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就业(共11篇)
西部就业 篇1
面对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长, 高校就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 面对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应届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他们的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大, 另一方面也存在缺乏工作经验、心理准备不足、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等不足之处。为了切实促进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 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调整民族高校专业设置, 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多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 大力普及学生的就业知识, 提高就业意识。与此同时, 多举办就业工作相关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面试、模拟公务员招考大赛等。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应该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开设, 针对大一新生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 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进而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可以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拓展学生就业范围, 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多组织举办校园招聘会。学校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和校友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通过有关部门、互联网、劳动市场等收集信息。通过这些为了在学校举办大型的校园招聘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要大力宣传上级就业政策, 积极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等活动, 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考研, 加大考研、考公务员的指导及服务, 营造良好的考研、考公务员的氛围, 提高研究生、公务员录取率, 并对录取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三、认真落实就业工作就业率责任制, 完善二级学院就业评估方案和各级奖惩制度。
对于学生就业工作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和表彰, 低于平均水平的要做出批评并做出一定的惩罚。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发挥就业过程中家长不可忽视的作用, 形成校方、学生、家长三方合力。坚持就业指导的全员化, 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广泛获取就业需求信息, 努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针对各个学院自身的专业设置不同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同可以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工作。
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不同在就业工作中将毕业生分为求职群体、创业群体、升学群体、重点帮扶群体等, 每年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座谈会, 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针对求职群体, 可以邀请资深培训师开设多场简历面试公开课等讲座;并还为出国、考研、考公务员、以及申请选调生、村官项目的毕业生提供专项辅导。
五、就业工作开展的多样化。
可以根据各院不同的需求, 开展多种多样的就业工作形式, 比如专家职业咨询活动、一对一就业咨毕业生跟踪计划等。多方面、多角度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 目前西部民族高校就业难问题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 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有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支持。更有赖于高校本身办学实力的增强和大学生本身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只有综合提高重视, 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促进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摘要:面对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长, 特别是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 各方面原因致使其就业面更窄, 就业难度更大。笔者从探析西部民族高校学生就业难原因入手, 探索提高西部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西部,民族高校,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阮美飞,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9 (02)
[2]唐瑛钟汝能生存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2)
[3]陈啸.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 2006 (3)
[4]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5)
[5]曹殊.高校学生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人为本促进人职匹配[N].中国教育报, 2005-07-22.
[6]大学生就业调查:急需转变“都市心态”择业观[N].南方日报, 2006-04-06.
[7]张政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刍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西部就业 篇2
您好!我们正在开展一项针对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及实证研究》,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西部)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XJA880010),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我国西部九省市区大学生(本专科)的就业能力、就业路径及就业需求等问题,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本调查所得结果仅作统计分析和建议依据使用,并予以绝对保密,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请您放心填写。谢谢!
重庆工商大学课题组
2012年6月
对象甄别:您就读院校所在省份:(b)A.四川B.云南C.贵州D.重庆E.新疆F.陕西 G.甘肃H.宁夏I.青海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1、性别:(a)
A.男
B.女
2、学历:(b)A.专科
B.本科
C.研究生及以上
3、您目前是:(a)
A.应届毕业生
B.毕业1-2年
C.毕业3-5年
D.毕业5年以上
4、您的第一份工作薪资水平:(b)
A.1000及以下 B.1001-2000 C.2001-3000 D.3001-4000 E.4001及以上
5、您现在的薪资水平:(c)
A.1000及以下 B.1001-2000 C.2001-3000 D.3001-4000 E.4001及以上
6、您工作单位的性质:(d)
A.政府机构/科研事业
B.国有企业
C.中外合资/外资/独资
D.民营企业/个体 E.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
F.自主创业
G.其它
7、您毕业的院校为:(b)A.专科院校
B.一般本科院校
C.重点本科院校
8、您所学的专业:(g)
A.哲学
B.经济学
C.法学
D.教育学
E.文学
F.历史学
G.理学 H.工学
I.农学
J.医学
K.军事学
L.管理学
M.其它
9、您的政治面貌:(c)A.中共党员
B.民主党派
C..群众
10、生源地区 :(e)A.直辖市 B.省会城市 C.地级市D.县级市/县城 E.乡镇/农村
11、是否独生子女:(b)A.是B.否
12、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含学生社团干部):(a)A.是 B.否
13、在校期间是否有兼职经历:(a)A.是B.否 第二部分 就业能力调查
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下列能力指标后面的括号里填写评分(评分范围为1-5分,1分表示很差(不重要),5分表示很好(很重要))。
一、思想道德素质
1、爱国守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5)
2、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5)
3、有事业心与社会责任感,敬业奉献。(5)
4、诚信明礼、团结友爱。(5)
5、胸怀大志,勤俭自强,敢于面对困境与挫折。(5)
6、正面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5)
7、您认为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的其它思想道德素质:踏实勤恳(选填)----------------------------
二、身心素质
1、强健的体魄,各项体质指标正常(身高、体重等)。(5)
2、正常、规律、有计划的的作息与休息时间。(5)
3、良性的自我意识,正确全面认识自我,做到自尊、自信、自强。(5)
4、熟练运用自我情绪调节的技巧,保持良好的心境,正确面对成功与挫折。(5)
5、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5)
6、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5)
7、您认为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的其它身心素质:(选填)
----------------------------
三、知识素质
1、了解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常识。(1)
2、掌握计算机、外语、阅读写作等社会必需的实用技能。(5)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未来发展必需素质。(1)
4、掌握至少一门以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或操作技能。(5)
5、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沟通技巧。(5)
6、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及能力。(5)
7、您认为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的其它知识素质:(选填)
----------------------------
四、创新实践素质
1、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1)
2、积极的自我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5)
3、对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5)
4、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动手操作能力。(5)
5、思维活跃,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5)
6、您认为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的其它创新实践素质:(选填)
----------------------------
五、职业发展素质
1、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向领导提出建议或反映意见。(5)
2、善于搜集工作所需数据,整理保管文件和资料。(5)
3、喜欢并自信面对竞争,在竞争中手段得当。(5)
4、能和团队成员一起友好相处地工作。(5)
5、善于发现并描述多数人所忽视的物体的细节部分。(5)
6、善于体察人心和帮助他人。(5)
7、容易适应新环境,胜任当前从事的工作。(5)
8、较强的个人成就感并自觉设计个人奋斗目标。(5)
9、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清楚地向别人解释难懂的概念。(5)
10、能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独立的调查研究。(1)
11、能有效利用自身的做法去影响和调动他人。(5)
12、仪表整洁大方,举止得体。(5)
13、冷静果断处理突然发生的事情。(5)
14、善于在新场合结交新朋友,从容应对与陌生人交往。(5)
15、您认为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的其它职业发展素质:(选填)
西部就业 篇3
[关键词] FDI 就业 实证分析
一、引言
