地套在瓶颈上,将冷水浇在瓶腹上,发现气球被一只看不见的魔手“抓”进了瓶子里。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学生一般要试做多次,才会获得成功。一些学生在选择倒在玻璃瓶的水时,刚开始用冷水,不成功;又选用一般的热水,还是不容易成功;最后选用滚烫的热水,才获得成功。对于选择多长时间将瓶里的热水倒掉,他们也经过多次的试验,才确定“3分钟”比较适宜。这样,学生优秀的科学品质就在一次次的试验和改进中得到培养。
1.5 培养学习能力
1.5.1 观察能力
观察是实验的开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学生要对事物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如观察“晾干衣物”实验:在有风的天气,将2块湿毛巾分别放在晾衣绳和塑料桶里,可发现“有风、显露的面积大”能加快蒸发的速度。也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如用放大镜观察雪花,可发现雪花是由许多单个的雪晶体构成的。在实验和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1.5.2 动手能力
勤于动手、擅长动手是实验的关键。学生在寻找材料、绘制设计图、操作实验过程、改进实验中无不要手脑并用。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学会操作,更要大胆操作和创新性的试验,其动手能力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如学生在玩“甩漂漂石”的游戏中发现扁平、光滑的石块作快速的水平运动时能漂在水面上,垂直落下则沉于水底。这种现象使学生联想到:塑料盘子平放在水面能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将塑料盘子竖直地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于是马上动手试验,以证实自己的想法,还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解释这个现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1.5.3 创新能力
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首先,必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仪器,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寻找可以替换的器材。例如“筷子提米”实验中,用普通的水杯很难成功,学生想到了用塑料杯来做这个实验。
其次,有了器材还要动脑精心设计,用简单的实验来揭示科学原理,这需要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如学生有几枚硬币,银行的工作人员却说有2枚硬币是假的,怎样用实验来鉴别呢?在知道了假硬币是铁做的时,想到了用磁铁来做这个实验:将2本书叠在一起放在桌子上,把第3本书靠在2本书上,形成一个斜面;把条形磁铁放在这个斜面的中间,让硬币沿着磁铁滑下“斜面”,滑到“斜面”下方的是真硬币,被吸在了磁铁上面的是假硬币。
再次,需要学生主动地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能思善想的探究习惯。如一位学生在家里打开果酱瓶盖时,家长让他将果酱瓶放在热水龙头下,用热水冲果酱瓶的盖子30秒钟,然后打开。经过试验,果然可以不费力地打开果酱瓶的盖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家人无法解释,这位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去查阅资料,知道了果酱装瓶的过程,结合学习过的热胀冷缩的知识,理解了这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2 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教学应用策略
2.1 结合教材,随堂实验
光靠教材中介绍的实验,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在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上,没有实验,光靠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如果能根据需要,巧用学生所熟悉的材料,操作一些使学生有亲切感、新奇感的科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接受,难点就能迎刃而解。如教学《磁铁的磁性》时,学生对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场很难理解,这时学生自己操作“看得见的磁场”实验:把磁铁放在桌上,将塑料盘子放在磁铁上面,再把铁屑适量地撒在塑料盘子里,并不断地用手敲击塑料盘,可看到塑料盘上的铁屑形成了一个围绕着磁铁向外散开的图形,磁场的分布情况就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同时也就攻克了教学难点。
2.2 配合练习,同步实验
一道好的习题,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是人们根据实践或实验编制出来的。如果在遇到一些较抽象的难解习题时,适当配合同步的科学实验,将习题所依托的问题情景再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动脑动手,观察思考,就能帮助学生做好习题。如有一道这样的习题:将铁钉刺进汽车轮胎,轮胎会爆裂吗?学生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根本无从答题。师生共同设计、操作了“刺不爆的气球”实验:将气球吹大,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并在气球表面上贴上一小片透明胶带;用针从透明胶带上刺穿气球,发现气球里的空气慢慢地从针孔里漏了出来,没有发出“砰”的响声。这是由于透明胶带比较结实,能抵抗压缩空气的力量,所以空气是慢慢地漏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知道上面这道习题的答案了。
2.3 科技活动,课外实验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巧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实验活动,使实验向课堂外、向家庭、向更大范围扩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愉快。如学生在“冰的探索”的科技活动中,学生开展冰的探索,设计和操作有关冰的实验。
“结实的冰球”实验:把雪捏成一个坚硬结实的小球,然后把它放在冰柜里半个小时,取出时雪球变成一个小冰球。“水在冰柜里膨胀”实验: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到冰柜里,半天后取出,塑料瓶里的水结成了冰块,膨胀到了瓶口外。“冰块溶化”实验:在托盘上放置一个杯子并放入一块冰,然后往杯中倒满水(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等待冰块溶化;当冰块融化后,水不会溢出杯子。通过一系列对冰的探索活动,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冰的特性,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能力。
2.4 节假日期间自主实验
节假日期间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这正是学生开展低成本科学实验的好机会。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物品和废旧材料,自主设计、制作出很多妙趣横生的实验,体现奇思妙想的乐趣。如利用水和家里常见的物品,自己创作和操作很多有关水的科学实验,如巧换鱼缸水、浑水自动变清、会“爬”的水、水变“胶水”、水拱成“山”、用水吸水、不漏的水等70余个有关水的实验,由此认识水的好多作用。
高工资=低成本 篇7
根据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最新发布的2014年《瀚纳仕薪酬指南》,今年中国有58%的雇主有意为员工加薪6% ~ 10%,9%的雇主有意加薪10%以上。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随着员工在企业中变得更重要,薪酬激励成为多数企业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稳定员工情绪的主要方法。不过,管理专家也提醒,除了用好薪酬激励外,企业也不能忽视其他管理问题,注重提升“软薪酬”。
案例一:胖东来
高工资换来高人均效益
在零售行业,很多人都知道河南胖东来百货,不仅因为它响亮的业绩,更因其出色的管理。
1993 年,于东来从别人手里接下的一个40平方米的烟酒店,到今天,胖东来年销售额却超过了50亿。而造就这样的成绩,于东来的秘诀就是“高薪”。胖东来店长的年薪可达百万元,总监级别年薪可达50万~ 80万元。一个保洁员工资都是2200元外加三险一金。基本都是同行业薪水的2~3倍。
