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统计

2024-10-07

运输统计(精选9篇)

运输统计 篇1

1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 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 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 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 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 取得寡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 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 也称间接资料, 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 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 既有相同之处, 更有区别。相同之处表现为, 它们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资料和情况的了解、搜集工作。区别表现为: (1) 对象范围不同, 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 需向较多的总体单位做调查, 一般性调查的单位较少。 (2) 资料性质不同, 统计调查以数字资料为主, 一般性调查以情况资料为主。

3 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 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3.1 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 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 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 所以, 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 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3.2 统计报表统计报表, 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 自上而下统一布置, 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科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

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统计报表, 可以全面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 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3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

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 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1)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2) 以推断总体为目的, 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3.4 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

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 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 虽然只占一部分, 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 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 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 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 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3.5 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 在对研究对

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 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 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 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 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 按预定的调查提纲,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 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 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4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上文介绍的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 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统计对象日趋复杂, 必须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 才能搜集到丰富的统计资料;而且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有不同的实施条件, 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 难以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宜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 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 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4.1 普查为基础交通行业至今还未对运输进行过全面、深入

的统计调查, 因此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交通行业从事运输的基本单位进行普查, 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情况, 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推算工作打好基础。如对于交通行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 就有必要进行定期普查, 了解其基本的发展状况。

4.2 抽样调查为主体运输普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和时间, 而且无法及时反映交通行业运输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 因此大量的统计信息还需要通过抽样调查, 依据部分企业的资料, 来推断总体的相关情况。如对现代交通运输效率及质量调查, 就没有必要采用普查来反映其运行水平, 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统计、计算, 从而推算交通行业运输发展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 可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去完成, 同时也便于对交通行业运输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这样既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又可以满足对统计时效和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即使在未来我国运输统计信息体系建立以后, 仍然还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来弥补统计分析体系本身的结构性缺陷、细分市场的信息不足和信息时效性的滞后。

4.3 辅以统计报表制度对于现代交通运输统计, 可以适当采用统计报表制度掌握全面情况。

日常报表是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主体部分, 大量的运输统计数据可以从日常月报 (季报、年报) 中得到。目前, 我国相关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基础比较薄弱, 尚不能由此全面获得所需数据, 可在目前交通运输统计制度和运输统计制度的基础上, 科学确定报表单位, 再设置相关的统计报表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左庆乐, 张莹.我国公路运输量统计调查的新思路[J].交通标准化.2006. (Z1) .

[2]梁超强, 靳文舟, 张全.属地道路货物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 (Z1) .

运输统计 篇2

1公路运输统计机构设置的问题

运输统计机构是实施运输统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运输统计工作的承担组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统计工作量非常巨大,发挥统计职能的专职人员很少,基层统计人员基本是兼职,统计力量的薄弱与工作量的繁重产生很大矛盾。因此参照美国和欧盟的运输统计经验,在各级运输管理机关建立专职的运输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才能完成繁重的运输统计工作。

1.1国外运输统计机构的现状

美国运输统计局(BureauofTransportationStatistics,BTS)的职责,是努力获取数据并客观地分析解释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运输的深入理解,将用来帮助政府决策和管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BTS致力于3项中心活动:创造、管理和共享运输统计知识[5]。(1)创造运输统计知识。运输统计局设计和管理运输调查,收集、解释来自于私人组织和政府部门组织的运输数据。(2)管理运输统计知识。运输统计局提取和编辑的数据来自于许多资料源,以提供专业、最新的运输信息。(3)共享运输统计知识。每个年度出版运输统计报告和有关分析报告,使得BTS的合作者以及私人和政府组织能够共享这些运输统计知识。欧盟统计局(Eurostat)是欧洲联盟的一个统计机构,它的任务是提供给欧盟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它收集和分析来自欧盟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并且在欧盟内进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更为明确地实施和分析欧盟的政策。欧盟统计局主要统计的内容为:常规和地区统计;经济与财政金融;人口和社会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农业和渔业;对外贸易;交通运输;环境和能源;科学和技术。欧盟统计局的框架为:法律;欧洲统计系统(ESS);统计委员会;在线共享数据系统(RSS)。欧盟统计局将交通运输统计和环境报告统计编撰在一个年度统计报告中。而且利用RSS系统及时更新每个成员国的运输统计信息。同时也不断出版新的有关运输统计数据分析,运输统计方法探索的出版物。

1.2我国运输统计职能部门的现状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下设统计处。运输统计机构的级别较低,人员配备极少,难以应付全国繁重复杂的运输统计任务。主要是从各司局那里直接获取数据信息,加工整理的力量薄弱。各司局则从各省厅的对口部门内获得数据信息。基层的运输统计人员力量就更为薄弱。省级运输管理局综合规划处其中的一项职责是负责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统计报表及抽样调查报表的下达、汇报及上报,统计工作很多是单人负责,最多配备一个帮手。各地市(县)的运输管理处(所)中的运输统计人员基本就是单人,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更换频繁。基层单位统计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基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质量。总之,承担公路运输统计具体工作的运输管理部门,从人员配置上很难满足运输统计工作的要求。

1.3建立各级公路运输统计机构

要建立运输统计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对现有的统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应整合综合规划司统计处的职责范围,将水运局的统计职能纳入统计处。建议在统计处内部成立道路运输统计中心、水路运输统计中心,分别负责全国道路、城市道路和城市公共运输以及内河、港口、远洋运输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发布。省、市两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口成立运输统计处、统计科,分别负责本省、地市的道路、水路、港口运输统计工作,进行运输统计数据的逐级收集、处理、管理、上报工作。根据目前基层运输管理现状,县级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协助统计工作,而运输统计主要由交通运输部和省厅、地市负责完成,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建议将交通运输部统计处的工作职责定为:①负责调查重大运输统计项目。如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6]。②运输统计信息的收集。收集交通运输部各职能司局的运输业务数据;开展与交通运输部之外统计机构的合作,获得相关统计数据。③运输调查的组织。将涉及行业外的运输调查项目外包给社会调查机构,不亲自调查,而主要负责检查、监督调查工作,回收、处理、分析数据,发布调查结果。省级运输统计处和地市级运输统计科的工作职责是配合部里的运输统计工作,完成本省、市的重大运输统计项目;收集省运输管理局、地市运输管理处职能处室的业务数据;监督检查本省外包给社会调查机构的统计项目。这种统计管理模式除了尽可能保证运输统计工作的成效外,也可减轻基层统计人员因工作经验、兼职繁忙、工作调动等因素造成的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的问题。

2完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的运输统计指标分布于各统计报表制度中,随着社会和运输业的发展,指标体系需要完善和整合。发达国家运输统计指标完整而成熟,其中一些指标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每年出版年度运输统计报告,统计指标和图表完整,数据挖掘分析充分,统计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共享。国内运输统计机关也应借鉴国外经验,出版中国的运输统计报告,真正发挥统计数据的价值。

2.1美国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BTS每年出版的年度《国家交通运输统计》,依照该交通运输统计报告,获得美国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列出几级指标层。第一章交通运输系统:①交通基础设施;②汽车、飞机、船舶数量清单;③交通运输设施使用状况;④出行和货物运输;E.交通运输运行管理状况。第二章交通运输安全:①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安全状况;②航空运输安全;③高速公路运输安全;④货物转运安全;⑤铁路运输安全;⑥水路运输安全;⑦管道运输安全。第三章交通运输与经济:①交通运输与宏观经济;②交通运输与消费者支出;③交通运输业的营业收入、就业和生产率;④政府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收入。第四章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①美国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②不同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③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强度和使用效率;④空气污染;⑤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7]。

2.2欧盟能源与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欧盟运输统计局每年出版年度《欧盟能源与运输的统计数字》,这里也只列出几级指标层,总体可以看出欧盟和美国的运输统计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点只是分类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第一部分:常规统计数据。①常规统计数据;②GDP;③就业失业率;④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⑤人口数;⑥欧盟成员国对外贸易:进口出口;⑦欧盟与世界其他国家统计数据的比较。第二部分:能源。①总体信息;②能源概括性信息和供应安全;③能源产品税收;④电力;⑤能源产品价格;⑥成员国能源统计;⑦候补国家和其他欧洲国家能源统计;⑧世界能源消费统计。第三部分:交通运输。①总体信息;②货物运输周转量(欧盟27国以及不同运输方式);③旅客运输周转量(欧盟27国以及不同运输方式);④货物和旅客运输(非周转量统计方式:航空、水路);⑤交通基础设施;⑥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工具数量;⑦运输安全[8]。

