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精选12篇)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1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提升汽车维修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正日益受到汽车维修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过去, 由于汽车维修企业规模较小, 人才素质也不高, 信息管理系统不是很普及, 那时根本谈不上企业的战略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管理系统在汽车维修企业中不断普及, 汽车维修企业正逐渐做大、做强, 摆脱了过去小规模的发展困境, 企业的战略管理也逐渐成为广大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人员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探讨信息管理系统对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战略的影响。
一、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战略产生的影响
采用信息管理系统使汽车维修企业之间的竞争有了新的涵义, 企业和其配件供应商、客户和行业协会等的关系, 从简单的业务关系转为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企业的供应链, 成为“汽修一体化生产”的核心思想。当汽车维修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关系满足不了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要求时, 企业就会“同步”组织一个短期供应链, 进行敏捷的改变。因此, 当前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且是企业的供应链与竞争对手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使得汽车维修企业应对市场变动的能力增强, 使企业绕过交付渠道上增加成本的中间商, 直接把供应商和顾客连接起来。例如, 汽车维修企业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直接联系配件供应商和客户, 从而使得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形成生产流水线, 在时间上使价值链上的各项活动同步, 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目前, 丰田4S店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这种功能, 丰田汽车总部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直接联系4S店, 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对维修店提出服务预约。
信息管理系统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 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及时处理, 实现从供应商到消费者各个组织的过程协调与控制。另外, 供应链上各个单独的企业将变得更加专业化, 它们成为完成一个过程中几个关键步骤的专家。
例如, 有些企业规模比较小, 对某些零部件的维修水平不够, 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联网, 与其它专修企业组成更大、更强的维修企业。如目前出现的专修自动变速器、发动机、散热器的企业, 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组合成水平极高的维修企业联盟, 实现共赢。
这样, 每个企业都能专注于自己在供应链中的优势环节, 从而集中精力, 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则由供应链的其它组成部分完成。有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 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大、做强。
二、信息管理时代下竞争战略的构建
首先, 汽车维修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理解每一个目标客户群的客户需求, 它能帮助公司确定产品成本和服务要求。通常, 不同客户群的客户需求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如每个客户群中所需维修的数量、客户愿意忍受的反馈时间、要求的服务水平、产品的价格等等。在汽车维修业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 只有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 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其次, 在理解公司的客户需求特点之后, 创建供应链战略, 使之能最好地满足公司目标客户群特定类型的需求。在供应链反应能力与赢利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供应链反应能力包括很多方面, 如对大幅度变动的需求量的反应、提供多品种的服务、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的要求、提供对汽车新技术的维修服务等等。
最后, 应确保供应链的运营目标与客户的需求协调一致, 并且供应链反应能力的高低应与潜在需求的不确定性吻合。潜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 则要求相应的反应能力增加, 反之亦然。
例如, 配件库存量一直是困扰汽车维修企业的问题, 库存量大了, 一方面积压资金, 另一方面还存在配件升级换代的风险;库存量少了, 则可能影响维修作业的进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分析配件的供应信息, 自动对配件库存量进行优化, 同时还可以协调企业之间配件的互通,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 信息管理系统在汽车维修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正改变着汽车维修企业的运作思路, 只有清醒地意识到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人一步, 将企业做大、做强。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2
【相关阅读】
小汽车指标调控业务办理注意事项
为方便您快捷、高效地办理小汽车指标申请业务,以下事项提醒您注意:
一、小汽车指标调控业务窗口开放时间
小汽车指标调控业务窗口位于福田区竹子林福安大厦C座3楼(福田汽车站附近),开放时间为工作日9:00-12:00(上午)、14:00-18:00(下午)。
为确保小汽车增量指标摇号活动顺利进行,每月摇号日下午窗口关闭,请您合理安排办理业务时间。
二、申请人联系方式
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析 篇3
汽车修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
一、引言
当前时期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开发主要采用的方法为面向对象法。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之中,由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的发展程度较为低下,发展尚未成熟,目前依旧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要的存储管理方式。因此,在汽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这就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能够综合及全面地考虑到对象法以及关系数据模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汽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为了能够很好地明确区分对象法与关系数据模型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对象的属性值组织到了关系数据库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每一个无父类地类导出一个关系数据库表模型,类属性作为关系数据库表属性,类主标识属性作为关系数据库表主码。对于关系数据库表模型而言,一般可以用关系表框架加以表示。在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之中,主要包括车主、修理的汽车、零部件、修理技术人员、修理单、入库单等。按照上述原则,可以导出一个关系表框架。作为示例,给出汽车修理零部件类导出的零件关系表框架,如下表1所示。
2.在泛化关系之中,在继承父类的属性之外要增加特殊属性的子类导出一个关系表框架,子类所增加的属性与其父类关系表地主码可以作为关系表属性,它的父类关系表的主码主要为外码,同时也可以作为它的主码。在实际的案例之中,员工对象类派生出来的修理工子类是具有一定的特殊属性的,可以导出如下表2所示的关系框架。
完全只继承父类属性的子类一般不必导出关系表框架,但在父类关系表中。要有区分不同子类对象的属性。例如,在员工关系表中有职岗属性,就可以区分业务员、采购员、库管员、修理工等子类。
3.一对多关联通过在“多”对象类关系表中增加“l”对象类关系表主码(作为外码)来表示;一对一关联可以将外码添加到任一对象类关系表中。但最好添加到产生外码。空值少的那一边。例如员工主管部门是类图中的一对一关联。相当多的员工不主管任何部门,应该把主管工号加到部门关系表上来表示“员工主管部门”关联。在案例的类图中,汽车与修理单的“检修”关联、业务员与修理单之问的“经办”关联、库管员与修理单之间的“经手出库”关联、修理工与修理单的“维修”关联,通过在修理单关系表中加上对应的“l”对象类关系的主码作为外码来表示。
三、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如上三点原则的阐述可知,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基于这些原则而存在的,只有很好地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很好地对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设计,最终实现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之中,使得汽车修理管理更加地智能化、规范化、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从而能够很好地促進汽车修理工作的高效进行。目前,VPN技术是构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信息技术,VPN的意思为“虚拟专用网络”,它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它主要是指一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的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技术。对于VPN所构建的网络,既可以为某一个特定区域之内的局域网,而且又可以为整个因特网(Internet),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各种管理方面的信息。在这样的网络中,大家互相通信。在通信时,并不需要光缆等有线的物理线路的铺设,而是在一种具有动态作用的资源下进行运转和工作。这就使得VPN可以节省很多材料(主要是光缆),创造出高效益,并可以使局域网逐渐扩展为远程网络及远程计算机。一般而言,VPN技术主要存在如下三个特点,即网际互联安全性高;经济实用、管理简化;支持多种应用。正是由于VPN技术存在如上三个优点,才使得VPN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频率更高。
VPN技术运用于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具体原理可以概括为:汽车修理数字资源及数字管理系统首先在VPN服务器及路由的作用下,然后通过VPN隧道的信息传递作用,将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以及汽车修理管理方面的动态消息传递至员工端以及其他修理点的员工端,具体可以用如下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闫辉.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08,(25).
[2]聂小东,张立厚,莫赞等.汽车修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计算机,2008,(2).