“当时去考察时,就很惊讶。”重庆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冯仁德说,胖东来的员工可以趴在地上用毛巾擦地板,完全出于自愿。正是这样的激励手段,早在2008年中国零售业数据就显示,胖东来百货的人均绩效和每平方米绩效在中国民营商业企业排名第一。其在中国所有的商业卖场也排在前十位,与包括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的零售大鳄们旗鼓相当。
案例二:三健科技
涨薪后员工队伍更稳定
最近,重庆市三健科技有限公司任刚健正在忙着新一年的招聘计划,任刚健表示,今年预计招80名电子商务领域人才,给出的工资底薪是1600 ~ 2000 元,而同行业平均工资底薪为1200 ~ 1600元,高出了25%。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举动,任刚健称,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才能招人、留人。流失一名员工,公司得花费时间、金钱重新培养,而招聘一名新员工,平均算下来要3 个月时间才能找到合适人才。招进公司后还要培养半年时间,才能开始为公司创造效益。人员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与加薪比起来得不偿失。任刚健介绍,通过提高待遇,公司员工稳定率提升了近3成。
案例三:搜索科技
给高薪更节约成本
重庆搜索科技刚成立时,为招聘软件开发人才,开出平均月薪超过万元,另外还享有项目分成,每人配一辆宝马X1工作车的丰厚条件,引起全城热议。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业务的进行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要招到骨干力量只得下血本“,公司的薪酬待遇实际上更高,某些技术人员月薪已超2万元”。
该人士表示,虽然工资高,但人才带给公司的收益更高。如招聘技术骨干月薪2万元,但这类员工只需要1周就可以独立开发一套系统。而普通技术人员,需多人配合,花上1个月才能开发出一套系统。聘请高工资员工反而更能为公司节约成本。
点评“:软薪酬”也要跟上
“通常情况看,高工资理应带来高成本。现不少企业家转变思路,认为高工资可提高员工积极性以及满意度,降低了员工流失率,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一目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李中斌表示,企业还需要从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约束自己的诚信;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最后,从品牌建设、人性化管理、福利待遇以及培训、晋升通道等全面架构“软薪酬”体系,从而最终实现企业“高工资、低成本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低成本战略打造成本竞争优势 篇8
一、“低成本战略”实施内容
1. 保障原料供应, 降低采购成本。
原燃料成本占钢铁产品成本的70%以上, 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是降低钢铁产品成本的关键。优化与战略供户的合作模式, 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 形成稳固的原料供应基地。积极开展原燃料性价比分析, 不断优化、拓宽采购渠道, 寻找新的货源, 努力提高原燃料市场控制能力。加大原燃料市场分析力度, 提高对原燃料价格趋势的预测判断能力, 准确把握采购时机, 科学控制进货节奏, 合理控制原燃料库存量, 统筹国内外市场, 积极开辟低成本采购渠道, 灵活确定采购品种和批次。在保障原料供应的情况下, 提高原燃料的质价比, 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2. 提升工艺水平, 降低工序成本。
一是推进以炼铁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模式, 保障生铁稳产高产。各单位在生产组织中, 注重为高炉稳定生产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着力推进以高炉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加大焦煤采购工作力度的基础上, 从源头上确保焦炭质量的稳定。同时进一步提高炼焦生产水平和高炉操作水平, 提高高炉对原燃料质量波动的承受能力。尽最大努力增加自产铁产量, 提升产品盈利空间。二是提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炼铁环节上, 通过提升高炉利用系数, 控制硅含量, 提高配煤比等措施, 降低炼铁成本;在炼钢环节上, 通过提高铁水纯净度, 降低铁水中的硅、硫、磷含量;改善铁水运输方式, 提高铁水温度;减少煤焦烧制石灰的生产或采购, 降低钢水含碳量等措施, 降低炼钢成本;在轧材环节上, 通过提高设备作业率, 来提高产品成材率及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等措施, 降低轧材成本。三是优化炉料结构。全程跟踪各种入炉料的采购成本, 根据原燃料结构动态制定最佳炉料结构配比, 综合降低入炉料成本。
3. 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 坚持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联合开发相结合, 在产品定位上, 坚持“特钢做特、型钢做强、板材做专、棒材做优”原则, 走差异化、专业化之路, 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做特色、出精品、创品牌,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在市场定位上, H型钢提升市场引领作用, 实现系列化、差异化、高强化;特殊钢定位于国内第一梯队, 提升电炉钢质量档次, 打造特殊钢精品基地;板带材实施快速跟进战略, 努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棒材产品, 提高高级别品种比例, 提高区域市场的控制力, 推动精品化战略进程。
4. 加强资金管理, 降低财务费用。
拓宽融资渠道, 坚持以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结构, 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金融市场, 不断拓展融资渠道, 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充分研究国家财政金融货币政策, 密切关注汇率变化, 优化投资组合和融资结构, 降低财务费用, 规避财务风险。加强存货管理, 制定物流各环节的存货定额, 实施库存动态控制, 提高物流速度, 降低库存占用。实行物资专项检查, 清理不合理的小仓库;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 进一步清理应收账款, 降低呆坏账率。
5. 大力压缩非经营性支出, 降低管理成本。
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 严格执行“一支笔”管理规定、用车费用管理规定等有关制度, 克服大手大脚“花钱”的思想。各单位的费用管理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 严格按照各种费用考核定额, 加强招待费、差旅费、用车费、办公费的控制和审核, 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和非生产性开支, 营造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氛围。
6. 开展对标挖潜, 挖掘降本潜力。
开展对标挖潜, 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一项有效措施。以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为标杆, 建立对标挖潜长效机制, 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工序成本、物流运输、管理成本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对标, 针对找到的问题和差距,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实施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管理, 实行过程控制、动态挖潜, 努力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促进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和成本的降低。
二、“低成本战略”实施保障
