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2024-11-04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精选12篇)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1

财政部、卫生部1998年11月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 (财社字[1998]148号) 与《医院会计制度》 (财会字[1998]58号) 规定:“医院实行成本核算, 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的分摊可以采用人员比例法, 即按医疗、药品部门人数分配管理费用”。上述规定初步建立了体现当时行业环境和宏观环境的成本核算体系, 但其规定过于笼统, 核算范围不一致, 成本信息可比性差, 难以为政府制定财政补偿政策、医疗服务价格、实施绩效评价等提供依据。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现有医疗体制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百姓普遍反映“看病贵”的部分原因是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过高, 只有加强成本控制, 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才能解决现有问题。财政部、卫生部2010年12月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 (财会[2010]27号) 、《医院财务制度》 (财社[2010]306号) 对成本核算进行了多方面改进与完善。本文拟就新《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进行初步探讨。

一、旧《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性、合法性、可靠性等原则, 将其日常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按其性质和发生点, 分类进行归集、汇总、核算, 计算该时期内各项活动费用发生的总额并分别计算单位成本的核算活动。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 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 相关成本核算规定已不切合医院实际。

(一) 核算科目不科学

对于一些政府性的指令任务活动、相关医疗救援以及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相应发生的支出医院都作为成本列出, 造成成本增高, 数据失真;同时, 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 一些医疗费用的政策性减免, 也缺乏专门的会计科目核算。旧医院财务制度下, 药品支出科目与医疗支出科目并列核算, 药品成本的单独核算容易滋生“以药补医”现象, 导致高药价的产生。

(二) 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

旧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计提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 从而不计入医疗成本。由于修购基金不抵减固定资产科目, 而报表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在报废前始终为原值, 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和基金同时虚增, 影响报表中资产和利润相关科目, 造成信息偏差。

(三) 费用分摊方法弊端多

旧制度下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对用间接费用的分摊, 一些医院的处理十分混乱:一方面, 一些医院对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进行统一计算, 不分摊, 使得管理费用不受控制造成恶性膨胀, 成为一个“百纳盒”;另一方面, 一些医院按照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人员比例标准分摊管理费用, 过于简单, 容易造成收支结余不准;再次, 一些辅助科室的成本存在多次迂回分配。以上各种分配问题使得成本会计信息失真, 缺乏可比性, 不利于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四) 成本核算缺乏分析控制

目前, 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大多是各项成本数据的整理和归集, 为核算而核算, 核算重点放在计算上, 不能有效的体现核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各项成本的各期变化, 没有进行对比分析、剖析差异、寻找原因和责任, 从而未能达到降低成本和成本控制的目的, 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由于核算科目不够科学完整、一些核算方法存在严重弊端、成本分配不合理等使得成本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不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 相关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 大多数医院管理者是医学专家, 相对缺少对医院运营、成本管理等理论体系的理解, 对成本核算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造成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成本发生和成本责任无法挂钩, 严重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进行, 不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改进

新制度对成本核算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 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 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新制度明确了各级成本核算的概念和内容, 优化相关核算科目, 提出新的费用分摊方法, 要求新增成本报表, 对完善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 调整优化相关科目

新制度把“药品收入”并在“医疗收入”科目内, 把旧制度中的“药品支出”、“医疗支出”合并新设“医疗成本”科目, 药品按进价入账, 领用时确定实际成本, 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 规范了药品管理。“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医院开展科研、教学项目使用自筹配套资金发生的支出, 在“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核算。新制度单独设置科目反映科教活动收支, 通过“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把科教项目纳入收支管理, 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科目, 规范医院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核算。

(二) 完善固定资产核算

新制度取消了原制度中的修购基金, 按月核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避免了旧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不能计入成本核算的弊端, 通过折旧计提, 实现资产价值的转移, 使得财务报表能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 避免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情况, 有利于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 也优化了医院资产负债管理。

(三) 提出新的费用分摊核算方法

新制度明确指出了不应计入成本核算的费用范围, 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了明确分类, 详细规范了具体的业务类型。改变以往旧制度管理费用单纯依靠人员比例的分摊方法, 结合人员比例、工作量、收入比、内部服务量等多种因素,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分摊方法, 这种分摊方法的多样性更能贴合医院实际情况, 体现了费用分摊的相关性原则。如后勤、供应科室成本费用依据医院管理要求, 采用市价法、成本法、协商价格法等方法确定后勤保障辅助科室劳务服务价格, 根据提供的劳务量, 按受益对象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分配其成本费用。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 存在兼行政与临床于一身的人员多角色现象, 医院对多重角色人员进行角色定义时, 对其成本分类一定要根据其不同岗位赋予不同分类, 注意多重角色人员成本分类的对应关系, 为人员经费合理分摊提供基础。

(四) 实现核算分析与控制

新制度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成本分析和考核, 提出了一些指标, 设置了四类收支结构。医院可采用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本量利分析方法, 对照目标成本分析成本变动情况, 挖掘成本变动原因, 确定变动和耗费环节;并使用相关控制方法, 对相关耗费进行控制, 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控制。

(五) 新增成本报表, 成本核算更加清晰

与旧《医院财务制度》相比, 新制度增加了成本报表, 包括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及其构成分析表, 这三张表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科学的反应了医院成本费用支出情况, 这些报表可以辅助相关人员审查医院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可靠, 也可以作为分析合理定价、降低成本支出的重要参考, 为成本分析和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 各项成本报表和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构成完整的报表体系, 使得我国医院的报表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 也方便了公众对医院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的监督。

三、新《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建议

(一) 建立责任成本制度

医院可以建立责任成本制度, 严格划分权力责任, 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及科室, 再落实到个人, 从而锁定成本责任对象, 有利于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也强化了相关人员的成本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 医院可以将一些成本控制指标与绩效考核指标挂钩, 促进员工积极有效的完成成本控制。

(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新制度下, 医院首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 确定价值, 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和资金来源, 加强在建工程的管理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及资产处置的管理, 注意按新制度的要求合理估计提取坏账准备, 定期分析及时清理坏账;其次, 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对其使用、保管、处置和清理定期检查, 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完备;按照要求严格确认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并按要求进行摊销。对于符合要求的投资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工作, 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再次, 在会计记录上, 严格执行新制度“三账一卡”制度, 严格管理, 确保账实相符, 建立二级库房, 加强卫生材料的二次出库管理、高值耗材明细账的管理, 建立健全存货采购及实物管理制度, 准确计价, 合理确定储备定额, 定期盘点;最后, 在固定资产的转让、报废和处置上,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程序办理, 确保合法、合规, 对投资收益应当加强监管,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 完善成本分析方法

新制度要求医院在准确核算成本的基础上, 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 挖掘成本变动内在原因, 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新制度提出了多种不同成本分析方法, 如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 医院可以建立成本分析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成本分析方法, 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 找出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控制成本费用, 汲取同类医院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 优化成本管理, 提高效益。