2.3我国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

截止,经原交通部审批正式生效的公路交通统计调查项目一共10项,都是以报表制度的形式,由综合规划司等4个司局负责填报。现行的交通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同报表的一些统计指标有重叠,容易出现数据“打架”现象;第二,部分指标内容陈旧,需要更新;第三,统计报表只有表,没有图,缺乏直观性;第四,不同统计报表数据的信息是分割的,没有一个平台将报表数据放在一起,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数据的利用率低。发达国家运输统计主要集中在运输生产指标、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安全、运输与能源环境保护等若干方面。根据国情和数据可得性,借鉴性国外经验,完善丰富公路运输统计指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运输指标体系涵盖以上5大类统计指标。通过这些基本指标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扩展指标。建议对现行的10项公路统计报表进行整合,将报表制度中的指标归类到5大类指标中,同时更新指标和添加部分新指标,形成更加完善系统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指标体系由综合规划司统计处负责统计数据的分析、挖掘。定期发布月(季)度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分析报告,年度交通运输统计报告,难度高的报告可委托行业专家撰写。

3落实运输统计信息联系制度

运输统计所需要的数据涉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单靠运输统计部门实地采集数据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内外都建立了运输信息联系制度。发达国家普及的计算机技术和完善的法律规章,保证了制度的实施。我国的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与企业的信息联系制度。所以,落实运输信息联系制度是实施运输统计的保障。

3.1美国的运输统计信息联系

美国运输统计局通常数据收集的类型包括:需要调整的数据资料的收集,与行政部门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调查[9]。美国运输统计局已经与美国国家普查局、能源部、环保署、劳工部、商务部、联邦公路局、国土安全部等都建立了信息交换和联系制度。另外美国典型的运输信息报告制度如:国家运输数据库(NTD),公路死亡事故分析报告系统(FARS)等。这些系统都是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收集运输数据和信息。

3.2加拿大运输数据库

加拿大运输部所属的运输数据处负责数据收集、维护和传播与运输系统相关的数据。为了有效地履行收集这些数据的职责,开发了数据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运输数据处选定实施的数据库项目包括:航空运输数据电子收集系统(E-CATS),运输项目字典(TOD),国家路边调查(NRS)[10]。其中连接重要航空公司和机场的ECATS系统的数据已经作为国家管理航空运输和安全的重要参考,NRS的数据是加拿大货物运输量和货物流向的主要数据来源。

3.3我国运输统计信息联系报表制度

首先,应建立重点运输企业的信息联系制度。公路运输统计如果掌握了重点企业的运输情况,就等于获得运输市场的概括情况[11]。交通运输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的《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公布了交通运输部部级重点联系运输企业名录。但是,部级重点联系公路运输企业有152家,样本数量远远不够推断全国的公路运输情况。因此,借鉴国家综合统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增加面向基层运输统计机关的重点联系运输企业,通过建立连接各级基层运输管理机关的企业网上直报系统,集成报表的下发、数据审核、报表上报等功能。其次,应建立与政府部门的信息联系制度。运输行业涉及面广,单靠运输管理部门一家无法获得更为广泛全面的信息。所以,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进行信息交换。可以通过政府内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电子数据交换,也可签立合作协议,定期交换纸质文件。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统一数据口径,提高数据信度,节约时间和成本。基层重点联系运输企业、政府信息合作部门通过专用信息平台将数据传送到市级运输统计科,统计科对数据汇总、审核将地市数据呈送到省级运输统计处,统计处再经过整理、汇总、审核将省级数据呈送到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统计处。最后,报表的设计应尽量考虑企业能够直接使用现成业务数据,这样可以降低企业填写报表的难度和提高报表的填写质量。企业需要专人负责数据的采集和上报工作,将数据报送质量和企业年审挂钩,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4试行运输统计项目外包

涉及到社会、家庭、个人的运输统计项目,由于统计过程复杂,工作量巨大,国外开展这类项目主要外包给专业统计机构。我国运输统计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为了满足社会对运输统计的要求,应积极探索与社会统计机构合作,试点开展社会运输调查。

4.1美国运输统计项目的外包

美国运输统计局根据运输统计项目的特点,对一些涉及社会、家庭、个人的运输统计项目进行了外包。由于这些调查带有明显的社会性质,而且调查工作量大,需要人员多,后期数据处理复杂。因此,美国官方的统计机构将这些调查项目外包给知名的社会调查机构或公司,例如:美国的GENESYS公司、M.Davis公司、MDAC公司、Westat公司、Morpace公司等。这些调查机构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先进的调查技术进行社会调查。政府统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调查数据的质量。总体上,这些社会调查支持与运输相关的.广泛的主题信息的收集。

4.2我国运输统计项目应面向社会

从美国一些涉及全社会的运输统计项目看出,这些项目能够广泛收集社会公众的出行状态信息,获得居民的出行数据,以及公众对交通运输的意见和满意度。对合理规划运输发展、规范运输市场管理、提高运输服务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获得民意信息恰是我国运输行业急需重视的方面。因此,我们也应开展有关交通运输的社会调查,获取全社会的意见信息和数据。交通运输部负责试点开展交通运输社会调查项目,例如:公务出行调查、家庭出行调查、交通运输安全调查、运输与能源环境调查等。政府对这些调查项目主要提出指导原则和方针,具体的实施、调查程序的细节,数据采集方法等,可以外包给社会调查机构完成。政府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对社会调查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调查的质量。政府部门同时也应该为机构顺利完成调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综合运用多种调查统计技术

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先进的统计技术,提高了统计效率,降低了统计成本,保证了统计质量。我国的运输统计工作主要是人工操作,辅助以计算机处理。随着我国运输管理部门经济条件的改善,应逐渐采用先进技术,根据调查项目的特点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

5.1美国的运输统计调查技术

国外数据采集技术非常发达且方法多样。根据调查需要和成本约束,可以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甚至一个调查项目同时使用多种调查方法,以达到高效、低成本、减少非抽样误差的目的。信件调查技术: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进行调查,信件内容包含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表、填写说明、回执信封等。信件调查一般用在行业内针对商业机构具有强制性的调查项目中,而且调查已经在行业内较为成熟,被调查者很容易接受调查并按照要求填写和回寄调查表[12]。例如:美国商品流动调查(CFS)、运输者财务和运营信息调查等。电话访谈调查技术:电话调查目前在美国使用的是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CATI)技术。在社会调查中,常利用该方法进行个人、家庭的民意调查,在美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样本利用电话号码清单或者计算机随机拨号技术进行抽样调查获得[13]。例如:美国家庭出行调查(NHTS)、运输统计的综合调查(OmnibusSurvey)调查主要利用CATI技术[14]。电脑自填式数据库调查技术:美国国家运输数据库(NTD)由660个运输服务提供者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报告系统给NTD提供数据报告。美国公路死亡事故分析报告系统(FARS),将警方交通事故报告的信息按照规定的标准编码,录入FARS系统的专用软件中。计算机统计软件:在运输调查中还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技术,在样本分层、样本抽样、样本权重的调整、数据误差的计算和控制、数据的汇总等,都使用专门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大幅度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准确性。运输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专用软件GeoMiler,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多式联运网络数据库来计算运输英里数。它集成了解决运输路线问题的地图可视化功能,以处理多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的选择问题。该工具的运算法则建立在美国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络多种运输方式的“最优路径”选择上。该软件技术已应用CFS中,自动规划商品流动需要的最优路径,形成可视化的商品运输流量和流向图。

5.2根据国情借鉴国外调查统计技术

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技术总体落后且方法单一,主要采用现场人工调查的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运输统计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且不完善、不成熟。致使我国运输统计调查成本高、效率低。受制于调查技术的落后,导致很多调查项目无法开展。信件调查在我国交通运输统计调查中应用较少。采用邮寄信件调查的方法,必须事前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宣传,甚至培训;被调查对象能够理解调查和接受调查,这样的调查一般在行业内进行,被调查者熟悉调查内容,能够很快掌握调查表的填写方法。例如:运输行业的财务运营调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调查技术在我国市场调查中已有应用,但在交通运输统计调查领域还没有先例。交通运输社会调查项目,适宜采用电话访谈调查技术。社会调查机构可采用这种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做有益的尝试,积累经验。电脑自填式技术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已有广泛应用,许多部门的数据都是通过专门的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和管理。运输统计中,可以通过开发专门的信息平台软件,由专职的统计员或信息收集员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提交,上级运输统计管理部门对提交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审核和管理、发布。上文所述落实交通运输统计报表制度的技术手段就是应用专门的网络信息平台,技术原理见图3。图3中信息发送方主要包括:重点联系运输企业,运输统计项目有关的政府合作部门,运输管理机关内的职能部门,下级运输统计部门。信息接收方指(上级)运输管理机关的统计部门。使用专用软件和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传输使用标准报文,满足不同统计项目数据的交换和使用。基于因特网可以连接更多的信息发送方和信息接收方,扩大信息联系的范围。