一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都会给东道国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对于缓解东道国就业压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矛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当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存在进入效应时,社会投资总量扩张,从而就业人数也会随之上升,这个时候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就业是创造效应;反之,挤出效应的存在将会迫使国内企业削减投资,进而导致失业增加,这个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就业的替代效应。
Magnus Blomstrom以美国和瑞典为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的影响,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有负面影响,而瑞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有正面影响。Tain-Jy Chen和Ying-Hua Ku以中国台湾省为例,用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台湾省内部就业可能产生的影响。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台湾就业有正面影响,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力的影响是不同的。陈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数量、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的影响。丁明智运用双对数模型,主要是从三大产业就业效应的角度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最大,对第二产业其次,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最小。王剑运用联立方程分析并测算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综合效应,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不仅存在着积极的直接拉动效应,而且还通过挤出国内投资和提升生产率水平对国内就业产生负面的间接抑制效应。
但是上述研究是对我国FDI的总量数据进行考察,这种研究框架无法反映我国FDI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及其对不同区域的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应用面板数据模型,特别是对FDI而言,面板数据模型特别适用于揭示不同横截面单元(不同区域)的异质性和动态效应。基于此,本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FDI对我国就业的效应和区域差异。
二、我国利用FDI现状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FDI的吸纳量以及就业水平之间差距较大。因此,为了揭示这种区域差异,考察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效应,本文以我国各省、市和自治区为单位,并将其归并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横截面即三个地区,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92年~2003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考察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然而在数量猛增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FDI)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区域分布看,我国的FDI明显呈不平衡的格局。我国的FDI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位条件、人力资本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使东部的FDI占我国FDI的绝大部分:1992年~2003年,东部地区的FDI始终占我国FDI总量的80%~90%。1992年,我国实际利用FDI的90.87%集中在东部地区。2003年,这一比例仍然高达85.76%。而中部地区的FDI约占全国总量的9%左右,其中最高年份为2003年,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总量的11.64%。西部地区的FDI占我国FDI总量的5%左右,而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2.6%。
三、数据与模型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第一步就是检验被解释变量的参数和是否对所有个体样本点和时间都是常数,即检验样本数据究竟符合哪种面板数据模型形式,从而避免模型设定的误差,改进参数估计的有效性。经常使用的检验是协方差分析检验,主要检验如下两个假设:
如果接受假设,则可以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1:,无需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如果拒绝假设,则需要检验假设。如果拒绝假设,则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2:,反之,则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3:。假设检验主要是通过构建F统计量来完成的。
若计算所得到的统计量F1的值不小于给定置信度下的相应临界值,则拒绝假设,继续检验假设。反之,则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1.类似地,如果
计算所得到的统计量的值不小于给定置信度下的相应临界值,则拒绝假设,用模型2拟合样本,反之,则用模型3拟合样本。
模型选取1985年~2003年间的数据,并对各个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构建的模型如下:
其中:变量指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在各个时期的就业人数
变量指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在各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变量指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在各个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
经计算,统计量和的值都大于相应置信度下的临界值,因此选择模型2来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面板数据计算结果
注:*表示在1%的临界值下显著,**表示在5%的临界值下显著,***表示在10%的临界值下显著
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中的每个变量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有的甚至是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各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各地区的就业具有促进作用。但是FDI对于各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东部地区,在保持GDP不变的情况下,FDI每增加1%,将会使就业增加0.1281%;对于中部地区,在保持GDP不变的情况下,FDI每增加1%,将会使就业增加0.1531%;对于西部地区,在保持GDP不变的情况下,FDI每增加1%,将会使就业增加0.1879%。总的来说,FDI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有促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各地区的就业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FDI对于东部地区的就业促进作用要小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的FDI有机构成提高,流入东部的FDI逐渐从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重化工、汽车、微电子、通讯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并且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对劳动力有替代作用,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对就业增长的直接贡献减少。
鉴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继续扩大吸收外商投资规模,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以拉动就业增长,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吸引外资,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扩大就业。
2.从地区分布来看,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东部,由于外资进入到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部门,我国应采取措施,提高对外资企业的配套供应能力,从而拉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增加劳动就业;同时也要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就业压力相对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可以鼓励劳动密集型项目的发展,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引进外资的目标之一,以加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Magnus Blomstrom.1997.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Home Country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NBER working paper 5~10
[2]Tain-Jy Chen and Yin-Hua Ku.2003. The Effect of Overseas Investment on Domestic Employment. NBER working paper 14~22
[3]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5期,第46~51页
[4]丁明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剖析[J].软科学,2005年第3期,第26~29页
[5]王剑: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测算[J].统计研究,2005年第3期,第29~32页
[6]朱金生: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就业效应研究[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35—37页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05—306页
西部就业 篇4
一、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状况及发展
(1) 西部地区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不均。
中国劳动力空间分布与总人口的分布格局相近, 呈现东多西少, 东密西疏的特点。截至2004年底, 全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总量为7.3337亿人, 其中东部地区劳动力为3.5804亿人, 占到劳动力总量的38.4%,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劳动力分别占到全国33.5%和28.7%。从各省情况来看, 总量位居前三位的省份分别为河南、山东、四川, 三者均在6000万人以上;最小的三个省份为青海、宁夏和西藏不超过140万人。[2]以上资料反映出中国劳动力总量的空间分布凸显出分布不均的状况, 且各省之间又有差异。
(2) 西部地区内部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劳动力最集中的是四川、广西两地, 分别达到6248万和3452万人, 而地域辽阔的新疆、青海、西藏分别只有1407万、382万和188万人。[3]与劳动力资源正相反, 劳动力稀缺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是生态产业, 交通运输业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地区, 对相关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 从而形成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区域性错位。
(3) 西部地区劳动就业结构落后。
西部农村劳动力从农村生产领域向非农生产服务领域转移速度较慢;第二产业发展缓慢, 不能有效吸纳新增劳动力。不过未来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具有较大的就业发展潜力, 是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4) 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的行业结构失衡。
有数据统计, 2003年西部城镇工业产值仅占全国比重的13.3%, 远比中东部地区落后;东、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国比重为60.44%、22.87%、16.69%, 西部地区仅为东中部地区的27.61%和72.98%, 传统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 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08%和16.26%。[4]西部第二、三产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 它必然导致传统的农业、牧业、林业等区域性支柱产业在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落后的行业结构导致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低层次化。