(四) 加强相关人员成本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制度成本管理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领域相对前沿的模块, 其中有些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钻研精神才能理解和完成, 如科室成本核算中的逐级分项分步结转法, 以及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核算在项目成本核算基础上探索病种成本核算的思路和方法, 成为医院成本管理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只有加强理论和实务学习才能掌握这些方法, 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一方面, 医院工作人员要加强成本意识的培养, 既有利于医院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 也有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 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学习和掌握新制度提出的相关计算方法, 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提升专业技能。

(五) 推进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实现成本费用实时监控、定期反馈

新制度下的医院成本管理对系统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本核算将更加繁琐和复杂, 相关分析也需要信息系统软件包括HRP、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子系统的开发应用等支撑。只有以良好的信息化做支持, 才能实现成本数据的准确核算, 以及各系统之间数据的无缝连接, 才能满足医院管理人员在数据分析处理中的需求, 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最终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医院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 引进合适的成本核算软件, 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信息共享, 实现自动化管理, 确保成本核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有利于相关人员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借助信息系统, 医院可以实现收入与成本数据的站点采集和自动导入, 各项成本数据全部由相关部门通过终端上报, 经审核确认后导入, HIS各项收入及工作量数据自动定时导入到成本核算系统, 便捷的数据检索方式, 可满足财务分析需要, 为管理决策、科室考核提供依据。

为全面、真实、准确的反映医院成本信息, 强化成本意识,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院绩效, 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医院必须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通过成本核算、分析, 提出成本控制的措施。医院应组建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牵头, 成员包括财务处、人事处、总务处、计算机中心等部门负责人, 成立成本核算办公室负责相关核算事宜。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成本核算报表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行成本分析, 解析成本与收入的配比情况, 收入、成本及结余的趋势变化及原因, 科室间收入、成本、结余的对比变化及原因, 以及医院整体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分析, 结合成本考核分析情况找有关部门落实成本节约与控制措施, 革新医疗技术和管理手段, 实现成本最优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樊俊芝、刘辉、张红:《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践》, 《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第2期。[1]樊俊芝、刘辉、张红:《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践》, 《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第2期。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2

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下称“新制度”),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制度对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明确与规范。对所有企业建立健全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规范企业成本核算行为,保证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重大意义。

新制度中关于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下称“原制度”)中的相关规定相比,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明细项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发生了4个方面的变化。

引入作业成本法

新制度的最大亮点是,引入了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体现在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核算来看,主要是将原制度在“期间费用”开支的部分费用计入了“开发成本”,使成本信息更加真实、完整。

主要项目有,将原制度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项目,计入了“开发成本—— —前期工程费”。比如安检费、质检费、标底编制费、交易中心手续费、招投标管理费以及临时围墙、围栏、围板的设计、建造、装饰费用等。

将原制度规定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项目,计入了“开发成本—— —开发间接费”。比如:预结算编制与审核费、质监费、安全监督费、工程保险费、广告设施及发布费、销售环境改造费、临时销售通道工程费、售楼处装饰装修费、样板间费用、前期物业管理费等。

将原制度规定在“销售费用”开支的项目,计入了“开发成本—— —基础设施建设费”。比如,开发项目内的各种指示牌、标识牌、示意图、垃圾桶、座椅、阳伞等室外零星设施费用。

新增借款费用项目

无论是原制度还是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税收政策规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项目均为6个,即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

而《新成本制度》在房地产企业原有的6个成本项目基础上,新增了第7个成本项目—— —“借款费用”,并明确规定其用来核算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也就是说,对房地产企业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即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工程开工至工程竣工交付取得《大产权证》期间,因房地产开发项目借款而发

生的费用,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开发成本—— —借款费用”核算。

这一变化,解决了房地产企业核算“借款费用”计入哪个成本项目的难题,对企业来讲是一大福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 —借款费用》,并结合《新成本制度》要求,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核算“开发成本—— —借款费用”应该设置以下明细项目核算:利息支出,指房地产企业支付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息支出、非金融机构的利息支出;汇兑损益,指房地产企业借入外币资金因汇率变动对外币本金及其利息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差额;金融机构手续费,因借款而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如融资顾问费、贷款手续费、理财费用、贷款佣金等;中介机构费用,因借款而必须发生的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如支付的土地评估费、在建工程评估费、法律顾问费、财务报告审计费、担保费等;其他,指因借款而支付的其他借款费用,如土地抵押登记费、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费、租赁登记费等。

细化和明确前期工程费

新制度把“前期工程费”明确分为勘察设计费、报批报建增容费、“三通一平”费、临时设施费四大类,并将这四大类进行了细化。

勘察设计费,包括勘测丈量费、规划设计费。其中,勘测丈量费包括初勘、详勘等。主要有水文、地质、文物和地基勘察费,沉降观测费,日照测试费,拨地钉桩验线费,复线费,定线费,施工放线费,建筑面积丈量费等。

而规划设计费则包括规划设计费以及其他项目。

规划设计费,包括方案招标费、规划设计模型制作费、方案评审费、效果图设计费、总体规划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修改设计费、环境景观设计费等。其他项目则包括可行性研究费、咨询论证费、制图费、晒图费、赶图费、样品制作费等。

报批报建增容费,包括报批报建费和项目整体性批报建费。

报批报建费,包括安检费、质检费、标底编制费、交易中心手续费、人防报建费、消防配套设施费、散装水泥集资费、白蚁防治费、墙改基金、路口开设费、规划管理费、新材料基金或墙改专项基金、教师住宅基金或中小学教师住宅补贴费、拆迁管理费、招投标管理费等。项目整体性批报建费,包括项目报建时按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交纳的报批费以及水、电、煤气增容费等。

“三通一平”费,包括临时道路、临时用水用电、场地平整的设计费、建造费等。临时道路,包括接通红线外施工用临时道路的设计、建造费用。临时用电,包括接通红线外施工用临时用电规划设计费、临时管线铺设、改造、迁移、临时变压器安装及拆除费用。临时用水,包括接通红线外施工用临时给排水设施的设计、建造、管线铺设、改造、迁移等费用。场地平整,包括基础开挖前场地平整、场地清运、旧房拆除等费用。

临时设施费,包括开发项目现场的临时围墙、临时围板、临时办公室、临时场地的设计费、建造装饰费等。临时围墙,包括围墙、围栏设计、建造、装饰费用;临时办公室,包括租金、建造及装饰费用。临时场地占用费,含施工用临时占道费、临时借用空地租费等;临时围板,包括围板设计、建造、装饰费用。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成本制度》关于“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的具体规定,对房地产企业正确核算成本意义重大。

扩展开发间接费的核算内容

新制度对“开发间接费”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与分类,同时参照相关规定,对其具体核算内容进行了扩展。与原制度相比,有3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重新定义了“开发间接费”的内涵。

新制度明确规定,“开发间接费”,是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工程监理费、造价审核费、结算审核费、工程保险费等。

