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与语文活动(共7篇)
议论文写作与语文活动 篇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相整合, 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切身体会, 充实他们的写作情感;可以为学生创造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写作观察能力;可以拓宽语文教学渠道, 让学生在亲密接触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促进他们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只有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才能捕捉事物的特征, 也只有这样, 他们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感情真挚, 才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 我们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 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打开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经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我们写作教学, 也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贴近学生实际, 让他们热爱生活, 乐于动笔, 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 可以充实学生的写作情感
学生写作, 是需要情感的。如果写作时没有情感, 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是“满纸荒唐言”, 而老师在看到他们的文章时, 也会是“一把辛酸泪”。《南方周末》曾以《会说谎的作文》为题, 报道“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有人由此演绎:“作文在教学生说谎, 作文是语文老师教的, 因此, 语文老师在教孩子说谎。”
为了杜绝这种虚假的作文, 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教师要改变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 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三大写作要素, 让学生在想写的时候写, 在适合他们写作的情境下写, 让他们在有了真实的言语体验与成果的时候写, 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要实现这一目标, 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相整合, 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 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拥有一种写作的冲动, 让他们认识到写作是他们的一种精神需要和生活需要, 从而自主、自愿地去写, 而且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 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观察能力
文学创作之前对事物的观察, 与平时生活中出于需要对于事物的观察, 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的观察, 可以忽略事物的形象特征, 但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此基础上, 还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再加上丰富的情感体验, 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不久前, 香河县举行了一次以“风景”为话题的中学生作文大赛。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我没有给他们过多地讲解写作注意事项, 而是把他们带到了美丽的潮白河畔。阳春三月, 鸟语花香。我指导学生从远近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眼前绚丽的风景, 让他们抓住景物特点, 并合理展开想象和联想。学生通过认真观察, 对潮白河有了深刻的印象, 争相畅言心中之美。因为这不需要冥思苦想, 而是有感而发, 因此学生思维特别活跃, 他们在描述心中美丽家乡之时, 也陶冶了情操, 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在笔下生成了。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写作教学整合, 可以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我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要充分发掘图书馆、工厂、农村的乡土田园风光, 把它们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 让他们在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 吸收生活中的营养,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生活处处皆语文。”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向“蓝天下的学校”, 阅读“生活的教科书”, 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 为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 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到民间采风去”一课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 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学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分成若干小组, 开展调查、访问、考察, 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调查报告的形式,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还可以将这种活动进一步地延伸下去, 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各个方面, 如方言土语、文化沿革、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风俗特征, 鼓励他们去采访、去摄影、去介绍, 最后形成通讯、报道、小评价、小论文等书面材料,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成果, 在写作教学课堂上, 就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
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 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渠道, 使学生飞出了单一、封闭的课堂, 去亲密接触自然与社会, 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客观事物会更加留心观察和仔细体验, 也会更加主动地去协作、去探究、去创新。同时, 这种整合也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议论文写作与语文活动 篇2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兴趣 写作教学
一、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先从阅读抓起
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大家在除了学习外,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材料,促进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需要先从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抓起。因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试想,没有语言材料的输入,哪里有思想的输出呢?要想提高整体语文水平,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单一讲解阅读材料,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课堂上,语文老师总是照本宣科,按照教科书上的答案和详解来念给学生,“满堂灌”或者把成堆的语言材料
