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良知

2024-07-26

企业良知(精选12篇)

企业良知 篇1

2008年9月被曝光的“三鹿奶粉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产品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在此次事件中,生产厂家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置广大婴幼儿的健康于不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根本利益。究其根源,是因为该企业丝毫未考虑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将潜在的道德风险演变为真实的败德行为。

本文将结合此事件对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减少企业的无良行为及其对相关各方造成的损失。

一、企业道德风险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作为市场经济的风险承担者,企业面临着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的考验。企业在应对这些风险时,对多数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是被动的,难以主动做出明确判断并采取正确措施,如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在所有风险中,企业最能主动避免的,惟有由于企业本身的行为造成的道德风险。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企业作为社会公民,也是社会道德关系的主体,同其他社会公民一样享受一定的道德的权益,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企业道德关系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着企业的经营。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隐形行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不完全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从而有动机也有可能出现损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由此导致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就是由于隐瞒信息、隐蔽行为所导致的风险。这种损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又称败德行为。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消费者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信息获得方面处于弱势,而处于绝对优势的生产商通过隐蔽行为坑害消费者以达到获利目的,冲破了风险的底线,不仅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也必将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企业道德风险存在的原因和后果

为了更好地对企业道德风险进行防范和治理,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认识到企业道德风险存在的原因和后果。虽然信息不对称为某些失去良知的企业提供了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但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道德风险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匮乏

根据高小玲博士的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越弱,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20世纪初,大多数企业还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利润最大化,这一观点随着时间在政府和公众舆论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仍然以经济性为导向,但是更加考虑企业经济活动的长期社会效应和社会后果。企业作为在自由协议基础上组成的独立实体,它在具有法人资格的同时也具有“道德人格”;或者说企业除了关心利润的最大化,还要承担某些道德方面的社会责任。

通过“三鹿奶粉事件”可以看出,某些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对自身行为造成的外部性没有纳入到企业长期发展中。它们对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太重视,而是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因而它们忽视了对消费者最基本的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并且在发现问题后未能及时向公众说明,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最终出现了严重的败德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 外部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

作为国家免检产品的三鹿奶粉、三鹿灭菌奶,曾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婴幼儿奶粉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卫生安全食品。国家免检产品是指符合《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规定的产品。如果一家企业某种产品获得了免检资格后,在免检有效期内,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那么免检有效期内,由谁来监督免检产品的质量呢?《免检办法》规定,用户、消费者有权对免检产品进行社会监督。当免检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用户、消费者可以向生产企业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诉和举报。质监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食品类的免检产品,消费者对产品不可能有技术检测能力,他们只有在食用以后,身体受到严重危害时才有可能发现产品质量的问题。而等到这个环节时,往往就已经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缺乏有效的外部质量监管机制,是出现企业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事件发生后不久,即2008年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第109号总局令,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号)予以废止。这说明,以往的质量监管办法存在严重漏洞,导致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增大。

由于道德风险导致的企业败德行为,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短期的急功近利造成在重复博弈中失信于消费者,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声誉的一次丧失就可能是致命的,导致企业的公关危机甚至是行业危机。此次“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导致消费者对奶制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整个奶制品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都面临着严峻的危机。

此外,企业的败德行为还对行政监管部门造成恶劣影响,使民众对“国家免检产品”这块金字招牌产生信任危机。实际上,当诚信这种道德理念商品化之后,其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本。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高信任度的社会里整个行业、社会联系便利,商业交易成本降低,可以导致长期社会成本的降低;相反,低的社会信任度产生辐射效应,加大商业交易成本,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与健康发展。

三、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

鉴于企业败德行为造成的巨大社会负面效应和对企业本身造成的潜在损失,笔者认为从风险管理的新角度,探讨败德行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避免或限制此类行为的发生,即对企业的道德风险进行治理是很有意义的。下面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道德风险治理机制。

1. 企业道德风险的内部治理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三鹿奶粉事件”及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对奶粉产品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企业道德进步的体现是企业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道德需要企业去“创造”。要使企业成为有道德的企业,必须让他们明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标准的提高不是一种境界,而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成为了潜在的市场门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将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决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

道德风险是一种“软风险”,企业需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以防范,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掌握风险治理技能。道德风险管理需要把所有利益相关者作为统一体,在管理企业所有风险时考虑它们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还必须以合乎道德的行动来回报社会。企业赚取利润应重视以人为本,生产过程人性化,确保产品符合道德要求。总之,企业不但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

2. 企业道德风险的外部治理

加强行政监管和法制建设,借助新闻媒体、学者等舆论监督力量。行政监管和法律机制的约束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会使企业道德风险行为的成本远远高于其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因而加大对企业败德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对减少企业道德风险意义重大。

此外,防范企业道德风险更有待于社会公正监督,而非仅仅是行政监督。在企业败德行为的披露中,大众媒体以及有良知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扮演了“公正监督人”的角色。大众媒体也被认为是企业道德风险受害者所能采用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途径。这类非正式的监督群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舆论和信息开放,有助于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严格的行政监管、诚实公正的新闻媒体、具有良知的学者这三种权力、舆论与知识的结合更能够构筑企业道德风险的屏障。

四、结束语

“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是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它道出了消费者与企业的重要关系和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消费者“用脚投票”,把“拒绝购买”作为手段,只有当企业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时,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获得“投票”,企业才能获得生存的机遇。因此,企业应该承担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产品,尊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失去良知,要始终保持良好的企业道德,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灭顶之灾。同时,企业外部的各种力量也要加强监督,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约束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使企业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避免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基于Delphi的多元线性回归系统

史巍董晓光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

[摘要]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采用Delphi和A D O数据引擎开发出了一个集数据采集、样本剔除、统计检验与预测功能于一体的多元线性回归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可以方便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一部分非线性回归,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文章对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用一个实例对该系统的使用及回归结果的解读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一、引言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一种重要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用来测度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以便运用估计或者预测的统计方法。目前,多元线性回归在很多领域,比如经济、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一些实现方法,在功能、可视性、易用性、系统性、稳健性、程序的适应性以及运行速度等方面都还有待探索。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利用Delphi6.0和ADO数据引擎开发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数据处理系统,用来对大型数据进行回归处理,相比其他的软件,该程序具有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高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并且操作简单明了,上手容易。

二、系统设计

本系统包括以下四个模块:数据获取、数据及变量处理、回归分析、结果输出。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通过数据库或者Excel获得基本数据,然后对基本数据进行处理,存放在数据库中,接着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最后将结果进行保存。

根据以上分析,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回归计算的要求及本程序的特点可以得到具有二范式的数据库概念模型,来满足系统开发所需要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由于每次回归运算解释变量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本系统采用动态建立数据表,及动态增减变量的方法。

企业良知 篇2

1.想要提升人格的力量,就要去建设自己的心灵。起心动念,只有心里特别想做一件事,才能动念,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自信。相由心生,回到心上,从心出发,建设自己,就是掌握人生和事业的基础。

2.怎样提高人格的魅力?真正能打动别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诚和善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靠装是不行的。多读古人圣贤之书,你就会明晓人生更多的道理和真谛。

3.人格的力量不能忽视,甚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格的力量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良知铸就企业核心竞争力(一) 篇3

通过与企业家深入交流,我们发现:学习我国明朝王阳明的“致良知”哲学体系,充分发挥良知的力量提升企业的经营,这一点得到了企业家的充分理解与认同。

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

醒狮国学:中国有三百年的同仁堂,有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一直以来都指导着同仁堂的发展。下面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引领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

胡向明:清华慧石的理念是“心怀天下,专注眼前”。“专注眼前”,体现我们的主业——视觉环保,而“心怀天下”包含着“知行合一”“敬天爱人”主张。

谈耿伦:中菱电梯以“诚则立、变则通、康则荣、简则明、和则兴”为基础,改变全员意识形态,结合相应的时期、区域实际,使每个员工有一颗明镜的心,达到“敬天爱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充分体现。我们的企业文化中,主要有三点:1 科学是真理,以善为本;2 《了凡四训》禅文化的因源;3 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杨晨光:芭东的企业文化是“以服务于健康生活为使命”。“诚信、廉洁、规范、精细”是我们的管理原则。我们公司的产业定位是以“休闲、旅游、度假、养生”为主的结构,也是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和一”的境界。