二、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滞后对就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有经济学家作过统计, 当经济总量保持在6%以上增长水平时, GDP每增长1%, 可以增加就业岗位80万个, 可以降低失业率2个百分点。[5]由于历史、经济和自然原因, 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1990~1998年间, 西部平均增长10%, 而东部地区则高达14%。1999年, 我国人均GDP为6546元, 东部地区为12328元, 中部地区为5581元, 西部地区为4406元, 东西差距为7922元。[6]
2、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这是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依照《1990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显示, “八五”期间, 在全国2109个县级行政区中, 贫困县所占的比重为28.1%, 东部地区县级单位划入贫困县的比重为12.2%, 中部地区为26.0%, 西部地区高达61.8%。而与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28.5%的情况相比, 更突出西部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集聚区域。[7]根据最新《2006年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监测公报》确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标准, 2006年, 在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东、中、西部各地区农村人口比重为1.0%、2.8%、5.7%[8]。从客观来说, 正是因为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使西部城乡就业矛盾加剧, 而又正是西部城乡就业矛盾加剧致使西部地区陷入贫困境地, 而这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
三、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
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城乡就业现状, 面临的种种制约因素和问题较为深入的分析, 旨在对西部地区未来就业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把握, 并通过个人粗浅的认识以期探求一条适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对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意义。
1、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的途径
(1) 发展经济途径。
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的环节首先要选择发展经济这一根本途径。在发展中通过利益关系调整,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依靠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产业化, 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推动的关系, 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推进。
(2) 通过自身发展缓解城乡就业压力的途径。
城市化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中共十六大提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以来, 西部地区更要抓住历史机遇。另一方面, 注重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实现就地转移的可靠选择。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 要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延长农副产品的加工链条, 注重引进高科技产品和新型技术, 加大农村新兴产品的推广, 为农产品寻找市场。
(3) 向外输出劳务的途径。
多年的实践证明, 向外输出劳务既是西部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年来, 西部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输出:一方面促进了劳务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满足了劳务输入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缓解了劳务输出地的就业压力, 增加了西部农民的收入, 改善西部农村人口生活条件和为西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启动创造条件。
2、西部地区缓解城乡就业矛盾的举措
(1) 人口措施。
对西部而言, 人口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西部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于迅速, 而人口增长是导致劳动力过剩的直接原因。
①制定科学的人口控制政策, 开展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活动。
西部现有就业压力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口总量增加, 要缓解就业压力, 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做好控制人口总量的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形式, 并结合市场经济深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任的发展需要。
②积极稳妥地在少数民族中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在少数民族中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遵守民族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采取积极稳妥的教育方式, 建立和健全稳定的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
③构建西部地区人口预警系统。
各地区人口压力不同, 因此采取完全一致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效果不佳。应当对西部地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进行评估, 计算出西部地区的人口容量, 并将人口容量与社会、资源环境整合, 建立西部的人口预警系统, 对人口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控。
(2) 政策措施。
政府在开改善劳动力就业制度及形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由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 改善就业环境和制度建设, 依靠劳动力市场为载体, 由市场进行调节。
①坚持扩大就业途径和拓展的政策。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 国家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 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存在, 西部地区应该抓住机遇, 把握实际情况, 由政府牵头,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 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加就业投入。
②坚持和鼓励外商投资政策。
西部地区资源、人力资源丰富, 而限制其发展的瓶颈是资金。自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 政府要抓住机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改革力度, 扩大对外宣传,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增强开放意识, 积极宣传西部地区, 吸引外资投入。
(3) 科技教育措施。
教育政策直接影响劳动者创业和就业能力, 西部要缓解就业压力, 实现经济迅速发展, 其根本一点就是要消除教育政策与环境上的不公平, 注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
重视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投入, 加强西部地区的人才培训。对青年劳动者和在职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从而让无业者有一技之长, 在职者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 适应外商投资企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和经济转型人才。
随着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四万亿财政政策的实施, 西部地区应该保证坚强的人才后盾, 因地制宜的制订人才工作政策措施。西部人才问题应该是西部地区重点关注的问题, 认真贯彻“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 把稳定利用好现有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加快培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同时通过体制引导人才自由流动, 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 扩大吸引紧缺人才, 提高西部地区人才资本力量, 打造西部地区人才竞争的体制和平台, 促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西部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西部有丰富的人力和资源优势, 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 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 城乡就业问题异常严重, 成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缓解城乡就业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腾飞, 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人力资本,城乡就业,教育和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平.我国就压力区域格局的分析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2 (5) .
[2]中国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3]中国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4]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05.
[5]高敏芳.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浅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 (3) .
[6]李通屏.范炳良.论西部开发中的就业创造[J].生产力研究, 2000, (5) .
[7]1997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商务印书馆, 1998.
西部就业 篇5
一、奖励对象
1、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
2、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
3、到煤炭行业生产一线就业的毕业生;
4、到其他艰苦行业生产一线就业的毕业生。
本办法中的西部地区是指重庆、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甘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陕西、四川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是指县级以下地区;煤炭生产一线是指具体煤矿生产一线(不包括煤炭相关的科研院所、教育、设计单位,是具体到**煤矿);艰苦行业是指煤炭、石油、地质、土木、国防等行业(从事野外、现场作业)。
二、获奖的条件
1、自愿到西部、基层或艰苦行业生产一线就业;
2、2012届我校应届毕业生(定向生除外);
3、于2012年5月1日前落实工作单位,并将手续齐全的“三方协议书”交到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4、无违约、违纪记录;
5、品学端正,身体健康,诚实守信。
三、奖励程序
1、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严格依据奖励要求,统计符合奖励条件的毕业生名单,并返回毕业生所在学院进行初审;
2、学院初审后由院就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盖章,与5月16日前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汇总复审;
3、学校审核批准后,下发文件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表彰奖励