[3]张立厚.管理信息系统\[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重型汽车设备备件管理信息系统 篇4
备件管理系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以适时、适量、适质为原则, 功能涵盖备件计划、采购执行、入库、消耗、库存适时控制、各类相关的查询与统计等业务。另外, 为确定备件的具体消耗, 可同时开发故障统计子系统。
二、设备备件管理基础理论
备件管理工作庞杂、量大、繁琐, 要真正做好, 需投入很大的人力。备件储备资金占企业流动资金的比率一般达10%以上, 而其周转速度却远低于生产流动资金, 其周转天数一般是生产流动资金的2~3倍, 有的甚至高达5倍以上。为了尽可能降低备件储备、加速备件资金周转、精简人力, 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有必要采用一些现代化手段来管理备件。
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备件的定额确定、计划编制与库存台账等大量繁杂工作, 可大大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还可迅速反馈信息, 使有关人员能及时了解备件的消耗与储备情况,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对策。计算机辅助备件管理要求有较好的管理基础, 有消耗与储备的基本数据, 将有关消耗与储备定额输入计算机后, 便可编制计划、建立台账。只要建立实际库存与储备定额之间的警示关系, 如Dmin时亮红色, Dp时亮黄色, Dmax时亮绿色等 (D为实际库存量;Dmin、Dmax分别为最低、最高库存极限值;Dp为接近极限的预报警值) , 便可及时报警, 反馈信息。当主管部门与仓库部门的计算机联网运行时, 能迅速实现信息共享, 将备件的定额管理、计划管理与仓库管理等三大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减少差错。
三、陕重汽设备备件供应控制情况概述
根据体系文件SQ/SI8.4《设备备件供应控制流程》及同相关科室、单位的交流。目前, 设备备件控制流程大体如下。
由设备使用单位每月以“SQ/SIR8.4.1机电产品需求计划表”格式报备件需求表, 其中通用设备备件经设备管理科审核、关键设备备件及紧急采购备件相关技术人员和领导审核后, 由生产制造部报物资采供部实施采购。采购后, 入物资采供部一级库, 随后由使用单位领取。为配合目前大产量的生产情况, 允许主要生产单位每月申报两次。
对于特殊流程的处理, 如果备件难以采购, 物资采供部直接同使用单位联系。二级库对一级库的退库需建立退库手续, 而备件的报废由物资采供部集中处理。单价在5 000元以上的备件, 需要使用单位向生产制造部进行专项报告, 并经使用单位设备主管领导签字。
另外, 各设备使用单位的备件申报工作一般由设备所属辖区的技术人员申报, 直接领导审核后, 报设备科技术人员审核汇总。设备科科长审核后报主管领导。随后报设备管理科。也就是说, 在使用单位, 一般设备备件的使用需求申报和备件的替代、库存控制以及财务报表三方面的审核各有侧重。
四、设备备件控制系统控制的重点及流程
设备备件控制系统控制的重点及流程如下。
(1) 建立联合库存控制, 方便物资查询和调拨;
(2) 备件流程所涉及的相关方, 可适时查询备件采购及到货情况, 加快响应;
(3) 方便备件采购资金的控制和汇总, 做到适时监控;
(4) 可与故障统计结合起来, 使备件使用控制落实到故障维修上。做到备件使用的准确管理, 并有利于对备件质量的跟踪。
五、程序框架
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功能见图1。
2. 系统功能详解
建立备件信息表, 记录备件编号、价格等信息, 并定期更新, 作为一项重要基础资料持续改进。其中可将专用备件的使用设备作以登记, 以便于备件的专门管理, 方便设备调拨时相应备件随之调拨。建立设备资产信息表和设备动态管理表 (根据相关规定, 公布部分内容) 。以便于备件具体消耗的控制。
所属辖区备件申报人员仅根据实际需要, 向设备使用单位备件管理人员上报经由直接领导签字后的机电产品需求计划表。使用单位备件管理人员在录入各需求计划表后, 可自动对比库存情况, 对库存满足的备件计划提示删除, 对备件信息表中不存在的备件, 联系申报人员进行确认, 并进行重点关注。使用单位备件汇总人员可对备件价格等进行控制, 并对于高价值备件出具电子报告。上述工作完成后, 经由设备科科长电子审核签字, 即在设备厂长处加以显示, 主管厂长审核后, 即刻在生产制造部设备管理科主管人员处显示有报表提交。
各单位的备件需求单在设备管理科提交后, 可进行自动汇总, 对可以通过相互备件调拨完成的备件计划给出提示。对需要设备技术方面参与的备件给出汇总, 对高价格备件的专门报告进行自动汇总。完成相关人工审核工作后, 设备管理科负责人员签字, 即刻交由主管领导审核。主管领导审核后即刻交由物资采供部。物资采供部将采购情况、入库情况及一级库转二级库情况录入后, 即完成备件的申报和采购。
在上述过程中, 各条备件申报记录可做到适时查询, 使用单位和备件管理、采购部门也可做到适时控制。如对于难采购备件, 在使用单位还未审核的时候, 只要录入系统, 物资采供部门便已经可以查询到, 做到提前准备。同时有利于明确相互的权责。
参考文献
[1]胡邦喜.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J].冶金管理, 2006 (7) :41-42.
[2]葛永康.转变经营观念重视设备资本[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3, 8 (226) :12-13.
[3]宋立英, 孙慧超.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
[4]路世忠等.基于多Agent的流程企业动态设备管理业务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
[5]罗颂.VF课程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6]刘四清.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5
【相关阅读】
根据《深圳市小汽车增量指标调控管理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单位已获取的有效编码未取得指标的,有效期至当年12月31日,有效期内自动转入次月配置。有效期满后自动失效,单位应当重新申请”。2016年单位提交申请的有效编码将于2016年12月31日自动失效,如需参加2017年1月指标配置,请各单位务必在2017年1月8日24时前重新提交申请,特此温馨提示!