黄东涛:百丈文化,缘起于唐代禅师百丈怀海“农禅并重”的精神,坚持“归零达道、达道归零;经济文化、文化经济”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价值,将经济与文化和为一体,为当代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服务。经营哲学:倡导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发展员工、解放员工;发展客户、解放客户;发展利益相关方、解放利益相关方;进而发展人类、解放人类的心灵。

马宣:“青岛心得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取自“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之意,即“心得”。我们的文化是“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最终“心平气和,心安理得,正己化人,厚德利他”。

戴俊东:复星的企业文化“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引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由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先生提出来的。其中“修身、齐家”的涵义和传统的理解一样,它的核心是“立业、助天下”。古代社会环境中,知识分子的报国救世,主要途径是通过做官,辅佐皇帝治理好国家,实现所谓的理想抱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现代社会环境变了,作为知识分子,或是有抱负的人,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是多元的。其中一元就是办企业,通过把一个企业办好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追求。而“助天下”则是指企业的社会责任。郭广昌先生17年前就能提出这种说法,是很有远见的,确实也吻合现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张勇: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双手改变命运”,大概是在2004年提出来的。我们的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是很勤奋。命运真的很不公正,比如说我们北京一个大区经理,他人很机灵,小时候成绩也很好,但就是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中专毕业后,他到海底捞做了我们的门童。但命运又是公正的,现在他28岁就在北京买房子了,而且也成为了公司的高管。

孔天民:我本人是孔子的后裔,可以看到,有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倡导21世纪要向中国的孔子去寻找智慧,这说明儒家思想是符合当今潮流的。国学特别是儒释道文化具有很深的智慧,是我们国人值得去学习、研究和推广的,第阳明哲学在一段历史时期反映了我们儒家思想的精华,是实践我们儒家思想最好的理念。

参与访谈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

戴俊东上海复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向明北京清华慧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黄东涛北京百丈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孔天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专务助理

马宣青岛心得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谈耿伦上海中菱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晨光青岛芭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良知 篇4

一、可比能级为基点的公平性定位机制

公平性定位, 是公营或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必须妥善解决的首要问题。大陆国企高管薪酬管理最不靠谱之处也正在于此。

公营或国企高管薪酬公平性定位的关键, 是判断“基点”或“参照系”的选择。进一步分析, 大陆国企高管薪酬不靠谱的关键也正在于此。

依据职场伦理, 台湾公营企业高管薪酬公平性定位的基点, 是当局能级相近的机关首长的薪酬。按台湾当局有关文件的规定, 各公营企业的第一责任人 (董事长、总经理等) 的基本薪酬, 在上级机关首长90%的范围之内, 根据企业规模、经营目标达成情况、经营绩效等因素综合评定具体数额。为吸纳优秀人才, 盈利性的公营企业高管的基本薪酬可以适度高于当局能级相近的机关首长, 但仍是以相关机关首长的薪酬为定位的基点。短期和长期激励也以相关机关首长为间接基点, 因为按相关规定, 公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的短期奖酬不超出这些第一责任人4—6个月的基本薪酬;红利等长期激励超出公营企业第一责任人基本薪酬部分, 一律缴库。

对各公营企业第一责任人薪酬公平性做如是定位, 隐含了以下具有内在逻辑的支撑性理论。

1. 在特定阶段, 涉及到薪酬公平性定位时, 当局机关首长和公营企业第一责任人这两类公职人员的能级具有可比性。

这里所说的“特定阶段”, 指公营企业第一责任人和机关首长的任用均基本为非市场机制的时间段。

大陆现阶段国企第一责任人和机关首长的任用也基本上是非市场机制。借鉴台湾的经验, 当涉及薪酬公平性定位时, 国务院有关部委首长与央企第一责任人的能级具有可比性;各省或直辖市有关厅局首长与省或直辖市属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能级具有可比性;余类推。具体操作时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省或直辖市属企业达到中央企业规模, 也可以比照央企确定第一责任人的薪酬。

2. 与第一点相联系, 当相关机关首长和公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的

能级相同或相近时, 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应认定为大致相同。

3. 与第一和第二点相联系, 相对工作价值大致相同的相关机关首长和公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薪酬理当大致相同。

大陆国企高管薪酬的公平性定位的基点是企业一般员工薪酬的平均数。政府有关部门曾先后规定, 国企高管的薪酬分别为此平均数的8和12倍等。必须说, 这一定位基点及相关定位判断在现阶段太不靠谱了!没有什么理论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 (1) 当国企高管和机关首长的任用均基本上为非市场机制时, 国企高管的薪酬恰好是企业一般员工的8或12倍等; (2) 国企高管的薪酬在若干年前应该是一般员工的8倍, 若干年后应该是一般员工的12倍, 等等; (3) 中央、省或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属的不同能级国企高管的相对工作价值, 相对于一般员工均为8或12倍等。

在英、法、德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国企高管的任用和薪酬决定均大体上为市场机制, 此时, 在统计意义上确实可以看到国企高管的薪酬与一般员工的薪酬平均数存在着倍数关系。这样的倍数关系确实可以作为国企高管薪酬决定的参考。但将这样的倍数关系, 套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国企高管的薪酬决定, 无疑经受不起社会良知的拷问!

新加坡的经验表明, 台湾公营企业高管薪酬公平性定位机制也有其明显的缺陷:不利于从国际范围内为公营企业吸纳特别优秀的管理人才, 因而不利于公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此, 新加坡采取的变通措施是, 非市场机制任用的高管, 薪酬参照相同能级的政府机关首长;借助于市场机制聘任的公营企业高管, 薪酬参照国际市场薪酬水平。

二、功效与牵引牛鼻类似的两口袋机制

台湾与公营企业高管薪酬相关的两口袋机制和一些企业内部的两口袋机制大体上相同。

企业内部的两口袋机制, 是将特定团队首长及其下属的薪酬分为两个独立单元分别管理的机制设置。例如, 某集团对其属下子公司的薪酬管理规则是, 总经理薪酬的具体数额由集团直接确定;三位副总经理的薪酬为总经理的60%~80%, 平均数不超出70%, 具体数额由总经理组织考核确定;其他所有员工的年度薪酬总额由集团确定, 在此额度内, 由总经理组织考核确定具体员工的具体数额。集团确定的特定子公司的两口袋薪酬分别为归属子公司高管 (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的一口袋, 归属其他员工的一口袋 (如图1所示) 。

台湾公营企业高管及其所辖员工的两口袋机制的设置规则是, 特定公营企业的两个第一责任人 (董事长和总经理) 共享一口袋薪酬, 包括其他高管在内的所有其他员工共享一口袋薪酬 (如图2所示) 。当局机关重点关注的是两个第一责任人共享的那一口袋薪酬。

由于抓住了薪酬管控的牛鼻子, 台湾公营企业薪酬管理两口袋机制具有以下长处:

1. 可以确保高管不会通过提高一般员工的薪酬水涨船高地提高自己的薪酬, 从而可以避免“工资侵蚀利润”。

在两口袋机制下, 高管与一般员工的薪酬一定程度上具有此消彼长关系。这是可以有效维护国企利益的机制设置。在这样的机制下, 大陆单个国企员工年平均薪酬达到36万元的情况自然不会出现。但此时需要关注的是, 高管可能不恰当地控制一般员工薪酬提升公司业绩, 从而间接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或其他方面利益。

2. 可以确保高管不直接侵蚀一般员工的薪酬。

3. 可以使第一责任人外其他高管的人才引进在操作上更为便捷。

在台湾这样的“重点突出”的两口袋机制下, 第一责任人外其他高管的人才引进, 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三、监管或监督成本极低的“确数”机制

台湾公营企业高管的薪酬采取“确数”机制: (1) 公营企业两个第一责任人的薪酬由当局相关机关直接决定; (2) 当局相关机关给出的是确定的数额, 而不是某些执行弹性极大的原则, 例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薪酬55万元、70万元等等。

与之相对的是大陆国营企业高管薪酬的“倍数”机制, 例如, 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 高管薪酬为一般员工平均数的8或12倍等。

台湾公营企业高管薪酬的确数机制, 可以看做是公营企业薪酬管理两口袋机制的衍生机制或补充机制。因此, 确数机制的最重要优点是在两口袋机制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地确保公营企业高管薪酬的管控到位。

此外, 监管或监督成本极低也是确数机制颇具诱惑力的优点。

实践证明, 大陆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倍数机制的监管或监督成本太高, 以致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媒体和民众的监督很大程度上难有所为。

这是因为, 较之确数机制, 大陆的倍数机制是一个相当粗放的管理机制, 其在国企高管薪酬的具体数额把握上有太多的模糊之处。

1. 作为倍数基础的员工平均薪酬数, 是高管所辖企业的平均数、

所有国企的平均数、城镇所有企业的平均数, 还是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数?以城镇所有企业员工平均数为高管薪酬倍数的基础, 可能最为切合有关理论的内在逻辑。但以2007年城镇单位员工薪酬平均数24 932元为基数, 高管12倍的薪酬也就30万元不到。领取千万元高管的薪酬为此平均数的400倍左右。

2. 作为倍数基础的员工平均数, 是编制内员工的平均数, 还是包括劳务派遣制员工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平均数?

