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通用9篇)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 篇1
0 引言
大学师生关系影响高校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教育的氛围,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绪和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教育的整体效果,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师生关系是使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大学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在我们这个一向把师道尊严看得无比重要的国度里,曾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关系,如今发生了许多令人惊讶的“教师门”事件。为什么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这样,即使只是个别现象,也是不应该出现的。这种现象的形成绝非偶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就我个人的所知和看法谈谈导致高校师生关系疏远的六种因素。
1.1 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如今的高校面临着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学校忙于找资金、扩专业、建校园,强调硬环境的建设,应付没完没了的检查。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又过多依赖于课堂秩序的维护,而对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构建生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很少关注。师生之间的关系仅限于一间教室之内,没有沟通的氛围,没有沟通的渠道,没有沟通的内涵,只要把学生招进来送出去就万事大吉,大学没有了大学味。
1.2 制度设计的偏差
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实用的东西现在很难有什么市场。大学开的那些实用课程和不实用课程,学生选修和学习不实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从教师这个角度,说不关心学生,不希望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对的。但客观地讲,有这个愿望未必有这个可能。如今教师要评职称,要提高待遇,强有力的指挥棒就是科研成果、项目、经费、获奖等,而这些是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靠自己去挤时间,去拼命,去积累,至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给学生作有份量的学术报告,给学生做学术辅导,评职称时都是不可能拿到桌面上来的。因此在这样的指挥棒下,教师也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做与利益最相关的事,其他的事情能放则放。所以说,有的学生说很难见到老师,难就难在这里。
1.3 大学学术精神的衰退
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是出思想的地方,也是影响几代人精神的地方。但观今日之大学,行政色彩浓厚,官本位意识强烈,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有限的资源被错误地配置。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的传统师道,变为单一的“授业”,师道由此转型,而师生关系也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撑。实际上,“传道”、“解惑”正是师生沟通增进感情的最理想渠道,多重压力之下,很多教师不愿再主动肩负这个义举。这把渐行渐远的高校师生关系推向深渊,成为大学病态的症结所在。教育一旦成为赚钱的机器,这使得教育的性质和教育心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可怕的。学生们觉得自己是花钱换取知识,就会向学校和教师提出服务的要求。这种交易性质思想使得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观念受到冲击,师生关系日渐冷漠。
1.4 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高要求
教师自律精神的缺失致使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高要求。在高校,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这块,部分导师只负责招而不负责教。学生愿意来找就找,不来找也不过问。这还算好的,还有的是从不主动找学生,没有任务,没有管理,没有要求,没有交流,让学生自生自灭。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教师缺乏自律,知识储备不足,人格魅力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主导角色逐渐淡化,缺乏创新能力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业务素质的提高滞后于学生从非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速度。
1.5 教与学过程缺少足够的互动
教与学过程缺少足够的互动,导致老师困惑,学生麻木迷茫。许多老师都遭受过课堂提问无人应答的尴尬的冷场,长此以往,老师们也逐渐放弃了课堂提问,即使有需要跟学生交流的话题,也是按照名单随机提问了。最难的就是课堂讨论老师组织课堂讨论,经受过学生几次“软抵抗”:几十张年轻可爱的脸瞅着你,就是一言不发。下面的学生却对老师的良苦用心一点反应都没有。师生关系变淡,不仅仅只是课堂气氛疲软,师生交流减少,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兴趣被网络分流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都不够,很少注意到彼此的心理变化。
1.6 学生单一的文凭观割断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外部环境的诱导下,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对学术不感兴趣,对讨论提不起精神,对独立科研没有信心,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认为没有什么意义,目的只有一个,拿到文凭去谋生。这成了无奈的教学实际、教学潜规则。老师也是人,学生尊重他们,老师会把学生当成朋友。大学生中大致有五类比较特殊的学生:一类家庭富裕,攀比吃喝玩乐,引导校园消费;二类家庭贫困,课余时间忙着打工赚生活费;三类恋爱对象经常换,整日花前月下;四类:用功学习,准备考研,争取拿奖学金;五类:热衷于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风风火火努力入党。各类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
2 以法制为基础建立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睦的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师生相互尊爱,才能真正谐和。尊其尊者,亲其亲者。我们应该尽快从以人情常伦为基础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建立以法律关系为基础的科学、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2.1 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
因为老师占主导地位,教师需真心热爱和关怀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是纵容学生。学生毕竟不很成熟,缺少社会历练,也容易感情冲动,说话和做事情绪化,因此老师应该更有静气有耐心。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内心涵养,有一种平等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放下架子,具有一种亲和力,最好语言有一定的幽默感。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筑起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桥梁,连接了师生的友情。教师必须具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善待每一位学生。不做学生不喜欢的老师:(1)乏味型。讲课大多没激情,课堂氛围死气沉沉。(2)照本宣科型。(3)傲气十足型。(4)滔滔不绝型。(5)天马行空型。(6)沟通障碍型。(7)自恋型。(8)方言型。(9)遢型。(10)钻牛角尖型。
2.2 学生应该尊师重教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至少一般说来老师比学生年长、老师比学生博学,极个别人品修养低劣者除外。在当前对高等教育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变得更高,稍有不慎教师就会招致各种各样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为了树立“权威”形象而无法平和地看待自己,也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不能以平常的人性化的标准看待老师。他们认为老师应该无任何瑕疵、既学富五车又品德高尚。因此,老师稍有差错就会令学生抱怨,产生失望情绪,影响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学生和社会都能改变传统观念,重新定位师生身份,就会使高校师生关系简单化、变得民主平等。
2.3 健全制度
制度是师生关系的保障。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制度创新。在大学里,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的情况下,传统的集中式管理的模式也必须相应改变。过去,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表达意愿的正常渠道,因而无法在改进教学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但不能保障学生的平等地位,而且还会因为学生对教学不满而影响教师的实际地位和形象,进一步损害师生关系。因此,大学应采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学信息调查咨询制度等措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改革的机会以及更多的“知情权”,从而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减少教学改革决策失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为此,应健全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业评价制度;认真落实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确保学生的申诉权;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协商、对话的机会,改善师生关系。