1. 依靠技术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以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为突破口, 全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要面向市场、面向用户、面向生产、面向未来,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着力解决重点工序的关键技术问题, 尽快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立足当前, 重点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适应性改造和优化提升, 充分释放设备潜力, 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保证能力;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 搞好产品开发和质量攻关, 实现产品系列化、批量化, 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开展技术攻关, 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水平, 降低物耗能耗, 增强增支减利因素的消化能力。着眼未来, 定位于基础性材料与工艺的研究、重大技术课题的研究、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产品开发、前沿技术的跟踪与研究, 积极抢占前沿技术, 加强技术储备, 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 打造产品品牌和技术品牌。
2. 加强管理创新。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 以推进卓越绩效管理为载体, 夯实管理基础, 强化严细实管理, 积极探索提升管理绩效的方式方法, 对企业管理思路、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实施全面创新。创新管理思路, 变革传统思维方式, 不断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陈旧观念、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 使企业管理更加适应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用户导向型转变;创新管理模式,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 不断调整完善管理体制, 优化组织结构, 理顺管理关系;创新管理方法, 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创造性地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管理工具, 有效整合内部管理资源, 激活各类管理要素, 将企业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低成本战略”实施效果
以低成本竞争取胜 篇9
对于这么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爆表、在中国境内竞争力超强并最赚钱的日资企业,本土自主品牌是眼睁睁看着他越来越强呢、还是想办法打败他?
对于笔者的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会呛我一脸口水:痴人说梦吧?但先别把话说得这么绝对,其实史上打败日资企业的公司还不少,比如许多人都很熟悉的三星公司就做到了:在半导体和数码行业,三星公司将昔日的老师索尼、NEC、必尔达、瑞萨等半导体大佬级的企业全部打翻在地,许多企业破产并最终退出了半导体产业。那么三星是用什么样的招数从与这些大佬联合对抗中胜出呢?其撒手锏就是“低成本竞争”。
日本人汤之上隆在《日本制造业败北》里说,评价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有几个标准:实现高品质的技术实力,实现高性能的技术实力,以低成本生产的技术实力,以短时间生产的技术实力。他认为三星打败众多日本超级企业的绝招就是低成本生产的技术实力,那么三星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一是创新型模仿。模仿并不可耻,近代史上很多后起的国家都是靠强烈的学习精神而崛起的,企业则更具有代表性:日本企业仿美国,韩国企业又效仿日本。三星就是学习索尼、必尔达、NEC等企业而后来居上的,三星做得最好的是学习很到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非我们身边企业学习日本精益制造时经常学走样。
二是适度质量。过犹不及。日本企业太重视质量以至于到了不理智的境界,如对于最多使用5年就换代的PC上的半导体,日本企业质量要求是25年或30年,并要求质量百分之百零缺陷,这就是日本企业典型的“质量过剩”。而三星吸取日资企业的教训,它只生产适度质量的产品,就是产品质量和产品寿命同步,这样成本就一下子降下来了,并将日资企业甩了七八条街。
三是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只有对产品真正有用的技术才引进,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三星在“设备不变、工艺流程不变、工序不变”的理念引导下,挖掘现有设备的潜能,延长现有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熟练使用现有的设备,
四是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日本企业之间比较封闭,同样的半导体企业之间零件通用性很差,而三星尽量做到不同代产品之间的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并且尽量利用社会配套资源,这样三星的成本就降下来了。
五是不以100%的成品率为目标。过分的追求完美让日本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失去了市场的灵活性,三星的DRAM成品率是83%,只要不让次品出厂流向销售环节就行,而83%的成品率比追求100%的成品率经营成本要低的多。
借助“外脑”低成本营销 篇10
中国企业在各个领域中发展虽然短暂, 但细胞裂变式的发展, 使得中国各个行业“人满为患”。记得北京有位企业老板经常说:“一个企业时刻具有风险, 一不小心就死掉了。十多年来, 眼见着身边的一些企业没有了, 行业‘熬’死了很多人。”
“草根”的困惑
由于许多行业入门容易、经营困难的特性, 使得一些实战能力强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如今很多企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处在“上不去”和“下不来”的阶段。产品越做越精, 可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 投入与收益比一年不如一年, 企业缺乏持续的盈利能力。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 使得原来就缺乏基础沉淀的企业变得越发浮躁, 企业经营过分注重既得利益, 产品销售靠促销活动或价格打折, 产品靠“C O P Y”。很多企业如同“熊瞎子掰苞米”, 每次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 就等于是对以前产品的否定。企业虽然在不断否定中发展起来了, 可是企业自身无法形成稳定的产品风格和体系。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 老板们突然发现企业的上升乏力。
由于成长速度快, 使得多数企业缺乏基本沉淀, 企业在做大的同时, 老板们也渐渐地“不会玩儿了”, 为产品的销售发愁, 为发展和管理经销商犯难。虽然很多企业十分清楚自身的问题, 可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真正遇到了用钱都解决不了的事情。
什么是用钱都解决不了的事情呢?就是企业的产品营销能力。诚然产品是企业存在的理由, 也是企业成功的根本, 无论企业的竞争环境处于成长期, 还是成熟期, 甚至是当市场处于衰退期, 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出现, 但只有为产品寻找到出路并成功地进入市场, 这才是企业百年长青的基础。
“凤凰涅槃”的启示
“凤凰涅槃”是我国的一个古老传说:凤凰原本是凡间的一只俗鸟, 如果它想飞上天成为神鸟, 必须先要死掉然后借助火焰, 在烈火中重生。结果凤凰成为中华民族的神物, 是我们的吉祥图腾。
企业的发展前景,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思想意识。很多老板在激烈的竞争中, 凭借灵活的“游击战术”一点一点地把企业做大了, 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 这些经验也过时了, 不再适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老板们应该具备“凤凰涅槃”的精神理念。点燃一把熊熊的火焰, 借助烈火让自己的产品得以重生。
然而这把烈火是什么?很多企业都不知道, 其实它就是外脑——一个具有丰富企业营销管理经验的咨询公司。
然而火焰毕竟是危险的, 寻找了错误的火焰往往会将自己烧尽。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火焰从而得以重生呢?
