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乐趣

2024-08-29

课堂乐趣(精选12篇)

课堂乐趣 篇1

政治课的大忌是生硬说教, 空喊口号, 缺乏灵动和生气。新课改要求,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学生是主体,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配合默契, 和谐自如。强调联系实际, 结合国情、乡情和校情, 从生活中寻求活生生的例子, 加深学生印象, 增强感性认识, 唯其此, 才能经营一个振奋人心, 充满灵性的课堂。笔者浅见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倡导, 优化课堂教学, 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向全体同学, 一切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着想, 首先要树立创新学习观念, 坚持教学不断改革, 教法不断更新, 一改过去的教师中心论, “独霸讲台, 居高临下”的“我讲你听”, “我打你通”的方法。坚持教学中的民主路线, 师生同学同泳, 有讲有练, 讲练结合, “吃透两头”, 即教材一头, 学生基础一头,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和针对性的有效讲解。

二、以教材为载体, 着力抓好主渠道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善于运用启发式, 把知识点, 能力点, 训练点输入课节程序的链条, 开启学生思维闸门, 一节课设计两个高潮, 巧妙发问, 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深度, 广度, 手脑并用, 认真操作, 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 化为能力, 变为修养, 能自觉运用既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避免静态中的死记硬背, 鼓励学生动态中学习, 做到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执教者要优化教学的全过程, 既要演好序幕 (精彩开讲) 也要唱好终曲。 (结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觉, 主动地学习、讨论、评议。

三、活化双边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 教师是信息传播者和输出端, 学生是吸收者和接受端, 教与学是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 学生是“认识的主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高度和谐, 师生配合默契, 通力合作, 教师要把爱心带去课堂, 把尊敬带进课堂, 微笑着走上讲台, 微笑着向学生问好, 提问学生应加个“请”字, 形成一种平等、宽容、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的格调和氛围, 让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生动活泼地学习, 发言、讨论。

四、着重无意识的教育方式

在西方, 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运用意接的方式, 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接受教育的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渗透式”, “隐蔽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选择了受教育者的“无意识”作为教育过程的开端, 使之转化为有意识。如美国教育一般是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模式进行。很多博物馆、纪念馆、庆典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性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都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优化, 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 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建立严格的制度环境, 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成员。无意识教育由于具有平等性、隐蔽性等特点, 能有效地消除受教育者逆反心理并激发其参与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是人们生活的世界, 脱离了生活是不完整的教育, 是残缺的教育。在国外, 人们非常重视生活细节, 从细微之处着手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如美国学校经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诸如代洗汽车, 照看婴儿, “领养”动物园的动物, 潜水, 登山等与生活有关的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勤劳、坚韧、善良, 富有爱心的良好品德。他山之石, 可心攻玉,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回归生活, 把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五、精彩策划活动课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是政治课改革最美丽的风景线。宜把握好几个环节:

(一) 活动主题, 内容的确立。

新课标规定:“活动”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 执教者必须把相应的教学内容贯彻, 渗透于活动之中, 做到有的放矢。

(二) 活动方式的设计及活动收集信息资料的处理:

要求教师精心构思活动目标、范围、对象、组织形式及基本要求, 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入心入脑。如开展调查, 查文献资料所得到的感受、体会、信息, 教师要跟踪指导、监控, 对获取的信息分类归纳, 以教材相关的理论分析, 整理, 使学生在协作中养成通力合作, 互相关心的好习惯。

(三) 做好激励性评价:

活动课要善始善终, 不可虎头蛇尾, 草率收兵, 要认真地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侧面的成果及成功点及时予以肯定, 激励他们发挥优点, 纠正纰漏, 以利再战。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向纵深发展, 形势喜人, 奋人, 新课改给我们指出了方向, 广大师生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学观点, 决心让政治课活跃起来, 流动起来。从整体设想到课堂结构;从教材消化到环节设计;从教师传授方法到学生学法点拨;从核心把握到细节安排;来一番全新的构想。有道是:“师傅不巧徒弟拙”“打铁先铸本身硬”。广大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 不断练功, 勤奋治学, 永远保持业务、学术的高势能, 时时处处与学生沟通, 加强交流, 师生配合, 和谐默契, 共同经营一个精彩、靓丽、乐趣横生的政治课堂。

