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散文二题论文

2024-07-24

生态散文二题论文(共3篇)

生态散文二题论文 篇1

你来了, 春天就来了

多年以后的金秋九月, 站在三尺讲台, 面对来报名的一张张或紧张或兴奋的面孔, 我准会想起父亲带我去大学报到的那个遥远的上午。当时的桂子山, 丹桂飘香, 人流如织, 找到报名点时我已满头大汗, 终于看到了迎新的学姐, 踌躇良久, 竟不敢开口, 你看出了我的局促, 来到我的身边, 看着我的眼睛, 微笑从你的嘴角荡漾开来, 接着, 你说出了我的名字!从此, 我坚信你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后来, 我知道了, 你是我的辅导员, 年长我四岁, 你有一个如你的微笑一样温暖人心的名字:辉, 我叫你“严老师”。四年之后我成了“鄢老师”。

在桂香园的桃李春风下饮下了离别的酒, 此后人在旅途, 江湖夜雨十年灯。

在我成为“鄢老师”之后的第十年, 我再次见到了你。你烫了头发, 一颦一蹙间是一如既往的大气与淡定。同学毕业十周年的聚会, 觥筹交错, 我走到你的身边。

突然间, 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不知道怎么讲第一句话, 告诉你, 我真的很感激你。端起酒杯, 脱口而出的却是“有辱师门”, 请原谅我的不合时宜, 老师, 十年的时间, 我的生活里有人来了, 有人离开;有人刻骨铭心, 有人俩俩相忘。我经历了太多, 唯独没有经历荣光。我这只小小鸟, 终究没有飞多高。老师, 我有太多的话要对你说, 我想从你那里寻找慰藉, 怕只怕欲语泪先流, 此刻, 就让它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严老师, 你知道吗, 现在, 班上那位学习很吃力的孩子总朝我嚷嚷:

“鄢老师, 鄢老师, 你来了, 春天就来了!

我拉住他, 告诉他所有的老师都愿意带给他人生的艳阳天。

“那不一样, 老师, 你知道我的名字!”

“这不很正常吗?”

“可是老师, 你那天是第一次见到我呀!”他的语气不容置疑。这孩子, 平时作文拼尽全力也凑不齐600字, 但彼时, 他说出的话语, 不, 他吟出的诗句, 让我欣喜不已。

严老师, 你知道的, 我从阡陌走出来, 衣袖指间残留着油菜花的暗香, 眉梢眼角写满了怯懦倔强, 桂子山上的人生初见, 你的绣口一吐, 消弭了我这个大都市带给我的所有不安。我看到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是的, 严老师, 我想说的是, 你来了, 春天就来了。

写给成长中的你

我又一次戴月而归, 你已进入梦乡。

多少次, 我都按捺住了把你弄醒的冲动, 只是, 我欠你时间, 拿什么来弥补?面对着你, 我心有亏欠。早上你看我拿起挎包, 你说:“妈妈不要上班。”看我准备拉开门, 你立刻补充说:“我爱妈妈。”幸好有奶奶抱着你, 如果你走到我的身边, 拉着我的手, 眼泪汪汪, 我怕我的腿失去了迈过门槛的力气。

你是上天赐给我和你爸爸的礼物。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令人恍惚的夜晚, 当护士抱着你过来时, 你的纤弱, 我见犹怜, 而你那像极了我的小脸, 让我热泪盈眶。

我怕看到你的眼泪, 怕听到你的哭声, 无法想象针扎在你头上的情景, 于是母乳喂养你一年, 其间甘苦冷暖自知。在你六个月时, 看你吃面条那津津有味的样子, 我穿起了厨衣, 走进了厨房, 在此之前站在那里的是你爸爸或奶奶。是的, 自从有了你, 我发现了一个个陌生的自己。

真好啊, 你会说话了。那天你哭得莫名其妙, 于是我也学着你的模样, 哇哇出声。你愣住了, 摸着我那没有泪的脸说:“妈妈不哭。”我说:“你哭妈妈就哭。”就这样, 你停止了哭泣, 原谅我拿你对我的爱做筹码, 我的小棉袄, 总有一天你会长大, 成为妈妈聊天的对手, 只是现在, 妈妈想看看你为我紧张的样子。

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当你会小跑的时候, 这种好奇与日俱增。你与世界对话的热情, 远远高于我的预期。那时你还不到两岁, 我带你到户外, 你看到草丛, 迫不及待地跑过去, 你蹲着看蜈蚣、蚂蚁, 异常地专注, 突然, 你抓住了一条蜈蚣就放在了手心, 在一旁的我目瞪口呆, 随即, 释然。真好, 你的字典里还没有“怕”这个字, 目光所及, 地上所有小的会蠕动的生物, 在你的眼里只有一个名字———虫虫, 真正是“无知者无畏”啊!