龙马精神+激情火焰=你的所需
万物都有自己的灵性, 马, 就是奔驰的灵魂。茫茫草原, 落日长河, 马的奔腾就是一种力与美的颠覆。一路驰骋, 颠覆了天高, 颠覆了宏伟, 颠覆了水长, 颠覆了所有的神话, 颠覆了奔腾人的梦。
蓝哥智洋人, 就是这样一群颠覆了传统、颠覆了平庸、颠覆了无为的龙马人。我们以马的精神为信仰, 以马的精神榜样, 无需扬鞭自奋蹄。
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和赤诚经历了市场血与火的洗礼, 以奔放驰骋的姿态战胜对手, 以无坚不摧的力量战胜自我, 并且随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精神, 最终成就了蓝哥智洋生生不息的文化神韵。
华东地区惟一获《人民日报》、《市场报》等权威机构评选的中国十大管理咨询品牌, 全国惟一一个由十大杰出营销人开办的营销咨询机构的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是不二的选择。拥有这两个惟一也说明了蓝哥智洋在营销界的权威地位。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从事营销行业十多年, 在经过深刻的反思与探讨后总结出: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营销的竞争。一提及营销, 价格战、广告战、渠道战、终端战、服务战等纷纷登场, 我们究竟如何来参战呢?
一谈到案例, 就是可口可乐、宝洁公司、麦当劳、戴尔电脑, 一说大师, 往往韦尔奇、科特勒, 国际企业的案例、大师的风采真的适用于我们本土企业吗?营销概念从4P到6P、8P, 又到4C、4R, 从细分再到定位。其实, 企业间的竞争最终就两个字:创新。
当大家都在用时髦的字眼做营销时, 当人人都在用常规营销手法时, 我们会觉得价格越卖越低, 费用越来越大, 营销人员抱怨越来越多, 利润越来越少, 管理者压力越来越大!那么有没有低成本的营销方法呢?
与此同时, 蓝哥智洋提出的“低成本营销”概念走俏市场, 为众多企业的“起死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时值今日, 当低成本营销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目标时, 却又陷入了“误区”。蓝哥智洋机构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企业所实施的低成本营销都是“自给自足”的营销, 没有向专业的咨询策划公司讨教咨询, 因而陷入误区而不自知, 才会导致企业整个停滞不前。
在此, 蓝哥智洋机构专家郑重提醒企业, 进行低成本营销, 必须借助“外脑”这个火焰, 否则, 成功也只是一个偶然!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 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自身的实力不够, 对市场认识不足, 对营销把握不准, 开始寻找专业的策划咨询机构, 事实上, 企业更需要有效果、能增进销量、有相关经验且成功案例多的策划咨询机构来为自己服务。同时最希望这些机构能够提供整合营销策划、整体形象策划、开拓品牌形象方面的“一揽子”低成本营销服务, 这样才可能使企业的辉煌未来成为现实, 让企业的产品借助蓝哥智洋这把烈火得以重生, 寻找到出路。
低成本创新营销 篇11
英国现在已经进入“冷静”的十年。之前,英国享受了多年惬意的市场时光一没有通货膨胀、经济持续增长,而如今,英格兰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创造了一个新的缩写词汇:SOBER——清醒、冷静,该词的首字母各代表一个字,意味着节约、有序地预算和重新合理地平衡收支。
虽然许多营销者现在似乎已经摆脱了经济衰退后遗症,然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对自己投入的金钱更负责任,那些依靠国家拨款援助的企业更是如此。但对整个行业而言,都必须学会如何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在10月20日颁布的《开支预算审查》(Spending Review)中,英国总理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审查了总预算,其中列出了有可能要削减的19%的资金。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无论是靠国库资助组织的发展前景,还是市场对于私营部门的冲击。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预测什么时候又会出现一次经济衰退。总之,许多营销者对市场前景持谨慎的态度。
在奥斯本发表公告的同时,据Bellwether的报告透露——该报告基于每个营销季度回顾在营销活动上的开支——在2010年第三季度营销活动花费进一步攀高。然而,金融信息公司Markit的首席经济学家,即该份报告的主要作者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on)表示,营销者对于各自行业发展前景的乐观程度在此季度却呈现下降趋势。
他说:“调查搜集的事实证据表明,公共部门大幅度削减预算已经影响到营销者的乐观情绪。同时,伴随着市场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种种情况都让许多企业退而采取削减成本策略。”
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企业的市场营销预算是否还会下降仍有待观察。10月14日公布的广告协会、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支出报告(Advertising Association/Warc Expenditure Report)预测,2011年各个季度的广告开支比上一年会有所增长,而WPP集团也公布了自己在十年里广告增长最快的季度报告。不过,由于零售行业在近几个月的销售有所停滞,预计公共部门行业的失业率将上升,而消费者信心可能下降,这会让消费者在消费时保持更加冷静的心态。
糟糕市场情景中的有效营销
经历过最坏的市场情境,至少许多营销者应该从经济衰退期学到一些深刻的教训。包裹投递公司Yodel的营销总监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认为,任何营销活动的重点都应该是为提升投资回报率做出贡献。而现在整个国家面对市场应采用紧缩经济下的“聚焦思维”。
亚当说:“你必须思考如何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我们的团队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挑战自己,而缩减预算只是其中的一个驱动因素。”
