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乐趣(通用6篇)
成功乐趣 篇1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如果只会被动地接受,死读书,机械背诵,会学得不快乐,效率低下。机械的识记,沉湎于题海中,甚至一味地模仿教师讲的和书上的例题做习题,只能是苦学,而且苦得无味、无功而返。只靠识记知识是学不好物理,更形成不了学习能力的。下面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目标体系和参照系统
一个人内心的愿望愈迫切,则产生新念头的可能性就愈大。一个人有了孜孜以求的目标时,就会去钻研、收集资料与信息,这些知识、资料和信息通过大脑加工整理,就会爆出“思想火花”。但目标过大过小,均使学习动力系统消弱,甚至消失,这就意味着高效学习的终止。同时目标又是分层次的,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建构远期、近期的目标。目标确定后,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努力,遇到挫折时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应更多地参照自己的目标系统和过去的知识水平,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不要盲目地与其他人攀比,使自己丧失前进动力。我任教班有一个女学生,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是全年级的倒数第一,但是她不气馁,在我的指导下,她上课认真听课,课外时间适当地补习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为弄清一些问题,一次次地请教、订正,经过一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最后成绩为全年级的第一名。
二、在应用中掌握物理学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中,使得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充分体验物理学是多么有用。如学过重力概念,可以想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重力,树根就不会往下长;没有重力,流出的眼泪也不会往下滴,眼睛上就会挂一个大大的水球等等。只要学生能够充分想象讨论,就会在感到世界真奇妙的同时,掌握重力的概念,再也不会在以后的解题中标错重力的方向。
三、教会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学习物理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物理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显得力不从心。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 遗忘规律支配着每个人的知识保持,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同时知识组织程度也影响着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的量。所以,只有及时地复习、归纳,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物理知识、规律,提高学习能力。
2. 构建知识体系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抽取骨架性的知识框图,以此作为学习或复习的导向系统。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检索系统起作用,帮助学生组织好物理学知识,建立各部分知识点间的内在的相互联系,并让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归纳总结的能力。
构建知识体系的另一个层面的操作方法,是列出物理学知识体系的要点、重点、主要概念、规律、实验等重要的知识线索,会使得物理学知识、规律的掌握变得更为容易,顺利构建知识体系。
3.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及时地帮助他们排除影响学习的心理、思想上的障碍,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让学习的困难和问题积累过多。困难和问题积累过多,不仅对后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倦情绪,最终导致学习者失去主动性、积极性,知识信息难以输入、储存和提取。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并能做到来校文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学好书本知识,那他永远也不会独立地思考。我们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学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懂?又是怎样弄懂的?如果一个问题不清楚,也要问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同时进一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不妨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总之,问题的关键是你要学会问自己。”
成功乐趣 篇2
有一次,我看见别的小朋友正在骑着自行车在玩,玩得眉开眼笑,我羡慕不已。于是,我就叫爸爸教我怎么骑自行车。
妈妈说:“自行车很好学,只要认真学。”我决定学骑自行车。爸爸先给我演示了一下,我看见爸爸轻松地骑着自行车,我羡慕地说:“我也要骑!”爸爸让我头向前看,重心要稳,要相信自己。
我开始骑自行车,爸爸在后面跟着走,我骑着骑着,觉得非常好骑,心里非常高兴。可是,我的身子突然往左偏,幸好爸爸接住了我。骑了一会,我觉着会骑了,就壮着胆,自己一个人来骑,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心里不只是恐惧还很激动,由于我的分心,我重重地摔在地上,手受了伤。爸爸走过来说:“快起来,继续骑自行车。”我心里重复着爸爸的这句话,终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了。
成功乐趣 篇3
【关键词】自主探究 体验感悟 分享乐趣 培养能力 提高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使学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把科学探究放在了首位。这就意味着科学教师要彻底打破以往的“直接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科学结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课堂“四十分钟”和科学教材的束缚,给学生创造平等、自主、快乐的学习环境和探究氛围,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调查、试验、交流、展示、合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感受自主探究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情境和探究的氛围,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此,科学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多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新事物的活动中。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磁铁引入话题,提出问题“大家玩过磁铁吗?你知道关于磁铁的哪些事情?”“关于磁铁,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的探究。学习《磁铁有磁性》一课,可设计问题“大家知道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学生兴高采烈,众说纷纭,这时教师接着提问“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呢?”在猜测、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检验自己的观点,学生探究兴趣浓厚。
2.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习《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教师可事先创设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如上课前可布置学生每人收集3-5种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仔细观察,看从中获得哪些信息。上课时,将收集的包装袋或包装盒带到课堂,开一个“成果汇报会”,看谁收集的信息最多、最全。为了汇报成功,大家都通过自己看、询问家人和上网查询等方式获取信息,特别是学生对这些吃的、真实的东西研究起来更感兴趣。
3.从学生喜欢的“游戏、谜语”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将取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可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导入,通过学生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从游戏中明白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谁流得更快一些》时,可猜谜激趣,顺势导入。教师先将洗洁精、食用油和水三种液体拿出来,让学生猜猜这三种液体流得是否一样快呢?谁流得更快一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以事实说话。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参与活动,体验成功乐趣