其次,将“开发间接费”进行了重新分类。

将“开发间接费”分为工程管理费、营销设施建造费、物业管理完善费等三大部分,并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了细化。

最后,对“开发间接费”的具体核算内容进行了扩展。

新制度对“开发间接费”的具体核算内容,充分考虑了相关规定,同时也与原制度有一定衔接,且有了更多的扩展与突破。

具体核算内容,包括工程管理费,即为直接组织和管理所开发工程项目而发生的职工薪酬、行政费用、工程监理费、工程保险费等;营销设施建造费,包括广告设施及发布费、销售环境改造费、临时销售通道工程费、售楼处装饰装修费、样板间费用等;物业管理完善费,主要包括按照规定应由开发商承担的由物业公司代管的房屋维修基金、物业管理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以及小区入住前投入的前期物业管理费用。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3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

一、我国医院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不足

1.全成本核算和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医院长久以来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有政府拨款,所以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不够强。部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缺乏执行力度,部分医院是为了核算而核算,注重形式而没有充分的发挥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的意义和效果,缺少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改变,部门会计人员不能对医院运行中的成本进行认真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医院中的成本问题进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能使全成本核算达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2.全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部分医院的全成本管理和控制仍然按照二级核算的方式,这种按照医院科室为单位的核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二级核算的方式容易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执行力度,部门医院的科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了医院采用性能低下的设备,或者导致医院的科研成本投入降低,降低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部分医院将成本分为两种方式来计算,其中对间接成本的费用核算比较混乱,例如有的医院只是将成本中的管理费用进行统一的计算,而没有进行细化,导致了成本控制难以真正的执行到细节方面,使医院的管理成本不断的提高。部分医院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摊的时候,是按照员工的数量来进行分摊,缺少一定的科学性。这些方法都影响了医院全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医院财务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性。部分医院对于政策性的医疗费用的减免和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常常缺少必要的会计核算科目,这些方面的成本增高会影响医院的整体成本控制和核算,影响医院的运行和发展。

二、新财务制度下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策略

在新财务制度下,为了提高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管理的效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全成本管理的专门组织

医院的管理者要正确的认识到全成本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运行的重要意义,把全成本管理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日程中。医院的领导应当根据医院的经营状况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通过医务、后勤、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配合,加强不同部门的分工,将责任层层落实,逐渐的形成覆盖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核算组织。同时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逐渐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全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医院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宣传,使全成本控制成为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发挥医院的成本效益,不断的完善成本控制的细节,增强医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调动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不断的对全成本核算管理有效性进行提高。

2.加强全成本控制和管理

医院的全成本管理要涵盖医院的方方面面,使成本核算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医院的成本情况。加强全成本预算管理是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预算是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所以医院的全成本管理应当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成本管理流程化、系统化。通过就全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结合,通过定期的检查发现成本支出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的改进。全成本核算还应当和医院的员工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员工作为医院成本管理中的直接人员,可以帮助医院的成本管理部门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医院各个部门的参与,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以执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成本考核成本结果的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医院的成本管理在医院的重大项目、医疗设备的采购中也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减少了医院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此外,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增加相应的风险支出等科目,对医院运行中的医疗风险和政策性卫生医疗事件的开支进行核算和控制。加强医院的财务监督管理,对于及时发现医院的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在发现问题之后应当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发挥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作用。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医院运行中的各种财务现象和财务关系进行监督检查,将成本控制融入到医院的运行中。人力资源支出是医院的主要支出,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激励的效果,也更能够发挥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功能。例如在考核医院科室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把科室中的每个员工的考核成绩和成本考核结合起来。

三、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新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实施,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新的财务制度对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医院开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控制,对于医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上本文对新财务制度下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提出了个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院财务制度》下成本管理的重大突破与创新[J].医学与社会,2012,25(10):22-24

[2]韦健,王晓飞,蔡晓锋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04):48-49

浅谈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 篇4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核算,管理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 规范医院财务行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11年1月, 财政部和卫生部出台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新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试点城市执行, 2012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执行。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新《医院财务制度》中首次将成本管理的内容写入制度当中, 明确将成本管理作为单独一章进行阐述。制度中提出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定义。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 提出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新制度的规定为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让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有了统一的原则和规范, 避免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 医院应实行成本核算, 来加强自身的运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

二、实行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 改变医院成本核算的传统观念, 统一思想, 全员参与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 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 关系到全体职工利益的系统工程, 因此, 成本核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应该是全院、全员的工作。首先医院的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作用和意义。然后利用院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职工代表大会、全院职工大会等在全院进行成本核算宣传, 让全院职工了解成本核算不仅是一种会计方法, 更是一种管理方法, 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 养成节约习惯。

(二) 建立成本核算机构, 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实现院长负责制, 以财务部门为成本核算中心, 在临床、医技、医辅和管理各部门明确成本核算责任人, 各部门分工明确, 共同负责, 形成一个从上到下, 覆盖全院, 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同时, 应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广泛征求各科室意见, 认真收集资料, 制定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流程, 核算数据的上报、分析流程, 建立激励措施进行定期考核等, 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 制定成本核算单元, 设置分摊方案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 把医院的科室分为行政后勤类、医疗辅助类、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根据医院的组织结构特点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单元, 一般来说具有独立收支业务的都可以设置成核算单元, 也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置一些虚拟核算单元来归集某些公共成本。按照新制度的要求, 对制定好的核算单元进行“四类三级”的成本分摊。具体内容是, 首先归集各个核算单元的直接成本, 然后按照先把行政后勤类科室成本分摊到医疗辅助类、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科室, 再把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分摊到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科室, 最后把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分摊到临床服务类科室。成本项目的分摊方案, 应根据每项成本形成的原因设置分摊标准。比如:人员经费可以按照员工人数分摊;医疗风险基金按照科室收入分摊;房屋建筑物折旧按照科室面积分摊;水电费应尽量为科室安装水表、电表, 不能安装的可以按照科室人员数、建筑面积、科室设备及科室收入等方面设置综合分摊标准;供应消毒、洗衣房、总务维修、车辆使用等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进行内部定价, 按实际工作量计算出核算单元消耗。总之, 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 根据“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则设置分摊方案。

(四) 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清产核资工作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 没有准确的基础数据, 成本核算工作就难以顺利实施, 因此, 要按照制定好的成本核算单元, 对医院的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查。成立清查小组, 对各部门的总务资产、固定资产、房屋等实物资产进行逐一测量、登记、界定、确认、核实, 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比如盘盈盘亏财产物资, 由相关核算单元和清查小组写出报告, 提出处理意见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解决;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 由清查小组写出报告和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 院长办公会审核同意后, 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五) 加强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建设

成本核算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工程, 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 需要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 因此, 医院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软件,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与医院会计核算系统、HIS系统应相衔接, 便于数据和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水平。