深圳市小汽车增量指标调控中心
试析汽车用蓄电池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蓄电池;管理系统;剩余电量;健康状况
1 概述
蓄电池是汽车的重要电源,当汽车发电机发电不足时,发动、点火、照明灯各项功能都需要蓄电池提供能源支持。当蓄电池两端电压低于发电机输出电压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当前阶段应用较多的蓄电池充电管理模式是由6只2V单电池串联组成12V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管理的,这种整组管理模式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容易导致过充或欠充的现象,不利于蓄电池良好性能的保持。长期的过充或欠充会缩短蓄电池的寿命,不仅引起经济的浪费,还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蓄电池的充电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管控,可有利于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2 蓄电池管理系统分析
2.1 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一个处于监控运行和保护电池关键技术中的核心部件,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蓄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数据进行检测和采集,并对剩余电量及电池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然后将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和现实,以确保蓄电池的安全可靠。电池管理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所必需的核心部件之一,该系统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为电池本身提供安全保障,还为汽车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2 蓄电池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2.2.1 基于专用芯片的蓄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快速高效的给电池补充电能,并最大限度的延长期使用寿命,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智能化的充电维护电路,因此引入一个单片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构成的复杂控制电路就成为必然,但由于需要耗费的成本较为庞大,因此采用蓄电池管理芯片作为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电池管理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是对充电电压和充放电电流的控制,电池管理芯片的主要功能便是对以上两项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对涓流充电模式、过充电模式、大功率充电模式、浮充电模式的管理。管理芯片具有简洁高效的优势,但其灵活性较差,无法实现智能化管理,因此在应用方面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2.2 基于监控测量的蓄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其真实的工作状况可通过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工作温度等参数反映出来,若能对以上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总结,就能对电池运行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实际上,这些电池监管系统可以由故障诊断和遥控遥测、自动报警设备、事故现场处理功能的组合得到实现。监管系统可以在电池出现一般性故障时发出报警提示,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但这些故障仅局限在电池可能会发生断路、短路、过充电、过放电等范围内,无法解决电池充放电曲线管理问题、电池容量均一性问题以及落后电池的处理问题。因此这种只具有监控功能的管理系统只是被动防卫,无法对电池进行优化管理,也不能从根本上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2.3 与电源设备一起构成的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 电源与蓄电池一体化的充放电管理系统是将电池组直接挂在电源模块输出端,电网正常工作时,电池组处于浮充状态,起到补充自放电容量损失的作用,而电网处于断电状态,蓄电池则即可投入工作状态;当电网恢复时,电源模块开始对电池进行充电,并检测电池组的充电电流,调节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以达到规定标准。该系统多应用在通讯程控交换机通电系统和电力合闸供电系统中,这种管理系统可解决电网漏电状态下蓄电池组补充电能的问题,能实现在规定时间内向负载供电,保障通信或电力合闸系统运转的正常性。
2.2.4 车用蓄电池管理系统 通用汽车公司的电池管理系统利用微电脑对电池的荷电状态和剩余能量进行监测,并控制蓄电池组的充放电状态,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克莱斯勒公司设计的汽车用电池能量管理系统(BEMS)利用超快速充电技术,实现了充电电流和电池组中各块电池充电接受能力之间匹配的最优化,使快速优化充电成为可能。BEMS的使用提高了对电池充电控制的精确度,防止电池过放电和过充电现象的发生,有效的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 汽车用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3.1 汽车用蓄电池管理系统组成 汽车用蓄电池组主要有数据采集与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单体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的测量、蓄电池充放电管理、SOH估测、电池SOC、单个电池一致性均衡控制、实施通讯设备、显示设备、保护电路装置等。
3.2 各部分功能
3.2.1 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是对蓄电池组中单个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进行采集测量,采集结果输送给计算机后经过A/D转换后可做重要的控制参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还可以发展某个单体电池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2.2 充放电管理 管理设备主要对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进行分析,对几种简单的充电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后,选择最佳的充电模式,以形成对蓄电池的有效管理,防止过充电或过放电的现象损坏蓄电池的性能。
3.2.3 SOH和SOC的估测 SOH和SOC分别是对蓄电池的健康状况和剩余电量进行估测,通过估测结果可获得电池的剩余电量,以便于对汽车的行驶里程进行准确判断,提高汽车运行的可靠性。
3.2.4 均衡控制 汽车用蓄电池多为单个电池串联起来的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单体电池的初始容量、内阻、温度等因素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各个单电池耗电量不同,这就是蓄电池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单体电池为串联,因此会形成过充电或过放电的现象,采用均衡控制手段,可使各单体性能几乎一致,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少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蓄电池的目的。
4 总结
蓄电池是汽车中的重要动力能源,可在特定情况下为汽车的发动、点火、照明提供能源支持。蓄电池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由于各個单体的性能存在差异,极容易出现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严重影响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对汽车蓄电池进行智能化管理,可有效提升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贺莹.汽车用蓄电池管理系统[D].贵州大学,2009.
[2]王慧慧.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管理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4.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7
一、研究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航空行业正在迅猛的发展, 飞机数量都在急剧的增多, 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 这就使得航空维修部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目前飞机维修数据信息都是依靠人工进行管理, 这使得别的飞机维修部门无法及时了解飞机的维修信息, 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飞机的维修效率, 使得飞机所创造的利益减少, 对于航空部门是一个巨大的损失[1]。部分航空部门建立起自己的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 但是与其他航空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分享, 所以要建立起一个都能够使用的航空维修数据管理系统, 这样就可以使得各个航空维修部门都可以调取飞机的航空维修信息, 这样将能够加快飞机的维修速率, 使得航空部门有条不紊的运行。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将能够极大的提高航空维修速率, 并且减少由于飞机故障而导致的运行安全隐患, 从而使得航空部门发展的更加迅速, 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航空服务。