使学生成长的最好途径,莫过于身临其境,动手去做。科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分享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和乐于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
如学习《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里观察各种花,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做好观察记录,回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学习《寻访小动物》时,教师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寻找小动物,观察小动物,抓蚯蚓,捉蚂蚁等,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2.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活动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有目的地利用实验室仪器,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探究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经历一个“设疑——实验——发现 ——总结——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热情,并获得成就感。
3.小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学习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好小组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互相竞争”的氛围,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使探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交流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科学课不仅使学生学会探究,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展示、善于表达、认真倾听的习惯,并学会对别人的发言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通过交流展示,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为促成交流展示的顺利进行,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互评等,及时对学生的交流展示活动做出积极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自信满满地展示自我,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此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GS[2013]GHB1303研究论文。】
成功乐趣 篇4
一、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笔者从体校毕业后分配到学校工作, 边工作、边学习、边摸索, 通过自己的努力, 基本上掌握了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可是工作起来老是不满意, 每次上课前都认真备课, 提前做好上课的准备, 但是, 学生学习的效果总是不理想。难道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差?还是自己能力有问题?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课改实验。在课程改革中, 笔者认真学习课标, 理解课标的内涵, 体会新的教学理念, 并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学习别人的经验。在教学中, 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和学习别人的经验, 不断摸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尝试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以前担心学生学不会, 总是放不开手, 每次上课对新知识的讲解面面俱到。现在作为一个教者, 教师没有详细讲解和反复示范, 而是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 教师启发学生动脑子思考问题, 让他们观察老师的动作, 自己去尝试、去讨论、探索, 学会知识。由于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究过程中自主、合作地去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学得比以往认真, 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发展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 教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感觉到第一次从课堂中解脱出来, 体会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二、变“一言堂”为师生间的合作、交流
在使用新教材中, 教师要打破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 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 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教训,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评价者, 倾听学生的心声, 点拨学生的思路, 助燃学生的热情。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和意见, 对教师进行评价, 甚至代之以为“小老师”。
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出发看问题, 师生之间讲求师道尊严, 教师在学生当中应该树立绝对的权威, 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殊不知, 这样的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对老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了新课标后, 笔者认识到,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关系, 教师应该俯下身来, 深入到学生中, 与学生交朋友, 多倾听、多沟通, 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例如, 在3人制篮球比赛中, 教师让学生定谁先上场, 谁替换, 替换谁。比赛中, 由于各种原因, 队友发挥失常或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 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引导学生, 队员之间要做到能相互谅解、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做到不抱怨、不责备。同伴间的相互配合, 可以使队员的个人技术、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技术好的学生, 还可以自发地指挥与配合。一场比赛的胜利会使学生认识到, 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 才能相处得融洽, 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这样, 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没有拘束感, 而是积极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会特别好, 有时会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想。
三、变“失误”为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
教学活动当中允许有失误, 但失误大多是由于教学思想的陈旧、教学观念的偏差, 或者教学方法的落后等造成的, 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成功体育”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 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我们可以从改变旧的规则入手, 实现新规则对旧规则的“替换”。如50米跑, 若同一起跑线起跑, 冠军只有一个, 胜利者寥寥无几, 而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的是己不如人, 有一种失败的感觉, 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规则, 采用“反方向跑”的方式组织教学, 当第一位学生到达终点时, 教师鸣哨, 其他同学各自将此时的位置记下, 然后把这个位置作为他们的起点, 向反方向跑, 这样,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得第一。又如篮球比赛教学, 有的学生由于技术和体能等原因, 有可能在一场比赛中连一次球也摸不到, 这些学生肯定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可能从此讨厌篮球比赛。据此, 我们可以改变规则, 将篮球赛水平最差的学生定为“五分手” (该生投进一球记5分) , 其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四分手、三分手、二分手, 最好的为一分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则变动, 就可能出现教学奇迹, 每个学生都会跃跃欲试, 尽力做出最好的表现, 这样就为更多的“五分手”和“四分手”学生提供了投篮的机会。