现阶段国企大多具有垄断性质, 不少国企的员工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是薪酬水平大大超出一般市场水平的编制内员工, 其二是薪酬水平大体与市场接轨的劳务派遣等编制外员工。在有些企业, 编制外员工的数量会远远超出编制内员工。

3. 是所有高管中薪酬最高者的薪酬是员工平均数的8或12倍等, 还是所有高管薪酬的平均数是员工的8或12倍等?

4. 是中央企业, 以及省或直辖市、地级市、县或县级市属企业高

管的薪酬均为员工平均数的8或12倍等, 还是不同能级的国企相对于员工平均数有不同的倍数?

5. 作为员工平均数倍数的薪酬, 是仅指现金计划的薪酬, 还是指涵盖现金计划、持股计划和期权计划三个部分的薪酬?

这些都决定了在大陆现阶段这样的倍数机制下, 人们对国企高管薪酬的监管或监督如同雾里看花!

四、作为监管补充性屏障的财产阳光机制

按台湾当局发布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 公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作为公职人员, 必须和当局行政首长一样, 按有关程序申报自己的财产。连带地, 公营企业高管的薪酬也自然置于阳光之下。

毫无疑问, 大陆国企高管的财产申报制度也应尽早建立和完善, 而这里旨在系统展示台湾公营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全貌。

五、对大陆国营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启示

启示一:在我国现阶段这样的任用机制下, 国企高管薪酬的公平性定位, 以政府相关机关首长的薪酬为基点最为合情合理。这是因为, 现阶段国企高管和台湾公营企业高管类似, 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依行政机制任用的“准官员”, 而不是依市场机制任用的职业经理人;国企高管的生涯发展,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官员生涯发展的补充或补偿。以台湾的经验推论, 大陆国企绝大多数高管的“准官员”地位, 在短期内不会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可以推论, 在当下及今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 国企高管薪酬的公平性定位, 都应当以政府相关机关首长的薪酬为基点。

这里所谓“以政府相关机关行政首长的薪酬为基点”, 是指央企高管以中央政府相关机关首长 (例如国家国资委主任等) 的薪酬为基点;省或直辖市属企业高管以特定省或直辖市政府机关相关行政首长 (例如特定省或直辖市的国资委主任) 的薪酬为基点;余类推。

即便由于某种原因, 不便以政府相关机关首长的薪酬为形式上的基点, 也须以其为实质性的基点。当我们确定特定能级的国企 (例如央企) 高管的薪酬为城镇在职职工平均数的8倍或12倍时, 最具说服力的理由应该是, 与央企高管相同能级的政府机关首长的薪酬, 为城镇在职职工的8倍或12倍左右。此时, 政府机关首长的薪酬就成为国企高管薪酬公平性定位的实质性基点。

启示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不便以政府相关机关首长的薪酬为公平性定位的基点, 城镇在职职工薪酬的平均数, 是相对合理的形式性基点。当然, 如果我国总体上没有城市先进、农村落后这样的社会格局, 以全国所有在职职工薪酬的平均数为形式性基点更为合情合理。这首先是因为, 政府机关首长乃至所有的公务人员的薪酬, 须与所管辖所有劳动者的薪酬具有水涨船高的关系, 而不是只与其中的某部分劳动者具有这样的关系。由于绝大多数政府机关首长就业于城镇, 以城镇在职职工薪酬的平均数为政府机关首长薪酬公平性定位的基点, 更为合乎大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由此可以推论, 国企高管薪酬的公平性定位, 应以城镇在职职工薪酬的平均数为形式性基点。

2009年9月16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其他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规定央企高管薪酬以央企在职职工薪酬平均数为基点。这无疑有太多令人感慨之处。关键是, 央企高管薪酬与央企在职职工的薪酬比较, 属央企内部薪酬的公平性比较, 它不能替代央企高管与中央相关机关首长这两类相同能级社会精英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比较。此外, 现阶段央企大多具有垄断性, 其职工薪酬水平偏高有失公平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们的共识, 将央企高管的薪酬建立在如是有争议的基点上, 有悖社会良知。还有, 如果央企高管薪酬公平性定位以央企在职职工薪酬平均数为基点, 那么, 省或直辖市属企业高管薪酬理当以省或直辖市企业在职职工的平均数为基点;余类推。但现在权威机构并不能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 这可能被人们联想为规避公众和媒体对国企高管薪酬的监督。

启示三:重点管控处于关键岗位的国企高管的薪酬, 既有助提升管控的成效, 又有助提升国企的活力。长期以来, 大陆政府有关部门总是把国企高管作为一个整体, 在薪酬管控方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台湾的经验是, 可以且有必要把国企高管划分为关键性和一般性岗位, 前者为国企的两个第一责任人 (董事长和总经理) , 后者为两个第一责任人外的其他高管。对关键性岗位高管的薪酬紧抓不放, 薪酬管控可以事半功倍;对一般性岗位高管充分放权, 国企可以享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启示四:政府有关部门对国企关键性岗位高管薪酬的管理, 既须有指导性的原则, 又须有实实在在的操作性方案。在大陆, 自计划经济时代演变而来的政府有关部门, 当下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即对须精细作为事项的粗放运作。在国企高管薪酬管理方面, 政府有关部门热衷的是推出一些不着边际的指导性意见, 把确定高管薪酬具体数额的琐碎事项推给对此几乎必然会做出扭曲决策的公司董事会、推给现阶段很大程度上无能为力的市场。台湾的经验表明, 确定国企高管关键性岗位 (董事长和总经理) 薪酬的具体数额, 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份内之事。

启示五:对国企高管薪酬的管控, “信息知晓度”的调节有时比“数量差异”的调节更为重要。在大陆, 政府有关部门对国企高管薪酬的管控, 几乎就是数量差异的调节, 即试图通过有关政策, 使国企高管薪酬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均在合适的变动区间内。对于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以提升公众和媒体监督的便利性, 似乎思之极少。有理由相信, 有恰当的信息知晓度提供的压力, 数量差异方面的失衡最终总是会得到修正。与此同时, 较高的信息知晓度对国企高管薪酬决策的宏观机制, 也会有强有力的修正压力。这对于解决当下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和尚太多造成的作为不力甚或不作为、国企高管薪酬公平性基点和倍数确定难以经受社会良知拷问等问题, 都会形成强大的修正压力。这应该是台湾公营企业高管薪酬经验对大陆国企高管薪酬管控最有价值、最有张力的启示!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 作为政府雇员 (国家雇员) 的公务员薪酬的公平性受到其他社会阶层的颇多非议, 作为准政府雇员 (准国家雇员) 的国企高管薪酬的公平性更是受到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强烈质疑。总体上看, 台湾公营企业高管薪酬确已建立了不惧社会良知拷问的管理机制。该机制有公平性定位机制、两口袋机制、确数机制和财产阳光机制等子系统。其最值得关注之处, 是有“靠谱”的理论支撑。其对大陆准政府雇员 (国企高管) 及政府雇员 (公务员) 薪酬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无疑有极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台湾,准政府雇员 (准国家雇员) ,公营企业高管,国企高管,薪酬机制

参考文献

[1]台湾当局经济部.公营事业机构员工授权订定基本原则[Z].1999.

[2]苏秀慧.公营事业董总座薪水可比部长高[N].[台]经济日报, 2007-10-15.

[3]陈永愉, 沈明锋.公股事业负责人、经理人及董事监事之遴聘机制及薪酬制度之研究[EB/OL].台湾当局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研究并在其网站上发布报告[Z].2006-09-20.