二、航空维修管理系统相关理论技术
在航空维修管理中主要运用到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 这些理论方法对于航空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是美国贝尔电报公司在1962年所建立的, 其主要采用逻辑的方法对危险的工作进行分析, 故障树分析法能够直观明了的对于故障做出定性以及定量分析, 故障树分析法以其准确性和预测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2]。故障树分析法就是一种非常规的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法在航空和航天的设计维修以及原子反应堆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 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故障分析法。运用故障树分析法能够分析飞机的零件、部件的故障对飞机造成的故障影响, 但是故障树分析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例如运用故障树分析法的工作量非常大, 而且也较难进行计算, 可能漏掉主要的系统故障原因, 这将使得航空维修信息管理遇到技术瓶颈。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在20实际60年代末提出的,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是将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成多个层次, 然后根据各个层次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的分析方法[3]。层次分析法能够对复杂的决策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运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来使得决策的思维过程变得简便。在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中, 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快速的检测出飞机故障所产生的原因。但层次分析法也有其缺点, 例如层次分析法的定量数据过少不能够保障其准确性, 另外层次分析中指标过多将很难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是利用模糊数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来对多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而且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非确定性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日本率先将模糊综合评价技术运用在交通管理以及故障诊断等领域, 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模糊综合分析法主要利用相互比较以及函数关系来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相关分析, 在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中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有效的确定影响飞机运行安全的因素的权重。
三、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对飞机进行维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联系到的信息和工作程序都比较多, 所以对航空维修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就变得十分复杂, 在实际中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满足航空部门对于飞机维修信息处理的需求, 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使得飞机的维修信息能够在各个航空维修部门得到共享。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该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 基本功能
建立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是能够满足航空维修部门能够对飞机的维修信息进行相关的添加、修改、更新以及查询等操作, 因为飞机的维修信息不可能是没有任何变动的, 飞机在日常的飞行中会产生许多的新的变化, 这样就需要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对飞机当前的信息进行相关的添加更新操作[4]。这样就方便其他航空维修部门对飞机的维修信息进行查询, 同时提高了航空维修管理效率, 使得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附加功能
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附加功能包括统计功能、计算功能、报表功能、数据预警功能、数据预测功能以及故障诊断功能, 航空维修部门要定期对维修信息进行汇总, 利用人工统计庞大的数据难免不会出现错误。如果在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中设计数据统计的功能将能够准确的得到数据统计信息。在航空维修部门需要检测飞机的多个数据, 以往是采用人工进行监测, 但人工监测难免不会出现一些纰漏而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而在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中加入数据预警软件将能够很好地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疏忽, 对数据预警值及时进行预警, 避免人工监测而发生差错。
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使得航空维修部门对飞机的维修信息进行全面的监控, 提高了航空维修部门的工作效率, 并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进步。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也在航空市场激烈竞争中应运而生。对飞机进行维修管理可以保障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安全, 而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飞机的维修效率并降低飞机的维修成本。
关键词: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贺男, 杨九强, 李敬军.浅谈航空机务维修的“工前“准备及“细节”管理[J].才智, 2011年11期
[2]杨新湦, 刘德华.基于C/S结构的空管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年01期
[3]惠帅.基于Web的直升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3年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8
关键词:SSH网络软件框架,apache-mina,Geoserver-open Layers,Ant-xDoclet数据库自动构造,servlet无闪烁页面刷新,深度分页重组搜索,jsCharts图线动态标示
1 引言
动态油耗监测管理是汽车节能降耗、 合理驾驶、 性能改善、 加盗油监视, 特别是盗油预防与警报的迫切需要, 针对大中型客车、 货车、 工程、 救援、 抢险、 物流等交通车辆进行动态油耗精密监控, 实时记录分析车辆与车队的加油、 盗油、 油耗运行状况, 高效捕捉并统计分析各类盗油手段, 意义重大。 在以油耗车联网领域为中心的现代典型Web企业应用网络软件系统框架基础上, 应用TCP/IP移动互联网通信和地理信息GIS地图服务, 实施用油动态图上标注、 图表指示、统计分析, 以自动架构网络软件体系、 高度编程自动化、 无关数据库设计等手段, 开发汽车动态油耗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系统软件设计的极大简化高效和运行的最大稳定可靠, 同时最低化维护成本并最强化系统的可扩展性。
2 系统构造及其实现
油耗车联网业务领域的基本逻辑行为过程是: 运行中的汽车, 以其安装的移动油耗监测电子单元, 实时回传包含时间与位置的油耗信息, 写入数据库同时反馈到Web页面显示;不同权限的操作用户, 通过存取与组合油耗数据库与GIS地图数据库, 在不同的Web页面上实现登录、 网面选择、 车队-车辆信息管理、 运行数据监控、 运营状况图表统计分析和时间-位置-油耗的记录管理。
主要技术实现手段如下:
(1) 选择先进的TCP/IP服务---apache-mina作为车辆监测电子单元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基石。
(2) 采用主流的软件架构SSH (Struts Spring Hibernate) 沟通前端用户界面与后台油耗数据库。
(3) 使用简易的open Layers和js Charts前端技术进行动态GIS地图与车辆油耗的图表分析。
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的具体构造与关键实现技术, 如图所示。
3 Web网络软件体系构造
选择Web浏览器因特网用户界面, 采用SSH ( Strut Spring Hibernate) 作为核心技术手段, 使用作者的 “简易We网络软件系统架构工具---Java-J2EE-Eclipse-SSH”, 在My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下, 快速构造 “现代典型的四层企业应用网络软件系统框架”: 表现层、 服务层、 领域模型层和基础框架层, 作为基本的应用网络软件; 在此基础上引入先进的TCP/IP服务---apache-mina进行车辆油耗实时采集控制和开源简易的GIS地图服务Geoserver实现动态图表统计分析。 整个Web应用网络软件体系的具体构造如图2 所示, 其中apache-mina通过application Context.xml中的spring核心管理及其TCP/IP服务来实现, 表现层中的GIS页面通过open Layers和js Charts前端技术直接操作Geoserver实现动态地图服务, 网络架构工具产生的build.xml用以领域模型层中实体类对应的数据表的自动映射与自动产生, 图2 中还标示圈出了即将展开的业务行为控制编程和前端页面设计的重点。