课堂乐趣 篇2

宜昌市上海中学 伍良胜

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吸引学生快乐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本身就具有丰富、趣味性强等学科特点。若能利用生物学的上述学科特点,挖掘各种趣味因素,进行乐趣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还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生物乐趣教学的方式很多,在教学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 趣味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能对每堂课的开场白进行认真仔细地推敲,就能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如讲“真菌”的时候,先让学生浏览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蘑菇无毒吗?”从而将学生引到真菌的结构上来。讲“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部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我以一个问题导课:“现在有一对夫妇,男的是双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小眼睛,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会是怎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看时机差不多,我及时引出新课课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告诉学生,等我们学了新课的内容,就能对刚才提出的问题做出很好的回答。这个开场白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从“基因的分离定律”引入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有效激起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极大兴趣。二 打趣味比方

打比方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接近学生生活,加强理解。

生物学中有些观点和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如果能打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就能将知识点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如讲“菌落”这个概念时,我就问:“人们聚居的地方叫小区(有很多学生都居住在各类新型小区中间),那么细菌真菌聚居的地方叫什么呢?”很容易得出菌落的关键词“一个、繁殖、肉眼可见、集合体”,从而加深理解。讲“细胞膜的作用”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把细胞比喻成学校,把细胞膜比喻成学校的围墙(包括传达室)。这时,学生的思维就变得很活跃,马上想到围墙具有保护学校的作用,从而联想到细胞膜具有的第一个作用——保护细胞。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学校的围墙(包括传达室)除了“保护作用”之外,还有其他作用吗?(可以控制人员的进出)那怎样控制呢?(让本校的学生和教师自由进出,对于来访人员,有选择让他们进出,其他人如卖水果的小贩则不让进出)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细胞膜还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并且是有选择的控制物质进出,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这样,学生自己在轻松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三 多选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感性材料是认识的源泉,特别是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是生物体的形态、构造、生理活动、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更要借助于直接直观(如活体生物,生物标本)和间接直观(如挂图、模型、板画、录像等)的各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作为获得理性认识的依据。

讲“种子”时,不妨多找几种种子让学生观看,摸捏,甚至把它们掰开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种子的各个部位。讲“真菌”时,不妨拿几个蘑菇,几种蘑菇,甚至将发霉的食品带进教室,让学生观察、感受。讲“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总是有人说“阳光”,我就向他展示了种子在土里,见不到阳光,就不能萌发吗?这一问学生恍然大悟。还有同学说“充足的氧气”,我就问:“氧气是要用钱购买的,用钢瓶装的,你见过农民播种还要背个氧气瓶的吗?”“没有啊!”空气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氧气,百分之七十八是氮气啊!

利用直观手段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又如在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相关录像,学生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就会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也非常浓。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了乐趣,不再枯燥。四

趣味记忆方法进课堂

生物学科中名词和概念繁多、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学生中普遍存在“记不住”的问题。教师如果能授予学生一些趣味的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归纳总结法、口诀记忆法等,不但能使学生牢固记忆生物知识,还能消除个别学生的“厌”生物情绪。如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我建议学生总结记忆为八个字: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讲“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时,美国红雀喂金鱼、苏格兰的雌猫喂小狗都是先天性行为、繁殖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这是几道题目的知识融合,记忆有连贯性。实践证明,教给学生好的记忆方法,能提高学生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知识点记忆起来也事半功倍,乐在其中。五 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发挥生物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成就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篇3

一、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師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目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性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要想在一节课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

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掣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变换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点拨。运用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实施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经常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学生反倒学不会,那么教师就要调整思路。如果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享受智慧课堂的乐趣 篇4

一、转变观念, 享受智慧课堂的磁力

每当我们大人驻足于大商场而流连忘返时, 跟随我们而去的小孩却一个劲地吵着要离开。当我们蹲下来才发现:在他们的眼里所见的都是大人的身影, 哪里有什么“美丽的风景”?