一股脑的抛给学生,不加以启发引导,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按照老师的讲解去理解文章,完全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最终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2.阅读训练方法落后,影响了整体的阅读效果。传统的阅读方法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而且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文章思路时,往往按照考试题型和要求来分析材料,选择模拟题,甚至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和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得学生不愿阅读,不想训练,费时多而收效微,从而降低了阅读效率。
针对以上两点,要改善阅读教学效果,首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阅读训练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对阅读材料的讲解,不能替代学生的个人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论知识和逻辑分析,去解构文章的主旨内涵。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剖析,只是起个引导的作用,真正的主旨把握,需要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思考去发掘,而只有这样得到的阅读收获,才是会令学生终生受益和难忘的。
其次,要采用恰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 最好方式。所以,课堂上可以综合采用朗读、默读、复述和背诵以及默写等多种手段,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想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改变教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改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多鼓励,赏识教育,通过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去阅读而不是通过批评刺激讽刺挖苦而导致学生兴趣度下降。只有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下,学生才能专注于阅读的内容,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发散思维,提高文章立意
在大量阅读训练和语言材料输入的前提下,要想把文章写好,就要提高文章的立意。什么是立意呢?立意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文章内容的精髓所在;提高文章立意就是要主题新颖、鲜明、动人。所以要想文章立意新颖,那么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逆向思维,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树立新形象,创立新观点,出奇制胜。什么叫逆向思维呢?指的是一种有悖于常理的思维方式,即把思维逆向发散,向着原材料和思路的对立方向开拓,逆向发挥,得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结论,从而收到一种新奇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有这么个历史故事:有两位妇女为了同一个婴儿争吵起来,她俩都坚持说自己是婴儿的妈妈,最
后被士兵带到所罗门王跟前,让他裁决,主持公道。很多人都等着观看所罗门的判决结果。令大家出乎意料的是,所罗门做了一个惊人的裁决,就是当场下令将该婴儿拦腰斩断,截成两半,两个妇女一人一半。这个命令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结果呢,其中一个母亲立刻提出反对,宣布自己放弃争夺权,让另一个妇女把婴儿抱走也不要让孩子死去。显然,我们立刻就可以判断出提出反对的这位妇女就是婴儿的亲妈妈,因为只有亲生妈妈才会那么心疼自己的骨肉。显然,在这个故事中,所罗门用的就是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发现了真正的母亲。可见,关键时刻采用逆向思维,可使枯木逢春,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奇效果。
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使文章立意出奇、出新,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比如,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马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讲的是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伯乐的赏识,慧眼识才,即使你再有才,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一身抱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注重人才、埋没人才的现实情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落寞心情。在当时是抨击社会现实,起到了针砭时弊的作用。然而世易时移,时代改变了,我们今天再拿到这篇文章,读到这句话,是否可以采取反向思维呢?今天我们的社
会现实是人才至上,企业重视人才,强调高素质人才,可是实际问题呢?反而不是缺少伯乐了,而是人才的稀缺。也就是说现如今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啦!因此,社会的主旋律和基调应该是:“首先要做马,其次要做一匹千里马”。换句话说,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只要你是真正的人才,即使遇不到伯乐,你也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撑起自己的一片蓝天!这就是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文章有了活力,读起来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再如,我们都知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出自宋朝,周敦颐《爱莲说》)。此语一出,莲花就成了君子的象征和代名词。然而,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试想,假若没有来自于莲花根下淤泥的滋养,哪来亭亭玉立的莲花枝干,碧绿清脆的莲花叶子和娇艳可爱的片片花朵?而当莲花吸收完淤泥中的营养,冒出水面,虽是娇艳可爱,可是却毫不念及淤泥的恩情,反而嫌恶淤泥的污浊,这难道不是忘恩负义、知恩不报、自私自利的表现吗?从这个角度讲,莲非君子,实为小人。这就是逆向思维,即发散性思维。在掌握事物规律的基础上,恰当运用发散思维会起到出其不意的写作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號】 1671-1297(2013)01-0164-0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到底作文课要怎么上,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整体都比较差,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要求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题。记叙文的写作已经很多年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也都是记叙文或者是抒情性散文,这类文章他们还能写出来,也不乏精品的出现。议论文的写作却是问题多多。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理论知之甚少,尤其在寻找中心论点时有些盲目,有一些直接给出的作文题目都不能很好地抓住中心来论述,或者就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广度,致使议论文的写作成为一个难点,也直接影响到了作文课的教学情况。到底在课堂上对学生怎样指导?对于理论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授?值得去好好思索一下。
在我看来,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反映写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即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写议论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在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一个表达交流中,要求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也就是对材料或者话题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要求有针对性、准确、深刻、新颖。可是学生对所给材料的把握上往往只求标新立异,甚至出现偏离材料的观点,使文章从一开始就错了。如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学生都能谈及人生的一步对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走好了这一步会让以后的人生受益无穷,如果走不好那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在行文中却与自己的思想相差千里,谈及坚持、拼搏等品质对于人的影响,使得文章失败。其实议论文写什么不是指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醒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主动去体悟生活的情感性,从书本以及生活中广泛地汲取精神营养。我认为这一过程主要是指充实自我、提升自我认识的四个对话:①与自己的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展示一个丰富的、有意义的自我的世界。②与自然的对话。将自己的心灵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体验自然赋予的灵动的美感。③与社会的对话。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舞台中,用独立的人格学会与周围人交流、交往、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④与经典文学大师的对话。