6结论

运输统计 篇3

关键词 交通运输 铁路运输 运输统计 ETL转换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及目的

铁路局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运、行包、货运等数据,为利用这些数据发掘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建立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期的数据集合,即数据仓库。铁路运输统计分析系统采用这一技术解决了铁路局现有数据存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分析的问题,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实现了原始数据的整理和挖掘。

传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多为OLTP联机事务处理,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分析决策。而铁路现有的数据库系统正是OLTP联机事务处理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在铁路运输生产市场化的今天,对运输生产的分析决策,市场预测,优化运输组织,OLAP联机分析处理越来越重要。现阶段传统信息系统与决策分析营养需求才能在技术差距,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中,经过长期应用、分割、累积和沉淀了大量不同存储格式的数据,这是一笔宝贵的决策信息财富。

2系统的架构与流程

2.1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Sybase IQ数据仓库 + SQL server 分析服务 + Excel透视表分析展示”体系结构,构建分析系统应用。通过分析服务、借助分析展示工具,可以对存储在数据仓库中的分析指标,生成历史时间范畴内、各种线路上产生的、全部不同的到达与发送地区的、各类货物品类、各种级别的旅客列车、等等其他不同查询视角属性的统计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本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分析数据源、数据仓库、分析服务器和分析服务工具、客户端分析展示工具。见图1。

图1 系统架构图

2.2系统流程与模块

根据客运精密统计智能分析系统的用户需求及业务流程,流程如图2,并将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如下模块:

(1)事实表与维度表的ETL数据转换模块;

(2)创建多维数据集模块;

(3)创建Excel透视表模块。

图2 系统流程图

事实表与维度表的ETL数据转换模块:主要包含维度字典表、客票报表事实表、行包报表事实表、客票压缩事实表行包压缩事实表的清洗与转换,并将这些维度表和事实数据表导入到Sybasse IQ数据库。

创建多维数据集模块:多维数据集是联机分析处理 (OLAP) 中的主要对象,是一项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快速访问的技术。多维数据集是一个数据集合,通常从数据仓库的子集构造,并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

创建Excel透视表模块: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可用于OLAP分析的交互式动态表格,可以完成对大量数据快速汇总和快速查看不同列表的数据统计结果,并能打印或图形化统计结果,能多视角、多层次、快速便利的分析、组织数据。例如,可对统计结果建立列联表、计算平均数、计算百分比、计算标准差,建立新的数据子集等。在建立好数据透视表后,还可以重新安排数据透视表,以便从多视角、多层次查看数据。连接已创建好的OLAP多维数据集,创建用户需求的透视表。

3ETL设计

ETL是将业务系统中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之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过程。ETL是该项目中的重要环节。ETL的质量主要表现为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的等几个特性。影响ETL质量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业务系统不同时期之间的数据结构不一致,业务系统不同时期的业务过程不一致,业务系统不同时期的数据完整性不一致等。

ETL的主要方式有空值处理、规范数据格式处理、拆分数据处理、验证主外键处理等。

(1)空值处理可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在初始化时赋一个初始值,二是更具条件赋予不同的值,如在本系统中客票压缩表中的部分运类取值为空,就在读取客票压缩表前将运类值先初始化为0,然后根据客票压缩表中的运类数值重新取值。

(2)规范数据格式处理。对于不同时期的业务系统中,数据源中的时间、数值、字符等数据进行规范化,确保数据格式一致性,如有的系统中ny这个字段的命名格式是data型,有的系统中是char型;尽管都是char型,有的是char(8),有的是char(6);就算都是char(8),有的格式是“YYYYMMDD”,有的格式则是“MMDDYYYY”,这时就需要进行其规范数据格式。在数据仓库中,退票人数、票额都以负数表示,而业务系统中,退票人数、票额都以正数表示,那在转换过程中就需要对此处理。如:

if (kpys. pl.equals("T"))

{

kpys.rs = -kpys.rs;

kpys.je = -kpys.je;

}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字符串类型时,头尾存在空格,也会对数据一致性产生影响,这是我们就通过trim()函数去除两端的空格,或者用ltrim()函数去除左边空格,或者用rtrim()函数去除右边的空格,这也是一种规范数据格式的方式。如一般在数据转换过程中每个字段为了确保两端不存在空格,会使用类似kpys.fzdm = kpys.fzdm.trim()这样的语句确保数据格式规范。

nlc202309031720

(3)拆分数据处理。拆分数据就是根据业务需求对字段进行分解,如某车站的统计码为“15036”,其中,最前面2位“15”就是路局的统计代码,我们就可以从拆分这个字段获取路局统计代码,程序如下代码进行数据拆分操作。

Kpys.ljdm=kpys.fzdm.substring(0, 2);

(4)验证主外键处理。建立ETL转换过程中的主外键约束,对无依赖性的非法数据,可替换或导出到错误数据文件中,保证记录正确。在本系统中,主要有2种方式确保数据主外键正确。

①确保事实表与维度表数据的主外键一致

在转换事实表数据前,先载入维度表数据,转换事实表数据时,对字段所关联的维度表数据进行验证,如下例是在转换发站字段时,对站名字典维度表数据先进行获取,如不存在该发站的站名字典维度表数据,则提示“非法发站代码:”

zm = Zmzd.db_GetZmzdbyZmdm(kpys.fzdm);

if (zm == null)//发站在站名字典中不存在

{

fKpys.fzid = -1;

ErrorMsg err = new ErrorMsg();

err.time = AMTime.GetCurTime();

err.cwbh = "2";

err.cwlx = "非法发站代码";

err.cwms = "站名代码为:" + kpys.fzdm;

ErrorMsg.WriteLog(err, fileLog);

}

else

{

fKpys.fzid = zm.czid;

}

②确保维度表与维度表之间的主外键一致

由于维度表之间有些存在层次关系,也存在主外键一致性问题,可通过数据校验中的表间校验,查看维度表之间的主外键是否一致。表间校验,校验维度表的表间关系,如站名字典维度表中的cwdid,检查在其关联的车务段字典维度表中是否存在,并反馈表内校验和表间校验的校验结果,确保维度表转换正确。

4系统应用举例

通过建立客运堵漏保收效益指标分析模型、货物运输工作量变动监测分析模型,以及专项统计决策模型设计,能够提供运输经营决策统计依据,及早发现和查明运量指标异常变化情况。

(1)在客运补票收入分析方面:可将车站旅客售票量、售票收入、车站补票量、旅客列车补票量、补票车站、补票列车、列车车次范围、列车担当局、列车补票运行区段、漏收问题单位等各项分析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可设立分析模型,早期预警路局客运堵漏保收工作收效情况,确认漏收客流流向的旅客列车和客车担当企业,获取售票收入流失程度信息。

(2)在货物运输工作量变动监测方面:可通过分析模型,及早监控各运输企业在局管内发生的分品类、运类、线路、发到地区、车种、时期变化等,以及货运工作量对路局运输经营效益的影响程度;可把直通清算资料、与运输重车监测资料有机联系起来。

(3)在经营分析决策与分析预测方面:可有效提供客货运输工作量变化与分布;可预测客货运输收入变化趋势;可揭示运输工作量波动主要原因和指标构成;可分析新线开通运能运量对比历史测算;可对不同的运输线路,分析旅客列车种类、运输类别、旅客席别、客流走向等各种分析成分,揭示引起客货运输量变化情况的主要关联因数。

我国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研究 篇4

进行公路区域运输统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反映区域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 体现区域内部及区域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监控国民经济运行运输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体现着社会资源的流动过程。公路网络上的运输总量、结构、质量特征反映着区域的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 并通过这种人和物流动的流量、流向、流动目的等反映着区域内部以及区域间的社会经济联系。掌握这种联系是科学布局区域产业体系、构建区域间合理分工体系、形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同时, 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撑与引导作用。公路运输的运行状态、产出成果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公路区域运输统计数据反映出区域内整体路网的运输产出情况,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统计公路区域运输数据, 有利于科学地监控国民经济运行, 支撑国家和区域的政府调控。

(2) 有利于科学评价区域运输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科学进行区域公路网的规划布局。通过公路区域运输统计, 把握区域内整体公路网络的运输情况, 对区域内公路运输的主要流动方向、网络上的主要运输瓶颈能进行准确的分析, 能科学地评价区域内运输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为区域公路网规划布局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 运输及相关行业的科研工作也依赖于完善的行业基础数据, 进行公路区域运输统计能更好地支撑运输及相关行业的科研工作。

(3) 进行公路运输管理与调控, 促进综合运输体系构建。

对公路运输科学管理与宏观调控, 依赖于准确、客观、充分的行业发展数据。公路区域运输统计提供区域内部公路运输的产出情况与产品特性, 包括区域内主要的运输方向, 区域内的公路基础设施的负荷水平、运输生产的特性等基础数据, 支撑行业管理与调控决策。