由此, 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 在讲台上高高站着的老师, 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生活经历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一味地讲授时, 可曾想过“蹲下来拾起童心”?站在和学生一样的高度去思考他们的问题, 解答他们的疑惑, 感受他们的感受, 快乐他们的快乐, 让课堂由老师“一厢情愿”地苦心经营, 变成师生“两情相悦”的动感地带。

老师蹲下来拾起童心, 不仅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尊重欣赏和宽容学生, 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是师生间对话的课堂。

二、激扬生命, 享受智慧课堂的动力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课堂中学生的“动”, 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例如, 我在教学《生命桥》时,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

师:“有一个狩猎队, 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 准备全部活捉。”羚羊们面临着来顶之灾。它们怎么办呢?是束手就擒, 还是绝路求生?

生:绝路求生。

师:他们是怎样绝路求生的?

生:先分成两队, 然后一只老羚羊带头试跳, 最后一队队学着跳。

师:这种做法高明在哪里?

生:“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 没有拥挤, 没有争夺, 秩序井然, 快速飞跃。”临危不乱, 井然有序。如果大家争先恐后, 肯定会影响飞跃, 就会贻误时机, 就会被活捉。

师:即使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 放下猎枪, 这正是羚羊们的高明之处。

这种探究, 是多么富有智慧的挑战呀!

三、精彩纷呈, 享受智慧课堂的活力

意大利诗人洛利斯·马拉古兹的《不, 一百种在那里》:“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小学语文课本是许多文学家们大浪淘沙、艺海拾贝的结晶, 有着无限的艺术魅力。只要我们给提供学生一个个智慧学习的平台, 得到的将是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例如, 我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一课时, 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孩子们, 请自由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 老师愿意聆听你们的声音!

生1:“树像一朵绿色的云, 从大地上升起”。这个比喻有颜色、有形状、有动作, 令人耳目一新。

生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读了这句话, 我很受启发, 同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同一个班级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学生。

师:请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 然后在下面划个破折号, 再写上你的姓名。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这就是于庆红同学的格言。

生3:“春天的时候, 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 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读了这句话, 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我, 就像春天的叶子, 嫩嫩的;爸爸就像夏天的叶子, 大大的;爷爷就像秋天的叶子, 黄黄的;人死了就像冬天的叶子一样飘落了……

(一阵热烈的掌声) 。

生4:由“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我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 化做泥土更护‘树’”。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

生4:因为我曾经背诵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其实, 道理都是一样的!

师:这就叫活学活用!老师送给你一片枫叶, 这片枫叶是我的一个朋友从北京香山上采摘的!

生4: (双手接过红叶, 连声说) 谢谢!谢谢!

生5:“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从这句话, 我明白了, 家把爸爸、妈妈和我结为一个整体, 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都有自己的位置。

师:好!你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 这叫活读书!掌声鼓励!

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意味着还孩子思维的自由, 还孩子表达的自由, 还孩子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对孩子想像的放飞, 对孩子个性的认同, 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四、链接生活, 享受智慧课堂的张力

正如《新课标》中所指出的那样:“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所不在, 无时不有”。语文教育脱离社会生活, 不为生活而学语文, 语文教学就失却了土壤, 丧失了生命力。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学校长廊上的紫藤花开了。习作课前, 我让学生先站在教学楼前观赏。大家忍不住惊叹:“真漂亮!”“就像紫色的云飘浮在校园里。”他们走下楼去, 有的轻轻地捧起花瓣, 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有的低下头, 使劲儿地嗅着;还有的则静静地驻足欣赏。有的说:“老师, 我现在知道了什么叫‘竞相开放’。”有的说:“它们开得这样热烈, 一定是在比美吧, 我看用‘争奇斗艳’合适!”……

学生的语言是鲜活的,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他们用最生动的表达将生活和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课程。如果说知识是豆浆, 那么智慧便是卤水, 有了它的点化, 知识才能凝结成思想的豆腐。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来实现语文课堂的诗意畅想, 享受语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享受智慧课堂的磁力;充分激扬学生的生命, 让学生享受智慧课堂的动力;提供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享受智慧课堂的活力;同时还要链接生活, 让学生享受智慧课堂的张力, 从而使学生真正享受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智慧课堂,乐趣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金明东.掀起你的盖头来, 好想看清你的脸.语文教学通讯, 2005, (11) .