[4]吴胜涛.国企高管薪酬应分而治之[EB/OL].哈佛商业评论网[Z].2009-05-21.

[5]台湾当局立法院.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Z].2008.

[6]台湾当局经济部.公营事业机构员工待遇授权订定基本原则[Z].1999.

[7]杨景伦.我国公务人员待遇调整制度之研究———外在公平的观点[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 2006.

[8]杨世彦.我国公营事业机构员工薪给之研究[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 1994.

初中作文唤醒良知 篇5

再让我们回到现实中,同样是那株柳树,周围同样是湖畔和渔民,但那株曾经美的仿佛人间仙子的柳树已犹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奄奄一息。几朵颜色惨白的柳花像零星般的散落枝头。一阵微凉的清风吹来,那凤毛麟角般的花儿便消失在乌烟瘴气的世界中,唉,何来落红无情,全是人为啊!再看,那摇摇欲坠的夕阳放射出微弱的红光,仿佛下一秒就不复存在,一幅日落西山之景实在让人惋惜,渔歌唱晚已遥不可及,只能在梦中领略这番温馨的美丽。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翻天覆地的大改变?是什么导致了这自然界的衰退?又是什么破坏了这令人心悸的美丽?答案只有一个......

在碧波荡漾的森林中,一颗颗百年大树轰然倒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科技的摩天大厦。那机器的‘轰鸣’声,就犹如地下树的灵魂的悲鸣声,眼看着这些已被高科技取代的“森林之肺”你还会沉默以对吗?这无数生命的消失就不能唤醒你们的良知么?当阵阵浓烟弥漫天际,空气混浊不堪时,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当人类因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整日迷混,体力不支到最后无法工作时,这一切不都是咎由自取么?

看着高速公路上那一辆辆飞驰的宝马,奔驰时,我的心不经一颤,当行驶的车辆和自己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清楚的感受到一阵热风打上脸庞,这热风来自车辆的尾气,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行人缺乏氧气,引起行人头晕的现象。二氧化碳导致了温湿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也使原本正常的气候异常化,因此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耕作制度,二十四节气已成为摆设,毫无意义。

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如果乘飞机旅行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二氧化碳;如果用了一百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经几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计算。人类啊,你何时才能觉醒,给大自然也给自己一条生路好么?

人人低碳一小步,社会低碳一大步,美好的低碳生活从身边开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社会良知何处安放? 篇6

良知缘何“沦落”?

林培:旁观是社会责任的旁落。

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我们脑海中不难浮现出一批“看客”的形象,说明当下是非分明的社会责任担当者有所减少。这给社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建立在传统血缘和乡土伦理基础上的道德自律被削弱后,如何培养现代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个人身份决定个人责任。每个公民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公民责任,用现代人的价值取向,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消除“看客心态”,提升自己积极向上的担当意识。位高者责重,作为社会管理者,尤其要在群体中率先垂范,为健康社会关系的塑造作出表率,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持正义,拒绝圆滑、推诿。责任是一种内在追求,正如康德所说:“每个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这种承担意识的培养,要从个人一言一行开始,如对本职工作的尽力、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对恶行的摒弃等。只有人人从我做起,“看客”才会越来越少,社会才会越来越光明。

周安平:陌生人社会酝酿信任危机。

城市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城市化大潮使越来越多人融入到陌生人社会中,原有的基于血缘的人际关系纽带断裂,人们彼此信任度降低,加之社会信息往往不透明,因而人的内心深处往往有一种恐惧和担心,对他人缺乏安全感。此外,在陌生人社会里,由于责任的分散和匿名性导致了责任主体的不清晰,阻碍了人们的交往与信任,导致社会的疏离倾向,滋长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理。

佘澍:制度不公增加“善行”成本。

救人反被诬事件时有发生不得不说是“小悦悦”悲剧上演的诱因之一。挽救生命是人的天性,但另一方面趋利避害又是人的本能,是否救人本身就是人性两面的博弈。如果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却又随时存在吃官司、惹麻烦的风险,那么撒手而去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不必过度去谴责那些见死不救的人,而要通过更为理性的制度设计,降低“良心”、“善行”在现今社会高昂的成本。

对“见死不救”立法可行么?

周安平:法律可以鼓励人们为善,但不可以强制人们为善。

导致见死不救的原因有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并且更多是社会因素。当社会本身就没有为良善者提供良善的环境,却要求人们承担良善的责任时,这就有失公允。法律可以鼓励人们为善,但不可以强制人们为善。从理论上讲,见死必救的义务对应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生命权针对的是一般义务主体,只能是一项消极的权利,即免于剥夺生命的权利。在这种意义上,义务主体对于他人生命权利有尊重的义务,即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也就是说,义务人只能负有不作为的义务,而不是积极的救助义务。从实践上讲,见死不救在司法实践上也很难认定,如果将见死不救入罪,可能导致更多人避开事件发生的场域,以免卷入事件当中而纠缠不清,效果适得其反。

佘澍:“法律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

通过立法惩罚“见死不救”行为,我认为需要谨慎。法律与道德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如哈特所说:法律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见到他人于危难之中出手援助,已脱离了最低限的道德要求。对“见死不救”行为进行立法,甚至入刑,是一种将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相混淆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合乎理性的制度构建,一些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的好撒玛利亚人法的核心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兜底。它只为好人免责,但并不强制所有人提供援助。法律不强制人做出高尚的道德行径,但应对做出高尚行径的人进行保护。

林培:与其立法强制人们行善,不如用法律消除善举者的后顾之忧。

若一定要用“重典”,设立“见死不救罪”,那么,首先就遇到对“死”如何认定的问题。在突发事件的情境下,由谁在第一时间判定当事人“死没死”?其次,又如何认定“救没救”?到哪里去寻找人证和物证?等等。如果贸然将道德问题“泛法律化”,往往会陷入取证、审理、执行等一系列的困境之中,导致该罪的形同虚设,甚至引起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和“混战”。因此,当务之急是从制度、法律层面解决见义勇为者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社会焦虑,消除類似“彭宇案”的后遗症。与其立法强制人们去做义事,还不如用法律保障善举者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人依从道德自觉、发自内心地去行善举,给道德留出调节内心的空间。

如何“扶”起社会良知?

林培:扶老人易,“扶”社会信任大厦倾斜难。

去年10月,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的“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其中,就“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有近35%的人选择“不确定”和“不扶”。这份调查应成为我们反思商业文化、功利教育,校正我们价值坐标的一把尺子。其实,扶起一位老人是容易的。但要扶正一座倾斜的社会信任大厦,还是一项经年累月的全民工程。拿农村来说,伴随城市化进程,农民走出乡村“熟人社会”,融入城市“陌生人的社会”,强调互利契约的交易原则取代互助信任的交往伦理。在此情形下,如何重建基于信任的社会伦理关系?我认为,必须充分考虑乡土时空的转换变迁,探索新形势下乡土伦理与现代道德理念有机结合的途径。如重视乡规民约在当代条件下的传承创新,强化农民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发挥农民及其自治组织的自我约束作用等等。

王小锡:让守德的人在不吃亏同时有被褒奖的机会。

我也看了“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它基本反映了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调查中35%的人选择“不确定”和“不扶”跌倒老人,主要原因是怕惹祸上身,这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要防止此类现象发生,政府要有所作为,通过更大力度的道德弘扬,让人们做好事无后顾之忧。要加强社会道德教育,让全社会有一个明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清晰的道德观念,避免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无所适从的状况。要加强荣誉观和羞耻心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让缺德者在社会上处处遭唾弃。要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树道德标杆,培养助人为乐的“道德气候”。最后,还要有积极的保障举措,建立科学保障机制,让守德的人在不吃亏同时有被褒奖的机会。

佘澍:以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鼓励人们行“善”。

“小悦悦事件”中,为什么偏偏是一个拾荒者做出正义之举?这让我们反思在制度背后人所扮演的角色。儒家思想在近代发生巨大的断裂使中国人内心的道德感失去了凭依,社会的剧烈转型使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信任之中,尤其一些社会不公及腐败的事件效应使人们理应产生隐忍、恻隐之心时都变得异常冷漠、甚至产生扭曲心态。这些都不是纯粹地依靠制度就能解决的。道德感的缺失、对社会的不信任,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从人的基本素质着眼,眼下亟待解决的是公民意识培育。中国人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公民,还缺乏一种在他人危急时刻理性施救的能力,在美国,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区教育,这种助人的意识和技能都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之一。这种技能就是一种公民意识,它的培养要比道德的批判、呐喊更为有力。如果说理性的制度设计、制度的正当运行是保护人为“善”,公民意识的培育更能鼓励人行“善”。