2.4 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教育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须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感恩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就业教育、情侣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考研辅导、四六级辅导等都要配合,不能缺腿。在大学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缺乏基本的礼貌,其原因很多,一种情况是,一些学生观念上有错误,如有的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而目中无人,有的认为现代社会不必太拘于太多的形式;另一种情况是,大学生容易因教师的一点失误或差错就以偏概全、完全否定老师,从而有意不与老师深入交往,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老师的不礼貌。因此,要在校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教育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容忍教师存在的不足等。
2.5 开辟新的交流途径,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
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元的平台进行沟通,给学生立体化的交流。教与学必须是有足够的互动的过程。多媒体的使用,缺乏讨论、辩论,几乎没有师生交流。师生交流内容不仅限于知识交流,更多地是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通过思想的沟通,彼此接纳、相融,使知识的探讨和辩论更加顺畅。改变师生之间主要以知识为主要媒介进行单向传输。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主要是知识,向老师请教的也以所学知识居多。而有关个人生活或思想上的问题,学生很少和老师交流,老师对学生这方面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和全面。师生交流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当然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也需要改进,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与时俱进。现在的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多,诱惑也多。不像以前,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成天围在一起讨论问题,课堂讨论不完,在路上继续讨论。学生组织活动,邀请老师参加,打打闹闹,亲密无间。
3 结语
老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两个基本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着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未来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共同构件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师生之间关系才能和谐,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和谐的校园,有了和谐的校园,会有更和谐的社会。
摘要:大学师生关系既受到社会关系制约,也受到教育规律的制约。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旧的师生关系依然存在,新的问题和矛盾应运而生,大学师生关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大学生成才、促进教师个人魅力的辐射和渗透、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当前大学师生关系现状的研究,探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提出构建良好大学师生关系的对策,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师生关系,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戴晓娟.现代环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的弊端与调适[J].今日科苑,2008,(10):250页
[2]娄欣生,周艳球.中英大学师生关系比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 篇2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双方都认为关系不够和谐,且都将主要原因归于对方,只是老师显得更为理性。经过我们的调查,结合教育大环境进行分析后,对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进行了梳理,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严重
我校生源主要是各初级中学的双差生,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就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渐染,平时耳濡目染,互相交流,假日亲自参与,外加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庸俗图书等的诱惑,让他们又轻易地染上了更多的恶习。道德滑坡,审美观扭曲,是非观颠倒。缺乏相应的辨识能力和抵抗能力的学生,便自以为是地将自己不断膨胀而又无力满足的欲望的原因归结于家庭和学校。
2.职业中专招生的无奈
我校生源主要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双差生,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更愿意让子女上普高读大学,把上职业学校当作无奈的选择,导致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反复宣传,多次上门动员,本愿是扩大学校规模,客观上使学校成了差生的集中营。招生的困境又使得学校难以放手处理违纪学生,这也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在大部分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尖锐。
4.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关注的网络知识侧重点又迥然不同,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5.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高职学院师生关系困境的原因探析 篇3
关键词:高职学院,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它既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关系, 又包含着指向达到教育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 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师生关系与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师生关系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早期教育时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 因此师生关系也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时代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越来越明显。教育途径不断多样化, 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也逐步现代化、科学化, 因此师生关系必然地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 近年来见诸报端的是各种各样的反映师生关系紧张的事件。虽然有些是偶发事件, 但类似事件的频繁发生, 说明师生关系确实面临着困境。探讨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出现困境的原因, 对改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师生关系出现困境的原因
(一) 授课规模及方式的变化
目前高职学院大多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 学校规模一般都比较小, 教师数量也不大。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 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成倍增长, 而教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班级的规模就不断扩充, 大班上课 (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数量大多在八、九十人左右, 有些课程超过百人, 甚至多达近二百人) 已是很普遍的现象。面对数目庞大的学生, 教师更多的只能采取“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 师生间的互动自然无法顺畅地进行, 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沟通机会也大大减少。学生数量庞大, 教师在批改作业等方面难免顾此失彼, 教学质量也就受到了影响。
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院校迁入了高教园区, 高教园区一般都建在偏远的郊区, 而教师大多仍住在原来的市区。教师往来学校与家庭主要依靠三种交通方式:学校班车、私家车和不太发达的公共交通。不管依赖哪种交通方式, 教师们来去匆匆几十公里, 变得非常忙碌, 大量的时间耗在路上, 精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一到下班时间, 所有老师都必须去赶班车。学生和老师见面就只在课堂上, 课后继续讨论问题、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在偌大的校园里忙忙碌碌地出入于各个课堂, 教师也是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地出现在不同的教室面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责任也只能自动缩减为单纯的授业。学生记不清任课教师的模样, 教师更是记不得学生的面目, 致使学生觉得学校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自助性社会。这样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减小了。