(六) 合理应用成本核算结果, 加强对医院管理

医院绩效考核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贴身利益, 既要体现公平合理, 又要体现奖勤罚懒, 绩效工资要工作质量和工作强度相结合, 因此, 成本核算的结果是医院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医院预算管理以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为目的, 因此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医院预算编制和管理。是编制预算和监测预算的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及, 保障资金最佳运用。成本核算结果在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指导作用, 比如: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和定价、大中型设备的采购和基建项目都可以参照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避免和减少管理决策失误概率。

三、结语

只有正确认识医院的成本核算, 才能重视和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实行成本核算, 有利于医院对成本的控制, 有利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有利于医院实现规范化管理, 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使医院保持良好、稳定和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5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拓展

原本的会计制度下,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对行业类型及经济类别过分强调[1]。会计制度仅仅适用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这不仅限制了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同时也造成了行业壁垒。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则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企事业单位统一遵循新会计制度,消除了会计信息壁垒,事业单位的基本的建设投资核算也纳入其中,解决了原本二者分别核算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得到细化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被细化成五大部分。与原本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转变了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的情况,为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制度支持,使财务核算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事业单位能够通过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充分的反映出自身实际财务情况,有助于提高财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资产和收支的具体化要素,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分类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财务核算效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优化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进行了优化,在原本基础上,增加了累计折旧项目,将固定资产标准提升至一千元,根据折旧率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在这一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及磨损程度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工作人员再结合损耗程度等进行核算,便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直观的反映,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增强。同时,新会计制度中,也从固定资产折旧中,将非流动资产进行分离,避免将其计入到支出中。

二、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级会计科目下,明细科目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通常设置的层级过多,且难以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在政府补助等方面,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导致新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未能遵循《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导致明细账目缺乏明确性,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

新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2]。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得以优化,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账户,实现对资产的科学分类和盘查清算。然而在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库存货物划分与当前新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其次,事业单位大型资产处理缺乏规范性,存在划分不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给财务核算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核算方法。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有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将事业单位所有收入,都纳入收入范围中。然而其中有很多收入项目,并不能真正增加事业单位净利润,只能够在表面的数字上得以呈现。因而,这种计量、核算方式并不科学,需要事业单位尽快予以更新。

(四)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

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虽然其十分符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需求,但是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应用新会计制度时,仍然会存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的问题。第一,在账户与报表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充分明确,导致其在处理账户与报表的衔接上,存在众多的疑惑,难以良好处理。第二,在会计信息处理上,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审核与对比环节,缺乏横向与纵向对比,一些财务管理人员难以确保全面的财务核算,涉及范围较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出企业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三、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对策

(一)合理设置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

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应确保各个层级设置合理。第一,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补助及支出,对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设置,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相匹配。第二,财务部门应对原本的`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简化,并监督明细科目架构的设置[3]。从而便于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良好审核,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优化

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与新会计制度相符,事业单位还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首先,应要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对非固定资产进行存货处理。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单位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新会计制度实施下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再者,应将原本的旧会计信息,融入到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中,对各项财产进行科学核算。最后,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应运用与新会计制度实施相符的先进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更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尽快采用与新会计制度相符的核算方法。针对以往收入确认、计量、成本核算方式予以转变,采取差额计入收入法[4]。这种收入计入法,主要是对企业净收入进行计算,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净利润,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同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较多,工作范围较广,因而,应实现网络结算、差额结算等核算方法的结合运用,充分发挥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势[5]。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资产清查工作,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科学开展计提折旧和摊销工作,从而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实际上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了解深度不足。因而,事业单位还应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学习,转变其传统的财务核算观念。同时,设置实践训练,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对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方法进行熟悉。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其财务核算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事业单位还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核算明细科目的科学设置,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采取新会计核算手段,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良好衔接,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安英.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1,4(4):93-94.

[2]李超毅.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12(12):23-24.

[3]齐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8(15):100-108.

[4]蒋鸿婷.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65-66.

[5]张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问题研究——学习新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交通财会,2013,10(10):72-78.

★ 基建会计制度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论文

★ 新会计制度

★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践问题分析论文

★ 新企业会计制度

★ 浅谈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 事业单位加班费规定

★ 事业单位公休假规定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6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 中医院; 成本核算体系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改革思路

2011年1月18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同步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新制度。其中,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以下简称“新财务制度”)。新财务制度的出台将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更为规范,更为标准,能够更好地配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工作。

与原制度(1998年的医院财务制度)相比,新财务制度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一个变化体现在成本核算工作上。新财务制度用了一个独立章节来阐述医院成本管理,体现了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国家对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高度重视。新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实行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内部成本核算,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遵循收支配比、权责发生制等原则,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能核算出医疗服务项目、病种、床日、诊次等单项成本,并且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呈报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这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展示出来。公众可以通过医院披露的成本报表知道医疗收费是否合理等问题。

可以看出,新财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很高,但是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如何建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如何同时进行,各种成本在核算对象之间如何分摊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

二、中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特点分析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疗机构把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加以记录、汇集、计算、分析和评价,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范围计算出医疗卫生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根据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消耗,分配医疗服务费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一般医院可分别核算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检查、治疗、化验、放射、手术、分娩、输血、输氧、其他及药品、制剂等项目。就中医院而言,成本核算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中医制剂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备受关注。中药制剂研发已成为中医特色建设的突破口,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最佳载体之一便是中药制剂。各类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例如中医院,对中药制剂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医保制度改革、医药分家、药品降价、传统饮片及中成药的利润变薄,使中医院在中药方面的盈利空间变小。与中药相比,中药制剂的研发由于其确切的临床疗效,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省去了巨大的销售成本,为医院创造了一定的利润空间。随着研发的深入和技术层面的大幅度提高,还可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以笔者工作的河北省中医院为例,以茵连和胃颗粒、十味百合颗粒等为代表的一共34种自制药剂,均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包括管理、临床、科研等多个环节,就财务方面来说,中药制剂的成本核算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中药制剂的材料费用、科研开发费用、设备折旧费用、人工费用等等均构成各种制剂的成本项目。

(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成为成本核算的重要核算对象

中医学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近代西医只有短短一二百年的历史,传入我国还不到一百年。近年来随着现代病种的日益复杂性以及人们对日常养生保健重视的日益提高,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就笔者所在河北省中医院为例,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结合本科特点,开展了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例如,呼吸内科根据中医理论每年于“三伏”、“三九”天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穴位贴敷活动;按摩科创立了独特的经络和脊柱调衡疗法治疗颈椎病;脾胃病科独创了“解毒化浊”疗法,运用该方法,使许多重度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重度异性增生、真性无酸患者恢复了健康;骨伤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督脉液压疗法、手法推拿技术、中药渗透离子导入技术和中药熏蒸技术、液体灌注疗法(静脉点滴和水针注射技术)手术技术等中医治疗方法,创立的“督脉夜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专法研究达到了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8%的良好效果。为了更好地探索和完善新的治疗方法,医院专门成立了中医特色治疗科,利用中医传统疗法“简、便、验、廉”的特点治疗各种疾病。目前已开展的特色项目有整脊推拿、刮痧、火疗及温熨疗法、小针刀治疗等,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新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之一体现在将成本核算按核算对象分为科室、医疗服务项目、病种、床日和诊次,有利于正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这就为中医院的成本核算内容界定了范围,要突破以往在成本核算上“重科室,轻诊疗项目”的局限,在以后的成本核算工作中贯彻既突出科室成本,又突出特色诊疗项目的原则。即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要成为成本核算的重要核算对象。