编者:从讨论中不难看出,“道德两难”现象的产生不仅是道德问题,也关乎法治、诚信、文明等诸多要素,其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令人欣慰的是,在发稿前,《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说明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试图改善社会道德生态,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何维护社会良知,让“守德”不再难?思考在继续,行动在继续……

良知在上 篇7

心头的炸雷骤然轰响, 电话应声落地, 我疾步冲进暴雨中, 向仓库狂奔而去。

仓库里有价值50多万元的装饰材料, 那可是我和大哥像燕子衔泥一样置办的全部家当!看别人靠卖装饰材料发了家, 我和大哥也借钱合伙经营了一个商店。也就在前几天, 我才从河南的一个批发商老王那里, 赊了6.2万元的材料。打欠条时, 我还信誓旦旦地打保票:不出十天半月, 等资金周转开, 定当尽数奉还。

老王的回答爽快又干脆:行, 冲你哥!其实, 大哥和老王也只不过是有过几次现金上的生意往来。远隔千里, 老王给予的那份厚重的信任和感动, 氤氲了一路。

我跌跌撞撞地赶到仓库, 借着雷鸣闪电, 看见那里已成一片汪洋, 仓库就像是汪洋中的一座孤岛。耳边是几个合伙租赁人呼天抢地的呼喊, 我一下瘫坐在泥水里, 心里绝望地喊:完了, 完了……

两年的辛苦经营所得, 顷刻间便在暴雨中付之东流。债主仿佛是“墙倒众人推”那句老话的忠实实践者, 闻风而动。那些曾经凭白条便可以往来合作的关系和情谊, 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水浸泡得支离破碎。内外交困, 让我对老王承诺的“十天半月”变得遥遥无期。好在, 路途遥远, 老王并不知这儿的情形。

但老王的电话还是如期而至。手机兀自响个不停, 我犹豫着不敢接听, 我甚至能想象出老王会对我说些什么。当电话第N次响过之后, 被搅得心烦意乱的我终于失去了耐性, 气极败坏地接起了电话。出乎意料, 是个陌生男子的声音, 张口就是一句:“我们做个交易吧。”我有些懵, 他接着说:“我手里有你的那张6万多元的欠条, 只要你往我的卡里打上5000元, 我就把欠条按你名片上的地址寄过去……”我惊愕:“你是谁?怎么用老王的手机?你是小偷?”他“嘿嘿”干笑了两声, “如果你不这样做, 我就把这欠条送到你的债主手里, 到时候, 你亏得更多……怎么样?想想吧, 想好了给我回这个电话”。

我大喜过望, 这真是“天不灭曹”啊。我当然不会傻到跟一个小偷同流合污的地步, 但我至少知道, 没了欠条, 还不还钱和什么时候还钱那就是凭良心的事, 法律也奈何不了。最起码, 现在我不必再为这笔账而忧心如焚。

我忙不迭地打电话, 把在外筹钱的大哥召回来, 眉飞色舞地说了这意外的惊喜。不料, 大哥听了, 冲我吼起来:“还等什么?赶紧打电话啊!告诉老王, 欠条丢了, 咱良心没丢, 有良知在, 到什么时候咱都认这个账……”

我急了:“大哥!咱们拿什么还人家的钱啊?”

大哥叹了口气:“你以为老王不管对谁都可以赊债吗?那是人家信任咱。我第一次跟他进货, 回来后发现多了十桶油漆, 立刻打电话告诉了他。他很惊讶, 说货发多了能主动打电话告诉的闻所未闻。以后, 再去进货, 老王便格外照顾咱。忠厚不折本, 好名声是受用一生的本钱, 没什么也不能没了良心!”

不容我辩驳, 大哥马上拨通了老王的电话, 我心里那个恨啊, 扔下一句话, “请神容易送神难”, 便愤愤地甩手而去。在我想象中, 精明的老王一旦知道我们的窘迫惨状, 一定会把索债的绳勒得紧紧的。

落寞的街头, 秋风和落叶一起嬉戏, 堆起了满地的忧伤, 我茫然四顾, 满目是沧桑凄凉, 看不到一点希望。大哥的电话就是这时候打过来的。他在电话里大呼小叫:“嗨!老四, 告诉你, 老王答应咱们可以继续赊账跟他进货……”

我惊喜万分, 却又疑窦丛生, 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匆忙赶回去求证, 大哥喜形于色, 说:“我把有人拿欠条勒索咱们和受灾的事如实跟老王说了, 老王很感动, 答应继续赊货给咱, 扶咱渡过难关。”

此后, 经过我和大哥的共同努力, 生意渐渐做得风生水起。几年的工夫, 辛勤的岁月便换上了繁华的年景。

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悲喜, 我常想, 或许, 冥冥之中真有轮回。你对良知默默地坚守, 就会得到上苍万道流泉的赏赐。良知在上, 那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教师的良知 篇8

今年4月,在中考体育考试工作中,我担当立定跳远项目负责人(组长);尽管考试已经过了好长时间,但有件事情却让我记忆犹新,给我留下了很大影响和深深的震撼!

地点:某乡某中学

时间:2014年4月某日

过程:有一名男生的跳远成绩为1米40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所监考的所有学校中没有初三的男生跳这样的成绩,出乎意料!当我听到这个成绩时候,我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再一次询问道:成绩是多少?

成绩:1米40。确实是1米40。这就意味着考试成绩为“0”分。面对眼前的事实,我的第一反应是,他的体育教师是怎么教的,这么糟糕的成绩怎么敢让参加考试?难以理解!让人诧异的是,“0”分学生的三次跳远,不仅有体育教师的出现给这位“0”分学生加油助威,还竟然有好多的学生给他加油助威!从他们的表情能明显地感觉这种加油是一种激励而非嘲笑。最后跳远成绩1米43,当然成绩依然为“0”分。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0”分的学生跳了1米43的成绩,却“好意思”能如此激动,他竟然能激动地跑到他的体育教师面前兴奋地说道,“老师!老师!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平心而论,得了“0”分,竟然如此高兴?怎么了,难道这样的结果值得如此高兴,值得兴奋吗?我一头雾水!

考试结束后,我终于从他们体育教师那里得到了答案。

原来,这名“0”分的学生是名留守儿童,从小爸妈离婚,由年迈的奶奶照顾,性格孤僻,平时很少与学生交流。不到1米5的身高,体重已超过70公斤,平时又不喜欢运动。以前,上体育课总是找借口不上,偶尔来上也是被体育老师安排见习。

知道这些情况后,我笑着对他的体育老师问道:“你不考虑自己的教学成绩因为他而影响吗?你完全有其他办法来避免今天事情发生呀!”他很坦然的笑着对我说道:“说我不在乎,那是撒谎,是骗人的。你也知道我们基层中学教师三年的心血就看这一次的考试如何,如果考不好,则晋级、职称等肯定无缘!然而,面对学生,我想到更多是教师的良知。想到是学生发展,而不是自己的成绩。我也曾经是名校被放弃的学生,将心比心,当年如果没有爸妈和一位有良知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凭我的文化课成绩,我早就放弃了求学之路,不可能今天站在这里。所以,我想我没有理由随便的放弃学生。成绩考不好可以下一次再来,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我而错,则无法弥补!对于其他办法吗,不瞒你说,我们这里有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了我‘几招’,对待这样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在上课时别胡闹就行。到中考时候大多数也会自然‘流失’的,如果还在,到时找个理由给办理个病休或‘残疾’证明等就行了”。

看着他如此的坦诚,我笑着继续问道:“你怎么不去效仿他们的‘招数’呢?”