4 关键油耗车联业务实现
4.1 数据库规划与自动发生
需要建立3 个主要数据表: 车队、 车辆和时位油耗。“ 车队” 与 “ 车辆” 、“ 车辆” 与 “ 时位油耗” 是 “ 一对多”关系。 采用正向 “一对多” 关联, 完成 “区块信息删除”, 反向 “多对一” 不关联。 选择开源的 “Ant-x Doclet” 技术, 实现 “实体类” 到相应数据表的自动映射和数据库中对应数据表的自动实现。
使用 “简易Web网络软件系统架构工具---Java-J2EEEclipse-SSH”, 按照既定规划和技术选择, 通过配置和软件代码发生, 自动产生含有x Doclet语法注释的3 个领域模型层“ 实体类” (t Team.java、 t Car.java、 t Position.java) 及其相应的服务层与基础框架层的接口-实例代码 (.java) 和能够自动构造映射文件与数据表的文件builder.xml。 用my Eclipse打开架构工具自动产生的项目oil Dtct Mng, 对 “项目属性--> my Eclipse--> x Doclet --> Builder” 界面的 “x Doclet构造策略” , 选择“ 使用xdoclet-builder.xml文件” , 得到xdoclet-builder.xml, 在该文件中找到开发环境释放的x Doclet目录路径, 用该目录路径替换builder.xml文件相应的x Doclet目录路径。 再将项目的“x Doclet构造策略” 改为 “使用动态构造规则”, 删掉xdocletbuilder.xml文件。 得到的builder.xml文件主要内容如下:
在application Context.xml文件中, 对spring/hibernate管理的bean“会话工厂”, 添加“映射源”属性:
打开选用的数据库服务器, 新建应用数据库。在my E-clipse项目开发环境下, 打开“数据库浏览”视图, 添加选用的数据库及其驱动, 并打开数据库连接;再打开“Ant”视图, 添加构造文件--builder.xml文件之“project”, 得到两个执行项:generator-hbmfile和generator-schema, 分别双击、执行, 即可自动产生需要的3个映射文件和数据表发生文件Auto Db Tb.sql;打开Auto Db Tb.sql文件, 选择服务的数据库, 单击“Run”工具按钮, 即可在数据库中形成3个关联的空数据表。
从代码生成数据库, 即实现领域模型与数据库关系模型的自动创建, 不用任何一个SQL语句, 产生和操作应用数据库, 既用数据库又与数据库无关, 避免了SQL语句应用可能的负面不良影响。
4.2移动互联数据采集控制
不用传统的Java Socket技术, 而用先进的apache-mina技术实现TCP/IP移动互联网数据采集、识别、数据库存储服务, 同时设计servlet服务实现Web页面监测数据的实时刷新, 回避采用客户端软件的不必要麻烦 (设计、安装和维护) 。
4.2.1apache-mina服务设计
在My Eclipse项目开发环境下, 先添加引用库:mina-core和mina-integration-beans;再打开application Context.xml文件, 针对spring系统管理, 添加apache-mina服务, 指明关键的TCP/IP收发过滤类Tcp Codec Impl和服务处理类Tcp Server Impl。application Context.xml文件的相关程序代码如下:
在服务层中设计TCP/IP收发过滤类Tcp Codec Impl和服务处理类Tcp Server Impl, 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4.2.2Web页面实时刷新设计
在web.xml文件中注册实现Web页面监测数据实时刷新的servlet服务, 程序代码如下:
在领域模型层中设计Web页面监测数据实时刷新业务行为类Ajax Svlt Action, 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4.3地图信息服务及其实现
4.3.1Geoserver添加.shp地图
GIS地图, 可以选择在线的或者离线的。离线地图, 安装在自己的服务器里, 虽然不如百度、谷歌等在线地图使用方便, 并且需要开发部署, 但是不受商业制约, 所以这里选用开源免费的Geoserver服务器开发部署.shp层次类型的离线地图, 进行WMS (Web Map Service) 服务。
常见基础图库为.mxd地图 (即.shp图层集) 或.wor地图 (.map图层集) 。如果拿到的是.wor地图, 可以通过Map Info及其转换工具, 由原始的.wor地图得到最初的.mxd地图, 即.shp图层集。直接在Geoserver服务器里添加.shp图层集, 显示出来的是往往是一些不同颜色且没有文字标注的3类点、线、面组合, 非常粗糙, 因此必须对“原始图层”进行加工处理和排列组合, 这里使用开源软件工具μDig。
先用Arc Map打开.shp图层集的.mxd文件, 观察地图显示效果, 特别是各个图层的样式设置, 如显示符号大小及其颜色、文字指示及其大小、显示比例范围等。再把.shp图层集添加到μDig下, 参考Arc Map图层的样式设置, 编辑各个图层, 得到相应的样式XML描述文件。
运行Geoserver服务器, 建立工作区workspaces, 以上述XML描述文件为基础创建所需的各个样式styles, 再添加各个数据存储stores和.shp图层layers, 最后将添加各个图层并排列组合构成图层集layer groups。工作区容纳所有相关样式、数据存储、图层及其图层集。一一对应:样式style---数据存储store---图层layer。调整图层集里的图层, 一般情况下, 面层在下, 线层居中, 点层在上, 将特殊的水域、绿地、城乡道路、地铁等放置在最上面。
以中国地图为例, 最终形成的图形库在Geo Serverdata_dirdatachina Map下, 产生的地图服务体系在Geo Serverdata_dirworkspaceschina Map下。关键的样式styles编辑, 采用由μDig下得到的图层样式XML代码, 常常验证不通过, 替换掉较新格式的前两行即可, 替换后的内容如下:
替换前的内容如下:
点样式的文字指示位置可稍作调整, 如下:
4.3.2 Open Layers操作GIS地图
GIS地图通过表现层的前端页面对JS (Java Script) 库open Layers的引用实现, 这里以最新的open Layers软件包代替Geoserver已有的, 并命名为Open Layers, 目录路径为Geo ServerwebappsOpen Layers, 应用中主要引用其中的Open Layers.js和firebug.js, 使用firebug.js可以调试页面。统一管理起见, 把jscharts.js放在Geo ServerwebappsOpen Layerslib中, 以通过js Charts调用实现页面的曲线、柱形图等图形显示;把用到的各个图形、图标文件一并放在Geo ServerwebappsOpen Layersimg下, 以便于查找和取用。
表现层前端页面通过Open Layers访问Geoserver图库, 形成中国地图显示的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其中untiled与tiled构成基础瓦片式地图, vector用作用户自定义图层, marker用作标记图层:
4.4 spring的系统整体调度
系统整体调度, 以配置文件web.xml为servlet和SSH引导, struts.xml执行前后台之间的MVC (Model View Control) 行为控制, application Context.xml完成spring全局管理:SSH操作和apache-mina服务配置。
application Context.xml文件的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struts.xml文件的行为控制, 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web.xml文件的引导配置, 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5特殊页面显示及其支持
5.1动态监控数据采集过程
采用JS-ajax前端脚本技术, 结合特别设计的servlet, 定时获取后台apache-mina服务数据, 实现表现层前端页面移动互联网数据采集过程的动态监控, 做到页面无闪烁数据更新, 同时实现对车辆移动油耗监测单元运行参数的远程查询和设置。前后台数据传输没有采用已经架构的Struts-II action技术, 因为它回传数据刷新是整个页面进行的, 会产生闪烁。相关的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相应的前端页面显示如图3所示, 其中右侧是滚动提示的监测数据意义和查询-设置操作方法。
5.2深度搜索分页图表显示
按照指定的条件组合, 搜索数据表, 形成分页的数据信息, 进行页面列表和曲线图显示。
5.2.1搜索数据直接分页显示
搜索数据来自一个数据表, 经过SSH操作, 直接形成领域“页模型值对象”, 变换为前台可识别数据类型, 输出给前端页面进行列表显示和曲线图标注显示。选定时期车辆运行状态的查询分析就是这样。
(1) 条件搜索操作支持
基础框架层t Position Dao Impl相应的条件查询接口函数构造如下:
领域模型层的“页模型值对象”类, 由软件架构工具自动产生, 主要定义如下:
(2) 业务逻辑行为规划
领域模型层执行搜索及其信息组合变换的struts-II业务行为action类设计如下:
(3) 前端页面图表显示
前端vhcl Rcd.jsp页面列表与曲线图示的主要代码如下, 曲线标注图采用了js Charts脚本技术:
相应的前端页面显示如图4所示, 图4中还给出了指定期间油耗的动态GIS图示和统计分析信息。
5.2.2搜索数据重组分页显示
搜索数据每条记录都来自对数据表信息集合的统计分析, 车队各个车辆油耗图表显示就是这样。
(1) 业务行为重组规划
在领域模型层, 构造“页数据表”, 逐一车辆进行数据条件搜索、统计运算处理并形成可以“分页”的数据记录, 相关struts-II业务行为action类设计如下:
(2) 前端页面图表显示
前端vctm Rcd.jsp页面列表与柱状图示的主要代码如下, 柱状标注图示仍然采用js Charts脚本技术:
相应的前端页面显示如图5所示, 图5中还给出了指定期间车辆GIS位置图示和统计分析信息。
5.3地图动态指示及其标注
5.3.1车辆油耗动态地图标示
结合“搜索数据直接分页”行为控制, 通过点击按钮“运行轨迹回放”、“油耗标记显示”和“油耗标记清除”, 调用GIS地图, 以运动轨迹形式动态显示选定期间车辆的加盗油、起止点油量信息标记, 鼠标停在地图标记点上显示该点的时间、加盗油信息, 如图4所示, 相应的Openlayers技术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5.3.2车队车辆位置地图标示
结合“搜索数据重组分页”行为控制, 通过点击按钮“车辆起始位置”、“车辆终止位置”和“车辆当前位置”, 调用GIS地图, 显示选定期间车队所有车辆相应位置及其油耗情况, 鼠标停在地图标记点上显示该车辆的时间、油耗信息, 如图5所示, 相应的Openlayers脚本技术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6技术冲突问题及其解决