三、新财务制度下构建中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

秉承新财务制度的改革思路与原则,结合对中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分析,笔者尝试构建中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体系,促进医院成本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体系

“全成本”核算的工作应实行三级成本核算模式:一级核算是以医院为核算对象,核算医院的总成本;二级核算是总成本下设包括药剂成本、制剂成本、临床科室成本、医技科室成本及管理部门成本等二级项目成本,计算出科室成本;三级核算是以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为核算对象,科学地归集和分配项目成本。

(二)二级项目成本的基本构成与核算(表1)

(三)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构成与核算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成本核算是指按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为成本计算对象,对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各种诊疗项目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以临床科室或者中医特色治疗科开设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三级核算,是适应医疗付费方式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医医院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成本核算与科室成本核算时间上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成本项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成本项目归集的对象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成本包括:医用材料费用、药剂成本费用、研发分摊费用、诊疗费用、医护人员工资费用、仪器设备折旧费用、其他费用等等。

总之,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由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成本核算构成。在核算的过程中,力求通过成本项目的安排,实现科室成本与诊疗项目成本之间的数据对接和转换,实现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体化。通过完整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升中医院成本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中医院管理上的重要作用,促使医院能以最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M].2010.

[2] 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2010.

[3] 黄琦璐,温薇.基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0).

[4] 陈俊宁.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改革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0(1).

[5] 祁爱华.探索医院成本核算的做法与途径[J].经济师,2010(4).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7

自从颁布新财务的会计制度以来,各家医院都在思考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有效方式。因为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于医院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对医院成本的核算体系有了更高要求,即医院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使得财务成本的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医院财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

(一)成本预算过于注重形式

国内不少医院都制定了财务成本控制制度与核算制度,而医院预算则是按照以往经验来制定,且预算制定过程实践性调研不足,导致预算费用不能按照成本费用实际的发生额制定,从而致使医院成本费用数额不能和医院经济责任联系在一起。此外,大部分医院并不重视财务成本的控制,预算工作基本只是形式工作,不注重实质,后勤、行政等科室工作人员对于财务成本控制积极性比较低,使得成本的工作难以展开,进而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

(二)项目成本的核算层次空缺

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在财务工作中,比较重视收支的核算,而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于还处在基础性阶段。一些医院虽然成立了财务成本控制的部门,但成本控制核算工作依然依赖于原有财务的工作,财务成本的核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加之,缺乏专业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使得医院财务的成本核算不够严谨与准确。此外,我国正在开展全民医保的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根据项目来报销将是今后医院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医院加强项目报销的工作管理力度,特别是医疗项目成本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三)间接费用分配比较粗糙

国内大部分医院均制定了医院费用支出规章,成本支出方面的工作也基本展开。但当下医院的费用支出分配还比较粗糙,并没有充分结合医院发展现状,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就不能真正反映医院成本的支出情况。加之,很多医院没有指定一个费用分配方式,导致医院成本实际发生额模糊不清,从账目难以看出医院项目实际的发生额,难以反映出医院真正的收支状况,也不能确保成本消防的信息精确性与正确性。此外,大多数医院没有制定成本费用分配与归集的制度,实践工作中,难以获取成本控制、核算第一手信息,使得成本核算的工作难以开展,更甚者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性策略

(一)加强医院成本的核算体系标准建设

要想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就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标准化成本核算制度,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进而有效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目前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需要一套标准化核算体系为前提,便于在医院经营工作开始前或者是医院活动中、活动结束后,根据标准化核算体系进行医院成本的核算,这样可以确保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规范化。但是制定成本核算的标准体系前,相关人员要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沟通,了解实际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已有问题分析解决措施,这样制定出来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才会具有实用性与时效性。此外,还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计算方式、核算流程与操作项目预算进行控制,保证医院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一致,使医院消费明朗化。

(二)提升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一,医院要尽可能完善竞争的机制,并制定规范且严格的考核体系,提高医院财务核算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全方面提高医院工作的水准,进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医院在选拔人才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与医院实际情况,本着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择服务性、爱岗敬业的人才。医院可以制定医院人才选择的计划,确保聘任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医院发展。

第三,实时地对财务工作人员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医院可以聘请财务方面的专家或者是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来给医院工作人员授课,并解读与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现场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控制与核算,提高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水平,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医院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度

将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做好,是当下医疗体改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降低医院浪费、提升医院财务的管理水平、节约医院成本。医院也要实时组织教育与宣讲,加强医院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核算工作的重视度。此外,医院高层领导者也要高度重视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带领医院工作人员学习财务政策,并贯彻落实;医院领导者还要协调各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营造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促进医院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近几年来,在新财务的会计制度指导下,部分医院针对自身成本核算中的问题,采取了各种整改措施,但是大部分医院中成本核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研究解决方式,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体系建设,应用科学合理、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方式,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体系,达到医院资源配置与内部结构的最优化,进而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医院的财务制度》中明确了医院成本与相关费用的支出范围,并结合医院决策与管理需要,分析、分类、归集与记录医疗服务中各项费用的去向,给成本信息经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式,便于如实反映医院活动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但是医院成本和企业的财务会计内容不一样,成本概念相对复杂,且呈现出各种形式。本文就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新财务会计的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措施,以期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财务制度

参考文献

[1]伍美英.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会计师,2014,(9):25-26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8

1.促进医院社会效益提升。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改革, 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可以优化医院内部结构, 实现各项资源的最佳优化配置, 从而帮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现代化的成本核算体系, 可以对医院各个科室、各项医疗流程进行深入分析, 并且全面掌握成本支出的实际情况, 实现各项资源的最佳配置, 提升医院资源的应用效率, 缩减医院的成本投入。充分了解医院众多科室以及医疗流程收入和支出的比例, 有针对性地调整医院的收入结构, 从而加强医院运行的成本控制, 适当下调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使医院的医疗服务可以得到患者认可, 从而促进医院社会效益提高。