对于Yodel公司而言,这涉及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支持直销团队上,以便创造新的商业贸易与合作机会;同时减少媒体广告投放。许多研究机构的调查工作,包括一项由《哈佛商业评论》开展的调研表明,那些依然开展营销活动的企业,不管是在经济衰退时期,还是在市场困难时期过后,它们都有更好的市场表现。许多行业的营销者对这种观点表示支持。
之前担任过英国税务局主席的尼古拉斯·蒙塔古爵士(Nicholas Montagu)说,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举动是任命一名营销总监作为国家收税员,目的是提高税收的合理性和成效。另外,蒙塔古认为增强税收意识反而有助于增加个人额外收入。这是劳动力显著增长的时期,然而蒙塔古坚持认为,对于企业组织而言,若是因为营销预算削减的原因减少了营销活动,那么将会出现“错误的经济”,这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保持成本效益不一定非要通过抑制企业营销活动实现,也不一定非要通过减少宣传企业品牌的传播活动实现。譬如,凡是关于广告的活动,通常有一些可以改进的环节,可以通过剔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费,提高整个过程的成本效益。
急救慈善机构St John Ambulance的营销总监斯科特·雅各布森(Scott Jacobson)认为,营销人员要评估自己的营销流程,之后剔除所有不必要的环节和一些昂贵的官僚做法。他说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我通常会思考:我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之后确保做法不会太复杂,进一步做更广、更多的工作,实现我的目标。”
斯科特举了一个例子,关于广告批准流程的曲折缓慢性,以及毫无意义的广告创意复杂性,这是许多企业都会出现的“过度复杂问题”(Over-complication)。该慈善机构举办了。一场“生命遗失”(Life Lost)运动,这场运动在2010年年初推出,目的在于教育公众如何开展急救,斯科特强调自己费尽苦心让这场运动避免出现“过度复杂问题”。
斯科特说:“我们没有按照常规的做法,即一般的成立创意委员会、推出一个创意、采用层层通过的方法不断改进。因此,我们在活动中能更好地保持品牌主张和创意观念。其他机构完成这些创意方面的工作可能需要两年时间,而我们只用了6个月。”
福特最近在英国为自己的S-Max汽车开展了一场运动,该品牌的广告负责机构是Wunderman。Wunderman对于与此项活动相关的互动网站宣传采用了类似的手法。由于S-Max的运动车型定位,因此其拍摄地必须是崎岖的。于是,Wunderman采取了独特的做法,利用专业的供应商Moofe提供的计算机生成广告影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委托专业摄像师到特定的场地拍摄汽车。
该广告的背景以不同的角度拍摄的车体为元素,制作了一幅三维效果图像,当网站用户登录网站时便能体验驾驶S-Max的感受。Wunderman的艺术创作买家汤姆·雷迪肯(Tom Redican)认为,这种由Moore提供的三维背景图的花费,事实上和委托专业的摄像师进行现场拍摄的费用一样高,但后者还要加上将汽车开到拍摄地的费用,同时还有摄像设备费用及人力费用。
他说:“这并不是很典型的‘用更少的钱力便多的事’,这只是提高了成本效益。如今每个人都有预算限制,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营销者期望采用一些先前未曾尝试的技术从而降低营销成本,最终目的是缩减成本。这就要求营销机构必须为营销者提供一些新的营销解决方案。
福特品牌传播总监理查德·比尔德(Richard Beard)认为,营销者应该始终寻求营销活动的改进方案。“营销者要始终保持创新并承担风险一无论企业当时的开支预算如何,这是实现突破、最终脱颖而出
的本质所在。预算限制要求我们必须让每一个营销活动都要有意义,但这不应该阻碍我们尝试新的、不同的营销方案。”
数字化营销
从哪里可以看出营销者正在采取一些改革性措施?看他们在媒体上的花费情况。如今营销者用于媒体的花费开始有所不同。虽然营销支出的数目表明传统媒体已经从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但是同样有事实可以证明:营销者在数字化平台上的应用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
企业不断扩大其网上宣传、网上展示的力度。毕竟比起使用传统媒体,利用网络媒体的投入更低,何况还有相关的网站分析数据能够清楚地衡量企业的网站投资回报。
再加上社区媒体的兴起和盛行,譬如Twitter和Facebook的应用,都为品牌提供了机会,让品牌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因此比尔德说,企业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评估营销方法,平衡各种媒体的运用比例。福特在传统的大众媒体上仍然会6---些重大的动作,但是也在不断提高品牌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出现率。比尔德补充说:“很显然,要重新平衡媒体支出比例,必须多想些办法。”
Yodel的史密斯也认为,随着预算压力的加大,自己的品牌很可能会侧重于网络宣传,尽管他承认某些传统传播渠道的价值,譬如平面媒体。点击率的可衡量性可以让企业投资有更大的保障性,他承认说,“如果网络投资不能让我们看到投资回报率,我们会认为自己偏离了正轨”,怀疑自己选择了错误的投资方式。
对于慈善机构和公共部门而言,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能否和支持者建立伙伴关系变得更为重要,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分摊营销活动的费用。同时,当慈善机构和合作伙伴之间共享信息、共存互利时,还能打通和目标客户互动的新途径。
青年体育慈善机构StreetGames的主席诺曼·特纳(Norman Turner)说:“和合作伙伴之间的接头工作和成本分摊,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甚至是几年里,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伙伴合作关系有助于我们升级产品,因为各方对新产品的开发都有相同的预期,但我们必须确保各方都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同时,提供儿童服务和社会关怀资格认证的Cache慈善机构营销团队表示,自己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公共关系上。该机构通过向一些杂志推荐合适的文章,确保自己的宣传曝光率,从而让该机构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很高的口碑效应。