通过公路区域运输统计, 掌握区域内公路运输产品特性, 分析公路运输货种、货值、流动方向, 旅客出行目的、出行特点等信息, 合理定位公路运输, 合理分工各运输方式, 协调各运输方式间运力、运量及相关设施的配置, 从而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二、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框架

统计调查过程: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的实质是以高速公路网络收费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为总体, 结合高速公路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 对高速公路网通行车辆的运输流量、流向、货种、货值等统计指标进行统计的一种统计活动。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主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数据采集包括高速公路收费数据库数据采集、收费库相关辅助信息采集、区域路网地理数据采集等。由于采集的数据库数据不能直接作为统计总体, 因此需要对数据库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错误数据剔除、数据合并等。

(2) 交通量细分计算。通过数据库信息整理, 结合高速公路网络地理数据, 得到特定高速公路网上分类别的交通量, 包括分车型、分方向、分运输性质等各种交通量的细分, 并对各个高速公路收费数据库站点的收费交通量特征进行统计, 同时计算交通量拥挤度等指标。

(3) 调查点选取。根据抽样调查的相关方法, 结合第二步中确定的交通量信息, 对要进行抽样调查的网络的样本站点、样本量进行确定。

(4) 现场抽样调查。对选定的抽样调查点进行抽样调查, 获取车辆的载货量、空车质量、载客量、出行类型、货物种类等运输特征信息, 并结合收费数据库中的记录信息进行修正。

(5) 运行状态与产出成果指标计算。根据第二步中确定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通量, 结合抽样调查的结果, 获取车辆实载率、空车质量、行驶距离等指标值, 对客货车辆运量、客货运输密度、运输流量等指标进行计算。

(6) 运输对象与地理信息指标统计。根据现场统计调查的样本, 统计高速公路网络运输对象与地理信息。

三、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框架特性

(1) 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侧重于网络整体运输量统计指标的计算。与线路运输统计不同, 公路区域运输统计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将网络中的线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看待。因此, 在交通量归并中, 还得利用最短路径选择等图论有关理论方法对整个网络上的车辆进行路径选择归并计算, 并将调查总体按照运输特征分层, 最终的统计结果侧重于反映高速公路网络上的所有线路的整体运输能力、运输特点、产品流向以及与周围的运输网络产生的比较和联系等方面。

(2) 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是全面调查统计和抽样调查统计的结合。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是在收费数据库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 在总体可完整获取并可以进行计算的条件下, 本方法选择了对指定时间内的所有的车流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属于全面调查的统计方式。另一方面, 在对车辆自身的运输特征指标计算方面, 收费数据库并不能反映车辆之间自身的差异, 因此需要借助现场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补充。由于条件的限制, 现场调查则不能对统计时间内 (一般为一年) 的车辆进行全面调查, 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在确定总体的基础上, 选定网络中特定线路上的特定收费站点, 对车辆进行抽样调查。因此, 在最终运输统计指标的计算中, 既包括全面调查值, 又包括抽样调查值。

研究表明, 以高速公路网收费数据库为平台, 进行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分析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可以便捷地统计出高速公路网络中交通量、运输强度等网络运输统计指标, 并且通过图形化的方法, 结合数据阐述, 对统计范围内的高速公路网运输生产情况有完整而形象地认识, 填补现有的运输统计数据缺口, 更好地满足各运输统计信息需求主体的信息需求, 完善公路运输统计体系。

摘要:区域运输统计可通过分别统计区域内各层次上的全部路网相关运输指标而获得, 我国由于公路 (国省道、高速公路) 的交通量总体数据库仍然是以单条公路为基础的, 因此公路区域运输统计中, 仍以单条的公路为依托展开研究。所以在具体的技术方法上与公路线路运输统计相似。本文重点阐述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的框架建设。

关键词:高速公路,区域运输,统计

参考文献

[1]、在路上——写在“中国高速公路20年.高速公路信息化回眸”刊出之际[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8年07期1、在路上——写在“中国高速公路20年.高速公路信息化回眸”刊出之际[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8年07期

运输统计 篇5

一、现行公路水路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的运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统计工作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已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工作。目前, 已基本形成了以全面调查为基础, 以经常性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为补充的交通行业调查体系。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仍然是定期取得统计资料的全面统计报表, 现行的公路水路运输统计报表制度涵盖了交通行业管理的主要方面, 如《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 内容就包括了公路、航道数量, 运输装备情况, 生产成果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此外, 还有为了研究某些特殊问题而专门组织一些临时性调查, 如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 第二次全国内河航道普查;以及现行的公路运输量统计采用的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方法, 还有对沿海港口吞吐量统计中采用的重点调查方法。

虽然各种调查方法在我国的公路水路运输统计调查中大显身手,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目前我们的统计调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可以概括地称为“一高一低一重一轻”, 它们与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所存在问题之间的关系颇为密切。

(一) 调查成本高。

突出表现在:普查时间长、投入大;全面统计报表指标设置滞后;抽样调查点多面广;各种调查方法不够衔接等等。目前普查经历时间最短的也在两年以上, 资料开发滞后, 有些地区甚至不了了之。此外普查全国经费之和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 各省用于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的资金总额超过了4.6亿元。同时, 全面统计报表收集难度加大, 调查成本剧增, 报表的指标设置滞后, 即过时的、不实用的指标在报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而一些市场经济急需的指标却“短缺”, 这无形中影响了统计报表的“产出”效果。一些指标, 既有全面统计报表数据, 又有普查数据, 还可能有抽样调查数据, 重复劳动增加了成本, 而往往几个数据又不衔接, 平添麻烦, 还得增加调查成本去验证该使用哪个数据。

(二) 数据质量低。

从上世纪9 0年代初, 国家统计局和交通部就开始合作, 尝试在公路和水路行业运输统计中采用抽样调查为主、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改革。十多年来, 公路抽样调查方案从实施至今, 已先后作过5次大的变动。从历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 尽管各省反映不一致, 但推算出的全社会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指标, 其数据总体上基本准确, 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基本吻合的。但从个别地区看, 尤其是省以下的地区, 抽样调查推算出的总体数据, 不能反映当地交通运输实际情况, 有的甚至与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相反。主要原因:一是调查方案不适用省以下的地区, 样本的代表性差;二是样本企业的配合程度越来越差, 不按要求填调查表或根本不填表;三是由交通部门运管系统组成的抽样调查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较差;四是抽样总体运输工具数据库更新、维护较差;五是根据运输统计的原则, 虽在本地运营, 但在外地注册的车、船不统计等。其结果是, 尽管有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统计调查方法, 但在基层操作时,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 已走样变形, 基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

(三) 基层负担重。

近年来,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出现了多元化, 运输企业所有制形式、经营模式多样化, 很多运输企业不再是某个业务部门的直属企业或下属企业。部门统计由系统内统计开始向全社会行业统计过渡。作为统计的基层单位, 特别是那些重点企业, 报表任务繁重, 有时要上报报表达十多种, 其中既有统计部门的报表, 也有主管部门或行业内部的报表, 既有常规统计报表, 也有临时性专项调查报表。从这一方面说, 过重的负担, 会使基层统计人员无暇加强业务学习、开展分析研究、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统计数字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四) 统计位置轻。

目前的“重视统计工作”还没有上升到“自觉”这一层面, 甚至于与单位负责人的态度关系密切。另一方面, 交通运输业务主管部门统计的服务职能也还是比较单纯地面向政府, 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及相关的调查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社会公众在统计调查中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极不相称, 这样一来他们对统计调查会采取不配合或消极的态度, 加大了调查的难度;反过来, 统计部门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程度低, 在为社会公众服务方面投入不足, 对外公开出版的统计资料品种少, 内容不丰富, 影响了统计作用的发挥。社会公众轻视“统计”也与一些统计对象上报数字的随意性不无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交通运输统计框架、统计方法制度已不适应, 适时创建与时俱进的统计新内容, 对原有的统计内容进行改造、扩充, 成为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

二、对公路水路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的几点建议

(一) 加快抽样调查方法的研究与试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就是一个扩大抽样调查的应用领域、缩小全面统计报表的调查范围, 逐步确立抽样调查主体地位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经济活动的繁荣, 运输企业规模、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运输统计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变动快、流动性强, 统计对象点多面广量大, 采用全面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很难维系。我们要加快抽样调查方法的研究, 既要遵照抽样调查的原则设计调查方案, 又要充分考虑我国公路水路运输统计的实际, 大胆地在某些领域开展抽样调查试点。例如内河航道交通量观测和统计, 长期以来缺乏规范的观测和统计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严重落后于其他运输方式的统计观测, 因此在全国内河航运界选择试点单位, 取得经验, 形成规范化、制定化的管理规定, 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