2.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提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沉重, 医院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加强医院管理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建设, 优化改良成本核算体系, 加强对医院资金的控制,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资金花费, 缩减医院运行成本。通过多种手段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宣传, 使医院的众多科室都能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 主动参与到医院成本控制中去, 抛弃以往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费用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增涨的模式。保障医院的健康运营, 抑制不良腐败风气的滋生, 最大限度地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从而促进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为政府的医疗财务补助提供重要依据。医院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医院在运营过程中, 通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以及销售药品所获得的经济收入。第二方面是我国政府部门的医疗财务补助。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 可以帮助医院对医疗服务各项资源支出进行全面性的分析, 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 合理的、科学的制定医疗服务费用, 可以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全面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数据, 为政府医疗补助资金的发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体系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落实, 对医院的成本核算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为医院成本核算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仅规范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则, 同时, 对成本核算归集和成本核算转移的主要方式也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 使得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医院成本核算框架。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医院众多科室的类别进行了明确划分, 其中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属于医院行政和后勤服务的科室;第二种是医疗辅助类别;第三种是医疗技术类别;第四种就是为患者提供临床医疗服务的类别。通过新财务会计制度, 医院对众多科室的类别划分更加规范化。医院同时还成立了成本核算管理领导监督小组, 组长由医院运营的总负责人承担, 小组的副组长由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承担, 基于医院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及医院医疗服务流程, 确定医院成本核算领导监督小组成员, 并对其责任和权利进行合理分配。

2.收入类别。除了政府部门的医疗财务补助之外, 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销售药品。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 将二级明细科目材料收入添加到会计科目下。对医院收入进行深入调查, 其中材料收入所占的比例逐渐提升。所以医院现阶段需要将材料收入单独列出, 这不仅可以提升医院材料收入管理水平, 同时还便于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我国很多医院都积极采取该种管理形式, 将材料收入单独作为一种收入类别存在,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医院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中提取收费数据信息, 从而为财务数据信息统计和审核提供很多便利。

3.成本类别。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的支出类别进行明确划分,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医院对医疗和药品的消耗, 落实成本管理工作, 将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 避免通过对患者销售较高价格的药品, 促进医院收入增涨。这种思想对于促进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在医院成本核算实践过程中, 想要将医疗和药品支出进行明确划分具有很高的难度。所以, 新财务会计制度指出, 医院在对成本核算中的药品支出进行核算时, 要列出医院药品销售所需要的成本。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也有着明确规定, 这也是原财务会计制度中的缺失内容, 医院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三、结语

医疗领域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同时, 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内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医院承担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医院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 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还要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通过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成本核算, 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 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

摘要: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成本核算则是成本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以往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对此也非常关注, 并且推行了新财务会计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这对于医院而言不仅是挑战, 同时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基于此, 对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进行深入探讨, 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促进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改革, 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9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可分为全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是将医院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所有支出、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计算出总成本的经济活动;科室成本核算是将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医院的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收支配比等原则。要加强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

1 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各科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成本核算员

(1)在财务部门设立成本核算小组,专职成本会计不得少于2名。成本核算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①制定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细则及相关工作流程,完善健全有关制度,例如材料物资的采购、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药品的出入库制度、费用的日清月结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费用的分摊制度等。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的搜集与记录工作,统一数据口径,建立数据传输渠道并理顺流程,制定流程图,重新统计各核算科室的实际用房面积,制定内部服务价格等。②每月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核实各科室上报的成本数据,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编制医院全成本报表和各科室成本报表。③开展院内成本核算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成本归集范围、内容、核算标准及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比例,上报数据的流程、时间等,力求成本数据准确无误。④负责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及成本数据的查询和更新工作。每月完成报表报出后,就要将相关成本资料整理、装订成册并编号归档以便查找核对,做好成本系统的备份及更新工作。

(2)医院各科室需配备专职或兼职成本核算员,其他职能部门需配备成本专管员。医院各科室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成本核算小组部署及相关规定和要求定期完成科室和本部门成本核算相关信息和资料的记录、统计、核对与报送等工作。相关部门成本核算的主要职责是:①人事科。负责全院各部门人员及工资变动情况的统计和报送。②总务科。负责全院各部门水费、电费、煤气费、汽油费抄表和分配登记报送;科室面积及内部服务如电工、木工等工作量的统计和报送;各部门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清洁用品、办公用品等耗材的消耗统计和报送。③药剂科。负责各部门药品领用的统计和报送。各部门药房要做好药品的进、销、存统计和盘点工作,以便为结转药品的销售成本提供准确数据。④供应室、血库、氧气站、洗衣房等医辅部门。负责本院临床部门实际领用消毒器械物品、用血量、用氧量及各部门洗涤床单被服物品数量等费用的统计和报送。⑤统计室。负责与成本有关的数据统计和报送。例如,门诊人次、住院床日、病床使用率、手术例数等。⑥信息部门。负责成本核算系统与相关信息系统的衔接及维护升级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应派专人负责维护成本核算系统,出现问题能立刻处理解决,从而保证数据资料及时记录、统计上报成本核算组。⑦其他部门。负责其他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数据统计和报送。

2 确定成本核算范围

要想准确地计算成本,就要严格地界定其范围,并分科室部门进行核算。

(1)人员经费:是指医院各科室发生的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及其家庭的补助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和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及其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2)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降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培训费、福利费、工会经费及其他费用等。

(3)卫生材料费:是指医院业务科室发生的卫生材料耗费。

(4)药品费:是指医院业务科室发生的药品成本耗费。

(5)固定资产折旧费:是指按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6)无形资产摊销费:是指按规定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

(7)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是指按规定计提的医疗风险基金,以不超过医疗业务收入的1‰~3‰为限。

(8)其他费用:指上述未包括的费用支出,例如会员费、货物运输费、相关税费等。

严格遵循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以下支出不得计入成本范围: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有经费来源的科研教学等项目开支(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除外);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支出。

3 重点抓好科室成本核算

3.1 实行医院、科室两级成本核算

医院总成本核算是以医院为核算单位,由财务科核算医疗业务的收支和结余,实施对外报告。科室成本核算是对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分类,以医院最末级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

各科室设立1名专职或兼职核算员,协助科室主任对本科室的收入和支出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行核算,使成本核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按支出科目和成本项目分别将成本要素划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2类。直接成本按各部门业务对象直接归集;间接成本按确定成本分摊的部门和步骤进行合理分摊,分摊系数可采用人员比例、业务量、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统一核算口径,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的搜集与记录工作。严格要求各科室采集数据的会计期间、成本核算期间和会计核算期间保持一致。坚持月末对帐制度,会计与各财产管理部门、会计与各科室用于成本核算的数据都要进行核对,保证数据准确致无误。

3.2 建立核算网络

为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网络系统。

由于成本核算工作量比较大,计算数据零碎繁琐,运用手工计算容易出差错且准确性不高。因此,医院应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化运用,建立内部局域网,根据部门分工,建立不同的站点,例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收费站等,与财务核算终端连接,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信息共享,确保成本核算的高效、准确,为医院成本核算和分析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和信息保障。