当你看到穿白大褂的阿姨就选择躲开甚至哭泣的时候, 我知道, 你最终还是要面对这个字。上个月带你去打疫苗, 你从奶奶怀中挣脱, 执着地要我抱, 你说:“妈妈抱, 不痛。”你总是这样, 不经意间, 就击中了我。这次你真的没有哭泣, 我却差点泪奔。我的孩子, 你比我想象的坚强, 妈妈愿意做你的止痛剂, 有效期, 希望是一百年。

你我的未来里会不会有这样的画面:阳光下, 你和伙伴们在草地上奔跑, 你的马尾辫在风中轻舞飞扬, 青春的气息汪洋恣肆。有那么一刻, 你捕捉到了我的眼神, 你跑了过来, 巧笑倩兮, 你我并肩而坐。万壑有声, 共听晚籁。不远处流水潺潺, 芳草萋萋, 杜鹃花正怒放……

温和从容, 岁月静好。

生态散文二题论文 篇2

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题记。

这是阳历十二月,我与小马哥,从迷蒙的冬梦走出,牵着巢湖,拉着长江,深入历史的皖中。这一天,雾霾浓厚。我的指尖,搅起一团乳白色的棉花糖。

从棉花糖的棒棒,悄然滑落,嘀哒出一支历史的火把,燃起庐江县城东的夕阳。这时刻,我们与庐江文友,就举着历史的这一支火把,让黯淡厚层的史册,烧烤出水,提纯,瑜的真相。

走过庐江人建设的敬仰门楼,轻轻步入公元210年所立的公瑾墓。蒙蒙夕照,一片汉式建筑。奢侈的语言,停止了呼吸。一道影壁,一如厚实的历史之门。影壁正面,是东坡的《赤壁怀古》,仰望,词意荡胸,气势磅礴。

绕过影壁,我便闻及三国东吴的丝丝缕缕的气息。想长矛、火把,还有战旗、号令,都在岁月的沉积下,化为江上一堵赤色的崖壁,成就了一首宋朝苏东坡的怀古绝唱。那赤壁高林,深藏着周俞的智谋,还有曹操的谬误。

幻化一只杜鹃,于树梢不住地啼鸣,增了史册的厚重,添了江空的寂寥。木舟江流,洗脸江风。思,中华统一的卓越艰辛;听,大江东去的不息歌唱;抚,一面坦荡胸襟的旗帜。一声浩叹,波澜壮阔。暗黑江天,几点战船的红光被长长的锁链紧密在了一起。

——天下归心,天下归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伫立船头。战袍,被猛烈的江风鼓满自信;脸颊,刀刻刚直坚毅的线条;眼神,如鹰静谧中透露出伺机而动的机警。一声浩叹,深刻石岩。那是长江翻滚远古的声音,那是史页翻动悠静的声音,那是周瑜弹奏的石化了的古筝声。

——欲破曹公,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将台上,周瑜披甲握剑,眸子寒光。恰这时,战旗,翻飞东南。正是我东风来也!一道命令,从他坚毅的嘴中,低沉而缓慢地厚重地吐了出来。于是,黄盖率领快船队,飞向百万曹军。快船载着周瑜的巨大火把,快船喷出了烈烈火焰,快船抛出一阵阵炽烈的热浪……