(二) 巩固全面统计报表建立的企业统计基础。

推行了几十年的全面统计报表, 使我国建立了相当稳固、扎实的企业统计基础。应该看到, 不管是普查、全面统计, 还是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都离不开企业统计。此外, 企业—主管部门—统计部门这一报表上报渠道不能轻易放弃。如果因为缩小全面统计报表填报范围、实行计算机超级汇总、推广抽样调查技术, 就让企业统计放任自流、对部门统计置之不理, 政府统计部门则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

(三) 探讨各种调查方法的综合运用, 衔接好相关资料。

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大显身手, 并不是要它们各自为政, 只有综合运用, 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 能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的不用普查或全面统计报表, 能用重点调查的不用抽样调查;并且, 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也是普查等方法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 不同统计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是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现象的观察结果, 经济现象千丝万缕、因果相连, 综合运用相关资料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客观地掌握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

(四)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中部门统计在政府统计中的位置、角色,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部门统计的优势。在统计数据收集方面, 以业务部门统计数据为基础, 以业务部门统计渠道作为交通统计资料收集的主渠道, 组织和协调业务主管部门参与国家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的实施工作, 比如: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调查等国情国力调查。在统计制度改革和专题研究方面, 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牵头, 定期组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参加, 共同研究有关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和统计指标协调等重大问题。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开展的专业调查, 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协调其他部门, 为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正确处理好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相互关系, 既要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 又要搞好合理分工协作,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相互支持和促进, 实现统计资源互补、共享。

(五) 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研究机构的沟通, 资料互补。

尽管政府交通运输统计的内容和统计范围在不断的扩容、调整, 但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 尤其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我认为, 今后政府统计不可能通过无限制地扩容, 去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政府统计也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很多内容较偏、用途较单一的统计调查, 应依靠非官方统计调查作为补充。在工作中, 重视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研究机构的沟通和交流及合作, 从中了解社会需求、热点问题研究情况, 开拓统计改革思路, 同时达到资料互补的目的。

(六) 夯实统计基础, 尤其是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离不开扎实的统计基础, 它包括设立必要的统计机构、落实基本的工作条件、建立有关的统计台账、保证畅通的报送渠道等等, 它更需要熟悉业务、爱岗敬业的统计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讲, 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的实行, 对统计基础的要求更高, 比如, 它们对企业统计要求统计台账更健全、指标计算更仔细、数字上报更准确、情况介绍更详细;要求统计人员掌握更新、更丰富的统计及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 以及具备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运输统计 篇6

一、基础设施

(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公里,西部地区营业里程4.4万公里、增长10.2%。路网密度1 1 6 . 4 8公里/ 万平方公里,提高9 . 0 4公里/ 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里程5.7万公里、增长17.7%,复线率50.8%、提高4.0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6.5万公里、增长16.9%,电化率58.3%、提高4.2个百分点。

(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46.3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7万公里。公路密度46.5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2公里/ 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35.3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5%。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390.0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53万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87.4%,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4.56万公里,增加2.1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2%,提高0.2个百分点。

各行政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国道17.92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1万公里)、省道32.28万公里、县道55.20万公里、乡道110.51万公里、专用公路8.03万公里,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24万公里、0.49万公里、0.52万公里、1.45万公里和0.35万公里。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75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31万公里,增加0.23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49.56万公里,增加3.43万公里。

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388.1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68万公里,其中村道222.45万公里,增加7.71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9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8.08%、比上年末提高0.2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82%,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1.76%、提高2.76个百分点。

全国公路桥梁75.71万座、4257.89万米,比上年末增加2.18万座、280.09万米。其中,特大桥梁3404座、610.54万米,大桥72979座、1863.01万米。全国公路隧道为12404处、1075.67万米,增加1045处、115.11万米。其中,特长隧道626处、276.62万米,长隧道2623处、447.54万米。

(三)水路。

1.内河航道

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6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27公里。等级航道6.54万公里,占总里程51.8%,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0854公里,五级及以上航道2.85万公里,分别占总里程8.6%和22.5%,分别提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

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341公里,二级航道3443公里,三级航道6 0 6 9公里,四级航道9301公里,五级航道8298公里,六级航道18997公里,七级航道17913公里。等外航道6.09万公里。

各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长江水系64374公里,珠江水系16444公里,黄河水系3488公里,黑龙江水系8211公里,京杭运河1438公里,闽江水系1973公里,淮河水系17338公里。

2.港口

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705个,比上年末减少55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834个,增加159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5871个,减少214个。

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110个,比上年末增加109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04个,增加97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06个,增加12个。

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1114个,通用散货泊位441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60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52个、27个和15个。

(四)民航。

年末共有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02个,比上年末增加9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00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98个。

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有64个,比上年增加3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的有24个,与上年持平。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有50个,与上年持平。

(五)公路水路交通流量。

1.国家干线公路交通流量

全国国道网机动车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157辆(当量标准小客车,下同),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3.8%。全国国道网机动车日平均行驶量为186538万车公里(当量标准小客车,下同),增长2.4%。全国国道网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48,增长3.0%。其中,国家高速公路日平均交通量为23551辆,日平均行驶量为97423万车公里,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39,分别增长5.5%、4.2%和5.7%;普通国道日平均交通量为10899辆,日平均行驶量为89048万车公里,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63,分别增长1.9%、0.5%和持平。

全国高速公路日平均交通量为22021辆,日平均行驶量为119894万车公里,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36,比上年分别增长7.1%、6.1%和7.4%。

2.长江干线交通流量

长江干线航道设有27个水上交通流量观测断面,全年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655.2艘次,比上年增长4.3%。其中,上游航道6个断面,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203.0艘次,下降0.3%;中游航道3个断面,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2 5 4 . 1艘次,增长5.3%;下游航道18个断面,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872.8艘次,增长4.7%。

二、运输装备

(一)铁路运输装备。

年末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11万台,比上年末增加261台。其中,电力机车占5 5 . 0 % ;内燃机车占45.0%。

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6.0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18万辆;其中,空调车5.21万辆,占85.9%,提高3.3个百分点;“和谐号”动车组1411组、13696辆,增加103组、3232辆。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71.01万辆。

(二)公路营运汽车。

年末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537.9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2%。

拥有载客汽车8 4 . 5 8万辆、2189.55万客位,比上年末分别减少0.8%和增加0.9%。其中,大型客车30.67万辆、1326.24万客位,分别增长2.6%和3.4%。

拥有载货汽车1453.36万辆、10292.47万吨位,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4%和7.1%。其中普通货车1091.32万辆、5241.45万吨位,分别增长1.0%和4.7%;专用货车45.58万辆、490.59万吨位,分别减少1.4%和4.6%。

(三)水上运输船舶。

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20万艘,比上年末减少0.3%;净载重量25785.22万吨,增长5.7%;平均净载重量1499.34吨/艘,增长6.0%;载客量103.23万客位,减少0.1%;集装箱箱位231.87万TEU,增长36.3%;船舶功率7059.85万千瓦,增长8.9%。

(四)城市客运车辆。

年末全国城市及县城拥有公共汽电车52.88万辆、59.79万标台,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8%和4.3%,其中BRT车辆5339辆,增长19.1%。按车辆燃料类型分,其中柴油车、天然汽车、汽油车分别占52.9%、30.2%和2.5%。全国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2014年新开通3个。拥有轨道交通车站1829个,增加280个,其中换乘站151个,增加17个;运营车辆17300辆、41770标台,分别增长20.4%和21.4%,其中,地铁车辆15696辆,轻轨车辆1372辆,分别增长21.0%和9.5%。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7.01万辆,增长2.2%。城市客运轮渡329艘,减少22.0%。

三、运输服务

2 0 1 4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20.94亿人、旅客周转量30097.39亿人公里,货运量431.30亿吨、货物周转量181509.19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4.1%、9.2%、6.9%和10.3%。

(一)铁路运输。

全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3.57亿人,旅客周转量11604.7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9%和9.5%。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3.24亿人,11556.3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2.0%和9.5%。

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8.13亿吨,货运总周转量27530.19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3.9%和5.6%。其中,国家铁路完成30.69亿吨,25103.42亿吨公里,分别下降4.7%和6.5%。

(二)公路运输。

全年全国营业性客运车辆完成公路客运量190.82亿人、旅客周转量12084.10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3.0%和7.4%,平均运距63.33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333.28亿吨、货物周转量61016.62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 . 3 % 和9.5%,平均运距183.08公里。

截至年末,全国有98.95%的乡镇开通了客运线路,乡镇通车率比上年末提升0.31个百分点;93.32%的建制村开通了客运线路,建制村通车率比上年末提升0.54个百分点。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上海6省份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