1、对自愿到西部、基层及艰苦行业一线就业的2012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2、到煤炭行业生产一线就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奖励3000元,到其他艰苦行业生产一线就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
3、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
4、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参加“村官”、“社区工作者”、“西部计划”等国家项目毕业生另行奖励;其中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
西部就业 篇6
西部地区经济效益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一、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就业问题是现在面对的最大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存在专业对口、就业集中、选择灵活、供求不等、观念滞后、非正规就业等特点,可以看出,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的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选择。西部地区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因而西部区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更为困难。艺术类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经济发达而又环境较好的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周围地区等。一方面,西部艺术人才大量外流;另一方面,西部缺少艺术类专业人才,同时西部地区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抉择存在很大困难。西部地区大学生人才的外流,对于西部地区经济来说是一种流失,但是对于全国来说,更好的就业方向和趋势,也是一种经济流入。
二、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经济效益分析
就业是一个社会焦点问题,不仅关系到应届毕业生,同时也关系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带动的是社会整体的经济产业链,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阵重要影响。
1.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情况对文化产业经济的影响
大力发展服务、文化等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的方针。艺术类大学毕业生作为文化产业链经济中的生力军,对文化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类学校作为提供国内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艺术毕业生如果不能很好的就业,长期以往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在西部艺术学校就读的生源越来越少,引发西部艺术学校无法提供艺术类毕业人才,最终导致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因为缺乏后继人才而不得不逐渐减退。
2.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亭的提高,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并非以艺术的名义出现,但是都和艺术有着某种联系。如工业产品设计、生活用品类产品设计、服装、鞋类产品设计,各行各业的产品设计都需要美学艺术,艺术学生通过设计而帮助各个行业提升经济实力,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
3.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消费经济
学校所学内容和社会工作岗位内容的差异导致艺术学生毕业后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艺术学生毕业走上岗位后需要不断消费各种学习产品,而艺术是一个高消费专业,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消费经济。艺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对各种艺术学习产品的消费会增加,艺术类毕业学生失业后对提升技能的消费将降低。比如一些艺术学生毕业后走上设计岗位,为了适应岗位你需求,就必须购买设计专用的电脑、数码相機等高科技产品,从而促进该行业经济的发展。
三、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1.分析就业形势,收集信息
作为艺术类的大学毕业生,只有尽快为自己的人生方向定位,才能够在达到目标之前逐渐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提前分析就业形势是应对就业难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如果提前准备不足,就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西部地区的大学生不仅仅需要提前分析西部市场的就业形势,也要综合分析全国市场的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制定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就业形势,包括学校论坛、学校就业信息网或者是大量的求职网站,等等,都会有就业信息的发布。也要多关注时事,观察全国的就业形势,从而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这也可以作为今后求职的资源。
2.重视知识构建,提升能力
在求职之前,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应对求职问题的基本要求。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知识、能力、素质”这三者的整体优化,并且学校方面也应该朝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努力,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弥补国家政策中扩招对能力要求低的漏洞,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加强,既重视学生知识储备,又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努力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如校内的专业技能考核、各类比赛、社团活动、观摩展演等,校外的各类比赛、演出或展览、社区活动等,使得艺术类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提升实践技能。
3.加强人才流动,服务基层
针对西部地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西部学生可以结合艺术类的自身特点,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学校就业创业理论的引导下,树立多元的、开放的就业思想和理念,选择留在西部,服务西部,或者是走向更为边远的地区去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为所用,将个人的艺术专长与自身的人生价值相联系,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4.满足企业需要,突破障碍
分析当前西部地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今后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将以私营的中小企业为主,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加强艺术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性,在两者之间找到切合点。政府、学校应该为毕业生搭建与企业沟通的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西部地区政府还应该大力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比如,可以搭建实习平台,企业对人才的使用、培养和吸纳经过地方主管部门的严格考核,给予企业相应的经费补助,这就解决了对学生培养和企业纳才的双重成本,从而也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做了铺垫,更加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
5.拓宽就业渠道,多向选择
艺术类大学生应该拓宽就业方向,进行多向选择,不能仅仅固执的坚守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可以从事其他行业或相关行业,将专业作为兴趣和爱好。例如,音乐类毕业生可以选择乐器行,或任职各类培训机构,也可以选择礼仪文化公司等。根据艺考热等实际情况,抓住时机,选择合适的艺考培训方向,做艺考培训,不仅有效应对了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是自主创业的开始。美术类或设计类毕业生也可以转向动漫设计、网络游戏设计、影视制作等创意产业,从而提供给自己新的就业渠道。艺术类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几率较大,寻找合适的商机进行创业,不经解决自身就业,还能带动就业,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艺术类学生也可以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如美术类学生选择自主创作或为画廊创作等。
四、总结
艺术类学生的成功就业,宽渠道、宽方向的就业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稳定的需要,在今后的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相关工作中,应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国家发展状态,投身自我,努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袁静.从大学生就业形势看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9,(8).
[2]李元昊.浅谈艺术生就业问题[J].活力,2013,(4).
西部就业 篇7
关键词:思考,管理,融入,研究,新方法
1 西部工科学校毕业生的特点
1.1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学生居多
随着我国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面向制造业培养的工科大学毕业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考生的首选专业, 到企业工作原因有五:一是个人成长受家庭因素影响小。二是西部高校学费较低。三是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就业压力小。四是工资收入适中。五是工作环境较稳定。
1.2 就业定位准确
工科毕业生对专业认识较深, 都希望能从事自己的专业, 因此他们在就业时对别的行业考虑较少, 大都选择了进企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加之在校学习期间面对工厂实际的实习机会多, 这就为以后参加工作减轻了不少压力, 他们认识到学工科的刚一毕业就改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学生不会轻易去尝试。随着国家这几年对西部经济投入的增大, 东部许多化工、机械类行业看好西部特有的煤炭、冶金、石油资源纷纷到西部投资办厂,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科学生选择就业创造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就业信心。
1.3 思想素质较好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文化生活开放程度低于东部地区, 诚实、守信的传统思想在大学生中仍然体现的很明显, 在对待个人发展、社会责任方面大多数同学的首选是社会责任。毕业生在自己家门口就业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他们在一个企业更能稳得往, 这对企业来讲就是一笔不小的人力财富。许多企业在过高的引进人才政策失利后再次将目光投入到本地区的大学毕业生, 企业深深的认识到一个拥有一支有才干、稳得住、自己的科技骨干队伍有多么的重要。
2 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就业中的关系