一时间,曹船被烈火席卷,被热浪包裹。铁索曹船,捆绑雄心的天空;狼烟四起,翻滚东流的大江。一片火海,箭矢雨飞;兵器碰撞,刺破夜色;曹兵跳水,绝望江涛。

我们穿过享堂,一抔黄土豁然眼前。古冢巍然肃立,一圈灰砖,拥东一碑,上书“吴名将周公瑾之墓”。周边竹林环绕,远见清溪一带。前一步,于墓台点燃一支祭香,深拜东吴水军大都督,静默赤壁破曹之英姿。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三国吴国名将,庐江县人;助孙策江东创业,又辅孙权立国;建安十五年,于湖南巴丘病卒,时年36岁;英年早逝,孙权亲临芜湖迎棺,潸然哭祭:“命厚葬于本乡(庐江)”。墓静竹青风骨,祭香缭绕思绪。有谁想到,一支火把,点燃了滚滚长江;一声号令,从此天下三分。

周郎羽扇纶巾,举着一支火把,高喊一声口令,燃烧江上百万曹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雄姿英发,潇洒地让灰烬,弹落到了中国历史的烟灰缸里。

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汹涌的波涛更加汹涌。汹涌故国血腥的江天,汹涌中国历史的必然。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朝追想,一支周瑜公瑾的炽烈火把,便就扭转了历史的枪口,书写出三国中华的新史篇章。

一片夕霞,落在墓园的影壁上。雾霾被夕阳啃食而尽,西天一片夕色。回望墓园,我想:真的历史无须花边;读懂公瑾,不在于读他美男英豪,不在于读他瑜洁无瑕,不在于读他小乔缠绵;而因读他赤壁江流,羽扇纶巾,雄姿英发,那从容,那智慧,那自信,那果敢……

拜谒姜女庙

长城长万里,古砖泪斑斑;一哭惊华夏,敬仰女孟姜。——题记。

秦皇岛,山海关。在一座不高的凤凰山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悲凉百年。那是姜女庙,是后人为祭祀万里寻夫的孟姜女而建造的。到了这里,就令人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意是:孟姜女因夫被征筑长城,万里寻夫到此,得悉其夫已劳瘁而死,痛哭不止,长城为之倾塌八百里,露出其夫的尸骨,孟姜女见之悲而投海自尽。

是冬,登山的石阶,寒色铺满,道边枯草,霜粉闪烁。长长的石阶一百零八级,随地势渐高直抵山门,暗含孟姜女万里寻夫之艰辛。缓步石阶就想:长城今在,不见秦皇,但闻一哭,化石山关。到山顶,迎面山门,门额悬有“贞女祠”三字横匾。看小庙,顺势临海,灰色瓦当,一带红墙,玲珑别致,令人肃然。

进庙,但见前殿正中塑有孟姜女像,身披青衫素服,面带愁容,双目透出无限哀怨,两侧立有背包持伞的童男童女。殿中悬一匾额,上书“万古流芳”。我就想,尽管孟姜女流芳百世,但她没有织女幸运,一年还有一次鹊桥会;也没有英台浪漫,死了还能化蝶双飞。她只有惊天一哭,魂魄不散在万里长城之上。

当传说的风,从千年穿越而来,我闻到的不是古香的柔弱,而是刀枪的锈蚀,暴虐的腐臭、殷红的血腥、泪水的苦咸。听,有拍打城墙的声音,那是孟姜还在哭泣。哭。滴一处,侵一处;走一处,蚀一处。凄凉,撕心裂肺,地动山摇……突然一声巨响,城墙于哭中轰然倒塌,一具具白骨从最低处森森暴露出来……至爱的夫君啊,你就横在那里,破旧的袖口,嶙峋的肉……骨头会发芽吗?只在君王的宝冠上花开。故乡的陈酒,从粗瓷里倾出,摊开一地的范氏族谱。烧起为你缝制的新衣裳,让缕缕土布的清香拉回你的脚步,拉回你的日子。笙歌在远,桃梨在远,打耳的风声呢,却不再为我们祝福。

抚摸大殿斑驳的立柱,再细看其上文天祥手书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我就想,天下庙宇都是供奉大人物,或显赫的历史名人,或敬重的真身菩萨,唯这里不同,供奉的却是民间的一个弱女子,是因她万里寻夫之精神,是因她痛诉暴君之勇敢。原来姜女庙的情感寄托在这里,即爱之忠贞不渝,恨之暴政帝制。