(三)城市客运。

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4505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81.7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314条、6.88万公里,其中公交专用车道6897.3公里,增加1 0 0 6 . 7公里;B R T线路长度2790.3公里,增加37.7公里;全年新辟、撤销、调整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条数分别为3875条、1399条和5290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9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2816.1公里,增加11条、408.2公里,其中地铁、轻轨线路分别为76条、2418.0公里和9条、303.5公里。城市客运轮渡运营航线1 2 6条,运营航线总长度497.6公里,比上年末分别减少17条、77.8公里。

全年城市客运系统运送旅客1315.66亿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781.88亿人,增长1.4%,BRT客运量14.76亿人次,增长34.7%,公共汽电车运营里程346.69亿公里,下降0.6%;轨道交通完成126.66亿人,运营里程3.27亿列公里,分别增长16.0%和19.2%;出租汽车完成406.06亿人,运营里程1618.11亿公里,分别增长1.0%和1.6%,平均每车次载客人数1.96人/车次,空驶率31.2%;客运轮渡完成1.07亿人,增长0.7%。

(四)水路运输。

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63亿人、旅客周转量74.34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7%和8.8%,平均运距28.27公里。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59.83亿吨、货物周转量92774.56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6 . 9 % 和16.8%,平均运距1550.68公里。

在全国水路货运中,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33.43亿吨、货物周转量12784.90亿吨公里;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1 8 . 9 2亿吨、货物周转量24054.59亿吨公里;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7.47亿吨、货物周转量55935.06亿吨公里。

全年两岸间海上运输完成客运量177.9万人,货运量545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3.8%和3.5%;集装箱运量225万TEU,比上年增长9.4%。

(五)港口生产。

全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52亿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0.33亿吨,内河港口完成44.19亿吨,分别增长6.2%和5.1%。

全国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1.83亿人,比上年下降0.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0.81亿人,内河港口完成1.02亿人,分别增长3.6% 和下降4.2%。

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5.90亿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67亿吨,内河港口完成3.23亿吨,分别增长6.9%和6.8%。

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2亿TEU,比上年增长6.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82亿TEU,内河港口完成2066万TEU,比上年分别增长7.1%和0.6%。

全国港口完成液体散货吞吐量9.97亿吨,比上年增长5.1%;干散货吞吐量72.46亿吨,增长4.9%;件杂货吞吐量12.52亿吨,增长7.3%;集装箱吞吐量(按重量计算)23.49亿吨,增长7 . 5 % ;滚装汽车吞吐量(按重量计算)6.09亿吨,增长9.4%。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 1 1 . 8 8亿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21.89亿吨,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7.86亿吨,金属矿石吞吐量17.97亿吨,分别增长0.7%、3.7%和7.6%。

(六)民航运输。

全年全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334.2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0.7%和12.0%。其中,国内航线、港澳台航线、国际航线分别完成旅客运输量3.6亿人次、1005.2万人次和3155.0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10.1%、11.2%和18.8%。

完成货邮运输量594.1万吨,货邮周转量187.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9%和10.3%。

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3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完成货邮吞吐量1356.1万吨,比上年增长7.8%。

(七)邮政服务。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369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邮政普遍服务完成函件业务56.1亿件,比上年下降11.5%;包裹业务完成6024.0万件,下降13.0%;报纸业务完成191.2亿份,下降1.6%;杂志业务完成10.8亿份,下降5.4%;汇兑业务完成1.3亿笔,下降32.4%。

快递业务量完成139.6亿件,比上年增长51.9%。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完成2045.4亿元,增长41.9%,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的63.9%,提高7.3个百分点。

年末邮政邮路总条数2.3万条,比上年增加3.1%,邮政邮路总长度(单程)630.6万公里,增加40.8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9.1万条,减少0.2%,农村投递路线长度(单程)377.6万公里,增长0.8%;城市投递路线5.8万条,增长6.0%,城市投递路线长度(单程)143.5万公里,增长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国完成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525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

(一)铁路建设。

全年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88亿元。其中,铁路建设投资6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共投产新线842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91公里。

(二)公路建设。

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5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818.12亿元,增长7.1%。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投资4611.82亿元,增长18.9%。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030.99亿元,增长20.4%,新改建农村公路23.21万公里。纳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2011~2020)》的5 0 5个贫困县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442.92亿元,增长8.1%,占全国公路建设投资22.3%。

(三)水运建设。

全年内河及沿海建设完成投资1459.98亿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内河建设完成投资508.12亿元,下降6 . 9 % 。内河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253个,新增吞吐能力16216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3094万吨。全年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里程2000公里。沿海建设完成投资951.86亿元,下降3.1%。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170个,新增吞吐能力36269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33123万吨。505个贫困县完成水运建设投资24.69亿元,全部为内河建设投资,增长27.7%,占全国内河建设投资4.9%。

五、生产安全

全年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8%。

全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60件,死亡失踪247人,沉船141艘,直接经济损失2.59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6%、6.8%、0.7%和32.5%。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014次,出动、协调各类船艇7477艘次、飞机297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遇险船舶1842艘,获救船舶1484艘,遇险人员15926名,成功搜救15387名,搜救成功率96.6%。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5起,死亡8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9.6%和7.9%。其中,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11起、死亡42人,分别增加6起、25人。未发生死亡10人及以上重特大事故。

六、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

(一)能源消耗。

国家铁路能源消耗折算标准煤1652.6万吨,比上年下降4.6%。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4.51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下降2.6%。国家铁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999吨,下降5.1% ,二氧化硫排放量3.17万吨,下降10.1%。

全年共监测公路水路运输企业125家。监测的城市公交企业每万人次单耗1 .4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4%,百车公里单耗48.1千克标准煤,增长0.9%;公路班线客运企业每千人公里单耗12.1千克标准煤,增长4.3%,百车公里单耗29.3千克标准煤,下降1.6%;公路专业货运企业每百吨公里单耗2.0千克标准煤,增长6.7%;远洋和沿海货运企业每千吨海里单耗5.1千克标准煤,下降12.6%;港口企业每万吨单耗2.7吨标准煤,下降5.1%。

( 二 ) 公 路 水 路 环 境 保 护投入。

初步统计,全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投入165.84亿元,其中公路环境保护投入129.67亿元,港口36.18亿元。公路环境保护投入中,生态保护设施占68%,污染防治设施占18%。港口环境保护投入中,生态保护设施占29%,污染防治设施占65%。

七、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

全年铁路行业共发布55项铁路技术标准,5项科技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4项专利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初步统计,全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2亿元,年末交通运输行业共有国家及行业(重点)实验室61个,国家及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行业协同创新平台19个。全年新签科技项目1600多项,计划投入研发资金总规模超过38亿元,其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项目数约占项目总数43%,计划投入研发资金占总规模68%。共有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33项科技成果获得社会科技奖。625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41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1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全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133家。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联合表彰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197个、先进工作者200人、劳动模范298人。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模范个人4人(不含铁路、民航)。获得团中央、交通运输部联合表彰的全国青年文明号为103个。获得交通运输部表彰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178个、文明示范窗口186个、文明职工标兵174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4 3人。全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称号2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7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467人,全年共培养“交通青年科技英才”70人。

运输统计 篇7

1 实施铁路生产统计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管理中的生产统计工作, 涉及到对大量数据的搜集、汇总、计算和统计, 并由此来反映出铁路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现阶段, 生产统计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需求, 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和手段, 生产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 能够实现对铁路运输系统的统计预警、跟踪监测、反馈调控与决策支持, 促进铁路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生产统计具备两个特征:首先是数量性, 通过数字来揭示出事物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 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乃至定性分析, 人们以此为依据做出正确决策;其次是综合性, 铁路运输管理包含很多环节, 既有宏观层面, 也有微观层面, 所有环节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生产统计, 可以实现对铁路企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也能实现综合性的分析, 通过综合性分析, 可以实现各环节间的横向对比, 也可以总结企业过往历程, 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整个铁路系统而言, 将具有如下好处:一是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营销规模、盈亏状况、安全状况等都有所反映;二是对运营状态、技术手段应用、财务盈亏等都有所反映;三是还能够对铁路系统的发展速度和经营效益有所反映。

2 现阶段我国铁路生产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

(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领导认为生产统计工作极为简单, 只是对数据的加减或汇总, 再填几张报表就能完成工作。即将生产统计工作简单化, 也正是因为领导对该项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 使得很多生产统计人员被同时委任其他职责, 还存在岗位变动频繁、易被精简和下岗的现状。 (2) 生产统计记录不健全。因为铁路生产统计的台账和原始记录的不健全, 使得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被加大, 致使生产统计所得数据的质量下降。 (3) 生产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在铁路运输管理系统中, 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素质很高, 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但是也有部分的工作人员, 因为责任心不强, 工作耐性不够, 很难做好实际工作。也有一些生产统计人员, 虽然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构想, 在工作中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与加工, 但凭借经验来统计分析, 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指导, 使统计数据存在差错或失误, 失去了生产统计的意义。