四、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一) 教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很重要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运用鼓励性或指导性的语言,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给予及时、合理、有效的评价。一个积极的评价, 可以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可,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 在学习前滚翻和后滚翻时, 有的学生可能动作不规范而造成滚翻失误, 以至引来同学的议论甚至取笑, 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先让会做的同学做示范练习, 让其他同学观察, 其他同学觉得自己有了一定把握就可以一起参加练习。当有的学生勇敢地完成了动作, 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 就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和肯定, 也可以让同学们以掌声表示鼓励。这时, 教师再一次讲解动作要领, 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大胆地去尝试,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 出现问题相互指正。这样, 一堂课下来, 学生会在和谐的气氛当中, 在教师积极的评价后, 增强信心, 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做得更好。此外, 体态语也是教师评价的一种方式, 教师巧用体态语, 往往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 也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 学生评价
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最多的是学生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评两种方式。
1. 学生互评。
可以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由小组长负责组织, 在小组内, 小组长可以评价小组的同学, 小组的同学可以评价小组长,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促进。例如, 在短跑练习中, 某一位同学技术好、速度快, 其他同学就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有的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高喊“加油”、有的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许等。学生这种自发的举动, 恰恰是一种激励性的评价。
2. 学生自评。
学生自我发现, 学会自我评价, 能够看出学生长足的进步。作为教师, 应该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意识, 勉励学生自我体验, 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自我评价时, 教师的要求不宜过高, 教师要相信和期待学生, 只要学生有自评的勇气, 就能实现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左庆生.体育教学中篮球基本功与篮球游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 .
享受成功乐趣作文800字 篇5
我以前是一个学习成绩中游偏下的小女孩儿,生活上可以说是一个“懒惰”的词语就把我的性格概括了。当时我的口头禅就是:懒得吃、懒得睡、懒得干、懒得玩……你当时要是认识我的话一定会说:“我了个去!……”嘿嘿,没关系。我还懒得搭理你呢!
我最害怕的就是体育课了。然而,也就是在体育课上让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那种成功不是像伟人那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是克服自己不敢面对的困难而获得的乐趣。
有一次,老师测试立定跳远。“预备!”——“跳!”只听“哎呀”一声。我来了个“亲吻大地”的标准动作。我又疼又羞,哭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的都达到了及格线以上。我心里是又难过又羡慕。眼睛根本不敢朝着同学们望去,直觉告诉我,他们那带着笑意的脸流露出的是嘲笑的神情。
这时,体育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这次没过关,不要紧。但是得找原因呀。平时,你懒得训练,别的同学练得热火朝天,大腿和肚子都练得生疼,你却悠闲自得,还不时地嘲弄他们,你当我没看见?现在好了,露出原形了吧?”我低着头,脸红红的,觉得身上好像有很多蚂蚁在爬,真丢人呀。“这样吧,我再教你一遍立定跳远的动作。能不能过关,就看你这节课练得怎么样了。勤奋一点,临下课前我保证你能过及格线。”老师用信任的眼光看着我,最后问道:“怎么样?”“好吧。”我说道。“大声点!!”“行!!”我的声音坚定了许多。
“摆臂、屈膝、挺身、收腹、双脚并拢!”我不断的默念着动作要领,反复的练习着。已经不下十遍了。我看到了我的进步……逐渐的有同学开始围拢了过来,为我加油!老师扯出了皮尺,说“怎么样?测一次吧?有没有信心?”“好!”我心想,应该没问题了。
摆臂、屈膝、挺身、收腹、双脚并拢!……掌声!我成功了!体育老师说:“不用量了。快到优秀线了。谁说小懒虫不能变成小青龙啊!呵呵。”
经过这次体育课,我终于明白,什么事不能懒呀。“一勤天下无难事!”懒惰的毛病克服了。自身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争上游啊争上游!我不光在体育锻炼上一扫懒惰的毛病,学习上也开始焕发少年朝气!自信加勤奋!是我学习成功的法宝。
成功乐趣 篇6
自主学习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因素特别是自我知觉的变化进行调节完善自我,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等自我选择与自我负责。自主学习适应了计算机“终身学习”的特点要求。
网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具有: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课内外沟通和多学科融合的特性, 这些特性应用于实际教学, 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促进了教学的优化和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初见成效。因此, 本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共同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顺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 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网络教学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网络化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
2) 以问题为中心原则。网络化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 问题为主线, 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 诱发探究动机, 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
三、实践
(一) 实践过程
经过摸索, 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初具模型, 我在《计算机基础》这一门实践中设计的模式如下:
1、设计主题, 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创造成功前提
在以学为主的学习中, 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 是进行成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在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重新分类、整合, 就是把按照逻辑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结论最好是开放性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 有进行探究学习的空间。比如我们在教授Microsoft Word时, 我们对Word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为学生的学习准备了一般 (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提示) 、提高 (提供素材并有操作要点提示) 、创意 (学生自己准备素材、自己设计方案) 三个层次可操作的主题, 以促成他们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
此外, 老师还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结合点,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或是结合学习内容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一封家书、贺卡、感恩报等。
2、创设情境,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打下成功基础