课堂上的乐趣作文400字 篇5

升入六年级以来,我们的老师让同学们来当课堂上的小主人。每位同学都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当“小老师”这个角色更让我感觉快乐。

在前几天的复习课中,张老师让我们各组负责一些复习内容,再派一个代表给同学们讲解。我们组的“小老师”是我,我们组精心准备一番后,我就站在白班前等待其他小组。等全部准备完毕以后,老师就把课堂交给了各组的“小老师”。我是第一个交流的,刚站在白板前我双腿发抖,心里无比紧张,我的目光落在了老师那里,我 从 老师的目光里看到了自信,于是我就大胆地为同学们讲解,讲完之后赢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篇6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持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让课堂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呢?在这里,我以二年级课文《酸的和甜的》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融文入境,让学生乐在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课,应如说书人那样,对原有作品进行再创造,把平面、静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赋于教材以生命力,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课文《酸的和甜的》用色彩鲜艳的连环画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狐狸想吃葡萄的着急,吃不到葡萄的难过失望,松鼠和小兔子轻信狐狸不敢尝试的怯懦,以及猴子痛痛快快吃葡萄的快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是狐狸的自我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敢于尝试。上课伊始,教师满面春风和学生谈话:“喜欢吃什么水果?”吃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教师自然而然引出葡萄。接着,教师出示葡萄的图片,利用图片巧妙引导学生认识“葡萄”两个字:上面的草字头就像两片绿绿的葡萄叶,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葡萄,使学生轻而易举识记“葡萄”的字形。然后,教师变戏法一般变出一串真葡萄,引出“串”的教学:识记“串”的字形,展示两张图片对“一串”和“一串串”进行比较,练习用两个词说话。最后让学生猜葡萄的味道,自然引入课题。语文即生活,在开课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创设情境,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课堂中,教师更是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融入童话的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去“葡萄架下”看,借助图画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神态和动作;引领学生聆听、朗读葡萄架下小兔、松鼠和猴子的对话,想象、琢磨小动物之间的语言;学习结束,再次来到“葡萄架下”对小动物说心里话……整堂课融文入境,文与境和谐共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其乐融融,乐此不疲。

二、享受朗读,让学生醉在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享受朗读,快乐阅读,是教者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教师抓住“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一定”等词句反复朗读,想象小狐狸、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动作神情,读出它们的心理。在感受猴子的聪明与自信时,教师抓住“迫不及待地爬”“望望”等关键词体会猴子知道葡萄成熟了,引导学生读出猴子想吃葡萄的急切……教师采用各种方法,通过指名读、分组读、师范读、师引读、师生分角色读、表演读……把“读”作为学生学习文本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对读的热情与渴望。并在读中有所“思”,思考为什么要这么读;在读中有所“悟”,悟出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东西;在读中有所“练”,练习用重点词说话;在读中有所“想”,想象课文省略的内容。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享受“读”中的快乐语文。

三、涵养精神,让学生恋上课堂

语文不是简简单单认几个汉字,谈对几句话的理解,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涵养精神的一门学问,是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人物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亲自去体验,大胆去尝试。为了让学生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课文学完,教师让学生对小动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大胆表达所感所悟。最后,教师送了一首诗给学生,既领悟道理,又升华情感,让学生久久回味,宛如刚参加完一场盛宴,悄然不为下课铃声所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充满乐趣的语文课必将成为每位教师的毕生追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每个学生如沐春风,从此爱上语文。

怎样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篇7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堂是孩子的,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 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 新课程的改革, 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如果有条件的话, 我们把课桌摆成方形、T字形、半圆形等, 学生可以随意跟好朋友商量、探讨。 从而缩短师生距离, 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下, 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 主动探究, 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因此, 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用商量的口气、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 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 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 说:“小朋友, 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 你们想看吗? ”“想。 ”学生欢呼道。 于是我转身一裁, 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 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 ”学生抢答道:“老师, 我们也会。 ”“哦, 真的吗? 我不信, 你们也变给我看看。 ”于是, 每个学生都动手完成了这一过程, 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 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 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 在新课改中,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 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 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入学生喜爱的氛围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妙导巧引, 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 精心设计疑问, 用疑问激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 还可以用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开展各种教学内容的学习。 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 又营造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 突出动静结合, 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的情感。