(二) 教育产业化
1992年,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规定中明确将教育列入第三产业, 并强调教育应采用产业式体制, 把教育产业化作为教育政策。这就在事实上把学校和教育变成了商品:学生和家长花钱接受服务, 学校和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服务者。学生和家长觉得我付了那么多钱, 你要教我本事, 这是理所应当的, 你教得不好, 不值这个钱, 我就拒绝你的服务或者你要赔偿相应的损失。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态度出现了变化, 面对学校提供的一切由过去的尊敬、感谢变成了如今的坦然接受甚或苛责。
同时, 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 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既然教育是一种商品, 那么只要我提供了教育服务, 就应该有相当的回报, 并且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物质回报。加上多数学校对教师实行的考核是量化的考核, 说白了就是做一份事拿回相应的一份钱。由此, 学校里真正讲奉献的老师少了。这种风气转嫁到学生身上就意味着学生想从学校或者教师那里获得某一种帮助或需要也都是“明码标价”, 一份获得就要一份付出。这让学生不免认为, 学生与学校或教师之间的关系似乎就是某种交换的关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本来很真挚、纯粹的情感。
(三) 技能崇尚
高职教育的目标, 就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 也就是说培养能够在第一线实际操作, 掌握应用性知识, 掌握具体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 实现所确立的目标, 高职院校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把重技能、重应用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就给学生造成这样一种错觉: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要有技能、会应用, 不需要理论知识。于是学生对一般的理论课程、基础课程产生一种偏见, 认为这些是无用的课程, 进而对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有一种抵触情绪。哪怕是高职学院里的专业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 相对于企业一线的工程师, 在技能、实践能力方面也是稍逊一筹的。于是在学生眼里, 教师们的技术不够精良, 无法给他们提供日后所需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他们眼里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四) 相关社会事件负面效应
近年来,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往往会对一些极端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在反映师生关系方面也是如此, 偏好于报道一些紧张、恶化、极端的师生关系, 而不善于、不屑于去反映师生之间真善美的人生关爱。长此以往, 人们就会形成一种错觉:师生关系不好是主流。这就大大挫伤了大家维护、改善师生关系的愿望和信心。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与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佩服、崇拜、敬仰之心淡漠也有很大关系。本来学校应是知识的高地、道德的净土, 也就是以前所讲的“学校是神圣的象牙塔”。如果学校能坚守这样的境界是能够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的。但现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校和教师的神圣感消失了, 甚至有的学生毕业时还觉得在学校没学到什么东西。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佩服、崇拜、敬仰之心没有了。学校和教师以师德、教德、人格方面垂范学生的影响力失去了, 学生也不再从心里敬畏学校和教师。
二、改善的途径和方法
(一) 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
首先应该尽一切努力提供条件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以满足学生已然发生变化的求学要求和期待。
其次鼓励甚至明文规定学院和分院领导中职称学历高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或是在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要主讲某一课程;学校要鼓励和支持真正高水平、高职称、与专业或行业能很好对接的教师给学生上课, 形成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良好局面。提供这部分教师良好的物质待遇和较高的荣誉评价, 使他们安心教学岗位并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被认同感。确立一种像在美国高校一样, 哪怕是诺贝尔奖得主也得给学生上课的惯例。
(二) 教师层面的自我提高
首先对教师来说, 要不断地反省自己, 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是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要不断提高自己, 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授课水平。教师的学问和责任心是真正能让学生尊敬的资本。
其次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自尊自爱, 而且要尊重学生。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兴趣爱好、学习上的差异等, 使学生从心里尊敬、感谢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这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 高职学生在以往的求学过程中因为学习成绩的相对落后, 始终被冠以“差生”的帽子, 长期得不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认同, 不被人赏识, 也得不到鼓励和奖赏。进入高职院校之后, 他们觉得自己又一次落后于别人, 自觉不自觉地会与普通的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感到自己就读的学院知名度没有本科院校高, 毕业后在学历层次上又逊人一筹, 缺乏应有的就业竞争力。自信心的不足加上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 使得学生最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
(三) 学生层面的功利摒弃
首先要摒弃对教育的功利评价。受社会上浮躁心态、功利主义的影响, 学生在评价教育的作用时总是突出强调学了一个专业后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能否有较高的收入。当达不到这一目的时就认为学校的教育没有价值。学生应该认识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 还承担着育人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以太功利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的授课内容。
其次要学会尊重别人。求学的过程更是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虽然不能要求学生敬畏知识, 但学生应崇尚知识, 感恩传授予知识的学校和老师。哪怕是对课程内容或老师的观点有看法, 也应该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意见。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会做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才娃.试论和谐师生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意义[J].北京教育 (德育) , 2009, (9)
试分析体育课中的师生关系 篇4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考试作业的压力,还因为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形式也相对活泼,正所谓爱物及乌,学生往往也比较喜欢体育老师,这也就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体育教学是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体育课兴趣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所有活动都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师生间的关系必须相互融洽、相互配合才能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现代教育中要求: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领航者,除了应该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更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言行上的沟通,积极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努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讲究和谐之美。和谐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之一。体育教学中更加要求这种师生间的关系:教师既威严又不失亲和力,师生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一种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课堂上,如
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我们当今教育中首要的任务和研究的对象。当前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在体育课上较多的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怨恨和抵触情趣,师生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那我们应如何在体育课上改变以上情况呢?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实践经验。现分析如下:
一. 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不用老师要求都会主动积极的去学习,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中的很多技能的掌握都是枯燥乏味的,初学时还特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的安排课的内容。比如上技巧课中的跳山羊,部分学生不敢跳,我以男女分组进行跳背练习,先让男生做,提高成功率,让学生看到这个动作挺容易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再讲解跳山羊的动作要领,找身体素质好的掌握动作快的学生做示范,等学生掌握的动作熟练后再进行以比赛为目的的强化训练,师在这类的比赛要积极参与,跟学生进行互动,增进相互间的关系。
二、语言和形体
体育课空间范围大,干扰因素多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种情况不加以引导和调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完不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合理的运用不同的音调和节奏语言,发挥语言的感染,巧妙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近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
性。通过许多的实践证明,用亲切的语言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戒备,拉近二者间的距离。如在布置学习任务或总结学习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会觉得很安全;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老师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或没有完成好动作,说声“你一定行“、“没关系,再来一次”,学生会倍感亲切。
体育教师的形体表现也尤为重要。它包括表情、手势及教师的示范动作等,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上课教师示范须富有更替全神贯注,讲课要亲切、信任的目光,表情应严肃和善。要根据季节、场地、学生年龄、性别、技术水平高低学习项目和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表情,配于优美的的肢体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有益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自主练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由着学生自己胡闹形成“放羊式”教学,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我在教学中和练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挑选组长,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比赛。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着,负责教授学生知识,比针对各组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的练习。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动作对身体素质差的、反应慢的、协调能力差的要充分鼓励,不歧视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待遇。通过师生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小组纠正和讲解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尽量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相互学习、合作,鼓励学生大胆的去
尝试。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
四、魅力人格
1、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体育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的良好情感和品质,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时,恰当运用表情、姿态、语言等是教学艺术,而不恰当的感情流露,如喜、笑、怒、骂都不适用于体育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品质是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关键气节在。如在教学中,关爱、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老师关注,在课上表现明显地反映出了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抓住机会,让他们觉得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往往有些在其他学科老师眼里是“双差生”的同学,你如果给他多一点关心,他可能会特别的敬重你,在你的面前表现得特别好。
2、用闪光的魅力人格让学生信赖你。尽可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他们学习成绩或体育成绩好坏与否,有无特长,学生会把你当成心目中的法官,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敢于、勤于制止学生的违纪现象,不论学生是不是你教的,学生会把你当成心目中的师长。对待学生要以理服人,决不能以势压人,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个性鲜明,以理服人,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反之只会让学生反感,师生关系也难于达到和谐。
3、要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品质。体育教学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一年四季,早进校,晚回家,带操、上课、训练,风吹日晒,这就是体育教师的平凡而艰苦的岗位。因之,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这样学生才会以你为榜样,才会在教师的身教言传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未来的体育教学,教师将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发号施令。而更像一个好朋友,备受学生的欢迎,师生之间必将形成友好的平等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待于我们一线工作的教师不断地去追求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 篇5
一、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紧张问题看似只是管理中发生的问题, 表现为教师管与不管、不爱管、不敢管和管得不当等几个方面。但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主宰下师生生命情怀的迷失
工具理性是一种抽象的和工具性的经济计算方式, 在手段与目标之间, 尝试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目标。它以功利目标和技术手段为本质特征。[4]近代以来, 人们远离感性, 疯狂地迷信科学与技术, 以为科技能够实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从而使工具理性的形态演化成了技术理性。这就导致了科技理性主宰一切, 在这里, 人们最为关心的是科学和技术作为实现某种眼前利益的手段和工具的实用性, 关注运用逻辑演绎和数理分析等理性方法去认识、驾驭客观世界的可能性。人的心灵被放逐, 人的道德情感、人性的价值都被边缘化了。反映到教育领域, 体现为教育成为人们追求功利的工具, 工具理性主宰了教育。由此, 教育发生了异化, 其目的不再是成“人”的教育, 而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正如鲁洁教授所言:“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 成为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5]
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功利化, 师生关系异化为相互利用的利益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 理性关系。人们深信“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的价值便凸显了出来。于是在学校教育中, 师生开始功利地对待教与学。他们重知识的传承与接受, 轻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只教学生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 却放弃了引导学生对“为何而生”的思考。他们的教学以知识的记诵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把鲜活而丰富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了毫无感情的冷冰冰的知识点, 从而使师生关系处在冷冰冰的知识体系的包围之中。[6]而师生关系的实质是“教师生命主体与学生生命主体共同建构的精神性共享关系”[7]。没有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的精神共享关系便无从谈起。同时, 只有知识传承的教育, 导致师生间应有的生命关怀被边缘化。第二, 工具关系。师生相互利用, 学生功利地利用教师, 他们没有把教师当作其人格的楷模、灵魂的导师, 而仅仅把教师当作其获得好成绩、取得各种证书、考上好大学的阶梯。同时, 教师功利地对待学生,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喜笑颜开, 关怀备至;而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则无论其其他方面多么优秀, 他们也总是横眉冷对, 百般刁难。第三, 利益关系。功利主义主宰下的教育也使得学校领导功利地去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 行政力量掌握教育资源, 家长的一个电话就能吓坏校长;另一方面, 学校教育沦为绩效指标与谋取利益的工具。对于学生侵犯教师权利的行为, 学校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 这也助长了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 使得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不尊重教师。