2.1 学校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学校为毕业生提供供需信息具有主渠道的作用, 组织毕业生参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二是组织毕业生参加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三是按照企业要求和毕业生特点有重点的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四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方针政策。五是反馈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 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的重要纽带, 是学校进行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重要推动力, 毕业生就业情况能够比较准确、灵活、及时地反馈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 进而为学校改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2 西部企业人才现状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部地区企业在人才的培育、使用上存在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人才数量较少。企业缺乏对人才的长期培养机制, 员工难以看到事业前程;设备落后, 技术水平低下, 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小造成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科技开发与创新水平较低, 高、新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2.3 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关系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 企业是用人的地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学校闭门办学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的,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在人才标准、专业设置、校园文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应与企业对接,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市场经济下学校与企业都要面对市场, 并受各自利益的驱动。因此, “产、学、研”的结合都应给合作主体带来效益, 企业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使自已的技术、产品、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企业形象的树立等方面受益, 而学校则通过“产、学、研”结合使办学的质量和价值得到提升。
3 搭好学校与企业桥梁, 解决好工科学生的就业
3.1 学校的两个服务
一是搞好毕业生宣传服务。学院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多种方式与用人单位联系, 为企业召开的小型招聘会提供全方位的热情服务, 作到三保证四到位, 即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组织保证、领导到位、宣传到位、学生到位、服务到位。全方位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中 (下转第302页) (上接第119页) 介服务, 创造条件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 采取措施促成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 根据优生优荐的原则, 承担推荐毕业生就业的义务。二是搞好企业宣传服务。对区内机械制造、化工、汽车维修等企业通过张贴、散发宣传材料进行企业的性质、主产品、发展状况、市场销售情况、目前技术状况、用人机制、工资待遇、企业驻地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通过对企业的大力宣传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就业信息, 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区的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了就业的盲目性。
3.2 企业的两个支持
通过工作我们在企业中获得了两个支持, 一是企业提供用人岗位的支持。企业及时将年度用人计划通知我院, 配合学院提前将所需专业、所需人员进行统一计划, 并与学生见面。使能正常完成学业的毕业在毕业前心中有底不忙乱提高一次性面试的成功率。这使我们在工作中非常受感动。二是提供人才培养支持。部分区内企业在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前就先期对毕业生进行考察, 选取适合到本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到企业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学校负责毕业设计题目的审定和考核, 此举使学生、学校和企业实现了三赢。
3.3 学校与企业的两个合作
通过桥梁还实现了两个合作, 一是通过就业工作还促进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区内一些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企业经校企双方协商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学校负责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 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岗位和生活条件, 开创校企合作广泛的空间。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效率。二是建立长期用人合同, 针对目前西部企业选人难、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用人协议, 每年按企业用人计划, 学校选取适合到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由企业进行考核, 这样企业在用人上选用本区内人才相对技术队伍稳定有利于企业发展, 学校也可解决每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4 结论
4.1 西部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应主要面向西部企业发挥自己特有优势。
浅谈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问题 篇8
(一)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思想观念特征
在西部志愿服务期间, 大学生志愿者们居住在较为艰苦的生活环境中, 他们目击和接触了许多没有经历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贫困和落后。在这期间, 许许多多的震撼和感动令他们在思想和动机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使得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这个群体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 更懂得团队协作, 更具责任心, 更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他们普遍具备较为强烈的自我成才意识以及更有规划、更具可操作性的就业观和更成熟的就业心理。但部分人同样存在一些因逃避就业而选择西部的心理误区或者为赚取政治资本的功利心态, 而且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有这种心态的人还为数不少, 所占比例高达63%。这种心态对其志愿服务中的成长和之后的再就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职业发展观特点
根据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青少年中心组织的邓希泉等人近几年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调查显示, 服务期满后, 志愿者选择继续读书的最多占34.8%;留在西部就业和发展的只占21.7%;有15.1%的人选择离开西部到发达地区去寻求发展;考虑尚未成熟的占28.3%;选择在西部创业的基本上没有。对学习地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京、沪、津等大城市。选择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就业的分别占29.3%和26.5%。在职业选择方面, 他们主要希望从事公务员, 占29.1%;企业领导和管理者, 占11.9%;中小学教师, 占9.4%;工程技术人员, 占9.2%。另外, 从对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走访中发现, 志愿者对读书深造和进入公务员队伍情有独钟, 较多志愿者的职业发展观还没有真正融入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志愿计划的理念;还不是很吃苦、耐劳;还没有真正树立扎根西部、献身西部、发展西部的精神;还不是很愿意到最基层、不是很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不是很愿意在西部创业。这样, 无疑会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的效果, 会影响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
(三) 企业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就业成才的认知评价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正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但是, 现在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招不到理想的大学生”。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生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对职业的忠诚度低甚至未到岗即毁约, 致使企业招收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很高。有些毕业生存在不愿意去基层工作, 缺乏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 个性强但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等问题。但是相关报道显示,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与普通大学生相比, 在思想品质、吃苦精神和工作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在交际水平上也有更多的优势。往往能够深入基层, 关心他人, 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忠诚度, 具备成熟的工作态度和坚韧的开拓精神。正如一些企业的评价:“西部的经历锤炼了学生的个性, 他们将成为公司长线培养的人才”, 而“企业非常看重志愿者奉献的精神和吃苦的经历, 这对创业很重要”。
虽然志愿者在品质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能够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 但是在专业技能这一问题上, 志愿者并不占据必然优势。专业技能是就业的“硬条件”, 是大学生内在的资本, 是不能被其他条件所取代的一项要素。因此, 许多企业在被问及在招聘中是否会优先录用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时, 纷纷表示他们将按照实际情况择优录取。
同时, 大多数企业只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知半解, 更有甚者还没有听说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而以实际行动帮助志愿者再就业的企业更是有限。因此,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形势忧喜参半。虽然说西部志愿者计划“不唯就业”, 但是其再就业的情况和形势却直接影响到西部计划的开展与发展。
(四) 政策上的不完善之处
在志愿者就业方面, 还存在时间不对称的问题, 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多安排在当年11月至下一年3月底, 而志愿者服务期满时间多是8月底, 此时就业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已经结束, 大学生志愿者很难立刻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 大多数志愿者只能选择准备考研或参加第二年的毕业招聘, 由于这段时间里没有固定收入, 对于家庭贫困的志愿者影响较大。
再者, 与同龄人相比,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在西部参与了1-2年服务工作后, 无论是从知识的更新、工作经验的积累及信息的获取上, 都存在着一定的滞留。这两项政策上的不完善之处, 使本来就比较困难的志愿者就业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 造成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志愿者自身的思想误区、不正确的择业观, 社会企业对志愿者就业的“硬实力”方面的不认同和政策上的不完善之处是其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部分。
二、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 西部志愿者应以健康正确的心态走向西部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服务动机直接影响到他们最终就业成才的结果, 也间接影响到整个西部计划的成效。抱有功利想法的志愿者往往把就业形势看得过于简单, 把个人前途压在“政策”二字上, 抱有这种思想必会导致其竞争力下降, 同时也使服务西部建设的质量大打折扣, 更扭曲了西部计划的初始目的和社会效应。
因此, 高校在落实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人员名单时应严格把关, 从多方面对报名学生进行考察, 宁缺勿滥。尤其要重视对其动机的考察, 尽量消除“把志愿服务西部当作一年后落实好工作的平台”的想法。学校应在志愿者服务期内通过各种途径定期与其进行思想交流, 对他们的一些错误观念要早发现、早纠正。同时, 学校还应鼓励志愿者在工作之余继续巩固和深入学习所学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帮助志愿者冷静、理性面对就业这一问题。其次, 西部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志愿者的学习教育和创业培训,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服务阶段。在我们对志愿者的调查中发现, 地方政府只对志愿者在开始工作前进行培训。所以各地方政府要积极为志愿者创造学习条件, 各地项目办应建立志愿者定期交流学习制度, 促进他们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学习团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 学习其他志愿者的成功经验。志愿者只有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 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提高志愿服务本领, 创新工作方法, 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弘扬。