3.3 建立健全有关的成本制度及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加强与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为此在健全成本核算组织体系的同时,医院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认真收集资料,广泛征求院内各科室人员及有关方面的意见,从资料收集一直到医疗成本、项目成本计算的操作规程、办法、程序和管理,制定出科学、详细及符合本单位实际,并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制度,从而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应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出入库制度、招标采购制度、分配制度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防止暗箱操作,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杜绝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确保采购物资、药品、设备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库存管理,对药品、器械、总务等库房实行限量库存,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量,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库进行清查盘点,掌握库存情况,防止超计划购进物资,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减少资金占用,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有效控制医疗业务成本,医院应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率,并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采取广泛宣传教育结合考核奖惩的手段,使职工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使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顺利、有序的开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优质、高效、低耗”。医院应本着“按劳分配,质量、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不断完善奖金分配考核指标体系与考核方法,把个人利益与劳动态度、工作数量、服务质量、责任大小、贡献大小等挂钩,真正发挥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以此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位职工都能从自身做起,自觉培养开源节流、堵漏降耗的良好习惯,从而严格控制成本项目,积极为医院创收。

总之,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医院财务管理核算制度的变革,成本核算作为重要一环,推进医院成本核算改革离不开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密切配合。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内一些著名医疗机构在医院成本核算、控制方面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强化成本意识,加强与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成本信息,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绩效,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增收节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信誉,不断加强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核算水平,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成本核算是做好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医院通过不断加强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努力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走出了一条医院内涵效益型发展之路。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10

1、费用类账户分摊不明确

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核算工作对于费用的分摊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医院在处理费用分摊问题时总是出现核算混乱的现象。例如,一些医院对于费用的管理全部采用间接方式,同时对费用未进行相应的分摊核算工作,这也就难免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对于费用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另外一些医院的核算工作还存在记录不实或不准确的情况。

2、缺乏相应的成本核算控制体系

就目前来看,许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仅仅是为了核算而进行的,换言之,医院在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对相关成本的控制问题。同时也由于医院成本核算的不完善与不合理,使得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进而阻碍了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与推行。

3、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就医院的人员结构来看,多数医院的领导人员均为医学人士,换言之,医院的领导人员可能对疾病治疗有很强的专业性,但他们在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方面则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了解。为此,医院对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关注度则显得十分不足,可以说,这不仅不利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也不利于医院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二、新财务制度下医院运营的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的框架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科室的成本核算将医院科室具体划分为四个,将之前未进行单独列示的医疗辅助类科室单独列示出来。此外,成本核算工作将科室成本分摊为三级分摊,但根据每个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医院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可以适当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2、收入类别科目的核算

就药品收入而言,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原有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会计科目合并为一个会计科目,并将统称为“医疗收入”,而为了进一步医疗收入与材料收入的差别,新会计制度在医疗收入科目下又增设了“材料收入”的二级科目。根据医院收入结构的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各医院中材料收入在整个医疗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为此,在医院核算工作中将材料收入单独列示,不仅有利于医院对材料收入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此外,在新的会计制度条件下,“药事服务费收入”作为新科目也被归纳到收入类别之中。尽管这一科目所归集的相关收入与药品收入存在较高的相似度与相关程度,但在具体核算工作中,应将此类类别收入单独列示出来,换言之,“药事服务费收入”并不是“药品收入”科目的二级科目,它作为一个单独的收入类科目被列示。

3、成本类别科目的核算

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将医院支出具体划分为四种,这其中包括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区别对待及划分其初衷主要是为了体现医疗服务收入对医疗支出的弥补作用及程度。然而在医院核算的具体实施与操作过程中,要切实实现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的准确划分则显得十分不现实。换言之,除出售相应药品的成本可以直接计入到药品支出外,其余情况下,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的核算对象基本没有差别,具体而言,在很难对一项业务进行区分是医疗支出还是药品支出时,医院相应的会计人员就只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主观判断能力对其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和记录。此外,在分设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情况下,药品成本的单独核算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高药价现象的产生。为此,新会计制度将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两个会计科目合并为一个会计科目,并将其统称为“医疗业务成本”。同时针对高药价现象的出现,新会计制度核算中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这一会计科目,从而使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更能体现出医院的服务性质。

4、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

原有的会计制度条件下,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并没有计提相应的折旧,尽管针对固定资产的报废需要计提了相应的修购基金,但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造成了医院资产的虚增。新会计制度条件下,医院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对资产使用年限进行相应的估计,之后在预计使用年限之内,运用平均年限法或者是工作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相应的折旧。此外,新会计制度条件下,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及科教项目支出项目下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也应纳入到整个医疗成本的核算体系之内。可以说,新会计制度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医院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要求,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成本核算的相应范围,从而使医院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了极大提高。

5、无形资产的核算

与原有的会计制度相对比,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无形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规定医院购入的应用软件也属于医院的无形资产,同时针对无形资产增设了“累计摊销”的科目,进而使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更为接近实际,突出了无形资产的实际存在价值。

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运营成本核算工作的完善策略

1、进一步完善成本责任制度

新的会计制度条件下,医院可以依据自身的成本核算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责任制度,同时使成本责任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尽可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或者是每一个成员身上。为此,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提高其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度,尽可能减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不必要开支,同时也应积极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避免医院成本核算中出现虚假错报的现象。可以说,成本责任制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具体到医院财务部门职责划分的问题,首先医院财务人员应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医院财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而在医院成本核算的实际处理和操作过程中,相应的财务人员应对成本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发现,进而通过财务处理的一些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和改善。最后,医院成本核算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应对相关的成本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归集和整理,进而使其能够有助于医院领导对相关事项的分析和决策。

2、逐步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

医院成本核算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之广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必要。换言之,医疗服务作为一个数据量较大的项目,其核算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性知识和技术,同时也需要涉及较多的层次及分工,为此,合理引入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将成本管理包含的诸多内容集中统一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逐步加强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医院成本核算效率的提升。最后,在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财务人员应及时熟悉和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以保证其在进行有关成本核算工作中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系统,进而为医院顺利开展和完成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和保障。

3、充分发挥医院财务分析和评价的职能

可以说,医院的财务分析关系着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为此,医院应严格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以保证医院财务人员能够依据相应的准则和规定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恰当科学的分析。此外,在财务处理方面应引入预算机制,尽可能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财务预算的诸多内容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时效性。新的会计制度条件下,绩效考核对于医院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此,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确定绩效评价考核指标时,有关部门及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医院每一部门及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而依据相应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换言之,只有充分考虑到每一部门和科室的差异性,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才能更为科学完善。

4、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长远规划

成本核算工作不仅仅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对于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此,在成本核算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医院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一定要与其他管理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保证医院其他各部门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此外,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对其核算数据进行及时合理的总结,例如,在对医院所拥有的医疗器械和药材进行记录时,其内容不仅要包括价格、来源等相关要素,同时也应对医疗器械和药材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最后,在将财务成本数据及有关分析呈给上级领导时,一定要确保其成本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同时也要注重成本数据分析的实用性及科学性。

摘要: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条件下,医院对于成本的核算存在诸多问题,其不仅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核算效率也得到了大幅程度上的提升。下面本文就围绕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及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探讨,实践

参考文献

[1]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中国医院管理》,2012年4期.

[2]章文芳,杜晓玲,张秀娟.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医院成本核算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8期.