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主宰下的师生关系必然是缺乏生命情怀的“我—他”之间的关系。其导致的不良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 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心灵的关怀、道德人格的养成和生命意义的启蒙, 这使得学生的生命意识十分淡薄, 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不懂得如何去追求过有意义的生活, 更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 要求严格, 不但不会让学生感激, 反而会惹来学生的记恨、甚至于报复乃至弑师 (或者自残、自杀) 。所以, 教师便不敢再管学生, 由此学生的行为因被纵容而对教师失去最起码的尊敬;另一方面, 教育不能给教师以从教的自由和幸福, 使得他们丧失了生命意识, “因利施教”, 把学生当作器物、当作工具, 而不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他们不可能有民主平等的“师爱”, 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缺乏了爱和生命情怀的教育必然导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远离和谐, 变得冷漠、对立, 师生之间灵魂唤醒灵魂、人格感染人格的关系便荡然无存。
2.教师专业权利的缺失
当前, 我国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 还不完善, 很多法律条文都是软条款, 缺乏操作性。比如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对于侮辱、殴打教师的只是“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 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 此类情况往往只按照民事纠纷来处理。由于社会舆论一味宣扬学生的主体性, 过分抬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此同时却没有明确教师的专业权利, 这就必然造成教师权威的失落。教师权威的失落和教师专业权利的缺失使得教师本该发挥的教育作用大打折扣。而缺少专业权利的教师也不可抗拒地沦为教育过程的旁观者和看客, 无所作为只能是这种现实下教师的无奈选择, 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目中无师的“民主的暴政”。
3.教师专业伦理的错位
教师专业伦理,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8]我国有关教师专业伦理的规范主要以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代表。其中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伦理有六个条目, 分别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不容否认, 我们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广大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无悔地奉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 绝大部分教师是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但我们也不得不说, 目前教师专业伦理在一定意义上处于错位状态。这表现为“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和“无条件爱学生的全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评价指标的不合理、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上其他不良风气的毒害, 有些教师对学生毫不负责, 不论是“因财施教”的教育腐败, 还是为了升学率而“劝退”后进生的种种不齿行为, 他们为达目的而无视什么是教师的责任、什么是教师的义务、什么是教师的天职。另一方面由于广大教师对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 他们片面地以为教师应该无条件地爱学生的全部:不仅要爱他们的优点, 也要爱他们的缺点甚至恶习, 从而导致对学生的缺点和恶习置之不理。教师专业伦理的错位, 无论是教师的有意为之 (前一方面) 还是无心之过 (后一方面) , 都导致学生处于放纵状态。
4.新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方面的原因
当前普遍是“421”的家庭模式, 家长的过度呵护和疼爱、娇惯与纵容, 使得学生养成了许多毛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抗挫折能力差。正如南方发展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主任赵凡仪所说, 我国的学生多是“玻璃孩子”, 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教师别说打了, 话稍微说重点也会招来投诉, 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权难以得到保障。
不仅如此, 时下家庭和学校缺乏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 加上社会大众媒体对学生一味呵护和教师专业权利的缺失, 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学生片面地追求所谓的个性发展、天性解放。他们以为与老师公开叫板的反叛就是个性;以为完全放任自己的缺点就是天性解放;他们不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而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教师的谆谆教导不仅不知道感恩, 还视其为对自己自由的干涉而对此耿耿于怀。这一切都导致了学生民主的泛滥, 教师反倒成了弱势群体。最后他们不知道怎么管, 也不敢再管学生, 于是教育这一“价值引导的事业”陷入了管理真空。
二、改变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紧张问题的路径
1.通过开展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针对当前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加强普法教育, 让广大学生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勇敢地用法律武器与侵犯自己权利的行为做斗争。另一方面, 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的事业, 教师职业是一种公民身份与职业身份相统一的职业。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促进学生的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应的, 接受教师教导, 努力完善自我则是学生应尽的义务。针对当前学生权利泛滥, 老师不愿管、不敢管的现状,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让他们懂得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不能妨碍别人权利的行使。作为学生, 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天职;好好学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他们的义务。学生在追求自己权利实现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义务, 他们也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 虚心地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不能我行我素。因此在法律上师生双方必须平等地行使各自的权利, 履行各自的法律义务,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的健康发展。
2.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伦理, 增强教师职业的责任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由的、鲜活的生命个体。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尽己所能去真诚地帮助他们, 促进他们幸福的成长, 不管他们是贫是富、是漂亮是丑陋、是成绩好还是成绩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落到实处, 完成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培养出新时期的社会公民。正如劳凯声教授所言, “教师的职责首先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 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 激励他们不断去追求比当下更高、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9]。
传人类文明之道、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之业、解学生成长之惑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而保护和扶助后进生的意识则源于教师职业的良知。广大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 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和进步, 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欣喜、赞叹,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明确教师专业权利
当前教师专业化正在进行中, 教师这一职业与医生、律师等专业性方面相比, 严格意义上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 社会上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认可度还不够高, 对于教师的某些做法还存在种种的不理解与不信任, 虽然教育界的一些学者和官员也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采取恰当的惩戒, “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 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 一味不负责任地表扬反而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久而久之, 盲目自大, 也会酿成惨剧。”[10]由于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很多法律条文都是软条款, 缺乏操作性, 并且没有明确教师的专业权利。没有明确专业权利的教师面对种种非议, 不可抗拒地失去了话语权而沦为教育过程的旁观者和看客, 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只能是他们的无奈选择。因此, 我们必须借鉴国际经验,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明确教师的专业权利, 实施师生公平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生权利均不会受到侵犯, 进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2]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3]唐一鹏.从上海PISA2012透视学生能力分位的影响因素.上海教育科研, 2014 (6) .