他仍然坦然地对我说道:“其实,我也是人,很普通,但我的做人原则是,人要有良知,而作为老师不能剥夺学生的梦想和追求,这是学生的权利和自由,如果被我们剥夺了,这是良知上‘犯罪!’,良心会受到谴责的,内心也会不安!”从语气中我明显能感觉到他说话的语气的厚重感和责任感。

最后,他再一次的谈到这个“0”分的学生时,又一次露出了微笑,向我说道:“其实,说起这名学生,今天能有这样的成绩对他来说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在我的眼中他已经是100分了。当初,在同学面前他连跳的勇气都没有,后来通过我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他敢跳了,敢参与体育活动了,与同学交流次数多了起来!现在的他有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在班级也处于上游水平……”

此刻间,望着他们学校墙壁上写的“有梦想,有行动”,我懂得了什么叫教师的良知。倘若碰到这样的事情,请问有多少体育教师能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来坚持自己的教学良知!尤其,面对自己的成绩考核时,有多少人能顾及学生的梦想和发展呢?这名体育教师的教学良知让我肃然起敬!尤其面对这应试考试下,能坚守教师的良知真是难能可贵!是的,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尤其在别人眼中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小三门”的体育教师一定要铭记教师的良知:莫让良知“犯罪”!要告诉自己:我们在做的是一件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和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事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些生命是一个个正在需要锤炼身体和学习知识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需要强健体魄和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我们不要轻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这是我们的职业尊严,这是我们的良知所在。

政策良知卖几何? 篇9

会计师事务所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它的经营目标,与所有的经济实体一样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会计师事务所依靠其服务所获取的审计收费来维持生存,盈利则是其继续经营的基础;其生产的产品亦完全受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影响。只要市场上有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则在审计市场中审计信息失真就必然存在,这就是有需求必定有供给。只是在不同制度下,信息失真的暴露程度不同而已,因而,审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长期性的动态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审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需要从审计信息供给和需求两个途径着眼,审计从来就不是注册会计师独立主宰的纯专业活动,注册会计师不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在供求特性丰富多彩的审计市场中,审计可能产生真实信息,也可能生产虚假信息,将审计信息失真完全归结于注册会计师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更不利于对审计信息失真的改善与治理。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原则,靠出卖良知和审计报告发家的害群之马们,我们也绝不能姑息,目前随2006年6月份IPO重启,中国A股一级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现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6年的7年中,A股首发融资合计为4,466亿元,而2007年的融资金额已经超过了前7年的总和。这其中少不了我们注册会计师的功劳,注册会计师为上市公司包装上市,骗取股民的血汗钱的例子肯定不少,只是一来,新公司上市才不到1年,业绩变脸还没有来得及上演,二来,目前中国的股市还处于比较高点,股民的血汗钱还没有遭受巨大亏损;所以注册会计师协作圈钱的案子尚未大量被发现与关注,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中国股市的逐渐走低,中国注册会计师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一个诉讼高峰,将面对一场更大的信任危机。

根治注册会计师信息失真的最主要方面就是整顿审计信息的需求市场及严惩协同造假的注册会计师们。公允审计信息的需求者是中小投资者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然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能够给予会计师事务所经济利益的,即会计师事务所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却是虚假审计信息的需求者-企业管理当局,或是想包装上市圈钱的大股东们。因为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源头在于企业的管理层或控制者,他们希望注册会计师提供有利于自己的审计信息,在大多时候生存比骨气重要,注册会计师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屈从,而在现今缺乏诚信的时代,他们也乐于屈从!现今,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我国公司组织结构,由于公司的股权过度集中在大股东(大多是改制前的国有企业)手里,企业实际上并不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形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实际上是三位一体,同一鼻孔出气,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公司治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若不屈从于企业管理层的压力而坚持发表公允的审计信息,则必然会不再被续聘,而现今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缺乏自律性的职业道德具体规范,更缺乏严厉的惩治措施;而导致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又使企业的管理层或虚假信息的需求者很容易找到甘冒风险,不计质量的接替者。而且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发表非公允审计意见协同造假,其受处理的风险及成本,远小于其所得的利益,再加上由于我国监督机构及监督机制的固有限制,能够被查到且能被真正公允处罚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毕竟是少之又少,腐败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每个毛孔之中。这也是导致虚假审计信息的又一重要原因。所以腐败、生存及利益的驱使,使非公允的审计信息源源流长。

要改变现有的审计信息的质量状况最重要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1、从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身出发

首先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的监管力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抓紧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建立相关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标准,并要加强职业后续教育,着手制定具有行业公约性质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要让社会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通过宣传纠正那些把注册会计师等同于造假者的错误观点;其次从行业的角度加强对违反质量标准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惩戒,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建设,加大对毫无原则顺从委托人提供低质量审计服务的违规、违法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让那些出卖者得不偿失,也让社会形成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共识。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加强自身的体制建设,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及管理,不停提高人员自身的素质。

据了解,现在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薪酬采取业务分成制,即拉来业务的人员分取业务收费的35%,执行业务的人员分取业务收费的10%,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分取业务收费的2%,,其余的归会计师事务所所有,拉业务的人员分取业务收费的35%中,其中业务收费的10%以红包方式送给客户企业的老总,5%送给客户的财务经理,2%送给客户的主办会计,还要请客应酬,自已独得10%左右。并且会计师事务所以个人业务量来决定相关人员的职位,如此的管理体制,如何能不使注册会计师向造假者屈从呢?而且就算是国内大所合伙人的收入也是跟他的业务收入息息相关的,他的业务量直接决定了他的收入,因此无原则拉业务也就成为了必然。让一个利益的追逐者去承担鉴证的职能,然而监督和惩罚机制却无法到位,其出卖原则是可以预见的。

2、从审计信息的需求方出发

第一、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模式,改由中小股东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或由各企业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缴纳与其规模相应的审计服务费用,而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竟标来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再或企业的所有审计服务都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委托,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竟标来决定事务所,这样就可以防止企业管理当局“购买审计意见”行为的发生,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威胁,使注册会计师不用为生存之计出卖会计原则,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够独立、公正、客观地出具审计意见。对于上市公司可以由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购买“财务信息公允披露”的保险,再由保险公司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

第二、改变公司的治理方式,像美、英等国,在公司的董事会下设一个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负责指定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年度审计,公司管理当局对受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影响较小,审计委员会制度防止了管理当局对审计人员利益及独立性的威胁,降低审计人员为了生存而屈从的可能性。

在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才刚刚起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让注册会计师未来审计事业健康的发展,已成为每个注册会计师及国家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常勋.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M].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材,2002.

[2]、何元福.注册会计师“娘家人”之见[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常勋.黄京菁.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李若山.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吗? [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冬林林震昃.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J].会计研究,2003,(3):40-46.

杨雯义:栽植良知与责任 篇10

而如今,沙子沟的那些危房棚厦居住区已被一片舒适温馨的花园小区所取代了。那些曾经住在棚户度日的老百姓,也实现了一生的居住梦想。

让高台庙沙子沟危房棚厦居住区改头换面、让棚户居民安居乐业的,是蝉联两届“辽宁十大振兴人物”、荣获2009年度“最受关注企业家”称号的民营地产企业家杨雯义。

农历虎年春节刚过,杨雯义便和他的公司团队日夜兼程,开始了在大连的另一个重大安居项目的规划和营建。对于身后不断传扬的美誉,杨雯义十分淡定,他说,作为一位在铁岭生长和打拼了几十年的民营企业家,他心里始终充满了感恩,绩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始终未敢淡忘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把社会责任作为永恒的追求

绩益房地产公司改造建设的“龙翔花园”一期、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地处沙子沟。这里是铁岭市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等级低、环境卫生条件差、棚户区低收入群体比例高,拆迁密度高达82%左右。人们形容它是“城市里的农村”。

受龙首山风景区环境保护制约,这里多层建筑的容积率偏低,经多次测算改造建设成本高,开发改造有很大难度。市区内相继有几家开发公司经测算后都放弃了改造。

对于这样一块“烫手的山芋”,杨雯义和他的团队为什么要接手呢?2003年,铁岭市绩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雯义带着政府的重托和棚户区百姓的期盼到棚户区挨家挨户地走访。

了解到这里的百姓居住冬冷夏热,饮食卫生设施落后,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杨雯义的内心感到异常沉

重:许多人已经住高楼大厦,相比之下,这种差别太大了!