多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加强与大师灵魂之间的对话,强化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品味,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富有个性的人。
但是从我们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出现了如激情偏执、无病呻吟、意志薄弱、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等问题。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或者一味追求作文的高分数,学生忽略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初衷,不注意对生活体验、感悟的积累,导致作文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而那些技巧性的东西讲得再多,学生也只能将理论运用得很笨拙,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感受体验的积极性,由一则材料或者是一个话题启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以及现象进行思考,由被动的写作转化为主动的思考成文,最起码能正确把握材料。只有掌握了写什么做到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解决学生心理上的恐惧与厌恶,也会为写作兴趣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帮助学生了解了写作的内容后,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对于议论文文体的规范意识。现在学生往往喜欢自由化的写作,尤其擅长写散文,可以随意发挥,不必讲究行文的格式。这样自由的、散文式的创作习惯大大地影响到了中职生议论文的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没有章法,随意性大。中职生随时面临着求职的机遇,对于文体的规范还是有必要的。从三段论的模式到总分总式到总分式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必修课本中涉及到并且在作文训练课上讲解过的知识点,可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讲过就忘,也就无法运用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当中了。因此需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进一步强化议论文结构的规范性,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讲求创新和发展个性。
浅谈高中语文议论文的写作 篇4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用类比”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学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喜欢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当然要想写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除了精彩的开头,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结构。结构对于议论文就如骨架对于人体,没有结构的支持,文章就如一盘散沙。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用结构形式:
一、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并列式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思路清晰,论点分明,能够让阅读的人一目了然,这种结构也是最受高考改卷老师青睐的一种结构。
二、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论证显得深刻透彻,也同时体现出作者的思维有条理且深入。
结尾也要有文采,但与开头不同的是,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如“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下面介绍几种议论文结尾的方法:
一、点明论点,暗示主旨。
如考场文《品茶的滋味》,它先细腻地描写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涩,再芳醇,最后由茶及人生写了这么一个结尾:“或许人生本来就是苦与甜的轮回,人们不辞辛劳,只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将来——为了将来的一份欣慰、一份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种不幸,因为吃更多的苦,便会有更多的甜,有更丰厚的收成。这就像品茶,越是浓的,越觉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仿佛风马牛不相及,细一品嚼,它们又似乎隔得很近——先苦涩,再甘醇,而且体味得更深刻,它是文章主旨的升华,其语言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文章的标题绝大多数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当把作文主体部分的“龙身”绣好之后,结尾处涂点“亮眼”,它能使行文收束有力,主旨集中,韵味刚劲。
三、引用名言,深化中心。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例如《吐出自足成虹霓》的结尾是: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没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识,也就拥有了发言权,站起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
四、排比结尾,凸显文采。
排比句子结尾显得文章气势非凡,文采斐然,又能强化文章的主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直面困难》这样结尾: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当然结尾的方法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议论文的结尾,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总之,议论文是所有文体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议论文的写作,并且能够写出精彩的议论文。方法再好,也离不开平时的广泛阅读,广集素材,经常训练。在此希望同学们能够读写结合,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际中,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摘要:议论文是同学们公认的比较难写的一种文体,但是议论文又是运用最为广泛而且在考试中经常考查的文体,因此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议论文写作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供大家参考。
语文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实践活动倡导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多年以前,叶圣陶老先生就大力提倡“大语文”教育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指出,“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即主张语文是活的事物,学生的能力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课本上,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倡导以“放”为主,适当引导
实践活动倡导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长期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压制个性,追求大众化,乖巧懂事等思想的氛围下,时常出现自信不足,自主性、自动性和进取精神差,缺乏创新欲望、自我超越和自我突破的精神。面对一些新生事物,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出现独立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因此,应改变教育思想,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生困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1.以引导为桥梁,解放学生思想