策划及评估
很显然,企业的媒体组合应用以及营销准则应用情况。仍将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发展战略和财政状况。雅各布森认为,对于品牌而言,要开展最具成本效益的营销活动,关键是确保营销活动必须整合所有的资源,并进行活动的策划和评估。
他说:“如果是一个聪明的组织,它会评估整个项目的总成本一譬如广告、公关、直接投放和线上活动等开支,同时制订一个整合性计划,从而获得最佳成本效益。这个规划必须忽略当时的经济大环境压力,一旦制订了方案并审查了营销预算一不管营销预算的高低,都要坚决执行。”
对于处于这个冷静新时代的营销者而言,认真考虑每一个决策至关重要。
案例研究:
Cache银根紧缩下的品牌传播
Cache是一家专注于儿童服务和社会关怀的组织,提供儿童护理及其他社会服务资格认证,其85%的收入来自于公共资金。虽然该慈善组织目前状况良好,然而它未来的资金收入情况仍不甚明朗。
这种不确定性对于该组织的营销团队影响甚大,因为该慈善机构的发展方向最终会受到政府资金来源的影响。
成人社会护理资格市场,预计是该慈善机构现有核心业务儿童护理市场规模的两倍。按照销售和市场总监盖·兰尼(Guy Lane)的说法,这意味着该慈善组织必须灵活应对这种市场转变,调整策略,把一些新的资格认证引进市场,就像针对健康和社会保健引进新的认证方法。
兰尼说,自己的机构不需要在营销上投入很多资金去创建品牌知名度。该慈善机构通过开展一些公共活动,借助媒体事件推动品牌的认知度。事实证明,这是该慈善机构吸引受众最有效的方法。他说:“随着Cache迎合特定市场的专业性加强,刊登在特定媒体上的文章产生的效应,已经远远超过了广告的影响作用。”
“而且,由于我们的组织被人们视为‘游说机构’(Lobbying Group),因此,当我们创作一篇文章时,相关的出版物都很有兴趣。相比之下广告投入要大得多,而且我不认为它对于我们这样的专业市场会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对我们而言,采取广告策略可能会浪费大量的金钱。”
虽然该慈善机构避免采用传统的广告方式,而且它也一直在探讨如何开发数字化平台以便让自己的业务受益。该慈善机构最近开始运用Twitter,并且推出了一个新网站Cachezone,希望与用户互动。营销经理萨拉·李(Sarah Lee)解释说:“这让用户既能应用社区媒体,同时也能更多地使用对机构信息有安全保障的网站。同时,我们利用论坛和博客功能,创造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让用户能够互相交流。”
公关经理罗博娜(Lobna Banllahssen)补充说,Cache也在探讨如何基于培训业务对YouTube加以利用,初步想法是在YouTube上发布培训课程视频,让无法参加现场活动的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网上视频。
虽然银根紧缩明显影响到营销者,让他们必须考虑低成本的营销选择,然而兰尼认为:预算不应该是影响一项营销方案执行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部门人员的性格”。他说:“预算的大小是由人决定的,如果部门人员不是基于创新原则制定营销策略,那么不管预算大小如何,结果都是固守旧的模式;反之,如果你做好了创新的准备,那么一旦制订了方案,你就要不管预算,坚决执行。”
李补充说,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在预算支出上将考虑得更为慎重。基于这一点,该慈善机头投资引进了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锁定目标客户并了解他们的习惯。她说,这是为了“确保我们将营销预算用在正确的事情上,从而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
StreetGames
“背驮式”的奥运营销
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是少数几项没有被政府缩减预算的项目之一。负责场馆建设的奥林匹克筹建局(Olympic Delivery Authority)说预算开支不会受到经济环境影响。而奥林匹克组委会(Locog),由于负责奥运会的宣传工作,其资金来自于赞助商资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预算也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营销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确保奥运会之后伦敦和英国的资产可持续发展。这依靠的不仅仅是频繁地开展活动,同时要通过组委会的非商业活动激励项目,策划更多的独立社区开
展各种活动。
然而,其中许多项目不可避免地被政府削减了预算,比如一个项目的负责机构是StreetGames——该机构为贫困社区的年轻人创造运动机会,它正面临预算缩减的挑战。2010年10月,StreetGames和奥运会赞助商可口可乐签订了一个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
与以往相比,该慈善机构此次需要从饮料巨头可口可乐获得更多的资助。可口可乐将资助该慈善机构开展社区活动,同时为此项活动的运动教练提供培训课程。可口可乐英国区经理乔恩·伍兹(Jon Woods)说,这种合作是“实现奥林匹克目标的重要步骤”。
他说:“通过提升人们对奥林匹克的关注度以及可口可乐品牌的知名度,我们希望能接触一些平时难以接触到的受众,鼓励人们,让人们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转变。”
虽然有可口可乐的高调支持,然而这只能让该慈善机构开展一部分活动,其他项目能否顺利开展仍取决于公共经费,而公共经费至今悬而未定。Streetgames主席诺曼·特纳(Norman Turner)说,因为资助该慈善机构项目的组织,譬如英格兰体育理事会(Sport England)要重新审查预算,而其他合作机构,譬如地方政府、学校和社区团体,也都受到成本缩减的压力。
因此。该慈善机构开展活动需要运用的所有资源都将被重新审查一包括营销资源。然而,特纳说:“为了实现主要的目标,我们必须宣传Streetgames及其相关的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能会耗尽所有的资金,然而他认为这至少比砍掉营销项目要明智。因此,该慈善机构将精力集中于不同领域的品牌传播。