3 完善铁路运输管理中生产统计工作的策略

现阶段, 我国铁路系统正面临着体制改革, 涉及到产业结构、企业运营和管理结构几个层面, 如铁路系统的经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等。正因为如此, 铁路企业应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以正确指导、科学监管和科学决策为基础, 实现铁路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笔者认为,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3.1 加强领导层面的重视程度

铁路生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高质量的数据统计为保障。生产统计工作的实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这是做好生产统计工作的基础, 充分认识到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为该项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对生产统计人员的工作设备予以及时更新, 更换掉不合格或过时的设备。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观念, 强化干部员工的法律素质, 从而形成运用民主法制开展工作、具备依法办事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铁路干部领导需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自觉遵守国家《统计法》和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 促进本部门依法工作局面的形成, 这是做好生产统计工作的基础。

3.2 做好信息收集和汇总工作

铁路生产统计工作不是对数字简单的处理, 而是通过对铁路运输管理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汇总, 从而反映出铁路系统的运营状况, 为铁路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这是做好生产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注重对信息的收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统计领域出现很多新技术和新手段, 新技术和新手段能够获取最全最快的信息资源。正是因为新技术、新手段的采用, 从而使铁路系统形成了数据、语言、视频和传真为一体的安全调度信息传输网络, 有效发挥信息平台所应有的作用, 从而实现了生产统计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其次是信息收集的过程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生产统计工作的灵魂是分析信息, 其生命线是对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这是生产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对收集的信息做科学加工和分析, 从而找出铁路运输管理诸环节间联系, 总结出铁路系统内部所存在的问题, 用来指导铁路运输管理的各项工作, 这对企业的未来进行了预测, 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铁路生产统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离不开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 这能为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是实现铁路系统安全运营的前提。首先是设立安全生产统计信息体系, 这是实现高效生产统计的基础性建设, 在信息体系内部, 应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有先进可靠的设备有竭诚服务的工作人员, 有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这样才能够为生产统计工作的扎实有效进行。其次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使铁路企业领导和员工都树立起法律意识坚持实现依法工作, 建立生产统计信息档案, 对于事故信息的处理, 应严格按照处理程序报送和处理, 以实现对事故信息的报告、处理、通报和发布都准确无误。避免工作中出现随意性、无序性和无目的性, 从而确保生产统计档案的数有所出, 有据可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

4 结语

现阶段, 我国铁路系统正面临着体制改革, 现代化的铁路运输管理, 不能缺少生产统计工作, 作为该项工作的执行人员, 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明确统计职能和责任, 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勇于探索创新, 总结原有工作经验, 规避工作中的不足, 集思广益, 形成团结协作的生产统计人员队伍, 为我国铁路事业贡献自身应有力量!

摘要:生产统计工作是铁路运输管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能够为铁路运输管理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成为铁路企业制定决策的依据。社会发展新时期, 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成为诸多铁路运输企业的目标, 这对铁路运输生产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生产统计,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娅楠.车载线路全断面检测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8.

[2]付红.港口铁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 (6) .

运输统计 篇8

(一) 统计职能

公路运输的统计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对公路运输行业的运作状况以及产出成效、生产效益等进行一定程度的统计调查与分析, 并提供科学可靠的统计资料, 行使统计监督的职能, 以完全的发挥统计服务以及统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该行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真实的参考, 为相关的规划以及决策体制编制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公路运输统计, 系统的采集以及归整并提供公路运输统计讯息, 并反应公路运输业的运作状况以及产出成效、生产效益等, 以呈现公路运输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 给相关的数据需求端提供一定的数据咨询服务。充分的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料, 通过一定程度的分析以及综合、判定, 给公路运输的宏观以及胃管决策与行业有效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咨询建议与依据。并依照相关的统计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结果, 对公路的运输业运作状况以及各类政策执行的实际状态进行定量检查以及监测与预警, 以便于呈现决策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以推进公路运输业依照客观规律健康、稳定、飞速、不断的发展。

(二) 统计方式现状

当下, 全国的交通运输部门公路专业运输单位的运作汽车数量可占社会汽车数量的比例不到10%, 但要对分散在非交通体系的各个部门和个体运营的上百万辆汽车呈现的运输量实行全面调差, 那是不可能的。因此, 只能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利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只需要抽取很少的样本车进行相关的登记和调查, 就可以推算出全社会的公路运输量。我国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开放公路运输市场, 非交通部门完成的运输量开始在全社会的运输量中份额不断的提升。因此, 交通部门在80年代中期就对全行业的运输统计使用了抽样的调差方式。现阶段, 在全国构建车辆数据库的基准上, 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全社会公路的半年度和依月运输量统计通过也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可以说基本上是呈现了按时提供全社会公路运输量的相关月报以及半年报和年报的重大目标。

二、各类统计数据不实的原因

(一) 传统的经济体制

在以往计划经济制度下设置的统计体制, 以完全跟不上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该行业的管理需求。当下, 还是经常的使用估计以及测算的方式, 进而导致有关的统计数字不实。

(二) 法律意识淡薄

在1983年, 我国就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规定《统计法》, 并在1996年的5月对该《统计法》进行了修正。不过在运输行业, 《统计法》执行不严的情况常常出现, 不同程度的虚报以及漏报状况比比皆是, 以至于统计数据不实。

(三) 各级领导重视度不高

众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体制, 统计人员更是频繁调换, 相关岗位极其的不稳定, 并且统计的办公经费不足。

(四) 统计人员素质较低

众多基层统计人员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统计学培训, 还有的对于统计相关指标的意义以及计算方式、统计范围与数字间的逻辑关联都不了解, 怎能进行重要的统计指标验证与评估, 并做统计分析。绝大多数的统计人员都是无证上岗, 因此根本不能保障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所以, 要顺应相关的体制革新, 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相关对策

(一) 强化《统计法》的学习

一定要加强《统计法》的学习, 强化执法执行力度。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认真的学习《统计法》, 并带头执行《统计法》的有关内容, 坚决遏制及打击各类统计违法操作。并且, 各级统计人员应自觉的遵守《统计法》以及该行业相关的统计规范与制度, 自觉的维护统计数字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于统计调差的相关对象也要实行一定程度的统计法制教育, 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以及统计学法制观念, 促使他们懂得准确与及时、全方位的提供有关统计资料是要履行的法律义务, 并且违反《统计法》中的相关内容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二) 革新统计报表体制以及统计方式

1. 改革统计方式

对于以往的各层汇总与统计上报的全方位统计调查方式, 一定要进行彻底的革新。当下, 对于公路运输量的相关统计是利用道路的货物运单来作为统计公路运输量的相关依据, 不过各类经营户的填写水平差异较大, 甚至还有不用或是不填的, 产生的资料总是参差不齐、漏洞百出, 导致采集不到全方位的精确统计资料。所以, 要逐渐的以抽样调查以及典型调查的方式所代替, 不过应保障抽样调查过程中的第一受手资料, 那么抽样调查表的真实性以及所填写的质量, 必定要从逻辑关联以及数字关联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 促使相关样本车辆呈现较强的代表性, 以确保最终的整体整量指标推算的准确性。

2. 调整统计报表

要调整相关的统计报表, 降低工作量。当下的统计报表可以说是海量, 统计指标太频繁, 并且统计的过量非常大, 以后应除去继续填写报表必要的全方位统计报表之外, 还要尽量的降低那些计划经济时期的指标以及重复的报表, 促使其为提升运输的效率以及降低能源的浪费、强化经济效益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并促使基层统计人员集中精力, 将重要的统计数字呈现最真实、最准确。

(三) 强化统计工作

1. 行政领导的必要性

各个企业要有一名行政领导进行统计工作的分管。应设置相关的统计岗位, 确立专门的以及兼职的统计人员。在编制的各类经费预算过程中, 要全面的考虑统计工作的各类需求, 再购办必要的办公硬件设备, 以便于制定相关的统计规范与制度, 且理顺统计工作以及各类工作之间的关联, 以保障基础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 提升统计人员的素质

提升相关的统计人员素质, 是提升统计质量, 革新行业统计工作的急切要求。在现阶段的交通运输行业中面临着费改税的重要革新, 应确定政治表现良好以及工作责任心较强以及精通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人员进行统计团队的充实, 并做好一定程度的培养以及吸引和运用人才, 构建各种人才信息库, 以重要的项目为载体, 注重吸引更多的全方面人才, 且保证相对的稳定。做好统计人员的岗前相关业务培训以及知识更新, 统计人员要仔细认真的探究统计的理论以及方式、体制、指标意义、计算口径和工作流程、统计法律法规和执行的内容, 应研究必要的计算机知识, 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网络传送技术。