教师须做引路人,将学生引进平坦光明的大道,让学生彻底从思想上无所顾及,对出现的问题适当引导。以表扬为主,并在活动中给予赞许,用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性。鼓励求异,弘扬个性,对学生的质疑,不能打断。应耐心讲解,加以纠正,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活动中创新的兴趣与成功的满足,形成学生创新的热情。否则,则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在一次小制作的实践课上,同学们都拿出了课下充分准备的物品,情绪都积极而热烈。这时,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小男孩,拿出了自己的制作,这是一只用心制作的小狗。等到汇报制作过程时,同学们情绪高涨,他也跃跃欲试。我提名让他发言,他涨红了脸,说:“我家的小狗特别淘气,整天爬高上低……”话没完,教室里哄堂大笑,他跑题了。这时,他的脸涨得更红了,“该怎么办呢?”我为难了,让他坐下吧,他以后一定再也不敢举手了。让他接着说,一定招来更多的嘲笑,会更重地伤害他的自尊心。想到这里,我灵机一动,说:“你家的小狗真可爱,你的小制作一定是仿照它制的吧!”他认真地点点头。“那你能将你的经验告诉大家吗?”他不再那么紧张,在我鼓励的眼神下,他勇敢地说了下去,详实,连贯,且有创新的思考,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很高兴,因为他取得了思想的解放。我也很高兴,为他的自我超越。
由此可见,思想的解放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开放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才能体现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以点拨为契机,解放学生的双手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活动,如果发现活动中出现错误,教师应鼓励学生说明情况,指出原因。应多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自行探索。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合理的方法和程序。
这并不是所谓的置之不理、任其所为,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地点拨、指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在活动中创造机会,鼓励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课《走进秋天》时,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野外去亲手采集树叶、野花、植物种子等,并让他们用自己采集来的物品或者粘贴图画,或者组成立体的小图景,教师随时点拨,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要求学生自己带水果,做成一盘水果沙拉,同学们互相品尝,互相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了动手的成功与快乐。
如学生在学完语文课中的《恐龙》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继续研究恐龙。我先让学生欣赏了恐龙的图片、模型,并让他们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教师适当指导、点拨。结果,学生自主分成8个小组,形成8份极具价值且创新性极高的方案。
实践证明,解放学生双手,教师适当点拨,既给足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又保证了活动的质量,使创新思维充斥着整个活动过程。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自主活动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创新,才能将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异彩纷呈。为此,我们开展了“四会”,即故事会、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三赛”,即读背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还开展了作文欣赏、音乐欣赏及课本剧的排演。这些活动开展时,我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表现欲,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抓住点滴时机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1.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模仿性特别强,特别是先进的人物事迹对他们心灵的影响更大,引起他们心灵的向往和内心的崇拜,所以这时的思维特别敏捷,内心的感触也特别急于表达。在实践活动中恰当地利用榜样的力量,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要求讲自己崇拜的英雄时,我没有急着让学生讲,而是先给他们讲邱少云的故事。当讲到邱少云活活被烧死时,许多同学眼里都迸出了泪花。讲完后,学生发言的欲望特别强烈,内容也不拘一格。他们的故事也讲得很有创意。
2.营造情境氛围,诱发学生想象,增强创新意识
想象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正如高尔基说:“想象——这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创新,必须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诱发想象,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捕捉创新的灵感。如在《走进秋天》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了秋天的田野、天空、树、果园等,再现了秋天的美丽,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好像置身于大自然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使了学生的创新。
三、将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将实践付诸成效
学校教育的职责在于“平衡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活的联系。”由此而知,只有将学生放到社会中实践,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并有效地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如在教《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一课前,我先让学生走进社会,感悟社会中普通母亲的伟大,再了解自己母亲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并适当引导学生应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以及社会上所有的母亲。从而使社会与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思想得以升华,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议论文写作与语文活动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77-01
议论文写作是让大部分学生惧怕的话题,也是令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议论文写作“三步走”教学法,即让学生准确提炼论点,合理选择论据,明确论证思路。
一、准确提炼论点
论点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无误地提炼文章的论点,醒目地立论。最佳论点的选择原则有:①准确、新颖②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③离材料中心最近。教师要遵循以上原则,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或材料,从整体上理解题意或材料的内涵,学会抓住关键词。其次,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中的关系构成,从而明确论述重点。最后,在提炼观点时尽量缩小范围,力求具体、独到。
例如,在以“严师出高徒”为题目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提炼证点的:
师: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A:“出”字!
生B:“严师”这个名词!
生C:“高徒”这个名词!
师:“出”是连接两个名词的关键字,可见,题目的关键词应该是“出”字。
师:“严师”和“高徒”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A:因果关系。
师:为什么是因果关系?
生A:因为有了严格要求的老师,才会教出水平高的徒弟。
师:正确!
师:文章侧重写严师还是写高徒?