最是那庙门上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对联有多种读法,但我以为只有一种读法才能确切此联本义,即对联中的“朝”交替读做潮水的潮和朝阳的朝,对联中的“长”交替读做长大的长和长短的长。大意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由此形象了姜女庙的地理环境,又寓意了孟姜之哭的永恒久远。

走出后殿,醒目一块大石,只因上有几个石窝,便谓之望夫石,传说这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我也站了上去,凭高远眺,长城的山峰,高高矗立冰冷;长城的夕阳,低低悬挂血色。再聆听关里关外的风声旋急,一仔细,就听见有人拍打城墙砖的声音,隐隐约约的,那是不是孟姜女的哭泣声?想日月轮回的光影,遮去了流逝的记忆,唯有真挚纯洁的情愫,陪伴城墙之古,生死相许。

前行不远,有个小亭,名曰振衣亭。相传这里是孟姜女投海之前整理衣衫的地方。我步入振衣亭,思绪忽就飘飞到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青衫素服的女子,仰望高天悲诉:夫君啊,我哭不动了,只有捧起你的音容笑貌,扬向苍穹……攀不上明月的清辉,怎期望小燕剪水而来?振一振布衫,拢一拢头发,面带相逢夫君的喜悦,毅然走向渤海深处……于是,一曲绝唱,一哭控诉,就凄美绝伦于华夏的历史天空。

我在古色的小亭里徘回着,让思绪静一静。我问导游:长城真的是被孟姜女哭倒了吗?导游道:真的假的,都是民心呢。一语道破。孟姜女哭的不是长城,而是对夫君的一片深情和对秦帝暴政的泣血控诉。原来,孟姜女哭倒的不是长城,而是失去民心的大秦帝国。泪是柔弱的,但滴滴又是力量的。孟姜泪,破了大秦帝国的“船帮”。想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箴言,正诠释着一个真理: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失民心者失天下。

龙巧玲散文二题 篇3

黄河从青藏高原起步,九曲十八弯奔入大海,滋养了华夏文明,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迁移,盛衰、荣辱及政权更迭。历数黄河流经的省份区县,独河套平原在黄河“几”字湾里,如翅翼下的庇佑。而“天下黄河富宁夏”,又似乎是黄河对宁夏的偏爱。宁夏,名字的来源是一场蒙夏战争,蒙古国的一道屠国令让一个王朝彻底湮灭。宁夏之意,便是让曾经的西夏大地永世安宁。对这句民谚,我最大的揣度是:上天对西夏倾覆的悲悯,黄河给血浸骨垒的宁夏大地最大的补偿。

公元1037年,党项族拓拔氏李元昊策马六盘山,盘点脚下的领土:黄河绕颈而过,坐拥河套平原,锁控河西走廊扼丝绸路之咽喉,东西有毛乌素和腾格里沙漠天然屏障。好一派天时地利!父辈们刀尖上舔血打下的大好河山,正等待李元昊做上帝王宝座,建立拓拔人自己的王国。

公园1028年,李元昊昭告天下,称帝建国——西夏。

于中国历代王朝的版图而言,这是一片不大的疆域。为了这片疆域,拓跋人一路尸骨铺路,走得战战兢兢。自拓拔思恭部落开始,从松潘到河套,几近乞怜,才站稳了脚跟。而后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左突右冲,占河西,封漠北,不断扩张,才有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不久,这片疆土就成了蒙古人觊觎的肥肉,不仅仅是“天下黄河富宁夏”“河西走廊锁控东西”,西夏的黑水城如一把尖刀,插在蒙古的腰眼,怎么走都觉得气短无力。但蒙古大军要吞下西夏,远非席卷欧亚大陆那么容易,这块硬骨头,让蒙古军啃了二十年,连成吉思汗的命也搭上了。成吉思汗临死也没看见蒙古军的大旗飘扬在西夏都府的城楼上。

成吉思汗的死激起了蒙古军更狂野的弑血狼性,三天攻破了西夏首府兴庆府,并立誓屠国以祭成吉思汗的亡灵。

代价交换是不等价的。

公元1227年,西夏最后一个帝王李睍选择了投降。蒙古军杀了李睍,对西夏亡族进行了数十年的追剿,西夏的一切都被抹得干脆又干净,王陵被蒙古军掘地三尺,断了龙脉,元朝的史料不曾提及西夏只字片言。从此,西夏和她的皇族们像大风刮过似的,消失在历史的盲野。

一个始终在党项马上驰骋天下的民族,一个以“夏国剑”“冷锻铠甲”让中原人胆寒,以“旋风炮”“神臂弓”让辽人却步的虎狼之师,为何不血拼到底,而选择了投降?