良好情境, 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们尝试采用分层次练习, 将学生引入不同的问题情境,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就要求创设有不同的情境, 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 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简历的综合排版”这一情境, 学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综合排版, 学生在排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Word文档的“样式”“段落设置”“字体设置”等技能,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给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工具。
3、整合资源,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
要想学生能成功地进行自主学习, 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学习的必要支持。例如, 在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内, 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 可以通过FTP、快盘等形式, 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寻找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
4、学习协作, 提高主动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相互帮助为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的积极依赖, 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比较复杂的内容里, 我们可以使用分组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 从而促成学生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协作学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感受成功的喜悦。
5、鼓励展示, 合理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成功
实行多元学习评价其宗旨是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种途径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情境里, 通过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效果, 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的判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可以不同, 力求做到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式学习的过程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愿意学习, 学会学习。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 主要采用网络教学模式, 学生基于主题式自主学习与基于问题式协作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是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发现大多数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并已经掌握了复制等相关基础操作, 具有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条件。
(二) 实践效果
经过一年多研究与实践, 增强了职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较好地促进了职校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专业成长。在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实验,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自主学习水平有较大提高, 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四、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1. 通过研究, 突显了自主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 学习计算机能力得到提高。
2. 计算机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同行加以尝试或论证。
(二) 实践探索的意义
实践证明, 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体化, 改善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网络的实时性, 构成了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 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其优势与意义表现在:
1. 宽松环境, 有利于落实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这一意义来看, 网络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为:
首先, 网络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空间, 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自主学习 (意义学习)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而言的, 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网上充足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利用网络学习, 学生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学习水平, 筛选信息, 然后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将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和存储, 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同时, 网上资源的多媒体形式, 可以提供大量多角度、多视点观察和探究情境, 创建适合学生建构知识的情境。
其次, 网络教学能实现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网络在展示大量信息内容的同时, 也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的方式, 能满足不同学习的需要,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探索,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
2. 实时互动, 有利于及时反馈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 交往 (互动) 是指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超链接技术组织教学内容或相关信息, 学生利用浏览器从中获得学习的内容, 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发布到网页上与他人分离交流。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互动, 以及教师和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适用于个别辅导, 当学生疑问时, 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教师提出教师给予回答。后者常用讨论课, 教师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 通过讨论,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活动中, 教师常常作为引导者、促进者, 而学生装是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之间可同步交互学习, 或通过BBS、E-mail等进行异步交流活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 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提高的同时, 提高自己。
(三) 思考
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 我们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快乐, 收获着探讨着, 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确立适宜的期望目标, 逐步学会学习。
2、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待继续探讨和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网络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 并就网络为中介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 网络教学在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学生学习活动研究》, 瞿梅福;2008-11
[2]《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0年1月.
[3]《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中国电化教育》2007.1/9
[4]《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军伟, 2008