生B:当然是严师了。
师:非常正确!我们应该着重写老师是如何严格要求学生,才造就了知识水平高的学生的过程。
议论文论点的把握和提出非常重要,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点,解决立论难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选择论据
论据是确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鲜活的论据可为文章增添新意,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的论述观点,选择论述主旨相同但鲜活度不同的两则素材,通过对其新颖度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分辨、选择鲜活的论据,从而解决学生引用论据事例陈旧的问题。如在以“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题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选取“雷锋帮助战友补袜子”的故事和“高龄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子”的事例,让学生对二者进行对比,其中“雷锋帮助战友补袜子”的故事虽然能充分地为论点提供充实的依据,但已年代久远,非文章论据的佳选。而“高龄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子”的事例是近期在《感动中国》节目上播放的,素材较新颖,且也能充分地为论点提供充实的依据,为较佳的论据之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旧瓶装新酒”,即通过新角度分析旧材料,在旧材料中写出新意,使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论据的选择是议论文写作的重头戏,教师务必督促学生对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储备。
三、明确论证思路
在确定论点、论据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编排布局。教师应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追问,使论证思路越来越清晰。
例如,面对“见义勇为”这个题目,笔者首先让学生阐述“见义勇为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出见义勇为是不顾个人安危救人,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挺身而出等等。然后,笔者让学生举一些见义勇为的事例,学生举了军人孟祥斌舍身救跳水女孩等例子。接着,笔者提问:“为什么要见义勇为?”学生总结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最后,笔者让学生从反面思考:“失去见义勇为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学生指出失去见义勇为的精神将会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社会发展不和谐等后果。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写出了如下片段:“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军人孟祥斌看到轻生女青年跳江,奋不顾身地跳水救人,最后壮烈牺牲。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感动中国,事迹被世人传颂。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这种美德,假如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一层层理性的追问,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与分析,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行云流水。培养学生理性追问的能力需要长期持久的训练,教师必须抱着“打持久战”的心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指导。
以上笔者浅析了初中议论文写作“三步走”教学法。教无定法,广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多实践,多积累,多思考,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尝试,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议论文写作与语文活动 篇7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是对生活中某一常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摆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文章,与记叙文和说明文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学生明显觉察出来的议论文的特点是枯燥乏味死板,但这是由于议论文本身逻辑严密、思维清晰、观点明确且经得起推敲而形成的。但是据可靠资料显示,目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不懂议论文具体的行文方式,更是有学生将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个人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在平时的议论文教学中也没有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导致学生该方面知识信息空缺,难以自主站定立场,分析佐证自己的观点。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渗透生活教育理念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议论文创作提供灵感和源泉,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积极正面的论点。
一、为学生提供议论素材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较低,议论文质量较差的原因一方面是写作技巧不纯熟,缺乏写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议论文的中心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失去了探究论证的意义,观点的分析缺乏说服力。议论文写作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取材,文章就会更加具有说服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引发学生的分歧与争论,就创造了合适的写作素材,生活教育理念通常是在某一社会现象发生之后形成的社会价值观,种类丰富多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点切入进行逻辑分析。比如,探讨典型的社会问题“老人在马路上摔倒,扶?还是不扶?”有人认为老人摔倒应该扶。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毕竟当代社会环境复杂,作假诈骗的行为防不胜防。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提出你的观点,并且结合生活实际搜集相关素材来证明你的论点,写一篇八百字左右的议论文。”教师通过各种生活实际理念提供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这就至少确保了学生议题大致方向的正确性。
二、为学生提供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生活教育理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在哲学的范畴里相当于世界观。教师在学生写作时给学生灌输正确的生活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者用理性辩证的态度全面地看待社会问题,做到不偏激。议论文写作的三个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议论文的论点是十分重要的,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通常我们对议论文的论点也有要求,议论文的论点不能是极其消极和虚假、不切实际的内容,要具有实际意义也要具有积极正面的能量,可以发人深省。因此教师就要利用生活教育理念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朝着正确的展开议论,传播积极正面的社会能量。
例如,教师让学生以“公交车上学生是否必须让座”为议题展开议论,虽然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角度进行议论,但是学生议论的具体内容必须是积极正面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助人为乐的生活教育理念,学生在公交车身上即使背着较重的东西也应该让座,这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表现,而且让座和自己本就疲劳没有较大的关系。作为中学生不能因为身体的一点不适而放弃基本的社会原则。如果学生选择不让坐,教师可以这样传达生活教育理念,让座的原因是出于被让座的人站立不便的考虑,但是如果学生自己背负沉重的书包就已经算是那一类站立不便的人群,学生不让座周围的人也应该给予理解,大家应该考虑让更适合让座的人在做这件事,这样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生活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缺乏兴趣也是议论文写作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学生的写作灵感源自生活实践和生活体验。实际的生活体验具有一定趣味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举出生活实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得出合理的生活教育理念,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和写作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不拘泥于固定的框架,从自身角度出发总结自己认为合理的生活经验。这样让学生掌握生活教育理念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探究兴趣。
四、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正确的生活教育的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学生看问题的广度,为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不断努力。除了以上所述,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基础和技巧的讲解,全方位的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家书.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1989.
[2]张憬.试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3.
【议论文写作与语文活动】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05-13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10-09
议论文知识与写作09-29
议论文写作技巧与格式06-05
八年级语文说课初中《议论文写作》说课稿07-02
议论文写作模版07-06
高中议论文写作07-30
议论文写作能力08-15
英语议论文写作09-16
议论文写作秘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