总共采用了3个servlet:移动数据页面刷新的servlet, 前后台交互的Struts-II Action和GIS地图访问open Layers调用的Geosserver服务。Struts-II Action是经过包装的servlet, Geosserver本身是含有Struts-II Action的SSH开发项目。如果不做特殊处理, 可以发现web.xml文件中定义页面刷新的A-jax Svlt Action后, 再调用Struts-II Action或运行GIS地图访问时, 都会拐到Ajax Svlt Action的servlet服务里面。原因在于web.xml文件中定义开启了对Ajax Svlt Action行为的时时拦截, 这并没有错误, 但是不该拦截的也给拦截了, 产生了严重的技术应用冲突。
为此, 需要Struts-II Action不再全面拦截, 只处理*.action文件即可, 在struts.xml配置文件开始部分, 加入以下指令代码:
对于Geosserver地图服务调用, 主要是通过open Layers实现的, 把open Layers软件库直接放在Geosserver服务器中, 这样前端页面的JS脚本执行, 直接对向Geosserver服务, 不再通过SSH, 从而避免servlet冲突。open Layers软件库的位置Geo ServerwebappsOpen Layerslib。把前端JSP面页划分两类:含有GIS地图服务类和非GIS地图服务类, 分别用不同目录承载:GIS地图页面---map Gis Jsp/和普通页面---prstt App Jsp。
7系统模拟测试调试完善
软件系统庞大, 特别是涉及运行车辆的移动通信, 初期大量的测试、调试工作, 直接采用实物操作, 耗力、耗时, 因此选择通用的网络调试助手, 以TCP/IP客户端身份, 连接部署应用软件系统的Tomcat服务器, 模拟车辆移动监测系统, 仿真运行实时数据采样和各种通信控制协议运作, 十分便捷易用, 相关软件界面如图6所示。
8结语
在现代典型Web浏览器企业应用网络软件系统框架SSH自动架构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并合理排列组合apache-mina服务、Geoserver-open Layers地图服务、Ant-x Doclet数据库自动构造、servlet无闪烁页面刷新、深度分页组合搜索和简易js Charts图线动态标示等技术, 快速开发的汽车动态油耗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稳定可靠、实时高效的汽车用油特别是加盗油的系统级动态图上标注、图表指示和统计分析, 推动了汽车运行的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和加盗油的动态精密监控, 特别是盗油的预防与警报。
参考文献
[1]怯肇乾﹒实用型系统软件架构的简易设计与实现[J]﹒软件, 2012, 383 (3) :84-89.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9
1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为了使得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作者对某修理单位的修理作业进行了全程跟踪考察, 查看了现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并结合自己在单位以前的工作经验整理出了如下的系统需求分析材料:
1) 制造性企业设备信息的管理需求。定义设备的信息非常多, 以机车的设备管来为例来说, 需要管理的内容如发动机编号、车体统一编号、车型、所属单位等;
2) 修理项目的管理需求。制造性企业设备的修理项目繁多。从修理类型上可分为大修、中修、小修和特修等, 对每一种修理, 其修理范围不同, 修理程度也不同。而且同一种修理, 其车型不同, 组成的零、部件也有很大的差异, 每个部分的修理人员、检查人员也不同。因此对每一个修理部分都应建立唯一的修理信息;
3) 派工单和领料单的录入、打印、查询、撤消需求。派工单要对应修理工, 一张单据上可以有多项内容;领料单要对应材料, 一张单据上只许有1种材料。一次加工申请可能要开出多张单据。录入的数据生成单据, 同时存入数据库里以便查询;
4) 资源管理需求。中修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等, 它们都有自己的属性, 如姓名、学历、技术等级、设备名称、编号、技术状况、操作人等等。由于这些资源往往是经常变化的, 所以要求除了方便查阅, 还要方便录入、编辑等。在照片管理上要求能从局域网上传输;
5) 器材的消耗查阅需求。修理器材的管理属于器材仓库的工作范畴, 本系统不参与管理。但应能通过网络查阅每台修理设备的器材消耗统计情况;
6) 灵活的查询功能。查询的目的不同, 所需数据项目也不同。因此要求系统具有比较灵活的查询功能, 大部分的查询只要求数据, 不在意表格格式, 但查询的结果应能保存到文件中, 以便在文字处理软件中使用;
7) 数据库的截断需求。由于所辖修理区内设备较多, 修理项目、填写内容较多, 多年内的数据量可能会使查询速度变慢, 另外对于时间越远的数据, 查询的需求越小。所以使用一段时间后 (比如1年或5年) , 数据库应进行截断以提高性能。同时, 截断下来的历史数据, 也有查询需求, 以便确定制造性企业设备大修记录, 或查看以往修理记录以对车辆进行性能评价等;
8) 资料查阅功能需求。乘上对于机车的维修信息管理, 需要了解车辆的各型、各类修理标准和要求, 操作规范, 设计加工图纸等相关技术资料应以电子版保存, 方便查阅、下载;
9) 网上信息服务需求。当修理中遇到问题时, 应能通过网络向异地、异机进行远程咨询。如建立专家信箱、讨论区、多媒体课件库等。另外, 应能通过视频进行网上培训、教学、对现场进行实时指导等, 以方便与院校、工厂等专家的沟通、请教, 从而提高解决新设备疑难问题的效率。
2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 修理档案库。单车维修项目可分为若干部分维修项目, 某部分维修项目又包含若干部件维修项目。修理档案库记录维修工程的所有任务。对设备的描述为:设备名称、隶属部门、零部件名称、使用时间等;对任务的描述为:各项任务实际开始、结束时间、, 故障情况、修理情况及质量检验记录, 验收情况, 完成任务所需资源 (如器材) 等项;
2) 修理资源库。描述维修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情况, 包括技术人员实力、修理设备实力、设备实力和设备的使用、保养、管理情况等等;
3) 修理知识库其中包括: (1) 描述性知识库—存放与维修对象有关的概念、术语以及设备和设备的图纸、图册等等; (2) 过程型知识库—存放维修模型、操作规范等, 也包括视频电子教程等; (3) 经验型知识库—存放专家问题的经验、结论等; (4) 控制型知识库—存放以规则形式表达的关于维修问题的控制策略、维修标准、上级指示等;
4) 修理资料库完成以下各项归档: (1) 所采用的维修计划方案, 其中包括年、月、周计划、周进度表等; (2) 有关文件、指示等; (3) 修理情况登记等; (4) 验收记录、维修工程重要数据及有关评价等。
这样分类建库, 除了按照业务分类需要外, 还考虑到数据库备份的工作量问题。修理档案库和修理资料库经常更新或添加新的内容, 所以要每个工作日后备份;而修理资源库和修理知识变化频率小, 可以采用每次变更、添加新内容后随即备份, 从而减少备份工作量和节省备份磁盘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建纲.机械设备维修行业发展动向[J].科技信息, 2007 (12) :59-59.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伴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民航业由过去相对落后的状态快速发展为世界民航大国, 航空运力连续高速增加、运输总量持续攀升, 飞机数量和种类快速增长、飞机结构和设备的构成更加复杂, 飞机维修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提升。伴随业务系统的复杂化及管理标准的提高, 原有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业务的发展, 为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 维修公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非常重要。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系统有效缩短了生产流程, 提升了维修效率, 受到各航空维修单位的高度重视。
飞机维修生产体系以深度维修管理系统 (BMS) 为基础, 通过维修工作的工作单卡准备、流程建立、工卡分发到工卡完成后的回收统计、工作项目的关闭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闭环控制和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航材管理模块中 (MCS) 实现航材寄售, 降低库存成本和备件数量;多功能软体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 有效降低传统沟通环节中的“信息失真”和“噪音”;利用远程终端需求处置功能, 工作人员在现场向供应部门远程提交航材需求和“菜单式”订货管理, 由航材管理人员进行航材的现场配送和“点对点”直接保障, 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经营性分析方面, 通过深度维修工作中投入人力成本和消耗成本的数据采集、计算和汇总, 以供分析人员对于投入人力成本和单项目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进行人力成本的单机核算 (JCS) , 实现项目收益状况的实时性监控和成本控制。
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维修生产活动, 具有以下方面的管理特点和优势:
1 维修投入人力的量化分析, 实现生产流程的细节化管理
一直以来, 民航维修业的维修工时以及工作效率是一个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 人力投入多少以及工作量大小的不容易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则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工作区域都设有报工机, 系统利用报工机对每份工作单卡的维修时间的跨度和参加工作的人员的数据进行采集, 从而能够自动计算出每份工卡投入的人力情况。
将工作投入的人力进行量化有非常多的优点。首先, 将每一个车间的全月的投入生产的人力情况进行汇总, 并与每一个车间的完成的工卡的理论工时总和进行比较, 即可以得出每个车间的工时效率, 从而对不同的车间进行对比, 可以作为车间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次, 可以参考人力投入和实际公司可用人力的对比, 对于企业人力实际状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 判断企业目前人力紧张还是较为宽松;再者, 通过对某项工作的实际投入人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并与系统设定的理论工时进行对比, 可以对理论工时进行校正, 避免理论工时与实际需要投入工时误差较大, 由于理论工时直接关系到工作收益, 从而使收益能够保持合理的水平。