其中包括社交媒体,该慈善机构已经运用了witter和Facebook。特纳说,传统的传播网络,即通过受托人和政府、体育管理机构或企业赞助商之间建立的业务联系,这种方式变得更为重要。因此,该慈善组织想在品牌传播上,充分利用受托人建立的这种“背驮式”关系,譬如借助英格兰体育理事会、奥组委和可口可乐对自己品牌的高度认可,利用奥运会作为一个跳板。
特纳说:“对于我们这个市场领域而言,这一次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它决定着我们能否最大化奥运会的宣传作用。”
专家观点: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市场营销的作用始终在于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预算缩减能帮助你更好地聚焦,虽然它同时也受企业所处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零售商,推动销售力的关键就是广告和营销。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目标相当明确,即聚焦未来能带来高回报率的工作。
——Yodel营销总监亚当·史密斯
宣传推广活动对于实现企业目标至关重要。当前的挑战在于如何低成本开展宣传活动。这意味着必须探讨一些新的方式,譬如Twitter,这种方式适合像我们这样针对年轻客户群体的组织。
作为一家慈善机构,我们要开展大约120个项目,因此现有的传播渠道以及口碑效应对于我们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尤为重要。
——StreetGames主席诺曼·特纳
削减预算不一定会提高效益——一个基础级的预算和核心团队永远是必要的。真正的低效率是在承受经济衰退压力时做出的短期决策造成的,因此,必须持续关注中期、长期目标。
新媒体渠道的出现要求所有的营销者必须重新平衡媒体渠道,从而制订最好的媒体传播方案。因此,无论预算如何缩减。企业必须持续开展强劲的在线活动,同时对重要的网络和社交媒体活动进行投资。
——福特传播经理理查德·比尔德
我已经忘记了之前多少次向我服务过的企业提出建议:即使你有10个好点子,如果做好其中的5个能够实现你的目标,那么你何必把10个都做完呢?这种做法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耗费更多的资金。然而至今这种无谓的现象仍然时常发生。
不幸的是,许多企业的传播工作是由某个部门承办的,由不同的部门分摊预算费用,虽然这种做法肯定更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却很难实现一个真正具有资源整合性的计划。因此,一旦做出决策,你就要信任所有的执行团队。
苏宁的低成本扩张 篇12
扩大规模建立成本优势
在实施低成本战略中, 规模经济或不规模经济是一项重要因素。如果某项活动的开展, 规模大比规模小成本更显得低, 以及如果公司能够将某些成本, 如研究与开发费用, 分配到更大的销售量之上, 那么, 就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对家电零售企业来说, 大规模扩张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 又增加了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几亿元的大单比几十元的订单, 显然对供应商更有吸引力, 由此增加了与供应谈价格、谈准时供货的筹码。
起步阶段, 实施集中化策略。苏宁是以专营空调起家的。20世纪90年代初, 苏宁电器在南京宁海路成立, 从事空调专营。1993年南京爆发著名的“空调大战”, 苏宁电器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三大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年销售额3亿元。1994年起, 苏宁电器顺势进入空调批发经营, 以南京为大本营, 建立了辐射全国的批发网络4000多家。确立了苏宁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
连锁经营, 扩大规模。对家电零售企业来说, 只有实行连锁模式才能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所以,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苏宁电器顺应市场变化, 适时转型做零售, 探索零售终端体系连锁建设。1996年3月, 苏宁第一家直属子公司———扬州苏宁开业, 揭开了苏宁电器连锁的序幕。随之先后在扬州、镇江、常州、无锡、上海、北京、深圳和合肥等城市开设直营空调专营店。大规模的零售终端建设为苏宁电器连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 苏宁电器从单一空调业务全面转向电器、电脑、通讯为一体的3C模式经营, 苏宁电器连锁经营进入“3C时代”。2000年, 苏宁电器开始二次创业, 加快连锁发展步伐, 横向扩张与纵向渗透相结合, 逐步在中国建立了从直辖市到省会级城市, 从地级市到发达县级市的网络布局, 构建了核心商圈的3C旗舰店、亚商圈的中心店、社区店的区域布局系统, 形成了区域合理的市场网络, 快速占领全国一级市场, 并向二三级市场全面渗透。与此同时, 苏宁还将建立包括物资控制中心、供应商资源管理中心等在内的相关配合体系。
因地制宜布点。苏宁针对全国市场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规划, 主要原则是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市场环境和价值制定进入方式, 直营店、合资店、特许店多种形式推进。例如在北京、上海、广东以直营为主, 而在2000多个县, 则根据市场成熟度和市场价值重新整合、组装成上千家特许店覆盖市场。因此, 从连锁店数量上看, 大部分是通过输出品牌、管理、服务以及文化的传播去“整编”, 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大苏宁”。
双赢策略降低采购成本
家电的制造商和销售商是一个供应链体系上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无论是渠道还是制造厂商, 最终的利润来源一方面来自于消费者的规模消费, 另一方面来自于双方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合作。前与供应商后与消费者实现双赢或多赢策略, 是苏宁低成本扩张的重要一环。这种经营策略, 需要企业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与供应商坐在一起, 探讨如何加快信息的传递, 如何实现信息的共享, 如何减少相关的操作, 如何简化相关的环节, 最终通过这些手段, 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从而在保证双方合理利润的基础上, 达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目标。