三、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 热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 那简直是愚蠢的事。 ”常有这么一种现象, 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 上了几千节课, 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 但要问自己的教学特色有哪些, 都说不清楚。 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 形成个性化教学。 也就是说,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教材处理上, 教师要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做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 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 我安排两个小朋友进行“谁是小巧手”比赛, 在两个大的容器里放入许多小玻璃球, 在2~3分钟内进行捡玻璃球比赛。 最后让学生说说两人分别捡了多少个, 两个人比一下, 谁捡得多。 这样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 不仅是告知学生“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 思考“为什么”, 比较事物的相似性, 发现事物的联系。 另外, 可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这三方面选取素材,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发他们的潜能。

开放空间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也许有的老师会担心:一个问题, 你说你的, 我讲我的, 这能学会吗? 要不要优化算法? 其实不然, 学生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 从不同角度思考,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如教学“乘加乘减”时, 出示主题图后, 我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的? 有的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 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学生说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学生说4×4-1=15 (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 而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 所以减去一条) …… 这就是孩子个性的展示,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多一些引导、点拨, 少一些讲解, 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教师的行为在变化———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 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课堂氛围在变化———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运用激励性言语评价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会赞赏学生, 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老师们带着尊重, 带着赞赏走近学生。 学生大方多了, 自信多了, 想法多了……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变化, 犹如一缕缕春风, 使人感到清新、舒坦。 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是新课程所向往、所倡导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徐增芬.盘活数学课堂培养创新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6) .

[2]林玉夏.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生之友, 2011 (07) .

如何让中学信息课堂充满乐趣 篇8

一、抓住“开门曲”的关键, 调动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导”是关键, 是一节课的开场白, 也是登场的“开门曲”。我们当教师的, 要精心设计, 让语言对学生有诱惑力, 让他们感到新奇, 有欲望听, 开动思维的“马达”。这样, 才能把要输送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乐意接受, 不感到枯燥, 而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就比较牢固, 不容易忘记, 还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中发现: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变化非常快。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有极强的求知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 一些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及网上冲浪猎奇等对中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 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 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为数不多。作为计算机教师, 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 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使他们乐学、想学、好学。

本文所指的“导语”, 不仅仅是指“语言”, 还可以是“范例”, 即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 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 “古诗词集锦”“校园文明牌”“春节贺卡”、以“我的班级秀”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板报……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 学生的思维、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 作为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 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按部就班地老生常谈, 一如既往地滔滔不绝, 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死记硬背, 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 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 当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其弊端的时候, 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课堂上, 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或探究任务, 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 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 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 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综合性活动课《戏曲大舞台》, 我把“搜集并整理资料, 了解中国戏曲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提前布置任务, 明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 既要收集相关影碟、录音, 又要查找相关网址, 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如我所愿,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 对于我补充的内容, 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三、教师要放权于学生, 让他们有很多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我结合多媒体课件, 充分利用“清华泰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 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 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然后, 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分钟~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 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 有感染力。有时还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 也可以分几次进行, 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 等学生掌握后再教授下一个知识点, 做到尽量精讲、少讲, 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上机实践。同时, 在学生操作时, 教师加强巡视指导, 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 保证学生能学、能练、能巩固, 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让师生共同参与, 共同提高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 我都会借助“清华泰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 全班同学共享, 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 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教师一定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 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 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 受到新的启发, 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 我都会根据小组学习、合作的活动情况, 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等, 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

五、多激励学生,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

表扬是给学生的鼓励信号, 是给他们的“指示灯”, 所以, 我对学生, 一般多鼓励, 少批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 能成功, 不会失败的。因此, 要鼓励学生坚定信念, 遇见困难的时候不灰心, 不丧气。由于孩子喜欢被表扬, 我从来不吝惜语言, 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 如:“你真棒”“加油”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因材施教, 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

总之, 教无定法。作为教师, 要接跟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 与形势接轨。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 关注新观念;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方式和内容, 优化教和学的方法,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不断采摘希望之花。