[3]汤建凤,王燕,周新燕.医院成本核算中员工角色管理与人力资源成本分摊模式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9期.

[4]周瑞,金昌晓,于燕.关于医院成本核算几种不同理念的思考.《中国医院管理》,2010年3期.

[5]来有文,孟庆跃.班巴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实践.《中国卫生经济》.2012年1期.

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分析 篇11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医院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为深刻变化,在原有的财务制度不适应医改要求的情况下,我国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新的财务制度。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次改革的新机遇,要想顺利抓住此次发展机遇,实现医疗行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使医院成本最小化。

一、 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定义和应该遵循的原则

医疗机构实施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开展成本核算,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提出了成本核算的概念。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同时新制度指出在日常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成本核算定义和核算原则的确定为医疗机构开展成本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医疗机构在未来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有了统一的原则和规范,避免了医疗机构在自行探索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 明确了成本核算中所核算的成本范围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印发之前,医疗机构在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各类费用的纳入标准不统一,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按照旧版的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部分机构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也不将其计入成本,而部分机构又为开展全成本核算自行计提折旧,将其纳入成本之中。这就导致了成本核算结果的不规范,缺乏可比性。新《医院会计制度》提出了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建议医院根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成本分析,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效益

新制度倡导医院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分析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制度和措施,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的成本管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医改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与成本测算,严格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卫生部门、财政部门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求医院必须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医院成本的控制,坚持服务人民,体现以人为本,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正是为了“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卫生改革目标。

(二) 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补偿标准的依据

成本是制定价格的最低界限,只有正确核算成本,真实反映医疗服务耗费,才能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合理定价和为医院提供合理补偿提供依据。加强对医院成本管理是健全医疗服务定价、政府补偿机制、医保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对医疗服务的定价必须是建立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追求利润,随意定价。

(三) 改革医院内部运营机制的需要

实施成本核算有利于决策者充分了解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状况,根据经营状况合理调整医疗资源的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好的效能;实施成本核算有利于对各核算主体的考核管理;实施成本核算有利于建立合理和有效激励的薪酬体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先进的设备上,因为设备可以购买得到,也不仅仅体现在个别人才身上,因为人才可以引进。医院最终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管理机制上,唯有管理机制是难以获得的。通过成本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通过成本控制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和药品费用,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因此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三、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成本管理,适应新制度的要求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有效进行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一是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对医院经营的所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使得医院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控制了超预算支出、随意性支出等问题;二是新制度要求医院推进财务制度一体化管理,医院年度的财务报告必须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医院只有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三是新制度要求医院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额计入医疗成本,扩大了成本管理范围,改变了过去不计成本,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象。

(二) 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新《医院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来看,新《医院财务管理》并不是万能的,还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财务分析指标还不够健全。因此,各个医院的财务部门在工作实践中要多思考、多发掘,对原有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完成具体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各大医院须从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如成本核算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医院财务部门领导负责,医院后勤、人事、药剂、工会等各个单位协同分工合作,构建院、科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为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建立坚实的组织基础。

另外,新医院财务制度还要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约束与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医院规范运营。

(三) 加强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

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得高低,是与医院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医院的成本管理必须具有自己特色的配套制度,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内容在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既可以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也可以使医院的财务人员从传统的算账职能中解放出来,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不在从事大量繁重成本数据归集工作,而是实时或定时关注医院的成本动态,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大量成本核算数据的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总之,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经费管理等措施,使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为医院的各项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撑,促使经营决策获得成功,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经营成本,从而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徐华. 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19)

[2]李卫兵,张绍军. 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学习体会[J]. 中国卫生经济. 2011(09)

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 篇12

一、全成本核算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成本核算管理, 对医院而言, 就是为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诊疗护理工作, 实现经济目标预定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成本核算过程。具体地说, 是根据医院总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开支来获得最佳效益的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作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有效、科学的全成本核算, 有利于将技术经济责任制落实到各科室、有利于提高医院计划管理的整体水平, 有利于调动全体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提高本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谋求最大发展空间。

二、医院财务制度下实现高效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措施

1. 主管领导高度重视, 建立成本核算管理组织, 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人。

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正常运作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情况, 更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鉴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全局性意义, 在推行全成本核算过程中, 拥有一个职责明确的成本核算组织就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操作时间过程中, 要成立一个由院长直接牵头管理的成本核算小组, 对医院成本核算过程全程参。具体包括:制定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硬性制度规章;对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审计医院成本核算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建立机构完备的医院成本核算办公室, 为领导小组的决策科学化提供充分的信息参考。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医院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的切身经济利益, 这其中的部门利益冲突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对医院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 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 全成本核算的推行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因此, 医院的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 由院长、副院长双管齐下, 真正把成本核算的每一个步骤都落到实处, 确保实效, 为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制度基础。

2.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与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法, 为全成本核算选定最优质的核算软件与及时反馈。

与其他领域相比, 医疗卫生领域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更为繁杂。因此, 在具体的全成本核算过程中, 选用既实用又节省开支的成本核算软件与完善成本核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校、快捷、精确的成本核算软件已经成为广大医院在全成本核算中的重要推助力。具体运作过程中, 成本核算软件通过对医院各个科室成本核算的核算单元进行有目的的建立总账系统, 同时建立专供基础部门公用的模块如固定资产和薪酬数据, 为有效查询成本核算的相关资料快捷的提供参考。其次, 成本核算软件可以根据医院具体部门成本核算数据的具体要求, 在总账系统中设置具体的工作模块, 比如在“固定资产”这一大的项目下, 设置“特殊设备”、“影像资料”、“建筑物”以及“一般设备”等分类详细、简洁明了的科目, 对相关部门成本核算进行有效辅助。鉴于成本核算软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有条件的医院甚至可以通过组织科研队伍、加大科研投入, 积极开发适合本院的核算软件。另外, 在全成本运算过程中, 医院要根据国家有关成本管理的方针、制度, 并结合本院的具体特点通过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等措施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为确保全成本核算能够及时、高效地在医院的控制成本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3.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整体工作效率。

医院财务制度不断改革过程中, 全成本核算也由以前的理论学习研究转变为现实工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形式,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态度, 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业务水平要求, 不断进行学习, 在准确领悟全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上, 熟练操作全成本核算工作所要求的内容。医院本身也应该定期的组织业务培训, 聘请有经验、高素质的讲师为本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讲解新形势下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战经验, 并及时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与问题, 为顺利实现全成本预算配备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和组织队伍。

三、结语

在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入推进的大环境中, 医院要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这个目标, 必须在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创办本院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医院正常运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 才能在提高经营管理科学化水平过程中, 为实现本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俊英.新医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医院成本核算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0) :88-89.

[2]范文.浅谈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步骤[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0) :100-101.

[3]杨佼, 寇晴薇.论医院全成本核算软件开发的难点与解决方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22) :67-68.

上一篇:统一门户平台下一篇:心脏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