2 构建人力资源配置模型, 提高人力利用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飞机维修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 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人力成本占了整个企业运营成本的很大比例。人力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如何在深度维修工作开始以前就能够对各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合理的人力安排, 精简、高效的完成所有的工作, 是维修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维修工作准备时, 要在系统内建立所有维修工作单卡的数据库, 其中包括了每份工作单卡的维修理论工时。根据周期内的工作任务量变化将整个深度维修周期划分为不同的工作阶段, 每个阶段内的每日工作量相对均衡, 系统统计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卡的工时, 据此可以计算出每个阶段每个专业的总工作量。利用此方法即可预先实现工作人员的初步规划和调配。
在工作中每一天又会对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剩余工作量进行计算, 并提交给人力控制员, 人力控制员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 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大程度上做到人力配置的优化调整。
3 实行“链条式”管理手段, 实现生产流程的“反馈输入控制”
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最直观的表现则是其“链条式”标准化控制, 从维修任务的建立, 到维修任务实施、监控与统计, 到维修工时与财务结算, 生产维修任务复杂繁琐, 数据冗长, 牵扯到企业的各部门, 每一次的维修任务不管大与小都是五脏俱全, 如果没有强大的管理控制系统, 稍有工作失误就会出现遗漏, 导致流程失控。环环相扣的生产管理系统利用其数据平台, 围绕项目进行链条式控制, 每个控制环节都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实现了标准化的控制模式, 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4 文件处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保障生产环节的闭环控制
工卡完成后, 需要由工作人员完成工卡签署并返回流程控制员, 控制员利用扫描设备对工卡进行批量扫描, 系统将这批卡定义为已经完成, 并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与系统确定的工作项目进行对比。到工作结束时所有的工卡必须全部返回, 否则就不能认为工作全部结束。系统自动统计和分析的环节的实现, 提高了维修工作中文件处理的效率。
原来飞机检查发现问题, 需要工作者人工填写处理工单, 语言风格极不统一,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问题描述不一样, 增大了对于问题后续研究的难度。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 飞机检查发现问题, 只需要填写固定格式的单据, 然后进行系统录入, 完成后系统打印出工卡, 由于单据的格式固定语言风格也统一。而且固定格式单据的填写也节省了工作人员填写工单的大量工作量。
5 强大的数据库结构和持续完善, 奠定维修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基础
飞机维修业的维修依据是各种航空制造厂家的维修单卡及其手册维修方案有效合理控制, 和各个航空公司对其机队维修的多样化特殊化控制, 因此工作单卡内容多样化, 其维修级别差异性, 以及新机型的不断加入, 组成了最基本的数据库信息;另外, 随着飞机飞行时间的增长, 飞机的结构方面会出现一些疲劳裂纹或者腐蚀, 系统方面的某些功能会出现一些衰退, 从而影响飞行安全。深度维修检查是发现这些缺陷和问题的很好的渠道, 能够通过深度维修检查工作发现这些问题, 并在维修期间进行纠正, 对于保障飞机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这一类发现的问题的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可以从中得出规律, 从而能够做到对于飞机的预防性维修, 在飞机缺陷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以前将缺陷进行纠正, 从而提高了飞行安全水平。这些数据信息对于飞机维修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些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则是维修产业数字化管理基础。
6 开发对接程序, 完善供应链管理, 建立保税寄售方式, 实现与客户或外公司等资源共享
开发对接程序, 实现与客户或外公司等资源共享。比如, 由于航材领用每天有成百上千项次, 采用以前的手工模式, 需要浪费海关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整理出入库资料, 进行海关核销。开发系统对接程序, 将系统和海关系统对接, 实现数据的无缝隙传输, 自动通关。通过系统还可以面向全球进行寄售招标, 减少资金占压、消除惰性库存、与国际主流物流管理接轨。
7 总结
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地缩短了维修工期, 整体物流效率提高80%以上, 实现流程管理的精确控制, 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使得维修的生产评估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时间, 生产准备时间缩短了一半时间等。
参考文献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11
【关键词】上料系统;震动给料机;振动筛;称量斗;皮带机
引言
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钢铁)工业最主要的环节。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高炉上料系统是炼铁高炉重要组成部分。上料系统以矿槽、焦槽为界,前部分是原料供料系统,后部分是上料系统。通过对上料系统设备的技术管理及经济管理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包机与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相结合,对关键设备计划预期检修、主要设备诊断修理和简单设备事故维修相结合,尽可能避免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备件采购费用。本文主要介绍后部分上料系统的设备管理维修及改造。
上料系统
在高炉生产中,料仓(又称矿槽)下所设置的设备,是为高炉供料服务的。其所属的设备称为上料设备。上料系统的基本职能是按照冶炼工艺要求,将烧结矿、球团矿、焦炭等各种原燃料按重量计量组成一定的料批,按照规定程序给高炉供料。
上料系统其主要设备有棒条阀,振动给料机,振动筛(梳齿式棒条筛),称量斗,K1、K2,J1、J2、J3,F1、F2、F3皮带机,主皮带机(简称主皮带),液压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除尘系统。该系统上料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设备管理
为了保证设备原有设计的运行标准及技术状态,最大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所采取相应的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推行“操检合一”设备管理办法,包括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和及时维修、排除故障,易损零部件的修复更换、部分简单备件的制作、更换下来零部件的修旧利废和对存在缺陷设备的改造,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设备零故障的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性及设备的正常运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维修思路,推行“操检合一”的设备管理方式,消除设备的潜在故障。消除设备故障从小事做起,尽可能保持设备的原有状态,岗位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点检、润滑等基础管理工作,将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设备故障扩大。修正、改造存在缺陷的设备,根除设备劣化的现象,避免人为失误造成设备故障。
2.设备包机
岗位操作工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和操作者,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检查和润滑工作;岗位工也是设备管理中最直接的数据采集者。岗位工在操作及巡检设备时发现的故障和缺陷及时反馈,经维修工修复好设备后进行确认和试验。维修工负责对制定故障设备进行维修,并反馈维修结果;同时维修工还负责包机设备的点巡检工作,监督岗位工对设备的润滑和合理操作。
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上料系统设备实行双包机制度,每台设备的包机人有岗位操作工和区域负责维修工共同包机,及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岗位工和维修工共同完成。使每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既保证维修工和岗位工之间相互监督,又防止岗位操作工只是操作、使用设备,维修工只忙于处理故障、维修设备。从而更好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为了明确责任,上料系统每台设备都有指定的包机人,分别是岗位操作工、机械包机人和电气包机人,做到台台设备有人管。包机人各负其责,承担相应包机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和保养工作;包机人熟知所承包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具备及时发现故障和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