(二) 西部志愿者应转变择业观念
大城市的工作环境好, 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已成为众多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首选的就业地, 公务员也由于其高待遇优福利成为其职业生涯的第一选择。但是近年来城市就业难和公务员考试难、竞争压力大早已成了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与其相对的西部地区, 因经济欠发达, 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大多数省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导致人才不断外流。城市的失业人口和西部地区的空缺岗位都很大程度减缓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平。大学生是年轻、热情、有文化、求上进的一个群体, 而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是这个群体中更具有奉献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一部分。留住或引进志愿者投身西部就业岗位, 并通过这一小部分带动一个大群体, 是加快西部建设, 缩短东西差距的有效方法。为鼓励这一部分人群注入基层就业岗位或在西部地区创业,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需给予其一定奖励和补贴, 平衡其收入与付出不成比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业的那部分群体, 更应给予其最大限度的关注和帮助。因为这部分群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所吸引的人才将是最多的, 对加快西部经济建设大有帮助。
(三) 拓宽就业范围, 鼓励志愿者走向基层
1、志愿者实践空间有待拓宽。部分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都找到了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但在一些地方, 由于基层认识不到位, 造成大学生的才能在基层不被重视, 导致求职和用人错位, 并且使得走向基层的大学生理想受挫。留不住人才的关键, 是当地政府没有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平台, 不能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所以, 当地干部应该因地制宜地为走向基层的大学生安排岗位, 给予他们指导和关注。成长舞台的拓宽不仅仅使志愿者获益, 更是一种效应, 一种长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措施。
2、政府应完善保障措施。一些专门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认为, 既然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 就应该用市场手段来引导大学生留在西部, 而西部与东部、基层与中心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制度、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短期内还难以缩小, 因此, 政府还需考虑给予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以更高的待遇。所以为鼓励这一部分人群深入基层就业岗位或在西部地区创业,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需给予其一定奖励和补贴, 平衡其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业的那部分群体, 更应给予其最大限度的关注和帮助。
3、企业应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建立合理的录用制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业。祖国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前赴后继, 而志愿者却需要有更多企业的参与和关心来切实解决他们服务期满后的就业问题。因此, 企业应量体裁衣为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提供一些合适的工作机会, 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肯定和支持。就业问题的解决, 不仅使志愿者能更加安心地在西部地区服务奉献, 而且也是更多大学生投身西部的前提保障。
(四) 加大宣传力度, 创造再就业机会
1、从长期来看, 为解决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到西部去的问题, 将“西部计划”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非常必要。各高校的相关方面也需想办法消除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对基层的错误认识。如高校可以将西部计划列入学校任选课, 让广大高校学生认识到西部计划的重要意义。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办有关讲座, 邀请西部志愿者给在校生讲述他们的西部之行、重大收获和宝贵经验, 或邀请那些走向基层的大学生来畅谈他们的所思所想。把西部建设贯穿于高校日常思想教育, 尽早纠正大学生对基层的错误观念, 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整个西部计划, 并且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西部的意识和去基层就业创业的观念, 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 也是端正志愿者服务态度、积极接受锻炼、努力成才的前提。
2、建立各相关部门宣传西部的长效机制。为鼓励推动西部志愿者计划的继续进行, 同时促进志愿者就业问题的解决,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得更多企业了解这一计划、参与这一计划, 切实解决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在就业时面临的困难。政府职能部门可将每年为志愿者联系举行专场招聘会纳入常规工作, 为志愿者提供与企业面对面的平台, 弥补其因错过就业潮和缺少就业信息所造成的就业机会错失。
与此同时, 社会各类传媒应加大对西部计划的宣传频率, 对辛劳工作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予以褒扬。可通过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跟踪报道, 拍摄其在西部生活工作的纪录片, 加强全社会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关注度, 让社会各界真正认识到西部志愿者的伟大与无私, 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择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若能将“西部计划”的宣传、贯彻、实施演变成为一种特有的高校文化, 必将有利于促进“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 解决西部志愿者的就业困难。
三、结束语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问题到现在为止, 还比较严重, 需要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单位的重视。这关系到整个“西部计划”的实施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前进。我们相信通过教育、宣传和政策方面的努力, 以上述几点为突破口, 在不久的将来,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摘要: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下, 2003-2009年累计已有10多万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 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然而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却面临种种就业的困难。
关键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就业,企业,高校,政策
参考文献
[1]、王处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效果与建议[M].江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吴薇, 刘继亮.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 .
[3]、巴玉玺.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6) .
[4]、周华蕾.大学生志愿者西部支边后的就业困惑[J].杂文选刊 (上旬版) , 2008 (12) .
西部就业 篇9
一、动画专业的传统应用行业现状分析
现阶段, 传统的动画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游戏公司、动画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等多媒体行业。具体专业应用方向主要分为2D、3D动漫。2D动漫包括:动漫与游戏造型设计、flash动画制作、漫画创作、插画制作;3D动画, 包括:影视动画、建筑漫游、影视动画广告、3d特效、游戏、视频合成、影片剪辑与影视特效制作等。
相对于其他设计类艺术专业, 传统动画的就业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 就业面也偏窄。
二、西部理工大学动画专业就业的尴尬现状
(一) 传统动画行业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虽然主流媒体对动漫产业的吹捧还不绝于耳, 而从国内消费者对原创动漫以及游戏的各种诟病、从业者的工资待遇与劳动的付出量不成正比、动画毕业生较高的转行比例, 我们依旧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不景气。未来很美好, 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形势严峻。复兴, 还任重道远。
(二) 西部动画行业发展还待时日
中国动画行业的主力军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北上广, 笔者所在的西部城市, 动画片加工业不如东部地区那么发达, 原创动漫的起步也较晚, 知名动画公司还是多以作培训作为主力业务, 传统的动画就业市场消耗不了每年新增的毕业生, 大量学生转行。
(三) 传统动画行业里理工大学的动画毕业生竟争力有限
动画制作对于技法要求很高, 相对于专业的美术院校, 理工类大学的毕业生在动画技法上没有竞争力。学校本身缺少良好的艺术氛围与环境, 学生中普遍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多数更关注的不是专业本身而是就业的问题。
解决现阶段动画教育与就业市场的矛盾, 要跟据当地的就业市场另辟蹊径, 动画本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适应性比较强, 应用面广, 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有工科背景的学校能更好的融合两者, 帮助学生选择更宽泛的就业渠道。
笔者认为,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应改变专业教育的思路,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就业开展相关的拓展教育与实习。
三、实施就业扩展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 积极参与学校理科专业的相关项目
传统的动画专业课程主要偏重动画的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技法练习, 以及强调专业软件的应用, 而常规的实践教学中也是以制作角色类电脑动画项目为主。事实上, 动画, 特别是3D动画的应用面广泛, 在实践教育中结合学校的工科背景, 适当参与理工类项目可以更充分的实现学科应用的扩展。
在视觉艺术上, 我们的研究和专业能力是高于理工类专业的, 相互合作可以更好的体现彼此的应用价值, 优秀的视觉展示能够使理工类项目在表现上锦上添花。
与工业设计系, 我们可以进行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类项目的合作;机械设计专业, 动画可以介入的项目主要是仿真工业演示动画;与计算机系专业, 我们可以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网络游戏开发、小型手机娱乐软件开发等多类项目上进行合作;与建筑设计系, 我们可以进行建筑项目类相关的建筑动画、效果图等视觉展示配合。
相对于动画类专业项目, 理工背景的项目应用比较成熟, 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也有延续性, 介入理工类项目, 对学生的团队意识, 社会适应性, 都有锻炼, 也拓宽了就业思路。同时, 学习与引进相对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 也有利于启发同学们动画项目的专业管理模式的思维。
(二) 培养学生的市场服务意识
虽然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其特殊性, 但是在现阶段,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学院派实验艺术思维已经不适合当下普及型的艺术教育状态以及不乐观的就业现状, 要搞专业艺术, 必须先解决生存。特别在高年级期间, 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与技法的同时, 必须强调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多学些社会实际需要的知识.