[4]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5]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11) .
[6]王枬.教育的意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7]张培.教师生存状态异化现象透视.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4) .
[8]徐廷福.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J].教育研究, 2006 (7) .
[9]劳凯声.今天我们如何为人之师.中国教育报, 2009-9-14 (002) .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 篇6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院,师生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具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为了解新生师生之间的关系现状, 笔者对某卫生职业学院2011级学生作了抽样调查, 试图了解其基本现状、存在问题, 并初步探讨问题的原因和提出一些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
1 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1.1 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了简明通用的大学生师生关系调查表, 共13个问题, 涉及普通班2011级新生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满意程度、好老师的标准、师生交往方式以及影响师生交往的原因等。笔者于2012年3月对2011级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采用的方法是问卷法, 数据经过EXCEL2003处理统计和分析。本调查只对新生, 并且不对照男女情况。
1.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的班级有2011针灸推拿班、护理1班、口腔班和临床2班, 分为4个不同专业4个班, 共计176人, 其中男生60人, 女生116人, 男生占34.1%, 与2011级男生总数比例32.2%接近, 女生占65.9%, 与2010级女生总数比例67.8%接近。故抽样人数及比例较为合理。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均为100%。
2 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2.1 师生关系满意程度很一般
“很满意”只占2.3%, “满意”占24.6%, 满意以上只占26.9%;“一般”占58.3%, “不满意”占14.8%, “很不满意”为0, 一般以下竟占73.1%。这值得学院管理部门和教师深思;对于“从大学入学至今, 对大学里的任课老师的态度或想法有变化”的, “有, 由好变坏”占20.6%, “有, 由坏变好”的占24.6%, “没有”的占54.8%, 有变化的和没变化的差不多;对于“你感觉你毕业后还会跟几名老师有联系”的, “5名及以上”的只占3.4%, “3-4名”的占17.6%, “1-2名”的占48.3%, “没有”的占30.7%, 我们为人师表的真的要扪心自问一下, 是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对于“在大学生涯中, 跟你关系最好的老师好到什么程度”的, “经常有私下的交流, 并且涉及私人话题”的只占5.1%, 师生真正交知心朋友的很少, “经常交流, 但是只是涉及学习问题”的占15.3%, “互相知道联系方式, 偶尔会有联系”占32.4%, “几乎没有联系”占47.2%;
2.2 师生交往情况不容乐观
“课下学生与老师交流量”, “很多”的只占4.6%, “一般和只找喜欢的老师的”占29.7%, “很少交流的”竟占60.6%, “没有任何交流”也有5.1%;交流方式学生还是喜欢面对面的交流, “当面交谈”占60.6%, “电话”占20.0%, “短信”占9.1%, “Email和QQ”占10.3%;“路上遇到老师, 不管他是否认识自己, 主动打招呼”占71.4%, “喜欢的老师就打招呼, 不喜欢的就当没看见”占12.0%, “老师看见自己, 才打招呼”占16.0%, “当做没看到”只占0.6%, 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比较有礼貌;
2.3 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
对于“大学阶段是否有你很喜欢或欣赏的老师”, “有”占74.4%, “没有”占25.6%, 表明大学老师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最看重和喜欢的是“性格好, 愿意帮学生解决问题, 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 占40.0%, 其次才是“教学水平高”, 占36.5%, “人生阅历丰富, 能给你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占一定比例, 为20.6%, 意想不到的是“学术钻研能力强, 做出了很多学术成果”竟只占2.9%。这里提示我们, 对学生而言, 学术水平的高低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小。学生对于不喜欢的老师的原因是:“下课就走, 很少与学生交流”占40.0% (说明老师有原因啊) , “教学水平不高, 上课就胡吹牛”占35.6%, “考核严格, 挂科率高”占13.3%, “上课经常点名”占11.1%, 另外学生还对抽烟、思想落后、上课没激情、枯燥无味应付式的老师很反感;对于“是否不喜欢一名老师而故意不去上他/她的课”的, “会”只占3.5%, “偶尔”的占18.5, “不会”的占78%, 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是比较遵守纪律, 到课率比较好。
3 初步讨论以及一些建议
3.1 初步讨论
综合以上数据, 表明对于2011级新生, 师生关系尽管有一些积极的方面如学生比较有礼貌, 遵守纪律, 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也基本正确, 但是总体来讲是负面的, 是处于非良性的状态, 原因很多, 我作初步分析:
(1) 学生对学校硬件条件的不满意以及失落感。许多学生高考考分很高, 一来到学校, 看到校园面积较小, 一些硬件条件也不够很高, 心中难免产生一些失落感;
(2) 学校管理的缺失。学校在管理层面没有从制度上、管理上顾及到师生之间如何构建和谐机制, 老师在职责上没有规定;另外学校的校风和校园文化的层次有待提高;
(3) 老师自身的原因。老师工作量大, 无暇顾及学生, 不少老师只教书不育人, 上完课拍拍屁股走人, 很少关心学生, 也不认识学生, 不主动接触学生;
(4) 学生自身也有原因。主要是缺乏主动性, 要么就对老师有所畏惧。
3.2 改善师生关系的几点建议
(1) 学校有意识的引导老师教书还要育人, 育人是关键, 智育是其次, 次序先后不能颠倒;要从管理层面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机制。除了辅导员管理外, 是否可以考虑每个班还聘请1-2名优秀教师为导师, 在学习、生活和成才方面给予指导;另外管理部门 (甚至学校领导) 也可以联系一到两个班级, 也可以直接获取学生的直接信息;学生的社团可以聘请一些教研室和老师作顾问, 加强联系;继续深入爱校荣校的活动, 让学生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2) 老师本身要反省, 加强师德修养, 端正态度, 放下架子。努力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 主动接触关心学生, 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
(3) 学生方面要进一步尊敬老师, 讲究礼仪, 不断学习, 不断上进, 主动与老师接触;
(4) 可以尝试学生诵读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教育, 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S
参考文献
[1]孙光生.中职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调查与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 4:250.