长期以来, 家电零售渠道商和制造商就像一对不可分割和调和的矛盾体。虽然市场已经从厂家为主导转向厂商博弈, 再到现在的厂商均衡, 但是, 国内的零售巨头仍抱定“终端为王”的供应链原则, 挤压厂家。很多家电供应商在与零售商合作时, 多是“含泪微笑”。苏宁从诞生之日起就秉承了东方传统商业文化的精华———“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90年代初, 国内两大空调强势品牌春兰、华宝以非凡的胆识和远见, 与当时仅有200平方米的苏宁电器合作, 让苏宁在险恶环境中站稳了脚。企业做大以后, 苏宁秉承的“合作共赢、利益关系”, 从原来的“讲义气”正式成熟为苏宁电器要坚守的商业法则。
苏宁提出应该科学定位家电制造商与流通商的合作关系, 让整个行业健康的发展。在商业采销方面, 苏宁开始探索“厂商合作”的新模式。从1991年起, 苏宁先后与春兰、华宝两大主要品牌建立新的厂商购销模式, 在淡季向供应商打款这一逆向操作方式, 在旺季得到了供应商更大的支持, 确保旺季价格优惠和货源稳定, 把规模采购节省来的成本普惠给广大消费者。这样, 苏宁取得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在商品供应与价格方面的优势明显, 成为苏宁当时最大的市场竞争力。90年代中后期, 中国家电市场供大于求, 苏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 坚持大规模建设零售渠道, 快速建立零售终端体系, 全面强化了苏宁的终端市场地位。
物流在运营成本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为降低物流成本, 在创业之初, 苏宁在企业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 仍旧投入相当资金建立了在当时颇为超前的物流中心。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和积累, 如今的苏宁不但拥有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 还投资建成了占地40亩的中央立体式物流中心。在苏宁电器连锁经营体系中, 集团负责统一管理连锁经营体系, 各地连锁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物流配送和独立的售后服务, 集团与连锁企业双方共同为终端顾客提供服务。对于苏宁下游连锁企业来说, 不但可以共享苏宁乃至上游厂家的信息资源, 实现即时采购, 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 更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和客户信息, 从而减少经营成本, 降低经营风险。
与供应商共享信息。2000年9月份, 苏宁开始与武汉金力展开全面合作, 并开始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套涵盖财务、结算、业务、物流、售后等诸多业务领域的“JLSCM”系统。为了加速产品流通, 苏宁在2002年3月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智能配送中心, 以配送中心为核心, 上与供应商相联, 下与连锁超市相接, 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联盟, 并把它们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中加以管理, 从而使产品可以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送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如今, 每一位客户在苏宁完成商品购买行为后, 购买信息会立刻在信息系统中反映出来, 并通过ERP系统的分区系统快速划分单位小区, 只要客户提出送装需要, 苏宁会马上派车第一时间完成配送;该系统同时可以实现对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的不同客户的送装需求信息进行整合, 做到及时送货上门、专业快速安装。苏宁不断加大企业信息工程的投入, 2004年总投资1.36亿元, 启动中国零售业信息化一号工程, 2006年4月11苏宁SAP/ERP成功上线, 建立了国际一流信息平台, 基于多媒体技术控制体系, 将供应厂商、连锁企业、分销商直至终端用户联成一个整体, 建立了功能强大的网链结构, 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的紧密协作, 产生巨大的产业合力, 打造了中国零售业信息化TOP-ONE工程。除此之外, 苏宁与全球知名的家电巨头建立信息化战略合作模式。2005年6月, 苏宁和索尼联姻, 确立知识管理和数据库营销的基本工作方式, 标志着中国家电和消费电子类产品的供应链从管理上游厂商的制造环节延伸到零售渠道环节, 在技术上实现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功能。继索尼与苏宁“SIS”合作并实现信息对接之后, 三星也与苏宁实现了B2B成功对接, 双方将围绕客户需求分析、终端商业设计、产品展示演示、产品零售技术等“一体化”实施全程合作, 这种合作增强了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用优质服务保持市场占有率
对零售企业来说, 如果仅仅把低成本战略建立在店铺的数量上, 显然是一种沙滩楼阁式战略。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造就大批忠诚顾客, 从而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实际上在苏宁的整个发展战略中, 苏宁充当了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角色。通过连锁经营模式, 扩大市场广度, 又通过低价策略和优质服务吸引顾客, 从而集中大量的客户资源。然后, 又通过这种资源增加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最终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投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又一个循环之中。在这一循环中, 企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