我们回过头,再看看西夏国的拓拔子孙们,二百年时间,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二百年,在中国王朝史上并不长,但二百年的西夏史,放在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天平上,份量不轻。

战争之初,是领土之争,战火之后,是文化的较量。汉人把一切异于汉族的民族习惯统称为胡,胡汉之间的战争,几经角逐,最终落到了胡汉文化之争。两种文化的撞击,拼斗到最终,都是以汉文化包容,逐渐消融了异族文化。西夏之所以不同,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与汉文化交融却不被其湮灭,这是一种伟大的抗争。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没有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文字?唯独西夏。

眼光再退,退到北魏。那是一个完全融入汉文化,崇尚儒学,崇尚佛教的王朝。党项拓拔人的身体里流淌着北魏拓拔的血脉。当佛教踏上西夏国土,拓拔子孙身体里佛性的光辉即刻被召唤。佛教盛行,成为西夏国教,不大的疆域内,佛塔寺院遍布各地。现在的宁夏境内,银川(兴庆府)更多的是伊斯兰教堂。但我们把目光回缩,转向宁夏之外的甘肃:夏河、甘南、武威、张掖、敦煌,更远的黑水城。这里曾经是西夏的领地,凉州——护国寺;甘州——西夏国寺;敦煌——莫高窟;黑水城——一座浓缩的西夏国。

在我又一次步入甘州大佛寺——西夏国寺,这是一个早春阴冷的天,河西走廊的春天总是迟缓又混沌,草木依旧是冬天的萧条模样,殿外佛音袅袅,香火缭绕,静谧中有种落泪的隐伤。殿内鲜有人,光线昏暗,壁画、塑像烘托着长眠的释迦牟尼佛像,佛像旁侧、身后站立着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形态各异。面对释迦牟尼涅槃佛像,我久久站立,西夏大大小小数百寺庙,数千佛像,为何唯独西夏国寺以佛祖的涅槃为像?昏暗和香火的朦胧中,壁画上的人群和壁画前的雕像融成了一体,似乎都动起来,佛号、诵经声、木鱼声,击磬声也隐隐响起。我脑际里突然闪出李睍的影子……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是佛教的力量,二百年儒家和佛教文化的积淀让骁勇善战的拓拔人在佛前低下了头,燥野的心灵安静下来,产生信仰,产生敬畏。野性和血腥退却,变得祥和、宁静,瞳眸里闪烁着仁慈的光芒。面对蒙古军队的疯狂杀戮,李睍必定转身,背后:万千生灵,回首:众生安宁……他的目光一定停留在寺庙和佛塔,停留在一张张渴望活着的脸和眼。初升的太阳,把光芒照进西夏每一寸土地,也照着李睍。也许是一只鸟儿在佛塔顶上啄着新鲜的阳光鸣叫了几声,也许是寺院里的僧人为超度亡灵递出了诵经声,也许一声襁褓里婴儿的啼哭……李睍抬头,看见了太阳,看见了蓝天,看到了比王国、皇族和自身性命更宏大的无限,听到了佛的召唤。李睍的背影附上了佛性的光芒,千年一跪……以王国的倾覆免遭兴庆府的屠戮,以拓拔皇族的血幸免生灵涂炭。二百年佛教的感化,李睍修成了正果。

一小股风卷进大殿,佛幡微动,那一定是李睍的魂,在一千年后的今天,和我打了个照面。

我曾三次前往宁夏,奇怪的是,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阻隔,是什么阻止我和宁夏谋面?

还好第三次,我和宁夏碰撞了,同时碰撞的还有甘肃永昌骊靬古罗马村。这一撞,叫我心里抖了一下,在这之前,我认定河西走廊的血管里流淌着匈奴的血,触摸到了西夏和骊靬的脉动,我才知道走廊狭长的血管里还羼杂了古罗马、月氏、回鹘和西夏,乃至更多种族的血液。

上一篇:成果展现下一篇:议论文写作与语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