[2]王春阳.职业教育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探讨[J].农业农村农民:下半月, 2011, 10:47.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 篇7
一、教师和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 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学生是知识的主要学习者, 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二者相辅形成,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小学生好奇心较强, 思想较为活跃, 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知识, 但由于年龄较小, 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 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各种知识。所以, 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教师, 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指导,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 由于小学生比较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使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 同时也决定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敏感。因为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但是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 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更需要教师具备多样的智慧和足够的耐心, 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另外, 学生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但由于年龄较小, 加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通常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此, 要想建立平等、自由、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 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发挥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 在尊重学生在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既然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就是说, 僵化、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将会严重阻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平等、积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就是平等、积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心情会比较放松, 语文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喜好感增强, 喜欢上语文课,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加深学生对知识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重视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同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认识到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尽量避免出现不平等、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出现,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姿态, 尊重和理解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引路人, 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离不开教师, 也离不开学生, 只有师生共同进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认识到师生团结的重要性, 积极加强师生联系。同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融洽、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 激活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实际的小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专门留出10分钟时间, 用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 学生既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 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情感和心理交流, 一方面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促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 使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情感和心理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就必须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创建平等、自由、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积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年喜.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3 (06) .
[2]孙杰.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朱量.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 (教师) , 2010 (05) .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 篇8
一、现在小学生的特点分析
高个头、高智商、高情商正成为现阶段学生的新特点。这些有着“三高”特质的孩子,游刃于家长和学校之间,在越来越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在更显平等的课堂环境中,潜质被空前激发,个性越发张扬。对他们来说,家长、老师、亲情、教义,将更多地融合在一起。现在的小学生,涉猎广泛,思维发达,情商越来越高,生理上、心理上都早熟。变得开朗开放,愿意与老师交流,善于与老师交流。高智商高情商,虽然对孩子本身和社会都是好事,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既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又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授课技巧,老师为了胜任角色,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更是不能撼动,所以让孩子不娇惯是很难的。孩子们除了身体上怕磕怕碰,在精神上更是禁不起伤害,由于一直处在家长们的呵护下,没有受过什么磨练挫折,因此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用常用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娇贵”。对于娇贵的特点,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自己都有着深刻的感知,同时他们又有着很强的辨别力。娇贵而恃宠若娇,成为部分孩子的新特点。随着生活水平以及父母层次的提高,孩子在家里会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利用从学校、网络以及电视中学来的知识,和家长讲道理,评事理,并不像以往的孩子一样能够认真听取父母和老师的教导,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当前的家长,正变得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开明,他们越来越多地营造了一种民主的家庭氛围,孩子正享受着到前所未有的平等和尊重。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也一直是每个家庭恒久不变的愿望,于是,家长们一方面给孩子“加担子”,一方面到老师那里“挖门子”,为了孩子能得到特殊关照。多数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不仅是只希望孩子养个好身体,还期盼着他们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所以,问起对学校和老师好坏的评价标准,第一个答案还是“课讲得好”。没有一个家长给学生择校不考虑分数的。家长的意愿很明显,就是要给孩子选所好小学,让他顺利进入好初中,然后在中考中获利,在高考中获胜。除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分要求,家长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也有着更高的期待,这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兴趣班”就可以看出。当然,家长的立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教育观念,也直接的影响到了孩子,使得孩子们对分数的关注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小学生本就处于性格的养成期,如果受到束缚,会影响甚至阻碍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极大的影响。
二、如何处理小学师生之间的关系
以尊师重教为传统美德的中国社会,正在接受社会转型和信息时代的挑战,曾经长期“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的师道尊严,正在被民主、平等和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所取代。新型师生关系正成为下一个被高度关注的焦点,对整个教育质量提高和学生健康发展影响重大。不知不觉中,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取决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单纯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可以引导,但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从目前的情况,一些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解决的问题,都一起压到学校这块来,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而学校又将这一重担交给了教师。对于小学来说,语文教师基本上还兼任班主任的角色,因此,如何处理好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孩子们喜欢幽默的老师,特别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风趣的老师,总能带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有办法”的老师,学生会用感激佩服的心态去对待。出于对老师这一“朋友”关系的定位,学生们有时会尽“朋友”的义务。平易近人的教师,能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主动找到老师“沟通感情”,这样能够避免孩子有苦难言,憋在心里对自身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让教师及早地发现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对于教师来说,既要面对越来越聪明而又有着极强个性的独生子女,还要面对望子成龙有着较强维权意识的家长,每个老师都显得殚精竭虑。他们一方面要像从前那样挥洒汗水,一方面又不能像从前那样得到社会的尊重,这个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群体,心中的感觉已从“光荣”走向“失落”。虽是师生,更像朋友。教师不可以体罚学生,更不能以孩子成绩优劣和出身高低而厚此薄彼。
三、总结
综上,对学生的尊重是社会环境变化使然,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束缚,以及独生子女生源日趋集中、家长对学习成绩过度关注等多重因素,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上升。而社会价值观对学生的冲击、社会和家长的不理解,“90后”乃至“00后”学生的突出个性,无疑带给他们更大的困扰和挑战。
摘要: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或价值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现在孩子的性格特点,并由此入手,阐述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小学语文,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董玲.浅谈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2):40-41.