但与此同时,有人为杨雯义算了一笔账:棚户区改造分一、二期工程。仅二期棚改项目总拆迁面积是11.9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两所1.8万平方米的废弃学校,需要公司建一个1.2万平方米、24个班型、可立即使用的学校。包括体育场、教学楼及附属设施在内,建此学校需要800万元,可盈余的6000平方米土地价值不到300万元,仅此一项公司将亏损500万元;这里动迁老年人居住比率高达45%,低保家庭占30%,残疾人占10%以上,许多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不足35平方米,这都属于住房困难户,如果动迁时按照人均8平方米、户均35平方米无偿补齐,那将是一笔需要千万元的支出;此外这里房屋的拆迁率达到82%,房屋高度密集不说,市政设施也年久失修,小区建成后还要为道路进行预留……以上种种的特殊情况,让棚改项目的商业开发价值很低。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人的道义和精神给了他灵感,加重了他的使命意识,杨雯义暗下决心,棚户区改造再难、再苦、再累也要把它进行到底,他决定,“这块地,我干了”。

为了培育和激发公司的“良知”、“责任”的形象,作出上述决定后,杨雯义面对公司全体员工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要是一味地盯在钱眼上,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作为一个当代企业家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要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难。这是一个有良知的开发商的神圣责任”。

54面锦旗背后的感人故事

经过公司全体职工数年的艰苦努力,棚户区改造工程最终告捷,绩益房地产公司打了一场漂亮仗,也树立起了公司的良好形象。龙翔花园小区还因优秀的人居生态环境设计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环保小区”称号。

面对杨雯义和绩益房地产公司交出的这份漂亮的答卷,2008年6月20日,新华社记者充满激情地发表了题为《辽宁铁岭棚改见闻》的采访文章。文章说:在铁岭市重点棚改项目“龙翔小区二期改造”指挥部,笔者看到,54面锦旗挂满四壁,锦旗上的赠语是“以情拆迁、扶贫济困”,“棚改利民、执政为民”,“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篇报道中的动迁户给开发商送锦旗这样闻所未闻的奇事,迅速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各大新闻媒体及互联网纷纷报道,众多的动迁户也发自内心地对杨雯义和绩益房地产公司作出的努力给予了朴实而高度的评价:

动迁户王玲:困难户得到照顾

我们这附近能动迁的地方都动了,只剩下我家这片,没人愿意来开发,所以这次听说动迁的消息,邻居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回迁房,我们要的是最小面积45平方米,可仍然要交3万多元。后来,我和妈妈就想找开发商谈谈,当时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心想好几万块钱人家能说不要就不要吗?可让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一见面,杨雯义就认真倾听我们的困难,后来杨董事长又亲自到我家考察,看到我家的实际情况后,竟为我们免了两万多元的增添面积的费用。

动迁户黄飞:残疾家庭得到关爱

这次我和哥哥都动迁。我们家添了5平方米,本来要1万块钱,可绩益房产地开发公司仅收了5000元钱。二哥家是低保户。动迁时,“绩益”把他的房子和外面的棚子都算了面积,30多平方米的房子回迁45平方米,却一分钱没添。后来,考虑到孩子已经20多岁了,二哥家又添了10多平方米的回迁面积,钱都是亲戚凑的,“绩益”也是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的优惠价格给的。

动迁户任淑清:爱心在传递

多年来,我和女儿一家三口生活困难,住在30多平方米的棚户房内,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我们日夜期盼着棚改早日开始。

2008年5月终于传来了动迁的消息,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儿子闻讯也高兴地赶了回来。可现实的问题又让我为难,我家人口多,要60平方米才够住,家里实在是困难,又拿不出增加面积的钱,绩益公司拆迁走访我家时,了解这一实际情况后,除了兑现“拆一还一”棚改政策外,还特别为我减免了增加面积款5万多元,让我的回迁面积达到了60多平方米,我从内心里感谢绩益公司对我家的照顾,特意为他们送去了锦旗。

5月12日,我和儿子到军人服务社买来20套棉被,拿出500元钱捐给了汶川,也让绩益公司的“爱心”传递到汶川人民那里。

动迁户杨春:让人感动的善举

我们家经济条件一般,45平方米的房子回迁时没增减。虽然我自己没得到什么优惠,可看到左邻右舍许多有困难的老街坊都得到了开发公司的理解和支持,我还是要向绩益房地产开发公司道声谢谢。后院的田叔、田婶都是60多岁的人了,田婶身体还不好,动迁时,绩益房地产开发公司主动给他们安排在了一楼。像他们这样受照顾的人还有很多,后来大家合计着给绩益房地产开发公司送了一面锦旗,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我们这一片, 没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动 (迁) 完了, 这都是因为开发商公平和人性化的政策让大家满意的结果。

【后记】

博爱情怀支撑“绩益”不断壮大

铁岭市绩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铁岭市率先投资大规模开发改造棚户区的民营企业。多年来,绩益房地产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赞助体育竞赛和扶贫助学活动。企业先后独家赞助绩益地产杯“全国少年篮球赛”、“全国女篮甲级联赛”、“象棋赛”等国内重大体育赛事。2007年,辽宁遭遇56年来最大暴风雪灾害,绩益房地产公司主动出资购买两万斤大米、100吨水泥捐给灾区;2008年5月21日,绩益房地产公司积极参与“绿丝带爱心团”——为四川地震灾区提供运输车辆、承担运输费用,并捐送5万多元的大米、饮料、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

学术良知的收获 篇11

这一次,作者增加了两章内容,出版社又换了开本,变成了图文版。

作为一本读者感兴趣的好书,其根本点在于孙郁的学者良知:他敢于尊重历史事实,敢于追求真理,抓住“解放思想”的口号,对长期遭到打压、抹杀的新文学一文化的几位前驱人物,作出历史性的重新审视,写出他们的真实。一位研究周作人的前辈,就感慨于自己的“两头不讨好”。是的,周作人在敌伪时期下水,“一失足成千古恨”,和乃兄鲁迅比较,何止是天壤之别。鲁迅曾经质问我们汉族人的一种脾气,说:“首饰要‘足赤’,人物要‘完人’。一有缺点,有时就全部都不要了。爱人身上生几个疮,固然不至于就请律师离婚,但对于作者,作品,译品,却总归比较的严紧,萧伯纳坐了大船,不好;巴比塞不算第一个作家,也不好;译者是‘大学教授,下职官员’,更不好。好的又不出来,怎么办呢?”他毋庸置疑地指出:“(我)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所以他回答质问他称赞萧伯纳的青年说:“对于人,我以为只能随时取其一段一节。”

据说鲁迅是被“神化”了的。可鲁迅的许多意见,他的同胞何曾当作“神的意旨”、“神喻”、“神启”来信奉!上述意见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孙郁是把自己的身心投入鲁迅研究的,他信奉鲁迅。他从鲁迅获得勇气,敢于涉足险境。在研究“鲁迅与周作人”之后,就研究“鲁迅与胡适”,随后又研究“鲁迅与陈独秀”。他敢于指出鲁迅是“二十世纪最痛苦的灵魂”。他敢于指出鲁迅是“被亵渎的鲁迅”。

研究学问,单单有勇气是不足以成大事的;尤其是在追求真理的崎岖而坎坷的道路上。要立于不败之地,似乎需要两大要素。第一,事实要准确,而且要丰富,最好是完备。鲁迅“横站”着对付国民党的“围剿”和同一阵营号称得到马克思主义真传的“战友”的攻击,他自信地表示:“即如我自己,何尝懂什么经济学或看了什么宣传文字,《资本论》不但未尝寓目,连手碰也没有过。然而启示我的是事实,而且并非外国的事实,倒是中国的事实,中国的非‘匪区’的事实,这有什么法子呢?”“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孙郁的研究是重视事实的;他刻苦用功,尽力搜寻资料。把自己的见解或感悟建立在他掌握的事实上。这是《鲁迅与周作人》获得好评的根本。