3. 强化数据处理自动化

积极的推进数据处理自动化, 强化道路运输现代管理体系的构建。现阶段, 很多的县市并没有计算设备, 或是有计算机却没有相关的软件以及相应的技术性人才, 这样就制约了这些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道路运输的统计信息数量逐年剧增, 且传送的粗度必定要加快, 使用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进程。因此, 要积极的配置相应的计算机以及传真机等硬件设施, 并且开发合理有效的运输统计软件, 构建多层面以及全方位的现代信息管理体系。更要积极的派选相应的统计人员参加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培训, 融入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这样相应的统计信息数据处理团队就会得到很大的充实, 促使其统计信息工作水平能在实践中获取更深层的提升。

四、结语

统计学是关系到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合理有效决策的基础工作, 我国的相关统计工作非常的薄弱, 不是说在短时间内就能完全改善。统计工作的全方位健全与革新是需要相关的政府以及众多行业从业者和科研机构、社会群众等各界共同的努力, 促进统计工作的有序进展。

摘要:交通运输业是从事货物以及旅客位移活动的特殊性部门, 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公路运输统计是全体社会经济统计的主要组成, 更是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基础。公路运输统计为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以及新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决策与依据。

关键词:公路运输,统计数据,问题

参考文献

[1]岳瑶.基于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江苏省公路运行效率探讨[J].电子测试, 2013, (11) .

运输统计 篇9

一、统计工作的积极意义

(1) 加强对统计的认识。以统计认识整体过程, 通过对数据信息的调查、整合、统计设计而得到的统计信息, 可以充分的体现客观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 必须对以上数据信息加以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由此才可以全年、系统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以及发展规律, 深化对统计的认识。

(2) 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当前阶段,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多项积极的政策得以落实, 国家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经济形势以及外部发展环境瞬息万变, 各级部门及其领导依赖自身的工作经验已经无法及时的掌握社会局势, 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统计分析可以全面融合问题、情况以及建议等信息, 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较之普遍意义的统计信息, 它所反映的事实更加客观、真实, 是一项发挥统计职能的有效手段。

(3) 有利于社会认识统计工作。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 社会可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统计工作。因为各项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各行各业统计人员普遍缺乏较强的统计意识。要想扭转这一局面, 不仅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 使更多了解统计思想, 同时还需要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充分发挥统计功效。由于统计分析自身的特点, 可对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反映和传播, 可以为各级部门及领导、基层人们群众传送相关统计信息, 是一个社会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统计工作的有效渠道。在增进人们对统计认识的基础上, 充分把握统计活动的重要性。

二、互联网+时代铁路运输统计特点

(1) 统计效率明显提升。这些年来, 我国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 同时也在各个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铁路运输统计也引进并推广计算机网络。且在应用过程当中,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优势越发明显, 在统计数据中的优势更为显著。在铁路运输统计中应用计算机网络, 实现了运输统计的自动化, 由此减少了繁琐的统计流程, 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 使其统计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较之应用计算机网络前的运输统计工作, 当前的运输统计速度加快, 劳务成本明显减少, 统计工作效率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对于铁路运输信息来说, 它表示的并非独立的系统信息, 而是一项综合性的统计信息。

(2) 时效性。铁路信息现代化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快, 铁路统计部门能够利用网络第一时间掌握运输生产一线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再次运用统计部门数据库, 可以及时的汇总和处理这些基础数据信息, 将掌握的详细信息利用网络充分链接铁路总公司数据库, 由此方便为铁路运输统计分析活动提供全民、系统的统计数据资料。因此网络已经变成增强统计时效性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3) 便捷性。铁路运输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统计信息及时的发布到互联网中, 企业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主页, 就能够利用网络给用户发布各项运输信息, 极大的提升了信息传送速度, 由此统计信息传输途径更加快捷、高效。

三、我国铁路运输的统计工作存在的各项问题

近年来, 我国铁路陆续发生了多项重大改革, 生产力布局得以有效调整, 财务清算方式发生改变等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相关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统计数据更加精细, 数据统计所需时间越来越短, 统计效率大大提升。所以, 统计专业必须对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关的统计规则和标准进行及时的完善, 与此同时必须确定合理的统计方法, 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其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统计信息和手段, 进而更好的满足统计改革需求。在此情况下, 难免会出现统计人员工作强度增加的现象。当前铁路统计工作普遍存在下面几点问题:

(1) 铁路统计人员普遍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铁路运输在职的统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 尤其部分统计人员还是其他部门人员兼任, 这些人员没有接受系统、专业的理论学习, 也没有进行相应的针对性培训, 无法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报表中相关数据来源及其关系, 导致数据出现统计偏差。现阶段, 铁路总公司正处在不断的改革和调整中, 其生产力布局、财务清算方式以及管理体制等等多方面已经发生了转变, 运输统计人员必须及时、有效的了解和把握海量的生产、管理以及政策等方面最新的知识和内容。所以怎样促进统计工作团队人员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现阶段铁路运输统计部门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缺乏对统计工作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 部分统计人员对于统计活动还存在认识方面的问题。一些人员对统计活动存在误解, 误认为数据统计只是简单的统计数据, 制作报表, 只要在统计记录的过程中不出现数据错误就是完成任务。统计人员之所以会存在这种认识主要是由于缺乏对统计工作的正确的认识, 没有切实的认识到统计数据对于铁路决策部门的重要性, 以及统计工作在铁路运输中的地位。

(3) 统计人员自身的生产实践参与观念淡薄。运输统计人员欠缺较强的铁路生产运输、数据管理的参与观念, 统计人员不只局限于数据的采集, 同时还涉及运输数据的使用。所以统计人员只有参与到数据的生产当中, 了解各个详细的生产环节, 才可以更好的把握生产运输、管理相应的变化规律, 才可以第一时间的发现问题所在, 同时及时的找到有效的改善策略。

(4) 统计部门缺乏同业务部门的联系。铁路总公司, 铁路局, 站段这三层机构对应的统计人员所处的地域位置各有不同, 所以自身获得数据也是不同的, 在此情况下, 每个阶层的信息统计存在不对称的问题, 铁路运输统计人员对于信息差异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搜集信息进行对比, 单纯关注眼前的统计质量。统计信息全面体现了各个部门的业务问题, 统计机构应当对强化各个机构间的横向联系, 切实深入生产经营核心, 由此才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不再只是简单的记录, 还会主动的去思考, 数据统计也会由原料出口发展为数据处理。

四、互联网+时代铁路运输统计的优化和改善措施

(1) 积极建设TMIS工程。铁路运输统计必须以铁路运输实际为出发点, 对新的统计内容进行积极的充实和完善, 构建完善的可以有效体现铁路运输生产运营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与此同时, 统计部门有关必须加强学习, 及时的掌握最新的统计手段, 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促使统计数据额的搜集、分析、整合、查询、反馈、传送等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 由此为铁路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此外, 铁路运输统计需要积极的建立详细的统计流程, 结合数据搜集、综合、处理、分析以及应用等多个环节构建相应的完备的操作规范。由此确保统计数据在运输企业相关信息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必须队系统功能进行拓展和完善, 由此实现信息数据的高度分享。

(2) 确保统计数据的安全、有效。在建设统计信息系统当中, 需要对信息安全进行充分的考虑, 同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比如, 加密处理等。由此防范非法盗取信息的行为。与此同时, 必须重视信息的备份和存档, 防止信息丢失造成相应的损失。

(3) 建立健全的统计信息管理制度。互联网大发展的环境下, 铁路运输统计机构必须积极的制定相关的统计管理制度, 对统计工作进行规范。统计机构需要对信息处理载体进行妥善的保管, 比如U盘等, 由此保障数据不会遭到恶意删除或者破坏等。对各项统计数据明确相应的保管期限, 统一销毁没有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 运输统计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信息保密工作, 确定严密的保密制度, 切实防范机密信息外泄的情况的发生。

综上, 当前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极大的提升了各个领域工作的效率。而统计行业也及时的引进了计算网络技术, 同时该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对于统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互联网+时代下, 铁路运输统计引进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使得统计工作得到优化和完善, 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 使得铁路运输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为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运营决策以及管理提出了准确、全面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慧.兰州铁路局运输统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 (02) .

[2] .侯春梅.互联网时代铁路运输统计质量的保证措施探讨.经营管理者, 2013 (11) .

[3] .尚国宴.互联网应用在机车运输统计中的作用.山东工业技术, 2015 (05) .

[4] .赵铮慧.互联网+时代下铁路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世纪桥, 2015 (10) .

[5] .马小龙.铁路运输迈向互联网+时代初探.经营管理者, 2015 (30) .

上一篇:良好反思习惯下一篇:应急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