[2]郑丽秀.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学习,2014,(03):50-51.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 篇9
沟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找学生谈话, 不能心血来潮, 随心所欲, 毫无准备。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因此, 谈话前要认真做好调研工作, 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 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谈话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否则, 连学生基本情况都不了解, 只能是事倍功半。等到什么时候学生出现问题主动找你了, 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与学生的关系也就融洽了许多, 学生喜欢你自然也会喜欢政治这门课。
二、与学生沟通中要注意语言艺术, 这是必不可少的, 处理得好学生容易接受
1.注意语言
初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 但是自尊心都很强, 而且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很多都和自尊、自信有关。所以我经常结合课本来和学生聊天, 学生也会用书本知识来回答你, 可谓交流学习相得益彰啊!我们要学会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和孩子们进行沟通, 因为学生们都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幽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使人际关系更和谐, 师生感情更融洽。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意见时, 如果教师能使用委婉的语言, 就会使学生更愉快地接受。含蓄是教师高雅、有修养的表现, 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若对学生进行挖苦, 尤其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 一旦再次犯错, 教师就怒不可遏, 口不择言, 极有可能使学生强烈的自尊心转化为消极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 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防御, 恶化师生关系。
2.注意情感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因为那样很容易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道隔阂, 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是很难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我们每天都要求别人要做到平易近人, 而我们自己能否做到, 这对于政治教师来说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其实没有什么学科是会被打上学生不喜欢的烙印的, 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做。我曾经调查过, 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喜欢这科的教师而喜欢这门学科的。与学生眼神的交流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对学生的爱心,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3.注意时机
与学生交流要把握时机, 把握谈话火候, 这样谈话效果将事半功倍。曾经发生在我办公室的一件事情让我一直不能忘记。当时一个班主任找学生谈话, 开始还是不错的, 学生也能接受, 后来教师批评得比较严厉, 学生自己又感觉委屈, 两个人开始话不投机, 越说火药味越浓, 而教师一直在说那件事情, 我看到学生的拳头紧握身子在颤抖, 给我的感觉是他的忍耐就要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得不好是很容易出事情的。有的时候学生可以批评, 而有的时候又需要冷处理, 等学生平静下来再说也不迟。不然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有的学生自尊心非常强, 当着同学和其他教师的面要注意维护他的自尊。青春期的少年容易冲动, 作为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时机,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否则只会“两败俱伤”, 心情不好, 思想工作自然做不通。
4.注意方法
我们找学生谈话时, 态度要和蔼, 表情要友善, 目光要温和, 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另外, 与学生谈心要多倾听学生的诉说, 让他们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诉出来, 也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话语, 等他们尽情地倾诉完后再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 予以正面引导、侧面鼓励和帮助。只有这样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学生才会为之倾心、与之交心, 我们的谈话才是有价值的。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 学生尤其想得到教师的喜爱和赏识, 被教师喜爱的学生大多有很强的自信心, 而这种自信会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加速学生的转变, 促进他们的成长。教师要善于做“催化剂”, 多鼓励学生, 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 帮助学生扬起远航的风帆, 推动他们去勇敢地乘风破浪。
三、与学生沟通后, 还要做好学情分析记录
一般情况下很多教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与学生沟通过后就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了, 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 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我们不继续跟进, 可能就会半途而废, 我们前面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所以要注意他们平时的表现, 如果有反复, 要及时沟通或者改变方法。真正有效的沟通教育是很少一次就成功的, 教育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可能学生本来答应得好好的, 过两天又忘到脑后了。必须记住, 坚持到底才是胜利。也不要以为, 已经找学生谈过了, 就没事了, 就万事大吉了, 不能谈一个扔一个。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起到带动其他学生的作用。我们政治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 一般带班都比较多, 必须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师生关系扭曲原因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师生关系分析10-23
师生关系论文08-10
师生交互关系论文11-07
当今大学师生关系论文07-07
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论文01-10
如何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论文01-17
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关系论文01-08
论文 浅淡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05-19
师生互动和谐师生关系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