3.设备点巡检
为了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作业率,加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设备点巡检质量,并且做好设备检修与维护保养工作,把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缩短故障的抢修处理时间,保证设备性能稳定,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3.1上料系统设备要求:
定期检查筛体、衬板磨损情况,振动筛上面严禁有杂物。
振动给料机:吊挂完整可靠,螺栓齐全,无漏灰现象。
振动筛:激振器运转正常,运转声音正常,筛子无断齿、筛子不堵,筛前舌头衬板不能超过衬板厚度的2/3。
称量斗:称量斗衬板磨损不能超过衬板厚度的2/3,扇形门关闭灵活,液压传动系统灵敏可靠,无跑冒滴漏现象,清理干净传感器周围的落灰或杂物。
皮带:改向滚筒、托辊、滚筒(包括配重吊轮)运转正常,皮带无破损、无跑偏、跑料现象。
电机:底座紧固可靠,机体清洁、散热槽无积尘,温度<65度,无异音,各部位螺丝齐全有效。
减速机:无漏油点,温度<65度,运行平稳无异音,油位符合要求,机体表面清洁。
联轴器(液力耦合器):保证与电机、主动轮同轴度,工作时无异响;
配电室:设备声音正常,温度适宜,环境温度<35度,室内无积尘、地面无积水,无异味。
除尘设备:运行正常,无漏灰现象
安全设施:安全网、安全护栏、安全防护罩,灭火装置等安全可靠、齐全有效。
3.2上料系统点检内容
3.2.1给料机、振动筛。
给料机:用来将料仓的炉料输送到振动筛的装置;
振动筛:用来筛去焦炭,烧结矿,球团矿和其他材料的粉末;
点检内容:检查电气控制连锁装置,灯光信号和各种防护措施是否灵敏可靠;注意电流大小;检查电机声音及温度;观察激振器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的声音;检查筛底的磨损状况,超过技术规程时需更换;检查振动筛部件是否有松动或碰撞现象;检查各给料机吊挂是否安全可靠;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检查筛箱内、外及周围有无杂物、筛箱内衬板磨损情况。
3.2.2称量漏斗是接受经过筛分的炉料,按照配料要求卸如相应的皮带机。
点检内容:检查扇形门动作是否灵活;检查液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各控制阀是否灵敏可靠;检查传感器等电气控制系统性能是否完好可靠;
3.2.3皮带机。
皮带机点检内容:检查皮带落料是否偏离中心,皮带是否跑偏,是否有卡、擦、磨等现象;检查皮带是否严重磨损,皮带裙边是否损坏;检查各托辊、改向滚筒运转是否正常;检查电磁除铁器是否正常,及时清理电磁除铁器上的铁块等;检查皮带减速机是否漏油,运转声音和振动是否正常,润滑情况是否良好,各部位连接螺栓是否紧固齐全;检查皮带张紧装置运转是否正常; 检查各部滚筒运转是否正常,对于磨损、损坏、轴承损坏的皮带滚筒要及时更换和检修;检查电机运转是否正常,润滑、散热情况是否良好,各部的地脚联接螺栓是否紧固。
3.2.4其他。
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检查各种信号,拉绳开关及制动安全装置等是否完好、灵敏可靠。
4.设备改造
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上料系统部分设备做相应的改造。上料系统,其设备给料机、振动筛、受料斗、称量斗、三通分料器等很容易磨损。虽然,这一系列设备内部都安装了耐磨衬板,但由于每天要输送大批量的焦炭及所配的炉料,一块12mm厚的耐磨衬板一般寿命为八到十个月,但耐磨衬板的价格却远远高于锰钢板、普通钢板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为了降低成本费用,对上述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在称量斗、受料斗、三通分料器等设备内部的易磨部位将一定的尺寸18mm厚的锰钢板(16Mn)按次序焊接在耐磨衬板上,作业中形成料打料、料磨料的方式,从而将耐磨衬板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十个月延长到一年半左右。振动筛舌头部位,根据振动筛舌头部位的尺寸大小,将尺寸适宜的皮带(更换下来的皮带)用螺栓固定耐磨衬板上,从而减少了耐磨衬板的更换。一方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将费皮带进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
5.结论
本次对炼铁上料系统(皮带上料)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陈述,通过对设备的技术管理及经济管理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包机与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相结合,尽可能避免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备件采购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上料系统设备合理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严允进,《炼铁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2]周顺圣,《机械维修与安装》,冶金工业出版社.
[3]时亲林、李鹏飞,《冶金设备维护与检修》,冶金工业出版社.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篇12
技术参数;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安装单位;安装日期;设备安装地点;设备重量;投产日期;供应商;使用时间;使用部门;保修日期;设备保修日期。
设备故障管理。功能需求:设备故障记录具有登记在设备检查、检修、点巡检过程中现场设备所产生故障现象、解决方法及处理结果的功能。其中,各泵站可以通过设备故障记录自行维护本站故障记录;故障记录与现场设备关联;各泵站故障记录信息要能够共享。设备故障记录数据结构如下:故障类别;对应设备;设备所属部门;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处理过程;故障处理结果;故障历时;修复时间;报障人;处理人员;故障等级。
设备更换管理。具有设备更换记录登记功能;设备更换历史信息按时间段、部门、现场设备名称查询。设备更换记录数据结构如下:现场设备:被更换部件的现场设备名称;更换时间:设备检查或更换的时间;更换部件:更换部件名称;数量:更换部件数;单位:数量单位;更换原因:设备部件更换原因描述;记录员;备注。
设备开停机管理。设备停开机记录登记应分为两种方式:1) 由数采模块自动采集主设备停开机数据;2) 给操作员提供设备停开机记录登记功能。同时,设备开停机管理中应具有历史信息按部门、现场设备名称查询功能;设备开停机管理数据结构如下:现场设备;设备所述部门;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历时;停机原因;备注;
设备检修计划。设备检修分为计划检修和临时检修,临时检修一般是现场设备发现影响正常生产故障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处理措施。计划检修是按事先要做好的检修项目进行检修作业,是有计划性的。本功能模块是为计划性检修设计的,临时性检修结果可在设备故障管理或设备更换管理中登记。
备品件申购管理。备品件收购管理主要是对备品件进行收购管理。其中,包括备品件收购单维护和备品件收购项目维护。备品件收购管理数据结构如下:申购单号;备品件编号;规格型号;数量;单位;申请部门;日期;备注。
备品件库存管理。备品件库存管理中支持:各站各自管理备品件库,库存信息共享;备品件入库,记录备品件入库操作信息;备品件领用,记录备品件领用操作信息;备品件调配,记录备品件调配操作信息且自动平衡各库库存;备品件库存查询,提供在库信息查询功能。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更换维修模型,建立故障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使设备管理人员更方便地管理设备,加强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管理以及更清楚地了解到某一设备发生故障的类别,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本文给出的方法具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维修时间,降低重大事故率,节约成本等优点,具备广泛的工程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凌.维修决策模型和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杭州,2007
[2] Mobley R K.An introduction to predictive maintenance.New York:Butterworth-Heinemann,2002
[3]安建,普光跃,黄朝兵,等.铁精矿管道输送中固体运量的智能计量.金属矿山,2010;404(2):114—116
[4]普光跃,安建,王健,等.长距离、高扬程固体物料输送管道压力分段控制系统的设计.工矿自动化,2010;2(2):65—67
[5]吴翼斌,王绍宏,蔡正平.固体物料的浆液管道输送.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2;01(3):8—12
[6]白晓宁,胡寿根,张道方,等.固体物料管道水力输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1;16(3):304—310
[7]胡寿根,秦宏波,白晓宁,等.固体物料管道水力输送的阻力特性.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0):12—16
[8]李友元.GEHO泵隔膜破裂原因分析及对策.有色设备,2006;2:40—42
【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推荐阅读:
汽车租赁管理信息系统07-17
汽车制冷系统故障维修11-03
汽车租赁管理信息系统 调研报告10-10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试卷及参考答案07-16
汽车维修管理与维修质量体系09-26
汽车维修管理软件07-17
免费汽车维修企业管理12-15
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01-20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内容08-01
汽车维修配件管理制度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