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乐趣 篇9

如何才能营造轻松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机会和创设的英语活动氛围中充分地说英语、用英语,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后的愉悦。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敢于发现,善于表达。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表演,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表演木偶戏,自己配音。

比如,教“A Birthday Party”这一课时,课前我把教室左上角精心装饰成 “陈X家”,课桌上摆放着香甜的蛋糕,蛋糕上插着一些彩色的小蜡烛。等铃声响起,就让同学们齐声高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再郑重说明:“今天恰好是我们班上陈X同学的9岁生日,大家想不想祝贺他呢?”结果, 大家异口同声:“想!”并纷纷向陈X表示祝贺,就在这样的氛围里不知不觉掌握了对话内容。像上面这样的一些情境设置,具有吸引同学们的趣味性,既活用了所学对话,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又如在学完“Shopping”之后,我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了文具、食品、玩具、衣服鞋帽等柜台,让学生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英语对话,应用句型 “May I help you ?” “ I want… ” “How much…?”等。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 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趣味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恰当地在每一堂课中安排一两个游戏,将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乐而好学;把枯燥的词、句、对话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比如根据学生爱玩、 好胜心强的天性,可以将整个课堂设计成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情地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

记得我在教学“12个月份和天气” 时,设计了一个“哈哈HAPPY”的活动。 我准备了写有月份单词的12张纸条放入一个方盒中,准备了关于天气特征如 “hot”“cold”的纸条,放在另一个方盒中。活动时,一名学生在两个方盒中各抽出一张纸条,把它们连贯起来组织成一个句子。其他学生则不断复述这个句子,如果句子与实际不符,同学们则哈哈大笑。游戏中大家深入角色、积极上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进一步发挥了学习能动性,且调节了学习的气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创造愉快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就要想办法使这种兴趣持久地巩固下去。可以适当地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或根据本节课内容编成“chant”,也可以通过对话时的唱唱玩玩,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关于颜色的单词时,最后老师教学生们一起来唱这样一首儿童歌曲:“小黑熊真顽皮, 小手拿着水彩笔,天空要用蔚蓝色, blue, blue是蓝色;朵朵白云是白色, white,white是白色;青青草地绿油油, green,green是绿色;香蕉弯弯是黄色, yellow,yellow是黄色;蔬菜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大家拿出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面对镜子画一画,胡描乱画真难看,声声啼哭找Mummy。”这样安排,既是对本课单词的一个小结,又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说英语和用英语, 达到“学中用”“用中说”“说中学” 的目的,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趣味游戏,创设愉快的教学方法是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篇10

1. 创设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励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引入教学中,“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2. 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3. 抓住趣味性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生动的问题情境或是有趣的活动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境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4. 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就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据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快乐因素”上下工夫,尽量使用好直观教具。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学生回答:“去过。”“你自己买过东西吗?”有的说买过,有的说没有。我又说:“那你愿不愿意自己买一次东西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牙膏、香皂等物品摆放出来,并标上价格,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想买一条价格为4元9角钱的毛巾,你应该怎样付钱?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说:“付两个2元,一个5角,两个2角。”另一个说:“付四个1元,9个1角。”还有的说:“付5元,让售货员找回1角。”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说出了很多种付钱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我运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5.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在偏远山区,教师的话在学生心中好比“圣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所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的默契配合。

6.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途径。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妙趣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开展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单词、背诗词等活动。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尽可能地使教学游戏化,不只是乐学的需要,更应该是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7. 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及多种实践能力。

8.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乐趣 篇11

【关键词】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自主学习;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6-01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效果如何达到高效,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兴趣,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今后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有兴趣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充满乐趣。我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努力打造充满乐趣的思想品德课堂。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

1 营造和谐和优美的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和谐优美的气氛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而真正的课堂是情(意)和景(境)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良好的氛围,可以带动良性循环。

情景和氛围的营造要求有牵动学生心灵的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的导入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如我们政治课可采取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音乐、视频等,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加入教师的精心设计,结合自己的学生,使之适合自己的学生。这样能轻松将学生带入学习政治知识的氛围之中。要有教师的激情带领与烘托。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勾通?教师要富有激情的给学生烘托积极向上的气氛,带领学生真情的投入到学习之中。精致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步步深入的导学案。一份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能让学生如获珍宝,学而不厌,兴趣必然会有增无减。这样,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习效果自然突出。