事实上动画就业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 与学历无关, 与资历无关, 入门起点低, 做到高端的极少, 学生必须摆正心态, 做到某个制作环节的优秀, 才有可能在专业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
教师在专业的教授过程中, 要务必让高年级学生能够务实的进行专业实践, 为进入市场进行提前的演练。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使其自身能力扩大化, 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具备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扩宽就业之路。
(三) 自主创业
在进行实习期间,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让学生们在实践项目的带动下, 在老师的引导下, 在政府的税收政策支持下, 利用所学的知识, 组成小团队, 成立动画工作室或者微型企业, 小成本运作, 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 灵活就业。
(四) 立足本土, 因地制宜。
利用本地的市场资源, 积极开发本地动画制作的消费市场, 除去与常规的电台, 广告公司的进行实践项目的合作之外, 争取与本地各个行业有需求的企业合作, 与区县级政府宣传部、旅游部、科委等部门合作, 开拓新的实践基地。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让本地就业市场消化动画行业多余的专业人员, 拓展动画的就业市场。
四、结语
动画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与市场有关, 也于学校教育的引导有关。本文基于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 提出了以上具有具体操作性的对策,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构建实用性更强的教育方法, 着力发展动画行业的多元性, 时代性, 创新性, 保障西部理工大学动画的招生与就业能够良性、持续性发展, 也有利于增强社会对动画教育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过伟敏, 陈旻瑾.试论综合性大学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创意与设计, 2011.
西部就业 篇10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就业指导,高校
一、前言
2010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顺利进行了10年, 广西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10年里, 社会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广大人民都体会到了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实惠。西部大开发的10年, 是广西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在这10年中, 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从2080亿元增加到7759亿元, 年均增长12.1%, 将近翻了两番。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展得如火如荼, 在这样的前提下, 西部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本文研究的就是如何将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有效结合, 做到人才合理利用, 既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又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二、西部大开发的人才需求
广西在西部大开发省份中, 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西区是这些省份中唯一一个既沿边又沿海的地区。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发展的因素很多,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广西的发展, 离不开资金和政策, 但是其对人才的需求才是真正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实现知识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发展现代化的教育和科技进步都是以人才为主要载体, 所以, 对人才的需求, 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人才结构需求
广西区由于自身的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等, 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广西区要进行大开发,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就形成对人才的结构行需求。从西部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来看, 拥有新观念的管理人才、拥有生物技术的技术人员以及拥有专业技术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是最受欢迎的。
(二) 人才特殊需求
广西进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要求有各种优良的政策及其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在通过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接轨时, 必须以人才为桥梁。因此复合型人才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切入点。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人才是影响西部大开发各种因素中最活跃的。是人才运用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广西地区在进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要保证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 就必须走依靠人才的不变之路。
三、对高校就业指导的建议
(一) 将学生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 开设就业指导课
高校学生进入学校后, 就应该安排一定的学习就业知识的课程, 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 学生才会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安排调整自己的学业。这在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是很常见的。学生从进校就了解就业知识, 了解就业情况、形势和发展等, 增强学生就业紧迫感。而目前我国学校大多数是在学生完成学业之后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这样学生根本不会结合就业来安排自己的学业, 不利于高校就业指导, 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二) 依靠各方面的力量, 共同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一般学校都会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 但这还远远不够, 除了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专职人员外, 辅导员应把就业指导工作纳人学生工作中。现在学生对就业的关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 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学生工作的切入点, 才能够不断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部门应不断加强危机感意识, 充分依靠各方面的力量, 共同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可以通过本校投身西部大开发事业的毕业学生建立一条专门为西部大开发输送人才的就业网, 因为他们战斗在西部大开发第一线, 知道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次, 各高校可以将就业工作和学生实习工作联系起来, 像建立实习基地一样, 建立高校就业基地, 虽然内容不同, 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外, 广大教师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教师见识广, 经验丰富, 与用人单位有直接或问接的联系, 课堂上适时进行就业辅导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三)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 现在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准则大多数是能出国的出国, 能去大公司的不去小公司, 能去外企的不去国企。这样的择业标准很难让这些高校毕业生投身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事业。因此,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 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把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结合起来。要杜绝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功利化, 力求在西部大开发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把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否能挣更多的薪水作为考虑的重点。
2) 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重点在于提供需求信息和指导择业, 有的甚至连这基本的都不能达到。作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 成就一番事业, 要帮助大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所以这种就业指导不应该只是在学生毕业面临就业时进行, 而应该是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对学习目标有了充分的认识, 学习才能更有针对性。
3) 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如网络技术, 加强对毕业生的信息宣传。既要对西部大开发项目用人单位宣传本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使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 同时也需要不断向学生宣传西部大开发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信息, 使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 把握就业机会。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事业的进行, 加上高等教育改革也正在进一步深化,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选择。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就应该在新的环境下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努力将西部大开发和高校毕业生制度改革相结合, 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同时为西部大开发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
(四) 加强艰苦专业发展, 引导学生投身西部建设
在广西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很多方面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 都需要涉及到农林、水利、地质、矿业等专业, 这些专业由于可选择的就业对口单位很大部分地处偏僻或工作条件恶劣, 因而被称为艰苦专业, 选择这样专业的学生很少, 专业建设也不是很完全。但是, 广西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又离不开这些艰苦专业的人才。高等学校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候, 要根据新时期西部大开发需求大量人才的特点, 积极探索到西部就业新思路、新方法。真正使毕业生特别是艰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能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之中。广西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对广西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是广西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建设内容, 但矿业专业等都是传统的艰苦行业, 需要的是能够为这项事业奉献的优秀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改变毕业生的思想, 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投身西部开发事业, 也是一个成就自我,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好机会。
前文已经指出了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 要从学生开始入学即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 这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全程就业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心应该多举办讲座、专家报告会、日常咨询等, 尽可能的用多种形式对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向学生传授就业经验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 还应该向大学生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 帮助大学生充分认知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让高校大学生能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 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