第二,观点要出新;绝不能说套话和空话,还有所谓原则话。人云亦云不过鹦鹉而已,绝不能成就为学者的“人”。自然,“新”未必就对,未必就好。在这依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利益多元”的时代,依然是古之圣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根本在厉害取舍。鲁迅曾表示认同地说:“托罗兹基虽然已经‘没落’,但他曾说,不含利害关系的文章,当在将来另一制度的社会里。我以为他这话却还是对的。”孙郁为人宽厚,做学问宽宏。这是他的好处。任何好处都可能带来缺失。宽宏也可能“过于”容忍。子日:“过犹不及”。鲁迅曾经指出:“G绝非革命家,那是的确的,不过一想到那时代,就知道并不足奇,而且那时的检查制度又多么严厉,不能说什么(他略略涉及君权,便被禁止,这一篇,我译附在《死魂灵》后面,现在看起来,是毫没有什么的)。至于耿说他谄媚政府,却纯据中国思想立论,外国的批评家都不这样说,中国的论客,论事论人,向来是极苛酷的。但G确不讥刺大官,这是一者那时禁令严,二则人们都有一种迷信,以为高位者一定道德学问也好。我记得我幼小时候,社会上还大抵相信进士翰林状元宰相一定是好人,其实也并不是因为去谄媚。”在“向来是极苛酷的”言论环境中,宽宏本身就有他的一种力量。

《鲁迅与周作人》出版以后,孙郁沿着研究新文学—文化先驱者的思路,以鲁迅为参照,不断拓展领域,现在鲁迅、周作人、胡适和陈独秀都研究一过;又拓展到苦雨斋里的人物,成绩斐然。领域既已扩大,对于“人”的认识随即加深。他反过来又深入“人”内心,心性与性格,探究鲁迅与周作人的不同特质。

五十年代以前的老人,多半不会做这样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写成专著。不得不涉及的时候,也多半是三言两语,黑白分明的判断,因为是同时代的过来人,因为有毛主席的教导。

这都是上了《毛泽东选集》的,鲁迅是“五四”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后来又在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是“一切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而“文艺是为帝国主义者的,周作人、张资平这批人就是这样,这叫做汉奸文艺。”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除了特例,大都回避这样的“相提并论”。

新一代的人就不同了。刚解放的时候,流行过一个新词语,叫“新事新办”。现在早不听说了。然而,的确是新人,就一定要办新事的。孙郁就认真严肃,有根有据,有分析有综合地写出了这部专著。

鲁迅早说过:“不厌事实而厌写出,实在是一件万分古怪的事。”事实是,鲁迅和周作人是兄弟。不但是兄弟,而且都是“五四”新文化的先导,而且都成了“五四”新文学名不可没的大家。后来兄弟失和,各走各的路。一五一十地“写出”来,不是更好么?讨厌写出,不准写出,不过是“瞒和骗”而已矣。不必说到头来的“真相大白”,就在当时,何尝不从麒麟皮下露出马脚儿来。

我读这部书稿,觉得书名列出的是两个人,孙郁在写,要写和想写的,其实是许许多多人,可以说这是一部探索“人”,研究“人”的著作,书里勾画出来的人的气秉、性格、心智、趣味、学识、修养是这样复杂,人的实际生存是这样无奈。未来大同世界或日黄金世界的人们大概很难懂得现在人生的苦境,人生有陷阱的吧?就像儒家圣贤不懂伏羲、神农、尧、舜时代的血腥一样。因此读完书稿,掩卷叹息,我想起两段鲁迅的话。一是:“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二是:“为社会计,牺牲生命当然并非终极目的,凡牺牲者,皆系为人所杀,或万一幸存,于社会或有恶影响,故宁愿弃其生命耳。”人是生物,“生命第一”是不教而会的。中国百姓向来自称“蚁民”,就因为“蝼蚁尚知贪生”。一到知识者手里,就可以成为“生命本体”的哲学了。也因此,要做到“不妨受苦”和有“万一幸存”的思想准备,似乎比“劳力者”要难。而人生许多名节、生死的大问题,其实是专属于知识分子的。

这本书的写法我也很喜欢。简直就是一部读书笔记。把读到的材料,自己的感觉、体会、心得、认识,加以分析、排比,是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隐晦曲折,也不用春秋笔法;没有“做学问”的架子,也不事论证的操作。读起来平易晓畅,朴素亲切,而且是把鲁迅、周作人、作者的心意和思绪绘在一起,常常产生“原来如此”的会心一笑。自然,作者的观点你不一定同意,也不强求你同意。读一切书都这样的。

企业良知 篇12

了解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内涵;明确实施正义行为, 不做非正义的事,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 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理解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培养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 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有关正义的事迹或词语警句,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概括地总结出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含义, 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及时事热点案例, 讨论总结出正义与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己通过有关正义的活动, 亲身体验感悟出正义的理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 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 培养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具有崇高正直的优良品德, 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四、教学重点

正义的含义、表现及作用。

五、教学难点

对正义的追求, 努力做一个正义的人。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2004年雅典奥运男子花剑团体决赛, 匈牙利裁判希达西一次次讨好般误判, 让中国三剑客与几乎到手的金牌擦肩而过。

国际剑联在赛后发表声明, 承认这场决赛至少有6剑误判, 称这是击剑史上的耻辱, 并将希达西开除。

教师:大家看了这个案例, 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学生:不公平。

教师:这个裁判最终受到怎样的处理?

学生:国际剑联将希达西开除。

教师:这种处理需要什么来维护?

学生:正义。

教师:所以, 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社会制度来支撑, 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正义”的一些知识。

多媒体显示课题: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讲授新课:

一、走进正义 (多媒体显示)

活动一: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08页中的活动内容。

1. 布置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以上案例 (惩奸除恶) , 并写出有关正义的词语, 看谁写得多。

2. (多媒体显示) 什么是正义?

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点名提问。

学生1:正义就是有人被欺负, 有人帮助被欺负者。

学生2:正义就是有人被侵害, 有人见义勇为。

学生3:正义就是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学生4:正义就是违法犯罪, 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只有这样, 善良才能受到保护, 邪恶才能被打击, 整个社会才能处在和平和安宁之中。

多媒体显示:期盼正义、维护正义, 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那么, 实施正义行为, 不做非正义的事,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面请同学们从109页第一段正文中找出三个问题。 (点名提问)

教师归纳后, 多媒体显示: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正义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 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 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正义的要求是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 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 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多媒体显示:

1.小刚和小强是最要好的朋友, 有一次, 小刚与某同学发生了争执, 小强二话不说, 冲上去给了某同学就是一拳。

2.李明和王蒙是同桌, 一次期末考试时, 王蒙要求李明给答案, 李明不答应, 王蒙与李明断绝了交往。

3. 赵维发现卖猪肉的屠户短斤少两, 向工商部门举报。

点名提问:上述哪些行为是正义行为?哪些行为是非正义行为?为什么?

活动二:109页框中的案例。

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活动过程 (多媒体显示) :

1.他们受到的对待是正义的吗?为什么?

2.正义的制度是为了使多数人受益还是少数人受益?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国家向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 目的是为了调节个人收入, 缩小贫富差距, 增加国家收入, 服务公共利益,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因而张老板受到的对待是正义的。小江通过非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必须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法律责任, 所以他受到的对待也是正义的。因此, 不论是保障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还是维护法律的尊严都是正义的制度。

教师总结 (多媒体显示) :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 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即正义制度的作用。每个人都能从其正常的运行中受益, 并受其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 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那么, 社会正义与社会发展、社会公平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

二、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多媒体显示)

活动三:法律援助讨公道。

学生分组讨论110页案例中提出的问题。

1.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 (工友们出于同情而帮助, 这种帮助只是暂时的,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

2.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 (法律援助, 实现了公平和正义, 保障了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

多媒体显示:我国的相关制度体现了正义, 具体表现在哪里?点名回答。

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与竞争时, 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与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 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 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活动四:正义的国家政策。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1页小栏目“国家的一些政策”。

2.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以下问题:

(1) 国家为什么制定这些政策?

(2) 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什么追求?

(3) 列举你所了解到的体现正义要求的国家特殊政策?

(4) 请你设想一下, 如果没有这些正义的制度我们的社会会怎么样?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多媒体显示) 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 使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 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 社会就会土崩瓦解。这就是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多媒体显示) :每个学期我们都评选市“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 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 某同学得票数最多。最后班主任却以该同学已获得过为由, 把指标给了另一个同学, 因为班主任是他的亲戚。这件事该怎么办?

课堂总结:通过学习, 我们知道了有关“正义”的很多知识, 特别是没有正义, 社会就会分化, 就不公平, 必然土崩瓦解;只有正义, 社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紧密和谐。所以, 希望同学们首先在心中树立一种正义凛然感, 然后落实在行动上, 做一个自觉维护正义的人。

上一篇:房建节能施工技术下一篇:发射机控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