2 尝试改进和丰富内容

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课存有厌学情绪是因为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因此,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提出活动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增添乡土乡情的气息。中学生对自己土生土长的环境有一种亲切感。添加乡土乡情教育满足了学生对家乡的爱戴这一需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运用流畅和生动的语言

语言是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的工具。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很有特色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陶冶高雅的情操。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语言要流畅。在高效课堂上,虽然老师讲解的不多,但是,如果能运用流畅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最关键的知识点,学生就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今后学生是否还有兴趣听教师的讲解。做到语言要生动。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把握“变”字。教师的语言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只要有心,风趣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趣”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4 掌握适当和巧妙的扩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到适当扩展,兴趣盎然。渗透和扩展的内容一定要与本节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多侧面;在数量上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在质量上要精彩贴切,不能脱离教材。做到点拨到位,恰到好处。教师还要学会恰当“点拨”。“点”,就是点中要害;“拨”,就是拨开疑惑。言简意赅,分辨清晰,所用时间不多,但效果甚佳。做到巧妙引导,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们把思想教育融合于教材内容中,会达到融情于理、水到渠成的功效。

5 注重美妙和有效的赞美

有位哲人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发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运用赞美的重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和鼓励,同样会让学生提高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在高效课堂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注重小组良好的合作。对于合作好的小组,教师就应当在班里大力表扬与提倡,这样,组长会越干越有劲,小组合作会越来越成功。对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教师要抓住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继续努力;更要加强对创新生的鼓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注重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举动的学生的鼓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提出新问题的学生要双倍加分,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实施奖励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能力必会增强,对本学科的兴趣也会与日俱增。

课堂乐趣 篇12

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快乐的感觉,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快乐性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初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是要以快乐体悟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去快乐地体悟知识。下面,我用教学中的小片段加以说明:

【片段】

在学“认识几时几分”的时候,课前办公室的老师就提醒我,这个单元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就搜索了一些好玩的课件,学生课上跟着电脑“玩”得很开心,课快要结束时我灵机一动说:“今天的作业你们自己来决定,你们想回家做什么作业?”学生的小手一个一个举起来了。

班长说:“回家请家长报时间,我们来拨钟!”

“恩!不错!还有呢?”

“也可以回家考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能不能分清楚3时55分和4时55分。”

“这个也挺好!”

“这几个同学说得都很好,那今天的作业就由自己决定,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前提条件是要做!”

第二天早自习,我一到教室就有学生说“昨天晚上回家妈妈带着我拨钟了,我都拨对了。”“老师!老师!我昨天回家看钟说时间的。”

这样的作业少了老师的强制性,学生完成得比较轻松、比较自由,起到了练习巩固的效果,甚至比写很多作业的效果好!

【思考】

游戏可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品味数学的“好玩”。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师教学时适当采用游戏、操作活动、合作互动、竞赛、课外拓展等组织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实用教学论》一书中提到作业设计应遵循“精、实、新、活、趣”。“精”即“作业分量少而精炼”;“实”即“作业难度体现求实”;“新”即“作业内容独特新颖”;“活”即“作业题型多样灵活”;“趣”即“作业形式生动有趣”。老师留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所学知识之外,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各项素质。在设计作业时,老师一定要确保所留的作业具有价值,从而使学生认为这个知识很有用,达到让学生快乐做作业的目的。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充分说明孩子并不惧怕上课、做作业,只是看是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给予学生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也能够“生产”快乐。这样,学生才能乐学、会学,成为快乐的读书人。课堂是制造快乐的场所。教师要让学生在群体的生活和学习中体会快乐的滋味,让学生在自主努力的过程中释放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我是开心的,我又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又增长了本领和能力”。那么,学生的快乐在哪里?快乐在合作,快乐在发现,快乐在表述,快乐在解决,快乐在展示,快乐在创造。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磁场”,将我们的数学课堂改造成为一本“开心辞典”,引领学生乐学、会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我们将潜心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打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2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4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高寒冷凉区下一篇:矿区地质水文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