四、结语
西部就业 篇11
一、东西部高校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状况比较分析
据2004年结束的针对上海某高校2001至2003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调查中,发现一名学生党员毕业生要比普通学生快12天左右找到工作。这可能是因为党员身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的学习成绩、领导能力、组织纪律、道德素养等短时间内难以考察到的综合素质,也就自然成为用人单位的甄别信号。而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中,东部地区高校就业率最高,“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大学生党员就业率比全体学生就业率高大约一成。东部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就业地点一般在发达地区的单位,起薪点一般在2500~3000元左右。
但是,在“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中,西部地区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发展相对落后,所在地的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仅为41.73%,远远低于东部地区高校近两成。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一般在西部本省,起薪点一般在1000~1500左右。如贵州某高校,虽然近年来截至年底学生党员就业率能达95%以上(其他毕业生的80%以上),但是就业地点均为省内较偏僻县市的单位和部门,起薪一般在1000~1500元左右。而且,在参与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时,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党员往往只能获得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般岗位。
由此可见,在就业率、薪金水平(平均起薪)、就业主要流向这些指标上,东部地区高校学生党员要明显领先于西部地区的学生党员。
二、东西部高校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差距形成原因探讨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环境影响着高校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差距的产生
东部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商贸服务机构齐全,是各类产业集中的地方,具有发展大流通、大市场的条件。良好的市场环境,较高的经济水平及薪金水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培育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而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及薪金水平相对较低和城市化程度不够,造成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商贸服务机构不齐全,无法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提供不了太多的就业岗位,产生出较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地区经济环境的不同带来信息和观念的不对称,导致东西部高校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差距的产生甚至扩大。
(二)地区性限制和用人单位的漠视导致了高校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弱化
当前西部地区高校学生进入东部发达地区就业还面临各种阻力,如非“211工程”学校不能进入、非教育部直属不能进入的限制在各大用人单位比比皆是,致使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屡屡受挫,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还远远没有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还有待健全完善。
一些吸纳了大量高校学生的东部地区民营、外资单位在招聘时首先看重的是能力、水平和所学的专业,对是不是党员看得不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党员,在单位中党组织关系交不交,有没有建立党的组织没有人过问,有的虽然建立党的组织,但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大,力量薄弱,工作缺乏规范性。这些现象与高校党员管理的正规性和严密性相比有很大差距,一些西部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来往于这些单位和行业间,渐渐地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淡忘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有的还乐于落个无“党”一身轻。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学生党员的就业信心,进而影响到学生党员就业的主要流向。
(三)部分西部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造成就业竞争力不强
当前,部分西部高校盲目追求上规模、求数量,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忽视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教育管理走粗放型路子,以致学校发展特色不鲜明,培养的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不强。在这种整体环境下,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也必然难以得到凸显。尤其是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不够关心,不知其所想、所盼、所需,对其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和疑虑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对解决他们就业等困难心有余力不足,使学生党员感受不到组织的温暖,逐渐产生离心力,最终混同于普通群众,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此一来,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甚至被弱化到一般同学水平之下。
(四)部分大学生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不够硬致使就业效果不理想
就业竞争不单纯靠某一项技能而是靠大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重共性轻特长、重实用轻人文的“五重五轻”倾向,导致就业观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脱节和错位,以至于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有:
1. 人文素质不高。
当前,用人单位往往将本单位的文化、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要求不仅要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而且要意志坚强、人格独立、个性健康、品德高尚。个别学生党员不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不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人文精神欠缺。
2. 就业技能不熟练。
就业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充分准备、准确定位、主动出击、果断决策。个别学生党员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自荐材料无特色、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出现缺乏自信、过于理想化、盲目从众、瞻前顾后、见异思迁、高不成低不就等现象。
三、提升东西部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就业服务
提升就业竞争力,必须首先要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具体而言,东部发达地区要放开对全国毕业生的人为准入限制,取消人为限制进入,将生产服务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密切联系起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新型产业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上。西部地区则应鼓励学生党员建设家乡,鼓励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具体而言,在市场环境下引导毕业生到当地基层就业,即可通过思想教育上的积极引导、生涯发展规划上的规范引导、政策扶持上的激励引导、舆论宣传上的典型引导、推荐就业上的全程引导以及自主创业上的适当引导。对于在民营和外资企业工作的大学生党员,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牵头建立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为单位尽心尽力工作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有机结合,从而在用人单位内部形成理解、支持党组织活动的环境氛围。
(二)高校自身应准确定位,增加综合竞争能力
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应准确定位,在学科设置上应多从学科的实用性和满足产业需求等方面着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师资配备方面,应多聘用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高校更要明确自己的办学思想,努力寻找并发扬自己的办学特色,善于聆听“客户”需求。西部高校还要注意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重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更多面向职业、有准确学科定位和鲜明学科特色、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培养实用化人才的应用性专业。
(三)加强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党员意识
高校党组织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对学生党员进行党员义务、条件的教育;坚持开展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提高学生党员政治辨别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始终置于党组织体系之中;更应避免学生党员毕业阶段需要寻找就业单位或准备考研究生,就默许其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参与组织分配的工作。
高校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促使他们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毕业前夕,还要专门对学生党员集中进行党纪党性教育,增强其党员意识,使其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主动开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毕业后学生党员也应自觉执行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德,维护群众利益,始终以先锋战士的形象去团结、带动、感染和帮助周围的人。
(四)强化学生党员素质培训,拓展党员能力
高校学生党员应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多种素质和能力。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应加强学生党员的人文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训。人文素质方面,主要培训学生党员意志坚强、人格独立、个性健康、品德高尚,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人文精神。就业技能方面,应根据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就业教育,培训时要充分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了解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就业自信心,正确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还要在就业政策、自荐材料、职业心理、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五)创设就业平台,提升学生党员就业质量
高校应为学生党员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帮助其尽快找到理想工作。据教育部“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调查显示(2005年),“工作经历”是同类指标中排名第2的就业有利因素,并呈现出越发重要的发展趋势(与2003年同类调查相比该指标排名上升了4位)。因此,高校应善于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在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创设良好的就业平台,提高就业效率与效益,最终提升学生党员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27~33.
[2]柯羽.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J].江苏高教,2004,(5)33~35.
[3]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8.
【西部就业】推荐阅读:
山东青岛:西部就业户口可留青05-22
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就业情况调查08-15
浅析西部大开发与贫困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08-10
西部农户05-31
美国西部06-25
甘肃西部06-30
西部金融07-10
西部建筑08-22
西部社会08-27
西部山区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